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的張遼在那與閻圃等人鬥智鬥勇,而長安城中,皇甫堅壽卻沒事抱抱孩子,聽聽蔡琰彈琴,看看貂蟬跳舞,日子過得好不瀟灑。
這一日傍晚,皇甫堅壽正陪著蔡琰、貂蟬還有皇甫明和呂玲綺兩個小家夥吃晚飯,門外的侍女進來稟報,說那個頭戴麵具的怪人又來了。
皇甫堅壽看著那侍女古怪的表情,心下苦笑,他讓李儒隱姓埋名,頭戴麵具替他管理天眼,而且沒有名字,隻有代號,就叫天眼,而且平日裏出沒都戴著一個麵具,沒人知道他的身份。
這小侍女才十四五歲,所以才會覺得這人很奇怪,每迴李儒來都叫他怪人。
聽到是李儒求見,皇甫堅壽明白肯定是有什麽事荀攸、董昭他們做不了主,這才在這個時候來見自己。
於是他對那侍女說道“請他去書房等我,我隨後便到。”
那侍女盈盈一福,說道“是。”隨後便退出去了。
見皇甫堅壽看向自己等人,蔡琰雖然有些不悅這個時候還有人找,但也知道會在這個點打擾皇甫堅壽的肯定是大事,於是便說道“夫君且去吧,國事為重。”
看著她如此善解人意,皇甫堅壽嘴角微翹“你們先吃吧,我去看看什麽情況。”說完,丟給她一個眼神:晚上洗白白等我。
蔡琰俏臉一紅,瞪了他一眼。皇甫堅壽哈哈一笑,隨後便起身朝書房走去。
書房中,李儒早已在這等待了,見皇甫堅壽進來,連忙上前遞過一卷文書,說道“主公,張文遠來信了,孟達領兵一萬奇襲駱穀道,隨後揮師西進,將閻圃等人堵在陽平關,現在閻圃有個條件,要求主公保住張氏一族的平安,他便獻關出降。”
“哦”皇甫堅壽結果張遼的文書看了看,隨後哈哈大笑“不錯不錯,不愧是張文遠,竟敢單騎入關勸降,還有孟達也不錯,膽子不小啊。”
李儒頭戴麵具,看不出表情,但他的聲音一如既往地沙啞“主公,那張魯如何處置?”
皇甫堅壽不屑地一笑,沒有迴答,反而問道“文優先生覺得閻圃、楊任、楊昂,加上漢中地及兩萬五千大軍而言,張魯算什麽?”
李儒一愣,明白了皇甫堅壽的意思,低笑道“原來如此,那該如何迴複張遼呢?”
“讓我想想”皇甫堅壽輕輕敲了敲桌子,隨後說道“這樣,我親自寫一份迴信,你讓人帶去給張遼,他會知道怎麽做。”
說完,他取過筆墨,奮筆疾書,寫好迴信交給李儒,讓他安排人手快馬加鞭送往陽平關。
陽平關下,張遼正與郝萌、曹性二人商議“信兒已經發出去好幾天了,主公的迴信也應該快到了,你們準備好,咱們隨時準備接手陽平關。”
曹性點點頭說道“放心吧,將軍,兒郎們時刻準備著呢。”
而郝萌則是稍顯猶豫,說道“將軍,你說這閻圃會不會使計詐降呢,不可不防啊。”
張遼笑著搖搖頭“不會的,閻圃此人行事光明磊落,定然不會行此事,不過也不得不防,入關時我與曹性在前,郝萌,你在後,萬一有不對勁,你就即刻迴營固守,並派人向長安求援。”
郝萌、曹性二人點點頭,說道“如此則萬無一失了。”
就在這時,帳外衛士來報,長安有信使到了。三人大喜,連忙將信使招了進來。
那頭戴麵具的黑袍信使將文書交給張遼後便站在一邊不再說話,顯然是在等張遼迴複。
帳內三人也見怪不怪,張遼看完皇甫堅壽的迴信後滿心歡喜,這漢中是拿下了,這麽豐厚的條件,不信還打動不了閻圃。
“有勞兄弟了,還請迴稟主公,就說張遼知道該如何做了,定然為主公全取漢中地。”張遼對那信使點頭道。
那黑袍信使點點頭,對張遼迴了一禮,隨即轉身出門而去。
張遼哈哈大笑“備馬,我去趟陽平關。”
陽平關內,閻圃尚且還在凝神靜氣地喝著茶,但楊任、楊昂卻有點熬不住了。
他們二人本就是武人出身,脾氣急躁,加上二人都是張魯親自提拔上來的,而且還是張魯從蜀中帶來的舊部,所以對於與張魯有關的事情當然很著急。
這不,外邊小兵剛進來稟報,說張遼拜關求見,閻圃還悠然地將手中的茶碗放在案幾上,楊任、楊昂二人已經衝了出去。
張遼一進關門,性格比較急躁的楊昂就拉住他問道“怎麽樣,大將軍如何迴複的?”
張遼苦笑著對他說道“我說楊二將軍,你不會想讓我在這跟你說吧?”
這時候楊任、楊昂才反應過來自己實在太著急了,跑城門洞來堵張遼了。於是二人又趕緊拉著張遼到了閻圃處。
一進門,兩人就迫不及待的看著他,而閻圃也是有些激動,雖然沒說話,但那眼神滿是期待。
張遼看到他們那神情,忍不住逗逗他們,於是故作嚴肅的說“三位,我家主公答應了你們的條件,但他開出的價碼不是很好,你們要有心理準備。”
果然,三人心下暗自歎息,最後還是閻圃說道“張將軍請說吧,隻要能保住我家主公一族平安,我等就心滿意足了。”
張遼點點頭,說道“那我就說了。”
“漢中太守張魯,教化漢中百姓有功,驅逐賊寇,安定一方,政績斐然,故特封張魯為太常卿,封漢寧侯,食邑五百戶,子皆封關內侯;其弟張衛,數有軍功,封為奮武將軍,封關內侯,留任漢中。將軍楊任、楊昂,有將才,封楊任為楊武將軍,楊昂為楊威將軍,皆封關內侯,赴長安任職,功曹閻圃,有才智,遷為漢中太守,封列侯。”
說完,張遼笑眯眯地看著三人,說道“如何,三位可還滿意?”
楊任、楊昂二人已經呆了,他們沒想到皇甫堅壽這麽大手筆,目瞪口呆地說道“滿意,滿意。”
而閻圃則是動容地向張遼行了一禮,隨後說道“大將軍厚恩,閻圃無以為報,既然大將軍信任,那在下定會為大將軍治理好漢中以報大將軍厚愛。”
張遼看著他感慨道“閻先生無需如此,既然主公信任先生,並委以重任,那麽日後遼在漢中隻怕還需先生協助呢。”
閻圃重重地一點頭,隨後說道“張將軍,既然如此,那我這就將關防交於將軍手中。”
張遼滿意的點點頭,說道“走吧,我命他們入關,二位將軍還是先在此領兵,等漢寧侯來了再一道去長安吧。”
楊任、楊昂二人自無不允。
隨即,張遼命人通知孟達入關匯合,孟達此時正鬱悶呢,安陽縣是個小縣,並不富足,他從那兒沒搶到多少糧草,此刻糧食已經快要耗盡了,他倒是想派兵出去掠奪糧草,可張魯卻有了防備,讓各縣嚴防死守,使得孟達沒有可乘之機。
這不,接到張遼的信兒,孟達高興壞了,連忙命部將拔營向陽平關行進,與張遼部匯合。
這一日傍晚,皇甫堅壽正陪著蔡琰、貂蟬還有皇甫明和呂玲綺兩個小家夥吃晚飯,門外的侍女進來稟報,說那個頭戴麵具的怪人又來了。
皇甫堅壽看著那侍女古怪的表情,心下苦笑,他讓李儒隱姓埋名,頭戴麵具替他管理天眼,而且沒有名字,隻有代號,就叫天眼,而且平日裏出沒都戴著一個麵具,沒人知道他的身份。
這小侍女才十四五歲,所以才會覺得這人很奇怪,每迴李儒來都叫他怪人。
聽到是李儒求見,皇甫堅壽明白肯定是有什麽事荀攸、董昭他們做不了主,這才在這個時候來見自己。
於是他對那侍女說道“請他去書房等我,我隨後便到。”
那侍女盈盈一福,說道“是。”隨後便退出去了。
見皇甫堅壽看向自己等人,蔡琰雖然有些不悅這個時候還有人找,但也知道會在這個點打擾皇甫堅壽的肯定是大事,於是便說道“夫君且去吧,國事為重。”
看著她如此善解人意,皇甫堅壽嘴角微翹“你們先吃吧,我去看看什麽情況。”說完,丟給她一個眼神:晚上洗白白等我。
蔡琰俏臉一紅,瞪了他一眼。皇甫堅壽哈哈一笑,隨後便起身朝書房走去。
書房中,李儒早已在這等待了,見皇甫堅壽進來,連忙上前遞過一卷文書,說道“主公,張文遠來信了,孟達領兵一萬奇襲駱穀道,隨後揮師西進,將閻圃等人堵在陽平關,現在閻圃有個條件,要求主公保住張氏一族的平安,他便獻關出降。”
“哦”皇甫堅壽結果張遼的文書看了看,隨後哈哈大笑“不錯不錯,不愧是張文遠,竟敢單騎入關勸降,還有孟達也不錯,膽子不小啊。”
李儒頭戴麵具,看不出表情,但他的聲音一如既往地沙啞“主公,那張魯如何處置?”
皇甫堅壽不屑地一笑,沒有迴答,反而問道“文優先生覺得閻圃、楊任、楊昂,加上漢中地及兩萬五千大軍而言,張魯算什麽?”
李儒一愣,明白了皇甫堅壽的意思,低笑道“原來如此,那該如何迴複張遼呢?”
“讓我想想”皇甫堅壽輕輕敲了敲桌子,隨後說道“這樣,我親自寫一份迴信,你讓人帶去給張遼,他會知道怎麽做。”
說完,他取過筆墨,奮筆疾書,寫好迴信交給李儒,讓他安排人手快馬加鞭送往陽平關。
陽平關下,張遼正與郝萌、曹性二人商議“信兒已經發出去好幾天了,主公的迴信也應該快到了,你們準備好,咱們隨時準備接手陽平關。”
曹性點點頭說道“放心吧,將軍,兒郎們時刻準備著呢。”
而郝萌則是稍顯猶豫,說道“將軍,你說這閻圃會不會使計詐降呢,不可不防啊。”
張遼笑著搖搖頭“不會的,閻圃此人行事光明磊落,定然不會行此事,不過也不得不防,入關時我與曹性在前,郝萌,你在後,萬一有不對勁,你就即刻迴營固守,並派人向長安求援。”
郝萌、曹性二人點點頭,說道“如此則萬無一失了。”
就在這時,帳外衛士來報,長安有信使到了。三人大喜,連忙將信使招了進來。
那頭戴麵具的黑袍信使將文書交給張遼後便站在一邊不再說話,顯然是在等張遼迴複。
帳內三人也見怪不怪,張遼看完皇甫堅壽的迴信後滿心歡喜,這漢中是拿下了,這麽豐厚的條件,不信還打動不了閻圃。
“有勞兄弟了,還請迴稟主公,就說張遼知道該如何做了,定然為主公全取漢中地。”張遼對那信使點頭道。
那黑袍信使點點頭,對張遼迴了一禮,隨即轉身出門而去。
張遼哈哈大笑“備馬,我去趟陽平關。”
陽平關內,閻圃尚且還在凝神靜氣地喝著茶,但楊任、楊昂卻有點熬不住了。
他們二人本就是武人出身,脾氣急躁,加上二人都是張魯親自提拔上來的,而且還是張魯從蜀中帶來的舊部,所以對於與張魯有關的事情當然很著急。
這不,外邊小兵剛進來稟報,說張遼拜關求見,閻圃還悠然地將手中的茶碗放在案幾上,楊任、楊昂二人已經衝了出去。
張遼一進關門,性格比較急躁的楊昂就拉住他問道“怎麽樣,大將軍如何迴複的?”
張遼苦笑著對他說道“我說楊二將軍,你不會想讓我在這跟你說吧?”
這時候楊任、楊昂才反應過來自己實在太著急了,跑城門洞來堵張遼了。於是二人又趕緊拉著張遼到了閻圃處。
一進門,兩人就迫不及待的看著他,而閻圃也是有些激動,雖然沒說話,但那眼神滿是期待。
張遼看到他們那神情,忍不住逗逗他們,於是故作嚴肅的說“三位,我家主公答應了你們的條件,但他開出的價碼不是很好,你們要有心理準備。”
果然,三人心下暗自歎息,最後還是閻圃說道“張將軍請說吧,隻要能保住我家主公一族平安,我等就心滿意足了。”
張遼點點頭,說道“那我就說了。”
“漢中太守張魯,教化漢中百姓有功,驅逐賊寇,安定一方,政績斐然,故特封張魯為太常卿,封漢寧侯,食邑五百戶,子皆封關內侯;其弟張衛,數有軍功,封為奮武將軍,封關內侯,留任漢中。將軍楊任、楊昂,有將才,封楊任為楊武將軍,楊昂為楊威將軍,皆封關內侯,赴長安任職,功曹閻圃,有才智,遷為漢中太守,封列侯。”
說完,張遼笑眯眯地看著三人,說道“如何,三位可還滿意?”
楊任、楊昂二人已經呆了,他們沒想到皇甫堅壽這麽大手筆,目瞪口呆地說道“滿意,滿意。”
而閻圃則是動容地向張遼行了一禮,隨後說道“大將軍厚恩,閻圃無以為報,既然大將軍信任,那在下定會為大將軍治理好漢中以報大將軍厚愛。”
張遼看著他感慨道“閻先生無需如此,既然主公信任先生,並委以重任,那麽日後遼在漢中隻怕還需先生協助呢。”
閻圃重重地一點頭,隨後說道“張將軍,既然如此,那我這就將關防交於將軍手中。”
張遼滿意的點點頭,說道“走吧,我命他們入關,二位將軍還是先在此領兵,等漢寧侯來了再一道去長安吧。”
楊任、楊昂二人自無不允。
隨即,張遼命人通知孟達入關匯合,孟達此時正鬱悶呢,安陽縣是個小縣,並不富足,他從那兒沒搶到多少糧草,此刻糧食已經快要耗盡了,他倒是想派兵出去掠奪糧草,可張魯卻有了防備,讓各縣嚴防死守,使得孟達沒有可乘之機。
這不,接到張遼的信兒,孟達高興壞了,連忙命部將拔營向陽平關行進,與張遼部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