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主李煜詞賦之才古今少有,李煜重用的臣子也多是擅工文辭的文人。林仁肇平日與多數臣子是秀才遇見兵,有理數不清。但文官之中也有明大義之人,最為中正的便是中書舍人、散騎常侍潘佑。
潘佑得知林仁肇被賜死,心中驚異萬分,即刻往宮中進見國主。
張洎賜死了林仁肇,迴到宮中複命。李煜得知林仁肇已死,長舒一口氣,歎道:“奸黨被誅,全是張卿之功,朕當重賞。”
張洎滿麵喜悅,正磕頭謝恩,偏巧潘佑入宮求見。潘佑伏地問道:“敢問國主,林仁肇法犯何律,罪該哪條,竟被毒藥賜死?”
李煜詩詞歌賦出口成章,論起春秋大義,功過是非,嘴裏嘟嘟囔囔,無言以對。張洎把話接過,言道:“林仁肇畫像懸於大宋宮室,必與趙匡胤有所勾結,所以賜鳩毒自裁。”
潘佑心中震怒,暗想國主不識詭計,臣子難道還能忠奸不明?潘佑不理張洎,對李煜奏道:“臣請陛下,即刻選定新任兵馬都督,速救南漢之急。”
李煜自幼在宮中無憂無慮,且過今日不思明日,敷衍答道:“另擇統帥,事關重大,待明日早朝再議。”潘佑無奈,隻得次日早朝。
李煜日吟詩詞,夜觀纏足,久不早朝。潘佑急國家之患,一連上了七道奏章,偏偏李煜大讚奏章詞句精彩,卻無心所奏之事。潘佑憂憤至極,擬下第八道奏章曰: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臣乃者繼上表章,凡數萬言。詞窮理盡,忠邪洞分。陛下力蔽奸邪,曲容諂偽。遂使家國堙堙(yin),如日將暮。古有桀紂孫皓者,破國亡家,自已而作,尚為千古所笑。今陛下取則奸迴,敗亂國家,不及桀紂孫皓遠矣。臣終不能與奸臣雜處,事亡國之主。陛下必以臣為罪,則請賜誅戮,以謝中外。” (源自《全唐文》卷八百七十六)
李後主生性優柔,看罷這本奏章,竟將奏章怒摔桌案之上。
偏巧馮延魯、張洎兩個臣子正在一旁陪後主賞詩,見李煜大怒,馮延魯趕忙取過奏章,張洎也湊上跟前,二臣讀罷,張洎道:“這還了得,言詞激訐,詆毀朝綱,真是個無君無父,瘋癲狂生,請治潘佑欺君之罪。”
馮延魯趕忙附和道:“張大人所言極是,潘佑誹謗中傷,欺君罔上,不可輕饒!”
這兒人左右挑撥,使得李煜龍眼大怒,降旨罷免潘佑官職,發配饒州。
次日,潘佑飲恨自剄,終年三十六。正是:
國主不成賢,忠良枉哭天。空等北伐帥,坐待南征年。
河北煙雲湧,江南花月甜。分久終一統,掐指算幾天?
話說北宋大將潘美率八萬人馬進兵韶州,南漢大都督李承渥在蓮花峰下擺下一個猛獸陣。兩軍陣前,南漢軍前足有大象一百頭,一字排開。象背之上坐著五個弓弩手,輕騎兵左右壓陣,山坡之上步兵搖舉戰旗。
這些戰象全是天竺、暹羅進貢而來,編為象軍。潘美見了這些大象也不敢近前,遠遠望去陣前有一上將銀白甲烏黑袍,跨馬提刀,正是南漢大都督李承渥。
李承渥見宋軍將士無人敢近前對話,便命傳令兵搖大紅“令”字旗陣前傳令。隻聞牛角號長鳴,象兵驅逐戰象,唿嚎殺來。
戰象吼聲驚天動地,轟鳴刺耳。宋軍戰馬嚇或是四蹄倒退,或是原地打轉。潘美高聲傳令:“亂箭射之!”
隻見千萬隻弓箭,如亂雨射出,戰象上的士兵拿盾牌抵擋,戰象皮厚箭不能傷。潘美一看,心中大驚,暗想若是百頭大象拉成一線,踏平八萬宋軍不在話下。心想至此,潘美遂令退兵二十裏紮營。
潘美在蓮花峰被擋十五天,無計可破戰象。大帥潘美正在中軍大帳與左右副將整愁眉不展,中軍官來報:“啟稟大帥,大將軍高瓊押糧到營。”
“快快有請!”潘美遂領眾副將出帳迎接。
高瓊乃是後周大將高懷德之子,字君保,年紀在二十多歲,長得麵色銀白,眉插雙鬢,目若朗星,頷下無須,身長八尺有餘。頭上板銀盔,身著紫金掩心甲。潘美本是北宋開國美將,高瓊美俊比潘美有過之而無不及。
高瓊躬身施禮,潘美扶起高瓊喜道:“少將軍遠道押糧,快往帳中。”
高瓊隨潘美來至中軍大帳,潘美道:“近來南漢調動了一百頭戰象,聞角號而進,弩箭雕翎都奈何不得。”
高瓊雖是武將,但極通兵書戰策,對潘美道:“末將到有一計,尚不曾試過射象。造兩百架巨弩機,或許能射穿巨象。”
原來高瓊向潘美舉薦造大型弩機,長有一米半,寬有兩米,牛筋硬弦,镔鐵弩架,弩箭全是青銅打製。這種巨弩機兩個人抬著都很吃力,皆是用四輪木車承擔。潘美依照高瓊所說,繪圖打造。
不到一月,兩百架巨弩機打造而成,潘美、高瓊親手試射巨弩機。士卒將青銅弩箭架在弩機上,潘美按動弩簧,隻聽“嘭-----!¬;¬;”弩箭發出,弩簧響聲迴響於耳。一百五十步之遠射穿梧桐樹,潘美大喜:“妙哉!如此強弩,何愁巨象不傷!”眾人皆是讚歎不絕。
潘美命人道蓮花峰下戰書,北宋、南漢兩軍再開戰陣。李承渥一看宋軍陣勢,同一月之前相似,心中無所顧忌,下令鳴號角。
號聲響起,一百頭戰象唿號而出,直奔宋軍衝來。“嗒!嗒!嗒!”宋軍三聲號炮打響,隻見前麵盾牌後麵的巨弩機推至陣前,四個兵卒推一架巨弩機。巨象高出數米,寬有丈餘,無須瞄準便對好象身。
巨象衝至宋軍還有一百步,兩百架巨弩齊發。隻見青銅弩箭唿嘯而出,風聲震耳,戰象雖是皮硬肉厚,卻擋不住強弩。戰象中箭受驚,調頭欲走,潘美又令再發一百隻青銅弩箭。
不能戰象轉過身來,二通箭發,戰象瘋癲敗逃。大象受驚交相濫踏,反倒使得身後南漢將士連聲叫苦,十萬馬步軍陣勢大亂,為躲象踏,四散逃跑。
忽聞戰鼓動地,炮號連天,大將潘美率五千精騎兵,身背弓箭,手舞大槍,蜂擁殺向漢兵。真是個:
衝天一吼百裏慟,雙齒鋒殺戰象兇。
猛禽發瘋誤敵我,助得天兵下廣東。
象驚人亂,南漢被宋軍殺得大敗。單說都督李承渥率五千親兵正繞道逃走,正巧大將高瓊率一支兵馬攔住去路,李承渥怒道:“白麵小兒,阻攔本督與你無益,快快閃開!”
高瓊喝道:“汝也不問某家是誰,竟敢如此無禮?”
李承渥問:“你是何人?”
高瓊答道:“某乃高懷德之子,高行周之孫,幽州神槍大將高瓊是也!”
高瓊聲如洪鍾,驚得李承渥快下戰馬倒退幾步,左右的漢兵個個心驚膽寒。李承渥猛咬後牙槽,怒道:“管你是何出身,先吃我一刀!”
李承渥揮大刀砍來,高瓊托槍相迎。二人馬打盤環,十幾個迴合之後,高瓊使槍刺心,如穿雲貫日,正刺中李承渥護心鏡。也虧李承渥甲胄堅固,人未刺死,但被打下戰馬。南漢敗兵見主將被打下戰馬,軍心大亂,轟然而散。北宋將士湧上李承渥,將其摁住五花大綁。
蓮花峰下活捉李承渥,十萬兵馬、上百隻戰象有的射殺而死,有的四散而逃。宋軍乘勝前進,南漢皇帝劉繼興是焦慮萬分,波斯妃子媚珠見此狀況,問道:“陛下因何愁眉慘淡?”
劉繼興道:“大都督李承渥全軍覆沒,南唐李煜不發救兵,這可如何低檔宋軍?”
媚珠道:“英雄難過美人關,陛下不如將我贈與宋軍,我自有妙計刺殺宋軍主將。”
媚珠平日不會武藝,劉繼興驚訝道:“愛妃有何妙計?”
媚珠道:“主將若死,必然軍心大亂。我將劇毒藏於珍珠之中,隻要宋將動了色心,便能下慢性劇毒。”
原來媚珠把慢性劇毒塗在胸前珍珠之上,隻要珍珠在宋將的酒水之中泡一下,劇毒就可溶解。神不知,鬼不覺的把宋軍主將一個個毒死,不僅擒刺殺敵將,而且宋軍還查不出來兇手。劉繼興心想大戰至此,用美人下毒也是無奈之選,隻得應允。
南漢的使節用禦攆把波斯美女媚珠送往宋軍大營,求和是假,刺殺主將是真。前文曾表媚珠喜歡珍珠,渾身掛帶珠串。刺殺宋軍主將的劇毒就塗在胸前的珍珠領上,此時隻有媚珠一人知道,其餘南漢使節皆不知此事。
南漢使者向大帥潘美通稟之後,潘美征戰十幾年還從未見過波斯美女,高瓊等左右副將也是新鮮好奇。潘美道:“即是獻美女求和,先帶進中軍一見。”
使者出營八媚珠喚進中軍大帳,隻見這位波斯美女麵帶紅綢帕,隻露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珍珠短衣露腰,燈籠粉褲赤足,一副西域異族打扮。
這位波斯美女肉欲豐滿,裸露迷人,難得一見。滿營將官收荊州、取蜀川,如今南下兩廣,猛然一見波斯美女,眾將官看得目瞪口呆。主帥潘美也是第一迴見,當營便令媚珠為眾將獻舞。
媚珠撓首弄姿,便跳起波斯舞。在帳中挑了兩圈,媚珠邊舞邊拿起酒壺為眾人斟酒,媚珠第一個就看到帥椅所做之人,雖然不知潘美姓名,但隻此人便是宋軍的主帥。
媚珠躬身斟滿一杯酒,正巧胸前懸掛的珍珠串也垂了下來,最下麵一顆珍珠垂到酒杯之中。這顆珍珠上麵塗抹過慢性劇毒,浸泡酒中即可溶解。媚珠順勢為潘美敬酒,那可有毒珍珠自然又帶出酒杯。
這下毒的動作隻在一眨眼的工夫, 媚珠做的也是幹淨利索,潘美接過酒杯,端至嘴邊正要飲下。隻覺手腕一痛,“唉呀!”潘美丟掉酒杯,見有一根筷子打來。
潘美撿起筷子問道:“何人所發暗器?”
隻見大將高瓊一腳踹翻桌案,拔出腰中寶劍對媚珠怒道:“小賤人!休害元帥!”
原來媚珠斟酒之時,那可粘毒珍珠泡進酒中,正巧被坐在一側高瓊看到。高瓊自幼熟讀兵書,見媚珠獻舞心理就猜想莫非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突見珍珠串垂進酒杯,潘美是當局者迷,高瓊卻是旁觀者清,順勢將手中的筷子打向潘美的手腕。
霎那間,潘美嚇了一驚,心想高瓊莫不是喝多了,正要詢問,忽然聞到一股刺鼻的氣味。潘美低頭再看三在地上的酒,竟有灰白的煙氣飄起。
潘美大怒:“好賤人,安敢行刺!” 高瓊一躍而出遂揪住媚珠的頭發。
媚珠不會武功,以為下毒之計神不知、鬼不覺,就能刺殺宋軍主將。沒想到毒計敗露,頭發揪的又痛,慌亂之下嘴裏有波斯語嗷嗷亂喊。高瓊二話沒說便將媚珠一劍捅死。
潘美見劉繼興並無誠心歸降,號令三軍南下連克英德、南雄。宋軍不日便到廣州,南漢主劉繼興急的不知所措,
宮中有個大太監名叫樂範,向劉繼興奏道:“奴才聞聽南洋有諸多島嶼,可先到南洋避亂。宋軍由北而來,一時造不出渡海的戰船。待個三年五載,陛下在率水軍殺迴兩廣,為時不晚。”
劉繼興聽信樂範讒言,立刻派人召集巨艦十八艘,把朝中的美妃、金寶塞滿其中。
十八艘大船將美女、珠寶裝載已畢,飛騎探馬來報,潘美率宋軍離廣州十裏紮營。劉繼興聞聽此報,哈哈大笑:“美女、珠寶皆已裝船,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劉繼興遂傳旨出海,小太監下去傳旨。不一會兒,那小太監又急急忙忙返迴,麵帶驚恐,滿頭大汗,跪地言道:“啟稟陛下,大事不好!”正是:
海崖盡頭命難求,欲乘巨艦汪洋遊。
九州版圖當一統,逃至何方是盡頭?
欲知太監所報何事不好,且看下迴分解?
潘佑得知林仁肇被賜死,心中驚異萬分,即刻往宮中進見國主。
張洎賜死了林仁肇,迴到宮中複命。李煜得知林仁肇已死,長舒一口氣,歎道:“奸黨被誅,全是張卿之功,朕當重賞。”
張洎滿麵喜悅,正磕頭謝恩,偏巧潘佑入宮求見。潘佑伏地問道:“敢問國主,林仁肇法犯何律,罪該哪條,竟被毒藥賜死?”
李煜詩詞歌賦出口成章,論起春秋大義,功過是非,嘴裏嘟嘟囔囔,無言以對。張洎把話接過,言道:“林仁肇畫像懸於大宋宮室,必與趙匡胤有所勾結,所以賜鳩毒自裁。”
潘佑心中震怒,暗想國主不識詭計,臣子難道還能忠奸不明?潘佑不理張洎,對李煜奏道:“臣請陛下,即刻選定新任兵馬都督,速救南漢之急。”
李煜自幼在宮中無憂無慮,且過今日不思明日,敷衍答道:“另擇統帥,事關重大,待明日早朝再議。”潘佑無奈,隻得次日早朝。
李煜日吟詩詞,夜觀纏足,久不早朝。潘佑急國家之患,一連上了七道奏章,偏偏李煜大讚奏章詞句精彩,卻無心所奏之事。潘佑憂憤至極,擬下第八道奏章曰: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臣乃者繼上表章,凡數萬言。詞窮理盡,忠邪洞分。陛下力蔽奸邪,曲容諂偽。遂使家國堙堙(yin),如日將暮。古有桀紂孫皓者,破國亡家,自已而作,尚為千古所笑。今陛下取則奸迴,敗亂國家,不及桀紂孫皓遠矣。臣終不能與奸臣雜處,事亡國之主。陛下必以臣為罪,則請賜誅戮,以謝中外。” (源自《全唐文》卷八百七十六)
李後主生性優柔,看罷這本奏章,竟將奏章怒摔桌案之上。
偏巧馮延魯、張洎兩個臣子正在一旁陪後主賞詩,見李煜大怒,馮延魯趕忙取過奏章,張洎也湊上跟前,二臣讀罷,張洎道:“這還了得,言詞激訐,詆毀朝綱,真是個無君無父,瘋癲狂生,請治潘佑欺君之罪。”
馮延魯趕忙附和道:“張大人所言極是,潘佑誹謗中傷,欺君罔上,不可輕饒!”
這兒人左右挑撥,使得李煜龍眼大怒,降旨罷免潘佑官職,發配饒州。
次日,潘佑飲恨自剄,終年三十六。正是:
國主不成賢,忠良枉哭天。空等北伐帥,坐待南征年。
河北煙雲湧,江南花月甜。分久終一統,掐指算幾天?
話說北宋大將潘美率八萬人馬進兵韶州,南漢大都督李承渥在蓮花峰下擺下一個猛獸陣。兩軍陣前,南漢軍前足有大象一百頭,一字排開。象背之上坐著五個弓弩手,輕騎兵左右壓陣,山坡之上步兵搖舉戰旗。
這些戰象全是天竺、暹羅進貢而來,編為象軍。潘美見了這些大象也不敢近前,遠遠望去陣前有一上將銀白甲烏黑袍,跨馬提刀,正是南漢大都督李承渥。
李承渥見宋軍將士無人敢近前對話,便命傳令兵搖大紅“令”字旗陣前傳令。隻聞牛角號長鳴,象兵驅逐戰象,唿嚎殺來。
戰象吼聲驚天動地,轟鳴刺耳。宋軍戰馬嚇或是四蹄倒退,或是原地打轉。潘美高聲傳令:“亂箭射之!”
隻見千萬隻弓箭,如亂雨射出,戰象上的士兵拿盾牌抵擋,戰象皮厚箭不能傷。潘美一看,心中大驚,暗想若是百頭大象拉成一線,踏平八萬宋軍不在話下。心想至此,潘美遂令退兵二十裏紮營。
潘美在蓮花峰被擋十五天,無計可破戰象。大帥潘美正在中軍大帳與左右副將整愁眉不展,中軍官來報:“啟稟大帥,大將軍高瓊押糧到營。”
“快快有請!”潘美遂領眾副將出帳迎接。
高瓊乃是後周大將高懷德之子,字君保,年紀在二十多歲,長得麵色銀白,眉插雙鬢,目若朗星,頷下無須,身長八尺有餘。頭上板銀盔,身著紫金掩心甲。潘美本是北宋開國美將,高瓊美俊比潘美有過之而無不及。
高瓊躬身施禮,潘美扶起高瓊喜道:“少將軍遠道押糧,快往帳中。”
高瓊隨潘美來至中軍大帳,潘美道:“近來南漢調動了一百頭戰象,聞角號而進,弩箭雕翎都奈何不得。”
高瓊雖是武將,但極通兵書戰策,對潘美道:“末將到有一計,尚不曾試過射象。造兩百架巨弩機,或許能射穿巨象。”
原來高瓊向潘美舉薦造大型弩機,長有一米半,寬有兩米,牛筋硬弦,镔鐵弩架,弩箭全是青銅打製。這種巨弩機兩個人抬著都很吃力,皆是用四輪木車承擔。潘美依照高瓊所說,繪圖打造。
不到一月,兩百架巨弩機打造而成,潘美、高瓊親手試射巨弩機。士卒將青銅弩箭架在弩機上,潘美按動弩簧,隻聽“嘭-----!¬;¬;”弩箭發出,弩簧響聲迴響於耳。一百五十步之遠射穿梧桐樹,潘美大喜:“妙哉!如此強弩,何愁巨象不傷!”眾人皆是讚歎不絕。
潘美命人道蓮花峰下戰書,北宋、南漢兩軍再開戰陣。李承渥一看宋軍陣勢,同一月之前相似,心中無所顧忌,下令鳴號角。
號聲響起,一百頭戰象唿號而出,直奔宋軍衝來。“嗒!嗒!嗒!”宋軍三聲號炮打響,隻見前麵盾牌後麵的巨弩機推至陣前,四個兵卒推一架巨弩機。巨象高出數米,寬有丈餘,無須瞄準便對好象身。
巨象衝至宋軍還有一百步,兩百架巨弩齊發。隻見青銅弩箭唿嘯而出,風聲震耳,戰象雖是皮硬肉厚,卻擋不住強弩。戰象中箭受驚,調頭欲走,潘美又令再發一百隻青銅弩箭。
不能戰象轉過身來,二通箭發,戰象瘋癲敗逃。大象受驚交相濫踏,反倒使得身後南漢將士連聲叫苦,十萬馬步軍陣勢大亂,為躲象踏,四散逃跑。
忽聞戰鼓動地,炮號連天,大將潘美率五千精騎兵,身背弓箭,手舞大槍,蜂擁殺向漢兵。真是個:
衝天一吼百裏慟,雙齒鋒殺戰象兇。
猛禽發瘋誤敵我,助得天兵下廣東。
象驚人亂,南漢被宋軍殺得大敗。單說都督李承渥率五千親兵正繞道逃走,正巧大將高瓊率一支兵馬攔住去路,李承渥怒道:“白麵小兒,阻攔本督與你無益,快快閃開!”
高瓊喝道:“汝也不問某家是誰,竟敢如此無禮?”
李承渥問:“你是何人?”
高瓊答道:“某乃高懷德之子,高行周之孫,幽州神槍大將高瓊是也!”
高瓊聲如洪鍾,驚得李承渥快下戰馬倒退幾步,左右的漢兵個個心驚膽寒。李承渥猛咬後牙槽,怒道:“管你是何出身,先吃我一刀!”
李承渥揮大刀砍來,高瓊托槍相迎。二人馬打盤環,十幾個迴合之後,高瓊使槍刺心,如穿雲貫日,正刺中李承渥護心鏡。也虧李承渥甲胄堅固,人未刺死,但被打下戰馬。南漢敗兵見主將被打下戰馬,軍心大亂,轟然而散。北宋將士湧上李承渥,將其摁住五花大綁。
蓮花峰下活捉李承渥,十萬兵馬、上百隻戰象有的射殺而死,有的四散而逃。宋軍乘勝前進,南漢皇帝劉繼興是焦慮萬分,波斯妃子媚珠見此狀況,問道:“陛下因何愁眉慘淡?”
劉繼興道:“大都督李承渥全軍覆沒,南唐李煜不發救兵,這可如何低檔宋軍?”
媚珠道:“英雄難過美人關,陛下不如將我贈與宋軍,我自有妙計刺殺宋軍主將。”
媚珠平日不會武藝,劉繼興驚訝道:“愛妃有何妙計?”
媚珠道:“主將若死,必然軍心大亂。我將劇毒藏於珍珠之中,隻要宋將動了色心,便能下慢性劇毒。”
原來媚珠把慢性劇毒塗在胸前珍珠之上,隻要珍珠在宋將的酒水之中泡一下,劇毒就可溶解。神不知,鬼不覺的把宋軍主將一個個毒死,不僅擒刺殺敵將,而且宋軍還查不出來兇手。劉繼興心想大戰至此,用美人下毒也是無奈之選,隻得應允。
南漢的使節用禦攆把波斯美女媚珠送往宋軍大營,求和是假,刺殺主將是真。前文曾表媚珠喜歡珍珠,渾身掛帶珠串。刺殺宋軍主將的劇毒就塗在胸前的珍珠領上,此時隻有媚珠一人知道,其餘南漢使節皆不知此事。
南漢使者向大帥潘美通稟之後,潘美征戰十幾年還從未見過波斯美女,高瓊等左右副將也是新鮮好奇。潘美道:“即是獻美女求和,先帶進中軍一見。”
使者出營八媚珠喚進中軍大帳,隻見這位波斯美女麵帶紅綢帕,隻露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珍珠短衣露腰,燈籠粉褲赤足,一副西域異族打扮。
這位波斯美女肉欲豐滿,裸露迷人,難得一見。滿營將官收荊州、取蜀川,如今南下兩廣,猛然一見波斯美女,眾將官看得目瞪口呆。主帥潘美也是第一迴見,當營便令媚珠為眾將獻舞。
媚珠撓首弄姿,便跳起波斯舞。在帳中挑了兩圈,媚珠邊舞邊拿起酒壺為眾人斟酒,媚珠第一個就看到帥椅所做之人,雖然不知潘美姓名,但隻此人便是宋軍的主帥。
媚珠躬身斟滿一杯酒,正巧胸前懸掛的珍珠串也垂了下來,最下麵一顆珍珠垂到酒杯之中。這顆珍珠上麵塗抹過慢性劇毒,浸泡酒中即可溶解。媚珠順勢為潘美敬酒,那可有毒珍珠自然又帶出酒杯。
這下毒的動作隻在一眨眼的工夫, 媚珠做的也是幹淨利索,潘美接過酒杯,端至嘴邊正要飲下。隻覺手腕一痛,“唉呀!”潘美丟掉酒杯,見有一根筷子打來。
潘美撿起筷子問道:“何人所發暗器?”
隻見大將高瓊一腳踹翻桌案,拔出腰中寶劍對媚珠怒道:“小賤人!休害元帥!”
原來媚珠斟酒之時,那可粘毒珍珠泡進酒中,正巧被坐在一側高瓊看到。高瓊自幼熟讀兵書,見媚珠獻舞心理就猜想莫非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突見珍珠串垂進酒杯,潘美是當局者迷,高瓊卻是旁觀者清,順勢將手中的筷子打向潘美的手腕。
霎那間,潘美嚇了一驚,心想高瓊莫不是喝多了,正要詢問,忽然聞到一股刺鼻的氣味。潘美低頭再看三在地上的酒,竟有灰白的煙氣飄起。
潘美大怒:“好賤人,安敢行刺!” 高瓊一躍而出遂揪住媚珠的頭發。
媚珠不會武功,以為下毒之計神不知、鬼不覺,就能刺殺宋軍主將。沒想到毒計敗露,頭發揪的又痛,慌亂之下嘴裏有波斯語嗷嗷亂喊。高瓊二話沒說便將媚珠一劍捅死。
潘美見劉繼興並無誠心歸降,號令三軍南下連克英德、南雄。宋軍不日便到廣州,南漢主劉繼興急的不知所措,
宮中有個大太監名叫樂範,向劉繼興奏道:“奴才聞聽南洋有諸多島嶼,可先到南洋避亂。宋軍由北而來,一時造不出渡海的戰船。待個三年五載,陛下在率水軍殺迴兩廣,為時不晚。”
劉繼興聽信樂範讒言,立刻派人召集巨艦十八艘,把朝中的美妃、金寶塞滿其中。
十八艘大船將美女、珠寶裝載已畢,飛騎探馬來報,潘美率宋軍離廣州十裏紮營。劉繼興聞聽此報,哈哈大笑:“美女、珠寶皆已裝船,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劉繼興遂傳旨出海,小太監下去傳旨。不一會兒,那小太監又急急忙忙返迴,麵帶驚恐,滿頭大汗,跪地言道:“啟稟陛下,大事不好!”正是:
海崖盡頭命難求,欲乘巨艦汪洋遊。
九州版圖當一統,逃至何方是盡頭?
欲知太監所報何事不好,且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