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洲志之行剑录》 序 神洲大陆,广茂无边,山峦起伏,河川交错,有万千气象。 平原辽远,城郭林立,分外繁华喧嚣; 山林茂密,虎豹争雄,自是生机勃勃; 天高海阔,鹤舞鱼跃,更是无限动人。 自东而西,自南而北,数之不尽的奇峰陡峭,赞赏不尽的江河湖海。 北地的万里草原,是牛马成群,绿草油油,以及那世居在长生天下的民众;南地的无尽的林海,是古木参天,生灵无尽,天地万物自成一派祥和之象;即便是西地的无边的荒漠,也有着那独属于此,震憾心灵的浩翰景象;更有中原之地,多灵山秀水,烟霞映世,龙吟虎啸,凤舞鹤鸣,无尽的繁华,无尽的动人。 正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这般美丽的大地之上,自然也有那无数的风流英雄,鼓舞一时风云,于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一朵朵娇人的浪花。 六百年前,大商朝殷氏君临神洲数百载,垂垂老矣,迟暮昏沉,如百病缠身的耄耋老人。当时是商君殷武王在位,武王残暴不仁,刚愎自用,好大喜功,年年岁岁征伐异族,使得商国人口凋零,父失其子,妻失其夫,子失其父。加之武王贪婪奢靡,色令智昏,华衣豪冠,高阁林立,是以与民众税赋极重,使得百姓生活不继,难以生存。更有奸佞之臣,残害忠良,肆意妄为,更使百姓哀怨四起,宇内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如此之下,便有各路义军、反王揭竿而起,共诛商暴君殷武王。 当时有一豪侠,姓尹名风,也因为受不了贪官酷吏的欺压,于西山斩白虎起义,聚拢数千兵马,欲诛暴君。当时天下义军、反王何其多也,皆欲争雄逐鹿中原,谁也未曾将这区区数千人马放在心上。可是任谁也未曾料到,这尹风虽然兵力弱小,却可真好似天星下凡、真龙降世,每每逢敌便战、逢战必赢。是时,尹风更有方外不出世的仙门——紫阳道出手相助,于是,不过几年光景,这尹风便打下了一方赫赫基业。 此时,大商更是气数己尽,天下共存有反王四者,都是拥兵数十近百万,挥剑直指商都。 一年春,四大反王齐动兵马,将商都——朝歌团团围住,殷武王御驾亲兵,三出朝歌,均未能败敌,反是将大商最后一点气数耗尽了。之后十余天,风云诡谧,任谁也看出商尽矣,于是在朝歌被围二十天后,殷武王自绝于摘星高楼内,死前高声叹道:“天命难违啊!” 时大商历六百三十五年,大商亡,殷武王死,追谥“桀”。 商亡后,四大反王在朝歌肆掠数天,尽得大商之黄金美婢,之后各自相继称王,天下进入四王割据、互相争讨之时。 其后数年间,四大反王互相讨伐,尹风得紫阳道相助,迅速发展,很快便成为天下第一王,威势无两。在尹风的威逼下,三大反王不得不联手抗敌,却也未占上风,险险一个平手罢了。 五百八十五年前,尹风于河洛之地尽败三王联军,三王投降为臣,至此,绵延十数年的乱世终是结束,这神洲的大好江山也落入尹风手中。 第二年,尹风于河谷之地建都,诰天登基为帝,国号“洪”。 此后,尹家开始休生养息,奋力治国,渐渐的远离战火,百姓得以安康,至今己有五百八十四年了。在尹家治下,洪国繁华富饶,百姓安宁康乐,四边互通有无,八方俱表称臣,又一盛世矣。 正是百姓生活富足,再加上洪国建立有仙门相助,故而有洪一朝,求仙访道之风尤甚。若是那富家官宦子弟,必是行走三山五岳、五湖四海,遍寻奇珍异宝、灵材妙药,只为求一个坦荡仙途来。即便是贫门寒家,也趁着农闲无事丰收之时,行走家乡四周百十里,欲求一个长生之法。 然,世外仙门均多行避世之法,自是难以寻找得到,纵是有幸找到了,也少有机缘能拜进仙门,故而虽然求仙访道之人甚多,但得道得法的却也没有几个。 再言道,世人虽知那仙山福海之中有修仙之人,但毕竟已然是两方世界,世人对那仙门圣地,知晓的可并不多。 修行界中,大体可成正、魔两道,正道一向以保护民众为任,更有堂皇坦途的修行之路,故而十分受民众的尊敬。而魔道之人,却多是肆意妄为,不分善恶,蝇营狗苟之辈,又少有通天大法,多是邪法秘术,故而处处为正道所压制。 而今,修行门派无数,但最为出名的也不过是正道五魁和魔道四门。 正道五魁正是紫阳道、大衍剑宗、洞灵玄门、广法寺和三圣坛,紫阳道因有从龙之功,得洪皇室大力相助,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隐隐有天下第一仙门之象,比之其余四门,稍胜一筹。 而魔道门派却是阴灵天门、神鬼宗、百花谷、天魔宗四门,在民众之间,可止小儿夜啼,可见凶名。 常言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说得便是这世上没有永久的平稳安康,而今大洪建制已有近六百年,乱象渐起,可见又将是一段混乱岁月。 又道“时势造英雄”,在这样的时代中,也必有无数惊天动地的天骄的人物降世,搅动时代风云,在这神洲大陆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这本书,记述便是这样的一位风云人物,一切的开端,都始于那一座小小的县城…… 致读者诸君: 老易进入网文的深坑也有十一个年数,可以说是一个老书虫了,虽然网文给老易带来过很大的影响,但想起曾经的那些感动、欢欣,仍然是开心不已。 这十年间,有很多的书都给老易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时掩卷而思,也都为那些行笔者的构思拍岸叫绝,佩服不已。 其实,老易很早就有写下一个故事的想法,但终究不是冲动之人,每每日思夜想,仍感觉到构思的不甚周全,笔力也不够纯熟,所以终究就没有写下来。现在,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再加上朋友的劝说,老易终于下定决心,动笔写下这一篇《行剑录》,心头的万般思绪一时间潮涌不断,是既高兴,又紧张,让朋友调笑不已。 老易自知是新手上路,不敢欺望诸君都能喜欢拙作,若能有几人喜欢,老易便是欢喜无限了,同时也希望诸君能给予几分支持,若是老易哪里写的不好了,还望大家指教。 最后,希望大家能有一个愉快的阅读体验,对于大家的支持,老易万分感谢,谢谢! 第〇〇一章 大幕将启 神洲大陆十分广大,自古便有九州之分,九州之地,为神洲中腹之地,虽然风景富饶各有不同,但却都远胜于九州之外的苦寒、燥热之地。 冀州,九州之一,虽不似南地杨州一般富饶,也不似龙都所在的雍州一般气运盛隆,繁华无比。但冀州却是位于九州腹地,少遭战乱之祸,也没有大江大河,少有洪涝之灾,自然,冀州也是颇为安宁。而且,冀州多有高山俊岭、奇峰秀水,这里的神权之风也是最为浓郁,州中多有寺庙道观,祭礼繁多。所以,冀州中的求道之风也最盛,每年不知有多少人出入于山水之间,只为能求出一个通天的仙缘。 大洪历五百八十四年,冀州腹地。 黄安县是冀州腹地的一座小城,不甚繁华,城中的居民们都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安宁康乐。 十月初,已经是晚秋时节,天气开始渐渐阴凉,一轮明亮的日头高挂天际,照在身上,暖洋洋的,使得刚刚丰收的人们颇为欢悦。 在黄安县的大街上,行人来来往往、说说笑笑,十分的热闹。在街上,也能看到许多穿着破衣烂衫的乞丐,带着笑脸,低声的哀求乞讨。 日头渐西,不知何时,一片浓厚的乌云飘到黄安县的天空,眼看着便是一场阴雨将至,路上的行人、街边的摊贩都急急忙忙的收拾东西,往家中赶去。 “呼呼呼——呼呼呼——” “轰隆隆——轰隆隆——” 不一会儿,风云骤变,雷声大作,枯黄的枝叶被卷携着胡乱飞舞,一时间人声喧哗、牛马乱踏,旅人们都加快脚步,急急忙忙的寻找着旅店。 “踏、踏、踏……” 一个穿戴着斗笠的黑衣人牵马而来,店小二急忙迎上去,道:“客观,秋雨阴寒,赶快进来小店,喝些酒水,祛祛疲乏。” 黑衣人将马交给店小二,取下斗笠,却是一中年样貌的男子,面目严肃,一双剑眉之下,双眼之中不怒自威,“去,喂些好草料。” “好嘞,您就放宽心吧,一定给您这马儿喂最好的料,保管长气力。” “嗯”,黑衣男子信步走进客栈,坐在窗边,点上酒菜,便开始自斟自饮起来。 便在这时,豆大的雨滴噼里啪啦的打了下来,客栈之内,挤满了躲雨的旅人,或是高谈阔论,或是低头自饮。 “你们三个小畜牲,赶紧到别处去,不要影响了我们做生意,否则有不了你们好果子吃,滚,赶紧滚……” “大哥,就让我们在这躲会儿雨吧,雨这么大,我小弟小妹还年幼,淋不得大雨的,您就让我们在这呆会儿吧!” 忽然,客栈门口传来一阵吵嚷,众人不由扭头望去,只见那店小二正站在门口,而三个穿着破烂衣衫的乞儿正不停的哀求。眼见于此,大堂内的众人皱了皱眉头,均都厌恶的看着那三个乞儿,有几个公子哥儿、富家小姐甚至用手掩住口鼻,似乎是闻到了恶臭一般。 见着这般场景,苦苦哀求,且带着满脸乞盼的看着众人的三个乞儿一怔,随即满面凄苦。而那趾高气昂的店小二,则是脸露欢喜,然后更加凶恶的看着三个乞儿,抬起手就要把这三个乞儿推入雨中。 “住手!” 一声朗喝凭空炸响,惊得那店小二浑身一震,然后转身望去,正是那黑衣男子出口,随即说道:“客官有何吩咐?这三个乞儿全身脏乱,粗鄙不堪,说不得还有什么病疾,我这就把他们赶走,一定打拢不到您老人家。” 黑衣男子闻听店小二的话语,流畅无比,倒也不出奇,毕竟底层百姓也自有一套讨生活的规矩,随手放下酒杯,说道:“我看这三个小孩儿也颇为可怜,既然外面下着如此大雨,就不要驱赶他们了,将他们带过来,且与我同坐。” 闻言,众人或皱眉头,心头或不愿与乞儿同地而坐,但也都没有应声,毕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店小二听着黑衣男子的话,略带惊讶的看着那男子,然后轻轻松了口气,笑着对三乞儿道:“算你们今天好运,碰着贵人了,不仅避着雨,或还能吃上热饭热菜,可真是天大的好事,跟我来。” 说着,那店小二便领着三个乞儿来到黑衣男子桌前,男子先是吩咐再去做几个菜,然后笑着看向三个乞儿,只见这三个乞儿一大两小,大一点的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两小一点的,看着竟只有四五岁,一男一女。 三个乞儿紧张,又满带感激的看着黑衣男子,大点儿的男孩儿拉着弟弟妹妹便向男子躬身道谢,“谢,谢谢大人。” 黑衣男子微微一笑,安抚道:“不要紧张,相逢便是有缘,来,坐这儿,吃点东西。” 三个乞儿相视一眼,然后就坐在男子旁边,端端正正,动也不敢动。 黑衣男子见着,笑道:“老夫姓朱,名寅,你们称我朱先生就好,还不知道三位小兄弟、小姑娘贵姓啊?” 男孩儿闻言,急忙道:“不敢不敢,我姓刘名英,这是我的弟弟,刘明,这是我的妹妹,刘芸。” 黑衣男子朱寅道:“今天得幸认识小兄弟、小妹,真是缘份。” 刘英说道:“不不不,能够得到朱先生的帮助,实在是我们兄妹三人的运气,将来我们三人定当结草衔环报之。” 朱寅连连摆手,说道:“施恩图报,非吾等之所为也。来,菜上来了,吃菜吃菜。” 聊了几句,四人也算相识了,刘英三小也不像刚才那般紧张,也是实在饿的狠了,于是也不多作推辞,当下便开始吃起来,一时间四人倒也再未多言。 “唉,你们听说了吗?”,这时,旁桌的一个书生低声对同伴道。 “听说什么?” 这书生说道:“听说长公主下个月将要远嫁塞外去和亲了。” 那书生一个同伴惊道:“不能吧,长公主怎么能被嫁到塞外和亲呢?” 那书生瞟了一眼同伴,淡淡道:“怎么不能,快要入冬,上个月北边那些未开化的匈奴又在北地疾掠,那几个郡县都多有损失,于是上报朝庭,希望能派兵支援。但是,考虑到快要入冬,不宜动刀兵,于是皇上便派人议和,最后达成的协议就是和亲。” “哦,原来如此!”那几个同伴恍然大悟道,然后点点头说道,“如此也好,也免的北地百姓枉受刀兵之苦。” “不错,不动刀兵是最好的,来,满饮此杯!” “干——” …… “刘英小兄弟,怎么了,可是这饭菜不合胃口?”这时,朱寅看见刘英不知何时已经放下筷子,而且脸上也露出哀伤、愤恨的神色,怔怔出神,不由轻声问道。 “啊?没,没有,这饭菜很好吃。”刘英回过神来,应声答道。 朱寅轻轻皱了皱眉头,看了一眼那书生,然后向刘英问道:“我见你面有哀情,可是想到什么伤心事了?” 闻言,刘英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说道:“唉——,也不怕让先生知道,我的故乡便在北地边界,方才想念故乡,故而心中伤心不已。” 朱寅挑了挑眉,问道:“哦,那小兄弟何至于此啊?” 闻言,刘英瞬间便红了眼晴,既是哀伤,又是愤怒,说道:“我本是幽州人士,家境虽算不上富庶,但也康乐,却不想,凭空遭了大劫。五年前,玄帝驾崩,国内风云动荡,那匈奴便趁机犯我国土,而我所在的镇子便遭了他们的毒手。整个镇子,幸存的也不过三十五人,一路逃难,等到了这里,已经只剩下十二人了,我们便在此地安顿下来。但怎奈我们老的老、小的小,伤的伤、残的残,只能够乞讨度日。” 刘英脸上尽是哀伤,而朱寅也只能够沉默以对,刘英接着说道:“刚才听到那书生的言语,于是不由悲从心来,还望先生莫怪。” “唉——”,朱寅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只能长叹一声。 “先生!”蓦然间,刘英双眸发亮,死死的盯着朱寅,说道,“先生,我知道您非平常人,定是见多识广、通慧通天的人,您说说,这皇上为什么宁愿和亲,也不愿出兵杀尽那些匈奴贼呢?” 听着刘英那满含着恨意的话语,朱寅收敛了神情,平静的看着刘英,这个小小的少年,轻声道:“无胆罢了。” “哈哈……”,刘英一怔,随即苦笑一声,低头默默的开始吃菜…… 这场大雨来得急,去得也急,不一会儿便停了。 刘英抬头看了看天,对朱寅说道:“先生,风雨既歇,我们便要走了,今日之恩没齿难忘,若有机会,定当涌泉相报。” 说着,刘英站起来,拉着两小,便要离开。 “慢”,朱寅抬手止住,说道,“小兄弟稍等片刻。” 随即,朱寅走到柜前,要了纸笔,便写了起来。 很快,朱寅便又回来了,他拿出一个锦囊,交给刘英,说道:“这锦囊你且收下,将来若是遇着什么难事,或可助你一二。” 刘英看着那小小的锦囊,心中大为疑惑,但想着不是什么贵重之物,也就收了下来,心中却是未当一口事的,只是刘英却未曾料到,这小小的锦囊很快就起了作用,且改变了他的一生。 刘英收好锦囊,郑重道:“先生,告辞了。” 朱寅说道:“一路安好。” 朱寅看着刘英三人转身离去,双目中精光连连,口中喃喃:“大幕将启啊”,又看着大堂中高声笑语的众人,摇摇头,“无知者无畏,这也是一种福份吧……” 第〇〇二章 信义●残忍 一轮明亮的日头高挂天际,几片云彩投下斑斑阴影,秋风吹过,卷起林间的厚厚的枯枝黄叶。 黄安县城外二三里地,在枯黄林木掩映间,隐约可以看见一处建筑,漆柱碧瓦,飞燕挂角,有经楼、有高塔,虽然破败不堪,但也能看出往日必然是一间香火鼎盛的寺庙。大雄宝殿内,昔日金装塑身的佛祖,也只剩下一个丑陋的泥胎,再也没有一丝神圣,反倒令人心底阵阵发寒。 “愿佛祖保佑……” 一声虚弱无力而又苍桑沉暮的声音蓦然响起,任谁也能听出那话语间的虔诚,打眼看去,却是一个破衣烂衫,骨瘦如柴的老乞丐,正颤颤巍巍的跪伏在佛像之前,低声的祈祷。 却是这寺庙破败日久,已然被一群乞丐占有,当作落脚处了。 “啍!” 一声冷哼响起,顺之望去,却是墙角茅草上还有一人,也是一个乞丐,约是中年样貌,手中还拿着一本破旧的书本,想来曾经也是读过书的书生,不知为何做了乞丐,也是苦命。 书生乞丐将手中的书本放在一旁,冷声说道:“倘使它真的有灵,这庙宇又怎会破落至此,落到我们这群人的手里,不过一泥胎土塑罢了,拜什么拜。” 听着书生乞丐的冷嘲热讽,老乞丐也不在意,不去管他,只是自顾自的拜道:“佛祖,小老儿能有今日的下场,即是前有因果注定,小老儿未有一丝怨言,只是我那三个可怜的孙儿是无辜的啊,不应该随着我们受这样的苦难呀。佛祖啊,小老儿求求您,让我那三个孙儿出此苦海,不再受难。小老儿不敢奢求什么荣华富贵,只要他们一生平安就好,小老儿要是得偿所愿,即便是下地狱也愿意啊,佛祖啊,咳咳咳……” 说着,老乞丐突然剧烈的咳了起来,整个人都窝了起来,好像一只老虾米一般。 书生乞丐急忙放下手中的书本,起身向着老乞丐走去,而这时,我们也才发现,书生乞丐的右脚竟然是断的。 书生乞丐拄着树枝,蹒跚到老乞丐的身旁,扶起老乞丐,拍着他瘦削见骨的脊背,突然惊呼道:“刘叔——” 顺着书生乞丐的目光望去,只见老乞丐的口中、手上尽是鲜血,暗红的,腥臭的。 听见书生乞丐的惊呼,老乞丐却是坦然轻笑,道:“唉,老了啊,走,到那边去。” 书生乞丐艰辛的扶着老乞丐,两人一步步的挪到墙角,瘫倒在茅草堆上,不几步路,两人却是大汗淋漓。 老乞丐看着担忧、焦虑的书生乞丐,轻笑一声,安慰道:“没什么大事,人老了,一些小病也难挨了,呵呵……” 书生乞丐看着老乞丐,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挤出一丝笑容,说道:“对,没事,这不是什么大病,等他们把药买回来,您就会马上好的。” 闻言,老乞丐微微一笑,然后正视着书生乞丐,说道:“严臣,你本是读书人,遭此大难,我知你心中必然是多有悲愤,但是切记不可轻言放弃啊。我老了,我自己的身子我自己知道,我怕是没几天活头儿了,这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要知道你还作过那些孩子的识字老师,正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你一定要好好照顾他们,不要让他入了歧途,咳咳咳……” “先别说了,快躺下”,书生乞丐扶着老乞丐平躺在茅草上,看着老乞丐骨瘦如柴、气喘吁吁的样子,蔚然长叹,然后说道:“谈什么照顾啊,自遭难以来,一直就是大家在照顾我、迁就我:我腿断了,大家硬是背着我一步步的走到这儿;我不肯乞讨,大家也不在意,吃的喝的都是大家讨来的;我要看书,大家讨着钱后,饿着肚子给我买了这本书。我一直自诩大丈夫,可是,可是有这样的大丈夫吗?” 老乞丐看着激动的书生乞丐,说道:“不要这样,我们都是苦命人,怎能不互相帮扶?我们大家知道你是读书人,是做大事的人,哪能让你去上街乞讨啊?” 听着老乞丐的话,书生乞丐已然泪流满面,说道:“什么读书人,百无一用是书生啊……” “唉……” 一时间,整个寺庙寂然无声,不时间传来声声压抑着的咳声,满含痛苦…… “轰隆隆——轰隆隆——” 不知何时,阴云已经密布天空,滚滚雷声大作,眼看着便是一场秋雨将至,老乞丐两人都呆呆的望向外面,心头满是担心。 “嗒嗒嗒——嗒嗒嗒——” 突然,一阵马匹奔腾的声音隐约入耳,随即就是几声呼喝,然后便有说话声传来,老乞丐两人不由皱眉望去。 只见先是有一个瘦小的汉子持刀倚门,向殿内四处眺望,瞧见老乞丐两人后,也是细细打量,然后就向外走去。 眼瞧于此,老乞丐两人对视一眼,随即皱着眉头,满脸郑重,因为从方才那汉子手中的利刃和那熟捻的动作来看,门外一行人必然不是一般人。老乞丐遂低声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一会儿少听少说,就当他们不在这儿。” “嗯。” 话音落下,便听见脚步声靠近,只见方才那中年汉子为首,有十二人陆续走了进来。这十二人都是身穿皮甲,手持利刃,有几个人的身上还有着不轻的伤。见此,老乞丐两人心中更是打鼓,急忙将头低下,将身子往墙角里靠。 这十二人也都瞧见了老乞丐两人,细细打量后,也都不在意,只有那一个受伤的汉子皱了眉头,嫌弃的吐出一口唾沫,狠声道:“呸,真他妈晦气。” 这时,一个头领样的人说道:“好了,趁着下雨赶快休整一下,雨停之后立马就走。” “知道了。” 话音落下,这些人就开始生火、吃饭、休息…… “轰隆隆——轰隆隆——” 伴着雷声,豆大的雨滴打了下来,阴寒的秋风扫过,更是凄冷,老乞丐便是忍不住的咳嗽连连。 “妈的”,突然,刚才那嫌弃的受伤汉子猛的站起来,走到老乞丐两人身前,大声喝骂道,“老东西你咳什么咳,搅得大爷歇不好。” 听着那汉子的胡搅蛮缠,书生乞丐不由的露出气愤的神色,眼瞧见此,老乞丐急忙挣扎着起身,将那书生乞丐挡在身后,对那汉子说道:“壮士,小老儿有病在身,见不得风,这西风一起,就止不住的咳嗽,实是不敢打扰壮士,还请壮士见谅啊。” 听着老乞丐的话,那汉子笑道:“小老头儿挺有眼力见儿的嘛,不过,你打搅了大爷们的休息,也不能让你三两句话就过去了吧。这样吧,我看你病得不轻,得用虎狼之药才能有效,正好,大爷我还真会几手,算你老小子命好,就让大爷我给你治治。不过嘛,这虎狼之药也自是非同一般,能不能挺过去,可就看你老小子的命硬不硬了……” 闻言,老乞丐和书生乞丐顿时齐齐变了脸色,当即跪伏在地,不停叩首,乞求道:“大爷,大爷饶命啊,小老儿再也不敢了,饶命啊……” 那汉子眼中尽是寒光闪烁,森然道:“怎么,嫌大爷手艺不好吗?嘿嘿嘿,胆儿挺肥啊,那么令天就要让你们开开眼了。” 话落,那汉子一步上前,一脚踢在老乞丐胸口,直把老乞丐踢到墙角,当即便口吐鲜血。 见此,书生乞丐顿时睁大了双眼,怒骂一声,便拿起当拐子的树枝打去。可是他一个残疾的乞丐,又怎会是一个壮汉的对手,那汉子一脚便将书生气丐踢到一旁,然后就对老乞丐拳脚相加。 看着这边的情形,其余那些壮汉不但没有加以阻止,反而哄堂大笑,调笑道:“老六,你是不是没吃饭啊,怎么跟个娘们儿似的,一点儿劲都没有啊,啊?哈哈哈……” “我没力气,啍——”,闻言,被称作老六的汉子更加用力。 看到这一幕,书生乞丐目眦尽裂,大声骂道:“草你奶奶——”,举起树枝便要上前。 老六听见骂语,转过身来,冷冷的看着书生乞丐,寒声道:“你说什么?” 书生乞丐咬紧牙关,死死的盯着老六:“草你奶奶!” “呵呵呵……”,老六不怒反笑,“够种。” 说着,老六一脚踹出,便将书生乞丐踹走,随即便要上前继续施加暴行。 “好了”,突然,那头领样的壮汉出道,“雨停了,赶紧出发,不要耽搁了时间。” 闻言,老六急忙道:“是,大哥。” 说着,老六又对书生乞丐说道:“我看你的右腿己经断了,所谓好事成双,不如我再送你一件礼物,可好?” 此时,书生乞丐却是已经出离愤怒,瞪着一双通红的眼,死死的盯着老六,凶狠的喊着:“草你奶奶!草你奶奶……” “啍!” 老六冷啍一声,抽出腰际的长刀,走到书生乞丐身旁,阴狠一笑,随即只见一道银光闪过…… “啊——” …… 寺庙外,一队人马扬长而去,只有一声声凄历的哀嚎从大雄宝殿内传出—— “刘叔——刘叔——啊——” …… 一场秋雨来得急,去得也急,行走在宽阔的街道上,刘英、刘明和刘芸心头都是万分的喜悦。 刘明和刘芸欢快的在街上奔走、跳跃,不时间重重的踏在水洼中,飞溅起的水珠四散开来,映着两小欢愉的笑声,似银玲一般动人。 刘英看着弟弟妹妹高兴的样子,心头间也是万分的喜悦,也只有在这安静无人的处所,他们才能好似一个懵懂的少年,无忧无虑。 一阵秋风吹过,带来雨后的阴寒,使得衣衫本就破烂的三人不由的发抖,紧紧了衣衫和手中的药草,刘英说道:“明弟、芸妹,不要再玩了,我们得赶紧回去,还要给阿爷煮药哩。” “嗯。” …… 刘英三人行走在泥泞的林间,腐败的枝叶混着泥土,颇不容易行走,三人深一脚、浅一脚,那青砖碧瓦渐渐映入眼中。 “阿爷——” 一声惊呼,划过这沉寂的林间…… 第〇〇三章 大衍剑宗 大日平西,金乌衔山,几声鸦鸣在林木间时时响声,聒噪不堪。 林木间的一处平地上,一方新坟静然而立,坟前,三个小小的身影跪伏于地,正是刘英三人。三人都瞪着通红的眼睛,泪珠连连,失声痛哭,刘英看着新坟,哀声说道:“阿爷,我打算带着明弟、芸妹出去学艺,怕是不能为您守孝了,请您原谅……” 说着,三人又不由得大声痛苦,在这秋木掩映间,别样哀伤。 …… 前文曾言,冀州之地,多有奇山秀岭,奇趣异文繁多,因此也有许许多多的仙妖之说传世,为世人所称颂。 大衍山,是冀州群山中的一座,高近万仞,绵延千里,壮阔华美。在日间,飘渺的云气缭绕在大衍山的山颠,伴着龙吟虎啸、仙鹤祥飞,恍似人间仙境一般,美轮美奂。在夜晚,群星璀璨,山兽夜鸦时时鸣啼,一轮明亮的银月高挂天际,星月光辉为这沉眠的大山披上了一件华纱。 这一天,已是深秋时分,浑黄的日头带不来半点温暖,阵阵秋风袭来,卷起山间的枯枝黄叶,别样凄寒。 忽然,一道淡淡的光华从远方划来,卷起云烟,带起清亮的剑鸣。待到近前,定睛细看,却是一黑袍青年,只见其剑眉星目,袍袖飘风,脚踏飞剑,行于九天之上,翩翩似仙人下凡。这青年乘驭着飞剑,直直的向着大衍山的山颠飞去,好似一只黑翅的大鸟,英姿勃发。 行至半途,黑袍青年突然停下飞剑,站在半空,远远的向着下方山腰处望去,只见在崎岖陡峭的山路间,有三个小小的人影正蹒跚着前行。大衍山处于群山之中,方圆百里少有人烟,山中多有虎豹狼虫,甚至还有山精鬼怪,因此这山中更是少见人影。黑袍青年见着这样的情形,心血来潮之下,不免大为惊奇,于是按下飞剑,遥遥的立在树梢,细细观察。 秋风阴寒,山中更是如此,卷携着落叶,飘飘洒洒。山道上,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带着两个四五岁的小孩,蹒跚着向着山上走去,每走三步,那少年就会带着两个小孩跪伏于地,向着山巅的方向叩首。那少年的身子十分的瘦弱,穿着一件破破烂烂的衣服,如同乞儿一般,黝黑的额头已经是红肿一片,那两个小孩也是一般情况,惹人心疼。 又是一个叩首,少年起身将身旁的小男孩、小女孩扶起来,抬脚就继续向着前方走去,这时,小男孩拉着少年的破烂的衣角,问道:“大哥,我们什么时候才可以到仙宫啊?” 少年轻抚着小男孩的脑袋,柔声道:“很快了。” 说着,少年人抬手指着隐在云雾间的山颠,说道:“看,就在那里,仙宫就在那里,我们很快就可以到了。” 顺着少年指着的方向,小男孩和小女孩都带着满含期许的目光,出神的望着,但是,很快小男孩又垮下了小脸,双眼之中也泛起了水雾,哽咽着对少年问道:“但是,仙宫里的仙人们不收我们怎么办?就像那些胖道士一样。” 闻言,小女孩也低下了臻首,然后一双泪目盯着少年,脆声道:“大哥……” 看着两小,少年缓缓的收回了迈出的脚,呆立在原地,怔怔的出神,不知在想些什么。 “大哥?” “大哥?” 看着毫无动静的少年,小男孩和小女孩不由的连声呼唤,而少年回过神后,看着面带焦急、委屈的两小,轻声安抚道:“大哥没事。” “哦!” 看着情绪低落的两小,少年轻抚着他们的头发,说道:“你们放心,仙人一定会收下我们的,只要我们诚心诚意的乞求,那些仙人就会收我们为徒的,对吗?” “嗯,对”,两个小孩闻言也是连连点头。 少年露出笑脸,然后又坚定的说道:“所以,我们要三步一叩首,一步一步的走到山颠,让仙人们知道我们的诚意。我们从黄安县城到这里,已经走了半个月了,很快就要到山颠,到时候,仙人们看到这些,一定会收我们为徒的。” 说着,三人遥望着山颠,面目坚定,然后,少年就带着两小继续向山上走去,一步,一步。 立在树梢的黑袍男子看到那渐渐远去的三个身影,耳畔间仍然回响着那少年坚定的话语,只是面目已经难以保持平静,心中更是无限的惊愕、慨叹。他无法想像,三个这样年幼、瘦弱的小孩,是如何从百里之外的黄安县城,一步一步,三步一叩首的走到这里的。此刻,黑袍青年几乎难以自制,往日间恩师的种种教诲纷纷涌上心头,不由的泛起泪花。 “天道?人道?剑道?原来如此,天道坎坷,人道唯艰,剑道当前。”喃喃间,一股冲天的剑意从青年人体内溢出,锋利无匹,却又没有惊起丝毫风云,就连青年人身周的树叶,都没有丝毫变化,只是无数飞鸟惊起、山兽低吟。 看着那三个瘦弱的身影,黑袍青年低声道:“因果机缘吗?也罢,今日受你等之恩,无论如何,也当予你等一个机会,大道坎坷,说不得,又会多三个日夜求索者了。哈哈哈……” 话落,黑袍青年身影一闪,便已消失不见。 山道上,少年带着两个小孩,靠坐在一棵树下,然后取出一块小小的、脏兮兮的面饼,小心翼翼的分成三份。少年看着身旁狼吞虎咽的两小,露出一丝微笑,轻抚着他们的背,柔声着说道:“不要急,慢慢吃。” 面饼不大,两小吃的又快,眨眼间就吃完了,连一点面渣都没有留下。少年又将手中的那一份面饼分成三份,分给两小两份,道:“再吃一些吧!” 小男孩看着那一块小小的面饼,不停吞咽着口水,最后还是将小脑袋转开,对少年说道:“大哥,你吃吧,我们刚刚已经吃过了。” “是啊,大哥你赶紧吃吧,我们已经吃饱了。”小女孩也附和着说道,只是两人不停的吞咽口水的样子,十分的可爱。 少年看着两人可爱的样子,心中也是十分的感动,将两块面饼塞进两小的手里,道:“吃吧,再吃一些,一会路上大哥再给咱们找一些果子来吃,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捉到野鸡、野兔,到时候,大哥给你们俩做好吃的,好不好?” “好!”两小大声的答道,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好了,吃吧!”说着,少年就把面饼掰碎,一块一块的,细细的吃着,一点点饼渣都没有丢弃。 这时,少年身旁的小男孩突然站起来,拉着少年的衣角,叫道:“大,大哥,看,快看……” 少年也急忙起身,顺着小男孩的手指向半空中看去,只见,在他们三人的上空,有一个人影踏着飞剑凌空而立,衣带飘飞,气宇不凡,正是那黑袍青年。 “仙人!”,眼见于此,少年震惊的说道,然后,急忙拉着两小跪伏于地,“拜见仙人!” 黑袍青年袍袖轻挥,带起一阵轻风,将少年三人轻轻托起,然后青年缓缓落在地上,眉目含笑,看着少年三人。三人一阵手足无措,两小死死的抓着少年的衣角,半个身子藏在少年身后,只瞪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偷偷的打量着黑袍青年。 瞧着三人的样子,黑袍青年颇感有趣,打趣道:“怎么,我很可怕吗?” “没,没有!”少年紧张道。 “呵呵呵……” 看着黑袍青年欢笑的样子,少年长长的出了一口气,道:“仙人……” “唉!”黑袍青年摆摆手,说道,“我可不是仙人,我不过是这大衍山中的一个修行者罢了。” “修行者?”少年倒是颇为疑惑。 黑袍青年笑道:“修行者,就是求仙问道的人,倘若修行有成,便是称之为仙人亦无不妥。” 听着黑袍青年的解释,少年眼睛顿时一亮,拉着两小当头拜下,说道:“请求仙人收我兄妹三人为徒。” 黑袍青年忙将三人托起,道:“快起快起,我也不过些许江湖把戏,收不了你三人为徒。” 少年三人执意相拜,而黑袍青年无论如何都不肯收徒,三人见此,也只能作罢,只是不由得心中戚戚,生出绝望之情。 黑袍青年却似乎是看不到一般,仍笑道:“聊了半天,我却还未作个介绍,当真失礼,小兄弟莫怪。” 少年此时也打不起心气,只是微微摇头,轻声道:“还未请教?” “我姓王名石,居于这大衍山山颠,一个小小的修行者罢了,向小兄弟见礼。”说着,王石拱手行了一礼,又问道,“不知道小兄弟三人来自哪里,又为何来到这荒野之地啊?” 少年也回了一礼,道:“王石兄安好,我兄妹自黄安县而来,我叫刘英,我这弟弟叫刘明,小妹唤作刘芸。” 不错,这三个小孩正是刘英三人,自那日出发,已然过了半个月光景。 刘英继续说道:“我们在黄安县城中,听闻这大衍山中有仙人居住,于是就来到这里,为的便是能拜仙人为师,学习本领,只是没想到……” 王石了然,见三人面目绝望,心想经自已这一番惊扰,怕是三人再也难以坚持下去,于是故作沉默,然后吞吐着说道:“其实,你们若是想要拜师,也不是没有办法……” 刘英心中本以绝望,突然听见王石这么说,一下子惊喜万分,急忙问道:“什么办法?还请王兄告知。” 王石本来就打算引他入门,却故作为难,然后好似一番争斗后,说道:“我也不瞒着小兄弟,这大衍山颠有一仙门,而愚兄就是这仙门中的弟子,我虽然不可以收小兄弟三人为徒,却可以引你们到我恩师面前,请他老人家决断。” 刘英闻言大喜,不由问道:“此话当真?” “当真!” 刘英当即纳头便拜,口呼道:“刘英在此叩谢王兄大恩。” 王石急忙扶起他,然后看着刘英三人,说道:“不如此时就走吧!” 刘英喜自难耐,道:“全凭王兄作主。” “好,那就走吧!”说着,王石右手掐剑指,轻轻引动,就看到一个淡蓝的剑影从王右腹部飞出,悬在半空,“上剑。” 刘英喜不自禁,却也知道时宜,当下引着刘明、刘芸踏上飞剑,然后,只见飞剑徐徐升空,直冲山颠。 “王兄,不知道贵仙门唤作何名?” “哈哈哈,大衍剑宗是也。” “大——衍——剑——宗。” …… 第〇〇四章 根骨●气运 天高云淡,碧空万里,阵阵轻风拂面,声声鸟鸣入耳。 高立在九霄之上,远眺天边云来云去,近看山中霞起霞收,有白鹤齐飞、山虎咆啸,一时间刘英三人只感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顿有一种“朝游北海暮苍梧”的剑仙风采。 四人乘驭着飞剑,一路行来,将大半个大衍山的风光都收尽眼底。虽已是秋日时分,但山中四时常绿,烟霞蒸腾,有万千气象。远远望去,大衍山最高处共有八峰,均是奇诡俏立,有似冲天巨蟒,也有似宝剑峥嵘,都是了不得的福地。 不一会儿,四人便快到了山巅,王石遥遥一指,对刘英三人说道:“你们看,那里就是我们仙门驻地了。” 闻言,刘英三人齐齐一震,顺着王石所指望去,果然,一片片青砖碧瓦,漆柱红檐映入眼中。再到近前,更可以看到那隐在群山中的宫殿、阁楼,烟云掩映间,真真恍似仙境。 突然,一座高大的门楼映入眼中,通体白玉铸成,在阳光下闪烁着温润的光泽。 王石将飞剑停在门楼前,刘英三人抬头望去,只见在那门楼上,高书有“大衍剑宗”四字。四字金碧辉煌,甫一看见,刘英三人便感到有锋锐剑意临身,不由得齐齐一震,倒退数步,方才惊醒过来。 看着刘英三人惊恐的样子,王石说道:“这大衍剑宗四字,乃是开派祖师所留,似他那般修为通天的人物,已然可道一声仙人了,便是数千年过去,这玉石上仍留有祖师那锋锐的剑意,实是我辈之楷模。” 闻言,刘英三人不由得再看向那四字,只是目光中却满含向往,刘英更是深深的鞠躬,崇敬无比。 而在门楼之后,便有一个梯道,直通深处,望着梯道,刘英三人的脸上尽是激动,不能自已。 王石对三人说道:“往里走去,那还有几分路程,期间更有诸多风景名胜,美不胜收。不过,我看你们三人都是一脸急切,心下想必已然十分不耐,那么就先去拜谒师尊,这些风景以后再看,可好?” 闻言,刘英强忍激动,道:“全凭王兄决定。” 王石微微一笑,再次唤出仙剑,四人顺着石阶梯道,飞速而上。这一路上,刘英三人所看到的风景更美于此前,有美丽的玉石雕塑,有奇形怪状的奇珍野兽,有如玉带一般的石桥,有落于九天的清泉。云彩弥漫间,刘英三人感觉似是来到神仙所在,妙不可言。 不一刻,四人便来到山峰深处,只看到一座巍峨的大殿,雕梁画柱,美仑美奂,上书“大衍”二字。 王石引剑落在大衍殿门前,有一十四五岁的少年正静静的立在那里,见着王石,施礼道:“四师兄,师尊正在殿内等候。”同时,那少年也疑惑的看向刘英三人,目露询问。 王石看见那少年,笑道:“劳烦小师弟相候,来,为兄予你介绍介绍,这三位小兄弟、小姑娘是为兄在山下遇到的有缘人,带上山来,也是一份机缘。” 然后,王石又对刘英三人说道:“这是我小师弟田正雨。” “刘英。” “刘明。” “刘芸。” 王石又交待道:“你们先待在这里,我先进去面见师尊,稍等片刻,师弟你且代我招待他们。” 刘英道:“王兄自去。” 王石进去之后,四人就留在外面,谈天说地,田正雨久居深山,未涉俗世,自是向往非常,而刘英三人见田正雨恬静淡然,仙家风范,也自是好奇不已,于是四人交谈倒是颇为热闹。 不一会儿,殿门再开,王石在门口招呼道:“刘英小兄弟,快快过来。” 刘英本就一直在偷偷瞧着那殿门方向,见此,急忙引着弟弟妹妹上前,向王石问道:“王兄,可是成了?” 王石看着刘英高兴的样子,说道:“此时言之过早,我向师尊说你们诚心求道,师尊也只是说先进去看看,你们能否拜进师门,还要看师尊他老人家的决定,我确不敢妄言。” 闻言,刘英不由的正了正面容,道:“我一定会诚心恳求,希望仙长能收我兄妹三人为徒。” 王石点头,道:“我想此事变数不大,你们也不必忧虑,好了,跟我进来。” 话言落下,王石就向着大殿内走去,刘英三人急忙跟上脚步。进入大殿之后,刘英三人心下忐忑非常,也不敢四处张望,只是低着头,跟着王石信步而走。 忽的,王石停下脚步,随即便听到王石和田正雨两人拜道:“师尊安好。” 刘英也急忙拉着刘明、刘芸两人拜下,高声道:“仙长安好。” “嗯”,那未可见之人未作他言,仅仅只是应了一声,却好似平地起惊雷,震颤三人心扉,“且先起来吧。” “谢仙长”,刘英三人急忙起身,垂手而立,双眼看着脚尖,却是大气也不敢出一个。 一时间大殿内静的可怕,只有刘英三人那愈加沉重的呼吸声分外明显,刘明、刘芸二小不由得紧紧抓住刘英的双手,汗岑岑的。 忽得,又听得那声音道:“且先抬起头来,让本座瞧瞧。” 闻言,刘英三人也不敢反抗,只能慢慢的抬起头来,然后便有一个高大的身影映入眼中。却只见那身影穿着一件华袍美服,端坐在上首,再看那人容貌,约有四十岁上下,丹凤眼、卧蚕眉,三缕长髯披在胸前,气度摄人。 那人笑道:“如何,我可是那吃人的怪物?” 闻言,王石和田正雨不由的轻笑,刘英三人也去了几分紧张,渐渐放松下来。 见状,那人继续说道:“本座姓王,名浩川,是这大衍剑宗的宗主,既然你们想要拜入山中,如此边好叫你们知晓,这修行之事可不是平常事,须有上佳的福缘、根骨、悟性,否则难成大事,可听明白了。” 刘英急忙答道:“是,我三人听明白了。” “嗯”,王浩川点点头,然后又说道,“你且先来说说你们来自于何处,又为何要求仙访道?” 闻言,刘英答道:“回仙长,我们本是幽州人士,五年前,家乡遭到匈奴掠夺,不得己流亡在外,现在黄安县中乞讨为生。半个多月年,我的爷爷不幸被害,只留下我们兄妹三人相依为命。而我之所以带着弟弟妹妹来求仙访道,一者,我不希望弟弟妹妹以后跟我讨一辈子饭,一生碌碌无为:二者,我也希望能够在学艺有成之后,为我爷爷报仇血恨,以慰他在天之灵。” 王浩川点点头,对于刘英的回答颇为满意,既没有掩盖自己内心的仇恨,也有上进之心,更难能可贵的是对亲人有关爱之心。再想到自己的弟子对自己所说,这三个小孩儿在山下三步一叩首,一步一步上得山来,也可见其有恒心,确实是不错的苦子。于是王浩川说道:“方才我也说了,修行之事必然要有上好的根骨、福缘,如若你们根骨不错的话,那么收下你们也是无妨。” 闻言,刘英不由心生欢喜,拉着刘明、刘芸拜道:“拜谢仙长。” 王浩川伸手一拂,一道沛然大力凭空而起,将三人扶起,继而说道:“且让我看看你们的根骨、福缘如何。” 话音落下,只见王浩川双眼闪过毫光,向刘英三人看去,这一眼之下,刘英三人顿时觉得好似曝光在太阳之下一般,心中惊惧。刘明、刘芸二小更是惶恐不安,紧紧的抓住刘英的双手,口中呢喃道:“哥哥……” “嗯?” 突然,王浩川面露惊异之色,死死的看着刘英三人,面上尽是疑惑。随即,王浩川眉头一皱,双手连掐法印,只见大殿内道道灵炁涌动,王浩川双眼之中更是大放光芒。 瞧着王浩川这副样子,王石和田正雨也是惊疑不定,不过也是知道,显然是变数横生。 而在王浩川的眼中,此时大殿内的情形已经不是方才模样,只见大殿内道道不可名状的灵炁胡乱的飞舞、纠缠,交织出一副美丽的图画。然而,这样的场景并不能让王浩川动容,令其疑惑的是其他事物。 在王浩川的眼中,刘英三人已经失去凡胎肉体的形状,而是化作三道红、玄二色交织的光团,这正是一个人根骨的体现。 红色是一个人的肉体,玄色则是一个人的灵魂,修仙求道,二者缺一不可,所以两者交织便是根骨。 刘英三人的根骨都不是太好,刘明和刘芸二人还算尚可,而刘英的根骨已然可以称一声差了。但是,再差的根骨王浩川也是见过的,他所惊疑的并不是这些。 只见,在王浩川眼中,三人的根骨之上各有一团火苗,这是三人气运的显现。 所谓气运,乃是时势、命数所成,不过对于修行者而言,本就是逆天之事,命数自然不可信,而时势也不是一成不改,所以也不足以为之惊异。 真正令王浩川惊异的是刘明、刘芸头顶,那气运之火中所延伸出的那一条条、恍若乱麻的丝线,而更令王浩川惊异的是刘英头顶的气运之火中,竟是一条丝线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