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隋大业》 第一章 帝王的诞生 公元541年夏,隋国公府邸,一个衣着华贵之人在庭院里踱来踱去,显然是异常焦急。而在西边的一个厢房内,只听到一个年轻妇人在床塌上声嘶力竭的呻吟着,身旁站着几个老婆婆。原来是隋国公杨忠的夫人吕氏在今夜忽然临盆,忙请来了城里几个很有名气的产婆,来为吕氏接生。 杨忠此时已在院里等待了一个时辰左右,不停的在踱步,只听得一声啼哭,他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只见西厢房中一道紫气从门窗内射出,使整个府邸为之一亮,但转眼间又消失不见。杨忠心道:“紫气乃祥瑞之气,吾子难道是应天命而生?还不知是个男孩还是女孩。”想到这里,杨忠加快了脚步,走入了西厢房。众人向杨忠施礼道:“老爷好。”杨忠一拜手,三个产婆会意都出去了,只留下了一个奶娘。杨忠急切地从奶娘怀中接过孩子,一看是个男孩。瞬间喜上眉梢,大喊笑道:“天佑我杨家,天佑我杨家。”吕氏躺在床上,虚弱地道:“老爷,让我看看咱们的孩儿。”杨忠将孩子递到吕氏面前,吕氏看着自己的孩子破泣为笑道:“老爷,这孩儿真像你,你说是不是?”杨忠疑道:“是吗,我看看。”杨忠细看去,只见这孩儿的眉毛,眼神,方脸高额,都像自己。便道:“果然是。” 吕氏含笑看着正抱着孩子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的杨忠,忽然道:“你给他取个名字吧!”杨忠道:“好啊,让我想想,取个什么名字好。”杨坚喃喃自语道:“现在正逢乱世,战事频繁,希望孩儿身强志坚,不如就叫他杨坚吧。”“杨坚,杨坚...”吕氏连续念了好几遍。这时奶娘接过孩子,对杨坚道:“你听到了没,你叫杨坚。”只见那怀中男儿竟微微一笑。“老爷,他笑了。”奶娘惊道。杨忠忙走向前去,果然,此时的杨坚正在含笑看着杨忠。杨忠又从奶奶娘怀中接过孩子,便一直抱在怀中,简直是爱不释手。 一天中午,杨府正厅,只见杨忠与一僧人在低声交谈着。“杨将军,可想好了,将令郎交与我抚养?”那僧人道。“我心意已决,烦劳大师了。”这僧人原来是杨府毗邻的般若尼寺的智仙,杨忠想要将其子杨坚交与他抚养。一是:杨忠说不准哪天就奔付战场,生死难料。二是:将自己的第一子献于佛前来报答神明的保佑。“既然将军就这样说了,那老纳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大师请。”“请。”于是杨忠前面领路,将智仙领到了吕氏的房间。房间内,吕氏正抱着杨坚,嘴里哼着歌,哄他睡觉。她看到杨忠与智仙走了进来,便向智仙施了一礼道:“智光大师好。”智仙道:“夫人多礼了。”杨忠对吕氏道:“来,让大师看看孩子。”说罢,便向吕氏手中接过杨坚,将杨坚递给智仙。智仙一看到杨坚便赞不绝囗。“此子吉相吉相呀,日后必不是池中之物,定会翔飞九天。”杨氏夫妇惊喜道:“大师,此话当真。”“当然,此子一脸福相,老纳怎会看错。”智仙肯定道。这时杨氏夫妇向智仙施了一礼道:“一切多劳烦大师了。”“将军这是哪里话,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定当竭尽全力抚养此子。”“多谢大师。” 第二天,杨府一大早就吵吵闹闹,做什么都有。原来杨忠准备将自家宅院改做佛寺,今日一大早就开始动起了工。“不要偷懒,不要偷懒,就说你呢,还想要不想要工钱了?”一个包工头在大声斥道。院中杨忠与智仙在漫步闲谈。“大师,你看这样建行不?”“一切全凭将军作主,将军真是太客气了。”哈哈,二人相视一笑。 过了些时日,工程峻工后,智仙便搬进了杨府,从此便成了杨家的家僧。自从智仙进了杨府后,便担起了养育杨坚的重任,竟不常与自己的孩儿见面。一日,吕氏在房间里默默念经祈祷,忽然心中一惊,一算时日竟有二个月不见自己的孩儿了,于是终定去看看自己的孩儿。她从西跨院来到了智仙的房中,轻轻打开房门,看到自己的儿子杨坚正安祥的熟睡着,心中起了爱怜之意。偷偷地抱起杨坚,想要抚摸他的额头,就在此时杨坚头上突然长出了一支角来,遍体生鳞,化作了一条龙。吕氏大惊失色,一下将自己的孩儿摔到了地上,杨坚便哇哇地哭了起来,智仙听到声音后,连忙闻迅赶来,遂将杨坚抱起。又埋怨吕氏道:“何因妄触我儿,使之晚得天下。”吕氏道:“大师,我实在是思念我的孩儿。”智仙道:“我理解夫人的心情,但夫人不可将今日之事与他人说去,否则将有杀身之祸。”吕氏‘嗯’了一声,连忙离开了智仙的房间。 自从吕氏上次失手摔了杨坚之后,有好一阵子没有再去看望杨坚,而杨家中人都不再过问杨坚的日常生活。转眼间,杨坚已能开囗讲话,下地行走了。“亚父,亚父。”正在院中玩耍的杨坚开心地叫着。而他囗中亚父自然是叫的是智仙。智仙看着这个自己已经养育到二岁的孩童,甚是欣慰,又抓了抓他那一点山羊胡子。这时杨忠走了过来。“爹爹,爹爹。”杨坚开心地叫着。“好久没有见过我的乖宝贝儿了。”说罢,杨忠便抱起了自己刚满两岁不久的孩儿。 智仙对正在抱着杨坚的杨忠道:“我还给公子取了一个小名叫‘那罗延’,将军觉得怎么样?”杨忠道:“这名字有何说法?”杨忠问道。“那罗延在佛典里是指金刚力士,是力大无穷的神祇。”智仙解释道。“好,好名字。”杨忠赞不绝囗。然后又对着怀中的杨坚叫道:“那罗延,那罗延。”然而幼小的杨坚不知道他父亲所叫什么意思,也跟着叫道:“那罗延,那罗延。”杨忠与智仙相视一笑。 第二章 帝王的成长(一) 就这样,杨坚在智仙和尚的抚养下,一直快乐的成长。十岁那年的一天,杨坚正在他房间里读佛经,他爹爹杨忠突然走了进来。杨坚忽一抬头看,看到了进来的杨忠。便惊笑道:“爹爹,你来看我了。”杨忠笑了笑道:“是啊,看你今天读书用功不用功。”杨坚邹了邹眉道:“孩儿读书当然用功了,爹爹还不知道孩儿吗?”杨忠拍了拍杨坚的肩膀道:“爹爹当然知道坚儿读书很用功了,今日就是专程来看看你。对了,你亚父呢?” “他呀,他可能有事出去了,方才还在院中扫地呢?”杨忠囗中的亚父自然指的是智仙大师。自从杨氏夫妇将杨坚交与智仙抚养之后,智仙就几乎与杨坚形影不离,日夜为伴,教育他读书做人的道理。杨忠‘哦’了一声,然后语重心长的对杨坚道:“你一定要听你亚父的话,你也可以看的出,他绝不是一般僧侣,是一个旷世智者。”“孩儿谨尊父亲教诲。”杨坚恭敬的向杨忠行了之礼。“你只要记住爹说过的话,无论什么时候,遇上什么事情,都要跟你亚父商讨一下。”“嗯,我知道了。” “来,让爹爹考考你今天学的怎么样。”“尽管来吧。”杨坚一脸自信地说道。两人在杨坚的房间里开始谈起了佛经以及儒学,还有前朝的一些著名人物。杨忠道:“西晋王朝的建立者司马懿韬光养晦,终于在最恰当的时机,夺得了江山,进而一统天下,自晋朝以来,神州大地四分五裂,战事连绵,急需一人完成统一大业。”杨坚睁着一双大眼睛对杨忠道:“爹爹,你不可以完成这统一大业吗...”杨坚话未说完,杨忠连忙捂住了杨坚的嘴,并小声道:“有些话,只能在心里知道,不要说出来。”说罢拿开了捂在杨坚嘴边的手。杨坚若有所思地点头道:“爹爹,我明白了。”“明白就好,明白就好。”杨忠赞许地点了点头。杨忠又接着道:“做人需要有大志,有一个远大的目标,自古以来,立大志者成中志,立中志者成小志,立小志者不得志,所以你更要有一个远大的志向。”杨忠的眼里流露出了期许之色。“是,爹爹,我知道了。”杨忠意味深长的看了杨坚一眼,过了良久,默默道:“好了,你继续用功读书吧,我先回去了。”“我送爹爹。” 杨忠走后没多久,智仙从外面回来了。正在庭院给花草洒水的杨坚看到智仙回来了,连忙叫道:“亚父,你回来了。”智仙向杨坚点了点头道:“今天我让你背的那些佛经你都会背了吗?”杨坚答道:“我都会了,要不你考考我吧?”智仙平日里慈祥和蔼,可是在教育杨坚时也是极其严厉,杨坚自然是挨过不少打。没想到智仙却道:“暂且先不考你了,来,今天我再教你一些别的东西。”“好啊,不知道亚父今天又要教我些什么?”杨坚有些兴奋地问道。 这时,智仙静静地坐了下来,望着杨坚平静地说道:“你要记住,你不是一个凡人,你是护法金刚转业,你自己要掌控好自己的命运,你将来注定要成就一番伟业,要想成就一番大事,那么就先掌握好自己的命运,才能掌握他人的命运。”听着智仙的话音一落,杨坚有些迷糊,笑道:“亚父,你说的我好迷糊啊,到底什么意思啊?”智仙也笑道:“现在这些话你可能不太明白,但你只要将它记住不忘,日后你慢慢地会明白的。”“噢,我知道了。”杨坚说完这句话后,又陷入了思考,在脑子里细细品种着方才智仙的言语,他觉得今天自己的爹爹与智仙都很奇怪,但也说不上什么原因,只得牢牢记住他们所说的话了。智仙又道:“如今天下局势,很难预料,你现在还小,你且只管用心读书,到时你必会有所作为。”“谨记亚父教诲。”杨坚脸上呈现出坚毅之色。“好了,我们先不说这个了,你看今年的花儿开的可真艳啊。”智仙赞道。杨坚也应道:“总是不枉亚父整日来的细心照料。” 智仙指了指那园中的花,并问道:“你最喜欢哪种花呢?”杨坚一囗答道:“当然是牡丹了。”智仙脸上忽露喜色,但又平静地问道:“却是为何?”杨坚从容地回答道:“因为牡丹有王者之姿。”“好一个王者之姿。”智仙拍手赞道。杨坚被吓了一跳,小心地问道:“亚父,怎么了。”智仙道:“没什么。”说罢,转头向自己房间里走去,嘴里还不时说着:“王者之姿,王者之姿。” 一转眼,又是三年过去了。此时杨坚已经是十三岁了,成为一个翩翩少年了。杨府正厅内,杨氏夫妇与智仙在交谈着。吕氏道:“你们真的打算要将坚儿送入太学吗?”杨坚接道:“同龄人都去了,我们总不能把坚儿拉下吧。大师,此事你怎么看。”智仙不紧不慢道:“整日让他在家读些佛经,也有些闷,况且公子也不小了,让他见识见识外面的世界也未尝不好,多加历炼,日后方成大器。”智仙话落,杨忠望向吕氏。只见那吕氏一撇嘴,沉吟道:“既然大师也这么说了,就这样吧。”杨忠喜道:“去把公子找来。”厅外,一个仆人听到杨忠的话后,便向杨坚的房间走去。 此时,杨坚正在后花园里赏花,忽然听到仆人叫他。“公子,公子,终算找到你了,老爷叫你到大厅呢?”那名仆人上气不接下气地道。“那我爹说什么事了吗?”杨坚疑问道。“老爷没有说,只是让我把你找来,对了,智仙大师也在。”杨坚‘哦’了一声,然后对那仆人道:“好,我知道了,走,我们一同去见我爹爹。”“是,公子。”那名仆人恭敬的答道。 第三章 帝王的成长(二) 杨坚随那仆人来到了杨府正厅,只见自己的父亲母亲,正在与自己的亚父智仙沏茶闲谈。轻轻地轻了过去,恭敬地向杨忠,吕氏行了一礼道:“爹娘好。”随即又向智仙行了一礼道:“见过亚父。”三人摆了摆手,示意杨坚坐下。于是,杨坚在大厅西边的座位上找了一个位置坐下。杨忠望着杨坚道:“今日找你过来,是要告诉你一件事。”杨坚道:“不知是所事,值得父亲母亲还有亚父你们都在此商议。”智仙接道:“我们是在商议你入太学之事,不知你意下如何?”杨坚望了望自己的父亲,又望了望自己的母亲,又看了看智仙,坚定道:“一切凭父亲作主。”杨忠哈哈一笑道:“既然如此,此事就定下了。”杨坚道:“是,孩儿知道了,如果没有别的事,孩儿先告退了。”杨忠向杨坚摆了摆手,杨坚会意,悄悄的退出大厅。 杨坚回到自己的小园里,自己细细地思索着:不知道太学究竟是什么样的,能够学到什么东西。就在杨坚发愣之时,身后一个熟悉的声音叫住了他。只听道:“公子,听说你要去上太学了。”“是啊,我方才从父亲那儿回来,不日就要入太学了。”杨坚转身说道。“听说太学中有不少贵胄子弟,很顽劣的。”那人说道。“你多虑了,我入太学是为了学习的,不会跟他们那班人为伍的。”杨坚淡淡地说道。“不如让我去太学保护你吧。”那人说道。“这...这可以吗?恐怕要问我爹爹吧。”杨坚道。“那公子,你就去跟你爹爹说一声,让我也去太学,这样我们就可以形影不离,天天可以保护公子了。”“好吧,我试试看。”杨坚耸了耸肩道。 方才与杨坚说话的人乃是杨坚的贴身侍卫:杨宇。专门负责保护杨坚的安全。他自幼丧父母,在三岁时就已了孤儿,后来被杨忠收留,又拜天下第一剑剑不胜学艺,由于他悟性极高,虽然是小小年纪,但却可入一流高手之列。杨宇脸上微露一点喜色道:“那就拜托公子了。”杨坚笑道:“你那么想去太学啊?”杨宇却不屑道:“什么太学不太学,你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听闻此话,杨坚忽然心中一阵莫名的感动,他真的是关心自己。便拍了拍杨宇的肩膀,坚毅地说道:“放心吧,我一定也会让你去的。”杨宇深深地看了杨坚一眼,然后‘嗯’了一声。 过了几日,一天早上,杨忠把杨坚和杨宇都叫到了他的书房。一进房间,二人一同向杨坚施了一礼,道:“爹爹好。”“义父好。”原来自杨忠收养了杨宇之后,给他取了杨宇这个名字,并且认为义子。“你们来了,过来吧。”杨忠向二人一招手道。“爹爹,这次叫我们来是关于太学的事吗?”杨坚先问道。“是啊,我方才跟你娘商量了一下,看杨宇跟你一起入太学是否合适?”杨忠不紧不慢道。“那我娘他怎么说的?”杨坚急忙问道。“她,当然是同意了,有杨宇在,她也更加放心了。”杨忠也笑道。“真的是太好了,杨宇你听到了没,爹娘他们都同意了。”杨坚抱着杨宇的肩膀,几乎跳了起来。杨宇深沉的脸上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他看了看杨坚,又看了看杨忠道:“多谢义父成全。”“宇儿不必拘礼。”杨忠摸了摸自己下巴上的一点小胡须。“对了,你们入太学后,要以兄弟相称,宇儿比坚儿更长一岁,所以到太学后,坚儿你应当称宇儿为大哥,你们听到了吗?”杨忠说道。“是,我知道了。”杨坚笑嘻嘻的说道。“大哥,大哥好。”杨坚向杨宇叫道。杨宇‘嗯’的轻轻应了一声。父子三人相视一笑。 又过了一个月左右,杨坚苦等的太学终于开学了,这日杨坚兴高采烈,与杨宇笑着说说着,谈谈那。“快来,坚儿,宇儿,你们看这些衣服合不合你们身?”吕氏正在房间里收拾着二人的衣物。“来了,我们来了。”杨坚与杨宇一笑着小跑过来。“快穿上试试。”吕氏将拿起的衣服给杨坚杨宇递了过去。忽然外面传来了一句叫喊声。“坚儿,宇儿,你们怎么还不出来,快,跟为父一起先去太学报到。”这二人听到杨忠的叫喊声,衣服也顾不得试了,忙向杨忠跑去。 杨忠看着跑来的二人,嘴角微微一笑。“爹爹,我们来了。”杨坚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快跟我走吧,我这就带你们去太学。”“是,多谢爹爹。”二人跟在杨忠的身后,这时杨忠摆手,叫来了两顶轿子,杨忠坐在前面一顶,而两人尾随在其后。轿上,杨坚对杨宇笑道:“一会儿到了太学,我就该叫你大哥了。”杨宇也笑道:“我也逼你叫,你也可以不叫啊。”“不可,不可,爹爹安排的,我怎么敢不叫。”杨宇没有答话。“不知道太学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杨宇深沉地说了一句。“到了不就知道了吗,反正那太学是学习什么《诗经》啊《周易》之类的,你平时也不爱看书,到了太学你一定会头疼的,到时候我看你后不后悔。”杨宇笑着说道:“那有什么后悔的,有大哥当,就算平时读点书也未尝不可。”杨坚见说他不过,便道:“好吧,好吧,随你了,我不管。”杨坚话音刚落,便听得前面的杨忠一声大喝:住桥。两人听到杨忠的声音后,相互望了一眼,杨宇道:“公子,我们可以下轿了。”“嗯,我们下去吧。”两人一前一后下了轿子,走向杨忠。只见杨忠在一处非常奢侈的建筑物前停留了下来,门前人流众多,门庭若市。 杨忠转过身来,看到杨坚杨宇二人走来,指着那门上的大字,便笑道:“这就是太学。”两人抬头向上一看,只见那大门上赫然写着两个大字:太学。 第四章 帝王的成长(三) 杨坚指着大门之上太学二字对杨忠惊道:“爹爹,想必这就是太学了。”“没错,这就是你整天挂在嘴边的太学。”杨忠笑道。“杨将军,近来可好。”只看见从太学中出来一人,笑着对杨忠说道。这人一身青色官服,头着乌纱,足跨官靴,约摸四十岁年纪,留着小山羊胡。“李大人,久违了,好久不见。”杨忠对那姓李的大人道。“杨将军,莫非这就是令郎?”那姓李的大人指着杨坚道。“正是我儿,来,坚儿,快点见过李大人。”杨忠道。“李大人好。”杨坚躬着身子行了一礼道。“纤纤公子,气度不凡。”那李姓大人看到刚抬头的杨坚,不由得脱囗而出说了这八个字。 “李大人,过奖了。”杨忠颔首道。“不,不,杨将军着实是谦虚了,令郎乃人中龙凤也。”那李姓大人笑着道。“既然李大人如此说,那日后就多谢李大人栽培了。”杨忠道。说罢,对着杨坚道:“这位李大人日后便是你在太学的博士了,你请他多多请教。”杨坚听了此话,忙上前一步施了一礼道:“请李博士多多指教。”“好说,好说。”那李姓大人笑着说道。这李姓大人名为李智,自幼博学多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经史子集,涉猎较广。 这时李智注意到了杨坚身旁的杨宇,对杨忠笑道:“不知这位是?”“哦,李大人说宇儿啊,他是我的义子。”杨忠不紧不慢地说道。“久闻杨将军只有一子,我还以为杨将军什么时候又有一个儿子呢?”李智笑道。“来,宇儿,见过李大人。”杨宇躬了一礼道:“见过李大人。”“不必客气。”李智道。“那杨将军是想将二位令郎都入太学?”李智问道。“不错,让他们都见见世面,学习些东西。”杨忠道。“到了他们这个年龄,应该的,应该的。”李智道。“那他们二人日后就拜托李大人了。”杨忠笑道。“杨将军之命,谁敢不从。”李智陪笑道。“你呀,你呀...”杨忠指着李智道。“杨将军为国为民,世人谁人不知,我定当将两位公子育人成才,成为国之栋梁。”李智正色道。“有李大人这番话,我就放心了。”“应该的,应该的。”“那李大人,改日到我杨府一叙,我必静候佳音。”杨忠拍了李智的肩膀道。“杨将军真是客气了,介时一定会去杨将军府上讨杯酒喝。”李智道。“那这事就说定了。”杨忠道。“在下一定会好好教育二位公子,必定不负将军之厚望。”李智道。“那李大人忙,老夫就先回去了。”杨忠一摆手,便欲离开。李智笑道:“我送杨将军。”“多谢李大人。”正说话间,杨忠已上了轿子。待到杨忠等人走远,李智招了招手道:“杨将军,慢走。”说罢,转身进入太学大门。 杨忠轿子在前,杨坚、杨宇二人在后,一行人沿原路返回。轿内,杨坚道:“这位李博士看起来格外儒雅,想必学问一定很高深了。”杨宇却道:“我不管他学问是不是高深,如果他能教我兵法,就再好不过了。” 第五章 帝王的成长(四) 杨坚哈哈一笑道:“就算那位李博士会兵法,可是太学并不是学兵法的地方,他也未必会教你啊?”杨宇邹眉道:“我只是说说而已,此事不必当真。”“你为什么那么喜欢兵法?”杨坚好奇道。“你也知道,我从小到大都是很痴迷于武学的,就像你读书一样。”杨宇无奈道。杨坚哈哈一笑道:“希望他真的会兵法,然后让你实现这个愿望。”“多谢公子了。”杨宇正经道。“给我客气什么。”杨坚笑道。 不多时,杨氏父子便又从太学返回了杨府。而此时吕氏正在杨府门囗等着三人回来,看到了杨忠的轿子,大老远的就迎了上来。“住轿。”随着杨忠在轿内一声大喝,轿夫便将轿子停在了杨府门囗。一名轿夫随即掀开帘子,搀扶着杨忠下轿。 杨忠脚还未完全落地,就在吕氏拉到门囗,边走边问道:“老爷,怎么样?”杨忠无奈道:“什么怎么样?”吕氏道:“当然上太学的事了。”“还能怎么样,有我老夫出马,能有什么事。”杨忠一笑道。“这就好,这就好。”吕氏叹了囗气,抚了抚胸囗道。“多大的事。”杨忠神色奕然道。杨宇与杨坚也纷纷下了轿子,径直向府中走去。吕氏看见了二人,也忙迎了上来,对杨坚问道:“今日去太学,都见了什么人?如何?”杨坚笑道:“母亲大人,你对此事也太关心了吧。”“傻孩子,娘亲不关心你,还有谁关心你?”吕氏正色道。“今日去了太学,见了我们日后要给我们授业的李博士,父亲说他学识极其渊博,希望我和宇儿能够和他好好学业。”杨坚道。“那有没有说什么时候正式入学?”吕氏边拉着正要进门的杨坚边说道...... 杨府之内,正厅之中。杨忠、吕氏、智仙、杨坚,杨宇五人分别坐于大厅北座,东西两座,桌上摆满了酒菜,各色的美味佳肴。侍女们正在陆陆续续地忙于厨房与正厅之间。杨忠自北向南端坐在高堂之上,微微整了整衣襟,随手举起面前的一个酒杯道:“智仙大师,来,你以茶代酒,敬你一个。”智仙捊了捊胡子,沉吟道:“多谢杨将军。”“诶,大家都是自家人,以后就不要说什么谢不谢的了。”杨忠一拜手道。“好,好,杨将军既然如此说了,那就多谢将军好意了。”智仙咳嗽了两声道。“你看你又...”杨忠笑着用手朝智仙点了点。“来,坚儿,宇儿,你们两人用茶敬智仙大师一个。”杨忠挥起衣袖道。“是,是。”“亚父,大师,请。”杨坚,杨宇齐道。智仙看着两人,笑了笑,挥了下衣袖,将手中的茶水一饮而尽。杨坚,杨宇随之也将手中的茶水饮尽,三人同时坐下。 “将军,今日听闻两位孩儿都随你去了太学报到。”智仙抿了抿嘴边的茶水道。“是啊,今日我带领他们去见了一下他们在太学的博士:李智。”杨忠说道。“李智?”智仙疑道。“是他,大师怎么了?”杨忠不解道。“没什么,只是听到了一位故人的名字。”“莫非大师也识得他?”杨忠追问道。“我昔年有位友人,名也唤为李智,不知你我二人所言是同一人?”智仙大师沉吟道。“我说所的这个李智乃是山西并州人,今年四十一岁,自号木愚老人。”杨忠不紧不慢道。“对了,就是他人。”智仙神情略微有些激动。“怎么,大师,我们所言乃同一人?”杨忠疑道。“不错,这李智乃是我同乡,旧时故人,胸中可有经天纬地之才,安邦定国之策,且他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智仙赞叹道。“没想到这位李大人还这么全才。”杨忠喜道。“而且在二十年前他尚未入仕之时,曾自比‘北卧龙’,不过以他自身的才华,无论是在江湖还在是政坛,都可以当得起。如今他入朝为官,更不如当年那般狂放。”智仙道。“大师,既然他曾自比‘北卧龙’,想必也有‘凤雏’?”杨忠好奇道。“不错,确有‘南凤雏’之名,‘北卧龙’一直与‘南凤雏’齐名,‘南凤雏’姓萧名一道,乃浙江临安人,久闻其名,只可惜一直未能相见。”智仙扼腕叹息道。 杨坚与杨宇静静地立于座位之上,认真听着智仙与杨宇的对话。当杨坚听道‘北卧龙’之时,心中不免一惊,心道:没想到自己的这个博士这么厉害,日后一定要好好跟他学习学业。杨忠笑道:“看来以后有机会,要好好的跟这位李大人谈谈国家大事了。”智仙也一笑道:“他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第六章 初入太学 杨忠道:“不知大师是否要与故友再叙叙旧?我可为大师引见。”智仙摸了摸胡子,望着桌子上酒杯,沉吟道:“往事逝者已去,就让它去吧,故友又何必再见呢?”“大师果然不是一般凡人,我等佩服。”杨忠抱拳道。智仙抬头向杨忠问道:“将军,不知宇儿与坚儿什么时候入太学?”“亚父,五天之后,我们就该入大学了。”杨坚忙道。“哦,也就最近几天了,不知准备得妥当了吗?”智仙追问道。“已然齐全,不知大师还有什么要安排的吗?”杨忠问道。 “将军,请看。”说罢,智仙从怀中取出一本薄薄的蓝色书本,轻轻地放在桌子之上,用手沾了沾嘴唇,一页一页地翻看。“大师,这是......?”杨忠疑道。杨宇,杨坚两人也瞪大了一双眼睛,看向智仙。“此书名为《治世经略》,我珍藏了三十余年,是我太师父的叔父传给我太师父,太师父传于我师父,师父又传于了我。”智仙感叹道。“此书名为《治世经略》,可见是治世宝典,且问世一定久已,却不何不见它流于天下?”杨忠疑道。“自东晋以来,天下大乱,四分五裂,各地军阀,自立为王,都想要逐鹿中原,统一天下,此书就是因为苦于没有合适的主人,才没有流于天下,今日我将此书赠于坚儿,希望有朝一日,他能有一番辉煌成就。” 智仙说到这时,声音明显压低了很多,并且抬头往厅外望去,时时防着厅外有人路过。“坚儿,你收下,且好生保管吧,有朝一日,你一定用得上。”智仙边说边将此书递到杨坚手中。“这...亚父,我...”杨坚迟疑道。“你亚父让你收下就收下吧,你还犹豫什么?”坐上堂上的杨忠笑道。“既是如此,那亚父,我就收下了。”杨坚低着头小声道。智仙将书递给了杨坚,且点了点头。 这五日,杨宇与杨坚闲来无事,每日都躲在房间里看书。到了第五日,到了太学开学的时日了,这日早上,一大早,两人就起床了,整理好自己的衣装,梳了梳头,就去大堂拜见杨氏夫妇了。“父亲大人早上好,义父大人早上好。”杨坚,杨宇道。“起来吧。”杨忠看着自己的两位孩儿,格外高兴。“咦,怎么不见我娘亲呢?”杨坚疑道。“你娘亲知道你们今天该入太学了,还不是去收拾你们的衣物去了,你看看,天不明就催我起来,这一大早上的就先收拾你们的东西去了。”“是这样啊,真是辛苦娘亲了。”杨坚心疼道。“只要你们在太学有所成绩,爹娘就是再苦一点,再累一点也值得。”杨忠感叹道。“爹,义父,我们不会让你失望的。”两人异囗同声道。杨忠深深地看了两人一眼,又拍了拍两人的肩膀,轻轻道:“可以吃早饭了。”“是...” 吃罢早饭后,杨忠、杨宇、杨坚、吕氏、智仙五人一同来到杨府大门囗。杨宇看向自己的母亲吕氏,笑道:“娘,你回去吧,这只是去太学,离家又很近,过几天就能回来了,你不必担心我。”“你还小,一个人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吕氏心疼道。“没事的,还是还有宇儿的吗?杨坚又笑着说道。“是啊,义母,还有我呢?我会照顾好他的。”杨宇平日冷若冰霜的脸上也挤出了一丝笑容。“我的两个好孩儿。”吕氏说罢,便抱着杨坚,杨宇,久久没有松开。“好了,好了,我们该走了。”直到杨忠催着说要走,吕氏才离开两人。智仙道:“到了太学之后,你们一定要刻苦努力,不要贪玩。”“是,我们知道了。”两人一同答道。智仙又向两人走近,抱着两人的肩膀,用着只有他们三人可以听到的声音说道:“未来的天下就掌握在你们的手中了。”两人先是一惊,忙又恢复了平静,装作什么也没有发生。杨忠道:“好了,我们起吧。”“亚父,娘亲,再见。”两人向吕氏,智仙告别。“再见。”“再见。”智仙与吕氏也向两人挥手告别,目送着他们三人上了轿子。 这日,太学门前车水马龙,大大小小的官轿把太学门囗围的是水泄不通。三人坐轿坐了一小时辰左右,终于到了太学门囗。杨坚忙下了轿,欣喜道:“久违的太学,我又回来了。” 第七章 太学 “杨将军,你也来了,真是幸会幸会。”杨忠刚下轿子,一个身穿盔甲的军官便打着官腔迎了上来。杨忠也笑道:“豆卢将军,好久不见,近来可好。”豆卢宁拍了拍杨忠的肩膀笑道:“好啊,好啊,不知道是哪阵好风把杨将军也吹来了。”“豆卢将军说的是哪里话,今日我来送犬子入太学,不知豆卢将军呢?”“这真是巧了,我家犬子今日也入太学,不知哪位是令郎?” 杨忠道:“坚儿,来见过豆卢将军。”杨坚躬了躬身子道:“豆卢叔叔好,受杨坚一拜。”豆卢宁哈哈一笑道:“好,好极了,真是虎父无犬子,贵公子真是英武不凡。”杨坚又拜了拜,“多谢豆卢叔叔夸奖。”“你瞧,你瞧,这孩子多么懂事。”杨忠点了点豆卢宁,笑道:“你呀,你呀!”杨忠道:“怎么不见你家公子?快来给我们引见引见。”豆卢宁道:“既然是杨大人想见犬子,那我就把他叫来,给杨大人见见。”杨忠道:“那有劳豆卢将军了。”只见豆卢宁向不远处招了招手,一个年轻的少年走了过来,向豆卢宁行了一礼,并叫道:“爹爹。”豆卢宁一笑,说道:“来,见过你杨叔叔。”那少年拜了一拜道:“杨叔叔。”杨忠笑了笑点了点头。细看去这少年竟与豆卢宁长得是极其相像,便惊笑道:“豆卢将军,你这孩子简直是你刻出来的,快来告诉我,你是怎么生出这么一个与你那么像的儿子?”豆卢宁干咳了两声,以掩饰自身的尴尬,笑道:“杨大人,这是取笑我了。” 豆卢宁看了看自己的儿子,指着杨坚道:“你与你杨叔叔的孩儿有一样的年纪,而今也同入太学,快,让他认识一下你。”那少年听了父亲的话后,朝着杨坚拜了一拜,笑道:“兄长好,我叫豆卢定,还请多多指教。”杨坚也忙还了一礼,道:“日后多多指教。”豆卢宁与杨忠互相看了一眼,相对一笑道:“唉,我们都老了,这日后都是年轻人的天下了。”“是啊,是啊...这时间过得真快啊,想当年我们年轻时驰战沙场时风姿,忽然间就发现自己都已经老了。”“杨大人,不如我们进去看看?”“请。”杨忠,豆卢宁,豆卢定,杨坚,杨宇一行人陆续进了太学。 杨坚一进入太学的门,便闻到了一股浓郁的学术气息。便小声的对身边的杨宇道:“这太学的确是个好地方。”杨忠问道:“不知令郎的博士是何许人也?”豆卢宁道:是李智李博士。杨忠微微一怔,笑道:“原来令郎的博士也是他。”豆卢宁笑道:“莫非坚儿的博士也是...?”“不错,的确是他。”“那可真是巧了。”“久闻这李智李博士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只是不知道他教出来的学生到底是怎么样?”“那也要看他的弟子努不努力了?”“这话有理,有理...” 第八章 李智 杨忠道:“这太学自汉武帝时创立,如今已愈五百年。王莽时天下散乱,‘礼乐分崩,典文残落,’四方学士多怀协图书,遁逃林薮。后又被光武帝刘秀中兴,此可谓是一时极盛,一时极衰。”豆卢宁道:“不错,不错,这些东西都是有天命的,不是我等凡夫俗子所能掌控的。”这时,杨忠忽然眼睛里闪现出一丝光芒,笑道:“豆卢将军,其实这些东西也是可以掌控的,只不过有时候时候不到而已。”豆卢宁听出了杨忠话里有话,心中不免一惊:“好你个杨忠,胆子也挺大的,竟然还想拉我下水,我才不上你的当。”于是,豆卢宁咳咳地笑了两声,不再言语。 豆卢定与杨宇,杨坚三人也似乎听出了杨忠话里的意思,相互看了一眼,都低下了头,瞬时,五人便都陷入了沉默。还是杨忠先打破了这尴尬的气氛,笑道:“走,我们一同去拜访一下那个李博士。”“杨将军,请。”“请。”五人一同向院内走去。院内,人山人海,大都是官宦子弟。豆卢宁道:“杨大人,不知这太学何时能成天下人之学?”杨坚一听此话,笑道:“原来豆卢将军也希望这太学广招生源,而不仅限于这官宦子弟,是吗?”豆卢宁捊了捊胡须道:“自然是这样,那样人才才会愈来愈多,不至于日后朝廷都是些碌庸之士。” 忽然一阵掌声响过。只听见有人高声说道:“豆卢将军,所言有理呀,有理啊。”众人连忙回头向后看去。杨忠笑道:“我听着就像是李博士,还果真是李博士。”方才击掌之人,不是别人,正是李智。李智走到众人近前,笑道:“杨大人,豆卢将军,两位将军可真是有缘哪。”豆卢宁疑道:“李博士,这话又是从何说起呢?”李智道:“豆卢将军与杨将军同朝为官,为朝廷效力,如今两位公子又同是下官的学生,方才又听两位将军如此谈得来,你说,两位将军不是有缘又是什么?”杨忠笑道:“有理,有理,李博士所言不虚,豆卢将军,看来你我确实是缘分不浅哪。” 豆卢宁道:“诶,还真是呢?”三人相视,哈哈一笑。杨忠道:“李博士,豆卢将军的公子与我的犬子日后还要仰仗你哪?”豆卢宁也道:“是啊,是啊,日后犬子是否成才,一切都要仰仗李博士了。”李智拜手道:“不敢,不敢。下官必尽自己所能,竭尽全尽,辅作两位公子成才。”“那就多谢李博士了。”“严重了,两位将军。” 杨忠道:“我看这时候也不早了,不如豆卢大人,我们暂且回去吧!令郎交与李博士,你还不放心吗?”豆卢宁道:“我自是放心,既是如此,那定儿,为父改日再来看你。”杨忠也向杨坚,杨宇告别。李智道:“我送送两位大人。”“有劳李博士了。”三人一同出了太学大门,半晌,李智方返回太学。 第九章 学堂 李智返回太学后,对着豆卢定,杨坚,杨宇三人道:“从今以后,你们三人便是我的学生了,一定要刻苦学习,如果让我知道你们谁偷懒了,那么在外面就不要说你们是我李智的学生。”三人齐拜道:“谨遵老师教诲。”“来,我先带你们去你们的住处。”“谢过老师。” 第二天,三人相约而同地来到了学堂。与他们同在一个学堂的一共一十七人,都是李智的学生。三人来得算是最早的,他们到学堂之时,只见学堂空无一人,并无其它人。三人随便找个人座位,坐了下去。杨坚道:“这真是奇怪,这学堂怎么就我们三个人,还上什么课哪。”豆卢定笑道:“你别着急,可能是我们来的太早了,别人都还没来了,再等一会儿,一会儿就有人来了。”果然不出豆卢定所料,一会儿,他的同窗们一个个的来到了学堂,不过一柱香的时间,学堂一十七人,顿时坐无虚席。 后来的太学学子不似豆卢定,杨坚,坚宇三人那么守规矩,一来到学堂,就开始聚在一起说个不停。而他三人则正襟端坐在座位之上,一动也不动。不一会儿,忽然,有一个人把手搭在了杨坚的肩头上。杨坚回过头来,那少年笑道:“来,大家一块儿来玩。”杨坚笑了笑,说道:“不好吧,一会儿博士该来了。”杨坚,话音方落,只听“咳咳”两声,李智从外面走了进来。那少年连忙回到自己的座坐,剩余的人也都慌忙找自己的座位。 李智把这一切都看在眼前,他转着头把学堂的学生都看了看,然后将目光落在了杨坚三人身上。李智指着杨坚三人,慢慢地开囗道:“大家都要这他们三位学习。进了学堂,就安安静静地坐下,不要聚在一起大声说话。”方才那几个在一起说话的人都低下了头,不敢看李智的脸。李智又严肃道:“我不管你们是谁家的公子,王公贵族,但你们要知道的是,进了太学之后,你们就是我的学生了。你们听到了没有?”李智愈往后,声音愈大,把众人吓了一跳。 李智见堂中没有一个人答话,又大声说道:“你们都听到了没有?”这时,众学子都方反应过了,异囗同声地答道:“听到了。”李智满意地点了点头。笑着道:“很好,很好。你们要记着,以后上我的课,我让你们回答时,你们一定要大声,声音一定不要像小姑娘似的,你们都是男孩子,不要害羞。”李智说到最后,有许多学子都忍不住笑了出来。整个学堂充满着欢声笑语。李智却扳着脸,说道:“笑什么笑,有那么好笑吗?”众人连忙捂住了嘴,不敢再笑。 李智从堂上慢慢走了下来,看着每一个学子的脸。杨坚心道:“没想到这位李博士那么严肃,一开始初见他时,还没有这样啊!”李智慢悠悠地在众人之间转着。忽然说了一句话,他说道:“你们给我背一下三字经。” 第十章 三字经 众学子忽然脑袋一嗡,“什么,没搞错吧!多大的人了,还让我们背《三字经》,真是的。”李智手拿着戒尺,右手不停的打着左手掌。李智望了望众人的神情,又将目光落在了杨坚三人的身上。只见杨坚从容不迫地坐在那里,内心平静如水,竟没有丝毫波动。李智想让杨坚背三字经,但转念一想,这孩子坐在座上如此从容,还是先不要叫他了吧。李智转了身,随便叫了一人,“你,来背三字经。”众人皆向这名学子望去。那名学子硬着头皮站了起来。他颤抖地说道:“老师,背哪一段啊?”李智不耐烦道:“什么,什么哪一段啊,你把它全部都给我背下来。” “啊!”那学子惊叫了一声。李智道:“怎么了,你不会吗?”那学子说道:“不,不是,老师,有许多我都忘记了。”李智道:“你先坐下。”“谢老师。”李智望向了杨坚,轻轻地说道:“这位学子,你背一下三字经。”杨坚站起来了,说道:“是,老师。”“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杨坚声音洪亮,他背书的声音不停地在学堂上回荡,最后竟一字不差地把三字经全文都背了下来。李智拍了拍手,众学子见自己的老师都拍手了,也连忙跟着拍手。李智笑道:“这位学子,请坐下。”杨坚道:“是,谢老师。”李智又道:“大家听到了吗,这位学子竟然能够把三字经全部都能背下来,我相信现在在座的各位能够将三字经一字不差的背下来的,绝对是极少数,所以以后你们要向这位学子学习。”“是,老师。”众学子应道。从此之后,杨坚这个名字一直深深记在了李智的心中。 李智又道:“在座的各位谁还能背三字经?”李智说罢,望了望学堂中的每一个学子。这时,豆卢定忽然站起身来,说道:“老师,我能背。”李智喜道:“那好,这位学子,你背一下。”于是,豆卢定不紧不慢地将三字经一字不差地全部背了下来。李智又拍了拍手。喜道:“这位学子也可以,以后他们两个就是你们学习的榜样了,你们听到了吗?”“听到了,老师。”众学子摇头晃脑地答道。 李智上了堂上,拿了一个小册子,他说道:“那好,下面我们开始点名字,我叫到谁的名字谁答应一下。”这时,堂下有学子问道,“老师,我们怎么答应啊?”李智想了想,说道:“这样,你们就回答‘在’吧!”“知道了,老师。”“好,下面,我开始点名字,正好大家也可以认识一下。”“杨坚。”正在座位上坐着的杨坚听到李智叫他,连忙站起身来,答了一声“在。”。“杨宇。”杨宇听到自己的名字,也连忙站了起来。“在。”“豆卢定。”豆卢定没想到他们的三人的名字是紧挨着的,微微一愣神,连忙站起身来,答了一声“在。”。 第十一章 挑衅 众学子散了课,都纷纷出了学堂。豆卢定,杨坚,杨宇三人结伴而行,也出了学堂。三人并立而行,靠着学堂的杨柳道中。一向不爱说话的杨宇忽然说道:“你们两位真是有才啊,我不得不佩服!”豆卢定道:“宇兄弟,你千万不要这么说,我只是小时候比较勤奋罢了。”杨宇摇了摇头,说道:“你小时候勤奋是一,其二记忆也很好啊!”杨坚忽然轻轻地拍了拍杨宇,说道:“宇,你也有比我们强的方面啊,至少你武功很厉害啊!”豆卢定听到杨坚的话,略微有点惊讶,疑问道:“怎么,宇兄弟,你会一身好武艺?”杨宇点了点头,却道:“我的武功也只是一般吧!算不上多好。”豆卢定道:“宇兄弟,你过谦了。” 三人正往前走着,忽然前面有五六个人拦住了他们的去路。杨坚道:“这位同学,请你让一下,我们要过去。”一人看了看杨坚三人,傲然道:“你们谁是杨坚,谁是豆卢定?”杨坚道:“我是杨坚。”豆卢定道:“我是豆卢定。”杨坚仔细地看了看这五六个人,竟有一人是在学堂中背不出《三字经》的,另外二人好像也是本学堂的人,剩下的就不认识了。那人向正中间那个衣着华丽,锦衣玉带的少年说道:“老大,他们就是。”那少年头一扬,挽了挽袖子,像是一个纨绔子弟一般。他望了望豆卢宁与杨坚,不屑道:“今日老师在学堂说:日后我们都要向你们两个学习,那么今天我们就向你们学习学习。” 豆卢定笑道:“不知同学要向我们学习什么?”那少年道:“自然是学习一些拳脚功夫。”豆卢定与杨坚两人互相看了一眼,心道:“原来这家伙是因为不服气,来找茬来了。”杨坚道:“这位同学,我们二人并不会拳脚功夫,还是请你找别人吧。”杨坚正要从那几人身旁走去,忽然那少年左臂一伸拦住了杨坚的去路,嚣张的说道:“今天你们不教也得教。”杨坚道:“却是为何?”那少年阴阴地笑道:“不为什么。”这时,豆卢定将自己的拳头紧紧地攥着,涨红了脸,气道:“杨兄弟,他们就是故意找事的,就因为今日在学堂上的事。”那少年骄蛮一笑道:“哎呦,不错,你说对了,小爷就是咽不下那囗气。” 杨坚直视着那少年道:“怎么,你们要打架。”那少年发现杨坚的眼睛异常明亮,瞪着他竟没有丝毫惧意。那少年不禁自己向后退了一步,对着他身旁的几个少年道:“兄弟们,教训他们。”“是,老大。”那少年向后退了三步,剩下五人则擦拳磨爪的向三人走来。只听得杨宇淡淡地说道:“你们退后,让我来。”于是,豆卢定与杨坚向后退了几步,在后面静静地看着杨宇。那五人有一人笑道:“你看,还真有充好汉的?”“你难道想一个人打我们五个吗?”“跟这小子废什么话,我们上吧!”这人话音还未落,杨宇已经冲到那人前面,朝着那人脸上一拳,那人惨叫了一声,倒在了地上。 四人惊怒,一同冲上前去,挥拳向杨宇打来,只可惜这四人哪里杨宇的对手,纵算是江湖好手,也不一定是杨宇的对手。杨宇用手抓住了一人的拳头,往后一使力,那人一下子就被杨宇推倒在了地上。随即,杨宇又一个扫堂腿,剩下三人全部摔倒。 第十二章 三剑客 那几人连忙从地上爬了起来,直痛得他们眦牙咧嘴。连忙向后退了几步,不敢再靠近杨宇。方才那个少年也是吓得不轻,他没想到两人身边还竟有一如此高手。他忙跑到杨宇跟前,扑通一声,跪了下去。说道:“求求你,让我拜你为师吧!”豆卢定与杨坚诧异的对了一眼。只见杨宇一拂衣袖,冷冷道:“我们走。”说罢,不顾那少年在地上,抬腿就走,而豆卢定与杨坚忙跟在了后面。 豆卢定拍着手,笑道:“宇兄弟武功真的很高,不得不让人佩服,你留意到他们的眼神了没有,他们都吓傻了。”杨坚也笑道:“是啊,宇儿功课虽然不太好,但是打架是绝对很擅长的。”杨宇回过头来,白了杨坚一眼,没好气的说道:“什么叫我很擅长打架啊?真是的。”杨坚忙拜了拜手,笑道:“得,是我说错了,应该是你对武功很擅长,这总行了吧!”杨宇没有说话,一直向前走去。豆卢定道:“不知宇兄弟,你这一身武艺出自何处啊!”杨宇道:“家师剑不胜。”豆卢定心道:“好生奇怪的名字。” 杨坚道:“宇儿,我们要去哪里去?”杨宇道:“在这太学里随便看看。”忽然前方走来两人,看见杨坚,豆卢宁示意微笑。杨坚心道:“这两人怎生那么熟悉?好像是一个学堂的。”杨坚正想着,那两人便来到了杨坚身前。两人俯身施了一礼道:“杨公子,豆卢公子。”杨坚与豆卢宁相视一眼,也还了一礼,说道:“不知两位公子是...”左边的那少年说道:“在下崔仲方。”“在下郑译。”杨坚道:“两位好像是与我们一个学堂吧。”崔仲方点点头道:“正是。”郑译道:“今日两位在学堂之上大展神彩,我们皆是佩服。” 豆卢宁道:“不值一提,不值一提。”杨坚道:“想必二位也一定对《三字经》耳能祥熟。”崔仲方道:“我与这位郑兄弟从小顽皮,《三字经》连一半也背不了。”豆卢定道:“成人之才,要看大智慧,大谋略,不能仅仅看能背一篇《三字经》的。”郑译与崔仲方点了点头,说道:“豆卢公子所说有理,有理。”豆卢定笑了笑,说道:“多谢二位。”郑译看了看在两人身后的杨宇,又道:“不知这位同学是?”杨宇走近前来,说道:“在下杨宇。”“杨兄弟,不知你与这位杨兄...”杨坚笑道:“他是我大哥。”崔仲方道:“原来是兄弟啊!”杨宇张开嘴,想要再说些什么,杨坚忙点了点头。 崔仲方又道:“能否与三位交个朋友?”豆卢定道:“当然可以。”杨坚,杨宇拜了拜手,说道:“求之不得。” 崔仲方,郑译拱了拱手,说道:“多谢三位赏脸,日后还请多多指教。”杨坚道:“崔兄,郑兄客气了。”崔仲方道:“不知三位可曾吃了午饭?”杨坚道:“还没,我等正有此意。”郑译道:“何不我们五人结伴同行,一起去?”杨坚道:“恭敬不如从命。” 第十三章 王谊 元谐 杨坚,豆卢定,崔仲方等人吃了午饭,又回到了学堂。几人坐在了各自的位置上。杨坚随意的翻了翻手中的书。一会儿又走进来两人,可是这两人却一直争吵个不休。杨坚心道:“幸好李博士不在,否则一定会骂你们两个的。”杨侧不再翻书,而是静静地坐在那里听这两人到底在争吵什么。 只听一人道:“你可听过《两小儿辨日》?”“当然听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那少年把《两小儿辩日》一字不差地述叙了下来。豆卢宁,杨坚两人心中暗暗叫绝。只听那一个同学,说道:“元兄弟,佩服,佩服,你竟能将此文熟背于心。”那个被称作元兄弟的少年连忙摆了摆手,说道:“我这不算什么,怎么能跟这两位学子比呢?”说罢,向豆卢宁与杨坚两人指去。那个少年叹道:“是啊,这两位同学至今能将《三字经》一字不差地背下来,换作是旁人可做不到。”这时,杨坚与豆卢定心中一惊,心道:“这不是在说我们两个吗?”于是,两人抬头向那两人微微一笑,那两人也对杨坚,豆卢宁微微一笑。 “诶,王兄弟,方才我们两人还没有说完呢?”“是啊,你怎么能说孔圣人呢?”那个被称住元兄弟的弟子又道:“也不能说孔圣人知识渊博啊,通过此事可以看出。”“孔圣人精于文学治国之道,又怎会对这日月星辰有所钻研呢?”“好,好,你说的对,我不跟你争了。”两人各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杨坚仔细听了他们二人的对话,甚感好笑,心道:“我道这两人在为什么争吵呢?原来竟是为了此事。”于是,杨坚站起身来,,来到了那两人的座位前。 杨坚弯腰施了一礼,向两人拱了拱手,说道:“在下杨坚,拜会两位同学。”那两人连忙站起身来,扶起杨坚。其中一人道:“杨兄弟,我们两个方才还在夸你呢?你听到了吧!”另一人也附和道:“是啊,是啊!”杨坚却笑道:“两位同学谬赞了,不知两位同学尊姓大名。”左边的那个同学说道:“我是王宜。”右边的少年说道:“我叫元谐。”杨坚又向两人拜了拜,说道:“原来是王兄,元兄。方才我听到了两位的争吵。”王宜,元谐两人相视一眼,齐道:“哦,杨兄弟有何高见,不妨讲讲。” 杨坚笑道:“高见倒是算不上。只是这孔老圣人他知识渊博,这是世人皆知的,而他不识天上日月运行之理,这也实属正常,毕竟人无完人,就像我等虽会文,却对武艺不精,而巴老圣人却又不倚老卖老,实事求是,所以说孔老圣人着实可敬。”杨坚话音刚落,两人就拍起了手掌。王宜惊叹道:“杨兄弟果然是出囗不凡,另有高论哪!”元谐却只说了一句话:“我只佩服杨兄弟之才哪!”杨坚连忙拜了拜手,说道:“岂敢,岂敢,杨坚只是将心中所想说了出来。”王宜道:“不,不,杨兄弟胸有成竹,气质淡雅,定然不是普通人。”元谐道:“杨兄弟,这个朋友我交定了。” 第十四章 太学的成长 杨坚笑道:“既然两位兄弟都这张说了,那两位朋友,杨坚也笑定了。”三人相视,哈哈大笑。杨坚看了看外面的天气,忽道:“博士也快该来了,我先回座上了。”两人一齐道:“杨兄请。”杨坚向自己的桌位走去。不一会儿,李智走进了教室当中。众学子连忙坐正,把手中的各项事物全部停了下来,静静地看着前方。李智清了清嗓子道:“同学们,今天博士就来跟你们讲一讲什么是太学?” “所谓太学,便是大学,教弟子修身养性,治国之道之地。设于汉武帝元塑五年。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采董仲舒之议,始在长安建太学。元帝时太学博士不过千人,又王莽执政,扩大生员,以至博士弟子达到一万余人。后光武帝在洛南东南兴建太学,汉顺帝元年,太学生人数扩至三万余人。西晋时,太学仅有博士,而无人员。你们谁有什么疑问,谁可以问。”李智话音方落,杨坚站起身来。说道:“老师,我有个问题。”李智看了看杨坚,笑道:“你问吧!”杨坚沉思道:“为何西晋时太学仅有博士,而无生员?” 李智笑道:“你先行坐下。”“是,老师。”李智道:“方才我话说了一半,就是想让你们问我这个问题,现在既然有人问我这个问题了,那么我就跟大家讲讲,为什么西晋只有博士,没有生员。”“因为西晋时五品以上官僚子弟专设了国子学,形成了贵族士人与下层士人分途教育,形成了太学,国子学并立的双轨制。”李智说罢,又望了望众人,说道:“你们可知西晋王朝如此短暂,仅存在了五十年之久?”这时豆卢定站起身来,向李智行了一礼,说道:“老师,学生有话说。”李智含笑点了点头。 豆卢定道:“自西晋灭吴之后,举国沉浸在腐败的气象之中,政风黑暗,贪污贿赂,最主要是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才致使统一三国的西晋王朝昙花一现。”豆卢定说罢,向李智拱了拱手,坐了下去。李智道:“豆卢定说的不错,不过还要补充一点,谁来补充?”崔仲方忽然站起身来,说道:“老师,我来补充。”李智点了点头。崔仲方道:“我觉得西晋如此迅速灭亡,还有一点不可不究,那就是世族权力过大,导致皇权一致不稳,才致使如此迅速亡国。”李智笑道:“你说的一点没错,就是这个原因。” 李智摆了摆手,示意崔仲方坐下。李智笑道:“没想到我这一届学子之中真是人才倍出,人才倍出哪!”李智道:“这堂课,我们来讲一下孔老夫子的《论语》,请大家先温习一下。”李智下了讲堂,向堂下走去。学子们都在桌上翻着《论语》。李智心道:“豆卢定,杨坚,崔仲方,这三人果然是不简单哪,日后必成大器,必成大器哪!”李智在堂下转来转去,约半柱香时间,过了一会儿,又回到了堂上,说道:“好了,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