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金方》 楔子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老子。六章》 六二七年,岁在丁亥,唐太宗李世民改元贞观,开大唐盛世。 时值秋至,太宗召医者孙思邈入京。 孙已过权朝之年,登殿入前,身形稳健,面容气色竟如少年! 太宗奇之,叹:“故言之!有道之人吾辈钦服。羡门、广成子这般神仙人物,缘此世上竟真是有之!何来虚言也?” 太宗即授予孙爵位,孙未允。言只愿归隐山林,悬壶一世。 太宗实乃千古之帝,会孙之意,不强不求,放其自由。并亲书赞曰:“凿开径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合四时。降龙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师。” 又至永徽,高宗李治再邀孙为谏议大夫,孙亦未应。 孙尔于情面,荐其爱徒刘神威。言神威好学,年少有为。 高宗允,即命刘神威入太医院。 永徽三年,孙自晓已寿至大限,遂隐于京兆华原五台山,一心立著,成《备急千金方》,震烁世人。 一日,门童报舍外或欲拜见孙,孙令其入。 观其人,不惑之岁,其貌不扬,问其姓氏,答为张氏。 孙询张,此来何为。 张云,其行医天下,访尽名师,愿拜于孙门下,献其所修《偏金方》。 孙请张示《偏金方》,以视之。 默良久,孙曰:“此书所云,多乃蹊跷之症,尔之配方,更是天下奇巧之物,怕是不可服众也。” 言出,张竟狂笑,曰:“吾闻药王孙至圣,医道如何高明,今得见,尔尔罢矣。” 家人大怒,欲将张撵出。 张曰:“贞观开年,太宗宣,明则仰慕名师,实则问求不死灵药。太宗崩,高宗登,又召先生,亦为同一。” 孙大惊,不语。 张收其书,私自取笔墨纸,开一单与孙,曰:“此为谷神不死方,依方食之,可曾汝寿限,活过百岁。” 张言罢便走,无见人影。 孙虽否信,然依方取材试之,未现于他人。后无疾而终,享一百单二岁。 孙逝后,谷神不死方亦不见其踪。 (唐玄宗)开元廿五年,武惠妃薨,神都洛阳大雨七日不绝。 洛阳城外,有一陈姓遗孤,单名俊字。 陈俊夜半上床,忽听有人叩门,慎往视之,见一老者扑倒泥潭中,急扶于屋内,悉心照看,如视己亲。 又七日,老者醒,念此子救亡之恩,书一方与其,曰:“依方食之,可保尔长命。” 老者去,陈俊依其言行。 元(朝)泰定年间,或行至闽地永嘉汤泉村,山青水秀,多有温泉。 再入村中,可见一老者,形如婴孩,重不过十斤。 因其不便,乡邻皆以麻竹编制菜篮,老人于其中。人人抬入家门,户户待之如亲。 询乡人,皆称为“菜篮公”。 或问其名,姓陈名俊,字克明。问其寿,四百又四十…… 1.医不自治 古有仓公,行医济世。其父病之,药方少释。后人故曰,医不自治…… 时间,9月5日,14:00。 地点,美国,纽约。 美国的群众们开始了下午的忙碌与工作,而换算成北京时间,此时的我们还在梦乡。 位于纽约市中心的拉斯克基金会的颁奖会礼堂里,此时早已座无虚席,来自世界各国各地的医学界泰斗和医学领域的科学家、研究人员正翘首以待。 拉斯克医学奖,在医学界可以说与诺贝尔奖并驾齐驱的一项大奖,由被誉为“现代广告之父”的美国著名广告经理人、慈善家阿尔伯特.拉斯克及其夫人玛丽.沃德.拉斯克共同创立,旨在表彰医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 其得奖者通常会在随后的一年得到诺贝尔奖,所以该奖项在医学界又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 来自各个国家的医学家们正襟危坐,等待着拉斯克基金会的代表发言结束后,终于盼到了主持人和颁奖嘉宾上台。 医者,救死扶伤也。 这些享誉全球的医学家们基本上毕生都致力于医疗研究,早已视金钱如粪土,而若有生之年可以荣获此大奖,也不失对自己的努力与付出给予慰藉。 在主持人与颁奖嘉宾你一言我一语的调侃之后,纵使医学界的泰斗们都有些觉得不耐烦了。 “下面,我宣布,阿尔伯特.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的获得者是……” 颁奖嘉宾照常故意地停顿了一下,制造一些悬念。 台下的提名者难以抑制心里的激动,即使是早已荣誉等身的医学家们。 “李鸿菘博士。” 话音刚落,潮水般的掌声即刻响起。 而伴随着掌声和人头转动,一位西装笔挺,个子非常高的中年华裔男子潇洒利落地走到了台上,与嘉宾和主持人纷纷拥抱,然后接过拉斯克奖杯,并用非常标准且流利的美式英语愉快地宣读着自己的获奖感言。 李鸿菘博士虽然已是年至五旬,却依旧神采奕奕,白皙且俊朗的脸上没有一丝皱纹,浓密且黑亮的短发梳成了背头,再配以大方的黑色边框眼镜,说不出的儒雅,更存有年轻时的英气。 博士谈笑风生,落落大方,没有丝毫的怯场和顿卡,饶是旁边美丽动人的礼仪小姐都不由得为之侧目。 颁奖典礼顺利结束,掌声与奏乐声不断,却又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临床医学奖获得者李鸿菘博士刚出礼堂,就被大大小小的记者们围住,记者们连珠炮一般地发问,饶是和蔼客气的李鸿菘博士,都不免有一些头大,只能一边敷衍着一边在保卫人员的护送下,好不容易才出了大厦,接着一头钻进了自己的专车中,扬长而去。 李鸿菘博士刚喝了一口水压压惊,这时,手机又响了。 李鸿菘拿起一看,是助理王婷婷打过来的。 王婷婷是位国内的留学生,在大学读完医学本科后毅然选择了留美攻读,并且本李鸿崧博士看中,留下作学生,后对李鸿崧博士仰慕,干脆做起了他的助理,亦师亦友...... “喂,婷婷,什么事情?” 李鸿菘接通了电话。 “呵呵,首先呢,当然是要恭喜您获得拉斯克大奖啦!祝您明年再接再厉,再把诺贝尔奖杯也揽入怀中!” 助理王婷婷非常会说话,上来便在电话里又夸赞了一番李鸿菘博士。 李鸿菘笑了笑,说:“这还不是我们整个团队一起团结合作才会得到的结果么?呵呵,虽然是我自己一人上台领奖,但是这个大奖却是属于我们这个大家庭的!你说对不小丫头?” 李鸿菘博士看来也是老油条。 助理王婷婷在电话那边笑得非常开心,然后这才跟李博士谈起了正事。 “是这样的,那边又来电话了,希望你可以尽快办回国籍。然后就可以今年年底,同样为您颁发恩德思医学科学技术奖。” 李鸿菘博士推了推自己的眼镜,笑着说道:“嗯,游子千里,终归是要回去的!丫头,无功不受禄,你帮我这么大的忙,说吧,让我怎么谢谢你啊?” 助理王婷婷也是笑着说:“这个嘛,我还没想好哦!不过刚才阿姨又打电话来了,所以还是希望你可以去那边一趟!” 李鸿菘点了点头,表情也随即严肃了起来。 “我知道了,这个先一放吧。我没有心情管那些了。” 王婷婷似乎明白了什么,也很识趣地没有多讲什么,没说几句后李鸿崧博士便挂了电话。 车子一直开到了纽约大学医学中心,李鸿菘立刻下车,并没有到研究所,而是将奖杯就这么随手在车内一放,然后直奔中心医护楼,看样子非常的着急。 乘坐电梯到了6楼的重症监护室,在门口,一位打扮时髦的中年妇女瞧见了李鸿菘,急忙迎了上来,二人相互搀扶着进入了病房内。 病房里,却没有一张病床,而是只有一个全封闭式的类似于“玻璃箱”的设施。 这套器械是目前为止在全世界最为先进的,床体半倾斜且可调角度,四周遍布着各式各样的医疗设备,外用钢化玻璃包裹,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大胶囊一样。 而就在这个“大胶囊”里面,此时正躺着一个十分年轻的女孩子。女孩子二十岁左右,面容姣好,一头乌黑的秀发。可是,她的脸色却极为的苍白,不,确切说是惨白。显然,这是得了重症才会有的垂危之相。 李鸿菘和妻子眼神中透露出了无尽的关怀和悲伤,李鸿菘情不自禁地想要伸手去抚摸一下女孩子的脸庞,褪下光鲜的医学博士外表,他只是作为一个父亲,可却被无情的钢化玻璃隔挡。 是的,里面这个女孩子,正是李鸿菘的独女,李忆南。 李鸿崧看着李忆南年轻却憔悴的脸庞,却无奈地想起了一个典故…… 汉初有神医,姓淳于,单名意,精医道,辨证审脉,治病多验,后世称之为“仓公”,司马迁更是将其与扁鹊齐名,并写入《扁鹊仓公列传》。 然一次淳于意之父得了顽疾,仓公为父治病时,却迟迟未见效果。 这一天,淳于意因有事外出,托爱徒宋邑代为其父诊病抓药。 徒弟宋邑当看到老师以前的药方时,觉得其中一味药似乎用量偏小,自以为是老师一时疏忽,便不假思索地就给加到了应有的剂量,结果其父服药之后效果竟出奇地好。 淳于意回来后,看到眼前的情况,觉得很奇怪,于是便问徒弟什么原因。 徒弟宋邑如实告诉仓公,他认为是老师的疏忽,一味药量用小了。 淳于意闻言,恍然大悟。 其实徒弟哪里知道个中情由啊! 因为病人是自己父亲,而这味药实乃剧毒之药,每当开药单子时,仓公总要思忖再三却还是下不了决心。 本来该用的剂量,就因为是给父亲用药才减了量,所以也就迟迟不见疗效。 所谓世事无常,医不自治…… 李鸿菘师承李敏求博士,成为国际肿瘤界首屈一指的化疗专家,更是刚刚斩获了医学奖的“诺贝尔大奖”拉斯克奖。 但是,命运却偏偏爱与人开玩笑。 如此卓越的李鸿菘教授,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正值青春花季的女儿,终日躺在病床之上,以氧气和营养液度日。 而且,他竟然无能为力! 天意弄人,天意弄人呐! 2.邪坟 无村人,孤地坟,莫让冤魂缠上身…… 李鸿菘博士不止一次地发出过感叹,可是,他却只能空怀感伤。 因为,李忆南的病,竟然连他都治不好,甚至都不知道是何症状。 是的,确切地说,不只是李鸿菘,就连在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纽约大学医学中心的所有顶尖医师,均对李忆南的病束手无策。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病?会让这么多的世界级医学界大师无能为力呢? 这件事情,还要从一年前的清明节说起。 一年前的清明节,李鸿菘拖家带眷地重返大陆,回到了自己的祖籍,祭奠先祖。 本是落叶归根荣归故里的寻亲祭祖之旅,却成了李鸿菘难以忘却的伤痛之旅,更是其女儿李忆南的地狱之行…… 李鸿菘的独女,李忆南,生在大陆却长在太平洋的彼岸。 这一次随父亲回归故里,她比任何人都要兴奋,走南闯北,上蹿下跳。 本就性格开朗、大大咧咧的她,走街串巷,逢人便打招呼,说着一口纽约三明治味的普通话跟着故乡的乡亲们热切地交流着。 清明节,粤地这边讲“行清”,即一族之人需在一起到祖坟去扫墓,烧纸烧香,添绿填土。 不过,却也有一点忌讳是,不可带上家中女子。 李鸿菘入乡随俗,一切按规矩来。 可他的爱女李忆南好奇心盛,非要跟着他一起不可。 村中父老相劝,说祖宗留下来的规矩,不能带女孩去祖坟。 李忆南却连听都不听,嚷嚷着李鸿菘也带她去。 李鸿菘拗不过自己的宝贝女儿,而且他自己也以为那些陈俗旧规都是封建迷信,便不再迟疑,领着李忆南虽大伙一听到了祖坟去。 李忆南生在美国,哪里像乡里的小孩子一样,听着老辈们讲奇闻异事听大的。 只见她左看看右瞧瞧,一会儿问这个碑子是谁的,一会儿又问那个坟子葬了谁,玩得不亦乐乎。 突然,在大家都虔诚地祭祖时,李忆南的目光却锁定在了一个比较特殊的坟子上。 这处坟子位于坟地的西北角,很明显地与其他坟墓相隔出了很大一段距离,一眼便可看见,显得十分孤零零。 李忆南大为好奇,她正要蹦蹦跳跳地跑过去,却被好心的乡亲们给拦住了。乡亲们对她苦口婆心地劝说,说那个坟子不能靠近,非常得邪乎。 可是李忆南偏偏心性倔强,她哪里知道邪乎是什么意思,躲开乡亲们地阻拦,立刻跑到那座坟子那里,围着转了几圈,还不忘回头朝着乡亲们呲牙咧嘴地笑,说哪里有什么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乡亲们只能摇头,不再多言。 因为大家都知道,为什么那座坟子修得那么偏,就是因为那个坟子里面葬的人死得太过蹊跷和诡异,乡里人不敢将它并入祖坟里。 而就在当天夜里,活泼好动的李忆南突然安静了下来。 家人见其一反常态,纷纷上前问候。 可是她却独自一人坐在床上,双手不停地在自己的右边膝盖上摩挲,似乎上面有什么东西一样。 家人以为可能被蚊虫叮咬了,可是仔细一看,却什么也没有,白白净净的。 慢慢地,家人发现李忆南越来越奇怪,她不再像以前那样,四处找小伙伴玩耍,而是独自一人呆在家里,还是不停地摩挲着右腿的膝盖,而且还时不时地自言自语。 村里人听了之后,纷纷前来告诉李鸿菘,说他的女儿怕是着了道,被那个邪坟里面的鬼冲了身子,让他赶紧请个大师做做法,驱驱邪祟。 李鸿菘好歹也是医学大家,而且他不唯心不唯神,只信科学。他检查过自己女儿的健康状况,根本没有任何异常。是村里的乡亲们传统观念太强,封建迷信思想太重。 可是,令李鸿菘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过了几天,令他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 李忆南不停摩挲的右腿膝盖不知道何时被她给磨破了,并未肿胀,却流出了很多的脓水。 李鸿菘暗道不好,急忙带着女儿到最近的医院先做简单的检查和治疗。而不出几天,李忆南的右边膝盖便开始愈合,并且很快长出了碗口大的疤。 本以为如此可以痊愈,可以平安无事,但是李鸿菘自己也从心底开始产生怀疑,并且担忧起来。 因为李忆南并不像大病初愈的样子,而是整日昏昏沉沉的,半睡半醒的样子,只有吃饭的时候才会被叫醒起来,而且她不知怎么,饭量变得极大,一个女孩子吃的竟然比李鸿菘夫妇吃的加起来都要多。 李鸿菘越来越觉得不对劲,他的妻子甚至开始害怕起来。 这时,有一些好心的父老乡亲特地来看望病号,又说起来这事,说李忆南真的是被鬼冲了身才会这样的。 为什么乡亲们说那是邪坟? 因为那个坟子里葬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家人。 不知是什么原因,一夜之间全部暴病而亡的人! 有的乡亲还说,就在他们的邻村,有一位阴阳风水的大师,本已移居香港,这不也是因为清明祭祖,回到老家多住些日子,还没有走。乡亲们觉得可以找那位大师给瞧一瞧,说不定大师会指点一二也未可知。 李鸿菘觉得乡亲们嚷嚷不停有些聒噪,可是人家一片好意只能还是硬着头皮迎合着,但是却丝毫没有答应肯去找邻村的那位所谓的“大师”。 在李鸿菘看来,什么“大师”,什么“法师”,这些人无非就是江湖骗子,耍耍嘴皮子功夫而已,专门糊弄那些土豪大款一个顶俩,可是他李鸿崧根本不吃这一套。 可是,李鸿菘的夫人却不这么想,她爱女心切,哪里还管自己的丈夫如何鄙视那些人。 她暗地里跟乡亲们商议好了,让乡亲们去请那位大师到医院来看一看自己的女儿,钱多少都不成问题。 乡亲们却也不是为了钱,因为李博士一家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却又遇上了这么一桩倒霉事。乡亲们本来便觉得心里不好受,自然想要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就这样,李鸿菘的夫人和乡亲们趁着李鸿菘昏睡休息的功夫,想方设法地还是把大师请到了医院里。 大师姓卫,叫卫元忒,跟李鸿菘差不多的年纪,却比李鸿菘要矮得许多,白白胖胖的,拄着根文明杖,却也显得一团和气。 李鸿菘的夫人和乡亲们赶紧请卫元忒卫大师上前瞧一瞧昏迷不醒的李忆南。 卫大师看了一眼李忆南的脸色,然后直接掀开被子,看她的右腿膝盖,顿时也是倒吸一口凉气,忍不住地惊呼了一声:“这……” 李太太赶紧上前,问大师她的女儿怎么样了,是不是真的被鬼冲了身子,会不会有事,有什么办法可以救。 而偏偏就在这个时候,李鸿菘醒了,他一看病房门口全是人,然后一眼便瞧出卫大师,无奈地苦笑起来。 他其实也早已心里有数,他的妻子他还不了解么? 如此救女心切,又怎么会听他的话呢? 李鸿菘虽然没有瞧不起卫大师的意思,却也不太恭维,只是对他稍微地点了点头。 卫大师却也没有在意,而是拄着拐杖走到李鸿菘的跟前,笑着问他道:“你也是一个医生,你觉得你女儿是得了什么病?” 李鸿菘摇了摇头,有些冷漠地说:“我只是对癌症做研究实验的,而且我是西医,对神神叨叨的中医知之甚少,还请大师指教指教。” 话中明显带有刻薄和嘲讽,就连李鸿菘的妻子都忍不住瞪了他一眼。 可是,卫大师却丝毫没有理会,只是淡淡地说:“好吧!卫某不才,观千金之症,鬼冲身是小,鬼缠身为大……” 3.鬼面痂 鬼面痂,鬼面痂,恶灵嗜血如饮茶…… 李鸿菘皮笑肉不笑地问了卫大师一句:“然后呢?什么鬼?又会是何症状?” 卫大师则是不喜不怒,只是看了一眼昏迷的李忆南,叹道:“怕是得了鬼面痂……” 李鸿菘继续问道:“哦?鬼面痂?何为鬼面痂?” 卫大师让众人先进屋坐下,然后自己拄着文明杖倚在墙边,说:“鬼面痂的典故由来已久,还请诸位坐下,听卫某细说。当然,卫某也是长话短说,不会婆婆妈妈……” 众人都是洗耳恭听卫大师讲述起来“鬼面痂”的来历和轶闻,李鸿崧博士却根本爱搭不理的听着...... 话说隋朝开皇年间,洛阳有一富商子弟,姓孙名骁。 孙家公子年少有为,风流倜傥,却也日夜出入花天酒地之所,今朝有酒今朝醉。 那时,洛阳有一最大的风流快活之所,名为“凤满楼”,孙公子最喜欢去的就是这里,可谓是日有所思,夜不归宿。 这一日,鸨母为常客孙公子介绍了一位新来的姑娘,此女年方一十六,无名无姓,只是在这里称呼她为“小小”。 孙大公子逛归逛,可他也是有自己的“原则”。 他的原则就是,喜欢比自己年龄大一些的,因为他自以为年纪大的“懂事”。 不过,为了给鸨母面子,还是传唤了上来那位“小小”姑娘。 待“小小”姑娘过了屏风,进了前后,孙公子彻底傻了...... 且看其舞带盈盈来,分花拂柳至,酥胸半掩,翘臀更甚,哪里可是个十几岁的丫头! 再看其相貌,面如满月,目若青莲,星眸皓齿,杏脸莺舍,怎一个美字了得! 孙公子春心一直荡漾到了洛阳城外的伊洛河,急忙将他人轰出去,只留下了这位“小小”姑娘...... 自此,孙公子便与这小小姑娘缠缠绵绵,可谓是形影不离,如胶似漆。 古代的风流女子,多半是逼不得已才会走上这条路的。 这位“小小”姑娘也是如此。 孙公子与“小小”姑娘处得久了,便知晓了“小小”姑娘的身家旧事,也是叹息连连。 孙公子发现他实在是太喜欢这位“小小”姑娘了,他觉得自己已经离不开她。 是故,孙公子决定要为“小小”姑娘赎身,带其从良,而且还要把她明媒正娶,接为正房。 可是,孙家的长辈们却极力阻止。 烟柳女子,纳个小妾可以。但要说是明媒正娶的正房,那必须得是门当户对的,否则会被人取笑。 不过,孙大公子却心意已决,他就是要娶“小小”姑娘为正房,他不管其是什么身份,更不去管他人如何取笑。 于是,孙公子还是毅然决然地将小小姑娘带回了府上。而不出半月,小小姑娘便有了身孕。 孙家上下流言蜚语不断,说这个种并不是孙家的。 长辈们也受不住家里人不停地吹耳旁风,便心生歹意。 “小小”姑娘分娩之时,孙家人瞒过孙公子,让接生婆暗中做了手脚,致使母子双亡。 孙公子闻之,当场便晕了过去。 后来,孙公子虽然并无大恙,可整个人却都变了。 他再也不去烟柳之所,甚至是连门都不出了,整日一个人呆在卧房里。 家人每每照看他,都会看到他不着衣物,抱着双膝坐在床上,还不停地摩挲着膝盖,一边摩挲,一边叫着丧妻的名字。 孙家人本以为大公子消沉些日子就好了,却没有想到,后来之事会如此匪夷所思。 孙公子摩挲膝盖愈发得痴狂,已经到了什么地步? 坐在床上,下到地上,上趟茅房…… 随时随地,只要孙公子想了,便会立刻撩起袍子,一屁股坐到地上,然后将膝盖露出来摩挲。 家人见其已经有些疯癫,便赶紧请大夫医生什么的来看病。 可是,大大小小的大夫都请过了,没一个能说出孙公子这是什么病的。 而且,更令孙家人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孙公子后来已经不是摩挲了,而是搓,就如同搓麻一样搓着自己的右腿膝盖。 家人阻止他,他便对着家人大吼大叫,说右腿膝盖上就有他的“妻子”。 孙家人悲痛不已,看来大公子是彻底疯了。 孙公子搓得越来越严重,以至于右腿膝盖都给搓破,鲜血直流。 孙家人见到后,急忙给他止血,又请大夫抓了几方的药。 孙公子吃完药后,伤口愈合得也很快,然后在伤口上结出了痂。 有内侍丫鬟照看孙公子,见其右腿膝盖上的结痂,吓得眼一翻,不省人事。 孙家人把她叫醒,问其何事,她便惊恐万分地指了指孙公子的膝盖,大喊大叫道:“有鬼啊!大公子的身上有鬼啊!” 孙家人不信,赶紧上前一看,顿时一个个骇得头皮发麻,倒吸凉气。 只见,那孙公子的右腿膝盖之上,结了一个碗口大小的痂。 而且如果靠近仔细观瞧,会发现那片痂上竟然是有鼻子有眼有嘴巴,简直就像是一张人脸! 更加恐怖的是,孙公子的右腿,就像是被抽干了筋肉一样,只剩下干巴巴的皮包在骨头之上,这哪里还是人腿,分明就是一根朽烂的木头啊! 不仅如此,孙公子依旧旁若无人,不停地揉搓着右腿膝盖上的结痂。 本来愈合的伤口又被他给弄破,又是鲜血直流。 然后,伤口再愈合,再长出碗口大的痂,依旧是有鼻子有眼的,见者无不大惊失色。 又后来,孙家人见孙公子日渐消瘦,闻言是被邪气的东西冲了身子,只能托人找了一位很厉害的大师。 大师观孙公子之病症,又闻听了孙家人叙述其事,便对他们说,那位“小小”姑娘定是含冤而死,冤魂未散,入了孙公子的体内,才会结成如此恐怖的“鬼面痂”。 孙家人闻之,赶紧请教大师如何才能除了这“鬼面痂”,让孙公子得以康复。 那位大师也毫不推辞,说他只要在孙家府上搭台作法,驱除了“小小”姑娘的冤魂,孙公子自然就会好了。 孙家人自然是感激不尽,赶紧让大师作法。 可是,他们哪里知晓这位“大师”也就是个江湖上算命混混,哪晓得什么驱鬼驱魔之术。只是装模作样地糊弄了一番,拿完孙家的赏金便赶紧跑路了。 孙家人本以为就此了事,却怎能料到,孙公子的病还是一天比一天严重,而他右腿膝盖上的鬼面痂,不知何时,上端的两道缝越来越宽,就如同人的眼皮一样,竟然要睁开眼了...... “那后来呢?” 李鸿菘听到最后,虽然并不相信古代这些个封建迷信的故事,可还是出于好奇,问了卫大师一句。 其他在座的人也是屏息凝神,静待卫大师讲结局。 卫大师淡淡得回答道:“后来,孙家全部都得了鬼面痂的怪症,并一年之内,亡了全家……” 卫大师说完“鬼面痂”的典故后,病房之内顿时安静下来。 李鸿菘的妻子还是忍不住地问卫大师:“大师,那……那我女儿真的就是得了这种怪病了吗?” 卫大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向前一步,走到病床前,手握文明杖底,用顶端轻轻地掀起李忆南盖着的薄被,指了指她的右腿膝盖上的结痂。 “你们自己看看便知了。若是普通的结痂,怎么会生得如此奇怪?且不说如此像人脸,诸位可曾见过痂上长出缝隙的?而且这两道缝隙,为何竟如此像是一张人脸呢?” 4.小神医 齐鲁地,胶东籍,小镇上有小神医…… 众人赶紧上前围观,果然如同卫大师所言。 人生下来,谁能没有个磕磕碰碰的,谁也都知道,伤口愈合过程中会结痂,愈合之后会自行脱落。 李鸿菘自己本也是医生,自然晓得,这结痂的表面其实是由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凝结而成的块状物,通常呈黑红色,而且基本上全是无规则无形状的。 可是,再看李忆南膝盖上的结痂,这未免有些太过圆了,而且表面并不是坑坑洼洼的无规则,反而显得光滑而且颜色深浅统一。如此大的结痂,竟然还能如此的“光滑”,任谁看了都会觉得匪夷所思。 而且最关键的是,上面有缝有眼儿的,乍一看太像一张人脸了!饶是李鸿菘都觉得有些别扭了。 李鸿菘的妻子更加焦虑起来,又问卫大师说:“大师,那有什么办法可以救救我女儿啊?” 她虽然是跟卫大师说的,但还是不由地望了丈夫一眼。 很显然,这位对丈夫向来言听计从的妻子,如今当着自己身为医学界泰斗的丈夫的面问一个阴阳先生,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对劲。 果然,李鸿菘的脸上挂不住了,他狠狠地瞪了妻子一眼,低沉地道:“这两天回去的手续办完了,我们就回美国去给南南治疗!” 卫大师依旧面沉如水,不喜不怒。 他只是又看了李忆南一眼,然后说:“李先生,不管你信与不信,我只说最后几句话。依贵千金的面相看,虽遭横祸,却吉人天相,必有贵人相助。当然,这个贵人非是我。从名字上解,忆南者,北矣,故此人必是在北方。我知一人,此子有家传秘方,专治疑难杂症,尤其是皮肤之病,你若想通,我可给你打听一下……” “不用了,谢谢。” 李鸿菘一句冷冰冰的客气话让卫大师也是哑口无语。 卫大师只是微微地摇了摇头,却依旧面带着笑意,然后不失礼数地与众人道别,也不再去管像煤气罐一般的李鸿崧,在其他人的簇拥下出了医院,回去了...... 就这样,不出几日后,李鸿菘和妻子带着女儿乘坐专机一起回到了美国,送进了纽约大学的医学中心,用最先进的医疗器械为她的女儿诊断和治疗,却不出所料的到根本未起到任何效果,李忆南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右腿上的鬼面痂越来越恶化。 如果仔细观瞧,会发现真就如同卫大师讲的那个故事一样,这鬼面痂竟然是想要睁开眼睛了! 李鸿菘的妻子终于忍不住了,跟李鸿菘又提起香港的那位卫大师。 李鸿菘是个极其要面子的人,让他一个准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去请教一个风水先生,还不如直接给他来一刀。 不过,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向来百依百顺的妻子竟然一反往常的温顺,突然对着他喊叫起来。 “你这个人啊!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这可是咱的女儿......咱们唯一的女儿啊!为了她,你就不能放下你那个面子嘛!” 妻子的这一声大吼也让李鸿菘彻底冷静了下来。 是啊!父母为了子女,有什么不能舍弃的,面子又算个什么! 李鸿菘终究还是放下了他心头的包袱,与妻子一起打听到了卫大师的联系方式,很快便也联系上了卫大师,卫大师依旧非常热心,而李鸿崧也不再强硬,非常虚心地向卫大师讨教了一番,并约好了很快要上门拜访他...... 香港,九龙,佛光街,雅文楼。 李鸿菘带着助理王婷婷一起,又一次见到了阴阳风水先生卫元忒大师。 这一次,李鸿菘少了许多的自负,多了更多的耐心。 “大师,昔日李某不晓事理,多有得罪,还请大师海涵啊!” 李鸿菘终于还是低头认错。 卫大师却非常客气地拉着李鸿菘,道:“哎,哪里哪里!李医生太过客气了!李医生悬壶济世,卫某本就佩服不已,何来得罪?相聚即是有缘,我们再聚便是莫逆之交了,李医生有什么困难,我卫某也会鼎力相助的!” 李鸿菘并不是个罗哩罗嗦的人,他觉得客套话多说无用,便直奔主题。 “大师,你......上次说的......小女的那怪症要如何才能医治,这世上真的有人可以医治嘛?” 卫大师也立刻回答说:“卫某所知,普天之下,可治此怪病的恐怕也只有此一人。此人现在就在大陆的齐鲁之地,与香港相距甚远啊。” 李鸿菘忍不住又问:“那……那还请大师赶紧告诉我这位高人的联系方式,我这就登门拜访,事不宜迟,还请大师速速告诉我啊!” 卫大师呵呵一笑,道:“不急,不急。既然如此,我也正好要去拜访拜访他,也正好可以给李医生做个引路人,若李医生不嫌弃,等我稍作准备之后,便与我同行,我们一起去拜访他,如何?” 李鸿菘心中那叫一个急,不由在心中大骂卫大师。 “哎!你个臭算命的,我李某人放下了老脸来求你,就是为了你快点告诉我那位高人身在何方,怎么才能联系上。可你却一口一个不急......你是不急!还要一起去,你以为老子很喜欢看你那张臭脸,摆那副臭架子嘛!” 心里虽然骂得痛快,但是嘴上却还是要一口一个“大师”地称呼着。 二人商议好了之后,卫元忒大师带了一个贴身之人,便马不停蹄,直奔机场。 李鸿崧并没有让助理王婷婷随同,而是给她放了一个假,让她可以回家去探一探亲。 当然了,顺便办理一下原籍之事...... 飞机上,李鸿菘问卫大师,道:“大师啊!那位高人姓甚名甚,真的有您说的那么神么?” 卫大师笑着回答说:“澳门的何家都去登门拜访过,您说呢?此人姓张,名小峰,山东人士,差不多有二十五六岁了吧!” “什么!” 李鸿菘听了卫大师的一番话后,眼珠子都快都快瞪出来了! 二十五六岁,那跟李鸿菘的女儿李忆南差不许多的岁数,如此年纪,于李鸿菘看来,简直就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而已,学医不只靠天赋,更靠的是积累,如此年轻,可堪大事? 李鸿崧暗忖,如若真能像卫大师说的那么神奇,如此疑难杂都能医治的话,那只有两种可能,一则是此子真乃是华佗转世,二则是他会些民间所传的神秘偏方...... 所谓偏方,是指组方简单,药味不多,易于就地取材,常流传于民间,对某些疾病具有特殊疗效的方剂。 偏方治病,在民间可谓是源远流长,享有盛誉。 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医学漫长的发展岁月中,经历代学家反复摸索,反复实践,积累了与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创造了难以计数的有效偏方。 然而,时至今日,对偏方的理解却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一种观点是以为偏方可治百病,一味偏方,气死名医;另一则是完全否定,觉得绝大部分的偏方根本毫无医药学的依据可言...... 山东,青岛。 某一个小镇上的某一个小小的诊所里。 忙里偷闲的张小峰,正趴在电脑前面玩着斗地主。 突然,他眯起了眼睛,张大了嘴巴,似乎觉得有些不对劲! “吖嗪……吖嗪……” 连着打了好几个喷嚏。 “哎?谁闲得没事儿在念叨我……” 3.鬼面痂 鬼面痂,鬼面痂,恶灵嗜血如饮茶…… 李鸿菘皮笑肉不笑地问了卫大师一句:“然后呢?什么鬼?又会是何症状?” 卫大师则是不喜不怒,只是看了一眼昏迷的李忆南,叹道:“怕是得了鬼面痂……” 李鸿菘继续问道:“哦?鬼面痂?何为鬼面痂?” 卫大师让众人先进屋坐下,然后自己拄着文明杖倚在墙边,说:“鬼面痂的典故由来已久,还请诸位坐下,听卫某细说。当然,卫某也是长话短说,不会婆婆妈妈……” 众人都是洗耳恭听卫大师讲述起来“鬼面痂”的来历和轶闻,李鸿崧博士却根本爱搭不理的听着...... 话说隋朝开皇年间,洛阳有一富商子弟,姓孙名骁。 孙家公子年少有为,风流倜傥,却也日夜出入花天酒地之所,今朝有酒今朝醉。 那时,洛阳有一最大的风流快活之所,名为“凤满楼”,孙公子最喜欢去的就是这里,可谓是日有所思,夜不归宿。 这一日,鸨母为常客孙公子介绍了一位新来的姑娘,此女年方一十六,无名无姓,只是在这里称呼她为“小小”。 孙大公子逛归逛,可他也是有自己的“原则”。 他的原则就是,喜欢比自己年龄大一些的,因为他自以为年纪大的“懂事”。 不过,为了给鸨母面子,还是传唤了上来那位“小小”姑娘。 待“小小”姑娘过了屏风,进了前后,孙公子彻底傻了...... 且看其舞带盈盈来,分花拂柳至,酥胸半掩,翘臀更甚,哪里可是个十几岁的丫头! 再看其相貌,面如满月,目若青莲,星眸皓齿,杏脸莺舍,怎一个美字了得! 孙公子春心一直荡漾到了洛阳城外的伊洛河,急忙将他人轰出去,只留下了这位“小小”姑娘...... 自此,孙公子便与这小小姑娘缠缠绵绵,可谓是形影不离,如胶似漆。 古代的风流女子,多半是逼不得已才会走上这条路的。 这位“小小”姑娘也是如此。 孙公子与“小小”姑娘处得久了,便知晓了“小小”姑娘的身家旧事,也是叹息连连。 孙公子发现他实在是太喜欢这位“小小”姑娘了,他觉得自己已经离不开她。 是故,孙公子决定要为“小小”姑娘赎身,带其从良,而且还要把她明媒正娶,接为正房。 可是,孙家的长辈们却极力阻止。 烟柳女子,纳个小妾可以。但要说是明媒正娶的正房,那必须得是门当户对的,否则会被人取笑。 不过,孙大公子却心意已决,他就是要娶“小小”姑娘为正房,他不管其是什么身份,更不去管他人如何取笑。 于是,孙公子还是毅然决然地将小小姑娘带回了府上。而不出半月,小小姑娘便有了身孕。 孙家上下流言蜚语不断,说这个种并不是孙家的。 长辈们也受不住家里人不停地吹耳旁风,便心生歹意。 “小小”姑娘分娩之时,孙家人瞒过孙公子,让接生婆暗中做了手脚,致使母子双亡。 孙公子闻之,当场便晕了过去。 后来,孙公子虽然并无大恙,可整个人却都变了。 他再也不去烟柳之所,甚至是连门都不出了,整日一个人呆在卧房里。 家人每每照看他,都会看到他不着衣物,抱着双膝坐在床上,还不停地摩挲着膝盖,一边摩挲,一边叫着丧妻的名字。 孙家人本以为大公子消沉些日子就好了,却没有想到,后来之事会如此匪夷所思。 孙公子摩挲膝盖愈发得痴狂,已经到了什么地步? 坐在床上,下到地上,上趟茅房…… 随时随地,只要孙公子想了,便会立刻撩起袍子,一屁股坐到地上,然后将膝盖露出来摩挲。 家人见其已经有些疯癫,便赶紧请大夫医生什么的来看病。 可是,大大小小的大夫都请过了,没一个能说出孙公子这是什么病的。 而且,更令孙家人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孙公子后来已经不是摩挲了,而是搓,就如同搓麻一样搓着自己的右腿膝盖。 家人阻止他,他便对着家人大吼大叫,说右腿膝盖上就有他的“妻子”。 孙家人悲痛不已,看来大公子是彻底疯了。 孙公子搓得越来越严重,以至于右腿膝盖都给搓破,鲜血直流。 孙家人见到后,急忙给他止血,又请大夫抓了几方的药。 孙公子吃完药后,伤口愈合得也很快,然后在伤口上结出了痂。 有内侍丫鬟照看孙公子,见其右腿膝盖上的结痂,吓得眼一翻,不省人事。 孙家人把她叫醒,问其何事,她便惊恐万分地指了指孙公子的膝盖,大喊大叫道:“有鬼啊!大公子的身上有鬼啊!” 孙家人不信,赶紧上前一看,顿时一个个骇得头皮发麻,倒吸凉气。 只见,那孙公子的右腿膝盖之上,结了一个碗口大小的痂。 而且如果靠近仔细观瞧,会发现那片痂上竟然是有鼻子有眼有嘴巴,简直就像是一张人脸! 更加恐怖的是,孙公子的右腿,就像是被抽干了筋肉一样,只剩下干巴巴的皮包在骨头之上,这哪里还是人腿,分明就是一根朽烂的木头啊! 不仅如此,孙公子依旧旁若无人,不停地揉搓着右腿膝盖上的结痂。 本来愈合的伤口又被他给弄破,又是鲜血直流。 然后,伤口再愈合,再长出碗口大的痂,依旧是有鼻子有眼的,见者无不大惊失色。 又后来,孙家人见孙公子日渐消瘦,闻言是被邪气的东西冲了身子,只能托人找了一位很厉害的大师。 大师观孙公子之病症,又闻听了孙家人叙述其事,便对他们说,那位“小小”姑娘定是含冤而死,冤魂未散,入了孙公子的体内,才会结成如此恐怖的“鬼面痂”。 孙家人闻之,赶紧请教大师如何才能除了这“鬼面痂”,让孙公子得以康复。 那位大师也毫不推辞,说他只要在孙家府上搭台作法,驱除了“小小”姑娘的冤魂,孙公子自然就会好了。 孙家人自然是感激不尽,赶紧让大师作法。 可是,他们哪里知晓这位“大师”也就是个江湖上算命混混,哪晓得什么驱鬼驱魔之术。只是装模作样地糊弄了一番,拿完孙家的赏金便赶紧跑路了。 孙家人本以为就此了事,却怎能料到,孙公子的病还是一天比一天严重,而他右腿膝盖上的鬼面痂,不知何时,上端的两道缝越来越宽,就如同人的眼皮一样,竟然要睁开眼了...... “那后来呢?” 李鸿菘听到最后,虽然并不相信古代这些个封建迷信的故事,可还是出于好奇,问了卫大师一句。 其他在座的人也是屏息凝神,静待卫大师讲结局。 卫大师淡淡得回答道:“后来,孙家全部都得了鬼面痂的怪症,并一年之内,亡了全家……” 卫大师说完“鬼面痂”的典故后,病房之内顿时安静下来。 李鸿菘的妻子还是忍不住地问卫大师:“大师,那……那我女儿真的就是得了这种怪病了吗?” 卫大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向前一步,走到病床前,手握文明杖底,用顶端轻轻地掀起李忆南盖着的薄被,指了指她的右腿膝盖上的结痂。 “你们自己看看便知了。若是普通的结痂,怎么会生得如此奇怪?且不说如此像人脸,诸位可曾见过痂上长出缝隙的?而且这两道缝隙,为何竟如此像是一张人脸呢?” 4.小神医 齐鲁地,胶东籍,小镇上有小神医…… 众人赶紧上前围观,果然如同卫大师所言。 人生下来,谁能没有个磕磕碰碰的,谁也都知道,伤口愈合过程中会结痂,愈合之后会自行脱落。 李鸿菘自己本也是医生,自然晓得,这结痂的表面其实是由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凝结而成的块状物,通常呈黑红色,而且基本上全是无规则无形状的。 可是,再看李忆南膝盖上的结痂,这未免有些太过圆了,而且表面并不是坑坑洼洼的无规则,反而显得光滑而且颜色深浅统一。如此大的结痂,竟然还能如此的“光滑”,任谁看了都会觉得匪夷所思。 而且最关键的是,上面有缝有眼儿的,乍一看太像一张人脸了!饶是李鸿菘都觉得有些别扭了。 李鸿菘的妻子更加焦虑起来,又问卫大师说:“大师,那有什么办法可以救救我女儿啊?” 她虽然是跟卫大师说的,但还是不由地望了丈夫一眼。 很显然,这位对丈夫向来言听计从的妻子,如今当着自己身为医学界泰斗的丈夫的面问一个阴阳先生,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对劲。 果然,李鸿菘的脸上挂不住了,他狠狠地瞪了妻子一眼,低沉地道:“这两天回去的手续办完了,我们就回美国去给南南治疗!” 卫大师依旧面沉如水,不喜不怒。 他只是又看了李忆南一眼,然后说:“李先生,不管你信与不信,我只说最后几句话。依贵千金的面相看,虽遭横祸,却吉人天相,必有贵人相助。当然,这个贵人非是我。从名字上解,忆南者,北矣,故此人必是在北方。我知一人,此子有家传秘方,专治疑难杂症,尤其是皮肤之病,你若想通,我可给你打听一下……” “不用了,谢谢。” 李鸿菘一句冷冰冰的客气话让卫大师也是哑口无语。 卫大师只是微微地摇了摇头,却依旧面带着笑意,然后不失礼数地与众人道别,也不再去管像煤气罐一般的李鸿崧,在其他人的簇拥下出了医院,回去了...... 就这样,不出几日后,李鸿菘和妻子带着女儿乘坐专机一起回到了美国,送进了纽约大学的医学中心,用最先进的医疗器械为她的女儿诊断和治疗,却不出所料的到根本未起到任何效果,李忆南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右腿上的鬼面痂越来越恶化。 如果仔细观瞧,会发现真就如同卫大师讲的那个故事一样,这鬼面痂竟然是想要睁开眼睛了! 李鸿菘的妻子终于忍不住了,跟李鸿菘又提起香港的那位卫大师。 李鸿菘是个极其要面子的人,让他一个准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去请教一个风水先生,还不如直接给他来一刀。 不过,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向来百依百顺的妻子竟然一反往常的温顺,突然对着他喊叫起来。 “你这个人啊!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这可是咱的女儿......咱们唯一的女儿啊!为了她,你就不能放下你那个面子嘛!” 妻子的这一声大吼也让李鸿菘彻底冷静了下来。 是啊!父母为了子女,有什么不能舍弃的,面子又算个什么! 李鸿菘终究还是放下了他心头的包袱,与妻子一起打听到了卫大师的联系方式,很快便也联系上了卫大师,卫大师依旧非常热心,而李鸿崧也不再强硬,非常虚心地向卫大师讨教了一番,并约好了很快要上门拜访他...... 香港,九龙,佛光街,雅文楼。 李鸿菘带着助理王婷婷一起,又一次见到了阴阳风水先生卫元忒大师。 这一次,李鸿菘少了许多的自负,多了更多的耐心。 “大师,昔日李某不晓事理,多有得罪,还请大师海涵啊!” 李鸿菘终于还是低头认错。 卫大师却非常客气地拉着李鸿菘,道:“哎,哪里哪里!李医生太过客气了!李医生悬壶济世,卫某本就佩服不已,何来得罪?相聚即是有缘,我们再聚便是莫逆之交了,李医生有什么困难,我卫某也会鼎力相助的!” 李鸿菘并不是个罗哩罗嗦的人,他觉得客套话多说无用,便直奔主题。 “大师,你......上次说的......小女的那怪症要如何才能医治,这世上真的有人可以医治嘛?” 卫大师也立刻回答说:“卫某所知,普天之下,可治此怪病的恐怕也只有此一人。此人现在就在大陆的齐鲁之地,与香港相距甚远啊。” 李鸿菘忍不住又问:“那……那还请大师赶紧告诉我这位高人的联系方式,我这就登门拜访,事不宜迟,还请大师速速告诉我啊!” 卫大师呵呵一笑,道:“不急,不急。既然如此,我也正好要去拜访拜访他,也正好可以给李医生做个引路人,若李医生不嫌弃,等我稍作准备之后,便与我同行,我们一起去拜访他,如何?” 李鸿菘心中那叫一个急,不由在心中大骂卫大师。 “哎!你个臭算命的,我李某人放下了老脸来求你,就是为了你快点告诉我那位高人身在何方,怎么才能联系上。可你却一口一个不急......你是不急!还要一起去,你以为老子很喜欢看你那张臭脸,摆那副臭架子嘛!” 心里虽然骂得痛快,但是嘴上却还是要一口一个“大师”地称呼着。 二人商议好了之后,卫元忒大师带了一个贴身之人,便马不停蹄,直奔机场。 李鸿崧并没有让助理王婷婷随同,而是给她放了一个假,让她可以回家去探一探亲。 当然了,顺便办理一下原籍之事...... 飞机上,李鸿菘问卫大师,道:“大师啊!那位高人姓甚名甚,真的有您说的那么神么?” 卫大师笑着回答说:“澳门的何家都去登门拜访过,您说呢?此人姓张,名小峰,山东人士,差不多有二十五六岁了吧!” “什么!” 李鸿菘听了卫大师的一番话后,眼珠子都快都快瞪出来了! 二十五六岁,那跟李鸿菘的女儿李忆南差不许多的岁数,如此年纪,于李鸿菘看来,简直就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而已,学医不只靠天赋,更靠的是积累,如此年轻,可堪大事? 李鸿崧暗忖,如若真能像卫大师说的那么神奇,如此疑难杂都能医治的话,那只有两种可能,一则是此子真乃是华佗转世,二则是他会些民间所传的神秘偏方...... 所谓偏方,是指组方简单,药味不多,易于就地取材,常流传于民间,对某些疾病具有特殊疗效的方剂。 偏方治病,在民间可谓是源远流长,享有盛誉。 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医学漫长的发展岁月中,经历代学家反复摸索,反复实践,积累了与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创造了难以计数的有效偏方。 然而,时至今日,对偏方的理解却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一种观点是以为偏方可治百病,一味偏方,气死名医;另一则是完全否定,觉得绝大部分的偏方根本毫无医药学的依据可言...... 山东,青岛。 某一个小镇上的某一个小小的诊所里。 忙里偷闲的张小峰,正趴在电脑前面玩着斗地主。 突然,他眯起了眼睛,张大了嘴巴,似乎觉得有些不对劲! “吖嗪……吖嗪……” 连着打了好几个喷嚏。 “哎?谁闲得没事儿在念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