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方穿著帶補丁的布衣,行禮道:“在下李奉誡,崇文館學子。”


    聽對方自報來路,杜構明白了這人的來意,便領著去了萊國公府邸。


    李奉誡打量著四下道:“以前聽說杜府是一個很華貴的地方,不過你迴來之後,杜荷公子就搬了出去,你又將這裏恢複了原樣。”


    他一邊走著一邊說著,像是在參觀這裏。


    杜構道:“我知道你,你是李大亮老將軍的兒子。”


    李奉誡坐下來,道:“我也是個離家的人,不過我跟杜荷不一樣。”


    “如何不一樣?”


    李奉誡三十歲左右的模樣,他隨即在一旁的石階坐下,又道:“我是主動離家的,可家還在,我隨時可以迴去,乾慶元年吧,我就科舉及第了,支教滿兩年,今年是要在朝中為官的。”


    “在軍中任職?”


    李奉誡搖頭道:“我不想沿襲家父那樣的人生,我想要支教一輩子,我可以做一輩子的。”


    杜構投來了幾分佩服的神色。


    李奉誡又道:“但我想迴家,隨時都能迴去,家父與家人都會來門前迎接我,因此即便是我離家,我可以過得很好。”


    杜構問道:“你來見老夫,是因杜荷的事?”


    李奉誡搖頭道:“我不是杜荷的說客,說來我們都是長安的勳貴子弟,但我從未與杜荷走動,就算是我站在杜荷麵前,他也不知道我是誰。”


    “那你是崇文館的說客?”


    “是呀,我是崇文館的支教夫子,自然也是說客。”李奉誡笑著又問:“聽聞昨夜,萊國公家的兄弟兩人又大吵了一架,連桌子都掀了?”


    杜構閉著眼,忍受著對方話語中的譏諷,道:“讓你見笑了。”


    李奉誡道:“其實我倒是希望成為杜荷公子的朋友,他是一個很厲害的人,十五歲從商,能夠在短短的十餘年間,成為關中最富有的人,這樣的人要是沒有手段,怎麽可能?”


    “而且杜荷公子的人脈很廣,放眼長安,多少勳貴都與他有來往,說什麽關中士族,他杜荷一句話,就能買下一個縣的所有作坊,僅僅一句話就夠了。”


    杜構板著臉,不再言語。


    “還有啊,關中皆知這位杜荷公子也是個仗義疏財的人,當年關中發展,都是杜荷公子在從中推波助瀾,就連京兆府都要給杜荷幾分薄麵。”


    “你來這裏究竟為何?”


    聽對方話語中帶著惱怒,李奉誡笑著道:“聽聞是杜構公子不聽杜荷的勸說,你不願意將書卷交給崇文館。”


    杜構冷著臉道:“京兆府杜氏不是老夫一家,就算是老夫願意,其他幾家不見得會答應。”


    李奉誡似乎也早料到對方會這麽說,他站起聲道:“現在,支教所出的學子如此之多,而那些學子與士族也早積怨已久,有些事早晚會發生的,況且崇文館派去支教的夫子,所教出來的學子也是崇文館的學子,你覺得呢?”


    “那又如何?”


    “涇陽縣一年可印製書卷數百卷,假以時日,涇陽縣產出的書籍會更多,而朝中的治國方略也會逐漸開始傾斜向崇文館,就算你們不給書,崇文館依舊有足夠的書籍主持支教。”


    李奉誡來迴走了兩步,又道:“就算是你們士族聯合起來,反對崇文館,那也阻止不了支教的興辦,士族對朝中沒這麽大的威脅了,你們一直所秉持的家風門風,也早晚會消失。”


    “在下支教多年,常對學子說未來的書籍會是全新的,會有很多的新的故事,新的理念,至於你們士族想要掌握書籍而號令學子?哪怕你們窮盡人脈……真是可笑,陛下根本不在乎。”


    李奉誡拍了拍杜構的肩膀,平素不相識的兩人,他像個好友一般,平靜地勸道:“早點響應朝中的政令,對你,對京兆杜氏都有好處,你們反對也可以,但朝中會記得,崇文館會記得,到了最後你們會被天下的學子無情丟棄。”


    “你們這些士族呀,從來不怕朝堂與皇帝,可你們害怕被天下學子所拋棄,是也不是?”


    杜構扶著額頭,用力咽下一口唾沫,神色有些痛苦。


    李奉誡感慨道:“我知道,你有你的難處,可即便是難處,也要辦下去才是,我可以向你保證,隻要你將書籍捐給崇文館,將來的京兆杜氏哪怕是凋零了,也一定會被學子們所記得。”


    “在下是來救你的,不是來害你的,言盡於此,自重。”


    說罷,李奉誡快步離開了這座府邸。


    當天夜裏,李奉誡的話語在杜構心中久久不能散去,直到當天的夜裏,杜構做了一個噩夢,這個噩夢很可怖,讓杜構驚醒之後,還是一頭的冷汗。


    又是一天的科舉結束之後,弘農楊氏來了一個人見了杜構,而後訴說著他的經曆,那是近百個學子,他們在弘農楊氏的各個人家前叫囂,讓他們獻上書籍,為教化世人。


    朝中隻是頒布一個政令,這些學子便如此激動。


    這就像是士族的末日,那些穿著布衣的學子如同一個個的野獸,而士族就像是關在籠子裏的鳥雀,經不住對方一聲怒吼。


    現在的李唐不一樣了,現在的大勢也不同了,在形勢麵前,士族的話語不知從何時開始,變得無足輕重了。


    科舉與支教像是兩座大山,就差將千百年來興盛一時的中古士族壓得喘不過氣。


    原本規劃五天的科舉,進行了七天才結束。


    這天,京兆杜氏將百餘箱書籍都交到了崇文館。


    而杜構向陛下請命前往河北相州任職,陛下答應了他的請命。


    並且往後京兆杜氏的事宜交還給了杜正倫處置。


    反正杜正倫也不在長安,現在人還在江南查案,隻能讓杜荷暫代京兆杜氏的事宜,待杜正倫迴來之後,再交還。


    杜構走了,離開了長安,其實還有人勸說他不要將書籍交給崇文館,隻要關中士族交出去了,往後的支教學子也用如此行為逼著天下各地的士族。


    可依舊有人想不明白,他們不明白世道因何變了。


    一個新的大世就要來了,那是一個科舉與支教大興的世道。


    皇帝給了士族體麵,也給了他們顏麵。


    但若不交出書籍,天下學子就會摒棄士族,甚至唾棄之。


    杜構坐在離開長安的車駕上,自己的弟弟杜荷竟然沒有來送行,卻得到了一封書信。


    書信中杜荷拒絕了杜構的要求,他不暫代京兆杜氏的事務,並且讓杜正倫來處置。


    看到這封書信,杜構慘然一笑。


    杜荷決意,往後他與杜家不再有牽連,杜家散了……


    皇宮,太液池邊,李承乾再一次見到了杜荷是科舉考試剛結束的第二天。


    麵對陛下的目光,杜荷始終低著頭,不敢看。


    李承乾喝著茶水道:“你當真與杜構劃清了?”


    杜荷道:“雖說愧對父親,但我不想一直受他們的擺布。”


    “你與朕是朋友,朕理解你。”


    “謝陛下。如此體諒。”


    “你忍受了這麽多年,也足夠了,你就沒有愧對當年的杜相,至少將來你會是杜家最光耀門楣的一個孩子。”


    聞言,杜荷作揖將姿態放得更低。


    李承乾道:“坐吧,你與朕合謀這麽多年,沒必要有這麽多的禮數。”


    “喏。”


    杜荷點頭,這才坐下。


    看他敬小慎微的模樣,李承乾遲疑道:“朕對你的家事沒興趣,你與杜家分家也好,從此互不打擾,隻是朕好奇……”


    杜荷稍稍抬起頭,又迅速將頭低下。


    李承乾蹙眉看著他,道:“你與麗質是什麽時候……”


    杜荷又連忙起身行禮道:“在下不敢。”


    “說說吧,無妨的。”


    “喏。”杜荷說起了當年的事。


    那是在貞觀十三年的事,當初的杜荷還在為建設作坊的事頭疼,那時長樂公主也正好在各縣走動,因營建作坊的事,長樂公主給了指點。


    杜荷是關中最富裕的人,長樂公主又掌握著最厲害的生產之法。


    這兩人聯手之後,杜荷的產業就迎來了飛速上升期。


    而也在一次次地來往中,兩人有了感情。


    但杜荷對這份感情一直藏在心裏,直到他見證了東征大勝而歸之後,他才向長樂公主表達了心意。


    從十七八歲開始,杜荷年近三十了,李麗質也二十有七了,兩人共同謀劃產業,李麗質也可以從中驗證她的生產學。


    如此一來,當年兩個聯手的人,現在成了知己。


    也就在關中產業變革的過程中,京兆府遇到了大問題,就連李麗質也一度惱怒。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杜荷一擲千金,買下了許多倒閉的新作坊,並且與李麗質共同規劃,將其扭虧為盈。


    又或者說杜荷這樣有恆心且正直的為人,打動了李麗質?


    細細算來,兩人的感情從貞觀十三年開始,到現在有十年了。


    聽罷杜荷的話語,李承乾看了看四下,沒見到有人在偷聽,麗質本就沒有小姑娘那般的情緒,若是讓人來聽,倒也不是這個妹妹的作風了。


    換言之,麗質其實是個很灑脫的姑娘。


    李承乾站起身,看著太液池道:“其實,朕的妹妹中,麗質的眼光是最高的。”


    “陛下,在下知罪。”


    李承乾忽然一笑道:“若母後答應了你們的婚事,朕也不會攔著,但你要記住了,她的理想……”


    “就算是散盡家財,我也會助公主殿下完成理想。”


    “嗬,你的家財,她根本不看在眼裏。”


    “臣失言……”


    李承乾放下手中的茶碗,道:“你走吧,朕現在看到你就煩。”


    杜荷忙道:“在下告退。”


    夜裏,李承乾還在看著今年科舉的文章,岑文本挑選了三篇較好的遞交上來,一篇是狄仁傑的,還有一篇是郭待舉的,另一篇是劉齊賢的。


    相較之下,今年的科舉榜首進士大概就是這三位了,至於裴炎與盧照鄰這兩位享有盛譽的才子,反倒不入進士之列。


    這也因現在的科舉更講究實用性,反倒是對明經一向沒有太高的要求。


    “皇兄?”


    聽到話語聲,李承乾抬頭看去,見到母後正牽著李麗質而來。


    “杜荷這孩子與你自小就交好,他為人如何?”


    李承乾看到母後的兩鬢已有了些許白發,心有感慨但沒說,而是將卷宗收起來放在一旁,道:“麗質,你覺得呢?”


    李麗質站在一旁道:“杜荷是個很簡單的人,也沒太多的心思,他這樣人能夠成為關中最富有的人,多半是老天不長眼吧。”


    李承乾咳了咳嗓子,道:“平日裏呢?”


    李麗質又迴道:“他很有錢,但他從不揮霍,也很簡樸,大抵上與皇兄差不多,踏實又很謙遜。”


    “怎麽在母後聽來都是優點呢?”


    李麗質拉著母後的手腕道:“他心性純良,是個丈夫的好人選。”


    李承乾注意到母後臉上的笑意,此刻也不見父皇,說不定現在父皇已將杜荷查個明白,包括他的朋友有哪些,他的家業,以及他多麽有錢。


    隻要母後點頭,這門婚事就可以定下了。


    乾慶三年,五月底,長安城終於揭榜了,不出意外,今年的進士有三人,狄仁傑,郭待舉,劉齊賢三人。


    人們擠在朱雀門前,看著榜上的名字。


    一個王府的侍衛快步跑到對麵街道:“殿下都看清楚了。”


    李治頷首,“說說吧,都有誰。”


    “喏。”侍衛稟報道:“裴炎,岑長倩,敬暉,王九思,盧照鄰……”


    “慢著。”李慎看向蹲坐在牆角的張柬之,小聲道:“有他嗎?”


    侍衛迴道:“末將忘了,再去看看。”


    說罷,他又擠進了人群中,再一次出來迴道:“稟殿下,有的最後一名。”


    李治隱約聽到了抽泣聲,尋聲看去見到了掩麵而泣蹲著的張柬之。


    李慎也走上前,拍了拍他的後背道:“柬之兄,你終於科舉及第了。”


    張柬之痛哭流涕,身體還在顫抖。


    李治道:“此番科舉一萬餘人,你是其中前五百人的最後一個及第,真不容易呀。”


    李慎點頭,“的確不容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太子的悠閑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九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九文並收藏大唐太子的悠閑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