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仙国》 第一卷 琅琊崛起 前序 大地重开,五行混乱。盘古大神,镇混沌,开五行,造万世太平。后世有盘古开天地之说。 世界荒芜,不周山有女神,名为女娲。感天地孤单,遂创百族,人族智慧为百族之灵。 共工为水,祝融为火。水火不容,相互争斗。断不周,天地崩。 天界裂,寒水肆虐。女娲出世,收寒水,炼五彩神石,补天成祖。 人族燧人氏引雷成火,成燧祖;有巢氏构木为房,编叶成衣,为巢祖。点燃文明之火。 三皇五帝,人族经历坎坷。驱逐百族,建立城邦。 夏禹万丈金身,再驱逐百族,建立大夏帝国。 大夏万载,帝王桀乱世残暴。商汤阀桀,夏灭商立。汤架玄鸟,落豪为都,建大商帝国。 大商末年,妖族霍乱。有妖狐出没,迷商纣,乱朝纲。周国有子,名姬发。协凤凰起兵,攻朝歌,灭夏成周,建立大周帝国。 大周之初,分封诸臣。八百列侯,分封天下。 周幽大帝,沉迷女色。为妖狐一笑,戏弄诸侯,大周帝国乱。 百国群立,各自拥兵。大周悠在,实为乱世。 诸侯乱战,强者存,弱者灭。大周末年,八百列国,仅存数十。十大强国,数十小国。 强国:齐、晋、卫、吴、越、楚、秦、燕、鲁、郑 小国:宋、莱、梁、毛、周、邓、唐、随、黄、舒、杨、肥、纪、莒、郯、钟离、琅琊…… 大周历9951年,天将神石,落于昆仑之巅。上浮神谕:凤凰万载灭,乾坤日夜转。 神谕传天下,大周暗流涌动。大周协凤凰而生,万载将至。帝都羸弱,强国四起。大周危已! 大周帝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强国四起,内忧外乱。 四周荒野山林,百族肆虐,凶妖霍乱。 第一卷 琅琊崛起 第一章 公子被雷劈了! 琅琊国位于中原东方,东为黄海,西为鲁国;北临莒国,南靠郯国。在小国中也是靠后的存在。 琅琊国第一任国王范之明,号称明王。本是向国大领军,也是第一高手。 大周9890年,莒国攻打向国,向王不顾百姓死活,弃城而逃。 明王率军在琅琊城抵挡,临危突破宗师境,击溃莒国大军。百姓拥戴,随即向大周上书,取代向王,建立琅琊国。 明王沉迷练功无法自拔,在位30年,没有太大成就。为了更好修炼,于大周9920年传位独子范思民,号称仁王。 仁王范思民也是武痴,但是有贤妻李氏王后辅佐。李氏为中原李家世族嫡女,年幼时游历天下,来到琅琊城和微服私访的仁王一见钟情,随即私定终生。 仁王直接生米煮成熟饭,最后李氏怀孕。李家没法,只能捏着鼻子承认。 李氏王后阅尽世家珍藏,风华绝代,经常帮助仁王出谋划策。 琅琊国有李氏王后才算有起色,不然凭借武痴的仁王,不知道会成什么样。 大周历9935年,李氏诞下一子,取名范天诚,寓意上天赐予。 天诚渐渐长大,也突出老范家的传统,不喜诗文经意,只爱武学。没少挨李氏王后的鞭打,最后还是专心武学。 王宫的后花园,侍女正喋喋不休的劝解。这个侍女叫范小柔,是仁王夫妻捡的孤儿。看着可怜,收进宫内抚养,天诚出生后,让陪伴成长。 “公子,还是进屋吧!这才刚到春天是不可能打雷的。”侍女在不断地诉说。 一个青年侍卫,抱剑现在一旁说:“小柔,不要劝了。公子每次都这样,也没有什么危险。” 这侍卫叫任长勇,仁王侍卫长之子,青年英才,已经是后天武师,专门守护范天诚。 范天诚正坐在花园中央,抬头看着乌黑的天空,嘴里嘟囔着:“为什么不能打雷?” 他听信游方道士谗言,相信天雷可以洗精伐髓。只要是阴天下雨就坐在院中,等待天雷洗礼。 等待整整一个春秋,也没被天雷劈着。刚开始仁王夫妻还担心,这么多次都没事,也不再关注。 春去秋来,不知不觉一年已过,就连冬天时都出来打坐。今天又是乌云密布,习惯性的出来打坐。其实也知道没有雷,只是快一年,已经习惯每次阴天出来打坐修炼。 盘膝而坐开始修炼家传的琅琊玦,听说这功法是明王在琅琊城得到,便起名琅琊玦,真正的名字已经没有人知道。 明王也凭借琅琊玦突破宗师,现在还谣传正在闭关突破大宗师。具体情况谁也不知道,反正范天诚还是小时候见过这个爷爷。 他刚进入修炼状态,就听见“轰隆隆”的声音,随即全身一麻,失去知觉。 小柔还拿着棉衣,等着公子修炼完给披上,防止受凉。 都没想到还真打雷,而且范天诚也被劈着。小柔捂着嘴,棉衣掉在地上,一脸不敢相信的表情。 任长勇的剑也掉下去,直接砸在脚上,忘记疼痛,吃惊的看着。 “公子被雷劈了!”小柔终于反应过来,大声尖叫着。 整个王宫沸腾起来,都来抢救公子。范天诚可是仁王的唯一孩子,也是琅琊国的继承者,要是真的出事,所有侍女和侍卫都会受到惩罚。按照大周习俗,还有可能陪葬。 仁王早早结束朝会,直接领着王后躺在寝室。搂着李氏抱怨说:“天诚那小子实在太不像话,居然说不想当国王。” 李氏也不回话,因为这个话题经常说起。知道仁王想等儿子长大,直接传位,好专心修炼。 可惜这个儿子,也是武痴,而是比老子还严重,早就不想当国王。 仁王露出邪恶的笑容说:“要不再生个?” 李氏直接拧着他的耳朵说:“不是答应只生一个吗?生个孩子这么痛苦,不可能再生第二个。” 仁王也想起生天诚时,李氏撕心裂肺的叫声,一阵心痛便不再说。 “公子被雷劈了!” 这道声音直接把仁王夫妻惊起,直接穿好衣服。仁王带着李氏向后花园宫殿飞去,那边正是天诚的寝宫。 仁王夫妻落在寝宫外,看见侍女和侍卫都跪在外边。 “什么情况?”仁王冷冷的问。 小柔哭泣着说:“今天公子修炼,天空突然出现雷电,正好劈着公子。” 仁王夫妻脸庞抽搐,没想到狂雷满天的夏天都没事,这个冬天刚过,却挨雷劈。 李氏连忙跑进去,看见床上被包成粽子的儿子,眼泪直接留下来,趴在床边不停哭泣。 仁王走进来,看见站在一旁的老者,连忙问:“李老,诚儿怎么样?” 李医师正是宫内的太医,医术相当高明,也是跟随明王的老臣。 李医师连忙回答:“启禀王上,天诚公子并没有大碍,只要躺床休息下即可,没有什么大碍。老臣稍后开副药,只要吃下去,明天就能生龙活虎。” “多谢李老!”仁王露出感谢的目光,并摆手让退下。 李医师躬身后退,离开宫殿去开药。 仁王看着躺在床上的儿子,也非常心疼,又自责没有好好劝解。想起那个游方道士,转身给侍卫说:“下令驱逐琅琊国所有游方道士!” “诺!”侍卫躬身应答,直接转身去颁布王令。 他又看了看跪在地上的小柔和任长勇,严肃的说:“都起来吧!这是也不怪你们。但是要看紧点,以后不准在这样修炼。” 小柔和任长勇连忙磕头说:“仁王仁慈,一定遵从您的指令。” 仁王摆摆手,让他们退到一边。这才走过去,拍着李氏说:“没事,只要好好修养就行。” 李氏站起来,指着仁王呵斥:“都怪你,好的不教,非得教练武,要是有什么好歹……”说着直接趴在仁王的肩膀哭泣。 众侍女和侍卫都低下头,当做没看见。 仁王拍着说:“听你的,等诚儿好了,就让他听政,先处理下政务。不会再让他修炼。” 他心里其实很开心,终于可以摆脱繁杂的政务,可以陪陪李氏。更重要的是可以专心修炼。 第一卷 琅琊崛起 第二章 脑中的记忆 范天诚感觉浑身疼痛,努力半天才睁开眼。看见父王和母后正在抱在一起,亲亲我我。 这也太不雅观,不考虑病人的感受。他费力的咳嗽下:“咳咳!” 李氏被咳嗽声惊醒,回头关心的看着问:“诚儿,有什么不舒服吗?” 范天诚感觉浑身疼痛,想上千只蚂蚁在撕咬皮肤,咬着牙说:“没多大事,就是稍微有点疼。” 他脸庞抽搐,露出比哭还难看的笑容说:“都老夫老妻还是这里搂搂抱抱,成何体统啊!” 仁王听见也不好意思,刚才指望着李氏确实把重伤的儿子忘记。 李氏也不好意思,伸手拧着仁王的腰。仁王咧嘴呲牙,还不敢叫出来。 李氏想到什么,开口说:“你父王已经决定,等你伤好,直接去朝堂帮助处理政务,不准再修炼。” 范天诚听见,脑子一片混乱,居然不让修炼,还要去处理政务。这和杀了他有什么区别,真想站起来逃跑,只能无奈的说:“你们出去吧!我想静静。” 仁王转身说:“去把叫静静地侍女找来。” 李氏直接拧着仁王的耳朵,向外走去。还转头吩咐:“你们几个好好伺候公子。” 侍女侍卫都躬身说:“诺!” 范天诚还能听见门外的声音,这是父王的惨叫:“亲爱的,给点面子……啊!疼!” 他无奈的笑着,这对父母也是奇葩。仁王是天生的妻管严,一辈子只娶李氏,没有其它女人。什么事对李氏也言听计从,连政事都会听取李氏的意见。 范天诚闭上眼,感受着身体。经过天雷,好像发生变化。所有的筋脉都被暴力打通,一些杂质也被清除。 他以前只是百里天才,现在估计能达到镇国天才,再向上没敢想,直接提升好几个等级。 而且体内真气也发生蜕变,只要伤好,认真回复,有可能直接就突破至后天武师,这也算因祸得福。 脑海中还出现一段段画面,里面是一个另类世界的经历,想亲身经历过,深深地印刻在脑海。 那是一个称为理科男的记忆,有飞天的铁鸟;行走的铁盒……每段记忆都是杂乱无章。这些记忆太杂太乱,还不知道什么用处。只能深深藏在脑海深处,等能用到时再回想。 脑子像被打开像,豁然开朗。有很多疑难问题,直接想通。这算不算被天雷醍醐灌顶。 身体再被天雷劈时,自动记下一套运转功法。感觉比琅琊玦深奥很多倍,想表达出什么功法,却想不出来,也没法画出来,像天生适合他。 他运转神秘功法,感觉身体一阵清凉。身体不断被修复,疼痛也慢慢背温暖取代。 身体中道道闪着光芒的雷电,被吸出来,直接融入真气。原来身体的疼痛,都是残留的雷达造成。感觉自身的真气有天雷的属性,运转时有丝丝雷光闪烁。 他想了想,发扬爷爷的风格,直接起名“天雷诀”。直接坐气来,运转天雷诀,开始修炼。 随着功法运转,不断吸收身体内的雷电,最后身体不再有雷电传出,开始吸收空气中的雷电。刚经过雷电,空中还剩余打量雷电之力,也被吸收过来。 功法运转越来越快,吸收的能量也越来越多,最后像突破什么屏障样,正真的突破到后天武师。 他现在的修为,可以在琅琊国当一位将军,也算是位高手。也只能在琅琊国,要是去其它大国,只能算一般。也只有先天才能当将军。 琅琊国能屹立至今,依靠的是老国王明王镇压四方,也就是他的爷爷。 要没有明王在,早被四周的列国吃干净。所以实力是支撑一切的基础,也是行走天下的依仗。 范天诚修炼完毕,用力活动身体,缠在外边的白布直接碎裂,露出结实的肌肉。 “更衣!”他对着外边大声说。 任长勇冲进来,惊讶的看着说:“公子还是好好休息,身体要紧。” 范天诚直接出拳,攻过去。 任长勇也是出拳抵挡,却被打退几步,惊讶的说:“公子,您……突破了?” “勇哥,怎么样?这拳厉害吧?”范天诚开心的说。 任长勇这才感觉,手上传来刺痛的感觉,像被针扎样,要是连续来上几拳,他就直接失去还手之力。 他连忙跪倒恭喜:“恭喜公子,贺喜公子,突破境界。” 范天诚连忙扶起说:“勇哥别这样,还是像小时候多好。” 他们都是一起长大,任长勇最大,也一直照顾他们。 只是随着年龄增大,知道的也多,规矩就多起来,不再像幼时的无拘无束。 “公子,尊卑有别……”任长勇语重心长的说。 范天诚直接打断说:“别说了,这些道理都懂,但是还是有点人情味才叫生活。”他可不想听对方的长篇大论。 随即一群小太监过来,开始更换衣服,收拾起来。 他看看自己的皮肤,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看样真的是洗精伐髓。 地上的旧衣服,都是乌黑的东西,还散发臭味,应该是身体的杂质。 “快拿出去。”他捂着鼻子说。 一个小太监连忙走过来,捡起衣服退出去。 经过洗漱和打扮,又变成帅气的小伙。 任长勇也惊讶的看着,上下打量,惊叹说:“这难道是洗精伐髓,天雷真有用?”脑海也想要来到天雷试试。 范天诚看出对方的想法,连忙说:“这只是巧合,还是无意中的到一门功法,结合天雷才有这种功效。要是直接天雷洗礼,肯定是尸骨无存。” 他现在想起来,也心惊胆战。要是再来一次,绝对老老实实的修炼琅琊玦,不再想什么天雷洗礼。 “公子,喝药了。”小柔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药汤走进来。 她看见站在那的范天诚,直接大怒:“快躺下。”转身瞪着任长勇说:“你是怎么看护公子的,还没好就让下床。” 任长勇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抓着头,求救的看过去。 范天诚跳了几下说:“小柔姐,已经全好了,不信你看看。” 小柔仔细打量,看见没有什么问题才放心,还是端着碗说:“快把碗喝了,这都是补药,好补补身子。” 范天诚求救的看向任长勇,却发现对方直接露出爱莫能助的表情,退到一边。 他只能捏着鼻子,把碗喝下去。在人前,小柔和任长勇都是侍女和侍卫恭恭敬敬,但是私下里又是姐姐和哥哥,不停地关心,还有管教。 小柔躬身说:“刚才王后下令,明天早上去朝会。” 范天诚看着严肃的小柔,知道王后来真的,这处理政务是避免不了了。 他看着即将升起的月亮说:“你们累一天,也去休息吧!明天还有事要做。”说着想起明天的朝会,就是满脸的不开心。 小柔和任长勇都憋着笑,躬身行礼退下去。 第一卷 琅琊崛起 第三章 热闹的朝会 太阳还没有升起,就听见声音:“公子该起床了!” 范天诚睁开睡眼朦胧的眼睛,看了看窗外,无辜的说:“太阳还没晒进来,再睡会。” 他说完,直接蒙着被子开始睡觉。 “公子快起床,不然我就闯进去。”小柔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范天诚猛的坐起来,自从懂事就没让小柔服侍过。连忙说:“别进来,这就起。” 房门打开,一群小侍卫走进来,开始给他穿衣洗漱。 他感觉非常无奈,又是换衣服,又是换鞋子,连头饰都换了。没想到参加朝会这么麻烦,真后悔用天雷修炼,不然也不会被逼着去处理政务。 “这么早就去?还没吃饭呢!”范天诚看着要走的架势,连忙说。 任长勇躬身解释:“朝会结束再吃饭,如果时间太长,就直接吃午饭。” 范天诚感觉又被天雷劈中,直接楞在哪里。他半夜就感觉很饿,只是懒的起床,难道还要忍到中午。连忙摇头说:“现在就上饭,快点饿死我了。” 任长勇无奈的翻着白眼,小声的说:“再不去就迟到了,还是先参加朝会,再吃吧!” 范天诚坐在案桌前,直接耍起性子说:“不吃饭,就不去朝会。” 一会功夫,案桌上摆满饭菜。他闻着香味胃口大开,开始吃起来。 旁边的任长勇看着外面不断升起的太阳,不断唉声叹气,最后额头都急出汗来。 范天诚慢条斯理的吃完,刚要休息下,直接被任长勇抓起来,就往议事殿赶去。 他无奈的跟着,摇头说:“每天这么早去议事,父王能受得了?”想起仁王的性格,是不可能每天这样的。 任长勇尴尬的微笑说:“原本三天朝会一次,现在改成七天一次。好像养成半月一次,结果被王后否决。” 范天诚想了想这才符合父王的性格,也就母后能压住。 他们走到议事殿时太阳都高高挂起。 议事殿前,身穿胄甲的任侍卫长,在不停地走动,看到这边,连忙跑过来,躬身诉苦:“大公子啊!你可算来了,大王和众位大臣已经议事多时。”说完还瞪了眼任长勇。 任长勇吓得浑身一哆嗦,这个侍卫长正是他的父亲,从小被教育到大。 就连范天诚也有些害怕,从小父王没有时间教授武功,都是任侍卫长传授,以前没少受苦。 他连忙躬身还礼:“多谢侍卫长。” 任侍卫长带领向内走去,任长勇却老老实实留在大殿外,等候结束才能和范天诚一起离开。 任侍卫长进去躬身行礼说:“公子到!”随后留下范天诚,直接退出议事殿,还紧紧关上门。 范天诚反应过来,连忙躬身喊:“拜见父王,拜见母后!见过众位大臣。” 众位大臣看见礼貌的范天诚,都微微点头回礼。 范天诚抬头观察,看见父王和母后都坐在上面,本来后宫不能干政,可是琅琊国例外,要是没有李氏,现在有可能直接灭国。 就连大臣有不懂的时候,都要请教李氏王后的意见。 李氏王后也很有分寸,只出主意,从来不发号施令,都是说给仁王听,仁王同意才发号施令。 下面四排案桌,领头的分别是司徒赵立负责民事户籍;司马钱卒负责军事征伐;司空孙福负责民耕赋税;司寇李严负责刑事律法。 他们后面坐的都是,各个部门的下属官员,悉数也有三十多位。 李氏看见儿子到来,开心的指着下方的空着的案桌说:“诚儿快过来,坐到这里。” 仁王面色难看,对范天诚的迟到非常不满。 范天诚向前走去,刚刚走到案桌前,有可能因为吃的太饱,也可能因为紧张,直接张口打嗝。 议事厅安静下来,都看着范天诚。特别是仁王脸色更吓人,直接拍案指着门口呵斥:“给我到门口站着听。” 范天诚也无奈,这打嗝真不是能控制的,只能转身走到门口。老老实实的站着。 众大臣都在微笑,只是把范天诚当成小孩看待。按照仁王的境界,再当几十面国王也没事。公子的成长并不急躁,可以慢慢来。 他们对着这个公子已经很满意,比其它国公子强很多。年仅十五就熟读诗文经意,武功也是天才。当然诗文经意是被李氏拿着棍子熟读的。 其它国公子有可能还在春游玩耍,调戏少女。 范天诚低头现在门口,听见大臣不断诉说国事。从军兵训练,到大周形式;从苛捐杂税,到春耕夏收……很多事,听着听着都快睡着了。 大臣都说完,整个议事厅才安静下来。 都看着仁王,等待他的说话。仁王像被惊醒一样,求助的看着李氏。 这表情就知道,仁王又没听进去。大臣都已经习以为常,知道还是李氏拿主意。 李氏低头认真思考,也是为琅琊国费劲脑汁。 李氏抬头看见仁王求助的眼神,心里就来气。当初也问对方为什么这么不想处理政务? 仁王的回答差点气死她,仁王说:父王就是被百姓逼着建国,他更是被拿着棍子撵着坐到王位,谁想当啊! 其它国为了王位拼死,琅琊国却看见王位都躲。也是因为这种性格,对待百姓没有繁重的苛捐杂税,非常受百姓爱戴。 李氏小声的说:“兵事、民事和律法,还是按照以前就可以,现在最主要的是春耕和夏天的洪涝。” 仁王迷糊的问:“为什么兵事不考虑,天降神石,不应该非常乱吗?” 不止仁王不明白,就连下面的大臣也疑惑的看向李氏王后,等待解释。 李氏想了想严肃的说:“神石降临,大周暗流涌动。但是我们琅琊国地位特殊,西面的鲁王不喜战争,不会有威胁。” 说到这里都暗暗点头,知道现在的鲁王确实不喜战争,只知道守旧。 李氏接着说:“北莒国对我们虎视眈眈,但是大齐正在磨刀霍霍,像大开疆土。莒国一直防备大齐,没有精力对付我们。” 又指了指南方说:“郯国刚被南吴国攻击,还在修养生息,没有十数年是不可能有精力功法我们。” 仁王和众大臣听见后,都点头表示明白。 仁王一拍案桌说:“好,那就讨论下怎么春耕和防治洪涝。” 众大臣七嘴八舌的讨论,各种意见都有。有的刚说出来,就被旁边的打断否定。 范天诚也知道这是最重要的时候,春耕的好坏,关系琅琊国一整年的温饱,也关系到今后的发展。 他明白琅琊国地处沂河流域,北面、东面和西面都是山地丘陵,只有中间沂河两岸是平原,适合农业生产。 但是每到夏季,雨水增多,山上的雨水汇聚沂河,就经常形成洪涝。雨水减少,又会形成旱灾。每年不是洪涝,就是旱灾,弄的两岸百姓苦不堪言。 最好的是去年,风调雨顺,百姓才能吃饱。这已经是几十年一遇的好天气,要是再看天吃饭,弄不好又的饿死大批百姓。 每年寒冬刚过,春分来到时,就是讨论农耕的时候。因为再过一个月左右,就要播种,不提前弄好,等夏季洪涝或者旱灾,就会颗粒无收。 李氏也很头疼,政事还可以帮忙,这春耕是真不了解。 她抬头看向儿子问:“诚儿有什么注意吗?” 范天诚正在专心思索,脑海不断出现旱涝治理和春耕播种的画面,在根据画面不断思考,怎么解决琅琊国的问题。 他听见母后问话,不自觉的说:“有点想法,但必须去查看沂河和耕地情况,最终才能确定。” 没想到幼稚的公子,能说有办法,都露出不信的目光。 范天诚也知道走着天方夜谭,毕竟连宫门都很少出去,更别说了解春耕。 “啪!”仁王拍着案桌站起来,大笑着说:“好,给你三天时间。三天后再举行朝会,要听到你的办法。” 他又接着向门外喊:“任小武进来!” 任侍卫长躬身走进来,弯腰等待命令,任小武就是侍卫长,还是任大勇的父亲。 仁王看着下令:“你跟着公子,走访沂河和各个耕地,一定要保护好。嗯!现在就快去?” 任侍卫长躬身称:“诺!”领命后,带着范天诚向外走去。 范天诚还迷糊着,只是随便说说,怎么就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他。真想跑回去问问父王,是不是傻了? 李氏责怪的说:“我们都没办法,诚儿能行吗?” 仁王微笑着,低声说:“没打算他会有什么好办法,只是让提前锻炼。过个四五年就能接替王位,我就……嘿嘿!” 李氏听见很无奈,这是打算坑儿子啊! 下边的大臣都低着头,就当什么也没发生,也没有听见。又继续讨论春耕和旱涝。 第一卷 琅琊崛起 第四章 考察沂河 范天诚向宫外赶去,心里还在思考怎么治理沂河洪涝。 任长勇赶来一辆马车,停在面前说“公子还是坐马车去吧?路途遥远不是一时半刻可以赶到。” 范天诚想了想,摇摇头说:“勇哥,还是骑马过去。有的地方偏僻,马车不一定能过去。” 沂河的发源地在莒国,途径琅琊国,最后在郯国入海。莒国过多山地,河流多在山谷之间,夏季雨水多时,没有洪涝威胁。 琅琊国中部地势低洼,每次夏季都容易发生洪涝。 琅琊城靠近沂河,骑马半个时辰就能赶到,看见宽广的河道,也差不多有两三里宽。 虽然昨天下场小雨,但是里面河水还是不多,根本不想大河的样子,倒是想小溪流水。 村镇并不是靠近沂河而建,都和沂河有段距离。看样是担心夏天的洪涝,专门远距离建设村庄。 任小武在前边领路,边走边介绍:“现在冬天刚过,不会下雨。”说到这里又想起昨天的小雨,改口说:“偶尔也下场小雨。” 范天诚听见,脸庞微红,装作听不到。还会专心查看河道,只见里面有几个小孩正在抓鱼。 河中都是淤泥,有的地方直接到小孩腰间。这还是河边,中间估计更深。他们在不断嬉闹,玩耍。 任小武看着叹息说:“今天要是发生洪涝,这群小家伙就不能这么开心了。大王每年都拨出大笔金银来整治,却每次都失败。” 范天诚脑中出现一副画面,无数农民把淤泥运上岸,一块块肥沃的良田出现。 顺着河岸方向查看,发现河道宽窄不一。低洼处河道就宽,高处河道就窄。宽出可达两三里,窄出只有一百来米。 他发现一个老者坐在岸边,正微笑的看着玩耍的孩童,应该是看护孙子的老人。 范天诚走过去打招呼:“老人家,您在这生活多少年了?” 老者看见三个衣着华贵,就知道是大富大贵之人,小心得说:“小老儿,从小生活在岸边,已经整整六十年。” “每次洪涝都是那里最严重?”范天诚接着问。 老人想起洪涝,脸色难看起来,指着不远处的洼处说:“洪水都是从出去,大片庄稼……哎!”最后还流出泪水,看样经历很多次洪涝。 范天诚仔细思考,看向老者说:“如果把河中淤泥掏出,再把低洼处修建堤坝,可以不可以整治洪涝。” “哼!”老者非常生气,不善的看着他们说:“你们只知道享受荣华富贵,什么时候管百姓的死活。” 他又接着低下头小声说:“我向官老爷提过,可是每年就来几个姥爷走走看看,也没见动手过。” 范天诚听见非常惊讶,转头看向任大勇,那会明明听说每年都拨款啊!却发现任小武也张大嘴,一脸惊讶,看样也不知道情况。 他想到什么脸色暗淡下来,躬身对老者说:“多谢相告,很快就会有人修堤坝的。” 也不等老者回答,直接转身就走,心中一团无名之火,在不断升腾。 他们说着河岸一直走,没有说话,只是安静的查看河道。 范天诚停下来,转身认真的看着说:“任叔你手中应该有一支高手吧?” 任小武惊讶的张着嘴,支支吾吾的不知道怎么回答。他手里确实有一支后天武师组成的暗卫小队,这是老国王亲手组建的。 暗卫共一千零一十一人,由一位统领,十位先天武师队长各率领一百百后天武师组成。任小武就是暗卫队长,所以才能成为宫内侍卫长。 范天诚拿出一块玉牌,上面刻着“暗”字。 任小武看见连忙跪下喊:“暗卫第十小队队长,参见统领。”说完疑惑的看着,不明白统领玉牌怎么在范天诚身上。 范天诚尴尬的抓抓头,解释:“爷爷本来想给父王,可以父王死活不要,只能趁我年幼好欺骗,直接塞给我。” 任家父子都低着头,当做没听见。这范家传统就是特别,仁王都是被迫登基。 范天诚严肃的说:“传令暗卫,五六七八九十小队,秘密彻查司徒赵立、司马钱卒、司空孙福和司寇李严!” 他只能派这六个小队,其它小队不是守护老国王,就是守护王宫。 任小武惊讶的抬头,看见严肃的范天诚,随即重重的喊:“诺!” 他接过令牌,站起来小心得问:“都查?” 范天诚看了看低洼的河岸,重重点头说:“都查,什么时候能有消息?” 任小武也看向河岸,知道什么原因,一声说:“大体消息今晚会有,具体的明天。” “现在就去吧!”范天诚看向河中玩耍的孩童说。 任小武难为起来,硬着头皮说:“要不先送公子回去?” 范天诚摆摆手说:“有勇哥在,没什么大事,还是正事要紧。” 他想起本应该防洪抗涝的钱,都被贪污,心里就怒火升腾。在这一刻,突然有个心愿,想让百姓吃饱喝足,安居乐业。 让老者说起琅琊国不是责骂,而是自豪;让孩童穿上干净的衣服,在学习…… 他的脑海突然出现虚幻的琅琊图案,虽然不知道什么原因,但是明白要为百姓做点事,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范天诚转身郑重的说:“任叔、勇哥,现在只有相信你们。”说完直接继续查看河岸,不再理会。 任小武严肃的看着说:“长勇,要保护好公子。” 任长勇点点头说:“父亲大人快速忙吧,这边有我在。” 范天诚骑着马,不断查看,脑海不断记下。哪里需要加固河岸;哪里需要开挖渠道;哪里需要清理淤泥…… 脑海中慢慢形成一个图纸,这是沂河治理的方案,还有很多需要修改的地方。 他又骑马不断拜访河岸的老丈,获取经验,总结出最理想的治理方法。 河两岸的百姓也发现,两个奇怪的青年,不断地在河边查看什么。中午饭都是买百姓的饼充饥,喝了就喝口河水。 太阳悄悄落山,星空开始闪烁。两道疲惫的身影才出现在宫中,这是范天诚和任长勇。 两人在河岸考察,知道天黑才不得不回来。 第一卷 琅琊崛起 第五章 都是蛀虫 走进寝宫,发现小柔趴在案桌上睡觉。 案桌上都是饭菜,看样一直等着他们。 任长勇连忙走过去,拍着说:“小柔快醒醒。” 小柔一下惊醒,连忙站起来揉着眼睛说:“怎么才回来,快点吃饭。” 闻着饭菜的香味,肚子咕咕的叫着,才发现是真的饿。终于发现只是普通的饭菜,都是那么美味。 现在不仅仅饿的难受,双腿也累的酸痛。虽然骑马,但是很多路只能牵着马走,还要不停查看河岸,爬上爬下。幸亏晋级后天武师,不然直接累倒。 两人直接坐在案桌前,开始狼吞虎咽,一点形象也不保持了。就连要紧的任大勇,也不在乎礼仪尊卑,直接大口吃起来。 小柔不断忙着,又是端水,又是端饭,也是第一次看见饿成这样的两人。 “小柔姐,你也吃啊!”范天诚嘴里还有饭就说话,差点呛着。小柔连忙走过去,帮忙拍拍背。 小柔翻着白眼说:“早就吃了,要是等着你们,非得饿死。” 范天诚也没想到,为了治理河道会这么入迷。明明可以是良田,却因为洪涝颗粒无收。想想那瘦弱的孩童,再看看满桌的饭菜,突然充满内疚感。 他放下筷子,愣愣的看着。脑海浮现沂河的情况,开始筹划起来。 先找出所有低洼的地方,统一加固加高岸堤,防止河水满出,淹没庄稼村庄。 再开沟挖渠,疏通河道。还要清理淤泥,将淤泥运到田地,支撑肥沃的良田。 最后结合老者的建议,在窄处修建拦水坝,这样可以形成小型湖泊。拦水坝两段修建水车、水磨,这样在干旱时可以取水灌溉,也可以生产面粉等。 范天诚回过神来,看着已经收拾安静的案桌说:“小柔姐,找块案桌大的木板。” 小柔点点头,出去吩咐。一会木板就拿来,还是上好的木材。 范天诚那着木板,仔细思考起来。把木板放好,拿出匕首开始雕刻。把今天查看的位置,全部刻画出来,不管是洼地还是窄处,都仔细的刻画出。 慢慢一条沂河两岸图,便出现在眼前。只是还缺少一半,因为今天只查勘一半,也只能刻画出这些。 他感觉用木板刻画真的很麻烦,要是有什么代替就好了。脑海突然出现一种叫纸的东西,很方便还好用。好像用树皮和麻草做的,具体步骤不是很明白。 现在还是治理河道要紧,纸的制作只能等以后再弄。 “嘭嘭!”敲门声响起。 门被直接推开,任小武走了进来。脸色非常难看,拳头紧握咬着牙,一看就是暴怒的边缘。 范天诚指着对面说:“任叔请坐,小柔姐上茶。” 小柔开始烧茶,淡淡茶香飘荡起来。 “哎!这怎么样沂河?”任小武看着木板,疑惑的问。 范天诚点点头说:“这就是查看的情况,还差一部分,明天再努力一天,就可以完成成型。” 看着形成一半的沂河两岸图,知道治理河道是个繁重的任务。必须想办法召集很多人,甚至武者来干活。 任小武看着一旁的小柔和长勇,向他使眼色。 范天诚看见后明白,低声说:“小柔姐和勇哥都是可以信任,任叔直接说吧!” 小柔和任长勇一阵感动,都挺直腰板,守护在一旁。 任小武点点头,又不放心的说:“大勇,去门外守着,谁也不准靠近。” 任大勇点点头,转身走到门外关上门,像门神样站着。 “司马和司寇没有事,但是司徒和司空……还是直接看下吧!”任小武说着直接拿出两份竹简递过来,同时把暗卫统领令牌还回去。 范天诚接过竹简和令牌,低头查看起来。越看越心惊,脸色也越难看。 他真的没想到,这么多年的赈灾和治理河道的拨款,大部分都被划分,只有少数落到实处。 想着百姓的苦难,真的像直接杀掉他们。 任小武小心得看着,本以为公子会大发雷霆,没找到只是面色难看,最后直接闭目思考。 他心里不住的点头,感觉琅琊国崛起有望。公子年仅十五,就有这样的耐性和气魄,还有明锐的眼光。一定好好辅佐,今后也能名留青史。 范天诚心里在不断思索,怎么能利用最大化。整理河道,需要人力、物力和钱财,每一样都不可缺少。 大脑飞速运转,不断思考。一条条方法出现,不断地否定,不断的更改。 他看着手里的竹简,叹气说:“没想到,都是国中元老,却不顾百姓死活。” 任小武听见,低头也不发表意见,知道那个主子看见都的大发雷霆,不立即斩杀才怪。只要听吩咐就行,不需要多嘴。 范天诚想了想,转身说:“继续调查司徒和司空府,尽快把细节拿出来,一定要盯紧,如果出逃直接拿下。” “诺!”任小武跪下接令,随后慢慢退出去,出门消失在黑夜中。 范天诚看着夜空中的星星,缓缓的说:“我以后会不会变的残忍?” 过几天就会因为,他的命令无数人头落地。虽然都是该杀之人,但是也心有不忍。 大周动荡,肯定战乱不断,又有多少兵士血染疆场。还能有几年的安稳,必须发展国力。 民强则兵壮,兵壮则国强。当琅琊国成为大国,看谁还敢挑衅。 小柔肯定的说:“公子一定会成为合格的王。” 这时任大勇靠着门,正在不断地打哈欠,要是没有们支撑,肯定倒在地上睡着了。 范天诚吩咐道:“我要就寝,你们也回去休息吧!” 任大勇听见睡觉,立马来精神,躬身直接走了。也知道明天任务繁重,还是回去休息好再说。 小柔转身吩咐小侍卫服侍公子休息,也退下去了。 范天诚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闭眼就想起瘦骨嶙峋的老者,那眼神就像无声的责骂,一道道扎进心中。 脑海又想起以后得计划,怎么治理河道……慢慢在思考中睡下。 第一卷 琅琊崛起 第六章 万事俱备 天空还布满星星,范天诚正躺在穿上睡觉。梦中还是不断思考,怎么有效的治理河道,怎么能让百姓吃饱,怎么才能让琅琊国强大…… 最后直接惊醒,不是被坏事所吓。因为有太多的事没做,而惊醒。 他起床走到窗前,看着满天的星光,感觉头脑很清醒。 “嘭!嘭!嘭!嘭!嘭!”连续五声响,知道已经五更天。 范天诚思考一会,直接自己穿衣,拿起雕刻沂河的木板,推开房门向外走去。 “公子,您……您起这么早?”正好遇见巡逻的侍卫,都惊讶的看着。因为在他们印象中,公子不到太阳高起,一般是不会起的。 范天诚想了想说:“等天亮,告诉小柔,我和大勇出去办事。”说完直接向任大勇的住处赶去。 他来到直接踹开房门,走进去叫醒。反正任大勇是单身一个,也不怕吵醒。 任大勇迷迷糊糊的起床穿衣,最后迷糊的跟着出宫。直到被凉飞吹过,才彻底清醒,惊讶的说:“公子,这么早出来,不会继续勘察河岸吧?” 范天诚点点头,直接骑着马向沂河跑去。背靠星光,在河岸疾驰,也是一种情怀。 他们来到上次勘察的地方,天已经微微亮。时间正好,开始勘察起来。 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每个洼地也仔细勘察,直接雕刻在木板上。木板也慢慢完善起来,一条沂河出现。 还要去附近农户了解情况,问询建议,随时更改。争取把每个隐患都消除,每个角落都能落实。 看着即将落山的太阳,一天又过去。惦着手中的木板,心里说不出的骄傲。上面正是沂河的弱小图形,两岸的结构也都清晰可见。 哪里需要修河堤,哪里要修拦水堤一目了然。 范天诚骑上马说:“回宫!”带头向会跑去,这感觉回去的路顺趟很多,心里也轻松不少。 即使这样,回到寝宫时,天色已经暗淡,小柔已经靠在门口翘首以待。看见他们回来,连忙跑过去小心接着木板,并吩咐下人去准备饭菜。这次还准备好清水,让他们洗脸洗手再吃饭。 他们闻着饭香,已经饿的前胸贴后背。毕竟五更起床就出宫勘察,一直到现在滴饭未沾,幸亏是后天武师,不然还真扛不住。 没有太多的话语,直接狼吞虎咽,很快满满案桌的饭菜直接见底。最后小柔到杯香茶慢慢品尝起来,感觉真是人间仙境的享受。 范天诚这时发现,百姓要求的并不多,只需要吃饱喝足,其它并没有什么要求。国家如果连最基本都没法提供,那离崩溃也不远。 “勇哥,趁时间还早,快回去休息,明天还有事做。”范天诚吩咐着。 任大勇无奈的翻着白眼说:“诺!这时间还叫早。”最后还抱怨句,这几天一起勘察,又回到幼年时的状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他好像发现说多话,直接躬身向外退去,刚到门口又问:“明天几更过来?” 范天诚思考下,沂河的情况已经明了,现在就差后续计划的完善。还有任叔那边的行动,也得仔细盯紧。 他最后想了想说:“不用早来,你明天去任叔那边看看,有什么情况过来通报。” “诺!”任大勇重重点头,退出屋外,向自己房屋赶去。 范天诚打发众侍卫离开,躺在床上,想着沂河两岸睡着。就连睡梦中也在勘察河岸,这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嘭嘭嘭嘭嘭!”已到五更,范天诚直接睁眼坐起来,看着外面星辰闪烁,却怎么也睡不着。 他披着衣服,坐到案桌前,开始打量木板上的雕刻图。脑中仔细回想,查看有没有漏失的地方。如果发现,就立刻改正。 房间内不时响起吱吱的雕刻声,还有懊恼和高兴的声音。 “吱!”房门被打开,小柔端着清水走进来说:“又起这么早,不多睡会吗?” 范天诚走过去,直接洗把脸说:“心里有事,总是睡不安稳。” 他洗完又直接坐在案桌前,看着木板思索,头也不抬的说:“准备笔墨和竹简,顺便把早饭也拿过来,直接在这里吃。” “诺!”小柔躬身遵命,摇摇头直接退下准备。 不一会功夫,饭菜和笔墨竹简都准备好。 范天诚草草吃完,挥手让收拾走。就开始思考起来,小柔也在一旁准备好笔墨,就连玉简都摆好。 治理河道包括很多方面:方案、劳工、粮食和钱财,这些东西缺一不可。 粮食和钱财也有注意,天诚想到这里嘴角露出阴笑。 主要还是思考着治理方案,他拿起笔在玉简上书写起来。 总结:洼地筑岸堤,防止河水蔓延;窄道建拦水坝,两头建水车和水磨,干旱时可取水灌溉。 清理淤泥,屯地成田;贯通渠道,引余水入沂河,防止涝灾。 范天诚越写,脑袋越清醒,思维越发达,一些没想明白的地方,直接想通。 一会玉简已经堆成小山般,里面每个步骤,没项方法都明明白白。只要找几个识字领头,就可以顺利实施。 方案已有,但是劳工确实主要的。现在大周是奴隶时代,虽然可以强下令,但是总觉得会适得其反,还是想什么办法最好。 范天诚开始书写起来,挖淤泥成田,五亩赏一亩,两亩脱奴成民。 他暗暗点头,这样每个奴隶弄出十亩良田,就可以脱去奴籍,成为平民。总是感觉奴隶制度,会影响琅琊国的发展。也可以趁机会慢慢放开奴隶,至少先看看效果。 修建岸堤和拦水坝是技术活,就用钱财雇佣,这样也放心。还需要石头,根据两岸老乡了解,北山可以采石。可以让奴隶彩石,也根据多少奖励田地,达到目标就可以脱奴籍。 范天诚越想事情越多,还有工具等等。正在苦恼时,脑中画面闪现,一副副水车、水磨、独轮车等工具出现脑海,豁然开朗。他非常庆幸被天雷劈,脑中才有这么多奇怪的记忆。 他抬头问:“小柔姐,知道宫中有厉害的工匠吗?” 匠师专门打造武器,建造楼房和工具等。 小柔皱着眉头,突然睁大眼睛说:“王后那有个李匠师,是陪嫁过来的,听说非常厉害。” 范天诚高兴起来,连忙说:“你去母后那,就说我需要那个匠师,立马派过来。” 小柔躬身说:“诺!”转身就小跑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