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重生》 第一章 永安托孤 永安宫,白帝城。蜀汉章武三年夏四月,蜀汉皇帝刘备自猇亭兵败后,染病不起,渐渐沉重。刘备自知不久于人世,遂遣使往cd请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等,星夜来永安宫,听受遗命。 这日夜间,刘备病情加重,一众御医束手无策。太医院董太医手把脉搏,还在尽心尽力的为皇帝做最后的诊脉。“啪……啪……”指尖传来的脉息越来越弱,最终终归于无。 一代枭雄刘备在永安宫白帝城殒命。寿六十三岁。时章武三年夏四月二十四日也。 董太医强压住狂跳的心,再拿捏寸口,毫无脉息。他抬头看向皇帝的脸,面色蜡黄,鼻息也已完全停止。“ 陛下……”董太医这一声颤巍巍地哭声,等于是宣告了皇帝的死讯。 登时,宫内宫外,哭声一片,皇帝宾天了。 恰此时,冥冥中一道灵光悄然入了刘备本已僵直的体内。 董太医眼含热泪,正要说陛下已龙游大海,驾鹤西归了之类的宣告皇帝陛下死亡的套话。他嘴角嚅嗫:“陛下,陛下。” 董太医只觉刘备寸口处微动了一下。心头一惊,这是怎么回事?自己做了一辈子太医难道会误诊?这可不是闹着玩的,看的不准要掉脑袋的。 董太医赶紧止住悲声,二指重搭上病人寸口处,“嗒,嗒,嗒”从指间传来的脉动越来越有力。 什么状况?董太医额角渗汗,我的妈耶,刚刚幸好没有多嘴。 刘备悠悠醒来,两眼无力地看了看董太医,又看了看旁边的宫女,嘴角抽搐一下,似要说话。 董太医唬的忙后退半步,以手加额,轻呼道:“我主洪福齐天。”行医般辈子的他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病人是醒了,董太医昏了过去。 众人顾不上他,一个个面有喜色,“陛下醒了,醒了。” 刘备看了看躺着的龙榻,目光梭巡过周围的一群宫女、侍卫、御医。缓缓问道:“诸葛丞相在哪?”皇帝一睁开眼便急于见诸葛丞相。 “丞相已从cd启程,这几日日夜兼程,算来也就到了。”近臣回道。 刘备道:“叫丞相不必着急赶路,注意休息,保重身体。” 近臣一个个面面相觑,没有人能参透皇帝话里玄机。 不管怎么说,本已脉息皆无的陛下病情竟大有好转,真是奇迹,天佑蜀汉啊。原本沉寂的永安宫里透进了一道艳丽的阳光。 几日后诸葛亮风尘仆仆来到永安,皇帝立即宣旨在永安宫召见。 诸葛亮到永安宫,见皇帝病卧龙榻,慌忙拜倒。 诸葛亮身材廋高,面庞清矍,刚四旬年纪,已是霜染两鬓,面带沧桑。 诸葛亮坐于龙榻之侧,刘备抚其背道:“朕自得丞相,幸成帝业;何期智识浅陋,不纳丞相之言,自取其败。悔恨成疾。”刘备一字一句说的并不流畅,算是给诸葛丞相一个道歉吧。孔明涕泣曰:“愿陛下善保龙体,以副下天之望!” 刘备忽笑道:“朕误中陆逊小儿奸计,幸而不死,此仇必报。” 诸葛亮道:“此事从长计议,陛下勿忧。” 诸葛亮坐于龙榻之侧,细看皇帝,见刘备虽面色枯黄,骨廋如柴,但双目炯炯有神,说话气定神闲,不由又惊又喜。这是谁谣传陛下病入膏肓,不久人世?看样子陛下仅性命无忧,且不久即能痊愈了。 皇帝无恙,诸葛亮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起身以手加额道:“陛下洪福齐天,实乃汉室之幸,天下之幸也。” 刘备也很感动,安慰道:“朕幸而不死,天之助也。” 皇帝病情无忧,看来遗嘱不必立了,原定的托孤计划也无从谈起了。 诸葛亮心情大好,道:“臣从cd来,还带了鲁王刘永、梁王刘理两位皇子一起来见陛下。” 刘备好奇道:“阿斗怎么不来?” 诸葛亮不解道:“国家多事之秋,皇太子怎么能轻离cd嗯。”刘备不吭声了。 鲁王刘永、梁王刘理觐见,刘备让诸葛亮坐于榻上,唤鲁王刘永、梁王刘理近前,分付道:“尔等皆记朕言:从今往后尔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言罢,命二王同拜诸葛亮。 诸葛亮道:“臣虽肝脑涂地,安能报知遇之恩也!” 一个简化版的托孤仪式完后,诸葛亮嘱咐皇帝善保龙体,和二皇子退出内宫。 诸葛丞相心情放松,步履轻快,出宫后迎面正遇上董太医,董太医连忙避让。诸葛亮止住脚步道:“太医借一步说话。” 二人到僻殿,诸葛亮向董太医仔细询问了皇帝的病情和饮食情况。 董太医不敢隐瞒,据实道:“陛下自去年秋天染病以来,病势缠绵,太医院也请了不少名医来为陛下诊病,都束手无策。到夏四月间突然加重,加重……” 董太医从袖口摸出皇帝的病情记录,他是一个做事严谨的人。董太医翻看病历道:“至四月二十四日陛下似病危症状,当晚,几度昏迷,可那日深夜陛下醒来后,病情奇迹般好转,从那以后,每日见轻,至今已无大碍,再过几天,下官推测,陛下即可恢复。” 诸葛亮面露喜色,道:“这并非什么奇迹,是我主洪福齐天,感动上苍。” 董太医忙赔笑道:“是,是,我主洪福齐天。” 暗暗抹了一把额头的冷汗,庆幸那日嘴一哆嗦,没有说出陛下已归天的话,不然今日丞相责问起来,如何回答?唉,帝王家怪事多啊。 诸葛亮又询问了皇帝的一日三餐,饮食情况,丞相就是这么个人,事无巨细,都要过问。董太医道:“陛下龙体康复后,胃口大开,鸡鸭肉食全不避讳,昨日还向内侍要酒喝,下官实在不敢答应。” 诸葛亮蹙眉道:“有这样的事?你对陛下的饮食要格外上心,叮嘱御膳房多给陛下做些粥糜汤水,切不可让陛下多食肉,知道吗?” 董太医应道:“下官记下了。” “记住小米要从cd运来。”诸葛丞相临走又叮嘱一句。 永安宫内殿,皇帝终于可以下床走动了。 “他妈的,累死老子了。”贵为皇帝的刘备兀地爆出了一句粗口,好在旁边的侍卫、宫女都不懂得皇帝说的是什么。 其实现在的皇帝已经不再是刘备刘玄德了,严格的说,身子还是刘备的身子,而内在的灵魂却是另一个叫刘哲的人。 这还要从四月二十四日那个夜晚说起。刘哲是来自二十一世纪,亦即后世一千八百年的一个所谓“现代人”。刘哲因贪玩一款新游戏,三天三夜不吃不喝,终于真灵出窍,穿越到了这个多事的三国时代,附身在将死的刘备身上。 刘哲醒来,听到众多宫女、侍卫都称自己为“陛下”。 陛下岂不就是皇帝?不错,一次成功的穿越。然而这皇帝年纪大了点,也无所谓了,反正是皇帝就行。刘哲瞬间有了一种君临天下的威严:从此没有人敢在朕面前大声说话。刘哲得意。 “何方妖物,敢占据朕的身体?”一个严厉的声音传入刘哲魂体,吓得他差点魂飞魄散。 “小的刘哲,无意冒犯,小的这就走。” 想走?哪有这么容易,刘哲的灵魂渐渐这与副身体融合在一起了。 “刘哲?你是汉室宗亲?” 怎么回答?刘哲灵机一动,道:“啊,五百年前是一家吧。” “朕不久人世了。”那声音哀叹。 刘哲感觉倒了,那声音来自这副身体内,是这副身体原来主人尚未散尽的残魂断魄。 刘哲的真灵进的早了一点点,就这么一点误差,那本来即将油尽灯枯的魂魄突然得到了新生力量的支撑,又复被激起了一丝灵光。 “请问阁下哪位?” “朕姓刘名备,字玄德。” “刘皇叔?不,刘皇帝。” 刘备的那丝灵光道:“只要你要答应朕两件事,朕这副身体和江山社稷全都奉送。” 不等刘哲回答,刘备接道:“第一,你要找东吴孙氏,替朕报仇。” “这个不难,只要你有兵有将。”刘哲不假思索。 “第二,你要时刻牢记兴复汉室。” “兴复汉室?” 诸葛大大都做不到的事,找我? 刘备显然对刘哲暧昧的态度不满,怒道:“你答不答应?” “是,是,兴复汉室。” “发誓!”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哲随口蹦出两句,还挺顺嘴,一咂摸,这不是诸葛亮说的吗?哎哟,这次死定了。 刘备很满意。 刘哲道:“可是小的无德无才,凭什么兴复汉室呢?” 刘备道:“既是有缘人,朕便把平生所学尽数传授与你。” 帝王绝学!刘哲有些小激动。 刘备道:“自古成大事者,当以仁义为先,仁者爱人,人恒爱之,义者……” 刘哲打断道:“陛下,注意时间。”他感到刘备的那点灵光越来越弱。 刘备也感觉真气渐促,道:“朕将平生所学归成三大必杀绝技。百试百灵。今日全部打包奉送。” 第二章 我要伐吴 刘备道:“第一技,叫大耳有轮。就是说你将来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给它找一个大仁大义的理由,明白吗?” 刘哲想一想道:“也就是说即便是最卑鄙的事,也要挂个仁义的招牌,是吗?” “然!”刘备毫不忌讳。 “第二技,长臂驭下。对属下要大胆使用,又能收放自如,不离你控制之外,你懂吗?”“不就是玩弄权术嘛。”刘哲越来越上路了。 “那第三呢?” “第三技,当你无计可施的时候……” “怎么办?”刘哲急切的问。 “朕传授给你平生最得意之绝学!” “哭!” “哭?” “对,你要谨记朕的江山是哭出来的,你要哭而保之,只要你一祭出此法宝,保准一切难题迎刃而解。” 一连传达了这么多意念,刘备的元神在急剧消耗,他以强大的意志勉力支撑着。刘备把三大必杀技口诀一一传授。 “莫忘兴复汉室。”刘备临终嘱托。 那点灵光返还到冥冥虚空中了。 一代枭雄刘备挂了,新一代枭雄刘哲乘势而起,正在速成。 诸葛亮再次来到永安宫内殿时,见到皇帝早已起身,正在御花园进行早锻炼。 刘哲并不是一个习惯早起的人,可在床上躺的这几个月使得他这副身体几乎生锈了,刘哲决定要尽快恢复。毕竟重任在肩,兴复汉室之类扯淡的话暂且不说,这蜀汉的国祚可不能毁在自己手上,当亡国之君的滋味不是好受的,蜀汉虽弱,有我刘哲做皇帝怎么也比干儿子阿斗强些吧。为了尽早恢复体力,刘哲一大早起来,在内宫的御花园里练了一套太极拳,不过是简化的二十四式,强身健体、导气舒筋。 侍卫正要通禀,被诸葛亮止住了。他站在廊柱下手捻胡须笑吟吟的看了一会,看来皇帝龙体恢复的比预想的快的多。 刘哲一路太极耍完,收势、聚气、平复气息。一回头见诸葛丞相来到,忙道:“丞相来了,快快进内殿休息,小心风寒。”他知道诸葛亮身体不太好,故有此说。皇帝还是一如既往的礼贤下士,诸葛亮很欣慰,君臣之间因伐吴而产生的隔阂,已渐消散。刘哲见到心中的偶像诸葛孔明自然是尊敬备至,关怀备至,一时忘了这是夏四月的天气,室外的早晨,空气要比室内好的多,怎么会感染风寒呢? 诸葛亮提议道:“早晨天气正好,陛下在床榻闷了几个月了,老臣陪陛下在内花园随处走走,如何?” 刘哲醒悟,道:“正好。” 此时的刘哲已尽得先主刘备真传,举止神态无一不惟妙惟肖,形神兼备,饶是诸葛亮通阴阳、晓八卦,善辨鬼神,也丝毫看不出任何破绽。诸葛亮陪着刘哲在内花园散步,侍者捧茶在旁侍候。 诸葛亮首先关切地问道:“这几日陛下龙体恢复的怎样了?” 刘哲道:“朕已完全康复,现在朕就可以上阵杀贼。”因回头问侍卫道:“朕的双股剑哪去了?” 诸葛亮忙摆手道:“哎,哎,陛下莫要心急。” 刘哲道:“朕只是想耍套剑法让丞相看看朕所言不虚。” 诸葛亮道:“是,是,老臣已看出陛下完全康复了,可陛下还须善养龙体,不急一时。”刘哲道:“丞相所言极是。” 顿了一顿,诸葛亮问道:“老臣听闻陛下这次龙体不适,将养了好几个月,不知陛下进何补药,恢复的如此神速?” 刘哲一时语塞,搪塞道:“哦,太医院从江东请来了名医华佗,朕服用了他开的方子,这才渐渐痊愈了。”刘哲只是想抬出名医华佗的名头来糊弄诸葛亮,一时忘了华佗早被曹操给杀了。 “江东华佗?”诸葛亮奇道,“华先生不是早已死了吗?” 刘哲自知口误,忙圆场道:“他自报名姓叫华佗,不知真假,不过这方子倒是灵验的。”诸葛亮道:“说到华佗先生,臣旧在江东时曾与他有数面之缘,华先生还教过老臣一套导引养生的功法,叫‘五禽戏’。” “华佗的‘五禽戏’?”刘哲来了兴致,“朕正想寻一套养身导引的功法,丞相可否教朕?” 诸葛亮道:“现有华佗先生原著在臣处。” 珍藏版“五禽戏”原著? 刘哲立马恳求道:“请丞相割爱给朕,如何?” 诸葛亮笑道:“臣正要将此书送给陛下。”回头对从者道:“回馆驿,把我那本‘五禽戏’拿来。”从者应声而去。 诸葛亮问道:“不知陛下刚才习练的那套导引功夫,叫什么名字?” “刚才。”刘哲想起,道:“刚才朕练的是太极拳,强身健体很是神效,有时间朕教给丞相。”刘哲向诸葛亮推销他的太极神功,毕竟诸葛丞相身体康健,兴复汉室这事才能有指望。诸葛亮笑道:“老臣愿意受教。” 扯了阵闲话,刘哲有意将话题引向正题,道:“丞相,朕此次伐吴失利,损兵折将,正是愧疚不已啊。” 诸葛亮以为皇帝又要道歉,忙劝慰道:“陛下不必介怀,胜败乃兵家常事,来日报仇雪恨,定让东吴君臣双倍奉还。”刘哲等的就是诸葛亮这句话,正色道:“丞相所言极是,朕决定重整人马,二次伐吴!”伐吴报仇是刘备给他的第一个任务,刘哲可是个言而有信的人。一上来就把这事提上了议事日程。 “伐吴?”诸葛亮意识到中了皇帝的圈套了。 “我蜀汉新败,士气低落,伐吴之事还须从长计议。”诸葛亮毕竟经验老道,一句从长计议等于把皇帝的提案给否决了。 刘哲道:“正是因为我军新败,士气低落,朕才决定乘东吴骄横,疏于防范,奇袭伐吴,方可竟全功。朕前次伐吴一路势如破竹,只是后来误中了陆逊小儿的奸计,才让吴狗侥幸猖獗,此一战并非双方真实战力的表现,朕以为蜀汉的军力远在东吴之上,如组织得当,二次伐吴未必不能有所斩获。丞相请想,目下我军退守白帝,东吴逼近秭归、宜都一带,不可一世,君臣骄横,岂不正如赤壁之战的曹操吗?他们以为我蜀汉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必然深沟壁垒,不敢东进半步,朕欲反其道而行之,定出乎东吴君臣意料之外,更况……” 刘哲顿了顿道:“更况我不伐吴,吴也要伐我,到时情况更难预料,不如先发制人,丞相,值得一战啊。”刘哲一口气说完,想想再没有疏漏之处,静等诸葛亮回复。 其实刘哲哪懂得这套高深理论,这都是老师刘备的临终托付,刘哲不过照本宣科罢了。 诸葛亮听完默不作声,他何尝不动心,皇帝所言深合兵法,这一仗并非全无胜算,如能借此修理一下骄横的东吴,那是再好不过,即便是对双方以后重新结盟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筹码。可理论归理论,兵法归兵法,以蜀汉现在的状况伐吴,实际操作起来却是很难。现在强敌环视,一个不小心就会使脆弱的蜀汉政权坠入万劫不复之地。皇帝报仇心切他能理解,可这事急不得,必须慎重,慎重。 刘哲眼巴巴的等着诸葛亮的答复,见诸葛亮不做声,道:“朕已知东吴军中虚实,只请丞相早作定夺。”他知道这事不做好诸葛亮的工作,万难成功。 诸葛亮道:“陛下还是先保养龙体,此事容后再议。”丞相就是不吐口,刘哲干着急,忽灵机一动,暗忖,刘备老师受我三大必杀技,何不用来试试? 只见他默运玄功,酝酿感情,以心会意,以意会身,转瞬间眼角挂上了晶莹的泪珠。 皇帝哭了! 刘哲带着嘶哑的嗓音悲哀道:“难道天亡蜀汉,汉室复兴无望了吗?既然丞相不允,朕不强求,朕只带幼子阿斗去伐吴狗,拼将一死,也要兴复汉室,呜呜……”说到后来,刘哲已是全神投入,真的痛哭不已了。 刘哲的这番作秀比之刘备老师毫不逊色,大有青出于蓝之势。诸葛亮定力再好,也不由的微微动容。皇帝如此撒泼耍赖,做丞相的不由得不屈服。 诸葛亮只好道:“主公且莫忧伤,此事容臣退下想一个万全之策,计成之后再回复陛下。” 刘哲一脸委屈的看着诸葛亮道:“丞相真的答应了?” 诸葛亮踌躇道:“臣愿为陛下分忧。” 刘哲转悲为喜,脸变的比翻书还快,道:“有劳丞相费心了。”只要诸葛丞相答应就好,以诸葛亮的智慧还愁想不出好计策吗?刘哲对诸葛亮深信不疑。 诸葛亮告辞退下,刘哲高兴的在龙榻上打了几个滚,引得侍从、宫女侧目。 刘哲马上意识到这有失帝王威严,忙整衣端坐,向近臣传旨道:“宣尚书令李严觐见。” 李严也是先主刘备既定的人事安排,作为刘哲本人对这一安排也是十分的赞同,他认为蜀汉目前这种情况,光靠诸葛亮一人独木难支,必须形成一个强大的组织团队。看看那个历史上诸葛亮的悲惨晚年,一柱擎天,活活给累死了。缺人才啊!一定要给诸葛亮配备一个强有力的助手。 李严就是最适合的人选。 第三章 目标宜都 李严来了。刘哲在龙榻上细看,见李严四十岁年纪,身材魁伟,四方脸,十字阔口,没有披盔戴甲,但刘哲读《三国演义》知道,这人其实是一员虎将,当年刘备入川时,李严曾大战当时处在巅峰状态的黄忠,二人大战四十余合,李严丝毫不落下风,实乃蜀中第一猛将,其战力即使不如西蜀五虎将,亦不逊于魏延之流。同时,他还有一个魏延无法比拟的天然优势,李严是原西蜀派,在刘备入川后,一直存在蜀派和刘备带来的荆州派的利益矛盾,重用李严可以很好的沟通蜀、荆两派的关系。 当然,刘备的如意算盘在那个三国时空里并没有实现,李严的表现相当令人失望。现在有刘哲主政,刘哲坚信,李严定会蜕变成一个全能的李严。现在刘哲要做的就是要激活这位智勇双全的蜀中名将,使之成为能独当一面的关羽式的将才。 “方正,快快请坐。”刘哲对李严格外热情。 内侍端过来一个锦墩子,刘哲请李严坐下。李严受宠若惊,连连拜谢。 刘哲问道:“方正,目前军心如何?” 李严目前以中书令暂管永安军政。 李严道:“陛下,目前军心稳定,猇亭失利的离散士卒陆续收拢,只是,只是士卒担忧陛下龙体,士气不高。” 刘哲点头,对李严道:“要鼓舞士气,尽快摆脱猇亭之败的阴影,有功的要赏,即便稍有过失的暂时也不要处罚。” 李严点头道:“陛下放心,臣自会照办。” 刘哲又向李严了解了一些军中的事务,临了刘哲叮嘱道:“暂时不要向军中透露朕的病情,不久我们会有军事行动。你心中有数即可,对外严格保密。” 李严眼睛一亮,但凡武将没有不好斗的,刘哲的话隐隐激起了这位武将天然的血性。事情还处在严格保密状态,李严不便多问。 李严退下。刘哲传旨,封李严为中都护,统掌内外军事。 接着刘哲召见赵云。对这位偶像级人物,刘哲几乎要跪拜了。 常山赵子龙,知道点三国历史的,谁不崇拜这个人,就连《三国志》中也认为赵云是个几乎没有缺点的人。 刘备对赵云也是信任有加,封赵云为中护军,执掌禁军。别小看了这个官,这等于刘备把身家性命都交到了赵云手上。毕竟在三国这个年代,一国首脑的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刘哲看着赵云,半晌,兀的问了一句出乎所有人意料的话,“子龙今年多大年纪了?”。皇帝紧急召见,什么都不说,一见面先问多大年纪了,什么情况?赵云一时懵了,半晌苦笑道:“陛下,臣今年五十有四呀。” “哦,五十四,正当打之年。”刘哲放心了。 因为刘哲对赵云的年龄问题始终有疑问,据传说,六年后赵云死的时候是七十多岁,那现在的赵云应该比刘备的年纪还要大,那岂不是廉颇老矣?莫非赵云改了户籍年龄? 今见赵云亲口确认自己五十四岁,这个年龄对武将来说也算巅峰,刘哲如何不喜? “果然是常山赵子龙!”刘哲赞道。 蜀汉像赵云这样德才兼备的人才实在太少了。刘哲大赞了赵云一番。 皇帝召见什么都没说,叙了一番家常,把自己大肆表扬了一番,赵云带着一肚子问号离开。 接着刘哲又传旨从汉中调魏延来永安。 永安宫偏殿,诸葛亮主持召开了一个小范围的军事会议。 议题自然是皇帝给他出的那个难题:二次伐吴。蜀汉皇帝病中还念念不忘报仇雪恨,兹事体大,诸葛亮不敢专断,紧急召集了这次军事会议商讨对策。参会的是皇帝亲自召见的三位托孤重臣:诸葛亮、李严、赵云,外加皇帝下诏从汉中紧急召来的大将魏延。参军马谡作为书记员列席会议。 诸葛丞相首先把皇帝的意思简明扼要地向诸位做了说明。其实参会的几人从皇帝的异常举动中已经猜到了几分,心里都有准备。 这个时间点二次伐吴?也只有雄心勃勃的皇帝敢想敢做。谁还有这种临危不乱,雄霸天下的豪迈气概?不过话又说回来,打仗这事不是逞一时之勇,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实力。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现在的军情,诸葛亮让马参军整理了蜀汉现今的军备情况,向参会人员作了说明。 马谡手里拿着一份军情报告,先向在座的施了一礼,用略带湖北荆州的口音朗声道:“陛下伐吴从蜀中调兵九万,后借五溪蛮沙摩柯蛮兵二万助战,共计十一万,自猇亭失利后,我方大将黄忠、冯习、张南、沙摩柯、傅彤、马良、程畿殁于王事……” 众人默然静听。 “现今陆续归拢的将士共计三万五千六百二十一人,”马谡顿了一下道,“包括在坐诸位和皇帝本人。”马谡报告完毕,退下叉手侍立。 谁都知道,皇帝这次大报仇出动了倾国之兵,除cd和汉中尚有少量驻军外,蜀汉的精锐几乎全在这了。就这么点家底,别说主动伐吴,自保都成问题,何况除东吴外,北面还有一个不怀好意的魏国。皇帝给大家出了一道似乎不可解的难题。 这般大事,大家都不敢率先表明态度,一时现场陷入沉寂,落针可闻。沉寂一阵后,诸葛亮问马谡道:“幼常,你把东吴现在的兵力布置讲一下。” 马谡道:“夷陵战后,东吴追至永安,陆逊追兵约五六万左右,后因北魏突袭其后,陆逊退回荆州,现驻守宜都的是吴将潘璋,兵力一万左右;吴将李异、刘阿部占我秭归,兵力五千左右。” 在坐的都是高素质的军事人才,马谡说完,不用多做思考,大家马上明白了:原来东吴的日子也不好过呀。吴国虽打了胜仗,损失亦不小,又被北魏从背后捅了一刀,现在亦不敢轻易西进。 这正应了“麻秸棍打狼,两头害怕。”那句老话。 诸葛亮蹙眉,对于北魏曹丕的那个近乎脑残的攻吴的决定,诸葛亮一点也不感到奇怪,这完全符合曹姓的性格。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在蜀汉夷陵战败后北魏应该趁机联吴攻蜀,而这位魏文帝曹丕却反其道而行之,兵分三路攻吴濡须、南郡和荆州,一场大战下来两下都有损伤,还闹的吴、魏自此不和。 对曹魏的这个决定,诸葛亮丞相做了仔细的思考,除了曹家的血统性格因素外,这也表明曹魏绝不会坐视东吴一家独大。在曹丕的眼里,荆州甚至合肥、濡须都比僻远的西川更有吸引力,曹魏不会舍近求远,打一个对他没有威胁的西蜀。也就是说蜀汉目前其实似危实安,真正难受的是东吴,他抢了荆州这块肥肉,不仅使曹丕眼红,更是直接威胁了曹魏的襄阳方向的安全。 三国鼎立犹鼎之三足,其本质就是平衡,任何一足做大都会危及另两足。魏、蜀吴三国谁托大谁倒霉,赤壁的曹操,荆州的关羽,都是平衡利益下的牺牲品。这就是三足定律。 有此可见魏国没有趁火打劫蜀汉的本意是不想东吴一家独大,换句话说,东吴现在面临严重的后顾之忧,不然陆逊就不会退回荆州了。 现在形势明朗了:陆逊在荆州不敢动,东吴在秭归和宜都兵马总共不过一万五千。 局部优势,这仗有的打! 最低限度可以下秭归,控制峡口,这是出入四川的咽喉,进可攻退可守,蜀汉可立于相对有利的位置。 李严首先开口道:“陛下的提议并非没有道理,我军可以在峡口一带发起一次有限度的反击,先夺回秭归,占西陵峡口,保证蜀中的安全。”李严的职位是中都护,统掌内外军事,亦即目前在永安地区最高军事首领,他的话给这次伐吴定了基调:自卫反击。 这也是军方的意见。 诸葛亮未点头,轻轻摇起了他那招牌式的鹅毛扇。 魏延刚从汉中来,并不太了解这里的情况,在听完马谡的军情报告后,还是忍不住抢先发言道:“未将以为,我军发动突然袭击,乘其不备,复夺荆州都不成问题。” 这倒不是魏延空口说大话,魏延明白,皇帝一道诏书把他千里迢迢调到这里,不是为了打仗来干什么?伐吴是皇帝亲自提议的,他当然要做皇帝的马前卒,为皇帝的英明决断摇旗呐喊,吹牛就往大里吹,吹炸了有皇帝兜着呢。 诸葛亮难得一笑道:“文长所言突袭很有道理,可从这里到荆州有近千里路程,你怎么突袭?”魏延经常出些看似合理却经不起推敲的计谋。突袭者,贵在趁人不备,哪有千里奔袭敌人的?按最快的推进速度荆州到也要月余,那样的话,即使最笨的敌人也该准备妥当了,何谈突袭? 魏延被诸葛亮一语道破,不好意思地干笑道:“如果水路并进,东吴未必防范的了。”魏延后面这句话存粹是为了找回点面子,诸葛亮一笑,不值得反驳。 现在只有赵云没有发言了,看来子龙还在酝酿,这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大将,没有把握的事从不轻易下手,战则必胜,战必有所得,所以谓之常胜将军。 诸葛亮点名道:“子龙,你的看法呢?” 赵云略一沉吟道:“末将在想如果拿下宜都,能不能守得住?” 第四章 伐吴大计 诸葛亮眼睛一亮,道:“子龙是说反击可以一直推进到宜都?” 宜都就是宜道,刘备就是在这栽的跟头,距离蜀境三百里,离荆州三分之二的距离。如果占了宜都,可随时根据情况进攻荆州。 诸葛亮细品,听赵云的话外之音,取宜都根本不在话下,他考虑的主要是怎样在宜都扎下根,把它建成进攻荆州的前进基地。 诸葛亮颇感意外,赵云一向守成,这个想法太大胆了。此言一出,又是一阵寂静,诸葛亮、李严、魏延都不约而同地走到桌上摊着的那张熟牛皮制成的军事地图前。 宜都,这地方太重要了,当日,东吴在攻取荆州之前就是先派兵攻下了那时还属于蜀汉的宜都,截断了荆州关羽和蜀中的联络,逼得关羽在荆州丢失后走投无路,无法退回蜀中,最终麦城被俘。 取宜都当然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可是是那么好拿下的吗?对赵云的大胆设想与会几人都持审慎的态度,就连刚才还在豪言要复夺荆州的魏延也缄口不言了。 大家都明白,这里有表决权的只有他们四人,只要再有哪怕是一人对赵云的计策表示赞同,那就立即会形成尴尬的二对二的局面,到时也只有把这个烫手的山芋交由皇帝定夺了。当然也有可能四人意见一致,决意立马被通过,只等皇帝御批即可,这又未免有那么一点太草率了。 每个人都在酝酿着自己的发言。诸葛亮端起茶碗,呷了一口,清香爽口,浓郁回甜,这是蜀中绿茶之首,蒙顶茶。诸葛亮一面喝茶,一面轻摇羽扇吹着茶汤。赵云在透露了自己的初步设想后,也不再说话,他不是一个习惯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的人,一计既出,既不急于推销,也不撤回。 李严道:“诸位看,宜都已是深入吴境三百里,且山路蜿蜒,大军补给困难,我们即便攻下宜都,也不宜久守,最终还是要弃之,劳而无所得,士卒必有怨言。” 诸葛亮点头赞许,兵危战凶,这仗能不打最好不打,以利于休养生息;反之,既然决意要打,那战必有得,捞取看得见、摸的着的实惠才是鼓舞士气的最好方法。 战必有得,诸葛亮放下羽扇,微笑着看向赵云道:“将军只要能夺宜都,山人自有妙计能守宜都,绝不至前功尽弃。”贵为丞相的诸葛亮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仿佛又变回了十五年前那个羽扇纶巾出南阳的追风少年。 赵云拱手道:“愿借五千精骑!” 五千精骑?宜都的吴将潘璋可是统帅一万人马呀!一敌二,且吴国方面还有城池加分。这能行吗?众人都不做声,深知以赵云的行事风格,此言一出,接着必有下文。 果然赵云道:“某素知潘璋其人,好大喜功,为人残暴,冲锋陷阵尚可,守城么,哼,吴主找错人了。”赵云对潘璋的鄙视之意溢于言表。 现场气氛活跃起来,魏延道:“潘璋如敢出城应战,子龙不出三个回合必能斩其首级。”赵云笑道:“文长言过了,不过我军突然兵临城下,荆州的陆逊要增援的话,最快也需半月有余,潘璋性急,见援军迟迟不到,未必不会如文长所言出城与某决战。到那时,虽不说三合之内斩杀此贼,破城是不难的,反之,若此贼坚守不出,十天内,后方我军扫清秭归之敌后也可增援至宜都,两路齐攻,到那时潘璋想跑都难了。” 李严道:“杀了潘璋也算是为关君侯报仇了,只是子龙你只带五千骑是不是少了点?” 赵云道:“宜道山路难行,人马多了也难以展开,反而耽误了行军速度,兵贵神速,五千足矣。” 魏延道:“既然这样,子龙不如把这件功劳让与俺,俺愿立军令状,十日内必取宜都!”赵云道:“这个俺却让不得。” 见二人争执,李严道:“子龙来永安和吴狗有过一阵交锋,知己知彼,兼地理熟悉,文长,现在局势难料,切不可争功。” 魏延本不服李严,见他说话有教训之意,面上不快,也不好反驳。 诸葛亮道:“兹事体大,我等只好拿出方案来,还要请陛下亲自定夺。” 当下几人表决一致同意了赵云的主张,把这次反击的最终点定在宜都。马谡记下了具体的作战方案:由李严率大队人马攻秭归,扫清西陵峡口一带,确保出入蜀道畅通;同时赵云率五千精骑兵,越过秭归吴军,径直去取宜都;再有魏延率一支偏师在李严和赵云军后迂回,保证赵云部身后的安全。 记录完毕,交给诸葛亮,诸葛亮把作战计划从头到尾仔仔细细看了一遍,指出了几点疏漏之处,马谡一一改过,交由在坐几人详阅。 最后,以诸葛亮、李严、赵云、魏延四人的名义给皇帝上了一份表,恳请皇帝出兵伐吴。只要皇帝御笔一批,这份计划马上即可付诸实施。 看大家最终统一了意见,诸葛亮最后强调了三点: 其一、严格保密,包括皇帝陛下的健康情况都要对外封锁消息,只说皇帝尚在病中,不能理事。 其二、此次作战意在反击自保,能拿下秭归就算胜利,宜都方面如果东吴援军到来,果断放弃,退保峡口。切不可贪功冒进。 其三、这次伐吴是为了以战促和,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同时优待东吴降卒,为后续和谈增加砝码。 大家均无异议,先后在表章和作战计划上签字确认。 一份出师表放在了刘哲的御书案前。诸葛亮连夜进宫面见皇帝。刘哲这两天还沉浸在做皇帝的愉悦中,刘哲并不太清楚蜀汉现在的处境,只知道他的前任刘备刚打了败仗,损失了不少人马。这有什么大不了的,胜败兵家之常事嘛,败了再打过就是,何况己方还有诸葛大神在,何愁一胜不可得?实在不行还可议和嘛。 这个没心没肺的家伙吃的饱,睡得香。 刘哲翻看了一遍四大臣联名的出师表,大体不过是历数东吴孙氏背信弃义,夺我城池,侵我疆土,血债累累,恳请陛下顺天应人,早发天兵讨伐孙吴云云。这就叫师出有名,刘哲明白刘备老师所授的大耳有轮之术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不难,可真要别人屈服还得靠武力,刘哲又仔细阅览了作战计划,这才是货真价实的东西。 二次伐吴之战反击范围限在进入吴境三百里以内,最低目标取秭归,最终目标攻下宜都。刘哲奇怪,伐吴的终极目标竟不是复夺荆州? 四位重臣一致同意的计划,刘哲当然不敢否定,只是隐隐感到不安,难道我蜀汉连夺取荆州的实力也没有吗?抑或是担心北魏插手?刘哲当然还没有傻到当面向丞相提出心中疑惑的地步,毕竟自己现在的身份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不能在臣下面前表现出圣天子的低级无知。 刘哲盘算着这份作战计划,眼睛开始在地图上巡梭宜都的位置,可笑他地理不精,找了半天也未能在标记的密密麻麻的行军图上找出宜都的所在。 近臣以为皇帝久病,老眼昏花,忙近前指道:“陛下,宜都在这。” 刘哲大囧,白了他一眼,老子能不知道吗!多嘴。 “换大图来!”刘哲喝道。 一张扩大了几倍的行军地图挂在了寝宫的墙上。刘哲看清楚了,秭归、宜都,刘哲盯着地图看,心里盘算着,刘哲算不上大智慧,可起码是中智以上。他边看边费心琢磨,良久,还真让他看出了一些门道来:地图上从西到东,cd永安、秭归、宜都,如果把这几个点连成一条线的话,那么,那就像一只抓向荆州的大手,形势有利时,从宜都翘脚可及荆州,形势不利,据宜都可守蜀中,退一步说,宜都即便有事,从秭归、永安乃至cd都可源源不断地向它增援,真是进可攻,退可守。 刘哲看明白了这点,有意卖弄一下,道:“宜都正当宜道,位置重要,我蜀汉如能占而有之,一战拓土三百里不说,日后若把他营建成一个坚固的堡垒,就像插向东吴的一把尖刀,荆州便成了我囊中之物,随时可下,如此可让东吴君臣时时提心吊胆,寝食难安。朕担保宜都一下,东吴必然向我国求和。到时应与不应主动权完全在我,哈哈……” 刘哲一番高论道出,又有些不安的看着诸葛亮,像一个等待老师批阅试卷的学生。 诸葛亮真诚的道:“陛下所言极是,臣等皆以为此次伐吴,意在以攻代守,震慑江东君臣。” 得到诸葛丞相的赞同,刘哲很开心,返回御案前,大笔一挥,批了一个“可”。近臣捧过玉印,刘哲又在表上押了印,计划正式通过了。 诸葛亮道:“老臣还有一计,请陛下斟酌。” 刘哲道:“是何计策,为何不在表章中写明?” 诸葛亮凑近刘哲耳边低语几句,刘哲几乎要手舞足蹈了,连道:“妙计,妙计!” 第五章 初战告捷 谋士就是一种专门挖坑坑人的职业,所谓计谋就是哄死人不偿命的损招,坑蒙拐骗的最高境界就叫神机妙算。 诸葛亮就是一位职业坑人大师。刘哲彻底服了,这也能被你想到! 诸葛亮有些为难道:“只是这样委屈陛下了。” 刘哲道:“不妨,不妨,朕喜欢。” 武昌城,吴宫。 步骘把一份前方探报呈给吴主孙权,孙权仔细阅读了一遍,步骘补充道:“据探,西蜀近日有异动,诸葛亮携刘备二皇子来到了永安,刘备又从汉中急调大将魏延来,前几日蜀将李严突然提兵边境,连日来,在秭归附近都发现有西蜀的探马游骑活动,似在窥探峡口,臣恐西蜀不甘夷陵之败,乘吴、魏有隙,对我不利。” 孙权点头道:“如果大耳贼活着,以其枭雄之胆,你所说的倒很有可能,只是今日,哈哈,怕是大耳贼不久于人世了。” 步骘道:“主公何出此言?” 孙权把探报交到步骘手中,道:“你看,刘备把半个蜀汉都搬到永安了,为什么?孤所料不错的话,大耳贼已病重,回不了cd了。召诸葛亮来,无非是交代后事,托孤而已。蜀军异动,李严提兵边境,更表明西蜀心虚,怕孤乘乱而攻之,提早准备耳。” 步骘道:“自从刘备去年秋天病后,我军细作几乎每日都发回刘备的病情报告,正如主公所料,刘备病情确实日渐加重,据传前些时还有几度昏厥,可是近几日蜀宫突然加强了戒备,再没有消息传回了。” 孙权笑道:“西蜀封锁大耳贼病情,只能说明其已病重,要么,大耳贼就已经死了,西蜀怕军心不稳,不敢对外发布消息。” 步骘道:“当下我军将如何行动,请主公明示。” 孙权叹道:“可恨曹丕无知小儿,孤已屈尊向曹魏投降,这孺子还在背后偷袭孤,幸而陆逊及时回防,不然濡须、南郡和荆州都危矣。” 步骘点头道:“曹丕此人心狠手辣,颇有乃父之风。” 孙权道:“我们同时得罪了魏属两国,形势不利,两害相权取其轻,孤以为西蜀偏远,还是提防北魏要紧。” 步骘附和道:“陛下所言极是。” 忽近臣奏报:六百里加急,西蜀有变! 步骘吃了一惊,忙接过探报,孙权示意他打开。 步骘念道:“西蜀皇帝刘备已死,孔明率众官奉梓宫还cd立太子禅即皇帝位,改元建兴。加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孙权大笑道:“大耳贼终于死了,孤少了一个心头大患,蜀国人心不稳,诸葛亮纵有通天之才,也不敢在此时兴兵,孤西面无忧矣。” 步骘阴笑道:“陛下,不如乘机伐蜀?” 孙权道:“西蜀已有准备,我们只按兵不动,北魏也会趁火打劫,到时咱们再买西蜀个人情吧。” 孙权旋即正色道:“目前陆逊在荆州坐镇,防范襄阳方向,不可轻动。孤命你去西陵峡口驻防,塞住西蜀出川通道,确保南郡和荆州安全。” 步骘应道:“诺。” 宜都城。这里显然还不能称为城池。建安十五年,刘备改临江郡为宜都郡,为了联络蜀中和荆州,刘备才开始在此营建宜都城。后来蜀中战事吃紧,刘备无暇东顾,工程时断时续,宜都城虽成型,但其防御功能并不完备。 潘璋刚接替陆逊守宜都,这人胆大心细,一眼就看出以宜都城的防御工事不完善,根本不能阻挡敌人的猛烈冲击。他一上任立马下令修城。可这家伙跨马争杀两军阵前是把好手,做些修修补补的事,那真可以和张三爷绣花有得一比。 潘璋凶神恶煞般横眉立目站在城头,看着手下慢慢吞吞的的士卒,暴跳如雷,大声呵斥道:“快点,不想死的都麻利些!” “啪啪”一顿鞭子,他的指挥也是不得要领,士卒们一个个提心吊胆,趔趄着身子往城楼搬运着石料木材。 三国时期的城池防御功能远不如后世的宋、明,不但没有瓮城、马面城、外城这些特殊防御设施,就连城墙的高度也很成问题,一般的城池敌军搭上云梯就能攻城。,所以敌军攻城,首选出城迎敌,敌众我寡,方才退入城中固守待援,城池一旦被围,久守必失。在这个时期经常有武将扬言三千铁骑即可踏平某某城池,也不全是吹牛,最离谱的是关羽取长沙只用五百校刀手,虽然有所夸大,可这在后世都是吹牛都不敢吹的事。 宜都远在后方,离吴蜀边境有相当的距离。 潘璋近来春风得意,荆州之战、夷陵之战都大出风头,擒关羽、追刘备,战功赫赫,已然跻身一流名将的行列。 同时贪财暴戾的潘璋在这几战中也捞了不少好处,现在他手持的就是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骑的是赤兔马,可谓名利双收。这位本来在《三国演义》里应该被关兴一刀斩了的武将,现在不但没死,且活的顺风顺水,有滋有味。 潘璋骂人骂累了,坐在城头,手提酒坛,“通通”一阵牛饮,躺在榻上闭目养神。 “报!”探视马来报,“有敌将攻城!” 潘璋条件反射般地蹦起来,喝道:“哪里来的人马?” “蜀将,从峡口杀来的。” “啊!” 潘璋大惊,难道峡口已失? 不能呀,每日都有探马巡梭,没见峡口有激战发生呀?难道李异、刘阿两个废物睡着了?蜀军没有取下秭归,怎么可能打到宜都来呢? 潘璋为将二十年来,第一次感到脑袋短路,一片空白。手不由自主的摸向青龙刀,大喝:“随我出城迎敌!” 兵临城下,岂能坐以待毙? 绰刀在手,正要出城,副将张茂道:“将军身为主将,不可轻动,某愿出城应战。” 潘璋大喜,拨三千人马与张茂出城迎敌。潘璋传令所有士卒立即上城,准备应战。 刚布置完毕,报事官报:“报!张将军出城,战不三合,被蜀将所杀,余部退回城中。” 潘璋大惊,道:“蜀将何人?” “常山赵子龙。” “啊!”潘璋的嘴再也合不上了,碰上茬子了。 赵云为什么来的这么快? 突袭,后世术语叫闪电战,其核心就是骑兵(或装甲部队)不顾一切往前突击,把身后之敌留给后续部队解决,直达预定战场。 所以宜都之战和秭归之战几乎是同时打响。潘璋按传统思维考虑,认为蜀军必然先下秭归,后层层推进才能到达宜都。谬之千里矣。 赵云传令攻城,潘璋还算清醒,吃了亏后,不敢再出城应战,一面派人打探秭归消息,一面向荆州陆逊求援。 赵云知道,李严亲率大军在解决秭归之敌,自己身后有魏延保护,蜀军无后顾之忧,潘璋如知道秭归已丢,陆逊大军迟迟不到的话,这个火药桶非气炸了不可。 攻城和守城是一对矛盾,城池不高,赵云准备充分,除了一些大型攻城器具攻城的器具不便携带外,蜀军装备了全套的中小型冲车、、撞车等器具,当然最实用的还是云梯。蜀军七手八脚搭成高大结实的云梯,直接蚁附而攻城。 城头上的还击手段主要是弓箭,城下蜀军也用弓箭掩护攻城部队,双方一阵对射,箭如飞蝗,双方擂鼓震天,喊杀动地,实际损失并不大。赵云知道潘璋并不废物,攻城之法即是先让对手心慌,觉得自己走投无路了,这时才会露出破绽来。赵云是想把潘璋逼疯,他目前有这个本钱:蜀军现在占据优势,潘璋不敢出战,魏延乃至李严大军已在路上,转瞬即到,吴军增援部队至少也要有一段集结反应的时间,对瞬息万变的战场来说,几乎是遥遥无期。潘璋如果再知道秭归已失,他还能沉得住气吗? 永安宫,刘哲和诸葛亮站在地图旁。 “报主公、丞相,秭归已下,李严将军正在追击残敌。”探马报告。 严格说刘哲现在已不是蜀汉皇帝了。诸葛亮出了一个损的冒烟的“诈尸计”,刘哲现在被称为蜀汉昭烈皇帝,新皇帝是他干儿子刘阿斗,连年号也由章武三年改成了建兴元年。 可蜀汉政权的结构一点也没有变,一切政令均出自刘哲,诸葛亮、李严等知情的重臣一切唯刘哲皇帝马首是瞻,cd的刘阿斗只不过是一个傀儡摆设而已。 这倒霉孩子,刘哲感觉有点对不起阿斗,唉,谁叫咱比你聪明呢?即是没有我你也是当傀儡的命。 能者多劳吧。 诸葛亮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刘哲身边,打这么大的仗怎么能少了他?刘哲可不想学夷陵之战的刘备。 李严以两万击敌五千,形成局部优势,按预期完成任务,刘哲很欣慰,果然没看错人。谁说蜀中无大将?人才是需要保护的、需要发掘的呀!不然换成廖化这仗指不定打成什么样。 第六章 营建宜都 刘哲这几日寝食难安,深刻体会到了一国之君不是好当的呀。首先就要求你必须具备过硬的心里素质、坚强的意志品质。刘哲就亲身经历了一次这样的真刀真枪的历练,虽然他不在第一线,可在帷幄之中的指挥也是一种致命的煎熬。 刘哲看了看身边的诸葛亮,也是几天无眠,两眼深陷。谁说大神就不用操心了,谁说运筹帷幄就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在残酷的战争考验面前,一视同仁,只不过强者更有韧性,不易表露而已。 刘哲喝了一口甘甜爽润的蒙顶茶,吩咐道:“备御膳,朕要和丞相痛饮几杯。”好长时间不喝酒,刘哲的酒瘾犯了。 诸葛亮笑道:“陛下,莫急,还有出戏要陛下去演。” 诸葛亮这些日子总爱开些玩笑,一会是山人自有妙计,一会是且请陛下放心观山景,今天又出主意让刘哲演出戏,诸葛丞相还真是个很风趣的人啊。 仗既然已然开打,那刘哲也就没有必要再躲在永安宫里装死了,是该向东吴摊牌的时候了。刘哲领会了诸葛亮的意图。 刘哲道:“是,朕得意的早了,仗还未打完呐,来,抬朕的双股剑来,朕要御驾亲征。”刘哲到现在还没见过自己的双股剑什么模样的,他总想着自己亲自上阵杀敌,建功立业,光照千古。 诸葛亮忙止住道:“哎,哎,陛下,臣不是要陛下亲冒刀矢,上阵杀敌。” “哦,”刘哲看着诸葛亮。 诸葛亮狡黠地笑道:“臣是想让陛下去气气东吴君臣。”人逢喜事精神爽,诸葛亮好像一下年轻了十岁,不,十五岁,二十六岁刚出茅庐的诸葛亮,清秀的脸庞上带着些揶揄的坏笑,刘哲欣慰,看来由于自己在三国时空的横空出世,三国历史必将改写,不,已经开始改写,这不,诸葛亮已变年轻了。 秭归,刘哲带凤翅金冠,披黄金锁子连环甲,外罩团龙赭黄袍,骑一匹大宛良马,身后黄罗伞盖,御林卫士,持戈仗戟。 李严率众将士列方阵等待皇帝陛下检阅军容。刘哲第一次经历此种大场面,略微有些心慌,不由斜眼看向身后的诸葛亮,刘哲现在还缺少一种君临天下的自信,他内心深处还有很顽固的惰性和较强的依赖性。 刘哲很快被震撼了,皇帝的车驾经过方阵时,军中的欢呼声声震天地,撼山摧岳。 “吾皇万岁!” “蜀汉威武!” “兴复汉室!” 口号声整齐划一,发自肺腑。 这是皇帝近一年来首次在军中露面,特别是前一段传说陛下已驾崩,士卒无不痛哭流涕,皇帝一死,蜀汉又当如何?这个时代国家的命运都是维系在至高无上的帝王身上的,蜀汉更是一个建立在刘备个人威信之上的特殊政权。 皇帝无恙,如果不是一部花白的胡须,看皇帝的精神状态,堪比二十岁的年轻人。 刘哲是个天生喜欢大场面的人,面对眼前的宏大场景,他不怯场,他有一种莫名的兴奋与冲动,这就是朕的士卒,绝对忠于朕的卫士,朕的江山社稷! 刘哲精神亢奋,一扫多日以来的病容,整个人欢得好似风中旗、浪中鱼。皇帝的亢奋状态明显感染了士卒的情绪,不少人已是泪流满面,不能自已了。 李严也是无比的振奋,他在永安宫觐见皇帝时,还亲眼目睹过那时皇帝憔悴的病容,为皇帝的健康而夙夜忧叹,一个月,仅仅一个月,皇帝大愈,就以这副天容道貌神奇地出现阅兵场上。 李严紧握缰绳的手心里渗出了汗水,激动,亢奋,泪眼模糊,远远看见皇帝的车驾好似有一片紫气东来,国之将兴,必有祯祥,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检阅过后,刘哲立即下诏,肃清残敌,准备增援宜都的赵云,毕竟那里才是主战场,赵云面对优势之敌,攻城作战,宜都一定打得异常激烈。 战报呈上:收复秭归,斩首两千,归降两千,活捉贼将李异、刘阿。 魏延要拿二将头颅祭旗,刘哲急止,劝降二将,毕竟现在蜀中缺人,这二人虽无大能,做为偏副将佐还是有用的。 刘哲率左右护军关兴、张苞坐镇秭归,命李严率一支偏师,盯住襄阳的曹魏,魏延率主力驰援赵云。廖化、邓芝从蜀中催运粮草。董允为丞相府参军,在诸葛亮回cd前,暂署丞相事,蒋琬为侍中,兼领虎贲中郎将,统率宫中宿卫亲兵。调吴懿、吴班守汉中,这两位是刘备的大舅哥,贴心可靠。 安排完毕,魏延军刚出发。探马来报:赵云已取了宜都,请陛下移师宜都城。 “好一个常山赵子龙!”刘哲对赵云只有赞叹。 原来,潘璋在宜都久守,不见援军到来,又听闻秭归已失,遂自作主张,出城决战,被赵云一枪挑于马下。潘璋比原著中多活了几天,最终还是一命呜呼,看来这赤兔马可不是好骑的。 刘哲闻讯大喜过望,和诸葛亮一起带兵入宜都。 刘哲和诸葛亮、赵云立于宜都城头。这城高不过数丈,土石砌成,一番激战过后,已是残垣断壁,满目萧索。 刘哲这些日子没少恶补军事地理,宜都的重要性他早已了然于胸,这里一定要建成一个经得起冲击的坚固堡垒。关羽接手荆州,只顾向北方发展,忽视了和蜀中相连的这条生命线,才被东吴钻了空子。 刘哲一进城就立即查看地形,增补城池。他根据自己的一些记忆,画了一张宜都新城图,新城包括内城、外城两道防御,内外城都设有敌楼、箭楼,外有瓮城和马面墙,安装了蜀汉最先进的弩机,做到城池全方位无死角防御。 刘哲又命引入水源,一面供给城中用水,一面加宽护城河,即所谓深沟壁垒。 刘哲看看城防再没有什么问题了,稍微放下心来。接下来还有一件大事要做,那就是沟通宜都与cd的联系,这件事已经在刘哲心中盘算很久了。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政权能横跨荆、益这两大州,原因是什么呢?交通!山路难行,通讯不便。 这是蜀汉政权打出四川的硬伤。 解决运输问题,既要快捷又要方便。 刘哲知道,每次打仗西蜀的粮草运输都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牵扯了蜀军很大的精力,有时不得不留下最得力的大将来专门做运输大队长,十万人在前方打仗,后方的补给部队最少也要八万。每每出现粮草不济的情况,那只有一招:撤军。 刘哲自信,以目前宜都这种固若金汤的防御工事,无论魏、吴出动多少人马,打个三年两载不成问题,可前提是一定要有粮! 这是蜀国在东西两线作战都绕不开的一个严重的制约。刘哲决定必须先把这个问题优先解决。 刘哲首先问计诸葛亮,诸葛亮略想了想道:“这里山路的确崎岖难行,但不像剑阁蜀道险峰绝壁,臣根据这里地形地貌特征设计了一种运输粮草的车辆,但愿能暂时缓解一下粮草输送的问题,想请陛下一观。” “木牛流马!”刘哲喜道。 诸葛亮微微一惊,笑道:“想不到陛下也听说过这种小玩意,臣在汉中使用过这种车辆输送粮草,很是好用,希望可以起到奇效。” 木牛流马的确是个小玩意,它做工精巧,诸葛亮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山地的特性,这车是车身狭窄,前后两轮,轮不固定,类似后世的所谓万向轮,可以依山势不断变换方向,方向的控制全在牛头,操作是一人在前牵牛,一人在后推车,确实比一般车辆省力不少。 别看这车车身窄,实际载重量可不比一般车辆少,因为它所装载的货物不是在车厢里,而是搭载在牛背上的。 更令刘哲叫绝的是,这车还有一个制动装置,山路行走最怕的是下坡时车辆失稳滑落,轻者货物散落,重者车毁人亡。这木牛流马在牛舌头上有一个紧急制动装置,只要一按牛舌,车就不动了,真是量身定做的“山地车”。 有了木牛流马,运输效率的确大幅提高了,可这还不是解决问题的终极手段, 根本出路是:修路。 修好了畅通无阻的大路,才能最终打出四川,才能问鼎中原。当刘哲把这个疯狂的想法告诉诸葛亮时,一向做事果断的诸葛丞相犯了难了。 诸葛亮道:“这里山峦起伏不定,要修一条畅通无阻的大道几乎不可能,修一条像蜀中那样的栈道要耗费数十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且这里并不是绝壁险峰,修栈道也完全没有必要,”诸葛亮讲的一点也不错,修路这可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啊,费时费力。魏延督军修路,军民人等手持槌斧从山岩上把一块块大石头费劲的凿下来,一块块搬运到山下,士卒叫苦连天。 刘哲紧急叫停。这般效率,路没修通,蜀汉也灭亡了。 怎么办?刘哲最依赖的诸葛丞相也没有办法了,刘哲只有靠自己,亲力亲为。 刘哲要制作黑火药,开山炸石! 第七章 朕的烦恼 诸葛亮回到城内的临时馆驿。 宜都城几度易手,城内连个像样的住处都没有,李严和赵云、魏延等大将自然是住在军营。诸葛亮和刘哲就临时住进了潘璋尚未建造完工的帅府里。 为了让退役的皇帝住的舒适些,诸葛亮从军中抽调了一些随军工匠,把帅府重新整治一番,再种上点树木花草之类,妆点情趣。眼下工程尚未完工,帅府后院尚显凌乱。 诸葛亮这几天都是忙到深夜方回,一大堆的大小事务都要他来拍板定夺,能不辛苦吗?那个皇帝自从那日城头视察后,这几日一直躲在帅府内院,不知道在忙绿些什么。 诸葛亮看了一眼皇帝的临时寝宫,燃着巨蜡,灯火通明。皇帝尚未就寝。看来多事之秋,谁也难以安寝,陛下也在忙着他的一堆事物啊。 诸葛亮刚到下榻之处,家人回禀:太医院董太医求见。 诸葛亮一惊,他深夜来干什么?在皇帝病重的那段日子里,诸葛亮曾要求董太医特别关注皇帝的病情及饮食起居事宜,每日向丞相府及时汇报。董太医为人中规中矩,一一记录报告。可现在皇帝早已康复,精神百倍,更胜从前。 莫非皇帝又有什么隐疾? 诸葛亮来不及更衣,道:“快请。” 皇帝的贴身御医,诸葛亮也是尊敬有加。董太医进来,怀里揣着医书、病历。面上似喜又忧,阴晴不定,见到丞相略显尴尬,参拜过后,便立在一旁欲言又止。 诸葛亮善于察言观色,见太医表情奇特,知道肯定是有关皇帝的情况,招呼道:“太医请这边坐。” 二人在矮榻前席地而坐,从者献上香茗,诸葛亮让侍从全部退下。 屋里只有诸葛亮和董太医二人了,诸葛亮问道:“董太医夤夜来访,莫非皇帝陛下病情又有反复?” 董太医忙干笑道:“皇帝陛下身体康健,丞相放心。” “哦,”诸葛亮奇道,“那太医此来所谓何事?” 诸葛亮顾不得礼貌,单刀直入问道。 董太医道:“皇帝已完全康复,只是连日来陛下日常作息有异往日,下官思忖,有必要报与丞相得知。” “哦,陛下有何异于往日之处?”诸葛亮不以为然,轻呷了一口茶。 董太医道:“往日陛下作息有常,定昏就寝,黎明即起,日日如此,从不间断。” “嗯,”诸葛亮知道,皇帝是军旅出身,常年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即是是行军打仗也是雷打不动。 “可是,陛下自病愈后,经常寅时还未就寝,翌日常到午时方起,下官恐长此以往,非合养生之道。” 诸葛亮微微颔首,对董太的养生之道,不能反驳,可太医怎么能知道帝王将相的苦楚,国事艰辛,谁能安枕呢?自己深谙养身修体,不也是操劳国事,夙夜忧叹吗?唉,不由人啊。 陛下这一觉睡到大晌午,也有些太离谱了,诸葛亮安抚太医道:“董太医所言极是,你们确实应建言陛下,早睡早起,注重养生。” “诺。”董太医应道。 “还有其他事吗?”听太医唠叨一些无关紧要的话,丞相有些困倦了。 “还有,还有……”董太医嚅嗫道,“陛下好像精力超常,每日找侍卫比武,和宦官论棋,还有,陛下看宫女的眼神也不太对劲,经常一看半日出神……” “不得妄加揣测!”见董太医说的越来越不像话了,丞相出言轻斥道。 话已挑明,董太医索性和盘道出,道:“丞相不知,陛下近来好像对宫中女子特别感兴趣,来往的宫女,陛下都要驻足观看,私下还自言自语品评一番,什么相貌好、盘子亮、身材苗条,下官也不知道陛下在说些什么。有一次,陛下,他,他还偷窥宫女……” “够了!”诸葛亮真怒了,如果董太医不是皇帝的保健医生,这些事尚属其职责范围,诸葛亮真想抽他一巴掌。 诸葛亮跟随皇帝不是一天两天了,刘备胸怀大志,并不好色呀?怎么一场大病后添了这么个毛病? 丞相满腹狐疑,皇帝近来确实精力过剩,就拿吃饭来说吧,诸葛丞相一顿饭顶多一碗米,这位皇帝顿餐斗米是小意思,喝酒赛过当年的张三爷,这皇帝是怎么了? 太医没必要造谣,虽说宠幸宫女也不是大事,可皇帝这年龄,这似乎有些搞笑吧?传出去……,唉,凡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皇帝陛下日常都进些什么补药?”诸葛亮问道。 诸葛亮丞相深通药理,皇帝的异常举动难道是因为补药吃大了? 董太医从袖口取出皇帝的药方,递给丞相道:“陛下现在吃这些药。” 诸葛亮把药方细细看了一遍,觉得没有什么不妥,提笔在药方上把人参、鹿茸、首乌几位大补的药勾去,递还董太医道:“把这几味药去掉,其他的也减半吧。” “诺!”董太医应道。 诸葛亮又想起一事,陛下曾说过他吃了江东华佗先生开的药方,难道是那药方…… “董太医,皇帝病重时你们请过一个叫华佗的来给陛下看过病吗?” 董太医低头沉思半晌,道:“皇帝病重那段,太医院遍请名医,前前后后给皇帝看诊的有十几位郎中,下官倒不记得有叫华佗的。” “哦,”诸葛亮轻捋短髯,暗忖,大汉皇帝都喜欢方士的仙丹妙药,陛下得了什么海外仙客的奇方也未可知。 因问道:“陛下每日还练‘五禽戏’吗?”诸葛亮记得,把华佗的“五禽戏”呈给皇帝时,皇帝如获至宝,爱不释手,每日必练一个时辰“五禽戏”。 董太医道:“陛下对那套导引术痴迷的很,每日早晚必练两次。” “然,”诸葛亮找到病根了,“一定是了,一定是‘五禽戏’,使陛下返老还童了,好事,好事。” 诸葛亮起身,以手加额颂道:“黄天后土,天佑蜀汉,汉室中兴有望了。” 回头对董太医斥道:“陛下得了回春妙药,这是自然反应,不必大惊小怪,不该管的事不要管,太医请退下吧!” 诸葛亮下了逐客令。董太医大囧,唯唯退下。 出门长叹:太医不好当啊,这些事如不上报,丞相日后得知,肯定要办俺个之情不报,玩忽职守之罪,报了,丞相又不信,俺还有话没说完呢,陛下他还……,唉,算了! 皇帝临时寝宫内。 刘哲近日也没少操心,他前世二十多年总共用的脑子不如这一个多月用的多。事关身家性命,能不拼命吗? 从打仗到现今守城,一桩桩、一件件,事事关心。他明白了诸葛亮也是常人,也非全知全能,靠天靠地最终还是要靠自己。一旦亡了国,谁也不可能替自己“面缚、衔璧、肉袒、牵羊”。与其那时受辱,不如现在勤勉些。 可有一件事搅得刘哲神魂不宁,难以安心办公。两个盛妆宫女时刻侍候在皇帝身边,刘哲又走神了,偷眼看去,左边那个皮肤白皙,像个瓷娃娃,很是可爱,可惜太胖了些;右边那个,模样俊俏,又显偏瘦了些。 刘哲的鼻子流出了鼻血,不是朕不努力,奈何这么多美女整日进进出出,让朕怎么安于国事? 刘哲告诫自己,目前国家多难,且不可沉湎儿女私情,朕不能做纣王,朕是英明神武的蜀汉昭烈皇帝!要以兴复汉室为己任。 刘哲抹了一把鼻血,可俺才二十岁呀!干着兴复汉室这样的重体力活,总得给个老婆吧?天可怜见!这要求不过分,算不上荒淫无度吧。 刘哲喝退宫女,眼不见为净。 回到寝宫,刘哲坐在龙榻上闭目养神。老皇帝刘备戎马一生,只关心政治和军事,对女人不感兴趣,一向是独自一人起居,虽新娶了吴皇后,刘备也不与皇后同住一宫。宫里的太监、宫女都清楚皇帝的起居习惯,没有人敢来打搅他。 刘哲面对孤床青灯,长叹一声,唉!洗洗睡吧。 “吱呀”门开了,进来一位宫女,跪倒轻声道:“奴婢来侍候主公就寝。” 是进来铺床叠被的侍女。 刘哲没有说话。那宫女走近前,整理龙榻,翻叠被褥,用名贵熏香把锦被里里外外熏了一遍,又点燃了鹤嘴香炉,一缕缕檀香飘散,满屋异香不散。 刘哲被迷的晕晕乎乎,呆呆的看着那宫女,她梳着一个慵懒宫髻,粉面含春,体态妖娆,与一般盛装宫女不同的是,她竟只穿着一件粉红抹胸,外罩一层薄如蝉翼的轻纱,如一团轻云在刘哲身边飘来飘去,衣袂飞舞,带来阵阵清香,直沁入刘哲心脾。 刘哲不敢再看了,这是妖精化身来考验朕的定力的! “一切美色都如梦幻泡影,如电亦如露,应作如是观……刘哲,你眼前的一切都是幻像,都是不真实的,你可是一代明君啊……”刘哲闭目默念。清心净欲,抵御外邪入侵。 刘哲渐渐安静下来,摸了摸鼻子,血已流尽,万念已灰。 睁开眼,那宫女正静静的跪在榻边,露出白皙的肌肤,一副予取予求的楚楚动人模样。 刘哲大怒,没看到朕都流鼻血了吗?还敢诱惑朕,当朕是什么?朕是圣天子! “贱人,还不给朕退下?”刘哲两世为人,第一次出口骂人,而且骂的还是一个女人。 那宫女没有动,“嘤嘤……”宫女委屈的哭了。 刘哲心软,温言道:“你退下吧。” 转身回到龙榻前。 “奴婢是奉丞相之命来侍候皇帝的,陛下让奴婢哪里去?”宫女嘤嘤哭道。 “你待怎讲?”刘哲声调都变了,几乎要唱上了。 宫女不哭了,抬头道:“丞相说陛下日夜为国操劳,殚心竭虑,特命奴婢来侍奉陛下。” “啊,”你倒早说呀? 刘哲顾不得帝王威严,一步上前,把宫女拦腰抱起,一时如暖玉入怀,温润滑腻,香气袭人,如兰似麝,刘哲心如撞鹿,意荡神摇,不能自已…… “你叫什么名字?” “奴婢叫月娘。” 第八章 朕的家底 刘哲一大早起床,月娘侍候漱洗,刘哲练了一套五禽戏。神清气爽。他看着月娘,越看越爱,羞得月娘面红过耳,不敢抬头。 有女如此,夫复何求?刘哲决定好好干事业,千万不能学那个英雄气短的吕布。 “黎明即起,万机待理,勤政爱民,事必恭亲。”刘哲亲自定下了座右铭,时时警醒。 为国、为己,也为刚刚收用的月娘,刘哲又看了娇羞的月娘一眼,敛心聚气,开始办公。御书案上堆满了刘哲让近臣收集的魏、蜀、吴三国的资料,竹简、纸片、图册摆的满满当当。 一个白白胖胖的青年宦官捧着拂尘在旁边侍候。 刘哲先打开了一张《蜀汉疆域图》,天下分十三州:司隶州、幽州、徐州、冀州、荆州、扬州、兖州、豫州、凉州、益州、并州、交州、雍州、凉州,蜀汉本占荆、益两州,唉,现在荆州已失,刘哲懊恼,要是早些来,提醒关羽保住荆州,那蜀汉的局势将是一片大好,即便是赶在夷陵之战前,蜀汉不损兵折将,这复兴汉室也是大有可为的呀。 算了,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只看眼前吧。 刘哲又拿起一份《蜀国州郡士民簿》,上注,“蜀国荆州(已失),益州领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土十万二千,吏四万。” 刘哲再往后看,没有了。什么意思?九十四万人口,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这,这加起来也不过一百多万呀?我大蜀国就这么几个人?太不靠谱了吧! 刘哲气恼地把《士民薄》摔在书案上,冲身旁那个白胖的年轻宦官喝道:“这是怎么回事?” 年轻宦官忙拿起《士民薄》仔细看了一遍,道:“回陛下,这没有错呀?” “没有错?难道我蜀国就这么多人口吗?” 宦官忙跪下道:“回陛下,这是丞相府最新的士民统计,或许稍有疏漏,可大体是不会有错的。” 刘哲怒道:“那吴国多少人口?” 那青年宦官,头也不抬,答道:“吴国有户52万,男女人口230万,将士23万。” 好家伙,是蜀汉的两倍还要多!刘哲倒吸了一口凉气,不甘心,又问道:“那北魏呢?” “北魏有户103万,男女人口443万,带甲将士50万。”小宦官对答如流。 刘哲差点钻桌子底下去了,我的妈耶,还要北伐?北魏是蜀汉人口的近五倍呀!刘哲如五雷轰顶,万念俱灰,完了,完了,诸葛亮也回天无力了,此乃天数,朕这个皇帝是做不成了,赶快带干儿子刘阿斗,对,还有月娘,朕要跑路先。 刘哲坐在御案前,两眼呆滞,神情木讷。半晌,刘哲回过神来,不对呀?前世读《三国演义》记得清清楚楚,先主刘备伐吴时是亲率大军七十五万嘛,男女人口总共才九十四万,他哪里来的七十五万大军? 刘哲又问道:“那朕问你,此次伐吴我国出动了多少人马?” 青年宦官微微一愣,他并非不知道,而是疑惑,皇帝陛下怎么连自己带多少人马伐吴都忘了? 略一迟疑,青年宦官道:“陛下此次伐吴起兵九万,后借五溪蛮蛮兵二万,计十一万。”说罢,他偷偷瞥了一眼皇帝的神情。 “罗贯中,你个老骗子!”刘哲快要哭出来了。残酷的现实,美好的愿望。 刘哲一片迷茫,小国寡民、缺兵少将,这就是朕的江山社稷。 那青年宦官十分乖巧伶俐,偷眼看皇帝神情,揣摩皇帝的心思好像对这份《士民薄》颇为不满,奓着胆子进言到:“陛下,其实我蜀汉男女人口远不止九十四万。” “哦?”刘哲奇道,“莫非这本册子记载有误?” “回陛下,这本《士民薄》并无差错,然我益州黎民富庶,自古号曰天府之国,只是益州境内多山,所谓天府者,仅仅是cd一带,这里的编户之民都是汉人,自古以农耕为主,自然是富庶。可是在益州四境尚有一些未归化的蛮夷之族,他们与汉人生活习俗不同,这些蛮夷居僻远山林,不事生产,茹毛饮血,与野人无异;也有些稍开化些的种族,刀耕火种,半耕半猎,因其僻远难管,故不算在编户之民内,《士民薄》自然也未将其录入。” 刘哲蹙眉道:“难道这些蛮夷都不服我蜀汉管辖吗?” 青年宦官忙赔笑道:“率土之滨莫非王土,蛮夷如何敢不服我蜀汉天威,如陛下在秭归收降的五夷蛮沙摩柯就是当地蛮族。” 刘哲道:“不错,看来蛮夷之中也是有不少忠君爱国之辈呀。” 青年宦官阅历丰富,见皇帝脸色和缓,越说越放得开,甚或有些卖弄道:“不过益州境内的南蛮、东夷大多地处偏远,交通闭塞,加之蛮夷与中原汉族一向互不往来,他们既不向朝廷缴纳赋税,也不服朝廷兵役,因此这些蛮族只是我蜀汉名义上的臣民,如陛下能将……” “将这些蛮夷收而有之,那我蜀汉的臣民人口将大大增加,是吧?”刘哲对这年轻宦官的小聪明有些反感,归化蛮夷,想法不错,怎么归化?习俗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千百年了,谁能改变? 被皇帝一句道中,小宦官垂首道:“陛下明见。” 刘哲看着小宦官,这小家伙倒挺有见识,有想法,只是略浮躁了些,好好培养未必不是一个人才,刘哲现在知道他的前任刘备为什么三顾茅庐,求贤若渴了。 刘哲端起茶碗,喝了一口,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宦官低眉顺目道:“小奴黄皓。” “噗……”刘哲一口茶不及咽下,喷将出来。溅的黄皓一脸都是。 黄皓茫然不知所措。 听到“黄皓”这个名字,刘哲的第一反应是:来人,快拖出去砍了。! 读《三国》谁不知道这个黄皓,宦官专权,蜀汉就是亡在这种宵小之手!黄皓一脸水渍,又不敢擦拭,十分狼狈。 刘哲于心不忍,算了,自古小人多才,人才呀,能多留一个是一个吧。小人得志只因主子糊涂,遇上英明如我刘哲的皇帝,谅这个黄皓也翻不起花样。用人不能求全责备,德才兼备者少,德胜于才,不堪大用,才胜于德,也未必不能用。 刘哲和颜悦色道:“黄皓,给朕换杯茶来。” “诺。”黄皓应道,乘机擦了一把脸上的茶渍。 刘哲继续翻看书简奏章,黄皓捧茶侍候。 书案上一份疏表引起了刘哲的注意,表的抬头是:骠骑将军,领凉州牧,斄乡侯臣马超上。 蜀汉的五虎将!马超上表干什么?刘哲翻看了日期,这份表是章武二年二月写的,刘哲打开,见上面约略道:“臣马超现在身患重病,上疏陛下,臣宗族门下二百口人,被曹操诛杀殆尽,只剩下从弟马岱,当以我卑微的宗族让他继承,深深地托付给陛下您,其他的也没什么话了。” 这是什么意思?难道马超要死了? 刘哲知道马超在归降蜀汉后过的并不开心,传说中的受人排挤不说,但就这家仇,就压的马超喘不过气来,马超其实是一个悲剧人物,父亲兄弟宗族全部被害,西凉马家只余他和弟弟马岱二人。 “难道马超将军病故了吗?”刘哲不安的问道。 黄皓答道:“这是去年马超将军病重时上的表,至今并未传来马将军的死讯。” “噢,”刘哲出了一口长气,马超啊,马超,你可不能死啊。朕的江山就依仗你了。蜀汉全盛时的五虎上将,已经挂了三个了,马超再有个好歹,那就只余一个赵云了。 马超年纪并不大呀?刘哲看了一下表章,四十七岁,年富力强。怎么会病成这个样子,正当年的马超在蜀汉后期为什么再无任何出彩的表现? 刘哲想到了,一定是这个原因! 不然马超绝不会病。找到了病根就好办,刘哲决定对症下药,一定要挽救这位三国英雄,刘哲知道,马超之死只在这一两年内,说不定现在就有性命之忧,赶快! 刘哲令黄浩加紧起草了一份抚慰马超的诏书,自己则另写了一封密信,这是专治马超病的绝妙秘方,刘哲坚信,马超患的是心病,心病还得心药治。 刘哲点头微笑,担保马孟起见了这个药方,病立马就会好起来。把密信封好,学诸葛亮的做派,把信装在一个锦囊里。 刘哲叫过黄皓,道:“朕命你连夜出城,快马加鞭赶回cd城,把诏书和这封密信向骠骑将军当面宣读,记住特别是密信一定面交骠骑将军本人开启,这是朕为他求得的海外仙方,只要他按方抓药,担保药到病除,此乃国家大事,不得有误。” 黄皓回道:“陛下,骠骑将军骠骑将军马超并弟马岱,现在驻守汉中。” “废话!那你径直去汉中。办成此事,加官进爵,如有耽误,小心你项上人头!” 驱使小人做事,首先要诱之以利,像驴子一样,要在它面前永远挂一个可以看得见的胡萝卜,它才会尽心干活。 黄皓受命,慌得连滚带爬出了宫,骑一匹快马,用招文袋装了诏书和密信,也不带随从,一道烟赶奔汉中去了。 刘哲暗暗祈祷:天佑蜀汉,但愿马超将军无恙。 第九章 皇帝的成长 办完了几件大事,刘哲心下释然,之前的颓废情绪也随之一扫而光。叫来禁军宿卫将军向宠,刘哲要和向宠比剑论武。向宠其人性行淑均,晓畅军事,刘备在夷陵大败时,各营都损失惨重,唯独向宠所领完好无损。后来向宠被推举为中部督,负责管理宫廷宿卫军。 刘哲是军事白痴,在这个三国乱世,没有两下真本事。这皇帝如何能做得安稳?刘哲也有了深深地忧患意识。 向宠就是现成的好老师,前皇帝刘备文不成武不就,只靠着三大必杀技,笼络人心。刘哲决定要做一代文成武德的旷世帝王。 帅府后院的临时校军场上,刘哲统帅二十名校尉与向宠的二十名校尉两阵对圆,摆开阵势,古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刘哲目前的统兵能力二十已是极限了。这也难怪,谁也不是天生的将才,刘哲可是从小到大,连个班长都没有当过哟。慢慢来嘛。 两边弓箭手射住阵脚,刘哲出马,按军礼对向宠一抱拳道:“向将军手下留情哟。”虽然贵为皇帝,在两军阵前,还是要遵循打仗的规矩。 向宠道:“末将自有分寸。” 三国时期战仗打法已趋向多变,可是这种上古流传的一对一单挑的傻瓜打法,仍很常见。 皇帝年过六旬,久疏战阵,向宠自然要多加照顾。 两马盘旋,战在一处,刘哲的马术不行,刚刚加练了一两个月的样子,好在这匹大宛良马训练有素,久经战阵,不但不需刘哲操心,还能带着刘哲的攻防节奏,真是一匹好马!良马是大将双足,有了这匹识途的老马,刘哲应对起来省事多了。只是手中这双股剑很是沉重,刘哲没干过这种体力活,舞起来有些费劲。刘哲的招式全无章法,随着马的冲锋,大开大合,逮哪打哪。 向宠自然是战仗老手,一把大刀只守不攻,小心翼翼地封开皇帝的每一次进攻,只觉得这皇帝除了力量不如从前,招式更加诡异了,不按套路,已臻神鬼莫测的地步。 两边战鼓雷动,旌旗招展,士卒呐喊加油助威,颇有些两军阵前生死角逐的气势。 连番激战之下,向宠已是满身见汗了,皇帝还是兴致勃勃,愈战愈勇,一口气大战五百回合,直到马匹疲倦,刘哲才悻悻地得胜收兵。 晚间,向宠刚解甲休息,皇帝又宣向宠去御书房为他讲解行军布阵之法。向宠叫苦不迭,这皇帝陛下到底吃了什么了?精力过剩,折腾完宫女又开始折腾大将。 御书房里藏有很多有关军事战阵方面的书籍,刘哲哪有那个耐性去看书学习,可这又是马上皇帝必备的基础知识,不得不学,只有烦劳向宠将军了。 刘哲斜躺在龙榻上,月娘在身后为其轻槌肩背,刘哲微合双目,右手持一柄鹅毛扇,左手捧着一个精致的青瓷茶碗,轻轻抿着茶水。刘哲穿越以来和常诸葛亮在一起,新添了一样毛病,每天都要品茶。摇鹅毛扇那是为了扮酷,学习偶像。 向宠从《孙子兵法》讲起,到《六韬》、《司马法》、《尉缭子》直至诸葛丞相新近著的《兵法二十四篇》,多家综合,加上自己的体会,掺杂讲解。刘哲有一句没一句的听着,不时提出几个怪异的问题,忙的向宠又是逐一祥加解释一番,几节课下来,刘哲很满意。 如此一连数日,白天习武,夜晚习文,刘哲已是武能跨马争杀,文能引经据典了。 宜都城的兴建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城防布置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有了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宜都的补给也比以前快了许多,至于修路这样的浩大工程,刘哲决定留在以后去做。 刘哲决定起驾回cd因为据他推测,吴国绝不会善罢甘休,且北魏的曹丕也不会袖手旁观,不管历史的车轮如何改变,按照三国的不变惯例,又一轮的斗智斗勇的角逐又将开始了。这次蜀汉很可能要面临两线作战,刘哲不能再留在宜都或是永安,他必须要和诸葛亮回cd坐镇。 魏延是汉中太守,汉中方向也面临巨大压力,刘哲下诏,魏延带本部人马先一步回汉中驻守。 刘哲在临走前,还要做一番人事安排。 驻守永安的李严是不二人选,同时也是整个东方面的最高指挥官。刘哲吸取历史教训,要用活李严这颗棋子,让他得到充分的施展空间。 李严的个人能力毋庸置疑,可是总是有个皇帝和丞相在他面前指手画脚,他的能力便不得完全展现,用人才的最好办法就是放开手,让他自己尽情发挥。 秭归,刘哲推荐马谡做秭归县令。诸葛亮颇觉得有些可惜,刘哲此举也是为了保护人才,马谡足智多谋,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是此人言过其实,没有经过实际历练,秭归地方虽不大,马县令军政一把抓,独当一面,锻炼的价值,绝非一个参军所能比的。马谡做秭归县令还有一个绝佳的优势,马谡的哥哥马良和秭归的五溪蛮有很好的关系,伐吴时就是马良游说五溪蛮沙摩柯起兵助蜀的,马谡在处理蛮族关系方面和其兄思路一脉相承,颇有心得。 把马谡放在秭归正好扬长辟短。 宜都怎么办?刘哲和诸葛亮商议了多日,最后刘哲拍板定下的人选颇出人意料,廖化!廖化其人为大将勉为其难,他的特长就是没有特长,这人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他从不犯错误。守宜都城就需一个“稳”字,相信经历了荆州切肤之痛的廖化,一定不会犯这种错的。 武昌东吴宫。吴主孙权手指西方,大骂:“大耳贼!安敢如此,孤要踏平西蜀。” 步骘立在一旁,看着暴跳如雷的主公,不敢进言。孙权也遗传了他父兄暴烈的性格,脾气暴戾,与父兄不同的是,他在发完一通脾气后往往能冷静下来,认真思考对策。 对蜀汉他不是没有防备,为防蜀汉的反击,他派步骘去守西陵峡口,控制出川通道,可是步骘还未及上任,蜀汉即强势反击,不仅拿下了秭归一线,还顺便取了宜都。损兵折将不说,还把吴国置于非常被动的位置。这就像棋局对弈,双方几乎同时都看到了一步好棋,可人家抢了先手,这些许差别,己方已落了下乘,再要扳回就费劲了。 这个大耳贼竟会装死!这一招令孙权哭笑不得。 步骘深知主公的脾气,见主公渐渐平复下来,步骘道:“大耳贼用奸计一时得逞,现今我若伐蜀必要顾及北魏,难竟全功。以臣之见,主公不如捐弃前嫌,遣使入魏,约魏文帝共同伐蜀,两面进攻,蜀必亡矣。” 孙权大悦:“卿所言整合孤意。” 刘哲回到了cd百官朝贺。 虽然从名义上来说,刘哲现在已经退位,皇帝应该是刘禅刘阿斗。然在刘备多年积威之下,一提起皇帝,大臣们不由自主的想起的是刘备(现在的刘哲),既然老皇帝尚健在,那当时的禅让只是权宜之计,况刘禅即位以来,并未得到大臣们的认可,只是改了一个年号而已,军国大事还都是老皇帝说了算。 刘哲一回cd大臣们马上都自觉地聚集到刘哲现在所居的崇德宫。 刘哲首先见了干儿子刘禅,这孩子也是个可怜虫,在后世的名声因一句“此间乐,不思蜀。”而败坏到了极点,简直成了败家子的代名词。刘哲想乘机抚慰一下这个不成器的孩子,自他来三国时代后,已直接或间接改变了不少人的命运,刘哲想,若能对这个刘禅善加引导,说不定这孩子还能成为一个守成之君。 可一见面,刘哲就知道自己想多了,刘禅果然名不虚传,这家伙自即位以来没有干过一件正事,整日在宫廷歌舞玩乐,连留守cd的大臣郭攸之、董允都轻易见不到新皇帝的面。这孩子已经十七岁了,长期养尊处优的宫廷生活使得他现在生活基本还不能自理,长期的营养过剩,用脑不足,身体胖的像头猪,脑袋明显和身子不成比例。刘哲耐心的问了他几个问题,这孩子支支吾吾一个也答不出来,又问他读什么书,除了玩,连四书五经都未读过。气的刘哲把皇帝的老师痛打了五十军棍。 真是上一代太聪明了,子孙必定混蛋。刘备聪明过头了,才生了这么个混蛋儿子。看来刘禅是没有指望了,刘哲记起了,刘禅将来有个儿子是被封为北地王的刘谌,这人还不错,至少相当有骨气。 唉,到时还是直接立北地王刘谌为帝吧!但愿蜀汉国祚长久,能等到那一天。 刘哲把黄皓升为黄门令,留在刘禅宫中,让黄皓发挥特长,好好陪阿斗玩吧,也算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了。 黄皓办成了一件大事,令刘哲非常高兴,升为黄门令也算是对其的褒奖。 第十章 猛虎出山 马超被成功抢救了!原本应该就此退出历史舞台的马超,在刘哲的积极努力下,又焕发出了第二春,西凉锦马超要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了。 黄皓进宫向刘哲面奏了马超的情况。 那日,刘哲心系马超安危,命黄皓带诏书、密信,急赴汉中面见马超。 黄皓果真尽力,一路翻山越岭,只数日便到汉中。来到骠骑军将府门前,见大门紧闭,门前冷冷清清。 黄皓大惊,急叩打门环,家人见是皇帝天使到来,不敢怠慢,让至客厅,马岱出迎。 黄皓道:“奉天子之命,有急事要见骠骑将军本人。” 马岱闻言,眼泪掉落,泣道:“家兄他,他……” 黄皓惊得魂飞天外,难道我误了国家大事了? 黄皓大哭道:“将军一死,俺也性命难保了。” 马岱一惊,止住了哭声,道:“家兄病重,尚未过世,天使何出此言?” 黄皓顾不上和马岱计较,忙到后宅见了马超,马超此时已病了大半年了。 只见马超面色蜡黄,气息微弱,已是病入膏肓了。 黄皓首先宣读了圣旨,马岱代为跪接。 黄皓想起皇帝嘱托,还有一秘方要面交马超本人。 家人从病榻上扶起马超,黄皓把锦囊交给马超,马超揉揉眼睛,抽出密信,看了一遍,两眼立时放光,再把信交到左手,看过一遍。 马超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哈哈,哈哈……”马超大笑两声,一时气绝身亡。 马岱和黄皓都料不到会有这样的结果,不禁大惊失色。宅内男女一片哭声。 马岱跪在榻前,失声痛哭:“大哥,大哥,你大仇未报怎么就这样去了啊,呜呜……” 黄皓悲痛难忍,一时竟忘记了自己天使的身份,跪在榻前,匍匐道:“马将军你害死俺了,耽误了国家大事了,呜呜……” 正乱作一团,床榻上的马超悠悠转醒。 “醒了,醒了,大哥!”马岱兴奋的叫着。 马超手微微发抖,把密信交给马岱道:“咱们要回家了,你看,看,是不是真的。” 马岱接信一看,脸色大变。 马超颤巍巍道:“告诉我,是不是真的?” 马岱用力点头道:“是,是真的。” 黄皓看着这两兄弟表演双簧,如坠迷雾,不知所云。 半晌,马超平复下来。吩咐道:“摆酒,招待天使。” 黄皓提心吊胆的在马超家草草用过午饭,到后堂辞别马超,见马超正捏着那份密信呆呆地看。见黄皓进来,马超挣扎着要起来,黄皓赶紧扶住,道:“将军善保虎体。” 马超道:“请天使代为回复陛下,马超身体康健,不日即将进宫面见陛下请罪。” 黄皓暗喜,皇帝开的仙方妙药果然奇效,刚刚还有气无力的马超,这一会的功夫,气色已是大大不同了。 或许是陛下久病成良医,参透了医理,顺便把马超将军的病也给搞定了。黄皓胡乱猜测。 黄皓临行前,还不放心,又去了一次马超府上。马超恢复的快的惊人,已能在院中练剑了。马岱告诉黄皓道:“家兄这几日已经不吃药了,每日能顿餐斗米,早晚两次习武练剑,陛下的秘方真是奇效啊。” 马超奇迹般的起死回生,刘哲很有成就感,对蜀汉来说不仅仅是多了一员能征惯战的上将的问题,刘哲在谋划着一个大大的布局,他给马超开的那方灵丹妙药就是这个布局的重要一环。 刘哲在密信中给马超加了一串官职:斄乡侯、督陇右关中诸军事、凉州牧、护羌校尉。 这官职不仅是为了安抚马超,还有他深刻的含义。 马超是扶风茂陵人,随父亲马腾在汉末割据西凉,继董卓之后在雍凉独霸一方。 刘哲现在要做的是把这只久困的猛虎放出来,让他到雍凉去咬人。 马超的大仇未报,在蜀国又有寄人篱下的苍凉之感,倒不如任其去西凉一带发展,既合了他个人的心愿,又有利于西蜀的开疆拓土。 西凉目前为北魏所占,那里地处汉、羌边界,民风剽悍,悍不畏死。 北魏在凉州的势力也不过是汉人聚居的有限地域而已,而诸羌部落,各自自立为王,对北魏只是名义上的依附。 马超的身份很特殊,他有四分之一的羌人血统。马超的祖母是羌人,马超父子在西凉多年,在羌人中威信极高。 放马超回西凉那真可谓“龙游大海,虎归深山。” 这个胆大包天的创意,是连诸葛亮也不敢想的事。 刘哲做了,他把刘备的长臂驭下之术发挥到了极致,驭下之术说白了就是要人归心,人心不服,气不顺,无论你怎么驭,都不会有奇效。 与其让马超郁郁而终,不如放他回西凉。 一旦马超在西凉做出成绩,可有效的牵制北魏的雍州方面,到北伐时,有马超的西凉兵配合,也不会出现诸葛亮六出祁山,寸功未建的尴尬局面了。 刘备不是没有想到这一步,加封马超凉州牧的决定就是刘备生前做出的。 可自古帝王用人,首先考虑的是臣下的忠诚度,刘备对马超确实有那么一点不太放心,这也怪不得刘备,马超年少时,太过刚烈,做事孟浪,才落得家破人亡的可悲下场。 从马超的上表,刘哲就已读出了深深的悔意。 给马超一个机会,等同再造一个新马超,马超如何不感恩戴德,痛哭流涕呢? 当然三国乱世不能纯以情感论事,如果马超有异心,怎么办? 刘哲也考虑过,一旦马超要扩张地盘,他首选的肯定是临近的北魏雍州方向,从这里向关内发展,一方面为报父仇,一方面据关中而有天下。 但愿马超的野心没有这么大。 不管怎么说,马超都没有调转刀头,对付蜀汉的理由。 这是情感,也是利益的驱使。 刘哲打算,马超占了凉州后,立即进封其为西凉王,利用这只猛虎来驱逐北魏在陇右的势力。 马超加油啊,定不负朕望。 刘哲这一段的军事地理可不是白补的。 马超很快上了表章,表示身体已完全康复,马超在奏表中详细论述了其收复西凉的计划,马超要求皇帝许其从汉中进驻武都,再从武都经陇右一带,沿途收服羌人部落,到达武威,然后据武威而督陇右关中诸军事。 刘哲当即御笔亲批“可”。又密令马超在收服凉州过程中,尽量避免和魏军主力决战,第一期的目标以收服羌人部落为主。 马超从命,当即从汉中领本部人马五千,刘哲更助其五千人马,向武都进发去了。 刘哲灵丹妙药,治病救人,心里当然是得意洋洋,如是这招成了,北伐至少不用那么辛苦了,到时陇右之地尽归我所有,雍州还远吗?关中还远吗? 刘哲越想越远。 刘哲在宫中召见了蜀中来的一批工匠,这些衣衫不整的下等贱民突然在富丽堂皇的宫殿里,得到了当今皇帝陛下的亲切召见,何止受宠若惊,简直惊的痴呆了,一个个跪在地上,摆出标准的五体投地的姿势,惶恐不安。 刘哲傻眼了,在这个贵族统治的天下,升斗小民竟然低贱至此。 这个也得改! 刘哲下了决心。好在以前的刘皇叔、后来的刘皇帝、现在的刘哲都有爱民之心,刘备携民渡江的典故,为现在的刘哲积攒了人气。 在饱餐了一顿皇帝御赐的酒宴后,这些工匠们面对面色和善的皇帝,渐渐能放的开了,有几个胆大的已经能有问有答了。 刘哲和蔼的问道:“你们做工匠都有多少年头了?” 一个带头的年约三旬的工匠道:“小民自幼承袭父业,在cd做铁匠,去年应招随军任铁甲工匠。” 刘哲指着一名侍卫身着的盔甲问道:“这些盔甲是你们所造吗?” 那中年工匠道:“回禀陛下,我军的盔甲、刀矛、器械都是我们随军将作监所造。” “嗯,”刘哲辨不出这些甲胄的质量好坏,还是鼓励道:“干的不错,很好,很好。” 皇帝的赞誉,即是至高无上的褒奖,工匠们面有喜色,胆子也大了起来。 领头的中年工匠道:“我军的甲胄,小民不敢说一定优于魏、吴,不过将作监今年新进研制的一种纯钢战刀,削铁如泥,小民敢担保绝对可以胜过魏、吴的同种兵器。”“哦,”刘哲十分感兴趣,“取来给朕看看。” 侍卫递过来一把蜀军新进装备的战刀。 那刀果然刀口锋利,寒光闪闪。上刻“七十二炼” “好刀!”刘哲赞道,“朕要验验此刀如何锋利。” 侍卫取来一副甲胄,刘哲一看,不禁笑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这不是打脸吗? 刘哲摆手道:“不用这个,再取一柄同样的战刀来。” 侍卫又进上一柄纯钢战刀,刘哲一手一把,猛然间把左右两把钢刀刀锋对刀锋用力猛击,“当啷”一声,金铁交鸣,火星四射。 刘哲拿过两把战刀,仔细查看,两刀刃口丝毫无损,这才是好刀! 刀最怕伤刃,这样两锋相对硬碰硬互砍,刀的品质稍有瑕疵,必然留有缺痕。 “好刀。” 刘哲满意地回到御书案前。 那中年工匠道:“陛下刚才所试验的这两把刀是装备给军中普通士卒使用的,将作监还研制了一种专门配备给高级将领使用的佩刀,纯度更高。” “好,好。” 以这种刀的品质对三国时期一般士卒使用的白蜡杆、铁枪头的长矛、铁戈已经很有优势了。 刘哲道:“似这种刀在军中装备多少了?” 中年工匠道:“这种刀去年才研制成功,将作监一次制了三千把。” 刘哲道:“三千把太少了,我军要人手一把。朕要组建一支所向无敌的‘神刀军’,哈哈。” 刘哲心情大好。 第十一章 蒲元造刀 蜀国现在是弱势,刘哲决定至少在军事装备上要压过那两国。刘哲有看了看军器监制作的盔甲,虽算不上上乘,也比那些纸盔皮甲强太多了,看来冶金技术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刘哲一时头皮发懵,要做的事实在是太多了。 “你叫什么名字?”刘哲随口问了一句。 那中年工匠回道:“小民叫蒲元。” “好,蒲元,朕就命你去监制新刀。” “小民从命。” 刘哲道:“蒲元,你会制火药吗?” 刘哲想起了一直纠结在心头的这件事。 蒲元微微蹙眉道:“小民倒是知道些火药的制法。” 人才呀,刘哲几乎要欢呼了,我早说嘛,汉代火药就已经普及了。我蜀汉是遍地都是人才啊,早知如此,还费那么多劲干嘛! “蒲元,立即给朕制十桶火药来。” “诺!” 蜀汉奋威校军场,这是汉皇禁军部队专属校场,章武元年建成,规模宏大,可容得下万人操练。自建成后,一次也没有来得及使用,因汉皇刘备东征伐吴而废弃了。 一大早禁军士兵就把这里重新洒扫了一番,除去荒草野茎,乱石断木。 皇帝传旨,今天要在校场演武。 真是多年难得的盛事。 本来嘛,皇帝这次打了胜仗,(前面的败仗不算,瑕不掩瑜。)凯旋而归,是应该庆贺庆贺的。 在都城的文臣武将都出席了检阅仪式,校场上搭起了九尺高台,皇帝刘哲乘宝撵端坐在高台上,背后黄罗伞盖,两旁文武重臣。 刘哲当皇帝有一段日子了,每日耳濡目染,已颇有些天子之风了。 睥睨天下,不怒自威。 在校场演武的是皇帝专属禁军卫队,五千人,禁军宿卫统领向宠大马长刀,士卒一例新式的铁盔铁甲,手持短刀盾牌。盔明甲亮,威风凛凛,杀气腾腾。 为了制造些震撼的效果,刘哲还给这支英武的禁军雄狮,配备了一支猥琐的陪练队伍。 这支队伍是刘哲临时从守城士卒、巡城逻卒,还有什么御膳房的厨子,御马监的马夫之类临时抽调的老弱病残,交给新降的李义和刘阿指挥。 三通战鼓响罢,两军各列阵势。 禁军是列了一个二龙出水阵。李异、刘阿也不是废物,虽然皇帝有意出他们的丑,可身为大将临阵不乱,令旗连挥,杂牌军也迅速结成了一个最简单的方阵,二人交换一下眼神,迅速做了分工,李异居中督军,刘阿督前军。 李异面色铁青,抽刀在手,暴喝道:“违令者斩!” 杂牌军也有些军事素养,见主将令出如山,不敢怠慢,动作虽不标准,倒也算是整齐划一。 检阅台上的刘哲微微颔首,这两个家伙名气不大,还挺实用,那日要是一刀杀了,诚为可惜。 禁军短刀盾牌,杂牌军长枪铁戈,两边真刀真枪,短兵相接。 “杀!”李异喝道。杂牌军长枪齐出。 “杀!”向宠也发军令。 当然,演武不是杀人,双方都有规定的动作。 禁军士卒,挥左手皮盾挡住长枪,随着“杀”字声落,右手短刀挥向杂牌军的长枪铁戈。“唰”,一个整齐划一的标准动作结束。 观者大惊,只见场中,枪头被斩落一地,杂牌军手持的长枪瞬间变成了烧火棍。 唏嘘惊叹声四起,竟然忘了呐喊助威。 刘哲抚掌大笑,四面这才爆发出一阵整齐的呐喊声。 李异大惊,这蜀军总不会连兵器都做了手脚吧? 令旗再摆,第二队接上。 又是一个标准动作,铁戈同样成了烧火棍。 李异和刘阿几乎同时明白了,这就是蜀汉新近组建的所谓“神刀军”。据说这刀是只能用cd的水才能淬炼而成,过去二人只当是传说,原来西蜀真的有这样一支队伍存在,幸亏没有在战场上遇到“神刀军”,唉,反正结果一样,李、刘二人一声叹。 配合演戏吧,这仗输的无话可说。一时,杂牌军兵败如山倒,刚刚还心高气傲的李、刘二将没了脾气,乖乖的又做了一次降将。 刘哲很高兴,蒲元所炼制的神刀果然不错,算得上神兵利器了。我蜀汉在对北魏和东吴的天平上总算有一样能压得住重的东西了。 重赏了李异、刘阿两位大反派演员,二位也够尽力了。这叫左手打右手拉,驭下之术嘛。刘哲又叫过蒲元,重赏了财物。 蒲元感恩:“小民谢陛下隆恩。” 刘哲这才想起,蒲元现今还是白身,该赏蒲元个什么职务呢? 刘哲略一迟疑。诸葛亮道:“蒲元炼制神刀有功,理应封赏,臣保举蒲元做丞相府西曹掾之职。” 刘哲一愣,丞相这是要抢人才啊。 想说不允,又恐丞相面上过不去,迟疑间,诸葛亮已看出端倪,对刘哲耳语道:“蒲元的神刀虽利,以臣看,尚有缺陷,臣招蒲元到相府任职,每日可细细参详淬炼之法,将来还会有新型的神刀炼成。” 刘哲琢磨,丞相说的在理,当下封蒲元为相府西曹椽,主管相府属吏的任用,让他广招能工巧匠,一例重用。 演武结束,刘哲还有一出压轴大戏。 士卒搬上十几个大瓮,里面盛满黑乎乎的东西,摆放在校场正中,刘哲令众军后退,武将一概下马。 传令兵骑马相告:“众军后退,此物危险!” 众文武面色惊疑,连诸葛亮也是一脸疑惑,不知道皇帝要干什么。 刘哲见状,得意洋洋,众人显然不认得火药,今天朕就给你们来个科普,见识见识四大发明的火药! 士卒在大瓮上压上大石,退回到一边。 刘哲令道:“点火!” 士卒点燃火捻。 刘哲夸张的捂住耳朵,众人不解其意,也学着皇帝的样子,捂住耳朵。 “嗤嗤……”火捻快速燃烧,刘哲的心提了起来,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 “嗤”火捻燃尽,刘哲下意识的捂紧了耳朵。 “轰”一声闷响,大石纹丝没动,大瓮里燃起了绚丽的礼花,“砰”礼花射出长余高,结成美丽的花环,照亮了整个校军场。 这是什么玩意!刘哲揉了揉被火花刺的生痛的眼睛,焰火晚会? 我的开山裂石的黑火药怎么成了这样? 刘哲欲哭无泪,“蒲元!” “陛下洪福齐天!” “蜀汉中兴!” 皇帝让大家观礼焰火,你说是什么意思? 不用参详,谁都不傻!刘哲傻傻地呆立着,接受百官庆贺。 怎么会这样? “蒲元,这是你制的火药吗?”回到后宫,刘哲刻意控制情绪。 蒲元一头雾水,看皇帝的样子似乎不满。 “不错,蜀中用的都是这种火药啊。” 蒲元暗疑,这火药很成功呀。 刘哲不想再绕弯了,直接道:“朕要的是能开山炸石的火药,炸开石头,你懂吗?” 蒲元的文化水平不高,刘哲感到和他说话有些费劲。 “开山炸石?”蒲元一脸懵懂的摇头,“用火药?这,这不可能。” 刘哲有些恼了,没好气的道:“不可能?朕要你变成可能,蒲元,朕命你三个月内做出能开山炸石的火药,成了,给你个给事中做,不成,你等着回家种地去吧。” “谢陛下,谢陛下。” 蒲元兴奋的两眼放光,他只听到了前半句,给事中!正五品的官,从来没有一个工匠得到如此殊荣。 一个低贱的匠人一步登天了。 蒲元几乎忘乎所以了,抹了一把盈眶的热泪,朗声道:“三月之内,做不出炸石火药,请陛下斩了小民的的脑袋。” 刘哲道:“朕要的是火药,要你的脑袋何用?好了,好了,别再小民小民的了,你现在是丞相府的西曹掾了,相府的物资、工匠随你调用,如有不足,随时可以来找朕,知道吗?” 刘哲明白科研是要投入的,蒲元既然这么有决心,这个项目一定能成。且不说军事之类的用途,就算是开路,也是目前蜀汉急需的。 刘哲道:“朕好像记得黑火药的配方比应该是什么一硫二硝三木炭,唉,具体怎么样朕也不知道,反正你要先把这三样东西提纯,不能有杂物,然后比例嘛,你挨着实验吧,对了,实在不行请教诸葛亮丞相。” “小民记下了,小民这就去做。” 刘哲如释重负。但愿蒲元能成功。 为了配合蒲元的工作,刘哲决定凭自己的记忆,试试火药的配比。让人搞来了硫磺、木炭、硝石三样东西,一一提纯晾晒,刘哲按一硫二硝三木炭的配比,小心制成,实验了效果。 结果除了在宫中又成功举办了几次焰火晚会外,一无所获。 难道做个火药这么费事吗,这玩意到底是不是中国人发明的啊! 算了,朕也不想成为火药炸石的第一人了,把这个机会让给蒲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