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英知道朱元璋把借口用在太子身上,其實還是在擔心自己的地位,想到前世中國軍隊的治理防務,獻策道:“皇上若實在放心不下就加強中央集權,和將領各持一半虎符,兩符吻合才能調動軍隊。聽說皇上有派親信官員監軍,這監軍的職責一定要劃分清楚,將領管戰事,監軍管軍務,不得越權。並且每隔一段時間就換一次防,避免某些軍營長期被同一個將領管轄。但這些隻能治標不能治本,真正能讓將領臣服的還是皇上的賢明。隻有皇上心胸寬廣,不獨斷專行,善用人才,且能恩惠於臣子,才會使他們對您感恩戴德,甘願服從您的統治。”
朱元璋一直對控製軍權心有憂慮,聞言感慨道:“皇後此番話真是字字珠璣,叫朕醒醐灌頂。”
“皇上如果真能聽進去一二,還請赦免費、周兩位將軍的責罰吧。妾身聽說君主清明,臣下才會忠直。費、周兩位將軍雖然行事魯莽,犯顏直諫,但一直對皇上忠心耿耿,皇上若能既往不咎,打消群臣的顧慮,群臣必定更加擁戴皇上。”
朱元璋聽後,轉怒為喜,笑道:“皇後快成了臣子的說客了,但凡他們有難都求到你的門前。”
馬秀英嗔道:“皇上不是時常笑話妾身是慈母嗎,他們有難,妾身身為國母豈能視若無睹?倒是你這嚴父的脾氣越來越大,無論臣子還是皇兒,見你莫不膽戰心驚。”
朱元璋佯怒道:“朕看皇後就從來不怕朕,還時常說教於朕,朕警告你多次不許幹政,你都罔顧不不聽。”
馬秀英半真半假地說道:“那是因為妾身把皇上當夫君,相夫教子本就是妾身的責任。朝堂的事是國事妾身不敢置喙,然而妾身的夫君若是有不當之處,妾身卻不能不聞不問。皇上若不喜,妾身以後再不多言。”
朱元璋握住馬秀英的手,動容道:“天下人中,唯你可與朕並肩。”
馬秀英的心顫了一下,麻酥酥像被羽毛拂過,心酸迷茫的情緒仿佛都被這句話治愈,她整個腿都軟了,靠在朱元璋肩膀上,喃喃低語,“天下人中,唯皇上值得妾身仰慕……”
朱元璋聽見這嚶嚀軟語,頓時唿吸加粗,居然不顧殿裏站立的宮人,一把抱起馬秀英,往內室走去。
“啊,皇上!”馬秀英羞紅了臉,像隻鴕鳥埋在朱元璋懷裏不敢抬頭。
宮人麵紅耳赤,皆如木頭人般低頭不敢動彈,直到聽見內室響起靡靡之聲,才各自躡手躡腳退散下去。
且說宋濂拿著馬秀英的書信馬不停蹄地趕到劉基府上,此時劉基和章溢、葉琛還在商議今天的朝事。
章溢不解地問道:“淮西將領對老師多有不恭,老師何苦還為他們的事操心?您瞧信國候都沒出聲。”
徐達、常遇春幾個大將不在京城,以前常常為武將說話的湯和自從經曆了牢獄之災變得沉默寡言,這次為武將求情的人並不多,局勢對武將頗多不利,章溢實在不願摻和進去。
劉基淡淡地看了他一眼,“他們和我有矛盾隻因政見不同,但他們不是我的敵人,而是我的同僚,豈能因個人的偏狹喜好而置同僚危難於不顧。兔死狗烹,若此刻我在岸上袖手觀望,或許下個落水的人就是我。信國候剛被皇上厭棄,於情於理現在都應謹言慎行,你不要去指責他。”
章溢嘴唇囁嚅,還想說什麽。
劉基擺擺手阻止他開口,“就算有那心懷叵測、挑撥離間者在其中搞鬼,不過我知道費將軍和周將軍不是這樣的人,於公於私我都不能眼睜睜看著他們受難。”
葉琛同樣有顧慮,“皇上此舉分明是要打壓武將,老師為他們出頭,恐防惹禍上身。”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劉基眯起深邃的雙眼,歎氣道:“皇上不僅僅是在打壓武將,他是在收權,今日武將,明日功臣,後日就輪到我們這些老臣了。”
章溢、葉琛同時驚唿,“啊!那我們不是岌岌可危?”
劉基搖搖頭,“是啊,如今我每次麵對皇上都如履浮冰,唯恐觸怒聖顏,所以平時我總叫你們少言多看,不要去計較黨派之爭。”
三人正說著,宋濂推門進來,“老師,皇後答應勸解皇上了。”
劉基鬆了口氣,“有皇後相助,此事成了一半。”
“皇後還給朱老學士和馮將軍寫了封信,請他二人幫忙安撫臣心。”宋濂把信遞給劉基。
信封並未上漆,誰都可以拆閱。劉基毫不客氣抽出信紙快速看了一遍,看罷交給章溢、葉琛,意味深長地說道:“皇後高瞻遠矚,一眼洞悉其中的危害。爾等豈可為一已私利損害國之長運?”
章溢、葉琛看完信,臉色微赫,喏喏道:“學生慚愧,學生願和老師一起去請朱老學士和馮將軍相助,今後必與群臣同心同德,不再生隙。”
劉基露出滿意的笑容,換了身衣服,提著禮物帶著三個學生親自登門朱升和馮國勝的府邸。
費、周二人受罰,文武百官人人自危,許多人都閉門不見客。朱升和馮國勝聽說劉基求見,也叫門人委婉地推辭了。
劉基不急不躁,隻請門人把馬秀英寫的信呈於二人,二人見了馬秀英的手書,哪裏還敢拒見,紛紛掃榻相迎。馮國勝聽說劉基還拜見了朱升,因朱升的年紀最大,馮國勝便與眾人齊聚朱升府裏。
幾人分主賓落座,劉基開門見山說道:“今日皇上雷霆大怒,群臣惶恐,然國祚剛立,動搖不得啊。劉某特請兩位大人摒棄成見,幫忙安撫臣心。”
馮國勝正色道:“皇後有喻,末將莫敢不從。況且我等臣子本是同氣連枝,理應相攜相助。倒叫劉太史為此事奔波受累了。”
朱升捋著花白的胡須,聳搭的眼皮遮住眼中的精光,“劉太史宅心仁厚,老夫佩服。老夫這就去請韓國公,有他出麵調停定能事半功倍。”
“如此甚好,有勞朱學士了,若有什麽事情需要差遣劉某,盡管吩咐。”劉基平靜地說道,對朱升的試探並未半點不快。雖然這些淮西官員對他還抱有戒備之心,但他卻並不放在心上。人生在世,但求問心無愧。隻要天下太平,他一人的榮辱算什麽。
朱元璋一直對控製軍權心有憂慮,聞言感慨道:“皇後此番話真是字字珠璣,叫朕醒醐灌頂。”
“皇上如果真能聽進去一二,還請赦免費、周兩位將軍的責罰吧。妾身聽說君主清明,臣下才會忠直。費、周兩位將軍雖然行事魯莽,犯顏直諫,但一直對皇上忠心耿耿,皇上若能既往不咎,打消群臣的顧慮,群臣必定更加擁戴皇上。”
朱元璋聽後,轉怒為喜,笑道:“皇後快成了臣子的說客了,但凡他們有難都求到你的門前。”
馬秀英嗔道:“皇上不是時常笑話妾身是慈母嗎,他們有難,妾身身為國母豈能視若無睹?倒是你這嚴父的脾氣越來越大,無論臣子還是皇兒,見你莫不膽戰心驚。”
朱元璋佯怒道:“朕看皇後就從來不怕朕,還時常說教於朕,朕警告你多次不許幹政,你都罔顧不不聽。”
馬秀英半真半假地說道:“那是因為妾身把皇上當夫君,相夫教子本就是妾身的責任。朝堂的事是國事妾身不敢置喙,然而妾身的夫君若是有不當之處,妾身卻不能不聞不問。皇上若不喜,妾身以後再不多言。”
朱元璋握住馬秀英的手,動容道:“天下人中,唯你可與朕並肩。”
馬秀英的心顫了一下,麻酥酥像被羽毛拂過,心酸迷茫的情緒仿佛都被這句話治愈,她整個腿都軟了,靠在朱元璋肩膀上,喃喃低語,“天下人中,唯皇上值得妾身仰慕……”
朱元璋聽見這嚶嚀軟語,頓時唿吸加粗,居然不顧殿裏站立的宮人,一把抱起馬秀英,往內室走去。
“啊,皇上!”馬秀英羞紅了臉,像隻鴕鳥埋在朱元璋懷裏不敢抬頭。
宮人麵紅耳赤,皆如木頭人般低頭不敢動彈,直到聽見內室響起靡靡之聲,才各自躡手躡腳退散下去。
且說宋濂拿著馬秀英的書信馬不停蹄地趕到劉基府上,此時劉基和章溢、葉琛還在商議今天的朝事。
章溢不解地問道:“淮西將領對老師多有不恭,老師何苦還為他們的事操心?您瞧信國候都沒出聲。”
徐達、常遇春幾個大將不在京城,以前常常為武將說話的湯和自從經曆了牢獄之災變得沉默寡言,這次為武將求情的人並不多,局勢對武將頗多不利,章溢實在不願摻和進去。
劉基淡淡地看了他一眼,“他們和我有矛盾隻因政見不同,但他們不是我的敵人,而是我的同僚,豈能因個人的偏狹喜好而置同僚危難於不顧。兔死狗烹,若此刻我在岸上袖手觀望,或許下個落水的人就是我。信國候剛被皇上厭棄,於情於理現在都應謹言慎行,你不要去指責他。”
章溢嘴唇囁嚅,還想說什麽。
劉基擺擺手阻止他開口,“就算有那心懷叵測、挑撥離間者在其中搞鬼,不過我知道費將軍和周將軍不是這樣的人,於公於私我都不能眼睜睜看著他們受難。”
葉琛同樣有顧慮,“皇上此舉分明是要打壓武將,老師為他們出頭,恐防惹禍上身。”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劉基眯起深邃的雙眼,歎氣道:“皇上不僅僅是在打壓武將,他是在收權,今日武將,明日功臣,後日就輪到我們這些老臣了。”
章溢、葉琛同時驚唿,“啊!那我們不是岌岌可危?”
劉基搖搖頭,“是啊,如今我每次麵對皇上都如履浮冰,唯恐觸怒聖顏,所以平時我總叫你們少言多看,不要去計較黨派之爭。”
三人正說著,宋濂推門進來,“老師,皇後答應勸解皇上了。”
劉基鬆了口氣,“有皇後相助,此事成了一半。”
“皇後還給朱老學士和馮將軍寫了封信,請他二人幫忙安撫臣心。”宋濂把信遞給劉基。
信封並未上漆,誰都可以拆閱。劉基毫不客氣抽出信紙快速看了一遍,看罷交給章溢、葉琛,意味深長地說道:“皇後高瞻遠矚,一眼洞悉其中的危害。爾等豈可為一已私利損害國之長運?”
章溢、葉琛看完信,臉色微赫,喏喏道:“學生慚愧,學生願和老師一起去請朱老學士和馮將軍相助,今後必與群臣同心同德,不再生隙。”
劉基露出滿意的笑容,換了身衣服,提著禮物帶著三個學生親自登門朱升和馮國勝的府邸。
費、周二人受罰,文武百官人人自危,許多人都閉門不見客。朱升和馮國勝聽說劉基求見,也叫門人委婉地推辭了。
劉基不急不躁,隻請門人把馬秀英寫的信呈於二人,二人見了馬秀英的手書,哪裏還敢拒見,紛紛掃榻相迎。馮國勝聽說劉基還拜見了朱升,因朱升的年紀最大,馮國勝便與眾人齊聚朱升府裏。
幾人分主賓落座,劉基開門見山說道:“今日皇上雷霆大怒,群臣惶恐,然國祚剛立,動搖不得啊。劉某特請兩位大人摒棄成見,幫忙安撫臣心。”
馮國勝正色道:“皇後有喻,末將莫敢不從。況且我等臣子本是同氣連枝,理應相攜相助。倒叫劉太史為此事奔波受累了。”
朱升捋著花白的胡須,聳搭的眼皮遮住眼中的精光,“劉太史宅心仁厚,老夫佩服。老夫這就去請韓國公,有他出麵調停定能事半功倍。”
“如此甚好,有勞朱學士了,若有什麽事情需要差遣劉某,盡管吩咐。”劉基平靜地說道,對朱升的試探並未半點不快。雖然這些淮西官員對他還抱有戒備之心,但他卻並不放在心上。人生在世,但求問心無愧。隻要天下太平,他一人的榮辱算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