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远比想象中强大》 第1章 引 言:熬过最艰难的极限,之后是最美好的体验 陆军空降兵学校的教官在一块黑板上画了一条竖线。 在线的最底下,他画了一个“0”,然后他依次往上写下1、2、3、4……一直写到了10。 他首先指着4说:“你们以为自己能做到4。” 然后他指着2说:“你们的老妈认为你们能做到2。” 一边说,他的食指一边往上抬,到了7的位置,他狠狠瞪了我们一眼。“教官知道,你们这些家伙能做到的不止这些——事实上,你们可以做得更多。”他指着10,吼道,“你能做到的,远比你认为的多得多!” 这就是我的第一节生存训练课上教官的开场白。那时的我19岁,刚刚被挪威后备军官学校录取,正要参加著名的空降兵生存训练。我们这些后备军官学校侦察部的新兵蛋子,马上就要学习怎样在野外生存,而皇家陆军空降兵学校的军官们就站在我们前面,期待着我们超越自己的极限。看到别的学员一个个又高又壮,我暗自嘀咕:我是不是有点儿自不量力呢? 侦察兵要深入敌后执行任务,所以在敌人严密的封锁下一旦事情不妙,就将深陷绝境。如果不幸被俘,你必须想方设法逃出来,你必须在没有任何导航设备的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你的部队。想到这些,我既害怕又激动,还有股莫名的兴奋。 在训练课中,我把自己逼到了极限的边缘。我从来没有在饥饿的状态下走过那么长的路,我从来没有通过星星辨别过方向,我从来没有试过钻木取火。我睡在自己搭的窝棚里,只能用篝火下烤热的石头取暖。我认识到,我能做的远比我想象的多得多。更重要的是,这种认识对我的一生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我发现我能在基本无睡眠的情况下熬过整整一个星期,我可以在冰河中长距离泅游,我能设法自己找到食物,我甚至可以在半夜的长途行军中忙里偷闲,享受偶尔美好的瞬间。 从那时起,“你远比想象中强大!”这句话就一直回荡在我的脑海里,时时助我前行。我不但不停地对自己重复着这句箴言,也一遍遍地告诉其他人。在19岁的那个秋天,我从这句话中学到的东西,远比在那几节生存训练课程中学到的多得多。 我对人类的潜能有极大的信心,我相信我们可以从我们的生活中得到更多。我们可以拥有更多的成功,享受更多美妙时刻,从而活得更富激情。我们可以实现自我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我相信这对追寻你的梦想大有裨益。它可以让你得偿所愿、美梦成真。从前有人因此而成功过,现在亦有人正在这样做着。我们同样能够做得更好、能够活得更好。对一些人来说,这意味着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大范围的调整与平衡;而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则只需稍加整理即可。不论怎样,我们都可以战胜阻碍,成为人生的赢家。 我一直对那些成为人生赢家的人充满好奇——那些不仅自认为成功,并且在别人心中也一样成功的人。他们到底与其他人有哪些不同呢?我一直在系统地研究这个问题,并且越研究越发现,所谓成功人士和普通人的差距小得令人惊诧。成功的人,就是非常非常注重细 节的人。他们养成了好习惯,却没有大多数人都有的坏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善于做出一系列小而正确的决定。仅此而已。 成功与天赋无关,而与如何选择有关。所有这些细小的选择,在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出什么效果,但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它们产生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正因为这无关天赋、无关技巧,所以,在成功面前,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对你来说也是如此。 作为一名心智训练师,我有一个最基本的假设: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但是却没有做。我很少见到有人不知道怎样改善自己的处境,或提升自己的表现。大多数人既有知识又有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资源,尽管如此,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还是选择了那种最简单、最安逸的解决方案。 怎么才能改变这种态度呢? 你可以想象一个运动员,他知道自己应该吃得健康一点,在刻苦地训练之外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或者中午应该补充睡眠,而不是把时间用在上网、打游戏上。 再想象一名公司经理,他知道自己的工作应该更有条理、更有计划性,更善于表达和机智,更充分地准备会议。 然后,你问问自己:他们做的事和没做的事有什么差别? 这就是心智训练的内涵:去重塑你的习惯。为了实现你将来人生的巨大转变,你必须在平时就时刻准备着。正所谓: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我所说的“日常生活中的选择”是指什么呢?从早晨醒来到晚上睡下,我们每天都要做很多选择。 ?我是应该睁开眼睛就起床,还是在床上多躺一会儿? ?我应该在冲澡前留出10分钟锻炼身体吗? ?我是应该吃一顿健康的早餐,还是吃昨天剩下的比萨? ?我应该在孩子们去学校或幼儿园之前花点时间和他们相处吗? ?我在出门上班前应该先擦擦鞋吗? ?坐公车去上班的时候,我是应该在脑海里排练重要会议上的讲话,还是凝视窗外,放空大脑? ?我是应该吃一顿健康的午餐,还是去麦当劳随便买点吃的? ?我是应该抽空把差旅费报销表填好,还是再喝一杯咖啡,和同事聊一会儿天? ?作为一名运动员,我吃完午饭后是应该看看录像,研究一下自己的动作,还是玩会儿电子游戏? ?在进行艰苦的训练时,我是应该竭尽全力把自己逼到极限,还是应该保存体力? ?完成训练后,我是应该马上吃点东西,还是回家歇一会儿再吃东西? ?我是应该为下一次训练做好规划,还是到时候再看情况而定? ?夜幕降临后,我是应该强打精神看会儿无聊的电视节目,还是早点休息,为第二天做好准备? 有些人比别人更会做选择,这是个简单的事实。这些人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更了解这些选择对自己的意义。 人类天生倾向于选择最安逸的解决方案。我们都希望尽可能久地待在所谓的“舒适区”fort-zone)里。在那里,我们感到既安全又幸福,觉得自己能掌控局面,感性不断促使我们向“舒适区”前进。但如果你希望提升自己的表现,首先就必须走出“舒适区”。你做梦也想不到,只要你敢迈出这一步,积极的心态能让你的能力得到多大的提升。为了做到这一点,把它变成一种习惯,你就需要对自己提出正确的问题。 如果在漫长的一天过完后,你已经被工作弄得疲惫不堪,这个时候,你再问自己:我是应该出去跑跑步,还是躺在沙发上看看电视?答案不言而喻。你已经很累了,感性会告诉你,还是在沙发上躺躺好了。这个时候,无论理性告诉你应该做什么,你都不可能去做,感性总是会占上风。但如果你换一种方式提问,答案可能会完全不同:我是想懒洋洋地在沙发上躺一个小时,害得自己腰酸背痛,还是先冲个热水澡,然后出去跑跑步? 我写这本书是出于三个原因:第一,我希望它能帮助你强化自我认识;第二,我希望它能帮助你改变一些影响自身表现的思维模式;第三,我希望它能让你经常体验到美好的感觉。 你可以通过很多不同的方式体验到美好的感觉。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脸上的时候,当躺在刚洗过的香喷喷的床单上入睡的时候,当傍晚时分与爱人在阳台上共享美酒的时候……我不是说这些体验不重要,它们当然很重要,但心智训练师可不是做床单或葡萄 酒生意的。 我说的“美好的体验”其实是,当你知道你的成就是自己一手促成的时候,那种油然而生的感觉。这种感觉总是由内部因素导致的,而不是外部因素造成的。它不是靠运气或巧合得来的,而是自控力的产物,是不懈追求目标的结果。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是轻松继承百万家产与白手起家赚得第一桶金的区别,是随便学学混个及格与拼命学习考出高分的区别,是浑浑噩噩工作与努力提升自己工作效率的区别,是在国家队里吃老本混日子与通过长期训练荣获奥运金牌的区别。 美好的体验是靠努力奋斗得来的,总是和成就感息息相关。 如果你已经初步实现了目标,已经付出了一切,已经非常努力了,那么,当你认可自己的那一天,美好的体验就会随之而来。 为了追求这种感觉,我们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都会勇往直前。心智训练能让你经常感觉良好,也能让你的感觉更加强烈。最重要的问题是,究竟是什么让你体验到美好的感觉。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你是谁,你有什么样的需求和价值观。 这就是你首先需要寻找的东西,也是这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你必须准备好停下脚步,诚实地审视自己。然后,你需要认真、系统地努力一段时间,慢慢养成新习惯。这些新习惯会促使你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正确的决定。进而,无论是在职业生涯还是在个人生活中,你的表现都会得到大幅改善。 在这本书里,我总结了自己觉得最有效的心智训练方法。25年来,我研究了无数个人生赢家,还有那些实现了梦想、拥有美好体验的人和其他人的区别。本书包含了我多年来收集的相关研究成果。在这个领域里,有不少人只会夸夸其谈。很多生活教练和心智训练师都相信自己找到了万能公式,我可不是其中之一。我并不坚持某种特定的思想、理念或方法,也不相信自己总能提供正确答案。我会尽量调整自己,变成和客户一样的态度、一样的志向、一样的目标。 我经常需要面对不同处境、不同类型的客户,并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我相信这本书对很多人都会有所帮助。我希望它能为你提供一些答案、一点动力。 作为一名心智训练师,我在日常工作中主要用的是口语,比如发表演讲或是和客户交谈。把自己的想法和经验汇集在一本书里,对我来说无疑是一次有趣的经历。这个从口语到文字、从实践到理论的过渡,使我反思了自己的工作框架,以及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我不是将其视为一以贯之的理念,而是视为盖房子用的砖块——每一块砖都有自己的作用,放在一起又能成为一个整体。这本书是根据我给客户提供建议的流程来架构的。我一直相信,心智 训练必须根据不同个体进行调整。因此,写一部能满足众多读者需求的作品,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我把这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前两个部分讲的是日常生活、做决定、设定目标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这两个阶段,耐心、耐力、自控力是必不可少的;第三部分涉及更具体的执行问题,还有你可以使用的心智工具,在关键时刻,你完全可以拿出自己最好的表现;第四部分是我根据前三部分的内容自创的“地狱周”训练指南,我将我在特种部队中学到的各种训练技巧“军用改民用”,以适合普通人操作。我相信,如果你每年都能给自己来一次地狱周训练,你将体会到脱胎换骨的改变。 我的一些客户对本书亦有贡献。他们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教训,例如怎样在准备阶段和关键时刻集中精力,提升自己的表现。 这本书是关于不断变好的,也是关于寻找目标、提升自我、改变行为模式、发掘自身潜能、勇于实现梦想的。 你能做到的,远比你认为的多得多! 只要你真的想要,你就一定能做到! 你只要先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埃里克?贝特朗?拉森 写于奥斯陆 2012年8月 第2章 我如何找到了一生的激情所在——成为一名心智训练师(1) 我们一小群人被送到了特兰顿附近的一个营地里。倾盆大雨刚刚停歇,铺满鹅卵石的地面上到处是小水洼。现在,我们只剩下不到20个人了,而四周前刚开始训练的时候,这儿还有300多人。我们每个人都穿着迷彩服,带着武器装备。在我们面前站着的,是来自挪威武装部队特别司令部的军官,也是我们在陆军特种部队学校的司令官。 他用低沉的嗓音给我们解释了我们即将面临的挑战,我们要接受什么样的课程和训练才能成为空降兵。他说完后,径直走向空降兵部门的负责人格兰特·路德少校。不过,我们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然后,他走向了我们这排最左边的人。格兰特·路德少校拿着一个铺着深红色天鹅绒的托盘,跟在他后面。 过了一会儿,司令官向我走来,我立刻挺起了胸膛。他从铺着深红色天鹅绒的托盘上拿起一枚翼式降落伞状的徽章,对我说:“拉森,这是你应得的。”这枚徽章证明,你已经通过了陆军的自由落体课程,而且还能站在这里。对于有抱负的空降兵来说,这是他们职业生涯中重要的里程碑。 他把徽章别在了我胸前右边的口袋上。然后,他很有力地和我握了握手:“祝贺你!”我盯着面前建筑上大大的标志牌,那块白色的牌子上用巨大的红色字母写着“陆军空降兵学校”。我对自己笑了笑,我已经通过了入学测试,即将开始空降兵的训练了! 我经常回想这一幕。那是1995年,我是唯一一名被空降兵排录取的军官。我不但完成了训练,通过了测试,还是第二次做到这一点。一年前,我是申请加入空降兵排的三名军官之一,但那次只录取了两个人。这就是为什么我必须再来一次的原因。 没有几个人能两次通过空降兵入学测试。我倍感自豪,因为证明这一点的徽章就别在我胸口。在我脑海里,“空降兵”这个词似乎一直和“残酷”“神秘”“困难”“几乎不可能完成”联系在一起。 没有人能想到我竟然成功了。在小学、初中和高中,我一直是被人冷落的“落水狗”。两个队踢足球的时候,我总是最后一个被选的队员。并且,我也不是什么“硬汉”。实际上,根本没有人认为我能成为一名空降兵。但我就是做到了!在这个阴霾的雨天,翼式降落伞徽章别在了我的胸前! 我参加挪威候补军官学校的入学测试之前,他们告诉我,我根本不可能熬过去。高中的那些学校小霸王都觉得我太瘦小、太虚弱。我和同龄人格格不入,因为我家经常搬家,所以我不得不跟着转学,根本没时间结交好友。实际上,小学和中学没有给我留下多少美好的回忆。那个时候,我总是班上最矮的那一个,口音和身边的同学不一样,并且完全不会和人打交道。那段时间对我来说真是煎熬!在家里,家人是我的依靠,但在学校里,我得一个人打拼,这很难熬。但随着年龄一点点变大,我对自己说:该死的,你得向他们证明自己!我想向他们证明,我其实是个硬汉! 参加候补军官学校的入学测试之前,我把他们可能会考的东西都练了一遍。我穿着衣服在冰冷的河水里游泳,背着重物和背包在树林里跑步,晚上做导航训练,扛着原木爬山,甚至一边跑步一边做算术题。这样一来,即使在我身体很疲惫的情况下,我的大脑也能得到锻炼。我想向大家证明,也想向自己证明!今天,我看到很多人和我有同样的精神。他们都是把自己逼到了极限,进而展示出了非凡的潜力。他们想证明自己!他们知道走出“舒适区”是什么感觉,就像他们之前一直是这么做的,而且习惯于不断鞭策自己前进。如果你习惯了这么做,就会觉得其实并不难熬。那些曾经被人轻视过的人,都知道“糟糕的感觉”是什么样子的。那些一直能掌控生活的人,反而会缺乏额外的动力,不会逼迫自己去超越极限。不过,一个人并不是必须有过悲惨的经历才能获得成功。我可以举出很多反例。 刚刚进入候补军官学校的时候,我常常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但在所谓的“地狱周”里,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其实很强。“地狱周”是一年级课程的最后一周,也是最关键的一周。在这一周的时间里,满怀希望的年轻学员们会接受各种测试,被逼到精神和肉体的极限。我所在团队里的很多学员都没有熬过去,许多人不得不中途放弃。直到那之前,我一直是个默默无闻的家伙。但我终于得到了一个机会,能够证明自己的毅力和体力了。在“地狱周”开始之前,我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不但有体力上的准备,也有精神上的准备。我下定决心,除非他们不得不把我扛去医院,否则我绝不放弃。我的意志是如此坚定,连“可能会死掉”的念头都没能吓倒我。 我来到挪威北部时还是一名中士,排长建议我报考空降兵学校。这个想法在我的脑海里渐渐成熟,我也开始针对入学测试有意识地锻炼身体,这是一个非常具体的目标。如今,作为一名心智训练师,我总是强调设定具体目标的重要性。那个时候,我根本不知道心智训练是什么东西,但我明白做好准备的重要性。我知道陆军空降兵学校的格言之一就是“准备彻底,保你安全”。 一段时间后,我的意志已经很坚定了,我下决心一定要考上。但第一回我没有成功。我们站在训练场上,心力交瘁,甚至不知道自己是通过了测试,还是要接受更多的训练。 “招生周结束,”陆军空降兵学校的负责人说,“我叫到的人可以继续接受训练。”他喊了两个人的名字,但我的名字不在其中。后来,学校负责人把我叫了过去,他试图给我鼓鼓劲,但我连他的眼睛都不敢看。我低着头,盯着桌子,默默地掉眼泪,泪水一滴一滴地掉在桌面上。我身心疲惫,默默承受了没有被录取的毁灭性打击。负责人说,我的表现一直很不错,不少招生的军官都想录取我,但我的总评成绩是最后一名。 他说:“欢迎明年再来。”顺便说一句,他名叫哈拉尔德·桑德,也就是今天的挪威国防部长。我觉得自己的心好像跌到了谷底,但还是迅速回答:“是!长官!我明年会回来的!”我说了两遍:我明年会回来的! 第二年,他们只需要一名军官,而我必须成为那个人!得到这个职位就意味着一段漫长旅程的结束。这是一份确凿的证据,证明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每天都朝着目标努力,就可能实现看似无法实现的梦想。这让我很骄傲、很自信,感觉良好。当时,我已经做了一段时间的心智训练了,但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能实现梦想,因为我意志坚定。 我在挪威国防部工作了8年。在那8年里,我参加了很多国际性的任务。我和海军陆战队员一起去过波斯尼亚和科索沃,也和陆军空降兵司令一起去过马其顿和阿富汗。在这段旅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些东西对我做心智训练师很有帮助,尤其是我学会了如何应对压力、意外、恐惧和焦虑。 我一直喜欢跟别人探讨生活的动力、人生的梦想和想要完成的任务。我一直对“人生赢家”很着迷。那些人能发挥出无限潜能,体现出极高的管理和执行水平。 为什么有些人能赢得奥运金牌,而另一些人只能得到铜牌?为什么最优秀的执行者能在其他人还没想到的时候就把事情做完?我的好朋友托马斯·彼得森把安东尼·罗宾的《唤醒心中的巨人》(awaken the giant within)推荐给了我,我被这本书迷住了。罗宾是一位世界级的培训师,他曾与世界上最优秀的执行者合作,比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冰球界的传奇人物韦恩·格雷茨基和网球大满贯选手安德烈·阿加西。他的作品是所有培训师和心智训练师的经典读物。但真正让我着迷的不是书的内容,而是他是一位“职业”心智训练师。哇,我想:真的有人能以此谋生吗?那种感觉就像是,有人把你想了很久的念头用文字表达了出来。你感到既震惊又着迷,看到了从前根本没有想过的可能性。这个发现为我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我读了我能找到的所有相关领域的作品,涉及培训、心智训练、心理学和各种形式的治疗术。 当时,我已经拿到了挪威经济与企业管理学院的学位,也在投资银行工作了好几年。半年后,我前往伦敦,听安东尼·罗宾给一大群人做演讲。我没有多少钱,但我意识到,自己需要听他说话,还得跟他见个面。我把银行户头里的钱统统取了出来,买了往返伦敦的公务舱机票,还在他发表演讲的场馆附近租了个套房。我觉得会有大事发生,这就是为什么我决定投入一切的原因。直觉告诉我,这可能是我人生中的关键转折点。 当天共有一万名付费的观众。我买了最贵的票,坐在讲台的右前方。我一边听课,一边在分析: ·这个人到底在做什么? ·他到底说了什么,能让这么多人听他的? ·是什么让这么多人来寻求他的建议? 第3章 我如何找到了一生的激情所在——成为一名心智训练师(2) 活动结束后,我壮着胆子来到后台,请求和他见个面。在警卫把我轰走前,我只问了他一个问题。他给我的答案就是我今天给客户的答案。我提的问题是:是什么让你走到了今天这一步?他看着我,回答说:“训练,训练,再训练。” 坐在返回挪威的航班上,我在反复思考后做出了一个决定,这个决定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它就像一种身体上的感觉,从脚指头开始,渐渐扩展到身体的其他部分。我的脉搏明显加快,整个身体都感到刺痛。是的,我做出决定了!我告诉自己,我要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心智训练师。这是我一生的激情所在!我一直很喜欢鼓舞别人,帮助他们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为自己的梦想和信念不断奋斗。 我过去从未体验过这种感觉。但毫无疑问,它一直存在于我的灵魂深处。 今天,我会帮助我的客户体验这样的时刻。他们必须追求这种体验,因为决定正是在这些时刻形成的。这时,你会意识到自己找到了人生目标,而这个目标是如此重要,你宁愿付出一切去实现它。我坐在那架飞机上,身心疲惫但幸福无比。我知道,不管事情的结果如何,我都不会后悔,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投入工作。这个做出决定的时刻非常奇妙。你决定要做某件事,要做出重大改变,突然之间,你看待生活的方式就完全不同了。这些时刻简直可以拍成电影!但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你做了些什么?当你做出重大决定后,你是如何推进的?下一步要怎么做? 当时,我在一家猎头公司工作,我的任务是为特定职位挑出适合的领导者。返回挪威后,我去找了老板,问他能不能让我给得到这些职位的人做培训。他对这个想法挺感兴趣。后来,我甚至去上了事后被证明很有用的职业培训课。我在那家公司又工作了一年,才意识到我完全可以自己创业。 这其实很顺理成章。我当时已经下定了决心,而当你下定决心的时候,做决定就会变得容易多了。你会觉得信心十足、前途光明,因为你做出的决定是朝着一个目标前进。 我做的决定就是辞职,自己创业。我的目标是成为一名心智训练师。 当你弄清自己的目标后,做决定就会变得更轻松、更自然。 当时,我父亲刚满60岁,他得到的生日礼物是和奥运赛艇金牌获得者奥拉夫·塔夫特一起接受训练。我父亲曾是一名很有实力的划艇选手。他为两支赛艇队效过力,都取得过不错的成绩。他问我:想不想去参加和塔夫特一起的训练课。我马上想道:这可能就是我需要的机遇。通常情况下,我会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但现在,我发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已经下定决心要付出一切,所以我也不害怕冒险了。我应该慢慢来吗?不,还是果断抓住眼下的机遇吧! 所以,我加入了。我父亲和奥拉夫·塔夫特开始划艇练习的时候,我发现国家赛艇队的培训主管就站在码头上。我对自己说:你现在可以走过去,告诉他你是个心智训练师,或者什么也不做。当然,这么直接推销自己是挺尴尬的,但我已经下定了决心:我要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训练师!所以,推销自己其实也没多难。我告诉自己:谁知道呢,说不定挪威最棒的赛艇运动员正好需要心智训练师呢。 我走到培训主管比约恩·英格·佩特森面前,和他攀谈了起来。在谈话过程中,我的想法和背景引起了他的兴趣,他邀请我去给整个国家赛艇队做一次专题演讲。几周后,我就去给他们做了个演讲。 我谈到了陆军特种部队,谈到了他们对疲劳的看法,他们是如何应对疼痛的,也谈到了他们是如何在关键时刻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的。我充满激情地讲了一个小时,希望能有某个运动员需要我的服务。但实际情况是,比约恩·英格·佩特森自己想和我合作。他告诉我:他需要一个陪练伙伴,一个能和他对话的人,帮助他成为更好的教练。这是我作为心智训练师接到的第一份工作。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的一段时间,我和比约恩·英格·佩特森做了一次深入的谈话。赛艇队的负责人谢尔·安博姆把我推荐给了挪威体委下属的训练机构奥利匹亚。奥利匹亚的朱尔·安博和麦克尔·约根森都对我的心智训练方法很感兴趣,安排我指导摔跤运动员斯蒂格-安德烈·贝格和跆拳道选手尼娜·索尔海姆。那是我最早接触的两名运动员。 斯蒂格-安德烈是挪威的摔跤冠军,他的梦想是取得北京奥运会的参赛资格。尼娜是挪威最优秀的跆拳道运动员,她成了我做心智训练师的第一个成功故事。我刚开始和她一起工作的时候,她很快就要结束职业生涯了。在2008年奥运会开始之前,我和她整整合作了8个月。她和斯蒂格-安德烈·贝格都顺利取得了奥运会的参赛资格。最让我开心的是,尼娜·索尔海姆还获得了一枚银牌。 后来,这两位运动员都把成功归结于在准备阶段接受的心智训练。如今,我还在和斯蒂格-安德烈共事。 我刚开始做心智训练师的时候,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战略。我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有足够的知识,能够理解别人的需求。我经常问自己下面这几个问题: ·这个人是谁? ·为了实现梦想、达成目标,这个人需要做些什么? ·这个人要怎么做才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力? 然后,我开始采取自己认为正确的方法。我从军队里学到的东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懂得在重重压力下要怎样缓解消极情绪、提升表现。我也了解每一天都振奋精神的重要性。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同时做好充分的准备。作为心智训练师,我的工作主要是给别人鼓劲,让他们想去达成自己设定的目标。 在我看来,“心智训练”这个概念被一些人弄得很神秘,其实根本没有这个必要。运动心理学家总是神秘兮兮的,把关键要领都藏着掖着。有些运动员需要治愈身体伤病、弥补自己的不足,而运动心理学家只能提供辅助性的心智训练。对我来说,心智健康只是一种技能而已,和其他技能没有什么区别,就像金融家擅长计算、公司管理者擅长激励员工、滑雪运动员擅长做规定动作一样。而且,和其他技能一样,心智技能也能通过训练不断提升。 与尼娜·索尔海姆和斯蒂格-安德烈·贝格共事的时候,我发现,和队里的其他运动员相比,他们两个人在很多方面的表现都有小小的提升。这一点使他们取得了奥运会的参赛资格,而他们的队友则不得不待在家里。在5~15年的时间里,这些差异会变得越来越明显。在所有竞争激烈的环境里,胜利者和失败者其实都只有一线之差。在体育运动中很容易找出这些差异。我认为,斯蒂格-安德烈和尼娜都是地地道道的职业运动员,也就是所谓的“24小时运动员”。他们从早到晚都在刻苦训练,只为了能在比赛中发挥出最高水平。他们睡觉和休息的时间都是经过精心安排的,这是为了让他们充分恢复体力。他们的饮食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日常饮食、训练前后的饮食、比赛前和比赛后的饮食都不一样,这是为了让他们保持运动状态,补充能量储备。他们规划日常和周末活动的技巧提高了,这一点帮助他们提升了表现。训练前做热身活动的时候,他们就比大多数队友状态好。日复一日,他们在训练中一直表现出色。他们对每一节训练课都抱着极为严肃认真的态度。在训练过程中,斯蒂格-安德烈和尼娜会用乐观积极的口气对自己说话。如果身体有了伤痛,他们会赶紧小心翼翼地把冰袋敷在痛处。训练结束后,他们会尽快换上干衣服,以免被冻感冒。他们听取了自己身体的建议,及时调整训练计划。他们采取的方法,就是把自己觉得能做好的事都做到最好。他们学会了充分享受日常生活,因为他们发现适当的休闲有利于放松,也是为即将到来的艰苦训练充电。他们认真听取培训主管和后勤团队提出的建议,筛选出有用的信息,采纳自己认为明智的做法。我列出了这么多条他们和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其实还能列出更多。大多数运动员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而斯蒂格-安德烈和尼娜真正做到了,因为他们意志坚定! 这就是我的工作,帮助他们在处理日常的琐碎事务时注意力更集中。我每周会发好几条短信,提醒他们做到这一点的重要性。我也参加了他们的许多训练,看我能不能帮助他们提升表现。我不断地提醒他们,他们的目标和梦想是什么。我会表扬他们,强调他们的优点。我提醒他们,在真正的比赛场上展现出自己更快、更强、更灵活的一面,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我提醒他们,训练越是艰苦,最终发挥潜能、达成最好的自己之后的体验就越美妙。 在我们进入第一部分之前,我想谈谈日常事务的重要性。我列出了很多条尼娜、斯蒂格-安德烈和其他人的不同之处,这些就是最好的证明。很多辅助性的心智训练只关注提升关键时刻的表现,而我认为准备阶段其实更重要。准备阶段主要是处理大多数人不太重视的日常事务,但它们才是拼图中最有决定性的那几块。 比赛结果往往取决于日常事务。优秀运动员和普通运动员,能充分发挥潜力和不能发挥潜力的人,他们之间的区别正在于那些看似琐碎、不引人注意的细节。 第4章 价值观:全面审视你的人生(1) 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 你或许想改善自己的表现,发挥出更多的潜力,想给自己设定目标,也愿意努力实现目标,但你不知道该从哪里着手,不知道该如何迈出第一步。如果你带着自己的故事找到了我,我就会告诉你,首先要全面审视自己,摆脱对自己的偏见,好好观察自己和自己的人生。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你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根据所谓的“战略思维”,你需要和审视的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能保持这个距离,也很少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日常生活是由一系列琐事组成的。你得准备早餐,送孩子上幼儿园,付账单,开家长会,修剪草坪。职业生涯也是一样。你得回复电子邮件,打电话,处理堆积如山的文件,出席一个又一个会议。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你就得完成当天的训练任务,换装,吃饭,训练,休息,跟培训主管谈话,写训练日记。当一天结束的时候,你已经疲惫不堪。晚上上床睡觉的时候,你心里很清楚,明天也会和今天差不多,不会有什么重大变化。 或许你只是没有采取正确的行动,或许你只是没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或者说,你做了很多正确的事,但没有全心全意地去做。你一直走在同一条轨道上,但它不一定能把你带到你想去的地方。跳出这条轨道并不容易,但只要你愿意,你就能做到! 20年后,让你失望的只会是你没做过的事 20年后,让你感到失望的不会是你做过的事,而会是你没做过的事。所以,请解开绳索,驶离安全的港湾,扬帆起航吧。去探索,去梦想,去发现! 马克·吐温 全面审视人生时,你可能把自己想象成是世界上孤零零的一个人。每个人应对压力的方式都会有所不同,这因人而异。对我来说,想到“人终有一死”反而能帮助我放松。生命是短暂的,我们都会在地球上停留很短暂的一段时间,然后走向死亡。这听起来好像很夸张,但在我看来,这并不消极。恰恰相反,这个事实提醒我要好好享受当下。 我会想象自己快要死了,一切都要结束了。童年时期、招募周、考核周都要结束了,我的职业生涯也要结束了。然后,我就这样离开了人世。当然,我也有可能活到白发苍苍的那一天。临终前,我会对自己说些什么呢? ·我会对自己的一生感到骄傲吗? ·我有没有充分享受我的一生? 几年前,我听到了一个关于企业家谢尔·英格·洛克的故事。他在自己的电脑上装了一个倒计时的软件。这个软件会从现代人的平均年龄开始倒计时,算出洛克还有多少年、多少天、多少小时、多少分、多少秒可活。或许这只是个传说,但我觉得这个故事很能说明问题。这绝对是全面审视人生的好方法! 对于有些人来说,提醒自己“生命在不断流逝”确实能给他们动力。“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时不我待”的想法会给生活带来一丝紧迫感。人的一生很短暂,这就是为什么你应该提醒自己分秒必争的原因。 人的一生是由很多阶段组成的,这就需要你去全面审视。“青春”意味着“活在当下”,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你年龄越大,人生阅历就越丰富。当你年逾八旬的时候,肯定会比20多岁的时候对自己和世界的关系有更清晰的看法。但问题在于,如果你只有活到80岁才能弄清这一点,那要怎么办?很多机遇都会从你指缝间溜走。这就是为什么我会要求客户全面审视人生的原因。这样一来,他们就能在还算年轻的时候就获得丰富的人生阅历。接下来,他们才能利用这些阅历,改变自己的行为,设定正确的目标。 所谓的“中年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研究“幸福”的实验人员表示,中年时期是人们一生中最不幸福的阶段。对此通常的解释是,年过不惑的中年人第一次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有多么重大。 40岁的时候,你可能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父母的年龄也越来越大了。你上有老、下有小,他们都需要照顾,你背负着重大的责任。而且,在人生的这个阶段,你的很多方面都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时间已经开始与你为敌了。 如果你是那种期待挑战、需要挑战的人,这可能是你一生中的决定性时刻。如果你保持和今天一样的态度和做法,10年后的你会变成什么样子?你只会走在和今天完全一样的老路上。但这真的是你想要的吗?你还会没办法和孩子沟通吗?你还会抱怨公司管理层、市场形势和自己的薪水吗?从这个角度很容易看出中年危机是由什么造成的:中年人开始全面审视人生了,而这或许是他们一生中的第一次。在孩童时期,你什么也不用担心,只需要活在当下。青年时期,你开始给未来做规划。成年后,你将计划付诸实践,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但在跨过40岁的门槛后,你会意识到,时间的流逝是残酷无情的。于是,你就开始着急了。 在体育界,全面审视人生其实很简单。运动员的职业生涯非常短暂,短短几年就会结束。“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或许对商界人士也很有意义。40岁的时候,你再努力20年就可以考虑退休了。给面临类似问题的客户提供建议时,我会把情况描述得极端一些。我会告诉他: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他很可能会按照和现在一样的套路活下去。除非改变自己的生活套路,否则未来唯一可能出现的变化只会是他越变越老。 通过这种方式,我会让你觉得不舒服,进而意识到惰性的坏处。现在,我们就说到了这本书里最重要的原则。这个原则贯穿于书里的每一章、每一节。它就是:如果我想改变你的习惯,我就得调动你的情绪。 有一种方法能让你全面审视人生。对我来说,最管用的方法就是想一想:总有一天我们都会死。但我又进了一步:地球大约有45.4亿岁。如果幸运的话,你大概能活到80岁。你的一生只占地球历史中非常非常小的一部分。所以,你既然来到了人间,就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这段时间。如果把地球的历史浓缩进一根10英尺的标尺里,你的一生用肉眼根本看不见! 为什么不去为你的梦想而奋斗呢?有人告诉我,他不敢朝自己想要的生活迈出重要的一步。快醒醒吧!我们生活在银河系里的一颗星球上。而除了地球,银河系里还有约2000亿颗恒星和约4000亿颗行星。我们很幸运地生在了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上,它和太阳的距离适中,大气里也有适量的氧气和氮气。而你还在喃喃自语你不敢为梦想而奋斗?我还可以继续说下去!我的目的是让客户意识到,必须马上采取行动。就是此刻,就是现在!生命是如此短暂,不好好活下去实在是太可耻了。 从本性来看,人类并不愿意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是“习惯”的动物,“未知”会让我们觉得不舒服。变化通常会带来阵痛,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会不断地想出借口来避免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全面审视人生”可以成为一件有用的工具,因为它会让你产生紧迫感,帮你做出正确的决定。你可以对自己说: ·我的职业生涯其实只剩下10年了! ·现在孩子们都还小,所以我必须挤出时间来陪他们。再过不到5年,我的运动生涯就要结束了! ·我只有一次生命。这是我唯一享受生活的机会。我可能只有十多年可活了! 在罗马帝国时代,罗马将领在大胜归来后,参议院有时候会为他们举行盛大的游行仪式。这是一名将领能获得的最高荣誉。游行队伍要从城门一直走到罗马广场,将领和他手下的士兵会受到人们的夹道欢迎。这位将领会站在自己的战车上,身后是一名奴隶,将象征胜利的桂冠高高举过他的头顶。这名奴隶还有另外一个任务,那就是在将领耳旁轻声念叨一句话。这句话是memento mori,意为“请记住,人终有一死”。这是为了提醒他,尽管他在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但他只是一介凡人,生命是有限的。 当我想象自己临终的场景时,我就会提醒自己:一切皆有尽头。每一天、每一周、每个月、每一年,都会走到尽头。职业生涯会结束,爱情会消逝,生命也会终结。 这一点成了我动力的源泉。在空降兵学校的地狱周里,我熬下去的动力就是告诉自己:这很快就会过去。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离渴望已久的那句话越来越近了。那句话就是:地狱周结束! 请想象一下,当你早晨睁开眼睛的时候,就知道接下来的一天会极具挑战性,你必须在公司董事面前做一次重要的报告。在这种情况下,想一想一切都会过去,就会让你充满动力。你知道这一天终将结束。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你肯定已经通过某种方式做了交代。无论事情如何发展,你都可以长出一口气,好好上床睡觉了。 冒险家们的动力在于,他们会想道:有朝一日,我肯定会顺利回来的。你绝不能放弃,因为苦难终会结束。总有一天,你的付出会得到回报。这才是你应该关注的东西,你应该期待“一切都会过去”。当生活艰难、痛苦不堪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产生消极的念头。但只要全面审视你的一生,想一想事情很快就会过去,你就能发挥自控力,调整生活习惯,拿出优异表现。 如果别人能做到,你为什么不可以 “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只是全面审视人生的技巧之一。我经常教给客户另一个技巧,那就是把自己和别人联系在一起,并对自己说:如果他能做到,那我也可以。我小时候,家里有一套名人传记。我很喜欢读托马斯·爱迪生、居里夫人、路易·巴斯德、莱特兄弟和约翰·f.肯尼迪的故事。随着读的书越来越多,我渐渐发现,他们中许多人的家庭背景比我糟糕得多。后来,我又发现,家庭背景不好其实是不少名人的共同点。老天是公平的,很多取得非凡成就、充分发挥潜力的人,都有鲜为人知的悲惨经历。我提到这一点,是为了解释我是怎么顺利通过空降兵入学测试的。这一点对我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决定你成功与否的,不是你的智商,不是你的成绩,更不是你父母的财产,而是你如何引导自己的思维。这就是为什么下面这些问题很有意义的原因: ·如果他们能做到,那我为什么做不到? ·如果这些销售员、律师、经理、分析师、政治家、艺术家的表现能得到大幅改善,那我为什么做不到? ·如果他们能成为世界冠军,那我为什么做不到? 别拿自己和别人比,只做最好的自己 如果你拿自己的处境和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相比,你就会碰上我作为挪威的心智训练师面临的挑战。挪威或许是世界上最适合居住的国家。我们生活富裕,至少别人是这么说的。这句话暗藏着一个心照不宣的警告你们就别抱怨了,毕竟地球上还有很多人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 我不是说我们不应该因为生活在富裕的国度而心存感激。我们当然应该感恩。但你不能总是和条件比自己差很多的人做比较。当然,这么做能让你全面审视人生,但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认识到这一点不会促使我们采取行动,甚至可能会导致相反的结果。它似乎在告诉你:满足于你已经有的东西吧,因为这个世界上有人过得比你还糟。 如果你认识到这一点后,会把一半的薪水捐给有需要的人,或是立志成为医生,将毕生的精力投入于帮助非洲贫困儿童,那我就不说什么了。你才不会对自己说:我今天得好好表现,因为我过得比世界上很多人都好。这对你起不到激励作用。我们不能总是拿自己和别人比较,而应该和给自己设定的标准做比较。我们希望能达到标准,梦想能实现目标,因为这些标准和目标对我们有激励作用。 第5章 价值观:全面审视你的人生(2) 如果一位客户来找你,开始抱怨自己的生活工作实在让他不堪重负啊,没法在生活和工作之间找到平衡啊,自己怎么就没有摊上个好老板啊……那么,你没有必要告诉他,世界上有很多人过得比他还糟糕。你看,这位不幸的客户心里早就勾画出了自己“该有”的生活。他拿自己和想象中的自己做比较,所以会觉得苦不堪言。 你越是有竞争意识,就越容易拿自己做标杆。这其实是成功的起点。人生赢家敢于做自己的标杆,也敢于大胆畅想。我就以挪威著名的越野滑雪射击运动员奥莱·埃纳尔·波姆达登为例来说明这一点吧。他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他走向成功的动力在于始终以自己为标杆,不断衡量自己的表现,分析如何改善自己的表现。 全面审视你的一生也和“态度”有关。如果你的目标是“无论如何,都竭尽全力做到最好”,那你肯定很善于全面审视人生。在结束职业生涯后又过了很多年,棒球界传奇人物乔·迪马吉奥去参加了一场在纽约举行的表演赛。赛前预热时,他做了一系列复杂的准备动作。迪马吉奥投入其中的热情使其他球员大为惊讶。有人不禁发问:“乔,你都退役这么久了,赛前做准备怎么还这么卖力?”迪马吉奥回答说:“你永远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可能有些人从来都没有看过我打棒球呢!” 世界著名的重量级拳王穆罕默德·阿里说过,如果不是做了拳击手,他很可能会成为垃圾清洁工。如果真是这样,他也会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垃圾清洁工。 我在做演讲和与客户交流时,常常会用到这个例子。无论你是秘书、企业高管、垃圾清洁工还是世界顶尖的运动员,如果你的目标是竭尽全力做到最好,那你一定会时常感觉很棒。请拿自己和自己做比较吧! 找到你的价值观才能找到行动的方向 死里逃生的经历会促使你全面审视人生,比如遭受车祸就是这样。这种经历会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人反思自己的一生。很多人都表示,这种事对他们影响深远,改变了他们对“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的看法。健康的身体、强健的体魄一下子显得非常重要了。而在事故发生之前,你根本不会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如果你的好朋友突然去世了,你可能会停下来思考一下人生。你或许会发现,朋友和家人其实比你想象中更重要。 现在,我们要谈一谈为什么“全面审视人生”是如此重要了。一旦你做到了这一点,你就会清楚地认识到,为什么有些问题如此重要。这么做的目的是让你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需求。“价值观”和“需求”是这本书里经常出现的两个概念。在这一章里,它们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当我和新客户见面,帮助他全面审视人生的时候,我会提出这样几个问题:你是谁?你妈妈会怎么描述你的个性?你最好的朋友会怎么描述你的个性?你认为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客户会通过思考给出答案,而这些答案将帮助他们弄清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 如果把一切都考虑进去,你认为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你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一个人生活所需的根本要素,也是使人身心合一的关键要素。通常来说,生过大病的人会回答:健康。家庭、发展、知识、爱情、安全感和成就感,是人们提到最多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所谓的“社会行为强化剂”,会增加特定行为重复发生的概率。如果“健康”是你最重要的价值观,你就很可能会吃健康食品,还会定期锻炼身体;如果“知识”是你最重要的价值观,你就可能读了不少书,还想得到良好的教育。 大多数企业都会以书面的形式把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写下来。但当我问普通人有没有做过这件事时,大多数情况下我都得不到答案,至少对方不会立即作答。当然,价值观是存在的,只是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要深入挖掘,它们总会浮现出来。而且,一旦价值观被界定出来,或者被写下来,它们就能提供实用的框架和清晰的指引,帮助你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你的价值观会投射出一条适合你的路。它们会告诉你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如果你有一系列清晰的价值观,你就可以问问自己:我准备做的事符合我的价值观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大胆去做吧;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千万别去做。 曾经有一位客户告诉我,他一直梦想着自主创业。我认为这是个很有趣的想法,并和他深入探讨了一番。过了一会儿,我问他,他最重视的价值观是什么。他经过深思熟虑后得出了结论,安全感是他最重视的价值观。实际上,这一点对他来说极为重要。我提醒他说:他的梦想是自主创业。他立刻意识到,创业意味着冒险和应对不可预测的挑战,其中就包括经济上的不安全感,因此,他的目标和价值观发生了冲突。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启示。他现在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自己迟迟不愿意做出重大决定。他知道,他必须重新设定目标,因为只要安全感还是他最重视的价值观,盲目追求自主创业就是毫无意义的。 这个例子其实很有教育意义,因为很多人设定目标的时候根本没考虑过自己的价值观。但他们应该这么做,因为个人的价值观通常比目标和梦想更难以动摇。通过全面审视人生,你就能明确自己的价值观。明确价值观之后,设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就会变得容易多了。我会在下一章里具体分析这一点。 所以说,全面审视人生能让你弄清自己最重视的价值观。与此同时,这么做也有助于弄清你的需求。需求和价值观从很多方面看都有所不同。需求通常比较具体,涵盖的范围也比较小。所谓的基本需求(食物、饮料、温暖、睡眠)是指一个人生存所必需的东西。另一些需求则更多是心理层面的,比如自尊、自爱和自我实现。根据心理学的说法,人类有一些必须满足的基本需求。各种理论流派对需求种类的划分有所不同,但我更喜欢将它们按以下顺序排列: ·爱 ·社会关系 ·变化 ·安全 ·成为重要的人 ·成长与发展 ·回馈社会 每个人都需要满足这些需求,但需要的程度和重要性排序不尽相同。对一些人来说,安全极为重要;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变化更为重要。安全是一种基本需求,变化则根本算不上基本需求。对食物和饮料的需求通常很容易满足(因此,这些需求在一段时间里会完全消失),自我实现的需求则很难得到满足。没有哪个人会觉得自己已经完全发挥出了潜力,这或许是件好事,否则,人们就会突然失去动力,生活也会显得毫无意义。 当你全面审视人生时,你就会屏蔽身边所有的噪音。为了让自己感觉良好,你会试图弄清哪些东西才是必要的。有些价值观必须存在,有些需求必须得到满足。这样一来,你才能看见自己生活的重心。 我有个客户是专门做硅胶植入和面部除皱术的外科整形医生。她告诉我,提高工作效率对她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她把很多时间都浪费在不必要的上网冲浪和跟同事聊天上了,甚至没有时间去接待病人。她表示,如果她能在更短的时间里完成工作,就可以既赚钱又得到认可。一开始,我就试图帮她找到自己的核心需求和价值观。我问她为什么会成为医生,她立刻回答说:“我想帮助别人,为社会做贡献,做个对其他人有用的人。”她很快发现,自己已经逐渐偏离了做医生的初衷,不再为自己的价值观而活了。 她渐渐意识到,从需求层面来看,利他主义和慈善事业是对她最有意义的东西。从价值观层面来看,她发现“帮助有需要的人”是自己最重要的价值观。我只和她见过三次面。她和我的大多数客户不太一样。我的其他客户大多希望改善自己的表现,她却做了一个重大决定,毅然辞去了工作。如今,她在一家慈善机构工作,经常前往世界上最多灾多难的地区。她充分利用做外科整形医生积累的经验,给受枪击或被弹壳误伤的人做修复手术。不久前,她在电话里告诉我,她的上一个任务很有意义,因为她帮助了一个被地雷炸伤的孩子。她每天都用价值观来提醒自己,甚至把它做成了手机背景。 有些医生关心的是金钱、地位、香车、豪宅,而且对自己的生活方式非常满意;有些医生则愿意前往中东地区,不顾自己的人身安全,在危险而恶劣的条件下工作,只领微薄的薪水,而且非常享受这个过程。他们有着不同的需求和价值观,但他们都可以有出色的表现,而且感觉很好。 让定期审视人生成为习惯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更容易全面审视人生。比如,当你听见除夕钟声敲响12下的时候;当你深夜独自驾车行驶在公路上的时候;当你在夏日清晨凝视海上日出的时候。 ·我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吗? ·在生活中,我有没有走在正确的轨道上,有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要怎么做才能让生活和工作取得平衡? ·我工作的时候真的竭尽全力了吗? ·我真的在努力做到最好吗? ·我有没有直面自己要应对的问题,好朝着自己的目标和梦想更进一步? 问题在于,我们大多数人很少考虑这些问题。我们会忘记它们的存在,直到除夕的钟声敲响12下。我们没有时间去应对或深入探讨这些问题,也没有时间去理会它们。在这种情况下,这些问题根本没有意义。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来找我做咨询。这让他们有机会在一段时间里系统地关注自身,争取达到预期的效果。 只有当你不断重复“全面审视人生”的时候,这么做才会有效果。我会在第五章里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当你习惯性地全面审视人生的时候,我在上面列出的那些想法就会成为你的一部分,变成你的行为习惯。你甚至不必提醒自己这么做,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它们。“全面审视人生”关注的是对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做出正确的决定。现在,你可能已经注意到了,我是多么强调“做决定”。在这本书里,我会不断强调这一点。 我常常惊讶地发现,自己身边最有才华的人,往往是最擅长全面审视人生的人。那些活得最真实、梦想成真、总是感觉良好、始终致力于实现目标的人,往往比其他人更经常审视人生。实际上,他们每周都会这么做。这会提醒他们,他们是什么人,现在处境如何,未来的目标是什么,也会提醒他们,走向成功只有一次机会。这同样适用于企业。企业通常比个人更懂得提出根本性问题: ·我们是谁? ·我们想变成什么样子? ·我们的价值观是什么? ·我们的身份认同是什么? ·我们的愿景是什么? 你可以选择如何全面审视人生。你可以从“人生苦短”入手,也可以想一想“有处境比我还糟的人取得了成功”,或是拿你和自己内心的标准做比较。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要了解这个工具的作用,学会如何使用它,养成定期审视人生的习惯。 如果你能全面审视人生,也能把问题看透,你就会得到以下启示:生命是上天的馈赠,你只有这么一次机会。我想用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一段演讲来结束这一章。 当我17岁的时候,我读到了一句话: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最后一天去生活的话,那么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是正确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时开始,过了33年,我在每天早晨都会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会不会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当答案连续很多次都是 “不是”的时候,我知道自己需要改变某些事情了。 “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重要的箴言。它帮我指明了生命中重要的选择。因为几乎所有的事情,包括所有的荣誉、所有的骄傲、所有对难堪和失败的恐惧,在死亡面前都会消失。我看到的是留下的真正重要的东西。你有时候会思考你将会失去某些东西,“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我知道的避免这些想法的最好办法。你已经赤身裸体了,你没有理由不去跟随自己的心一起跳动。 第6章 心态:抛却恐惧,把80%的注意力放在迎接成功上 有一天,一位高尔夫球员走进了我的办公室。她告诉我,她很害怕把部分精力投入高尔夫,而放弃其他职业道路。她做过很多研究,也找过其他工作,但到最后,她还是想成为一名职业高尔夫球员。她已经准备好了要付出一切,但有很多事拖了她的后腿。高尔夫球界的竞争很激烈,朋友、父母和她自己都觉得,孤注一掷地去做职业球员实在太冒险了。在这一点上,很多人都和她有同样的顾虑。在这样的情况下,全面审视人生会非常有帮助。当我问客户他们究竟害怕什么的时候,实际上很少有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当意识到自己根本不知道在害怕什么的时候,他们就会发现,其实没有什么可担心的。恐惧不过是想象出来的东西,就像小孩子总担心床底下有鬼一样。只要你弯下腰,朝床底下看一看,就会发现根本没有鬼。但如果你不敢去看,就会一直忧心忡忡。 恐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感觉。我们担心事情会变好,又害怕事情会变糟;我们担心生活,又害怕死亡;我们害怕别人会说自己坏话,或是觉得自己不够好。对于一些人来说,恐惧是一种动力。他们可以控制甚至利用恐惧来改善自己的表现。登山者常说:他们依赖一定程度的恐惧,因为恐惧会提升成就感,给生活带来更多的激情。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关注可能出错和不能去做的事,往往会让他们止步不前。 苏珊·杰弗斯在其经典著作《战胜恐惧,勇往直前》(feel the fear and do it anyway)中把恐惧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来自外部的恐惧,比如对老去、孤独、破产、战争、意外事故或死亡的恐惧;第二个层次是来自内心的恐惧,这类恐惧比较笼统,不针对特定情况,而且往往和你自己有关,比如害怕被拒、失败、不被认可等;第三个层次是作者特别用大字强调的你无法应对!她写道:其实,我们每个人最深层的恐惧莫过于无法应对生活中出现的挑战。 我问我的客户:“你身上可能发生的最糟糕的事是什么?”他们的答案在我看来都不怎么糟糕。 人类天生就有一种生存的本能,这种本能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也会被触发。几千年前,当我们不得不应对来自野生动物、敌对部落和自然环境的威胁时,这种本能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恐惧会让我们避开未知事物,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存机制。但时至今日,大多数人的生活环境相对安全,这种内心深处的恐惧会阻碍个人的成长和梦想的实现。我们今天的恐惧往往是毫无根据的。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自由和挑战的社会里,这种感觉只会让我们回忆起人类还需要恐惧的时代。 如果我们能认识到自己的恐惧其实与现实无关,我们就能活得轻松许多。如果除此之外,我们还能事先制订好计划,为最坏的情况做好打算,那么,获得平静与安宁就不再是梦想了。 我对那位高尔夫球员说:“你已经做过四次咨询了,每次都会绕回这个话题。人类打一出生就相信自己应该寻找安全感,大多数人自然而然会这么做,这就是为什么人类能活到今天。但是,我们可以想一想:假如你选择了继续打高尔夫,按照自己的兴趣前进,朝着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球员前进,但没有成功,那又会怎么样呢?”我说话的时候充满了激情。其实,我当时已经有点火了。她的回答还是很含糊。她咕哝着说:“这可能会花很多时间,错过很多机会,而且不能经常和朋友一起出去玩。” “嘿!”我大喊了一声,突然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她被吓了一大跳。我大喊大叫是为了弄醒她!当她在考虑这么做的后果时,我必须让她切换到感性模式。当她的大脑在分析着种种可能性时,我必须让她转换一下思维。“你热爱高尔夫!热爱自己的工作已经是一个很好的起点了。你能刻苦训练很长一段时间,正是因为你热爱它。你不会觉得这是一种牺牲。你打算花一辈子时间做别人期望你做的事吗?当你有了选择的自由时,你打算把时间花在自己根本不喜欢的事情上吗?你希望过和其他人一样的生活吗?当你70岁了,回顾这段时光的时候,你是想说‘嗯,我做了一些工作,学习了一些东西,还打了打高尔夫’,还是想说‘我竭尽所能,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成为高尔夫世界冠军’?嘿!你一定会说,‘要么下决心,要么就拉倒’,或者‘我要追求梦想,我会放手去做’。 “从现在开始,你只需要关注你想要的东西。你得强迫自己去想一下你要采取的行动和你想要的结果。别搞笑了!如果高尔夫这条路行不通,你还可以去上学,或者重新找工作。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半途而废,就一定不会成功。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人为了梦想全力以赴。你只有一次生命,只有一次机会,不要因为害怕失败而浪费它!想一想锦标赛、奥运会和大型比赛吧!想一想你获得成功的样子,再想一想你打出了最好的成绩,每天带着喜悦去训练,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球员的样子吧!为了迎接成功,现在就做好准备吧!没错,你早就具备必要的条件了!你已经打出过那么出色的成绩!别害怕!全力以赴去做个职业球员吧!” 通过四次咨询,我确信这就是她想要的东西,我只是帮她全面审视了这个问题。 最后,她终于下定了决心。 我在国防部任职的时候,人们常说:你可以考虑可能出错的地方,但不应该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这上面。在准备阶段,我们经常会提出“如果……怎么办?”这样的问题。这是为了在事情变糟的情况下,让士兵们知道该怎么做,好保障他们的安全。那位高尔夫球员选择了全力以赴,但她也必须拟订后备计划,想清楚万一失败了要怎么办。她先制订了一份详细的计划,列出了自己今后可以学什么专业,或者申请什么工作。完成这项任务后,她就投入全部精力,朝着目标和梦想前进了。 无论是在商界还是体育界,人们都很容易忘记为最坏的情况做打算。不过,要把“这事可能办砸”的念头彻底压下去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为什么消极的念头会频繁出现,给我们制造混乱。这些念头会阻碍我们前进,让我们在准备阶段缺乏安全感。而且,如果事情没有按计划发展,你会很容易感到心力交瘁。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你就必须考虑到可能影响自己表现的种种情况:如果比赛时间提前了一个小时怎么办?如果裁判不够公正怎么办?如果赛场上的噪音比平时大好几倍怎么办?如果我开局很糟糕,天气条件又对我不利怎么办?如果你是企业管理者,你面临的问题可能是:如果营业额突然下降怎么办?如果竞争对手推出了更好的产品怎么办?如果企业曝出了负面新闻怎么办?如果我最好的合作伙伴突然辞职了怎么办?如果我在下周的重要会议上开局不利怎么办? 如果我在做高空跳伞,但主伞没有打开,那要怎么办?我需要割断连接主伞的绳索,然后打开备用伞。我做的训练里,有20%是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剩下的80%则是为迎接成功做准备。准备阶段的主要内容就是学会让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你需要知道怎么做才能让情况变好,接下来又该做些什么。这就是我告诉客户的东西。如果你能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获得自己期望的结果”上,你就更有可能实现梦想。你应该把80%的注意力放在“怎样工作”上,学会提高单位时间的工作效率,这样才能得到自己期望的结果。为了做到这一点,你就需要不断练习和实践。你需要迫使自己去想一想你最渴望的东西。没错,你完全可以决定自己要去想什么! 这和长远目标有关,也和短期目标有关。你必须为自己接下来可能面对的情况做好准备。我有很多客户是即将参加锦标赛的运动员,或是即将进行重要谈判的领导者。我通常会要求他们形成关于“如何走向成功”的清晰想法。最近,我会要求他们独自做这个练习,而且每天都要做。 别忘了,你内在的力量比你想象中的更强大。敢于思考和相信这一点的人,就是最容易取得成功的人。关于敢于正视恐惧、征服恐惧的人,我能举出无数个例子。他们把注意力转向了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而不是前进道路上可能出错的地方。我希望你能从这类故事中得到启发,无论故事的主角是名人还是你身边的朋友。 第7章 目标:找到让你宁愿付出一切去实现的事(1)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将去往何方,最终也许会抵达一个你根本不想去的地方。 劳伦斯·j.彼得 现在,是时候寻找一个好目标了。你会发现,寻找目标其实并不难,因为你的需要和价值观会给你指明道路。目标能帮助你正确地引导能量、增加动力、提升专注力,反过来又会让你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即使你很努力地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或多个目标,你也不一定得永远坚持这些目标。在前进的过程中,你可以随时改变和调整目标,不是所有的目标都是好的,好的目标必须精准明确,最好是以书面的形式确定下来。此外,它还必须对你有重要意义,能激起你的斗志。如果你找到了一个好目标,你只需要想一想它,就会感到动力十足。 很多人都想知道,怎么才能找到一个好目标。我在前面的章节里提到的内容都和这一点有关。当你全面审视人生,弄清了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后,设定一个好目标就会变得容易许多。这个目标必须能给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还能促使你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动。 一个好目标就意味着,你光是想一想它,就会感觉很棒。好目标能激励人心!好目标会让你更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决定。好目标会让你毫不畏惧,勇往直前! 在托尔金的《魔戒》三部曲里,霍比特人佛罗多被赋予了一项使命。他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把索隆的魔戒带到末日火山,扔进最初铸造它的滚滚岩浆里去。这是毁掉魔戒的唯一方法,别无他法。只有佛罗多可以完成这个使命,而且他必须独自做到这一点。如果他成功了,整个世界都能得到拯救;如果他失败了,整个世界都会走向灭亡。佛罗多的目标是如此黑白分明,失败的后果极其严重。因此,他愿意为此牺牲一切。然而,通往目标的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对于热爱和平的霍比特人来说,这一路上充满了危险,也充满了大大小小的选择。这些选择将决定他能否实现最终的目标。佛罗多的故事是“目标导向思维”的绝佳案例,很好地说明了保持专注、每天拿目标督促自己的重要性。 很多书都把朝着目标前进的道路描述得过于简单。这些书往往会表明只要你努力去想,梦想就会成真。我可不相信!不过,这些书说的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你得到的结果往往和你关注的东西有关,你为自己设定的目标往往是你关注的焦点。这听起来似乎挺简单的,但我们很容易忘记这一点。如果你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思考如何增加收入、保持身材、成为更优秀的金融分析师上,你自然会比一直担心情况变糟能取得更好的结果。这就是为什么“弄清自己的选择”会让你获益良多的原因。 如果把自己当作一个企业,你如何给自己定目标? 企业都很善于设定目标。它们必须设定具体的目标,因为它们需要高效地使用资源,适当地引导能量。企业不仅有明确的目标,还有战略计划。这些战略计划能告诉它们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企业会和竞争对手做比较,设定经营目标。健康发展的企业通常会设定营业额、增长率、利润、市场份额等明确目标。企业领导者会坐下来讨论这些问题,最后以书面的形式确定下来,以展示企业的未来发展道路。 如果企业拥有一整套明确的目标,就会影响到员工和他们的工作方式。没错,这些日常的琐碎选择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知道自己在朝哪个方向前进,就会每一天都努力工作。 当谢尔·阿姆斯古格在1998年成为克瓦纳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时,他极力强调的是削减成本。我认为,这逐渐影响了公司里许多员工的心态。 员工很关注企业及其管理层,这会给他们造成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比人们通常认为的还要大。如果管理层一直强调削减成本,最终就会影响整个企业的现金流。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竞争是很激烈的。如果企业想战胜竞争对手,就得给员工一些奖励。如果你在一家强调削减成本的公司里工作,你和客户见面的时候也会不由自主地带上这种心态。然而,如果你想在和竞争对手的较量中占据上风,你就必须有正确的心态和强大的动力。像克瓦纳公司这样强调削减成本,实际上会影响到客户的决策过程。 当克杰尔·因格·罗科在7年前进入克瓦纳公司时,他关注的是如何增加收入。这当然会使员工和客户的心态发生重大变化,甚至影响到其他很多方面。 “你会得到你关注的东西!”如果企业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活下去的话,就必须依赖这种思维。然而,无论是从企业员工的角度,还是从个人的角度,普通人都很少这么思考问题。我惊讶地发现,竟然有那么多优秀的运动员毫无目标,或是目标不够好。我们很少审视人生,缺乏明确的目标,也没有相应的策略。我们只是随波逐流,哪怕是撞到了石头上,也不过是叫声“哎哟”,然后继续漫无目的地漂下去。其实,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爬上岸,正视自己的情况,挑选更好的前进道路。 如果你真的想学会这么做,现在就可以做个小试验,把自己设想成一家企业。你要留出时间来开董事会会议,拟定企业的使命宣言,制定目标和战略计划。我向你保证,你会惊奇地发现,这真的会让你脑子清楚很多!此外,你还需要设计自己的愿景宣言!这会让你更容易设定目标,并采取必要的步骤实现目标。 目标只有能触动你,才会起作用 好目标有个特点,那就是它能影响你。你只要想一想它,在脑子里勾勒一下它,就会感到动力十足。它应该是一件非常方便的工具。你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琐碎选择,或是须做出重大决策时,都能用得上它。它应该是你“心智背包”里的一件实用工具,当你觉得疲惫的时候就能拿出来用。光是想一想它,你就更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你做不到上述几点,那就说明你选择的目标不够好。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它会让你感觉很棒。而且,朝着目标前进的每一步都会给你这种感觉。这就是为什么只有你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做到最好。在达成目标的那一刻,你一定会觉得幸福无比。 好目标会让你面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如果你能成功解决这些问题,事后就会感觉很棒。如果你事先就告诉自己任务很艰巨,而不是以开玩笑的态度看待它们,你应对挑战的方式就会完全不同。如果你希望实现目标的道路上毫无荆棘,那你设定的目标肯定没什么意思。实现一个简单的目标会让你有成就感吗?当然不会! 梦想往往是崇高的、不切实际的。我个人不太喜欢虚无缥缈的梦想。梦想应该足够远大,但我更关心它们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你应该积极采取行动,分析怎么才能让梦想成真。 但普通人很少这么做。 我们脑海中的梦想通常是模糊的影像:我应该提升自己,成为更好的领导者,赚更多的钱,更擅长运动,花更多的时间和家人、朋友在一起。但由于很少有人把梦想付诸实践,它们通常只是模糊的影像。目标则应该是具体、简洁的。好目标会让你欢欣雀跃、激动不已,让你心心念念想去实现它。目标只有能触动你,才会起作用。最重要的一点是,它会让你灵光一现。第一次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你就会明白,你的日常决策过程将发生重大改变。 我永远不会忘记一位国家队运动员来找我的那一天。在此之前,我给他布置了一项任务:给自己找个新目标。他满怀激情、笑容满面地回来找我了。“你知道吗,贝特朗,我给自己找了个新目标!我要成为我所在领域的世界冠军。我要赢得奥运金牌,被誉为史上最优秀的运动员!”他咧嘴大笑,语速很快,显然激动不已。他说,“我之前根本不敢这么想,只想做到中不溜儿就好。”如果你想成为最优秀的运动员,只做到中不溜儿肯定是不行了!他才把这个念头在心里放了几天,就发现自己的日常选择已经受影响了,各方面的表现也提升了好几个百分点。6个月后,这名运动员竟然真的在世界锦标赛上获得了奖牌!在接下来的奥运会里,他更是直接奔着金牌去努力了! 几年前,我遇到过一位行政主管。她告诉我:她有很多个目标。她想做个好母亲、好妻子,想保持体型,还想做好本职工作。对她来说,在生活和工作之间找到平衡是最重要的。她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不满意,在任何领域里都没有雄心壮志。她承认,自己现在这份工作有点沉闷,也挺单调。但与此同时,她不想换工作,也不想增加工作时间或做出重大改变。她觉得自己做了好多年的这份工作没有足够的挑战性,所以她在办公室里总是毫无热情。 在我这里做了几次咨询后,她决定坚持自己原有的目标。不过,她在此基础上加了一个目标,她要成为整个办公室里最和蔼、最积极的员工。她希望自己能有所成长。她觉得,自己作为一名行政主管似乎有点太平庸、太严肃、太消极了。她工作是做得不错,但在个人层面还能做得更好。作为行政主管,她经常要和公司里的重要人物打交道。她意识到,如果自己成为最和蔼、最积极的员工,她甚至可以影响整个公司的氛围。她发现,给身边的人送上更多的微笑、赞美和表扬,不但对他人很有意义,也让她充满了动力。刚开始的时候,她只是把积极、鼓励的话语送给身边的熟人。现在,她已经觉得自己成长了很多,不但变得更外向了,也对构建乐观、积极的企业文化做出了贡献。 无论是和运动员还是和企业管理者打交道,我总会有这样的感悟目标只有能触动你,才会起作用。如果他们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觉前都会去想一想,而且付出了努力,他们就会获得更多的动力,也会做出更多的正确选择。 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寻找让你异常激动、想去争取的东西都很重要。一旦你有了一个好目标,做正确的决定就会变得有意思多了。原本你觉得是种负担的东西,现在会显得轻松许多,而且充满了乐趣。 逆境是你需要应对的问题。尽管处于逆境时你会感觉很糟,但你也可以将它视为一种积极的体验,因为它会让你离最终目标更近一步。如果你问一位真正的勇士他是怎么熬过逆境的,他可能根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你觉得迈克尔·乔丹会认为自己的生活很糟糕吗? 你觉得阿克集团公司的总裁会认为自己只是在小打小闹吗? 你觉得皮特·诺斯格会认为,当其他人都在过暑假的时候,自己坚持训练是在冒傻气吗? 如何界定“好目标”:高标准、具体、让你破釜沉舟 在帮助客户确定目标的时候,我常常请他们回想过去,回想一生中的巅峰时刻。在什么情况下,或在人生的哪个阶段,你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过类似的巅峰体验,都能说清那种感觉是什么样的。 当时,你是单独一个人,还是和其他人在一起? 你是不是在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后,解出了一道复杂的数学题?还是得到了关于某件事的反馈? 你是不是掌握了一技之长?如果是这样的话,你掌握的是什么技能?你是不是觉得时间停止了?你是不是忘了时间?你是不是会想:哇,已经这么晚了啊! 你是不是浑然忘我了? 你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成为这个领域的行家吗? 你是不是一头扎了进去,只想从中获得更多? 我提出过一个很好的问题:如果你遇到了一位法力无边的神仙,他告诉你,你在未来10年里将获得想要的一切,那么,你会怎么做? 第8章 目标:找到让你宁愿付出一切去实现的事(2) 对于一些人来说,这种问题会让他们浮想联翩,因为大多数人都给自己能做的事设了限制。跳出限制来想一下自己的答案,可以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如果你的答案是你想成为一家大公司的老板或总裁,这或许就意味着,你想拥有权力,想引导、激励和带动他人,或是想影响、改变世界。这一发现可能会促使你深入地探讨自己真正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在实践的过程中,目标应该是切合实际的,应该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不过,刚开始的时候,你用不着给自己太多的限制,完全可以大胆畅想。最初,目标可能看似很不切实际,但我和很多人聊这件事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和调整修正之后,目标其实也不是那么高不可攀。 好目标最初应该显得有点高不可攀,因为只有这样,实现目标才会让你有成就感。如果一名网球选手告诉我,他的目标是挤进世界排名前50位,那就意味着他设想有49位选手比自己强。为什么会有49位选手比他强?为什么他不能超过这些人?如果你说你想进入国家越野滑雪队,那为什么不说你想成为奥运冠军?如果你说你想成为一家公司的老板,手下有50名员工还是5万名员工又有什么区别呢?很多挪威运动员的目标都是成为世界冠军。在体育界,拥有野心勃勃的目标会受到赞许。体育界的健儿一直有接受心智训练的传统,时间远远早于商界人士。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你很少听到公司高管说,他想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企业领导者。你也很少看到企业宣称它的目标是成为全球市场的领导者。 即使是最顶尖的运动员,也需要学习设定适合自己的目标。2011年世界锦标赛的大部分奖牌得主或许很早就把“赢得金牌”视为目标了。这和体育经理阿吉·斯金斯坦德在挪威广播公司nrk上发表的言论恰恰相反。2011—2012年的冬季,挪威国家男子越野滑雪队在大赛中的表现非常令人失望。斯金斯坦德就是在此时发表这番言论的,他说:“进入国家队本身就是一份强大的动力。但对一些人来说,这已经成了他们的首要目标……这有点令人不安。” 我想说的是“大胆畅想”的勇气。关于唐纳德·特朗普,你可能有很多想说的,但我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读过他的书《成交的艺术》(the art of the deal),并对书中提到的“大胆畅想”这个概念心驰神往。唐纳德·特朗普说:“如果你要去设想,不妨大胆畅想。它会影响你采取行动的方式,也会影响你处理日常事务的方法。”我还想再强调一下:如果你全面审视人生,就会开始思考既然有人在我之前做到了这一点,我为什么做不到?挪威最受人尊敬的一位企业管理者对我说过,“完成小项目花的时间其实和完成大项目差不多,”他解释说,“能带来丰厚利润、提升企业声望的大项目,所需的花费其实并不比小项目多。” 在空降学校里,教官告诉我们: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果你每天都会听到这句话,你对自己面对的挑战就会有全新的看法。一个好的目标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如果你给自己设定了一个远大的目标、一个野心勃勃的目标,那你面对挑战的态度也会改变。 你恐怕很少遇见把自己的目标白纸黑字写下来的人吧。对于运动员来说,把目标写下来其实很简单: ·成为世界冠军或奥运冠军。 ·跑进某个时间,跳到某个高度,跳出某个长度,举起某个重量。 ·在锦标赛中进入总决赛。 ·进入国家队。 ·拿出完美表现。 商界的很多人会说:企业设定目标可比运动员难多了。我不同意这个观点。企业的目标可能会复杂一些,但拥有成千上万名员工的公司需要目标,而且成功的企业总会设定目标。当我和寻找目标的企业高管合作时,他们的个人目标往往与企业的长期目标有关。他们希望能推动企业朝着董事会和管理层希望的方向前进。除此之外,管理者还应该有一个首要目标,说明自己愿意为此付出多少努力。 我还记得一些商界精英和我一起设定的目标: ·我将成为世界上最受人尊敬的企业领导者。 ·我要构建一个商业帝国。 ·我将尽我所能,让我们的企业成为全国最佳的工作场所。 ·我会成为一名伟大的工业企业家,以饱满的热情引导和激励员工。 ·作为一名领导者,我会不断成长,让自己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全面。 ·我将成为挪威史上最具争议的领导者。我会受人爱戴,也会被人记恨,但我会让企业蓬勃发展。 好的目标都是具体的。对一些人来说,有一两个短期目标就够了。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得有跨度为10年、20年、30年的长期目标才行。不过,大多数人既需要主要目标,也需要次要目标;既需要梦想,也需要愿景。 安德烈·阿加西说:他早晨醒来时从来不会想大满贯和大型锦标赛。他一般是晚上睡觉前对自己说我会为自己而骄傲的!他每天都会想到这一点,因此每天睡下去的时候都会感到很自豪。在汉斯·奥拉夫·布伦纳的作品《论写作》(on writing)中,拉尔斯·萨比·克里斯滕森谈到了自己是怎么写小说的。他说:当你在写一本又长又复杂的小说时,没有必要每次提笔的时候都想把整本小说写完。 这是行不通的。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你都做不到这一点。这就是为什么我总是给自己设定小目标。我不会对自己说:我要连续写上3年,写出一本400页的书。如果这么说的话,我会被吓得动弹不得的!我会告诉自己:现在主角已经塑造好了,我只需要给他挑件衣服就行。然后,他会下楼梯,走到大街上,也许会在那儿遇见一个人。 完成整部小说是他的最终目标。但在此过程中,他会给自己设定很多小目标,做出很多意义重大的琐碎决定,最后把它们融合成一个更大的整体。 比约恩·戴利的目标是成为全国最优秀的滑雪运动员。这是设定长期目标的一个绝佳案例。“成为全国最优秀的滑雪运动员”不是你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实现的目标。所以,戴利制订了一整套计划,里面包含若干个小目标。不过,让他坚持日常训练、关注微小细节的内在动力,或许正是“成为史上最优秀的滑雪运动员”的愿景。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在宣称“如果我已经想好了终点的样子,你难道不觉得我会在很多年前就越过它了吗?”的时候,一定也有类似的感觉。 有些客户问我:“如果目标达成了,接下来我该怎么做?” 我的回答是:“你可以设定一个新目标。” 世界上没有几个人比曼联球队的经理弗格森实现的目标更多。在2007年将第9个英超联赛冠军的奖杯举过头顶之前,他宣布:“我很期待下一个赛季。我们会继续努力的!我已经等不及要赢得欧洲杯冠军,然后再一次争夺联赛冠军了。” 你可能会问,难道设定具体的目标就没有缺点吗?哈,这取决于你问谁了!如果你问我的话,答案是否定的。但是,那些付出的努力要怎么说?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不是很痛苦吗?是的,当然是!但这取决于你的态度。如果我感觉不舒服,我就会想:我应该是走上正轨了。我会向自己发起挑战,对自己说:“现在是很不舒服,是很痛苦。大多数人都会放弃,但我会坚持下去。” 我想再说一遍:好的目标都是具体的。“发财致富”和“赚到1个亿”这两个目标有很大的差别。你的目标越具体,制订计划就越容易。目标还应该包含一个时间期限。比如,你要花多少时间去赚到1个亿? 目标要尽可能地简洁、具体,最好是白纸黑字地写下来,就像是你和自己签了一份合同。 有些人认为,太过具体的目标会妨碍他们活在当下。但反过来说,有了具体的目标之后,你就会知道自己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要朝哪个方向努力。你也会知道,自己眼下做的工作对实现长远目标有决定性意义。你会懂得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如果你有了一个好目标,每次想到它都会动力十足,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做出正确的选择。对我来说,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一旦你弄清了自己想要什么,做出正确的选择就会变得容易许多。经过一段时间的“设定目标”练习后,你会变得越来越有信心。你会想:我知道我会成功!我知道我能实现目标! 一个好的目标会促使你破釜沉舟、做出牺牲。你必须承担这么做的后果。如果你想成为最优秀的商业律师,那就意味着你必须优先投入时间学习相关技巧。这些时间你得从其他时间里挤出来。 当我遇到希望改善表现的客户时,我们往往会忙于寻找弥补的方法。例如,对于因为没有花时间和孩子相处而感觉很糟的领导者,要么是学会应对这种糟糕的感觉,要么是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许多领导者都发现,想象“有朝一日我会爬上梦寐以求的位置”对自己很有激励作用。有些人的动力是更多的薪水或更高的职位,例如成为一家国际性企业的负责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多重目标,这样才能保持生活和工作的平衡。但是,真正获得成功的人都是破釜沉舟的。我必须承认,我很钦佩那些愿意为实现目标而做出牺牲的人。有一回,我看见电视上在采访一位刚刚退役的英国著名赛马骑手。电视主持人问他:“退役对他来说最棒的一点是什么。”骑手回答说:“我终于可以敞开来吃,吃到饱了!”他解释说,作为一名职业骑手,他多年来一直处于半饥饿状态,因为重量是赛马的决定性因素。这么多年来,他从来没有吃饱过。现在,他终于可以好好吃饭了! 很多人都在谈论梦想或目标,但他们根本没想过要为此付出什么。一旦下定了决心,你越是破釜沉舟,就越能强迫自己朝着目标前进。 如果你想成为著名的房地产经纪人,你就知道做这个并不需要接受高等教育。如果你以此为目标,16岁就从高中辍学,给房地产经纪人当助理,很多人都会认为你是放弃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你成为著名房地产经纪人的机会却大大提升了;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专业人士,比如货币经纪人,其他公司给你发来了工作邀请,请你去当高管,你拒绝了这份邀请,虽然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会有同样的机会了,但你成为公司里最赚钱的货币经纪人的机会却大大提升了;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拒绝了大学的入学邀请,现在,你更依赖体育运动的收入了,也就更关注如何取得成功了。 冒险家往往会决定不结婚、不要孩子,因为这些都是他为了实现目标必须做出的牺牲。 当然,你也可以反过来看。例如,你正处于职业生涯的中期,在企业里的地位已经确立了,但却为了追求艺术选择了辞职。艺术已经成了你的新目标,企业里的工作是你主动放弃的,即使你知道一旦放弃就很难回头。 那些敢于选择自己的目标,并全力以赴实现目标的人,大大提升了自己取得成功的机会。我想用一个例子作为这一章的结尾。我认为这个例子很好地阐释了我想说明的问题。 1994年夏天,美国艾奥瓦州73岁的艾尔文·雷·史崔特驾驶一辆约翰·迪尔牌割草机前往威斯康星州,去拜访他突然中风的兄弟。他开了340英里,并因此一举成名。由于视力不好,艾尔文的驾照被取消了。他能驾驶的唯一的机动车就是最高时速5千米的割草机。后来,这个故事被大卫·林奇拍成了电影,名为《史崔特先生的故事》。从电影里我们得知,艾尔文和他的兄弟(在电影里叫莱尔)之间有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两个人很多年都没有来往了。如今,莱尔身患重病,将不久于人世。经过一番考虑后,艾尔文决定驾驶割草机踏上旅程。女儿对他说:“这个计划很荒谬。”但他只是说:“我得去看看莱尔。” 艾尔文有一个目标,而实现目标的唯一途径就是驾驶割草机。于是,他毅然选择了割草机。 他在路上遇到一个女人,女人问他:“艾尔文,你开着一辆小小的割草机沿着州际公路前进,就不害怕吗?”艾尔文说:“夫人,‘二战’的时候我在战壕里摸爬滚打过,我为啥要怕艾奥瓦州的玉米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