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李存勖賀宴文武眾將,李嗣源等皆請命南下,唯有一人言道:“千歲尚不可南下。”眾人一看,此言乃出參軍郭崇韜之口。李存勖問道:“安時之言必有獨到之處,願聞其詳。”
郭崇韜言道:“先王臨終之時曾有三大恨,劉仁恭背信棄義,耶律阿保機背約毀盟,朱晃弑君篡位。如今千歲柏鄉大捷,梁軍雖存餘孽,但已無複擊之力。何不趁此時機,提兵北上,消除幽燕後患。”
李存勖聽了連連點頭,郭崇韜進而言道:“今聞劉守光殺其兄,囚其父,自稱大燕皇帝,改元應天。我夜觀乾象,劉守光並非真命之人,料定率軍向北則必勝,請晉王定奪。”
李存勖言道:“安時所言有理,若滅朱梁,孤王必先除幽州禍患,方可趁心南下。”三日後,李存勖命令李嗣昭、安金全,孟知祥、李建及會同王鎔、王處直鎮守河北諸地,親率大軍五萬人馬北伐幽州。
再說梁太祖朱晃整日宮中無所事事,聞聽左右侍者傳說中書令張全義在府內修造避暑花園一座,名曰“會節園”。朱晃便下令召張全義入宮來見。朱晃一見張全義問道:“張大人你好雅興啊!”
張全義一聽此言,知道其中話中有話便裝腔作勢伏地言道:“臣年老愚昧難解陛下聖意,請萬歲明示。”
“哼!”朱晃怒道:“汝可知黃河之北軍情十萬火急?”
張全義叩首言道:“聖上差遣為臣籌集軍糧輜重,臣萬難不敢耽擱。”
朱晃道:“前方十萬將士正浴血拚殺,愛卿卻斥資修造會節園,揮霍淫樂,難道這也是為了籌集糧草輜重否?”
張全義一聽此言是嚇得魂不附體,但畢竟是有心計的文官,把臉色一變笑道:“陛下所言不假,為臣所建會節園乃為聖上開心解趣所造,聖上不往禦用,為臣豈敢玩樂其中。”
“哦?”朱晃一聽此言又問道:“果真是為朕所造?”
張全義言道:“臣卻是為陛下所建,隻是尚未尋得美姬,故未敢邀陛下聖覽。”
朱晃大笑道:“愛卿真乃朕竑股之臣,傳旨起駕,朕要親往會節園一遊。”朱晃遂起駕出宮,張全義卻是嚇得冷汗倒流。
朱晃來至會節園,觀其園景是別致非凡,亭台樓閣、枕山引水、泉石軒榭、花木禽魚點綴的幽雅神韻,青林斜影,綠水浮紋。正是:
亭台溪流映古鬆,青石小徑意幽濃。碧草點落黃鸝鳥,群花綻放滿園紅。
翠園豔色春尚早,惟見異境獨不同。忘卻三軍枕戈月,隻願醉臥冥冥中。
朱晃遊覽一番坐於亭上歇腳,對張全義言道:“四處氣息尚寒,惟有此園春暖,幽雅別致令朕如醉如癡,愛卿可否借府中美妾陪侍?”
張全義早就料到朱晃有好色本性,附和言道:“為臣卻有歌姬數名,隻恐比不得萬歲宮中彩娥。”
朱晃言道:“會節園尚有此景,愛卿府中怎可缺少佳人呐?”張全義無可奈何,隻得喚來幾個府中的歌姬來侍奉朱晃。朱晃在園中小閣之內淫樂,張全義隻得背著臉在一旁聽命。忽聞朱晃召喚,張全義趕忙入閣聽候差遣,這朱晃與幾個歌姬衣不遮體臥於榻上,張全義低頭不敢觀望。朱晃言道:“朕的禦駕來府,愛卿為何不喚正室來見?”
張全義心中一驚,心想這皇帝要見自己的夫人可如何是好?趕忙言道:“啟稟萬歲,臣之糟糠已有五旬,人老珠黃恐驚聖駕。”
“放肆!汝敢抗旨不遵?!”朱晃怒道。
“臣萬萬不敢!”張全義言道:“臣謹尊聖命,請萬歲稍候片刻。”
張全義走出會節園是滿臉愁悶,心中暗想如何是好?也罷,大丈夫能屈能伸,忍字心頭一把刀,忍了吧。張全義胡思亂想之際已到夫人儲氏的臥房。夫人儲氏見張全義滿麵愁容變問道:“老爺何事憂愁?”
“夫人呐,全義對不住你呀!”說著張全義屈膝跪倒,儲氏趕忙問道:“老爺這是何故?”
張全義言道:“當今萬歲駕幸會節園,要夫人往內閣侍寢。”
“啊!”儲氏罵道:“你這老不死的,非要建什麽會節園,如今要讓我失掉這一世的清白……”
張全義哀歎道:“夫人,你就顧全大局吧。夫人若是不去,我這一世功名革去不說,隻是這抗旨不遵也可株連滿門呀。”儲氏哭泣片刻才點頭應允,隻得濃妝豔抹,強作笑臉去會節園侍寢。小閣之內,男歡女樂,水乳交融,張全義隻得無力坐在會節園青石之上唉聲歎氣。正是:
枉費金銀失妻妾,會節園內難保節。
逞得富貴多無益,才知今日自作孽。
張全義正呆滯之時,忽見其子張繼祚其實衝衝提刀而來,張全義問道:“我兒提刀來此做甚?”
張繼祚怒道:“方才聞侍人言朱晃逼母親侍寢,天子既無人倫之理,何不殺其暴君以謝天下!”
“小畜生!”張全義奪過張繼祚手中單刀訓道:“為父能有今日高官厚祿,全賴萬歲知遇之恩,此恩不可負也。”見張繼祚依舊爭辯又勸道:“我兒飽讀詩書其不知小不忍,則亂大謀。還不快快退下,若讓他人見你如此狂悖,傳出去要連累全家。”張繼祚隻得含恨退下。
淫亂兩日後,朱晃是神清氣爽準備迴宮。張全義攜夫人儲氏恭送,朱晃讚道:“朕在愛卿府上得此厚待,甚是欣慰,愛卿乃我大梁第一忠臣也,朕加封汝為太子太傅,領範陽節度使之職。”張全義與夫人趕忙跪倒謝恩,朱晃悠然迴宮。
朱晃迴到宮中,難忘在會節園中如醉如死的淫逸,再觀宮中的妃嬪卻無意中之人,頓然想到找諸子之妻入宮,與眾兒媳淫亂一番。朱晃計從心中生,便裝作重病呻吟不起。聞知朱晃染病,博王友文、福王友璋、均王友貞、賀王友雍、建王友徽、康王友孜紛紛前來窺探,朱晃對諸子言道:“朕身染重病,怒在左右侍者伺候不周,朕令汝等遣諸王妃伺候龍駕,已盡孝道。”幾位王爺一聽,知道朱晃心術不正,但又無人敢言,隻得遵命。兩個時辰之後,六位王爺領來七位王妃,其中一位乃是郢王朱友珪之妻張氏。朱晃遍觀眾兒媳,見朱友文之妃王氏,朱友珪之妻張氏容貌俊美,淫心大發,乃令張氏、王氏二妃留宮中侍寢,其餘兒媳可各迴王府。朱晃當夜令二位王妃與其共寢德壽宮,此後由兩位妃輪流陪駕。正是:
扒灰老爺猶可氣,倫亂君臣奸兒媳。儲氏半老遭虎口,尋覓貌美淫子妻。
千古罕見絕人倫,遺臭萬年不可及。空前決後何曾有?滅頂之災本自欺。
朱晃在宮中與兩個兒媳淫亂成性,柏鄉大戰卻慘敗而終。監軍朱友珪與都督張歸厚帶著敗報惶惶迴城,二人自知此番大敗必遭朱晃重罰,所以提心吊膽的往宮中向朱晃請罪。剛進內宮,朱友珪與張歸厚便被小太監攔住去路問道:“郢王殿下何往?”
朱友珪答道:“小公公速稟報父皇,朱友珪友十萬火急軍情要奏。”
小太監言道:“殿下有所不知,皇上正欲一妃子玩樂,不可驚駕。”
朱友珪急道:“怎可因一女子耽誤國家大事?”
小太監答道:“迴稟千歲,此女子並非別人,乃是殿下王妃張氏。”
“啊!”朱友珪得知妻子往宮中陪駕朱晃,頓時如晴天霹靂打下,頓時兩腿發麻,癱坐在地,小太監與張歸厚趕忙攙扶朱友珪。朱友珪慘淡言道:“前番兵敗柏鄉,而今父子共爭一妻,友珪必死無疑。”
張歸厚問道:“殿下平日與王妃夫妻情義如何?”
朱友珪答道:“我與張氏夫妻情義尚好。”
張歸厚言道:“殿下無憂矣,若張氏在聖上左右必能為你求情,則不會怪罪戰敗之事。” 朱友珪聞聽此言才心中一塊石頭落地。此時有人來報皇帝與郢王妃迴駕德壽宮,朱友珪才哆哆嗦嗦去見駕。
朱友珪與張歸厚跪在德壽宮中待罪,朱晃身著內衣從屏障之後走出,問道:“野河戰事如何?”
朱友珪答道:“孩兒死罪,大軍折損三萬餘眾,損戰馬五千匹。”
“啪!”朱晃拍案大怒道:“若不斬汝二人,焉能對得住陣亡將士?來人將朱友珪、張歸厚推出午門斬首!”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隻聞屏障之後有一女子言道:“父皇且慢!”再看這屏風之後,緩緩走出一女美貌女子,身著襯裙,肩背裸露,此人正是朱友珪之妻郢王妃張氏。張氏玉婉扣住朱晃右臂,臉頰撫慰朱晃臉龐柔聲勸道:“父皇看媳婦之麵饒過友珪,再戰之時令其將功補過不遲。”
朱晃頓時轉怒為樂:“朕之兒媳真乃賢德之女,友珪還不謝過王妃。”
朱友珪差點兒沒把嘴唇咬破,心中暗想這讓我如何拜謝?妻子與我父皇交歡,我不能喊夫人,卻又是我的正房妻子,更不能喊母後。情急之下隻得按太監們的叫法喊道:“朱友珪謝過王妃娘娘!”
朱晃言道:“今日天色不早,就令張氏迴王府與友珪團聚,傳來博王妃今夜侍寢。” 朱友珪這時才明白原來這帶綠帽子的人並非他自己,還有他兄弟媳婦。
單表朱友珪與張氏迴到郢王府,夫妻二人將房門一關,朱友珪一把將張氏長發揪住,滿臉兇煞的問道:“臭婊子!老子陣前賣命,你卻與我父皇通奸,我非打你個皮開肉綻!”
這張氏一把掙開朱友珪,毫不驚慌的言道:“朱友珪有本事你打死我,到時老頭子看了非殺你不可。” 朱友珪一聽這話又軟了下來,鬆開了張氏,怒氣衝衝的坐在一邊言道:“此等亂倫之事若是傳出去,豈不被天下人笑話。”
張氏卻說道:“虧你還是帝胄之後,皇族血脈。豈不知有失就有得,有弊就有利。”
朱友珪驚訝問道:“此話怎講?”
張氏言道:“昨夜我在父皇枕邊百般誇獎了你,父皇已向我許諾,決定將皇位傳與郢王。”
“蹭!”的一下,朱友珪從椅子上蹦起來問道:“夫人此言當真?”
張氏附耳言道:“女人枕邊風威力無比。” 朱友珪頓時奸笑起來。
朱晃送走張氏,又迎來王氏。王氏哄弄朱晃頗有功夫,令朱晃是如醉如死,一陣雲雨之後。朱晃困倦欲睡,王氏依偎朱晃懷中問道:“自太子朱友裕歸天之後,陛下尚無皇儲,不知陛下可選繼位太子?”
朱晃言道:“朕已決定立郢王朱友珪為太子。”
王氏乃有心計之人趕忙言道:“父皇好生偏心,那博王友文雖是養子,但自幼追隨父皇如同親生,父皇豈能偏心。”“郢王友珪乃嫡長子當立皇儲,何須多問?”朱晃言道。
王氏冷笑道:“嫡長子?分明是父皇於營州妓女所生。”
“愛妃不可胡言,你聽何人所講?”朱晃言道。
王氏言道:“開封城內盡人人皆知,朱友珪乃君中妓女詹鵲所生,身世卑賤,難道婊子養的野種也能當太子,豈不是讓天下笑話。而博王友文風雅好學,精通詩書可擔大任。”
朱晃經不住王氏伶牙俐齒,言道:“朕亦有同感,愛妃放心,選個吉日朕擬旨立博王友文為太子。”王氏聽罷此言一把摟住朱晃又是一陣親熱。正是:
二妃同吹枕邊風,朱晃搖擺兩頭懵。你納兒媳成眷屬,我釣皇位子嗣爭。
道德倫理皆不顧,離亂後梁王朝崩。自尋紅顏作禍水,深宮冷月起邪風。
朱晃被王氏折騰得言聽計從,反到使張氏失寵。也是人有大限,朱晃年歲已高,日夜荒淫使自己體虛難撐,病臥龍榻之上。朱晃臥病在床,卻常做夢思念張氏,便派人詔張氏入宮再侍寢一夜。張氏自失寵以來,正巴不得獻媚朱晃謀取皇位。雖然張氏百般獻媚,奈何朱晃已無力房事。張氏見朱晃這次是真的病入膏肓,便輕聲問道:“父皇立嗣之事可曾定下?”
朱晃微弱答道:“朕早已擬旨傳位博王友文。”
張氏焦急問道:“那日父皇層許諾傳位於郢王友珪,因何要變?”
朱晃言道:“友珪乃妓女所生,出身卑賤焉能繼承皇位?”張氏聞聽此言明白其中原委,未等天亮便早早迴到郢王府。
朱友珪不知張氏因何提早迴府,張氏言道:“昨夜侍寢父皇,其言郢王妓女所生出身卑微,不可繼承皇位,皇位將傳與博王友文,如之奈何?”
“老匹夫占我妻房,卻不傳皇位,欺人太甚!” 朱友珪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與妻子張氏商議道,與其傳位博王朱友文,不如自己殺父自立。正是:
納媳何念父子情,一朝反目見血腥。
若非亂倫悖天理,豈能骨肉動刀兵?
不知朱友珪如何奪位,且看下迴分解。
郭崇韜言道:“先王臨終之時曾有三大恨,劉仁恭背信棄義,耶律阿保機背約毀盟,朱晃弑君篡位。如今千歲柏鄉大捷,梁軍雖存餘孽,但已無複擊之力。何不趁此時機,提兵北上,消除幽燕後患。”
李存勖聽了連連點頭,郭崇韜進而言道:“今聞劉守光殺其兄,囚其父,自稱大燕皇帝,改元應天。我夜觀乾象,劉守光並非真命之人,料定率軍向北則必勝,請晉王定奪。”
李存勖言道:“安時所言有理,若滅朱梁,孤王必先除幽州禍患,方可趁心南下。”三日後,李存勖命令李嗣昭、安金全,孟知祥、李建及會同王鎔、王處直鎮守河北諸地,親率大軍五萬人馬北伐幽州。
再說梁太祖朱晃整日宮中無所事事,聞聽左右侍者傳說中書令張全義在府內修造避暑花園一座,名曰“會節園”。朱晃便下令召張全義入宮來見。朱晃一見張全義問道:“張大人你好雅興啊!”
張全義一聽此言,知道其中話中有話便裝腔作勢伏地言道:“臣年老愚昧難解陛下聖意,請萬歲明示。”
“哼!”朱晃怒道:“汝可知黃河之北軍情十萬火急?”
張全義叩首言道:“聖上差遣為臣籌集軍糧輜重,臣萬難不敢耽擱。”
朱晃道:“前方十萬將士正浴血拚殺,愛卿卻斥資修造會節園,揮霍淫樂,難道這也是為了籌集糧草輜重否?”
張全義一聽此言是嚇得魂不附體,但畢竟是有心計的文官,把臉色一變笑道:“陛下所言不假,為臣所建會節園乃為聖上開心解趣所造,聖上不往禦用,為臣豈敢玩樂其中。”
“哦?”朱晃一聽此言又問道:“果真是為朕所造?”
張全義言道:“臣卻是為陛下所建,隻是尚未尋得美姬,故未敢邀陛下聖覽。”
朱晃大笑道:“愛卿真乃朕竑股之臣,傳旨起駕,朕要親往會節園一遊。”朱晃遂起駕出宮,張全義卻是嚇得冷汗倒流。
朱晃來至會節園,觀其園景是別致非凡,亭台樓閣、枕山引水、泉石軒榭、花木禽魚點綴的幽雅神韻,青林斜影,綠水浮紋。正是:
亭台溪流映古鬆,青石小徑意幽濃。碧草點落黃鸝鳥,群花綻放滿園紅。
翠園豔色春尚早,惟見異境獨不同。忘卻三軍枕戈月,隻願醉臥冥冥中。
朱晃遊覽一番坐於亭上歇腳,對張全義言道:“四處氣息尚寒,惟有此園春暖,幽雅別致令朕如醉如癡,愛卿可否借府中美妾陪侍?”
張全義早就料到朱晃有好色本性,附和言道:“為臣卻有歌姬數名,隻恐比不得萬歲宮中彩娥。”
朱晃言道:“會節園尚有此景,愛卿府中怎可缺少佳人呐?”張全義無可奈何,隻得喚來幾個府中的歌姬來侍奉朱晃。朱晃在園中小閣之內淫樂,張全義隻得背著臉在一旁聽命。忽聞朱晃召喚,張全義趕忙入閣聽候差遣,這朱晃與幾個歌姬衣不遮體臥於榻上,張全義低頭不敢觀望。朱晃言道:“朕的禦駕來府,愛卿為何不喚正室來見?”
張全義心中一驚,心想這皇帝要見自己的夫人可如何是好?趕忙言道:“啟稟萬歲,臣之糟糠已有五旬,人老珠黃恐驚聖駕。”
“放肆!汝敢抗旨不遵?!”朱晃怒道。
“臣萬萬不敢!”張全義言道:“臣謹尊聖命,請萬歲稍候片刻。”
張全義走出會節園是滿臉愁悶,心中暗想如何是好?也罷,大丈夫能屈能伸,忍字心頭一把刀,忍了吧。張全義胡思亂想之際已到夫人儲氏的臥房。夫人儲氏見張全義滿麵愁容變問道:“老爺何事憂愁?”
“夫人呐,全義對不住你呀!”說著張全義屈膝跪倒,儲氏趕忙問道:“老爺這是何故?”
張全義言道:“當今萬歲駕幸會節園,要夫人往內閣侍寢。”
“啊!”儲氏罵道:“你這老不死的,非要建什麽會節園,如今要讓我失掉這一世的清白……”
張全義哀歎道:“夫人,你就顧全大局吧。夫人若是不去,我這一世功名革去不說,隻是這抗旨不遵也可株連滿門呀。”儲氏哭泣片刻才點頭應允,隻得濃妝豔抹,強作笑臉去會節園侍寢。小閣之內,男歡女樂,水乳交融,張全義隻得無力坐在會節園青石之上唉聲歎氣。正是:
枉費金銀失妻妾,會節園內難保節。
逞得富貴多無益,才知今日自作孽。
張全義正呆滯之時,忽見其子張繼祚其實衝衝提刀而來,張全義問道:“我兒提刀來此做甚?”
張繼祚怒道:“方才聞侍人言朱晃逼母親侍寢,天子既無人倫之理,何不殺其暴君以謝天下!”
“小畜生!”張全義奪過張繼祚手中單刀訓道:“為父能有今日高官厚祿,全賴萬歲知遇之恩,此恩不可負也。”見張繼祚依舊爭辯又勸道:“我兒飽讀詩書其不知小不忍,則亂大謀。還不快快退下,若讓他人見你如此狂悖,傳出去要連累全家。”張繼祚隻得含恨退下。
淫亂兩日後,朱晃是神清氣爽準備迴宮。張全義攜夫人儲氏恭送,朱晃讚道:“朕在愛卿府上得此厚待,甚是欣慰,愛卿乃我大梁第一忠臣也,朕加封汝為太子太傅,領範陽節度使之職。”張全義與夫人趕忙跪倒謝恩,朱晃悠然迴宮。
朱晃迴到宮中,難忘在會節園中如醉如死的淫逸,再觀宮中的妃嬪卻無意中之人,頓然想到找諸子之妻入宮,與眾兒媳淫亂一番。朱晃計從心中生,便裝作重病呻吟不起。聞知朱晃染病,博王友文、福王友璋、均王友貞、賀王友雍、建王友徽、康王友孜紛紛前來窺探,朱晃對諸子言道:“朕身染重病,怒在左右侍者伺候不周,朕令汝等遣諸王妃伺候龍駕,已盡孝道。”幾位王爺一聽,知道朱晃心術不正,但又無人敢言,隻得遵命。兩個時辰之後,六位王爺領來七位王妃,其中一位乃是郢王朱友珪之妻張氏。朱晃遍觀眾兒媳,見朱友文之妃王氏,朱友珪之妻張氏容貌俊美,淫心大發,乃令張氏、王氏二妃留宮中侍寢,其餘兒媳可各迴王府。朱晃當夜令二位王妃與其共寢德壽宮,此後由兩位妃輪流陪駕。正是:
扒灰老爺猶可氣,倫亂君臣奸兒媳。儲氏半老遭虎口,尋覓貌美淫子妻。
千古罕見絕人倫,遺臭萬年不可及。空前決後何曾有?滅頂之災本自欺。
朱晃在宮中與兩個兒媳淫亂成性,柏鄉大戰卻慘敗而終。監軍朱友珪與都督張歸厚帶著敗報惶惶迴城,二人自知此番大敗必遭朱晃重罰,所以提心吊膽的往宮中向朱晃請罪。剛進內宮,朱友珪與張歸厚便被小太監攔住去路問道:“郢王殿下何往?”
朱友珪答道:“小公公速稟報父皇,朱友珪友十萬火急軍情要奏。”
小太監言道:“殿下有所不知,皇上正欲一妃子玩樂,不可驚駕。”
朱友珪急道:“怎可因一女子耽誤國家大事?”
小太監答道:“迴稟千歲,此女子並非別人,乃是殿下王妃張氏。”
“啊!”朱友珪得知妻子往宮中陪駕朱晃,頓時如晴天霹靂打下,頓時兩腿發麻,癱坐在地,小太監與張歸厚趕忙攙扶朱友珪。朱友珪慘淡言道:“前番兵敗柏鄉,而今父子共爭一妻,友珪必死無疑。”
張歸厚問道:“殿下平日與王妃夫妻情義如何?”
朱友珪答道:“我與張氏夫妻情義尚好。”
張歸厚言道:“殿下無憂矣,若張氏在聖上左右必能為你求情,則不會怪罪戰敗之事。” 朱友珪聞聽此言才心中一塊石頭落地。此時有人來報皇帝與郢王妃迴駕德壽宮,朱友珪才哆哆嗦嗦去見駕。
朱友珪與張歸厚跪在德壽宮中待罪,朱晃身著內衣從屏障之後走出,問道:“野河戰事如何?”
朱友珪答道:“孩兒死罪,大軍折損三萬餘眾,損戰馬五千匹。”
“啪!”朱晃拍案大怒道:“若不斬汝二人,焉能對得住陣亡將士?來人將朱友珪、張歸厚推出午門斬首!”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隻聞屏障之後有一女子言道:“父皇且慢!”再看這屏風之後,緩緩走出一女美貌女子,身著襯裙,肩背裸露,此人正是朱友珪之妻郢王妃張氏。張氏玉婉扣住朱晃右臂,臉頰撫慰朱晃臉龐柔聲勸道:“父皇看媳婦之麵饒過友珪,再戰之時令其將功補過不遲。”
朱晃頓時轉怒為樂:“朕之兒媳真乃賢德之女,友珪還不謝過王妃。”
朱友珪差點兒沒把嘴唇咬破,心中暗想這讓我如何拜謝?妻子與我父皇交歡,我不能喊夫人,卻又是我的正房妻子,更不能喊母後。情急之下隻得按太監們的叫法喊道:“朱友珪謝過王妃娘娘!”
朱晃言道:“今日天色不早,就令張氏迴王府與友珪團聚,傳來博王妃今夜侍寢。” 朱友珪這時才明白原來這帶綠帽子的人並非他自己,還有他兄弟媳婦。
單表朱友珪與張氏迴到郢王府,夫妻二人將房門一關,朱友珪一把將張氏長發揪住,滿臉兇煞的問道:“臭婊子!老子陣前賣命,你卻與我父皇通奸,我非打你個皮開肉綻!”
這張氏一把掙開朱友珪,毫不驚慌的言道:“朱友珪有本事你打死我,到時老頭子看了非殺你不可。” 朱友珪一聽這話又軟了下來,鬆開了張氏,怒氣衝衝的坐在一邊言道:“此等亂倫之事若是傳出去,豈不被天下人笑話。”
張氏卻說道:“虧你還是帝胄之後,皇族血脈。豈不知有失就有得,有弊就有利。”
朱友珪驚訝問道:“此話怎講?”
張氏言道:“昨夜我在父皇枕邊百般誇獎了你,父皇已向我許諾,決定將皇位傳與郢王。”
“蹭!”的一下,朱友珪從椅子上蹦起來問道:“夫人此言當真?”
張氏附耳言道:“女人枕邊風威力無比。” 朱友珪頓時奸笑起來。
朱晃送走張氏,又迎來王氏。王氏哄弄朱晃頗有功夫,令朱晃是如醉如死,一陣雲雨之後。朱晃困倦欲睡,王氏依偎朱晃懷中問道:“自太子朱友裕歸天之後,陛下尚無皇儲,不知陛下可選繼位太子?”
朱晃言道:“朕已決定立郢王朱友珪為太子。”
王氏乃有心計之人趕忙言道:“父皇好生偏心,那博王友文雖是養子,但自幼追隨父皇如同親生,父皇豈能偏心。”“郢王友珪乃嫡長子當立皇儲,何須多問?”朱晃言道。
王氏冷笑道:“嫡長子?分明是父皇於營州妓女所生。”
“愛妃不可胡言,你聽何人所講?”朱晃言道。
王氏言道:“開封城內盡人人皆知,朱友珪乃君中妓女詹鵲所生,身世卑賤,難道婊子養的野種也能當太子,豈不是讓天下笑話。而博王友文風雅好學,精通詩書可擔大任。”
朱晃經不住王氏伶牙俐齒,言道:“朕亦有同感,愛妃放心,選個吉日朕擬旨立博王友文為太子。”王氏聽罷此言一把摟住朱晃又是一陣親熱。正是:
二妃同吹枕邊風,朱晃搖擺兩頭懵。你納兒媳成眷屬,我釣皇位子嗣爭。
道德倫理皆不顧,離亂後梁王朝崩。自尋紅顏作禍水,深宮冷月起邪風。
朱晃被王氏折騰得言聽計從,反到使張氏失寵。也是人有大限,朱晃年歲已高,日夜荒淫使自己體虛難撐,病臥龍榻之上。朱晃臥病在床,卻常做夢思念張氏,便派人詔張氏入宮再侍寢一夜。張氏自失寵以來,正巴不得獻媚朱晃謀取皇位。雖然張氏百般獻媚,奈何朱晃已無力房事。張氏見朱晃這次是真的病入膏肓,便輕聲問道:“父皇立嗣之事可曾定下?”
朱晃微弱答道:“朕早已擬旨傳位博王友文。”
張氏焦急問道:“那日父皇層許諾傳位於郢王友珪,因何要變?”
朱晃言道:“友珪乃妓女所生,出身卑賤焉能繼承皇位?”張氏聞聽此言明白其中原委,未等天亮便早早迴到郢王府。
朱友珪不知張氏因何提早迴府,張氏言道:“昨夜侍寢父皇,其言郢王妓女所生出身卑微,不可繼承皇位,皇位將傳與博王友文,如之奈何?”
“老匹夫占我妻房,卻不傳皇位,欺人太甚!” 朱友珪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與妻子張氏商議道,與其傳位博王朱友文,不如自己殺父自立。正是:
納媳何念父子情,一朝反目見血腥。
若非亂倫悖天理,豈能骨肉動刀兵?
不知朱友珪如何奪位,且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