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黃巢依照孟楷之言,遣書信斥責朱溫。朱溫看得此信大感不悅。軍師謝瞳見朱溫久盼援兵不到,又得黃巢書信敕書訓責,心有憤悶,便對朱溫言道:“將軍以為李唐何時可滅?”
朱溫答曰:“王重榮駐軍渭北,尚且久攻不下,豈能論李唐誅滅之日。”
謝瞳又言:“將軍可知自己仕途如何?”
朱溫答道:“先生葫蘆裏又賣的什麽藥?溫之前途安能自知?”
謝瞳言道:“瞳昔日曾隨名師學易術,可觀的生死天命,能解陰陽五行,不知公願測一二否?”
“哦?”朱溫言道:“不知先生還有如此才能,那請先生快與溫來一卦。”
謝瞳打量朱溫一番後言道:“觀公麵相則不過賊首,觀君背相則貴不可言。”
朱溫問道:“此卦何解?先生明示。”
謝瞳言道:“恕在下直言,將軍今逢逆命之年,一步行錯,恐有大患呀。”
朱溫問道:“願聞其詳。”
謝瞳言道:“當年,鄣邯事秦不過帶兵一將,投至霸王帳其才得用,後在三秦之地封王得爵,成就功名。而今黃巢雖得二都,本當仁政安民,卻於長安痛殺大唐官員不計其數,未定民心而穢亂宮幃。大軍六十萬之眾,糧草輜重補給何其艱辛,且勞民傷財大失人心,恐有生變之危。將軍倘若再侍黃巢,終不過一賊寇之首。”
朱溫又問道:“甚有道理,那不知先生有何良策,快請賜教?”
謝瞳言道:“黃巢草莽興兵,乘唐衰亂之時伺隙入關,非有功德興王之業,定是易興易亡,斷不足與成大事。今唐天子在蜀詔檄天下,諸道兵馬聞命勤王,協謀複唐,可見唐德雖衰,人心尚存。且將軍力戰於外,庸臣讒言於內,試問將來大業能成否?鄣邯背秦歸楚,不失為智,此時降唐,方為上策,願將軍三思!”
朱溫道:“先生之言,正合溫之所想,明日邀監軍嚴實商議歸唐之事,倘若他願隨我降唐便罷,不然必誅於帳內。” 謝瞳也讚許此計。
次日,朱溫命副將胡真領刀斧手一百人埋伏於中軍大帳之外。未及,監軍嚴實入帳見朱溫各坐兩旁,朱溫道:“今日請監軍大人來有一事相議,今河中節度使王重榮與義武節度使王存處合兵於渭河以北,我同州之兵實難抵擋。我已連發十道急書求陛下發兵,而陛下聽信讒言,反以嚴加訓責,溫欲仿鄣邯棄秦而歸楚。。”
嚴實問道:“將軍究竟何意,莫非要受唐帝招安嗎?”
朱溫答曰:“監軍所言不差,正是此意。監軍何不與我共往歸唐。”
嚴實起身言道:“朱三,你好大膽子竟敢背主做竊,暗通唐賊。”話音未落隻見有數十刀斧手衝入帳中,
嚴實剛欲拔劍,已有胡真帶兵將嚴實拿下,五花大綁。朱溫遂讓丁會召集兵馬,於校軍台易幟,朱溫言道:“諸位將士,我等隨黃巢起兵,舍命廝殺,而巢不能施仁德於天下,到是百姓皆有懷唐之心。河中兵短糧缺,而京師不發一卒,與其白白送死,不如另尋明主。望諸位將士與溫共舉大事,歸赴唐王。”眾人皆願隨朱溫降唐。
朱溫命軍師謝瞳擬寫降表,持監軍嚴實人頭往王重榮處請求招安。王重榮得朱溫獻降同州遂草章通稟僖宗李儼,請賞朱溫;時僖宗正遣宰相王鐸,為諸道行營都統。王鐸聞得朱溫歸降,乃使義軍為之重挫,也代為保奏。僖宗兩處覽閱奏章,深感平賊有望,向眾臣言道:“此乃天賜朕之良臣!”遂下詔授溫為左金吾衛大將軍,兼同州節度使,賜名全忠。正是:
謀士預言反相出,歸齊歸唐皆心毒。
叛齊能封節度使,滅唐麵南敢稱孤。
一日,朱全忠在軍中尋營,忽聞傳來陣陣歌聲,曲辭悠揚,頗有韻味。朱全忠尋士卒歌聲而來,唱詞也越發清晰。詞曰:
“壯士從役兮,故土萬裏愁。百戰驚瀾兮,將貴勇而謀。
華裝裹身兮,莫笑掛吳鉤。今世幾何兮,枉負少年頭。”
“妙哉!”朱全忠喜道,唱歌的士卒見朱全忠從身後走來,紛紛躬身行禮。朱全忠問道:“方才爾等所吟唱之詞,出自何人所作?”
有一士卒言道:“啟稟將軍,此詞乃是糧科筆吏敬翔所作。”
“不想我軍中卻又如此文采之人,可為朝廷棟梁之才。” 即命左右去招敬翔往中軍大帳來見。
朱全忠迴到中軍帳等候片刻,有侍衛來報:“稟告將軍,糧科筆吏敬翔已到。”
“快快有請。”朱全忠言道。
敬翔,字子振,同州馮翊人,自幼飽讀詩書,且文筆流暢優美,通俗易懂。敬翔來至帳中,隻見此人身長七尺,眉宇俊秀,短髯略垂。敬翔一見朱全忠端坐上位,便躬身拜道:“糧科筆吏敬翔拜見大將軍。”
朱全忠言道:“為敬翔先生看座。”
“謝將軍賜坐。”敬翔做到一旁,向朱全忠問道:“將軍召下官前來,不知有何吩咐?”
朱全忠言道:“今日在軍中,聞士卒吟唱詞曲,本官頗為賞識。眾人皆言乃是先生所作,令本官十分佩服先生之才。”
敬翔言道:“將軍過獎,下官不過是略通《春秋》政史的落榜的舉子。”
朱全忠問道:“先生所言《春秋》一書,不知是所記何等事?”
敬翔答道:“乃是東周末年諸侯爭戰之事耳。”
朱全忠言道:“先生既是精通《春秋》大義,我欲以《春秋》為鑒,借此一鎮兵馬以圖大業,不知道先生以為如何?”
敬翔答道:“既是用兵,應隨時勢之變出奇以取勝,倘若遵循《春秋》古法,墨守成規,即使百戰而不得百勝,故不可用於今。”
朱全忠點頭讚許,對敬翔言道:“聽先生之言,令全忠受益匪淺,我欲請先生為司馬參軍,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隻見敬翔伏地言道:“翔乃一介落榜生員,自歎生不逢時。今得遇明主,敬翔即使粉身碎骨,亦不能保主公知遇之恩!”全忠大喜,趕忙撫起敬翔,封官為司馬參軍。正是
科舉亂世難出頭,棄筆從戎伴諸侯。
稱雄非止賴兇暴,也納賢才出奇謀。
朱全忠歸附朝廷,但黃巢之勢尚大。鄭畋的檄文發出之後,已有數路諸侯接詔響應。而吏部尚書程敬思則日夜兼程,往漠北詔李克用發兵。時已到陰山,見前麵林中有一隊人馬行來,定睛一看,原來是沙陀部旗號。為首一員少將,見此人英武冷俊,身長八尺。頭戴天王盔、身披天王甲,手中鋼骨亮銀槍,跨下一匹萬裏煙雲罩,此人正是李克用大太保李嗣源。李嗣源問道:“前麵來者何人?”
程敬思答道:“下官大唐吏部尚書程敬思奉唐王之命前來冊封沙陀國王李克用。”
這李嗣源曾在李克用身邊做過護衛時,曾聽立刻用說起過此人,仔細打量一番程敬思,便言道:“莫非大人就是在五鳳樓保奏家父李克用的程侍郎嗎?”
程敬思答曰:“正是本官,不知將軍是沙陀部何許人也?”
李嗣源道:“我乃沙陀國將軍膝下大太保李嗣源是也。”
程敬思雖不曾見過這李嗣源,但久聞李克用在漠北有十二太保,便答道:“即是大太保,請領我等去見你父王。”嗣源應運便領程敬思前往李克用行宮。
李克用聞言有大唐使者程敬思到來,速命軍兵分列儀隊,鳴響號角。程敬思在李嗣源的引領之下一眼認出了獨眼李克用。克用笑言:“聞賢弟遠道而來,克用有失遠迎。”
程敬思道:“數年未見將軍甚是想念,今日相見將軍威風依舊。今中原盡遭黃巢賊黨浩劫,下官不辭萬裏,帶萬歲檄詔赦旨,金寶無數獻於將軍麾下,萬望將軍發兵垂救,以解天下生靈之急,實乃朝之萬幸。” 遂程敬思讀詔書,眾人皆跪。書曰: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聞乾坤閣辟,蓋張廣大之兵;日月升沉,實起照臨之德。自我高祖,以至於朕,相傳一十七代。
朕無上祖之能,盡賴文武輔佐。今有曹州冤句縣黃巢逆賊,乃王仙芝餘黨,聚百萬之眾,侵朕天下。關外一百五十餘處,各州郡縣,盡屬黃巢。今朕不得已,而遠遷於西蜀,行宮尚存於成都。巢賊心猶不足,旦夕招軍,意在得隴望蜀。朕欲恢複大唐,怎奈內無賢臣,外無勇將。茲特封皇兄為忻、代、石、嵐四州諸軍兵馬都招討、領石嵐、雁門、代州三鎮節度使,賜空頭宣五百道。天下官軍悉聽節製,勿負朕心,早宜興兵。故茲詔示,想宜知悉。中和二年十月詔。”沙陀眾將官接旨謝恩。”
李克用大擺筵宴為程敬思接風洗塵,又有眾家太保相陪。席間李克用言道:“一別已是十年有餘,當初五鳳樓上隻怪吾行情魯莽摔死國舅段文楚,惹惱萬歲欲將吾梟首。若不是賢弟及諸位大臣保奏克用,恐今日難與先生相見呐。”
程敬思道:“將軍與令尊離朝之後,百官無不想念將軍忠義,將士無不想念將軍英武,下官也無不想念與將軍昔日故交呀。”
李克用言道:“賢弟此番來我沙陀國應當在此遊玩幾日,以敘你我昔日舊情。”
程敬思道:“聖上臨行之時,曾與我寶物甚以贈於將軍,請將軍笑納。以早日發兵,以解中原之危呀。”即命人抬上皇帝所此珍寶與眾人一觀。大箱一開,隻見中有蟒袍玉帶,鳳翅金冠,珠寶金銀更是不計其數。程敬思道:“陛下視將軍如兄弟,這些寶物皆是聖上賜與將軍,萬望將軍笑納此寶。”
李克用道:“克用謝聖上賜寶,不知贈克用此寶欲意何為呀?”
程敬思道:“實不相瞞,自黃巢起兵造反,官軍諸道兵馬皆敗於其手,二京也被賊兵所占。我主萬歲無奈避亂於歧州。鳳翔節度使鄭畋矯詔討賊,檄文發至諸道,今敬思前來正是持詔請將軍發兵勤王。”
李克用聞言大笑,言道:“平日為國家之事難得清閑,今日你我盡管飲酒,莫為朝中繁瑣纏身。”
程敬思言:“黃巢雖領賊兵百萬之眾,但中原盡人皆知沙陀鐵騎剽悍勇猛,為朝庭屢建奇功,將軍何不重長昔日神威,賴此神兵再入河東。”
李克用笑道:“此乃虛誇之言,沙陀騎兵固然勇武,但並非有獨撐江山之能。”
程敬思見其無發兵之意言道:“自將軍北遷,萬歲時時想念將軍。常把將軍之才比作樂毅、韓信。將軍乃當世之英雄,還請將軍發兵以平蒼生之願。”
李克用道:“賢弟莫出哄吾之言。樂毅雄才,奈何燕王信騎劫讒昧之語;韓信壯誌,怎曉未央宮殺身之災。吾隻求安樂沙陀,再也無心用做他圖。”
程敬思見仍無發兵之意又言道:“將軍已有十年未歸大唐,朝中文武無不為將軍慨歎不平。此番若是歸朝,乃是眾臣所賴之擎天一柱,因有將軍起兵,方才換得諸侯勤王。”
李克用道:“挖苦之言。五鳳樓摔死國舅段文楚,蔚州城嘩變斬首柳彥璋,萬歲詔命諸侯兵馬討伐克用之時,何曾見有人保本吾全家性命,令吾心寒呐。”
程敬思見還無發兵之意再道:“今巢賊做亂,幽雲諸郡百姓皆受其苦。無不想念將軍鎮守北庭之時,內施仁義,外震鮮狄之恩德,若將軍南歸,既是大唐祥福,也是民之萬幸呐。”
李克用冷笑言道:“吹捧之言。吾在雲州之時,擁兵嘩變,屢起禍端,上則龍顏降怒;下則愧對萬民,徭役未止,征糧不休,又有何麵目再見幽雲父老。”
程敬思見李克用終無發兵之心,抱拳急言:“將軍!學生此番前來,實是社稷有累卵之急,萬民有倒懸之危。既為君之使,當盡臣節,將軍按兵不動,學生決不歸朝。”
李克用大笑道:“如此甚好,賢弟莫迴唐土,就與吾在這沙陀國共享太平安樂,豈不是人生一大幸事。”眾人也皆隨李克用之言。程敬思感歎一聲,起身走至李克用近前,言道:“聖上已赦將軍昔日之過,將軍亦受吾主冊封賞賜,當與敬思南歸共赴國患。而將軍百般推托,乃使敬思難迴君命,有負君恩!”隻見程敬思拔劍而出,其餘眾太保皆驚亦欲抽刀,惟李克用鎮定不驚。程敬思對李克用言道:“敬思無能,難克黃巢。三步之內當殺汝以謝天下,吾當自戕再謝將軍!”。眾家太保皆欲殺向程敬思,隻見李克用仰麵大笑,眾人疑惑,李克用翹指言道:“程敬思真乃忠臣也!”這一語使程敬思也未曾始料。李克用起身言曰:“先生肝膽忠義,不辱君威。克用乃敬佩不已,請受克用一拜。”言罷躬身行禮。
程敬思扔掉寶劍忙扶李克用道:“學生安感受此大禮,折煞臣也。”
李克用攜程敬思之手對眾人言道:“克用有負天子恩寵,身落番邦無以報效,聖上今赦我之罪,封賞至極,豈能在此坐視社稷之危。吾當明日排兵,與程尚書南下勤王!”
正是:五鳳樓台起禍殃,連累全家走他鄉。
昔日嘩變龍顏怒,今朝赦罪與勤王。
欲知李克用南下京師有何遭遇,且看下迴分解。
朱溫答曰:“王重榮駐軍渭北,尚且久攻不下,豈能論李唐誅滅之日。”
謝瞳又言:“將軍可知自己仕途如何?”
朱溫答道:“先生葫蘆裏又賣的什麽藥?溫之前途安能自知?”
謝瞳言道:“瞳昔日曾隨名師學易術,可觀的生死天命,能解陰陽五行,不知公願測一二否?”
“哦?”朱溫言道:“不知先生還有如此才能,那請先生快與溫來一卦。”
謝瞳打量朱溫一番後言道:“觀公麵相則不過賊首,觀君背相則貴不可言。”
朱溫問道:“此卦何解?先生明示。”
謝瞳言道:“恕在下直言,將軍今逢逆命之年,一步行錯,恐有大患呀。”
朱溫問道:“願聞其詳。”
謝瞳言道:“當年,鄣邯事秦不過帶兵一將,投至霸王帳其才得用,後在三秦之地封王得爵,成就功名。而今黃巢雖得二都,本當仁政安民,卻於長安痛殺大唐官員不計其數,未定民心而穢亂宮幃。大軍六十萬之眾,糧草輜重補給何其艱辛,且勞民傷財大失人心,恐有生變之危。將軍倘若再侍黃巢,終不過一賊寇之首。”
朱溫又問道:“甚有道理,那不知先生有何良策,快請賜教?”
謝瞳言道:“黃巢草莽興兵,乘唐衰亂之時伺隙入關,非有功德興王之業,定是易興易亡,斷不足與成大事。今唐天子在蜀詔檄天下,諸道兵馬聞命勤王,協謀複唐,可見唐德雖衰,人心尚存。且將軍力戰於外,庸臣讒言於內,試問將來大業能成否?鄣邯背秦歸楚,不失為智,此時降唐,方為上策,願將軍三思!”
朱溫道:“先生之言,正合溫之所想,明日邀監軍嚴實商議歸唐之事,倘若他願隨我降唐便罷,不然必誅於帳內。” 謝瞳也讚許此計。
次日,朱溫命副將胡真領刀斧手一百人埋伏於中軍大帳之外。未及,監軍嚴實入帳見朱溫各坐兩旁,朱溫道:“今日請監軍大人來有一事相議,今河中節度使王重榮與義武節度使王存處合兵於渭河以北,我同州之兵實難抵擋。我已連發十道急書求陛下發兵,而陛下聽信讒言,反以嚴加訓責,溫欲仿鄣邯棄秦而歸楚。。”
嚴實問道:“將軍究竟何意,莫非要受唐帝招安嗎?”
朱溫答曰:“監軍所言不差,正是此意。監軍何不與我共往歸唐。”
嚴實起身言道:“朱三,你好大膽子竟敢背主做竊,暗通唐賊。”話音未落隻見有數十刀斧手衝入帳中,
嚴實剛欲拔劍,已有胡真帶兵將嚴實拿下,五花大綁。朱溫遂讓丁會召集兵馬,於校軍台易幟,朱溫言道:“諸位將士,我等隨黃巢起兵,舍命廝殺,而巢不能施仁德於天下,到是百姓皆有懷唐之心。河中兵短糧缺,而京師不發一卒,與其白白送死,不如另尋明主。望諸位將士與溫共舉大事,歸赴唐王。”眾人皆願隨朱溫降唐。
朱溫命軍師謝瞳擬寫降表,持監軍嚴實人頭往王重榮處請求招安。王重榮得朱溫獻降同州遂草章通稟僖宗李儼,請賞朱溫;時僖宗正遣宰相王鐸,為諸道行營都統。王鐸聞得朱溫歸降,乃使義軍為之重挫,也代為保奏。僖宗兩處覽閱奏章,深感平賊有望,向眾臣言道:“此乃天賜朕之良臣!”遂下詔授溫為左金吾衛大將軍,兼同州節度使,賜名全忠。正是:
謀士預言反相出,歸齊歸唐皆心毒。
叛齊能封節度使,滅唐麵南敢稱孤。
一日,朱全忠在軍中尋營,忽聞傳來陣陣歌聲,曲辭悠揚,頗有韻味。朱全忠尋士卒歌聲而來,唱詞也越發清晰。詞曰:
“壯士從役兮,故土萬裏愁。百戰驚瀾兮,將貴勇而謀。
華裝裹身兮,莫笑掛吳鉤。今世幾何兮,枉負少年頭。”
“妙哉!”朱全忠喜道,唱歌的士卒見朱全忠從身後走來,紛紛躬身行禮。朱全忠問道:“方才爾等所吟唱之詞,出自何人所作?”
有一士卒言道:“啟稟將軍,此詞乃是糧科筆吏敬翔所作。”
“不想我軍中卻又如此文采之人,可為朝廷棟梁之才。” 即命左右去招敬翔往中軍大帳來見。
朱全忠迴到中軍帳等候片刻,有侍衛來報:“稟告將軍,糧科筆吏敬翔已到。”
“快快有請。”朱全忠言道。
敬翔,字子振,同州馮翊人,自幼飽讀詩書,且文筆流暢優美,通俗易懂。敬翔來至帳中,隻見此人身長七尺,眉宇俊秀,短髯略垂。敬翔一見朱全忠端坐上位,便躬身拜道:“糧科筆吏敬翔拜見大將軍。”
朱全忠言道:“為敬翔先生看座。”
“謝將軍賜坐。”敬翔做到一旁,向朱全忠問道:“將軍召下官前來,不知有何吩咐?”
朱全忠言道:“今日在軍中,聞士卒吟唱詞曲,本官頗為賞識。眾人皆言乃是先生所作,令本官十分佩服先生之才。”
敬翔言道:“將軍過獎,下官不過是略通《春秋》政史的落榜的舉子。”
朱全忠問道:“先生所言《春秋》一書,不知是所記何等事?”
敬翔答道:“乃是東周末年諸侯爭戰之事耳。”
朱全忠言道:“先生既是精通《春秋》大義,我欲以《春秋》為鑒,借此一鎮兵馬以圖大業,不知道先生以為如何?”
敬翔答道:“既是用兵,應隨時勢之變出奇以取勝,倘若遵循《春秋》古法,墨守成規,即使百戰而不得百勝,故不可用於今。”
朱全忠點頭讚許,對敬翔言道:“聽先生之言,令全忠受益匪淺,我欲請先生為司馬參軍,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隻見敬翔伏地言道:“翔乃一介落榜生員,自歎生不逢時。今得遇明主,敬翔即使粉身碎骨,亦不能保主公知遇之恩!”全忠大喜,趕忙撫起敬翔,封官為司馬參軍。正是
科舉亂世難出頭,棄筆從戎伴諸侯。
稱雄非止賴兇暴,也納賢才出奇謀。
朱全忠歸附朝廷,但黃巢之勢尚大。鄭畋的檄文發出之後,已有數路諸侯接詔響應。而吏部尚書程敬思則日夜兼程,往漠北詔李克用發兵。時已到陰山,見前麵林中有一隊人馬行來,定睛一看,原來是沙陀部旗號。為首一員少將,見此人英武冷俊,身長八尺。頭戴天王盔、身披天王甲,手中鋼骨亮銀槍,跨下一匹萬裏煙雲罩,此人正是李克用大太保李嗣源。李嗣源問道:“前麵來者何人?”
程敬思答道:“下官大唐吏部尚書程敬思奉唐王之命前來冊封沙陀國王李克用。”
這李嗣源曾在李克用身邊做過護衛時,曾聽立刻用說起過此人,仔細打量一番程敬思,便言道:“莫非大人就是在五鳳樓保奏家父李克用的程侍郎嗎?”
程敬思答曰:“正是本官,不知將軍是沙陀部何許人也?”
李嗣源道:“我乃沙陀國將軍膝下大太保李嗣源是也。”
程敬思雖不曾見過這李嗣源,但久聞李克用在漠北有十二太保,便答道:“即是大太保,請領我等去見你父王。”嗣源應運便領程敬思前往李克用行宮。
李克用聞言有大唐使者程敬思到來,速命軍兵分列儀隊,鳴響號角。程敬思在李嗣源的引領之下一眼認出了獨眼李克用。克用笑言:“聞賢弟遠道而來,克用有失遠迎。”
程敬思道:“數年未見將軍甚是想念,今日相見將軍威風依舊。今中原盡遭黃巢賊黨浩劫,下官不辭萬裏,帶萬歲檄詔赦旨,金寶無數獻於將軍麾下,萬望將軍發兵垂救,以解天下生靈之急,實乃朝之萬幸。” 遂程敬思讀詔書,眾人皆跪。書曰: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聞乾坤閣辟,蓋張廣大之兵;日月升沉,實起照臨之德。自我高祖,以至於朕,相傳一十七代。
朕無上祖之能,盡賴文武輔佐。今有曹州冤句縣黃巢逆賊,乃王仙芝餘黨,聚百萬之眾,侵朕天下。關外一百五十餘處,各州郡縣,盡屬黃巢。今朕不得已,而遠遷於西蜀,行宮尚存於成都。巢賊心猶不足,旦夕招軍,意在得隴望蜀。朕欲恢複大唐,怎奈內無賢臣,外無勇將。茲特封皇兄為忻、代、石、嵐四州諸軍兵馬都招討、領石嵐、雁門、代州三鎮節度使,賜空頭宣五百道。天下官軍悉聽節製,勿負朕心,早宜興兵。故茲詔示,想宜知悉。中和二年十月詔。”沙陀眾將官接旨謝恩。”
李克用大擺筵宴為程敬思接風洗塵,又有眾家太保相陪。席間李克用言道:“一別已是十年有餘,當初五鳳樓上隻怪吾行情魯莽摔死國舅段文楚,惹惱萬歲欲將吾梟首。若不是賢弟及諸位大臣保奏克用,恐今日難與先生相見呐。”
程敬思道:“將軍與令尊離朝之後,百官無不想念將軍忠義,將士無不想念將軍英武,下官也無不想念與將軍昔日故交呀。”
李克用言道:“賢弟此番來我沙陀國應當在此遊玩幾日,以敘你我昔日舊情。”
程敬思道:“聖上臨行之時,曾與我寶物甚以贈於將軍,請將軍笑納。以早日發兵,以解中原之危呀。”即命人抬上皇帝所此珍寶與眾人一觀。大箱一開,隻見中有蟒袍玉帶,鳳翅金冠,珠寶金銀更是不計其數。程敬思道:“陛下視將軍如兄弟,這些寶物皆是聖上賜與將軍,萬望將軍笑納此寶。”
李克用道:“克用謝聖上賜寶,不知贈克用此寶欲意何為呀?”
程敬思道:“實不相瞞,自黃巢起兵造反,官軍諸道兵馬皆敗於其手,二京也被賊兵所占。我主萬歲無奈避亂於歧州。鳳翔節度使鄭畋矯詔討賊,檄文發至諸道,今敬思前來正是持詔請將軍發兵勤王。”
李克用聞言大笑,言道:“平日為國家之事難得清閑,今日你我盡管飲酒,莫為朝中繁瑣纏身。”
程敬思言:“黃巢雖領賊兵百萬之眾,但中原盡人皆知沙陀鐵騎剽悍勇猛,為朝庭屢建奇功,將軍何不重長昔日神威,賴此神兵再入河東。”
李克用笑道:“此乃虛誇之言,沙陀騎兵固然勇武,但並非有獨撐江山之能。”
程敬思見其無發兵之意言道:“自將軍北遷,萬歲時時想念將軍。常把將軍之才比作樂毅、韓信。將軍乃當世之英雄,還請將軍發兵以平蒼生之願。”
李克用道:“賢弟莫出哄吾之言。樂毅雄才,奈何燕王信騎劫讒昧之語;韓信壯誌,怎曉未央宮殺身之災。吾隻求安樂沙陀,再也無心用做他圖。”
程敬思見仍無發兵之意又言道:“將軍已有十年未歸大唐,朝中文武無不為將軍慨歎不平。此番若是歸朝,乃是眾臣所賴之擎天一柱,因有將軍起兵,方才換得諸侯勤王。”
李克用道:“挖苦之言。五鳳樓摔死國舅段文楚,蔚州城嘩變斬首柳彥璋,萬歲詔命諸侯兵馬討伐克用之時,何曾見有人保本吾全家性命,令吾心寒呐。”
程敬思見還無發兵之意再道:“今巢賊做亂,幽雲諸郡百姓皆受其苦。無不想念將軍鎮守北庭之時,內施仁義,外震鮮狄之恩德,若將軍南歸,既是大唐祥福,也是民之萬幸呐。”
李克用冷笑言道:“吹捧之言。吾在雲州之時,擁兵嘩變,屢起禍端,上則龍顏降怒;下則愧對萬民,徭役未止,征糧不休,又有何麵目再見幽雲父老。”
程敬思見李克用終無發兵之心,抱拳急言:“將軍!學生此番前來,實是社稷有累卵之急,萬民有倒懸之危。既為君之使,當盡臣節,將軍按兵不動,學生決不歸朝。”
李克用大笑道:“如此甚好,賢弟莫迴唐土,就與吾在這沙陀國共享太平安樂,豈不是人生一大幸事。”眾人也皆隨李克用之言。程敬思感歎一聲,起身走至李克用近前,言道:“聖上已赦將軍昔日之過,將軍亦受吾主冊封賞賜,當與敬思南歸共赴國患。而將軍百般推托,乃使敬思難迴君命,有負君恩!”隻見程敬思拔劍而出,其餘眾太保皆驚亦欲抽刀,惟李克用鎮定不驚。程敬思對李克用言道:“敬思無能,難克黃巢。三步之內當殺汝以謝天下,吾當自戕再謝將軍!”。眾家太保皆欲殺向程敬思,隻見李克用仰麵大笑,眾人疑惑,李克用翹指言道:“程敬思真乃忠臣也!”這一語使程敬思也未曾始料。李克用起身言曰:“先生肝膽忠義,不辱君威。克用乃敬佩不已,請受克用一拜。”言罷躬身行禮。
程敬思扔掉寶劍忙扶李克用道:“學生安感受此大禮,折煞臣也。”
李克用攜程敬思之手對眾人言道:“克用有負天子恩寵,身落番邦無以報效,聖上今赦我之罪,封賞至極,豈能在此坐視社稷之危。吾當明日排兵,與程尚書南下勤王!”
正是:五鳳樓台起禍殃,連累全家走他鄉。
昔日嘩變龍顏怒,今朝赦罪與勤王。
欲知李克用南下京師有何遭遇,且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