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致富记》 第一章 穿越农家1 李家村难得发生什么大事,李老爷子家发生的事情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李家的李玉被打成这样竟然不请大夫,还把他们一家都赶了出来,真是作孽啊,还是村里其他的人看不下去,叫来了大夫,老大夫看了一下伤势,叹了口气,开了几服药,告诉张氏把药喂给孩子喝了,如果第二天醒过来,就说明孩子有救了,最后看着这一家子家徒四壁,连药钱都没收,就提着药箱回去了。张氏听了大夫的话,哭的好不伤心,她身旁的几个孩子也哇哇的大哭起来,觉得李玉可能永远也醒不过来了,还是遵循医嘱,先把药喂给李玉喝了,然后一家子就在床边守着李玉。 田蒙蒙亮的时候,李玉醒了过来,屋里太暗,也看不清楚太多的东西,只记得自己和男友被小燕开车撞了,这是在哪里,难道是医院,感觉不像,倒是很像小时候农村姥姥家住的房子,想了一会,整理不出头绪,头也痛的厉害,又迷迷糊糊睡了过去。 李玉再次睁开眼的时候,天已大亮,抬头看了一下,茅草的屋顶,再看四周,糊着窗纸的木格子窗,自己睡着的土炕,下面铺着一张苇席子,炕头的旁边放着两个木头箱子,离炕不远的地方是一个饭桌,一看颜色就知道用了很久。稍微一想,觉得自己像是穿越了。脑子里也多了好多东西。 前世的李玉是一个的女强人,不仅生活上把自己打理得很好,工作上更是凭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做到了公司的经理,而且还有一个帅气多金的男友王强,这生活简直羡煞了旁人,男友多次劝她放弃工作,让她在家做全职太太,可李玉骨子里不是个小女人,她认为女人也应该经济独立,所以一直自强自立,努力的工作。正好周末,二人正在试结婚的衣服,准备要结婚了,抬头看着穿着礼服的帅气男友,李玉满心欢喜,即使再要强的女人,总有小女人的一面,试问哪个女人不希望穿上婚纱和心爱的男人一起结婚生子一辈子生活在一起呢。可是当他们刚满意的试完衣服,准备回家的时候,突然一辆车冲出来,把他和男友都撞飞了出去,李玉闭上眼睛前看到了那个撞飞自己和男友的女人,竟然是自己的闺蜜小燕。 在认识王强之前,小燕一直是李玉的死党兼闺蜜,两人无话不说,李玉认识王强后,第一时间就把这个好消息和小燕一起分享,小燕见了王强也夸李玉眼光好,找了一个这么好的男友,后来王强总是有意无意的要李玉离小燕远一点,李玉刚开始很不理解,后来看了小燕发给王强的各种暧昧短信后,李玉真的非常难过,他一直把小燕当成是自己的妹妹,没想到小燕会这样对自己,她打电话质问小燕的时候,没想到小燕不仅不道歉,还说李玉配不上王强,自己非常喜欢王强,希望李玉能把王强让给自己,那一刻李玉心如死灰,从此再也没和小燕联系过。不知道小燕怎么知道了今天自己和男友要试礼服,没想到她会做出这样的事情,自己就这样死了,李玉真的很不甘心,也不知道王强后来怎么样了,是和自己一样穿越了还是被抢救过来了呢。揉了揉发昏的额头,李玉告诉自己不要再瞎想了,竟然老天让自己穿越了,那自己就再好好的活一回,至于王强,如果还有缘分总会相见。 不在想前世的事情,李玉整理了下自己穿越女主的记忆,他所在的村子叫李家村,因为李姓最多,隶属于大金王朝,不属于李玉在前世历史上所知道的任何一个朝代。这个小女孩竟然和自己一样,也叫李玉,今年只有十岁。这家人当家的是老爷子李彪。李家老爷子和老太太王氏生了六个儿女,四个儿子,两个女儿。 她的父亲是李家老爷子的四儿子,名字叫李国,几年前家里征兵,每户要出一个成年劳力,不出劳力的就出十两银子,李老爷子和王老太太心疼银子,不舍得出钱,劝说老实巴交的四儿子去服了兵役,就再也没能活着回来。母亲张氏,三十出头。李玉是老三,上面有二个姐姐,大姐叫做李丽,今年十四岁,二姐李莲,今年十三岁,一个哥哥,在李家排行老五,今年十三岁,和二姐双胞胎,她还有一个弟弟,今年七岁。 李家枝繁叶茂,有四十亩地,在李家村也算上大户,按说他们过上普通人家的生活也没问题,而且李玉的父亲是为全家做了贡献,省了银子去服了兵役,再也没有回来,老爷子和老太太应该多照顾四房才对,可自从李玉的父亲死在战场上后,他们四房便没有了成年劳动力,前两年还好,老头老太太也没说什么,耐不住时间久了,老爷子和老太太开始偏心眼儿,偏向其他几房,不把他们当成自家人看。自从李老四被征兵后,娘几个就起早贪黑的伺候一大家子,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反而在李家受尽欺负和白眼,李玉穿越来的那天正是因为李玉的母亲被他大伯娘刘氏欺负,李玉不忍心看自己的母亲被打,为了保护自己的母亲才会被刘氏打中了脑袋,流的满脸是血,张氏找李老爷子和王老太太主持公道,哪知老两口早就看他们不顺眼,没有成年劳动力,还这么多口人,一天要吃多少粮食,想到这些,老两口就心疼,不但不去找刘氏的麻烦,却直接说老四家无理取闹,把他们一家赶出了家门,他们现在所住的一间小破屋还是废弃的李家老宅,已经好多年没住人了,没办法,至少有个住的地方,不然连个栖身之所都没有。 这真是太狗血的剧情了,前世李玉在电视机上看到这些都忍不住吐槽一下这狗血的剧情,觉得太假,没想到这些竟然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李玉不得不感叹自己的运气实在太差,竟然穿越都会变成社会的最底层,恐怕现在乞丐都比他们一家过得好。 第二章 穿越农家2 李玉醒来好几天了,病也好了起来,也默默接受了自己穿越成小女孩的事实。记得自己醒来的那个早上,母亲张氏把自己紧紧抱在怀里,激动地那个表情,李玉心里也非常感动。现在除了吃饭,躺在屋里,家里人什么也不让他弄,把她闷坏了。 被李家赶了出来,没有分给他们土地和银两,只让他们把自己的东西带走了,一家子人都要吃饭,张氏和李丽李莲便在家里绣荷包,手帕,等到镇上集市的时候去绣庄换些银钱,大哥李林想去镇上找些工作来做,镇上店家看他年龄小,没有那把子力气,没有店家要用他,只能每天去村后的山里砍两担柴,挑到镇上换几个钱。 李玉对村后的大山非常向往,一直想去山里看看,李玉的伤养差不多的时候,便给张氏提出要和大哥一起去山里看看,张氏起初不同意,耐不住李玉软磨硬泡,最终答应了下来,嘱咐他们只在山林外围转悠,不要深入。 对自己可以进山,李玉高兴坏了。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李玉便和大哥二姐一起进山了。二姐因为要挖野菜,所以也跟了过来,小弟也想跟着过来,奈何年龄太小,张氏没有同意,只能眼泪汪汪的看着哥哥姐姐们进山了,李玉看着小弟有些心疼,告诉他说,三姐回来的时候给他在山里摘果子吃,这小可怜才不哭了。 李林平时砍柴也只在山的外围,对山里面的情况也不了解,所以也不敢带着两个妹妹深入,只带着他们在山林外围转悠,饶是这样三人也收获了不少,秋季是丰收的季节,不光是田地里,山里的野果什么的也都成熟了,半天的功夫下来每人的背篓里都背了大半篓的东西,有野菜,蘑菇,野果,还有十多个鸟蛋,三人看着自己的收获都很开心。 ‘玉儿,莲儿,咱们今天收获不错,早点回去吧,省的娘担心,’大哥李林擦了把汗说道。 ‘嗯,是该回去了,已经大半天了,估计娘早就做好了饭等着我们回去呢’,李莲也附和道。 李玉还想再往深入看看,心里猜想大哥和二姐肯定不会同意,也就只好跟着他们一起下山了。 李玉他们上山的时候背的空背篓,下山的时候背着大半篓的东西,所以速度比较慢,快到家的时候,李玉他们看见母亲领着小弟李轩远远地迎了上来,脸上满是急切的神色,知道母亲是担心了,亏得他们现在回来了,不然母亲估计要去山上找他们了。 回到家,兄妹几人把背篓里的野货整理了,将那十多个鸟蛋拿出来加菜,一家人在一起喝着稀粥,再有一个鸟蛋炒野菜,吃的香喷喷的,小弟吃的太多,拍着自己的小肚子,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李玉感觉自己从没这么幸福过。 第二天,李玉他们又进山了,张氏虽然同意他们进山,还是有些不放心,把李丽也叫了出来,让大闺女看着他们几个。因为他们几个准备充足,比昨天往林子里深入了一些,收获颇丰,蘑菇,野果种类丰富,一个时辰的功夫不到,兄妹四个的背篓里已经满满当当的装不下了,几个人只好回家了一趟,把东西放下,再往返一趟。在山里,李玉还发现了山药,这可把李玉开心坏了,问大姐村里吃这些东西吗,几个人都说没吃过,并且告诉李玉不要乱吃这些,万一中毒了可不是小事。李玉嘴上答应,心里却想着这山药可是好东西,不仅营养,而且美味,而且还有药用价值,竟然没人知道,这也是一条生财的道路。李玉挖了几根,告诉大姐他们自己不是用来吃的,就是觉得稀奇,李丽他们也就随他了,几人又采了些野果,野菜,满载而归了。 第三章 进镇赶集 李家村走一个时辰就是永安镇。永安镇逢三六九都是一个大集,李玉从穿越过来之后,还没有去过镇上。明天就是永安镇的大集,十里八乡的人都会去那里买卖东西。张氏他们明天也要去镇上,把最近他们娘几个做的手帕荷包送到绣庄去,李玉听了之后也央求张氏带她过去,张氏想想女儿从生病到现在还没出去过,心里更是觉得对不起女儿,点头同意了。 赶集要大早,第二天天还没亮的时候,张氏喊李玉起床,匆匆吃了早饭,背着前几天兄妹几人山上采的蘑菇,野果,绣品,临走,李玉还带着她在山上挖的山药,打算去镇上碰碰运气,一起出了门。大姐看家,顺便照看小弟,大姐文静,要升笄了,不适合到处走动。走在乡村的路上,李玉发现路上已经有些人了,这个挎着一篮鸡蛋,那个拿着两只鸡,还有一些像张氏一样,拿着自己的绣品去卖给镇上绣庄。村里也有去镇上的牛车,一人一文钱,张氏不舍得花这个钱,带着李玉他们步行去镇上。因为起得早,走到镇上的时候,天才亮了起来,大街上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叫卖声响个不停。 永安镇有几条繁华的街道,有专门卖牲口的地方,也有开酒楼,食铺和卖各种小吃的美食街。李玉走到镇上的时候,累的满头大汗,前世出门都是各种交通工具,也没走过这么久的路,况且自己这具身体才十岁,本来就是大病初愈。“真是累啊,等姐有钱了,一定要买辆马车。”李玉嘟囔道。 早上吃的东西早就消化完了,看到前面的摊子正好是卖馒头的,一文钱两个,馒头又大又白,空气中还带着一丝丝的甜味,李玉的肚子咕咕叫了起来。 馒头摊的老板正在叫卖:“大馒头,热腾腾的馒头,快来买啊,一文钱两个”。 张氏看了看兄妹几个,带着他们走了过去,她从兜里掏出三文钱,递给老板:“来六个馒头,分开装。” “好嘞,”老板一边应答,一边麻利的把馒头递给了张氏。张氏把馒头分给他们一人一个,把剩下的馒头放进了背篓里。 好香的大馒头!因为李家的家境,李玉因此从穿越到现在,还没吃过白面,现在吃着馒头,觉得胜过前世的山珍海味。 “咱们先去把绣活交了。”张氏对几人说道。 “林儿,你先把这些蘑菇,野果拿着,占个位置,我们先去绣庄,绣庄在街尾。卖了绣品娘几个再来找你。”张氏对儿子李林说道。 李林道:“好的,那娘你们注意着点,有什么事情就喊我一声。”李林是家中长子,父亲不在了,他要撑起这个家庭,保护家人不受欺负。 李玉远远就瞧见一个店铺上方挂着“苏福绣庄”,走进绣庄看见已有两个妇人和几个女孩子提着篮子等在那里交绣品了。 老板娘在柜台后台抬起头,见到张氏几人,笑着叫到“张大姐来了,今天怎么还带来这么两个漂亮的小姑娘?” “老板娘,这是我两个闺女,那个是我的二闺女,这个是我的小闺女,今天正好是大集,便领着他们姐俩来看看。”张氏指着李莲李玉笑着说。 李玉李莲笑着对老板娘打招呼。张氏对老板娘笑着道“老板娘,您先忙,我们先瞧瞧这些绣品。” “你这两个闺女,真是又漂亮,又懂事。”老板娘夸赞了几句,忙去了。 李玉看着墙上挂着的一幅幅作品,眼光在一幅动物绣品上停了下来,走近一看,不禁佩服起古人的绣工来,这绣的是两只小猫,这两只小猫,活灵活现,相互嬉闹。关键这色线配的好,把两只小猫的形态完全展现了出来,给人一种栩栩如生的感觉。想起前世在校期间掀起的那股十字绣狂潮,自己绣的那些作品,与之相比,显得有些不堪入目了。 “娘,这幅作品绣的可真好啊。”李玉对旁边也在看这幅作品的张氏说。 “嗯,是很好,娘可绣不出来这么好的绣品。” “谁说的,娘以前绣的比这还好看。”二姐李莲说道。张氏其实绣工很厉害,奈何丈夫去世那几年,在李家做牛做马,什么活都要做,根本没有太多时间绣活,所以绣工也就退步了。 “你们真是好眼光啊,这幅作品可是本镇最有名的绣娘的作品!”思绪间老板娘已经走到他们面前,一脸骄傲的说,这可是他费了好一番口舌才从那位绣娘那里买来的镇店之宝。 “老板娘忙完了,我这里有绣好的绣品,您看看!”张氏对着老板娘说。 “哦,好,张大姐的手艺我还是信得过的,我点点数就好了。”老板娘毕竟是一个生意人,看到张氏拿出的绣品,忙着清点绣品去了。 三个手帕,八个荷包,手帕一个十二文,荷包一个十文,又买了些丝线,拿着剩余的钱出了店门去找李林。 几人走了没多远来到李林的摊位前,张氏询问李林生意怎么样。 “娘,蘑菇十文一斤,野果三文一斤,卖了一小半。蘑菇买两斤,就送一斤野果。”李林把钱拿出来给了张氏。 毕竟都是山里的东西,这镇上馒头一文钱都可以买两个,这价格已经不低了。李玉抬头看了眼大哥,他发现自家大哥还挺有经商头脑。 几人在摊位前守着,李玉觉得有些无聊,好不容易来次镇上,怎么也要到处看看,他还想把他的山药拿到镇上酒店去问问呢,李玉和张氏说想在镇上逛逛,张氏不放心,让李林陪着他们姐妹两个,她守在摊子前,临走,又数了五个铜板给李林拿着。 李玉背着背篓,装着她在山上挖的山药,和李林他们走了出来。 “玉儿,我们去哪里啊,你不是要逛街吗,背着竹篓做什么。”李莲忍不住,开始询问起李玉来。 “走吧,也许今天我们能做成一笔生意呢”,李玉对他们说。 第四章 第一桶金1 “大哥,永安镇的酒楼多吗?”李玉准备拿着挖的山药去酒楼问问,虽然大哥他们没吃过这东西,但是酒楼的掌柜走南闯北,也许认识这些东西,就算不认识,他相信,只要好吃,掌柜的也肯定是愿意购买的。 前世李玉和王强在一起,除了工作就是研究美食,她一直相信那句老话,“要想拴住男人的心,先得抓住男人的胃。”李玉工作之余就在家里做各种美食,甚至还报名学习过一段时间的厨师培训班,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强第一次吃她做的饭,就被惊艳到了,现在穿越来到这里,李玉也想通过自己的手艺改变家里的状况。 “玉儿,你问酒楼做什么,咱们可没钱去那里吃饭,”说完这些话大哥李林就脸红了。他恨自己没用,连饭馆都不能带妹妹去吃。 “大哥,咱们不是去吃饭,去酒楼有别的事情,你放心,我有分寸的,大哥,你们要相信我。”李莲也转头看着她,不知道李玉搞什么鬼。 李林想想也是,自己的妹妹从病好了以后,比以前开朗了许多,而且心里很有主意,便打消了顾虑。 永安镇很大,四条大街,沿着大街两边是林林总总的各种商铺。今天是永安镇的大集市,沿路两边也有许多小商贩摆了摊子,就像他们家一样。 “大哥,这永安镇最大的酒楼是哪家?”李玉第一次来镇上,看什么都觉得挺稀奇的。 永安镇有官道,四通八达,客商也多。镇子也挺大,饭馆就更多了,李玉刚走了几步就看到几个,不过看门脸都不大,属于那种家庭式的小饭馆,也就坐个三两桌那样,此时不是饭口,更没啥人。 “永安镇大大小小的酒楼有几十家,前面那个“福满居”是最有名的。”李林道。 好多啊,李玉感慨,这还只是一个镇上,酒楼就那么多,再加上饭馆,食铺,小吃摊子,可见这永安镇的繁华。因为是集市,永安镇又是附近几十个村子最大的镇子,每次赶集来这里来来往往都有许多人,商铺多,经营的种类就多,每个特殊的季节还有人来收一些山货什么的,所以卖吃食的也就很多,就是客栈也有不少。其他的一些铺子基本上都是一个种类一个铺子,很有前世所说的垄断性质。 顺着大哥的视线望去,永安镇少有的几个三层建筑落入眼中。李玉点点头,看规模可真不小。 “大哥,二姐,我们过去吧。”李林和李莲虽有疑惑,还是跟着李玉朝前方走去。 走了一会来到了地方,李玉抬头,这是一座三层小楼,装饰的富丽堂皇,一看就很有档次。“福满居”三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似乎昭示着这酒楼在永安镇的不一般。 “希望能成功。”李玉让李林,李莲在外面等着,深吸一口气走了进去。 进去之后,李玉下意识的打量了一眼这大堂,墙上挂着大幅的山水字画,李玉虽然看不懂,但也觉得肯定价值不菲,门窗梁角雕梁画栋,看着让人赏心悦目,李玉觉得这福满居的老板肯定是个读书人,这装修的太有品位了。 还没到中午,不过福满居的大堂里已经零零散散的做了几桌客人。但是却不喧哗,几桌客人都安安静静的吃着饭,偶尔抬头说话,也只是比较小声,不会吵到其他人。 李玉正在打量的时候,就有小伙计迎了上来,李玉身上穿着补丁的衣服,一看就是乡下女子,伙计心里想着,莫不是走错了地方,想把她直接赶出去,看她是个女娃子,也动了恻隐之心,万一真是来吃饭的呢,于是是笑着对李玉说“客官您几位?” 李玉心里暗自点了点头,这福满居不说别的,伙计的素质就不错,她要是知道伙计刚才也是想把他赶出去的,不知道还会不会这么想。 “我找你们东家,劳烦小二哥给通传一声。”李玉说。要知道,做伙计最主要的就是机灵,懂得察言观色,这小女孩表现的如此落落大方,一点不扭捏,使得伙计高看了一眼,对李玉产生了好感。正好掌柜的在店里,那就通传一声吧,万一和掌柜的认识呢。于是就对李玉说道“客官稍等,我去通知掌柜的。”说罢,往后院走去。 华一年是福满居永安镇的掌柜的,他正在核账,听了伙计的禀报走了出来,看了一眼李玉。见到李玉不过是个小女孩,再看穿着,一看就是庄户人家的子女,自己并不认识,这小女娃找自己做什么呢? “这位客官找我有什么事情啊?”掌柜的笑眯眯的问。 “您是东家吗?”李玉问道。 “我不是。”华一年道。 “我就找你们东家。”李玉很坚定,“我有一笔买卖要跟你们东家谈。”她也不啰嗦,直接说明了来意。 “东家不在,我是这里的掌柜,客官有什么事?”华一年看着他背的竹篓又道“客官从这出去,往右走几步,看到斜对面的那家铺子了吗?那是收山货的,我们小店不收。”华一年虽然看不到李玉竹篓里是什么,可是那么一个大篓子压在她身上,再听李玉是来卖东西的,就有点儿生气。 真当我们福满居是那些小门小户的店啊,一个乡下姑娘卖个东西口气这么大。还真把自己当盘菜了? 其实隔段日子福满居就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不过华一年听李玉上来就找东家,根本没把他这个掌柜的放在眼里,再加上他们这酒楼最近生意受到同行的排挤,心气就有点儿不顺,要不是看在李玉是女娃,早就让伙计赶了出去。 李玉听了掌柜的话,眯了眯眼睛,觉得如果自己再不出头,估计生意就做不成了。挑了大堂最显眼的一张桌子,坐下叫到“伙计,点菜。” 小伙计看了一眼掌柜的,见他没说话,走过去对李玉道“客官,你要点什么?”对于刚才的小插曲,伙计也吓出一身冷汗,都怪自己把人领了进来。 “就几个简单的菜吧,给我来个山药木耳,山药炒肉吧,再来个拔丝山药,就这样吧,一会不够吃再点。” 小伙计看了一眼掌柜,苦笑了一下,“客官对不起,您要的菜本店没有。”这难道是来砸场子的,小伙计心想。 第五章 第一桶金2 “什么?这么普通的两样菜你们酒楼没有,你们福满居还是永安镇最大的酒楼?”李玉声音很大,惹得许多食客都往这边看了过来。 华一年听到李玉说话就知道坏了,没想到这个女娃是来搅局的,想把她现在赶出去,又见大堂这么多老食客看着,传出去这么多人欺负一个小女孩,怕有损酒楼的声誉。于是笑着对李玉说“客官,我们楼上谈如何?”作为一个做了十几年的掌柜的,华一年很冷静,他知道如何才能把这些事情处理好。奈何李玉根本不给他面子,直接就道“不必了,我就是来吃饭的,去二楼,我可没那么多银子。”作为一个现代人,李玉不用想也知道,如果去了二楼,自己能不能再出来都是个问题了,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还是一楼安全,这么多人看着呢,这福满居再厉害,也不会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把自己怎么样。 华一年见李玉不吃这套,只能微笑上前对李玉说道“客官点的两个菜小店没有,不如换点别的如何,本店有很多的招牌菜,让伙计给你介绍一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开门做生意的,能不招惹麻烦那是最好。 “不必了,我就想吃这两样菜。”李玉说道“这山药可是宝啊,不仅美味,而且最适宜秋季进补,不仅能健脾益胃,还能润肺止咳,据说还有长寿的功效呢。”李玉刚才要点这几样菜的时候,发现说出来后这里人也不知道,就明白了这山药是自己独家发现,所以也就由着自己说了,牛皮要捡大了吹。 “小店真的没有这种菜,”华一年也很为难道。 “这福满居啥菜没有啊,县城府城都有你们的分号,居然没有人家点的菜?”那些福满居的老顾客开始打趣道。 李玉才知道,原来这福满居还是连锁企业。 “话可不能这么说,山药这东西我也没听说过,这小女娃才多大,从哪里听到的,莫不是胡说八道,来店里捣乱的吧?”另一个客人也开口说道。 “各位,不是我说,我做酒楼掌柜这么多年,也没听过这道菜。”华一年对李玉一抱拳,“不知这位客官可是见过这道菜,有些东西道听途说可是不准的。”然后又对各位食客抱拳道“小店开业也有些日子了,一直秉承着进门是客,顾客至上的的宗旨,今天在店里发生的事情,诸位也明白了,如果这位客官能拿出他说的山药这道菜,本店既往不咎,如果是信口开河,来本店闹事的,本店也不会客气,请各位做个见证。”众食客纷纷答应。 李玉一听,原来是要给自己下马威了。难不成真把自己当成来闹事的了。 见火候也差不多了,李玉也站起来对着华掌柜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不知道能不能借贵店的厨房一用?” 酒楼的后厨何等重要,华一年想要拒绝,“这位客官,这样做恐怕不妥吧。” “掌柜的不想看看山药这道菜?” 李玉这么一说,旁边的食客也纷纷好奇,都在劝说华掌柜。 “我说华掌柜,就让这小女娃试试呗” “就是就是” 看着这么多老顾客纷纷说话,华掌柜真是骑虎难下,不知道到底要不要答应。 “掌柜的,我只做一道菜,如果你不放心,可以让人看着我。”李玉毕竟是来谈生意的,语气变得非常友善。 华掌柜想想也是,就这一个小女娃子,即使真是来闹事的,又能怎么样,在自己的地盘,如果出了事情,让她吃不了兜着走。 “既然如此,这位客官里面请”。华一年到。 福满居的门口聚集了一堆人,李林李莲也在其中,他们也听到了大堂里的谈话。没想到小妹到这里来是为了做菜,在家里,她们小妹可从来没做过菜,没发现他有做菜的本事啊,今天这是怎么了,从他们的脸上,看到满满的担忧,李林想冲过去拉自家小妹逃跑,不过看到自家小妹对他俏皮的眨眨眼,没有一点紧张的表情,他也只好选择相信小妹,只是心里还是紧张。 “给我点木耳,和猪肉吧。”毕竟不是自家的厨房,需要什么东西,李玉只好告诉华掌柜。 “拿给他。”,华掌柜对身边的大厨说。 看着这么多人看着自己,李玉也不以为意,先把泡好的木耳撕开,然后把猪肉切丁,最后把自己带来的山药用刀把皮削了,洗好后切成薄片。 油,盐,淀粉,葱。姜,胡萝卜,古代也没这么多配料,酒楼也只能这样了。 李玉有条不紊的做着一切,没有发现厨房里所有人都瞪着眼睛在看她。 锅中放入油,把葱和蒜爆香,然后加入胡萝卜,洗好的山药炒熟,最后加入盐,再用少量淀粉勾芡均匀,一道山药炒肉丝就可以出锅了。 李玉把菜装进盘子里,大师傅和华掌柜就迫不及待的拿着筷子一人夹了一块放入嘴里,嚼了两下就拿着一双闪光的眼睛瞅着李玉。 “怎么样?”李玉问道。大厨直接竖起大拇指,华掌柜虽然没说话,也点头微笑,看起来也很满意。 尝过了菜,李玉把炒好的那盘端到了大堂。请大家品尝,看到几乎所有人都夸赞这菜不错,李玉很高兴。 店里的食客很多,只有一盘菜,一个顾客夹一筷子,菜很快没了,有好吃的食客吃过后直接对华一年说“掌柜的,什么时候能吃到你们的新菜啊?” “今天是试菜,既然各位觉得好吃,小店几天后就会推出这道新菜。”华掌柜笑着回答。 掌柜的直接把李玉请到了二楼包厢,开门见山的对李玉说想买她的菜谱和山药,经过刚才的事情,掌柜也不敢小看李玉了。李玉以为华掌柜要询问东家,没想到他告诉李玉,这些事情,他可以做主。最后经过商量李玉以五两银子的价格把菜谱卖给了福满居,至于山药,李玉告诉华掌柜,数量不多,不能大量供应。为了表示自己的歉意,李玉又给华掌柜提了一个想法,他们酒楼可以搞限量供应,一天只卖二十盘,这样酒楼提高了知名度,也不会吃亏,华掌柜听了李玉的方法后,眼睛更亮了。 第六章 第一桶金3 李玉是在后山发现的山药,自己并不会种植,不过上次看过,觉得挖出来几百斤是没有问题的,山药不易保存,为了保证新鲜,李玉和华掌柜商量,李玉他们每天送来一些,直到山药送完为止,商定一斤山药二十文,之后又签了合同,李玉看过合同后,和华掌柜按了手印,交易就算完成了,华掌柜对一个乡下的小丫头竟然识字,更是惊奇。 谈完了生意,谢绝了华掌柜的好客,李玉揣着华掌柜给的七两银子下了楼,五两银子是菜谱价格,另外二两是山药的定金,为了方便李玉花销,华掌柜更是体贴的把二两银子换成两吊零钱。 下楼看到大哥和二姐,两人一脸急色,看到李玉下来后,两人同时松了一口气。 他们有很多问题想问李玉,不过也明白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压下心中好奇,三人往张氏摆摊的地方走去。 张氏已经卖完了跟前的东西,今天卖绣品得了一百多文,卖山货也得了一百文,看得出来她很高兴。看到李玉他们回来,告诉兄妹三个要去粮店买些粮食。上次被赶出来,李家老两口一点吃的也没给,他们这几日吃的粮食是她陪嫁的最后一点嫁妆换的。 粮店在另一条街上,李玉边走边把今天的事情说给张氏听,张氏听到李玉跑到酒楼的一系列举动后,吓得脸色都白了,抬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李林,似在责备他没有看护好妹妹。 “谢天谢地,还好没事,你这妮子,怎么这么胆大,万一出了事情你让娘怎么活......”张氏气呼呼的说。她虽然是个农村妇人,可也知道福满居是镇上最大的酒楼,去哪里的人非富即贵。 李玉听出张氏语气的关心,并保证以后再也不敢了。其实他现在想起来,也觉得自己实在太冒险了,自己家小门小户,福满居对他们家来说就是一座大山,亏得那个华掌柜性子不错,如果换了一个脾气暴躁的,他不仅自己要倒霉,还会连累家人。 “对了,玉儿,你怎么会做菜了,还知道挖出来的东西叫什么名字,在哪里听说的?”得了个空当,李莲终于把想知道的问了出来,这一路可憋死他了。 张氏刚才光着急了,现在听到李莲的问题,也转头看向李玉。这个问题李玉早就想过了,他要让家里的生活过的好起来,或多或少会用到前世的知识,做出一些张氏他们不能理解的事情,既然现在问了,索性讲给他们听,以后再有什么想法,他们也不会怀疑什么。 “娘,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自从上次醒过来之后,我的脑袋里就多了很多东西,有做菜的,也有其他的,这个山药就是记忆里的,所以就知道了,当初没有告诉你们,是因为害怕。娘,你说是不是老天爷看我们太苦了,所以故意教我些东西,让咱家过的好起来。”李玉说完还带上了一丝哭腔。他知道古人最敬鬼神,他这样说,张氏他们应该能容易接受。 张氏听了李玉的话,愣了一下,就直接接受了李玉这个说法,如果是别人他可能不相信,可李玉是自己的女儿,一直都和家人在一起,如果不是老天保佑,自己的女儿怎么会好起来,并且知道大家都不知道的东西呢。于是安慰李玉说“玉儿别哭了,这是好事情啊,老话常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我们家玉儿就是有福气的人,玉儿的手艺都能进福满居了,我们娘几个以后也有口福了。”几句话把兄妹几人都说乐了。 张氏嘱李莲李林保密,虽然自己家人可以接受,万一别人非要瞎说,对李玉的名声也不好。 李玉把钱从怀里掏出来拿给张氏,张氏直接放到怀里,财不露白,米铺到了。 踏进米铺,那米铺的伙计在忙中把头抬了起来“这位夫人,请问你想买些什么呢?”米铺伙计礼貌性的问。 “老板,请问你这里的米粮是是什么价格?”张氏问道。 小伙计笑着答道“这位夫人,我们这永安米铺,粮食样样齐全,玉米面,高粱面四文钱一斤,粗米五文一斤,白面八文一斤,白米十二文一斤,您需要那种?” “那老板给我来十斤玉米面,十斤高粱面,五斤白米,五斤白面。”张氏想了想说道。最近家里一直都在喝稀得不能再稀的野菜米汤,她能挺得住,孩子们也挺不住,想着孩子们受的苦,张氏很忏愧。现在有了钱,至少可以让孩子们吃几顿饱饭。 “好嘞,夫人稍等,我马上去帮您称。”小伙计麻溜道。说完就走到米桶旁边用袋子装起了张氏需要的米粮。 不一会,伙计手里扛着四个袋子走了过来,放到地上说:“夫人,这是你要的米面。” 张氏把他们一一放进竹筐里。小伙计开始算起账来:“十斤玉米面,十斤高粱面,一样的价钱,每斤四文钱,共八十文。五斤白米,每斤十二文,共六十文。五斤白面,每斤八文,共四十文。这些加起来一共一百八十文。” “好的伙计,这是买粮的钱,张氏从怀里掏出钱来数好放在柜台上。” 李林背二十斤,张氏背十斤,李玉两个要帮忙,张氏不让。李玉还想要张氏去布庄买些粗布,她们一家人的衣服还是比较单薄的,补丁摞着补丁,现在天气慢慢变冷,该做些厚衣服了,张氏怀里揣着七两银子,她从来也没拿过这么多钱,李家没分家,他们一家没被赶出来之前,所有的钱都是老太太掌管的。现在拿着钱有点不安心,还是决定早点回家把钱放好。路过点心铺买了一包糖果给自己的小儿子。几人便朝着城门口走去。 第七章 麻烦来袭 天不亮就出门,现在已经大中午了,李玉求着张氏再买点猪大骨,这玩意没肉,都是乡里人不舍得吃肉买来解馋的,很便宜,张氏拗不过,买了几根。又买了十个馒头,几人说说笑笑,便朝家里赶去。 李玉的腿又倒霉了,终于到村口了,已经看到自家的篱笆院了,这赶集也不容易啊。 回到家李玉就躺在床上不想动了,他是真的很累啊,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李玉是被一阵叫骂声吵醒的“你个丧门星,吃我李家的,喝我李家的,没想到还藏私房钱,一家人吃香的,喝辣的,你眼里还有没有老人了,我打死你个扫把星,我儿子就是你个贱人克死的。”这是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 “四弟妹,你快给娘道个歉,承认了吧,让娘也消消气,你看你把娘都气成什么样了。”又一个声音传出。 “娘,大嫂,我真的没有藏私房钱,这些东西都是这几天我们娘几个绣帕子,荷包,在山里采蘑菇换来的。”这是张氏的声音。 王氏听到张氏的话更气了,他指着张氏骂道“好啊,这才几天啊,你就不听我的话了,还敢顶嘴了,反了天了,今天我就给你立立规矩。”说完李玉就听见一个打耳光的声音。 小弟看到自己的娘亲挨打了,哇的就哭了出来。 李玉听明白了,这两个说话的应该是自己的奶奶和大伯娘了。听到张氏挨打了,李玉一把拉开屋里的门走了出来,外面的二人,没料到屋里还有人,听到声音都望了过来。这次是李玉第一次见自己的奶奶和大伯娘,上次他们一家被赶出门时,她早就晕了过去,是被母亲张氏抱出来的。他打量了一下二人,年长的那个肯定是王氏了,穿着一身黑色的粗布衣裳,灰白的头发梳的整整齐齐,脸上一副要吃人的表情,在他旁边的刘氏,穿着一身浅灰色的衣服,白白的脸,薄嘴唇,一看就是精于算计之人。 李玉打量的同时,老太太开口了“看什么看,也不知道怎么教育的孩子,见了人也不喊一声,是不是上次打傻了。”刘氏看到李玉,脸上闪过一点不自然。小弟李轩看到姐姐出来,跑到旁边把发生的事情给李玉说了起来。 张氏他们赶集回到村口的时候,正好被花大娘看到了,这花大娘是村里有名的长舌妇,经常和自己的大伯娘在一起东家长李家短的,看到张氏他们背着的东西,就去找自己的大伯娘说了。刘氏最近很老实,上次他失手把李玉差点打死,自己也吓坏了,要是打死了人,她是要坐牢的,后来听说李玉好了,她才安心。今天她本来不想来的,她知道这个四弟妹老实,在李家大院的时候就一直被其他几房欺负,现在被赶出去了,哪有钱买东西,奈何花大娘添油加醋说张氏买了多少多少的东西,把她说动了,她就想过来瞅瞅。又怕村里人说闲话,于是就去堂屋把花大娘说的话给老太太说了一遍,老太太一听就坐不住了,和刘氏两人就急急忙忙奔了过来。 张氏他们正在收拾房屋,买的东西正好摆在院子里,这老宅是个破旧的篱笆院,从外面可以把院子里看的一清二楚,王氏过来后,看到院子里的东西,眼睛立刻红了,一口咬定张氏以前藏了私房钱。要把东西全部拿走,张氏拦着不让。 经过刚才的一闹,李玉家门口已经围了很多人,都在院子外围议论纷纷,知道李玉家情况的都在说着王氏的不是。李玉狠狠掐了自己地胳膊一下,走到王氏面前跪了下去。 “奶奶不要打我娘了,我娘说的都是实话啊,我娘她真的没有藏私房钱,这些东西都是绣荷包,手帕的钱,我们家就这些东西了,奶奶你要拿走了,我们一家吃什么啊,奶奶你给我们留条活路吧,我们以后赚了钱肯定好好孝顺爷奶,小弟,过来,我们一起给奶奶磕头。”李玉大声的哭着说道。 磕了几个头,李玉晕了过去,张氏急忙跑了过来抱着李玉大哭“玉儿啊,你怎么了,不要吓娘啊。”李玉偷偷的拽了拽张氏的衣服,张氏哭的更大声了“玉儿啊,我苦命的玉儿呀,你千万不要有事啊,你上次被打还没好利索,千万不要留下病根啊。” “这李王氏真黑心啊,把人往绝路上逼啊。”一人说道。 “是啊,这老太太的心肯定是石头做的,对自己的媳妇孙女都这样。”另一个村民也大声说道。 围观的乡亲你一句,我一句,把王氏的脸都说黑了,她在这么多乡亲面前还是要面子的。 刘氏听到刚才张氏说,李玉上次被打还没好利索,就后悔过来了,他怕大家把矛头指向自己。现在外面这么多人看着,他们也占不到什么便宜了,于是扶着老太太灰溜溜的走了。这件事也成了李家村人一段时间内茶余饭后的消遣,这次王氏的名声更臭了。 村里人看正主都走了,上前安慰了张氏几句,就各自散了。张氏把李玉抱到床上,李玉就睁开了眼睛。 “三姐,原来你是装的。”小弟看李玉醒了,一下子就明白了,他还是很聪明的。 “傻瓜,三姐要不这样,奶奶他们怎么会走。”李玉说道。 李玉看到张氏脸上的巴掌印,暗道这死老太婆的手劲可真大。 “娘,疼吗,我给你吹吹。”小弟在张氏怀里说。 “不疼了,儿子一给我吹,我就不疼了。”张氏说道。 李玉下床给张氏拿了一块热毛巾,给张氏敷一敷。她知道,最近一段时间王氏是不会过来了。还是要想个办法,解决了李家大院的麻烦,省的他们再来烦人,自己一家人日子刚有点起色,他可不想这些人来打扰。 第八章 再次上山 天快黑的时候,李林他们回来了。今天集市他们在山上的成果卖了钱,都很兴奋,回家之后李丽也跟着弟弟妹妹上山了,看李玉睡着了,就没叫她。 他们在路上已经听说了下午家里的事情,看着母亲脸上的手印,一家人都很沉重。李林想要去找里正,李玉拦住了他。要是里正想管他们家的事情,他们被赶出李家大门的时候就会过来了。 李家村李姓最多,所以里正也是李家人,当初张氏一家被赶出来的时候,里正就没有出面,他知道这样不厚道,但也没有办法,李家的老爷子李彪可是他的亲弟弟。只能委屈自己的侄子一家了,他心里也是很愧疚的。 晚上喝的米粥,咸菜,吃的中午买的馒头,因为大家心里有事,所以这顿饭吃的很沉闷。李玉觉得要趁着这个机会好好地开导一下家人。她板起脸说:“娘,你知道咱们以前为什么被欺负的那么惨吗?就是因为我们一家懦弱,如果我们对他们退让了,他们就会得寸进尺的欺负我们,你想想以前吧。” “玉儿,他们毕竟是长辈。”张氏答。 李玉抬头冷笑,不屑道:“他们算是长辈吗?有一点长辈的样子吗?还想我去尊敬,天还没黑呢就做起了白日梦,母慈才会子孝,看看他们都对咱们一家做了什么。” 其实自从被赶出来,张氏也寒了心,要不然今天王氏上门,李玉拽他衣角的时候,她也不会配合李玉演戏。这在以前,她肯定是不会做的。想想以前自己伺候那么一大家子人,受委屈了也要忍着,孩子受了欺负,她也劝孩子们要忍,结果又怎么样呢? 张氏想了想说道:“我觉得玉儿说得对,以前都是娘做的不好,让你们受委屈了,咱们一家人以后不能那么软弱,要拧成一股绳,以后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的。” 饭桌上的气氛随着张氏的话融洽了起来,一家人开始谈以后的生活,怎样才能让日子越过越好,屋里充满欢声笑语。 第二天大早,留人看家,李玉李林一人一个背篓又上山了。没办法,他们家的院墙可是防君子不防小人。上次在镇上接的绣活,母亲和大姐他们也要赶工了。路上也有人上山,碰到相熟的,兄妹二人都热情地打招呼。 明天就是和华掌柜签订送货的日期,李玉他们要把山药挖出一小筐,下午给酒楼送去,刚开始合作,她可不想给华掌柜留下不好的印象,毕竟这次生意对他们一家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她还有很多想法,而这些想法都需要本钱的。 “大哥,咱们往里走一点吧。”李玉说。 “不行。咱们没去过里面,就咱两人,万一有危险怎么办?今天上山不是挖山药吗?”这是李玉大哥的声音。 “大哥,咱们就走进去一小段,采药人还要进入深山呢,不也没事吗?咱小心一点肯定不会有事情的。山药一会咱们下山的时候再去挖。”李玉又说。 “好吧,你走在后面,大哥在前面开路。” “嗯。” 不是李玉非要进深山,她也知道深山肯定危险更多一点。外围的山离村子近,又没有什么危险,人们最爱来这里采野菜,菌子,当初张氏同意李玉几人上山,也是知道这点。 路越走越窄,越来越陡,,先前平坦的小路不见了,林子也密了起来,脚下的路越走越艰难,真的非常辛苦。 李林还好,年龄大,身体也结实,又走惯了山路,不觉得辛苦,李玉就不行了,年纪小,身体也不壮实,和李林比起来就差了太多。好在李林一路上照顾她,太陡峭的地方就拉她一把。兄妹两个就这样走进了深山。 说是深山,并不是真正的深山老林,与真正的深山老林还有一段挺大的距离。李林走到这里,坚决不往里面走了。除了采药的和猎户,来这里的人已经不多了。 二人就在这深山里走动起来,蘑菇都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大多数都藏在树底下,被树叶盖住,若不细细看,很容易就错过。 这里蘑菇真的挺多,红蘑,榛蘑,花菇,草菇都有。这些可都是山里的特产,很多人都喜欢吃的。 这一片很少有人来,蘑菇很多,长得也好,二人的篓子已经装了一半了。 “玉儿,咱们回去吧,下次可以再来。不要告诉娘,免得他担心。”二人在这里没有发现什么危险,李林胆子也大了起来。 兄妹二人说笑着出了深山往上次挖山药的地方走去。这一片山药还在,没人去动。村里人对山里不认识的东西是有畏惧的,害怕有毒。李家庄就有一家人,不知道吃了山里什么东西中毒的例子。李玉当初没把山药先给家人吃就是这个原因。 挖好山药,二人下山。远处炊烟袅袅,抬头蓝天白玉,有山有水,如果不用为生活奔波,李玉觉得这日子就太美好了。 张氏已经做好了饭菜,高粱米饭配青椒土豆丝。虽然还是粗粮,一家人至少可以吃饱饭了。 吃过午饭张氏把采的蘑菇晒上,李玉要把山药给酒楼送去,家里没有车,要用脚走着去,一走一个时辰,李玉真受不了。李林想自己去,李玉想想还是不妥,当时大哥只是在外面等着,酒楼的人不认识他,这第一次还是两人一起去,等和华掌柜打了招呼,以后就让大哥一个人去送货。 第九章 李玉做饭 送完山药,和华掌柜打过招呼,李玉二人便回了家。 张氏母女三人正在刺绣,小弟在和隔壁田大娘的孙子小虎玩,在自家院子里都能听到两个小孩的笑声。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张氏见他们回来了,起身要去做晚饭。李玉想了想,告诉张氏今天晚饭自己来做。 自打重生到这个世界以来,他还没有给家人做过饭呢!这也不怪她,自从病好了以后,她整天都在想赚钱的方法,不是去镇上,就是去山上,等回到家里,早就累瘫了。 “行,今天玉儿做饭,我们也吃回现成的。”张氏笑道。 说干就干。 昨天买的大骨张氏洗好后,在厨房里放着,李玉把大骨头砍成小块,锅里放一半的水,把大骨放进去,开始往灶膛里添柴,生火烧水,再把洗好的土豆去皮切成块,放到大锅里和骨头一起煮。等水开后把和好的玉米面捏成饼子一个一个的贴在锅沿上,盖上大锅盖,注意看火,就可以了。 李玉小心的看着火,等时辰差不多了,揭开锅盖,一股热浪扑面而来,伴着一股浓浓的香气。等热气散尽,看到锅沿上的玉米饼子已经鼓了起来,他拿着锅铲一个个地铲出来放在盖帘上,把熬好的大骨土豆汤盛出来放在陶罐里。 锅还热着,李玉准备再炒两个菜,山上采的蘑菇加上家里的青菜,做一个香菇青菜,早上挖的山药,她留了一根,再做个山药炒木耳,晚饭就完成了。她小心的把陶盆和菜放到饭桌上,又洗了一把小葱淋上几勺大酱。 张氏不知何时进来了,李玉虽然给她讲了上次在福满居做饭的经历,她毕竟没有亲眼看见,现在看到闺女做出一桌子饭菜,她愣愣的出神。 “娘,你怎么进来了?” “来看看你做的怎么样了,是不是需要帮手。”张氏笑道。 “我已经都做好了,不用帮忙了,咱们可以吃饭了。” “嗯,娘去叫他们几个。” 一家人洗手坐下来吃饭。 “三姐,这真是你做的饭吗,真好吃。我都吃了两个饼子了。”小弟李轩边吃边说。 “嗯,你别说,玉儿做的菜是好吃,比娘做的香多了。”张氏尝了李玉的手艺,也夸赞道。 这一顿饭,一家人都把李玉夸成花了,搞得李玉都不好意思起来。 李玉趁机对张氏说,以后可以经常买大骨熬汤,给一家人补补油水。这一家人实在太缺营养了,大哥小弟看着就比同龄人小一圈。大姐二姐一个十四,一个十三,李玉瞅着好像都像没发育似的。至于他自己,李玉瞅瞅胸前,自己年龄小,以后肯定会发育的。其实她希望张氏经常买肉吃,不过也知道这个不现实,他们一家六口人,每天吃的粮食就不少,上次卖菜谱的钱张氏一分没动,留着急用,虽然现在山药也能卖钱,李玉估计半个月就要挖完了,到时候他们家又少了一项收入,如果仅凭母亲和大姐做绣品,能勉强图个温饱就不错了,更别说买肉了。他们一家自从搬到这个老房子,一次肉都没有吃过呢,李玉是真想吃。 很快,大家吃完了晚饭,李玉要洗碗,张氏说她已经做了饭,不要她帮忙。他就坐在小弟旁边给他揉吃撑的肚子。 一家人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吃饭,做事,这是李玉最喜欢的。 张氏刷好了碗,又烧了一锅热水。作为一个现代人,李玉以前每天都要洗澡。现在穿越到了这里,没有这个条件。庄稼人没有那么多讲究,每天洗洗脚,一个月洗上几次澡就可以了。刚开始李玉也忍着,但是白天到处跑,到了晚上身上黏腻腻的真的睡不着觉。他们家没有水井,用的水都是大哥打回来的,李玉也不能为了洗澡每天让大哥去打水,那样她心里也过意不去。只能告诉张氏晚上烧水的时候多添上两瓢,他用毛巾擦一擦,这样再睡觉也没那么难受了。 张氏几人晚上又做了会针线,张氏想教李玉针线,李玉不是扎到手了,就是绣歪了,大姐二姐笑他,李玉索性耍起小脾气不做了,张氏只能作罢。她躺在床上想事情,一会迷迷糊糊睡着了。 第十章 娘的娘家 第二天,李玉醒的时候天已经大亮,发现炕上只剩她一个人了。大姐他们应该在做饭,李玉闻到了饭香味。 穿好衣服,李玉开始梳头,洗手洗脸,准备吃饭。 “老四家的,你家来客人了。”隔壁的田大娘在院子外喊到。 张氏从厨房出来,看到来的人,惊喜道:“爹娘,大哥,二哥,你们怎么过来了,丽儿你们几个快出来,你姥姥,姥爷,舅舅们来了。” “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你都不捎个信给我们,要不是我们听说了,你准备瞒着我们多久。”李玉姥姥的声音传来。 李玉几人出来,看见院子里站着四个人,前面两个是李玉的姥姥,姥爷,后面还跟着两个人,是李玉的大舅,二舅。 “姥姥,姥爷,我想死你们了。”小弟先扑到姥爷身上开始撒娇。李玉几人也走上前甜甜的叫人。 把姥爷他们让进屋,一家人开始说起最近的事情。 李玉的姥爷家在张家村,张家村和李家村的距离和李家村到镇上的距离差不多。姥爷家日子过的不错,张老爷子张海,是个猎人,家里还有二十几亩地,娶妻白氏。老两口一共生了三个孩子。大舅张森,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也是个猎人,娶妻赵氏,生了一男二女,二舅张林,跟人学了木匠手艺,娶妻钱氏,生了两个儿子。她母亲张氏,张家的小女儿,嫁给了自己的爹爹李国。当初张家和李家结亲,就是觉得李家是富户,和自家差不多,门当户对,女儿嫁过去日子过的不会很辛苦。 李家村有别家的女儿嫁到张家村的,那妇人回娘家的时候听说了张氏的事情,回到张家村后把事情告诉了张氏娘家,张老爷子老两口听说后,昨天晚上就急得不得了,今天大早就让儿子赶着牛车过来了。 到了李家村口后,白氏带着丈夫儿子先去李家大院把李家人狠狠地骂了一遍,李家人自知理亏,看到张氏娘家人气愤的表情,只能由着白氏大骂,李家大院的门口围了许多人看热闹。 白氏骂了一通,打听女儿一家现在的住处,田大娘去田里路过,就把张氏娘家人领到了这里。 “这是玉儿吧,前段时间病了,伤养好了吗,过来给外婆看看。” “外婆,已经好了,你看我现在身体棒着呢。”李玉走到白氏身边笑呵呵的说。这是自己的亲人,李玉能感觉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关心,不像李家那一大家子,所作所为,只会让人气愤。 “娘,你们这么早就到了,肯定没吃饭吧,正好早饭做好了,咱们先吃饭吧,边吃边聊。”张氏说。 “妹子,这个事情你是咋想的,说说你的想法,是要钱还是要地,大哥一定帮你做主。”大舅对张氏说道。 “就是,以前我们是不知道,现在我们来了,不能这么便宜了李家人,妹子你快和我们说说吧。”这是二舅的声音。 张老爷子没说话,也在看着张氏,显然他是同意两个儿子的话。 李玉看着为难的母亲,开口道:“姥爷,我倒是有一个想法,现在我们虽然被赶了出来,可是分家的文书没有写,以后要是有什么事情,怕李家那些人拿这个说事,我知道母亲的意思,他其实也不想去李家要东西,爹爹已经不在了,那些东西我们不要,就当是替我爹尽孝了,现在我们就一个愿望,只要现在住的这个老宅子。然后要李家白纸黑字的写下来,以后和他们两清了,大家各过各的,谁也别来打扰谁。”这个想法是李玉一家这几天就商量好的,不知道怎么提出来,正好姥爷一家过来了,这事就好办了。 李玉说的这个意思,张老爷子他们想不通,老房子太破旧,根本值不了几个钱,这可是等于净身出户了,没有田地,他们以后怎么生活。 “你们一家人都是这个意思。”张老爷子问到。看到一家人都点头,他想说点什么,最后只叹了口气。 接下来的时间就是李林带着姥爷舅舅去找里正,然后去李家大院。李家的人本以为张氏娘家人来了,张氏有人撑腰,今天怎么着也要大出血,正在屋里商量对策呢,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李老爷子看过文书内容后,想都没想直接按了手印,生怕李玉一家反悔,李林也在上面按了手印。接着作证的里正,族老和姥爷张海也按了手印。李玉看到大哥拿回的那张文书后,放心了,终于是和他们划清了界限。 回来后,大舅二舅他们在李玉家也没闲着,把老房子修葺了一下,给屋顶补上新的稻草,防止下雨时屋里漏雨,墙上漏风的地方也修补齐整。李玉又缠着姥爷教他们打猎的下套方法,姥爷做了一辈子的猎人,这方面经验丰富老道。姥爷还讲了一会以前打猎时的趣事,听的李玉几人津津有味。一直忙到半下午,姥爷一家才坐上牛车回去,临走时,白氏给了张氏十两银子,张氏不要,看白氏生气了,张氏才无奈收下。现在用钱的地方多,这就算借的,等有了钱再还给娘家。 送走姥爷一家,李玉李林又去山上挖了一筐山药,今天事情多,他们还没去镇上给福满居送货呢,等李林送完山药回到家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透了。 第十一章 设置陷阱 昨天姥爷教了下套,挖陷阱的方法,李玉迫不及待就想试验,吃过早饭,和张氏一招呼,背上背篓,拉着大哥李林就往山上走。 要设置陷阱,外围的山肯定不行,这里上山的人太多了,动物都是很怕人的,一般不会在人活动多的地方出现。 “小妹,咱们去上次摘蘑菇的那个老林子吧,那里去的人少,咱们也已经去过一次,比较熟悉。” “嗯,我听大哥的。” 李玉再一次体会到了上次的那种痛苦。 两人走到地方,先喝了点水,吃点干粮,然后寻了处有动物经过痕迹的地方,开始用铁铲挖坑。 铲子虽然是铁器,,但是不大,带上山却很方便。地上的土质虽然松软,但挖起来依然吃力。两兄妹整整挖了一个上午才挖出一个一米多深,直径大概半米的坑。接着又在坑底倒插了些昨天姥爷已经削好的尖竹,在坑上又铺上了软草,树叶,盖住。在附近坐上标记,防止有人不小心踩进去,来这里的人虽然少,他们也要以防万一。两人休息了会,又在其他的地方设了几个绳套。下套子是一门学问,猎物有大有小,绳套的大小,下法也不同,他们这些绳套逮捕住大的动物不可能,抓野鸡野兔还是没问题的。做好这些,看看天色,估计是半下午了。 “大哥,你说咱这个陷阱能逮住大的野物吗。”李玉道。 “小妹,咱们第一次试验,我也不知道能不能抓到,大的动物更聪明,嗅觉也灵敏,咱们如果布置的不好,他们嗅到一点危险的气息就跑掉了。”兄妹二人说完话,又检查了一遍,采了些蘑菇,就去挖山药了。 两人回到家时,天已经放黑,张氏几人已经做好了晚饭。等他们回来,张氏责备了几句太晚之类的话,一家人开始吃晚饭。 次日,兄妹二人进山去昨天下套的地方查看,走进了看到挖的陷阱铺在坑上的草一点也没被破坏,都有点失望,然后又去查看昨天的绳套,前两个也是一无所获,第三个的时候,远远就看到绳套上有东西,走近一看,是一只山鸡,已经没气了。 李玉高兴起来:“大哥,咱们套住了,今天有肉吃了。” 李林也是一脸喜色。 回到家里,张氏几人看到那只山鸡又开心了一阵,李莲嚷着下次也要跟着去看看。张氏想让李林把鸡拿到镇上专门收野味的铺子卖掉,李玉和母亲解释说,就一只山鸡,而且已经死了,卖不上价钱,况且他们已经掌握了抓野物的方法,等以后抓的多了再拿到镇上去卖,还不如家里人吃了改善伙食,张氏只好依了她。 鸡已经死了,不能存放,张氏熟练地烧水给鸡褪毛,晚饭是李玉掌勺,这顿饭吃的可就丰盛了,蘑菇炖鸡汤,红烧鸡块,土豆炖鸡块,菜上桌的时候,李玉夹了一块鸡肉放进嘴里的时候,差点感慨的哭出来:“尼玛,终于吃到真正的肉了,不容易啊。”这是李玉吃的最多的一顿饭,实在是太香了。 自打那天后,他们时不时的可以抓到一些野物,有时候是一只野鸡,有时候是一只野兔,运气好的时候,一天抓到了三只野兔,家里隔两天就打一次牙祭,多的野味就拿到镇上卖掉。兄妹几人干劲十足,又挖了几个新的陷阱。但是一直没有打到大的猎物,让人很遗憾。 李玉最近过的很充实,每天进山查看陷阱,挖山药,采菌子,偶尔也会和张氏他们一起做绣活,半个月之后,山药挖完了,和福满居的合同就算结束了。张氏给他们算了一笔账,山药一共卖了十二两银,李玉姥姥上次给了十两,加上卖菜谱的五两和最近做绣活,卖野味的银子,他们家现在一共有三十两银子。 兄妹几人听过都很开心。要知道一般庄户辛苦一年能赚七八两银子就很好了,像李家大院,去掉吃食,花销,一年也就积攒十两左右。 接下来就是考虑这些银子怎么用的问题,李玉想法最多,她觉得现在家里有了本钱,她们可以做些小生意了,毕竟不能坐吃山空,山药的事情只是一笔横财,过了就没有了,他想让大哥小弟上学,家里还要盖房子,大姐二姐也要准备嫁妆了,这些银子是不够的,只能让钱生钱。民以食为天,不管哪个朝代,吃都是大事情,李玉想卖吃的。 “娘,咱们开个小吃铺怎么样。”李玉建议。 “咱们卖什么吃的,咱家也没开过铺子。”张氏想的很多。 “咱卖水煎包怎么样?” “水煎包,什么东西?娘怎么不知道。”其他人也摇头表示不知道。 “就是上次我告诉你的,生病迷糊的时候脑袋里多出来很多东西,这个也是。” “那东西好吃吗,能卖出去吗?”张氏又问。 “就是一种包子,要不明天咱们去镇上买了材料,我先做给你们尝尝看,咱家粮食不是快没了吗,明天一起都买了。” “嗯,好吧,明天咱们去镇上。” 第十二章 采购 次日早上,张氏带着李玉等人去镇上买东西。大姐李丽留家。大姐的性子和母亲张氏最像,不争不抢,永远都安安静静的让着自己的弟弟妹妹。有时候李玉感觉好像都忽略了她的存在。 五人朝着大路上走,小弟最兴奋,一路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前几次赶集都没带他,这次他也跟着去,高兴坏了。走了大概半个时辰,张氏怕几个孩子累,停下来休息,接着又对小儿子道:“轩儿,累坏了吧,来,娘抱着你走。” 小弟是真的累了,他毕竟才七岁,额头上都有了一层细汗,却坚持道:“娘,轩儿不累,咱们快走吧,娘不是还答应要在镇上给轩儿买糖吃的吗?哥哥姐姐都能走着去,我也要和他们一样,我是小男子汉了。” 听着儿子的话,再看看儿子的样子,张氏为他的懂事心疼。 大哥张林也注意到了小弟的样子,走上前去,不顾他的挣扎,抬手把她背了起来。 一辆牛车从他们面前走过,赶车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汉,李家村的人都叫他李三爷,李家村人平常上集,下集不想走着去了,都做他的牛车。看到张氏几人,牛车停了下来。他对着张氏道:“李国家的,你们是去镇上吗,上来我捎你们一程。” “三叔,不用了,我们走路去就好,不用麻烦了。”张氏赶忙推脱道。 李三爷假装生气道:“张氏,你还跟我这个老汉客气什么,大家都是亲戚。今天我车上没坐人,我去镇上给人送货,你们小心一点坐,不要碰到货物就好了,今天就拉你们一家人。三叔不要你们的钱。” 张氏推脱不过,只能感激道:“那就谢谢三叔了。”说完,张氏带着李玉几人坐上了牛车。 “李爷爷,谢谢您了。”李玉几人也对李三爷感谢。 李三爷笑着夸这几个孩子懂事,然后提醒他们坐稳,一挥牛鞭,牛车走了起来。 他们本来就已经走了一半的路,如今坐上牛车,不一会便到了镇上。 李三爷让他们下车,又叮嘱他们,如果一会他们买完了东西要坐车的话,就在城门口那里等他就行,他送完货就在那里停着,半下午才回去的。 别了李三爷,张氏几人进了镇里。要先去布庄买些布,现在是秋天,天气渐渐变凉,一家人还没有做秋衣。一进布庄的大门,店里掌柜就热情地招呼了起来:“这位妇人,是来买布吗,您随便看,我们这里可是什么都有。 李玉开始打量这个布庄,门面不大,柜台上摆满了各种颜色的布料,架子上还有一匹匹印着花的面料,看样子应该是比较贵的。不知道是不是刚开门,店里就他们一家子客人。 张氏几人挑了一会,选了几个颜色的粗布,李玉姐妹选了粉色布料,给大姐也选了一样的。张氏年龄大了,想选黑色的,李玉觉得太老气,他母亲才三十出头,穿那么老干什么,非得给她选了有颜色的棕色布料,大哥和小弟就是灰色了。 “掌柜的,你给我们算算,这些一共多少钱?”张氏问。 “这些一共四百零八文。”掌柜答道。 “掌柜的,我们买了这么多东西,你给我们便宜一点吧。”李玉的声音。 掌柜的想了想说道:“这样吧,把零头抹去,给四百文好了,这些粗布,我们的利润本来就不大的。” 李玉又说了几句,掌柜的又添给他们一些布头,李玉觉得挺满意的。 接着又去永安米铺买了五十斤玉米面,五十斤高粱面,白面白米若干,花去了半两银子。 和米铺伙计说好,先放在这边,他们一会过来拿。 中午的时候,张氏带着李玉他们吃饭。 “昌德福”面馆是镇上的老店,专门卖面,每天来这里吃面的人络绎不绝,浓浓的鸡汤配上劲道的面,上面再铺上一层肉丝,洒上葱花,别提有多香了,赶集的乡下人如果手头宽裕,都会来这里吃上一碗,价钱也公道,一碗五文钱。 “伙计,来四碗肉丝面。” “好嘞,客官稍等。” 不一会,四碗热腾腾的面就上来了,李玉吃不了这么多,给小二要了一个空碗,和小弟分着吃。尝了一口面汤,感觉有点油腻,又吃了一口面,感觉还是很劲道的,有点像前世的苏式面,如果她来做的话,还是有改进的余地的。不过看着店里大家的吃相,就知道这面是很好吃的。心里对这里的美味也有了些认识。 “玉儿,你觉得怎么样,咱家要开铺子,你能做出这么好的味道嘛。”张氏问。 “娘,等你吃过就知道了。”李玉卖了个关子。 一家人吃过饭,又买了一块猪肉,这是李玉做饭的材料,紧接着一家人就往城门口走去。远远看见李三爷的车已经在那里停着了。他们今天买的粮食有点多,准备雇三爷的车子。先给李三爷打了招呼,接着李林带着李三爷去米铺拉他们家买的粮食。 “老四家的,你们今天买了这么多粮食。” “是啊,三叔,您也知道我们家的事情,啥也没有,家里这么多张嘴,只能买了。” “是啊,你们家的事情,我也知道,你公公婆婆是老糊涂了。” “三爷,这是都过去了,不提也罢。现在我们一家过的挺好的。”张氏说。 “嗯,我看你们家肯定能立起来。” 回到村上,张氏付车费,这来回都是他们一家人在坐,她有点过意不去,取了十五文,李三爷不要,最后拗不过张氏,收了十文。 李玉开始准备为晚上水煎包做准备。 第十三章 小露一手 李玉打算做白菜猪肉馅,先拿了一颗白菜,把白菜洗干净了,然后切丝剁碎,放在盆里备用,接着把买的猪肉洗干净,然后去皮,剁碎,菜板上响起了砰砰砰砰剁馅的声音。 包子好不好吃,馅很重要,李玉家买的猪肉,肥的多,瘦的少。李玉想了想,以后他们家开小吃铺,来吃饭的很多都是和他们一样的乡下人,庄稼人一般吃的都很俭省,去镇上吃东西都是想吃有油水的,肥肉多了,不仅香,油也多。而且李玉相信凭自己的手艺,调出来的馅肯定肥而不腻,即使镇上的人吃了,也能拍手叫好。 母亲在忙着和面,李玉的力气小,和面只能靠张氏了。李玉把肉剁好后,加入剁碎的白菜,放盐,接着加葱姜蒜料酒,然后不停的搅拌,使馅子吸收较多的水分,更入味。 馅料调好,张氏面也和好了,和好的面要醒面,反正家里都有炕,把面放在炕上,盖上被子,烧把火醒个半柱香的功夫就好了。 做水煎包和包饺子差不多,只是包的手法不一样,李玉教了张氏他们一下,就学会了,母女几个便麻溜的包起来。 包的差不多的时候,李玉开始生火,把平底锅放在火上面,等锅烧热了以后,用刷子在平底锅上刷上一遍油,接着把包好的包子一个一个放到锅里,锅里响起了噼里啪啦的炸油的声音。等包子稍微金黄的时候,再把加了淀粉的水在锅里浇上一圈,就等着出锅了。 李玉也不让家人帮忙,让他们坐在桌子前等着尝她的手艺。 出了锅的水煎包放在盘子里,一个个黄澄澄的,让人看着就很有食欲,家里人吃的很满足。 “三姐,好吃,比中午的面都好吃。”小弟吃着包子含糊说道。 “小妹的手艺怕是都比的过大厨了。”大姐也夸到。 大哥二姐也点头。 “娘,你觉得呢?”李玉问。 “嗯,这味道好,真没想到这水煎包这么香,娘没吃过这么好吃的包子。” “那娘同意咱们开铺子卖吃的了?”李玉又问。 “嗯,娘同意。”张氏上次不同意是没听过这水煎包,现在尝了味道,张氏心里也有底了,这包子味道这么好,还愁啥卖不出去的。 “那咱们要准备起来了,明天就去镇上看看铺子吧。”李玉说道。 第二天张氏没有跟去镇上,她有自己的考虑。男人死了,她一个妇道人家,做很多事情都是不方便的。李林是家中长子,这个家还是要靠他,她让李林去做这些事情,就是锻炼儿子能早点把家里的门户撑起来。至于让玉儿跟着去,那是因为女儿自从醒过来后,好像换了一个人,聪明又有主见,家里赚钱的点子都是她想出来的,有她跟着,总不会吃亏的。 找铺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镇上的铺子他们买不起,只能租,既要考虑租金便宜,还要考虑人流量。李玉二人找了一上午,也没一点头绪。 中午二人在昌德福吃面,依然愁眉苦脸。 “大哥,我们去牙侩那里问问吧。” “对啊,我怎么把这事给忘了,牙侩就是专门做这些买卖的,比咱们这样晕头转向的去找快多了,还是小妹聪明,想的多。”李林夸道。 秦守信是永安镇有名的牙侩,做牙侩已经十几年了。能做这么久,可见他的本事。要知道做牙侩这一行,不仅一张嘴要会说,而且要讲信誉,对买卖双方要公平公正,不偏袒,不徇私。没有口碑,牙侩是做不长的。 李林兄妹二人打听过了情况,来找秦牙侩,并把租铺子的要求给他说了。秦守信看到两个孩子来找他,脸上稍微露出一点惊讶,转眼便恢复正常。听过李玉二人的要求,拿出登记的信息查看,给他们指了三处符合要求的铺子。 “秦牙侩,方便领我们过去看看嘛?”李林问道。 “好,二位跟我来吧。”他也很干脆。 这三个铺子地段都还不错,各有千秋,李玉最满意最后去看的铺子,它位于永安镇的小吃一条街上,有一大一小两个门面,不远处就是平常乡里人来摆摊赶大集的地方,人流量自是不用说的,只是租金也不便宜,一个月就要一两银子。 “秦牙侩,这铺子还能不能便宜一点?”李玉问道。 “玉儿姑娘,您也看过了铺子,这地段,这人流,已经很便宜了,价格是主家定死的,我也没有办法。”秦守信说道。 “那好,我们回家和家人商量一下,再给你答复,可以吗?” “恩,这是应该的,不过我得提醒你们,这铺子最多给你们留到明天中午,我明天会在这边等你们,中午之前你们不来,再有人来看,我租给别人,你们也不要怪我。”秦牙侩说的很明白。 “好的,谢谢您了!” 两人辞别秦牙侩,往城门口走去。 回到家里,李玉二人给张氏描述了一下铺子的情况,张氏听了,也觉得靠谱,就是觉得租金太贵,每月一两银子,她心疼了。 “娘,咱们肯定能赚回来的。”李玉宽慰她。 “那玉儿你们明天把它租下来吧。”张氏拍板道。 第十四章 准备 第二天一早,张氏给李林拿了五两银子,让他们去把铺子租下来。 秦牙侩已经等在那边,看到他们过来便招呼到:“你们这是想好了?” “我们回去商量过了,就租这个铺子了。” “准备租多久?” “我们打算先租一年。” 接下来就是签订合约,然后双方按上手印,一式双份,一人一份。李玉他们先付了三个月的银子,余下的三个月之后给。 “我在这边先祝贺你们生意兴隆,财源滚滚了。”秦牙侩拱手说。 “借您吉言,铺子开张的时候,有时间的话,欢迎来捧场。”李林也客气的说。 “一定一定。” 铺子已经租下来了,接着就是各种准备工作了。昨天晚上他们把今天该忙的事情列了一个单子,心里已经有了头绪。二人先去粮店把面订下来,他们在永安米铺买过几次粮食,印象还不错。粮铺的掌柜听说他们要在自家订货,表现的非常热情,表示李玉他们家铺子开业的时候只要提前打个招呼,伙计就把货给送过去,临走的时候还告诉二人,如果他们的铺子一直在他们店里拿货的话,价钱还可以再商量。 包子铺的包子用的面都是白面,掌柜的可不想错过这桩大生意。 接下来二人又把肉铺,杂货铺,铁匠铺,全部逛了一遍。碰到张家村的人,还让帮忙给张二舅捎了个口信,请他帮忙打几套桌椅板凳。二人忙到半下午回到了家里,刚坐下喝口水,张二舅赶着牛车上门了。 “二哥,你咋来了?” “娘,上午的时候我和大哥让人给二舅捎了口信。” “是啊,捎信的人只说要打桌椅板凳,不知道啥情况,心里不放心,爹娘叫我过来看看。” “是这样,二舅,我们在镇上租了一个铺子,准备开个小吃铺。” “这是好事啊,你家没有土地,我们也担心呢,如果这个铺子开起来,也是一个不错的进项。” “这都是玉儿的主意,这闺女就爱琢磨。”张氏笑道。 “还是咱家玉儿厉害,有头脑,主意多。”二舅拍着李玉的头夸奖。 “需要打几套家什,回去我就给你们准备。” “二舅,打六套够了。”李玉他们上午量了一下,估计差不多。 “行,桌椅板凳不费什么劲,两天就做好了,到时候我直接给你们送到店里去。” 说完话,张二舅就要赶车回去,张氏几人留都留不住。 接下来这两天都在为开业做准备,张氏抽空找人算了个吉利日子,说是三天后开业最好。 开业前一天,所有东西都已备齐。大间的铺子里放了整整齐齐六张桌子,中间留下过人的通道,小的那间改成了灶间,依次摆好了水缸菜板面案笼屉。再旁边是洗的干干净净的几盆碗筷。李玉算了一下,这几天租铺子加上买各种东西,一共花了五两多银子,这还不算桌椅板凳,二舅送来这些东西的时候怎么也不肯收钱,直说是给他们铺子开张的贺礼了。 “娘,咱们早点回去吧,明天还要早起过来镇上呢。”李玉说道。 铺子明天开业,李玉很兴奋,一晚上睡得都不踏实,她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样,反正母亲张氏铁定没睡好,夜里老是翻来翻去。鸡叫头遍的时候,一家人就起床借着星光赶到了镇里。 到了铺子,一家人就开始忙活起来。张氏和面,李玉和馅,小弟在看着火,接着母女几个开始包包子,烧汤。 李玉家的吃食,早上是水煎包,小笼包,汤是小米粥,大骨白菜汤。中午就卖白菜猪肉馅的水饺,反正都是一种馅,不费多少事。他们下午关门,晚上不做生意。这些李玉也是有考虑的,乡下人来赶集,一般下午就回去了,镇上的人晚上基本都在家自己做饭,而且每天早上一家人都要起的很早,也要注意休息,不然没几天,人就垮掉了。 太阳从地平线冒出头来的时候,李玉家的包子出锅了,随着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李记饭庄正式开业了。 第十五章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今天是大集,街上已经有很多人了。有摆摊的,有买东西的,看到有新铺子开业,好多人都过来看热闹。 北方的秋天天气也是冷的,那围在铺子外的人都吐出一圈圈的白气。 李玉站在店门口,深吸一口气,学着以前在电视里看到的情节开口说道:“各位叔叔伯伯,大爷大婶们,我们李记饭庄今天开业,凡是今天在我们这里消费的顾客,都送一碟开胃小菜(腌咸菜),我们卖的吃食,保证你们吃了不后悔,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 看到一个小姑娘说话这么伶俐,那围观的人就笑了起来。有好奇的就开始问了起来:“小姑娘,听你说的这么好,你们家到底是卖什么吃食的?” “这位大叔,我们这里有蒸包,水煎包,小米粥,大骨汤,都好吃的很,你进来尝尝。” “水煎包?我怎么没听说过。” “大叔,这是我家自己做出来的,一条街上只有我家才有,你进来尝尝,一文钱两个,不好吃不收您的钱。” “好,那我进去尝尝,给我来四个水煎包。”说完,抬脚进了店铺。 李林听到客人的要求,麻溜的就把东西端了出来,这可是店里第一个来吃饭的客人,他可要好好招待。 水煎包个头不大,那人吃了两口就把一个包子吃完了,接着就是大声的夸赞声传了出来“好吃,这个水煎包太好吃了,小姑娘,你们家的吃食不简单啊。” 外面围观的人还没有散去,听完那人的夸奖,又有几个人走了进去,无一例外吃过了都是夸赞之声。并没有太久,屋里的六张桌子就坐满了人。 一碗热腾腾的稀饭或者一碗冒着热气的大骨浓汤,再加上几个包子,吃的人那叫一个满足。 一批客人走了,一批客人又进来了,很快,在这附近的人都知道这里新开了一家铺子,卖的吃食非常好吃,好多人都是听着前面客人的评价,跑过来买几个尝尝鲜。 李玉站在灶台前,看着吃的开心的客人,她心里也是高兴,仿佛这些都不是客人,而是白花花的银子。 从开门到现在,过了一个时辰,店铺的客人才少了起来。 李家今天开业的分工是小弟烧火,母亲和大姐包包子,二姐收钱,李玉做包子,大哥跑堂。水煎包和蒸包不一样,蒸的包子包好了放在笼屉里等着蒸熟就好了,水煎包要有人看着翻面,加油,加水,李玉做这个最拿手,只能由她来。 李林刚才累坏了,店里人多的时候,就他一个跑堂的,忙的脚不沾地,现在才得空休息。张氏娘几个手也停了下来,这一早上他们也没闲着,不停的在包包子。中午饭点的时候,店里又是一阵忙活。饭点过了之后,李家饭庄打烊了。 娘几个开始在店铺里,盘点今天的收入。可能今天人多原因吧,虽然第一天开业,他们家的生意却非常的好,五十斤的白面基本上全部卖完了,汤也没剩多少。二姐李莲把钱匣子的钱倒了出来,一家人开始数桌子上的钱。 李玉把大家数的钱加起来扣掉成本开始算今天的净收入。 “娘,算出来了,今天去掉白面,大骨,猪肉,还有其他的一些本钱,咱们赚了一千二百文。”这个数字一报出来,一家人都不敢相信,这也太多了。 李玉也觉得自己是不是算错了,反复算了三遍才确认。不过想想也是有可能的。 一口袋面五十斤,他们家不管水煎包还是小笼包,个头都比较小巧,一斤面就可以包五六十个,加上卖的小米粥,大骨汤,这样算下来差不多。 “一天这么多钱,那咱们家一个月就能赚三十多两啊。”张氏想想很激动。 “娘,不是这么算的,今天是大集,人比较多,平常小集的时候咱们还不知道呢。”李玉很冷静。 张氏想想也是。接下来李玉又说了自己的一些想法,现在第一天开业,他们还不能确定人流量,半个月下来,基本上来他们家吃饭的客人就能知道个大概了,如果生意好的话,他们家要考虑招人了,大哥一个人跑堂吃不消。这几天只能委屈他了,张氏几人都同意李玉的话。 忙到现在一家人还没吃饭呢,几人又包了一盖帘水饺,趁热吃完,休息一阵,锁好铺门回了李家村。 第十六章 抓了个大的 第二天早上娘几个又摸黑到了镇上。按照昨天的分工,每个人忙着自己该做的事情。 今天是小集,镇上的人少了许多,不过他们家的铺子昨天已经传开了,今天来吃饭的人,看起来还是不少,有些人吃完了,还要打包一些带给家人吃。 到关门的时候,李玉算了一下账,净收入也有八百文,这让一家人都很高兴,都说这吃食铺子是开对了。 “累也值了。”李玉看着这些钱,开心的道。 吃完了饭,一家人回李家村,碰到了熟人就打声招呼,李玉家的吃食铺子才开两天,村里人还不知道,不过村里人都去镇上赶集,过不了几天,肯定就会知道他们家的事情,特别是大院的那些人,虽然分了家,签了文书,难保他们不会暗地里使坏,根据以前的经验,李玉可不相信那些人的人品有多好。 “算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李玉扶了扶额。 到家之后,李玉还准备进山一趟,这两天忙着店里的事情,都没去山上,也不知道他们家的那些陷阱,绳套逮住东西了没有。 进了山上,兄妹二人朝着密林走去,远远的就看见了铺在坑上的草被破坏了,两人均是有些激动,赶忙上去查看,坑底有一只黑黑的东西在里面,仔细一看,竟然是一只野猪。 李玉高兴地大笑:“大哥,咱们打了个大家伙。”李林脸上也挂着笑容。 坑里的野猪大概有一百斤左右,明显是一头小野猪,野猪身上插着几根削尖的竹签,坑里的土上面浸了一层血,不知道已经流了多久,那野猪此刻躺在陷阱里,看见二人近前,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只是不停地哼哼着,明显是进气多,出气少。看着这野猪的悲惨模样,李玉感觉有点残忍,随后就想开了,反正早晚都是要死的,早死早超生去吧。 兄妹二人也不含糊,费着力气把野猪从坑里拖出来,用大背篓装了,又重新收拾好陷阱,一个人背着,一个人在后面拖着,费力的往山下走。 这野猪眼看活不成了,回到家张氏就找人准备把野猪杀了。李玉二人打到野猪的消息,很快就被村里人知道了,好多人都跑过来围在他家院子里,庄稼人一年到头也吃不到几顿肉,更别说是这么一头野猪了,一院子的人唧唧咋咋,好不热闹,那看野猪的眼神啥表情都有,羡慕嫉妒恨,李玉的大伯娘,二伯娘也在其中。 百来斤的野猪,去掉猪内脏什么的,净肉差不多有五六十斤。 “四弟妹,这么大一头野猪,你们一家也吃不了,娘这几天胃口不好,眼看着都瘦了,你切个十来斤,让我拿回去,给娘补补吧。”大伯娘刘氏说道。她还真敢说,一开口就十几斤。 “是啊,四弟妹,正好我和大嫂都在这里,你也别给娘送过去了,直接给我们拿回去就好了。”二伯娘黄氏帮腔道。 张氏想拒绝,但是院子里这么多人,她说不出口,就装作没听见,不搭腔。 李玉听到两人的话可不客气,她还是个孩子,说错了话,村里人都只会觉得他年龄小,不懂事而已。 “大伯娘,二伯娘,当初我们一家被赶出来的时候,爷奶可是什么都没分给我们,我们准备把这些肉拿到镇上去卖掉,好给家里买些粮食,现在天气冷了,我们家又没地,吃食还没着落呢,既然奶胃口不好,我们一会去看看她,正好带着猪肉,就不用你们帮忙拿过去了。”表面工作李玉还是要做的。他们一家还要在村里生活,虽然道理上是和老宅没了来往,但是老人毕竟是老人,在人前面子要过得去,不然村里人会戳脊梁骨的。 刘氏和黄氏听李玉这么说,也不吱声了。 这些猪肉,李玉一家是不准备卖,他们家现在开着铺子,包包子要用的,现在天气凉了,也能存放,给田大娘家送了一块,平常他们家帮了不少忙,这两天张氏一家去镇上,也是田大娘家给看着家,还有再给姥爷舅舅家送过去一些,也就没多少了。 吃了晚饭,李玉提着一块差不多两斤的肉去了李家大院,老太太早就听了两个儿媳说了猪肉的事,看见李玉就拿了这么一小块肉过来,脸登时就拉了下来,直说张氏太小气,不会教孩子,也不孝敬老人。李玉也不等王氏说玩,放下猪肉,打了一声招呼,就出了堂屋,走到院门的时候还能听见王氏在说着她们家的各种不是。 有些人就是这样,总想着能收获多少,就是不想着付出。 第十七章 帮一把 接下来的几天,李玉一家人仍是很忙碌,店里的生意一直很好,每天都能赚到不少银子,店里忙不过来,决定要雇几个人。 “咱们就找你田大娘家的人来帮忙怎么样。”张氏建议道。 “娘,这个好,田大娘家的人知根知底,咱们被赶出来的时候,他们还给咱家送过几次菜呢,咱们这次也帮帮他们一家。”李玉赞同道。 “那行,娘这就去他们家说去。” 李玉家右边是空地,左手边住的是田大娘一家,田大娘的老伴是田树海,他们有三个孩子,两男一女,大儿子田大壮,二儿子田小虎,小闺女田英。田家是村里的外来户,没有土地,平时的收入主要靠父子三人去镇上打短工,田大娘和田英在家里做绣活过日子,生活的很拮据,田大壮十六岁了,还没有说成亲,就是因为家里太穷了。 田大娘一家听说李玉家开了新铺子,并打算让大壮几个去帮忙,显得很高兴。 “我们家的铺子主要卖早点和午饭,每天天不亮就要起来,不能吃苦的人干不了。也不知道大壮他们几个能不能起来。”张氏说的很明白。 “老四家的,你放心,都是乡下的孩子,这点苦肯定受得了。”田大娘说。 “那行,那咱可就说好了,明天就让大壮他们几个去帮忙,每个月四百文,包两顿饭。” “是不是给的太多了?你们家的铺子刚开起来,用钱的地方多。”田大娘想要拒绝。平常镇上打短工,不包吃,一天才给十五文,她也明白这是张氏在照顾自己家。 “大嫂子放心,我心里有数,咱们也别让来让去了,就这样说定了。” 第二天鸡叫头遍的时候李玉一家起床,看到田家三人已经在门口等着了,于是大家一起往镇上赶。 店里又重新安排了分工,大壮和小虎跟着李林跑堂,英子看着火,不加柴的时候帮着张氏做包子。这一天忙下来,他们也渐渐顺手了。 吃过晚饭,一家人开始商量李林和李轩读书的事。 在古代,读书人是很受人尊敬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士农工商,士也在最前面,一旦考上了功名,那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李林其实是识字的,李老爷子年轻的时候跟着马帮走南闯北,积攒下了家底,也见过不少世面,赚的钱大部分都用在儿孙的读书上,李玉的大伯是个读书人,考上了秀才。李家的孙子辈只要到了入学年龄,就去学堂蒙学,可见当初李老爷子也是很开明的。李林也进了几年私塾,后来李海去世,王氏总是说张氏一房花的多,赚的少,李林无奈,才主动从学堂退了下来,为了这个,张氏哭了好几天,最后也是没办法。现在他们家开了铺子,也雇了伙计,就是希望大哥能继续读书,将来能考取个功名。 文山书院是永安镇上最有名的书院,镇上的人削尖了脑袋都想把孩子送到这里读书,这书院不仅考上的秀才多,还出过好几个举人。书院每年春秋两季招生,秋天的考试已经过了,李玉想让大哥好好复习,来年春天试试能不能考进去。 其实李林是喜欢读书的,男子汉大丈夫,封侯拜相可是每个男儿都有的梦想。只是看到母亲几个为生活奔波,让他去读书,心里真的过意不去。 “娘,我不想读书,咱家现在开了铺子,我得留下帮忙。”李林说道。 “咱们家现在人手够了,你和轩儿就好好读书吧,我们可都指望着你能光耀门楣呢。你把书读好了,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报答。”张氏劝道。 既然决定要考文山书院,张氏几人就不让儿子在铺子帮忙了,李林已经几年不读书了,现在看书肯定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为了不耽误学习,先找了一家镇上的私塾,把李林和李轩送了进去。 读书是很费钱的事,光束脩一个月一人就要一两银子。接着就是买笔墨纸砚,又花了一两五百文。李玉觉得这古代培养一个读书人真的太不容易了,这笔墨纸砚都是属于消耗品,每月都要买,再加上先生的束脩,平时的吃食,如果去赶考,一次就要几十两银子,也不知道他们家能不能供得起两个人读书,走一步看一步吧。 李林也知道家里的情况,每天都是拼命地读书,小弟虽然小,却很懂事,也跟着大哥一起认真的学。现在他们两个都不在铺子帮忙了,早上去私塾学习,半下午下学,再和张氏他们一起回李家村。 第十八章 公子 这天,又是中午,已过了饭点,铺子再过一会要打烊了,李玉无聊的趴在柜台上打着瞌睡。 小吃街上走着两个穿着锦衣的男子,看起来差不多十六七岁。一个穿着白色的衣服,一个穿着蓝色的衣服。 “子路兄,说好了,今天我请客,咱们去福满居吃饭,你怎么走到这里来了,这里能有什么好吃的?”穿着蓝色衣服的少年不解道。 “天浩兄这话就不对了,福满居的菜几年了,都没变过,再好吃也吃腻了,这小吃街倒是有几样不错的吃食,咱们一会尝尝。”白衣男子开口道。 两人说话间走到了李玉家的店门口,一阵香气从里面飘出来,那白衣男子停住了脚步,抬头看见招牌上写着李记饭庄四个大字,拉着蓝衣男子走了进来。 李玉看着进来的两个人愣了一下,他们家这小店一般都是进城的村里人过来吃饭,两个富家公子进来吃饭,还是第一次,而且长得都挺好看的。 白衣男子直接找了张桌子坐下,那穿蓝色衣服的人,先用手抹了下桌子才跟着坐下,接着就喊到:“小二,上菜。”看起来这人是把这当成酒楼了。 李玉伸了伸懒腰,走到了两人跟前:“二位客官,不好意思,小店不卖炒菜。” “那你们这小店是卖什么的?”白衣男子问。 “我们中午只卖水饺,不知道你们要吃吗?” “快点给我们端上来吧,好吃的话,本少爷有赏。”那蓝衣男子的声音。 “好的,二位稍等。” 两碗热腾腾的水饺端上来后,李玉又回到了柜台上。 这二人吃饭都不说话,吃东西也是慢悠悠的,细嚼慢咽,看起来是有很好的教养。 吃完了饭,二人到柜台结账。 “想不到你们这小店虽不起眼,这东西倒是挺好吃的。”白衣男子夸赞到,那蓝衣男子也点头表示赞同,接着扔给李玉一块银子,李玉接过来一看,估计得有二两。 “两碗水饺只要十文钱,二位客官有零钱吗。” “银子不用找了,本少爷今天吃的开心,这银子就赏你了。”蓝衣男子又开口道。 李玉开口谢过,狠狠鄙视这人真是个败家子,不过心里非常开心,因为这银子是给他的。 这样的傻瓜不知道多久才能碰到一个,一定要留下好印象。这个想法一出,李玉对着走出店门的二人又热情的补了一句:“二位公子,下次再来啊。”那啊字还故意拖了个长音。 那走出店门的二人听到李玉的话,直接停住了脚步,同时转头看向李玉,穿白色衣服的男子紧绷着嘴,身子一抖一抖,看起来是在努力憋着笑,蓝色衣服的那人就没有那么多顾虑了,看着李玉,毫无形象的哈哈大笑。 李玉说完这句话就后悔了,这不是前世古装剧里某个地方的女子经常说的话吗,再看看笑着的二人,李玉脸色红红的躲了进去,这次真是丢人丢大了。 “这丫头挺有意思的,下次再来这里吃饭。”二人的声音越来越小,慢慢听不见了,看起来是走远了。 李玉等二人走远了,拿着银子在手里看了又看,一脸的痴迷表情。 李莲打趣道:“玉儿,你看你那一脸财迷样,看见银子眼睛都在放光。” “二姐,财迷怎么了,我就是喜欢银子,等以后咱家有钱了,我打个银子做的床,睡在上面。” “娘,你瞧你小闺女成啥样子了,还打银子做的床,怎么不打个金子做的,睡在上面还金光闪闪呢,也不怕把自己硌着了。” “要是真有金子做的床,硌的慌我也乐意。”李玉还嘴道。 张氏一脸慈爱的看着两个闺女说说笑笑。 第十九章 孝敬 李玉家在镇上开铺子的事在村上传了开来。 张氏几个到村口的时候,村里的几个媳妇正围在一起聊天,看到张氏过来开始打起招呼。 一人说道:“老四家的,听说你们在镇上开了铺子了,你们这是去挣大钱了啊。” “她婶子,哪有你说的这么好,我们就是卖点小吃,勉强图个温饱,挣两个辛苦钱。”张氏解释道。” 另一人也开始接口:“老四家的,你们那铺子还缺人不,听说田大娘家的三个孩子都在你们铺子干活,我家大闯也和小虎差不多大,也跟你们去干吧。” 张氏只好推说铺子现在用不了那么多人,等招人的时候再说。 傍晚李玉和大哥提着野鸡进家门的时候,二姐李莲拉住了她,对她说:“玉儿,刚才爷和奶来咱们家了。” “他们来干啥的?”李玉感觉不妙。 “还能干吗,来咱家要银子呗。”李莲气道:“奶说咱们家虽然分了家,但是还是李家的人,要给他们老两口养老钱,每个月一两银子。” 李玉听完二姐说的都被气乐了:“那娘的意思呢?同意了吗?” “娘起初不同意,奶说如果不给银子,就天天去镇上的铺子,给大伙说咱家不孝,不给老人养老。让咱家的生意做不下去,娘没办法,给了一两银子。” 进了屋张氏正在抹眼泪,大姐在旁边安慰她。看见李玉进来,张氏擦了把脸:“玉儿,你二姐把事情都给你说了?” “娘,我都知道了,咱家可不能开这个口子,现在给了钱,他们以后更会想各种法子来占咱们家的便宜。”李玉说道。 “娘也明白这个理,可真怕他们去镇上闹,咱家好不容易开了这个铺子,都怪咱家命不好,你爷奶这是要把咱们往绝路上逼啊。”张氏又开始伤心起来。 “娘,这事你别管了,我去爷那一趟。” “小妹,我和你一起去,给咱爷去说说理。”李林说道。 李玉和李莲在往老宅的方向走,刚才大哥要跟着来,被李玉劝住了,要是他爷真的讲理,也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之所以叫二姐出来是李玉觉得二姐的性格最容易被改造。 “二姐,一会到了老宅,你别说话,看我的。”李玉叮嘱。 李家大院的堂屋里正在吃晚饭,男的一桌,女的一桌,看见姐妹二人进来,连声招呼也不打,低头继续吃饭。 李玉也不客气:“爷奶,你们今天去我家借钱了。” “什么借钱?是你娘主动给的孝敬钱,这是大人的事,你一个小孩瞎搀和什么。”王氏边吃边说。 “奶,你说这话就不对了,当初分家的时候,我们什么也没要,那些应该分给我们的东西就算我们每年给的孝敬,这些可都是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爷还在上面盖了手印呢。你们又去找我们家拿钱,这不讲理啊。” 李老爷子听到李玉这样对王氏说话不高兴了:“你对你奶怎么说话呢,她是你的长辈,你娘怎么教的你。”他说李玉的时候也不忘贬损一下张氏。 “爷,我娘是教我要尊敬长辈,可我觉得那也要看什么样的长辈,爱护晚辈的,我尊敬,讲道理的我也尊敬,爷,你说你和我奶是属于哪一种啊。”李玉明知故问。 李老爷子在李家说一不二,他没想到李玉敢这么对他说话,屋子里还有这么多人看着,他一张老脸憋得通红。 李玉可不管这些,他今天就是来上眼药的:“爷,你和我奶这么对我们家,是不是我太爷太奶当初也是这么对的你们啊。” 李老爷子在他们那一辈也是排行老四,李玉这句话说完,屋里静的出奇,一桌子吃饭的都呆了,李彪听完李玉的话,现也不想,拿着自己的饭碗就向李玉砸过来。 李玉一闪身,迎着李彪要杀人的眼神接着说:“爷,这一两银子我们家不要了,就算给你们的孝敬钱了,这是最后一次,你们要是再给我们家添乱,我也不客气,爷,我大伯和您的大孙子他们还要考功名呢,你说要是传到了镇上或者县里,没了名声,他们以后可怎么办啊。”李玉威胁道。 说完这些话,李玉拉着李莲出了门,屋里传出来李老爷子的咆哮声:“畜生,反了天了,你们一家死绝了才干净。”接着就传来一阵噼里啪啦碗筷落地的声音。 “玉儿,你真厉害,敢这么对爷说话。” “二姐,他们都不把我们当成一家人,我们干嘛对他们客气,以后遇见那些人再欺负我们,你也狠狠教训他们。” 李莲听了李玉的话,若有所思。 回到家里,张氏问老宅那边的情况:“玉儿,你们去大院情况怎么样,你爷怎么说。” “娘,我已经给爷说好了,他说以后不会再给咱们要银子了。” 张氏不信李老爷子和王氏会这么好说话,又转头去问李莲,两姐妹怕张氏担心,在路上已经统一了口径,李莲也作证李玉说的是实话,张氏只能信了。 李玉承认他今天说的话有点重了,他不该把死去的太爷太奶都给搬出来,可是她看见李家大院那些人,他就会想起他们家以前受的苦,想起那个和自己一个名字,却被打死的李玉,心里就充满了愤怒。虽然她爷奶不是凶手,但是要不是他们老两口的纵容,也不会发生这样的惨剧。 第二天,李玉的大伯娘,二伯娘,三伯娘,在村里开始到处说,李老爷子昨天晚上被李玉气病了。 弟二十章 探病 张氏娘几个下午从镇上回来,也听说了这件事。 “玉儿,你大伯娘他们说的事情是真的吗,你爷真是被你气病的。” “娘,我大伯娘他们是什么人,你还不知道吗,他们的话也能信?我爷他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我几句话能把他气病了。” 张氏选择相信女儿,不过既然老爷子病了,他们一家得去看看。 李家的堂屋,李老爷子躺在床上,闭着眼睛,王氏坐在炕上,大伯娘刘氏几个也在屋里坐着,看见张氏几人过来,刘氏先存不住气了:“四弟妹,你管教的好闺女,昨天晚上来这边,一下子就把他爷给气病了。” “你个扫把星,昨天晚上这个狼崽子说的话是不是都是你教的,好啊你,平时看着挺老实的,没想到全都是装出来的。”王氏开始对着张氏发飙。 张氏觉得莫名其妙,只能站在那里不说话。 “奶,我爷真的生病了?那怎么不请大夫。”李玉问道。 “家里没钱怎么请,你把你爷气病了,你们家不该出银子?我可告诉你,你爷要有个三长两短,我饶不了你们。”王氏依旧火大。 李玉听完王氏的话猜到老爷子应该是装病,谁家生病了不急着请大夫,而是在床上躺着,等着他们一家来了要银子,老两口生活了大半辈子,老爷子真生病了,他奶能坐的住?老宅的家底会没钱?李玉打死也不信。 王氏接着说道:“你爷现在生病了,下不了床,你们那生意也别去做了,都要在这守着。” 昨天李玉说完了那些话,老爷子真的气着了,这口气怎么也不顺,他想去找张氏算账,又想到了李玉威胁他的话,他可不能为了这点事,毁了他儿子,孙子们的前途,思来想去,想出了这么一个装病的办法。 李玉大概也明白了怎么回事,暗骂老爷子这么做太无耻。古人重孝,老人生病,子孙都要守在旁边,他爷就是想通过这种手段,让他们家做不成生意,主动服软,拿出孝敬钱。这孝真是压在他们头上的一把大刀,怎么都拿不掉。 想了想李玉开口了:“奶,我爷生病了得请大夫,这钱我们家出了,算是我们对爷的一点孝心,二姐,你去把咱村的老大夫请过来。” 王氏急忙开口:“不用你们去请,一会让你大伯娘她们去叫大夫,把银子给我就行了,你们家先回去,明天一早再过来。” 李玉给二姐使了个眼色,李莲就跑了出去,根本没把王氏的话当回事。 李玉接着又对大哥说道:“大哥,你快去镇上的书院,把堂兄他们都叫回来,爷生了病这么大的事他们都不回来,这是不孝啊,你问问他们这书是怎么读的?”她知道老爷子的软肋,要用刀子狠狠地扎下去,同时也在提醒她爷她昨天说过的话。 李老爷子听到要去镇上喊几个孙子,绷不住了,直接坐了起来:“我就生了一点小病,哪值得这么兴师动众,刚才躺了一会,感觉现在好多了,你堂哥他们读书辛苦,就不要去叫他们了。” “爷,您真没事了?要不要把堂哥他们叫回来看看。”李玉又问。 “嗯,我感觉好多了”。老爷子咬牙道。 说着话的时候,李莲把大夫请了过来,老大夫姓马,上次李玉生病就是他救治的。马大夫进了屋,先给老爷子把了脉,药都没开,只说了要静养几天之类的客套话就离开了。村里发生的事情马大夫也知道,他可不想掺和李家的事情,只是觉得李彪装病欺负自己的孙子儿媳太没脸了。 “娘,你看我爷没事,那咱们回去吧。” 出了李家大门,李玉拉着二姐开始在村里转悠,看到哪里人多就去哪里,有人问他爷的情况:“玉儿,你大伯娘说是你把你爷气病的?你大伯娘说的那些大逆不道的话真是你对你爷说的?” 李玉就抽泣着开口:“各位大娘婶子,你们看我一个小孩子有那个胆子说那种话吗?我们刚从我爷那里出来,大夫也看过了,我爷身体好着呢,昨天晚上我爷我奶还去我家要银子呢,我娘给了一两,我爷我奶他们嫌少,我奶还把我娘骂了一顿呢,今天早上我爷就病倒了。” 李玉觉得自己很无耻,但这都是老宅的人逼出来的。等李玉大伯娘再把听到的消息传到老宅的时候是这样的:老爷子老太太去给四儿媳妇要孝敬钱,嫌给的银子少,然后装病不让李玉家开铺子,逼着张氏一家拿银子,还有各种各样的村里人骂老宅的话。 李家大院的人去解释,村里人根本不相信,只怪他们当初欺负李玉一家太惨。李老爷子听到这些的时候简直气的吐血,这次他是真的气病了,只是没人再相信了。 第二十一章 解围 李老爷子在家躺了七八天,病才好起来,老宅那些人也没来找麻烦。李玉最近很开心,没有烦心事,每天还能赚不少银子,特别是每天数钱的时候,李玉觉得最快乐。 今天又是一个大集,李记饭庄开始开门做生意,店里顾客很多,田大壮和田小虎熟练的跑堂,给客人送上点的吃食,李莲在柜台上忙着给客人结账,厨房里也忙的一片热火朝天,客人吃了走,走了来,一拨又一拨。 这时,又从门外进来五六个人,田小虎忙过去打招呼:“几位客官,请问来点什么。” 几人坐下后,为首一人大拍桌子,去把你们管事的喊出来。 李玉在灶间听见了声音,感觉来者不善,不等田小虎过来喊他,走进了大堂:“几位来小店有什么吩咐?” 为首的一人大概二十多岁,长得倒也端端正正,只是脸上一道伤疤使他显得很有杀气,看着李玉道:“你是管事的,你们家在这里开铺子,怎么不打招呼,这里是我天海帮的地盘?难道是不把我们放在眼里?” 李玉听明白了,这些人是来收保护费的。连忙赔笑道:“几位大哥说的哪里话,我们只是不知道去哪里拜码头,正好你们来了,我们马上就给,赶忙让二姐数了一百文钱递了过去。” 一人接过钱袋掂了一下,笑道:“这点钱就把我们打发了。我们已经注意你家店铺三四天了,以你家的生意,一个月要交一两银子。” 李玉听完这人说话,心里很愤怒,这干啥都有规矩,这些人来收保护费本来就是白要钱,做生意的人不想惹事,也害怕惹事,都是交这个钱的,这条街上每个店家都是一百文,这人看他家生意好,竟然敲诈他们。无奈她家没钱没势,只好忍着气道:“几位大哥,别开玩笑了,我们这小店,您看着来吃饭的人多,其实小本生意一个月也赚不了几两银子的,您高抬贵手,给我们留条活路。” “一两银子,我看你们穷疯了吧,我家一月忙下来还不知道能赚几个钱呢?给你们一两银子我家喝西北风啊。”李莲瞪着对面的人,气呼呼的说道。 “你们也别他妈的说废话了,老子也懒得给你们在这儿费功夫,赶紧的,一两银子一个子儿都不能少!不然把你家的店给砸了,以后都做不成生意。”显然这些人是不耐烦了。 “你们不怕王法吗?这里可有捕快巡逻的。”张氏开口道。 “王法,还给老子提王法,县太爷什么身份,你觉得有时间管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至于捕快,你也不想想,我们这么做,他们会不知道?你看他们来了吗?”那脸上有刀疤的人嚣张的说。 李玉明白了,那些捕快肯定收了这什么天海帮的好处,只要不出人命,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铺子里本来还坐着一些人,看到两边气氛越来越紧张,连饭也不吃了,都跑到了铺子外面,怕连累到自己。 “不识好歹,一两银子你们都不愿意交,那爷也就不客气了,弟兄们,给我砸。”刀疤汉说道。 “给本少爷住手。”从外面走进店铺两个人,正是上次来吃过饭的两个公子,那声音就是从蓝衣少年的嘴里发出的。 “敢管我们天海帮的事,好大的狗....”那刀疤脸还没说完话,看到进来的两人,马上换上一脸的笑容,小跑着过来,“文公子,郑公子,您二位怎么到这里来了?” “我们是到这里来吃饭的,没想到看到了这种事情,你这狗奴才,打扰了我们的兴致,马上滚,不许再来这里惹事,以后这家店我罩着了。”蓝衣服的少年开口道。 那刀疤汉没想到李玉家竟有这样的后台,要是直接说出来,打死他们也不敢来这里捣乱啊,听到那少年让滚,马上带着几人跑了出去,头也不回。 看到这两人帮自己家解了围,一家人都上来感谢。 “你们要是真想感谢我们,就把吃的端上来吧,我们可是专门到这里来吃东西的。”那白衣服的少年微笑开口。 李玉去厨房端了十个水煎包,两笼小笼包,两碗小米粥,和几碟小菜,两人就坐下吃起东西。 吃完东西,二人要结账,李玉不收:“二位公子,你们替我家解了围,要谢也应该我们谢你们,这些吃食不值什么钱,二位以后想吃了再过来,我还会做很多别的吃食,今天家里也没准备,下次二位来了,给你们补上。” 二人看李玉不收银子,也不勉强,听了李玉的话,也很期待,表示下次一定过来品尝。刚才发生的事情,李玉也心有余悸,他看着二人都是吃货,如果自己用美食笼络了二人,也算靠上了一颗大树。 那二人走了之后,李玉出门打听,才知道了二人身份,这两人是镇上文家和郑家的少爷,白衣服的叫文子路,蓝衣服的叫郑天浩,两家还是姻亲,文子路的大哥娶了郑天浩的大姐,所以二人关系很好,经常一起出入,文家和郑家都是永安镇的大户,不仅在镇上有很多铺子,在县城府城也有两家的生意,后台很硬,现在两家联手,在永安镇更是无人敢惹,听说连县太爷都让着三分,李玉听完情况,更坚定了抱上二人大腿的想法。 第二十二章 大伯母 刘氏最近过的很不好,公公上次生病的事,村里人背后都骂她恶毒,说她编排她侄女李玉。她可真是冤枉死了,那些话明明就是那个小贱人说的好吗,现在都成她说的了,老爷子真被气病后,她婆婆不敢去找老四一家的麻烦,把火全发到了她的身上,这几天逮空就要骂她几句,她已经好几天没出门了,他打算好了,今天得去和花大娘好好说说,不然老在心里憋着,她难受死了,这小贱人一家敢欺负自己,她已经想好了主意对付他们,等着瞧吧,刘氏心里冷笑。 刘氏刚要出大门,就被王氏给看到了:“你个懒婆娘,不在家里好好干活,见天的往外跑,猪喂了吗,鸡笼打扫了吗?你要觉得家里呆不下你,你就出去了不要回来。” “娘,您误会了,我打算给您和我爹做双鞋,花大娘家的鞋样子多,我去找她借几个。”刘氏讨好道。 “你早去早回,家里人还等着你做午饭呢。”王氏听到刘氏的话,语气也软和了些。 “哎,我知道了,娘,我一会就回来。”说完就出了大门。 刘氏和花大娘聊了一会天后,村里又有一个消息传了出来:“张氏看上了田家两兄弟,想把大女儿,二女儿嫁过去,所以才让他们去铺子帮忙,好多多培养感情。” 张氏娘几个回来的时候,村里就有人搭话了:“老四家的,恭喜啊,有这好事也不和大伙说说,还藏着掖着的。” 张氏也没在意,以为说的是开铺子的事,应答道:“都是托了大伙的福。” 问话的人看到张氏都承认了,知道这事是真的了。 回到家后,隔壁的田大娘找了过来,张氏才明白村里人说恭喜是啥意思。今天上午田大娘听了村里的闲话,其实她心里还是有那么点想法的,但很快就被她否决掉了,如果张氏一家像以前一样,他们两家门当户对,也知根知底,他儿子可能还有希望,现在张家开了铺子,她听闺女英子说了,每天来吃饭的人可多了,挣了钱了,人都往高处走,她们家可就配不上人家了。现在几个孩子在李家铺子干活,不仅吃的好,而且银子给的也多,三个人一月有一两多银子呢,干个一年,他们就有钱给大儿子说媳妇了,现在出了这个事情,估计儿子工作都保不住了,所以看到张氏回来了,急着把事情过来给她说了。她可不想张氏一家误会是他们家传的这个事情。 张氏听完田大娘说的,气的差点抽过去,女子的名声何其重要,他的女儿还没升笄,这要是传出去,以后怎么嫁人,她一定要把说这些话的人找出来问问,为什么要败坏她家姑娘的名声。 “大妹子,要不让大壮和小虎回来吧,不能再给人留下说头。”田大娘开口道。 张氏听了点头同意,现在出了这个事情,田家兄弟两个确实不适合在铺子里干了,那样就和村里人传的一样了。 李玉觉得不妥:“娘,咱们刚一听说这件事情,就把大壮哥和小虎哥辞了,村里人才会觉得咱们心里有鬼,咱们一家做人堂堂正正,既然他们有嘴说,咱们也可以去说啊。” 于是张氏也和相熟的人传出了话:“他们请田家人去铺子帮忙,是田家人在他们被赶出去后帮过他们,他们不是忘恩负义之人,懂得知恩图报,现在有闲话传出,是有些人看不得他们家过的好,故意抹黑他们一家。” 要说是谁最见不得李玉他们一家好,第一位的就是老宅那些人,所以这些话就是把舆论往老宅的方向引,村里人见多了张氏一家被欺负,好多人都相信了。 李玉觉得不解气,他已经打听清楚了,这件事情最早就是从大伯娘口里传出来的,她要给刘氏一点教训。给张氏说了声要上山看看,拉着二姐跑了出去。 刘氏今天很开心,她把消息给花大娘说过后,村里就传开了,她仿佛看见了张氏一家被村里人指指点点,焦头烂额的表情。 吃过了晚饭,刘氏准备再去找花大娘一趟,她要把事情弄得再大一点,村里人晚上基本不出门,天太黑看不清路,刘氏可不管这些,一路摸黑朝着花大娘家走,突然,几个放在路中央的石头把刘氏绊倒了,他刚坐起来,一个麻袋就把她套住了,接着就是一阵棍棒打肉的声音,刘氏被打得头昏脑胀,身上各处都疼,吓得大喊大叫。 晚上的李家村很安静,刘氏的叫声把大伙吵醒了,很多人家的窗户都透出了亮光,她是被人抬进李家大院的,她的腿被打折了。 “爹,娘,你们要替我做主啊,肯定是老四家干的。”刘氏躺在床上对着老爷子和老太太哭道。 “你给我闭嘴,你整天东家长西家短的,谁知道得罪了谁,老四一家孤儿寡母,你觉得说出去,有人信吗?你再说这话,传出去,别人以为咱们又在欺负他们了,你爹生病的教训还不够吗,你想让村里人的吐沫把咱们淹死?”王氏骂道。 李老爷子低头不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其实对刘氏的话,他们老两口是有些相信的,张氏没那个胆子,可是那个对他们顶嘴的孙女呢,上次就敢那么说话,这次打人也说不准。只是他们没法说出去,因为村里人没人相信。 张氏听了刘氏的事情,只骂了一句活该,他已经知道女儿的事情就是这个大嫂编排的,她还没去找他算账呢,没想到就被打了,只觉得这报应来的也太快了点。 第二天李家村的人都在聊刘氏被打的事情,猜测到底是谁下的手,有怀疑李玉一家的,刚说出来就被其他人否决了,张氏一家的情况他们清楚,刘氏可是个大人,张氏几人打她,她能不反抗?而且张氏也不像那样的人。说来说去,也没说出个所以然。 老太太王氏第二天没闲着,昨晚老两口就商量好了,虽然查不出来是谁打的人,老宅也不能什么也不做,吃过了早饭,她就开始骂街,从村头骂到村尾,再从村尾骂到村头,什么脏心烂肺的话,不断从她嘴里说出来,不带重样的。 李玉最近每天从镇上回来都能听到王氏骂人的声音,她可是听的烦了,今天张氏骂了一通骂累了,一个人正坐在离李玉家不远的地方休息,李玉端了一碗水走了过去:“奶,你口渴了吧,喝点水再继续。” 王氏看到李玉端水给他喝,有点吃惊,她可不相信这个孙女这么好心。不知道李玉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她也不接李玉的水,就这么盯着她看。 李玉也不介意,坐下来笑眯眯的道:“奶,你都骂了几天了,不嫌累啊,您老年龄大了,可得注意了,万一哪天您走夜路也被打了,您的身体可不如大伯娘的身体结实,万一...” 王氏看着李玉说话,背后泛起一股凉气,如果说昨天她还在怀疑的话,李玉的话一说完,她几乎认定打刘氏的人就是李玉,而且这个孙女现在还在威胁她。 “你真是个狼崽子,刘氏是你大伯娘,我是你奶,是你的长辈,你怎么敢...”老太太指着李玉哆哆嗦嗦道。 “奶,您说的话,孙女怎么听不明白,我是好心关心您啊。”李玉依旧笑着说道。 王氏气的话都说不出来了,自那天后,王氏再也不骂街了,李家村又恢复了安静。 第二十三章 牛 李记饭庄已经开了两个月了,这两个月一共赚了七十两银子。店铺打烊的时候,张家大舅提着两只野兔走了进来。自从李玉家开了铺子,张大舅到镇上卖野味时,总要过来看看,每次都不空手,不是鸡就是兔子。 “大舅,你怎么又提着东西来了,咱家现在开了铺子,不缺吃食。”李玉佯装生气道。 “好了,大舅记得了,这次打的多,就拿过来了两只。” 张氏看见了,也是又说了一番,接着去给自家大哥下饺子。 李玉趁着大舅吃东西的时候给他说他们家想买只牛。他们的铺子只有店面,住不了人,每天从李家村到镇上,一个来回就要两个时辰,太费时间,遇到刮风下雨的,时间更久,买辆牛车至少能省一半的时间,不仅去镇上方便,以后自家买了地还能拉犁,怎么算都不会亏。 吃完了饭,张大舅把李玉带到了镇上卖牲口的那条街。李玉大概看了一下,这条街上的牲口卖的大部分都是牛羊骡子,也有两家卖马的,因为牲口多,整条街上弥漫着一股臭气。那些店家看到有生意上门,都跑过来招呼,然后夸奖自家卖得牲口有多好。张大舅回打了招呼,然后就一家一家的去挑看。 买牛有很多学问,要看它的毛,牙齿,蹄子等等来判断牛是否健康,年龄多大,张大舅是猎户,看牲口很有一套,李玉可不懂这些,就跟着大舅到处跑,挑了大半个时辰,张大舅给李玉家挑了一头成年的公牛,要价八两银子,然后又买了配套的板车,牛套,牛鞭,一共花了十两银子,这还是因为都在一起买,店家给的优惠。 牛车套好了之后,张大舅驾着牛车回到店口,李林和李轩已经下学了,看到牛车,一家人都跑过来看热闹。 对庄稼人来说,牛是很重要的财产,所以照顾的很细心,李玉家没人会养牛,老宅是有牛的,但是以前也不让他们碰,只是每天给牛割草,张大舅先教怎么驾牛车,然后告诉养牛注意的一些细节,张氏几人都牢牢记了。 等李林赶着牛车回到李家村时,天都快黑了,村里人看到李玉家的牛,少不得又是一番热闹。 吃过晚饭,牛成了大问题,李玉家是篱笆院,没有院墙,牛在外面也不安全,只好先把它放在灶房,等明天找人帮忙搭个牛棚。 李玉睡觉的时候,感觉有人在推她,睁开眼,看到母亲,大姐,二姐都醒了,脸上都是一副害怕的表情,是二姐推醒的她,看到李玉醒了,李莲忙小声的在她耳边说道:“玉儿,咱家进贼了。” 李玉听完二姐说话,猛地就清醒了过来,透过窗户往外面看,有一个黑的影子正在他家院子里东张西望,灶房的门已经被打开,看来是知道他们家买了牛,又没有院墙,过来偷牛的。 张氏母女几人住一屋,小弟和大哥住一个屋,因为今天买了牛,张氏睡觉不安心,听到动静,首先醒了过来,看到有个人在院子外面转悠,然后把大女儿,二女儿喊醒,几人都没啥好主意,李莲又把李玉喊醒了,听听她的想法。 张氏带着儿女生活,本来就不容易,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一点小事都得被说成大事,所以张氏发现了贼,也不敢声张,她怕村里人知道了,不仅他的名声毁了,几个女儿的名声也毁了。 “娘,你们别怕,我出去看看。”李玉穿上衣服,顺手拿起放在炕旁手腕粗的木棍说道。 “玉儿,别出去,牛被偷就偷了吧,就当破财免灾了,你们几个没事就好。”张氏劝道。 李玉明白张氏是关心她,但是她不赞同张氏的话,这牛可是今天刚花了十两银子买的,被偷走了,她可不甘心,对着母亲和大姐二姐比了一个嘘的手势,她轻手轻脚的出了门。 偷牛的人没瞧见什么情况,已经进灶房去牵牛了,李玉拿着木棍躲在灶房门口,那人刚一出来,李玉拿着木棍照着他的小腿就打过去,那人腿一弯,李玉又照着他的头来了一下子,只听那人哎呦了几声,牛也不要了,连滚带爬的就跑出了院子,李玉看那人跑了,也不敢去追。 张氏几人也急忙出来了:“你这妮子,连娘的话也不听,让你待在屋里你非要出来,万一出了事咋办?” “娘,没事,你看我不是把人打跑了吗。”李玉很得意。 “娘,玉儿厉害着呢,上次,我们还把大...”李莲刚想说下去,被李玉瞪着,马上住了口。 “玉儿,看见是谁了吗?”大姐问道。 “没有,天太黑,看不清楚,应该是咱们村的人,咱家买牛的事情也就村里人知道。” 李林也被外面的声音吵醒了,母女几人又把情况给他说了一下,李林安慰几人一番,又陪着聊了一会天,张氏便让儿子回屋去了。怕那偷牛贼再来,张氏也不怕费油了,点着油灯睡了一夜,等鸡叫起了床才把油灯熄了。 田家人昨晚也听到了李玉家传出的声音,路上三兄妹打听情况,李玉告诉他们是大哥昨天晚上上厕所被绊倒了,疼的叫了几声,才瞒了过去。 然后李林赶着牛车,拉着八人往镇上走去。 第二十四章 救命 忙完了铺子的事情,李玉拉着二姐在镇上逛。 两姐妹先去给大哥和小弟买了些纸笔,两人现在读书,用纸可就多了,李玉隔个三五天就要出来买一回。 “咦,那边是干嘛的,怎么这么热闹?咱们也过去看看。”买了纸笔后二姐拉着李玉往人多的地方走去。 这是一家三口在街口卖艺,父亲带着两个孩子,一个女孩,一个男孩。现在都已深秋,他们还穿着短打的衣服,男孩在敲着锣,女孩站在男孩的旁边,那中年男子对着众人一抱拳:“各位父老乡亲好,我们一家三口路过贵宝地,盘缠用尽,只好出来卖艺,我给大伙表演一套武术,希望大家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那个父亲说完,就开始在场地中央打起了功夫,人群不时就爆发出一阵喝彩声。李玉虽然不懂武术,可也觉得那人耍的真好看。 中年人表演完了功夫,那个男孩就捧着锣到众人跟前,那看了表演的人就往锣上面放些银两,有一文的,有两文的,李玉数了十文放了上去,那男孩看了她一眼,也没说话,走了过去。 “玉儿,你怎么给这么多,你一直不是都很俭省吗,这次怎么这么大方?”李莲问道。 “二姐,我只是觉得他们很可怜,大冷天他们还穿着这么单薄的衣服,肯定是真的有困难,咱们家以前也苦过,我看到他们就想起咱们以前的日子。 李玉不是圣母,这个世上穷人多了,但是她做不到视而不见,能帮上一点忙就帮一点,至少心里会快乐。 李玉李莲两姐妹说话的时候,李玉感觉有人故意碰了自己一下,她急忙去摸自己的口袋,钱袋子不见了。 “抓贼啊,快抓贼啊,那小偷偷了我的钱袋。”李玉开始喊起来。 “那偷钱袋的人看起来十几岁,估计也没想到李玉这么快就发现钱袋丢了,还在小心的往人群外面走,听到李玉的喊声,马上速度快了起来。” 围观的人听到李玉喊声,不是去抓小偷,而是快速的闪开了一条道路,那小偷一愣,马上就跑了出去。 两姐妹在后面追,小偷在前面跑,一会追进了巷子,那在前面的小偷看到只有两个小姑娘跟了过来,也不跑了,停下脚步,等李玉二人靠进了,掏出刀子恶狠狠的道:“跟着老子跑了这么远,我看现在还有谁来救你们。本来你们只是损失点银子,现在,哈哈哈哈...”那人的脸上显现出了猥琐的表情。 李玉看到小偷掏出刀的那一刻就知道坏了,现在三人离得那么近,她和二姐要是跑,只能跑一个,另一个肯定会被抓到,看这个禽兽的意思,抓到了肯定没好果子吃,于是对李莲道:“二姐,你快跑,找人来救我,我拦着他。” 李莲也知道现在的情况,自己跑了,小妹肯定遭殃,她听了李玉的话,却不是跑,而是和李玉靠在了一起。“小妹你说的什么话,我是当姐姐的,应该我保护你,要跑也是你先跑。” 那小偷本来以为两人肯定会先跑一个,现在看到二人都留了下来,心里更是高兴:“既然你们这么姐妹情深,不如都留下来陪陪大爷,放心,等大爷爽过了,再把你二人卖到窑子去,你二人在那里还能继续做姐妹。”说完就拿着刀一步一步走了过来。 两人看着小偷靠近,都吓得惊慌失措,不停的大喊救命。 “这里这么偏僻,你二人就是喊破了喉咙也没有用。”那小偷满脸笑意道。 就在那人马上靠近姐妹二人身边时,那小偷突然被狠狠的踢在了地上,武器也被甩在了一边,疼得哎呦哎呦直叫唤。两人抬头一看,竟是刚才卖艺的那个男子。 看到有人救了自己,姐妹二人都很激动。李玉开口道:“这位大叔,谢谢你救了我姐妹二人,还请报个姓名,留个住址,我们改日好登门拜谢。” “算了,你们刚才看我的表演,就是我的顾客,这只是举手之劳,不用什么感谢,以后你们再出门时,小心点,两个小姑娘要有人陪着才好。”那人说道。 “谢谢大叔,我们记得了。” 李玉仗着胆子,拿起掉在地上的刀,走到小偷面前,先把钱袋翻了出来,接着就是一阵猛踢,然后怒道:“今天这次就饶了你,下次再看见你偷东西,直接把你送到衙门去,今天就给你个教训。”说罢,又踢了那人几脚解气,把刀往小偷的腿上扎了一下,顿时鲜血流出,那小偷疼得叫唤更厉害了。 李玉二人跟着那中年男子出了巷子,等到人多的地方,才开口告辞,今天的事情真的把她吓坏了,现在才缓过来,再看二姐,现在还是一副失魂的表情。 “二姐,今天这事别告诉母亲。” “嗯,我晓得。”李莲沉闷道。 “这小姑娘胆子够大的,竟然敢给小偷放血,有意思。”看到二人走远了,那中年人自言自语道。 第二十五章 我有故事 已经过了早上饭点,铺子里只有零星几个客人,李玉趴在柜台上休息,两个吃饭的客人的谈话吸引了她的注意。 “镇上新开了一家悦来茶馆,掌柜的可是个怪人。”一人说道。 “哦,怎么说?”另一人问道。 “这个铺子不仅卖茶,而且有人说书,掌柜的还收故事,如果去那边喝茶,不想付钱,就去找掌柜的说一个故事,掌柜的如果觉得这个故事好,就把你的故事收了,还把茶钱免了,如果故事入不了掌柜的眼,那也只收一半的茶钱。” “还有这样的事情?那咱们吃完也去瞅瞅。” 李玉听完两人的谈话,觉得这掌柜的应该是古代的书商了,收了别人的故事,然后再出书去卖。忙完了店里的事情,李玉拉着二姐又出来了,李莲因为昨天的事,不打算出来,李玉还是硬把她拽了出来。 “玉儿,咱们今天去哪里啊?万一碰到昨天那小偷怎么办?”李莲担忧道。她可是记得自家小妹临走的时候给了那小偷一刀的,如果遇见了,肯定不会饶了两人。 “二姐,那小偷昨天受了伤,肯定要养个十天半月的,咱们今天去茶馆听说书,你看怎么样?” “好啊,我长这么大还没听过说书呢,听说说书人的嘴可巧了。”李莲开心了。 姐妹两个说笑着走进了悦来茶馆的店门。这茶馆上下两层,一楼是大堂,二楼是包间,大堂中间摆了一副桌椅,正是说书的地方,二人进门的时候,大堂里已经有十几个人,坐在那里听说书,小二看见进来的客人,也不招呼,上了两杯茶,便快速的退到一边。姐妹两人坐在桌子上听书,听了一会,李玉听明白了,这说书人讲的是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李玉前世看过西厢记,梁祝,孟姜女之类的,对这说书人的故事无感,再看二姐,倒是听的津津有味,仿佛入了迷。 李玉便站了起来,走到小二身边问道:“伙计,你们掌柜的在吗?我有故事,想说给他听听。” “我们掌柜的在二楼,客官要是想讲故事,直接去二楼第一个房间就好。” 上了二楼,正对面坐着一个老者,大约五十来岁,埋头在写着什么,李玉问道:“老先生,您是收故事的人?” 老者方才抬起了头:“小姑娘也是来说故事的?情爱的故事,小店收的有些多了,你要讲的也是这种的话,要等一段时间再来了。” “掌柜的误会了,我不是说情爱的故事,我说的是行军打仗的事情。” 那掌柜来了兴趣:“姑娘但说无妨。” 李玉听完掌柜说话,倒是不急着说了,坐在那里笑吟吟的看着他。 掌柜的稍有不解,不过马上明白了意思:“姑娘尽管说便是,如果姑娘的故事好,一个故事给你一两银子。” 李玉听了这句话后开始把前世的三国演义给说了一段,老者听完后,很激动的开口道:“姑娘这故事在哪里听来的,您讲的只是一个片段,如果有完整的,价钱还可以再商量的。” 李玉又接着讲了几个段落,老者听得意犹未尽,李玉临走的时候掌柜的给了十两银子,并邀请李玉,希望每天都可以来说上几段。 下了楼,说书人已经说完了故事,二姐正坐在那里等她。 “玉儿,你去楼上说故事了,你能有啥好故事,我咋不知道呢,掌柜的收你的故事了吗?”一连串的发问。 “二姐,咱们回去再说吧。” 回到铺子,李玉把今天的事情给母亲和大姐他们讲了一下,掏出十两银子给了张氏。 “玉儿,你给那掌柜说的什么啊,他给咱这么多银子。”张氏问道。 “娘,我就给他讲了咱家发生的一些事情,掌柜的觉得不错,给的银子,还让我以后再去讲呢。” 不是李玉要隐瞒,实在是不想张氏她们问的太多,索性打个马虎眼。 接下来的几天,李玉忙完了铺子的事情,就和二姐去悦来茶馆,李玉说故事,二姐听书,每天都能得到不少银子,李玉也知道了茶馆老板的来路,这老板姓陈,是个秀才,只是考上秀才后,连考很多次都没高中,于是泄了气,家里算是小有资产,就开了这个茶馆,听听书,讲讲故事,自得其乐。而且通过接触,李玉发现这陈老板很热情,知道李玉大哥,小弟在读书,还把以前自己考试的书拿给他们看,又叮嘱李林,李轩,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过来找他,这也让李玉一家很感激,时不时的做些好吃的吃食给送到茶楼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