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病活到天年》 带病活到天年 版权信息 书名:带病活到天年 作者:西江月 出版者: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12月 isbn:9787539040530 本书由北京禾泽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授权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全球范围内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疾病对你意味着什么 我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出生,过程,与结束,在那不长不短的几十年中,我们会经历很多,有得到,有失去。没有一片叶子相同,正因为如此,每一个人才显得那么独特与个性。但,我想,疾病应是每一个人在生命中都会遭遇的。 疾病有大,有小。我从不认为一个人应该去经历磨难,或者饱受病痛的折磨,以此来变得深刻。如果深刻需要如此来获得,我期望生命可以更简单与美好。 而事实是,总会有突如其来的明天,不可预测的疾病在某一个暗处等待着你。它或者是为了考验你的人生,或者只是为了来摧毁你。而你,该如何选择呢? 不要认为我会说:让我们做霍金,让我们做张海迪。 平凡的人有很多,与病魔抗争默默无语的人也很多,不是所有的坚强都需要诉说,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因此而被他人所知晓。不被知道的,也同样在倔强而执着的生活着。 疾病,对于默默无言、平凡的你而言,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心路过程: 在四岁那年,高烧夺去了她可以站立的双腿。在还不明白与他人有何不同时,忍着泪水,开始坚持做治疗。苦苦的中药、电疗、针灸、跌倒又爬起的锻炼……为的只是妈妈说:宝贝,可以走路了,就不用妈妈背了。 终日让妈妈背着,是多么辛苦。就为了离开妈妈的背,一定要再次学会走路。 终于,她可以歪歪扭扭的走路了,撒娇的走向妈妈。 疾病所带来的痛并无法如来时那般快快的离去。有时会跟着一辈子。 到了上学的年纪,常常有人会奇怪她走路的姿势,她是特别的。妈妈说:宝贝,别在意,等你渐渐长大了,你会走得越来越好。 她相信,自己会走得越走越稳。 她被允许可以不用上体育课。同学会很羡慕的对她说:“你真好,可以不用上体育课。”这句话曾让她伤心很久,其实,她是多么羡慕操场上那些奔跑的身影。 她告诉妈妈心里的难过。妈妈说:宝贝,同学们没有恶意,你别伤心。我们一样可以好好利用体育课时间来学习或做其他有益的事情啊。 她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了。于是,她在体育课时,开始练习书法、绘画、剪纸.....她的生活是快乐、多彩的。 她的童年并没有因为身体的特别而缺少乐趣,相反,她学到了更多。 渐渐的,她长大了。她没有成为张海迪,却一样拥有着理解与接受的心。 她也曾因为这份特别而被人无礼的直接拒绝于某项工作之外,在赤裸裸的伤害面前,她隐忍着泪水,她依然微笑着说了“谢谢”; 她的生活并不富裕,但当看到那些在地上需依靠爬行来继续生命的平凡者,她依然会掏出钱包,她可以给的不多,却一直有着柔软而感动的爱心。 疾病对她意味着生活的一部分,带着疾病所带给她的一切,她依然仰望蓝天,迎接阳光的关照,依然努力、善良地生活着。 我们都是这大千世界平凡的某一个生物,我们可以独行,可以结伴,但不能失去自己的充满希望而宽容的心。当遭遇疾病时,你有权利痛苦,落泪,撕心裂肺,但最终你必须以笑容示人。我们可以平凡,可以因为疾病的造访比平凡更平淡,但疾病并不能夺走我们为人的底线,不能摧毁我们的尊严,不能让我们卑微。 疾病对你意味着什么?仇人还是恩人?幸福的结束还是另一种追求的开始?在这里,我想对你说,真正的疾病来自你的心灵,当你敞开心怀时,病魔无法入侵到你的心底深处。 就让我们允许疾病成为这平凡生活中的一个插曲吧,与它做朋友,了解它,理解它。本书将为你呈现如何从心理上理解疾病;当遭遇某些疾病时,如何与它和平共处;如何走出心病等等。其实,一切很简单,最想说的是:请理解和接受疾病,我们可以改变疾病。 第一章 感谢疾病拯救了我们 第一章 感谢疾病拯救了我们 第一节 疾病是一种人体的自我保护 病痛是一种有益的危险信号 每个人都亲身经历过疼痛,疼痛是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谁也不愿意它发生在自己的身上。然而,疼痛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一无是处。它是一种有益的危险信号,保护我们的身体免受伤害,或者是及早发现疾病。 我们暂且把疼痛分为好的疼痛和坏的疼痛,好的疼痛提醒身体遭遇到了某种不良刺激,应该赶快躲避,比如,手碰到了热的东西,我们会本能地将手缩回来。脚丫被别人踩到了,我们会本能的动动脚。这些疼痛都避免了身体进一步受到伤害。 坏的疼痛是指疾病的征兆,疼痛是多种重要疾病的共同症状,是早期发现疾病的重要信号。如果对这些疼痛置之不理,就会延误对疾病的治疗。这种疼痛是一种有益的危险信号,就好比是警报,告诉我们身体的哪个部位出现了异常,提醒我们赶快去医院看病。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无法感知疼痛了,会怎么样呢?是不是很可怕呢?世上就有一些孩子生下来疼痛机制就有缺陷,称为“无痛儿”,他们无法感知到疼痛,咬破了舌头,感觉不到痛,不会哭;发烧生病也不会有任何感觉,缺乏报警系统。这是非常糟糕的事情,这样的孩子往往很小就夭折,很难长大。 所以说,疼痛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它对人类的生存起着不可替代的保护作用。平时当我们感到疼痛时,就应该提高警惕,特别是出现下列几种疼痛时,更不能大意,需要马上就医。 心脏疼痛 心脏疼痛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信号,很有可能是急性心肌梗的症状,在胸腔出现压迫下坠不适感。平躺时,这种感觉依然无法缓解,甚至更厉害,并且疼痛一直扩散到左臂、上腹部或左下颌部位。 头痛难忍 头痛几乎从来就不是脑瘤的症状,而多数的中风患者事先并没有任何预兆。如突然出现短短几分钟的视物体重叠、半身不遂、半身和半脸麻木或短时间的失明,中风便可能在1小时后发生,所以要立刻就医。 通常的头痛起因是鼻窦炎,若晚上前额或太阳穴部位发生疼痛,则意味着视觉出现了问题。发作性的半边头痛多是偏头痛。剧烈的头痛伴随着颈部疼痛和高烧,很可能是脑膜炎的征兆。 背疼 如果常感到背部疼痛,就要引起注意,因为它有可能是因内脏疾病扩散到背部导致。每次呼吸时感到脊椎内产生疼痛,可能患有肺炎或胸膜炎。腰部持续性疼痛或发生波浪式的疼痛,甚至是剧烈的、类似风湿病的疼痛,可能是肾病所致。很多妇科病,如输卵管或子宫病,也常以背痛的形式表现出来。 乳房疼痛 乳房疼痛的女性,80%是因乳腺病和乳房囊肿引起,乳腺癌很少通过疼痛发现,如果在月经前乳房出现肿胀,并且用手可以触摸到硬块,有时还出现乳头分泌物,就应该及时就医。当乳房出现热红肿,有可能患上了急性乳腺炎。 关节疼痛 风湿病多是从手指关节、手关节或肘关节开始,这些关节通常是早晨发热,发红和肿胀,甚至在静止情况下也感到疼痛。若只在疲劳过度后发生关节痛,往往是韧带扭伤。两脚的关节长时间肿胀,是荷尔蒙障碍或血流不畅、糖尿病或肾损害等疾病的病症,要马上去医院检查。 所以,千万不可有小痛忍忍就过去的想法,当心小痛忍出大毛病。在日常生活中,自己或身边的朋友同事,肩痛、颈痛、腿痛、手腕痛的人不少,各种各样的疼痛,时隐时现,如影随形,这在医学上叫慢性疼痛,对于这种慢性疼痛,也不容忽视,因为它能直接导致人体机体功能失调,免疫力下降,从而为诱发各种疾病创造条件。 疾病是恩人而非仇人 “人生犹如钟摆,总是在欢乐和痛苦之间来回撞击着。”而疾病,又是每一个人都无法避免的痛苦。这痛苦,或长,或短。于我们,总不愿与丝毫痛苦相伴,有时甚至将那令人痛苦的疾病当作仇人,内心翻江倒海,紧闭大门,以为疾病便不会来造访。 也许,这世上真的没有永远的朋友,但也绝对没有永远的仇人。而疾病,也是如此。当你认为它是仇人的时候,也许疾病正是以朋友、恩人的姿态出现。一切的发生是有理由的。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莫名其妙的恨。 疾病来到,不是来找你报仇的。相反,你需要感谢疾病的发生,因为那是身体给你的警讯。你已经赶路太久,从没有时间停下来聆听自己的声音。这时,疾病来敲门,只是为了让你停下匆忙的脚步,而开始凝听身体发出的讯息。 疾病正在告诉你:你需要了解健康知识,你需要开始做对身体有益的事情。 感冒时,我们常常会打喷嚏,其实这是身体正在调集能量,通过呼吸道肌肉和绒毛组织的配合,再加上黏液的分泌,排出呼吸道内的细菌、病毒的有效方式。若是,你已经读懂了身体的语言,你就不会将打喷嚏当做是麻烦,而会利用这时候,再主动多打几个喷嚏,以帮助身体完成想要完成的工作,感冒也很快就会好。 如果,你感到头昏,或是脾气暴躁了,或是情绪不安了,那么趁此机会做几个深呼吸,调节自己的情绪,慢慢地那些症状也会悄悄地消失了。而且,经常作深呼吸,有利于人体健康,心胸也会开朗许多。 流鼻血了,我们以为在第一时间最正确的做法是止血,因为担心:大量失血如何是好?其实不然,90%的流血情况一般会在短时间内自行终止,因为仅仅是鼻前部的小血管破裂造成的。其主要表现是:当你坐立时,血通常只从一个鼻孔流出来。我们可以将这种流血看做机体自我“去火”的一种方式。尤其在秋冬季节,人们饮水减少、辛辣食物吃得较多,及身边环境干燥,体内容易“上火”,令人烦躁不安、口喷异味。在这种情况下,机体就常常自行选择薄弱的鼻黏膜“去火”,就是在中医治疗中也有主动针刺放血去火的方法。 总之,你的注意力不应是疾病本身,而是应把握健康与生活。我们有理由相信大自然中的新鲜的空气、天气变化、娱乐、休息、睡眠、好食物,以及生理治疗,都可治病。 疾病就是你的老师!疾病的发生,是大自然馈赠于生命的一份礼物,它的意义,就在于唤醒身处迷途的你,从错误的生活方式以及习惯中转变过来,进入健康的生活程序。 我们需要善待疾病。 女儿7个月大的时候,第一次生病,发烧39c,我急忙抱女儿去医院。医生给用了退烧药,一瓶点滴下去后,烧也很快就退了。后来她再次感冒,依旧用这样的方法。可是,奇怪的是,病越治,反而越多,女儿的体质是每况愈下。 后来,一朋友介绍我带女儿去看一位老中医。他看过病历,听了我的陈述之后,说了这样一席话:我们应该学会善待疾病。很多时候,生病是人正常的身体调节,若是人不生病的话,就没有自我调节、吐故纳新的功能了。而吃药打针,在杀死病菌的同时,也是对身体的一种损害。所以,若不是什么大病,倒不用去过分吃多少药,因为疾病正在帮你调节身体。 这样的道理,其实并不算深奥,可能是病急乱投医吧,我在女儿生病问题的处理上,走进了一个误区。按照老中医交代的一些养生之道,通过饮食、锻炼来提高身体免疫能力,尽量减少药物使用,女儿的体质日益好转。 那句“善待疾病”,让我牢记于心。而且,我也渐渐发现,这样的四个字不仅仅在说疾病。人的一生,没有永远的一帆风顺。失败之于人,与疾病之于人,道理相同。失败不可避免,而减少失败的最好方法就是善待失败,学会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想方设法减少失败。 疾病来时,不要着急下药,以为只有痛苦,它在告诉我们,我们需要提高自身免疫力了。就如同最重要的不是在失败的时候拼命下猛药,而在于成功的时候就应努力提高免疫力。 第二节 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 生病亦是一种快乐 老子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面对疾病,在你看来,可能就是一场“祸事”。然而,有谁能说清,这“祸”不会是“福之所倚”呢?健康,应该是人人向往之,可也有人憧憬着“生病”。就像那“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心忧炭贱愿天寒”。对疾病的“向往”,只有从中走来的人才能体会“生病也是一种快乐”。 陈大妈早年就失去了丈夫,一个人含辛茹苦将三个孩子拉扯长大。这期间的艰辛只有她自己能深深体会,却也是痛并快乐着。看着三个孩子长大成人,个个都有出息,她也感到了无比的欣慰。然而,孩子们太忙了,见一面总是很难,就差预约了。说孩子们不孝,那还真冤枉孩子们,大家给陈大妈买房子,请保姆……给大妈最好的生活条件。可陈大妈,总是闷闷不乐。 一年冬天,陈大妈被检查出患上了胆结石。孩子们吓坏了,在大妈住院的日子里,大伙轮流守着她,给她削水果、讲笑话、回忆往事……陈大妈在医院的日子,天天笑口常开,身体恢复的也相当快。 到了出院的时候,陈大妈反而是满脸愁云,还说“真舍不得医院,医院里很幸福,病一场可真好。” 后来,陈大妈就是感冒了,也一个劲儿请求医生让她住院。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这还有人喜欢生病呢? 也许,在常人看来,陈大妈的行为有点怪异。但,我想每一个生过病的朋友都会感同身受吧,“在医院里种下幸福的感觉”,有人陪,有人送花,有人诉说与倾听…… 生活中,这些被关爱的感觉总是会被车水马龙所淹没,偶尔想起,很快又忘记。人人都希望被关爱,是一种存在的肯定,价值的体现,可惜,往往在生病时,才能得到。 对于疾病,我们应心存感激。病中有快乐,它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成为忽视的备忘录,更让我们懂得世间“情”最重。 我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爸爸在我10岁的时候便和一个女人离开了。在我的心里留下了一个病根:男子不重情,爱离别。而对于爸爸,也是心存恨意。长大后,这份恨转化为对爱的怀疑,不安。于是,总像个男子一样努力工作,不露声色的行走于大街小巷。尽管,爸爸回来找过我,但我固执的认为,我不需要,也不在乎爸爸的存在,对他冷漠是我应该做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我像个男子一般生活的日子里,安闯入我的生活。不过,我对他说:我不需要爱,也不相信爱,我只想成功。安没有离开,在身边陪着我,我不在乎,认为他总有一天会离开。 那年夏天,为了工作,我负伤了。腰l1骨折,躺在床上,不能动。我没有通知妈妈,只想一个人承担。我没有想到,安会出现在我面前。我看到他为我掉了眼泪,我的心瞬间有丝软软的东西滑过。 因为生了重病,我无法像正常人一般上厕所,那是最令我难堪的事。可是,安为我端屎端尿。那般难为情的事,他却毫无顾及,还一直开导我别介意。深夜,他又会陪在身边,守护我。 后来,妈妈知道了,泪止不住的流;爸爸也知道了,在他看我的时候,他小心翼翼的摸我的手,我没有抽回。突然,我感觉到了他的心痛。我看到他转身,悄悄擦着眼泪。 我的心像草一般在这场病中渐渐柔软,也像花儿一般慢慢开放。 是的,人生在世,遭遇不同,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故事,都是一本书。我们会计较很多,争很多,争爱,争名利,争权势……争一切我们总是得不到的东西。似乎,得不到的才是最珍贵的。 然而,生命就是变幻的魔方。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它会为你呈现怎样的风景。而疾病、灾难就是变数中无法预知的小插曲。 当一个人生了病,被封闭在床上,所有曾经熟悉或者热爱的生活,统统被隔离在不远的高墙之外。远方正进行着你所不知道的事情,尽管没有你,那些事情依旧发生。你存在着,被福尔马林笼罩着,在疾病中孤独着,除了眼巴巴地遥望窗外,期待着身上的病痛快一些、再快一些地好起来,你似乎什么事都做不了。 生活没有想象的好,但也远远没有想象的那般悲观。 生病了,你会看见一群特殊的人,“白大褂”会为你疗疾,与你说话,在你身上仔细检查。同时,这就是一个特殊的机会,让你有幸了解这一职业。 若是你碰巧遇到一位医术和医德都非常高超的医生,你还可从他精湛的医术中了解到,疾病的学问原来是如此奥妙无穷;纵使,你遇到的是一位庸医,对你而言可能有点危险,但概率很低,可你至少,又多了一次认识人性的机会。 在病房里,你可以发一些无关紧要的脾气,那些爱你的人不会和你计较,因为你是病人。他们还会手捧鲜花,来看望你。如果,有一个你不想见的人来了,你可以选择闭目不看、闭口不谈,因为你是病人,但我想这更应该成为你们之间情感的转折点。那样,你会更快乐。 也许,更多的时间,你只能老老实实地与自己的病痛,还有那些味道奇怪的药待在一起。但,你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活着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简单到仅仅是两个字:健康。然后,你便会想,等身上的病痛结束后,你会怎样去好好地活着,怎样快乐的活着。而笑意,已经从你的嘴角泛起。 没有痛苦,你就无法对快乐与幸福有更深切的体会。痛苦,可以为你带来爱,可以让你反思,化解心中之疾。而疾病无声,自是一种赐予。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感谢疾病呢?疾病可以是一种“福”,它可以是快乐的天使,放飞你的心灵。 生病是一种历练 疾病是一种残酷的现实。残酷的环境可以毁灭一个人,同样,也可以成就一个人。当你生了病,你就是健康世界的局外人,可能你的容貌会变化,你的体形会变化,似乎你的存在就是在冒犯着正常世界,因为你的变化在提醒着生活的丑陋。 是的,疾病可以改变你的器官,改变你的身体,甚至改变你和他人的关系,但是,在这一个人的疾病中,你也可以改变自己的心。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想说,病中,不缺少痛苦,却缺少化解痛苦的心药。而这心药,就是与疾病对抗的力量,将生病当作是一种磨砺。这何尝不是一种洗礼与升华呢? 俗话说,坏事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变成好事。辩证法也认为这是事物发展的一种规律。最可怕的疾病,应该是企图夺走你生命的病。你相信癌症患者也可以大难不死吗?没错,就是有很多这样的病人,最终都成了生命的强者。有的人完全康复,恢复了工作,也有不少癌症患者甚至比从前更加自信地活跃于风云政界和商界。 一位朗姓小伙患恶性程度很高的脑部生殖母细胞瘤,经过5年治疗后,最终以高分考进浙江大学; 李某16岁时发现患有脑瘤,在治疗3年后,他考上了上海交大计算机系,如今已毕业工作2年余; 一位40岁左右的海归专家,患有极易复发的平滑肌肉瘤(已复发3次),而他5年来一边坚持一边中医治疗,一边尽职地坚守于国家某要害部门的主管之位,从事着繁重而艰巨的工作; 还有一位死里逃生的海门籍肝癌患者,身为建筑公司领导,为奥运主场馆的建设工作日夜忙碌了5年…… 这些都是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勇士,在经历了癌魔的磨砺与洗礼之后,似乎比以前变得更坚韧、更懂得生命的意义,令人不由的敬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同时,还有这样一些癌症康复患者,以另一种方式诠释着人生的意义和人性的真善美。 一位民营企业家,患了胃癌之后,变卖了企业,捐善款以修建寺院,接待那些想远离嚣尘而清心修养的康复患友。 一位农民癌友,食管癌基本康复后,就将祖上留下的房产捐出一大半产权给当地癌症康复机构,作为社会公益之用。 一位女企业家,患肺癌稳定了两年后,为某市癌症俱乐部捐款5万元…… 这些曾经走在生命边缘的人是不幸的,但他们选择了坚强面对,选择了将疾病当作是一种历练,同时将这种磨难当作是一种励志的方式、自我升华的途径,以更加博大、更加宽宏的胸怀,回报他人,回报社会,令人动容。 生病不是好事,尤其像患癌症这样的难治疾病。可是,在疾病的孤独中,你看世界的眼光会焕然一新,视野变了,期望也会变,会开始享受微小的欢乐,对自己和别人更加慷慨,享受生病带来的历练。 而疾病之中依然存在着健康,困难之中依然跳跃着欢乐。你一样可以带着有病的身躯,去帮助他人,同样,也要学会接受他人给予你的帮助。这样的互助,是疾病带给你的考验。 不要去想“为什么是我?”,也不要再妄想“如果”。立即停止你恶性循环的想法,不要总是想象他人的生活多么有福气。在疾病的历练中,你的个人生活同样可以活跃起来。 要知道,生活本就充满了坎坷与磨砺,如果你可以积极善待,也许疾病只是人生征程上的一道坎而已。跨过去,人生可能会更加精彩! 第三节 偶尔生病更长寿 偶尔生生小病,身体更强壮 俗话说“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我们对疾病是那么的厌恶。在大家的意识里,生病就是不好的,会危害人体健康,所以,一旦生病,人们总会第一时间想尽办法消灭它。实际上,得了病大可不必烦恼,并不是所有的病症都对身体有害,有些小病对身体还有好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让人深恶痛绝的疾病有哪些益处。 发烧——癌细胞的克星 发烧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小病,体温超过37c就属于发烧,发烧是身体对病原体的抵抗措施。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免疫细胞群起应战,其分泌的物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就使体温升高了。 免疫细胞的作战能力会随体温的升高而增强,体温升高也会使血液中的铁离子浓度减少,使病原体生长所需的铁离子供给不足,达到抑制病原体发育、抗病的目的。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在发烧一开始就服用退烧药,反而使病情加重的缘故。 有人说,发烧能杀死癌细胞,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更怕高温。发烧时体内温度高出正常组织5c~10c,可能会杀死隐藏在体内不为人知的癌细胞。 所以,当体温不超过38c,且精神、食欲没有受到影响时,不要急于吃药,可将冰块放在额头上缓解不适,适当多喝水,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如果体温高于38.5c,或持续低烧不退,或伴有剧烈头痛、痉挛等症状时,就需要及时就医。 腹泻——排出毒素 夏天细菌易滋生,如果饮食不卫生,就很容易腹痛、腹泻。腹泻之后,多数人会选择马上服用止泻药。其实,这样做并不科学。 腹泻,尤其排泄物有异臭时,说明身体正在排出毒素,过早服用止泻药,反而会干扰体内的自我防御和平衡。如果发生腹泻,我们不妨先将计就计,喝一杯热水,帮助肠道尽快排完毒素。 如果出现严重的腹泻,便意频频、排便量少、肛门部有痉挛性疼痛,或便血,或同时伴有腹痛、发烧、呕吐等症状时,就不宜迟疑,需要马上去就医。 呕吐——排出有害物质 呕吐是为了排出有害物质,减少人体对有害物质的吸收。如呕吐正在发生,采用药物止吐,会使有害物质滞留在体内,危害身体。如是单纯呕吐,应适量补水,避免水和电解质紊乱。 如伴随有肠胃不适,应在补水的同时按摩胃部和腹部。呕吐后别急于进食,可稍微活动一下,让身体舒展后再进食。但是如果呕吐反复发作或伴有腹痛、发烧等症状时,就应该马上就医。 咳嗽——快速“消炎”法 咳嗽是呼吸系统的保护性反射,是机体快速“消炎”法,对排出呼吸道的炎症分泌物等废物有积极的作用。如一咳嗽就马上服用药物,就会把加重炎症的脏东西留在呼吸道里,不利于病情康复。 咳嗽时,应在保暖的同时补充大量水分。因为咳嗽有时是神经性的,可尽量转移注意力,并避免辛辣食物刺激呼吸道。如频繁咳嗽还伴有发烧、胸痛、体重减轻等症状时,应立刻就医。 流鼻血——机体自行“去火”方式 流鼻血是鼻前部的小血管破裂造成的,这种流血是机体自我“去火”的一种方式。在中医治疗中,主动用针刺放血也是为了去火。 当饮水减少,食用过多辛辣食物,以及环境干燥,都会导致体内“上火”,一旦“上火”,机体就常自行选择薄弱的鼻黏膜“去火”。所以,流鼻血时不用太担心,血通常只从一个鼻孔流出来,并且在短时间内会自行终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过,如经过一段时间,鼻血依然不止就应去医院做检查了。流鼻血时,应前倾身体、顺其自流,用纸巾轻轻吸去流出的鼻血。血流量较大时,可捏紧鼻翼柔软处几分钟,或举起流血鼻孔的对侧手臂止血。如大量流血不止时应立即就医。 总之,人体偶尔生生小病,对身体是有好处的,这样可以使免疫防御系统始终处于一个监视状态,不至于让它闲得没事干。否则,一旦生病了,免疫防御系统也会变得比较迟钝,等到病入膏肓就晚了。正所谓小病不生,大病难防! 生病后才知健康最美 珍惜生命,珍惜健康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铁律。不论你是达官贵人,或是平民老百姓,也不论你是叱诧风云的精英,还是平凡的打工仔,健康才是生命的本质和前提。 晓静向来身体健康,可是,她近日居然生病了。听晓静描述,有可能是炎症。让我意想不到是,昨晚她竟然对我说了一句她从未说的话:看来健康是那么的重要,只有生病的时候才能感觉得到。 在晓静看来,只要有了金钱,便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很多东西,也可以做到很多自己想做到的事情,然而,这次她彻底的服了。其实也不是非常严重的病,只是婚后女人一般都常常遭遇的一些疾病,可是对于一向不生病的她来说真可谓是要了老命。 可能,晓静一直都是那么健康,或者说隐藏的疾病并未出声儿前,自以为健康,便没有留意自己的身体异常情况,也不明白健康有多么重要。等到生病后,才会发觉健康是金钱所不能买到的。而健康像花朵,需要我们的珍惜与浇灌。 曾经特别喜欢听电台广播,特别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当声音触动耳膜时,很多话语总能直入人心。记得电台一位主持人曾有过这样一句话令我久久无法忘记:“困的时候睡觉最美,饿的时候吃饭最美,生病的时候健康最美。” 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寒冷的冬天,吹着刺骨的冷风,可是玩得正高兴,根本不理会,谁知第二天便感冒了;也曾经吃了火锅,又去吃冰淇淋,没想到解了谗,却闹了肚子;还曾经在妈妈的叮嘱下一再逃避早餐,却在某一天胃突然隐隐做痛……这些病可能只是小病,你也从未在意过,它是我们不懂得珍惜自己的身体所犯的错。 殊不知,小病也可能成为大病。你以为大多数致命的疾病是因为人们年龄大了,自然长出来的?或是遗传而来?并非如此,很多疾病都是自己制造出来的。其实,只要你能拥有良好的生活方式,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不生病或是少生病,远离绝症是可以做到的。 建设良好的生活方式 黑格尔说,方法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至高无上的力量。而生活方式则是关乎健康关键性的力量。在接纳与摆脱之间,我们一直在寻找着生活中这个永恒的主题——如何才是我们最好的生活方式。 在忙碌的都市,看看人们都在如何生活: 人与人之间,一杯接着一杯的酒精,为了友谊,为了生意,为了各种关系;一支又一支的香烟,为了忧愁,为了解脱; 人与电脑之间,彻夜游荡在网络,寻找虚拟的情感和快乐:打游戏、聊天,亏欠睡眠,打乱正常生物钟; 人与自己之间,整日猫在屋里,做“宅男”、“宅女”,看看电视,看看小说,不运动;心事一篇又一篇,“不知与谁共”;工作压力太大,不断想着怎样往上爬,总是心情烦躁;郁闷便以垃圾食品、高脂食物来发泄…… 可是,大多数人并不了解或不确信这样一个事实:这些无节制的抽烟醉酒,胡吃乱塞,生活极不规律的方式=慢性自杀。他们在离健康越来越远,如果不及时改变,有所节制,疾病迟早会来光顾。 也许这些人此刻很庆幸,疾病还没有找上门,那么,就请赶快改变它吧,不要等生病之后再来说:原来健康如此重要。不是所有的弥补都有作用,千万不要等到无可挽回,只能后悔莫及。 坚持健身锻炼 如今,健康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很多人也开始明白健身锻炼是获得健康的最佳途径。锻炼可以促进人体器官的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的目的。然而,锻炼也要讲究度,讲究方法。所有的锻炼都需要根据自己身体情况,量力而行。 对老年人而言,不适合起的过早进行锻炼,也不适宜在大雾天、有风霜雨雪的天气去户外活动; 有高血压的人在血压不稳定的时候,千万不可参加锻炼; 有心肌梗塞的病人在患病期间也最好不要参加锻炼。 对于那些平时身体就不是很好,有心血管方面疾病的人而言,在病情不稳定时,不能做体育锻炼,只有等病情稳定了才可量力而行; 在锻炼的过程中,若是出现胸闷、头晕、乏力的情况,就应该立即停止锻炼,千万不要逞强硬撑着…… …… 拥有花一样的心灵 人生是短暂的,弹指间数十年就过去了。无论健康或是疾病,我们都需要拥有花一样的心灵。身体健康的时候,我们要懂得心灵也需要照顾,别让它太累;当疾病来临时,我们更要敞开敏感的心怀,让它在疾痛中寻找甘露。 当我们只能感慨“还是健康最美”的时候,也许正受着病痛的折磨,但这时仅仅遗憾,和后悔都无济于事。我们需要灿烂的笑容,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因为往往能拯救自己的人只有自己。当你摔倒了,如果你自己不愿站起来,那么,是没人可以将你拉起。 健康很美,但疾病中,你依然可以有健康的心灵,那同样很美。关于坚强,我们不得不说到张海迪,她是整整一个时代的偶像,是当代的“保尔·柯察金”。也许,你已经听够了关于坚强之类的语言,也许在你的心中甚至鄙视这些为你说教的人,认为他们根本不了解你,不理解你,或者坚信当他们如此时,会比你更脆弱不堪。 没错,没有经历过的人,没有发言权。不去摆出那些坚强的代表,就算你的委屈,你的痛苦大过天,你哭,你闹,难道就可以改变事实吗?有些是意外的疾病,有些是你亲自种下的果子。是意外,我们没错,问心无愧,就欣然接受;是自己栽种,更要坦然面对,寻找解决之路。 没人能帮你痛,不能立即死去,就必须笑着活下去,直到最后的落日来临。 如果,你那么恐惧疾痛,此刻就该努力珍惜健康。不要以为拥有很多的财产和荣誉,就什么都不怕了;一旦身体出了毛病,那就等于什么都没有了。世上没有什么事会比忽视健康更为愚蠢。健康的重要性超越任何东西,请带着这句话生活。 第二章 病人懂得经营,才能活到天年 第二章 病人懂得“经营”,才能活到天年 第一节 不被疾病所左右 疾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暴自弃 在我的生活中,我最喜欢的植物是常春藤,它的花语是“感化”。在我看来常春藤意味着持久的坚持与希望。喜欢上它,只是因为一个故事,可能您也听过,就是美国作家欧·亨利为我们所讲述的《最后的常春藤叶》,现在我再次讲给您听: 一个学生名叫琼西,她得了肺炎,医生说恢复的希望只有十分之一。琼西心情落寞而绝望。当时正值深秋,她看着窗外对面墙上的常春藤叶子不断被风吹落,很是感伤。她说,最后的一片叶子代表她,当它落下时,就意味着自己也将独自走上那神秘的、遥远的死亡之途。 可令人惊奇的是,那一片叶子竟然一直都未落下,一直闪着翠绿的希望。琼西受到了巨大的鼓舞,她坚定了必须活下去的信念,绽放出往日的笑容。最终,琼西战胜了病魔,恢复了健康。 而那最后一片常春藤叶依然留在古老的墙面;它不是一片普通的叶子,那是画家贝尔曼在下着暴雨的夜里,在最后一片叶子飘落前,用心灵的画笔为琼西所画的“常春藤叶”,“永不凋落”。 这是一个善良而真实的谎言,谁能不为之动容呢?一片常春藤叶拯救了绝望的心灵,不落的叶子,延续了生命。我们有理由相信,能够战胜疾病的唯一方式不是那些药物,而是我们自身的意识,是我们心中的那片常春藤叶。 “意识”带给我们的不单单是一个人思维的波动,更牵动着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只要你相信自己有奇迹发生,那么就能够创造奇迹。医学上有很多无法解释的疑难问题,而我们用意识却能达到;也许对许多问题而言,用科学的方法也得不到答案,可这不代表我们无法实现我们的想法。 人的意识有一个宇宙,而这个宇宙的能量是我们没法预测、想象的。就如前人预料的那样,想象的空间无限,人类的极限也是无限的。那么,对于疾病,当我们与它做斗争时,也需要用意志来化解它。 现年70岁的孙老先生,多年从事医疗行政管理工作,对于疾病会比其他人了解更多。而他也经历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疾病痛苦。在2003年初,60多岁的孙老被确诊为中晚期胃恶性肿瘤。 一得知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孙老便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地步。本已是一位老人,此时的恶性肿瘤可谓雪上加霜,生的希望没有了,而死神却越来越近。沉重的心理压力,导致孙老当时的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在家人的竭力劝慰下,孙老终于同意接受治疗。 从抗拒到接受,最后再到与病魔抗争,孙老的心路历程不是一帆风顺。但也正因为他选择了面对而不是自暴自弃,最终,孙老战胜了心魔,战胜了病魔。 孙老说:在与疾病相伴的日子,我逐渐明白必须与病魔进行斗争,不能对抗肿瘤失去信心,我需要找到希望。只要用坚定的心态去迎接病魔的挑战,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孙老成功的抗病经历,让我们颇有感触:其实病魔并不可怕,若降临到自己头上,首要工作是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保持心理平衡。在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做到意志坚定,定能创造奇迹! 而且,无论怎样,一旦遭遇了疾病,千万不要错过治疗的最佳时间,要及时就医,希望就会有。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 请记得:真正的疾病来自我们的心灵。因此,我们也要坚定自己的信心,战胜疾病靠医生、药物,更要靠我们坚强的意志! 疾病是根弹簧,你弱它就强 疾病,意味着机体功能或器质的异常,是相对于健康而言。疾病有大有小,有重有轻;大,可到重要脏器心、脑、肝、肾发生病变,小至皮肤小小的癣症;重,可到无药可医的癌症晚期、艾滋病,轻至匆匆而过的伤风感冒。 可无论疾病的轻重和大小,恐怕没有人会傻傻得欢迎疾病的到来。因为疾病毕竟是一种异常,一种痛苦,一种偏离正常的状态。可是,你的不欢迎,并不能阻挡不速之客的敲门。 当疾病这根弹簧向你发出挑战时,你该如何应战出手呢?挥舞倚天剑、亮出屠龙刀便可斩断弹簧?面对此,还不如紧紧拉住弹簧,因为你强,它自然弱。 接受疾病的事实,了解病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把疾病当做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吧,开门迎接,斟一杯茶,静静的坐下来,叙叙旧,聊聊天。就如很久不见的友人,总有许多疑问需要解答。 也许,在聊天的过程中,你便会了解疾病是为何而突然造访,而它已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你又需要做什么来更好的进行补救治疗……这些都是你需要认真了解的事情。只有这样,你才能在这场“弹簧大战”中首战告捷。 不要做拒绝疾病,仇视疾病的愚昧之人,疾病与与健康没有绝对的对立,否则,你只会徒增对疾病莫名的恐惧和担心。这种压抑的心理状态最容易造成思想上的压力,加重心灵的负担,甚至进一步扰乱机体的平衡,降低抗病能力和修复更新的本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疾病,的确是很正常的生物,只要我们新陈代谢过程还没有停止,就无法躲开疾病,因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触细菌病毒,也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生存上的竞争。 与医生沟通,听听他的建议 偶尔短时间的不舒服我们可以抵抗过去,自然修复,不过,要正确自检,有必要时一定要去医院看病,与医生沟通,听听他们给出的诊断和建议。而且,即使疾病有所好转,也不可就将医生的话丢一边,“治病要断根”,不可半途而废。否则,很可能为疾病提供卷土重来的机会。 另外,有一些疾病并非一两天便可以治愈的,吃药打针可能也无法立竿见影。此时,不要过于怀疑医生,怀疑疾病,要相信医生,不可自行停药或放弃治疗。 总之,任何情况下,都要调整心态,好好配合医生的治疗措施。在医生的帮助下,帮你拉住这根弹簧,让它逐渐弱下去。就将一次疾病治疗作为自己健康的转折点吧,以避免机体更大的创伤和损害。 不要听信无根据的“偏方” 古罗马哲人塞硫路斯曾叹息过“有些药方比疾病本身更糟糕”。没错,疾病的产生,毕竟不只是病菌与抗生素的个人恩怨而已。可有些人因为急着要治愈疾病而期望着有什么“民间偏方”,可很多都是毫无根据的“骗方”,多骗人钱财,最终只能“人财两空”。甚至,还有人相信神婆这些无稽之谈,在科学发展如此之快的今天,这样的错误只会成为疾病占据上风的助动器。 所以,在认识到带病生存的必然性和重要性的同时,我们应该学会在这头积极地拉住“弹簧”,就要积极主动的采取有效措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能力,绝不可胡乱吃药,到处投医,其结果只能是花钱买罪受,甚至招来对肝肾等重要器官的更大伤害。 面对疾病,拿出强者风范 面对疾病这根弹簧,你想做强,就要有强者风范,不要闻病色变,唉声叹气,即使是绝症,也要鼓起最大勇气与之斗争,将多活一天当作多赚一天。只有拥有坦然的心态、豁达的性格、科学的态度,才是疾病真正害怕的克星。 也许,你会说面对死亡,怎能不害怕?是的,对生的渴求是我们的本能,但有时我们需要做出最坏的打算,以克服自己的恐惧,这样反而更容易变得乐观、坚强。而死亡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现实,在一闭眼、一睁眼之间,我们需要随时都做好“将每一天当做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来度过”的准备,我们只需为当下做更好的努力,那万事万物在眼里就会与众不同。 而且,谁又真正了解生死呢?生是开始,死也未必就是结束。生死之间的过程,经历才是唯一的拥有。真正的强者不会在乎结果。 不要认为:健康的人一切都是完好,健康的人不会存在任何不适,健康与疾病是对立的极致。事实上,按这样的标准来衡量,世界上就根本没有一个真正的“健康者”!一位医学专家说,这样的人体只能在解剖图谱中才能找到。 我们应该明白,在健康与疾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你越过于害怕疾病,斤斤计较疾病,反而会使自己偏离健康状态。疾病只是一根弹簧,我们有办法比它强。 第二节 别自己吓唬自己 很多疾病都是可以治愈的 国外有一位医师说,“我相信、而且知道,没有什么病是治不好的。所谓的“绝症”都曾经被治好过。在我心中以及我所创造的世界,“无法治疗”是不存在的。”而《黄帝内经》中也这样说:“疾病无有不愈者,言不可治者,是因为未得真法矣。” 从古至今,扁鹊、华陀、孙思邈等著名医家都能因人、因时、因病,采用针炙、推拿、药物等配以养生、食疗、运动、锻炼等综合手段治好很多疑难杂证,几乎没有不治之症。 可能,浮躁之人看到这些说法,多会表现出嘲笑、愤怒,甚至觉得在夸大其词、胡说八道。但是,生活中总有这样一些人:珍惜生命、渴望健康且拥有超常悟性,或是具有超常智慧并积极顽强地寻找希望与健康的治疗方法,或是不认命且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并对未来依然充满希望……在这些人心中,没有治不好的病。 如果,你还是觉得这样的说法太绝对,那么我们可以这样更为准确的说:“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不能及时找到好的治疗方法,先天的缺损除外。” 癌症,曾一度被认为是“不治之症”。在上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就宣告,45%的恶性肿瘤能够治愈。时至今日,手术、放疗、化疗,再加上后来的生物治疗、靶向治疗……种种治疗手段日新月异,令“不治之症”的癌症变身为可以治愈的疾病,这绝对是医学史上的一大“奇迹”。 绒癌 绒癌可能是最早得到彻底治愈的癌症,多发于育龄女性。在上世纪50年代前,此病还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即使手术,死亡率仍会高达90%。不过如今,绒癌已经成为第一个可通过化疗获得根治的转移性肿瘤,其死亡率从90%降至10%,并且不用切除子宫就可获得痊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乳腺癌 乳腺癌可以算得上是“早发现可获得治愈”的典范。早期乳腺癌治愈率可高达90%以上,医学检查与自检相结合,令越来越多的乳腺癌可以得到及早的诊治,其整体治愈率也相应提高到70%~80%。 宫颈癌 疾病之所以难以治疗,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明。当医学界发现宫颈癌与人乳头瘤病毒相关时,宫颈癌便成了“最容易被治愈的癌症”。若是能做到早期发现,治愈率几乎能够达到100%。并且,自从宫颈癌疫苗最早被研发出来后,这一希望更是得到大大提升。 而鼻咽癌也是如此,在医学发现95%的鼻咽癌都是由eb病毒引起后,采取血清学检查,鼻咽癌的早期诊断提高到了如今的70%~80%、而且,也使得早中期鼻咽癌病人大大提高了5年生存率,即使单用放疗,也可以达到50%~7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随着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等药物的出现,这一原来甚为危重的疾病,如今5年无病生存率已经超过90%,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可基本治愈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大肠癌 大肠癌是综合治疗提高治愈率的代表。在手术、放化疗等传统癌症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再加入内分泌、免疫等方法,使得综合治疗实力显著提升。现在,大肠癌早期治愈率在80%以上,而中期也能达60%~70%。 恶性淋巴瘤 昔日,恶性淋巴瘤被认为是不可治愈的绝症,可近年来靶向治疗药物的问世,令它的5年生存率超过了50%。其中,早期霍奇金淋巴瘤的治愈率更是可达到80%以上。 总之,在医学日益发展的今天,面对疾病,我们应该放松心情,相信医学,坚信自己的病是可以治愈的。即使是癌症、精神病……所有的疾病总能找到方法,而你心中的肯定也是一剂良药。 很多病人都是被吓坏的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天,魔鬼差小鬼到一个城市去传播病菌,要它杀死一千人,可结果死的却有两千人。 于是魔鬼就责问小鬼,小鬼回答:“大王啊,我是遵命而行的,我杀的只有一千人。” 魔鬼说:“还想狡辩,现在明明死了两千人,那另外一千人是怎么回事?” 小鬼说道:“他们是因为惧怕而死,那些人疑神疑鬼,自己吓死了自己。” 这个故事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并不少见。很多时候,夺人性命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病人疑心太重,恐惧心太重,自己吓死了自己。 如非典型肺炎,就令不少人谈非色变,即使在一些城市没有非典病例,防病措施也做得比较充足,可最难以应对的还是在所有措施做足的同时依然怀有惧怕的心理。 在非典流行的那年,有不少人在患了普通的感冒、发烧之际都不敢去医院就医,生怕到医院被传染了非典,于是自己在家胡乱吃些药,实在受不住了才上医院。这就是内心的惧怕心理在作怪。而有些人,感冒咳嗽没有及时治疗,又害怕染上非典,反而患上了更严重的疾病。 同样,有些人是患了癌症的病人,有些人意志消沉、心灵背负了巨大的重担的患者很快便离开人世,惧怕会让疾病加速地吞噬人的生命,令死神的脚步更快。而那些意志力坚强、心态乐观的患者就可以活得长久些。 有一位白血病患者这样讲述他的心路历程: 在我被查出白血病后,心中充满了恐惧,我害怕死亡,感到人生已经是数着天数过日子了。家人帮助我,鼓励我,为我找来很多有关白血病患者应注意的事项和有关的病例等内容的书,我看了大有收获,在精神上有了安慰。我不断地问自己:得了这种绝症该怎么办呢?等死吗?还是让血癌吓死? 在不断地反问中我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是活,不想死,而要想延长生命必须有个好的精神状态,不能让病魔吓死。我相信只要在精神上藐视病魔,有个好的心态,有规律地生活,药疗、食疗,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等综合调理治疗,康复是充满希望的。 治疗的过程,让我深深体会到:世界上的事,是复杂的,是多方面因素构成的,人的一生是变化莫测。我坚定信念,向疾病作斗争,面对现实,纵然是死也不怕,不给病魔吓死的机会。有了信念,我积极寻医,吃对症的药。由于我对化疗不适应,产生副作用就改为中医中药。虽然我还没有彻底治愈,但见效很快,生存了3年,并且一天比一天好。 面对疾病,我们需要保持一种战胜病痛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念。面对惧怕,我们还需要拥有一种内心真正的平安。 世上的平安有两种,一种是外在的平安,一种则是内心的平安。前者的平安是在和平年代,有衣有食,环境安宁,生活富裕,身体安康。这种平安可能是短暂的,一旦遭遇环境突变,如大的瘟疫或是战争,其状态会被立即打破。而后者的平安,是心灵的安康。即使环境、世事多变,可内心一直存有某种信念,在任何环境中都可处之泰然。 英国泰晤士报曾经举办过一个绘画比赛,题目为“平安”,结果获选的作品并不是风和日丽、湖面平静的风景画,而是一副在狂风暴雨中,小鸟在母亲的翅膀底下安睡的画面。尽管外面环境恶劣,风雨大作,可小鸟在母亲的羽翼下依然安享平安,这种平安才是真正的平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生不能没有真正的信仰,信念给予人们勇气,有力量战胜恶劣的环境,拥有内心的安康,这种平安才是最真实的。当我们拥有最真实的平安,不论世事怎样变幻、环境如何恶劣,我们都能平稳渡过一切困境。当疾病来临时,希望我们不要惧怕,内心的力量让我们坚强,赶走病魔。 第三节 切莫轻视疾病 积极治疗,避免突发危机 在我们的身边总会发生一些猝死的现象。听起来非常可怕,忽然之间,出现不适,呼吸心跳骤停,生命就这样瞬间消失。是什么导致了猝死呢?我们说,猝死并不是真的突然间没有理由的发作,是潜在危机未被消灭所导致的爆发。 具体来说,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加上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就会导致猝死的严重后果。面对疾病,我们应关注身体所发出的健康信号,积极预防,积极治疗,只有如此,才能令机体康复,避免更大的危机来侵袭。 认识猝死 46岁患者,因过量饮酒,丧失意识,心脏骤停,经抢救,无力回春; 47岁患者,高血压病史5年,突发胸前区疼痛伴有意识丧失,呼吸心跳骤停,经积极抢救仍没能挽救生命; 72岁患者,高血压、冠心病史3年,突发胸前区不适,抽搐伴有意识丧失,经积极抢救,没能恢复自主呼吸、心跳…… 这些令人遗憾的不幸的发生,都是猝死。也就是那些平素似乎健康的人由于潜在性疾病或功能障碍而突然出乎意料的死亡。 发生猝死,是很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些人本身就患有基础病变、爆发疾病或是异常过敏体质等,这可以说是发生猝死的内在原因,如最常见的疾病:休克、心脏骤停、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肝功能衰竭或肾功能衰竭,脑死亡等。由于这些疾病没有被重视,没有得到及时积极的救治,会导致猝死。 另外,抽烟饮酒、暴饮暴食、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等因素有时也会成为突然死亡的诱因。 防治病因,避免危险 虽然猝死很可怕,但只要我们了解其致病原因,从根本上进行预防,就能够做到有效避免危险的突然降临。 首先,健康生活,规避诱因。 猝死的常见诱因有烟酒过度、体力活动或疲劳过度,情绪紧张、激动等。所以,健康的生活方式仍然需要大力提倡,戒烟限酒,均衡营养,劳逸结合,精神愉悦等, 这些说来都是老生常谈,可能有很多朋友很是不以为然,但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甚至习惯可以决定生死。若能长期坚持良好习惯,最终我们会是最大的受益者,健康就是直接的回馈。 其次,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能够帮助自己建立“参考值”,作为推断自己身体健康状况的依据参考。建议年轻人可一年体检一次,而中老年人最好每隔半年体检一次。当然,定期体检还需因人而异,根据检查追踪的项目而定。 再次,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冠心病紧密相关,肥胖、吸烟、体力活动少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与冠心病及心脏性猝死有很大关系。 这里,我们需要特别提出的是高脂血症。有很多并不了解高脂血症,甚至有人即使自己得了高脂血症也不以为然。却不知道,即便是轻度的血脂升高也有可能成为潜伏的健康“杀手”。 血脂异常是中国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就是说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直接原因,一旦动脉粥样斑块堵塞,后果异常严重。 而研究也表明,无论是高脂血症,还是心肌梗死、脑卒中、心脏猝死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所以,当血脂轻度升高时,即使患者没有任何不适症状,也必须积极治疗,做到防患于未然。 最后,发作有先兆,及时就医。 不是所有的突发危机都毫无预兆,就像有些心脏性猝死是可以预见的。有文献报道指出,80%的患者在发生猝死前有过不同程度的预兆:其中22%的患者会有心绞痛,15%的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一般来说,如果有以下预兆时,必须在第一时间前往医院检查:发作性的胸部闷痛或是压迫感;头晕、乏力、心慌;突然出现出冷汗、胸痛、低血压、呼吸困难等 轻视疾病,如同轻视生命 一天,一位年轻病人来到口腔科看急诊,病人向医生主诉病情为:牙龈出血。 原来最近一个月来,他的牙龈偶尔出血,可由于工作比较忙,一直都没在意。这天,是星期日,他抽空去一家医院进行洁牙治疗。当天晚上,全口牙龈出现广泛渗血不止。 医生听后,经过检查后,给他用了一系列止血方法,才勉强将血止住。由于考虑到病人牙龈是非炎症性广泛出血,因此,第二天就请了本院血液科的专家进行会诊。后经过化验检查确诊为早期急性白血病,于是让病人住进医院治疗。 当您看了这个病例,可千万不要太紧张。并不是说每一位牙龈出血的病人都是白血病,患白血病的病人毕竟也只有极少数,我们只是想通过这样一个病例真心的给出提示:不要轻视任何疾病,每一个异常都可关系到生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再看看这样的案例,它告诉我们小病不治,大病就来: 家住郊区的陈大妈这两天一直拉肚子,老往厕所跑。她平时身体很好,也就不当回事,觉得很可能是吃错东西了,也就没去医院看,还是照样包揽屋内屋外的家务活。 一天早上起床时,她突然偏瘫了,左手左脚一下子就不听使唤,嘴巴也歪向一边,女儿急得连忙将母亲送到了医院急诊室。到医院一检查,医生告诉她这是中风后的偏瘫。 医生告诉大妈和她的家人: 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尽管看上去身体健康,其实都有脑血管硬化,有的还有动脉硬化斑块,血液循环没有那么畅通。而剧烈腹泻和大量出汗,都会导致血容量迅速减少,血液变得黏稠,流动缓慢,而在脑部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从而造成血流中断,就会出现偏瘫、口齿不清等中风症状。因此,中老年人可不要轻视呕吐、腹泻、高烧、出汗这些小恙小疾。 生活中,我们时常都会遇到这样一些小病:如牙痛、嗓子痛、感冒、腹泻等,可因为工作忙碌,很多人对这些小病不以为意。这样往往忽视了初期的治疗。可是您知道吗?若是小病不除,就有可能引发大的病患,甚至危及生命。这绝不是吓唬您,到时生了大病,后悔就晚了。 牙周炎患者更易中风 牙周炎就是牙周膜、牙骨质、牙槽骨等部位产生的炎症。它是症状不明显,且病程长的疾病,正因如此,难以引起人们的关注,根本没拿它当回事,殊不知它的危害却是全身的,不单只侵犯口腔。 牙周细菌入侵人体血液系统后,会遭到血液免疫细胞的反击,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一种胶状物质,它附着在血管壁上,日复一日将阻塞血管,造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从而促使血管淤阻和心脏功能发生异常。而这种物质若是随血液流进大脑,就会阻碍血流,引发中风。 因此,平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口腔卫生,避免因牙周炎引起的口腔疾病。一方面要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做到定期检查牙齿,通过洗牙去除牙石,以保持牙齿清洁。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牙周炎的重视,一旦发现有牙龈出血等早期症状后,就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不可忽视小问题,更不要因担心大问题出现而拒绝面对小问题。 感冒容易诱发慢性疾病 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感冒容易诱发一些慢性疾病,比如:肺心病、肺气肿、慢性气管炎、鼻咽炎等,而严重的还会引发病毒性心肌炎。 而且,对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史的患者来说,在得了感冒后更容易诱发以前的慢性病且加重病情。而反复感冒的人还会导致支气管扩张。所以,以“小小”感冒为诱因,进而患上慢性疾病,会给健康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 所以,感冒在初期我们要用药物控制,避免病情再扩展。一般建议,用中药治疗感冒,但不是所有中药都可以随便吃。需在服用前仔细看清成分,了解药效后才可服用,或是根据医生的指导来用药。 扁桃体反复发炎,损害心肌 提起扁桃体炎,很多人都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发炎的时候吃点药、打几次针,过几天也就没事了,可事实上扁桃体炎若不及时治疗也会引发大患。 扁桃体腺窝中有溶血性链球菌,当扁桃体反复发炎时会损伤心肌、心脏瓣膜、关节以及肾小球等,会引发肾衰竭、肾炎、病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等,而这些疾病在目前的医疗水平下,要想根治也是很困难的。 因此,扁桃体发炎一年超3次应做手术。有一些患者因为种种原因拒绝手术,或是拖延到一定时间才愿意做。这些都是不利于健康的。 另外,小儿扁桃体炎在没有其他并发症的前提下,一般建议5岁以后再做手术,可是若已引起如呼吸困难、腺样体肥大、睡眠打呼噜、大脑缺氧、鸡胸、听力下降等问题,那么即便是5岁以下也应及时切除,以免影响小儿的智力发育和身体发育。 腹泻可引发脑梗死、中风 腹泻不可小看,这在开篇案例中已有所介绍。腹泻在许多方面都会对脑供血产生不利影响,而一切可引起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的有害因素都会诱发脑梗死。 所以,平时我们应注意个人饮食卫生,防止腹泻;而且,发病后不可大意,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在第一时间接受抗感染、补液、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等系统治疗,以更快地止住腹泻、补足循环血量,以及消除酸中毒。 而对于已出现早期脑心缺血症状者,治疗中还需及时活血化淤、改善脑心功能,才能够抑制由腹泻引起的连锁器官损害,防止脑梗死的突发。 总之,对于疾病,我们绝不可掉以轻心,它关乎健康与生命,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将一切伤害扼杀在萌芽之中。 第四节 防微杜渐,小洞即补 疾病无大小,微恙也伤身 前面我们说到偶尔生生小病,身体更强壮,因为偶尔生生小病,可以使我们的免疫防御系统始终处在监视状态,一旦疾病入侵,身体就会及时做出反应。但这并不是说,生了小病,就可以不重视,任其发展,否则就会后患无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前天晚上和一个好友吃饭,好友看起来比半年前憔悴了许多,一问才知道她不久前做了一个手术,刚刚康复出院,而起因居然是腿上被烫了3个泡。 前段时间,好友一直很忙,常常没日没夜的加班赶稿子。一天晚上,她起床上厕所,由于睡得晕晕沉沉地,一不小心把放在墙角的热水瓶打碎了,热水溅到了她的腿上,立即起了3个泡。起初并没觉得有多么严重,依然没日没夜的工作。 后来,情况越来越严重,伤口久久不能愈合。无奈之下,只好去了医院,医生埋怨她为什么烫伤这么久才来医院,伤口太深了,医生叮嘱她尽量少动,回家好好休息。可在家休息了几天,就因为工作忙,出差去了外地。 半个月后,医生通知她必须接受手术治疗,需要植皮。就这样,拖来拖去,把原本可以用药就能治愈的伤口拖到不得不上手术台。如今,伤口虽然愈合了,但腿上却留下了一道永恒的疤痕,爱美的好友从此与漂亮裙子说再见。而这一切都源于好友的疏忽。 大家对讳疾忌医的故事都比较了解,说的是蔡桓公因为小病不医最终导致一命呜呼,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像蔡桓公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特别是一些老年人,更不能有小病就抗,大病才治的思想。 就拿便秘来说吧,临床上,老年人便秘是一种常见症状,如果得了便秘,能做到早治疗也并不可怕,也不会导致发生严重后果,但由于有很多老年人及家属认为便秘是小毛病,而不引起注意,以致酿成意外发生。 前不久,住在楼下的叶大爷就因为便秘引发了脑溢血,险些丧命。叶大爷原本患有高血压,最近又得了便秘,如厕时,因用力过大,突然觉得头晕目眩,一下栽倒在厕所里,家人立即把他送到医院,被诊断为脑溢血。 还有感冒,别看这小小的感冒,它的威力也不小,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感冒可以诱发或加重病情,导致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对糖尿病患者,感冒可使原有的病情加重,影响血糖稳定。 就连最不起眼的倒睫都是不容忽视的,倒睫是眼睫毛向眼球方向内卷,使眼睫毛内倒刺激眼球。患者常有眼红、畏光、流泪、眼痛和持续异物感,如不及时早期治疗,就可能形成角膜白斑,有的会发生角膜溃疡穿孔,严重的可使眼球内部感染而失明。 由此看来,小病也可以酿成大患的,所以,生病之后,就一定要做到防微杜渐,对小病给予高度的重视,树立“疾病无大小,微恙也伤身”的观念,才能重获健康,享受美好生活! 大病还是小病,你会判断吗 当你的身体出现一些不舒服的症状时,有可能是不起眼的小病,但也可能是大病来临的征兆。可是,我们该如何来判断它们是“大”还是“小”呢?做出正确的判断,就不至于耽误治疗,也不会过于紧张而让人笑话。看看下面五种常见不适的判断方法,希望可以给你一点提示,但不可完全依靠这种判断方法。 头痛 1.小病信号。因工作压力过大,精神疲劳、紧张;三餐吃不饱、血糖过低;长时间呆在温度较高、空气不流通的屋子里等。这些原因所导致的头痛虽然令人烦恼,不过并不危险。 2.大病信号。若是大脑的一侧反复出现持续性的、与心脏一同跳动的抽痛,并开始逐渐蔓延到整个大脑,那很可能是颞动脉炎在捣乱。这个病多发于老人,若处理不及时,将导致失明。 若是头痛很突然、程度严重,则有可能是中风或是脑动脉瘤的信号,应立刻拨打急救电话。 若是头痛伴随发热、脖子发僵等症状,那么很有可能是病毒或是细菌性脑膜炎,它可对大脑造成永久性伤害,不及时治疗将会危急性命。 腹胀 1.小病信号。当吃了豆类食物或是吃得过多、过敏性肠道综合征、月经来临时,都会令腹腔有胀满感。 2.大病信号。若是腹胀经常出现,同时伴随恶心、尿急、骨盆或是腹部疼痛和一吃就饱的症状,那很有可能是早期卵巢癌的征兆。 呕吐 1.小病信号。若是因为吃得过饱、酒或是咖啡喝得过多所导致,那么服用中和胃酸的药物就可以得到缓解,不用太担心。 2.大病信号。消化不良的感觉逐渐演变成肚脐周围的疼痛,随后疼痛又转移至腹部右下方,那有可能是阑尾炎。 若是吃了油腻食物后,腹部右上方出现由轻而重的疼痛,有可能是胆结石。 若是每次运动后,总会感觉到消化不良,而且服用中和胃酸药物也不见好转,那很可能是心脏病。 寒战和发热 1.小病信号。若是症状可在一周内减退,多喝水、多休息就能够得到缓解,那么尽管放心,多是由感冒引起的。 2.大病信号。喉咙疼痛、突然发烧、吞咽困难而且感到恶心,那有可能是肺炎的早期信号。 体重突然减轻 1.小病信号。若是你最近运动量增加、饮食减少,或者因失去工作、亲人去世而情绪不好,那么可不用担心。 2.大病信号。若是体重突然减轻5公斤,却又找不到合理的解释,那么很可能是你的甲状腺过于活跃或是患上了癌症。这时,检查越及时,治疗效果越好。 若是在体重减轻的同时,还伴有疲劳、口渴、视力模糊等症状,那么请检查一下血糖,看看自己是否患上了糖尿病。 第五节 求医不如求己 医生只是扶着你走路的人 生活中,因为疾病的存在而多了一类特殊人群:医生。他们穿着白大褂,带着听诊器,多数时总是很严肃。对医生,我们总是充满着敬畏之情,特别是“有病在身”的病人们,更将医生视为“救星”。 是的,疾病是医生和病人共同的敌人。他们本就该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唇齿相依、同心协力,共同面对疾病,两者应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然而,有不少病人生病时,就像溺水的小孩,牢牢的抓住医生,认为治病只是医生的事,与自己没什么关系,更谈不上积极配合;而有的病人又认为自己的病太严重,一度被悲观消沉、自暴自弃的思想所笼罩;还有的病人又完全不相信医生的建议,对开出的药方也是将信将疑,治疗停停走走…… 诸如这些行为,就是对医生、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根本就没有确立正确的的医患关系,不明白医生在疾病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而错误的角色定位只能贻误疾病的诊治。 当身处疾病中时,我们需要医生。但不能完全依赖医生,也不能完全否定医生,医生只是扶着我们走路的人。这就如孩提时,第一次学走路,是妈妈扶着我们,牵着我们的手一步一步开始迈步。他们是教练,是老师。因此,治病是医生的事,更重要的也是自己的事。 健康,只有自己做到了才是硬道理 曾经收到过这样一条短信: “1+0”的健康定律:如果把人的健康比作“1”,其所拥有的一切财富比作“1”后面的“0”,如:金钱、事业、爱情、家庭、荣誉、地位。有了“1”,后面的“0”越多,人生才越有意义。如果“1”不存在了,那么,将一无所有。 当你看过这样一条很有意义的短信后,我想无须太多的语言,就能明白什么是最珍贵的。没错,没有健康,一切皆空。 而健康的拥有,靠不了任何人。不论是这个专家,还是那个营养师,或是某位医生,他们可以给你很多关于健康的建议和意见,为你指点迷津。然而,只有你自己切身实施、重视后才能有效。 我们在生活中就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正确对待疾病。不可早期漠视,晚期又乱投医。特别是早期若不关心自己的病情,在面对医生的病情追问时,就无法提供准确而有效的信息,这样很可能为治疗造成困扰,甚至影响到健康的恢复。 很多人会把这种不关心归咎于工作繁忙,家庭事务烦琐,生活压力大,以及早期疾病征兆不明显等原因。有很多慢性病在早期基本上没有明显症状,忙碌的人们更容易因此而忽略,或是自行服用一些药物了事。可是,这样做在无形中将小病越拖越大,到最后非治不可了,又不得不花更多的精力、时间、金钱来医治。 所以,疾病发生时,最清楚的是自己,而不是医生。我们必须在疾病开始时就投入关心,而不是单纯的依靠医生为我们解决疾病问题。 走出阴霾天空,只能依靠自己的意志 在疾病中,尤其是难治的疾病,心中有压力是人之常情,而为患者排解压力更不是容易的事情。家人需要给予关爱,朋友需要给予帮助,医生需要给予鼓励,这些都只是旅途中的双手,最重要的是患者自己的心理调节,依靠自身的意志战胜悲观情绪。而且,临床很多的案例也证明,心态影响着疾病的康复:一个拥有良好心态的病人比心态坏的病人康复率高。 另外,患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调整心理素质的方法,比如:听听音乐、散散步等活动。当然,生病了还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 康复更需要与医生配合 生病了,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医生并不起决定性因素,他可以给你好的治疗方法,可是你若不积极配合,一切都是徒劳的。 慢性乙肝是患者和家庭的长期困扰,有很多得了慢性乙肝的患者一开始总是将所有希望寄托在找到一位“神医”。治疗中一旦出现任何波折,病人心理上就会立刻产生巨大落差,转而抱怨医生技术,对治疗的配合度下降,甚至到最后会对治疗失去信心。其实,要想取得好的疗效的前提应是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 有的患者往往会满足于一时的疗效或是短期的好转,过于乐观,或是急于回到工作与学习当中,没有遵从医嘱按要求坚持完成治疗,从而造成治疗的前功尽弃,这样就会给后续的治疗造成更大困难。也有的患者盲目悲观,短期治疗还未见效果,就认为治疗无效,从而放弃治疗。却不知,乙肝的治疗需要一个过程。 因此,只有通过医患间良好的配合,才可将治疗的疗效提高到最高,令患者最大可能的从中受益。 古人云“医只能治病,不能救命”。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无人可以取代。我们可以依靠医生来想办法,但在治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困难,从生理到心理,这些是医生以及任何人都无法替代克服的。所以,你必须抛开所有侥幸,踏踏实实的迎接每一个困难;坚持做好每一个有关健康的细节;积极学习更多有利于健康的常识,让这些成为你生活中一件快乐的事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然,我们说医生只是扶着你走路的人,我们才是走路的主体。这强调了治病中,病人是关键,但绝不是说因此可以忽视医生的重要性。我们只是希望病人可以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正确看待疾病。而对于医生,病人需怀抱相信与坚持的信念,与他们努力沟通;同时医生自身也需要端正医务态度,真正为病人着想,共同对待同一个敌人——疾病。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古希腊有这样一个神话: 宙斯得知普罗米修斯将天上的火种偷给了人类,便怒不可遏,决定惩罚人类。他下令将女人潘多拉送到人间,并让她随身携带一个密封的盒子作为嫁妆。好奇的潘多拉打开了盒子,于是各种恶习、灾难和疾病立即从里面飞了出来。而盒子里只剩下惟一美好的东西:希望。可是希望还没来得及飞出来,潘多拉便将盒子永远地关上了。 因此,人类开始不断地受苦、被生活折磨,可是心中总是留有可贵的希望,才能自我激励。在死亡以前,希望永远存在,人生也绝对充满了美好的希望。 其实,在我们的手中,也有个这样的盒子。那里有疾病,但也有希望,而希望是自己;我们是自己最好的医生。当我们沦为了病人,一切都是那般狂乱而迷惘,若只将希望寄托于医生,而自己却坐以待毙,那么我们注定只能被盒中的疾病所缠绕。 当身体生病,当然需要听从正规医护人员的指导,采用适当的医疗方法,而也有的病,只要多休息,时间就是最好的治疗剂。如感冒这种小病,一年总要光顾自己几次,若是自己懂得,感冒了,多喝水、多休息、少出门,这就是治疗。 有时我们身体上根本没有病,但由于自己疑心“我有病”而成了疑心病。这样的病只有依靠自己才能治好。 有一个年轻人,在二十岁左右,一位老师说:人常因疑心而成病,比如肺病。他听了这句话以后,心里一直挂念着,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都笼罩在肺病的阴影下。当然,这位年轻人自己也懂得调理、排遣,心里也在想:我身体这么好,怎么可能会有肺病呢?不过多多少少还是受到那句话的影响。 后来,有个人告诉那位年轻人,西红柿可以治肺病。当时西红柿价钱并不很贵,于是他买了一大箩筐的西红柿,吃过以后,这为年轻人心里想,这么多的西红柿应该可以把肺病治好了吧!从此以后他就再也没有想过肺病这个问题。 因此,有时身体上的疾病是自己的疑心制造出来的,正所谓心病还须心药医,这个心药是自己。有时,身体上的疾病,只要依靠自己适当的运动、饮食的调理,坚强的信念、乐观的心情,自然不药而愈。 另外,身体的疾病应该做到预防重于治疗,增强自己的免疫力,这才是最佳的保健之道。据研究,人体上大约有百分之九十的疾病,都与免疫系统失调有关。 什么是免疫系统呢?它就如一支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守卫着人体的健康,他能保护身体免遭病毒的侵害,还可清除代谢后的废物,同时及时修补受损的器官、组织。再说简单点,免疫力,就是一种抗体,能抵抗外物的入侵。在一般正常人的体内,都有很多好菌,可以抗击不好的病菌,这就是抗体。 有的人稍微受点凉,就容易感冒;而有的人,因为有足够的抗体,所以一点点受凉根本威胁不到他。甚至一些传染性疾病都奈何不了他。可若是缺乏抗体,那受感染的几率就会加大。 所以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很重要。了解了这一点,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做有益于提高免疫力的活动,来保卫身体防线不被冲破。这时,你就是自己的医生。如: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坚持运动、摄取各种维生素、按摩身体、放松心情、开怀大笑等,都可以增加人体的免疫力。 所以,在面对各种疾病时,大家首先应该这样想:自己要做自己的医生。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身体有病,我们大可不必惊慌失措,应该学会自己做自己的医师。 要相信:只要自己心理健全,就可以克服困难,战胜病魔;坚定的毅力,可以克服一切的病苦。只要心不苦,身就会不苦,疾病又何惧之有呢? 第六节 健康靠经营 管好嘴巴的进与出 嘴巴是人身体的一个重要器官,不知道您是否真的了解它呢?首先我们看看嘴巴都有怎样的功能,它至少有三个基本功能: 第一,首当其冲是吃饭。若是这嘴巴出了问题,没法吃饭了,那么身体必定会因营养缺失而难以维持生命。在医院里看见病人插胃管,那是不得已而采取的临时措施,若是长时间那样,痛苦可就是难以想象了。 第二,嘴巴是语言的工具。若是人没有了嘴巴,那么就将失去语言。 最后,嘴巴还起着“兼职”的作用。若是鼻子出了毛病,嘴巴还可以帮助呼吸。 当然,除了这几个作用,嘴巴作为五官之一,也直接影响着人的形象。所以说,对人而言,嘴巴实在是太重要了。也正因为其重要,出问题的几率就必然更高。嘴巴的进与出,关系到我们人体的健康大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首先咱们来说说这嘴巴的“进”。 俗话说:“病从口入”。嘴巴把关不严,常常会给身体带来疾病。过去因为穷,人们是饥不择食,有啥吃啥,见啥吃啥,常常吃坏肚子。可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又出现了血糖高、血脂高,这些都是嘴巴惹的祸。 秦爷爷虽已年届古稀,可是精神饱满,神采奕奕,从没进过医院。很多人常常向他讨教健身秘方,他总是乐呵呵地说:“要管好自己的嘴巴。” 他说,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嘴巴,还要管好嘴巴的“进”,就是平时的饮食。秦爷爷每顿饭都只吃七分饱,即使摆在面前的是山珍海味,他也权当是家常之菜,不多进食,更不贪食。 秦爷爷最喜欢吃红烧肉,可一般也只吃一块,不吃第二块。平时吃饭也只是一荤、一素、一汤,可谓清茶淡饭。有时全家一起吃饭,家人们出于关爱有时会劝他多吃一点,可他总是笑眯眯地说:“不可以依了那张嘴,它的胃口可大呢!” 没错,很多人由于管不好自己的嘴巴,见了喜欢吃的食物就大吃一顿,逢朋友小聚更是喝得烂醉如泥,久而久之,高血压、脂肪肝等与饮食有关的疾病就不知不觉地找上门来,到最后又什么都不敢吃。仔细想想,真是得不偿失啊! 要管好自己的嘴巴,除了“进”,还要管好嘴巴的“出”,也就是管好从嘴巴里说出的话。所谓:“祸从口出”。嘴巴虽然是用来说话的,但若说不好,便会招惹来麻烦甚至祸端。 就像秦爷爷,他不仅仅可以做到在饮食上管好嘴巴的“进”,同时他也非常注意嘴巴的“出”。 秦爷爷在小区里的人缘很好。大家和他相处时,从未见他发怒。他与别人交谈时总是如和风细雨,缓缓道来,语重心长,令对方听得进,也喜欢听。所以,不论大人、小孩都喜欢和他交谈。尽管秦爷爷并不富裕,可是他活得健康乐观,他的威望众人皆知。 嘴巴的“出”就是语言,它直接反映我们的内心情感。为了身心健康,我们应该学会心平气和,不生气,“怒则伤肝”。同时,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时,说起话来总是无所顾及,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吐为快,这样往往容易伤人,而事后又会感到后悔、自责,也弄得自己心情不好。 所以说,嘴巴的这两大“进出口”功能,不但关系主人的健康,而且还决定主人的命运。进口关把握不好,“病从口入”,影响健康。有时问题不会太大,去趟医院,吃点药,打个针就过去了;但有时也会危及生命。 其实,“管好自己的嘴巴”,就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心态和境界;是宽容的心态,是“与世无争”的平和境界。若是带着这种生活态度和心态去生活,就会多一份健康,少一份纠纷;有了这种境界,也才能真正享受生活所带来的无限乐趣。当然,要管好自己的嘴巴并不容易,这需要我们不断地“修炼”。 运动好比人体的发动机,让身体永远保持活力 人,是一架有骨、有肉、有血的“机器”。机器人长期不运动,会生锈坏死。而人也一样,长期不运动,就会生病早逝。“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重点应在经常“运动”上下功夫。 可能道理大家都懂,关键是提到日程实施,持之以恒。运动能够活经络,锻炼筋骨,通气血,防病治病延缓衰老,有益健康。不能说运动能令人长生不老,确肯定可以延年益寿,这无可非议。 陈妈妈多年来被疾病缠绕,她的老伴对此有这样的评语:“他人有的病你有,他人没有的病你也有”。 陈妈妈并不生气,知道是玩笑话。不过,她说,也确实如此:“我们婚后不久,我就痔疮开刀,之后是疝气、前列腺增生开刀,到了国外不到四年,就开了两次刀,共做过四次手术。不过,我从六十年代就坚持太极拳运动,你看我现在虽然是68岁的身体,可还健壮,这要得益于经常运动,锻炼身体的结果。” 陈妈妈就是这样多年与运动相伴,除了太极拳,其他的活动,只要有益于健康,就不受任何限制。 陈妈妈就是在运动中治病,令身体保持活力。很欣赏陈妈妈的那句话:“我是哪里有病痛,就运动哪里,这是运动治病;没有病痛的地方也运动,这是防病。” 是的,不论您得了什么病,只要结合病情,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进行锻炼,那么都可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甚至会在疼痛初期起到止痛的作用。这样长期坚持,不仅防治了疾病,还为人体冲了电,保持长久的活力。 太极拳:利于缓解压力 生活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如果有焦虑情绪时,肯定会影响工作效率。焦虑情绪多是来自工作、生活的压力,如果这样的压力不能及时得到舒解,时间长了会影响身心健康。 实践证明:慢动作的武术——太极拳对降低人体压力水平确实很有疗效。练太极拳时会令人体处于沉静冥想的状态,这种状态可减少焦虑和紧张,降低血压。 有氧操:利于口腔健康 有氧运动特别有益于身体各器官的健康,包括牙齿和牙龈。牙龈疾病会导致牙齿脱落,也会增加心脏病及糖尿病发生的危险。 第三章 慢性病人的长寿经 第三章 慢性病人的长寿经 第一节 胃病是小病,但也要人命 舌苔与胃病,你了解有多深 《黄帝内经》曰:胃乃后天之本,主要负责食物的消化,胃的消化功能强劲,人体才能健壮。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胃的消化,营养就无法输送到人体,疾病离我们也就不远了。所以,胃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但事实上,很多人都缺乏对它的关注。 不吃早餐,晚餐大快朵颐;辛辣冷暖皆随自己的性子入口,从不考虑胃的感受;饥一顿饱一顿,饮食无节制…… 这些不良的饮食方式无不在伤害着娇嫩的胃,可人们似乎对此不以为然。知道胃开始抱怨,胃胀、胃酸、胃痛发生时,人们才想起关注它,即便如此,有些人还是会忽略短暂的不适,却不知后果会多么严重。 如果你是一个细心而生活讲究的人,观察舌苔,也是可以从中发现些端倪。特别是胃病患者,你可以留意一下自己的舌苔,常常会发现一些与众不同之处:有的发黑、有的特别厚腻、有的发黄、有的剥落。 舌苔厚、有口气 如果一个人常年舌苔很厚,并且有口气,一般表明胃出现了点小问题。若是目前还没有其他不舒服的感觉,那么可以从饮食起居入手多加注意调养。这样,一段时间之后,异常舌苔和口气就会慢慢治愈。 舌苔发黑、黏腻 若舌边尖是正常的淡红色,而且也没有其他明显的不适,有时属于“染色”现象。这样的情况不属病态,不必太担心。 不过,如果你的胃病较重,若观察到黑苔就要警惕,如果舌边尖呈现深红色,甚至发青发紫,那说明病情加重,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 舌头有裂纹 有的人舌面上会出现许多“裂纹”,多数没有舌苔,称为“裂纹舌”,若是没有不适感,属于生理性的,不需治疗。如果是在重病后出现裂纹舌,舌红无苔,而且有不适感,属于阴虚,需要配合药物治疗。 舌苔花剥 有的人舌面上的舌苔会出现不规则“地图样”改变,有的地方有薄苔,有的地方光滑无苔,这被称为“地图舌”。此类舌象者若是没有任何不适感觉,多属生理性改变,不需要治疗。 若是你长期有胃病或其他慢性病,以前也没见这样的舌象,出现“地图舌”则多属阴虚表现,就应该及时就医。 舌边有齿印 有的人身躯肥胖,舌体也胖大,舌边有齿印,舌苔薄白,如没有明显不适,则属于太胖的缘故。中医理论认为“胖人多痰湿”,胖人的脾胃运化功能相对不足,食物的消化吸收容易出现障碍。这些人要少吃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可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食物,并适当运动。 若是舌苔白厚腻,舌边有齿印,不思饮食,腹胀满,便溏薄,则属于痰湿过盛,在注意饮食调理的同时应配合药物治疗。 舌红、苔厚、便秘 有的人几日不排便,口臭、舌苔厚、舌边尖红、尿黄,这属于胃火盛。胃中火热内盛,浊气上逆、熏蒸口舌,就会出现口臭、舌苔发黄、热伤津液、肠道失润,大便干结。这时,可以服用黄连、大黄、黄芩、山栀之类中药清热泻火,而在饮食上需忌酒、忌食辛辣热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食物,多喝水。 你在伤害你的胃吗 胃是人体里非常重要的脏器,胃不好,身体就缺少了一个运转的环节。而我们中很多人却总是有意无意的伤害着胃。女人都钟情于减肥,追求越骨感越美丽,而美丽的代价就是牺牲自己的胃——过度节食。结果往往是体重降下来了,胃也遭殃了。 每一个年轻女性,都期望拥有“魔鬼”身材,爱美的梦想无可厚非。但是以盲目减肥为代价去换取苗条,其结局是可悲的。俗话说,“肠胃有病,百病丛生”。胃肠病不但令人痛苦难忍,还会导致毒素在体内堆积,阻断人体营养来源,降低人体免疫力,造成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肝胆疾病、心脑血管病、贫血、糖尿病、性功能减退等。 如果胃肠疾病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或是久治不愈,还会引发肠胃黏膜糜烂、穿孔甚至癌变。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好好爱护胃,不要让你的不良习惯伤害它。下面这些不可取的生活状态你有吗? 过度劳累 不可否认,现代人的生活压力确实很大。压力之下持续的体力劳动或是脑力劳动,导致疲劳过度,会引起胃肠供血不足、分泌功能失调、胃酸过多而黏液减少,造成胃黏膜受到损害。所以,无论压力多大,我们都要学会为自己减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酗酒无度 洒精本身就会对胃粘膜造成损害,并且酒精还会引起肝硬化和慢性胰腺炎,反过来又加重胃的损伤。所以,无论是为了工作,还是为了解愁,“狂喝烂醉”是不明智之举,伤胃伤身,就请杯下留情吧。 嗜烟成癖 每一包烟的包装上都有这样一句话:“吸烟有害健康”。可人们还是被尼古丁所吸引,无法自拔。我是“无烟”者,也无法理解烟雾缭绕之下的惬意。虽然在吞云吐雾间,有某种快乐在飞翔,可你的健康也正在悄悄流逝。 吸烟会促使胃黏膜血管收缩,减少胃黏膜的前列腺素合成,这是一种黏膜保护因子。吸烟还会刺激胃酸和蛋白酶的分泌,从而加重对黏膜的破坏。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一支接着一支的抽”,给你的胃喘息的空间吧。 饥饱无序 女孩子想减肥时,便会“惩罚”自己,少吃或不吃;有时,不开心了,又会拼命的吃东西,就像“瘦身男女”中的女主人公。殊不知,时饿时饱会让你的胃不堪重负。 饥饿时,胃内的胃酸、蛋白酶没有食物来中和,浓度较高,易造成黏膜的自我消化。而暴饮暴食又易损害胃的自我保护机制;胃壁过多扩张,食物停留时间过长等这些都会促成胃的损伤。所以,饮食均衡有度,按时进餐是保护胃的首要法则。 狼吞虎咽 吃起饭来狼吞虎咽,是很多上班族吃饭的状态,可能是为了赶时间,也可能一直就是这样的作风。而太快的吞咽食物同样会对胃造成伤害。 进食时若是咀嚼不细,狼吞虎咽,食物粗糙,会加重胃的负担,拖长停留时间,会导致胃粘膜损伤。而细嚼慢咽可增加唾液分泌,减少胃酸和胆汁分泌,有效保护胃。 睡前进食 有不少“夜猫子”们总是习惯睡前进食,不仅会造成睡眠不实,导致肥胖,还会因夜间刺激胃酸分泌过高而诱发溃疡形成。所以,睡前最好不要再吃东西,别让胃在夜间来劳累哦。 滥用药物 胃对药物是敏感的。可有些朋友发现胃有点异常时,觉得问题不大,便自行用药,殊不知,这样做也很伤胃。 1.乙酰水杨酸类,以阿斯匹林为代表,现已被广泛用于防治冠心病,应用小剂量的肠溶药,这样可减少对胃粘膜的伤害。 2.消炎痛、保泰松、布洛芬等抗炎药物。 3.皮质类固醇等激素药物:应尽量避免使用此类药物,若非用不可,也要控制剂量和疗程,最好在饭后服用,同时要注意观察有何不良反应,及时停药。 精神紧张 当一个人在烦恼、紧张、愤怒时,这些不良情绪会通过大脑皮质扩散到边缘系统,影响植物神经系统,直接造成胃肠功能紊乱,障碍。这时便会分泌出过多的胃酸和胃蛋白酶,使得胃血管收缩、幽门痉挛、排空障碍,胃粘膜保护层受损,从而造成自我消化,形成溃疡。 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会慢慢吞噬我们的胃,那么反过来说,如果你得了胃病,纠正这些不良习惯,也是养胃的途径之一。 胃病小则痛,大则要命 古人云,十人九胃病,看来自古以来这胃病都是很常见、很普及的一种疾病。而胃病的症状也很多,形式多样,虽然同为胃病,可是每个人胃痛的症状都不相同。胃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疼痛 疼痛是最常见胃痛的症状之一。导致隐痛的原因很多,表现形式也比较复杂。病因包括气滞、受寒、血瘀等,表现形式有隐痛、刺痛、绞痛。 气胀 气胀是最常见的胃痛症状之一。若是脾胃运化失职,或是因寒受阻,或是其他因素,都可导致胃内的气体不能及时、正常排出,进而导致气胀。 食胀 因各种各样的因素,胃无法正常消化食物,或肠胃蠕动过慢,都可导致食胀。 舌淡无味 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若是脾受困,或是他原因导致脾虚,都可引起患者口不知味,不欲食。 口苦 口苦是肝胆受热产生的典型症状,是胆气上泛的表现。西医诊断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 以上就是胃病的常见症状,也许你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忍忍就过去了。胃病看起来是小病,却不知道“胃病是必须警惕的小病”。因为胃病有可能转化为胃癌。有60%的胃病患者在被发现是胃癌时都感觉好象是一夜之间得的。常常会自问:“不就是老胃病吗?怎么突然变成胃癌了?” 胃病恶变,看似总是不知不觉。这是因为胃病和胃癌的症状很容易混淆,致使胃癌很难在早期发现,这主要是由于70%以上早期胃癌患者没有明显的不适感。即便出现一些症状,如胃痛、恶心、呕吐等,也只会认为是胃病而已,很少往胃癌上去想,常常是自己买一些胃药吃,而不会去医院就诊。 如此一来,等症状严重时才去医院就诊时,多数患者已经到了胃癌晚期。那么,如何从自身的感受与症状变化来识别胃病癌变的信号呢? 1.腹痛失去原有溃疡病发作的规律性,明显不同于从前。 2.当胃痛发作时,进食或是服药之后都无济于事,反而更加严重。 3.以往胃病发作时,食欲、体重和体力没有太大的影响,如今却出现食欲减退、乏力,以及体重明显减轻。 4.不明原因的贫血或持续黒便。如这些消化道症状出现,为了排除胃癌,最好去医院进行检查,可以做做胃镜。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癌的最重要手段,不但可以观察是否存在病变,还可取2~3毫米的胃黏膜组织做活检以确诊。 养胃、治胃妙招集锦 胃就像一部每天不停工作的机器,工作久了,总需要保养。否则,它也会闹罢工。如果你已经有了胃病,也不要过于担心,所谓“三分治七分养”,在三分治的基础上,我们开始着力“七分养”,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七分养”可如何“养”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首先,看看养胃的食疗方 1.紫菜南瓜汤 【材料】老南瓜100克,紫菜10克,虾皮20克,鸡蛋1枚,猪油、酱油、黄酒、醋、味精、香油各适量。 【做法】 (1)先将紫菜水泡,洗净;鸡蛋打入碗内,搅匀;将虾皮用黄酒浸泡;南瓜去皮、瓤,洗净切块备用。 (2)将锅放火上,倒入猪油,等烧热后,放入酱油炝锅,加入适量的清水,再投人虾皮、南瓜块,同煮约30分钟,再将紫菜投入。 (3)等10分钟后,将搅好的蛋液倒入锅中,加入佐料调匀即可。 【功效】此汤具有护肝补肾强体之功效。不过,南瓜性温,胃热炽盛者应少食。 2.木瓜鲩鱼尾汤 【材料】番木瓜1个,鲩鱼尾100克。 【做法】将木瓜削皮切块,鲩鱼尾入油镬煎片刻,加如木瓜及生姜片少许,放入适量水,同煮1小时左右。 【功效】具有滋养、消食的作用。可辅助治疗食积不化、胸腹胀满。 3.参芪猴头炖鸡 【材料】母鸡1只(约750克),猴头菌100克,党参、黄芪、大枣各10克,葱结、姜片、绍酒、清汤、淀粉各适量。 【做法】 (1)先将猴头菌洗净去蒂,发胀后将菌内残水挤压干净,以除苦味,然后切成2毫米厚片备用。 (2)将母鸡去头脚,剁方块,放入炖盅内,然后放入葱结、姜片、绍酒、清汤,再放入猴头菌片和浸软洗净的党参、黄芪、大枣,以文火慢慢炖,直到肉熟烂为止,调味即可。 【功效】可补气健脾养胃。 除了食疗方可以养胃外,按摩的方法治疗肠胃病也具有不错的效果。 肠胃病患者在进行按摩时,要做到以下三点: 1.调整意念,意守丹田。按摩时一定要排除一切杂念,什么都不要想,将注意力集中到肚脐窝(丹田)的位置。丹田是五脏六腑聚集之所,意守此处,作用非常大。 2.按摩时,注意用力要适度,太轻,没什么感觉,效果不大;而太重则伤及皮肤,显然也不足取。 3.至于按摩的次数,可每天自我按摩两次,即睡觉前,起床前。每次按摩以一百次左右为佳。 进行按摩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搓胸,一种是揉腹。 搓胸:坐在床上,五指并拢,先用右手手掌从右胸直搓至左大腿沟,后用左手手掌从左上胸直搓至右大腿沟。 揉腹:两手五指并拢,手指伸直,先用左手手掌按住右手手背,成交叉形,而后右手按住腹的右方,往上逐渐按摩到右胃部,再以顺时针方向经过胃的左部继而按摩到左腹,而后揉至右腹。 做完后,再换手,用右手手掌按住左手手背,左手按住腹的左边,逐渐揉到左胃部,以逆时针方向揉胃的右部直到右腹。 最后,我们再说说运动疗胃法。 科学运动可以调整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改善胃的分泌和蠕动功能,这也是胃病有效辅助疗法之一。 如果你患有胃病,可参加保健操、太极拳、慢跑、步行等运动。在刚开始参加运动锻炼时,运动量应控制在小强度范围,随着病情好转,可适度增加运动量。每天运动的时间最好坚持20~40分钟。 另外,对于胃下垂患者在进行全面健身运动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加强腰腹肌力量的练习,以及提肛运动,学会腹式呼吸法。 需要注意的是:胃出血、急性肠胃炎、腹部疼痛者不宜参加运动,应等病情好转后再进行适当运动。 总之,肠胃病人使用运动健养法,一定要结合自己的体征,适度运动,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复发,更好地促进身心健康。 第二节 高血压是百病之源,抓好源头管理很关键 你被“高血压”绑住了吗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虽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在日趋增高,但人们对其危害性仍缺乏足够的认识,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患有高血压呢? 血压是一项生理参数,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的分界线是为了诊断、治疗和评价的实际需要而人为加以划分的,我国现年高血压诊断标准是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协会标准制订的。 具体而言,是指收缩压(高压)大于等于140mmhg,或舒张压(低压)大于等于90mmhg时,就算高血压。另外,若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高血压药,血压虽然均低于140/90mmhg,但也应该诊为高血压。不过,因人的血压会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不能单凭一次偶然测得血压升高就得出高血压的结论。 通常在第一次测量血压大于正常值时,需要在以后几天内再次进行重复测量1~3次。在不同日期的测量中,若有两次血压升高,才可确诊为高血压。最佳的血压测量时间应是清晨起床后,这时人处于一种静息状态下,相对来说更能真实地反映血压水平。 由于高血压平时没有明显的症状,人们容易忽视,无动于衷。起初患者不会有什么感觉,可它往往是引发脑出血、心功能衰竭等猝发疾病。死亡率较高,即便是幸存者也会遗留偏瘫或是失语等后遗症,所以,它被看作当今可怕的“沉默杀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因而,要及时发现这个“沉默”杀手,就应该提高警惕性,当身体出现以下信号时,一定要留意。为了确诊,最好去医院检查。 头疼 部位多在后脑,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经常感到头痛,并且很剧烈,同时又恶心作呕,就很可能是向恶性高血压转化的征兆。 眩晕 这个信号多为女性患者出现,可能会在突然蹲下或是起立时有所感觉,很多人会将此认为是“贫血”。 耳鸣 双耳耳鸣,且持续时间较长。 心悸气短 高血压会导致心脏扩大、心肌肥厚、心功能不全等,而这些都是导致心悸气短的症状。 失眠 多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不踏实、常做噩梦、易惊醒。这些与大脑皮质功能紊乱,以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肢体麻木 常见手指、脚趾麻木或皮肤如蚁行感,手指不灵便。身体其他部位也有可能出现麻木,还可能感觉异常,甚至半身不遂。 出现了这些症状,就应该积极到医院做检查,看是否已经患上了高血压。若确诊患有高血压,不要太紧张,要放松心情,积极配合治疗,也不要因为它对你的生活、工作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就放任不管,要知道高血压对人体健康有着巨大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对脑、心、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 首先是对脑血管的伤害。长期的血压升高,使小动脉硬化易于破裂出血(即脑出血),或痉挛导致脑血栓的形成。脑出血是晚期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临床上多表现为偏瘫、失语等。 其次是对心脏的伤害。因血压长期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加重心脏负荷,以及其他体液因素的共同作用所致,早期发生代偿性左心室肥厚。伴随病情发展,心脏继续扩张,最后有可能发生心力衰竭,以及严重心律失常。 最后是对肾脏的伤害。由于肾脏入球和出球小动脉痉挛、硬化、退变导致肾脏缺血、缺氧,肾实质纤维化,高血压晚期多伴有进行性肾功能减退。 预防“高血压”有道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百病之源,会引发很多并发症,因此,预防高血压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血压病是不良生活方式长期作用的结果,如吸烟、饮酒、食盐多、肥胖、油腻饮食以及心理因素等都对高血压病的发病有一定的影响。预防高血压也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 平衡膳食,清淡为准则 明代张宁在《方洲杂言》中说:“平生不经尝五味丰腴之物,清淡安全,所以致寿。”而《汉书·扬雄传》中也有“大味必淡”之语,所有这些论述很有道理。中医有“咸能入肾伤正”之说,这与现代医学研究所证实的钠盐摄入过多是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不谋而合。 现已经证实,钠盐的摄入与血压升高有关。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减少烹调用盐及含盐高的调料,少食各种咸菜及盐腌食品,每人每天钠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 在保证清淡饮食的原则下,还要做到粗细搭配,荤素相宜,保持膳食平衡。减少脂肪含量高的猪肉,增加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少的鱼类及禽类;建议增加钾多钙高的食物;还可常吃一些具有降压效果的蔬菜及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或是黑色食品。 坚持有氧运动 运动可以降低血压,不过从降压效果来看,有氧运动比无氧运动的降压效果更加显著。有氧运动是指以有氧代谢提供能量的运动,其目的是提高机体的耗氧量,从而改善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功能。 当然,在运动前,要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选择运动种类、强度、频度。常见的运动有慢跑、步行、骑车、太极拳、游泳等。 肥胖者坚持减肥 肥胖是人生健康旅途上的又一个拦路虎,它是众多慢性疾病的主要诱因。而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甚为密切。据统计,我国肥胖人群高血压发病率高达22.3%~52%,而正常体重成人患病率仅为3%~10%。 当一个人体重超重10%以内时,高血压发生率为10.3%,仅比正常体重的人略有增加;若超重10%~20%时,高血压发生率为19.1%,相当于正常体重人群的2.5倍;而当超重30%~50%时,高血压发生率则高达56%,是正常体重人群的7.2倍。这就是说,中度以上肥胖者中一半以上会发生高血压。 如果你已加入肥胖者行列,就要积极减肥了。减肥一方面要减少总热量的摄入,强调少脂肪同时要限制过多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而另一方面则需要增加体育锻炼。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中医认为,高血压病的关键在于肝。情志失节,肝阳偏亢,木炽火旺,很容易引起高血压。我们可能有过这样的体会,人一旦发怒,面红耳赤,血往上涌,常常会出现头晕、头痛,再一测血压往往升高,而高血压患者发怒则更会加重病情。 所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注意情志养生,这对高血压病的防治很重要。它有利于血管扩张,从而使血压下降,并保持稳定,同时还可令疲劳的大脑得到恢复。 高血压病是顽症,我们必须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的能力。如果你已经患上高血压,可每天根据病情变化测1~4次血压;还要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血压变化,灵活调整药物剂量,一旦病情有突发变化,应及时求医,以免耽误病情;另外,一定要按时服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降血压的“水果精灵” 有研究表明,水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某些药用成分,可促进消化,改善心肌功能,调节人体内酸碱平衡的作用。所以,高血压病患者不妨选食一些具有降压效果的水果,这对降低血压有良好的辅助疗效。 苹果 苹果内含有苹果酸、枸橼酸、维生素a、b、c等10多种营养素,还含有大量的钾,可与体内过剩的钠结合,使之排出体外,这对治疗高血压病非常有利。因此,多吃苹果可改善血管硬化程度,有益于冠心病患者,以及嗜盐过多的高血压病患者。 香蕉 香蕉含有果胶、淀粉、维生素a、b、c、e、p和多种矿物质,特别是含钾丰富。高血压病患者多数伴有尿钠增加、尿钾减少,而尿钠与尿钾均增高的人,往往血压不高,这说明钾有拮抗钠的增压作用。而香蕉所含维生素p有利于增强血管壁的弹性。为了防治高血压病引起的脑出血和中风,可多食香蕉,也可用香蕉皮30~60克,用水煎服。 菠萝 菠萝中所含糖、盐类和酶具有利尿的作用,多食有益于肾炎、高血压病患者。从菠萝汁中提取的蛋白水解酶,在临床上可用于抗水肿和抗炎、抗风湿,常食菠萝可加强体内纤维水解作用,对高血压性水肿、血栓症,有消除水肿、炎症,改善血液循环的良好功效。 橘子 橘子含大量维生素c、枸橼酸及葡萄糖等10余种营养素,多吃蜜橘能提高肝脏的解毒作用,加速胆固醇转化,防止动脉硬化。 山楂 山楂可以促进脂肪分解,善消肉食;还具有抑菌、降血脂、降血压、降低胆固醇等作用,对高血压病、高血脂症、冠心病等都有一定疗效。 小方法:用鲜山楂30克,苹果30克,鲜芹菜根3个,洗净切碎,一同放入碗中,加入冰糖少许,水适量,隔水清蒸,汤渣同服。可隔日1次,3个月为1个疗程。 西瓜 西瓜汁中所含的糖、蛋白质和微量的盐,具有止渴、消烦、利尿、降低血脂、降低血压、软化血管的功效。 小方法:用鲜西瓜汁或西瓜翠衣煮水,可适量经常饮用;或是用风干的西瓜皮30克,草决明15克,煎汤代茶饮。另外,瓜仁也是一味降压利尿良药。 柿子 柿子除了含有大量的糖类、维生素c之外,还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b、p和多种矿物质。可治疗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痔疮出血等,且效果良好。若生食还有祛痰、止咳、润肺的作用。 荸荠 柿子含粗蛋白、钙、磷、铁、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若用鲜荸荠(洗净、去泥)、海蜇(洗去盐分)各30~60克,煮汤,每日分3次服,具有良好的降压、化瘀作用。 你听信了降血压的“偏方” 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现代人群,特别是中、老年人的血压值超过正常值的范围,而如何降血压也成了大家所关系的问题。除了做到良好的生活方式、适当运动、药物治疗以外,很多人还在寻找着各种各样的偏方,那么,这些偏方真的有用吗? 宁大爷在多年前发现自己是高血压,由于症状不明显,就没有就医。随着年龄增长,他开始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年初,一位老年朋友告诉他,冬泳不仅可以治愈高血压,还能强身健体、百病不侵,自己就是受益者,劝他也去试试。 宁大爷听后,决定也开始练习冬泳。为了适应冷水,他先洗了几次冷水澡。上周,他在朋友带领下,第一次尝试冬泳。宁大爷说,那天,脚刚碰到水面,就浑身一紧,可还是咬牙下去了。谁知,才泡了一会儿就开始难受,接着就昏过去了。 随后,宁大爷被送到医院急诊科。经诊断,他是血压骤然升高引发脑血管破裂,险些丧命。出院后,宁大爷对大伙说:“盲目听信偏方还真要命!” 医生告诉宁大爷:“冬天洗冷水澡或冬泳治疗高血压的说法是片面的。尽管通过科学合理的冬泳锻炼,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对提高身体抵抗力、治疗高血压有一定好处,可并不是人人都适用。” 在冷水刺激下,人的血管会剧烈收缩,令表皮血管中的血液回流至内脏,血压猛然升高。而一些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中老年人血管已开始硬化,非常脆弱,在受到寒冷刺激时,就容易引发脑溢血、中风、心肌梗塞、脑梗塞等,十分危险。因此,在冬泳前,应让医生对自己的身体做个评估,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锻炼,不可盲目洗冷水澡、冬泳。 生活中有很多降血压的“偏方”都是要依个人情况而定,不能一味盲从。其实,如果你可以学习一些按摩养生法,对养生保健,防治高血压疾病大有益处。按摩,可随时随地做,老少皆宜。而按摩方法也很简单,好学易记,疗效显著。若无病可以防病,有病可以治病。 头部按摩法 头部按摩可以促进头部血液循环,疏通经脉,流畅气血,调节大脑神经。另外,还可保持头脑清醒,解除疲劳;对治疗失眠、眩晕、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1.梳头。每天早、中、晚各梳头一次,用力适中,头皮各部全部梳理一遍,每次2~3分钟。同时,每天用梳子反复梳头后,再用木梳齿轻轻叩打头皮3~5分针,最后再梳理一遍。如果可以结合头部穴位和疼痛部位扣打,那么效果更佳。可治疗血管性头痛、偏头痛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推发。两手虎口相对分开,放于耳上发际,食指在前,拇指在后,由耳上发际推向头顶,两虎口在头顶上会合时将发向上提,反复推发10次,操作时稍用力。两掌自前额如梳头般向脑部按摩,到后颈时两掌手指交叉,以掌根挤压后颈,这样有降压的作用。 3.叩头。双手五指分开,成半屈状,用指端由前发际向后叩击,如此反复叩击12次,在叩时要用力均匀,且可稍用力。 4.擦鬓角。用双手食、中、无名、小指的指腹于鬓角部位上下反复擦12次,要用力擦至发根为佳。 5.击百会。用右手,左手也可,五指并拢,用掌指击打百会穴36次。在击时,手掌动作要半起半落,力量尽量均匀。 6.疏松头部。以两手食指自印堂穴向上延眉梢左右向外按摩,直至两侧太阳穴,并揉摩拍击印堂、太阳穴各十五次,再按摩风池穴各十五次。这样可缓解高血压病引起的头晕、头胀、头痛。 足底按摩法 足部与全身脏腑经络关系密切,承担身体全部重量,因此,有人称足是人类的“第二心脏”。中医经络学指出,脚心是肾经涌泉穴的部位,而手心是心包络经劳宫穴的部位,经常以手掌摩擦脚心,具有健肾、理气、益智、等功效。而且,对高血压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1.按摩涌泉穴 方法一:取坐位,将一条腿放在另—条腿上,同侧手托住脚踝,而对侧手用小鱼际部在涌泉穴处做上下推擦,直至脚心发热为止,再换以另一条腿。 方法二:坐于床,两脚心相对,用两手拇指指腹自脚跟住前推至涌泉穴,如此由上而下反复36次,直至脚心发热为止。 提别要提醒读者的是,按摩涌泉穴动作要缓和、连贯,轻重要合适。在开始时,速度要慢,时间要短,等适应后再慢慢加快按摩速度。而且,在按摩脚心的同时,还需多动动脚趾。 2.拿捏大脚趾 大脚趾是血压反射区所在,随兴用手上下左右旋转揉搓即可。在血压突然升高时,立刻用手的指甲掐住在大脚趾与趾掌关节横纹上中央,大约2分钟左右血压便会下降。 当然,这些按摩手法是一种辅助治疗的保健方法,并不能够取代药物治疗,不过可以在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日常保健,有助于维持血压的稳定。 第三节 哮喘如同调皮的孩子,要善于调教 你怎会与“哮喘结缘” 哮喘是一种慢性支气管疾病,患者的气管因发炎而肿胀,呼吸管道变得狭窄,导致呼吸困难。哮喘可以分为外源性及内源性两类。 外源性哮喘是患者对致敏原产生过敏的反应,致敏原包括尘埃、花粉、动物毛发、衣物纤维等,外源性哮喘的病患者大多数为小童及青少年。除了致敏原外,情绪激动或是剧烈运动也可能引起发作。 内源性哮喘患者以成年人和女性为主,在病发初期一般都无非常明显病症,症状往往与伤风感冒等普通疾病相似,一般而言,内源性哮喘对药物治疗并没有外源性哮喘那般理想,即便经治疗后,呼吸管道也不易恢复正常。 无论是哪种哮喘,都给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近二十年来全球哮喘发病率不断上升,仅中国就至少有2000万以上哮喘患者,但只有不到5%得到规范化治疗。许多哮喘患者因治疗不当,病情反复,肺功能越来越差,甚至急性发作造成死亡。也许你很疑惑,为何我与哮喘结缘呢? 环境因素 如今,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大,有限的空气需供更多的人呼吸,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又导致空气的质量严重下降;大多数家庭都已住入密封性较好的新房,室外活动的机会逐渐减少,从而导致空气呼吸范围减少;另外,现代建筑材料的广泛应用,各种有机化学物质释放的大量有害物质,也可对呼吸道造成刺激,引起敏感者哮喘发作。 生活方式 时下,莳花弄草、饲养宠物已逐渐成为都市人的时尚。而宠物的唾液、粪便以及皮毛鳞屑中存在着很多导致哮喘的过敏物质。若长期与宠物接触,往往可发生过敏,从而引起哮喘。 另外,对于扩散于空气中的某些植物花粉或孢子对花粉过敏者而言,也是重要的致敏源。所以,家人中有哮喘病人或是花粉过敏者,最好少种花草,不要养动物,以减少哮喘发作。 饮食结构 如今,交通越来越便捷,这使得大量外来食品涌入,甚至包括国外食品,可某些人对这些食品并不适应,因而也存在食物过敏并导致哮喘的人。 此外,化学添加剂的大量使用,比如:防腐、食品调味、保鲜、着色等化学制剂也都是过敏性哮喘的重要因素。 药物、病毒 大量抗生素药物的运用,使病毒以及细菌的抗药性增长,从而导致人的机体免疫力产生变化。并且某些药物自身也已被证实会令人引起哮喘,比如:心得安、消炎痛、阿斯匹林、布洛芬等都具有诱发哮喘的潜在危险性。所以,对此类药,哮喘病人不能随意服用。 精神因素 由于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人承受的压力增大,会造成人体内分泌失衡,从而引起哮喘。有的人由于突然的情绪兴奋、精神创伤或是激烈争吵等,也都可能诱发哮喘。 对于哮喘的防治,应重在预防与控制,同时,需正确认识哮喘,只有明白其发病原因,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接触这些致敏源,才可令哮喘“无机可乘”,“不结此缘”。 防治哮喘并不难 哮喘病是一种慢性呼吸管道疾病,由于病发时呼吸管道可以在短时间通过自行缓解或是治疗得到舒缓,因此往往不被患者所重视。每次发病的时候,自行服用一些药物或是稍作休息即可,只有病情无法缓解时,才想到去医院。 患者对哮喘有这样的认识是具有片面性的,哮喘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疾病,一旦遭遇急性发作,有可能会导致死亡,因而患者必须小心预防,并且哮喘病治疗的周期长,这种疾病不可小瞧,做好预防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避免接触致敏原 哮喘患者应认清哪些物质可能会刺激呼吸道,尽量避免接触,比如:对动物毛发敏感的患者就不应在家里饲养宠物,其他易引起病发的致敏原,如毛毯、鸡毛掸等,应尽量避免接触,或是每周以热水清洗。 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流通 哮喘患者应注意室内清洁和空气流通,因为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是导致哮喘病发作的主要致敏原,应该勤打扫,减少空气中的尘埃。 适量运动 运动可能会诱发哮喘,但不能因此停止所有运动,因为运动可以有效增强心肺功能,对控制病情大有帮助。患者只要在选择运动前谘询医生意见,是可以照常运动,而游泳则是非常适合哮喘患者的运动,因为有足够水份的关系,因此多数患者不会引致病发。 注意饮食 哮喘患者的饮食应遵循以下原则: 1.饮食应既清淡又富有营养,不吃会引发哮喘发作的食物和“发物”,还要少吃辛辣油腻的食品。 2.少吃多餐进食,不要过饱。 3.可多吃对哮喘具有食疗效果的蔬果。如丝瓜、萝卜等,具有下气、化痰、清肺的作用;香蕉、梨、枇杷等,可利于保持大便通畅,降低腹压。 4.注意补钙。因为钙除了可促进骨骼生长发育外,还具有抗过敏等功能。因此,哮喘病人可多吃些含钙高的食品。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当用海产品补钙时,要注意防过敏。 5.平时多喝水,喝水不但可补充水分,还可以稀释痰液,有利于黏稠痰液的排出。 戒烟 香烟中的化学品,以及吸烟时吐出的烟雾对哮喘患者都会有直接影响,它们会刺激呼吸道,因此患者应戒掉抽烟的习惯,并尽量避免吸入二手烟。 哮喘发病原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此目前尚无根治办法。虽然哮喘不能根治,但能完全控制,这就需要我们积极预防。 哮喘是身病,也是心病 哮喘发作时,患者都会在第一时间选择服用药物,都把药物作为治疗哮喘的良方。当然,药物治疗对于多数患者来说是有益的,但对因心理因素导致的哮喘,作用就不那么明显了。 心理因素也会引发哮喘吗?很多人对此持怀疑的态度。研究发现,哮喘不仅是身病也是心病。专家们发现有些顽固性哮喘患者无法停药时,若早期进行心理治疗,情况会大大改善;还有些患者发作前并没有接触过敏原,而是在特定状态下或是因为暗示而发病。曾经听说这样一个病例: 一位妈妈带着17岁的女儿来到医院,她很着急告诉医生,女儿马上就要高考,可是她一听到“考试”这两个字就会哮喘,真担心这样会影响高考。并且妈妈还说,这个毛病在女儿中考的时候就落下了。 医生要求妈妈仔细回忆一下当时发病的情形。 妈妈回忆说,女儿在中考前的一天晚上突然憋气、呼吸困难,折腾了两个小时后才入睡,并且早上起床后还不停地打喷嚏、流鼻涕,可令人奇怪的是考试结束后病情就好转了。后来这种情况又出现过两次,妈妈带着女儿到医院检查,医生说女儿患上了哮喘。 面对女儿的几次发病,妈妈总结出了一个规律,每次女儿犯病都是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并且症状也都一样,在这三年里,女儿已经犯过十多次,因此现在他们都不敢在她面前提“考试”这二字。 案例中的患者患的是过敏性哮喘,是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的,神经过于紧张,会释放出令支气管收缩的物质,引起过敏物质的分泌过多,诱发哮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 几个哮喘病患者同在一个环境中,当一个人由于对某种变应原过敏而导致哮喘发作后,其他人由于对哮喘发作惧怕,顿时情绪紧张,立即感觉发憋、喘息发生,二者互相影响致使支气管环状肌收缩而造成哮喘发作。可一旦离开这个环境,即使这种变应原不变,哮喘病也不发作了。 这也再次说明情绪类的心理效应对哮喘发作有很大影响。哮喘病人易急躁、焦虑,依赖性强,暗示性高。 所以说,哮喘是身病,更是心病。心理治疗对哮喘患者的作用不可忽视。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再进行心理治疗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治疗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控制哮喘发作的心理因素、外界条件 对哮喘患者进行全面分析,认真研究和发现有哪些心理精神因素与哮喘的发作有关,进而消除或是避免这些因素的出现。 对于儿童来说,自尊心受伤害、看电视产生的恐惧、悲愤等情感变化,都是可诱发哮喘;而成年人的家庭纠纷、社会因素影响、焦虑、不安、愤怒等各种负面感情也可导致发病。 正确对待社会心理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影响 哮喘患者应主动关心和了解哪些社会心理因素与自己发病有关,可通过改善环境,调整生活方式,以提高对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的防御能力。 当遇到使情绪发生波动的场面和情景,可以冥想一些轻松愉快的往事来稳定情绪;也可以请家庭成员和知心朋友,帮助自己解脱。 哮喘的心理治疗还包括很多方面,如进行肌肉松驰训练、锻炼腹式呼吸、音乐疗法、认知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都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实施。 总之,患者自身要保持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保持战胜疾病的坚强信念,方可消除躯体疾病伴发的心理问题,最终战胜疾病,恢复身心健康。 哮喘病人用药有学问 哮喘的发作常常令人捉摸不定,因受凉感冒或是花粉、螨虫、粉尘等都会导致疾病发作,而这些因素往往人为无法控制。不过,有一种情况导致的哮喘是可以控制的,那就是药物诱发或加重的哮喘。只有人们避免以下药物的摄入,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哮喘的发作。 解热止痛药 这类药物的代表为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引起的哮喘,多发生在妇女或有鼻息肉、神经性鼻炎及增生性鼻窦炎的病人居多。通常在服药后0.5~4小时发作。比一般性哮喘发展迅速,症状严重而持续。 消炎痛诱发的哮喘,可出现在用药后15分钟左右,也可能在用药当夜突然从睡眠中憋醒,气喘得无法平卧。此外,甲灭酸、氟灭酸、扑热息痛、芬必得、保泰松、萘普生、双氯灭痛和炎痛喜康等也会引发哮喘。 抗心律失常药药物 如心得舒、心得静、心得安、心得平等,可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呼吸道阻力增加,而诱发哮喘,甚至会加重哮喘病情。即使应用含有心得安或噻吗心安的滴眼液也可诱发哮喘。 利尿剂 如利尿酸、速尿、双氢克尿塞、安体舒通等,若长期应用,可使痰液黏稠度增加,而招致排痰障碍,哮喘患者慎用。 抗生素与生物制剂 如青霉素、链霉素与菌苗、抗血清、疫苗、抗毒素及酶制剂等,都属于抗原或半抗原。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后,即与相应的抗体结合,促使肥大细胞或嗜碱细胞脱颗粒,并释放组胺或慢反应物质等,造成支气管平滑肌强烈而持久收缩,诱发哮喘。 镇咳药与镇痛药 如可待因、吗啡与镇痛新等,可促进体内组胺释放,引起支气管痉挛而发生哮喘。 降血压药 如利血平、胍乙啶等,也可导致哮喘,或使哮喘恶化。 抗胆碱酯酶药 如新斯的明、吡斯的明、酶抑宁及加兰他敏,都可激发或加重哮喘。 一方面患者应避免服用以上药物,另一方面,患者还应学会正确使用平喘药物,双管齐下,才能有效防治哮喘。 常用的平喘药有两大类:一类是兴奋交感神经受体的麻黄素、喘息定等;而另一类是茶碱类,如氨茶碱、茶碱等。复方茶碱含有麻黄素和茶碱等多种成分。哮喘患者在用药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不能“预防性”用药。 不少病人“谈喘色变”,对哮喘怀有恐惧心理。为了减少发作,不管发病还是不发病,每天总会定时服两三次药。其实,这些平喘药只在支气管痉挛时才可发挥扩张支气管的作用,根本没有预防哮喘发作的功能,长期服用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比如:麻黄素、喘息定会引起心悸、心律失常,产生耐受性,导致真正需要治疗时,一般的治疗剂量无法起到平喘的作用。而茶碱类药物会引起恶心、呕吐、失眠,甚至造成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的失调。 其次,不可自行加大剂量。 有的病人治病心切,以为每天多服两次药或是每次加大剂量就可很快控制哮喘。加大剂量不但不能提高疗效,反而会加重药物的毒性。比如:氨茶碱,它在血液内的浓度达到1%~2%时,平喘作用最强,若是超过2%就会出现毒性反应。 再次,不可乱用药物。 治疗哮喘有时还需用抗生素或是肾上腺皮质激素。这在需要时才可使用,一旦感染被控制或是哮喘停止,就应有计划地停药,以免产生抗药性或是自身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抑制。 最后,不可重治不重防。 有些病人一到天冷便不敢出门,体质越来越弱,抗病能力越来越低,对哮喘的预防也是不利的。患者应该从夏季发作间歇期就开始加强体育锻炼,活动量应依据自己的体质而定。当然,哮喘较重或是持续哮喘状态者,就不适宜活动过量。 第四节 乙肝不能彻底治愈,但你可以和它成为朋友 乙肝患者只能“一个人精彩”吗 “乙肝”是一个敏感的词,很多人听到这个词,都会像躲避瘟疫一样,逃之夭夭。对乙肝患者而言,身体上的疼痛远远比不上心理的折磨,他们要承受比病痛更残酷的歧视。乙肝患者求学被拒;曾经亲密的恋人,因“乙肝”而劳燕分飞;找工作处处碰壁……这一切都给患者背上沉重的包袱,成为他们人生前行的“绊脚石”。 据估计,我国慢性乙肝病人有近3000万,全国有1亿多的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人群如此庞大,可在生活中对他们的歧视现象却屡见不鲜。为什么乙肝患者会遭到如今歧视呢?其根源是人们对乙肝认识不足,特别是对“慢性乙肝的感染途径”、“感染乙肝病毒和患乙肝两者之间是否有必然的联系”这两个问题了解不深。 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有三种: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以及母婴传播。像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乙型肝炎病毒。 现代医学研究还发现,是否患传染病不单取决于病原体本身,遗传也起着很大作用。即便是被乙肝病毒感染,也不是每个人都会转变为慢性乙肝。我国人群中因后天感染乙肝病毒并成为慢性携带者的只占所有携带者的不到20%,通过母婴传播的超过80%。 另外,目前也没有可靠的证据表明,成天与乙肝病人接触的医务人员慢性乙肝的发病率会明显高于普通人。 了解了这些,你还会谈肝色变,对肝病患者避而远之吗?2010年2月,人社部、卫生部、教育部联合下发通知,进一步明确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中的乙肝检测项目。这一通知的下发,是说明乙肝并不可怕的最有利证据。 因此,我们不要将慢性乙型肝炎视为洪水猛兽,更不要把慢性乙肝病人看作异类。当他们的病情处于稳定期时,可以正常工作;而当他们接受了正规的抗病毒治疗病毒转阴时,不仅可以正常工作,而且没有传染性。 试问:面对一个正与病魔抗争的人,我们有什么理由让他们的心灵再饱受创伤呢?乙肝患者不应只是一个人跳舞,他们也需要舞伴。 与医生做朋友,治乙肝非难事 说起医生和患者,人们想到更多的是纠纷,医患关系紧张似乎成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主要纠结。其实不然,医生和患者就是一个战壕里的兄弟,因为他们有共同奋斗的目标——治愈疾病,医患之间应该彼此信任,彼此配合。 然而,很多患者对医生缺乏信任,看病总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随机上医院找一位医生检查。今天去这家医院找一位医生,明天又去另一家医院再找一位医生,如此长期没有得到固定医生的治疗。 要知道,不同的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和药物是不同的。不断变换医生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找一个固定的医生,他可以对你病情的发展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对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有针对性的治疗,才能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乙肝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应该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在这场战争中,唱主角的当然是自己,与此同时,还需要一个和你一同作战的战友——医生。找一位经验丰富且值得信赖的肝病专科医生做定期检查,并尽量与这位医生保持联系,成为朋友。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不但可以更好的了解你的病情,还可以对你长期使用的药物、肝功的波动情况、乙肝病毒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日常生活习惯,了如指掌,这比只通过看病历了解你的病情更直接、更有效果。同时,他也会根据你的身体状况,做个性的、针对性强的检查,为你的病情提出比较可行的建议。 另外,对于乙肝患者而言,随时都可能遇到一些医学问题需要咨询,若是有一位经常保持联系的医生朋友,当你被一些问题困扰的时候,只要拨通电话,就可得到正确的指导和关照,如此可以减少很多麻烦,少走很多弯路。 也许你会说,医生每天接触那么多的患者,他怎么可能与你成为朋友呢?这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与医生交朋友,患者首先要学会诉说病情,将主要的症状、想法、疑惑仔细告诉医生,寻求医生的意见,询问诊断及转归,请医生解除心中疑虑。如果你可以做到这些,就表明你和医生已经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沟通。 真实的表达是沟通的基础,而坦诚的交流是沟通的桥梁,只要在沟通中表现出对医生的尊敬和真诚,那么就一定能获得医生的尊敬和理解,从而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 一个聪明的病人绝不会在沟通中自轻自悲,反而会主动出击。他是一个为自己健康着想,可以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医疗需求,会认真主动提问题,想知道每次检查和治疗背后的原因,并时刻求证下一步是否正确的人。 一个聪明的病人拒绝被操纵,不会因为别的病人对医生唯唯诺诺就会全盘接受。在沟通中,他会表现出对医生的尊敬、真诚和坦率,从医生那里获得更多的信息,同时用自己的敏感参与,及时消除内心的疑惑。并且通过向医生提出自己的愿望和想法,避免医生可能会犯的错误。 当然,对于医生而言,面对病人的坦诚与需求,也应将将病人当亲人,甚于自己的衣食父母,善于和病人交朋友,让病人信任你。 古罗马哲人曾经说过的:“医生给患者的,首先是心,然后才是药草。”对于医生来说,不但需要技术,更需要投入感情;不但需要提供技术服务,更需要提供艺术服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四章 莫将身病为心病 第四章 莫将身病为心病 第一节 你抑郁了吗 抑郁离我们并不远 说起抑郁,很少有人习惯于将这种心理疾患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五年前,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自曝患上抑郁症,令“抑郁”话题一度升温。可是,在多数人眼中,抑郁症,除了作为街谈巷议的话题之外,依然只是一个与己无关的名词,它的存在,似乎只在遥远的别处。事实上,抑郁,离我们并不遥远。真实的情形远比人们的印象严峻许多。 “2005年,北京市卫生局公布了由北京安定医院牵头完成的北京地区抑郁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15岁以上人群中抑郁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6.87%,时点患病率为3.31%。” 这就意味着,在每30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正遭受着抑郁症的困扰,而每15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一生中曾经面对这种疾患。全国的患病率估计在5%~10%之间。其中,抑郁症在女性中的患病率为男性的两倍。而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的抑郁症患者约有3.4亿,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是继冠心病后的第二大疾病。 由此可见,抑郁症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有必要去了解一下它,说到抑郁症,很多人误以为心情不好,抑郁了,就患上了抑郁症。 其实不然,抑郁和抑郁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抑郁症常见的表现是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表现为闷闷不乐或悲痛欲绝,持续至少2星期,此外还需伴有下述症状中的4项: 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没有愉快感; 注意力集中困难或下降; 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精力明显减退,莫名的持续疲乏感; 自信心下降或自卑,或有内疚感; 有自杀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 食欲不振,体重明显减轻; 性欲明显减退; 联想困难,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 我们可以通过以上几项来判断是不是抑郁了。另外,抑郁的心境在一天中的波动也较大,常以早上最重,然后逐渐减轻,晚上最轻。 如今,在一些大城市,抑郁症的人群在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都市人正在被抑郁症纠缠,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可以从抑郁症发病原因上来找答案,一类是原发性的抑郁症,这类患者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另一类是继发性的抑郁症,是由具体事件引发的抑郁症,病因明确。比较常见的就是婚姻问题、失恋或者失业引起的抑郁症。这些患者多集中在20~40岁年龄段,也是求学、就业、家庭生活压力比较大的人群。 抑郁是一种疾病,而不是人的一种缺点或性格缺陷,只要通过自我心理调节、心理治疗及适当的抗抑郁药治疗,抑郁大多可康复。但若长期抑郁,发展成严重的抑郁症状就可能会导致自我结束生命。 抑郁症并不可怕 每一个抑郁症患者,其发病原因不同,但症状都是相似的。在他们的眼中整个世界像是蒙上了一层黑纱,灰暗而压抑。旁人也总觉得可怕,甚至抑郁症患者被某些人认为是一个幽灵,在我们的身边游荡。 是的,抑郁症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但我们不必谈其色变,抑郁症或许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轻松,但也绝没有想的那么糟糕,它有如所有的自然现象一般存在着,我们需要做的是放开心灵,勇敢面对。 夸大抑郁症 抑郁症仅仅只是一种普通的疾病,是每一个人都可能得的疾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感冒没有任何区别;它不代表说明你心胸狭窄,也不意味着你品质低劣或是意志薄弱。 目前,我国对心理健康的观念还比较淡薄,对健康的认识基本上还停留在生理健康的层面,这种状况应该被逐渐打破。所以,若是你或你的亲人得了抑郁症,要记住绝不要感到见不得人或低人一等,仿佛做了亏心事一般。要知道,从某种意义上说,得抑郁症可能说明你是优秀的,因为天才总是要抑郁的。 莫将抑郁症与精神分裂混为一谈 抑郁症与精神分裂完全是两码事,抑郁症是可以治好的,而精神分裂基本上很难治愈,而且会复发。 抑郁症不会发展为精神分裂,如果你抑郁了,那说明不是精神分裂的素质,这是一个好的信号,因为这辈子你就想精神分裂都分裂不了哦。 抑郁症并非治不好 有人认为抑郁症治不好,那么,我可以告诉你,绝对不是这样的,抑郁症是肯定能够治好的,坚信这一点非常重要。 由于抑郁症患者带上了有色眼镜,时常悲观绝望,甚至会有自杀念头。其实,这是在不理性状态下的不理性想法,那些所有治愈的人重新想想自己原来的感觉,都会觉得好笑。所以,若是你抑郁了,就告诉自己,我的情绪感冒了,它们正在发烧,还会打喷嚏、流鼻涕,虽然现在很痛苦,但只要吃点药、看医生,病就自然会好。 不要认为抑郁症只是件坏事 千万不要认为抑郁症只会对你的发展产生恶劣的影响,其实,它也可能是件好事。就如这个“塞翁失马”的故事: 有位老人马无缘无故跑掉了,并且是所有马中最好的一匹。人们都来安慰老人,老人说:“谁知道这是坏事还是好事呢?”过了段时间,他的马带领着一群马回来了。人们都来恭喜他,而这位老人说:“谁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数日后老人的儿子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来安慰他,老人说:“谁又知道这是坏事,还是好事呢?”又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壮年男子都被强行拉去打仗。绝大部分的人都战死了,可唯独儿子因瘸腿的缘故,父子都保全了性命。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很少有人不知这个故事和,可是又有多少人将这个道理真正运用到生活中?当我们认为一件事是坏的,一定要想想事情好的一面。万事万物都要一分为二来看,抑郁症同样是这个道理,抑郁也并不只有坏事全无好处。 抑郁情绪其实是人的一种防御机制,在某个特定的时候,抑郁还可救人命。当人以抑郁这种方式进行自我防御时,会放弃那些不现实的追求,可以更坦诚面对自己,不会总是拼着老命追求想要的东西。 抑郁的过程也是人积攒能量的过程,是一种情绪的补偿。当人在抑郁时最易被接近,抑郁时人也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抑郁也能让人诚实。 抑郁还让你陷入反思和内省,治愈后你可能会达到比从前更高的层次。因此,如果你抑郁了,不要认为自己是不幸的。 “危机背后就是转机,抑郁背后就是成长。抑郁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抑郁吓倒。”我们必须坦然正视抑郁症,他并不可怕。 给抑郁一点呵护 有些患者耻于承认自己患了抑郁症。在他们心目中,得抑郁症的是弱者,是被生活困难打倒的人,害怕家人和朋友看不起。患者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想法,与人们对抑郁症知识的缺乏是离不开的。 说到抑郁症,很多人都误认为是精神疾病,像躲避瘟疫一样远离患者。给患者的心里增添了巨大的压力和负担。其实,抑郁症就是一次精神上的感冒,患者需要家人和朋友的关心和支持,才有助于患者摆脱黑暗,迎来崭新生活。 24岁的女孩阿倩曾经和男朋友拍拖四年,彼此感情一直很好。可谁知,就在结婚前,男友突然向阿倩提出了分手,并很快交了新女友。由于阿倩的单位与男友的单位很近,于是阿倩每天下班后就守在男友单位门口,一看到男友下班走出来,阿倩就扑向男友,又撕又打。打完骂完后,阿倩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天天眼泪就像断线的珠子一般往下掉。如此持续一个多月后,阿倩再也无法上班,有几次她都准备自杀,幸亏被家人发现后拦住。 家人带她到医院就诊。经诊断,阿倩已经患上了比较严重的抑郁症。于是医生给阿倩进行了心理治疗配合药物治疗,一个月后,阿倩的情绪终于有所稳定。身边的朋友并没有因为她生了病而疏远她,反而给她更多关心和帮助。阿倩在维持治疗七八个月后,完全康复。如今的阿倩打扮入时,精神状态极佳,回到公司继续工作,又成为一名靓丽的白领。 阿倩是幸运的,她虽因恋爱失败患上了抑郁症,但她获得了更多人的关心和疼爱,让她摆脱了抑郁症的痛苦旋窝,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抑郁症,也称忧郁症,是一种扰乱你生活的一种情感障碍性疾病,忧郁症可能会影响你的全身,也会影响到你的思维,情绪,行为及你的自我感知方式。 如今,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更是如此激烈,人们的思想负担不断加剧,抑郁症发病率升高,患者与日俱增。究竟该如何让这种“蓝色的忧郁”不再弥漫呢?除了患者本身的努力外,社会人的真诚呵护,给抑郁患者一个温暖的怀抱显得更为重要。 要知道,我们每个人很多时候都会出现某些心理疾病,大多是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不足造成的。为了避免走进心理病区,我们要有很好的修养,不要陷入急功近利的欲望中,要有正确的人生观,有自己的人生底线,当遇到自己无法面对的问题时,一定要多与人沟通,及时寻求专业人士帮助,而另一方面还要用合理的方式渲泄,找人倾诉,及时走出精神的低潮期。 也许,你认为找别人倾诉会是脆弱的表现。实际上,必要的心理求助是强者的行为。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明白抑郁症只不过是情绪在发烧、打喷嚏,只要跟心理医生敞开心扉,主动与家人、好友坦诚沟通,再加之适量的药物治疗,病就一定能治好。患上它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藏着、掖着,从而贻误最佳治疗期,甚至酿成苦果。 更为重要的是,全社会都要消除偏见,为那些陷入困境的不幸者伸出援手,温暖他们。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并不愿公开病情,有的向单位请假看病,谎称得了别的病,开药回来,也是偷偷地吃。这都说明,社会上很多人对抑郁症认识不足,将它误认为是神经衰弱、精神分裂,还对患者抱以冷眼或歧视,背后传播流言蜚语,令那些本已伤痕累累的心灵雪上加霜,不敢袒露自己的痛苦。 所以,人们必须抛弃那副视抑郁症患者为异端的有色眼镜,尊重他们的人格,与他们平等相处,勇于伸出援助之手,给予真诚的关心、呵护,让他们愿意跳出樊篱,打开心锁。相信,只要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美丽和真爱,就能找回生活的勇气。如果,你是抑郁患者,是不是也期望别人这样呵护你呢?那么,就先对那些受伤的人付出一点爱和宽容吧,需要是相互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学会与抑郁症患者相处 家中有人患上抑郁症,确实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抑郁症患者敏感、多疑,有时还会把家人的好意当成恶意,恶语相加。但无论如何,家人都不应该放弃与患者的沟通,因为你们是患者最亲的人,是最容易带他们走出抑郁的人。那么,如何与抑郁症患者相处呢?主要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不能对患者有过高的要求 抑郁症患者过日子常常显得得过且过、混混沌沌,没有进取心,消极处事,家人可能会看不惯,认为患者以前是积极地、乐观地,如今变成这个样子,非常不理解。实际上,患者的这些表现正是抑郁症的一些病变表现,他自身也感到无奈,所以,家人应给予理解和照顾,不要苛求他们。 当心“火上浇油” 抑郁症患者是相当敏感的,有时家人一句无心的话,他们都会认为是最自己的侮辱,无意间就伤害到他们。比如,家人抱怨工作辛苦;谈论某人上当受骗等等,都会对患者产生消极的暗示。 所以,家人在与患者沟通交流时,要注意分享有益的信息和积极信息,不要谈论一些不幸的消息和倒霉的事情,这些不良的信息对抑郁症患者都是恶性刺激,会使他们的情绪更加低落。 理解患者的无名之火 抑郁症患者经常发无名之火,这是一个普遍特征,处在抑郁状态的人往往是“阴虚阳亢”,浑身不舒服,遇到一点不如意、不称心的事就会莫名其妙地大发雷霆。事后患者也会意识到那样做不应该,感到内疚,但自己无法克制。针对这一点,家人应该给与理解,不要与其争吵,因为向家人发无名火似乎对他们来说是最安全的发泄对象。 不要与患者争论是非 “事事不称心”是抑郁症患者的特征,家人无论怎么做,患者都感到不满意,动不动就发火。家人会认为患者不通情理,太难伺候。容易与患者发生争吵,辩明是非。其实,这样做是没有必要的。 因为患者对于外界负面的认知决定了他的情绪、态度和反应。抑郁者眼中的世界是灰暗的,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是消极的。因此当患者和家人对于某件事出现口角或争执时,家人没有必要与患者争个争论。 谦让、忍耐患者 与抑郁症患者相处最难的一点就是谦让和忍耐,作为家人必须承受一定的压力和委屈,抑郁症的治疗需要一个过程,帮助患者走出抑郁,需要家人的耐心,给患者无尽的关怀与疼爱,而这种疼爱和关怀往往是没有理由和限度的,这对家属来说,无疑是一种考验。 第二节 你在焦虑什么 认识你心中的焦虑 也许你有这样的经历:白天你要面对强大的外界压力,夜晚却还要忍受失眠的折磨;同样是辛苦的生活,别人泰然处之,可你却整日埋怨命运的不公、长吁短叹。究竟是你天生个性忧郁,还是后天的经历将你折磨成这般模样? 王小姐今天真可谓“诸事不顺”:上班路上认错了人,尴尬得要死;在办公室里一不留神,就把要复印的资料塞进了碎纸机;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这个城市已生活了12年,搭乘公共汽车居然坐反了方向,车过了3站才猛然醒悟! 最近,王小姐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脑子里的那根弦一直紧紧绷着,一会儿是工作,一会儿是家庭,一堆的事情混在一起,弄得她心神不宁。 其实,让王小姐忐忑不安的根源就是现代都市人常遇到的“焦虑情绪”。 焦虑情绪和口渴了不一样,口渴了喝点水就能马上解决问题。而焦虑情说不定哪天就会降临到你头上,让你不知不觉落入它的怀抱,无法自拔。 焦虑情绪就好像是空气,无声得包围着你,令你无从觉察,甚至让人习以为常;它又像是寄生虫,不停地吞噬你健康的心态和快乐的灵魂,它用沉重、犹豫、悲观、抑郁、恐惧和怀疑来腐蚀你,将你生活中所有的温馨时刻过滤掉,将一切快乐从你身边抽离。 焦虑,它往往是你幸福生活的终结者。你有过这样的焦虑吗? 一辆汽车向你疾驰而来,你会突然担心汽车是不是会撞上自己,担心有生命危险,你紧张、害怕;当看到他人工作成绩显著,你担心自己学历不够,担心职位受到挑战,又是紧张、害怕;刚从外部融入一个全新的环境,你担心无法被他人接纳,担心受到别人排挤,依然是紧张、害怕…… 简单地说,焦虑就是一切负面情绪汇合所产生的恐惧情绪。 心理学家认为:焦虑是由于对威胁性事件或情况的预料所产生的一种高度忧虑不安的状态,高度紧张,精神过敏,而严重者可达到生理与心理功能障碍的程度。 焦虑情绪也是有不同层次的,与洋葱头的皮一样。当然,每一层都可以让你泪流满面,也就是说无论是哪种程度的焦虑,都会对你的生活、工作造成影响。 一般程度焦虑情绪,大多会产生担心、痛苦、嫉妒、报复等情绪,并且还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而有严重焦虑情绪者则往往非常激动,非常痛苦,他们发恶梦、喊叫、食欲不振、消化和呼吸困难、过度肥胖,报复心极强,并且容易疲劳。最严重时,生理也会受到影响,如血压升高、心脏加速、冒冷汗、呕吐、精神紧张、肌肉硬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根据不同的特征,仔细划分,焦虑情绪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身体紧张:时常觉得自己无法放松,全身紧张,表情严肃,眉头紧锁,长吁短叹。 自主神经系统反应激烈:交感和附交感神经系统常常超负荷工作。容易出汗、心跳过快,晕眩、呼吸急促,身体时冷时热,手脚冰凉或发热、大小便频繁、胃部难受、喉头有阻塞感。 对未来产生莫名的担心:时常为未来担心,担心自己的工作、自己的职位、亲人、家庭、财产和健康。 过分机警:脑袋里就像上了紧绷的弦,时刻运转。时时刻刻都像一个站岗放哨的士兵,对周围环境的每一个细微动静和人们的言行都充满了警惕。 职业女性,向焦虑说“bye-bye” 职业女性,外表总给人风光无限的印象,事实上,这只是她们生活的一个方面,她们在职场上时刻承受着与男人同样的巨大压力,所以难免会常常感到焦虑不安。精明能干的你,难道就没有合适的应对之策吗?减压的方法多种多样,看看这些妙招,不妨一试: 何苦庸人自扰 职业女性似乎已经习惯了为太多太多的事情担心:工作会得到领导的肯定吗?丈夫的事业会有转机吗?夫妻感情会不会变质?长辈的身体还硬朗吗?孩子的成绩怎么样了? 这从大到小,从自己到孩子的事情时常占据着女人的大脑。如果是位多虑的女人,那还要担心得更多:下午有个不太想见的客户要来,晚上要不要请他吃饭呢?领导要自己交的报告今天若做不完该怎么办?过几天要出差,这次会顺利吗? 不但需要担心的事多,甚至还要为没发生的事情担心,可谓是杞人忧天,庸人自扰,这怎能不让你耗费心力呢? 其实,聪明的你,完全可以将其余的事情暂时放在一边,全心全意地对付当下必须做好的事情。什么客户来不来还是未知数,也许对方晚上还有安排,根本不需请他吃饭;至于几天后的出差就更不必过分担心了,那是毫无意义的忧虑啊。 不轻易否定自己 有时,女性可能容易觉得自己有很多缺点,做事粗心,不够专注,能力不足,没能把握好晋升的机会……越是想,就越钻牛角尖。一旦进入思维的怪圈,就更会觉得自己毫无用处,没有优点可取,甚至生活毫无意义,心情也沮丧到极点。 知道反思,对女性来说固然是好事,可也不要总是只看到缺点,而忽略自己长处。也许在别人眼中的你,根本就是个做事麻利,为人单纯,脚踏实地的人呢,与你的自我评价完全不同。 就算是缺点,也未必不可以转化成优点,总想着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会,肯定会无端增添压力。而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被焦虑的心情所困扰,你什么事情也做不好。 在办公室里也可轻松 在办公室里呆时间长了,难免会有疲倦,有空的时候,你不妨去洗手间用凉水洗洗额头,擦擦脸,会感觉头脑清醒,神清气爽许多。在午饭后,建议也去洗把脸,对着镜子好好欣赏一下自己,再补补妆,这样,你肯定会觉得自己既漂亮又有活力。 还可利用工作间隙闭目养神。尝试在头脑里勾画一些美好的画面,如,想象自己在海边,海风轻拂,远处白帆点点,海鸥飞翔,多么令人心醉。 你也可以在自己的办公桌旁贴上一两张精美的图片,或是能够令你拥有愉快回忆的照片,这些都将有利于迅速进入“幻想世界”。 另外,用音乐调节情绪也是不错的。想尽情发泄,就听摇滚;想整理思绪,就让柏拉姆斯在你耳畔萦绕;想放松心情,就选择爵士乐。建议在办公室准备几张自己喜欢的cd,不过不要影响他人休息,记住戴上耳机哦。 上班时间的放松方式还有不少,你可以喝杯提神醒脑的茶,现在有很多种类繁多的“花草茶”,对于女性上班族不失为一帖清凉剂,勿忘我、玫瑰、金莲花、白菊等,这些名字不仅动听,泡在杯里也非常好看,还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再加点藏红花、枸杞子、竹叶茶或山楂干,这样一来,一杯水简直就成了艺术品,单是看着就令人为之一振,喝下去更是有益健康。 找一段时间彻底放松 很多人总是将日程排得满满的,神经绷得紧紧的,似乎给自己留下一点发呆的时间也是件很奢侈的事。感觉有点像一个拮据惯了的人由于偶然的机会得到了百万英镑,放胆进了豪华的消费场所放纵了一把,可回来后,心里充满了危机意识和犯罪感。 其实,完全没必要将自己折磨成这样。周末逛逛街,与朋友们小聚,谈谈情,说说爱,或是干脆放下手头的一切,去做一次长途旅行,都会令你倍感轻松、愉快。 不要浪费你的闺中密友 很多烦恼或担忧,说出来后往往就会减轻一半。女人大多是有倾诉欲的,某些时候丈夫可能会觉得做妻子的唠唠叨叨,可亲密女友绝对不会嫌弃你罗嗦。有人愿意做你坏情绪的“垃圾桶”,这么好的机会,可千万别浪费。 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的健康无疑最为重要,而经常锻炼也可起到释放压力的作用。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学习班,街舞、瑜珈、跆拳道,都是锻炼的极好途径。另外,若是可能,你每周抽出一点时间打球、游泳,哪怕只是晚餐后在附近公园散散步,都会有利于身心健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结婚焦虑症突袭 刚过29岁生日的王丹至今还是单身一人。一想起即将过去的一年,她就有些心神不宁。从25岁起,她就一直面临被父母催婚的压力。 今年年初的时候,父母给她下了“最后通牒”:一定要在30岁之前找到如意郎君。可是,时间已经多了一半,她的如意郎君依然没有踪影。 王丹越来越感到恐慌,认为自己年龄越来越大,越来越不容易嫁出去了。再加上父母的“催婚令”越来越急,她越来越焦虑,为了缓解这种焦虑,她疯狂地购物, 她要回绝的相亲也会越来越多。所以,她害怕甚至有些厌恶新年的到来。漂亮衣服、化妆品、首饰、鞋包等等,统统都被她收入囊中。然而这种近似疯狂地购物,依然没有让她摆脱结婚的焦虑。 王丹的这种情况被称为是结婚焦虑症。如今生活在大都市的年轻人,把太多的精力放在打拼上,为了梦想努力奋斗,而忽视了现实和身边基本生活,这些人表面风光,但内心却感到无比的彷徨。他们渴望爱情,渴望幸福的家庭生活,但这些似乎又遥不可及,随着年龄的增大,“剩男剩女”的结婚焦虑症越来越突出,那么,如何才能缓解结婚焦虑症呢? 首先,学会放松心情 缓解焦虑的最好方法就是学会放松,远离焦虑的环境,方法有很多,下面简单给大家介绍几种: 1.在一个温暖房间的地板上盘腿坐下,手心向上自然放在膝盖上,想像从你的脊髓中延伸出一股像丝线一般的意念,从头顶向上升,慢慢抬头,带动身体的上半部往上朝着天花板,闭上眼睛,静静地呼吸。 2.运动是舒缓焦虑的好办法,选择一项你喜欢的运动开始尽情流汗吧。跑步是最好也是简单最方便的运动,如果你嫌它单调,就一边跑一边听音乐,在轻快的音乐中享受运动乐趣。 3.如果你无法让自己闲下来,那就做一些不费力气、不用思考的事情吧,比如打扫卫生,整理你收藏品,翻看以前的旧照片等等,这种轻松的休闲方式会让你焦虑的心情慢慢放松。 其次,为即将到来的婚姻做好准备 1.如果你想尽早找到另一半,那么,就扩张你的交际圈子吧,不要总围着工作转,闲暇之余,多参加一些年轻人的聚会,或者参加相亲,不要以为相亲老土,它是结识异性的最好、最直接的方式,都是为了寻找幸福,没有什么不要意思的,赶快行动吧。 2.用一点结婚预算做点额外的事情,买些香薰油,再买一个精致的香薰炉,看熏衣草或迷迭香的味道在淡淡烛光中随着轻烟发散在空气中,深呼吸、深呼吸,让你的身心溶于这浪漫的气息之中。 3.和你的爱人一起做一些与筹备婚事无关的悠闲事,在家里放你们最想看的dvd,先看你喜欢的,再看他喜欢的,一边看一边帮对方揉揉脚揉揉肩,聊天,说话,让爱在彼此的心间传递。 爱情是人生的一种特殊经历,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拥有爱情的人是最美的,如果爱情还没有来到你身边,那么,就请你主动出击吧,总比陷入无尽的焦虑好得多。要坚信每一人都会拥有一份美好的爱情。 从“成功焦虑症”中走出来 成功,一个多么诱人的字眼。古往今来,人生在世,谁不追求成功?如今,人们渴望成功的心态变得那么迫不及待,那么狭隘偏执。无数人的人生理想和人生趣味,被不自觉地套上了“成功”的枷锁,“成功焦虑症”已经成为一种折磨现代人身心的时代病症。 “成功焦虑症”的实质是,人们怀着功利的心态,希望能迅速达到社会认可的成功标准。其实,我们从小到大一直受这种成功潜移默化的影响。上学的时候,父母要求我们学习成绩要拔尖,考试要考第一;就业了,渴望找到一份好工作,工资要高,地位要高,要受到别人的尊敬;成家了,希望爱人漂亮、潇洒,聪明能干…… 当然,人们希望生活得更好无可厚非,但是用一切完美的标准要求自己,容不得半点瑕疵和失败,是不可取的,长期这样要求自己,迫使自己,会让人感到身心俱疲,无尽焦虑围绕着自己,感觉不到生活的快乐,只有烦恼,生命也就没有意义了。那么,该如何缓解成功焦虑呢? 缓解成功焦虑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认识什么是成功,我认为做好自己就是成功。在人生的舞台上,有很多角色,有主角、配角还有跑龙套的,但他们都是人生舞台上不可获取的角色。再好的主角,没有配角的陪衬,也无法展现出来。所以,在人生的大舞台上,关键是找出适合自己的角色,在这个角色上尽量演艺好,就叫成功。 成功的标准不只有一种,没有必要把成功标准化,非要分得清清楚楚。一个腰缠万贯的富翁、一个一贫如洗的穷人,有可能在某种人生意义上获得同样的价值感;一个身居高位的官员,一个默默无闻的劳动者,为什么就不能有一种标准,让后者赢得更多的尊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成功标准,为什么要用别人所谓的“成功”来挤压自己?不适当的攀比,会令心理失衡,健康的心态也会被破坏,幸福感消失。殊不知,“平平淡淡才是真”,对大多数人来说,平平淡淡不但是一种理想的生存方式,还应该是一种自觉的价值追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谓平淡,是指心境从容,不急不躁,凡事要看得开,看得透,能够入乎其中,出乎其外,不痴迷,不偏执。“平平淡淡才是真”是一种超脱的精神境界。世间所有的事情都是庸人自扰,就拿成功来说,自认为不成功的人之所以会焦虑、烦恼,还不是太在乎外在的评价,如果内心淡定,对成功有自己的评价标准,还会有这么多烦恼呢? 从“成功焦虑症”中走出来吧,打开心灵的窗户,抛却金钱、地位、权利,你会发现,即使工作卑微,都有劳动的快乐,都会得到别人的尊重,所谓的成功,只不过是人们套在心灵中的价值。 第三节 你会莫名的孤独吗 你属于孤独症候群吗 在网上流行这样一个关于孤独性格的测试: 假如你有一个儿子,你要他去看书,他偏偏想要看电视,这时候你会如何回答他? a、不用功看书,怎么会有好成绩? b、看完这个节目后,就要乖乖去看书。 c、好孩子就是要听父母的话。 d、如果你现在听话去看书,明天给你买好吃的。 这个测试的解答是:热闹的电视和独自看书,其实象征着热闹与孤独的对比,对孩子的要求,其实就是你自己对热闹与孤独的态度。 选a:你身处众人的包围中,渴望享受孤独,以孤独来平衡世俗的虚伪。 选b:夜深人静时的孤独,其实并不孤独,求助无门才是真正的孤独,孤独时分就是忆想时刻。 选c:见识越多,就越能品味孤独,以孤独审视见识,以交际扩展来化解孤独。 选d:孤独只是为了规划下一步计划行动前的短暂休息。 不知道,你是如何选择的呢?在你的内心又是如何看待孤独的呢?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难免会有小华这样的孤独感受: 小华从事的是媒体工作,每天都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往往会在持续一段时间的工作后感到疲惫,想和人说话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或者是空闲时想找朋友聚聚,可往往查完了手机上所有的号码,会发现居然没有合适的人。 可能,我们都有这样片刻,找不到某个适合的人说话、陪伴,不是别人在忙,就是你想约的这个人已经很久没有沟通了,不知道还是否能约到。有时约了一个人,又会发现大家看问题的角度和想法早已经有了很大的差距。 于是,一种莫名的孤独感油然而生。“孤独”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孤独,在中国文字里是这样解释:孤是王者,独是独一无二,独一无二的王者必需永远接受孤独,他不需要接受任何人的认同,更加不需要任何人的怜悯,王者绝对可以在很平静的环境下独行。 而在现在,孤独所反映出的社会生活状况,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夜生活、网络、速食爱情等成为人们掩盖孤独的不同方式,都市人的孤独症正以不同的形式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你是不是就是其中一位呢? 夜幕降临,晚上十点,小蓝最后看了看镜子里那个与白天进出写字楼的白领判若两人的自己,浓艳性感的装束与平日规矩的工作装大不一样,这让她感到兴奋。走出化装间,迪厅里闪烁的灯光、音乐的节奏让她开始亢奋,小蓝和着音乐,和一群相似打扮的年轻人勾肩搭臂,随着音乐高声尖叫。 对小蓝而言,夜生活参加派对不是为了追时髦扮酷,而是一种需要,一种生活习惯,一种排遣压力的方法。 “每天穿着体面的套装,对老板唯唯诺诺,与同事相互排挤,只有到了晚上才能真正将这种感觉释放出来。等天亮以后,我们卸去浓妆,穿上优雅的套装,继续躲在面具下生活”, 小蓝说,“对我的这种生活,我妈很不能接受,因此我搬出来一个人住已经两年半了。有时候亲戚朋友羡慕我的高薪和工作环境,可是他们根本不了解为此我要承受多大的压力,我觉得必须有个让我发泄的地方。至少,这种方式会比找人倾诉更有效。”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压力过大,人们往往需要通过某种刺激新鲜的方式来排解生活压力,排解内心的孤独感。而看似风光的夜生活,以及各种派对正流行起来,虽然这些方式并不利于健康,可对于面对信任危机又孤独难耐的现代都市人来说,都乐于选择这种方式来倾诉与排遣孤独。 如今,这样的小蓝太多了,还有很多在生活的多重压力下,选择在工作中释放,但往往不成功,超负荷的工作又会带来更多的压力。重重压力使得都市人的孤独变得越来越具体化。而随着城市发展的加快,孤独人群明显增多。 曾有位朋友向我倾吐了他的孤独症状,我劝他去找心理医生看看,因为他的情形继续下去,很可能会成为抑郁症。可朋友回答说:“因为我们大家彼此了解,我相信你,我才会对你诉说,可我不能去看医生,别人知道了,会将我当作怪物看”。 有问题却不愿正视,不去解决,最终只会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这是城市孤独症的后果,甚至会演化为暴力事件。如果你深处孤独中,一定要为自己找到孤独的出路,积极面对,一切都会变的阳光起来。 走出孤独的阴影 时常感觉孤独不是一件好事,它会影响你的健康,夺走你的幸福感,也会加速你的衰老。孤独的人容易站在负面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过去,通常也会觉得自己孤立无援,受到当前环境的重重压力,可是他们却很少有求助的心态,更多的是消极的任其发展的念头。在这个忙碌的都市,我们该如何摆脱孤独呢? 增加阳光,走出季节孤独 我们常常感觉,秋季是个孤独季节,到了下着雨的秋季,更添孤独感。心理学的研究专家发现,季节性的情绪失控,包括狂躁,抑郁,是由于进入到秋冬季节,大脑中的血清激素分泌减少。而这种季节性失控可能会伴随着体重暴增、嗜睡、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症状。 一旦进入这种状态,与人交流的欲望就会减少,自信心也受挫,就很容易陷入孤独的境地。当然通过治疗,这样的症状会有所好转。更神奇的是,一旦进入夏天,它们全都无影无踪。 目前,对于这种季节性孤独可行的治疗方法是增加光照,阳光或是灯光箱都可选择。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自己主动走出来,约几个朋友,一同晒一晒太阳,效果十分明显。 摆脱孤独来运动 运动不单单能保持你的身材,对你的情绪与心理健康也大有帮助,可助你提高自信,让你的思维远离那些纠缠你的麻烦,提高你对自己的控制力。整体看来,通常体型不错的人少有焦虑症、抑郁。 不过,当你准备开始运动前,最好能找到一个专业的健身教练来指导。逐渐进入到你的运动计划之中,慢慢增加你的运动量。在刚开始的时候,哪怕是每天步行、慢跑、或是骑自行车,甚至在踏步机上做些很简单的肌肉拉伸动作都非常不错。 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可帮助你了解在踏步机上运动的量是否合适: 你可以一边运动,一边说话,若感觉还ok,那说明你的运动量适中;若动的时候你还能唱歌,那么你可以再增加一些运动量;可你已经没办法讲话了,那么你可能运动过量了,就需要稍微减缓一点运动强度。 寻找情感支持 很多时候你可能觉得自己需要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需要有一个倾诉的地方,需要有人能够陪你出去小聊一阵儿。这种机会,千万不要给自己找理由拒绝。只要你有这种念头,就立即行动。毕竟,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都需要朋友,需要他们来帮助自己摆脱孤独。 这种社会支持有很多种形式,你完全可以找家人,或是好友。若是不想对熟悉的人倾诉,也可以找到一些自发性的组织,他们中的成员是与你有相似经历和情况的人。如在美国,有“戒酒会”这样的组织,一般大家会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聚集,相互倾诉,互相帮助,建立新的朋友圈。 同时,感情支持也算是社会支持的一种。信任、理解、建议,或帮助你安排你的时间都在包含在此。这种感觉会令你觉得自己是被人关心的,你也会自我感觉良好,而且充满了希望。 如果想不起来还有什么社会支持可以依赖时,就静下来仔细想一想,是不是遗忘了与你关系亲密的家人或是朋友。要知道,这种社会支持其实是互相的。当你孤独的时候,去找他们,同样,当他们孤独的时候,也会想起你来。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这些资源可以利用,可你也必须知道他们的底线。不要天天都给人家电话,最好也要顾及一下他人的感受,考虑一下对方的时间安排;而且,在聊天的过程中,也不要总是责备自己,只说自己的事情,也应问问对方近来如何,听听对方的心声。只有这样,聊天才会持续下去,而且让对方不至于厌倦。 而作为都市人,对我们身边的家人、朋友应多一份关怀,相互关爱会少一分孤独,而对身边已陷入孤独的人更要给予细致的关怀,因为它可能是导致抑郁症的一个导火索。 关爱老人,让老人远离孤独 应该说,每个年龄段都会产生孤独,人与人的疏远、独处等状态很容易产生孤独,而对于老年人而言,多数正承受着孤独感,子女工作繁忙,无暇照顾;或者失去老伴,一人单独居住…… 导致老年人孤独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有些老人由于离退休而离开了原工作单位和同事,从开放的大范围退缩到封闭的小圈子,远离社会生活;无子女或子女成家后,大多数离长辈而去,也就难得一聚,成为空巢家庭;老年人多体弱多病,行动不便,降低了与亲朋来往的频率;有些老年人本身性格孤僻,不善于交往;老年丧偶,可由于受制于“老不正经”压力或是子女的阻拦,无法再婚。 孤独感会给身心造成莫大的损害。轻者消极悲观,认为自己上了年纪就只能一步步迈向坟墓,而重者则会快速加入老年性痴呆的行列,甚至有些人会选择自杀来结束生命。所以,如何帮助老年人增加活力、增强抗病能力、战胜孤独,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思考的问题。 摆脱孤独感,首先老人自身要发挥主动性,有不少老年人没有培养起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离开工作岗位后,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看看电视、身心无所依托。这样,就很容易陷入一个人对从前的哀思中,慢慢变的孤独、沉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年人应该有老年人的生活,应参与社会,积极而适量地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有益于社会和家人的活动,在活动中扩大社会交往,做到老有所为,既可消除孤独与寂寞,更从心理上获得生活价值感的满足,增添生活乐趣;也可以通过参加老年大学的学习以消除孤独,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挖掘潜力,增强幸福感和生存的价值。 现在有很多社区都设有老年活动中心,在这里老年人可以互相交流,聊聊天,学习书法或者进行健身等。可以说,老年人是得天独厚的“悠闲族”,有人说退休是“第二人生”之始,没有子女相随,卸了抚育重担,正可自寻乐趣。比如,养养鱼虫花鸟、走亲访友、游山玩水,身心怡然。 作为子女,要尽自己的赡养、孝顺老人的责任,即使身在外地,也要更多关心老人,时刻给老人打打电话,有时间带着爱人、孩子,一起去看望父母,让老人享受到儿孙绕膝、晚辈嘘寒问暖的天伦之乐,不要让他们产生被冷落、被遗弃的感觉。 此外,子女应该支持丧偶的老人再婚,子女对老人再好,有些感情也是子女无法替代的,就如子女一样,老人对你再好,你也需要另一种情感。所以说,老人的某些感情需要,是当子女的满足不了的。所以,对于丧偶老人,子女应该热心当“红娘”,成全他们的婚姻,不能充当不光彩的干涉者,阻止老人的幸福。 第四节 你经常暗示自己吗 你有着怎样的自我暗示 人的心理是一个广阔奇妙的世界,它拥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我们可以积极探索自己的心理力量。我们的身体正是通过大脑和神经系统而受到控制,自己心理也是通过它们而发挥功能的。 这个世界充满着暗示。我们每天都在暗示中生活着。人的潜意识就是暗示的积累与沉淀。暗示在深沉意识中深深的蛰伏着,广阔地弥漫着,持久地延续着,多方地交流着。我们每个人也都是在暗示中长大的。 教育是一种暗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也充满着暗示。有很多伟大人物的成功,都曾用过暗示:法国独裁君主拿破仑借助暗示,荣登皇位;美国总统林肯运用暗示成为伟大的总统;还许多国家利用暗示来训练奥运选手,让他们听古典音乐,听自我暗示导语。 暗示不但可以开发潜能,对自我完善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暗示为人类创造了许多奇才,暗示是自我成才的导航机制。人通过激励进入兴奋状态,你的大脑,激情就会澎湃而出,将生命的认知与创造力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 在心理学上,自我暗示指通过主观想象某种特殊的人与事物的存在来进行自我刺激,从而达到改变行为与主观经验的目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自我暗示都是积极有益的。自我暗示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积极的自我暗示也称自我肯定,是对某种事物的有力、积极的叙述,这种表达方式使我们正在想象的事物坚定和持久。进行肯定的练习,可让我们开始用一些更积极的思想和概念来代替我们过去陈旧的,否定性的思维模式。 而消极的自我暗示可误导个人的判断和自信,让人生活在幻觉当中无法自拔,同时做出脱离实际的事情来。消极的自我暗示还会使人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形成某种心理定势,为人处事偏听误信,总依靠直觉办事。 积极的自我暗示与消极的自我暗示分别意味着积极的人生和消极的人生。积极思维者,得到积极的结果;消极思维者,得到消极的结果。叔本华有这样的名言: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你认为自己是什么,你就是什么。 积极思维者在这样生活着: 即使在最艰苦的时候都能鼓励自己;而且会尽量将自己的积极情绪感染到周围的同伴;从不抱怨,永远积极乐观;总是积极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总能重新点燃希望之火;从不自我设限因此能激发自己无限的潜能;整天都生活在正面情绪中,时时都享受人生乐趣。 而消极思维者在这样生活着: 在关键时刻怀疑自己,散布疑云;总是将自己的消极情绪传染给他人;抱怨他人和环境,永远悲观失望;由于自己行为消极,最终只会让仅有的希望彻底破灭;常常自我设限,阻止了自己本身无限潜能的发挥;整日生活在负面的情绪中,令人无法享受人生的乐趣。 那么,你有着怎样的心理暗示呢?你希望自己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从某种意义上说,你不断念想的就是你最终会得到的。 那么就多多为自己做肯定的暗示吧。选择积极、扩张的语言和概念,我们就越更能容易地创造出一个积极的现实,令自己越来越好。肯定可以是任何积极的叙述,它可以是很普通的或是很特殊的,我们所能作的肯定在数量上是无限的,它可以涉及到我们愿意改善自己的任何方面,如:“我是最棒的”,“我是一个聪明而漂亮的人”,“在我所从事的专业领域,我是出类拔萃的”,“我具有强大的行动力”,“我可以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等。 这样的自我暗示你可以默不做声地进行,也可以大声的说出来,还可以将它在纸上写下来,更可以歌唱或吟诵,这样的积极暗示能抵消我们许久的思想习惯。 如何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心理暗示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如何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从而调动起情绪和意志地战胜困难、保证身心健康呢?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你细心,生活中处处都可以进行自我暗示,从积极的自我暗示中获得力量与勇气。 早晨,在出门上班或办事前,我们总要洗漱一番,站在镜子前照一照。一边照镜子,一边梳理头发,整理衣服,心中一亮:自己还是挺潇洒嘛!保持这样的精神面貌去上班或办事,肯定会一帆风顺。 可是,也有偶尔不适的时候,你可能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脸色不太好,而且觉得眼脸浮肿,恰恰昨天晚上睡眠不太好,难免心情不太愉快。如何是好?这时候你需要马上用理智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同时暗示自己:去屋外活动活动,练练拳,做做操,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肯定就会好。于是,精神振作起来,高高兴兴去上班,这将有益于身心健康。 晚上躺在床上,由于白天事情太多,心情不免激动或紧张,这令你失眠。这时候,就需要放松下来,心平气和地对自己说:什么都不想了,慢慢镇静下来,过一会儿就能睡着了。 积极的自我暗示,总能让你感到无比的自信,感到自己是多么的强大,假如你正走在应聘的路上,你可以一边走一边欣赏自己的西装革履,心中说:“这个小伙子一表人材,首先给他们个好印象。接下来是对答如流、功夫过硬,不论有多少人应聘,我肯定也是佼佼者。” 大家都知道望梅止渴这个故事吧,在炎炎夏日,口渴难忍的时候,你若总去想“水”,那肯定就更口渴了,不妨也借用“望梅止渴”的道理,心中默念“等一下就可以喝到酸梅汤了”,这样可起到缓解口渴的作用。 此外,积极的自我暗示还能戒掉一些坏习惯,国外的心理治疗医生常常让酒瘾太大的人做这样的自我暗示:“我很平静,很有自信,很自如。酒对我而言无所谓。我非常愿意戒酒。我真高兴,酒并没能将我透惑住。酒很讨厌,气味难闻,让人恶心呕吐。我一想到酒就感到难受。我对酒是深恶痛绝的,酒鬼太可恶!” 积极的心理暗示是消除消极心理暗示的最佳武器。也许有些朋友要问了:那怎么让我的心态由消极转变为积极呢?方法很简单,但你可千万不要小看它们的力量,只要认真去做,肯定有成效。 每天刻意用充满希望的语调谈论每一件事,谈谈你的健康,你的工作,你的前途,对每件事采取乐观的看法。若是你是个悲观的人,千万要忍住你那些悲观的思想。 在说完满怀希望的话后,继续一星期,然后“写实”一两天:就是将乐观的情绪逐步用到每件事上,此时,你会发现“现实”已经真的开始有所好转,这都是积极暗示的开始。 同时,要像喂养身体一样喂养你的心灵。希望心理健康就要给它营养,供给它健全的思绪,将消极的念头转为积极的念头。写出一个有关信仰的“座右铭”,并且将其作为理想的目标,再深深打进你的意识中,比如“我敢说我一定能成功。”要将“座右铭”背下来,每天背一遍。以这样的方法来激励自己,用积极的心态,改掉消极的思想模式。 另外,列出你朋友的名字,看看他们谁的思想最积极,就与他们多亲近。可也别抛弃消极的朋友,只是说暂时对观念积极的人多亲近一些,等你吸收了他们的精神,然后再回到消极的朋友中,将你学到的思想模式传给他们,但别再接受他们的消极意念哦。 总之,自我暗示会不知不觉地通过大脑对人的情绪和意志带来巨大的影响,而与此同时,也会引起生理上的一些变化,运用好了,将对人们的身心健康,甚至事业、婚姻、友谊大有好处。 自我暗示疗法,对抗疾病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资料: 有一个人进入冷藏室后被无意地关在了里面。顿时,他精神极度紧张起来,越想越怕,越怕越冷,最后他被“冻”得缩成一团,竟在惊恐中死去。 然而,事实上,当时冷冻机压根儿就没有打开,冷藏室的温度并没有冷到冻死人的程度。那么这个人是怎么被“冻”死的呢? 其实,这就是心理暗示、精神作用的结果。因为他一直想着“我快要被冻死了”、“我快要被冻死了”,这样一遍又一遍地进行“自我暗示”,结果这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导致了他最终被冻死的悲剧。 所谓“自我暗示”,从心理学角度讲,就是一个人通过形象、语言、想象等方式,对自身实施影响的心理过程。这种自我暗示,常常会在不知不觉之中对自己的意志、情绪,乃至生理状态产生影响。 对于病人而言,积极的自我暗示,会令人建立良好的心境,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而有益于病情的稳定和症状的消除。而消极的自我暗示,会破坏和干扰人的正常心理及生理状态,导致体内各种器官功能紊乱,抗病能力极大降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五章 营造一个和睦的家 第五章 营造一个和睦的家 第一节 理解、尊重病人 病人需要爱来滋养 在越来越物质化的今天,你是否还在相信爱?也许,那只留在你心底深处,不会提起,对着旁人你会对爱不屑一顾,不相信,更无法理解爱能创造奇迹。但是,世间就是存在着某种深刻的爱,这种爱可以延续生命,与死神抗衡。 21年前的一天,下着下雨,胡新姣吃完中饭,像往常一样骑着自行车去上班。在上班的路上她被迎面开来一辆货车撞飞,重重地摔在了路边的护栏旁……肇事司机逃跑,胡新姣被好心的路人送到医院抢救。 当远在外地出差的丈夫接到消息赶回家时,一下子懵了:好端端的妻子已高位截瘫,生命垂危。 医生预言,她活不过一个星期。 然而,一星期过去了,一年过去了,二十一年过去了,胡新姣不仅活下来了,而且活得很好,看到了孩子成家,孙子出世。 这为历经人生最大的打击——高位截瘫的妇女是如何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呢?她说,“能活到现在,是家人的爱在养着我”。 是啊,21年来,妻子大小便不能自控,丈夫坚持为妻子换尿布,体贴入微;为了防止妻子肌肉萎缩,他天天都按时给妻子按揉四肢;他每天起得早,睡得晚,几十年如一日的照顾妻子。 看了这样的真实故事,你是不是也一样被感动,相信爱是可以创造奇迹的。胡新姣也曾想过自杀,但是家人的温暖让她舍不得离开。是的,我想胡新姣能活这么久,绝不单单因为药物的作用,更多的是家人的爱和需要让她觉得,活着才能看到幸福。 爱可以为你解开不死之谜。在病魔面前,病人肯定会有不知所措的时候,这时他最需要的是爱,只有爱才能给他战胜病魔的巨大勇气与力量,而一切魔鬼在爱的面前终归会退缩。 也许你认为病人需要的是最高超的医疗,其实,有时病人最渴望,最需要的是家人的爱。那么,作为家人,该如何付出你的爱呢?病人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为病人做一切你所能做的事?只充当病人撒气发火的回收站?爱,不是这样的。 首先,家中有人生病,特别是严重的疾患,最为忌讳的是家人先乱了方阵,不知所措。有些家人甚至会比病人更紧张,痛苦,表现出悲观情绪。要知道,此时,病人最需要的是鼓励和支持,他们本身已经心理压力重重,若再被如此悲哀情绪所包围,只会影响他们康复的进程,甚至求生的念头。 所以,作为家人,当面对病人突如其来的疾患时,你首先要保持冷静,镇定,你可能无法掩饰自己的担心、痛苦,但必须承认并接受这样的现实,与病人沟通,做病人心中苦痛的聆听者。也许,你真的不愿意听,听了让你更难受,但我相信只要有爱,你可以理解病人的痛,你也是可以做到的。 如果一个病人发现自己患了重症,可能在一时之间难以接受,会产生极大的悲痛。这都是正常的。作为家人,你需要告诉他无论何时,你都会陪在他的身边,不会因为疾病而放弃他。难关,需要家人和病人共同闯过。 生病的人,难免会出现焦虑、烦燥的情绪,每一个家人都会急切地想帮助他。若是这样的话,最好征求一下病人的意见:“需要帮忙吗?”然后了解一下病人烦燥的原因是什么。 不过,此时,也是最容易引起误会之时,应明白病人语言中的真正含义。有时病人自暴自弃,他可能会说:“别再管我了,反正我已经这样了”等,这些话语都是情绪化的,并不能当真,更不能接着他的话继续说下去,要想办法平复他的心情,并绕开话题。 如:“要不要吃个苹果,看这苹果多漂亮”;或者“今天天气不错,咱们出去透透风”等,这样做,你可以巧妙的避开他烦燥的心情,让他顺着你的思维进入一个平静的状态,而病人也能在这样的对话中体会到你对他的好,令他感到刚才自己的傻话是多么可笑。 当然,有时病人也会提出无礼的要求,你也不必一味地忍受,可以平心静气的告诉他:“你现在的样子,我知道你很难过,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我也和你一样的难过,甚至比你还多。因为我爱你,我愿意忍受,但你要是总这样,我可真的支持不住了啊。”这样说的目地,表明你了解病人的感觉,而同时也坦诚地表达了你自己的感受,让他觉得你也需要理解和关心。 总之,必须记住的一点:和病人相处,你应该给予更多的爱;你是倾听者,千万不要因为你自己焦急而抢着来表达。在病痛中病人本来就有许多需要找人倾诉,可又不知道应该从哪里说起,所以有时候表现出相对无言也是很自然的事。有时,爱就是无言也可以传递。我们能够给病人的就是用大爱养着他们。 病人心理你了解多少 病人一旦知道自己患了病,在心理上必然有大的反应,概括起来,病人容易于产生如下各种心理活动。当我们了解了病人的心理后,才能理解病人的行为,更好的去照顾病人,帮助他与病魔对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抑郁 抑郁是一种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心情,它主要是因现实丧失或预期丧失引起的。疾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不太愉快的事,多少都伴随着丧失,因此大多数病人都会产生轻重不同的抑郁情绪。但病人抑郁情绪的表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有的少言寡语,对外界任何事物没什么兴趣;有的故作姿态、极力掩饰;有的哭叫连天或是饮泣不语;还有的自暴自弃,放弃治疗,甚至会出现轻生的念头。 严重的抑郁又往往会引发失助感和绝望情绪。这是一种无可奈何、无路可走、悲愤自怜的情绪状态,大多发生在患有预后不良或面临生命危险的病人身上。因此,面对病人的这种心理,家人应积极引导,帮助他走出抑郁情绪。 焦虑 任何人在一生之中都难免会有焦虑时刻。病人患病,当然更避免不了焦虑情绪。焦虑是一个人感受到威胁而产生的恐惧和忧郁。 引起病人焦虑的因素很多。比如,疾病初期对病因及疾病转归,特别是预后不明确,可导致与疾病无关的焦虑,或者是对病因、疾病转归和预后过分担忧。此时,若医生、护士、家人不及时向病人讲清楚,就会出现夸大病情严重性的倾向。 总之,病人生了病,是不愉快的情绪刺激,很容易形成不良的心境。心境不佳,就会事事处处不顺眼,总感到心烦意乱,在这种心境之下,就很容易出现焦虑或是消沉的情绪反应。男性会多表现为为一点小事吵吵嚷嚷,而女性则多表现为抑郁哭泣。特别是当遇到病情有变化,或是做特殊检查,或准备手术时,情绪更易激惹,睡不好,吃不好,动辄生气,甚至任性。 不过,也有的人会出现一些反常行为,比如:有的人突然理发刮脸、梳洗打扮;有的狼吞虎咽地吃起东西来;有的挥笔大量写信,也有的长时间向窗外眺望,还有的会蒙头大睡等。 要想完全消除病人的焦虑是不容易的,何况轻度的焦虑状态对治疗疾病还有益处。不过,家人、医生对极端焦虑和长期处在焦虑之中的病人要格外重视,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减轻心理负担,避免妨碍对疾病的治疗,以及诱发其它疾病。 怀疑 病人的怀疑多数一种自我消极暗示,因为缺乏根据,常常影响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判断。患病后会变得异常敏感,一听到别人低声细语,就以为是在说自己的病情严重或是无法救治。即使是对别人的好言相劝也是半信半疑,甚至曲解原意。疑虑重重,总担心误诊,怕吃错了药、打错了针。 也有的单凭自己一知半解的医学和药理知识,推断药物,推断预后;害怕药物的副作用;担心偶尔的医疗差错或是意外会不幸降落在自己身上;当身体某部位稍有异常感觉,就乱作猜测。若是严重偏执,甚至还会出现病理性的妄想。 有些病人由于文化程度低,缺乏科学的生理、药理知识,总是以封建迷信来理解自己生理机能的不正常现象。一旦病程与他自己预想的不一致时,就陷入迷茫之中,甚至惶惶不可终日。 家人和医护人员需在和病人交谈中,或从其病友的反映中发现病人的种种疑虑,努力帮助解决。 孤独感 有些病人,由于病情原因需要住院,离开了家庭和工作单位,周围接触的全都是陌生人。医生也只在每天一次的查房时与病人说几句话,护士定时打针送药,交谈机会较少。如此,病人就很容易产生孤独感。所以,在他们住进病室的第一天时常有度日如年之感。他们希望可以尽快熟悉环境,希望能尽快结识病友,也希望亲友的陪伴。 有的病人夜间不容易入睡,烦躁不安,有的起来踱步,也有的多次按信号灯借故与值班人员说几句话。医护人员应当理解病人这种孤单寂寞的心情,耐心安慰病人,让他安静入睡。 社会信息剥夺和对亲人依恋的需要无法满足是病人产生孤独感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条件允许之下,亲友应经常探视或昼夜陪护。 被动依赖 病人一旦进入病人角色之后,大都会产生一种被动依赖的心理状态。这是由于一个人一生了病,自然就会受到家人和周围人的关心照顾,即便往常在家中或是单位地位不高的成员,现在也会突然升为被人关照的中心。而且通过自我暗示,病人自己也变得软绵绵的不再象以往那样生气勃勃,变得顺从、娇嗔、被动、依赖,变得情感脆弱甚至带点幼稚的色彩。 只要亲人在场,本来完全可以自己干的事也会让别人来做;本来能吃下去的东西非要几经劝说才吃下去;一向自负好胜的人变得没了信心;一向意志独立性很强的人也变得没了主见;即使是一直做领导工作和处于支配地位的人,对医务人员的嘱咐也是百依百顺。此时,他们的爱和归属不断增加,希望能得到更多亲友的探望,希望可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温暖,否则就会感到孤独、自怜。 当前护理学新的理论观点认为,病人患病后所产生的这种被动依赖心理对疾病是不利的,因此提出了“健康自控”之说,主张发挥病人在病程转归当中的积极主动性。因此,主张不应迁就姑息病人的依赖心理,而应尽力鼓舞他们积极主动地去自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否认 在临床上,有的病人怀疑或否认自己患病。特别是对癌瘤等预后不良的疾病,否认心理更为常见。 有一位主任医师,明知自己患有癌症,却矢口否认,当她看到病历上写的诊断时,还说是经治医生写错了。有的医护人员会对这种现象会感到不可思议,事实上这正是某些病人应付危害情境的一种自我防卫方式。 研究证明,一定程度的否认,对于缓解心理应激是可取的。否认犹如瞳孔对光的反射,一旦遭遇外界的强光刺激,瞳孔就自行收缩,以此来避免视网膜免受过分的刺激。而病人的否认也有类似作用,当难以承受的恶劣病情袭来时,自我否认能够避免过分的焦虑与恐惧。 否认虽在一定程度上起自我保护作用,可在许多情况下又起贻误病情的消极作用。比如:有位女青年身患肺癌,自己却矢口否认,拒绝治疗,在半年内就因脑转移而死亡。有人对乳腺癌的女患者进行调查,发现那些延误诊治的人,大都是带有否认倾向的人。 侥幸 病人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侥幸心理。比如,疾病初期不少人迟迟不愿进入病人角色,总希望医生的诊断是错误的。特别是那些对疾病不敏感的人,侥幸心理就尤其严重。有些已经明确诊断的人,也会往往存在侥幸心理。 有这样样两种情况,一是对自己疾病的诊断仍在半信半疑,所以,有时不按医嘱行事;二是缺乏医学知识又缺乏科学态度的人,说什么“不要听大夫吓唬人,老天不一定和我过不去”。 其实,这样贻误病情以及导致不良后果的病人是常有的。所以,家人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病人的具体心理,仔细解释,耐心说服,尽量让病人树立对疾病的科学态度,以克服侥幸心理。 为病人做正确的事 沟通是指两个人相互交流各自的感受、想法、情感、需求和打算等。其目的在于促进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同时也可促进个人的自我理解,促进双方的满足。 很显然,沟通十分重要。对健康人而言,沟通可促进我们生活的丰富度和幸福度。夫妻之间有效沟通可增进感情,同事之间经常沟通,可令工作顺利,效率提高,同样家属与病人之间的沟通也是极为重要的。 若是家属和病人都能将自己真实的感受、想法、情绪、需要、打算等,彼此沟通,相互理解,很多事情就好办了。相互理解能够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误会,还能够促进每个人的自我理解。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这样一个规律:我们每个人自我理解的最好办法就是将自己的内心世界用确切的语言表达出来。也就是说,沟通和相互理解的过程,也促进了双方各自对自己的更深理解。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物质生活的需要、生理上的需要、精神上的需要和情感上的需要。若双方经过沟通,彼此理解,就有利于各种需要的满足。 而从对病人关心的角度讲,沟通显得更加重要。这是家人首先应为病人做的事情。 沟通不但可以了解病情的变化,也是对病人最有效的照料和治疗。比如,病人有某些健康的想法、健康的需要或高层次的追求,这本身就意味着病人在健康方面有着积极因素。 反之,通过沟通我们能够了解到病人的需求及追求有所减少,我们就应该意识到,病人的病情可能在恶化。所以,单纯着眼于精神症状是不够的,要全面了解病人有怎样的感受、想法、需求和打算。了解得越多,我们就越有可能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价,对疾病可能发展的趋势作出更加精确的推断。 作为病人家属,应尽量支持病人、爱护病人,与病人积极沟通的同时,还应让病人对其自身的健康负责任,帮助病人主动地参与到康复活动中来。 所以,在照顾病人时,我们要尽量将他看成是有能力承担责任的人,而不要将他看成毫无自救能力的人。对此,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有些病情不要隐瞒 很多家人总认为对病人隐瞒病情是为了不影响他的心情,但往往弄巧成拙,对治疗疾病十分不利。正确的做法应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是否该对癌症患者隐瞒病情,可根据患者的阅历、学识、性格、社会地位、心理状态、承受能力以及病期早晚,以及预后情况,酌情决定。 不过,告知病情一定要注意讲究策略和艺术。告知的目的是为了争取病人积极的配合治疗,而不是去增加病人的思想包袱。因此,对于有承受能力的患者,应该选择适当时机将病情和盘托出,令之迅速克服心理和生理上的创伤,更好的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而对于那些心理较脆弱的患者,在婉转告知病情的同时,还应着重介绍当相似病情已恢复的生动事例,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 不过,若是面对一个病情十分严重甚至已经濒临死亡的病人,从人性的仁慈是不应该再增添其恐惧、悲伤和绝望情绪的,因此,对于这样的病人隐瞒病情不仅是可以的,也是明智的选择。 不可事事代劳 有不少家人对病人的一切都包办,这看起来好象是“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其实家人的这些行为反而促使病人更加懦弱,令其有了更深的“寄托感”。作为病人,也需要对自己身心健康负责任。而事实上,若病人没有了这种责任,那病魔就更加容易催毁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很多病人会因为疼痛、乏力,以前轻轻松松就可做的事可能做不下了,此时大多数的家人可能会直接想办法尽量地帮助他,替他做这做那,包括病人还没想到的,甚至就连病人能自己做的也全部揽下来,认为这样可以让病人更好的放松,休息,以为这才是很好的关心他、爱护他,事实上这种帮助方式正好孤立了病人,让他少了与疾病作斗争的一项基本武器。 不要在病人面前谈论治疗费 在病人生病后,常常会抱怨自己很没用,变成了家里的负担,不但需要家人的照顾和帮助,往往还要承担高额的治疗费,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非常自责。尤其是一些慢性病或是重症病人,这样的想法就更加严重。所以,家人应该尽量不要在病人面前谈治疗费,避免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 鼓励病人积极参与康复活动 每一个家人都期望病人可以更快、更有效地恢复健康,那我们就应该告诉病人“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且,在鼓励病人去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的同时,对于他所作出的不依靠他人的生活自理行为,要予以爱护、鼓励和支持。同时,我们应该时时刻刻的提醒和帮助他,不要单单在他身体虚弱时才这样对待他。 若是对病人所有的关心爱护只是出于他身体的虚弱,那么,疾病就会成为他的一种寄托,造成他精神上的颓废,从而无法激励他恢复健康。 第二节 你知道吗?家人和你一样痛苦 不要对家人说恶毒的话 我们都有自己的家人,父母、妻子、丈夫、儿女……他们是我们最近亲的人,家人的爱无处不在。也许,平时太忙绿,或是已经习惯家人的存在,没有感觉到那样的爱,更多的可能因为你并没有理解它。 父母琐碎的叮嘱,是对儿女的关心,可是,儿女有可能会觉得父母太“罗嗦”、太“唠叨”;妻子不断的电话,仅仅是出于对丈夫安全的担心,丈夫可能理解为“不信任”;当我们生病时,面对家人的关心,觉得是理应享受的……就是这样无数的错误理解,渐渐疏离了我们和亲人的感情。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过于在意自己,关注于自己的痛苦,忽略了家人的痛苦。“一个人认识自己的痛苦很容易,认识别人的痛苦较难。”当你生病时,你认为你应该被家人理解,于是肆无忌惮的向家人索取爱。你难受了,疼痛了,心情郁闷了,便冲着家人随便发火,说狠话,你的行为渐渐的只会让“爱”变成“受”。 于是,“受不了”“受够了”……这些针尖和麦芒,就会粗暴地跳出你的嘴唇,刺伤那些爱你和你爱的人。 所以,无论何时,都请不要对家人说恶毒的话,我们痛苦时,也要理解家人的痛苦。 有一位樵夫上山砍柴,他看到了一只受伤的小熊。于是,他好心将小熊带回家,给小熊包扎伤口,而后,又为小熊准备了一顿非常丰富的晚餐。到了晚上,樵夫睡在自己的床上,而小熊就睡在他的床下。 第二天,小熊向樵夫告辞。小熊说:“非常感谢您对我的救助,我给您添了不少的麻烦。以后您到山上,请一定要到我的家里坐坐,我会好好招待您。” 樵夫却摇了摇头说:“不用客气,我非常喜欢你,唯一不喜欢你的地方,就是你身上那股臭味,真让我受不了。” 小熊听后,闷闷不乐地走了。 很多年以后,樵夫又遇到已经长大的小熊,问起它身上的伤口如何了,熊说:“哦,那次痛了一阵子,后来也就不痛了,伤口愈合后,我就忘了。可是,那次您说的话,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虽然樵夫对熊有救命之恩,可小熊还是没能忘记樵夫那句饱含伤害的话。即使樵夫当时并没有恶意伤害它的想法。 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时候:心无伤人意,可却说了伤害人的话。这样的错误多出现在家庭成员之间。面对家人,我们总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完全不顾家人的感受,只急着诉说自己的痛苦。 不要认为自己生病了就可以随意的恶语相向,这不是你伤害家人的理由。想想,当你生病时,是谁彻夜守在你的病床前?是谁为你说尽要努力、坚持的话语?是谁为你默默垂泪,转身抹去,不愿你看到?是谁就是你骂他,他依然笑呵呵的对着你?是谁在医院跑前跑后,求医生,找护士? 为你做这些事情的人,是你的家人。当他们面对你的痛苦时,最恨自己无法为你分担身体的疼痛,恨不得躺在病床上的是他们。面对这样的亲人,面对这样的爱,你怎么忍心说出恶毒的话呢? 瞧瞧你说的这些话:“不要管我了,用不找你管”;“让我死了算了,反正我不想活了”;“这什么饭,这么难吃,你们不知道我病了,还做这无味的东西”……等此类的话,有发泄,有想解脱,可让家人听来是多么伤心。 无论你说时是否意识到会伤害家人,可是你的这些恶毒之语对家人造成的伤害肯定是实实在在的。语言伤害,刺伤的是心、是灵魂,有时它超过肉体所遭受的侵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也许,面对你这个病人,家人不会多与你计较,这并不等于他们没有受到伤害。他们可能将这样的伤害深埋在内心,渐渐成为一种难以抚平的精神疤痕。时光流逝,也是无法冲不走伤害引起的隐隐灼痛。 恶毒的语言,会如一把弯刀,就那么几个字,也可以给人带来沉重的伤害。虽然你病了,也不能只顾自己说话痛快,发泄情绪,而不考虑家人的感受。 当然,无论是健康还是疾病,在与他人交往中,我们都应该保持语言的文明,面对家人,我们更不应该那些尖刻、恶毒的话。即使是在愤怒、痛苦之中;哪怕家人犯了错误;哪怕真的是家人让我们伤心了……也不能说恶毒的话,家不是你丢弃坏情绪的垃圾箱、家人也不是你的出气筒。 家人的痛,你知多少 病人,特别是重症病人,难免会怨天尤人,乱发脾气,这样不仅影响了家人的工作、休息,甚至还会将生活弄得一团糟,却不知道,因为自己的生病,家人也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与痛苦,你再这么一折腾,家人心力交瘁。 因此,病人也应该理解家人,支持你的家人,虽然病在你身,但痛在家人心,他们也会被这突入袭来的疾病感到恐慌,我觉得作为病人,也有必要了解一下家人的心理,看看他们有怎样的心理变化? 首先是恐惧与不安,当确诊病人患上了重病之后,家人会一下子感到难以置信,不愿意相信现实,突如其来的打击,容易让病人的家人出现思维混乱,不知所措,甚至自我失控,泣不成声,严重的甚至因承受不了这样的精神刺激而晕倒,昏迷。 其次是悲伤与绝望,如果病人患上了重病,尤其是癌症,家人会十分悲伤,越是深爱对方,越是难以接受现实,越觉得悲伤和绝望。比如感情深厚的夫妻,一旦一方患上重病,即将离世,另一方的悲伤、绝望程度会比子女更加深切,这种痛苦是其他家属无法比拟的。 此外,自责与内疚也常常伴随家人左右,当得知病人即将不久于人世,家人除了悲伤、痛苦外,还会感到非常自责与内疚,认为是自己没有照顾好病人,以前做过对不起病人的事情,这些都会令家人陷入无尽的内疚和自责的情绪。他们会觉得自己从前做的事情不对,而今后又无法弥补,从而感到后悔万分。特别是因为各种原因和病人产生误会、隔阂的亲人,在此时的内疚负罪感将更加严重。 病人的家人长期受这种不良情绪的影响,也会影响到自身的健康。一项调查表明,癌症病人的家属在得知病情后,食欲、体力、精力、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等各方面都发生一些不良的变化,同时日常生活规律被打乱、对任何事情都表现出不关心,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照顾自己,身心处于极度疲惫状态。 我们知道,家人身心健康是照顾病人的基础,如果连家人都病了,更无法照顾好病人,所以,家人应该进行合理的心态调适,缓解心理压力。 全力医治病人 即使病人已经病入膏肓,家人也不能放弃希望,要尽全力为病人医治,只要有一线希望就有可能产生奇迹。永不放弃不仅能为病人挽回生的希望,家人心理也会感到安慰,即使结果不尽人意,但至少已经尽全力了。 给临终的病人温暖的关怀 如果病人即将离开人世,家人应做好临终关怀,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完成他未完成的心愿,让病人不带遗憾地离开人世。这样做家人也感到问心无愧,从而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 做好自我安慰 病人的离去,就给家人带来无法承受的痛苦,但这是一个事实,谁也无法改变,家人不能总生活在痛苦之中,应学会自我安慰,调整心态。人总是要死的,有一天自己也会离开人世,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家人也悲伤过度,痛不欲生。 所以,病人的心理也是一样的,他不希望由于他的离去给家人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悲伤,而是希望家人能够坚强的好好生活。家人应该为了爱你的人好好活下去,这是病人的心愿。 避免过于自责 也许你与病人曾经发生过矛盾,这个矛盾一直深深地埋藏在你的心里,久久不能释怀,而如今,病人已经病入膏肓,你感到无比的自责,认为自己不应该那样对待他。其实,这种想法只是你自己认为的,也许在病人心中早已经原谅了你,是你自己无法原谅自己。 如果实在想不通,最好在病人还清醒的时候向他承认错误,并请求病人的原谅。还可以用行动来表达,做一切自己能够做到的对病人有益的事情来弥补过错,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缓解你心理的不安与自责。 最后还需提醒大家一点,家人应重视与病人的沟通,在家中照顾重病人是颇为吃力的,很多时间花于行动上,往往容易忽视彼此的沟通,若能够尽量抽出时间与病人交谈,倾诉与聆听彼此的看法和感受,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节 病人的家庭应该处处洒满阳光 面对重病,团结起来 生活中,一个人难免会遇上重病,甚至癌症这样的绝症。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癌症也不一定是绝症。然而,其治愈率依然很低,当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对患者本身来说,无疑就是一种灾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癌症患者刚刚得知自己有癌症时,一般会产生一种否认心理,如:在他们内心中会激烈地反应“不,这不可能是真的。”“我怎么会得了这样的病呢”这种否认心理是一种防御机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强大刺激对于心理的伤害,可是,由于癌症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否定机制无法长期起作用,患者始终要面对现实的。 当残酷的现实再一次被清楚地摆在患者眼前,否定机制就会被打破,这时很多患者会进入拒食、发脾气、自虐。这都是他们用以宣泄内心痛苦的一种手段。 作为患者的家属,其心理上的反应往往要经历和患者一样的历程,从否认事实到非常悲伤。由于家人和病人接触密切、距离近,因此,二者之间的坏情绪容易进入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这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都非常不利。 此外,部分患者和家人还不得不面对经济的压力,这令他们更加感觉到无助和伤痛。所以,癌症患者与家人必须适度调整自己的情绪,让生活变得阳光。 首先,迟早要认清现实,尽管面对现实是残酷的,可是只逃避更是无济于事,承认现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在内心告诉自己这个痛苦是正常的。不论谁遇到这样的事情都会感到痛苦,但要和自己的痛苦做斗争,采取正确的方式去宣泄痛苦,比如,可以向别人倾诉。 然后,积极了解相关知识。恐慌与无助是癌症患者,以及家属最常见的心理反应。一般来说,当我们对一件事物不了解的时候,就更易出现恐慌感,如:刚开始我们对流行性脑膜炎很恐惧,那就是因为我们不了解流脑,不知道它的治疗方法。 对于癌症也一样,若是我们仅仅认为癌症就是绝症,那么内心的恐惧感就会加强,而最好的办法是咨询医生,查阅相关资料,一旦你对患病原因,以及治疗方案有一定了解,内心恐慌就会降低。 其次,要积极寻找癌症康复案例,来对患者及家人进行鼓励。在随着医疗条件的发展,有很多癌症病人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癌症患者的家人可以尝试着找一些这方面案例,与癌症患者共同学习,学习应对困难的能力和一种乐观态度,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来面对疾病。 再次,寻找一个圈子,以获取情感支持。癌症患者及家人不妨有意识地寻找一个圈子,由于圈子成员拥有某些共同遭遇,因此更容易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最后,丰富自己生活,转移注意力。如听听音乐,散散步,养养花这些业余爱好都可以很好地转移注意力。所以,在保证患者休息基础上,也要积极丰富他们的生活,让生活有滋有味起来。 总之,病人和家人应一起努力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来对抗疾病,与疾病做斗争,只有乐观的精神,良好的环境,正规的治疗才会是灵丹妙药。 给癌症病人一个温暖的家 癌症属于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我国大约有150万人发生癌症。由于癌症治疗复杂,康复期时间较长,不可能令所有癌症病人长期都在医院里进行康复治疗,相当多的癌症病人在医院经综合治疗以后,需要回到家中继续进行治疗和渡过康复期,所以,作为癌症病患者的家属,应该考虑如何为癌症患者获得一个温馨的家? 这个家的“质量”对癌症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癌症患者在自己家中疗养,能够得到周围亲人的照顾和关怀,可以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地配合医生完成治疗方案,有助于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作为家属,应该在以下方面多加注意: 创造一个修养环境 要注意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幽雅、舒适和谐的家庭休养环境,令病人逐渐了解自己的病情变化,及学会自我照料的方法。 稳定病人情绪 癌症病人往往有“求生不成,求死不能”的消极情绪,会对自身的康复失去自信,对家庭成员和医生出现怀疑,也会对周围环境常产生厌烦及愤怒情绪。 那么,应针对病人的种种心理变化,从各个方面进行心理调节,稳定病人情绪,消除不良因素,维持心理平衡。千万不要在病人面前悲伤,尽量与病人说说笑笑,谈谈愉快的事情,莫要谈及诸如“某某人生癌死了”这类等悲哀的话题。 注意谈话方式 在家庭中照顾病人应注意言谈话语,语言是人们重要的感情交流工具,癌症患者容易急躁、发脾气,因此家人应该注意谈话方式。正所谓:“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半句六月寒”,听到病人不顺耳的话,应该耐心解释,绝不可以牙还牙,以“恶语”泄愤。 调整病人饮食 调整病人饮食很重要。可适当增加蛋白质、糖、水果、蔬菜的摄入,同时应本着少而精、少食多餐的原则。还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肠道感染;对卧床不起的病人,应防止发生褥疮,对可活动的病人,应鼓励和协助病人积极进行适量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引导病人自我管理 注意引导癌症病人学会自己管理自己。有的癌症病人,尤其是早、中期病人,经过治疗,病情得到控制和缓解,这时,有的病人会要求上班工作,参加正常活动等,我们应该看到,病人的这种要求说明他们已经顺利闯过了恐癌关,同时树立了战胜癌症的信心。不过,家属在鼓励病人进行力所能及的工作和活动的同时,劝告病人注意休养,防止过度疲劳。 防止感染 癌症病人抵抗疾病的能力差,容易受到外界病毒、细菌的侵袭而发生感染之类的疾病,比如:扁桃体炎、急性咽炎、肺炎、菌痢、肠炎、流感等,出现这些疾病必然会导致病人身体抵抗力降低,免疫力随之下降,容易令某些癌症复发或恶化,所以,防止感染对癌症病人的康复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家中一人生癌,全家人心理都非常沉闷,在与病人相处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很多控制之外的问题,家人不仅应该让癌病人得到恰当的治疗和照顾,还应鼓励病人用更多的时间与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与家人一起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从而令他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这样可以有效地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第六章 求医看病有窍门 第六章 求医看病有窍门 第一节 这样看病更省钱 小心,医托“黑”你 医托是经常出没于地铁口、正规医院,以及周边旅馆的人,他们用欺骗的方法引诱患者及家属误入歧途,将患者骗到一些无医疗资格的小诊所去看病,对患者进行恐吓、敲诈,甚至抢夺财物。如今,医托行业已经发展成为了一条龙服务,你若稍不小心就会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来自达川的金先生日前在一家医院求治因交通事故造成的腿伤。医生检查后发现他因未及时得以妥善治疗病情严重,很有可能留下后遗症。在医生的询问下,金先生无奈地透露,其实早在几个月前他就已经来到这家医院准备看病,却发生了一点小意外。 那天,金先生一进医院的大门,就有一男一女迎面而来,见其行动不便就热情地搭手相扶。只见女的手提一张看似x光片的东西,在交谈中,金先生说出了自己的病情,得知男子也是要治骨科方面的毛病,他告诉金先生市内还有一家比这家收费便宜得多且效果又更好的专科医院,他们也正要前往呢。 正说着,一辆摩托车停在了他们旁边,摩的司机听了他们的对话后也插嘴附和,说常常带病患到那儿去,已经治好了很多人。金先生与妻子很少出门,又是第一次来这里看病,这么一来当时就晕头转向了,糊里糊涂就被他们带到了一家看似小诊所的所谓专科医院。 一名其貌不扬的大夫稍稍询问了点情况后就安排金先生住院,打了两天消炎针后,听说他们带了3000多元钱,就给他开了近3000元的药,让金先生带回家去吃,其中大部分都是叫不出名的中草药,说吃完后就会好,万一不好再来复诊。 结果金先生回家后越吃越不行,在广东打工的儿子得知此事后,肯定父亲是遇上了骗子,赶忙让他停了那些药,专程请假带他再次来到正规医院治疗。想起自己的遭遇,金先生又气又悔。 在这个案例中,金先生显然是上当了,那一男一女和摩托司机演了一出双簧戏,令金先生误入歧途,不但金钱损失了,更重要的是损害了健康,耽误了病情。这样的医托实在可恶。 如今大多的“医托”用套近乎、拉关系等看起来非常简单的骗术,却往往能令病人上当。所以,病人和家属要防止上当,就必须拥有一双慧眼,识破“医托”的骗局,避免“医托”黑你。 “医托”专骗农村、外地求医者 “医托”最乐于对从农村赶来看病的病人下手,尤其是年纪偏老的人,往往会被“医托”一钓就轻而易举的上钩。通常农村来的病人家里经济不富裕,看病也一心想着省钱,再加上他们的文化素质较低,接触的人和事较少,警惕性也不高,心理防线就很容易被攻破。 “医托”往往就是抓住他们的这一心理,打着“费用低、疗效快”的旗号,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说服他们。欺骗的对象主要以外地人为主,并且单身男女带小孩为最佳目标。首选对象是看起来没什么文化、老实巴交的人,另外,还有一些不富裕、涉世不深的打工族也是目标之一。 医托的基本手段 医托经常趁病人在医院候诊时或是在来医院途中,在路口拦截病人和家属,也有一些医托会在医院内假装曾经看病的患者,以其找更权威的专家做诱饵。欺骗病人和家属与他们去江湖小门诊就诊。 医托猎取的主要对象是拎着行李的外地患者。在你问路的过程中,主动搭话,套近乎,热情地关心你的病情。无论你得了什么病,他也得过,或是家里人、朋友得过,然后很在行地说是多么难治,终于找到什么专家就给治好了。 而患者一听就喜出望外,医托便热情地说明地址,或是免费带路,病人在随他前往的途中,发现苗头不对,感到上当受骗时,如果若不去,就会对其进行报复。还有的医托为病人下迷药,目的就是为了诈骗钱财。 医托的几种常见招数 招数1:“同病相怜”。 在医院大门口、挂号处附近,若医托一旦盯上“猎物”,就会主动上前搭讪,乘机套出你是什么病。老手医托的记忆力很是了得,他们往往受过简单的医疗知识培训,只要“猎物”透露出疾病的名称,他就可以将相应的症状背诵出来,如你说有子宫肌瘤,她就知道你平时月经不准,还会腰痛;你说你患了食道癌,他就知道你平时只能吃稀粥软饭,无法吃硬的东西。 然后,他就会诉说自己的假经历。在取得病人的信任后,“医托”接着以“亲身经历”谎称大医院不但费用高,而且治不好,某某医院某某教授是治这种病的专家,疗效好,也便宜,将病人骗至目的地。 招数2:与人套近乎。 为了取得病人的信任,“医托”一般以患者或是患者家属的身份,与病人套近乎。 招数3:自攀老乡。 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用这样的方法拉近与你的距离。 招数4:认准四种人。 一是远道而来,好不容易找对地点的;二是长期患慢性病,已反复治疗了,其效果不理想的;三是有难言之隐,不愿意在正规医院露面的;四是疾病本身需动手术,可病人还抱侥幸心理,以为可以通过打针吃药就可解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另外,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医托又出现了新的形式,特别是在整形美容领域,许多医院的网络咨询人员,注册很多呢称或是网名,在各个论坛发贴子,编故事,讲述自己在某某医院做手术,效果非常满意等。这种方式更加隐蔽。 非法医托的三个特点 团体性:医托往往集中来自于某镇或是某村,都是集体活动。一般都是在早上7:30~下午14:00左右在医院活动,等病人候诊时进行游说。 对抗性:医托是有组织地来医院活动,一旦受到院方干涉,他们就会进行反抗,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可依,医院也往往难以解决问题。 欺骗性:这是医托最害人的地方,许多医托利用病人对所谓“专家”的信任,会以某某老专家为诱饵进行欺骗,而其实际情况总与事实不符。 所以,提醒病人和家属,在就医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陌生人提供的任何医疗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另外,在医院附近,也一定要注意那些主动和你接触并询问病情的人,不要轻易相信他们的话,因为,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医托”。一旦误信误去,当发现没有处方、要价很高时,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就诊,以免上当耽误病情。 如何选对医院 很多人去医院看病前,根本就没有个计划,想起去哪个医院就去哪个医院,在去医院之前,对这个医院根本没有了解。当然,如果是伤风感冒这样的小病,去哪个医院问题都不大,要是大病、重病或者是疑难杂症这样选择医院就非常不妥了。 所以,在看病前,病人和家属应该对医院有所了解,现在我们就来说说医院。医院有西医医院和中医医院,按其规模大小、医疗技术高低、医疗质量优劣等因素被卫生部门评为3个级别和甲乙丙……若干个等级。 医院又分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综合性医院是指设科齐全的大型医院。由于诊疗的需要,有时医院还设立一些特殊的门诊。如肠道疾病门诊、性病门诊等。 专科医院是指主要治疗某种常见的、多发的大病而建立的医院,其专业性、针对性较强,对某种疾病治疗的方法更多,技术更精尖,措施更深入,手段更全面。如心血管医院、传染病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等。 了解了医院的基本情况,我们来说说如何选择医院,患病后就诊时,如果病人已经明确自己患的是什么病,可根据患病种类选择相应的专科医院治疗。如果不知道自己所患疾病,或在没有相应的专科医院的情况下,可选择综合医院就诊。 此外,患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对药物的敏感性、有效性及疾病的需要,选择中医医院或其他医院就诊。一般而言,就诊时可按照以下原则选择医院。 选择有优秀医生的医院 病人患病后,将要把自己委托给医院进行全面的诊断、治疗,而诊治疾病的任务是由医生、护士以及其他技术人员共同完成的,其中医生在此项工作总担当着重要角色,或者在某种程度上说,医生的医术水平以及医德直接决定着患者的病情。所以,患者在选择医生时,都非常谨慎,应该尽量选择有优秀医生的医院,也就是在医德上和业务技术上都优秀的医生所在的医院去就诊。 选择设备先进的医院 医疗设备是诊治疾病的手段,当然先机的仪器和设备只是一个方面,还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正确地使用、掌握及操作。因此,患者在就诊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医院的医疗设备是否先进,检查手段是否先进齐全。特别是患有疑难杂症的患者,更需要较好的设备和使用这些设备的专业技术人员。 选择诊疗费用较低的医院 看病的费用问题与每个老百姓息息相关,特别是一些自费患者,更需要在看病时精打细算,抱怨“看病贵”的人不在少数。如果既能看好病,又能节省费用,是最好的。所以,就诊时除考虑上述原则外,还要尽量降低花费,应选择医药费用较低的医院。 选择交通便利的医院 选择医院时,也应考虑交通是否便利这个问题,特别是一些急病患者,如患有心脏病,需要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得到救治。如果离医院较远,或者交通非常不便利,就会使病人无法得到及时的治疗,为患者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此外,儿童、老人和残疾者,在诊疗和住院期间更需要家属的看望和照顾。到离家很远或交通不便的医院去就诊,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因此,选择离家近、交通方便的医院为好。 选择服务态度好的医院 在医院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病人和医生之前发生争吵,弄得医生没心情看病,病人情绪激动。医患之间发生争吵,很可能是多方面的原因。但是如果选择一家服务态度好,对病人认真负责的医院,就会尽量减少争吵,避免发生误诊、误治,贻误病情,造成不良后果。此外,病人更需要的是亲切、体贴,对病人冷眼相看,会使其情绪低落,对疾病的好转和恢复也是不利的。 其他原则 选择医院除了要考虑以上的原则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原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小病:首诊小医院。省时省力省钱省资源。 大病:选择适合病情的大医院。 已确诊的疾病:首选专科医院。 合同医院:首诊合同医院,根据病情经请示后转诊大医院或专科医院。 总之,在病人去就医前,应该多多参考,俗话说,货比三家,其实,看病求医也是一样的道理。 如何选对医生 生病自然要去医院找医生看病,可一提到去医院,很多病人和家属都感到头痛,因为医院里总是人满为患,很多病人为了能去大医院,找名专家看病,常常是天不亮就到医院排队挂号,或者托关系联系医生,是在迫不得已就只能花高价去黄牛党那里买号了。 病人和家属这样千辛万苦盼来的专家真的有想象的那样好吗?我看未必,有些时候人们等了大半天才看到专家,专家简单地问几个问题,就要求患者做检查或者去拿药,几句话就把患者打发了,患者常常感到非常不值得。 其实,看病大可不必这么费神,人们之所以喜欢去大医院、找名医看病,就觉得这样心里才踏实,所以就出现了不管病大病小,只要是专家就好。人人都这么想,找专家的人就多了,可专家的精力是有限的,哪有那么大的耐心或是时间一一给每位患者作答呀。看来,选择医生也是一门学问,需要一定的技巧。 看医术与医德 这是选择医生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作为一个好医生,这两项缺一不可,这样的医生工作认真负责,对病人负责,多替病人着想,急病人之所急。 当然患者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对医生的医疗水平和医德做出准备的判断,可以通过观察医生的言谈举止,或是从其他的患者口中了解一些,初步判断所选医生的工作是否严肃认真、细心负责,通过多次反复接触、比较,最终选出比较理想的医生。 医生服务态度要好 医生每天都要接触患者,也许是工作原因,有的医生脾气不是很好,常常摆着一副冷脸孔,对病人提出的问题,也不愿意多做解释,即使解释,态度也比较生硬,让患者和家属感到非常不舒服。 要知道,人生了病,本来就不舒服,心情也很糟糕,再遇到这样一位主治医生,情绪难免会受到影响,更谈不上会与医生好好配合治疗了。由此可见,选择一位服务态度好的医生是多么重要,哪个患者和家属都希望医生能够微笑地面对他们,至少在心里上会感觉舒服。然而服务态度再好,整天笑脸相陪,但就是看不好病,恐怕病人也不会满意。所以选择医生时,服务态度应放在其次。 正确看待医生的出国留学经历 俗话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所以,有些病人和家属就认为,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医生,其医疗水平应该更高一筹。当然,出国留学对于开阔眼界、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无疑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是否具有国外留学经历与其医疗技术水平高低并无必然联系。 许多长期在国内医疗实践一线工作的医师,技术水平也非常高,而那些出国留学的医生,其临床医疗经验和技术水平并不一定比国内医生高,所以,提醒病人和家属,在选择医生时,没必要过于在意医生是否具有出国留学的经历。 医生年龄大小、资历高低 人们在看病时,通常愿意找那些年龄大些、年资高些的大夫,特别是看中医时,人更是如此,总认为这些人经验丰富,对那些年轻大夫总是不放心,所以在医院里老大夫非常受欢迎。 临床医学是一项经验科学,一般情况下,年资越高经验越丰富,医疗技术水平也越高,这是普遍规律。然而医院也不乏年资虽高、医疗水平一般的大夫,而年轻的大夫也有技术高超者。所以在选择医生时不能简单地、片面地认为看病一定得找老医生。 医生的职称和学位 了解医生的职称和学位也是我们选择医生的一个很好的参考,从医生的职称和学位上,我们可以看出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 临床医师的职称分为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另外在一些教学医院里,还有一个职称序列即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而学位是根据其受教育程度和科研经历水平,分别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这些都是医疗机构对于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及科研教学水平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医生的医疗技术及教学水平。所以,很多病人和家属在就医时,愿意找主任医师、教授。但是,这也与年资问题相似,在某些情况下职称、学位并不能完全代表其医疗技术水平的高低,选择时还需要多方考察。 根据病情,选对医生 看病求医需要窍门,病人应该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医生,这样能节省时间,提高看病效率。 简单的小病:事实,一般的头疼脑热、感冒发烧是没有必要去有名的大医院找名专家。你大可就近选择单位指定的公费医疗合同医院或是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就可以解决问题。 首次去某家医院看病:现在,各大医院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网页,若是有条件,你可以在看病前从网上查阅一下医院的介绍,包括开诊时间、就医流程、医疗特色,及专家的专长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首次到一家医院看病,你可以在挂号前特别留意一下门诊大厅内的诊疗特色,以及专家介绍。如今各医院都特别重视对患者的人性化服务,患者可以从门诊墙壁悬挂的各种宣传展板、专家介绍栏上关注到自己所看病专科的出诊专家情况。 针对未进行检查的疾患:如果你是到医院看某些从没有经过医院系统检查,且是久治不愈的疾病时,尤其建议你不要第一次就首先选择天不亮排队挂大牌专家的号,因为即使那位专家再有经验也很难在没有看到任何检查化验报告的前提下,就给你做出明确的诊断、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案。 因此,你可以先挂个普通号,进行必要的检查化验后,再去看专家号。这样既节省了排队挂号的时间,还可以为你节约费用。 针对慢性疾病:如果你患的是慢性病,需要定期上医院,那么建议你选择一位自己认为医术高超、态度和蔼、疗效显著、可让你信赖的医生固定给自己看病。 这样做的益处在于医生熟悉你的病情发展,以及治疗情况,同时你又对医生非常信任,这样相互配合的默契会有利于促进良好的治疗效果。 切勿随意更换医生 生病后,病人和家属内心的焦虑、着急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都希望病情快点好转,于是,有些病人由于过于着急,就出现了频繁更换医生的情况。一听说别人找哪个医生看了,效果好,就急于更换,或者听说给自己主治的医生医疗水平有限,就坚决要求更好。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妥当的。 就诊看病的过程是医生和病人之间不断了解、磨合、适应的过程,有些病人对此缺乏充分的认识,第一次看大夫,诊治效果不理想,马上更好第二位大夫,不行再换一位,殊不知,这样频繁更多医生,不仅白白浪费了时间,多花了钱,而且还不容易彻底根治疾病。 因为医生看病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过程,应当允许医生对疾病的认识逐步深化,不能不切实际地要求医生手到病除。特别是一些疑难杂症或者是慢性疾病,有些是根本无法彻底根治的,你要求医生马上给你治好,是不现实的,只能说通过医生的治疗过程,使病情趋于缓和,慢慢向好的方向好转。更何况,病人得病不是一天两天的了,怎么可能一下子就治好呢? 医生在给病人排除其他疾病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在寻找患病的根源,从源头上找出病根,才能治好疾病。所以,请不要轻易放弃选择的医生。如果医生的确搞不清病人的病因,他也会建议病人另选他人。建议患有慢性病的患者最好能相对固定1~2位大夫,特别是对你病情比较熟悉,及对这类疾病治疗比较有经验的大夫,这样对医患双方都有好处。 建立默契的医患关系,利于消病解痛 目前,由于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均衡,50%以上原本可在中、小医院接受治疗的一般常见病患者,大多更愿意选择在医疗水平高、设备条件好的大医院就诊,这就直接导致了大医院的人满为患。 通常大医院门诊出诊的一位医生在一个出诊单元内(半天)不得不看20位甚至是更多的病人,医生便很难有充足的时间来听每一位病人详细叙述自己发病的详细过程,一一解答病人的每一个疑问。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怎样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医生准确了解你的病情,为你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还能解答你最关心的问题呢?下面就介绍一些与医生沟通的技巧: 首先,你要想好这次看医生是希望解决你哪里不舒服、而这种不舒服持续多长时间了、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缓解、还做过哪些检查其结果如何、用过哪些药、用后感觉怎样。 你家里是否有其他的亲人也出现过相同的不舒服、是否接受过什么检查与治疗、而现在情况又如何。 你否得过其他病或是过身体其他部位的不舒服、因其他病接受过什么;家里人是否有得过什么大病。 你是否经历过用某种药后非常难受或是出现皮疹、过敏的现象。 对你的病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比如患的是什么病、是否可根治、除了用药打针外自己还需要注意什么。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医生接诊病人时通常要询问的,若是你提前将思路梳理好,那既可以节省时间,又不至于因临时考虑而疏漏某些重要的细节。 此外,特别提醒:若是你患的是较疑难复杂的疾病,如身体某部位发现了肿物,久治不愈的某种不适等,建议你多咨询几位专家或是比较几家医院的诊断,充分与医生沟通后再确定治疗方案。 由此看来,病人和家属如何选择医生,也是一件费心劳神的事情,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一些患者,尤其是刚患病的患者如果不知道如何选择医生,可以先到导诊台向导诊的医生咨询,或从别的患者那里了解一些。一些伤风感冒、轻度红伤,看普通门诊即可,没有必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去找专家就诊,这样往往排队挂号的时间就能找普通医生看好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后,我要说的一点是,现在很多病人扎推找专家的怪现象,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患者对自己患的疾病缺乏基本的认识,连属于哪个科都不清楚,选择医生更无从谈起。所以,建议病人和家属在看病前,最好在给自己好好脉,再对症找专家,这样既省时,又省力。 看病也要精打细算 任伯伯今年六十五岁,今年年初,突然下肢肿得老粗,被医院诊断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当地的医生说情况危机,必须速转省城医院。当晚11时,家人叫了一辆出租车将他送到了省城医院。 省城医院属二甲医院,住院收费当然与老家的医院不一样。任伯伯仅仅在那里住了十天,每日的清单贵得吓死人的。第一天的费用是一千四百多元,以后每天基本都上了一千,短短的时间,伯伯便花去了医药费共一万四千多元。而只要不是病情危重,只要一欠费治疗用药就会马上停下来。 一天上午,在一家市医院当外科医生的堂姐去看望伯伯,她认为目前伯伯病情已经完全稳定,可以带上一些溶栓的药物,到二级乙等医院去住,这样的话,可以节约一些相关的费用。 堂姐耐心地说明了二甲和二乙医院的主任医生查房收费以及许多方面的收费是有区别的。权衡再三,伯伯便由省城医院转到了市里一所二乙医院。 后来,伯伯的病情开始慢慢恢复。在市二乙医院里,每日同样打出的是一张清单,可是费用却低多了,他在那里一共住了十天,出院结账时一比较才知分晓,一共花去三千多元。 如今,医疗高消费已成了老百姓的难点之一。关键是人一旦生了病,不论花多少钱,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越是大的医院,收费当然要高一些,通常来说,绝大部分病人都是那种由坏向好的转变过程。所以,作为一名病人,当自己的疾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就要学会选择那些收费低一些的医院。 其实,,看病也有窍门,掌握了技巧,可以为你省下大笔费用。对于相当一部分人来讲,不会看病也是医药消费高居不下的原因之一,希望读了下面的内容后,你可以知道怎样看病最省钱: 看病分门别类找医院 一般而言,三级医院,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大医院,由于运行成本等原因,其门诊、手术和住院收费标准都要远高于一、二级医院。而一些常见病,比如:感冒发烧、肺炎、高血压、腰椎间盘突出等病在一般的中小医院都可以得到治疗,并且治疗方法大同小异。因此,建议患者根据病情的大小选择医院,不必凡病都涌入大医院不可。 初诊最好挂普通号 现在各大医院看病点医生、专家号都非常流行,前来看病的患者,几乎都想找专家看病,似乎只有这样心里才算踏实,病才能好的快点。可是,专家门诊光挂号费就从几元到数十元不等,会远远高出普通门诊,这在无形之中也加大了病患者的看病开支。 尤其是一些任何医生都能够诊治的常见病,若是也挂上一个专家号,那无疑是一种浪费。并且一些专家号还并不是天天都有,若是一心要看专家,说不定还会耽误了疾病的及时诊治。 事实上挂专家号是有讲究的:复诊时可挂,有疑难病时可挂,而初诊时最好不要挂,除非你非常有钱。这是为什么呢?由于初诊时不论专家还是一般医生,都必须根据病情先让病人做相应的血液、尿液等物理、生化检查,之后才能确诊。 莫迷信“高档”检查 有一些病人在就诊时往往对凭听诊器、心电图、b超等简单的医疗检查做出的结论保持怀疑态度,甚至会主动要求ct、核磁共振等“高档”的医疗检查,似乎只有如此才能查得彻底、全面,放心。 事实上,做什么检查因病而异,用什么仪器不能一概而论,否则不但多花了许多冤枉钱,检查效果也有可能与初衷相反。如检查胆囊病变、心脏结构等,几十块钱的超声检查可能比上百块成千块钱的ct、核磁共振检查会好得多。 切莫常换病历 不少人会有这样的习惯,那就是看病不喜欢带病历,每回都是图省事花几角钱再买上一本病历看病,这并不是种好习惯。 老病历上往往会记载着你之前的病史,和一些重要的检测结果,而这些资料是给医生诊治的重要参考。若是没有这些资料,患者又说不出个所以然,很多本可以免去的检查就必须从头开始,如此同样会加大看病的开支。所以,为了使病情得到顺利准确的诊断、免掉不必要的开支,请在看病时带上老病历。 别将贵药当好药 什么是好药?让我们看看药理学家对“好药”的三点定义:一是必须有确切疗效;二是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小;三是相对价格低廉而且便于使用。 所以,人们在选择药物时,决不可将新药、价高作为“好药”的衡量标准。而一些新研制出的药物有可能对某些疾病有良好的疗效,可新药毕竟应用时间不长,一些不良反应往往也不为人知,价格还总是十分昂贵。 多与医生交流 如果你经济条件并不十分宽裕,无法支付太多的医疗开支,你不妨直接把你的想法告诉医生。这样医生便可以从专业的角度为你着想规划,让你在最为合理的价位上获得最有效的治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如今国家“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正在加速推行。这样患者不仅可以在医院取药,还能够凭处方到药店里照方拿药,选择最低廉的价格,要知道这可是我们自己的权利。 清清楚楚花钱,明明白白看病 2007年11月初,78岁的张大妈因患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住进被市某家大医院。18天后,张大妈病愈出院,共花了13034.79元,如此高的费用令人咋舌。 张大妈的儿子小李去办理结账手续时发现,单氧气费一项就高达4236元,住院18天,平均每天240多元。另外,还有每天最多打一瓶脂肪乳,其中一周停用,可清单上居然出现用了21瓶? 小李觉得这两项收费存在很明显的问题。医务处的工作人员说,医院是电脑联网计价,肯定不会有错。小李回到病房向负责记账的护士查询,她回答得更干脆:“绝对不会错了,我们是计算机记账。” 巧合的是,小李的一位朋友胡先生在这家医院的财务处工作,小李找到他,提出了他的疑问。胡先生说,病人使用氧气的费用也只是估算,根本不是什么电脑联网自动计算。护士按每小时使用氧气3.5元计价,一天24小时应收84元,住院不足18天,氧气费应该是1512元。可是实际收了4326元,这错在何处?两人仔细核查清单,发现用一天的氧气居然按6元计价! 小李找到医务处的工作人员,在事实面前,他承认多收了费,可解释说:“护士使用电脑还不够熟练,输入有误。” 案例中小李的亲身经历,提醒大家,在住院费用上不得不留个心眼儿,生病住院每天都做了什么检查,用了什么药,每项如何收费,都需做到心中有数。 而随着医疗行业管理的日益严格,医疗行为的逐渐规范,每一位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也都可以做到明明白白看病,清清楚楚花钱。 随时了解自己医疗费用支出情况 国家对各级医院的所有诊疗、药品、检查、化验项目的收费标准都有明确规定。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求医院必须将所有收费标准采取悬挂宣传牌、滚动屏或是触摸屏的形式予以公告。 医院在病人支付各种医疗费用时,应当为病人提供所交费用的明细清单,以方便病人及家属核查、确认。 对于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公费医疗或是其他医疗费用支付形式的病人,要了解自己所享受医疗福利的相关法规政策,以便医疗费用的支出进行更好地掌控。尤其是对于需要自费的治疗项目与用药,医生会在使用前征得病人或是家属的同意,并签订自费协议书,来表明病人或是家属同意支出该项费用。当然,病人或家属也一样有权利拒绝使用。 当病人对医疗费用收取的合理性有疑义时,有权向医院的物价部门提出质疑,同时也可以向上级医疗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投诉。 密切配合各种化验、检查 在你初次看过医生后,通常会被要求接受某些相关的检查与化验,这样是为了医生能够明确诊断,为下一步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案奠定基础。也许你会说,医生让怎么着就怎么着呗,还有什么可配合的呢?也许你还不了解,检查、化验结果的准确与您的配合是紧密相关的。 只要注意了以下的几个方面,相信会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当医生为你开具检查、化验单时,你可以询问一下自己不熟悉的检查、化验前有什么特殊准备要求,如是否需要禁食、禁水、憋尿、肠道准备等。 你还可以向服务台的护士、检查化验科室的工作人员了解一下是否有特殊的准备要求。 一般在医院检查、化验部门的墙壁上都有一些与检查、化验相关的注意事项介绍,你需要特别留意一下。 对于一些特殊的检查,需要进入病人的体腔或是有创的检查,比如胃镜、肠镜、血管造影等,在检查前医生必须向病人介绍检查的必要性与危险性,同时要求病人或家属签署特殊检查的知情同意书,以表明病人或是家属是在了解检查的目的,以及危险性的情况下同意接受该项检查。 病人取药、用药注意事项 看病前你应对家里现有药物的种类与数量,及这些药物的有效期做到心中有数。当医生为你开药时,你可以将家里现有药物的情况告诉医生,尽可能先用家里的药,以免浪费。 若是你对某些药物过敏或是曾经服过哪些药后感到难受,也千万别忘了在医生给您开药前告诉他。此外,不少药物对肝肾功能有一定的影响,若是你肝肾功能不好,也要记着提醒医生。 如今医院药房提供的药品进口、合资以及国产的种类很多,价钱也有所不同,建议你在医生开药的时候告诉他你的具体情况,是享受医疗保险、公费医疗还是自费。 当医生将开好的处方递到你手中的时候,你一定要留意看清楚处方上开的药名,并问明白用法与服用的注意事项。 医生的处方一般为一式两份,医院大多在你交费给收据的同时为你提供一份药品的明细清单,在清单上会清楚注明药品的价格,以及该药品的费用支付属性,如无自负、部分自负或全自负。若你享受基本医疗保险,那么特别要把这份明细单与处方的底联以及收据保留好,它们是作为报销的重要凭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交费后的下一个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取药。 当你递上你的处方,药剂师会将药物摆在你的面前,同时一样样地告诉你具体的用法、药物保存与服用的注意事项。这时,你要做的不单单是认真听药剂师的讲解,还需特别留意递给你的药与医生处方上写的种类与数量是否一致,你务必在保证无误、明白用药方法后再离开。 一般医院会在药房设立药师咨询台,你可以向专业药师询问一些药物使用过程中的问题,药物根据其成分、作用原理,不同保存,以及服用的方法是否科学将对用药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第二节 看病要知道的常识 你做好去医院的准备了吗 这几天,小朋总觉得胃不舒服,于是特意请了假到医院看病。排了半天的队,终于轮到到他就诊了。 医生给他摸了摸腹部,问了一下饮食情况,然后就建议他先做胃镜检查,然后才能明确诊断。由于小朋来医院前已吃过早餐,可做胃镜要求空腹,于是,他只得回家,打算第二天再请假来看病。 案例中的小朋并没有没做好准备就匆匆上医院,而结果是该做的检查不能做。生活中,还有的患者忘带以前的病历,又只有重复做之前已经做过的检查,这样的例子医生每天都会碰到不少。 所以,对于病人来说,在就诊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非常重要。这样能让病人和家属节省很多时间,同时少走许多弯路,心情也会舒畅一些。那么,我们在去医院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呢?就没有什么好办法,让事情做起来更顺利点吗? 了解医院 由于各大医院的仪器设备、专科设置、医生组成都有所不同,其治疗的侧重点也不同,因此在就医前,应首先掌握各大医院的特色。在了解了医院的特色后,再根据你自己的病症去相关医院看,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了解自己的病情 在就诊前,应该对自己的病情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如:你的病症有哪些表现,这样的症状已经持续了多久,在什么时候最为明显等。当然,也可以通过上网查询一下自己的症状,初步给自己做个“诊断”,这样做到有问题在心,更好的与医生沟通。 若是旧病复发的病人,在平时可以为自己建立一份健康档案,记录以往看病的时间、用药情况等。如高血压病人,可以每日定时测量血压,做好记录。在就诊时,这些资料对医生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案非常有帮助。 带齐检查诊断资料 如果你若是“老病号”,必须带好病历卡。病历是记录病史的重要资料,这样有利于医生更快、更准确地作出诊断。在就诊前,还必须准备好各种检查诊断资料,包括从初诊起的全部病历,及三大常规、肝功能、心电图等报告,有的还须准备好mri、ct、b超、胸片、血糖、肾功能等资料。这样看一次门诊,基本上就能够做到初步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 做好检查前准备 若是上午到医院看病或体检时,最好不吃早饭,这样,需要抽空腹血化验检查血脂、血糖,做空腹b超检查、钡餐检查和胃镜等检查时,能立即进行,无须再来一次。同时,以下检查需要早做准备: 若是腹泻或泌尿系统有病,自觉大小便不正常时,可以先用干净的小盒子、小瓶子留些大、小便带到医院检查。 男性做超声检查前列腺、女性做妇科检查时,在检查前要多喝水,令膀胱充盈,憋足尿再去接受检查,这样显像效果才好。 做胃镜检查需要空腹;肠镜检查需要提前一天吃泻药,以便将肠道内粪便排干净。 患有结石的病人在做b超检查时也需空腹。 事先联系 外地病人到大城市就医,应尽可能先与医院或是专家取得联系,详细说明自己的病情,或是将病历资料全部寄到医院或专家,等得到回复后再起身,以免走冤枉路。 此外,需要提醒病人和家属的是:若是选择就近的中小医院就诊,那么事先应弄清医院的所有制,以免上当受骗,浪费了钱财,又很容易造成误诊,耽误病情。 选择适合的医院 生病了,总是急着往大医院跑,这是许多病人和家属的通病。其实,这未必是好事,到了大医院就诊,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挂号、候诊、检查、取药排队的时间长,可与医生交流的时间短,这是因为很多人都往大医院挤,医生的时间也有限。 大医院的特点是分科细、专家多,检查手段比较齐全、高端,可有利就有弊,分科太细就很容易造成对病情了解不太全面。而小医院的医生就不一样,什么病都看,往往经验更丰富,若是遇到复杂的疾病,需要转科,他们会知道得更多、更准确。 注意穿着合宜 看病一般离不开常规检查,听心肺、测血压,各种反射检查等都需病人衣服宽松,这样才更方便检查。另外,穿棉质衣服,不会产生静电,能够有效避免静电对检测仪器的干扰。 注意个人形象、卫生 看病肯定要与医生面对面接触。虽然“医者父母心”,可医生也是人,也是有情绪的。如果你头发蓬松、衣冠不整、牙酸口臭,这些必然会影响医生看病的情绪。如:看妇产科的病人应该在家洗净外阴部;看口腔科的病人,在家吃完东西应该把口漱净,保持口腔的清洁。 另外,有些女性,到医院检查身体,总是浓妆艳抹,其实这样会影响看病效果。因为化妆品掩盖了本来的肤色,这对贫血、斑丘疹、黄疸、血管痣等病的诊断非常不利,尤其是去看中医,中医讲究的是“望、闻、问、切”,所以更不要化妆。 把握时间说清病情 医生每天都要接诊大量病人,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表述自己的症状,对病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帮助医生更快的获得第一手资料,同时进行分析,然后做出正确诊断。 当然,若是属危急重症情况,就不必过分强调准备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以最短的时间赶到医院,进行及时救治,避免延误诊断,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教你一分钟讲述病情 去医院看病,首先得向医生说明病情,这是引导医生检查的“向导”和诊断的重要依据。若是病人懂得如何陈述病情,就可使医生对病情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采取有效的诊治措施。因此,当你面对医生“说病”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最好由本人直接陈述 除非是没有表述能力的婴儿或其他非正常情况,一般应由患者自己向医生讲述病情,因为只有自己才可以将疾病的发生,以及感觉情况真实地表达出来。 若是患者本人不能陈述,应由最了解情况的人代叙,不过应简明扼要地讲清所了解的情况,不要凭主观想象添油加醋,同时还要避免多人七嘴八舌在一旁插言,令医生无所适从。 讲清疾病的基本情况 在讲述病情时必须准确、全面地讲清与疾病相关的问题,如:疾病发生的时间、是原发还是继发、有哪些不舒服感、已经做过哪些检查或是采取了何种治疗,而且效果如何,有时还有必要讲明患者犯病阶段的一些相关因素,比如饮食、情绪、行为等。 另外,还需要告诉医生你以前得过什么病,或是正在做的其他治疗。尤其是有过敏性体质的病人,一定要说出过敏史。当你向医生说明病情时,要说清以往病史,及是否有家族遗传病史,女性病人还需特别注意准备怀孕、正在怀孕的时间段和月经生理周期,因为这些很可能都是医生做诊断时参考的重要信息。 如实陈述病情 不要夸大病情:有些人误以为夸大病情,把症状感觉讲得严重一些,医生才会更加重视,才会认真诊断,开好药。其实,这样只会对医生产生误导,反而不利于正确诊断。 不要隐瞒病情:有时医生会问一些令病人尴尬,可却与疾病密切相关的问题,病人不要因难为情而不如实作答,这样只会贻误治疗,比如:女青年腹痛,医生可能要问及性生活史,因为腹痛可能是因宫外孕引起的;若是尚未结婚的患者,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承认,这样就有可能造成误诊。 要如实说明治疗效果:有的病人经治疗后病情有了好转,可为了引起医生的重视,或是出于其他目的,却不承认有疗效;也有些患者则恰好相反,他们经多次治疗后病情仍无好转,可碍于情面,怕引起医生的反感,违心地说疗效挺好。这些都对正确诊断和疗效巩固非常不利。 提供与疾病有关的资料 建议患者最好建立一份自己的健康档案,自己的病案资料,比如:病历、检验报告单、影像图片、诊断证明书等要妥善保存,同时整理建档,在就诊时一起提供给医生参考,这对某些特定疾病患者特别重要。 在向医生说明病情时要讲清既往病史及有无家族遗传病,在必要时还需向医生提供饮食结构、习惯嗜好、工作或是生活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女病人也有可能被问及月经、孕产等情况,但凡是医生所想要了解的,病人都需如实说明。 避免说与疾病无关的话 一般情况下,医生接诊的患者都比较多,为了让医生能够集中精力给病人看病,患者说病时应就病论病,不要言及与疾病本身没什么关系的题外话。 住院后,你需要做好哪些事 我们会发现,有这样的现象: 有的病人从住院到出院,非常很清楚自己的病情,也了解收费明细和做过哪些检查化验,还与大夫护士关系处得十分融洽,打成一片,病看得很好,心里也非常舒坦。 有的病人则正好相反,住院过程,糊里糊涂,麻烦连连,与大夫护士关系也是磨擦不断,怨声连天,既让大夫护士不高兴,自己心里也特烦,这病看得特别不满意。 这样两种情况,为什么截然相反?这里可能有大夫护士的原因,但也有一部分是病人的因素。其实,有很多病人并不了解该如何住院,如何快乐住院,不知住院需要做好哪些事情。 有这样一位患者:本来病情都已稳定,再过两天就可出院。患者为了想恢复快点,没有事先咨询大夫,就私自服用了朋友送来的保健品,而结果是这保健品里的某种成份与他服用的药物发生了反应,反而导致病情突然再次加重,搞得大夫们费时费力才将病因查清,结果还好,总算是将病情控制住了。 所以,这住院也是有许多学问的,该做好哪些事情,我们必须心中有数: 不要私自服药或保健品 在住院时,病人要做的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在住院期间,必须配合大夫的治疗用药方案,不要私自服用大夫没有开的药或保健品。若是自己觉得有必要服用其它的药品,也一定要和主管大夫说明,咨询清楚,听听主管大夫的意见。 此外,也不要在主管大夫不知情的情况下,私自请其它医院的大夫来给看病,这些都是非常忌讳的事情。因为这样医疗责任无法分清。 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疗、检查、用药情况 病人需要把病情问清楚,这是最基本的事。我想,一般人只要一住院,都会问大夫的,关键是你问得是否仔细,这样几点是否问到了呢? 这病需要在哪些方面多注意? 每天都用的是什么药? 做这些检查、化验都有什么意义呢? 有哪些检查、化验的结果有问题? 总之,有什么问题,就一定要大胆地询问,不要担心大夫不告诉你,做为病人,你有知情的权利,而且自己看病明白,也非常有利于维护你自己的权益。 不过,在问大夫的时侯,也要注意,有的病,症状很明显,容易确诊,那么对于这些问题,大夫的回答会很明晰。 可有的病,病情复杂无序、多症状混杂在一起,或是疑难病症,这些病你若想明确诊断,实在是不怎么容易,就只能是一边诊断、一边尝试用药、一边先解决重要症状的问题,若用医学术语来说,这叫做试验性治疗。 这种病你若想让大夫将病情问答得一清二楚,其实还真是难为大夫,因为他们有时也说不清楚。因此,这个时侯,病人也要尊重现实,理解一下大夫,这并不是说大夫水平不行,或是不负责任,而是病情复杂,一时无法做准确判断。 要配合大夫的治疗 首先,你需要与大夫处好关系,和谐融洽,这是配合的前提。 其次,你要信任大夫,别总将怀疑埋在心里,若是对大夫有怀疑,那么就要敢问、多问,让大夫来帮你释疑。实在觉得不可以,你可以直接找科主任,要求调换大夫,总能解决问题。 再次,大夫的叮嘱一定要听仔细,不让你做什么,就别做什么,可千万别将大夫的话当作耳旁风,自以为是,擅自做主。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要了解医院的某些项目收费情况 这一条可能会被许多病人所忽略,有的在出院时才会想起,甚至被多收了费用,还被蒙在鼓里。 虽然,现在很多医院都每天会向你汇报当天的花费,可是在住院时侯,一些项目的收费,你也要留意。这样,疾病看得明白,费用也花得清楚。那么,一般情况下,住院都会有哪些费用呢? 大致有:床位费;治疗费;手术费;检查费;化验费;护理费;药费;一次性医用材料;其它还有一些如取暖费等。 这些费用,在你出院里会有一个费用清单明细,可这些清单里,都是住院期的汇总,若是你不了解某些项目的具体收费多少,即便有了问题,你可能还会被蒙在鼓里。 现在许多医院,都有项目收明细,张贴在医院大堂里,这个你自己要注意。此外,还可以直接向主管大夫、护士长或住院处问及。总之,你多了解项目收费,就会少一些问题。 遵守住院相关制度 病房可与其它场所不一样,这是一个特殊的公共场所。为了照顾所有病人,避免交叉感染,尽量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就医环境,每个医院都会有制定一些针对住院病人的规章和制度,要求大家去遵守。而这些规章制度,每个医院又是结合自己的特点制定的,会各不相同。如:不能擅自离开医院;探视时间要求;不能吸烟;陪护要求等。 有规定,就会有约束,在医院里住院肯定不能与在家一样,自己想怎样就怎样,全由着自己自由。病房是公共场所,同时每位病人病情又有各自轻重、各不相同,病房里的这些规章约束,一切也都是为了每位病人着想。 所以,在住院时侯要学会约束自己,适应和遵守医院里的各项规章制度,要知道这毕竟是个特殊公共场所,要照顾一下其它病人的公益。另外,也要避免由于自己的任性而导致不必要的纷争,令大夫、病人都不愉快。 与病友和谐相处 住院可不是在自己家里,你想怎样就怎么样,自己身体不舒服,家里人都会尽量迁就着你。而一个病房里可能有多位病人,每位病人的病情、治疗、性格、陪护等,都不一样,这就需要大家互相体谅、互相谦让,处好关系,不要因为一些锁事,或是言语过激,影响病友之间关系。 这样一方面会影响自己情绪,又会让病友生气,于己于他都是百害无一利。俗话说:病由气生。你这一生气,说不定还会加重病情。 所以,在住院时,要与病友互相体谅,处好关系。当碰到病友的某些问题,尽量要克制、谦让、体谅,若是病友的情况,实在是影响到了自己,也可以向主管大夫提出,需要更换病房,和平解决问题。 总之,有规矩才能成方圆,住院也是如此。你虽然是患者需要照顾,可别人也需要照顾,所以,在这个公众场合,更需要遵守规则、理解和谐。只有这样,才能快乐的度过这段住院的时光,让它成为美好的回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