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長轉迴書房,就見李存義伸長脖子張望,胡惟庸倒比自家弟弟還沉得住氣,雙手交於身前,不急不躁的樣子。


    兩人起身相迎,李存義連聲問道:“大哥,他二人說些什麽?”


    李善長把事情講完,冷笑一聲,“劉基好手段,竟搬動皇後為費、周二人求情。”


    李存義道:“費、周二人倘若無事對我們來說是件好事,正好能安撫我們淮西官員的情緒,大哥為何不高興?”


    胡惟庸了解李善長的心思,說道:“隻怕這次的功勞又被劉基得去,群臣隻會感念他和皇後的好。”


    “劉基老兒著實狡猾,他這是在拉攏人心啊。”李存義恍然大悟。


    李善長的手在桌上敲擊了幾下,沉吟片刻,說道:“先這樣辦吧,你二人代表我去拜訪淮西官員,讓他們稍安勿躁,不要再與江南官員作對,一切由皇上聖裁。”


    “這樣不是便宜了劉基?”胡惟庸心有不甘,他好不容易挑撥武將與文官相爭,還想坐收漁翁之利從百官中脫穎而出,兩方如果不鬧了,哪有他表現的機會?


    “你有更好的辦法?”李善長瞪了胡惟庸一眼,明顯帶著失望的神色。胡惟庸聰明是聰明,可惜目光太短淺了。朱元璋身邊耳目眾多,難道真會看不清誰在裏麵挑事,他如今不過是借勢分化武將而已,但是事情如果鬧到無法控製局勢的時候,他勢必會找一個替罪羊出來承擔責任,到時誰蹦得最歡誰就有可能被他拿來平眾憤,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點到為止不能摻和太深。可惜胡惟庸隻看到其中的好處,卻沒注意到頭上隨時有把刀舉著。


    胡惟庸囁嚅道:“學生……”


    李善長語重心長地說道:“劉基雖是我的對手,但我也不得不承認此人足智多謀,眼光卓遠,凡事看得很透徹。就像這次,不管是為了淮西官員的利益還是為了朝廷的穩定,我都不能拒絕他的請求。若我撒手不管,等到皇上逐個擊破,才是置我們於萬劫不複之地。唯有團結起來,不給皇上發難的機會,我們才有翻身的餘地。”


    看到胡惟庸、李存義若有所思的表情,李善長繼續說道:“當然我不會讓劉基一直坐大。等這件事平息之後,才是我們反擊的時候。”


    胡惟庸眼睛一亮,急忙問道:“老師有何高見?”


    李善長撚著胡須,“嘿嘿,後宮不得與朝臣私下來往。劉基私傳朝事,皇後授書朝臣,隻這兩件事就夠言官彈劾了。”


    胡惟庸大喜。“我們剛好可以用這兩件事轉移皇上發怒的對象。”


    “現在還不是時候,皇上餘怒未消,再起風波,隻怕你我都討不到好。”李善長不放心,又叮嚀了一次,“飯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辦。操之過急隻會適得其反。”


    “學生知道了。”胡惟庸收斂喜色,


    第二日早朝時分,朱元璋掃了群臣一眼,故意問道:“費卿和周卿為何不上朝?”


    群臣納悶:皇上得了健忘症了嗎,昨日才庭杖了費聚和周德興,還罰他們閉門思過,今日二人如何上朝?


    見無人吭聲,起居注官員硬著頭皮答道:“皇上責罰費將軍和周將軍在家閉門思過。”


    朱元璋若無其事地對司禮太監說道:“派人去問他們思完過了嗎,思完過就滾迴來上朝。”


    “奴才這就去宣旨。”司禮太監楞了楞,忙不迭地退出大殿。


    群臣目瞪口呆,費、周二人閉門思過了一晚上就被傳喚上朝,這算哪門子的責罰?倒是劉基幾個心眼通透的官員知道朱元璋是變相的收迴責罰了,連忙上前說道:“皇上寬厚仁慈,實乃百姓眾臣之福。”


    群臣反應過來,異口同聲附和道:“皇上寬厚仁慈,實乃百姓眾臣之福。”說完每個人臉上都露出如釋重負的笑容,先前朝堂上沉悶壓抑的氣氛一掃而空。


    朱元璋龍顏舒展,哈哈大笑,“朕勵精圖治,勤於政事,也不能讓你們做臣子的偷懶。”


    群臣俯首帖耳道:“皇上聖明!臣等一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不多時,費聚和周德興奔進奉天殿,這二人得了司禮太監的提點,雖然身上還帶著傷,依然忍著痛恭恭敬敬地跪下,叩首道:“罪臣觸怒聖顏,罪該萬死,求皇上恕罪。”


    朱元璋淡淡第說道:“你二人既然已知過錯,朕便饒了你們。”又對群臣說道:“朕並非不能容人之人,但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豈可隨意廷上喧嘩,藐視君威?望爾等以後引以為戒。”


    “臣等遵旨!”群臣再一次下跪。


    朱元璋看了看司禮太監。


    司禮太監心領神會,立刻宣道:“有事上奏,無事退朝!”


    朝堂瞬息萬變,群臣的心一忽兒高一忽兒低,還沒適應朱元璋的轉變,也沒準備好上奏的朝事,正在斟酌的時候,胡惟庸出列朗聲道:“臣有奏!”


    李善長臉色大變,衝到胡惟庸前麵,喊道:“臣亦有奏!”他趁著下跪的機會,拚命對後麵的胡惟庸使眼色。昨天他已告誡胡惟庸現在不能急,彈劾馬秀英和劉基的事要緩一緩,為何這人竟不聽勸阻?以前他還認為胡惟庸比李存義都沉穩,想不到這人行事如此魯莽。


    不知胡惟庸是故意還是無意,他眼觀鼻,鼻觀心,注視著地麵,頭都不抬一下。


    這頓時間李善長一直很低調,朱元璋見他突然搶在別人之前發言,頓時來了興趣,先問李善長,“韓國公有何事上奏?”


    “元人賊心不死,乘我軍主力長驅秦晉之機,命丞相也速率軍向北平府反撲,兵鋒已抵通州。請皇上發兵救援!”李善長剛好接到一封加急快報,不慌不忙地奏道。


    群臣大驚,武將們紛紛自薦,主動請纓。尤其是費聚和周德興急於戴罪立功,要求得最為迫切。


    朱元璋怒道:“不把這些蠻子打趴下,這些蠻子不知道厲害。”他環顧了武將一眼,還是最放心徐達、常遇春和李文忠三人。然徐達剛剛征戰歸來,便說道:“來人宣旨!即刻著鄂國公與曹國公率步卒八萬、騎士一萬馳救北平府,不得延誤。”


    常遇春和李文忠出列領旨。


    眾人又商討糧草後勤一事,待出征諸事都安排妥當,朱元璋發現胡惟庸還跪在下麵,眉頭微皺,“胡愛卿有何事上奏?”聽到元軍作亂,他現在的心情都沒有剛才那樣好了,問話的語氣也有些不耐煩。


    李善長冷冷地看了胡惟庸一眼,失望地閉上眼睛不再說話,耳邊傳來胡惟庸清晰的聲音。


    “臣要揭發朝中有人與後宮妃嬪私相授與,禍亂朝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後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辣椒小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辣椒小霓並收藏後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