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倉集團不是挺好麽,為什麽又要並購那個希望集團?人家經營的也挺好啊,我們可是一直都重點扶持呢。”
張瑞強也不太理解,為什麽要把兩家企業合並,尤其是北大倉會從一家國資控股的企業,變成了國資參股。
如果是早十年,那時候企業都不賺錢,別說過控股邊參股了,直接賣掉都有好多,因為在自己手裏就是賠錢麽,也算是給政斧減輕負擔。
可是現在不一樣啊,北大倉集團是全球農副產品行業第五,亞洲第一,突然讓國資失去主導權,這難免會有許多人議論。
“你還記得我說過,小企業合並成大企業,在國際上更加有競爭力的話吧?事實證明,這些年國資也合並了不少企業,是不是競爭力更強了,賺的更多了?”
“不過這裏麵也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你們國資合並的企業,領~導班子還是那些人中選擇,我不是說他們一定不好,但是大家擅長的方向可能不太一樣。他們擅長管理,但未必擅長經營。”
“也就是說他們可能適合當董事長,但不適合做總經理。而董事長很重要,但是總經理是更直接的企業經營參與者。”
“比如我的泰華控股,我是董事長,但是我工作的時間,連劉傳誌的十分之一都沒有,這還是劉傳誌與宗慶先配合的結果,他們的辛苦,可見一斑。”
國資也一直在做企業合並,將一些地方的小企業,合並成集團公司,增加競爭力,然後走出國門。
比如一家做食品貿易的企業,如果合並了農業種植、食品加工包裝,那麽就能形成一條龍產業鏈,極大的降低成本,自然也就提高了利潤率,增強了競爭力。
比如一家電器企業,如果從電子元件研發製作,到電器組裝生產,再到銷售什麽的形成一條產業鏈,同樣能夠賺到更多的錢。
除非是你獨一無二的產業,那麽成本永遠都是企業最需要關心的。但是哪怕你暫時是獨一無二的,可馬上就會出現許多競爭對手,跟風模仿,可不隻是華夏的企業才會,國外那邊更甚。
哪怕是微軟如日中天的時候,也不是獨一無二的,同樣不是有競爭對手?
像是l-pad,連想集團率先推出,但是不到半年,其他pc廠商不也都研發出了自己的產品?有的是從連想集團這邊買到了專利授權,有的幹脆就是繞開這些專利封鎖,用了一些替代技術。
雖然l-pad還是同類產品中最好的,但是市場占有率可不再是百分之百了,有人來分潤利潤。
這時候l-pad也不會著急,其實這樣也有很大的好處,不再被說成是壟斷,而且還更能突出l-pad的產品優越性。
耗時幾年研發的產品,跟耗時半年研發的產品質量能一樣麽。國外的pc廠商,技術比連想集團也不強多少,甚至很多還不如連想集團呢,天然就讓l-pad與其他平板電腦拉開了檔次。
不過國資的企業合並,除了一些戰略性的行業之外,比如銀行、通信、能源、鋼鐵等,其他的合並都不太好。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執行力不足,抵抗力太強。
就說手機行業,國內除了風雨牌和愛華牌,還有十多個有些知名度的手機品牌,這還沒算那些根本沒有人了解品牌的山寨廠商呢。
這裏麵,有一半都是國企,或者說是國資控股的。
這些企業裏麵,也有著許多優秀的工程師,但是他們為什麽無法超過風雨手機?甚至跟國外的其他手機廠商比起來,差距都很明顯?
首先自然是研發方向問題,這一點風雨手機領先世界,馮宇知道消費者更喜歡什麽,知道什麽功能更加實用。
其次就是這些企業的研發資金不足,技術研發,沒錢可不行。
最後一點,就是他們太過分散了,十家規模是風雨手機十分之一的企業,利潤加在一起,也不到風雨手機的十分之一,他們成本太高了,競爭力太弱。
如果這些手機廠商合並起來,那麽研發成本就能節省不少,還有廣告成本等其他成本,都能極大的降低,但是他們為什麽不合並?
反對的人多啊。
有人說國內有風雨牌和愛華牌在這兒,國外的那些優秀的廠商都不落好呢,更不要說他們了,天然就把自己擺在了低一檔的位置上。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合並後以誰為主?你們有品牌,我們也有品牌,誰的品牌保留,誰的品牌被放棄?
誰是合並後企業的老大,誰要被迫離開?這裏麵涉及到的利益太多,很難搞定。
這時候其實最直接的辦法,就是一些人主動退讓,才能讓企業合並成功,增強競爭力。
馮宇曾經說過,如果國資同意,那麽冰城機械製造集團可以與一氣合並,自然一氣就要變成子公司了,這樣國資的股份也會得到提升。
要麽讓馮宇出資,掌控百分之五十一的股權,要麽就給馮宇一票否決權,他可以讓國資成為大股東。
但是上頭還在研究呢,一氣那邊就鬧起來了,根本不同意。
一氣覺得自己發展的也挺好,零配件都做到世界一流了,憑什麽要跟別人合並,成為子公司啊。尤其是一氣的老總,要被迫成為副職,這讓他更加不滿了。
那個李大福何德何能,我要給他當副手?
所以國資的企業合並,問題太多,最主要的就是一些管理層戀權,阻撓很大。要不以華夏的實力,進行資源整合,絕對能弄出來好幾家壟斷國內市場的企業,到了國際上,也一樣是行業前列的大公司,甚至能成為頂尖。
之前一些強行合並的,有的成功了,有的則失敗了。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看企業的領導是否優秀,然後才是看合並的行業是否正確,雙方是否能夠優勢互補,或者擴大某一方麵的優勢。
“馮宇,如果合並,你能放棄那個一票否決權嗎?”
“我保留下來,又對企業造成什麽傷害了?你不覺得,我來監管這家企業經營,會讓企業發展更好嗎?沒有我,會有北大倉集團嗎?”
“好吧,我知道了,北大倉集團的事情,我來給你解決。”
……
張瑞強也不太理解,為什麽要把兩家企業合並,尤其是北大倉會從一家國資控股的企業,變成了國資參股。
如果是早十年,那時候企業都不賺錢,別說過控股邊參股了,直接賣掉都有好多,因為在自己手裏就是賠錢麽,也算是給政斧減輕負擔。
可是現在不一樣啊,北大倉集團是全球農副產品行業第五,亞洲第一,突然讓國資失去主導權,這難免會有許多人議論。
“你還記得我說過,小企業合並成大企業,在國際上更加有競爭力的話吧?事實證明,這些年國資也合並了不少企業,是不是競爭力更強了,賺的更多了?”
“不過這裏麵也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你們國資合並的企業,領~導班子還是那些人中選擇,我不是說他們一定不好,但是大家擅長的方向可能不太一樣。他們擅長管理,但未必擅長經營。”
“也就是說他們可能適合當董事長,但不適合做總經理。而董事長很重要,但是總經理是更直接的企業經營參與者。”
“比如我的泰華控股,我是董事長,但是我工作的時間,連劉傳誌的十分之一都沒有,這還是劉傳誌與宗慶先配合的結果,他們的辛苦,可見一斑。”
國資也一直在做企業合並,將一些地方的小企業,合並成集團公司,增加競爭力,然後走出國門。
比如一家做食品貿易的企業,如果合並了農業種植、食品加工包裝,那麽就能形成一條龍產業鏈,極大的降低成本,自然也就提高了利潤率,增強了競爭力。
比如一家電器企業,如果從電子元件研發製作,到電器組裝生產,再到銷售什麽的形成一條產業鏈,同樣能夠賺到更多的錢。
除非是你獨一無二的產業,那麽成本永遠都是企業最需要關心的。但是哪怕你暫時是獨一無二的,可馬上就會出現許多競爭對手,跟風模仿,可不隻是華夏的企業才會,國外那邊更甚。
哪怕是微軟如日中天的時候,也不是獨一無二的,同樣不是有競爭對手?
像是l-pad,連想集團率先推出,但是不到半年,其他pc廠商不也都研發出了自己的產品?有的是從連想集團這邊買到了專利授權,有的幹脆就是繞開這些專利封鎖,用了一些替代技術。
雖然l-pad還是同類產品中最好的,但是市場占有率可不再是百分之百了,有人來分潤利潤。
這時候l-pad也不會著急,其實這樣也有很大的好處,不再被說成是壟斷,而且還更能突出l-pad的產品優越性。
耗時幾年研發的產品,跟耗時半年研發的產品質量能一樣麽。國外的pc廠商,技術比連想集團也不強多少,甚至很多還不如連想集團呢,天然就讓l-pad與其他平板電腦拉開了檔次。
不過國資的企業合並,除了一些戰略性的行業之外,比如銀行、通信、能源、鋼鐵等,其他的合並都不太好。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執行力不足,抵抗力太強。
就說手機行業,國內除了風雨牌和愛華牌,還有十多個有些知名度的手機品牌,這還沒算那些根本沒有人了解品牌的山寨廠商呢。
這裏麵,有一半都是國企,或者說是國資控股的。
這些企業裏麵,也有著許多優秀的工程師,但是他們為什麽無法超過風雨手機?甚至跟國外的其他手機廠商比起來,差距都很明顯?
首先自然是研發方向問題,這一點風雨手機領先世界,馮宇知道消費者更喜歡什麽,知道什麽功能更加實用。
其次就是這些企業的研發資金不足,技術研發,沒錢可不行。
最後一點,就是他們太過分散了,十家規模是風雨手機十分之一的企業,利潤加在一起,也不到風雨手機的十分之一,他們成本太高了,競爭力太弱。
如果這些手機廠商合並起來,那麽研發成本就能節省不少,還有廣告成本等其他成本,都能極大的降低,但是他們為什麽不合並?
反對的人多啊。
有人說國內有風雨牌和愛華牌在這兒,國外的那些優秀的廠商都不落好呢,更不要說他們了,天然就把自己擺在了低一檔的位置上。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合並後以誰為主?你們有品牌,我們也有品牌,誰的品牌保留,誰的品牌被放棄?
誰是合並後企業的老大,誰要被迫離開?這裏麵涉及到的利益太多,很難搞定。
這時候其實最直接的辦法,就是一些人主動退讓,才能讓企業合並成功,增強競爭力。
馮宇曾經說過,如果國資同意,那麽冰城機械製造集團可以與一氣合並,自然一氣就要變成子公司了,這樣國資的股份也會得到提升。
要麽讓馮宇出資,掌控百分之五十一的股權,要麽就給馮宇一票否決權,他可以讓國資成為大股東。
但是上頭還在研究呢,一氣那邊就鬧起來了,根本不同意。
一氣覺得自己發展的也挺好,零配件都做到世界一流了,憑什麽要跟別人合並,成為子公司啊。尤其是一氣的老總,要被迫成為副職,這讓他更加不滿了。
那個李大福何德何能,我要給他當副手?
所以國資的企業合並,問題太多,最主要的就是一些管理層戀權,阻撓很大。要不以華夏的實力,進行資源整合,絕對能弄出來好幾家壟斷國內市場的企業,到了國際上,也一樣是行業前列的大公司,甚至能成為頂尖。
之前一些強行合並的,有的成功了,有的則失敗了。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看企業的領導是否優秀,然後才是看合並的行業是否正確,雙方是否能夠優勢互補,或者擴大某一方麵的優勢。
“馮宇,如果合並,你能放棄那個一票否決權嗎?”
“我保留下來,又對企業造成什麽傷害了?你不覺得,我來監管這家企業經營,會讓企業發展更好嗎?沒有我,會有北大倉集團嗎?”
“好吧,我知道了,北大倉集團的事情,我來給你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