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李從厚被貶衛州,路遇劫匪。李從厚問道:“敢問諸位,何處好漢?”其中一人言道:“來者可是鄂王李從厚否?”
從厚答道:“小王確是李從厚。”隻見那人一揮手,幾個劊子手舉刀上前砍了車夫和幾個隨從,嚇得李從厚是抱頭哀求。那蒙麵頭目提刀走向近前,把麵罩一拉,言道:“殿下氣數已盡,在下就讓汝死個明白。”聞聽此言,李從厚才抬頭觀望,見此人一對劍眉之下二目兇殺,鼻高口闊,頷下短髯如針,正是降將楊光遠。
“吾乃潞王麾下大將楊光遠,奉密詔在此取鄂王性命。”楊光遠道。
李從厚伏地哭訴:“楊將軍何不留小王一命,從厚定為將軍立長生牌位,永誌大恩。”
“恕難從命!天子念與殿下兄弟之情,賜汝自裁!”楊光遠將刀遞於從厚。從厚接刀嚎啕而哭,少時自刎而死,時年二十一歲。
楊光遠迴洛陽複命,李從珂也滯留永寧公主使其不得返迴。永寧公主被李從珂軟禁洛陽已有一年,百思不得脫身。
永寧公主身邊有一侍衛名曰史弘肇,字化元,鄭州人氏,此人本是石敬瑭貼身侍衛,敬瑭見其武藝高強,為人機敏,令其保護永寧公主。永寧公主令史弘肇帶番邦珠寶一宗前往丞相馮道府上求計,馮道聞史弘肇是公主所遣,便令後堂相見。史弘肇一見馮道單膝跪地言道:“小的史弘肇見過丞相大人。”
“小壯士請起,坐下說話。”馮道言。
史弘肇謝座一旁,馮道問:“公主差汝前來,不隻有何叮囑?”
史弘肇言道:“迴稟丞相,小的此番前來乃是為當今皇上不準公主返迴太原,公主為求脫身之計,特命小的前來。”
馮道一撚長髯,言道:“不是本相不能送公主出城,隻是聖上不允,誰若抗旨,則龍顏大怒呀。”
史弘肇趕忙拿起所帶提盒,打開盒蓋將公主所被寶物獻上,並言:“此乃公主孝敬丞相的一點心意,此寶皆出自塞北番邦,中原罕有,丞相大人萬望笑納。”
馮道一見這盒中珠寶,個個晶瑩剔透,寶光奪目,馮道笑道:“這讓老夫如何是好,不過若想脫身到有一人能助公主。”
史弘肇言道:“請丞相明示。”
馮道言:“皇上重孝道,素來憐憫孤寡婦人,京城之中能讓皇上崇敬之人,惟有王太妃。公主若求太妃,尚有生機。”史弘肇大喜,謝過馮道,即迴永寧公主寓所。
史弘肇將馮道之言告知公主,公主即可令人準備車輦,往後宮探望太妃花見羞。這永寧公主年長花見羞八九歲,但依舊尊其輩長,大禮相見,花見羞將永寧請入寢室相敘家常。
閑聊少時,永寧言道:“小女來京已有一年,奈何聖上總念兄妹之情,再三挽滯留,使我不得與駙馬相聚。還望太妃助我與敬瑭團圓。”
花見羞少思片刻,言道:“皇上到是可憐哀家寡居之苦,多有敬重。不如我在宮中設宴,請聖上來此,你我二人多加訴苦,力求皇上憐憫,你看怎樣?”永寧連聲稱道,二人定下巧計,邀李從珂往宮中赴宴。
花見羞擺宴絳霄殿,李從珂聞邀欣然前往,軍師韓昭胤隨行左右。來至絳霄殿有小太監迎駕,見韓昭胤跟隨皇帝身後,奏道:“啟奏皇上,太妃懿旨設宴隻請李氏宗室,臣公不得赴宴。”
李從珂一聽,即令韓昭胤在殿外候駕。赴宴者不過四人,坐主席者自是太妃花見羞,李從珂與永寧公主分坐兩側,還一個副陪名曰李從敏,乃明宗皇帝族侄,爵封涇王。
酒席之上,四人敘談皇族舊事,花見羞與永寧頻頻向李從珂敬酒,李從珂對花見羞是既憐愛又敬重。李從珂雖有好色之心,但又重孝憐寡,花見羞既是寡婦,輩分又是庶母,礙於體麵不好亂來。花見羞美貌絕倫又曾做歌姬,眉目之間便令李從珂如癡如醉。花見羞見李從珂已有醉意,對其言道:“妾在後宮久居,深知女人寡居之苦,永寧公主久在京師亦有思夫之念,中秋將至,陛下何不讓公主與駙馬團聚。”
李從珂飲下一盞酒,言道:“公主不住京師,難道是朕照顧不周?”
永寧趕忙答話:“聖上待我兄妹情深,小妹感激萬分。”
李從珂怒道:“汝為何一味速歸,難道與石郎同心謀反?朕有何懼?迴去便是。”這一語驚人,嚇得公主魂不附體。隻見李從珂搖搖晃晃起身欲走,花見羞一把拉住李從珂問道:“陛下何往?”花見羞這玉指掐腕,竟把李從珂拽倒在地,酒醉不醒。
花見羞對李從敏言道:“涇王,傳萬歲口諭,送永寧公主連夜迴太原。”李從敏生性忠厚,便將旨意傳下,把永寧公主送出後宮。
韓昭胤見永寧出宮,焦急萬分意欲闖入,花見羞聞殿外吵嚷便起身觀瞧,一見是韓昭胤欲闖入,花見羞厲聲怒道:“聖上留寢絳霄殿,由本宮侍駕,大人勿自討驚駕之罪。”韓昭胤不敢再言,隻得在外候著。
過了一個時辰,李從敏迴至絳霄殿告知花見羞,公主已連夜出城。等李從珂醒來,隻見花見羞、李從敏坐於一旁,周圍有幾個宮女、太監伺候。從珂問道:“朕怎會睡於此地?”
花見羞答道:“昨夜陛下酒醉,逐走永寧公主,醉臥於此。妾等恐陛下龍體有恙,便在此侍候,未敢離去。”
李從珂慚愧言道:“有勞太妃守夜,起駕迴宮。”
李從珂出絳霄殿,韓昭胤問其緣故,李從珂不知所言,隻是後悔放走永寧公主。
永寧公主日夜兼程返迴太原,見石敬瑭便細說京城之事,石敬瑭大驚,自知李從珂已疑心自己,便召集眾將官商議對策。石敬瑭麾下有一大將姓景,名延廣,字航川,陝州人氏。景延廣言道:“當今萬歲乃先帝養子,與公主本無親緣,非一脈之人安能相容。與其逼反,不入造反,另立明主。”
石敬瑭言道:“若是其兵當出師有名,而今惟有許王李從益乃先帝嫡子,眾人以為可否?”左右將官連聲響應,石敬瑭即刻另桑維翰草擬檄文,並擬奏章請李從珂讓位於李從益。
檄文發出不過十日,有士卒來報,穎州團練使高行周率一千人馬來投,石敬瑭大喜,遂封高行周為太原布陣使;不久,又有雄義指揮使安元信率八百士卒來投,石敬瑭喜出望外,親往城外迎接。
又過兩日,探馬來報石敬瑭,李從珂命大將張敬達為兵馬元帥,韓召胤為參軍,統兵十五萬北伐太原。石敬瑭急召眾將官問道:“李從珂一月之內匯集馬步軍十五萬,看來對石某早有戒備,諸公可有退敵良策?”
軍師桑維翰言道:“主公,大戰在即,敵眾我寡,倘若李從珂勾結契丹則太原腹背受敵。維翰以為主公應先北合契丹,借兵南下以便南麵相抗。”
景延廣言道:“今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窺視中原久矣,若借契丹兵馬,隻恐遼主漫天要價。”
桑維翰言:“可割讓沿門以北,幽雲諸州酬謝遼主。再與遼主結父子大禮,立定盟約。”
副將劉知遠立刻反駁道:“雁門以北有十六州,割此厚土則契丹後患無窮。尊遼主為父,又從何說起?”
桑維翰言:“二十年前先皇李克用與耶律阿保機換袍易馬結為金蘭,先帝李嗣源與耶律德光自是兄弟,駙馬理當小耶律德光一輩,可結為父子。”
景延廣、劉知遠連聲反對向契丹稱臣,石敬瑭卻聽信桑維翰之言,對眾人言道:“不求契丹,我軍風險太大。吾意已決,請軍師速往漠北求兵。”
桑維翰攜石敬瑭書信出使契丹,遞上奏表,遼太宗耶律德光大喜,石敬瑭所提之是盡皆應允,約言整兵五日,舉六萬雄兵南下相助,以信炮為號。桑維翰大喜,辭別耶律德光,迴太原複命。
話說後唐大將張敬達率十五萬列陣太原城下,石敬瑭城內僅有兵馬五萬,閉關不出。唐兵軍師韓昭胤對張敬達言:“石敬瑭自知兵少,閉門自守,大帥可分兵斷其糧道,叛軍無援久而必亂。”
“軍師之計正合我意。”張敬達遂令三軍阻斷太原糧道,困死太原,又令索自通、楊光遠率兵攻城,挫其太原守兵軍心。石敬瑭命景延廣、劉知遠、高行周、安元信等分兵拒守,連攻數日互有死傷。
一夜,高行周率兵尋城,忽見北門有信炮打出,白煙升天。高行周即刻報至中軍,桑維翰對石敬瑭言道:“此乃契丹兵馬暗號,主公速率兵殺出,以應契丹。”石敬瑭大喜,即令景延廣、劉知遠、高行周、安元信分兵四路,四麵殺出。霎時間,太原城上綻蕾擂動,稱下喊殺震天,唐兵尚在睡夢之中,聞叛軍襲營,倉促應戰。兩軍夜戰正酣,遼主耶律德光率六萬精兵,由北麵殺來。唐兵始料未及,陣腳自亂。
殺至天明,張敬達敗退二十餘裏,令索自通等重整殘卒,尚有八九萬人。張敬達正欲修正兵馬,探馬來報契丹兵馬奔襲而來。軍師韓昭胤氣道:“未曾石敬瑭暗中勾結契丹,當速整兵列陣迎戰。”張敬達即刻命三軍列陣。
張敬達、楊光遠率精兵位前隊,大將索自通為後隊。張敬達正欲與耶律德光兵馬交戰,未知遼國大將蕭轄裏率三千騎兵由東麵殺來,斬斷唐兵前後隊,唐軍首尾不相救。激戰半日,張敬達大敗而退,屍橫如山,斬唐兵數萬級。
石敬瑭會合遼兵出戰告捷,自是喜出望外,在太原府北門外大犒三軍。石敬瑭對德光言道:“多蒙陛下舉兵相助,卑職原與陛下結為父子,永結盟好。”德光大悅,遂令人北門外設案焚香,石敬瑭年長耶律德光十歲,卻再三跪拜,尊其為父皇帝,稱臣稱子,奴顏婢膝,甚是屈辱。耶律德光封石敬瑭為晉王,並慰言:“朕興師遠來,當即與吾兒速破唐賊。”
敬瑭言道:“連夜激戰,將士勞苦,先請父皇往城中休息一夜,明早出兵晉安,為時不晚。”德光應允,遂率兵屯駐太原。正是:
苦笑世間有荒唐,隻為造反跪遼皇。割讓幽雲十六州,厚顏無恥石敬瑭。
空前絕後實少有,認賊作父誰敢當?賣國求榮何顏對,千古唾罵臭名揚。
張敬達敗退晉安,麾下不過還剩三萬敗卒,皆以無心再戰。次日天明,楊光遠來報:“大帥,耶律德光、石敬瑭已率遼兵合圍晉安。”
“帶兵多少?”張敬達問。
楊光遠言道:“兵不在十萬之下,旌旗滿山遍野,遠望無邊。”
“傳令三軍,與之決戰,膽敢言降者斬!”張敬達言。
楊光遠是個朝秦暮楚之人,見副將符彥卿言道:“大帥欲與決戰,奈何軍心不振,不如早降。”符彥卿亦有此心,二人議定。
楊光遠、符彥卿率十餘名親兵來見張敬達。未等敬達開口,眾人一哄而上,將張敬達誅殺。楊光遠遂令三軍開城獻降,歸降唐兵皆為石敬瑭所轄。
晉安大勝,石敬瑭率兵南下,沿途各路兵馬皆畏懼而降。自潞州至洛陽沿途之上,百姓人心惶惶,官吏各謀生計。李從珂連發調令,奈何各路人馬各懷鬼胎,無人響應,多有倒戈歸降石敬瑭者。李從珂自知大勢已去,令皇後劉氏及寵幸諸妃積硫硝於宮中,太妃花見羞眾見曹太後與妃嬪交相哭泣,上前慰言:“事出緊迫,不如暫且躲避,待駙馬入京,聽候定奪。”
曹太後泣言:“李氏滿門皆亡於此,老朽何再生於世!”遂與李從珂劉皇後等諸妃嬪舉族自焚玄武樓。惟有花見羞抱許王從益逃至逃至絳霄殿得以保全。
後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冬後唐滅亡,傳四帝,曆時十四年,史稱李從珂為“廢帝”。正是:
玄武樓台映紅光,五代由此終後唐。烈火有聲焚焦木,濃煙無語折殘梁。
凋零百花弓弦斷,落破寢帷書卷黃。四帝三脈真命主,一十四載至此亡。
一日之後,石敬瑭與耶律德光兵臨城下,朝中百官開城獻降。丞相馮道伏於北門外,率百官迎耶律德光與石敬瑭。石敬瑭問:“李從珂何在?”
馮道答:“昨日晚間,李從珂舉皇族滿門自焚於玄武樓下。臣等順應天命,在此恭候大遼皇帝、晉王千歲。”
耶律德光對石敬瑭言:“皇兒出兵既為複明皇帝嗣位,當先尋許王李從益,以正君位。”石敬瑭連連稱是,又對眾臣言道:“諸位臣公,敬瑭起兵乃為複明宗皇帝血脈,諸位速尋許王李從益,以承先帝大業。”眾臣自領命既往宮中尋李從益。
少時,有人來報石敬瑭,尋得一婦人蓬頭藏匿於絳霄殿中,甚像太妃花見羞。耶律德光、石敬瑭遂往絳霄殿。這絳霄殿內一連狼藉,但見一婦人蓬頭垢麵躲一隅。不隻此婦人可是花見羞,且看下迴分解。
從厚答道:“小王確是李從厚。”隻見那人一揮手,幾個劊子手舉刀上前砍了車夫和幾個隨從,嚇得李從厚是抱頭哀求。那蒙麵頭目提刀走向近前,把麵罩一拉,言道:“殿下氣數已盡,在下就讓汝死個明白。”聞聽此言,李從厚才抬頭觀望,見此人一對劍眉之下二目兇殺,鼻高口闊,頷下短髯如針,正是降將楊光遠。
“吾乃潞王麾下大將楊光遠,奉密詔在此取鄂王性命。”楊光遠道。
李從厚伏地哭訴:“楊將軍何不留小王一命,從厚定為將軍立長生牌位,永誌大恩。”
“恕難從命!天子念與殿下兄弟之情,賜汝自裁!”楊光遠將刀遞於從厚。從厚接刀嚎啕而哭,少時自刎而死,時年二十一歲。
楊光遠迴洛陽複命,李從珂也滯留永寧公主使其不得返迴。永寧公主被李從珂軟禁洛陽已有一年,百思不得脫身。
永寧公主身邊有一侍衛名曰史弘肇,字化元,鄭州人氏,此人本是石敬瑭貼身侍衛,敬瑭見其武藝高強,為人機敏,令其保護永寧公主。永寧公主令史弘肇帶番邦珠寶一宗前往丞相馮道府上求計,馮道聞史弘肇是公主所遣,便令後堂相見。史弘肇一見馮道單膝跪地言道:“小的史弘肇見過丞相大人。”
“小壯士請起,坐下說話。”馮道言。
史弘肇謝座一旁,馮道問:“公主差汝前來,不隻有何叮囑?”
史弘肇言道:“迴稟丞相,小的此番前來乃是為當今皇上不準公主返迴太原,公主為求脫身之計,特命小的前來。”
馮道一撚長髯,言道:“不是本相不能送公主出城,隻是聖上不允,誰若抗旨,則龍顏大怒呀。”
史弘肇趕忙拿起所帶提盒,打開盒蓋將公主所被寶物獻上,並言:“此乃公主孝敬丞相的一點心意,此寶皆出自塞北番邦,中原罕有,丞相大人萬望笑納。”
馮道一見這盒中珠寶,個個晶瑩剔透,寶光奪目,馮道笑道:“這讓老夫如何是好,不過若想脫身到有一人能助公主。”
史弘肇言道:“請丞相明示。”
馮道言:“皇上重孝道,素來憐憫孤寡婦人,京城之中能讓皇上崇敬之人,惟有王太妃。公主若求太妃,尚有生機。”史弘肇大喜,謝過馮道,即迴永寧公主寓所。
史弘肇將馮道之言告知公主,公主即可令人準備車輦,往後宮探望太妃花見羞。這永寧公主年長花見羞八九歲,但依舊尊其輩長,大禮相見,花見羞將永寧請入寢室相敘家常。
閑聊少時,永寧言道:“小女來京已有一年,奈何聖上總念兄妹之情,再三挽滯留,使我不得與駙馬相聚。還望太妃助我與敬瑭團圓。”
花見羞少思片刻,言道:“皇上到是可憐哀家寡居之苦,多有敬重。不如我在宮中設宴,請聖上來此,你我二人多加訴苦,力求皇上憐憫,你看怎樣?”永寧連聲稱道,二人定下巧計,邀李從珂往宮中赴宴。
花見羞擺宴絳霄殿,李從珂聞邀欣然前往,軍師韓昭胤隨行左右。來至絳霄殿有小太監迎駕,見韓昭胤跟隨皇帝身後,奏道:“啟奏皇上,太妃懿旨設宴隻請李氏宗室,臣公不得赴宴。”
李從珂一聽,即令韓昭胤在殿外候駕。赴宴者不過四人,坐主席者自是太妃花見羞,李從珂與永寧公主分坐兩側,還一個副陪名曰李從敏,乃明宗皇帝族侄,爵封涇王。
酒席之上,四人敘談皇族舊事,花見羞與永寧頻頻向李從珂敬酒,李從珂對花見羞是既憐愛又敬重。李從珂雖有好色之心,但又重孝憐寡,花見羞既是寡婦,輩分又是庶母,礙於體麵不好亂來。花見羞美貌絕倫又曾做歌姬,眉目之間便令李從珂如癡如醉。花見羞見李從珂已有醉意,對其言道:“妾在後宮久居,深知女人寡居之苦,永寧公主久在京師亦有思夫之念,中秋將至,陛下何不讓公主與駙馬團聚。”
李從珂飲下一盞酒,言道:“公主不住京師,難道是朕照顧不周?”
永寧趕忙答話:“聖上待我兄妹情深,小妹感激萬分。”
李從珂怒道:“汝為何一味速歸,難道與石郎同心謀反?朕有何懼?迴去便是。”這一語驚人,嚇得公主魂不附體。隻見李從珂搖搖晃晃起身欲走,花見羞一把拉住李從珂問道:“陛下何往?”花見羞這玉指掐腕,竟把李從珂拽倒在地,酒醉不醒。
花見羞對李從敏言道:“涇王,傳萬歲口諭,送永寧公主連夜迴太原。”李從敏生性忠厚,便將旨意傳下,把永寧公主送出後宮。
韓昭胤見永寧出宮,焦急萬分意欲闖入,花見羞聞殿外吵嚷便起身觀瞧,一見是韓昭胤欲闖入,花見羞厲聲怒道:“聖上留寢絳霄殿,由本宮侍駕,大人勿自討驚駕之罪。”韓昭胤不敢再言,隻得在外候著。
過了一個時辰,李從敏迴至絳霄殿告知花見羞,公主已連夜出城。等李從珂醒來,隻見花見羞、李從敏坐於一旁,周圍有幾個宮女、太監伺候。從珂問道:“朕怎會睡於此地?”
花見羞答道:“昨夜陛下酒醉,逐走永寧公主,醉臥於此。妾等恐陛下龍體有恙,便在此侍候,未敢離去。”
李從珂慚愧言道:“有勞太妃守夜,起駕迴宮。”
李從珂出絳霄殿,韓昭胤問其緣故,李從珂不知所言,隻是後悔放走永寧公主。
永寧公主日夜兼程返迴太原,見石敬瑭便細說京城之事,石敬瑭大驚,自知李從珂已疑心自己,便召集眾將官商議對策。石敬瑭麾下有一大將姓景,名延廣,字航川,陝州人氏。景延廣言道:“當今萬歲乃先帝養子,與公主本無親緣,非一脈之人安能相容。與其逼反,不入造反,另立明主。”
石敬瑭言道:“若是其兵當出師有名,而今惟有許王李從益乃先帝嫡子,眾人以為可否?”左右將官連聲響應,石敬瑭即刻另桑維翰草擬檄文,並擬奏章請李從珂讓位於李從益。
檄文發出不過十日,有士卒來報,穎州團練使高行周率一千人馬來投,石敬瑭大喜,遂封高行周為太原布陣使;不久,又有雄義指揮使安元信率八百士卒來投,石敬瑭喜出望外,親往城外迎接。
又過兩日,探馬來報石敬瑭,李從珂命大將張敬達為兵馬元帥,韓召胤為參軍,統兵十五萬北伐太原。石敬瑭急召眾將官問道:“李從珂一月之內匯集馬步軍十五萬,看來對石某早有戒備,諸公可有退敵良策?”
軍師桑維翰言道:“主公,大戰在即,敵眾我寡,倘若李從珂勾結契丹則太原腹背受敵。維翰以為主公應先北合契丹,借兵南下以便南麵相抗。”
景延廣言道:“今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窺視中原久矣,若借契丹兵馬,隻恐遼主漫天要價。”
桑維翰言:“可割讓沿門以北,幽雲諸州酬謝遼主。再與遼主結父子大禮,立定盟約。”
副將劉知遠立刻反駁道:“雁門以北有十六州,割此厚土則契丹後患無窮。尊遼主為父,又從何說起?”
桑維翰言:“二十年前先皇李克用與耶律阿保機換袍易馬結為金蘭,先帝李嗣源與耶律德光自是兄弟,駙馬理當小耶律德光一輩,可結為父子。”
景延廣、劉知遠連聲反對向契丹稱臣,石敬瑭卻聽信桑維翰之言,對眾人言道:“不求契丹,我軍風險太大。吾意已決,請軍師速往漠北求兵。”
桑維翰攜石敬瑭書信出使契丹,遞上奏表,遼太宗耶律德光大喜,石敬瑭所提之是盡皆應允,約言整兵五日,舉六萬雄兵南下相助,以信炮為號。桑維翰大喜,辭別耶律德光,迴太原複命。
話說後唐大將張敬達率十五萬列陣太原城下,石敬瑭城內僅有兵馬五萬,閉關不出。唐兵軍師韓昭胤對張敬達言:“石敬瑭自知兵少,閉門自守,大帥可分兵斷其糧道,叛軍無援久而必亂。”
“軍師之計正合我意。”張敬達遂令三軍阻斷太原糧道,困死太原,又令索自通、楊光遠率兵攻城,挫其太原守兵軍心。石敬瑭命景延廣、劉知遠、高行周、安元信等分兵拒守,連攻數日互有死傷。
一夜,高行周率兵尋城,忽見北門有信炮打出,白煙升天。高行周即刻報至中軍,桑維翰對石敬瑭言道:“此乃契丹兵馬暗號,主公速率兵殺出,以應契丹。”石敬瑭大喜,即令景延廣、劉知遠、高行周、安元信分兵四路,四麵殺出。霎時間,太原城上綻蕾擂動,稱下喊殺震天,唐兵尚在睡夢之中,聞叛軍襲營,倉促應戰。兩軍夜戰正酣,遼主耶律德光率六萬精兵,由北麵殺來。唐兵始料未及,陣腳自亂。
殺至天明,張敬達敗退二十餘裏,令索自通等重整殘卒,尚有八九萬人。張敬達正欲修正兵馬,探馬來報契丹兵馬奔襲而來。軍師韓昭胤氣道:“未曾石敬瑭暗中勾結契丹,當速整兵列陣迎戰。”張敬達即刻命三軍列陣。
張敬達、楊光遠率精兵位前隊,大將索自通為後隊。張敬達正欲與耶律德光兵馬交戰,未知遼國大將蕭轄裏率三千騎兵由東麵殺來,斬斷唐兵前後隊,唐軍首尾不相救。激戰半日,張敬達大敗而退,屍橫如山,斬唐兵數萬級。
石敬瑭會合遼兵出戰告捷,自是喜出望外,在太原府北門外大犒三軍。石敬瑭對德光言道:“多蒙陛下舉兵相助,卑職原與陛下結為父子,永結盟好。”德光大悅,遂令人北門外設案焚香,石敬瑭年長耶律德光十歲,卻再三跪拜,尊其為父皇帝,稱臣稱子,奴顏婢膝,甚是屈辱。耶律德光封石敬瑭為晉王,並慰言:“朕興師遠來,當即與吾兒速破唐賊。”
敬瑭言道:“連夜激戰,將士勞苦,先請父皇往城中休息一夜,明早出兵晉安,為時不晚。”德光應允,遂率兵屯駐太原。正是:
苦笑世間有荒唐,隻為造反跪遼皇。割讓幽雲十六州,厚顏無恥石敬瑭。
空前絕後實少有,認賊作父誰敢當?賣國求榮何顏對,千古唾罵臭名揚。
張敬達敗退晉安,麾下不過還剩三萬敗卒,皆以無心再戰。次日天明,楊光遠來報:“大帥,耶律德光、石敬瑭已率遼兵合圍晉安。”
“帶兵多少?”張敬達問。
楊光遠言道:“兵不在十萬之下,旌旗滿山遍野,遠望無邊。”
“傳令三軍,與之決戰,膽敢言降者斬!”張敬達言。
楊光遠是個朝秦暮楚之人,見副將符彥卿言道:“大帥欲與決戰,奈何軍心不振,不如早降。”符彥卿亦有此心,二人議定。
楊光遠、符彥卿率十餘名親兵來見張敬達。未等敬達開口,眾人一哄而上,將張敬達誅殺。楊光遠遂令三軍開城獻降,歸降唐兵皆為石敬瑭所轄。
晉安大勝,石敬瑭率兵南下,沿途各路兵馬皆畏懼而降。自潞州至洛陽沿途之上,百姓人心惶惶,官吏各謀生計。李從珂連發調令,奈何各路人馬各懷鬼胎,無人響應,多有倒戈歸降石敬瑭者。李從珂自知大勢已去,令皇後劉氏及寵幸諸妃積硫硝於宮中,太妃花見羞眾見曹太後與妃嬪交相哭泣,上前慰言:“事出緊迫,不如暫且躲避,待駙馬入京,聽候定奪。”
曹太後泣言:“李氏滿門皆亡於此,老朽何再生於世!”遂與李從珂劉皇後等諸妃嬪舉族自焚玄武樓。惟有花見羞抱許王從益逃至逃至絳霄殿得以保全。
後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冬後唐滅亡,傳四帝,曆時十四年,史稱李從珂為“廢帝”。正是:
玄武樓台映紅光,五代由此終後唐。烈火有聲焚焦木,濃煙無語折殘梁。
凋零百花弓弦斷,落破寢帷書卷黃。四帝三脈真命主,一十四載至此亡。
一日之後,石敬瑭與耶律德光兵臨城下,朝中百官開城獻降。丞相馮道伏於北門外,率百官迎耶律德光與石敬瑭。石敬瑭問:“李從珂何在?”
馮道答:“昨日晚間,李從珂舉皇族滿門自焚於玄武樓下。臣等順應天命,在此恭候大遼皇帝、晉王千歲。”
耶律德光對石敬瑭言:“皇兒出兵既為複明皇帝嗣位,當先尋許王李從益,以正君位。”石敬瑭連連稱是,又對眾臣言道:“諸位臣公,敬瑭起兵乃為複明宗皇帝血脈,諸位速尋許王李從益,以承先帝大業。”眾臣自領命既往宮中尋李從益。
少時,有人來報石敬瑭,尋得一婦人蓬頭藏匿於絳霄殿中,甚像太妃花見羞。耶律德光、石敬瑭遂往絳霄殿。這絳霄殿內一連狼藉,但見一婦人蓬頭垢麵躲一隅。不隻此婦人可是花見羞,且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