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然無息中,胡惟庸和趙成已經達成了某種協議。胡惟庸壓根就不怕趙成變卦反悔,趙成已是太監絕了生育能力,趙小虎是他唯一的後代,他不可能讓這根獨苗出事。
馬秀英隻當趙成貪戀權勢,連妻兒都趕迴老家不聞不問,其實趙成這樣做對家人未嚐不是一種保護。他深知朱元璋現在脾氣暴躁,喜怒嗜殺,所以他才不願讓兒子留在京城以免若上禍事。如果他真不關心兒子,就不會請求朱元璋把趙小虎改為良籍,準許以後進學堂讀書了。
可惜他想讓兒子避開權利鬥爭的漩渦,權利鬥爭還是找上門,對於胡惟庸的要挾他半點反抗的辦法都沒有,因為他不敢拿自己唯一的兒子去賭。此事稟告給朱元璋,胡惟庸最多丟官去職,但他兒子的性命就不能保證了,所以不管是為了兒子還是為了自己,他都隻能答應胡惟庸的條件。
馬秀英不知她離開後還發生了這些事,她漫無目的地走在林**上。
朱元璋嫌宮中樹木不夠蔥鬱,專門讓人移植了許多幾十年以上的大樹種在皇宮,這些枝繁葉茂的大樹已能遮擋強烈的陽光,卻不能驅散酷暑的炎熱,尤其是樹上的蟬子驅之不盡,“知了、知了”叫得人心煩意亂。
馬秀英一掌拍在樹幹上,蟬子安靜了片刻,很快又“知了、知了”的叫起來,仿佛在抗議剛才的遭遇,叫得愈發大聲。
馬秀英揉揉發紅的手掌,苦笑,自己跟這些蟬置什麽氣,它們鳴叫是出於本能,人力再無窮也不能滅絕動物的本能啊,就像人再厲害也不能阻擋生老病死啊。
遜影急忙拿絹帕擦拭馬秀英的手。
福順小心翼翼地問道:“主子現在迴坤寧宮嗎?”
馬秀英搖搖頭,“我放心不下皇上,一會還要去禦書房瞧瞧,就在這附近坐一陣。你擇一處僻靜的地方,不要碰見來往的官員。”
福順在前麵引路,“奴才知道禦書房後麵的碧桐苑有一座雲岑亭,就修在西岩山上,離禦書房不遠還能看見這邊的動靜。”
沒走幾分鍾就到了雲岑亭,這座小巧玲瓏的亭子依山而建,掩映在綠樹叢中,亭台相間,清幽雅致。站在假山下隻能隱隱看到亭子的翹角,站在亭子裏卻能望見遠處波光粼粼的禦湖、近處高低錯落的殿宇。
微風穿亭而過,既清爽又怡人。馬秀英煩躁的心似乎也得到舒緩,倚欄而坐,安靜地數著禦書房上金燦燦的琉璃瓦片。
這一坐就坐了近兩個時辰,期間馬秀英看見許多大臣出入禦書房,有些人腳步匆匆,有些人慢慢吞吞。突然她發現一個宮女在禦書房外麵的樹林徘徊,久久不肯離去。
距離太遠,馬秀英看不清對方的模樣,就吩咐福順悄悄去查看宮女的身份。
片刻之後,福順迴轉稟告那宮女是景陽宮的女吏郭霞。
“郭霞?她在禦書房外做什麽?”馬秀英麵色一沉,郭惠前腳離開,又把郭霞派來,真是片刻都不安寧。
福順道:“奴才沒有驚動她,奴才瞅著她好像在等人。要不要奴才把她叫來讓主子查問?”
“不必了,你派個人去樹林監視她,且看看她在等誰,都說了什麽。”馬秀英瞪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遠處的郭霞。
夕陽一點一點西垂,天色漸漸昏暗,禦湖成了一麵灰蒙蒙的鏡子,琉璃瓦也不再反射太陽的金光,終於看見大臣們陸陸續續離開禦書房,馬秀英注視到郭霞走出樹林快步迎上一個官員,交談了幾句就分道揚鑣。
前後不差十分鍾,福順也收到消息,“啟稟主子,跟郭霞交談的大臣是韓國公,她好像還給了韓國公一樣東西。兩人接觸的時間太短,我們的人未能聽見他們說話的內容,是否把東西截下來?”
“沒有證據隻怕李善長不會承認。”馬秀英搖搖頭,出了雲岑亭向禦書房走去。一路上她麵容平靜,舉止從容,唯有緊抿的嘴唇和淡漠的目光昭示她在強忍怒氣。
郭惠和李善長果然早有勾結!
郭霞來見李善長必然是受了郭惠的指使,瞧著他們嫻熟的態度怕不是第一次接觸了,難怪郭惠沒有娘家人撐腰依然在宮中氣焰高漲,原來是李善長在背後偷偷扶持。按說兩人非親非故,無論如何也不應該牽扯到一起,除非兩人有相同的目的。
馬秀英下意識地就想到兩人同盟是為了對付自己,否則李善長怎麽會冒著風險和一個深居後宮的妃子私下勾結,正是因為自己是他們共同的敵人啊。
再聯想到後宮的動靜和朝堂的風雲變幻,馬秀英愈發肯定他們聯手欲將自己除之而後快。縱使她知道曆史上記載馬皇後從未被廢過,此刻也不禁心生寒意。
迴望曆史的人可以笑言前事,處在曆史中的人誰又能真正做到事不關己?
她暗歎了一聲僥幸,今日意外的發現令她愈發提高警惕,她覺得自己若是再像以前放任事態發展,遲早有一天會被兩人趕下後位。她對權勢並不在意,可是失去她庇護的孩子們怎麽辦?不行!一定要在兩人發難之前先把他們收拾了!
收斂心神,馬秀英走進禦書房,室內燈火通明,碎瓷爛紙不見蹤影,多寶閣上的物品煥然一新。趙成輕手輕腳地收拾奏折,朱元璋靠在椅子上閉目養神。
馬秀英低聲問趙成,“太子呢?”
朱元璋聽見聲音,睜開眼,“朕讓他迴去休息了。”
“皇上現在用膳嗎?”馬秀英瞧了瞧朱元璋,他雖然已經恢複了氣色,臉上還是流露出疲憊。
“不必了,朕現在沒有胃口。”
“多少吃一點墊墊肚子,皇上不為自己也要為妾身和孩子以及天下百姓保重龍體。”馬秀英徑直吩咐趙成傳膳,又勸朱元璋,“皇上用過膳請去休息,今晚不要熬夜批閱奏折了。若是鄂國公泉下有知,也不願見皇上為他憂慮心悸。”
朱元璋無奈,隻得起身和馬秀英來到隔壁的膳室。兩人都有心事,麵對美味佳肴如同嚼蠟。12.
馬秀英隻當趙成貪戀權勢,連妻兒都趕迴老家不聞不問,其實趙成這樣做對家人未嚐不是一種保護。他深知朱元璋現在脾氣暴躁,喜怒嗜殺,所以他才不願讓兒子留在京城以免若上禍事。如果他真不關心兒子,就不會請求朱元璋把趙小虎改為良籍,準許以後進學堂讀書了。
可惜他想讓兒子避開權利鬥爭的漩渦,權利鬥爭還是找上門,對於胡惟庸的要挾他半點反抗的辦法都沒有,因為他不敢拿自己唯一的兒子去賭。此事稟告給朱元璋,胡惟庸最多丟官去職,但他兒子的性命就不能保證了,所以不管是為了兒子還是為了自己,他都隻能答應胡惟庸的條件。
馬秀英不知她離開後還發生了這些事,她漫無目的地走在林**上。
朱元璋嫌宮中樹木不夠蔥鬱,專門讓人移植了許多幾十年以上的大樹種在皇宮,這些枝繁葉茂的大樹已能遮擋強烈的陽光,卻不能驅散酷暑的炎熱,尤其是樹上的蟬子驅之不盡,“知了、知了”叫得人心煩意亂。
馬秀英一掌拍在樹幹上,蟬子安靜了片刻,很快又“知了、知了”的叫起來,仿佛在抗議剛才的遭遇,叫得愈發大聲。
馬秀英揉揉發紅的手掌,苦笑,自己跟這些蟬置什麽氣,它們鳴叫是出於本能,人力再無窮也不能滅絕動物的本能啊,就像人再厲害也不能阻擋生老病死啊。
遜影急忙拿絹帕擦拭馬秀英的手。
福順小心翼翼地問道:“主子現在迴坤寧宮嗎?”
馬秀英搖搖頭,“我放心不下皇上,一會還要去禦書房瞧瞧,就在這附近坐一陣。你擇一處僻靜的地方,不要碰見來往的官員。”
福順在前麵引路,“奴才知道禦書房後麵的碧桐苑有一座雲岑亭,就修在西岩山上,離禦書房不遠還能看見這邊的動靜。”
沒走幾分鍾就到了雲岑亭,這座小巧玲瓏的亭子依山而建,掩映在綠樹叢中,亭台相間,清幽雅致。站在假山下隻能隱隱看到亭子的翹角,站在亭子裏卻能望見遠處波光粼粼的禦湖、近處高低錯落的殿宇。
微風穿亭而過,既清爽又怡人。馬秀英煩躁的心似乎也得到舒緩,倚欄而坐,安靜地數著禦書房上金燦燦的琉璃瓦片。
這一坐就坐了近兩個時辰,期間馬秀英看見許多大臣出入禦書房,有些人腳步匆匆,有些人慢慢吞吞。突然她發現一個宮女在禦書房外麵的樹林徘徊,久久不肯離去。
距離太遠,馬秀英看不清對方的模樣,就吩咐福順悄悄去查看宮女的身份。
片刻之後,福順迴轉稟告那宮女是景陽宮的女吏郭霞。
“郭霞?她在禦書房外做什麽?”馬秀英麵色一沉,郭惠前腳離開,又把郭霞派來,真是片刻都不安寧。
福順道:“奴才沒有驚動她,奴才瞅著她好像在等人。要不要奴才把她叫來讓主子查問?”
“不必了,你派個人去樹林監視她,且看看她在等誰,都說了什麽。”馬秀英瞪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遠處的郭霞。
夕陽一點一點西垂,天色漸漸昏暗,禦湖成了一麵灰蒙蒙的鏡子,琉璃瓦也不再反射太陽的金光,終於看見大臣們陸陸續續離開禦書房,馬秀英注視到郭霞走出樹林快步迎上一個官員,交談了幾句就分道揚鑣。
前後不差十分鍾,福順也收到消息,“啟稟主子,跟郭霞交談的大臣是韓國公,她好像還給了韓國公一樣東西。兩人接觸的時間太短,我們的人未能聽見他們說話的內容,是否把東西截下來?”
“沒有證據隻怕李善長不會承認。”馬秀英搖搖頭,出了雲岑亭向禦書房走去。一路上她麵容平靜,舉止從容,唯有緊抿的嘴唇和淡漠的目光昭示她在強忍怒氣。
郭惠和李善長果然早有勾結!
郭霞來見李善長必然是受了郭惠的指使,瞧著他們嫻熟的態度怕不是第一次接觸了,難怪郭惠沒有娘家人撐腰依然在宮中氣焰高漲,原來是李善長在背後偷偷扶持。按說兩人非親非故,無論如何也不應該牽扯到一起,除非兩人有相同的目的。
馬秀英下意識地就想到兩人同盟是為了對付自己,否則李善長怎麽會冒著風險和一個深居後宮的妃子私下勾結,正是因為自己是他們共同的敵人啊。
再聯想到後宮的動靜和朝堂的風雲變幻,馬秀英愈發肯定他們聯手欲將自己除之而後快。縱使她知道曆史上記載馬皇後從未被廢過,此刻也不禁心生寒意。
迴望曆史的人可以笑言前事,處在曆史中的人誰又能真正做到事不關己?
她暗歎了一聲僥幸,今日意外的發現令她愈發提高警惕,她覺得自己若是再像以前放任事態發展,遲早有一天會被兩人趕下後位。她對權勢並不在意,可是失去她庇護的孩子們怎麽辦?不行!一定要在兩人發難之前先把他們收拾了!
收斂心神,馬秀英走進禦書房,室內燈火通明,碎瓷爛紙不見蹤影,多寶閣上的物品煥然一新。趙成輕手輕腳地收拾奏折,朱元璋靠在椅子上閉目養神。
馬秀英低聲問趙成,“太子呢?”
朱元璋聽見聲音,睜開眼,“朕讓他迴去休息了。”
“皇上現在用膳嗎?”馬秀英瞧了瞧朱元璋,他雖然已經恢複了氣色,臉上還是流露出疲憊。
“不必了,朕現在沒有胃口。”
“多少吃一點墊墊肚子,皇上不為自己也要為妾身和孩子以及天下百姓保重龍體。”馬秀英徑直吩咐趙成傳膳,又勸朱元璋,“皇上用過膳請去休息,今晚不要熬夜批閱奏折了。若是鄂國公泉下有知,也不願見皇上為他憂慮心悸。”
朱元璋無奈,隻得起身和馬秀英來到隔壁的膳室。兩人都有心事,麵對美味佳肴如同嚼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