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四年(187年)二月,年關剛過,涼州發生巨變,韓遂發動兵變,突然襲擊,殺死了邊章、北宮伯玉、李文侯等人,盡收其兵,擁眾十餘萬,並且進軍包圍隴西。而此時,涼州許多小豪強、小地主以及許多寒門人士都投向了韓遂,其中知名的有:閻行、候選、李堪、程銀、張橫、馬玩、梁興等人。一時間,韓遂聲勢暴漲。
四月,涼州刺史耿鄙集結了六郡兵馬對韓遂軍展開了攻擊,他撇開了皇甫堅壽、董卓等將,獨自進兵,並且不聽漢陽太守蓋勳的建議,重用治中從事程球,部下盡皆不滿,蓋勳知道耿鄙剛愎自用,此仗必敗無疑,於是辭官迴鄉了,消息傳到朝廷,正好因為傅燮剛直犯上,不論是宦官還是朝廷大臣都對他非常反感,現在涼州這麽亂,又有太守棄官不做了,於是便讓他擔任漢陽太守,這時候,傅燮還是剛出洛陽。
耿鄙大軍一路上走走停停,用了近半月時間才到了隴西,可變故也就在這時候發生了,軍中士卒對耿鄙寵信程球多有不服,在耿鄙大軍和韓遂軍相拒了十多天後的一個夜裏,隴西太守李相如、酒泉太守黃衍率兵反叛,耿鄙的別駕韓間(漢奸,查不到名字)也一並反了,他們先殺了程球,再殺耿鄙,一時間,涼州兵大亂,大部分人馬不是逃散就是投降了,隻有馬騰憑借著平日裏在軍中的威望帶了三千人逃迴了冀城。此時冀城裏隻有皇甫堅壽所部駐守。
與此同時,狄道人王國也起兵兩萬響應韓遂,韓遂推王國為主,大軍十餘萬進而進兵漢陽,皇甫堅壽兵少,隻能收縮兵力,退守冀城。此時,馬騰在城中號召士卒共同推舉皇甫堅壽為帥,主持冀城防守事宜。韓遂大軍攻城兩月不克。因為怕朝廷反應過來,韓遂隻能命閻行帶候選、李堪二將領三萬人留守,盯著城中的皇甫堅壽所部,自己和王國領大軍繼續進步,以期望在朝廷反應過來之前攻克陳倉,然後可以入寇三輔。
皇甫堅壽兵力不足,沒辦法,隻能眼睜睜的看著韓遂帶兵遠去而不能出城作戰,畢竟城外還有個閻行,要是出城作戰被兩麵包抄,那可不是開玩笑的。現如今整個涼州除了冀城和安定那邊的董卓部,隻怕其他地方都已經被韓遂拿下了。不過馬騰終歸是投入他的麾下,這件事令他開心不已,看來以後免費多了幾個打手了。
韓遂終歸是沒能快速拿下陳倉,又一次被擋在了陳倉城下,韓遂的心情很是不好。原本的情報顯示,陳倉隻有周慎部一萬人駐守,雖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可是畢竟周慎部士卒隻有萬人,韓遂大軍眾多,打個幾天就能把城池拿下。本來也確實是這樣,第一天韓遂大軍就衝上了城牆,第五天城池就已經搖搖欲墜了,可就在這個時候,新任漢陽太守傅燮帶了一萬援兵趕到了,並且後方還有援兵繼續向陳倉進發。
原來是傅燮趕到長安的時候聽說韓遂包圍了冀城,涼州已經全亂了,得知陳倉隻有周慎一萬人鎮守的時候,立刻請求長安的留守派兵前往陳倉駐防,傅燮親自帶隊來到陳倉,他來得正好,此時陳倉城內的部隊隻剩下五千左右,就連周慎本人都身受重傷,隻能讓傅燮擔任主帥,負責守城。
這一直打到十一月也沒能將陳倉打下來,韓遂心裏越來越急躁,剛剛傳來消息,朝廷命因為趙忠誣陷導致被免職的皇甫嵩率兵兩萬前來陳倉,令皇甫嵩都統董卓、皇甫堅壽、傅燮等涼州眾將,以抗衡韓遂叛軍。而這一年發生太多事,導致朝廷根本沒有更多的兵力前來支援涼州。
這一年八月,故中山太守張純造反,其同鄉張舉也起兵響應,他們和烏桓丘力居結盟,霍亂幽州,殺漢護烏桓校尉公綦稠、遼東太守陽眾等人。擁眾十餘萬,一時之間,幽州震動。皇帝發詔,征南匈奴部隊隨幽州牧劉虞一同進兵討伐張純。而南匈奴人卻半路反叛,並且攻入並州,並州刺史連忙領兵抵擋匈奴亂兵。幸好新任的右北平太守公孫瓚勇猛過人,他率部連勝張純三陣,打得張純逃到草原上不敢迴來。
而南邊也不消停,長沙人區星在長沙舉兵造反,意圖割據江南,荊南多有豪強擁護他,朝廷命孫堅為長沙太守,引兵五千前去平叛。孫堅到了長沙後善待百姓,作戰身先士卒,很快就平定了區星之亂,朝廷大喜,總算聽到好消息了,於是封孫堅為破虜將軍、烏程候。
而涼州這邊,皇甫嵩到了陳倉之後並沒有發起進攻,而是命眾將堅守城池,隻管擋住韓遂軍前進的路線,涼州曆來缺少糧草,可這次他們沒辦法,隻能拚命打破陳倉,隻有這樣才能進入繁華的三輔,隻有這樣,這十多萬部下才不會挨餓。皇甫嵩看出了這一點,於是按兵不動,坐等叛軍內亂。
時間不知不覺到了中平五年(188年)五月,因為久戰無果,韓遂軍士氣低落,於是便撤軍返迴金城,這邊部隊一撤,那邊皇甫嵩立馬拍傅燮乘勝追擊,大破韓遂軍,繳獲了大量物資,並斬首萬餘,韓遂狼狽逃迴了金城,並且廢了王國的統領位置。而這時候,皇甫堅壽也趁閻行鬆懈的時候夜襲閻行大營,閻行損兵折將,被迫退往金城,自此,漢陽郡全盤收複了。
而此時,朝廷的封賞也來了,皇甫嵩功勞甚大,封為左將軍,加食邑六百戶。董卓頗有功勞,為前將軍,傅燮守陳倉有功,封蕩寇將軍,皇甫堅壽守冀城有功,封爵關內侯,遷為河東太守。並且命董卓率部駐防冀城,傅燮守陳倉,周慎守安定,皇甫嵩屯兵冀城以抵擋韓遂大軍。
而此時,韓遂軍內部也是紛爭不斷,於是涼州叛軍漸漸地衰落下來。恰好此時南匈奴又叛,引兵勾結鮮卑人進兵北地,皇甫嵩受命領三萬人駐守北地,而命董卓為涼州刺史。至此,涼州的動亂才宣告歇下來。
四月,涼州刺史耿鄙集結了六郡兵馬對韓遂軍展開了攻擊,他撇開了皇甫堅壽、董卓等將,獨自進兵,並且不聽漢陽太守蓋勳的建議,重用治中從事程球,部下盡皆不滿,蓋勳知道耿鄙剛愎自用,此仗必敗無疑,於是辭官迴鄉了,消息傳到朝廷,正好因為傅燮剛直犯上,不論是宦官還是朝廷大臣都對他非常反感,現在涼州這麽亂,又有太守棄官不做了,於是便讓他擔任漢陽太守,這時候,傅燮還是剛出洛陽。
耿鄙大軍一路上走走停停,用了近半月時間才到了隴西,可變故也就在這時候發生了,軍中士卒對耿鄙寵信程球多有不服,在耿鄙大軍和韓遂軍相拒了十多天後的一個夜裏,隴西太守李相如、酒泉太守黃衍率兵反叛,耿鄙的別駕韓間(漢奸,查不到名字)也一並反了,他們先殺了程球,再殺耿鄙,一時間,涼州兵大亂,大部分人馬不是逃散就是投降了,隻有馬騰憑借著平日裏在軍中的威望帶了三千人逃迴了冀城。此時冀城裏隻有皇甫堅壽所部駐守。
與此同時,狄道人王國也起兵兩萬響應韓遂,韓遂推王國為主,大軍十餘萬進而進兵漢陽,皇甫堅壽兵少,隻能收縮兵力,退守冀城。此時,馬騰在城中號召士卒共同推舉皇甫堅壽為帥,主持冀城防守事宜。韓遂大軍攻城兩月不克。因為怕朝廷反應過來,韓遂隻能命閻行帶候選、李堪二將領三萬人留守,盯著城中的皇甫堅壽所部,自己和王國領大軍繼續進步,以期望在朝廷反應過來之前攻克陳倉,然後可以入寇三輔。
皇甫堅壽兵力不足,沒辦法,隻能眼睜睜的看著韓遂帶兵遠去而不能出城作戰,畢竟城外還有個閻行,要是出城作戰被兩麵包抄,那可不是開玩笑的。現如今整個涼州除了冀城和安定那邊的董卓部,隻怕其他地方都已經被韓遂拿下了。不過馬騰終歸是投入他的麾下,這件事令他開心不已,看來以後免費多了幾個打手了。
韓遂終歸是沒能快速拿下陳倉,又一次被擋在了陳倉城下,韓遂的心情很是不好。原本的情報顯示,陳倉隻有周慎部一萬人駐守,雖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可是畢竟周慎部士卒隻有萬人,韓遂大軍眾多,打個幾天就能把城池拿下。本來也確實是這樣,第一天韓遂大軍就衝上了城牆,第五天城池就已經搖搖欲墜了,可就在這個時候,新任漢陽太守傅燮帶了一萬援兵趕到了,並且後方還有援兵繼續向陳倉進發。
原來是傅燮趕到長安的時候聽說韓遂包圍了冀城,涼州已經全亂了,得知陳倉隻有周慎一萬人鎮守的時候,立刻請求長安的留守派兵前往陳倉駐防,傅燮親自帶隊來到陳倉,他來得正好,此時陳倉城內的部隊隻剩下五千左右,就連周慎本人都身受重傷,隻能讓傅燮擔任主帥,負責守城。
這一直打到十一月也沒能將陳倉打下來,韓遂心裏越來越急躁,剛剛傳來消息,朝廷命因為趙忠誣陷導致被免職的皇甫嵩率兵兩萬前來陳倉,令皇甫嵩都統董卓、皇甫堅壽、傅燮等涼州眾將,以抗衡韓遂叛軍。而這一年發生太多事,導致朝廷根本沒有更多的兵力前來支援涼州。
這一年八月,故中山太守張純造反,其同鄉張舉也起兵響應,他們和烏桓丘力居結盟,霍亂幽州,殺漢護烏桓校尉公綦稠、遼東太守陽眾等人。擁眾十餘萬,一時之間,幽州震動。皇帝發詔,征南匈奴部隊隨幽州牧劉虞一同進兵討伐張純。而南匈奴人卻半路反叛,並且攻入並州,並州刺史連忙領兵抵擋匈奴亂兵。幸好新任的右北平太守公孫瓚勇猛過人,他率部連勝張純三陣,打得張純逃到草原上不敢迴來。
而南邊也不消停,長沙人區星在長沙舉兵造反,意圖割據江南,荊南多有豪強擁護他,朝廷命孫堅為長沙太守,引兵五千前去平叛。孫堅到了長沙後善待百姓,作戰身先士卒,很快就平定了區星之亂,朝廷大喜,總算聽到好消息了,於是封孫堅為破虜將軍、烏程候。
而涼州這邊,皇甫嵩到了陳倉之後並沒有發起進攻,而是命眾將堅守城池,隻管擋住韓遂軍前進的路線,涼州曆來缺少糧草,可這次他們沒辦法,隻能拚命打破陳倉,隻有這樣才能進入繁華的三輔,隻有這樣,這十多萬部下才不會挨餓。皇甫嵩看出了這一點,於是按兵不動,坐等叛軍內亂。
時間不知不覺到了中平五年(188年)五月,因為久戰無果,韓遂軍士氣低落,於是便撤軍返迴金城,這邊部隊一撤,那邊皇甫嵩立馬拍傅燮乘勝追擊,大破韓遂軍,繳獲了大量物資,並斬首萬餘,韓遂狼狽逃迴了金城,並且廢了王國的統領位置。而這時候,皇甫堅壽也趁閻行鬆懈的時候夜襲閻行大營,閻行損兵折將,被迫退往金城,自此,漢陽郡全盤收複了。
而此時,朝廷的封賞也來了,皇甫嵩功勞甚大,封為左將軍,加食邑六百戶。董卓頗有功勞,為前將軍,傅燮守陳倉有功,封蕩寇將軍,皇甫堅壽守冀城有功,封爵關內侯,遷為河東太守。並且命董卓率部駐防冀城,傅燮守陳倉,周慎守安定,皇甫嵩屯兵冀城以抵擋韓遂大軍。
而此時,韓遂軍內部也是紛爭不斷,於是涼州叛軍漸漸地衰落下來。恰好此時南匈奴又叛,引兵勾結鮮卑人進兵北地,皇甫嵩受命領三萬人駐守北地,而命董卓為涼州刺史。至此,涼州的動亂才宣告歇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