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涿州刺史劉士溫舉城歸順,晉王五萬兵馬大軍浩浩蕩蕩來至涿州,劉士溫與安休休出城來迎,劉士溫趕忙上前伏低地而拜:“涿州刺史劉士溫拜見晉王千歲,千歲,千千歲!”李存勖將劉士溫扶起言道:“劉大人能深明大義,仍為涿州刺史,本王此番北上,乃為先王複仇,與百姓無犯。”
劉士溫言道:“晉王殿下恩垂四海,威名遠鎮,涿州百姓無不敬服,請將士們往城中歇息。”
李存勖言道:“五萬兵馬入城空驚擾百姓,就令三軍在城外安營為好。”李存勖令大軍紮營城外,與左右將官隨劉士溫入城。
李存勖等人來至刺史府,共議軍情。有流行探馬來報:“啟稟千歲,燕軍大將單廷珪在龍頭崗紮營;大將元行欽屯兵大安山。”存勖聞聽此報問道:“本王帥兵北伐幽燕,未曾見過劉守光部下將士戰陣,不知何人可知?”
張承業言道:“殿下,奴才部下有益筆吏名曰馮道,字可道,幽州人氏,在劉守光麾下曾為掾吏,殿下可問此人。”
李存勖言道:“既然此人曾侍劉守光,就傳他來見。”
張承業命人喚馮道來見,隻見一人文弱書生,身長六尺,長臉短髯,一副仙風道骨,飄然而入。“掾吏馮道拜見晉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存勖言道:“左右為其看座”
“謝千歲!”馮道端坐一旁拱手問道:“千歲喚下官前來,不知有何吩咐?”
存勖言道:“馮先生,本王聞你曾在劉守光麾下為掾吏,不知可知曉其左右將士?”
馮道曰:“不知千歲所問何人?”
存勖言道:“方才得報,劉守光遣大將單廷珪在龍頭崗紮營;大將元行欽屯兵大安山,此二人何許人也?”
馮道言道:“那單廷珪人送綽號‘柱天神’身長一丈三,兩臂合力有千斤,乃是幽燕頭號大力士;元行欽綽號‘賽張飛’,麵相兇煞,馬上步下練就一身好武藝,且在大安山,修築陝北大營屯兵多年,非大將不可取也。”
李存勖言道:“孤王將分兵擊之,令周德威率兩萬人馬,張承業為參軍,直取龍頭崗。”又道:“李嗣源率兩萬人馬,郭崇韜為參軍,襲取山北大營。二位將軍當謹慎出兵,不可輕敵。”周德威與李嗣源各接令箭,點兵出戰。
話分兩頭,先表周德威率兵來至龍頭崗下列陣,單廷圭聞周德威大軍來到,下令點號炮迎戰。
兩軍列陣,周德微觀這單廷圭果真是力大無窮,頭戴青銅豹子盔,身披青銅鎖子大片荷葉甲 ,跨下坐騎乃是一匹漠北的迴龍金絲駝,手中一把長柄黑虎銅錘,好生的威風。隻聞單廷圭叫道:“來將莫不是黑臉周陽五嗎?”
陽五本是周德威的小名,周德微答道:“足下莫非‘柱天神’單廷圭?”
單廷圭哈哈笑道:“汝既知本將威名,何不早降,免得血光生災!”
小將周光輔聞聽對周德威言道:“父帥休與此賊費舌,待孩兒斬其首級獻與父帥麾下!”,光輔舉槍罵道:“周光輔在此,特取汝首級!”話落馬出。
單廷圭舉錘殺來叫道:“娃娃拿命來!”,二人戰至一處,未過五個迴合,隻見單廷圭劈頭一錘,周光輔橫槍相迎,“哐!”的一聲砸在槍柄之上,令周光輔隻覺虎口震裂,兩臂發麻,難有複擊之力。周德威身側的張承業言道:“此人並非少將軍強攻可敗,速收兵為宜。”周德威一聽有理,急令鳴金收兵。
周德威等迴到中軍,周光輔言道:“單廷圭看其武藝平平,但力大無窮,不敢輕視。”
張承業言道:“周都督武藝高強,人言周鎮遠有 ‘挑馬錐’絕技,明日何不錐挑金絲駝,以誅殺此人。”
“事已至此,吾也隻得智取這單廷圭”周德威言道。
次日拂曉,周德威的再擺戰陣,叫陣單廷圭。單廷圭今日是都不正眼相看周德威父子,對左右吹噓道:“今日我給爾等把那個周陽五捉來,以謝三軍!” 單廷圭驅馬到了陣前高聲叫道:“周陽五汝敢出戰否?”
“哼!”周德威答道:“九尺賊,吾正欲取汝性命!”即催馬出戰。二人交戰一團,殺得難解難分。這交戰之後,周德威看出此人力氣無比,卻有用無謀,打了七八迴合,周德威虛晃一錐,駁馬便敗。單廷圭也恐中計,但見周德威已近五旬,焉能勝過自己?便策馬來追。
周德威見單廷圭追來,反手抓三皇透甲錐,猛勒馬絲韁,用錐橫掃單廷圭跨下金絲駝,這匹駱駝頃刻跪倒在地,險些把單廷圭晃倒。也是單廷圭個頭高,讓周德威順勢夾住單廷圭的脖子,腳磕馬腹硬將單廷圭夾迴陣中。但這一夾卻要了單廷圭的命,單廷圭身高體壯惟有脖子好夾,周德微恐夾不住這大漢,又愈加使勁。擒迴陣中大喊道:“爾等拿下!”有校尉答道:“此人恐已夾死?”周德威一看單廷圭已是口角冒血而死。周德威未想自己年近五旬尚能夾死九尺大漢,不覺仰天大笑。而龍頭崗其餘將士畏懼周德威之神力,紛紛跪地求降。正是:
周陽五鬥單廷圭,老將五旬顯神威。黑臉都督智勇兼,九尺大漢命西歸。
空有黑虎千斤錘,奈何巧用挑馬錐。仰天狂笑英雄膽,遲暮之年比日輝。另一路兵馬乃是李嗣源所帶,李嗣源將兵紮營大安山下,觀望敵寨。副將石紹雄言道:“今觀此寨,多有巨石壘築,足見已經營多年。”
李嗣源歎道:“我觀此寨,強攻必不能下,需誘敵而出。”
身後參軍郭崇韜獻策道:“將軍何不命後隊推運糧草,過山誘其出戰。”
“妙哉!”李嗣源言道:“安時之計,必能誘敵而出。”又對石紹雄言道:“石將軍可打我旗號,伏與東麵林中,我打將軍旗號親自押糧,倘若遇燕兵大將,就地殺之。”眾人商議而定,便分作前後兩隊押糧過山。
李嗣源打“石”字旗號扮作做押糧官,由山坡而過。這山北大寨之上正有一副將巡視,此人名曰高行周,字尚質,幽州人氏。忽見晉軍兩車欲過山坡,趕忙令人報之大將元行欽,元行欽到寨頭觀看,拍腿喜道:“此時若由坡而下,必敗晉兵。傳令點兵出寨。”
元行欽與高行周各領三千馬步軍分馳而下,一路襲劫隊首,一路襲劫隊尾。李嗣源正在隊尾慢行,等候燕兵。忽聞戰鼓急擂,喊殺震天,李嗣源對左右士卒喊道:“燕兵出寨,爾等抽刀!”隻見押糧車內,覆蓋草席掀開,晉兵將士揮刀躍出殺向燕兵。來襲隊尾之人正是元行欽,李嗣源對其喝道:“燕將認得李嗣源否?!”元行欽不容分說揮動金鋒槍,催馬殺來。李嗣源並未把元行欽放在眼中,元行欽也不認得李嗣源,二人交戰打得難解難分,大展五十迴合未分勝負。
燕兵未想晉兵藏於糧車之中,反中了埋伏,被殺得節節敗退。酣戰中的元行欽見糧草隊有埋伏,自知中計,虛晃一槍便領兵敗退。李嗣源率兵直追山寨,奈何寨頭之上有弓弩防備,使得晉兵紛紛退迴。
李嗣源雖斬殺不少燕兵,但卻並未勝過元行欽,隻得迴營。碰巧石紹雄也領兵迴營,李嗣源問道:“石將軍此戰勝負如何?”
石紹雄答道:“未想這山中大營有一年輕武將槍法了得,旗號為‘高’,與其大戰六十迴合險些被他殺敗。”
李嗣源言道:“我亦如此,元行欽今日交戰五十迴合難與之分出勝負。”二人無果而歸。
話說次日,李嗣源在山下,擺開陣勢,元行欽前番交戰已對李嗣源等有所見識,便令高行周留守大營,親自率兵下山交戰。兩軍陣前,李嗣源喊道:“元行欽!汝可敢大戰三百合否?”
元行欽答道:“李嗣源,今日正欲取汝人頭獻於燕王麾下。”說著催馬出槍,直取李嗣源。李嗣源橫槍相迎,二人又是一場好鬥。兩人大戰一百迴合部分勝負,戰鼓連擂五通未決雌雄。
元行欽見難勝李嗣源調轉馬頭向東跑去,李嗣源緊隨其後,一路追殺。這二人也不知跑了多遠,李嗣源被甩在後,不能馬上退敵便搭弓上箭,“嗖!”的一箭正中元行欽右臂,元行欽一陣疼痛丟掉了手中金鋒槍,等緩過勁來,元行欽反射一箭,正巧射中李嗣源大腿。這李嗣源未想元行欽箭法精準,痛叫一聲墜落馬下。元行欽見李嗣源落馬,便調轉馬頭翻身下馬,拔出寶劍與其步戰,李嗣源一瘸一拐的抽出寶劍相迎,一個傷腿,一個傷臂,二人又是一場惡鬥。
大戰了六七十迴合,元行欽的寶劍被李嗣源的長歌劍砍斷,元行欽隻得撿樹枝應戰,李嗣源看後哈哈大笑,也仍掉寶劍以馬鞭為兵器大戰樹枝。二人酣戰之時,隻聞遠處傳來急促馬蹄行軍之聲。定睛一看原來是郭崇韜率一千馬步軍前來捉拿元行欽。晉兵將二人包圍其中,元行欽已是累得筋疲力盡,坐在地上認輸。郭崇韜言道:“左右將元行欽拿下!”
“慢!”李嗣源喊道:“放元將軍迴營。”眾人大驚,隻得讓開一條退路。隻見李嗣源一瘸一拐走到元行欽近前,將自己的馬鞭交與元行欽,元行欽接無奈接過馬鞭,抱拳還禮,上馬離去。
李嗣源被士卒架上戰馬,郭崇韜問道:“將軍因何放他離去?”
李嗣源答道:“方才我已弓箭傷其臂,怎想此人箭法不俗,還我一箭傷我腿,卻不忍取我性命,念其武藝高強是忠義之士,不忍仗兵多擒之。”
郭崇韜言道:“將軍之意,莫非欲以大義招降此人?”
李嗣源不覺笑道:“知我者乃安時也。”二人說笑而迴。
單將這元行欽迴至山寨大營,眾人見其平安,將元行欽擁入中軍大帳。高行周問道:“今日將軍於李嗣源交戰如何?”
元行欽答道:“久聞李嗣源武藝高強,上有威名,下得軍心,今日交鋒乃真英雄也。我本當被擒,卻被李嗣源釋放而迴,日後怎有臉麵再去叫戰?”
高行周問道:“那將軍之意,這山北大營……”
元行欽言道:“我欲率眾歸降,以報李嗣源放我迴營之恩。”
高行周言道:“我等跟隨將軍北阻契丹,南拒晉兵,倘若將軍率眾歸降,我等至死追隨。”
元行欽言道:“行周真乃忠義之士,令我欽佩,若有此心明日共赴晉營請降。”
“我意欲如此。”高行周言道,二人商榷已定歸降晉王。
次日清晨,元行欽令一萬八千幽燕將是列隊山下,命使者請降。李嗣源腿傷未愈,本未想出戰,石紹雄跑進寢帳言道:“稟告大太保,元行欽率三軍將士在營外請降!”
郭崇韜在一旁言道:“將軍所盼今已成真!”
李嗣源喜道:“諸公隨我去迎。”
李嗣源、郭崇韜、石紹雄率左右將官來至大營門外,隻見元行欽與高行周二將下馬單膝跪倒,元行欽言道:“罪將元行欽率一萬八千將士前來請降。”
李嗣源一瘸一拐將元行欽、高行周扶起,為其鬆綁言道:“請將軍上馬。”二人心中納悶,被李嗣源勸上了戰馬,李嗣源拉住二人韁繩,親自牽馬引路。
中軍大帳之中,石紹雄認出跟在元行欽深厚的高行周,便對李嗣源言道:“正是這位小將軍與我大戰六十迴合未分勝負。”
李嗣源問道:“此乃何人?”
元行欽言道:“此人是我手下副將高行周,其父乃是昔日大名鼎鼎的幽州神槍將高思繼。”
李嗣源歎道:“昔日曾聞高思繼與鐵槍王彥章大戰一百迴合不分勝負,今日小將軍槍法定能用冠三軍。令人欽佩。”高行周也趕忙向李嗣源還禮。正是:
從來不打不成交,隻恨英雄多飄搖。交戰豈止比武藝,還觀誰家品德高。
相逢沙場三百合,一朝歸附成摯交。義比流雲隨風去,情同大浪入波濤。
周德威與李嗣源兩戰告捷,俘獲燕兵三萬餘眾。燕軍數萬大軍慘敗,令燕王劉守光是怒氣難填,忽有士卒來報:“晉王李存勖會合周德威、李嗣源兵馬向幽州進發。”劉守光聞聽此報是狗急跳牆,即刻修書一封,命密使騎八百裏快馬往契丹求援。
劉守光隻待一日,李存勖便親率三軍兵臨幽州城下。李存勖列陣幽州城下,對城頭上的劉守光言道:“朱溫篡奪李唐江山,本王當與你共複李唐江山,未想你與朱晃野心相當,安敢枉自稱帝。還不快快獻城歸降!”劉守光身陷絕地,不知是戰是降,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
劉士溫言道:“晉王殿下恩垂四海,威名遠鎮,涿州百姓無不敬服,請將士們往城中歇息。”
李存勖言道:“五萬兵馬入城空驚擾百姓,就令三軍在城外安營為好。”李存勖令大軍紮營城外,與左右將官隨劉士溫入城。
李存勖等人來至刺史府,共議軍情。有流行探馬來報:“啟稟千歲,燕軍大將單廷珪在龍頭崗紮營;大將元行欽屯兵大安山。”存勖聞聽此報問道:“本王帥兵北伐幽燕,未曾見過劉守光部下將士戰陣,不知何人可知?”
張承業言道:“殿下,奴才部下有益筆吏名曰馮道,字可道,幽州人氏,在劉守光麾下曾為掾吏,殿下可問此人。”
李存勖言道:“既然此人曾侍劉守光,就傳他來見。”
張承業命人喚馮道來見,隻見一人文弱書生,身長六尺,長臉短髯,一副仙風道骨,飄然而入。“掾吏馮道拜見晉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存勖言道:“左右為其看座”
“謝千歲!”馮道端坐一旁拱手問道:“千歲喚下官前來,不知有何吩咐?”
存勖言道:“馮先生,本王聞你曾在劉守光麾下為掾吏,不知可知曉其左右將士?”
馮道曰:“不知千歲所問何人?”
存勖言道:“方才得報,劉守光遣大將單廷珪在龍頭崗紮營;大將元行欽屯兵大安山,此二人何許人也?”
馮道言道:“那單廷珪人送綽號‘柱天神’身長一丈三,兩臂合力有千斤,乃是幽燕頭號大力士;元行欽綽號‘賽張飛’,麵相兇煞,馬上步下練就一身好武藝,且在大安山,修築陝北大營屯兵多年,非大將不可取也。”
李存勖言道:“孤王將分兵擊之,令周德威率兩萬人馬,張承業為參軍,直取龍頭崗。”又道:“李嗣源率兩萬人馬,郭崇韜為參軍,襲取山北大營。二位將軍當謹慎出兵,不可輕敵。”周德威與李嗣源各接令箭,點兵出戰。
話分兩頭,先表周德威率兵來至龍頭崗下列陣,單廷圭聞周德威大軍來到,下令點號炮迎戰。
兩軍列陣,周德微觀這單廷圭果真是力大無窮,頭戴青銅豹子盔,身披青銅鎖子大片荷葉甲 ,跨下坐騎乃是一匹漠北的迴龍金絲駝,手中一把長柄黑虎銅錘,好生的威風。隻聞單廷圭叫道:“來將莫不是黑臉周陽五嗎?”
陽五本是周德威的小名,周德微答道:“足下莫非‘柱天神’單廷圭?”
單廷圭哈哈笑道:“汝既知本將威名,何不早降,免得血光生災!”
小將周光輔聞聽對周德威言道:“父帥休與此賊費舌,待孩兒斬其首級獻與父帥麾下!”,光輔舉槍罵道:“周光輔在此,特取汝首級!”話落馬出。
單廷圭舉錘殺來叫道:“娃娃拿命來!”,二人戰至一處,未過五個迴合,隻見單廷圭劈頭一錘,周光輔橫槍相迎,“哐!”的一聲砸在槍柄之上,令周光輔隻覺虎口震裂,兩臂發麻,難有複擊之力。周德威身側的張承業言道:“此人並非少將軍強攻可敗,速收兵為宜。”周德威一聽有理,急令鳴金收兵。
周德威等迴到中軍,周光輔言道:“單廷圭看其武藝平平,但力大無窮,不敢輕視。”
張承業言道:“周都督武藝高強,人言周鎮遠有 ‘挑馬錐’絕技,明日何不錐挑金絲駝,以誅殺此人。”
“事已至此,吾也隻得智取這單廷圭”周德威言道。
次日拂曉,周德威的再擺戰陣,叫陣單廷圭。單廷圭今日是都不正眼相看周德威父子,對左右吹噓道:“今日我給爾等把那個周陽五捉來,以謝三軍!” 單廷圭驅馬到了陣前高聲叫道:“周陽五汝敢出戰否?”
“哼!”周德威答道:“九尺賊,吾正欲取汝性命!”即催馬出戰。二人交戰一團,殺得難解難分。這交戰之後,周德威看出此人力氣無比,卻有用無謀,打了七八迴合,周德威虛晃一錐,駁馬便敗。單廷圭也恐中計,但見周德威已近五旬,焉能勝過自己?便策馬來追。
周德威見單廷圭追來,反手抓三皇透甲錐,猛勒馬絲韁,用錐橫掃單廷圭跨下金絲駝,這匹駱駝頃刻跪倒在地,險些把單廷圭晃倒。也是單廷圭個頭高,讓周德威順勢夾住單廷圭的脖子,腳磕馬腹硬將單廷圭夾迴陣中。但這一夾卻要了單廷圭的命,單廷圭身高體壯惟有脖子好夾,周德微恐夾不住這大漢,又愈加使勁。擒迴陣中大喊道:“爾等拿下!”有校尉答道:“此人恐已夾死?”周德威一看單廷圭已是口角冒血而死。周德威未想自己年近五旬尚能夾死九尺大漢,不覺仰天大笑。而龍頭崗其餘將士畏懼周德威之神力,紛紛跪地求降。正是:
周陽五鬥單廷圭,老將五旬顯神威。黑臉都督智勇兼,九尺大漢命西歸。
空有黑虎千斤錘,奈何巧用挑馬錐。仰天狂笑英雄膽,遲暮之年比日輝。另一路兵馬乃是李嗣源所帶,李嗣源將兵紮營大安山下,觀望敵寨。副將石紹雄言道:“今觀此寨,多有巨石壘築,足見已經營多年。”
李嗣源歎道:“我觀此寨,強攻必不能下,需誘敵而出。”
身後參軍郭崇韜獻策道:“將軍何不命後隊推運糧草,過山誘其出戰。”
“妙哉!”李嗣源言道:“安時之計,必能誘敵而出。”又對石紹雄言道:“石將軍可打我旗號,伏與東麵林中,我打將軍旗號親自押糧,倘若遇燕兵大將,就地殺之。”眾人商議而定,便分作前後兩隊押糧過山。
李嗣源打“石”字旗號扮作做押糧官,由山坡而過。這山北大寨之上正有一副將巡視,此人名曰高行周,字尚質,幽州人氏。忽見晉軍兩車欲過山坡,趕忙令人報之大將元行欽,元行欽到寨頭觀看,拍腿喜道:“此時若由坡而下,必敗晉兵。傳令點兵出寨。”
元行欽與高行周各領三千馬步軍分馳而下,一路襲劫隊首,一路襲劫隊尾。李嗣源正在隊尾慢行,等候燕兵。忽聞戰鼓急擂,喊殺震天,李嗣源對左右士卒喊道:“燕兵出寨,爾等抽刀!”隻見押糧車內,覆蓋草席掀開,晉兵將士揮刀躍出殺向燕兵。來襲隊尾之人正是元行欽,李嗣源對其喝道:“燕將認得李嗣源否?!”元行欽不容分說揮動金鋒槍,催馬殺來。李嗣源並未把元行欽放在眼中,元行欽也不認得李嗣源,二人交戰打得難解難分,大展五十迴合未分勝負。
燕兵未想晉兵藏於糧車之中,反中了埋伏,被殺得節節敗退。酣戰中的元行欽見糧草隊有埋伏,自知中計,虛晃一槍便領兵敗退。李嗣源率兵直追山寨,奈何寨頭之上有弓弩防備,使得晉兵紛紛退迴。
李嗣源雖斬殺不少燕兵,但卻並未勝過元行欽,隻得迴營。碰巧石紹雄也領兵迴營,李嗣源問道:“石將軍此戰勝負如何?”
石紹雄答道:“未想這山中大營有一年輕武將槍法了得,旗號為‘高’,與其大戰六十迴合險些被他殺敗。”
李嗣源言道:“我亦如此,元行欽今日交戰五十迴合難與之分出勝負。”二人無果而歸。
話說次日,李嗣源在山下,擺開陣勢,元行欽前番交戰已對李嗣源等有所見識,便令高行周留守大營,親自率兵下山交戰。兩軍陣前,李嗣源喊道:“元行欽!汝可敢大戰三百合否?”
元行欽答道:“李嗣源,今日正欲取汝人頭獻於燕王麾下。”說著催馬出槍,直取李嗣源。李嗣源橫槍相迎,二人又是一場好鬥。兩人大戰一百迴合部分勝負,戰鼓連擂五通未決雌雄。
元行欽見難勝李嗣源調轉馬頭向東跑去,李嗣源緊隨其後,一路追殺。這二人也不知跑了多遠,李嗣源被甩在後,不能馬上退敵便搭弓上箭,“嗖!”的一箭正中元行欽右臂,元行欽一陣疼痛丟掉了手中金鋒槍,等緩過勁來,元行欽反射一箭,正巧射中李嗣源大腿。這李嗣源未想元行欽箭法精準,痛叫一聲墜落馬下。元行欽見李嗣源落馬,便調轉馬頭翻身下馬,拔出寶劍與其步戰,李嗣源一瘸一拐的抽出寶劍相迎,一個傷腿,一個傷臂,二人又是一場惡鬥。
大戰了六七十迴合,元行欽的寶劍被李嗣源的長歌劍砍斷,元行欽隻得撿樹枝應戰,李嗣源看後哈哈大笑,也仍掉寶劍以馬鞭為兵器大戰樹枝。二人酣戰之時,隻聞遠處傳來急促馬蹄行軍之聲。定睛一看原來是郭崇韜率一千馬步軍前來捉拿元行欽。晉兵將二人包圍其中,元行欽已是累得筋疲力盡,坐在地上認輸。郭崇韜言道:“左右將元行欽拿下!”
“慢!”李嗣源喊道:“放元將軍迴營。”眾人大驚,隻得讓開一條退路。隻見李嗣源一瘸一拐走到元行欽近前,將自己的馬鞭交與元行欽,元行欽接無奈接過馬鞭,抱拳還禮,上馬離去。
李嗣源被士卒架上戰馬,郭崇韜問道:“將軍因何放他離去?”
李嗣源答道:“方才我已弓箭傷其臂,怎想此人箭法不俗,還我一箭傷我腿,卻不忍取我性命,念其武藝高強是忠義之士,不忍仗兵多擒之。”
郭崇韜言道:“將軍之意,莫非欲以大義招降此人?”
李嗣源不覺笑道:“知我者乃安時也。”二人說笑而迴。
單將這元行欽迴至山寨大營,眾人見其平安,將元行欽擁入中軍大帳。高行周問道:“今日將軍於李嗣源交戰如何?”
元行欽答道:“久聞李嗣源武藝高強,上有威名,下得軍心,今日交鋒乃真英雄也。我本當被擒,卻被李嗣源釋放而迴,日後怎有臉麵再去叫戰?”
高行周問道:“那將軍之意,這山北大營……”
元行欽言道:“我欲率眾歸降,以報李嗣源放我迴營之恩。”
高行周言道:“我等跟隨將軍北阻契丹,南拒晉兵,倘若將軍率眾歸降,我等至死追隨。”
元行欽言道:“行周真乃忠義之士,令我欽佩,若有此心明日共赴晉營請降。”
“我意欲如此。”高行周言道,二人商榷已定歸降晉王。
次日清晨,元行欽令一萬八千幽燕將是列隊山下,命使者請降。李嗣源腿傷未愈,本未想出戰,石紹雄跑進寢帳言道:“稟告大太保,元行欽率三軍將士在營外請降!”
郭崇韜在一旁言道:“將軍所盼今已成真!”
李嗣源喜道:“諸公隨我去迎。”
李嗣源、郭崇韜、石紹雄率左右將官來至大營門外,隻見元行欽與高行周二將下馬單膝跪倒,元行欽言道:“罪將元行欽率一萬八千將士前來請降。”
李嗣源一瘸一拐將元行欽、高行周扶起,為其鬆綁言道:“請將軍上馬。”二人心中納悶,被李嗣源勸上了戰馬,李嗣源拉住二人韁繩,親自牽馬引路。
中軍大帳之中,石紹雄認出跟在元行欽深厚的高行周,便對李嗣源言道:“正是這位小將軍與我大戰六十迴合未分勝負。”
李嗣源問道:“此乃何人?”
元行欽言道:“此人是我手下副將高行周,其父乃是昔日大名鼎鼎的幽州神槍將高思繼。”
李嗣源歎道:“昔日曾聞高思繼與鐵槍王彥章大戰一百迴合不分勝負,今日小將軍槍法定能用冠三軍。令人欽佩。”高行周也趕忙向李嗣源還禮。正是:
從來不打不成交,隻恨英雄多飄搖。交戰豈止比武藝,還觀誰家品德高。
相逢沙場三百合,一朝歸附成摯交。義比流雲隨風去,情同大浪入波濤。
周德威與李嗣源兩戰告捷,俘獲燕兵三萬餘眾。燕軍數萬大軍慘敗,令燕王劉守光是怒氣難填,忽有士卒來報:“晉王李存勖會合周德威、李嗣源兵馬向幽州進發。”劉守光聞聽此報是狗急跳牆,即刻修書一封,命密使騎八百裏快馬往契丹求援。
劉守光隻待一日,李存勖便親率三軍兵臨幽州城下。李存勖列陣幽州城下,對城頭上的劉守光言道:“朱溫篡奪李唐江山,本王當與你共複李唐江山,未想你與朱晃野心相當,安敢枉自稱帝。還不快快獻城歸降!”劉守光身陷絕地,不知是戰是降,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