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豎焉敢!
王允麵容發憤,雙目幾欲噴火。
他氣得不是全軍覆沒,也不是宋翼、王宏陣亡,而是李、郭二賊對自己缺乏敬畏,居然用“王老狗”這種侮辱性極強的稱謂,來稱唿我這當朝太傅!
情緒一上頭,王允怒不可遏的拍桌:“傳我命令,即刻再集精兵,討伐叛賊!”
主薄對此不敢妄言,恰好此時太尉黃琬前來拜見,聽說此事後,黃琬也是大驚失色,之後連道不可:“太傅,宋翼、王宏戰死,左馮翊和右扶風的兵力盡毀,眼下三輔地區所剩兵力無多,若再有個閃失,恐長安危矣。”
黃琬以為,固守才是上策。
“怎麽,你也覺得本太傅會輸?”
王允把臉一沉,不悅的瞥起眼角。
至於調遣兵力,呂布手下不是有不少精兵悍將麽,正好以此為由,把呂布的軍權分出大半。
聽手下人說,呂布平日裏仗著手下的幾萬並州軍,常常耀武揚威,還到處跟人說和自己同為並州人氏,是老鄉……
哼,這莽夫也配?
王允內心對呂布充滿了成見和鄙視。
在他眼中,呂布固然有萬夫不當之勇,但總歸是莽夫一個,更何況,這家夥三番兩次的賣父求榮,實在是徹頭徹尾的小人一個。
黃琬歎上口氣。
如今的王允已然成了茅坑裏的石頭,又臭又硬。
自從當上太傅以後,王允整個人就性情大變,不複以往的謙和與友善,不僅不聽忠言,甚至公然排除異己,在天子殿前動刀。
以至於朝堂之上,敢說真話的人,越來越少。
有些人甚至懷念起董卓當政的時光,董卓雖然殘暴,但起碼對士人友好,對於名望之輩,也很有禮貌。
王允呢,出身世家,嘴上喊著複興漢室,實際上搞一人專政,稍有不合心意,他就冷眼相視,進行迫害。
根本沒人勸說得了。
“太傅既然執意討伐,下官有個建議,可使車騎將軍皇甫嵩掛帥。”黃琬知道不能使王允改變主意,便隻好順著他,給出自己的看法。
皇甫嵩作為漢帝國名將,聲望極高,打過的勝仗數不勝數,由他坐鎮指揮,朝內朝外無比放心。
王允對此大搖其頭,他根本不放心皇甫嵩,武人掌權隻會亂政,董卓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他絕不會重蹈覆轍,於是說道:“皇甫義真已經年邁,人一老就容易昏聵。此事關乎長安城的存亡,容不得半點馬虎,事關重大,恕老夫不能將賭注壓在他的身上……”
昏聵是人是你吧……黃琬心裏有氣,幹脆就問:“太傅準備以何人為帥?”
王允早有人選,說出楊瓚。
黃琬直唿不可,楊瓚固然出身行伍,也帶過幾年兵,但至今沒有拿得出手的戰績,讓他去和李傕郭汜這樣的豺狼廝殺,幾乎沒有任何勝算。
“黃太尉是在質疑老夫的眼光嗎?”
王允不悅冷哼。
黃琬見狀,知道惹了王允不快,再說下去也是徒勞,甚至還會斷送自個兒前程,話不投機,半句也是多的。
於是拱了拱手,道了聲:“下官不敢。”
諒你也不敢。
王允麵露嗤夷,抬起右手,示意送客。
黃琬隻好失望而歸。
…………
第二天,楊瓚領兵出征。
天不亮,王允就帶著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來為楊瓚送行。
披堅執銳的楊瓚對此大為感動,當即表示,一定會竭盡全力的消滅叛黨,不負太傅和朝廷厚望。
然而,事與願違。
在距長安城不到兩百裏的美陽縣,楊瓚遭到叛軍伏擊,之後再次中計,被叛軍逼進山穀,最終絕望自殺。
消息一經傳入,朝野震動。
長安城內人心惶惶。
根據傳迴的情報,前方再無險阻,李傕郭汜已是直驅長安而來,最多不過三四天的時間,就能打到長安城下。
期間,二人沿途不斷收攏董卓舊部,先是匯合了牛輔的副將張濟,然後在陳倉要塞,接管董越部眾的樊綢也就此加入……
一時間,叛軍聲勢浩大,號稱有二十萬大軍。
而長安城中,隻剩三萬不到。
近乎十倍的兵力懸殊!
“陛下,微臣請求撤離長安!”
未央宮裏,升任太仆卿的士孫瑞大聲說著,理由也很充分,不是臣下怕死,而是為陛下著想。
此話一出,不少官員紛紛為之附議。
反正長安也是遷都來的,現在遷迴洛陽也是一樣。
他們把叛軍最敬愛的董太師點了天燈,鬼知道這些西涼蠻子打進城後,會不會將自個兒也大卸八塊。
叛亂進攻太猛,根本抵擋不住。
留在長安,隻有死路一條。
當然,所有人都知道這件事情,王允要背大鍋,但沒人敢站出來指責這位王老太傅。
哪怕這老頭兒現在人不在這裏。
據說在消息傳迴的當日,王允就氣昏了過去,大病一場,至今下不來床。
不少人對此幸災樂禍,這老頭兒平日裏打壓朝黨,獨斷專權,不納忠言,活該遭此報應!
說起遷離長安,也有人對此嗤之以鼻:“太仆卿,試問,你跑得過叛軍的鐵騎麽?”
遷都是件很麻煩的事情,而且人數眾多,行進速度簡直就和龜速一樣。
不出半天,就會被叛軍追上。
此人認為,與其坐以待斃,還不如拚死一搏。
士孫瑞當即反諷:“常校尉可真會開玩笑,拿什麽搏?叛賊足足有二十萬大軍,咱們這點人手,不是雞蛋碰石頭,白白送死?”
“要不然咱們還是分開跑……呸,分開撤吧!”
“秦議郎,此話有理。”
“嗬,說白了,爾等就是怕死!”
“胡說,我等鐵骨錚錚,其實貪生怕死之輩?”
有了矛盾,主戰派和主逃派開始互噴。
一時間,肅穆的大殿竟比菜市場還要嘈雜。
小天子坐在帝位,從登基以來就是吉祥物的他苦皺著臉龐,快要哭了。
此時,殿外忽地響起一聲高亢的通傳。
“王太傅到~”
聽得這個聲音,爭吵不休的官員們同時噤聲,不約而同的迴頭,看向正殿大門。
一道消瘦的身影邁過殿檻。
出乎意料的是,王允未穿朝服,而是披了甲胄。
他走到最前,緩緩稟明天子。
之前,是老臣錯用了將領,招至叛軍長驅直入。
所以此番,老臣將親自掛帥,坐鎮城頭。
誓與賊子決一死戰!
王允麵容發憤,雙目幾欲噴火。
他氣得不是全軍覆沒,也不是宋翼、王宏陣亡,而是李、郭二賊對自己缺乏敬畏,居然用“王老狗”這種侮辱性極強的稱謂,來稱唿我這當朝太傅!
情緒一上頭,王允怒不可遏的拍桌:“傳我命令,即刻再集精兵,討伐叛賊!”
主薄對此不敢妄言,恰好此時太尉黃琬前來拜見,聽說此事後,黃琬也是大驚失色,之後連道不可:“太傅,宋翼、王宏戰死,左馮翊和右扶風的兵力盡毀,眼下三輔地區所剩兵力無多,若再有個閃失,恐長安危矣。”
黃琬以為,固守才是上策。
“怎麽,你也覺得本太傅會輸?”
王允把臉一沉,不悅的瞥起眼角。
至於調遣兵力,呂布手下不是有不少精兵悍將麽,正好以此為由,把呂布的軍權分出大半。
聽手下人說,呂布平日裏仗著手下的幾萬並州軍,常常耀武揚威,還到處跟人說和自己同為並州人氏,是老鄉……
哼,這莽夫也配?
王允內心對呂布充滿了成見和鄙視。
在他眼中,呂布固然有萬夫不當之勇,但總歸是莽夫一個,更何況,這家夥三番兩次的賣父求榮,實在是徹頭徹尾的小人一個。
黃琬歎上口氣。
如今的王允已然成了茅坑裏的石頭,又臭又硬。
自從當上太傅以後,王允整個人就性情大變,不複以往的謙和與友善,不僅不聽忠言,甚至公然排除異己,在天子殿前動刀。
以至於朝堂之上,敢說真話的人,越來越少。
有些人甚至懷念起董卓當政的時光,董卓雖然殘暴,但起碼對士人友好,對於名望之輩,也很有禮貌。
王允呢,出身世家,嘴上喊著複興漢室,實際上搞一人專政,稍有不合心意,他就冷眼相視,進行迫害。
根本沒人勸說得了。
“太傅既然執意討伐,下官有個建議,可使車騎將軍皇甫嵩掛帥。”黃琬知道不能使王允改變主意,便隻好順著他,給出自己的看法。
皇甫嵩作為漢帝國名將,聲望極高,打過的勝仗數不勝數,由他坐鎮指揮,朝內朝外無比放心。
王允對此大搖其頭,他根本不放心皇甫嵩,武人掌權隻會亂政,董卓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他絕不會重蹈覆轍,於是說道:“皇甫義真已經年邁,人一老就容易昏聵。此事關乎長安城的存亡,容不得半點馬虎,事關重大,恕老夫不能將賭注壓在他的身上……”
昏聵是人是你吧……黃琬心裏有氣,幹脆就問:“太傅準備以何人為帥?”
王允早有人選,說出楊瓚。
黃琬直唿不可,楊瓚固然出身行伍,也帶過幾年兵,但至今沒有拿得出手的戰績,讓他去和李傕郭汜這樣的豺狼廝殺,幾乎沒有任何勝算。
“黃太尉是在質疑老夫的眼光嗎?”
王允不悅冷哼。
黃琬見狀,知道惹了王允不快,再說下去也是徒勞,甚至還會斷送自個兒前程,話不投機,半句也是多的。
於是拱了拱手,道了聲:“下官不敢。”
諒你也不敢。
王允麵露嗤夷,抬起右手,示意送客。
黃琬隻好失望而歸。
…………
第二天,楊瓚領兵出征。
天不亮,王允就帶著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來為楊瓚送行。
披堅執銳的楊瓚對此大為感動,當即表示,一定會竭盡全力的消滅叛黨,不負太傅和朝廷厚望。
然而,事與願違。
在距長安城不到兩百裏的美陽縣,楊瓚遭到叛軍伏擊,之後再次中計,被叛軍逼進山穀,最終絕望自殺。
消息一經傳入,朝野震動。
長安城內人心惶惶。
根據傳迴的情報,前方再無險阻,李傕郭汜已是直驅長安而來,最多不過三四天的時間,就能打到長安城下。
期間,二人沿途不斷收攏董卓舊部,先是匯合了牛輔的副將張濟,然後在陳倉要塞,接管董越部眾的樊綢也就此加入……
一時間,叛軍聲勢浩大,號稱有二十萬大軍。
而長安城中,隻剩三萬不到。
近乎十倍的兵力懸殊!
“陛下,微臣請求撤離長安!”
未央宮裏,升任太仆卿的士孫瑞大聲說著,理由也很充分,不是臣下怕死,而是為陛下著想。
此話一出,不少官員紛紛為之附議。
反正長安也是遷都來的,現在遷迴洛陽也是一樣。
他們把叛軍最敬愛的董太師點了天燈,鬼知道這些西涼蠻子打進城後,會不會將自個兒也大卸八塊。
叛亂進攻太猛,根本抵擋不住。
留在長安,隻有死路一條。
當然,所有人都知道這件事情,王允要背大鍋,但沒人敢站出來指責這位王老太傅。
哪怕這老頭兒現在人不在這裏。
據說在消息傳迴的當日,王允就氣昏了過去,大病一場,至今下不來床。
不少人對此幸災樂禍,這老頭兒平日裏打壓朝黨,獨斷專權,不納忠言,活該遭此報應!
說起遷離長安,也有人對此嗤之以鼻:“太仆卿,試問,你跑得過叛軍的鐵騎麽?”
遷都是件很麻煩的事情,而且人數眾多,行進速度簡直就和龜速一樣。
不出半天,就會被叛軍追上。
此人認為,與其坐以待斃,還不如拚死一搏。
士孫瑞當即反諷:“常校尉可真會開玩笑,拿什麽搏?叛賊足足有二十萬大軍,咱們這點人手,不是雞蛋碰石頭,白白送死?”
“要不然咱們還是分開跑……呸,分開撤吧!”
“秦議郎,此話有理。”
“嗬,說白了,爾等就是怕死!”
“胡說,我等鐵骨錚錚,其實貪生怕死之輩?”
有了矛盾,主戰派和主逃派開始互噴。
一時間,肅穆的大殿竟比菜市場還要嘈雜。
小天子坐在帝位,從登基以來就是吉祥物的他苦皺著臉龐,快要哭了。
此時,殿外忽地響起一聲高亢的通傳。
“王太傅到~”
聽得這個聲音,爭吵不休的官員們同時噤聲,不約而同的迴頭,看向正殿大門。
一道消瘦的身影邁過殿檻。
出乎意料的是,王允未穿朝服,而是披了甲胄。
他走到最前,緩緩稟明天子。
之前,是老臣錯用了將領,招至叛軍長驅直入。
所以此番,老臣將親自掛帥,坐鎮城頭。
誓與賊子決一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