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結束,夏侯安迴屋寫了書信。


    沒與任何人說,隻喚來心腹親兵李青頑,讓他快馬去趟齊地,將信交給袁譚,而且隻能交到袁譚手上。


    深知此事重大,李青頑不敢怠慢片刻,接了書信,快馬奔出都昌,直往齊地縱馳。


    齊地,臨淄。


    這裏是青州的治所所在,拿下青州以後,袁譚便閑了下來。


    要做的事情其實很多,信理庶績,勸農賑貧,興修水利……


    然而袁譚對這些內政建設無感,所以一直都是沮授在忙裏忙外。


    袁譚所渴望的,是能夠作為勇將衝鋒陷陣,前些時日他收到消息,父親袁紹正在與北邊的公孫瓚交鋒,不過接連失利,已經連輸了幾陣。


    袁譚因此申請,想迴到袁紹身邊作戰,結果卻遭到父親拒絕,這使得他鬱悶不已。


    這天,袁譚正在軍中操練。


    有士卒來報,說有人送信前來。


    見士卒兩手空空,袁譚不由問道:“信呢?”


    士卒迴答:“那人倔得很,說信件隻能交到您的手上,其他人一律不給。”


    聽得這番說辭,袁譚便猜到了信中定是有不可告人之說,於是親自前往。


    袁譚出來,李青頑便將書信奉上。


    袁譚記性不差,認出這個信使就是夏侯安身邊的親兵,但他沒有點破,接過書信,然後叫李青頑隨自己到帳中問話。


    來到帳內,袁譚屏退左右士卒,隨後將書信打開,上麵的確是夏侯安的字跡。


    信的前半部分,說了些肉麻的情話,大概就是闊別許久,甚是想念大公子的雄偉英姿,好比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真是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看得袁譚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


    好在信的後半部分沒有讓人失望。


    夏侯安要替陶謙出使朝廷,由曹豹領五百軍士沿途護送,其中攜有大量的珍貴貢品,十日之後就要經過齊地,故而差人提前送來消息,並且表示願意裏應外合,助袁譚奪得這些寶貝,以此來表明忠心。


    看完信件的袁譚大喜,正愁近來無事可做,就有這麽大的肥羊送上門來,當即發號施令,準備調兵遣將。


    然則軍中布有沮授的眼線,不到半個時辰,這位因政務操勞憔悴許多的監軍便來到軍中,當麵質問起袁譚:“大公子調兵,意欲何為?”


    對此,袁譚迴答得爽快:“我收到情報,陶謙派人向朝廷進貢,過幾日就會經過齊地,沮監軍你也知道,父親如今在北邊與公孫瓚交戰,手頭軍費緊缺,我作為袁家長子,自然該為父親分憂。”


    言下之意,已是不言而喻。


    不過袁譚卻沒將夏侯安供出,在他看來,夏侯安可是他設下的暗子,輕易不能顯露。


    如今看來,當初收服夏侯安的決定,真是無比的英明睿智。


    有好事就知道在第一時間通知自己。


    沮授聽完,哪會不知袁譚的念頭,當即苦口婆心的勸諫起來:“大公子,你糊塗啊!天子雖然式微,但終究是大漢朝的天子,你要是洗劫了進貢的貢品,就等於是給全天下的人留下了把柄,到時候,主公也保不住你!”


    袁譚細細一想,好像說的也不無道理,但那麽些金銀寶貝,白白放棄他又有些不甘,轉而說道:“不如我們嫁禍給焦和,反正他也沒幾天活頭了。”


    想到倒是不錯,但過於幼稚。


    沮授反問:“你覺得陶謙會信?”


    “管他信不信,別人信了就成!”


    袁大公子言語果斷。


    好戰和勇武是袁譚的優點,但他的缺點也同樣明顯,沒長腦子!


    於是,本就心累的沮授就更加心累了,頻頻歎氣:“大公子你怎麽就不明白,北方的公孫瓚已經足夠讓人頭疼了,你就消停些吧,別再給主公樹立強敵了。”


    袁譚一聽,不樂意了。


    你說公孫瓚是強敵,他認可,畢竟公孫瓚有著白馬將軍之稱,也確實把北方的胡人打得服服帖帖,但要說陶謙厲害,他是一百個不服。


    老匹夫而已,有何可懼?


    袁譚壓根兒沒放在心上。


    若非父親不許,他早就一路南下,高歌猛進的直通徐州。


    盡管是在對牛彈琴,沮授仍然耐著性子解釋,勿要小覷陶恭祖,他可不是焦和這樣的庸才。


    年少時的陶謙早年喪父,後來奮發讀書,先是考上諸生,在州郡為官,後被舉為茂才,拜尚書郎,先後出任過舒縣令、盧縣令,又遷幽州刺史,徵拜議郎。


    那時候的刺史,遠不如今天的這般權勢滔天。


    中平二年,陶謙以揚武都尉的身份隨車騎將軍皇甫嵩征討西涼羌胡,大破叛軍。


    再後來,陶謙以五十六歲的高齡出任徐州刺史,當時徐州境內蛾賊複起,結果陶謙一戰便大破黃巾主力,迫使得其他黃巾殘部被迫逃離,徐州因此得以安定下來。


    更何況,南邊的袁術野心勃勃,占據淮南之地,手中軍事實力甚至於超過自家主公袁紹,連他都沒能啃動這塊硬苦頭,就憑袁譚這愣頭青,又如何能行?


    好在現在的陶謙勉強算是中立派,隻安心守著徐州,萬一把他惹毛了,從背後發動襲擊,就足夠袁紹喝上好幾壺了。


    在沒有吞並徐州的計劃之前,最好不要輕易招惹。


    聽沮授嘚吧嘚吧的說了這麽多,袁譚其實沒太聽進去,但也明白了一點,那就是隻要有沮授在身邊,他想幹大事,就得處處受製於人。


    袁譚的迴信很快傳迴到夏侯安的手裏。


    夏侯安抱有期待的打開。


    他原本的計劃是寄希望於袁譚出兵,事後自己也好從中分取一杯羹。陶謙他惹不起,但袁譚有這實力啊,所以就想來個禍水東引,讓袁譚跟陶謙狗咬狗。


    結果,他失望了。


    “媽的,當初打老子的時候,一分錢沒有,就恨不得把所有的軍隊都派上,現在大把大把的真金白銀擺在眼前,你卻慫了!”


    氣不過的夏侯安把書信撕得稀爛,扔到地上後仍不解氣,又用力吐上一口唾沫,罵上一聲: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曹魏虎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迴頭大寶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迴頭大寶劍並收藏三國之曹魏虎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