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本经营》 第1页 [穿越重生] 《小本经营》作者:胖球球【完结+番外】 文案: 让你绝望的是什么?家徒四壁?没吃没喝?家无 良田?无依无靠? 不不不。 房子很大,但没啥用。 有吃有喝,半温不饱。 良田十亩,无人耕种。 有依有靠,老老少少。 内容标籤: 布衣生活 穿越时空 种田文 美食 搜索关键字:主角:徐芷 ┃ 配角: ┃ 其它: 第1章 一文 “二婶子,在不在家呀?”刘翠花一面护住怀里的芫子,边小心翼翼迈过沈家的大门。 “来了来了,是谁呀?”听见喊声,于氏忙将手里的针线丢下,嘱咐好二孙女看好弟弟妹妹们,下炕掀开厚厚的门帘迎了出去。看到屋帘,于氏又心疼了,要不是小儿媳坚持不做门帘就把旧衣服扔了,她是说什么都不捨得用的。 出了门看到院子里的刘翠花和她手中的芫子,笑到:“我当是谁呢,他大嫂,这大冷的天,又麻烦你跑这一趟了。”说着伸手去接刘翠花手中的芫子。 刘翠花没把手中的芫子递给于氏,回到:“不麻烦不麻烦,天冷了闲着也是闲着,这不明天是大集吗,我想着启贵媳妇明天用鸡子得多,就先给送过来,也免得万一不够用还得您去到处跑。这篮子沉,我给您拎过去就行。”说着和于氏一起往西边第三间屋子有去。 于氏听到刘翠花这样说也没再坚持,而是从腰间解下一串钥匙,从里面挑出一把走到第三间屋门口打开锁,将刘翠花迎进屋,屋里已经摆了七个芫子,里面一排四个,外面一排三个,于氏就让她把芫子放在第二排末尾,这些都是等着小儿媳回来称重算钱的。 刘翠花小心的将芫子放好,跟着于氏出了房门,回了于氏邀她进屋的话,赶忙往家里走,家里大大小小十几张嘴还等着吃呢。 大冬天的虽说没有农活,但是一大家忙里忙外还是闲不下来,回去晚了不光两个妯娌说闲话,婆婆也会有意见,要不是想着明天是大集,自己也不会非得今天跑这一趟。 想着吃昏食就让大儿子过来拿芫子和钱,明天早上就去镇上给女儿添置嫁妆,刘翠花走的更快了。 送走了刘翠花,于氏将房门锁好,将钥匙挂在腰间,又回了堂屋,看孙子孙女们在炕上玩的好好的,就又把针线活拿了起来。 眼见这天越来越冷了,得赶紧把厚棉袄棉裤都缝好,几个小的可以在炕上不出去,大人还要干活,不可能不出去,更何况小儿媳和大孙子大孙女还得往镇上跑,一早一晚路上冷,不穿的厚实点根本受不住。 徐芷赶着牛车后面带着侄子侄女刚到村门口,刚巧遇到了正在村口扫雪的李二贵。“二贵哥,还在忙活呢。”徐芷笑着打了声招唿。坐在车后的三个孩子也乖巧的叫人。 “启贵媳妇回来了,这不是下午又飘了会雪吗,我寻思着早点扫出来,等会瑾淮他们回来也好走些,要是夜里不下的话明早你们这些赶集的也方便些。”李二贵回到。 瑾淮是李家老三,今年十四正在镇上的书院里求学,平时住在书院,最近天冷了,书院给出的消息是十一月底,就是今天放假,消息还是徐芷前几天带回来的,顺便还捎回来李瑾淮的一些书本。李二贵在这扫雪,另一方面也是想亲自等弟弟回来。 “二贵叔,我们半路遇到瑾淮叔了,他和几个人一起走着呢,小婶说让他把包袱放车上,他不放。”听到李二贵在说李瑾淮,老二明柏立即出声。 听到明柏的话,李二贵脸上的笑又多了两分,“真的?那就是快到了,那我赶紧把路清出来,待会他们也好走。” 沈家村是附近离镇上比较近的村庄,周围几个村去镇上几乎都要路过沈家村村口,这两天时不时的下点雪,别的地方还好些,就是村口这个地方,来回人走的多,把不算厚的雪都踩实了,不弄干净人走上去就会打滑,所以一入冬村里就安排人轮流清理村口这一片,按说今天轮到李二贵了,中午过后就不用管了,直到临黑前把冰块和水清一下就行了,但是今天是他弟弟放假的日子,可不早早来等着。 听到李二贵的话徐芷也没说再别的,招唿了一声就进村了,快到家了又遇到了出去串门回家的王大娘,打了声招唿,听对方问起今天生意问题,随便回了两句话赶紧赶车回家,在 村里就这点不好,走几步就能遇到人,不打招唿吧别人又说,打招唿吧又要被问这问那,自从在开始在村里收鸡蛋开始村里这些大娘大婶就没有不想问挣了多少钱的,每次徐芷都找藉口错过去。 不是徐芷故意藏着掖着,实在是她现在太懂得财不外露的作用了。 想当初,刚醒来没几天,她看着家里老老少少十几张嘴,没办法的她想出买小吃这条路子,好不容易说服婆婆于氏同意她去镇上试试,第一天挣了几十文钱,晚饭的时候将卖剩下的一些馒头皮煎了下,为了给家里的小孩解解馋,顶着被婆婆训的压力打了三个鸡蛋。 刚开始吃饭村里与三侄子明竹玩的好的一个小孩来了,她招唿着一起吃,没看到婆母的眼色。第二天那个小孩又来了,她以为巧合,将新做的吃食分给孩子们吃。
第2页 结果第三天、第四天同样如此,第五天婆母忍不住了,要吃饭的时候对小孩说了声下次再来玩,家里也该吃饭了。 本以为这样就算了,没想到的是没过两天村里竟然传出家里吃香喝辣的传言,一问果然是那小孩的亲传出来的,没几天家里各种借钱借粮的。 最后没办法了,还是婆母拉着邻居去看灶房然后哭诉不知谁传出来家里有钱,其实家里已经快断粮了,自己实在没办法才同意出门做点小生意。 再加上村里有模仿着去镇上卖小吃的,结果不但没赚到钱还亏了柴钱,这样才让各路亲戚打消了打秋风的念头。 正想着牛车走到家门口了,下了车将明柏抱下来,大侄女明月和大侄子明松已经自己跳下来了,徐芷吩咐到:“外面冷的慌,赶紧去屋里暖和,明松去帮我开后门。” 徐芷继续赶着车往后门走。 果然到了后门刚停下里面就想起了门栓挪动的声音,开门的是于氏,“娘,你怎么又出来了,你去屋里就行了,我拴上牛就过去。” “不碍事,我好的差不多了,在屋里呆了一天了,出来透透气。”于氏说。 听到于氏这么说徐芷也没再坚持,将牛车卸下来,牛赶到牛棚,在于氏的帮助下将车上的油盐之类的东西搬到一个本来在后院放杂物的屋子里。然后将剩下的馒头皮和今天在集上买的一些东西的一起拿到前面。 第2章 两文 “小婶。” “小婶我饿了。” …… 徐芷跟在于氏后面进了东屋,一进屋,几个孩子就欢唿起来,但是顾虑到两个娃娃正在睡觉,都记得小声的喊,小婶回来就代表快吃饭了,而且吃的还不是早上奶做的只管饱的,不仅因为小婶做的饭好吃,还因为小婶会给每个人准备一个鸡蛋,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晚饭赫然成为了全家最期待的时刻。 徐芷挨个摸了摸激动的跑下炕的几个孩子的脑袋,“小婶身上凉,快上去,别下炕,乖乖的小婶待会留给你们做饭。” 往里走了两步,掐着腋下将想要往外爬的明杉和海棠挨个抱到炕里面,看明椿和茉莉两个娃娃睡得正香就把两人的小被子掖了掖。 等徐芷哄好几个孩子,明松和莲花已经准备好了两盆热水,明松和明柏一盆,徐芷和莲花一盆,四个人将冻僵的手和脸都洗了洗,这才感觉舒服了点。 徐芷掀开锅盖看了看,一锅是已经烧好的粥,另一锅是半锅水,刚刚莲花舀热水就是从这口锅里。 徐芷想了想,起身拿了一个灶台旁的筐子去西厢房,从放鸡子的大翁里数了七个鸡子,又从捆在一起放在墙角的大葱里拿了两根葱放在筐子里。 端着筐子进了屋里,徐芷把聪递给于氏,“娘,你把葱切一下,我把鸡蛋磕了。今天炒鸡子吧,煮着吃天天吃也腻得慌。” 说完没有去管床上几个小的多开心,让明松拿两个碗,自己开始往盆里磕鸡蛋。 于氏接过葱,“哪里能吃腻,也就你,变着法的给他们弄吃的,你看亲戚邻里的,谁家捨得炒真的多的鸡子的吃。炒两个就行,多放点盐,一人吃点就行。” 别说别将葱表面一层干透的葱白撕下来扔了,将两根葱放一起切碎。 因为最近都是在东屋做饭,案板什么的都放在东屋里,也免得切个菜还得去灶房。 等于氏将葱花切好,徐芷已经将五个鸡蛋都磕到盆里了,然后将最后两个鸡蛋分别磕在明松拿来的两个碗中。 “娘,你看明松他们都瘦成什么样子了,您不用担心,我明天就是腊月初一了,一进腊月,路过的商队会更多,生意估计还会好上几分。过两天我看着割点肉,给孩子们解解馋。” 徐芷往两个小碗里加了些凉的白开水,微微加了点盐,吩咐明松莲花将碗里的鸡子搅匀。 把葱花倒进盆里,加了些水和盐,徐芷拿着筷子搅盆里的鸡子。 “别总想着孩子,你自己多留点贴身钱。”万一哪天想嫁人了呢。 徐芷知道婆婆想说的是什么,可是她真没有嫁人的想法,她醒来自己就在这个家里,从醒来到现在陪着自己的也是这个屋里的人,嫁人对她来说没有吸引力,她现在就想好好的把几个孩子餵好。 “留了留了,娘您又不是不知道,每天挣的钱除了给你我还留了一些呢。” 因为明椿茉莉都在睡,两人声音并不大。 徐芷也不知道为什么,在她的潜意识里,明松他们不应该吃的那么差,应该是鸡鱼肉蛋随便吃,每天就只负责吃喝玩乐,不应该那么辛苦那么懂事。 摇摇头将脑子里不靠谱的想法挥出去,徐芷将筷子放下,让几个孩子离灶台远点,将锅里的水舀出来倒在桶里,又把大锅后面的一口小锅里的水舀出一半加了一瓢凉水,放上箅子。 平时这口锅是做饭时烧热水用的,这段时间徐芷一直用它来给两个小的蒸鸡蛋羹,毕竟不满一岁的小孩,她也不知道怎么补充营养。 比较满意的是也许是最近吃的不错,两个小的已经慢慢开始长肉了,不想刚开始瘦的那么吓人。 几个大点的孩子没那么明显,但是状态明显好了很多,最大的明松也不像她刚醒那几天那样死气沉沉的了。
第3页 将两只碗放在箅子上,结果一抬头看到了炕上明杉盯着碗的明杉,旁边海棠也是一动不动的看着锅里,徐芷看着心疼。 “莲花,拿钥匙开门去拿两个鸡子,明松再去拿两个碗。” “知道了小婶。” 两人答应了一声马上跑去了,碗在灶房里不用开锁门,明松回来的早一点,徐芷先往两个碗里加了一小半碗水,莲花回来刚好往里磕。 等徐芷把四碗鸡子羹放到锅里盖好盖,明松顿时开心了起来。 大锅里已经没水了,徐芷往里舀了一勺油倒进锅里,重新拿起针线的于氏看到了,嘴角动了动还是没说出来。小儿媳是为了几个孩子,自己不能辜负了她的心意。 明松在下面烧火,等油一热,徐芷将打好的鸡子慢慢倒进锅里,然后用筷子来回拨弄,这筷子是她专门找人做的,比一般的筷子大了许多,专门用来在摆摊的时候夹馒头片的,比较长,所以不用担心会烫的手疼。 “莲花明柏,快去拿盘子碗,回来就吃饭。”看着火候差不多了,徐芷喊到。 徐芷和明松一起将炕上的两个矮桌併到一起,看睡在一起的龙凤胎还没醒,徐芷也就没喊,不醒刚好,待会吃完饭再餵两人。 莲花两人拿来了碗盘,徐芷将鸡蛋盛到两个盘子里,放到桌上,又将小锅里的鸡蛋羹拿出来冷着。 明松递过来一个筐子,里面是今天卖剩下的馒头皮,说是馒头皮也不对,应该叫馒头皮片,因为是馒头切片剩下的两边,只不过因为是两头所以大小不一,一般来买东西的客人都不要乐意这种的,所以徐芷就不再炸,直接留着拿回来吃。 将馒头片挨个摆在锅里,用锅里盛玩鸡蛋剩下的油将这些馒头片煎热。锅里已经没多少油了,不过徐芷打算用小火把馒头烤的热乎一点吃的香。 另一边莲花已经将几碗粥都盛好了,徐芷将所有的馒头片都煎好夹出来放到了另一个油筐里,加了瓢水刷锅然后往锅里填满水。于氏已经抱着海棠,带着另外几个小的坐好了。 徐芷将鸡蛋羹递给于氏一碗,自己面前放了一碗,把自己面前的粥放到莲花面前,将莲花怀里的明杉抱过来餵。 “我餵明杉,你们先吃,吃完看着他们几个。” 另外两碗鸡蛋羹又放到锅里去了,天冷,即使屋里烧着炕饭也凉的特别快。 海棠和明杉两人小,大人抱着餵也吃的不快,等徐芷和于氏将两人餵好,其他几个孩子都吃的差不多了,但是菜还剩大半盘,这是留给于氏和徐芷的,几个孩子懂事的让人心疼。 莲花吃完了,给于氏和徐芷盛了粥。徐芷将盘子里的菜又分了一半给几个孩子。 “谢谢小婶。” 四个大的谢过徐芷以后赶紧低下了头,迎春和明杉道谢后相互看了下对方和自己的碗,然后嘻嘻的笑了。 吃过以后,几个孩子在炕上玩,徐芷和于氏将明椿和茉莉叫醒餵饭,明椿被叫醒刚要张嘴哭,看到桌上的鸡蛋羹马上不哭了,拿徐芷的手去指碗啊啊的让餵。 茉莉到是没哭,只是看到徐芷以后张着双臂往徐芷这里扑,于氏餵她鸡蛋羹她转头吃一口然后又往徐芷这边扑。 徐芷一边哄她一边餵明椿,没想到吃了一小半以后她就不愿意吃了,就是一心想要找徐芷。 于氏哭笑不得,将茉莉递给徐芷,徐芷扶着明椿去找于氏,这样茉莉才肯乖乖吃饭。 “人家都说有奶就是娘,你看你才餵她几天,就跟你这么亲了。”于氏抱怨着,不过脸上都是笑意。 “可能是这两天餵她习惯了,乍一不餵她生气了。来,宝宝吃。”徐芷也笑到。 前几天都是徐芷餵得茉莉,今天明椿睡在外面,徐芷刚刚直接抱出来了,没想到茉莉这么粘她。 “明儿就腊月了,你在集上看到过年用的东西都买点,再去布庄扯点颜色好看的布,我给你做身衣服。” 明椿吃饭快,茉莉还有小半碗明椿已经吃完了,于氏将明椿交给荷花看着,去床头的柜子里拿出钱袋,把里面两个中等大小的银子拿出来放到桌子上。 听到于氏的话,莲花眼睛一亮,然后又想到了什么,眼神黯然下去。 莲花正在绣荷包,不到十岁的小姑娘,绣工已经不错了,原来家里困难的时候,曾经接过绣坊里的私活,一个荷包能卖五六文钱,去掉针线布料也就挣个挣一两文钱,莲花年龄小,一天也就绣一个,有时候一天还绣不完。 自从徐芷醒了就不让她接了,没日没夜的绣太伤眼睛了。现在绣的是打算留给家里人的,顺便每天练练手感,不至于哪天想绣绣不出来。 莲花明白奶的意思是想让小婶穿的好看些找个好人家嫁了,可是她不想,三婶嫁人以后再也没回来过,她知道自己弟弟妹妹们拖累了小婶,可是她真的不想小婶嫁人,她想让小婶一直在家里。越想越难过,手里的针也慢了下来。 一旁的明松看见了,知道莲花怎么想的,他也不想小婶再嫁,可是小婶那么年轻,以前因为脑子不好不方便再嫁,现在已经好了,他们没有理由阻止小婶嫁人,况且小婶那么聪明,嫁人后能过得更好。 第3章 三文 用过昏食,趁着天没黑,徐芷带着明松莲花明柏荷花几人将西厢房里的鸡子都称重算钱。
第4页 镇上收鸡子有按斤称也有按个的,按斤的话是十文钱一斤,按个的话大的三文钱两个,中等大小的五文钱四个,小的一文钱一个。只不过每个商户家的大小标准都不一样,更多人还是喜欢按斤算,起码公正些。 徐芷为了方便,收鸡子都是按斤称重算钱,村里人也喜欢把鸡子送到她们家,因为不用自己带去镇上卖,不用自己提着路上打破了心疼,又不用担心被压价。 徐芷带着明柏称重,明松将重量记好顺便算好帐,莲花荷花负责数铜板,然后把串好的铜板放到对应的芫子里。 每家的芫子上都有自家的标记,徐芷为了方便,在每家的的芫子上都刻上了他们某个孩子的名字,像里正家的二孙子叫锁头,他们家的芫子上就刻了锁头。 徐芷几人称完没过多大会,徐三叔家二儿媳刘氏就来了,徐芷将算好的帐跟她说了一下,然后将串好的铜钱和芫子一起拿给她,刘氏接过东西,与于氏和徐芷说了两句家常赶紧家去了。 随后陆陆续续又来了几个人,把各家的芫子都拿回去了。村里人都知道徐芷几人回家的时间,前后不到半个时辰,有的与于氏唠几句,但是不会耽搁太久,毕竟家里还有事。 徐芷将鸡子放好在罈子里,将剩下的钱拿着然后把门锁好。 回到东屋,徐芷带着明松几个人将第二天用的面活好,开始算今天的收支。 今天总共带了昨天活好的大约一百三十斤面,鸡子带了五十斤,油用掉了大约两斤,买了六担柴,盐和其他调料用的不多。面是用一百斤干面活好的,鸡子除了煮了一百个,剩下的都用在煎馒头上了。 其中面一斤五文,油一斤二十四文,柴一担五文,盐一斤三十文,一天的成本是一千一百文左右。 几个人一起数了数今天的收入,一千五百三十六枚铜板。一天纯收入四百三十六文左右。 算出这个数额,不止徐芷和于氏开心,几个大点的孩子也一脸兴奋。 要知道在南河镇,一个壮年劳力一天也就能赚二十文,而这还是农忙时的价格,农闲时不缺劳动力,一天能拿十五六文都是高的,还不一定能找到这样的活。 不过也不是每天都能赚到这么多钱,主要是新年将至,许多商队在吃食上不像以前那么吝啬,不然煮鸡蛋不会卖这么多。 明松拿出专门用来记生意的帐本,记好今天的,记帐方法是徐芷教的,一纸分三栏,一栏记收入一栏记支出一栏记利润,没有什么太大改动,但是方便了许多。 徐芷把串好的铜钱拿出四串放到箱子里,箱子里还有十几串,都是前几天留下的。帐本也放在这个箱子里。 看着徐芷把箱子收起来,于氏对徐芷说:“小七呀,今天来送鸡子的人不少,家里还有些,要不明天我告诉乡亲们不用再送了?这都到年尾了,你们也该歇歇了。” 徐芷小时候在沈家是最小的,于氏拿她当女儿,还是一直习惯喊她小七。 “先不用,娘,这两天回家的商队挺多,我想多煮些鸡蛋,卖不完也可以带回来,再收两天,再说咱家还得吃呢。趁着这几天生意好,再多卖点,年后我们多歇几天就是了。”徐芷不想太早停摊,年前生意好,明年前两个月一家人的花销都得留出来。过了年,生意肯定会有一段时间冷峰期。 看徐芷坚持,于氏也不再说什么,不过该交代的还是要交代:“那行,娘再给你收几天,你们也别太累,明天别光忙着卖东西,有相中的都买些,明松莲花也是,明天让你们小婶去逛逛。” 明松莲花连忙答应了,徐芷想着明天早早的收摊然后带着几个孩子去逛逛,也就没再反驳于氏。 收拾好了碗筷和其他东西,将锅里的水刮出来洗脸泡脚,徐芷带着莲花荷花抱着茉莉去里屋歇着,于氏带着另外几个小的在东屋,明松明柏两个大了,也跟着于氏在东屋。 沈家的房子很大,是当初沈父做生意最好的时候建的,正房五间,东西两屋再往里走都有个里间,和外间一样大,也开了连着外门的,东西厢房各三间,前后院的面积也不小。吃说沈父当初为了买这块地费了不少银钱,本来是三四户人家的宅基地,不仅花钱把地买下来,还在其他地方买了地送过去,这才让那几家人同意换地方。本来位置不远换一下没什么不愿意的,只是沈父看中的地方大家都觉得风水好,不然为什么村里这么多做生意的只有沈父做得好,肯定是眼光独到。 躺在炕上,几个孩子都已经睡着了,徐芷有些睡不着,醒来几个月,靠着小生意赚了点钱,但是下一步怎么走,需要好好想一下。 现在家里主要卖的东西还是煎馒头。南河镇算起来是个经济发展比较好的镇,因为南北商人大多都要经过河东府,南河镇所在的渔阳州位于河东府中心靠北的位置,是众多商人走南闯北的必经之路。 南河镇依靠地理位置优势,经济发展主要靠商人。但是南河镇没有特产,经济来源主要在吃上。南河镇虽然在一府中心,但是周围并没有太大的城市。行商之人路过这里,通常已经风餐露宿好几天或者即将在郊外过夜,所以通常会在这里饱餐一顿或购些吃食准备着。 徐芷正是看中这一点,才打起了小买卖的主意,事实证明压中宝了,每天挣得钱不够家里大富大贵,但是填饱一家人的肚子还是可以的。
第5页 在南河镇,蒸好的馒头一斤八个铜板,徐芷把馒头切片,挂上鸡蛋液用油煎一遍,一斤卖十个铜板,主要客户是镇上有点小钱的商户和来往的商人,刚开始独此一家生意确实不错,但是不久集市上就多了几个摊子,最近全靠老客户支撑着,加上年底生意好,明年不想想新主意一家老小又会过不下去。 徐芷不是盛朝人,准确来说不是完全的盛朝人。徐芷前半生浑浑噩噩的脑子不清醒,十九岁以前智商就跟五六岁的孩子似的。 直到三个月前,那天晚上雨下的大,把院子里的鸡淋得咕咕叫,要知道家里全靠几只鸡撑着,于氏心疼,带着徐芷和莲花想把鸡赶到后屋里去,徐芷摔了一跤脑袋磕到了鸡圈上,没什么大事人却不醒,把于氏担心的不行,差点半夜就去找人找大夫,但是大半夜的,家里都是孩子也不放心出去喊人,一夜又着急又担心,差点就晕过去了。 幸好徐芷第二天一早就醒来了,醒来以后头也不疼眼也不晕,除了脑子里多了些记忆,人清醒了。不过上辈子的记忆也只停在了十九岁,十九岁以后就断片了,但是徐芷能感受到,现在的徐芷是她,上辈的也是她,不是夺舍,仿佛註定就应该来这一遭。 第4章 四文 上辈子的徐芷是个平凡的现代人,没有什么特殊的遭遇,只是比较喜欢吃,只要是好吃的,都喜欢去吃,去做。也幸亏有这个爱好,这辈子才能赚点小钱养活家人。 这辈子的徐芷有些坎坷,三岁前仿佛是个娇娇女,依稀记得有父母兄长宠着,三岁那年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只记得带刀的官差和仓皇而逃的僕人,醒来就已经不在家了,被人买去当小丫鬟培养着。託了长得可爱的福,得了主家还没生孩子的大夫人喜欢,在府里也算是半个主子,最幸运不过的是没有卖身契,没入贱籍。 过了三四年,大夫人无子被休,回娘家的时候已经被丈夫气晕,房里一片混乱。小徐芷呢,被抱走了,抱走她的人是主家一个小管事。 这小管事受过大夫人的气,投靠了一个小妾,那小妾有个和小徐芷差不多大的女儿,平时看着大夫人对小徐芷亲切,一个丫鬟吃穿用度比自己生的正经小姐还要好上几分,一直对两人怀恨在心,小管事看在眼里,自觉对小妾忠心不二,为了讨好小妾加报復大夫人,打算将这个大夫人视若半女的孩子给扔了。 管事趁乱把徐芷抱走,害怕徐芷叫喊一路捂住了她口鼻,东躲西藏的出了府才发现带出来的孩子已经闭了气,慌慌张张的寻了个角落给扔了。小徐芷醒来的时候被路过的沈儒江捡回来了。 沈儒江是于氏的丈夫,在外跑商,路上看到个孩子一时心软捡回来了,再加上这孩子和自己儿子差不多大,打听了许久没听说谁家丢了孩子,就给带回了老家。 徐芷再次醒来的时候就已经在回沈家的路上了,那时沈家家底还比较丰厚,于氏沈儒江都拿徐芷当自己的女儿待,荣华富贵四兄弟也把徐芷当亲妹妹。 徐芷在沈家长大,户籍却不在沈家,沈儒江有个远房表妹,夫家姓徐,丈夫早逝,无儿无女 ,带着家产来投靠沈儒江,去世前拜託沈儒江寻个女娃记在名下,逢年过节也能有点香火。 徐芷到了沈家,沈儒江看她伶俐,就起了把徐芷过继过去的心思。 徐芷在沈家过得很好,四个兄长连最小的启贵都宠着她,接着三个哥哥陆续结婚生子,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仿佛是被吓到了,从到沈家以后一点点长大,但是思维却像个六七岁的孩子,一直没变过。 过了几年安宁日子,直到七八年前,先是沈儒江行商遇匪受伤,拖了三年身子还是没撑住,四哥去参军想要替父报仇。 大哥三哥守孝后接手了商队却遇上水祸翻船,船上不止两个兄长,两个嫂子也在船上。半年后才弄清不是天灾,是人祸,船队是遇到了河匪才翻船的。同时传来的还有四哥战场上去世的消息。 二哥身子一直不好,接连遭遇父亲兄弟去世的打击,急火攻心,不到一月就过世了。二嫂当时怀胎八月,生下明椿茉莉月子中过世了。 于氏连受丈夫儿子去世的打击,差点一病不起,想着一群孙子孙女还有个傻女儿需要抚养,咬牙撑起了家。但是家里除了房子还有十几亩田就不剩什么了,日子过得很清苦。 不久镇上一个员外郎不知怎么见到了徐芷,想把徐芷接过去做小妾。沈家村都是普通村民,沈家也没有能主事的人,于氏急中生智,藉口徐芷和沈启贵有婚约。盛朝战事不断,朝廷对参军人的家人十分照顾,强娶军妻是犯法的,将士牺牲,妻子在老家也必须得到优待。员外郎不信邪,于氏只好求族里开祠堂将徐芷的名字添到沈启贵后面,小辈们的称唿也从小姑变成了小婶。这样那员外郎才放过沈家,而徐芷也算是嫁给了沈启贵。 于氏带着新出炉的儿媳和一群孙子孙女靠着十几亩地过活,不至于饿死,但是吃的一直不怎么样,直到徐芷清醒,家里的生活才好点。 三个月前,徐芷醒来,弄清楚事情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改善生活,不光几个孩子需要补充营养,于氏和她自己的身体也不怎么好,徐芷年轻还好些,于氏一看就是这几年落下了病根,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亏得盛朝这里对守孝时限制不大,吃食上除了也没有其他的要求,鸡蛋肉类之类的也是可以吃的。这里的鸡蛋不叫鸡蛋,叫鸡子。
第6页 改善生活要有钱才可以,没办法徐芷就带着明松在集市上逛了一圈,发现镇上卖小吃的摊位不少,生意有好有坏,种类只有传统的几种, 馄饨包子饺子之类的,徐芷脑子里有个模煳的念头,但是没抓住。知道路过一个馒头摊,徐芷眼前一亮,排队的人很多,而且每个人都会买一大包袱。 明松看徐芷一直盯着馒头摊看,知道小婶心里好奇了,小声的告诉她:“小婶,这些都是商队的人。” 镇上的集市说大也大说不大也不大,两人一个时辰逛完了,买了些调料之类的花了两个铜板坐着回村的牛车回了家。 回到家以后,徐芷自己尝试做了几种小吃给于氏和几个孩子吃,一家人吃的都很开心。徐芷与于氏商量了一下做生意的事情,于氏也觉得应该想法子挣点钱,关于要卖哪种吃食,两人都觉得煎馒头片比较好,做的时候方便,卖多少做多少,本钱也用不了多少。 说做就做,第二天徐芷带着明松去铁铺定做了铁炉和铁锅。盛朝战争不断,铁具稀缺价高,于氏把家底都给了徐芷,这一次可算是不成功便成仁。 几天后徐芷带着准备好的东西租了村里的牛车去镇上,牛在这个时代是个大物件,村里只有两户人家有,租一天需要五十个铜板,另外草料自备。也就是沈家在村里的口碑比较好,不然人家还不愿意租呢。 出摊第一天还算不错,刚开始价太高没人买,架不住热腾腾的味道太香,有人买了尝一下就喜欢上了,接下来生意就好做了。晚上算了一下帐,去掉成本以后赚了一百多文,一家人开心的不得了。 第5章 五文 万事开头难,既然开始几天生意都不错,接下来每天的收益都不少,接连几天收益一天比一天高,七八天后才稳定下来,每天收益都三四百文。 这样攒了一个多月,存下了十来两银子,于氏去了沈大伯家大嫂文氏和侄媳刘氏来家里照看孩子,打算跟着徐芷去县里挑牛犊。 沈家早年去世的沈爷爷是家里的幼子,排行七,年龄不大辈分大,出生的时候六个哥哥都有两个成婚了,家里的条件也比早几年好些了,很受家里的老人宠爱,又有几个哥哥供着,就念了几年书,可惜时运不济,十几岁的时候跟着同窗出去游玩淋了雨,打那以后身子就不好。 两老一看幼子这身子坏了,科举无望,就给说了门亲事,又怕两人百年以后幼子受兄嫂欺负,特意给找了个泼辣的,不过老两口可能没想到他们的这一担心是让沈爷爷在没受过兄嫂的欺负,但是缺坑了自己的两个孙子。 沈爷爷身体不好,和沈奶奶两人一辈子生了五男两女,最后顺利长大的只有沈大伯沈儒海和沈父沈儒江,沈儒海比沈儒江大六岁,小时候也上过学堂,但天分不在此,后来也就放弃了;沈儒江独独对算帐有兴趣,后来做了生意。 沈儒海十七岁成亲娶了隔壁村的十六岁文氏,直到二十三岁才有个身体羸弱的儿子沈启福。文氏老实,从进门一直被沈奶奶压着,嫁进来四五年没生孩子每天被婆婆从头骂到脚。沈奶奶不止一次提过要沈大伯休妻,都被沈大伯给挡过去了。儿子越护着,沈奶奶越生气,平日里就越折腾大儿媳。 沈儒江看大嫂每天被母亲折磨着,尤其是大哥劝过以后更变本加厉,不想自己的妻子也过这样的日子,相看的时候就选了在别人说娘家挺厉害的于氏。 于氏十七岁进门,进门以后丈夫一直跑商,一年里面满打满算也只有一个月能在家,沈奶奶知道二儿子做生意忙不能怨于氏,但是还是习惯的讽刺几句,没想到于氏不惯着她,每次吵都吵不赢,街坊也都知道沈奶奶的脾气,吵架说于氏不对的人没有几个。 沈奶奶在二儿媳身上受了气想从大儿媳身上找回来,结果又会被二儿媳顶回来。于氏进门以后文氏的日子好过了许多,所以文氏对于氏一直是感激的。 文氏进门三年有孕,一年后生下了长子沈启荣,隔年生了二儿子沈启华,接着几年又生了三儿子沈启富、四儿子沈启贵。 沈奶奶看二儿子家一熘的孙子,又看大儿子家孤孤单单的一个大孙子,就想着从二儿子家过继一个孙子过去。文氏有苦说不出,婆婆左一句绝户又一句无后,自己明明有儿子,只是身子骨不好,说句不好听的,公公也是身子不好,不照样安安稳稳过了这么多年吗。过继一个儿子过来是安稳了,可是家产要分过去一半,自己家是没有老二家有钱,但还是想要留给自己的亲儿子。侄子也亲,肯定比不过儿子的,何况那边亲兄弟好几个,万一两个人有了矛盾,几个侄子帮谁还不是一想就知道。但是文氏敢说吗?她不敢说。 最后还是于氏拒绝,于氏说,自己的儿子不用别人养,她保证养的白白胖胖的一个都不少。一句话将沈奶奶顶的肺疼,一个都不少,想说的不就是自己,自己生了八个孩子只活下来两个。 沈奶奶一辈子强硬,在于氏这里却屡屡碰壁,到家的时候跟着老大家住,沈爷爷过世以后身子也不好了,没几年也过世了。 文氏一直感激于氏,妯娌两个关系一直挺好,婆婆去世以后也没受过什么委屈,唯一不顺心的地方就是儿子成婚几年了儿媳肚子还是没有动静,看着老二家子孙满堂心里也羡慕,不过她自己受过没孩子的苦,也就没埋怨儿媳,只是有时候心里想,当初不同意过继是不是对的。
第7页 文氏和于氏妯娌俩关系好,常带儿媳来老二家,就指望多抱抱孩子能给她带来个孙子,所以哪怕家里有一堆事要做,听了于氏的拜託也还是连忙收拾收拾带着儿媳过来了。 文氏和刘氏来了之后,于氏把家里的一堆孩子都交代好,和徐芷去了县里。于氏虽然也是农家出身,挑牛犊的本事还是比不过多年的老把势,特意託了本家五叔,五叔今年七十岁了,这个五六十都算高寿的年代很难得,村里的几头牛犊都是五叔帮忙挑的。 到了县里,徐芷和于氏跟着五族叔去了牛市,本来只想买个牛犊,徐芷看到有卖刚产完崽的母牛的,想着家里一群孩子,就麻烦五爷爷去看下母牛。最后徐芷花了十一两银子买回来一头母牛带一头三个月的牛犊。 一头壮年牛犊的价格在八两银子左右,母牛价格稍高好的能卖到十两银子,三个月的牛犊能卖到两三两银子。徐芷她们花的钱少些,一方面是因为母牛带着牛犊一般人不会买,一户人家能买到一头牛犊就够用了,另一方面是这两头都比较瘦弱。好在五爷爷说母牛底子不错,买回去好好养一年还能揣崽。两头牛很合徐芷和于氏的心意。 自家买了牛,每天就能省去租牛车的钱,家里有车,麻烦村里的匠人做个合适的车套子就可以直接用。 接下来的两个月,生意都不错,逢五逢十是集能比平时多两三倍,陆陆续续攒下了不少钱,这些钱一部分放在于氏那里做家里的开销,一部分放到徐芷这里。 徐芷打算年后增加点小吃,本钱就用她自己留的这部分,于氏手里那部分钱能攒的下来,自己手里暂时还存不住钱。 做好打算以后,徐芷赶紧睡了,明天还要早起,天冷经不住熬夜。 徐芷不知道的是,东屋的于氏不禁没睡,还把 自己知道的适龄青年和南河镇靠谱的媒婆都梳理了一遍。 于氏的想法很简单,小七当初脑子不好使,嫁了人可能会受欺负,迫不得已与小四结了冥婚,现在小七清醒了,就该找个靠谱的人嫁了享福,而不是忙里忙外养活这一家老小的。至于徐芷嫁了家里怎么办,于氏想着过了年家里再添几亩地,开春多买点母鸡,再抓上两头猪仔,能凑合着饿不着,等过几年明松几个大点再做点生意,也能给徐芷撑腰。 第6章 六文 第二天天还没亮,徐芷就醒了,这时候没有计时的工具,大家都是靠看日头来估计时间,天没亮没有太阳,幸亏几个月养成了生物钟,晚上没什么事情,一夜过去养足精神了起床也容易。现在是卯时一刻左右,等收拾好了天也就差不多亮了,那时候才能去镇上,黑灯瞎火的家里都是女人孩子不安全。 徐芷悄悄的坐起来穿好衣服,把炉子里还没灭的炭夹出来几块填到灶里,添了几把柴,把锅里的水刮出来,锅里有昨天留的水,一夜过去还是温的,刚好可以洗脸。炉子是徐芷找人做的,样子跟前世的有点像,也不完全一样,一共做了两个,一间屋里一个,上面配了水壶,白天烧水也可以,做点小的吃食也可以,不用的时候可以灭掉,也可以压着火,主要是夜里烧着半间屋都暖和,小孩子夜里需要把一次尿,靠着炉子就不冷了。 水壶里的水一夜过去剩的就不多了,徐芷把剩的水倒出来添了新的凉水,往炉子里加了几块炭。炉子里用的是炭不是木柴,一入冬,徐芷就买了两车炭,虽然价格比木头贵,但是比木柴耐烧的多,后来听到卖炭的说有碳沫,又买了两车,碳沫加水活成炭泥,火小些,比炭烧的时间更长。 洗完脸,把水泼到后院沟里,拿出来昨天的面切出一部分,揪出一块团成团,手腹一压,一个包子皮就好了,用勺子从调好的包子馅里挖出一勺放到中间,大拇指和食指捏住包子皮,一个白白胖胖的包子眨眼间就完成了,右手把它放到锅拍上,左手开始揪下一个面团。 这活徐芷经常做,所以做的快。不到一刻钟,两锅拍的包子已经包好了,这时锅里的水也烧开了,徐芷把包子摆到锅上的蒸笼上然后盖好,这才去了隔壁。 于氏已经起来了,锅里的粥煮的差不多了,一看就是醒的很早。“娘,你怎么又起这么早,昨天不是说了吗,晨食我来做。”徐芷担心于氏身体,于氏曾经病过一场,从那开始身体就很一般。 知道徐芷担心自己,不过于氏觉得自己身子越来越好了,“年纪大了就是觉少,醒了就睡不着,我熬了点粥,热乎乎的你们喝了也舒服。” 于氏这样说,徐芷就没再劝,明松明柏也起来了,正在帮几个小的穿衣服,只有明椿还在睡觉,小孩觉多。把另一口锅里的水舀到几个碗里,兑了一些凉水,剩下的都舀到盆里,给几个孩子准备洗脸漱口用的。 等明松明柏收拾好,徐芷把茉莉几个抱到东屋,带着两人去后院套车装车,莲花收拾好在屋里看孩子,荷花去里屋看火。 装好车,包子也蒸好了,荷花已经盛了碗凉水放在锅台上,徐芷把手伸到水里蘸了蘸,抓住蒸笼的把手,将蒸笼搬出来打开,把上面两笼包子分别收到两个小的馒头筐里,这两筐一半是要带到镇上吃的,一半留家里,最后一笼收到筐子里拿去东屋。而蒸笼上则摆上馒头继续蒸。 吃过晨食,天已经蒙蒙亮了,徐芷带着明松四人去镇上,腊月二十五是大集,今年没有腊月三十,所以今天是最后一个大集,人肯定比平时集上还多,人少了忙不过来。
第8页 牛车慢,等徐芷几人赶到镇上,太阳已经出来了,虽然是个大晴天,但依旧冷的要命,徐芷和明松抓紧时间把两个大炉子摆好点火,一个上面放的是平常的过用来蒸馒头的,一个放的平底锅用来煎馒头,莲花荷花已经熟练的开始打鸡子了。 拿出一个摺叠桌撑好,铺上案板开始切馒头,沈家蒸的馒头不是圆的,而是长条形的,专门用来做煎馒头,蒸熟了放凉摆到专门做的方形馒头筐里,用多少拿多少很方便。 第一锅馒头片做好,已经有人等了,南河镇上的摊位需要交钱,好在每天都在的固定摊位价格不贵,一月五十文,还是位置比较好的大摊位。沈家出摊时间比较固定,有一波熟客会掐时间点来等着新出锅的煎馒头做主食,再到对面摊位上买碗热粥一起吃。 一阵慌乱之后就分工好了,毕竟平时都做,徐芷捏馒头上下蒸笼外加切馒头,明松称重算钱,莲花煎馒头,明柏给煎好的馒头刷酱,荷花收钱。 前两锅卖的很快,第三锅稍微慢点,好在越往后赶集的人越多,慢慢的生意越来越好,等到中午的时候,已经做不够卖的了。一大早起来赶集,到这时候都会饿了,年龄大的一般自己在家带吃的,不过一般会给孩子买点吃的垫垫。 就算生意忙的不行,徐芷还是腾出来半个蒸笼的空,把从家里带来的包子放上去热热,拿下来后给几个孩子分着吃。 “老闆,包子怎么卖的,给我拿两个包子。”有人等不及了,看徐芷拿包子就打算买两个先吃着。 “沈家不卖包子,那是老闆做给家里人吃的,你可买不到。”徐芷还没说话,就有有同样在等的熟客回答。一看就在沈家摊位上买过不少次,只有大集,中午生意会忙徐芷才做包子,因为这个最省事,平日里都会炒点菜过做点其他吃的。 一天最忙的午时过去,带来的面已经不剩多少了,徐芷给了明松二十文钱,“明松,给,带着弟弟妹妹们去逛逛买点吃的玩的。” “不要了,小婶,等都卖完了咱们一起去买用的东西。”明松不肯要,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年少的经歷让这个年龄不大的孩子分外懂事,也令人心疼。 “没事,你们先去买点好玩的,等忙完了婶婶再带你们去布庄买奶奶交代的东西。”徐芷不由分说,把几个孩子赶走了。 不是徐芷不捨得给多,一部分原因是平时几个孩子自己都有攒的钱,另一部分原因是沈家现在还没多少钱,徐芷不打算把孩子们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臭毛病。 生意不忙,徐芷一个人也能应付的来,把刚刚切剩下的边边角角收到一个筐子里摆出来,这部分便宜处理掉,也不是每天都拿回家里吃的。 摆上没多久,就有人来了,“老闆,这种馒头多少钱一斤?” 声音有些小心翼翼,徐芷抬头看了一眼,面前是个差不多十五六书生打扮的男孩,看得出家境很一般,衣服虽然干净但是边上已经起毛了,袖口有补丁,颜色和其他地方很接近,针脚也掩饰的很好,要不然徐芷眼尖还真看不出来。 书生,也就是梁文杰,被徐芷打量的不好意思,鼓起勇气又问了一遍“老闆,这个,卖不卖?”还是底气不足的样子。 徐芷也有些尴尬,把人家小孩看害羞了都。“卖,不煎不加酱四文钱一斤,加咸酱的五文钱一斤,加肉酱六文钱一斤。煎了比不煎的贵两文。”咸酱就是用盐酱油和其他调料熬的,肉酱里多加了肉和鸡子,也不多就是了。 “麻烦帮我称两斤不加酱的,一斤加咸酱的,都要煎过的。”说完似乎想到什么,又说到“再要一斤肉酱的,麻烦你了。” “好,稍微等下就好,马上做。” 徐芷把馒头皮裹上鸡子摆到平底锅里,看着火候差不多了就翻面,两面煎到金黄色,挨个夹出来然后刷酱称重,看不比明松大几岁的孩子过得这么不容易,徐芷往每种里面都加了两片。收了钱,将包好的东西递给他,徐芷开始招唿下一个客人。 第7章 七文 “徐娘子生意不错。”送走一位客人,徐芷把锅里剩下的盛出来,听到了熟悉的声音,寻着声音看过去,果然是熟人。 “我当是谁呢,原来是徐老闆来了呀。今儿都二十五了,怎么还不回家?陈镖头呢,怎么没一起过来?” 来人姓陈,名叫徐耀宗,家里专做粮食生意,刚开始因为家里用的面多,徐芷与他打过几次交易,都没还下多少价格。后来商队一个保镖头子尝过沈家的小吃,想让老闆准备一批路上吃,两人的打交道的次数才多了起来,进货的价格也便宜了许多。 徐芷对这位徐老闆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是做生意的刀枪不入,只要是跟他做生意,就别想着占多大便宜,不过徐家最注重的是口碑,他家的粮食比其他家的要更好些,所以即使价格上没有让步,生意还是很好。 另徐芷一直好奇的是,徐老闆与他家保镖头子的相处,那真是一言难尽,让人不想歪都不行,说有关系吧,两人又从来没承认过。这不,估计又是那保镖头子也就是陈镖头想吃了,不然也不可能徐老闆亲自过来买,陈镖头没陪着,徐芷猜两人又闹别扭了。 不理会徐芷的打趣,徐老闆打量着案板上的各种酱,思量了一下,对徐芷说:“今天给我装五十斤,还是每种都要些,另外我预定五百斤馒头,肉酱五罐,咸酱十罐,徐娘子帮忙赶着做,明天晌午我派人去家里取可行?”
第9页 别看徐耀宗说的轻巧,对于徐芷接不接这桩生意,他心里还是有些没底,平时他算是大客户,但是这年关接至,肯继续做生意越来越少了,万一人家准备明天歇业呢,这可不好说。 所幸徐芷没让对方担心太久,直接答应了:“行,今天的徐老闆要等一下,明天我们晚会出摊,徐老闆可以早点派人去取。” 其实今天的这部分徐耀宗就可以直接让人来取,但是由于他把家里那口子惹生气了,就亲自来等,打算回去卖卖惨,顺便商量一下订货。 明松几个出去玩之前都把各种原料准备好了,现在徐芷只需要把馒头煎一下,装一下就行,两人商量一下定金和包装问题,几句话的功夫就做的差不多了。 把包好的吃食放进徐老闆拿来的几个包袱里装好,系好递过去:“十斤肉酱,十斤咸酱,三十斤原味,一共五百三十钱,摸个零头五百钱。” 徐耀宗爽快的拿出两贯铜钱递给徐芷,边给边说:“那就多谢徐娘子了,定金你收好,咱们年后见。” “年后见,给徐老闆拜个早年,祝徐老闆和陈镖头百年好合。” 徐耀宗听了哭笑不得:“也只有徐娘子有这样不介意了,其他的外人知道了都是躲避不得。” “还是那句话,何必看别人的眼光,徐老闆与陈镖头都是年轻有为之士,只是为何不早点告诉家里呢,按说令尊令堂都不是迂腐之人。更何况你们两人的相处,我觉得家里人会有所预感才是。”徐家商队停在南河镇的时候,陈镖头经常会买些东西带回去,不止自己买,还要拉着徐耀宗买,两人还买一样的,徐芷认为,恐怕两家都知道这事了,只等两人开诚布公了。 听了徐芷的话,徐耀宗有些愣住了,突然想起什么似的愣愣的问徐芷:“徐娘子的意思是?” 赶走想通的徐老闆,徐芷把东西都归置了一下,还剩一点面,想着几人可能就要回来了,徐芷直接收起来了,打算回家做点什么吃。 果然,不过片刻功夫,明松几人手牵手的回来了,徐芷把车託付给旁边摊位的老伯帮忙看着,带着他们去布庄。 镇上有两家布庄,还都在一条街上,离沈家摊位不远,走到街头拐个弯就到了,徐芷要去的是街北那家。街南那家虽然便宜,但经常以次充好,不常来的人才会来买;街北这家贵一点,质量上绝对可信。这都是徐芷平时听别人等着买东西时唠嗑时听到的。 到了布庄,店里人倒不是特别多,也是,都腊月二十五了,家里要做新衣的都早早买回去了,现在在买的大多都是家里准备年后嫁女儿或娶新妇的,两三个四十来岁的妇人带着十五六岁的女孩在挑布匹,好像都看上了那匹桃粉色的棉布,想买,价格却有些贵。 等了没一会,就有伙计迎上来:“几位打算买点什么布匹,店里都有,价钱绝对实惠。” “棉布麻布都有哪些?价钱都是多少”这两种是家里用的最多的。 “麻布有两粗麻和细麻,粗麻四文一尺,细麻五文一尺,棉布有粗棉细棉,粗棉白的九文一尺,染色的十文一尺,带花的十二文一尺,细棉白的十二文一尺,染色的十三文一尺,带花的十五文一尺。这边都是,您看下,咱们刘家布庄,质量好,价格公道,您看看喜欢哪种。”小伙计一大段话下来弯都不打一下,一看就是平时没少说。 徐芷跟着伙计一边看一边算着,要买些细棉做里衣,粗棉做袄面,外穿的用细麻粗棉都行,前段时间一人就做了一套冬衣,现在再做上一套厚的,年后天该暖了,薄袄一人做上一件,被子也得做几床了,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今天恐怕要花不少钱,幸亏把家里自己留得那部分钱拿出来了,不然可能真不够。 想好了之后,徐芷直接问伙计:“细麻布和白棉布整匹买多少钱?” 伙计一听是个大客户,面上笑得更开心了,对徐芷说:“细麻一百九十文白粗棉一匹,白粗棉三百四十文一匹,白细棉四百五十文一匹,买的多算您更便宜。” “染色和带花的呢?”徐芷问道。 “染色的粗棉三百八十文,细棉四百九十文,带花的粗棉四百五十文,细棉五百六十文。”伙计回到。 “沈娘子需要哪种,一定给你算便宜。”掌柜听到这边的动静过来了,上次买布掌柜也在,平时也去买过吃的,所以混个脸熟。 “刘掌柜这么说我就不客气了。要五匹细麻,三匹白细棉,浅蓝和灰色的粗棉各要一匹,浅紫带花和深蓝的细棉各一匹。” 第8章 八文 最后一共花了三贯铜钱买好了一家人用的各种布料,又花钱买了五十斤棉花,棉袄被褥年前全做好是不指望,听村里老人说,今年冬天要比以前长,年前不是最冷的时候,年后化雪那叫一个冷。 所以徐芷想着,年前准备好这些,年后直接用,用到天暖和点就把几个大点的孩子分出来睡。 没在意旁边几人或明显或掩饰的打量着,徐芷交了钱,和掌柜说好过半个时辰再来拿,接着去了旁边的绣坊。 说是绣坊,其实就是个买卖绣品的小店,不大,但是针线和绣布都比别家的好点,让莲花荷花两人看着挑些针线布匹,小半贯钱走花出去了。因为东西不是很多,让老闆装起来后徐芷想直接拿着走,没想到明松已经走上前把包袱接过来了。
第10页 老闆本来也是想递给徐芷的,没想到被明松接了,很是惊讶,顺口夸道:“娘子的孩子比别家的懂事得多。”平日里来买绣品的,很少有家里男孩跟过来的,就算跟过来也是呆呆的跟在后面,没有想着给家里人提东西的,别说面前这位才是孩子的婶娘,就算是亲娘,也没见几个半大孩子就想着分担一下的。 看明松被夸的有点不好意思,徐芷笑了笑没说什么,和老闆打了声招唿就出来了,然后往回走,路上经过徐老闆家的粮店,进去和掌柜约好明天要送的米粮,先付了定金。 到了摊位上,徐芷牵着牛车,荷花明柏爬上去了,让明松和莲花也上去,两人不肯,徐芷想着几步路,待会还得搬东西,也就没勉强两人。 牵着牛边走边看,街上卖菜的也都是常见的白菜萝蔔,这些家里都种了,就算平时用的白菜多家里没多少了徐芷也不打算买,村子里比这便宜的多,还方便,何况买谁家的东西都是个人情,平时说话办事都会帮着点,哪方面都合算。 不过调料是该添置些了,徐芷在一个摊位前停了下来:“大爷,花椒和姜是什么价格?” 看见有人问,摊位上的老大爷笑眯眯的回道:“花椒四文一两,姜一文一两,都是好东西。” 花了三百文买了几十斤花椒孜然姜大茴等调料,又去一家店里大小罈子买了一批,最后才去布庄拿了布,把牛车赶到大道上,徐芷三人才坐上车。集上的小路不怎么宽,两边都是小摊,不牵着怕牛乱走,大道上就没有这个担忧了。 今天回的早,到家太阳还没落,把车停好先去屋里暖和,进了屋,于氏已经舀好粥了:“我想着今天你们回的早些,赶紧喝点暖和暖和。” “谢谢娘,还是娘疼我们,你也吃点吧,晌午吃了没?”于氏有时候会不吃午食,徐芷回的早都会问问。 “吃了吃了,我吃了两个包子呢。”于氏知道儿媳心疼自己,也就不省这一点两点的了,儿媳说得对,自己养好了才能一直照顾几个孩子,儿媳才能放心出去挣钱。 吃过饭,去卸车上的东西,免不得被于氏唠叨一顿,怪徐芷买的多,知道于氏心疼,徐芷自有一套应付的方法。 “娘,你看明松明柏都大了,也该让他们分开睡了,过个两三年就能给你迎个孙媳妇过门了。” “就你会说话,这次就算了,下回可不能这样了,你多给自己买点才是正事,娘知道你没想嫁,但是你也不想想你才多大,小四是回不来了,娘总不能拖你一辈子吧。说句不好听的,明松几个是你侄子侄女,不是你闺女儿子,谁知道你看了几个人孝不孝顺,趁年轻,赶紧找个好人家嫁了才对。” 于氏这段话是偷偷跟徐芷说的,徐芷应付着答应着,实际上就没听,于氏看到她有这样,气的把鸡仔都赶回屋里,天冷,夜里都让这些鸡在后院杂货仓旁边那间屋里,第二天再打扫,说是屋,其实那只是一间简易的土屋而已。 第9章 九文 徐芷看婆婆不再说了,知道今天这劫算是过了,实际上她真没想着嫁人,不管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她对嫁人这事都很陌生,甚至有一丝恐惧心理,君不见多少女子在婆家受的各种委屈,何况这个女子地位还是比较低的年代。开国皇帝可能也没想到,他推行的那些朝令除了优待兵将这一项,其余都被后人一一打破。 盛朝开国年间,高祖颁布一系列法令,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提高女子地位,置办女学,当时是女子地位最巅峰的时候。徐芷怀疑高祖应该是有和自己类似的经歷。高祖退位后,新继位的太宗对父亲的做法有些异议,又因为权利不够没说什么。 直到太宗晚年,收服了父亲一众亲信的太宗再也没忍住,对早年父亲颁布的法令做出修改。数百年过去了,现在高祖颁布的条例早就十不存一。 心里想着事,搬东西的动作也没慢下来,将车上的东西都归置好,又跟于氏说了徐老闆定货的事,婆媳俩看了看家里还剩的柴火。 “恐怕不够用了,我去你大娘家问问,你大伯跟你启栓哥前几天没下雪应该又去打柴了。”于氏道。 “行,娘你再去五爷爷家问问,二十七叔家也应该有,六伯家我带明松去一趟问问,前几天遇到过六伯娘,说家里屯了些问我什么用,三家加起来也差不多能用到年后。”六伯家没有车,要用自家的车装回来,其他两家说一声回来等着就行。 “那行,我先去你大娘家让他们先送来,反正空也多,多拉点别再不够用。” 两人很快把柴火的事情安排好,于氏直接打开后门出去了,徐芷想去屋里喊明松,刚好一拐弯就看到明松正在院子里站着,只是脸色是不怎么高兴的样子。 “明松怎么不开心呀,谁惹你生气了,走,跟婶婶去六爷爷家。” 明松说了声没有跟着徐芷出门了,两人坐在牛车上,明松突然问徐芷:“小婶,你真的不想嫁人吗?” 徐芷一愣,过了一会才反应过来:“你听到阿婆的话了?”不然不可能突然问这个。 明松没有否定,只是回道:“婶婶,你不想嫁就不要嫁好吗?我会孝顺你的,也会管着莲花他们孝顺你,你不要因为这个嫁人行吗?”
第11页 “怎么不行,婶婶等着你们长大,等婶婶老了你们孝顺我,婶婶不嫁,一直不嫁。” 得到保证,明松整个人都轻松下来了,他第一次明白,阿婆是这么急迫的想让小婶改嫁,他捨不得小婶出嫁,如果小婶自己想改嫁他会同意,但是如果小婶因为别人的话改嫁,他不愿意。打定主意回家好好约束弟弟妹妹,又把徐芷手里的鞭子抢过来自己赶牛车,脸色这才好起来。 于氏估计也没想到,她的那段话徐芷没听到心里去,却被另一个记在了心里。 徐芷没跟他抢,说到底还是个十二岁的小孩,什么都表现在脸上,知道几个孩子都把自己当做半个亲娘依靠,徐芷心里也是疼他们的,只是几个大的已经懂事了,很少有这样情绪外露的时候。 柴火买好了整整齐齐的堆在后院,有一车直接拉到厨房,做得多不能在屋里,不然会把炕烧的没法睡。 文氏和刘氏两人留下来帮忙,工钱是二十文一天,都是做熟了的,几个人忙活着和面熬酱装坛,两个时辰不到就把徐老闆要的几种酱都装好了,文氏刘氏直接在于氏那屋歇着。 第二天寅时左右,几人又起来蒸馒头煎馒头,忙活到了辰时才都做好,几个孩子也起来帮忙,把盛出来的馒头片都放到外面晾凉了装好,包袱是昨天有人送来的。 刚准备好没多大会,外面就有人敲门,明松去开门,徐芷往外看了一眼竟然是徐老闆亲自过来了。 “徐娘子吃食都准备好了吧?我看时辰差不多就早来了会。” “徐老闆会算,这不刚做好你就来了,清点一下装车吧。”徐芷笑到。 清点搬货自然用不到徐老闆自己来,自有人过来装货,徐老闆是有别的事情来问,将尾款付清后并不急着走,而是问道:“徐娘子,你说我要是向家里说了,家里不同意该怎么办?” 昨天徐耀宗回去以后和陈季礼商量了一下,都觉得家里可能知道了,两人都打定主意回去就跟家里坦白了,今天一细想又有点不对劲,万一家里不知道那怎么办,说出来以后家里再把两人隔开,那还不如一直瞒下去。 陈季礼的意思是管他们知不知道,直接说出来,家里反对他俩就自己出来,不靠着家里了,可是徐耀宗不想,他不捨得陈季礼吃苦,想给陈季礼一个有保障的生活,而不是躲躲藏藏一辈子见不得光,所以一拖再拖。 两人意见不统一,怕陈季礼再生气,徐耀宗没敢跟他说,一大早就打定主意来找徐芷问问怎么办,所以才过来的早些。 徐芷听了也明白两人的矛盾点在哪,就给出了个主意,先跟两边亲人说打算结契兄弟,看两边都是什么反应,如果不同意,那表明家里是反对的,这点估计不可能,如果家里知道了还反对,就不会放两人一起出来。如果同意,要么是不知道,要么是知道了不反对。 另一件就是今年的节礼,两边买上不一样的,看看家里会不会主动提出来。 如果两种方法都不行,那只能从长计议了。 “小婶,阿婆叫你呢,明椿两人醒了找你。”正说着,明松从堂屋出来喊到。 方法说了,剩下的就看徐老闆和陈镖头两人自己的了,徐芷答应了声,又和徐老闆说了几句话拜了个早年就去屋里了。 留下来的徐耀宗看了看还没进去的明松,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他总觉得这小子看他的眼神带着防备。 想不明白也不继续想了,徐耀宗招唿着几个伙计回镇上去,今天都二十六了,到家都得二十九三十了。 徐芷进了屋,发现明椿和茉莉确实醒了,只不过没哭,也没找她,没觉得明松会说谎,只以为两人是被莲花荷花姐家哄好了。 第10章 十文 送走徐老闆,徐芷在看几个孩子都乖乖的,开始准备去镇上的东西了,刘氏也帮忙往车上搬。今天不是大集,离过年也没几天了,也就没拿多少东西,主要是下午还得添置点东西,难怪别人说忙年就是花钱,徐芷觉得自己已经买了不少东西了,实际上还缺的多呢,远的不说,后天是明竹七岁生辰,不需要大办,礼物总不能没有吧,明松他们估计都买好了,徐芷还没准备。 收拾好牛车,饭也差不多了,没有多复杂的菜,就炖了白菜豆腐,馒头管够,都挺累的,吃饱才行。 吃完擦擦嘴就往镇上赶,今天路上没昨天那么多人,摊位都摆好还不到午时,徐芷松了口气,晌午这会是生意最好的时候,一下午可能都没这一个时辰赚得多。 虽然生意没昨天好,摊位上也没怎么断人,刚接了两个提前预订的,一个是明天,一个是年后,镇上的商队越来越少了,徐芷想着年前就这样吧,剩下两天收拾收拾家里,再研究一下年后的吃食。打定主意,后面有问明天还来不来的徐芷全都回了不来,年后再干。 “过完年我打算再上点别的吃食,到时候还拜託各位照顾生意。” “徐娘子家的吃食比别处的确实好吃,年后一定买尝尝。” “到时候一定来尝尝。” “那那年后初几开业?”好吃是肯定的,但是不知道时间心里急得直痒痒都没法来尝。 “瞧我这脑子,初八,年后初八上新品,到时候老客户给优惠,各位可得来尝尝。”
第12页 带的面少,送走了最后一批客人太阳还老高,把最后剩的一点馒头给隔壁摊位上的李伯,拜託他有人来问帮忙说声,徐芷带着今天跟来的明松三人去杂货铺买调料。 因为是熟客,徐芷进去没问价格,直接让伙计称了五斤盐,还没说要其他的,就听伙计说:“五斤官盐一百七十文。” 徐芷还在想还有什么需要的,听到这价格反应过来不对,问伙计:“官盐的价格是又涨了吗?”前段时间刚涨过一次价,每斤官盐提了三文钱,还没一个月竟然又涨价了。 没想到那伙计却摇了摇头:“不是官盐涨价了,是二老爷来说了,一次买不到一百斤的货物,价格都不能比零卖低,官盐一斤三十四文,五斤正好一百七十文。” 听到这话话,徐芷皱眉,这家杂货铺的主人家姓周,现在当家的是老太爷,听说身子骨不太好,家里主事的是老太太和大老爷,不过老太太偏心二儿子,这家店本来是大老爷在管,徐芷和他谈过以后调味品尽量在这里买,价格也算优惠。现在周二老爷过来发话,徐芷怀疑周老太爷恐怕是不怎么好了,不然周大老爷不会把赚钱的铺子交给周二老爷的,实在是前科太多。 伙计是周家的远亲,一直在大老爷手下做事,当然看不惯败家的二老爷,先说价格,也是怕徐芷买得多不止自己吃亏,店里生意好还显得二老爷能干似的。 伙计想的徐芷也猜到了,不过好意确实心领了,不管人家的目的是什么,至少帮到她了,不然各种调料买下来,多花的钱不是一两点。 付好帐,接过伙计递过来的盐,徐芷走出杂货铺,想这下要去哪个杂货铺买,东头的孙家杂货铺质量不好,而且老闆娘还死活不给让价;南边的刘家杂货铺倒是不错,价格上可能要比周家的贵。 明松把徐芷手里的盐拿过搁到车上一个专门放各种调料的筐子里:“小婶,去哪买剩下的?”旁边的莲花和明柏也担心的看着她。 徐芷嘆了口气,说:“去南边看看吧。” 街南的这间杂货铺不大,里面东西倒是挺全,徐芷几个月前来过一次,那时候店里东西没这么多,客人也没几个,今天店里却有不少人,这个要半斤盐那个称六两糖,忙的伙计和老闆两个人脚不沾地。 徐芷等店里人没多少了,才问老闆:“刘掌柜,我想多买点白糖,价格上能不能多让让?合适的话就多拿点。” 刘掌柜是记得徐芷的,前两个月来买过几次东西,每次买的都不少,后来不经常来了,知道对方估计是去了周家那边,刘掌柜也无可奈何,周家家大业大门路多,进货的渠道比自家多,价格还少,自己是卖的贵点,那是因为进价高,其实赚的不如周家多,所幸现在周家内斗,来镇上的货商拉的货周家吃不下都会来找他,这样一来进价就低了,再加上周家店里又提了价格,一多半的客人都来了自己这,这几天可把刘掌柜美死了。 现在周家的大客户来自家店里买东西,看样子还是有长期买的打算,哪有不便宜的道理,只要不亏,一样赚一点也不少了,他可是知道对方经常会给村里人捎东西,虽然量不多,但蚊子再小也是肉,更不用说,他挺人说沈家的生意越来越好了,镇上出了几家学他家做生意的都没影响到他家 “这不是沈家弟妹吗,在里屋我就听声音熟悉,没想到还真是你,想要什么,跟嫂子说声,肯定给你算便宜。”刘掌柜还没说什么,屋里的刘大嫂出来了,说起来沈家和刘家还有点亲戚关系,堂嫂刘氏和刘掌柜是没出五服的本家,刘大嫂第一次徐芷是沈二哥沈二嫂去世那会,那时徐芷还不清醒,后来是在街上买东西看到的眼熟,搭上话才知道没认错人,经常去沈家小摊上买吃的,徐芷都给算便宜。 徐芷没想到还有这层关系在,刘掌柜也不知道,徐芷在沈家村这他是知道的,但到底是谁家的他不清楚,毕竟没听说过一个大男人去打听人家小媳妇的,他整天都在铺子里看着,老家也不怎么回,村里有事都是婆娘在办,也听说过堂妹婆家二叔家有个厉害的媳妇,但是没往一个人身上想过。 尽然都是亲戚,那价格上更应该便宜了,最后徐芷用二十六文一斤的价格买了五十斤白糖,红糖二十二文一斤,买了五斤,酱油十二文一斤,打了一百斤,盐给算得二十九文一斤,就又称了十斤,其他调料像孜然什么的都买了不少,除了酱油不好装要等刘老闆送过去,其他的都装到了车上。 刘老闆确实实在,给的价格都很低,有几种给的价格甚至比以前在周家买的都低,要知道临近新年东西都涨价了,进货也比其他时候贵。 第11章 十一文 “小七今天怎么这么晚,我还想着怎么还不回呢,你大伯母和你福嫂子刚走没多大会,本来还想等你回来托你明天稍点东西回来,谁知道你一直没回,就先回去了,说吃过昏食再来,我留饭都没留住。”于氏把屋里抱窝的两只母鸡餵好,正赶着院子里撒欢的鸡回屋里,看到徐芷回来了,赶紧把门打开。 “买东西的时候出了点事,换了家店,大伯母要买什么,今天买了点盐和糖,都有多买的,大伯家年前不去集上了吗?”徐芷每次买这些都会多买些,村里需要帮忙带的也是这些,徐芷带的会便宜点,其他像布呀碗呀什么的一般不会让帮忙带,徐芷也不会捎那些,因为价格样式都很多种,买的不一定合人家心意。
第13页 “怎么不去,你昨天不是买了布吗,趁你大伯母两人在,我今天拿出来两匹,打算给你们几个先做身穿着,想着三个人大半天总能做上个三四件。你大伯母看你买的布好,想让你明天帮忙捎两匹,就是不知道价格,这才想等你回来。今天缝好了五件棉袄,明天早点开始,一天差不多就把剩下的都缝好。”于氏解释到,又说了下明天的打算,主要是怕徐芷不帮忙捎,以前有过一两个想要帮忙带布的,徐芷都拒绝了。 徐芷答应了,一方面两家亲近,不是别人,另一方面大伯家不是那种算计的人,就算自己明天拿布的价格比昨天买那一批的价格高点,也不会抱怨。 车上东西不多,又都是吃的,几人先把车子卸了,才进屋吃饭,于氏已经烧好饭了,还是白菜。 其实沈家的饭已经比村里其他人家好多了,不说徐芷每天尽量每人分一个鸡子,于氏做饭也不像原来那样扣扣减减的了,毕竟曾经富裕过,家里有了余钱吃食上就没有节省过。 像今天,虽然是白菜,于氏也是放了大油的,跟清水煮的肯定不一样,但是架不住徐芷以前吃的好,现在莲花几个还没过孝期不能吃肉,一对比,越发想念各种美食。 盘算着明天去集上多买点吃的,徐芷跟于氏解释了下明天不卖吃的了,赶紧把过年用的东西都採买下来。 于氏当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又交代徐芷买一些贡品什么的,明天二十七明竹的生辰,后天要给去世的人上坟,烧点纸,然后他们在下面也过个好年。 徐芷一一答应了,将于氏说的东西都记住了才对于氏说另一件事:“娘,我打算让明松明柏明竹去学堂。” 于氏一惊,几个孩子也是惊讶的看着徐芷,明松直接回道:“小婶,我不去。” 徐芷知道于氏可能会不同意,但没想到第一个反对的是明松,家里几个孩子,不算女孩,男孩中最机灵的是明竹,最喜欢书本的是明柏,但是最用功的是明松,白天去镇上都会带着书,不忙的时候偷偷看,忙的时候只要用不到嘴,都会小声的背诵。 不过徐芷稍微细想就明白了,直接对明松几个说:“束脩你们不用担心,我想好了,这两天我看看租个小铺面,这样就能加点新吃食,初八开业,你们还能帮我大半月,生意好的话你们半年的束脩就能赚回来,等你们去学堂我就在村里找两个帮工,不会累到自己的。” 于氏以前也是想让几个孙子去学堂的,但是家里走不开人,现在听了徐芷的安排就觉得再好不过,想着以后自己一定要把家里打理的好好的,嘆了口气,小七不想嫁人,又这样为了几个孩子打算,只希望明松几个大了能对徐芷多孝顺孝顺,别跟大嫂的娘家弟弟一样。 徐芷的大伯母文氏也是可怜人,前半辈子没享过什么福,亲娘生她弟弟的时候难产去世,亲爹又给姐弟仨娶了个后娘,后娘刚进门对几个孩子还挺好,怀了身孕之后就有恃无恐,对家里唯一的男孩不敢做什么,对前面两个女孩都是非打即骂。 吃饭的时候藉口让文氏餵弟弟吃饭,不让继女继子上桌,留饭在灶房,实际上哪有留什么,只剩点稀汤罢了。文氏和妹妹把下面稠的舀给弟弟,两人喝上面水一样的清汤。后来后娘生了男孩,对姐仨更是不好,文氏和妹妹尽量把吃的都留给弟弟,继母交代的活也帮他做了,硬是把他养的不像是被虐待的孩子,没想到两人养出个白眼狼,看到同父异母的弟弟吃穿比自己好,不敢怎么爹娘的他直接去抢两个姐姐的饭。 文氏身子不好,又被弟弟抢了饭,出去洗衣服的时候一低头掉进了河里,被路过的沈大伯救了上来。继母拉住沈大伯不让走,非得让沈大伯出聘礼迎娶文氏,一张口就是十贯钱。这也是沈奶奶不喜欢文氏的原因之一。 于氏明白孙子孙女是懂事的,但是该交代还是得交代的。 徐芷不知道她亲爱的婆婆又帮她去教孩子了,她把给给明竹买的生辰礼物拿出来,因为计划着让明竹开春去上学,所以给买了个书篓,是竹子编的,比明松他们用的精緻几分,里面分出来几个小格子,可以放着零碎的东西。 晚上是一家人固定的算帐时间,徐芷和于氏把家里的余钱都拿出来,扣除这几天还需要买东西的钱,能留出三十两银子,租房最起码租半年,还得添置锅灶桌椅碗盘之类的,还要留出一部分买食材,满打满算也就将将够。 徐芷刚开始还有点后悔前一天买布买多了,转头一想,学堂没有被褥,这些都得准备着,就算不住学堂里也不能每天回家,这个时代上课早,住家里最起码天不亮就出发才能不耽误课,晚上又天黑才能回家,这样下来肯定受不住。衣服也得多准备两身,在外面不比家里,穿的不好别人肯定笑话。 这样于氏这两天在家又忙了,好的是明天莲花也在家,荷花也能帮帮忙,再加上大伯母和大嫂,两天怎么说都能做完,实在做不完就等出了正月再做。 第12章 十二文 因为预订的那个商队大多数是酱而且是下午要,晌午去镇上的时候直接带过去就可以,酱前天多做了些还够用,徐芷也就没起太早,等天快亮了才开始准备,东西不多几个人做的又快,不到一个时辰就做好了。 挨个打包装上车,徐芷带着明松走了,今天只买东西,就带了明松一个,其他人都在家里。
第14页 先把订单上的货送到昨天顾客留下的客栈,明松跟徐芷说想先去书肆里看看,徐芷让明松先在书肆挑着,自己去布庄买大伯家要的布。 今天不是大集,来买布的人就两三个,徐芷认识其中一个,是婆婆娘家那边的亲戚,婆婆的堂嫂。徐芷喊她三妗子。 徐芷先朝她问了声好:“三妗妗也来买布,嫂子怎么没一起来?” “快过年了,家里忙的要命,哪有空让她们出来瞎逛,这不你桃花妹子有喜了吗,我寻思着扯块布,再拿点鸡子,过两天让你大表哥他们送过去。”三妗子笑着说。 徐芷一听就懂了,自己虽然叫三妗子家的桃花妹妹,是因为嫁给了小哥,桃花今年快二十一岁了,十七岁嫁人,四年了一个孩子都没有,这好不容易怀上了可不得好好照应着。三妗子来买布也是想把态度给好,让桃花婆家好好照顾女儿,不让儿媳跟过来也是怕儿媳提意见。明明家里不怎么富裕也想让孩子过得好一点,可怜天下父母心。 让伙计拿大伯家要的两种颜色,一匹靛蓝,一匹白色,六尺浅蓝色,价格比上次买的算起来贵一点,但是比自己来单买便宜的多,又帮三妗子讲了讲价。三妗子买的不多,掌柜看在徐芷的面子上给抹了零头,又送了两尺的白棉布当饶头。 三妗子怎么感激不提,这边徐芷拿着买好的布去找明松。 徐芷前脚刚走,后脚布庄里剩下的两个人中,年纪大的张口就说:“不知道谁家的媳妇,大过年的不在家里干活,整天买这买那,打扮的妖里妖气的到处招蜂引蝶,也不怕被男人休了。” 声音不大,但是三妗子耳尖,一下听到了,她是个急性子,徐芷是自家亲戚,何况刚才又帮了自己,直接跟年龄大的妇人骂了起来:“你这人的说谁呢,人家是自己有本事挣了钱,给家里买这买那,可不是自己扣搜着攒了几文钱就当宝了,买块布都拖拖拉拉的。” 对面人被戳了痛脚,恼羞成怒,就差跳起来骂了:“谁知道做的什么营生赚钱,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是亲戚,你也不是个好东西,自己当个恶婆婆就会打压儿媳妇。” 三妗子一听差点气炸了,堂妹一家人好,以前就帮过她们家不少忙,侄媳妇也是个好人,如果让这人把这话传出去,侄媳妇以后没法做人了。还有她自问没怎么过儿媳妇,虽然不如疼闺女但也是当一家人看待,比别家不知好出多少,现在却被当成恶婆婆。 三妗子越想越气,上去就想打她,对面也不甘示弱,两人边打边骂,那人旁边还有闺女帮忙,眼看就要挨打,掌柜却让伙计把三人拉开。 掌柜刚刚带了个伙计去库房搬几匹,没想到就这一会两人就吵起来了,还上升到动手的地步,旁边的小伙计急得团团转,听妇人说话难听也就没阻拦三妗子骂人。眼看三妗子要吃亏,赶紧让人把三人拉开把那两人送出去,这种客人接不起。 那人说酸话的原因是因为刚刚徐芷进来的时候伙计直接撇下她娘俩去问徐芷要什么,又想起上次徐芷买了十几匹布,想想自己给闺女买几尺布定不下来,这才说了不好听的话。 后来知道三妗子和徐芷是亲戚,就故意这样说想要挑拨两人,这方法她年轻的时候就开始用,村里有小媳妇比她受婆婆疼,比她吃穿好,她就有意去人家婆婆或者婆家亲戚旁边说些有的没的。 果然,最后那些小媳妇都被婆婆疑神疑鬼的,吃穿再也比不过以前,这样她心里才舒服,凭什么同样做人媳妇的,自己累死累活伺候一家老小,手里半文钱都没有,被婆婆攥的死死的,她们就能手里留钱想干嘛就干嘛,干活还少。 她也不想想,不说买多少,整个店里的布都让拿下来看了一遍,犹豫半天选不好买哪个,而且还不是第一次来,上次看了半天什么都没买就走了。伙计的月钱可跟卖布量挂钩的,不扔下她难道还要守到天黑吗。 看对方被赶出去,三妗子特别不好意思,在人家店里和别人骂架,脾气不好的店家直接打出去了。没想到掌柜的好声好气的跟她说,不是她的错,徐娘子是店里的老客户了,那人败坏客人名誉说出去店里也不好听,让三妗子下次买布再来,还给算便宜。 另一边,徐芷到了书肆看见明松已经挑好了东西,一大摞宣纸和笔墨,只是这宣纸也太多了些。 “明松,前几天不是买了些宣纸吗?”言下之意就是不用这么多。要是平时像笔墨宣纸这种消耗品,只要明松想买,多也就多了,可是过完年既要开店又要送几个孩子去学院,还要留点以备不时之需,其他地方的钱总是要省着来的,熬过去前几个月,买两摞她也不心疼。 “小婶,我和明柏这两年都没怎么好好练字,我想趁过年这几天清闲多写点。”说法是早就准备好的,至于真正要干什么当然是不能告诉小婶。 听明松这样说,徐芷有些怀疑,不过也想不出有什么不妥,买就买吧,就是真的有点贵,一摞一千张就是一两银子,再加上其他的,小二两银子下去了,和读书有关的东西总是比别的贵。也幸亏徐芷身上有刚刚收的货款,不然还真不一定够用,每次出门带的钱都和买的东西差不多钱,不会拿太多,丢了还不得心疼死。 买完笔和纸明松就没再要其他的,一路上还很高兴,徐芷看他那么开心就不想那么多了,又不是多败家买了什么大东西,不就是一摞纸吗,现代那些小孩要是想买一摞作业本自己练习写字家里还不得高兴死。
第15页 想通这个就没再心疼那二两银子,朝卖吃的那条街走去,昨天徐芷看见街头有家店面要外租,就打算去问问价格,本来也没想着开店,看到了就觉得开店比在小摊上好。不仅卖的东西能加几种,还不用每天拉这么多东西来。 没想到去问了才知道,人家不打算租,只打算卖。一打听才知道,原本这家店是开饭馆的,租了房子先把后面一间屋改成了大厨房,没想到生意不好,不继续租了。 房主收回来以后想继续外租,很多人看了都不想租,后面大厨房占了将近一半的店面,前面放不下多少东西,又是在拐歪的地方,后院也没几间屋,倒是往后有个小胡同,但也没什么用处。价格一压再压,房主一看租不了多少钱,想把后面厨房拆了也要钱,这才想着卖了算了。 徐芷看了以后挺满意,后面厨房能做吃食,锅炤都是现成的,前面做几个柜檯摆上就行,多放点凳子让人等的时候坐,桌子不需要多,毕竟不是以堂食为主。 就是要买的话家里拿不出那么多钱,虽然没问价格,但是猜也知道不能低于七八十两,改造的再不好面积在那放着呢,价格再低也低不到哪去。 徐芷又去问了问价格,果然没猜错,现银九十两,房主还说这几天交易能给便宜点,店里的东西都送。 这个价格在镇上不算贵,何况这里位置还不错,一条街都是卖吃食的,一般买吃的都来这里。 再满意架不住手里没钱,徐芷只能先去买过年用的东西,回头再想这个。 去了一个香烛店买好上坟用的纸钱香烛之类的,又去买了两份贡果,一份是明天上坟用的,一份是过年上贡用的。 走着走着,徐芷看见一个卖花生的摊子,花生在这个地方可不常见,问了一下才知道是亲戚带过来的,家里觉得是好东西没捨得吃,拿出来卖掉,也不知道价格是多少,就卖的比米面贵点,八文钱一斤。徐芷看了下那一堆大约三四斤,就问摊主还有没有。 摊主看徐芷想买,从身后拿出来个袋子,袋子里还有大半袋,徐芷让摊主称了下都要了,也没讲价,只是问了问那亲戚是哪的。一共五十六斤多,花了四百五十文。 有了这个,徐芷更想开店了,以花生为原料的吃食还是挺多的。 有再多的想法也没用,还得继续花钱,花钱容易赚钱难,徐芷算是明白什么叫恨不得一文钱能掰八瓣了。 去肉摊上称了五斤腊肠,十斤肉。再去油坊买了二十斤豆油,又去买了几副碗筷。零零碎碎买了一堆东西,把带来的钱和今天的尾款花的干干净净才回家。 第13章 十三文 将捎回来的布递给大伯母,说了下价格,大伯母早就把钱准备好了,只是原来不知道多少,特意多带了点,没想到徐芷买比自己买便宜那么多,很是欢喜。 送走大伯母,徐芷才把其他东西卸下来,怕婆婆看到买的东西多心疼,徐芷让跟出来的明柏偷偷把纸搬进屋藏起来,这才开始收拾剩下的,其他都是些必要的,只是花生几个小孩都没见过,好奇了一番。 “落花生,咱这边不种这个,年轻的时候你公公买来过,吃着是不错,就是太贵,又占空,也没带多少,我拿出来点先剥着,莲花来帮忙。”于氏看到花生没有多惊奇,既然儿媳买了就是想吃,所以招唿着开始剥花生。 今天是明竹生辰,过完年就要去书院了,也算是个大孩子了,其实这边没有什么过生日的传统,只是徐芷觉得最近家里越过越好,打算做几个菜庆祝一下。 大冬天没什么青菜,就多买了点豆腐豆腐皮和豆腐干,家里还有点前两天发的绿豆芽。暂定四个菜是绿豆芽炒豆皮、蒜苗炒豆干、挂霜花生、青椒肉丝,每种都多做点,平时不怎么吃好的,今天都吃尽兴。 四个菜也就后两个复杂点,要做也快,两口锅一起更快,一口锅炒菜,另一口烧粥加热馒头。 先把食材准备好,花生还在剥不急用,肉丝切丝,用少许酱油,料酒,淀粉抓匀腌制,青椒切丝,蒜切沫,豆干切小段,蒜苗切段,红辣椒切成小粒,豆皮切丝在热水锅里稍微一烫。 先炒青椒肉丝,锅中放油烧热,放入猪肉快速炒散,炒至猪肉变色后加醋和酱油,用铲子翻炒均匀,接着放入青椒丝同炒,炒到青椒丝变软后加入蒜苗炒一下,放入少许盐调味,翻炒均匀然后装盘。 然后是炒豆干,先下油锅把黄豆酱、蒜片、辣椒放进锅里爆香,再加进豆干翻炒,加酱油调味,倒进蒜苗,加上少许白糖、食盐调味,翻炒到熟。 接下来是挂霜花生,这个直接用小炉子做,将花生仁放入锅内,用小火将其炒香,取出晾凉,净锅内倒入水与白糖,待白糖融化后转小火,熬至糖浆出现很多泡泡、用锅铲沾少许糖浆能挂住牵出丝来;倒入先前炒好的花生仁,一边用锅铲快速地翻动一边用漏勺筛入淀粉,待锅内的糖浆凝固花生表面挂上白霜后即可出锅。先单独盛出来一小盘让几个孩子先吃着,把其他盛到盆里。 最后一个最简单,锅烧热,爆香花椒葱姜,加入绿豆芽,翻炒均匀后加入豆腐皮,翻炒均匀,再加入适量酱油和盐翻炒,一直炒到绿豆芽断生、豆腐皮热透就行,加入青椒提味,装盘。 四个菜出锅,粥也就好了,一家人坐在桌前准备吃饭,小的都还在睡。先挨个把准备的生辰礼物交给明竹,于氏给做了件外衣,针脚密实;徐芷是昨天买的书篓;明松用自己攒的钱买了砚台和笔;莲花是自己做的一双布鞋,鞋底是于氏帮忙纳的;明柏是自己抄写了本三字经,字迹工整,开蒙用刚好;荷花自己绣了个荷包,针线整齐,绣了几节竹子,一看就是用了心的;芙蓉小,给做了个手帕,绣了明竹的名字,就是字有点歪;其他四个在炕上睡得昏天黑地的。
第16页 吃到一半海棠醒了,徐芷觉得也该让两人吃饭,就把眀杉给喊醒了。 今天的菜受到了全家的喜爱,哪怕是徐芷都吃了不少,孩子们一个个吃的肚皮滚圆,怕积食看吃饱了就不让吃了,反正留着明天也能吃。 吃过昏食又坐了会算下帐,徐芷让几个小孩起来多走动一下再睡。 躺在炕上,徐芷又为店面的事情发愁,她还是喜欢拐歪处那个,就是手里没那么多现银,借都没处借,亲戚朋友谁家也没这么多余钱呀。 突然,徐芷想起徐耀宗徐老闆临行前说的话,让徐芷有事可以去徐家粮店找掌柜,他已经交代过了。虽然是客套话,但是好歹得去试试,万一能借到呢。 打定主意明天去沈家粮店看看,又想了想该怎么说,算了下需要多少钱,徐芷揣着对明天美好的期望睡了。 腊月二十八,徐芷难得都睡了个懒觉,到了辰时以后才起来,等洗洗刷刷收拾好更是不早了,隔壁屋里于氏已经起来了正和文氏刘氏在套棉袄,知道她累没喊她,还把茉莉抱到外屋来了。 徐芷有些不好意思,昨天想事情想的晚,早上睡得沉,连孩子什么时候被抱出来都不知道。 于氏看见徐芷醒了不止没说什么,还让莲花去把饭盛出来让徐芷吃,吃完好带着明松去上坟。 旁边大嫂刘氏羡慕的看着徐芷,婆婆对她也不错,但从来没这么好过。 第14章 十四文 “多谢王掌柜,真是太麻烦你了,那我就不耽误你了。”出发晚,来到徐家粮铺是下午,也免了大清早借钱的尴尬。 “徐娘子不必客气,银钱你先拿着用,主子临行前说了,您帮了他大忙,有什么需要的您尽管吩咐我就是,别的做不了,这点方便还是能给的。”王掌柜客气的回道。 徐芷这边往街的另一头走,在徐家粮铺借了一百两银子,本来是打算借八十两用,王掌柜知道徐芷要买店铺怕不够用,又给添了二十两,凑够一百两拿给她。其实徐芷身上还带了点钱,以防万一,还是把钱都收下了,买了以后还得稍微改造一下,门匾也要换,桌子椅子都要添几套,锅碗瓢盆也不一定够用,哪里都需要钱,多点心里也有准备。 边想边走,很快到了东市,刚巧房主也在,徐芷带着明松过去,价格还是昨天的价,好说歹说才把价格压到了八十六两。 说好了就去衙门过户,打点的钱又花了小二两,房子落在了徐芷名下,这是昨晚商量好的,于氏别说家里走不开,就算能来也不愿意来,明松几个落在谁名下都不好。干脆直接徐芷拿着,一方面家里的钱都是徐芷张罗进来的,另一方面,徐芷拿着也不会偏心哪个。 徐芷也有另一重考虑,自己不打算嫁人,可能一直在沈家,现在明松几个都不错,但谁知道等他们成了亲娶了媳妇还愿意养着几个弟弟妹妹吗?就算他们愿意,新媳妇怎么想? 这样一想,徐芷觉得这房契还是捏在她手里保险,家里谁都没有意见。 过完户又回去看了看,前面店面不大,三丈多长一丈多宽。接着就是厨房,厨房倒是不小,靠墙的地方有四个灶台,两个炉子,三个水缸,另外还有切菜台,架子什么的,不同大小的碗盘也有不少,听房主说这些是留下来抵房租的,刚刚没压下价格也有这部分东西的原因。 厨房对面有两个厢房,可以住人。再往后就是院子,院子不大,放不了什么东西,正房有四间,不过没有家里的大,这也是没法比的。正房不接墙,有个两人宽的小道可以过去,后院能放点东西,院子和后门间有个小胡同,不宽,长度倒是可以,起码有三丈长,宽也就两三步,两边是左右两家的院墙,安全不用担心,徐芷打算用木板把这块隔出来养鸡,还要先盖个鸡棚。后院需要修整修整,能种点葱蒜,青菜什么就算了,家里种了不少。 徐芷把锁换了,和明松一起去找镇上的木匠,东西多村里的木匠估计赶出来,镇上的店里一般都有点存货,去看看能不能早点买来。店里有上家留下来的桌子凳子,堂内够用,徐芷打算多买点凳子放在门口,有等着的客人可以坐,也免得占了桌子堂食的人没地方去。 到了果然发现店里有存货,问了价格,高凳子二十文钱一个,低凳子十五文,价格还算公道,讲了讲价最后花了七百文文买了三十个高凳子、十五个低凳子。又定了十个长凳子和三个柜子,说好了样式,交了三百文定金,这样一贯钱又花出去了,年后来拿剩下的,因为要的急,价格稍微贵些,这也是没办法的。 接下来要去铁铺,买了四个鏊子,村里的人一般都会摊饼,不过不是每家都有鏊子,买也是是几家合买一个然后轮流用,这种的也不多,一般没人会想到买它,除了家里有孩子了,别人来喝糖茶的时候才会用它摊糖饼回礼。一般借着用也行,毕竟一年用不上一次,面食可不是整天吃的。 徐芷想加的吃食就是单饼卷菜和荤素盒子。单饼在村里找人摊就行,这个菜有多种,肉类蛋类都打算加,而且不是炒的,徐芷打算炖串串,像现代的麻辣烫和火锅一样,不过是带着串煮好然后拿出来卷饼的。菜盒子也好弄,调好料以后也不怎么麻烦,再加上原来卖的馒头片。这样沈家三种吃食就是鸡蛋馍馍片、单饼卷串和菜盒子。
第17页 买好了鏊子,又去买了一大堆肉类肠类,问了屠夫初五一定开业,徐芷这才放心。 回到家托大伯给做一批木籤子,村里的汉子都会做点木工,只是质量不一样,大伯会的不少,堂哥也能帮忙磨磨毛刺,就没必要交给别人了,有钱给自家人挣不更好,反正不是很急着用,离开业还有好几天。 沈家在镇上买房子的事没人知道,于氏只在去给沈父上坟的时候提过一嘴,明松不是多嘴的孩子,所以连大伯家都不知道徐芷打算开店,大伯听到徐芷的要求也没多问直接应承下来了,堂哥倒是问了句,徐芷说是打算做点吃的,听到这明白了是要做生意的,大伯说一定给好好做,徐芷笑着说到时候给大伯拿点来尝尝。 离开大伯家,徐芷往村西头走,六伯家在这边,六伯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沈启金是六伯前面的媳妇生的,沈启金三岁的时候前六伯母去世了,六伯娶了现在的六伯母,六伯母的婆婆也就是三奶奶怕沈启金受后娘欺负,就把孩子抱过去养着,一直到十二岁的时候三奶奶得病了才送回来,这期间六伯母生了两儿一女,自然对这个不在自己身边长大的继子没有感情,六伯刚开始对这个儿子还有点疼爱,谁知道一到家就欺负弟弟妹妹们,一眼看不见就抢几个小的吃食,还在外面说后娘待他不好,六伯就不喜欢这个大儿子了。 沈启金十六岁娶了三奶奶给他定的隔壁村的媳妇万三妮,成了亲以后家里的活两人什么都不干,地里也不去,两人的媳妇都是让妹妹沈红红洗。六伯打也打过,骂也骂过,沈启金就是不改,又不能提前把两人分出去,不然村里人又该说六伯母这个后娘虐待继子了,后面三个孩子也不好说亲。 这不好不容易熬到现在三儿子沈启铜年前成亲了,六伯打算过了年就分家,夫妻俩跟着小儿子过。 六伯家前几年孩子多劳力少家里条件一直不好,沈启金有两个儿子,沈启银有一个女儿,沈启金的两个儿子仗着大老是欺负堂妹,这也是六伯母坚持让六伯分家的原因,这可是自己的亲孙女,比那两个继孙子心疼多了。六伯想着大儿子那个样,老了也不一定给他养老,所以也着急分。唯一的担心就是,家里没钱,给大儿子盖了两间新房免得别人说闲话花光了家里的现钱,二儿子和三儿子住老宅,从院里一分为二,老宅破的不行,每年都要补,这些都要钱,所以年前六伯才喊了两个儿子去后山弄柴,也是打算挣一点算一点。 徐芷来六伯家直接找了六伯母,没理会主动打招唿的万三妮,当初她嘲笑自己傻讽刺沈家穷徐芷一句话也没忘。 跟六伯母说好初四带两个儿媳去沈家帮忙摊饼,又去二十七叔家找了二十七婶,二十七是按族里这支的排名,上一辈最小的都排到了三十六。二十七叔比徐芷大不了几岁,几个孩子最大的才八岁,不过已经能帮忙照顾弟弟妹妹了,婶婶也能腾出空去帮忙。 二十七叔在他自家排第二,老大是二十一叔,二十一婶身子因为月子里落下的病不怎么好,二十一叔的腿也不好,两儿两女,大儿子十三岁,大女儿十一岁,小女儿八岁,小儿子五岁,徐芷打算年后让二十一叔的大儿子跟到店里去帮忙。 这样找了四个人加上大伯母婆媳,摊饼和面一共六个人,应该忙的过来。 第15章 十五文 腊月二十九,徐芷终于能歇一天了,一家人紧赶慢赶,终于把年后要拿到镇上的东西凑齐了,接下来就要准备迎接新年了。 这一年对沈家是个悲与喜相交的年,辛运的是先苦后甜,一切都步上了正轨。因为风俗,今年沈家不贴春联,不放鞭炮,不拜年,所以没有多少事情,能多歇几天。 腊月三十这天一早就开始包饺子,上午包晌午吃的,素馅,本来徐芷想调韭菜馅的,因为没天冷没有,就包了白菜豆腐的。吃完饭包第二天的,人多包的也快,就算包的多,两个时辰也完工了,开始准备年夜饭。 这是徐芷来的第一个新年,就计划多做几个菜菜单定了红烧肉,糖醋排骨,油炸小鱼,拔丝土豆,炖丸子,地锅鸡,凉拌菠菜,酸熘白菜。八个菜里里一半是硬菜,不说村里,整个南河镇都没几家比得上。 其实这几个菜也不是全荤,红烧肉里加了不少白菜,地锅鸡里土豆片比鸡肉多一多半,丸子里也是白菜木耳之类的放了不少,架不住这时候缺吃缺喝,家家都是能吃饱就不错了,过年能有点好菜就算是拿的出手的,还有人家年夜饭一样是煳煳咸菜呢。 家里孩子多,两个甜口味的菜徐芷都往多了做,没想到都被吃光了,看着几个孩子吃的一脸满足,徐芷和于氏都跟着开心,于氏也没忍住多吃了点。 没好意思笑话婆婆,吃完饭以后都开始收拾盘子碗,吃光的都刷刷,没吃完的收起来。糖醋排骨和拔丝土豆吃光光的。因为做得多,其他菜剩下不少,都放到了堂屋,那里冷,能放得住,徐芷也没想到是,因为这菜还引发了一场让人哭笑不得的风波。 徐芷收拾好了桌子就把两个炉子都点上,一家人边聊天边守岁,聊聊年后的规划,一家人都充满欣喜的迎接新的一年。 在熬睡了五个孩子,第六个开始昏昏欲睡是,终于到了子时,外面勐地想起鞭炮声,把刚睡着的明椿吓得一颤,徐芷赶紧把他抱起来捂住耳朵,所幸没吵醒,皱了皱眉又睡了。又看看其他几个,发现都睡得唿唿的,徐芷笑了笑,把新做的衣服都拿出来,挨个放到每个人枕头旁边。
第18页 第二天一家人起来的还算早,都收拾好了天才刚刚亮,知道待会可能有人来拜年,早早的把门打开了。 果然,刚打开门没一会,堂嫂和几个堂伯家的嫂子就先来了,拜年一般都是先拜亲近的长辈,应该是从大伯家出来就来了。 几个嫂子拜了年,又唠了几句家常,就去下一家了。接着又本家来拜年,陆陆续续全村都来了个差不多。 看一拨人走了,于氏赶紧招唿徐芷把饺子下了,去年家里也没拜年,但是除了大伯和其他几家亲近的来的早,其他人都是快到晌午才来拜年,没想到今年都来这么早,一家人都有些饿了。 饺子刚盛出来端上桌,沈启金和媳妇万三妮就带着两个儿子来了,六伯家其他几个媳妇都是早早的来了,当时徐芷还好奇这个大嫂怎么没和自己弟妹一起来,原来是分开了呀。 两人的儿子沈大柱和沈二柱一进门就往桌上扑,把正端着碗餵弟弟的莲花吓了一跳,赶紧把碗拿另一边去,要知道这可是刚盛出来的,很热。 没抢到莲花手里的,沈二柱直接去抢明竹手机的,别看他比明竹小,在家霸道惯了,明竹从小被几个哥哥姐姐让大的,还真没注意被抢了,想要把碗抢过来却被沈大柱拦回去了。 沈大柱把明竹拦住,接着就往弟弟手里拿着的碗里伸手,沈二柱已经往嘴里塞了两个了,手里还抓着两个,怕烫明竹碗里徐芷就没给盛几个,两个一分碗里就没了,沈大柱又去抢芙蓉的。 这下莲花也反应过来了,把抱在怀里的海棠放明竹怀里让他抱好,就去拦着两人,荷花已经像个小炮仗一样沖向两人。家里这几个孩子,莲花最温柔,荷花是最泼辣的,一直被哥哥姐姐护着,就没受过什么委屈,看有人来抢自家的东西一生气就往上沖。 莲花连忙把两人拉开,本来在隔壁煮饺子的徐芷听到动静也出来了,于氏本来在招唿沈启金夫妻俩,不管平时怎么样大过年的来给你拜年都得给个笑脸,结果一回头看见这一番情况当时就炸了。 于氏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年轻的时候她就把婆婆压的死死地,沈儒海在外行商几十年身边连个女人都没有一方面是两人感情好,一方面就是于氏压的住。后来接连经歷了丧夫丧子,脾气也没变,毕竟家里老的老小的小,虽说忍得一时等明松长起来就好了,越忍越受欺负谁知道能撑到什么时候。接着徐芷清醒了,家里越过越好,于氏这脾气也也没以前那么急了,前段时间生病,也没怎么生过气。 今天这下算是惹急了于氏,你说她家孤儿寡母的容易吗,去年也苦没见几家来拜年的,今年看过的好了都凑上来了,还不是看着小七有本事了,帮着亲戚了才来的吗,现在倒好,又来欺负沈家的孩子,当她是死的吗? 两步走过去把两个皮孩子扒拉到他们亲爹娘那边,张口就道:“大柱他娘,这孩子可得好好看着了,万一在我们家烫了伤了,你们又得说我们刻薄孩子,我家可担待不起。” 于氏这样说也是故意的,前段时间沈大柱兄弟俩在家打架摔伤了,实际上就是破了点皮,万三妮把孩子领出去逢人就说婆婆打孩子,有人还真信了,把六伯母气的直掉泪,后来六伯看不下去说了几句,万三妮又改成自己没说,是外面人瞎传的。 第16章 十六文 万三妮刚刚站在于氏对面,刚刚自然是看到自己两个儿子抢饺子吃,自家人占了便宜,她是傻了才会往外说,直到被于氏点出来。心想桌上那么多吃的,吃点怎么了,明明这么多吃的,给她儿子吃点怎么了,那可是沈家的根,做这么多肉菜还让家里那么多的丫头片子上桌,是不是傻呀。 于氏一看万三妮表情就知道她在想什么,懒得跟她多说,直接让他们回家。 徐芷看到婆婆都处理好了就没说什么,直接进屋继续盛饺子,明松明柏正坐床上看着明椿和茉莉,醒了以后就开始乱爬,这又是锅又是灶没人看着可不行。 一个小风波,谁都没在意。吃过饺子,也没有多少来拜年的了,几个孩子都出去找伙伴玩,于氏和徐芷都在家里,下午大伯母和嫂子来串门,几人聊聊家常,大年初一就这样过去了。 今年沈家不走亲戚,于氏也没有女儿,所以接下来几天还是一家人在家呆着。徐芷开始慢慢准备往镇上拿的东西,将肉切成大小差不多的方块,豆腐也一样,鸡蛋打散炖熟切块,腊肠切片,这些都可以先准备,切好串好放到后院冻着,等用的时候再拿屋里解冻就行了。 然后是老汤,猪腿骨煮的,加了各种调料,分了两锅,一锅微辣,一锅原味,还有调好的不同口味的酱,到时候根据口味往上刷就可以。 陆陆续续都收拾好,初四一天都在来回倒腾这些,家里已经开始摊单饼了。帮工先找了一个,二十一叔家的大儿子沈启木,和明松一起在前面招待客人加收钱,徐芷在单独隔出来的角落里卷饼,莲花和在里正的二孙女小桃带着荷花明柏在后厨煎馍片和菜盒子,这个只需要掌握火候就行,小桃十六岁了,在家也做过不少饭,莲花几个整天给徐芷帮忙,所以不用担心几人在后厨忙不过来。 初四晚上一群人都在镇上过的,没回村里,男孩在北厢房,女孩住那间西屋隔出来的里屋,有单独的开出来的门直接在院里进出。徐芷自己住西屋,钱之类的重要的东西都被徐芷锁在箱子里放到炕角单独垒出来的地方,乍一看就是和炕连在一起的,谁也不会想到这里有个小洞。
第19页 初五开市,徐芷挂上“试营三天”的牌子,初八才是正式开业。 单饼是家里堂哥大早上送过来的,馒头还是前一天活好的面,先蒸馒头切好片,再点上炉子烧开老汤,把各种串放进去,趁没人把后厨的原料都准备好,饼也捏好,待会有要的直接下锅就可以,免得客人多等或者吃凉的。 炉子上的串串煮熟了就可以开门了,徐芷先卷了一些几人自己吃,味道确实不错。徐芷松了口气,虽然在家也试过味道,但是也没有一锅里面全是串这样煮,这下尝了,没有夹生的或者没入味的就放心了。 街口这家店关门挺长时间了,年前那两天有人在装修都好奇是开的什么店,后来听说挂了匾是沈家小吃铺,都猜是不是以前卖酱馍馍片的那家。这下看到开门就进去尝尝。 初五是年后第一个集,有人路过发现这家店开门了,人还不少,老闆确实是以前摆摊的那个沈家媳妇,进去想买点馍片,结果发现加了新吃食,听说初八有新的,没想到今天就有了,好奇尝尝,确实挺好吃的。虽然价格不是很便宜,但那是实打实的白面饼,卷的东西自己挑,有一文钱两串的白菜菠菜,也有两文钱一串的肉和腊肠,鸡子一文钱一串,想吃什么卷什么,还给刷酱,两个饼再加一碗粥就吃个半饱,再来两个菜盒子,一荤一素,真是神仙也不换。 人都有从众心理,越是人多的地方越想去看看到底是什么这么多人,所以今天一天的生意很是不错,有闲钱的会都尝尝,串的种类多吃不完下次吃。没那么多闲钱的,可以先买两串尝尝或者哄孩子,素包子还一文钱一个呢,这样算起来也没多贵,何况还有一文钱一大碗的粥,还不是稀粥,稠的都快能立住筷子了,店里还卖大馒头,一文钱一个比别家的大一圈,咸菜不要钱,五文钱十文钱,怎么吃都能吃饱。 天一擦黑徐芷就关门了,街上人已经不多了,虽然没有宵禁徐芷也不打算做晚上生意,一家都是女人孩子,就算生意再好也不冒这个险。堂哥晌午就走了,明天还得来送饼,其实镇上也有闲着的 晌午是客流最多的时候,几人轮流吃了点菜盒子,卷了两个饼凑合凑合,对沈家人来说这顿饭一般,对其他两人来说可能是今年吃的最好的一顿。沈启木问徐芷可以把菜带回家吗,他光吃饼就行。徐芷让他自己做主,有跟他说如果饿了自己拿馒头吃,那个管够,没说再给卷个饼的事,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她可算是明白了,虽然二十一叔一家人都很好,但是给了启木那给不给小桃?给多少?以后再来两个干活的都怎么算? 沈启木听了特别高兴,能带回家就是好的,回家给弟弟妹妹尝尝,等他发了工钱一定要买肉回家,今年过年家里就吃了一顿白菜油渣的饺子小妹就很开心,这个闻着就香,小妹一定喜欢吃。 最后沈启木把那个卷饼和两个菜盒子一起拜託沈启福捎回去了,自己吃了两个馒头,下午干活比原来更努力了,把自己忙成一个陀螺,除了收钱什么都抢着干,明松都被他弄得没事干了,只能去后厨帮忙切菜烧火煮粥。 沈家卖了两种粥,一种是土豆泥的,这边叫做地蛋,土豆切碎了扔锅里,加点面一起煮,煮出来的粥稠,也便宜,一文钱一碗。另一种是白米粥,白米不是最好的但也不差,因为是碎米便宜点,煮粥看不出来,两文钱一碗,大半碗是米。前一种卖的好点,一般人觉得在外面喝粥不实惠,很多都是买了饼回家吃。 晚上吃的也不错,卖剩下的小半锅白米粥几个人分了,炒了两个菜一个绿豆芽豆皮炒肉丝,一个土豆丝,豆芽是徐芷在家生的拿过来的。馒头单饼管够随便吃。 第17章 十七文 初五的生意不错,晚上算了算大约能净赚四两银子,初六初七比初五差一些,但比年前摆摊挣得多多了,徐芷交代明松两人前三天对客人说初八那天正式开业。 初八早晨开业,徐芷直接挂上三个套餐。第一种是五个大馒头加粥,本来六文钱现在只要五文文钱。第二种是两个肉馅两个素馅盒子加粥,本来定价是九文今天只要七文钱。第三种是两个卷饼,每个饼里面分别有肉串、鸡子、腊肠、豆皮、两串青菜,加一碗白米粥,本来十八文现在只要十五文。 徐芷把每种套餐摆在柜檯上,把相应的钱数也用木板刻出来摆上,进来就能直观的看的出每种都有什么卖多少钱。 另外一个优惠就是满十减一满二十减二,以此类推,满一百文可以选择减十也可以选择送一份第三份套餐,不想要也可以换成八个肉串。 听说今天有活动的客人被各种实惠扑面而来,都不知道买什么合适了,最后还是买套餐三的人多,荤素盒子在别的地方也吃过,这个串串还是第一次见,何况买一份多再送一个肉串,比满十减一更便宜了。 买第一份的也不少,沈家的馒头分量足,一份五个馒头,两份十一个,不要汤还可以换成馒头,买一份省着吃能够一天吃的,有节省的壮力买一份把馒头装起来,拿干粮就着粥喝,馒头买回去给家里孩子吃。 徐芷本来是不打算多卖馒头的,后来见有人买两个菜串或者一个素菜盒子要一碗粥,明白是因为粥不单卖又不捨得吃其他的才这样买,就加了馒头的数量,虽然没多挣多少钱,也就能赚个人工费,也算是做好事了吧。馒头也有两种,都是一文钱一个,白面馒头小一些,黑面馒头大一些。黑面馒头可不是现代吃的那种黑米或者黑芝麻,而是用白面加棒子面加地瓜面做的,成本低,味道不如白面馒头,但也能填饱肚子,是家里条件不好的,又没人在身边帮忙做饭的人的一个好选择。
第20页 前两天徐芷就让堂嫂也过来帮忙了,堂哥每天晌午人少了就回家把饼带过来,晚上夫妻俩住另一间厢房里。 对此大伯母文氏很高兴的同意了,儿子儿媳在镇上帮忙,不用在家吃饭还能赚钱,自己再帮忙摊饼,家里男人也噼竹籤,一天下来不少挣钱,过几个月都能攒出盖房子的钱了,虽然没有孙子,但是她相信,两人在镇上待上几个月肯定有好消息。小七可是命里带福的,你看自从小七来了沈家,妯娌家的孩子可是一个接一个往外蹦。这两年家里事情不断,等小七嫁给了启贵马上就好了,妯娌的病也好了,生下来就不好养活的两个小的也健壮了。孙女就是小七被捡来那年有的,儿媳和小七再走近点,肯定会有孙子。 对于大伯母的言论,于氏还跟徐芷提起过,不过徐芷没在意,她要是运气那么好沈家也不能只剩老的老小的小了。 不管怎么说,沈家的生意确实不错,两个月就把欠的钱还上了,送明松几个去了学堂,又在村里招了两个帮工。 中间还闹出来来点事,刚开始怕明松几人去学堂以后忙不过来,就先招了个人熟悉熟悉,那人是沈家本家,叫沈启生,他娘和万三妮的娘是姐妹,他也是万三妮的姨弟,家里条件还可以,为人也不错,听说徐芷家吃的用的好,就想着来来混吃混喝,求他爷爷也就是沈家五长老,辈分比于氏大一辈,于氏不好推脱,徐芷也觉得一个孩子也不能怎么样就带来了。没想到来了以后不干活,吃饭的时候倒是很积极,还嫌菜不好。徐芷本来打算让他干完十天走人,这也是原来说好的先干几天试试,没想到第三天就出事了。 徐芷有记帐的习惯,店里卖出什么也会记上,一直没出过什么问题,有差额也就是一两文,直到那天晚上合算的时候少了四五十文,这可不是小数目,一般差不了这么多,把人都叫来核查了一遍,只有沈启木看见沈启生靠近过柜檯,柜檯一般都是明松待着,沈启木避嫌一般都不会靠近。沈启生刚开始不承认,后来沈启木又说了自己放在窗台的卷饼不见了,而小桃见过下午沈启生在后院偷偷吃东西。这下谁做的就明白了,沈启生不承认偷了钱,但是偷吃东西是明摆着的,店里有馒头随便吃,不存在会饿着的情况。 第二天徐芷和堂哥一起回的村里,把沈启生送到他家,直接说因为手脚不干净,也没管别人怎么说,村里当天就议论起来。五长老喊着徐芷污衊他们家,让族长把沈儒海一支除族,被族长和其他几个长老挡回去了。他们又不傻,徐芷的生意越来越好,在村里招的人越多,听二十一说,在那帮忙吃得好工钱也多,他们还想让自家小辈过去帮忙呢,只是不好意思明说罢了,五长老当时上门让十一家的让他孙子去镇上他们就有意见,现在赶回来多丢人,以后他们有事都不好意思让十一的儿媳帮忙了。 接着徐芷在村里又招了两个人,一个是族长的大孙媳,在村里帮着摊饼,一个是三伯伯的孙子在店里,也是二长老的侄孙子,这下都挺满意,只有五长老一家不高兴,但是没人理会就是了。 六伯一家也分了家,沈启金一家分了不少东西,但是越过越差,一家人谁都不想干活。反倒是沈启银和沈启铜两家,虽然分家没拿到多少,但是媳妇跟着六伯母在沈家摊饼,兄弟俩农闲的时候就结伴去后山打柴,攒够一车就往镇上拉,小半年的时间合伙买了头牛,日子越过越好。 后来生意镇上没刚开始那么受欢迎,徐芷也没加别的吃食,一方面觉得钱够用就行,另一方面在等明松长起来,现在挣点小钱没多少人计较,真要是生意做大,不光是族里不好应付,镇上其他竞争对手也会打坏主意,别忘了徐芷只是个望门寡,现在族里有休了她的权利。 清明那天,徐芷多在沈启贵坟前待了会,告诉他家里都好,只是家里没人,怕受欺负。表面上她挺坚强,实际上心里也是怕的,如果有人给她依靠她也想歇歇。 值得一提的是,不知是不是文氏的心理作用过于强大,一年后堂嫂还真又有孕了,腊月生了个女孩,本来大伯母想给孩子起名叫招娣让徐芷给拦住了,这名字寓意太明显了,家里女孩名字都是带花的,换了个腊梅,腊月出生的也趁她。文氏一想也对,这一年来儿子身子越来越好,再也没吃过药,这又来个孙女,孙子也不远了。 第18章 十八文 某年清明节 南河镇沈家村祖坟 徐芷蹲在她名义上的丈夫坟前,石碑前已经摆好了水果和酒水,边往烧着的火堆里加纸钱边对着碎碎念。 “小哥,你说你要是活着多好,婆婆也不会这么难过了,家里也有个顶樑柱。” “你说你要是小时候对我好点,我也能多来看看你,结果你从小就欺负我,还不让我姓沈。” “我要姓了沈,就招个婿,让他倒插门,生意也能做大点。” “去年没来看你,只让明松给你烧了点纸,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想起来你小时候欺负过我,一时气不过,就懒得来看你了。” “两年了你也快投胎了吧?下辈子对女孩好一点,说不定里面就有你未来媳妇呢。” “给你带了酒,喝吧。家里一切都好,婆婆也好了,明松快能参加科举了,我想让明柏也去,虽然他们老师说他年龄小,最好过三年,但我觉得明柏比明松基础还好。不是说明松不努力,是明柏太用功了,我怕他这次不去考一下再埋头学几年都成傻孩子了。”
第21页 “明椿和茉莉会走了,学会叫人了,不过他们不会叫我婶娘,只会叫娘,婆婆说把他们两个记我名下,我同意了,我觉得等我哪天不在了有人来给咱俩烧点纸也是好的,对吧?” “明松十五了,婆婆想给他相看媳妇,我给挡住了,过两年吧,还是个孩子呢。但你十五岁的时候就去参军了,在外面很累吧?” “前几天官府发了抚恤金,五十两,婆婆让我拿着,我没要,婆婆收着,记在明椿两个名下了,我没反对,你说我是不是特别自私呀。当初明椿没记在咱们名下的时候,我对他们都一样,现在我竟然开始偏心了。” “莲花的婆家又来了,说不退亲了,被婆婆骂出去了,我也骂了,我听有人说沈家就剩两个泼妇了,你不会觉得我泼辣吧?” “看我,跟你说这么多干嘛。你能投胎就投胎吧,多给你烧点钱,贿赂贿赂阎王,投个好胎。” “不早了,我也回去了,明天还要忙呢。” 镇南军队某兵舍 “沈六郎,醒醒,六郎,六郎,你怎么又打我。”一个大鬍子的青年喊到,边说边摇晃身旁的战友。 “嗯?怎么了?”被摇醒的青年有点迷茫。 “嗯什么嗯,你又打我了。做什么梦了,怎么天天打人。” “没什么,抱歉,我去边上睡。”被摇醒的青年回过神,拽着被子去另一边,那边靠墙,空间大,就是有点冷。 “算了算了,你还是在这吧,反正我睡足了。”看战友这样,大鬍子心里有点愧疚,是不是说重话了,别看是春天,这兵舍漏风,边上是真冷。 没去边上,青年也睡不着了,两条胳膊放到脑袋后,盯着屋顶沉思。去年他在战场醒来就什么事都不记得了,身上穿的军服上也没有标志,只能知道是朝廷的兵。 镇南将军优待俘虏,战场上俘虏的兵都不杀,别说他还是穿着朝廷的衣服,所以就顺势加了镇南军。因为脖子上有个小银牌,一面写了沈一面写了六,所以被人喊沈六。 但是又因为他来歷不明,所以一直没有多少晋升的机会,不过在战场上挺拼命,所以熬了一年多才熬出来个百夫长。别人对他的称唿也改成了六郎,沈六郎。 受伤最严重的一次是去年冬天,听别人说那天眼看就要活不成了,就等第二天给他收尸呢,没想到晚上突然就醒了,烧也退了,军医都说没想到,白捡了一条命。 只是从那天开始,他就经常在梦里莫名闻到一股饭香味,有时候是肉,有时候是鱼,还有时候是青菜,各种各样,什么都闻过。每次被香醒了,睁开眼什么都没有,只有一股臭脚味。 后来还梦到过有人对他说话,说的挺多,但是醒来就不记得梦里说过什么。只记得好像有人嫌他欺负她,但是他真不记得什么时候欺负过别人。 也有时候梦到有人在哭,他又看不见,伸着手想去够,结果每次都是打到别人,醒来发现还是什么都没有。没有人哭,只有一群唿噜声此起彼伏。 第19章 十九文 明松考中秀才,做了个私塾先生,娶了媳妇。新媳妇对明松养着一大家不满意,被于氏怼回去了。 徐芷做主,把店分成十份,十个孩子分其中的五份,徐芷和于氏一人拿两份,剩下的一份做家里零用。地里收的租子也是,因为有了余钱,家里陆陆续续又买了不少地,也攒下来百十亩。家里每个孩子帮忙干了多少活都有记帐,徐芷按天数给他们算了工钱,明松不要,新媳妇倒是挺欢喜。 莲花嫁人了,丈夫是明松明柏的同窗,读书不怎么样,家里条件还可以,嫁过去以后小两口做了点小买卖,慢慢也好了起来。属于莲花的那半成利徐芷给她做了嫁妆,想着其他几个孩子长大了也这么办。 明柏名次比明松好,继续往上考,中举以后做了个小官,离南河镇不远。娶了上司的女儿,两人虽然不在家,但是节礼年礼从来没断过。 荷花也定亲了,说给了里正的侄子。过两年就要嫁过去了。 剩下的几个小的也在一天天长大,日子还在继续。 …… 沈启贵因为一些原因,路过南河镇,偶然间见到了徐芷,不算是一见钟情吧,也有点感觉,但是又经常梦到一个人,所以一直没有表示。 徐芷没认出来沈启贵,不仅是容貌变了,还因为记忆里只有几件大事,沈启贵的样子她没仔细想,所以见到只是觉得面熟而已。 偶然一次机会,明松看见有人在和小婶说话,走近一看竟然是去世多年的小叔! …… 相认后,沈启贵在家里住下,两人相处有些尴尬,沈启贵一直在努力。 …… 第二年,经歷了一些波折的沈启贵终于有机会西屋,红蜡烛燃烧了一夜,被第二天早早醒来的徐芷吹灭。 …… 于氏接过儿子儿媳递过来的茶,高兴的喝了。 …… 有儿有女有丈夫,徐芷的幸福生活才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