朱由檢看到黃立極,袁崇煥二人都提出了相反的意見時,唯有李國普出來替孫承宗說了幾句話,心中不由想到。難不成這李國普在暗地裏麵給孫承宗有些自己不知道的聯絡。
實際不然,李國普這樣說不僅僅是為了幫助孫承宗而已,這是他在內閣中多次提出的政治願景,不過當時朱由校在位,魏忠賢把持朝政,黃立極獨斷內閣,他的政治願景沒有發揮的餘地。
多方聯合,共據強敵,本在戰國之時便就出現,也是一項重大的政治與軍事發展的突破,不過在中華一統後,除了宋朝沒有一個朝代與人聯合對敵,故在朝堂之上定會受到極大的壓力,第一方麵是所有的臣子都不清楚朱由檢的心意,這種聯合對敵的事情,讓臣子們商議的時候,他們都會暗自嘀咕,聯合對敵,簽訂相應平等的盟約,會不會讓皇上覺得自己臉上無光,喪失國體,我們可是天朝上國,殊不知這種心裏便會誤了大事。而另一方麵,卻是最根本的因素,我們大明把銀兩散出去了,如果沒有收到相應的報酬,簽約方不遵守盟約的內容,那我們豈不是血本無歸,一係列的問題便會讓眾臣子下不定決心,甚至是上個時空中的崇禎皇帝也會多想,不批準這項政治同盟,軍事聯合。
現在對於李國普來說是個很好的機遇,提出政治聯盟的是備受新帝信賴的孫承宗,李國普覺得借著孫承宗的恩寵便能完成自己的這一項政治願景,何樂不為?
朱由檢笑了笑道:“後金軍力強大,士兵勇猛,朕清楚,故朕對遼東十分看重,聯盟之事雖然我大明要付出相應的代價,不過對遼東之事,幫助也是甚多,朕現在思量的不是要付出多少白銀,朕思量的是付出白銀後,我大明能不能得到相應的報酬,遼東邊疆能夠平穩幾年不出戰事。”
袁崇煥一聽朱由檢心中向著孫承宗的這項建議,心中十分急迫,趕忙開口說道:“皇上,還望三思,借人之勢,不如自強己身,把簽訂盟約的花費放到遼東邊防強軍之上,那才能真正的無後顧之憂,至於朝鮮,微臣以為,可以讓毛文龍入朝鮮,不過與蒙古部落簽署盟約,卻不可行。”
朱由檢皺了皺眉頭,思量一會兒,心中暗道奇怪,在原先的曆史中這袁崇煥可是十分熱衷於蒙古結盟的,為何到了現在卻極力反對呢?忽然朱由檢想到了一個可能,袁崇煥熱衷結盟之時,擔任的是遼東巡撫,乃至督師,可現在袁崇煥的位置變了,他成了兵部尚書,站的位置不同,考慮事情的角度也變了,故從熱衷結盟變成了極力反對。
袁崇煥話語剛落,黃立極便就開口說道:“皇上,蒙古之人狡詐之極,正如袁尚書所言,即便我大明派出使團監督蒙古對盟約的實行,但若蒙古不願與後金動刀兵,那使團又能怎麽辦,難不成用刀逼迫林丹汗出兵嗎?”黃立極說完後,看了一眼李國普。
李國普看到黃立極袁崇煥兩人極力阻止,在看到朱由檢有些猶豫的臉龐,唯恐皇帝變了心意,趕忙說道:“皇上,微臣以為黃閣老與袁尚書所言有些偏差,蒙古之人生在草原,都是鼎鼎漢子,若是同意盟約,萬萬不會做出有失盟約之事。”李國普說完這話便就後悔了,這不是擺明給黃立極一個可以怒斥自己的理由嗎?
“哼,蒙古人都是漢子,難不成我大明的男兒不是言而信的漢子嗎?隻憑著李輔臣的這句話,朝廷會為此發出多少代價,你可知道。”黃立極怒聲說道。
國家大事當然不能就看著種族的稟性來定,朱由檢擺擺手道:“黃立極,袁崇煥,你們說若是簽訂盟約,蒙古按盟約行事,對我大明可有利處。”
“若是蒙古可以依約行事,對我大明當然有益處,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朝堂之上可有一人能保證蒙古會依約行事,李輔臣能保證嗎?”袁崇煥中氣十足的說道。
李國普爭鋒相對的說道:“臣能保證,若是蒙古不依約行事,臣願一死。”
朱由檢擺擺手道:“李國普,現在在議事,不可做意氣之爭,蒙古能不能依約行事,還要看策略,朕相信林丹汗不是有勇無謀之輩,他能看出後金對他的威脅,不然又怎會西遷,以避後金兵鋒呢,跟蒙古簽訂盟約,白銀糧食甚至一顆鹽,他們都不能白拿,朕要讓他們用馬匹與牛來來換,大明與蒙古就在盟約之下,形成貿易,他們需要的,大明需要的,我們來換,不僅如此,還要交換人質,改明,朕在這皇宮之中找到一個品貌美麗,嫻熟淡雅的女子,賜予長公主身份,為朕的妹妹,讓她去蒙古林丹汗那裏,但是林丹汗也必須讓他的世子入京,相護要挾,共舉盟約。”
賜予公主身份出嫁塞外的先例在漢朝,那時候匈奴勢大,漢朝不得不聯姻以求邊疆平穩,但為人父母,又有哪個皇帝舍得讓自己的女兒,妹妹嫁到塞外呢,故都是在宮中找宮女,或者讓大臣家出個女兒。
李國普聽完朱由檢的話心中一鬆,這皇帝年輕果斷,他話中已然同意,在此時的朝堂之中便不會有人能阻止的了,心中有些雀躍。
袁崇煥黃立極聽完朱由檢的話後,大吃一驚,黃立極趕忙說道:“皇上,此事還需再議啊。”
“皇上,國家大事,豈能三言兩語便就定下,臣懇請皇上在做思量。”袁崇煥也出口阻止道。
朱由檢笑道:“兵家生死之道,豈能兒戲,簽訂盟約之事,袁崇煥就由你在京師選拔精通蒙文的人去遼東協助孫承宗,洽談盟約,監督使團也必須有,李國普這事交給你辦,遠離國土,常駐蒙古,你一定要選拔出有膽量之人,黃立極,內閣也必須在兩日之內,拿出盟約的章程,稟奏與朕。”
“遵旨。”李國普強先說道。
黃立極內心掙紮一會兒,也無奈道了聲遵旨。
隻有袁崇煥一人還在猶豫,看著袁崇煥猶豫,朱由檢心中也有些忐忑,若是這袁崇煥牛脾氣上來,不答應此事,朱由檢還真的不知該如何處置。
“遵旨。”袁崇煥言語之間有些不情願的說道,他想明白了,既然朱由檢定下了,那作為臣子的他要懂得進退,不然君臣關係交惡,對於他來說也是十分不利的。
朱由檢笑了笑:“那這事便就定下了,盟約尚未簽訂之時,不準泄露出去。”擺平了兩個最大的麻煩,朱由檢可不希望再生什麽變故。
三人道聲遵旨後。
袁崇煥又立即說道:“皇上,微臣懇求皇上同意微臣參與製定盟約的章程。”事情既然定下,那袁崇煥也就上了心思。
朱由檢笑了笑道:“朕準了,黃立極,你便於袁崇煥一道製定盟約。”
“遵旨。”
一切事務都商議妥了後,朱由檢便讓三人退下,便坐在龍案前,拿起孫承宗的奏章,用朱筆寫道:“準,命黃立極,袁崇煥,李國普三人協助。”
後朱由檢親自寫了一道聖旨,發往遼東。
實際不然,李國普這樣說不僅僅是為了幫助孫承宗而已,這是他在內閣中多次提出的政治願景,不過當時朱由校在位,魏忠賢把持朝政,黃立極獨斷內閣,他的政治願景沒有發揮的餘地。
多方聯合,共據強敵,本在戰國之時便就出現,也是一項重大的政治與軍事發展的突破,不過在中華一統後,除了宋朝沒有一個朝代與人聯合對敵,故在朝堂之上定會受到極大的壓力,第一方麵是所有的臣子都不清楚朱由檢的心意,這種聯合對敵的事情,讓臣子們商議的時候,他們都會暗自嘀咕,聯合對敵,簽訂相應平等的盟約,會不會讓皇上覺得自己臉上無光,喪失國體,我們可是天朝上國,殊不知這種心裏便會誤了大事。而另一方麵,卻是最根本的因素,我們大明把銀兩散出去了,如果沒有收到相應的報酬,簽約方不遵守盟約的內容,那我們豈不是血本無歸,一係列的問題便會讓眾臣子下不定決心,甚至是上個時空中的崇禎皇帝也會多想,不批準這項政治同盟,軍事聯合。
現在對於李國普來說是個很好的機遇,提出政治聯盟的是備受新帝信賴的孫承宗,李國普覺得借著孫承宗的恩寵便能完成自己的這一項政治願景,何樂不為?
朱由檢笑了笑道:“後金軍力強大,士兵勇猛,朕清楚,故朕對遼東十分看重,聯盟之事雖然我大明要付出相應的代價,不過對遼東之事,幫助也是甚多,朕現在思量的不是要付出多少白銀,朕思量的是付出白銀後,我大明能不能得到相應的報酬,遼東邊疆能夠平穩幾年不出戰事。”
袁崇煥一聽朱由檢心中向著孫承宗的這項建議,心中十分急迫,趕忙開口說道:“皇上,還望三思,借人之勢,不如自強己身,把簽訂盟約的花費放到遼東邊防強軍之上,那才能真正的無後顧之憂,至於朝鮮,微臣以為,可以讓毛文龍入朝鮮,不過與蒙古部落簽署盟約,卻不可行。”
朱由檢皺了皺眉頭,思量一會兒,心中暗道奇怪,在原先的曆史中這袁崇煥可是十分熱衷於蒙古結盟的,為何到了現在卻極力反對呢?忽然朱由檢想到了一個可能,袁崇煥熱衷結盟之時,擔任的是遼東巡撫,乃至督師,可現在袁崇煥的位置變了,他成了兵部尚書,站的位置不同,考慮事情的角度也變了,故從熱衷結盟變成了極力反對。
袁崇煥話語剛落,黃立極便就開口說道:“皇上,蒙古之人狡詐之極,正如袁尚書所言,即便我大明派出使團監督蒙古對盟約的實行,但若蒙古不願與後金動刀兵,那使團又能怎麽辦,難不成用刀逼迫林丹汗出兵嗎?”黃立極說完後,看了一眼李國普。
李國普看到黃立極袁崇煥兩人極力阻止,在看到朱由檢有些猶豫的臉龐,唯恐皇帝變了心意,趕忙說道:“皇上,微臣以為黃閣老與袁尚書所言有些偏差,蒙古之人生在草原,都是鼎鼎漢子,若是同意盟約,萬萬不會做出有失盟約之事。”李國普說完這話便就後悔了,這不是擺明給黃立極一個可以怒斥自己的理由嗎?
“哼,蒙古人都是漢子,難不成我大明的男兒不是言而信的漢子嗎?隻憑著李輔臣的這句話,朝廷會為此發出多少代價,你可知道。”黃立極怒聲說道。
國家大事當然不能就看著種族的稟性來定,朱由檢擺擺手道:“黃立極,袁崇煥,你們說若是簽訂盟約,蒙古按盟約行事,對我大明可有利處。”
“若是蒙古可以依約行事,對我大明當然有益處,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朝堂之上可有一人能保證蒙古會依約行事,李輔臣能保證嗎?”袁崇煥中氣十足的說道。
李國普爭鋒相對的說道:“臣能保證,若是蒙古不依約行事,臣願一死。”
朱由檢擺擺手道:“李國普,現在在議事,不可做意氣之爭,蒙古能不能依約行事,還要看策略,朕相信林丹汗不是有勇無謀之輩,他能看出後金對他的威脅,不然又怎會西遷,以避後金兵鋒呢,跟蒙古簽訂盟約,白銀糧食甚至一顆鹽,他們都不能白拿,朕要讓他們用馬匹與牛來來換,大明與蒙古就在盟約之下,形成貿易,他們需要的,大明需要的,我們來換,不僅如此,還要交換人質,改明,朕在這皇宮之中找到一個品貌美麗,嫻熟淡雅的女子,賜予長公主身份,為朕的妹妹,讓她去蒙古林丹汗那裏,但是林丹汗也必須讓他的世子入京,相護要挾,共舉盟約。”
賜予公主身份出嫁塞外的先例在漢朝,那時候匈奴勢大,漢朝不得不聯姻以求邊疆平穩,但為人父母,又有哪個皇帝舍得讓自己的女兒,妹妹嫁到塞外呢,故都是在宮中找宮女,或者讓大臣家出個女兒。
李國普聽完朱由檢的話心中一鬆,這皇帝年輕果斷,他話中已然同意,在此時的朝堂之中便不會有人能阻止的了,心中有些雀躍。
袁崇煥黃立極聽完朱由檢的話後,大吃一驚,黃立極趕忙說道:“皇上,此事還需再議啊。”
“皇上,國家大事,豈能三言兩語便就定下,臣懇請皇上在做思量。”袁崇煥也出口阻止道。
朱由檢笑道:“兵家生死之道,豈能兒戲,簽訂盟約之事,袁崇煥就由你在京師選拔精通蒙文的人去遼東協助孫承宗,洽談盟約,監督使團也必須有,李國普這事交給你辦,遠離國土,常駐蒙古,你一定要選拔出有膽量之人,黃立極,內閣也必須在兩日之內,拿出盟約的章程,稟奏與朕。”
“遵旨。”李國普強先說道。
黃立極內心掙紮一會兒,也無奈道了聲遵旨。
隻有袁崇煥一人還在猶豫,看著袁崇煥猶豫,朱由檢心中也有些忐忑,若是這袁崇煥牛脾氣上來,不答應此事,朱由檢還真的不知該如何處置。
“遵旨。”袁崇煥言語之間有些不情願的說道,他想明白了,既然朱由檢定下了,那作為臣子的他要懂得進退,不然君臣關係交惡,對於他來說也是十分不利的。
朱由檢笑了笑:“那這事便就定下了,盟約尚未簽訂之時,不準泄露出去。”擺平了兩個最大的麻煩,朱由檢可不希望再生什麽變故。
三人道聲遵旨後。
袁崇煥又立即說道:“皇上,微臣懇求皇上同意微臣參與製定盟約的章程。”事情既然定下,那袁崇煥也就上了心思。
朱由檢笑了笑道:“朕準了,黃立極,你便於袁崇煥一道製定盟約。”
“遵旨。”
一切事務都商議妥了後,朱由檢便讓三人退下,便坐在龍案前,拿起孫承宗的奏章,用朱筆寫道:“準,命黃立極,袁崇煥,李國普三人協助。”
後朱由檢親自寫了一道聖旨,發往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