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边帅》 第一章 破祖训英雄才子齐出仕(世)① 古语云‘乱世出英雄,盛世产庸吏’。1393年,距离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朱棣‘奉天靖难,起义兵,清君侧’已过去了小半年,此半年中,朝廷、燕军互有攻守,战事看似陷入了僵持的胶着阶段。而纵览古今,每逢‘人主’挺兵不利,总会有一支奇异之师突现,而这次亦不例外! 山西忻州代县雁门山中,一个村落隐匿于高耸的大树、和险峻的高山之中。而这个村落究竟有多少人?村长究竟是谁?却无人知晓,宛如世人追寻的桃花源林。 “咚咚!”宛子村村口的大钟在卯时一刻被人准时敲响。 村中的老少爷们,无论是起床的还是没起的,只要是能喘气的,年龄在十二至五十五这个区间中的男子,一听见这钟声,必须放下手中的活计,前去打谷场集合。 和军队中擂鼓进攻、鸣金收兵一样,宛子村的钟声也包含着特殊含义——‘宛子村村长’,荀公望召集着村民。 荀公望,河南颖川荀氏之后,为当时尚书令荀彧族叔,荀爽之后。当时荀爽见董卓专横僭越,便和丞相王允密谋举事,可举事前夕,荀爽怀着满腔失意忿忿离世。逝世前留下家训,凡荀爽直属族员,不得出仕为官!历经近千年更迭,到荀公望一辈,依旧秉持家训,带领族人开荒拓土,隐居山林。时奉明元大战刚刚结束,无数因战乱四处流落的难民,不知怎的发现了这个世外桃源,从小受正统儒家思想的荀公望,最终还是接收了他们。 打谷场,全村一两百号村民把村长荀公望围在中间,虽然荀公望已近古稀,但身子骨却依旧硬朗,站在左边的是他的长子荀武,而站在右边的则是次子荀文。 虽然荀公望儒雅文静,但是村民中不免有些心气暴躁的人,见大家都叽叽喳喳吵个不停,一位村民跨步出列,摆摆手让吵嚷的民众安静下来,然后询问着村长: “村长,请问您一大早敲钟召集我们,是有什么大事么?现在应该还不到春耕、秋收的时节吧!” 宛子村的大钟,除了承担着村长召集民众的职责,像春种秋收,婚红白喜这样全村性的大事,也由它来昭告。 “咳,大家稍安勿躁!我自有吩咐。”荀公望用拐杖轻击地面,清了清嗓子后,发出一声年老如洪钟般的声音。 荀公望一出声,在场的村民纷纷安静下来。从老村长微微皱起的白眉来看,这次要宣布的一定是大事。 “我,荀公望,自元服(1)以来,秉持祖训,虽资质驽钝平庸,但蒙祖宗庇佑,带领族人隐居山林长达三十几年,老来得子,平生已无心愿!但今天在这,我要做出一个让我这副老骨头背上‘不忠不孝’骂名的决定。” 荀公望平举着拐杖,苍老的面容上浮现出多样的情绪。一旁的荀武,看见父亲颇为怪异的言行,有些担忧地上前搀扶着老夫,却被自己父亲用力地甩开了。 “父亲!发生了什么事,可以和大家一起商量啊!”害怕伤害到老父的荀武上前一步,施礼劝说着父亲! 也因儒家思想的熏陶,尤其先祖是荀爽,所以荀公望在对两个儿子自小的教育中,无时无刻不灌输给他们‘君臣、父子’上下级关系的思想!所以就算荀武年纪轻轻,血气方刚,对于老父只敢略提异议,却不敢当面反驳。 “孩儿啊,我祖家训第一句是什么,你背给为夫听!”荀公望捋了捋白色的胡须,然后让儿子背诵家训。 “是!父亲!祖训有言,‘伴君如伴虎,为君王者喜怒无常,吾辈须淡薄名利,利……’。”背到一半荀武卡壳了。 “‘修生养性,谨守祖训,后人无论世事如何,不得出仕为官,如有违者,人神共愤,生前驱逐出族,死后不得葬入祖陵,望后人谨之慎之!’”见以武艺为诸技之长的大哥没能背出来,二弟荀文立马接过话头背诵道。 “很好!(待会儿再找你算账!)”荀公望欣慰地看了次子一眼,而后悄声地训诫着自家长子。 “村长的意思难道是……?可现在的天下,虽无三国之乱,但也太平不到哪去,我们为什么要趟这趟浑水呢?”听着村长的言下之意,一些村民已经听出了弦外之音。 “是啊父亲!如果您真的是这意思,那么按照家训,您要被驱逐…出去!所以孩儿请父亲三思。”荀文也劝说着老父!同时也对老祖的遗命感到无奈。 荀公望看了看儿子,再看了看底下叽叽喳喳吵嚷着的村民,现在朝廷内有燕王兴起的靖难之师,外还有鞑子的残余实力,可以说内忧外患无一不有。这些村民除了自己的亲族,其他都是为了太平日子,为了一口吃的前来投奔的难民,就算自己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怕是也会激起一片人的反对,但是想到这雁门山外依旧有着数万、数十万的难民,自己能收留几百靠一千,但是其他的难民,他们的归宿又在何处呢? “子曰舍身,孟曰取义,大圣大贤之言,岂可不遵。今天,我荀公望在此宣告,凡我族人皆可出仕,或为官或为将,须牢记‘举头三尺有神明’!保之重之!”荀公望的声音瞬间高了八度,二子见阻拦不了老父也只得遵从。 “好了,今天有劳大家到此一聚,现在,非我荀氏一族的村民可自行离去,我族内还有要事商量。”荀公望虽未说破,但是每一个荀氏族人都知道,违背祖训,就算是出仕就任高官之人,也难逃刑罚! “荀文,你来对爹执行惩戒!”荀公望慢慢地跪在地上,将那荀氏一族族长才配执掌的乌木拐杖双手奉上! “孩儿遵命!荀公望,藐视族规,教唆族下成员出仕为官,似你这等不忠不孝之徒,我荀文秉承祖宗遗训,将你逐出荀氏一族!日后你不得以荀爽直属亲族自处,念你老迈,暂让你居住于老屋祠堂,望你积极悔过,保之重之!”荀文恭恭敬敬施了一礼,然后接过乌木拐杖高举于天,最后双手平接,宣布着惩处办法! 第二章 破祖训英雄才子齐出仕(世)② “不肖儿孙荀公望叩请祖辈息怒,不肖孙辈定当谨慎守戒。”荀公望在荀武搀扶下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二子荀文也将乌木拐杖交换于老父。 初夏的雁门山不似县城那般炎热,山野气候冬暖夏凉,树木成荫,加之最近无甚要事,所以一天光阴就这么说过去就过去了,荀氏一家吃完晚饭后,荀公望的幼女荀倩帮着老母荀许氏在厨下洗着碗,而荀文、荀武这一对弟兄,却被父亲叫进了卧室,似有什么大事嘱托。 来到自己的卧室,荀公望端坐在一张太师椅上,而二子由于没有老父的吩咐,岂敢轻易落座,直到父亲以乌木拐杖指了指那两张黄花梨木凳,兄弟俩才敢就坐。 “今天早上,你们两位都听见为父所说的话了!虽然为父已经被先祖驱逐出族,但有一句话我还是得说,我荀氏儿孙,虽有先祖遗命,但仍因以天下大事为重。现在朝廷、燕王久战胶着,你们入仕,靠平常的科举选士怕是会很困难,所以老夫给你们指一条明路。”见儿二子端坐,荀公望为他们的前程暗授锦囊妙计。 二子看着父亲日益苍老的面容,既为弱冠之年的自己还需老父费心而感到羞愧,同时也为老父久居深山但依旧关心世事而感到惊讶。也许,自己的祖父辈们,都有着一颗报效天下的心,不过被祖训所拘束不得不放弃。 “父亲,可否让孩儿猜测一番。天下南北相争,相比于文臣,武将在如今形势中颇为重要,所以父亲的意思应该是让我和兄长去投军吧!”荀文‘不孝’插嘴抢先说道。 看着自家兄弟的分析,荀武也点头表示赞同。自己本身就是一身武艺,虽然从小被父亲告知祖训,可血气方刚的年纪,怎么可能会接受明珠雪藏的命运? 看着长子颇为激动的表情,荀公望颇有些无奈。虽然自己两个儿子一文一武,但是无论是性格也好对事情的看法也罢却一直合不来,让他们出去历练,自己也是忧患实多。要说是在战场上技不如人被斩于马下,那是各人生死有命怪不得谁,但要是兄弟相残,自己倒不如拘禁他们一辈子,可那样的话,天下可真的民不聊生了! “不错不错。当下左右局势的,无疑就是燕王和皇上,所以我倒想听听,如果你们要投军,你们各自会选择为谁效力?!”荀公望出个试题试探着自己的两位孩子。 听老父这么一问,不善言辞的荀武却有一肚子话要说。自己虽和老父久居深山,但对于外面的形势也颇为知晓。皇帝陛下听信方孝孺、黄子澄二奸的谗言,削去藩王爵位,行手足相残之事,燕王虽有野心,但终不敢反叛,只为遵照先皇遗训(2),清君侧,复归还。 看着大哥一番忿忿的表情,荀文不用问自然也知道自家兄长的选择了,可如果真的要自己选择人主,自己肯定会选择侍奉正牌皇家,这样一来难免要和兄长在战场相见,即便自己的武艺不如兄长,但是万一哥哥因自己的谋划计策殒命战场,自己不是背上了‘弑兄’的罪名? “你们两个怎么都不说话,为父的问你们呢!”见自己两位孩子都低着头不说话,荀公望拐杖拄地以示不悦。 见自家老父对默不作声的自己和弟弟已有不满,荀武上前一步,然后说道:“父亲,分封藩镇始于周朝,而今燕王,数有战功,但不娇纵。朝中奸臣黄子澄等,蒙蔽圣听,残害皇族,燕王忍无可忍率军南下,故孩儿若真的出仕从军,定投奔燕王而去!” 听着大哥诉说着的抱负,荀文感到颇有不满。所以没等大哥说完,荀文也上前一步,插嘴说道:“父亲,分封者,意在分配力量,拱卫皇室。可是现在燕王举大兵压境,朝廷派兵抵挡,连战皆败,为忠孝者皆因为朝廷出谋划策,兄长你又为何徒生反意要去助那叛臣?” “叛臣?朝廷无道,九五之位,自古以来便是有道者居之,燕王克己奉公,十几年勤勤恳恳戍卫北方,想建文帝不过孩童,先皇顾念已逝太子之情,隔代传位于他,本该勤勉低调。可皇上呢?偏听偏信,只教皇家大权旁落,我的志愿,随燕王诛杀奸臣而后归还北方,平定漠北,一生学那冯胜冯老将军,戍九边、筑坚城!”荀武和自家兄弟分辨道。 “哥哥,你岂不知……?”荀文也是一股要和自家兄长辩出个高低长短的架势。 看着面前一文一武两种截然不同性格的孩子,荀公望越来越担心,‘兄弟一心,其利断金’这句话是不假,但是兄弟间为了权力、地位,明争暗斗的也不在少数,远不说,就说曹氏家族,五官中郎将曹丕和临淄候曹植就是为继承大统,最后落得个‘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虽然自己的孩儿自己知道,但难保以后各为其主之时,他们为了爵位利益是否又会想起敌方阵中还有自己的亲生兄弟呢?自己虚度了这么多年,虽然一无是处,但是几个老兄弟之间的关系相处得倒也融洽,如果自己的儿孙一代,手足相残,自己百年后有何面目见列祖列宗? “好了,你们都不要吵了,人各有志,为父的只有一句话要赠予你们。”荀公望慢慢站起身来说道。 “一句话?父亲,孩儿不明,望父亲明示(x2)。”见老父腿脚不便还要起身,刚刚还争论不休的荀文、荀武两兄弟立马搀扶着老父,并异口同声地问道。 “人生在世,名利于我不过过眼云烟,我希望的是,你们兄弟俩能够像我们老祖一样,互相帮助,虽然他们并不是亲兄弟,而是叔侄两个(3)。但是我还是希望你们在痛下杀手的时候能想起对方曾经是自己的哥哥,或者是弟弟,你们要是能做到这,我就心满意足了。”荀公望拍着两儿子的手,正所谓‘手心手背都是肉’,荀公望虽然一直扮演的是严父,但内心还是很慈祥的。 第三章 破祖训英雄才子齐出仕(世)③ 看着自家老父少有的慈祥面容,从小到大一直被父亲教训的荀文、荀武竟有些感动,大大咧咧的荀武甚至掐了身边的二弟一下,真实触觉与疼痛让兄弟俩明白,这并不是梦,即便是梦,这梦也太美,太让人沉醉其中啦! “我和大哥(二弟)会携手共进的!”兄弟俩的手掌相覆在一起。看这两兄弟,荀公望也如同孩子般欢快发笑。 一家人有说有笑,不知不觉便到了日上三竿的时分。 “爹,大哥,二哥赶紧出来吃饭啦!”从小和母亲学得一手好厨艺的小妹荀倩看着满满一桌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毕竟这次没有母亲的从旁协助。挑选原料、二次处理、下锅烹调,装盘上菜,这看似简单实则繁琐的任何一步都由荀倩一人包办! 闻着佳肴香味从各自卧房中走出的荀家‘老青青’三人,看着桌上味道可能不下于京城中御厨手笔的菜色,不禁赞叹不已!这就是所谓‘荀家有女(妹)初长成’啊! 一家五口在餐桌上侃侃而谈,虽然荀家祖训男女不可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但是到了荀公望祖父那一辈,这条对女性带有歧视的祖训,从那以后便被从祖训中抹除! 吃过午饭以后,按照惯例,到了荀家儿子习文练武的时段。荀武从小学习武技,故荀父委托了一位村中考取过功名的私塾夫子教授他诸子百家、经史子集;而和自己哥哥截然相反的荀文,荀父则不辞辛苦,从雁门关驻军中,说尽千言万语,嘴皮子都磨破了,硬生生磨到了一名军士,虽然知道军士武功勉勉强强,但是总比自己那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二儿子要来得强吧! 可今天上午一连做了好几件怪异之事的荀公望,延续着他今日奇怪的脾气秉性,不仅没有让两儿子提高自己的短处,相反,荀公望有力的大手一左一右各搀扶着一位自己的孩儿,迈着颇有些蹒跚的步伐一步步走向大集。 在乱世中隐藏于深山的村落大集,虽没有大型村镇市集那般热闹,但是由于大家平日里都低头不见抬头见,所以宛子村集市不光是村民以物换钱、以物换物的场所,还是村民相互交流感情的一个绝佳地点。 荀公望带着两儿子走在路上,耳边频频传来类似于‘呀,老村长您今天怎么想到来街上逛逛了?’;‘老村长,你家的两个孩子可真神气’之类的话语。虽然荀公望内心并不喜欢此般的客套话,但脸上的笑容却一刻都未消失! 父子三人并派而行,慢慢地来到了一家铁匠铺子前。 “哟村长,这次来是有什么想打的?还是家中的锄头、钉耙缺口,要我帮你修修?”铁匠铺掌柜热情迎接着。 “哈哈,不了不了。我今天来这是有一事相求。”荀公望双手紧握着铁匠那长有一层厚实老茧的大手客套道。 “这是怎么说?我是个粗鲁汉子,一家老小平日里还多亏村长您关照!村长有什么吩咐但说无妨!” 看着铁匠略有些激动的神情,荀公望感到有些无奈。虽然自己一向宽厚待人,但是有的时候还是免不了要‘皮笑肉不笑’地客套一番。而刚刚自己什么事情都考虑清楚,唯独一件。这天下四类人是不应该故意赔笑去接近!所谓‘铁屠军官’!(也就是铁匠、屠夫、军士、官员) “既然胡铁匠你是直肠子,我也就开门见山地说了!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到这铺子来,自然是有笔关于铁器的买卖要和你谈!”荀公望将声音提高数度说着。 “早这么说不就行了么?您老是要打什么器物?是钉耙锄镐这类农用铁器,还是刀枪剑戟这类防身武器?”铁匠将炉火升得更旺,四溅的火星溅到胡铁匠那强壮的身躯上,燎出一片小小的水泡,而胡铁匠却毫不在意。 荀公望看向自己的长子荀武,荀武才反应过来,自己和弟弟不久就要出世(仕)各奔前程,自己善力不善智,父亲这是要让自己在乱世中平安生存多一份可能。 “胡叔父,短兵器的话,请给我打一把精钢长剑。而长兵器么,就给我打一把长戟吧!”荀武对胡铁匠说道。 “好咧!荀家小娃娃你放心,胡叔这把子手艺可是从胡叔祖辈传下来的,剑戟的材质就更不要说了!平常人所用均是雪花镔铁,而你么,胡叔这有一大块天外陨铁,相传是一百年前天降神石,被老祖偶然挖掘到!”胡铁匠用力拍着荀武肩膀说道。虽然荀武自小练武,虽没有什么实战经验,但身板比起一般同龄人是要健壮不少,可是胡铁匠看似轻轻地一拍,还是让他感到有些酸疼。 “除了这一剑一戟,胡铁匠你再给我儿子打造一副雁翎甲,银两多少不重要,关键是这铁要好!”荀公望补充道,自己长子也真是大意,为将者,除了一件趁手的兵刃,又怎么可以没有一副合身的坚甲呢? “的咧!一共是五两银子!至于交货的期限嘛!我这两天夜以继日地为村长您赶制,差不多三日后,您就可以来拿货了!”胡铁匠算算银钱,然后连同预计的交付日期一同告知给了荀公望! “好!就这么说定了!这是定钱二两五钱,其余的我等拿到兵刃以后再一地并付清,如果做得好的话,另有赏钱!”荀父将小袋银两放在胡铁匠用以休憩的椅凳上。 “请好吧您!”胡铁匠一面收起银两一面连声应道。 在商议好价格和交货期限以后,荀公望带着两个儿子继续向前走着。刚刚的铁匠铺毗邻集市中心,而继续往前走则是三两间售卖文房四宝的僻静店铺。 “父亲,前面就是几间售卖文房四宝,还有些诸如《三字经》、《千字文》等等孩童启蒙读本,我们为什么还要往前走呢?”荀文好读,少时时常去那几间店铺买一些书卷、四宝,想必老父与荀武,荀文更熟悉那儿! 第四章 破祖训英雄才子齐出仕(世)④ 荀公望并没有理会儿子的劝阻,拉着两个孩子就往书店方向走。荀文、荀武不敢违逆,只好在后面紧紧跟着。 村中书店的经营掌柜大都是一些博学大儒,只不过他们有的和荀公望一般,因为见惯官场明争暗斗,不喜同流合污,所以纳还官职后阴差阳错来到宛子村;有的则是运气实在不好,虽有满腹诗书典籍,无奈就是考不上,所以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失望,来到了这个远离人烟的小镇。想着自己浑身上下,也就几滴墨水还能值个三钱五钱,所以平日里以替人抄书、授课、卖书勉强维生。 荀文最好写诗作词,每每来此借阅书籍,一来二去不光和这些夫子交情不浅,而且还得到了诸位名士指点。 “荀家次子,今日又来找我们这些老骨头啦!不知今天你想要吟诗呢?还是作对?亦或者是下棋?”一名头戴方巾,儒士打扮五六十岁手执折扇的老者,看着气质上佳的荀文,点点头颇为赞许地点头说道。 “啊,原来是贾先生!失敬失敬!阿武阿文还不赶紧见过先生?还不赶紧行礼?”荀公望看着面前比自己略小几岁的‘小弟弟’,虽然有‘假先生’的谐音,但是贾姓,与自己老祖还是颇有关系的。4 荀文荀武见父亲微微愠怒,赶忙上前施以大礼。而贾元明也敢忙回以半礼,本来贾元明对于荀文来说,有半师辈分,可身为荀公望的辖下居士,贾元明回礼,也是因为荀公望的身份与年长! “师长,我携老父、兄长今日前来,一来是要向各位师长作别,天下大乱,父亲本着救万民于水火的心,让我和兄长出世(仕)救世。兄长好武定投身军旅,而小学生好文,虽然并没有管仲那样经天纬地之才,但求和法孝直一般屡有奇策5,助君主安定一方。还希望诸位师长不嫌弟子愚钝不堪,悉心传教!”荀文上前再施弟子对师长的大礼,深知诸位师长家中藏书不少,如果能借阅一观,定能提升自己对事物的判断,以及身为一名合格的军师所应该拥有的‘谋断之术’。想必这也是父亲带自己来这的目的。 “这……,村长啊,不是我想要干涉你家的家事,现在外面的确一片水深火热,你有这颗忧国忧民的心,的确是一位君子,但需知晓,古人云:‘伴君如伴虎’,你荀家老祖鞠躬尽瘁,然还是被武帝猜忌。你真的想清楚了要送你两个儿子重回世俗的泥潭?在这村子里有什么不好的?”贾元明看着不远处的大柳树叹口气说道。 “唉,正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世间终究有人要为了太平天下,抛头颅洒热血,你贾家老祖贾诩、贾逵不也都为君王尽忠职守、屡献奇谋么?”荀公望捻捻自己的山羊银胡,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 看着荀老村长闪烁着无奈但又坚定无比光芒的眼睛,贾元明挥挥衣袖以示自己的无奈。就当他要离开的时候,突然停下脚步,小跑着来到荀家三父子的身边,从袖中掏出几本被布包扎得严严实实的书籍。 “你这孩子天性纯良,不谙计谋。虽胸中有谋略,可是你也有着妇人之仁,本来,你久居于此不必担心这个性上的致命缺陷,但是现在你要去外面闯荡历练,虽然我执意不同意你踏上那条不能回头的路,但是既然你选择遵从你父亲的安排,那我这位半师也只能贡献自己最后的一点点光和热!这几本书对你大有用处,我反正是准备归隐山林,留在身边也没什么用,给你啦!” 荀文拆开包裹书籍的布帕,手中所拿着的竟是《六韬》以及《三略》,这可是赫赫有名的兵书啊!, “多谢先生赐书!待到学生功成名就之时,定当给予厚报!”拿到几卷兵书的荀文激动地差点忘记谢过半师。 “你这贾老儿,假先生。本来按我所想的那样,你应该竭力劝阻文儿不要听信我的鬼话,没想到你竟然还有这一手,高明高明啊!”荀公望看着自己二儿子手中的兵书,心中还犯嘀咕呢?! 贾元明的先祖便是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手下重要谋臣贾诩。元朝末年,义军揭竿而起者数不胜数,正巧赶上天灾,茫茫大地是涝的涝、旱的旱。曾应朝廷征辟做过几任小官的贾元明,看见流民无数,死的死、逃的逃、造反的造反,为了拯救黎民苍生百姓,他向顺帝上了一封奏疏,其中陈述该如何让国家,不说强大,至少先安定下来!可顺带不以为然,依然花天酒地、**不堪。贾元明见自己的好意主上全然不受,当即在朝堂之上,丢弃顶上乌纱,遁入市井荒野之地,一月以后,在顺帝四处通缉之下,实在是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带着妻儿老小躲进了雁门山,也阴差阳错地来到了宛子村。 “我要是做什么事情都被你一眼看透,我岂不是给我的祖宗丢脸?你这个老家伙啊,还真的是爱操心。我问你啊,你把你自己两个儿子全部送出去,你万一有个头疼脑热的,谁来服侍你啊?”贾元明捋捋胡子,反问道。 “俗话说得好,‘养儿防老’,让他们出去,一来救黎民于水火,二来混个衙门差使,银钱也可多一些,我们现在虽然自给自足,但是倘若有那老弱害了痨病,我们还可以帮把手,不是么?”荀公望回答着贾元明。 “哈哈哈哈,不愧是荀家后人,想得就是多!有你们当年老祖的风范!”贾元明开怀大笑,拂袖而去。 “父亲,我们是回去,还是去另外几位师长家拜访。”拿着书恭恭敬敬站在自家老父身后的询问低声问道。 “不用了!我们回家吧!你难道就没有察觉到?你手中这两本书怕是没有一本是他的,贾元明看事情比你我要来得长远、透彻!真不愧是贾诩之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