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贞观纪》 第一章 序言 我写这部书的原因很简单,小时候读史书时便认识了李世民,而后经常翻阅与李世民相关的书籍,最近几年又恰好读了读《资治通鉴》《旧唐书》《新唐书》《文苑英华》《册府元龟》《贞观政要》《唐会要》等史书,也看了许多最新的考古发现,对于李世民的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觉得我可以为大家尽量全面的介绍一下李世民。 因为读了大量的史书和看过了很多的墓志铭,发现以前的史书存在很多错漏,如杜伏威的去世时间、李建成的下葬时间和谥号等。 我个人是个强迫症比较强的人,看到书中的错误总觉得不能熟视无睹,可是,我自然是不能去改动史书的,所以只好自己写一部更改过的史书。 为了写这部书,自己已经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搜集的资料了,如果从自己第一次看《旧唐书》开始算,那有十多年了吧,如果从提笔开始算,那是二零二四年十一月初的事。 这部书主人公是李世民,但是记载时间不是从李世民出生开始,而是选择了从武德三年六月开始,为什么要从这个时间段开始呢? 我个人认为李世民洛阳之战和虎牢关之战为他积累了大量政治资本,这也为后来战胜李建成提供了最大的助力,毕竟在古代,嫡长子的身份实在过于尊贵。 至于书中的重点人物介绍,当然是以李世民为主,但是 “贞观之治”的出现又不可能是李世民一个人便能创造的,这需要很多名臣的辅佐,所以书中又详细介绍了很多名臣,如房玄龄、杜如晦、岑文本、虞世南、褚遂良、刘洎、马周、裴寂、萧瑀、孔颖达、颜师古、李百药、杨师道、魏征、王珪、韦挺、孙伏伽、戴胄、高士廉、长孙无忌、李世绩、程知节、秦叔宝、尉迟敬德、李靖、侯君集、薛万均、薛万彻、唐俭、柴绍、屈突通、段志玄、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李思摩等,此外,还有杰出女性代表文德皇后、徐惠等,除了以上声名比较显赫的人外,还有数以百位的小人物,虽然于史料中,他们也许只是沧海一粟,但是,很多人却在以自己的方式推动着历史进程,如太子率更丞王晊,可以说是玄武门之变的重要推手。 关于书中重点内容的介绍,本书以政治事件、军事事件为主,宗教、文化、艺术、民族等方面也有涉猎,政治事件如玄武门事变、完善三省六部制、明堂制度等,军事事件如平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高昌、龟兹、吐谷浑、**厥等,宗教方面如大慈恩寺的建立、玄奘西游等,文化方面如李世民、李百药、杨师道、魏征、虞世南等人的诗文创作,艺术领域如《九成宫醴泉铭》《房玄龄碑》《汝南公主墓志》等书法作品和《步辇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萧翼赚兰亭》等绘画作品,民族方面如对**厥、契丹等部族的管理。 第二章 前言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通过史书,我们可以拨开历史的迷雾,窥探历史的变迁,保存历史的记忆。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长盛不衰,史书的记载功不可没。 本人自幼喜欢读一些史书,经过二十多年的历史沉淀,终于鼓起勇气打算创作一部史书。 本书关于人物方面,既详细介绍了李世民、李渊、两位帝王,又详细描述了裴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长孙无忌、虞世南、褚遂良、岑文本、刘洎、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李世绩、王珪、李靖、李百药、颜师古、马周、薛万彻、薛万均、杨师道、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李思摩、侯君集、屈突通、柴绍、段志玄、戴胄、韦挺、于志宁、李孝恭、杜淹、宇文士及、高士廉、萧瑀、温彦博、令狐德棻、孔颖达、殷开山、李道宗、周绍范、丘行恭等近百位朝廷重臣和近百位贞观时期的小人物,出场人数众多,实属罕见。 关于历史事件的记载,本书除了对平王世充、灭窦建德、平萧铣、平辅公祏、灭**厥、灭高昌、灭薛延陀、征高句丽、灭刘黑闼、平龟兹、伐吐谷浑等军事行动详加记录外,也对完善三省六部制、完善科举制、“二王三恪”制度、陵寝和太庙修建制度、明堂制度等政治、文化制度详细记载,尤其是在唐朝对待少数民族的制度方面,不吝笔墨。另外,本书大量引用古代诏书、奏表、诗文等,这相比常见的史书更加全面。 关于史实来源方面,本人详细阅读了《资治通鉴》《新唐书》《旧唐书》《册府元龟》《文苑英华》《贞观政要》《唐会要》《全唐诗》《全唐文》等文献资料,又辅以各种墓志铭的考古发现,对于史实记载不同方面,详加比对,尽可能地纠正了古代史书中的错误,如史书中对于李建成谥号及下葬问题、杜伏威事件等以墓志铭所述为主,推翻了《新唐书》《旧唐书》等史料记载。 本书有如下几大特点: 一、出场人数众多。相比《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著名的传统史书,本书出场人数更多。这是因为传统史书中,对于位高权重者往往详加记录,对于一些小人物尤其是女性往往一笔带过,甚至不做记录。但是,本书由于参考了大量墓志铭,而很多墓志铭的主人可能只是个小官,并且以往没有被考古发现,因此导致了史书的遗忘或忽视。 二、内容丰富。本书相比《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传统史书,除了重视历史上政治事件、军事事件、民族事件外,又将文学、医学、建筑、律法、宗教、艺术等方面加以补充。 三、史实来源庞博。本书的创作来源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册府元龟》《贞观政要》《唐会要》《通典》《全唐诗》《全唐文》《文苑英华》等史书,另一方面是各地的考古发现,由于很多墓志铭虽然被发现了,但是其墓志铭网上并不能查到具体内容,所以本人为了更准确的记录史实,前往了很多博物馆进行考察,从而尽量保证了史实记录的严谨。 四、详略得当。本书对于武德三年六月至玄武门事变为止的部分,除了平王世充、窦建德、辅公祏、刘黑闼、杨文干事件、玄武门之变等军事行动或重大历史事件详写外,其他部分进行略写。而从玄武门事变开始直到李世民去世之间发生的历史事件多为详写,以突出主角李世民。 五、叙事客观。本书在记录史实方面本着客观为第一要务的原则,公正的记录了每个人物的善恶两个方面,如李世民虽然是主角,但他有时也会好大喜功,有时也会贪图享乐,有时也会因为个人情感罔顾律法,对于他的错误,本书毫不掩盖,又如魏征乃千古名臣,但是他也有阶级观念,也有识人不明等缺点,再如萧瑀既有刚正忠直一面,又有急躁偏执、心胸狭隘的一面,又如房玄龄,虽然也是千古名相,但是他也有谨小慎微、性格怯懦的一面,又如长孙无忌,既有政治手腕强硬的一面,又有军事能力不足的一面和贪恋权势的一面。“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是两面的,对于好的一面,本人不吝赞美,对于不好的一面,本人也客观描述。 六、历史事件发展脉络清晰。《新唐书》《旧唐书》等史书因为是采用纪传体形式进行编撰,所以在历史事件的前后发展或者事件叙述的详尽性方面,受到限制,如想了解玄武门事变中有哪些参与者,在纪传体史书中需要找到《长孙无忌列传》《高士廉列传》等,如此一来,我们得到的信息是碎片化的,并且,玄武门事变之所以爆发,甚至李世民能够提前着手布置,这是因为李建成手下太子率更丞这样的小人物,而这种小人物并没有列传,这是纪传体史书天然的弊端。而本书采用编年体的形式,这样使得历史事件的先后发生顺序一目了然,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也能表述清楚。 七、历史人物交代完整。在这一方面,由于纪传体史书记述人物完整的优势,本书囊括了《新唐书》《旧唐书》的本纪、列传部分,然后把它们拆开编入了本书之中,使得阅读本书等于把《新唐书》《旧唐书》全部阅读了,然后,本人又将考古发现的墓志铭部分补充进去,使得本书中很多人物的生卒年更加详细、官职的变迁更加详尽,许多史书中不见记载的人物纷纷鲜活起来。 八、打破传统性别尊卑。在古代,男尊女卑,因此,史书中出场人物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很多历史著名女性因为性别问题可能不见史书,只能以某某夫人身份出现在史书上。本书对于当时伟大的女性也进行了描述,如唐太宗充容徐惠,虽然是一介女流,然才华横溢,诗文俱佳,她的奏疏、诗文,本书全都收录。 九、综合性强。由于本书史料来源广泛,因此本人得以将《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贞观政要》《唐会要》《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全唐诗》《全唐文》和考古发现等融合在一起,避免了《新唐书》《旧唐书》这种纪传体史书和各墓志铭收录人物不足、历史事件交代不完整,《资治通鉴》这种编年体史书历史人物交代不完整,《全唐诗》《全唐文》这种文学性强、历史性差,《贞观政要》《文苑英华》《唐会要》这种专门性强、历史性差,《册府元龟》这种知识碎片化的缺点。 十、语言朴实。本人认为,史书中的语言应该是朴实无华的,不能像现在市面上众多书籍一样,为了凑字数夸张描述,甚至大量使用褒义词、贬义词或者多余的描写进行叙述,以此来灌输给读者书中人物善恶的品格。我认为,历史人物的好坏每个读者都应该独立思考,作为史书作者,需要做的就是用平实的文字去记载,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一千个人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本书编撰目的有三: 一、记录史实。本书为了推动发展,只有邓基一人为虚构,并且只是短暂出场,其他历史事件中涉及的人物和历史事件全部为史实,对于史料记载中矛盾部分,本人详加考察,几经比对,选取了最可信的史料,尽可能的更正了以往史书中的错误。 二、资政育人。古人的很多思想对今天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关于这一点,需要读者自己通过阅读本书去体会。 三、学术研究。由于本人考察、阅读了很多墓志铭,而很多墓志铭信息并未在网络上公开,只得通过去到文物保护场所亲自去看才能了解,所以,个人认为,本书对于学术研究可能存在一定研究意义,当然,本人学历不高,而且只是普通的历史爱好者,与专业性的历史人才无法相提并论,恐有贻笑大方之嫌,望大家海涵。 最后,本人希望读者朋友能够养成正确的史学观,可以以客观公正的角度去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第三章 太极殿上争长短 两仪殿中论天下 武德三年六月,在那庄严的太极殿内,李渊,端坐于龙椅之上,他的身影在光影交错中显得既威严又深邃。他的眼神锐利如剑,扫视着殿内肃穆的群臣。 整个朝堂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压力所笼罩,连空气都显得格外凝重,每个人的呼吸都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这份沉寂。 “尚书右仆射裴寂,你说说你的看法!”李渊直接点名裴寂,以沉稳而坚定的语气询问他对进攻王世充的见解。 裴寂手持笏板,步履稳健地走出班列,高声而清晰地说:“臣以为不可!” “理由呢?”李渊面无表情,冷冷地问。 裴寂高声说:“臣以为如今进取中原,可不比以前了,以前天下大乱,民心难定,如今,天下势力一分为四,四方势力势均力敌,哪一方都尚未有统一天下之能,若我大唐进攻王世充,无疑是想打破如今的平衡局面,这样一来,我方必将成为其他势力的眼中钉,届时我方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王世充一方,而是河南王世充、河北窦建德和江陵萧铣。我们腹背受敌,危矣!况且洛阳王世充坐拥洛阳这一富庶之地,加之洛阳城高坚固,易守难攻,王世充手下谋士如云,猛将如虎,不可轻易伐之。” 裴寂的言辞恳切而沉重,他的话语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让原本就紧张的气氛更加凝重。 上开府仪同三司韦云起出班附和裴寂说:“国家在经历战乱之后,百姓流离失所,未能得到安养。加之连年收成不佳,关内地区饥荒严重。京城虽然初定,但民心尚未归附,小偷小盗之事仍为国之忧患。司竹、蓝田谷口等地的盗贼众多,他们朝夕窥伺,对国家造成极大危害。即便在京城之内,每晚也有盗贼出没。此外,北方的梁师都勾结胡寇,这是国家的腹心之患。 若不解决这些内忧,而贸然出兵函洛,一旦内盗乘虚而入,国家将面临更大的祸患。王世充远在千里之外,且山川阻隔,目前尚不足以对国家构成直接威胁。因此,应待国家有余力时再考虑讨伐。 如今内忧未除,国家应宏大量力,暂且收敛兵力,致力于农耕,安抚百姓,团结民心。这样,关中的小盗自然会平息。秦川的将士们士气高昂,三年后,定能一举平定天下。如今若急于求成,恐怕并不可取。” 李渊听后面露不悦,他霍然起身,手指着裴寂,说:“你认为只有天下大乱才是我们的时机吗?那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进取中原?” 裴寂见状,连忙躬身施礼,语气缓和地解释道:“陛下息怒,臣并非完全反对讨伐王世充,只是认为时机尚未成熟。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而今王世充、萧铣、窦建德等人均深得民心,此时攻打任何一方,我们都缺乏十足的胜算。臣恳请陛下以民心为重,审慎决策。” 裴寂说完,群臣纷纷窃窃私语,几乎全都站在了裴寂一边。 这时,李世民挺身而出,他目光炯炯,言辞激昂地反驳:“民心固然重要,但如果我们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那么,民心自然会归附我们的,我不懂太多的大道理,但我相信,民心有时候是需要打出来的,而且,我听说的是王世充不得民心,敢问右仆射,若王世充真得民心,那么,裴仁基、裴行俨、宇文儒童等为何谋划诛杀王世充?他若真得民心,为何派王行本毒杀杨侗?他若真得民心,为何他的殿中监豆卢达和罗士信将军会归附我大唐?王世充为人残暴狠毒,百姓对其早已恨之入骨,洛阳城虽然高大坚固,但洛阳城粮食短缺,他的尚书郎卢君业、郭子高竟然能饿死,我想,河南的官员和百姓一定也希望我们能除去王世充这个祸害。如今,关中宁定,军队兵锋正盛,这正是我们进攻中原的绝佳机会,至于你担心其他势力会帮助他,那无妨,一起灭了他们!” 李世民的挺身而出使得这场朝议达到了高潮。他的反驳如同一道闪电划破长空,让原本沉闷的气氛瞬间变得激昂起来,不少大臣,尤其是武将们纷纷击笏表示赞同。 李渊看见终于热烈起来的朝堂,转头又问李建成,说:“太子,你意下如何?” 李建成说:“儿臣认为,秦王刚刚剿灭刘武周,士气高涨,时机应该到了!” 李渊又看向了齐王李元吉,李元吉心领神会,立刻说:“儿臣附议!” 看到兄弟三人如此团结一心,李渊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毅然决然地宣布了出征的决定,说:“朕意已决,由秦王领兵,齐王佐之,择吉日讨伐王世充,收复中原!” 可尚书右仆射裴寂却没能领会李渊的意思,他提高了音量,固执地说:“陛下,臣以为,目前这种平衡不可打破,或者不应由我们打破,不然我们将成众矢之的。” 李渊并不答话,继续说:“即日起,众爱卿同心协力,各司本职,全力支持东征,若有影响军心者,严惩不贷!” 看到李渊已经下定决心,裴寂低下了头,不敢再说什么,只是内心感到一种莫名的失落。自己向来是李渊的“智囊”,似乎他的话李渊从来都是赞同的,可这一次,他不明白,为何今天的李渊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当所有人都渐渐离开朝堂,他慢慢地站起身,缓缓地向殿外走去,那一刻,他心中满是疑虑和不安。 散朝后,李渊留住太子和李世民,三人一同向两仪殿走去。 太子李建成说:“父皇,裴寂为什么不同意出兵?他不同意出兵我们能打赢王世充吗?我们的后勤供给会不会出问题?” 李渊笑了笑,用手指了指李世民,说:“二郎,你说说!” 李世民不假思索的说:“裴寂不同意出兵原因有二,第一,于公,正如他所说,现在各方势力虽暗流涌动,但谁也不想率先发难,这是事实,如果我们攻打王世充两败俱伤,那么,萧铣、窦建德一定会立即出兵,共同抢占我们和王世充的地盘,这一点来说,我们会很危险。第二,于私,太子可否记得当年曹操率大军南下江东,东吴张昭主张投降一事?如今裴寂位高权重,一旦我们兵败,他如今的荣华富贵便将烟消云散,他不敢赌!为了他的权位,他也不会赌。至于他会不会用心经营后方,这是肯定的,一旦我们决定开战,那么,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不成过眼烟云,他一定会全力以辅助我们,换句话说,他如果能劝我们不出兵最好,如果劝不住他也必会鼎力相助。” 李渊听完李世民的话,哈哈大笑,并说:“二郎啊!什么时候开始研究起裴寂来的啊!” 李世民说:“儿臣并未刻意研究裴寂,只是相处久了,可能会忍不住猜一猜他心中所想。” 太子听完李世民的回答,立刻恍然大悟,说:“父皇,既然裴寂有如此想法,那为何不处置他?” “处置?为何处置?”李渊反问。 “他忤逆圣意!” 李渊笑了笑,说:“难道日后我们听不得不同声音吗?何况,战与不战,本就在可与不可之间,也许事情的最后正如裴寂所言呢?” “那他作为宰相,他的意见会不会影响军心?”太子继续问。 “不会!”李渊严肃地继续说,“当朝将领个个渴望建立军功,他们会不希望打仗?” 听完李渊的回答,李建成沉默了,他清楚作为未来君主,自己目前政治眼光尚且稚嫩,以后还需要多向李渊学习。 谈话间,李渊三人便来到了两仪殿,三人席地而坐。 李渊说:“二郎,此次出征,朕给你大军十万,如何?” 李世民立刻说:“谢父皇!” 太子听完便小声地问:“父皇,要不再多派点兵吧!毕竟王世充可非泛泛之辈。” 第四章 尉迟敬德殿上失礼 李渊安抚齐王情绪 “太子殿下,父皇既然决定出兵十万必有道理,我也认为十万人足矣!” 李渊对李建成说:“不是朕小气,是最多只能给二郎十万,毕竟江南萧铣虽是无能之辈,但我们也要防止他趁机袭击长安!” 李建成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并说:“父皇,还有草原十八部呢?” 李渊说:“朕当然知道,所以朕晋阳起兵时便向草原十八部称臣,年年纳贡,为的就是先腾出手来统一天下,然后再等待时机与草原十八部决战。我与草原十八部有盟约,希望他们不要毁约。不过,草原十八部确实不得不防,这件事我会好好考虑的。好了,你们先回去吧!” 李渊看着二人远去的背影,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第二日,李渊在太极殿召开朝会。 这一天,朝中武将神采奕奕,全都摩拳擦掌,静等李渊宣布吉日和所派将领。 只见李渊朝着身边殿中监陈福说:“宣诏吧!” 陈福铿锵有力地说:“敕令秦王李世民为东征大元帅,齐王李元吉为东征副元帅,率右千牛卫大将军、淮阳王李道玄、右翊卫大将军、淮安王李神通、左千牛备身、略阳郡公李道宗、定州总管李玄通、中书令萧瑀、行台左仆射、秦王府行军元帅长史屈突通、益州道行台左仆射、酂国公窦轨、领左右千牛备身大将军窦抗、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李孟尝、右武侯将军桑显和、左翊卫大将军柴绍、检校并州总管刘世让、右武卫大将军钱九陇、陕东道大行台吏部尚书殷开山、左武侯大将军、曹国公李世绩、陕州道行军总管罗士信、邓州总管雷四郎、玄甲军统帅翟长孙、左光禄大夫马三宝、上柱国、玄甲军统帅张士贵、陟州刺史李厚德、右光禄大夫、左一总管、任国公刘弘基、怀州总管黄君汉、右卫将军宇文歆、行军总管刘德威、马军副总管李君羡、左光禄大夫丘行恭、右武卫大将军、上柱国、秦王府右二护军双士洛、宋州刺史、阳翟公郭孝恪、行军总管卢君谔、左三统军程知节、行军总管史万宝、武卫将军、行军总管盛彦师、上谷郡公、左卫将军王君廓、左武卫将军、新兴县公王君愕、乐游府骠骑将军段志玄、右一府统军尉迟敬德、骠骑将军王怀文、左马军总管吴黑闼、右马军总管牛进达、右三统军、马军总管秦琼、右领军卫大将军窦琮、骠骑将军张孝岷(出征前于六月三十日被王世充击败,而后不屈被杀)、右翊卫将军史大奈、上柱国、右武卫大将军李誉、车骑将军白士让、太府卿宋遵贵、车骑将军杨武威、车骑将军侯君集、秦王府骠骑将军宇文士及及秦王府主簿、金部郎中薛收、秦王府记室、陕东道大行台考功郎中房玄龄、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杜如晦、陕东道大行台度支郎中于志宁、比部郎中、上党县公长孙无忌、中郎将、秦王府统军刘德敏、秦王府右四统军田留安、正议大夫、北门长上曹钦、秦王府左一军马总管牛进达、秦王府右三军骠骑将军、清水县公公孙武达、归政县公郑仁泰、秦王府裨将高甑生、梁建方等秦王府文武官员东征王世充,中书令封德彝为参谋军事,管国公任瑰、潞州总管李袭誉、陕州总管党仁弘等人负责粮草转运,秦王府记室唐皎专掌书檄。东征时间定为武德三年七月初一。” 随着念到自己名字,各将领全都兴奋不已,尉迟敬德与程知节不禁哈哈大笑,口中不断念叨:“太好了!” 看着尉迟敬德如此不顾朝堂礼仪,齐王怒斥尉迟敬德:“你笑什么?知道这是朝堂吗?” 齐王的话立即打断了尉迟敬德的笑声,程知节也不禁噤声。 李渊看着眼前的景象,大度地说:“无妨,齐王太重视那无用的礼数了!”李渊明白,打仗是需要尉迟敬德这种将领的,即将出征,万不可挫其锐气。 面对李渊的大度,尉迟敬德立刻跪下不断磕头,并说:“谢陛下宽容,臣必为大唐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看着尉迟敬德如此直率地表示,李渊欣慰地点了点头,并说:“尉迟将军平身!” 而齐王看到尉迟敬德的无礼不仅没得到申斥,反而被李渊礼遇有加,心中不禁产生了一团怒火,并暗暗忖道:一个降将,怎配立于朝堂之上? 名单念完后,李世民出班说:“儿臣领命!” 齐王被李世民的回应拉回了现实,也赶忙说:“儿臣领命!” 其他将领皆齐声回应说:“末将领命!” 李渊看着眼神如此坚定的众将,心中满是喜悦,说:“好了,散朝。太子、齐王、裴寂留下!” “是!”所有人缓缓退出大殿。李世民不明所以愣了一下,但还是扭头出了大殿。 见众臣散去,齐王率先开口:“父皇,您为何如此礼遇一个降将?” 李渊明白他在生自己的气,正欲好言安抚,太子却先开口,说:“四弟,不可如此鲁莽,父皇这样做必有道理!” “太子觉得我这样做有什么道理呢?”李渊看着太子说。 “启禀父皇,儿臣觉得父皇是看在大军出征在即,不想伤了出征将士的心,尤其是降将的心,父皇这样做是想告诉天下人,只要是诚心归附我大唐之人,无论之前是谁的手下,我们都欢迎,也就是说,父皇此举既是收买人心,也是鼓舞军心!不知儿臣说得可对?”李建成缓缓抬起头看着李渊说。 “裴寂,你说呢?”李渊又看向裴寂。 裴寂面对突然的发问,愣了一下,然后说:“臣同意太子殿下所说。” 李渊看着眼前手足无措的裴寂说:“你这个老狐狸啊!你我君臣相识几十载,有何不能说?正好教教我这两个儿子。” 裴寂听完李渊的话,抬起头看了看太子,又看了看齐王,小心地说:“太子所言极是,但不全面,陛下不仅是因为国事而斥责齐王,也是因为家事而责备齐王。” 裴寂话一出口,太子和齐王顿时怔住了,他们想不通,这和家事有什么关系? 裴寂看了看默默点了头的李渊,继续说:“尉迟敬德是秦王的人,礼遇尉迟敬德那是在给东征大元帅的面子,而东征大元帅是谁呢?是秦王,是东征副元帅齐王的哥哥,秦王、齐王、尉迟敬德都将出征,本来申斥谁都不应该,但是,齐王作为陛下儿子,在尉迟敬德面前没必要争宠,面对尉迟敬德背后的秦王,也不必争宠,现在,陛下把齐王留下,就是为了安抚齐王,而秦王看到陛下并未留下自己,以秦王心思之缜密必能想通此中利害,散朝后,秦王必将严厉训斥尉迟敬德。所以,这一件小事其实是陛下为了秦王和齐王的团结而做的。” 裴寂言罢,李渊深深点头,并对齐王说:“元吉,你还年轻,不要太气盛,没事多和太子学学。” 听完裴寂和李渊的话,齐王依然愤愤地说:“儿臣知道了!” 李渊看向太子,说:“你明白了吗?” 太子急忙回答说:“儿臣明白了!” “好了!你们都回去吧!朕累了!”李渊摆了摆手,示意三人离开。 齐王率先大步离开,太子缓缓跟在后面,而裴寂则迈着沉重的脚步在最后走着,他不禁在想:难道陛下留下我就是为了给齐王和太子解惑?事情如此简单吗? 太子一边走一边回想着刚才的对话,他觉得今天又学到了很多,尤其明白了裴寂的厉害之处,他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未来需要裴寂。 看着各怀心思的三人离开的背影,李渊静静的发呆,嘴里不断小声嘟囔着:“皇帝果然是孤家寡人啊!没有人能真正懂得朕!” 李渊面对空旷的大殿,不断发出叹息! 下殿的李世民找到尉迟敬德,说:“尉迟将军,你的脾气该改改了,要注意礼节!” “什么礼节啊?陛下已经原谅我了,就冲这,俺对大唐,绝对死心塌地!” 看着如此直率的尉迟敬德,李世民欲言又止,最后只得拍了拍尉迟敬德的肩膀说:“尉迟将军,说得好!” 听到秦王的夸奖,尉迟敬德不禁嘿嘿傻笑了起来。 第五章 李渊壮行东征军 捷报频传高祖喜 武德三年七月初一,李渊颁布《讨王世充诏》,其文说:“王世充妄图僭越天位,行叛逆之举,肆意拘禁百姓,迫使其生活在苦难之中。那些心怀归顺之念的子民,竟无从表达其忠诚之意,实乃可悲可叹。朕深知战争之苦,百姓之痛,故一直秉持和平之道,不愿轻易兴师动众。长久以来,朕已停止兵器之用,未再穷尽征讨之事,以期天下太平。然而,王世充之恶行愈发猖獗,放纵不羁,暴虐成性,始终未改。朕心实在痛惜、怜悯那洛阳百姓长久以来饱受战乱之苦,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如今,王世充贼军已陷入困境,粮食匮乏、黔驴技穷。其麾下将士离心离德、亲人反目、恶行满盈,灭亡之兆已显。因此,朕决定分派勇猛之将,率领步兵骑兵共同进发,直指洛水之滨,誓要直捣王世充之老巢。此行旨在招纳降兵归附之人,拯救危急困苦之民,务必以安抚百姓为先。凡兵马所到之处,有因事立功、擒敌制胜者,朕必将重重颁发爵位任命,丰厚奖赏,绝不吝啬。同时,府库中的金玉财宝等藏品,也将分赐给有功将士,奖赏等级由秦王另行制定。此诏应明确宣布,让天下百姓皆知朕之决心与诚意。” 而后,李渊亲自为众将一一赐酒壮行。至屈突通面前时,李渊说:“朕听闻你的两个儿子都在洛阳,是吗?” “陛下,臣原为大唐阶下之囚,幸得陛下恩宠,免我死罪,还赐我很多恩惠,臣早已暗暗发誓,如今幸为先锋大将,臣一心只想为大唐尽忠,望陛下明鉴!”说罢,屈突通跪倒在地。 “快快请起!”李渊扶起屈突通,继续说,“真是高义之士啊!” 很快,东征仪式结束。秦王李世民率大军开拔。 李世民率军十万东征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天下。 初二,突厥派遣使者与王世充联络,并支援王世充数以万计的牛羊。潞州总管李袭誉得到消息后,派兵截击突厥使者,缴获全部牛羊,并遣人将突厥与王世充联络之事报与李渊。不久,骠骑将军可朱浑定远又向李渊禀告并州总管李仲文与突厥勾结,妄想趁唐郑交战之时引军入关直取长安之事。 十三日,李渊得知李仲文与突厥勾结后,一面征召李仲文入朝,一面敕令太子李建成前往蒲州,并令陕东道行军总管、检校并州总管刘世让协助太子于朔州防备突厥入侵,又遣礼部尚书唐俭安抚并州。 二十一日,东征大军行至新安,李世民命人安营扎寨,并召全体将士讨论王世充兵力部署。 李世民说:“王世充派遣魏王王弘烈镇守襄阳,荆王王行本镇守武牢,宋王王泰镇守怀州,齐王王世恽负责洛阳南城,楚王王世伟守洛阳宝城,太子王玄应守洛阳东城,汉王王玄恕守含嘉城,鲁王王道徇守曜仪城,左辅大将军杨公卿统帅左龙骧二十八府骑兵,右游击大将军郭善才统帅内军二十八府步兵,左游击大将军跋野纲统帅外军二十八府步兵,王世充总领指挥。王世充不愧是一方枭雄啊,真是深谙用兵之道,看来我们要徐徐图之啊!” 众将闻言,皆点头称是,表示赞同。 李世民目光如炬,审视着眼前地图,突然说:“大家来看,王世充目前将重兵全屯于洛阳,他们依靠洛阳东部的郑国供给粮草,我们首先要先断掉他的粮草,我们从地图上看,我们一可以通过伊阙关从洛阳南部向东包围洛阳,二可以通过慈涧、回洛向北再向东部、南部包围王世充,总之,打仗打的是什么?是粮草,我们只要切断洛阳同外界的联系,久之,王世充必败!在这两种路线中,我认为北线更好,我们先占领慈涧,然后进军回洛、洛口、兵指武牢关,一旦我们占据武牢关,那王世充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众将听后,纷纷颔首,认为李世民所言极是。 李世民继续说:“慈涧,位于新安的东南部,与洛阳相距甚近,乃洛阳西大门,我们攻取洛阳,便从这里开始吧!” 众将听后皆摩拳擦掌,他们知道,李世民即将分派将领。 “令!罗士信率本部人马为先锋,包围慈涧,我率军随后赶到。” “领命!”罗士信得令后立刻率本部人马前往慈涧。 二十八日,罗士信包围慈涧,李世民率轻骑侦察敌情。王世充见慈涧被围,亲率三万大军前来解围。恰好,路遇李世民,很快,王世充便率军将李世民等人包围。面对眼前大军,李世民镇定心神,一边策马飞奔,一边张弓搭箭,敌兵见状,不敢上前。正在敌军踟蹰之际,李世民拍马冲到左建威将军燕琪面前,迅速掳起燕琪奔回营地。王世充看着眼前景象,只得不断叹息! 李世民灰头土脸地押解着燕琪返回大营。不料却被士兵阻拦在外,直到李世民取下头盔,这才进入大营。众将看到蓬头垢面的李世民,不禁连连赞叹:“秦王英勇!” 李世民看着眼前众将,一刻都不耽误,马上下令:“众军明日随我攻打慈涧!” “得令!”众将异口同声。 王世充回到大营,回想刚才发生的一幕,既惧又怯,急忙吩咐众军回师洛阳防守。 次日,陟州刺史李厚德袭击并攻克了武昌,俘获了王世充的总管韦瑗。 同日,李世民率五万大军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了慈涧。慈涧失守,使得洛阳完全直面唐军兵锋。占领慈涧后,李世民马上部署兵力,说:“令!史万宝自宜阳向南占据伊阙龙门;刘德威自太行向东包围郑河内郡;王君廓从洛口切断郑军的粮草运输线;黄君汉从河阴进攻回洛城;我率大军驻扎在洛阳北面的北邙,我们连营进逼洛阳。” “得令!” 众将点齐人马即刻出发! 李世民副将党志平不解的问:“秦王,我们为什么要驻扎在北邙山上啊?” 李世民笑着说:“北邙山居高临下,我派轻骑、重骑并屯兵于北邙,若各方需要支援,我们可以最快时间知晓,而且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再看北邙山,乃附近最高处,我们插上唐军的旌旗,对王世充各部也有震慑作用,如今战争不断,郑国其他地方和洛阳的沟通很难,我们站在最高处,对面的州县也许以为王世充已经战败,说不准会有很多州县投降的。” 东征大军向洛阳进发之际,长安城内,李渊不断收到各方好消息。 “陛下,初七,益州刺史段纶招降了西蛮各部;初九,窦建德部共州县令杀死共州刺史,以共州请降;十三日,梁师都部石堡留守张举率兵一千多人请降······”陈福为李渊详尽地念着各方捷报。 李渊听着捷报频频,内心满是欢喜,对于洛阳的平定更是增强了不少信心。 八月十四日,黄君汉派校尉张夜叉用水军袭击回洛城,攻克城池,捉住郑守将达奚善定,切断河阳南桥后回军,又收服了郑二十余处堡垒、聚落。 王世充得到回洛城陷的消息后,赶忙命太子王玄应率领杨公卿等人于城西修筑月城,留兵戍守,伺机收复回洛城。 李世民大军率兵进驻北邙山,继续向洛阳城施压。从此,横亘在洛阳和洛口之间的北邙山成为了郑军粮草生命线上最难拔的钉子,东部粮草向洛阳转运,则必须突破北邙山上的唐军铁骑,王世充回撤也要经过北邙山,如此战略要地的失陷,也意味着留给王世充的时间不多了。王世充看着步步紧逼的唐军,于是在青城宫列阵与李世民对峙,并向李世民大喊:“我郑国居河南,你唐国镇关中,我从未发兵侵你疆土,而今,你为何咄咄逼人?” 第六章 尉迟敬德挺身护主 齐王单挑尉迟敬德 李世民听完王世充的喊话,转头对宇文士及说:“你替我回答他吧!” 宇文士及大喊:“我大唐乃天下正统,普天之下,莫不受我大唐隆恩,亦应听我大唐圣人教化,你王世充毒杀越王杨侗,不忠不义!像尔等这种不尊王化之人,我们怎能不兴兵讨伐?” 王世充回应说:“我们可否罢兵言和?” 宇文士及说:“我等乃奉天子诏前来征讨你,不是来与你讲和的!” 至傍晚,王世充无所应,双方各自罢兵回营。 王世充面临如此困境,他努力保持镇定,并向突厥写信,派使者携带大量金银珠宝前去突厥求援,请求突厥断掉对唐军的马匹供应,并骚扰大唐北部朔州等边境。 李世民大军驻扎北邙山后,郑国各地远观唐军声势浩大,加上王世充盘剥百姓,早已天怒人怨,于是,不断有州县开始望风而降。 战报飞驰入长安,李渊得到唐军攻破回洛的消息后,喜不自胜,与群臣分享胜利的喜悦,裴寂望着得意的李渊,说:“陛下,而今东征大军进展顺利,攻克洛阳指日可待,不过我们此时要防止王世充与窦建德联合,请陛下遣人前往窦建德处与其讲和!” 李渊深表赞同,当即决定遣使者前往窦建德处。 窦建德面对唐使求和之意,立即同意,并命使者将同安公主、淮安王李神通等带回长安。 看到使者顺利完成任务,李渊心中的石头终于坠地了,此时的他心想唐军不会腹背受敌了! 十七日,秦王大营内,秦王正与众将商议下一步对策。 “报!王世充部尉州刺史时德叡率领所辖、夏、陈、随、许、颍、尉七州前来降唐。” 李世民大喜,改尉州为南汴州,命归附的各州县的官吏仍用王世充所任命的官员,不作变动。郑国各州县长官听到秦王的处置后,不少人觉得投降乃是上上策,王世充如今已是瓮中之鳖,失败是早晚的事,况且一旦投降唐军,自己的官位依然能保得住,这是多大的诱惑!于是,王世充实控地域纷纷投向唐军怀抱。 王世充使者到达突厥后,突厥处罗可汗欣然答应出兵,立即表示派兵攻打朔州。突厥的入侵,使得唐军压力倍增,朔州的刘世让依靠坚固的城墙,奋力抵御突厥的进攻,他明白,一旦朔州失守,那么突厥大军占领朔州后,向南可只取长安,向东可与王世充里应外合、夹击东征军,朔州,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州,而是东征军的生命线、长安的生命线。刘世让的抵御,使得突厥军队始终无法踏入朔州城,为东征军覆灭王世充做着最大的努力。 王世充使者返回洛阳后,向王世充传递了突厥答应出兵的消息,此时的王世充心中燃起了希望的火苗。 原刘武周降将寻相认为王世充并非轻易可破,心中打起了退堂鼓,他私下联络介休兵,传递避战怯战思想,不少介休兵在其鼓动下纷纷逃散,屈突通和殷开山发现了寻相和不少介休兵逃跑的情况,于是自作主张,捆绑尉迟敬德,押到李世民军帐,说:“尉迟敬德骁勇善战,留着他恐怕会成为后患,不如索性杀了他。” 李世民并不搭话,而是吩咐手下去取一箱金子,然后走到尉迟敬德面前,亲手解开绳索,又对屈突通、殷开山说:“你们先退下!” 屈突通、殷开山忿忿离开。士兵也将金子取来放在李世民身边。李世民对尉迟敬德说:“男子汉大丈夫相互之间讲的是意气相投,不要因为一点小仇怨而介意,我是不会相信谗言而伤害忠良的,您应该明白。如果您一定要走,这点金子就算作路费以表你我这一段共事之情。” 尉迟敬德看着诚恳的李世民,走向前,双手去提箱子,提了好几次,都没提起,说:“秦王,您这箱金子太重了,我提不动,所以,我决定不走了!”说罢,二人相视一笑。 二十一日,李世民率尉迟敬德及五百骑兵登临北魏宣武帝陵,查看洛阳城中情况。 “报!发现李世民仅带少量骑兵出来侦察。”探子向王世充禀告。 “太好了!”王世充觉得这是捉住李世民的大好时机,于是,亲自率领一万人马突袭李世民,王世充部单雄信一马当先,向李世民飞扑而来,在这危机时刻,尉迟敬德挺身而出,手持马槊,一枪率先刺向单雄信,单雄信躲避不及,登时被刺下马,郑军士兵紧忙救下单雄信,向后退去。王世充看到尉迟敬德如此英勇,又觉得自己人多势众,务必要不惜一切代价捉住李世民,于是,他命令全军击杀李世民。 郑军黑压压地向李世民压来,见惯了大场面的李世民和尉迟敬德却丝毫不惧,尉迟敬德挺起马槊挡在李世民前面,每一个靠近李世民的郑兵都被尉迟敬德一枪刺死。郑兵面对如此勇武的尉迟敬德,人人胆怯不敢上前。 不一会儿,屈突通率军赶来,与李世民及其五百骑兵内外夹击,郑军溃败,王世充的冠军大将军陈智略被生擒,此役,李世民部斩首一千多级,俘虏六千人,王世充只身逃回城内。 “尉迟将军,你今天立了大功,这箱金银赐给你了!”尉迟敬德提起箱子后,李世民继续说:“没想到你的回报这么快啊!”二人再次相视一笑。 晚上,李世民在众将面前对尉迟敬德的矛槊功夫极尽赞美,称尉迟敬德的矛槊功夫实乃天下第一。微醺的齐王李元吉听到李世民对尉迟敬德的夸赞轻蔑一笑,并说:“还没和我交过手,怎么就成了天下第一?” “齐王,你不服吗?”李世民死死地盯着齐王说。 直率的尉迟敬德猛然站起身,说:“齐王想比试比试吗?” “比就比,取我长矛来!”李元吉起身命手下取来长矛。 李世民见状,急忙说:“只是比试,不可伤及性命,双方去掉矛头吧!” “为了避免伤到齐王,我去掉矛头即可,齐王就不必去掉矛头了。”尉迟敬德自信地说。 李元吉看着尉迟敬德竟然如此轻视自己,怒不可遏,挺矛刺向尉迟敬德要害,面对李元吉的攻击,尉迟敬德气定神闲地躲避。李元吉一连刺了多次,却始终不能伤到尉迟敬德分毫。 李世民见李元吉对尉迟敬德无可奈何,便叫停了比试。 李元吉心想,自己哪里受到过如此羞辱,于是说:“秦王,刚才我尚未酒醒,现在酒醒了,我要再比一场!” 李世民了解李元吉的个性,不让他吃点苦头他一定不会罢手,遂看向尉迟敬德,说:“夺矛和避矛哪个难?” “夺矛难!”尉迟敬德脱口而出。 “那好,请尉迟将军为我们展示下夺矛得功夫吧!”李世民示意尉迟敬德可以与李元吉交手。 “是!”尉迟敬德高兴地说。 “我来了!”李元吉突然挺矛刺向尉迟敬德,尉迟敬德瞅准机会,一把抢过长矛,并将李元吉狠狠摔在地上。不服气的李元吉顿时觉得受到了奇耻大辱,立刻捡起长矛,再次刺向尉迟敬德,一连三次,全被尉迟敬德夺掉手中长矛。 李世民笑着说:“好了,都住手吧!今天的比试就到这吧!” 其他将领看到如此精彩的比试,纷纷赞叹起尉迟敬德的勇武。反观李元吉铁青着脸,丝毫不敢再与尉迟敬德比试。 二十二日,王世充任命原李密旧将邴元真为滑州行台仆射,原李密旧将、濮州刺史杜才干憎恨邴元真背叛李密,假装带领部众投降邴元真。邴元真狂妄自大,亲自前去受降。见邴元真前来,杜才干出门迎接,并恭请邴元真入城,而后,趁其不备,将其擒获,历数他背叛李密的罪状,而后斩之,之后,派人带着邴元真的首级到黎阳祭祀李密的墓,事情结束后,杜才干降唐,濮州纳入唐版图。 郑国各地的纷纷归降,李世民认为王世充的灭亡已经进入了倒计时。他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控制住王世充东撤之路,把王世充牢牢困死在洛阳城中。 九月,王世充派兵向南突围,很快攻占邓州,邓州总管雷四郎战死,邓州落于王世充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