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鲶鱼》 一 挟雷霆穿越 1033年(明道二年)腊月二十一,齐州历城县小清河边上一个村子的人们各个面带笑容,手里提着一点儿微薄的礼物聚拢到村头老孙家。人逢喜事精神爽,三十多岁才有了孩子的孙老实笑声特别的大,在院子门前和乡亲们不住的拱手。孙家虽然不宽裕但是为了这个盼望已久的孩子还是置办了几桌酒席,男人们直接入席,女人们带着孩子则挤进屋子一定要看看刚满月的宝宝。 “哎呀,这孩子长得真俊啊,一脸富态相。将来必是个有福的。”一个老妈妈把孩子抱在怀里端详着。 “还用嬷嬷你说?这小子出生那日半夜里雷就打个不停,那闪电把这四里八村都照亮了。县城里多少人都吓坏了呢。县老爷还以为乡下不知要遭多大的灾,天不亮就让俺二哥过来查看呢。大冬天这么打雷谁听说过?俺二哥说了,这孩子下生就这么大动静,将来必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你看这孩子额头红彤彤的,谁见过初生的孩子有这样的?说不准是雷神爷爷下凡?”和刘家隔壁的老赵的老婆抱着他半岁大的胖儿子二狗说道。他二哥是历城县马快,因此赶紧显摆。 “雷神爷爷哪有这么漂亮啊?”其他女人们笑道。 老妈妈怀里的婴儿努力睁开眼睛却只看到模糊一片,耳听得一片嘈杂却听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只好无奈地打了个哈欠决定再睡一会儿。 院儿里的男人们此时不住的给孙老实敬酒,有人问道“哥哥。可给孩子起了名儿?” 孙老实美滋滋的把一碗酒抽干,一拍大腿“说来也奇,你嫂子在生你侄儿之前突然作了一个梦。梦见在河里捞到一条大鲤鱼,然后就让雷声惊醒了,便生了你侄儿。俺想着这说不定便是天意,便给这小子取个小名儿叫小鱼儿吧。” “哎呀!大鲤鱼啊,那老哥你便等着他鱼跃龙门吧。这下你家可有福了。”有那嘴巧的立刻唱起了喜歌。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小鱼儿这具小身体的各种器官逐渐地发育,这具身体里的灵魂终于能够借助身体的功能进行思考,但是这却让他更加惊惶起来。他不知道自己如何出现在这么一个婴儿的身体里。本来自己有一个虽然不时有点儿危险、辛苦但是收入还算不错的工作,有自己热爱的家庭,怎么就会突然间都不见了呢? 看看这个现在自己所处的这个环境太悲催了。住的是茅草屋,茅草的屋顶土筑的墙,雨稍微大些就要漏雨;穿的用的连棉布棉被都没有,夏天就弄块麻布糊弄,冬天就弄几张羊皮野兔子皮把小孩儿一裹;吃的就更不要说了,大人吃的尽是糊糊之类的东西,少油没盐。大概是母亲的营养跟不上奶水不足,小鱼儿总觉得饿。这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时代啊?唉,营养跟不上想会儿事儿都累,我先再睡会儿。 在逐渐适应周围人们的语言之后小鱼儿才明白自己穿越到了某个时空的某个地方。他虽然只懂得一点儿粗浅的科学知识,但听人们常常说起的他降生时出现了罕见的雷暴也能猜到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引起了巨大的能量波动,因此要想回到过去自己的生活恐怕至少需要同样巨大的能量。 这在他现在所处的这个时空只能寄希望于超自然现象了,可遇不可求啊,也就是说机会渺茫。好在他是个心大的人,既然现在还是个柔软的肉团什么也干不了,与其无用的嚎哭不如节省体力等待慢慢长大再想法子。于是他也就不情不愿的接受了小鱼儿这个名字。 就在长大的过程中他知道了自己处在一个叫大宋的时空,现在是一个谥号真宗的皇帝的儿子当皇帝。但是他不确定这个大宋是否就是自己在历史课本上了解的大宋。 小鱼儿的父母是历城县一户姓孙的人家,家里只有夫妻二人拥有一座祖传的院落,几间屋子,原有几亩靠着小清河的薄田但是因为给老孙的老娘治病给卖了。老孙倒是生得肩背宽阔,一身力气,不但每日到清河码头打散工,还在房前屋后种了许多果树每年能卖果子换些钱粮。除此之外,老孙还常下河捞些鱼虾也能给家里添补一些。 老孙家所在的蒲湾村只有三十来户人家。为了防备强人村里结社,年轻人无事时少不得舞枪弄棒,老孙还耍的一手好枪棒。刘氏也是个勤快女人,不但日日纺织不辍,而且养了鸡鸭鹅还有一只大奶羊。自从不到三个月刘氏奶水不济,这头大奶羊就接替了给小鱼儿喂奶的工作。小鱼儿自从会爬之后一旦觉得饿了就知道自己爬到奶羊身下叼住奶羊的**喝奶。 但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小鱼儿一岁多点儿的一个晚上,忽然听见床板咚咚乱响,忙睁眼看时只见从床上跳起来的老孙已经跳下床,绰起门后一根哨棒咣当一声开了门冲了出去。大奶羊惊惶的叫声已经去得远了,老孙在门外大叫道“有贼人!有贼人偷羊啦!兀那贼人还不留下羊来?” 老孙这一喊很快村中就有锣声响起,村里人点起火把敲着铜锣蹑着贼人的踪迹追索过去,但是后来老孙两手空空回到家中。刘氏问“羊呢?” “丢了。追过去时贼人已经跑远了。” 刘氏不禁埋怨“你若是初时追紧些,贼人怎会跑掉?现在我儿没有羊奶喝可如何是好?” 老孙听刘氏如此说不禁恼火“你这婆娘好不晓事。我若一人追上去,吃那起子贼人捅上几刀却如何是好?谁养活你们娘儿俩?”这下刘氏也不敢说话了。 小鱼儿一听,原来在这个宋朝的民间生存如此不安全,还是要尽快改换门庭才好。 小鱼儿对宋朝历史只能说有所了解。他不知道宋真宗是第几个皇帝,也不知道宋真宗后面是哪个皇帝,但是他知道一旦到了宋徽宗的年代,金兵蜂拥而至,长江以南会全部糜烂,到那时他一个农夫的儿子可能连跑都没有地方可跑。 于是小鱼儿总是想:这事儿实在太坑爹,别人穿越就算不能找个好爹金山银海美人在握也能当个秀才啥的,可自己为什么就成了个朝不保夕,饭都吃不饱的无产者呢?不行啊,这种生活过不惯啊,必须要努力过上能顿顿有肉吃的生活才行啊。 看看老孙夫妇虽然很勤劳,但是光是苛捐杂税就应付的不容易,实在是看不到什么前途,想要混成食肉者不用指望他们了。但作为一个无法独立生存的小孩子他现在什么事儿都做不了,能做的就是拼命多吃,多睡,让自己长得更强壮一些。 老孙夫妇三十才得子自然把儿子看得异常金贵,这才是让小鱼儿非常郁闷的。看着隔壁赵逄的儿子大狗和二狗夏天整天在小清河里泡着他小鱼儿也想下水,可老孙夫妇是决不允许他独自下水,只有在老孙在的时候才行。要爬树?更是要老爹老娘看不见的时候。幸好小鱼儿的心思并不是真正的孩子,最大的本事就是能装,所以爹娘都认为小鱼儿是最听话的孩子。但是实际上小鱼儿上树掏鸟窝摘果子的事情没少做。 在村里人看来小鱼儿也是他们见过的最听话的孩子。你看,别的孩子忙着追鸡打狗的时候小鱼儿跟着他爹给果树剪枝、施肥,学着他爹种果树、种瓜。别的孩子找不见了是又跑到芦荡里野去了,小鱼儿是跑到桥头村的私塾蹲在墙根听先生讲课呢。小鱼儿是四里八村最有礼貌的孩子,小鱼儿是最疼爹妈的孩子。除了小鱼儿有时候爱一个人发呆再就没啥让人挑毛病的地方,因此村里的人没有不喜欢小鱼儿的。 二 不敢当官 要说小鱼儿爱发呆的原因第一个就是给吓到了,在那些叔叔婶婶夸他乖的时候他觉察到了杀身之祸。 那次是赵逄的老婆和人显摆的时候说:“看小鱼儿这孩子就是不一样唉。这小子出生的时候是个啥情形你们不晓得吧?那大冬天里雷鸣千里啊,谁见过?而且这孩子刚生下来那额头红得像血一样,你们见过哪个孩子是这样的?什么?你说这些你都知道?那你知不知道这孩子刚生下来立刻红光满室,香气冲天?” 望着赵逄老婆因为压别人一头眉飞色舞的劲儿小鱼欲哭无泪啊。雷鸣千里,额头如血也就算了。什么红光满室,什么出生时香气冲天,这都是所谓帝王之兆好吧?封建皇帝哪一个不是像疯狗护食一样看着自家的江山?宋朝皇帝就是黄袍加身抢了别人家的江山,自然不允许别人翻拍这个剧情,时时刻刻提防别人威胁他家的皇位呢,若是听说这里有一个有帝王之兆的小孩儿,还不立刻把我给灭了?赵婶儿啊,你这是要害死我啊! 不过赵婶儿的话已经说出来了,小鱼儿又不能把这话拾起来再塞回她嘴里,只能想办法把影响降到最低。就为了这件事他连续发了几天呆,以至于刘氏以为他给吓着了,要请人给他叫魂。幸好此时小鱼儿突然看到了家里门上贴着一张《白泽图》才有了办法。 小鱼儿来到这个时空有几次听人们说“家有白泽图,妖怪自消除”。可见这个时空的人们对白泽是很崇拜的。小鱼儿因为上学的时候看了点儿古书,对白泽还知道一点儿。 白泽这东西据说是能人言,通晓天下万物,能令人逢凶化吉,所以这个时候家家拿它来当门神也就不奇怪。那这白泽明显是瑞兽啊!于是小鱼儿从那时起就隔三差五的说自己晚上梦见一只头上长角身上长鳞的白色狮子跟自己说话。一开始老孙夫妇还一惊一乍的生怕孩子中邪,后来见小鱼儿好好的,也就习惯了,只当小孩儿发癔症呢。他们还当笑话跟村里人说起。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于是小鱼儿的轶事便又多了一条“与白泽言”。 小鱼儿想既然自己能和瑞**谈说不定也算个祥瑞吧。哪个皇帝老儿想要干掉小鱼儿这么个有祥瑞光环笼罩的孩子的话只怕也要有点儿顾忌。不过这样还是不保险,要想办法引到舆论让自己成为白泽的化身,那样自己出生时有点异象还是可以被人接受的。这事儿真是需要好好动动脑筋。 除了保命外小鱼儿发呆的时间大都用来规划自己以后如何能在这个时空里出人头地,至少也不能让冲入中原的金人给砍了脑袋。只是很快他就发现在这个小村子里他得到的信息根本不足以让他了解村子外面的世界,更无法让他作出一个像样的计划。现在他能作出决定的只是先尽快着手让自己的家庭富裕起来。 要想富起来应该不难,毕竟他的脑袋里装着很多穿越前那个时空用不到,但在这个时空却是高科技的东西。这要感谢他上大学学的奇葩专业和后来的工作经历。 孙渔在穿越前生于1970年代,到了上大学的时候正好国家开始不包分配了,找工作困难。父母一合计人什么时候也不能不需要医生不是?于是大学的志愿就报了中医学院。没想到他被分到了中药系。中药系的老师那些年正在头疼学生的分配问题,那一年就开设了一个大中药专业,可把他们这些学生给折腾苦了。经常是上一节课讲分子原子,下一节课就讲阴阳五行;刚从解剖室出来又去药圃研究药物栽培;这个老师刚讲完英语,那个老师就来讲古文,有时候还要讲几节拉丁语。 总之孙渔大学四年是苦不堪言。等好不容易混毕业了,那时候没有关系没有门路要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实在是难呐。他又不能让父母操心,赶上一个机会就紧紧抓住,从此以后搞了二十多年化工。那是家小单位,要想干点儿事就要一专多能。经过二十多年的摔打他已经可以轻松的客串电工、钳工、电焊工、炊事员等等工种,此外盖个简单的房子之类的事情也难不倒他。 在这个年代还有什么能难住他孙渔吗?种地、养牲口?他小时候在姥姥家干过。翻砂、铸件?他在父亲所在的工厂里见过。当医生?他是医学院毕业的,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带兵打仗?虽然家藏的《战争论》他只看过一页就丢在一边了,但是架不住后世有网络他见过的战例多啊。宋人哪个能比得了? 他仔细数了数,发现除了当官他不在行外其他干什么都行。 当官他是真不在行。在穿越前他因为工作能力枪也当过兵头将尾,但就是升不上去。他是活儿不少干,但都是别人升官发财。对此无论是他自己还是他的朋友都帮他分析过升不上去的原因,不外乎两条:皮不够厚,心不够黑,有功劳的时候不会争功劳,能踩人的时候不会踩人。再加上不能唯领导命令是从,不把领导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总是为自己手下的人争利益而损害了领导利益。 朋友说:“你要知道在领导眼里工作总会有人干,这个干不好可以换别人来干,但是听话这件事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你改不掉这脾气就永远是个用来堵抢眼的,需要的时候拿出来用用,不需要的时候踢一边去。” 其实小鱼儿也想生活的好一些,也想升官发财,但作为一个生在正统家庭,长在红旗下,受过多年先进思想教育的好孩子他真的是改不了啊。因此后来他也就绝了当官的念头,仍然是有什么急难险重任务就被拎出来用用,没有事儿了就被扔一边该干啥干啥去。他穿越之前就是因为一种极易爆炸的新产品要投产,别人都不敢干,领导又不愿意投资上控制设备就把他推了出来。结果就炸了,他就被崩到这么一个悲催的时空来。 现在虽然换了一具身体,但是原有的道德标准,原有的教条仍然深刻的印在脑海里,所以他认为自己还是远离官场为好。虽然他也许拥有比这个时空的人多一千年的知识,但是官场斗争是琢磨人,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心思和精力。小鱼儿看过一些历史书可是从来不敢小看古人在这方面的智慧。 所以小鱼儿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远离大宋的官场,做一个富翁就好,从没想到后来却一辈子混迹于大宋官场而且搅动了整个大宋。 三 多种经营 可是这话他最后还是忍住没说。他相信自己说了孙氏也不会相信。所以还是行动起来吧。 赚钱的办法小鱼儿已经留心了好几年了,赚大钱的法子也想到了很多,可是他还是决定从小钱赚起。赚点儿小钱眼红的人不多有点儿权势的人也不屑于抢夺,但是若是有赚大钱的法子,只怕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会把这个毫无根基的家庭一口吞掉。 五岁这年小鱼儿感觉自己的手已经比较灵活,便在自家院子里早早折腾开了。小鱼出生后的春天,老孙在在院子里栽了两颗小枣树、一颗杜梨一颗海棠,现在这些树都成了他的试验品。他用一把磨快的小镰刀拨开树皮嫁接桃、杏、李、梨、梅、柿子。 在穿越前上学时小鱼儿学过袁枚先生写的文章,从那里面知道了原来给梅树造个型然后卖给有钱人也是能赚钱的。据说大宋的文人有钱、活得自在,这人吃饱撑到了不就喜欢找点儿新奇吗?能开三五种花、结三五种果子的果树肯定很少见吧?小鱼儿觉得等嫁接成功了就把这些果树当奇花异果出售卖给文人们卖个大价钱。 不过要把不同科属的植物嫁接在一起有些困难,小鱼儿以前又不是专门搞这东西的,所以春天嫁接得不太成功,只能秋天再接再厉,好歹算是成功率高了一些,但也只是嫁接成了桃、杏和梨,其他的品种都没有成功。幸好这几颗树还小,老孙还不看在眼里,也不管小鱼儿就任他折腾去。 六岁时小鱼儿除了继续培育他的果树,本着多种经营广种薄收的理念又找到了几个赚钱路子。 大概是宋朝气候温暖潮湿的缘故,夏秋蚊子不但多而且个头儿大,而且即使是白天蚊子也会成群围着人打转,挥之不去,人人皆以蚊子为苦。小鱼儿发现村里的人们已经知道用燃烧艾草、蒿草的方法制造烟雾驱蚊。他上穿越前小时候姥姥在夏天时也是这么干的。但是艾草和蒿草的烟实在太呛人,而且有效时间太短,比蚊香差远了。 又一次听人闲聊的时候竟然听到大狗的爹艳羡的说起县太老爷家为了驱蚊,还要往艾草上加一点硫磺、砒霜或者雄黄。当时的感觉汇成一句话——吓死宝宝了!这尼玛是作死的节奏啊,于是小鱼儿便起了制作蚊香的念头。 制作蚊香的方子他记得上大学时看过的古书里记载过一些,不过那些方子都太生猛了,他为了自身和未来顾客的安全着想摒弃了硫磺、雄黄、朱砂、砒霜、木鳖子、洋金花这类能要人命的东西。每天从村子外面回家时按照习惯他都会拖一点儿柴草,现在他会在柴草之外带些艾草、黄花蒿、荆芥回家去晒干挂在柴棚里。 这个夏天老孙又从河里捞得了一些大河蚌,小鱼儿又和前两年一样挑拣了几个要养着玩儿。这种事老孙自然不会违逆儿子的心愿,一些褶纹冠蚌和三角帆蚌就成了小鱼儿的宠物。在穿越前小鱼儿因为兴趣的原因对动物学有一定研究,小时候也养过河蚌,知道这两种河蚌可以用来培育淡水珍珠。三角帆蚌俗称珍珠蚌,出产的珍珠品质较好,但是对生态环境要求较高,相对不耐疾病。褶纹冠蚌出产的珍珠较粗糙但是珍珠生成速度较快,蚌可以在肥水中生长。对于培育珍珠来说两种蚌各有千秋。 因此老孙看到小鱼儿把一些河蚌养在大盆里,一些河蚌养在屋后不远处长流水的小水沟里,然后老孙就看到儿子三天两头撅着屁股等着河蚌张开口然后拿着竹片做成的小夹子去戳,似乎玩儿得不亦乐乎。其实小鱼儿心里郁闷着呢“哥当年为什么只屠杀过兔子和白鼠,就没虐过一只河蚌呢?” 虽然费了很大劲儿,搞死了三十几只河蚌,但是凭着当年上学练过的稳准狠的手术技巧,小鱼儿觉得还活着的河蚌里应该已经被自己种上了珍珠,现在就要耐心的等待和小心的伺候这些将要为自己赚钱的河蚌了。不过培育珍珠是个慢工细活儿,即使自己使用的珠核是用蚌壳珠光层小心磨制,个头比较大,但是要培育出品相说得过去的珍珠也需要三年以上时间,所以培养珍珠的法子眼下见不到效益。 八月十五前小鱼儿凑够了制作蚊香的材料。艾草、黄花蒿、荆芥、榆树皮、臭椿皮、朽烂的木头、浮萍,此外他还很幸运的找到了一些紫苏。但是如何让这些东西成为蚊香他心里还没底,那就只能实验了。 老孙夫妇就看见儿子每天蹲在墙角用石头把一堆草和树皮捶打成绒或者碎末,朽烂的木头彻底砸成木粉,然后用薄的树皮把这些东西裹成棒状,晚上在灶里点着,这些东西产生的烟雾竟然让屋里的蚊子少了许多。只是这时候小鱼儿的处方还在摸索阶段,有的时候这烟雾很让人舒服,在床下点燃一支就能让人安睡一夜,有时这烟雾又呛得不行。不能不说老孙夫妇都是本分人,实在太本分了,只是将这归为小孩子过家家,也没起在这上边赚钱的心思。 等小鱼儿基本上搞好了配方掌握了制作蚊香的要领时悲催的发现已经深秋,今年蚊香没几天卖头儿了。蚊香这东西没什么技术含量,原料遍地都是,只要自己作的蚊香卖好了,明年肯定出现大批“山寨”的,要想多挣点儿还是明年开卖为好。不过快一年的时间也不能浪费,应该还能挣点儿别的小钱。费了一番思量他把目光投到了大狗、二狗兄弟俩身上。大狗已经十岁,这么大的年龄可以领着二狗整天带着他家的大黑狗在河边跑他娘也不管,有时候小鱼儿跟着大狗去钻苇塘刘氏也只是骂小鱼儿两句算是默认他可以跟着大狗这种“大”孩子出去玩儿。所以小鱼儿就傍上大狗二狗兄弟俩了。 秋天小鱼儿说“大狗哥,我想了个办法赚钱买糖吃。” 大狗一下子来了精神“快说,有啥法子?” 小鱼儿说“你带我到那边苇子地里捡鸟毛,有了钱我分给你。” 大狗忙问“鸟毛能卖钱?” “不能。不过我有办法用鸟毛赚钱。” 大狗虽然不是太相信小鱼儿真有办法用鸟毛换来钱,可对小孩儿来说反正是玩儿,去哪里玩儿不一样呢?三个小破孩和一条大黑狗就钻进了村东那一大片苇子地。虽然秋后的荒地上也有很多鸟毛,但是苇塘里漂亮的鸟毛更多。不用深入苇塘太多,三个孩子就能捡到很多野鸭、鸳鸯、鹌鹑、杜鹃、苇鳽、翠鸟等等各种鸟羽。回家后他们把这些鸟毛洗干净晾晒起来,这时候狗儿兄弟才发现小鱼儿已经攒了不少漂亮鸟毛。 然后小鱼儿就指使俩人干活儿了。先是在村子周围找来很多黏土,让大狗从家里偷了一点儿盐,用盐水把黏土和泥,再把泥捏成鸟的模样,插上漂亮的鸟毛放到太阳不能直晒的地方阴干。大狗的大姐巧儿手很巧,捏什么像什么。十岁左右的孩子还是喜欢玩儿泥巴的年龄,大狗二狗玩儿得不亦乐乎。又有小鱼儿经常用未来的糖果诱惑着,这哥儿俩和他们的姐姐有这么十几天天一亮就往小鱼儿家跑,连狗儿妈都觉着除了闺女这几天没作绣活儿外这几天特省心。 到此为止,小鱼儿计划中的儿童玩具做得差不多了,除了用了一点儿盐根本没花钱,下一步要想把这些玩具再打扮得漂亮些却不得不买颜料了。老孙两口子看这些玩具说不得还真能卖些钱,便咬牙拿出几文钱买了红黄绿三色颜料,但是还没有毛笔,小鱼儿决定去邻村私塾王老先生家借。 四 第一桶金(一) 为了借支毛笔,小鱼儿跑到王老先生家门口等着,见到王老先生放学带着孙子回来忙恭恭敬敬唱了个肥诺。王老先生低头一瞧便站住了“你叫小鱼儿吧?我见你前些日子天天来听讲的,虽风雨不辍,怎得这几日不来了?” 小鱼儿仰着脸甜甜笑道“呀,原来先生早就知道俺偷听呀,俺还以为您看不见呢。你知道了俺偷听都不赶俺,真是好人啊。” 一顶高帽送出去王老先生呵呵笑起来“老夫又不是老眼昏花。你日日都来,一日看不见,两日看不见,难道时间日子多了还看不见么?你有时还爬到树上,从窗子里一眼就能看到了。你若愿学,便让你家送你来上学便是。” 小鱼儿说“可是俺家出不起束脩。” 王老先生却没接这岔只是问道“我讲的《千字文》和《神童诗》你背下来多少?” 小鱼儿自信的说道“都背下来了。” 王老先生的孙子喊道“吹牛!” 王老先生点点头“那你就背一遍《千字文》吧。” 小鱼儿便站直了仰着头“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仄,星宿列张……” 等小鱼儿背完王老先生问“假道灭虢怎么讲?” “这是说晋献公向虞国借道进攻虢国,在回军路上顺势灭掉虞国的故事。” 王老先生捋着花白的山羊胡子“好,你学得很好。这么短时间你就把《千字文》都背下来了不容易。我看你爬到树上是为了看我教写字吧?你会写多少字了?” 小鱼儿可不敢说差不多都会写了,一个是太骇人听闻,一个是确实有些繁体字他还拿不准。他挠挠头“没数过,总有百十个吧。” “好,你便写来我看。”说着王老先生就进了门带着小鱼儿进了书房。书房桌子上摆着一个大木盘,上面铺着一层沙子,是用来教学生学字的。小鱼儿便站在桌旁用竹棍儿在盘中的沙子上写起字来,遇到笔画多、难写的字他就跳过去,如此写了几十个字王老先生才让他停下来。然后对自己孙子说道“小林,你看看,你看看!小鱼儿没进一天课堂,可不但《千字文》已经背下了,字也会写不少。你们这些坐在课堂里的怎么说?” 然后他对小鱼儿说“老夫不是掉到钱眼儿里的人。你既然真心向学,那就回去与你父母说,只要你能不忘本心,那点儿束脩算得了什么?” “什么时候都是好人多啊。”小鱼儿不由得想到,连忙一揖到地“多谢先生,先生大恩学生无以为报。” 王老先生呵呵笑道“只要你能用心念书,将来出人头地便是对老夫最好的报答了。” 但是王老先生没想到小鱼儿却说“只是小子暂时还不能来读书。” “哦?为什么?” 小鱼儿诚恳地说“虽然先生说了不要小子束脩,可俺娘是个要强的,俺回去一说只怕俺娘就要借钱送俺来读书。小子不能为了读书让父母拉饥荒。” 老先生点点头“喔,真是个孝顺的孩子。不错。只是这样岂不耽误你了?” 小鱼儿笑道“不要紧,小子这些天正是想赚钱的法子,想来用不了几日不但能赚够束脩,连笔墨的钱也能赚得。到那时小子再来。” 老先生来了兴趣“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赚钱?” 小鱼儿摆出一副天真的样子看看老先生的孙子“现在不能说,说了就赚不着钱了。只要先生借小子几支笔,小子就能多赚几文。” 老先生哈哈大笑“好好,就看你有什么法子赚钱。小小年纪就知道顾家不容易。” 老先生愉快的借给小鱼儿几支毛笔,小鱼儿抱着毛笔高高兴兴的跑了。不但是因为借到毛笔,还因为有人愿意免费让自己上学,更是觉得这个时空的人真的也很好啊。 他不知道的是一直到晚上王老先生都乐呵呵的,吃饭时还特意筛了两碗酒。他的老妻问他“相公,今天遇到什么高兴事儿了?” “得良才而育之实乃我辈读书人之幸事也。”老先生抛起了书袋。 王夫人忙问“你前两天还说塾里的学生没有一个开窍儿的,怎么今天就发现良才了?” 王老先生咂了一口酒“这半年来一直有个孩子在课堂外边听窗根,一开始啊我也没看见他。可后来这小子为了看我教学生写字爬到树上,一次两次看不见,十次八次我还能看不见么?” 王夫人奇道“咦?这倒是个好学的孩子。只是以夫君的爱才之心,哪怕他家家贫,也会让他进课堂听讲,怎么会今日才发觉这孩子是个良才?” 王老先生很为自己棋高一着自豪,又美美地咂了一口酒“我见的孩子多了,大多是三天的热火劲儿过去了就撂下了。因此上我倒要看看这孩子能坚持多久。前几天这孩子就不来了,我还以为他也是三天的心性。可你猜如何?这孩子今天在家门口等我。我问他为何不来,他说他正想法子赚钱呢,凑足了束脩他就来上学。他来借笔就是为了赚钱凑束脩的。” 王夫人咯咯笑起来“小孩子有什么法子挣钱哪?都是小孩心性。” 王家大孙子王墨林也嚷嚷道“爷爷别听他大话,他比我还小两岁呢,能有什么法子赚钱?” 王老先生继续对王墨林说道“难得的不是人家就想法子赚钱,却是小小年纪知道父母不容易,懂得孝道。” 他转向夫人正色道“我考问了他的《千字文》,此子已经背得滚瓜烂熟,字也大半会写,想来释义也都明了。《千字文》我才讲了两遍,看来他是真用心了,是真喜欢读书。更难得的是我告诉他不要束脩只管让他家里送他来塾里便是,他却说其母要强,如此必会借贷供他读书,他却不忍给家里添债务,必要赚了钱再来。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此子至孝,必是可造之材也。” 一直在旁侍奉的王家大儿媳妇动容道“这孩子真懂事。” 王老先生慈爱的看了孙子一眼“小林,吃好了就出去玩儿一会儿。”等王墨林欢呼着跑出去后才说“是啊,这孩子又甚是聪慧,对了还举止稳重,将来应该有出息。咱家老大老二这脑子读书都不成,小林儿倒是个读书种子,可虑的是咱这里偏僻,身边都是些贩夫走卒之子,因此他总以为自己鹤立鸡群,不免自满,放松课业。我这作爷爷的又不忍心太约束他。等这小鱼儿入了塾,哼哼,小林儿可就有了对手,我到时候就由不得他不用功读书了。所以啊,我恨不得这小鱼儿赶紧来上学呀。” 老先生的大儿媳妇一直认为公公对小林太宠着,听公公还有如此打算心下大慰。 话说小鱼儿抱着毛笔跑回家,用几个破碗碎盆的把颜料化开一个人钻在柴屋里调配好颜色,用毛笔蘸了颜色往泥捏的鸟身上涂。这活儿只能自己干,大狗二狗根本就没碰过毛笔,让他们来干这活儿不但浪费颜色还会毁了这些作品。就算是小鱼儿娘也只能挓挲着手看小鱼儿自己忙活。 现在小鱼儿这双手也不太听使唤,用最便宜的几个作品练手的时候画得有些惨不忍睹。不过很快小鱼儿就找到感觉了,给这些作品画上红的嘴,黄的绿的羽毛,眼睛已经用黑豆表现了就不需要再画。 头一天小鱼儿花了十几个累得趴床上一直睡到天亮。第二天干熟练了,他轻松地画了二十多个。与此同时老孙听得这几日千佛山有“迎神”的庙会便用草扎了一个卖糖葫芦那样的草把子把画好的小鸟插在草把子上等着到庙会上去卖。 所谓迎神,小鱼儿听老孙说是千佛山上的寺庙将佛像抬出来游行之前先将准备参与游行的佛像迎接到山脚下的寺院供奉,这便要举行一个“迎神”仪式。仪式上有舞狮、音乐百戏、诸般杂耍,甚是热闹,自然有做买的做卖的更是引得游人如织。 这天天刚亮老孙便把独轮车推出柴屋,把插在木棍上的鸟玩具插到草把上。吃过饭小鱼儿上了独轮车,老孙又往车上放了一根哨棒、十几个自家种的丫丫葫芦和两篮经霜的柿子才推着车来到大狗家门外。狗儿爹也推着辆车装了满满一筐核桃出门来,二狗当仁不让爬上独轮车,大狗年龄比较大只好跟着跑路了。 沿着河走一里地从桥上过河,然后又走十里地便看到了齐州东门,顺着城外往南绕着城转到千佛山脚下,小鱼儿来宋朝以后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人。 小鱼儿穿越前也到过千佛山,没想到北宋的时候这里就这么热闹了。他们到的时候已经日上三竿,山脚下已经围满了人,小鱼儿近前一看真长见识了。只见外围是卖飞禽猫犬之类,这个夸自己的鹦鹉会说话,那个夸自己的狮子猫品种少有,更有卖鹞鹰的,卖细狗的,人喊狗吠喧嚣不已;再往里去有卖家具的,卖鞍韂的,卖弓箭的,卖头面首饰、胭脂水粉、幞头帽子、笔墨书籍、字画香药的都在招揽生意叫卖声此起彼;更有那头顶箩筐或担着担子叫卖吃食的穿梭在人群中更是增加了热闹的气氛。这完全是久违的农村赶大集的感觉啊。 五 第一桶金(二) 小鱼儿一边收着卖玩具的钱,一边帮着俩大人算出卖柿子、核桃和葫芦的钱,虽然忙得不亦乐乎但是丝毫没有差错。这把老赵看得直瞪眼睛,他对老孙说“兄弟,你家小鱼儿怎么长的?怎么算得这么明白?脑子也太好使了吧,我都算不过来。” 老孙也是直纳闷儿,只能呐呐地说“想是他妈教的吧?”他没想到为了他这句话老赵回家就把他老婆给骂了一顿,搞得狗儿妈马上把大狗二狗遣送到小鱼儿家跟着学算术。 等大人孩子渐渐散了,这一会儿功夫小鱼儿已经把卖玩具的钱又数了一遍,一共一千六百二十二文铜钱,然后数出四百零六文钱给了大狗“这是给你的工钱。” 大狗看着手里的一摞铜钱咽了口唾沫“这是多少?” 小鱼儿手把手的教大狗数了一遍“一共四百零六文。咱们这次一共赚了一千六百二十二文。按咱们说好的,我出的主意、有些鸟毛也是我早存下的,颜色也是我画的,我三你们一,如何?” 大狗二狗可是从来没想到捡些鸟毛、和点儿泥巴竟然能赚这么多钱,还以为小鱼儿说的有糖吃是骗人的呢,现在哪还管分多分少,何况大狗也不会算数。二狗已经抱着他爹的胳膊在喊“爹呀,去买糖,快去买糖。俺还要吃糕饼。” 老赵连声喝道“等着!等核桃卖完了领你们去。自己不能瞎跑,当心拐孩子的!”可二狗已经等不得了,扭得象绞股糖一样马上就要去,幸亏有个推着车卖灶糖的从路上过,这才救了急。 两个大人一边照顾着买卖一边说“你们再等等,这柿子眼看卖完了,俺们便领你们到庙会里转一遭。那里杂耍才是端的好看呢。” 大狗二狗把钱给了他爹只顾着吃糖了,忽然他家大黑狗欢叫一声窜了出去,转眼功夫一个穿着皂衣挎着腰刀的公差满头大汗分开人群跟着黑狗跑了过来“哎呀是妹夫啊,俺说你家黑狗怎么跑这儿来了?” 老赵顺手从老孙篮子里抄了一个最红最大的柿子塞到二舅子手里“真才,今日天不热,你怎么满头大汗的?” 马快全真才没拿柿子却要过老赵的水葫芦“咕嘟咕嘟”灌了两口,然后用手往周围一划拉“你没见这么多人么?最近南边山里又出了强人,这不县尊让大伙儿都来盯着点儿千万别出什么纰漏。”正说着话他就瞧见那个高傲的站在草把子顶端的大鸟,一下子眼就直了“呀,这鸟恁的漂亮。” 因为全真才家本来也在东码头庄,自然认得老孙,便一伸手把那只鸟取在手里“孙哥哥,这是你作的?” 老赵哈哈一笑“这却不是孙老实作的,是他家小子做的。你两个外甥帮了点儿忙,今日也混了几文铜钱。” 全真才听得一愣,这才看到和狗儿兄弟站在一起的小鱼儿。他便对老孙挑起大拇哥“没想到你家哥儿有这般手艺,多少老匠人只怕也比不过。”然后他话锋一转“咱们县尊家里有个小闺女想来喜欢这东西,我若把它送给县尊必定高看咱一眼。你说,要多少钱?” 老赵见自己舅子这是明摆着想给几个钱意思意思就拿走,他和老孙可是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何况这东西还是孩子的,他有些抹不开脸,忙要说价钱,可是小鱼儿却抢先说道“叔叔若还看得入眼只管拿走,值什么?都是乡里乡亲的,小子怎么好意思跟叔叔要钱?”反而是二狗瞪着眼大叫“二舅,这可要三百文!” 全真才有些意外的看看小鱼儿继而又看看老孙哈哈笑道“好,好。你这儿子是人精,将来必是有出息的。”然后他用手拍了二狗脑门一下“去,就你悭吝,舅哪次去你家是空着手?”说完他举着大鸟一溜烟往县城方向跑没了影。 老赵觉得平白挣了四百多文钱应该喝一口,卖完核桃便寻了个酒肆要了几碗浑酒准备喝了再去山门处看杂耍。小鱼儿后世看过更精彩的戏曲杂技,对此时的杂耍当然不感兴趣,急着回去继续给玩具上色。老孙在意的却是赶紧回家给小鱼儿他娘报喜,看柿子买得差不多了便按小鱼儿要求买了一刀粗纸放在车上又买了几个肉馒头塞给小鱼儿,然后对小鱼儿说“你先吃着,咱们再去趟铁匠铺,给你娘买把铰刀好不好?你娘的铰刀刃口早就不行了。” 铰刀就是剪刀,一把剪刀能值多少?现在小鱼儿连三百文都说不要就不要,才不在乎这点儿小钱儿呢。他听老孙问连连点头。 老孙三转两转走到不起眼处。这却是一处林边,搭着数个席棚,近前一看正是卖铁器的铺面。老孙停在一个铁器铺前,柜台上立刻有伙计来招呼“客人要些什么?咱这里的货色都是最好的。” 老孙指着挂在墙上的铰刀问“铰刀多少钱一把?” 伙计立刻拿过一把铰刀“这样大小的的裁衣服正合适,一把只要三百七十文。” 当时一斤粮食也就是六七文钱的事儿,一把小小的剪刀就要三百七十文实在是个天价。小鱼儿忙从车上跳下来扳着柜台往里看“铰刀这么贵啊?” 一旁刚招呼完别的客人的掌柜的笑容可掬的跟小鱼儿解释同时也是向其他顾客显摆道“小哥你别看这铰刀不大,却必是上等好钢打造,如此才能耐用。” 说着他把剪刀拿在手里小鱼儿才看清那是一把和他娘用的剪刀一样的交股剪刀,也就是一根两头各有一个刃的弯曲钢条,钢条弯曲处做成“8”字形。这种剪刀使用时按压刀背剪切,松开手指后剪刀依靠钢条自身弹力张开。如此,打造这种剪刀的材质必须是有弹性的钢材,不然不是剪子张不开就是钢条金属疲劳而断裂。在宋代要造出有弹性的钢材不知要费多少人工,不贵才怪。 果然掌柜的用手把剪刀一压一松说道“客人你看,这却是好钢造的。那些便宜的劣货用不了几天就断了,若想用得长久还是得俺家的货。这个贪不得便宜的。” 小鱼儿本想问“就没有那种铆钉铰合在一起的剪刀么?”但话到嘴边他又咽了回去。趁着老孙和掌柜的讲价小鱼儿仔细看了一遍铺子里的货色,确定所有的剪刀都是一样的,他的眼睛立刻睁大了,眼前满是小钱钱在飞舞哦。二话不说他拉着老孙把城外几家铁器铺都转了一圈也没有见到一把使用铆钉的剪刀,小鱼儿彻底心满意足了。 以前他见娘用交股剪刀时还以为大宋的冶炼技术发达到可以用优质钢材打造日用品的地步了,原来却是根本就没有发明用铆钉的剪刀。立刻他眼前全是小钱钱,满心盘算着如何弄出便宜剪刀大赚一笔。 老孙买了一把剪刀把小鱼儿放在车上的筐里往家走时小鱼儿突然发现一个问题。按理说买卖家都愿意占据个热闹地段,人来人往客源才多,可是这几家铁器铺却在这没有多少人来往的树林边搭了席棚有些反常。而且几家铁器铺都聚到这处林边,莫非有什么讲究?于是小鱼儿问:“这些铁器铺为什么不向前边来搭棚子?难道怕被人挤翻了?” 老孙随口答道:“咱大宋铁器是官家专卖的,铺子便在城内。这些铁器都是不在籍的黑户铁匠打的,那些有力人家收来发卖,虽则衙门里上下打点过,总是不好明目张胆。” 原来这样啊!既然铁器是官府专卖的,那么想从铁器上挣钱风险太大,不是普通小民能够承受的。小鱼儿叹了一口气,看来要另寻赚钱的路子了。 小鱼儿正在胡思乱想忽然听老孙说“你给大狗二狗四百多文,太多了。” 小鱼儿抬起头说“爹,话不能这么说。钱没有挣完的时候,有时候分点儿小钱出去有大用处。” 老孙撂下车子抬手作势要打“小钱!?你今天给他四百多文,比你赵叔卖核桃得的都多。” 小鱼儿甜甜一笑“爹,你别急。当初和大狗说好咱拿三,他拿一就是因为他有个当公差的二舅。咱以后少不得进城,小本儿生意,官面上有个能照应的人是难得的事情。” “所以你才不要他的钱?”老孙摇摇头“你呀,快成精怪了。” 小鱼儿忽然想起一事问“为什么有些人买葫芦看得那么仔细啊?皮上有一点儿疤瘌都不成,长得不好看的也不成?” “那是买回去摆着看的。有疤瘌就不好看了,那哪成?”老孙继续推着车子走。 “把葫芦摆家里看?” “富贵人家家里摆个葫芦求个多子多福。你没看见过,那些大宅里屋梁上都画着葫芦呢。” 小鱼儿点点头有了主意“这样呀?那什么样的葫芦能卖大价钱呢?” 七 被打劫了 这天下学后孙渔照常一边捡着柴火一边往家走,到了村口正好见大狗二狗带着他家大黑狗和几个孩子在村口儿玩儿。现在大狗二狗是小鱼儿的死党,他远远一招手俩人一狗就屁颠儿屁颠儿跑过来。小鱼儿把兄弟俩拉到一边“大狗哥,最近肚子里没油水啊。咱能不能想个办法弄点儿肉吃?” 大狗想了想连连摇头“偷鸡会被打烂屁股。现在河里冰又薄,鱼也摸不成了。” 小鱼儿说“谁说偷鸡了?我看野兔子满地跑,咱们想法子逮兔子吧。” 二狗搂着他家大黑狗摇着手“大黑怀小狗了,追不上兔子了。” 小鱼儿嗤了一声“你就只有一条狗,用狗追兔子一天才能逮几只?” 大狗很聪明,立刻问道“你有啥法子?” 小鱼儿说“俺会下套逮兔子,只要找准地方下套。不过下套的地方离咱们村近了不行,人太多兔子不容易上套。咱得找个爹娘都放心的人带咱们去远处。” 二狗忙说“让俺爹去。” 小鱼儿摇头“你爹和我爹都上鹊华楼作工呢,断不会跟咱们去。我看就叫憨哥儿。他前些日子在码头上逞能扭了腰,正在家歇着呢。” 大狗立马喊道“好啊,好啊。憨哥儿定会跟咱们去的。这就去找他。” 憨哥儿十四岁就差不多一米七高了,身板象牛犊子一样,猛一看就是个小伙子。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憨哥儿这身板是巨大的饭量供起来的。可憨哥儿家里田不多,又有两个妹妹,所以每到吃饭的时候他都不好意思吃饱。为了挣口吃的,憨哥儿也跟着大人到清河的码头上卖力气。可毕竟他是个孩子,身体没有长成,加上他又是实心眼,河水封冻前抗货的时候晃了腰干不了重活儿只能在家里窝着了。等小鱼儿他们三个撞进门去把憨哥儿拖出来一说去套兔子的事憨哥儿就两眼冒绿光恨不能立刻就走。小鱼儿说要准备麻绳等东西才约到第二天下午。 第二天放学后小鱼儿回家匆匆扒了两口饭便说一声“去找憨哥儿玩。”然后就叫了大狗二狗到憨哥儿家篱笆外头打了个呼哨,憨哥儿手里拿了把镰刀直接就是四脚着地狂奔出来的。四个人有说有笑来到苇塘边上,小鱼儿按照穿越前的经验找到了野兔常走的路径下了套子,然后说“行了,明天你们来捡兔子就可以了。” 憨哥儿摸着后脑勺“小鱼儿,这就成了?你不是骗俺吧?” 小鱼儿一本正经地说“是不是骗你?看能不能逮到兔子不就知道了?不过逮着的兔子若是被狐狸、野狗吃了可不算啊。” 二狗说“那咱们就在这等着,可不能让狐狸、野狗把兔子吃了。” 瞌睡有人送枕头。二狗这话正合小鱼儿心思,他假作想了想然后说“那咱们在此处往里边一点儿搭个棚子,也好有个遮风避雨的去处。” 这个提议得到另外三个人一致拥护,四人便割了些芦苇在苇荡浅处搭了个棚子。小鱼儿走出苇荡看了看,从外面不注意还真看不见这个棚子,这正是他要的效果。眼看天不早了,四人巡视了一下他们下的套子,竟然已经有一只野兔上套了。这下其他三人真的服了小鱼儿,小鱼儿让他们不要说出下套子的方法和草棚子的事情,三个人都赌咒发誓后这才一起提着兔子回了村。有人问起来他们就说兔子撞到树桩上被他们捡到了。 第二天王老先生休沐,小鱼儿起床晚了点儿。他刚走出院子把马桶里的东西倒进积肥的大坑,大狗、二狗和憨哥儿就出现在他屁股后头。大狗说:“快,咱们去看看又套到兔子没有。” 小鱼儿见这仨人这么着急只好把马桶放在一边和他们先去查看战果。还不错,他们找到的第一个套子上就有一只肥大的兔子正在挣扎。憨哥儿连忙把兔子取下来。 刚才走了两里多地,小鱼儿有些饿了便说:“时候不早了,咱们就在这里把这兔子烤了吃了再去看其他的套子吧。” 大狗二狗立刻欢呼一声:“太好了!吃兔子了!我去捡柴火。” 小鱼儿望着憨哥儿:“你会剥兔子皮吧?” 憨哥儿连连点头:“俺剥过兔子皮。”他人虽憨手却巧,一会儿工夫一张完整的兔子皮便被他用镰刀剥了下来。 大狗二狗捡来些树枝和干芦苇,憨哥儿用火刀火镰升起火来。小鱼儿把兔子穿在树枝上在火上来回翻转,很快肉香四溢。等油开始往下滴了,小鱼儿撕下一块兔肉尝了尝,很香,只是可惜没有盐更没有香料。但是在这个时空能够吃饱就已经很不错了,他现在不敢奢望太多。 有憨哥儿这儿大肚汉在,四个孩子把兔子吃得干干净净。大黑狗今天也开了荤,一开始把兔子的内脏吃掉,现在又趴在地上把孩子们啃剩下的骨头咬得嘎巴嘎巴响,露出一副心满意足的神态。 吃完兔子四人灭了火又查看了四个套子,有一个套子上有一只野兔。还有一个套子被毁掉了,旁边扔着一只残缺不全的兔子尸体,看来野狗或是狐狸抢了先。 这样只剩下最后一个套子了。四个小伙伴满怀希望的刚要从一大片刚刚长起来的树林钻出来就听见不远处有人喊:“少爷!看好肥的一只野兔!” 四人愣了一下连忙跑起来,刚到树林边上却看到一个汉子正站在他们昨天下套子的草丛边上高举着一只肥大的野兔在炫耀。小鱼儿眼尖,立刻看到那只兔子的脖子上还勒着一节麻绳,那就是他们昨天下的套子。 小鱼儿还没什么举动,憨哥儿已经一个箭步窜过去大喊一声:“放下!这是俺的兔子!” 那汉子猛地被人喝了一声吓了一跳,忙扭过头来,见是个半大小子而且认识便一瞪三角眼:“哪里来的小崽子?这兔子在这里谁得了就是谁的。你如何说是你的?” 憨哥儿看清那人气势一下子弱了几分,但还是壮着胆子说道:“兔子自然是俺们的。你看这兔子脖子上还套着麻绳,便是俺们昨日下的套子套住的。怎么不是俺的?” 那汉子却不认账:“脖子上有麻绳就是你的?俺便说这是俺家养的兔子带着麻绳跑出来的。” 憨哥儿心实,一下子想不出来该如何反驳,张口结舌。 不远处还站着两个汉子和一个穿着皮裘拿着一张小弓的总角童子,刚才拎着兔子的汉子就是向他们报喜,因此他们肯定是一伙儿的。 小鱼儿见这些人虽然也是四个人却有三个大人,若是他们不讲理今天这个亏自己的吃定了。但是他还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走上前来从草丛里扒出昨天憨哥儿插下去的木棍摇晃着上面给扯断的麻绳说:“小子听说人而无信则无可如何。若是这位大叔说这兔子便是你家跑出来的那大叔你就把兔子拿走。我相信您这一把年纪不会骗我们这些小孩子。” 那汉子老脸一红,但还是梗着脖子说:“这兔子就是俺的。” 小鱼儿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一语双关说:“好吧。那就算是小子们看错了。大叔您请。” 本来小鱼儿转身就要拉着憨哥儿往回走了,身后却突然响起一声大喊:“你别走!” 这是个童音,显然是那个总角童子发出的。 怎么着?打劫还有理了?小鱼儿心想此处距离大路不远刚才路上还有不少人,谅他们也不敢作得太过,于是便转过身来。 那个总角童子快走两步冲到小鱼儿面前站定却不看小鱼儿,而是看向兔子,作出一副根本不屑搭理小鱼儿等人的姿态。然后他拿捏了一种高高在上的腔调说:“怎么?兔子身上有麻绳就是你们的?” 小鱼儿对那孩子装腔作势的样子心里好笑,不慌不忙说:“不是因为兔子身上有麻绳,而是因为兔子身上的麻绳和我们下套子用的麻绳是一样的,它又恰好在我下套子的地方。怎么就这么巧呢?” 那孩子给小鱼儿噎了一下子,张了张嘴一时没说出话来。小鱼儿暗笑,心想这孩子大概是想出什么歪理和自己理论呢,自己不按照这孩子的思路回答结果让这孩子转不过弯儿来了。 那孩子张了张嘴,却没想起怎么反驳小鱼儿来。突然他赌气地从箭壶里抽出一支箭来使劲儿的插在兔子身上,然后露出一脸“我就欺负你了”的坏笑说:“你看到了吧?兔子身上有我射的箭!这兔子就是我的!我的箭上可是有名字的!哼!” 这是赤裸裸的不要脸啊!小鱼儿被这孩子震惊了。那孩子以为小鱼儿让他镇住了,带着满意的笑容冲着三个汉子说:“走!回庄!打了这么肥大的兔子定要让爹和爷爷好好赏我些东西。” 三个汉子立马奴颜婢膝的跟上,嘴里还嚷着少爷英明神武一统江湖之类的谀辞。 小鱼儿从震惊中清醒过来问憨哥儿:“这谁啊?这么吊?” 憨哥儿虽不知小鱼儿的话是什么意思但却知道是问的谁,忙答道:“这是张保正张大官人的孙子。那三个大人是他家庄客。咱们可不敢惹他们。” “原来是张保正家的孩子啊,看来已经被宠坏了,将来还是要躲着点儿。”小鱼儿暗想。 六 编故事 回到家小鱼儿急忙的接着给玩具上颜色,大狗二狗虽然对自己的钱被爹娘充公耿耿于怀,但因为有糖吃也是更加精神百倍地跑前跑后帮忙,就急等着下一趟到县城去呢。但小鱼儿却不急着去县城了,因为首先要赶紧把颜色上完,好把笔还给王老先生,其次他要用刚买的黄纸试制蚊香,趁着还有零星的蚊子看看效果。于是就有了小鱼儿一连几天关在黑屋子里熏蚊子。 老孙夫妻俩已经对小鱼儿的各种行为见怪不怪。老孙心大,已经对小鱼儿古怪的行为不闻不问,只有刘氏在每次停了吱嘎吱嘎的织布声后问一下自己的心头肉是否渴了、饿了。 小鱼儿觉得自己作的蚊香还是有效果的。至于效力不能像含有除虫菊酯的现代蚊香那么强而且存在烟大、燃烧速度不稳定之类的问题他觉得都不是事儿,只要自己的蚊香不比别人卖的蚊香效果差就好,总会有人买的。至于别人卖的蚊香到底是个什么水平他是真的不敢试,作为一个搞化学的人对用砒霜、雄黄有深深的恐惧。这是没救了。所以到底这蚊香明年是否能卖起来还是交给市场评判吧,反正作蚊香只是练练手,他又还有别的生财门路呢。 在小鱼儿闷在屋子里的几天里,老孙和老赵已经把小哥儿仨作的玩具全给卖出去了,又赚了接近四贯钱。出完最后一批货的那天老孙和老赵回来的时候一人割了一块肉,打了酒回来。 小鱼儿把几支毛笔洗干净,带着笔到王老先生家门口等着王先生下课,把笔还给王老先生。他送给王老先生的孙子一个羽毛玩具。小林子很喜欢,高举着就去向别的孩子显摆了。王老先生乐呵呵的问“这么说你挣到钱了?” 小鱼儿恭恭敬敬的答道“是,小子挣了三四贯。” 老先生意外的看了一眼小林手里拿的玩具,忽然明白了“这么说这种玩意儿是你作的?” 小鱼儿赶忙一个马屁挥过去“先生真聪明,一看就知道了。” “呵呵。”王老先生捋着胡子自得地笑了两声“前几日就听说有人卖用鸟毛作的玩意儿,还是咱们这几个村的。老夫自然便想到你了。那么你何时来上学啊?” 小鱼儿道“现在束脩不是问题,小子自会尽快禀报双亲请他们定夺。” “那好,此事宜早不宜晚,万不可耽误了你的学业。” 小鱼儿诚恳地躬身受教,于是晚上大快朵颐的时候就跟爹娘讲了自己要上学的事。老孙高兴地把一碗酒灌进去后一拍桌子对妻子说“王老先生能看小鱼儿是块读书的材料,这是祖坟上冒青烟的事情啊。指不定以后咱家就出个大官人呢。这事得赶快。” 然后他冲着小鱼儿说“你放心,大人就是拼了命也让你读书。”刘氏推了他一把“还有脸说,孩子自己把束脩都挣到了。指望你不是晚了三秋了?”然后她便红了眼圈把小鱼儿揽在怀里“都是大人没本事,让你小小年纪就要操心挣钱的事情。” 今世这一双爹娘虽然贫困但是也尽心尽力把小鱼儿抚养大,把能给小鱼儿的都给了他,这就是亲情。因此小鱼儿很是珍视这份亲情,见刘氏落泪,小鱼儿忙用袖子给娘擦眼泪“娘,您可别这么说。若不是大人日夜操劳哪有孩儿丰衣足食?我这挣点儿钱其实不也是玩儿么?” 老孙满面红光“他娘,你看看,咱家小鱼儿玩儿都能挣钱,这将来出息怎么会小?你再看看咱这四里八村的孩子大的小的都傻吃糊涂睡的,哪有一个比得上小鱼儿的。现在咱村里谁都说咱家虽说是中年得子,却是最有福气的。明天,对,就明天咱就准备束脩让小鱼儿拜师去。” 第二天天一亮老孙的跑前跑后的忙活。第一次见老师总要备上腊肉和一坛酒,老孙拎着东西带着小鱼儿去拜师,王秀才痛快的收下小鱼儿。小鱼儿既然上了学就应该有个大名儿,王秀才依着小鱼儿的谐音就取名孙渔。 此后孙渔便入了学堂跟着王老先生读书。他在穿越前本来就读过不少古文,所以《幼学琼林》、《千字文》、《神童诗》之类的发蒙教材对他来说太简单了。王老先生稍一考校他便决定从《论语》,《毛诗》开始教起。 穿越前为了教女儿背《论语》、背《唐诗》,孙渔把其中的内容已经背过不少。再加上他毕竟不是小孩儿心性,所以学这些东西没什么难度。但是在王老先生看来还以为孙渔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王老先生对小鱼儿的“聪慧”很是满意,可王墨林的感觉就不好了。王墨林五岁发蒙,现在九岁,不但已经开讲《论语》,而且能写尺方大字,能作几首打油诗。周围村镇上谁不知王家有个读书种子?因此王墨林这个小孩儿少不得感觉自我良好。 可是自从孙渔进了学堂,他的爷爷王老先生天天在他面前夸孙渔背书快,夸孙渔背书快、夸孙渔写字长进大,他这个亲孙子反倒不那么受待见了。这让王墨林很受伤。因此这孩子有意无意的在什么事情上都要和孙渔比个高低。可他想不到的是他和孙渔根本就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这么比下去只会让他更受伤。 孙渔考大学的时候中国的大学还没扩招,高考惨烈啊,凭真本事胜出的学生总有过人之处。孙渔穿越之前既然能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拼杀中胜出就说明至少学习方法没有什么问题。用后世的学习方法应对宋朝的学习实在是小意思了。只是没人知道孙渔其实也被王墨林弄得心里七上八下。 孙渔发现自己虽然凭借后世的学习技巧和穿越之前的先发优势在背书等方面明显领先王墨林,但是真要论起聪明来王墨林远在自己之上。他估计王墨林在自己穿越之前的那个时空也是个学霸一类的存在,以王墨林为坐标比较的话,自己仍然仅仅是个中等偏上的学生而已。 这让他心里不禁有点儿发凉:在穿越故事里主人公不都是英明神武的吗,怎么自己就还是个普通人呢? 幸好他已经打定主意不准备在人家最擅长的领域击败那么些妖孽级的学霸,他读书的目的仅仅是能混进文人圈子。如此想来他也就淡定了,继续为自己的赚钱大业作铺垫。 任何知识必然是有传承的,就算自己只是种出个大葫芦来,也有七分可能因为年纪太小被视为妖孽。虽然古代中国不会像欧洲中世纪一样三天两头烧死女巫,但王权时代一个人给别人感觉太奇怪的话十有八九死得快。所以小鱼儿还要给自己作的这些事找一个合理的解释,给自己的学问找一个源头。如果想尽快挣钱这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这也是一件麻烦事。小鱼儿懂得的知识理论有那么相当一部分是这个时代的人不能理解的,更不要说在这个时代找出这些理论源头了,难道要找个神仙当老师不成?他很快否定了编造个神仙当老师的念头。他可不想引得皇帝整天四处求仙或者大搞天人感应,那样会害了老百姓。 为了把谎言编造的天衣无缝孙渔消耗了无数脑细胞,扯断了无数头发,用了大约一个月时间编好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无疑有巨大的漏洞,但是孙渔相信在这个时代那个漏洞因为太大反而就不是漏洞了。既然司马迁老先生可以认可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凭空出现塞给张良一卷兵书的故事,那么现在的人就不能不认可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凭空找上自己的故事。 但光有故事还不成,孙渔自忖没有司马迁老先生那样可以让文人精英们不敢质疑的人品,所以自己还是要演演戏。这个戏里光有自己不行,还要有几个群众演员顺便客串一下目击者。这个跑龙套的角色孙渔便决定让大狗二狗和村东的憨哥儿充任。 ps:不好意思,章节发颠倒了。 八 患不均 孙渔穿越前小时候文化生活不发达,又是全民缺肉食,工厂里精力过剩的年轻工人既是找肉吃又是找乐子,想尽办法逮兔子、捉田鸡、捉鸟、捕鱼,孙渔可没少跟在这些年轻工人屁股后面干这些事情。那时候在城市边上野兔已经难得一见,如果哪里有一只野兔出没一定会有不下一百人惦记。在这种环境中能活下来的野兔都是最机灵的,要捉住它们也需要更多的耐心,更多的技巧。相比之下现在孙渔所处的时代还是地广人稀,遍地的野兔傻乎乎的,因此分辨野兔的路径对孙渔来说根本不是困难的事情。 每天放学之后孙渔就领着三个小伙伴儿四处转悠着下套子,每日总能有几只野兔入账。这次听了憨哥儿的建议,他们再不靠近张保正的庄院,再没有遇到那个不讲理的总角童子。 憨哥儿现在成了家里最受欢迎的人。每天拎着兔子回家的时候几个弟弟妹妹都早早在树枝扎成的柴门前眼巴巴的等着,一看到憨哥儿出现就欢天喜地的迎上来。看到弟弟妹妹红润起来的小脸儿憨哥儿感到从没有过的心满意足。 兔子不但可以吃肉,野兔皮也是不错的毛皮。穷苦人家不讲究,剥下的兔子皮摊在房檐上晒干拼接一下就是难得的御寒衣物。孙渔看到刘氏停下了织布纺了一些麻线,一问才知道刘氏准备用这些麻线给孙渔缝一件兔皮袄。 三家人房上的兔子皮越来越多,屋檐下还挂起了风干的兔肉,别人都会看到。巴掌大的村子谁还不知道这几个小孩儿找到了捉野兔的好法子?自古以来不患寡而患不均,都是街坊邻里,别人家吃糠咽菜你家吃肉必然会让人心里不平衡。结果就是会让别人下意识的将你打入另类,在你需要借助他们的时候就会发现无法象以前一样顺利得到他们的帮助。而邻里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保护,在这个一年到头只有在催粮催役时才能见到官家人的地方是穷苦人家安安稳稳活下去的重要保证。 刘氏坐在窗下借着打开一点儿窗户透入的可怜光线和燃烧的一根松明子“吱呀吱呀”摇着纺车继续纺线。孙渔盘腿坐在一个蒲团上看着刘氏摇纺车,脑子里却在想是不是应该向村里的人公开套兔子的法子。 自己还小,需要别人的保护,能用套兔子的法子赢得村里人的好口碑应该比多弄些兔肉更加重要。 “只是如果主动公开似乎显得太不正常,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那就等机会出现吧。对了,娘说用麻线缝皮子?好像没听说过有人这么干啊。似乎有点儿太不讲究。”孙渔有些头大。 不过再一想孙渔就释然了。这就是典型的小农经济,身上衣服口中食尽皆出自自家田地,只要在自家能凑合解决的事情就绝对不会花钱!在这一点上真是不得不佩服劳动人民惊人的创造力,他们总会尽可能的找到代用品。麻线缝制的皮草啊,一定是原生态顶级高档货,反正孙渔穿越前陪着老婆逛商场时从来没有见过。 “把捉兔子的法子公开之后还是需要像个别的办法弄肉吃啊!”孙渔又开始想办法。看着麻线纺得越来越长他突然想到一个办法,便央刘氏多纺一些麻线给他。 刘氏知道孙渔从来不会乱要东西,便爽快地答应,连孙渔用来干什么都不问。不就是多纺点儿麻线嘛,又不是多累人的活计。而且她最喜欢自己干活儿的时候小鱼儿乖乖地待在旁边,这种温馨只有母子之间才能体会到。如果不是为了吃饱饭忙忙碌碌,她倒是希望自己纺线的时间长一些,小鱼儿就这么静静地坐在边上陪着自己才好。 这年第一场大雪刚刚下过,王老先生宣布放冬假。孙渔很高兴,正好趁着这段时间把自己的故事编利索了,因此回村的路上他不由得哼起熟悉的歌曲“小嘛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 快到村口时看到在村外等自己的就不光是大狗二狗和憨哥儿三个人了,还有四五个或大或小的孩子。憨哥儿一副小孩儿作了错事的经典表情很不好意思地对孙渔挤出一个笑脸,大狗却立刻气呼呼地瞪了憨哥儿一眼,对孙渔说:“他们几个偏要跟着我们一处玩耍,小鱼儿你说带不带他们?” 这下孙渔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这个时代民风淳朴,村里没大人舍得下脸套问几个小孩儿找肉吃的门路,虽然他们也会探头探脑期望看出点儿门道。但是孩子就不一样了。不要小看孩子,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特别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更是懂得生活的艰辛。同时他们更少顾忌,会以自己的方式处理问题。孙渔猜测肯定是几个孩子缠着憨哥儿一同玩耍,企图窥破捉兔子的秘密,憨哥儿又是个不会拒绝人的,只好带他们来此地。 跟着憨哥儿来的一个年龄较大的孩子上前一步说:“小鱼儿,带我们一起吧,我们跑得快,能帮你捉好多兔子呢。” 这个孩子叫驴儿,十二三岁,正是其他几个孩子的头领。驴儿这孩子比较独,带着几个孩子一直是自己玩儿自己的,平日和小鱼儿、狗儿兄弟以及憨哥儿并不亲近。因此孙渔也没有跟驴儿客气,对他说:“你想学捉兔儿的法子吧?都是邻里乡亲,总不能我家吃肉看着你家挨饿。我便教了!只是怕你们几个学不好。明天早上叫你家大人来,我便教给你们。” 说完孙渔招呼憨哥儿和狗儿兄弟往昨日下套子的地方去。背后驴儿大声问:“鱼哥儿,你说的是真的?” 孙渔略一回头:“自然是真的,谁和你说笑?记住是明天早上。” 见驴儿他们跑回村去了,大狗忙问:“小鱼儿,你说的可是真的?” 孙渔笑道:“不是蒸的难道是煮的?” 大狗急得跳脚:“教了那些人,我们哪里还有兔子吃?” 孙渔说:“吃独食总是不好。我要把村里人全教会。不过我们也不会断了肉食,下雪了,我们可以捉鸟。” 当天回村后孙渔挨家挨户知会村中一家出一人明天早上去学捉兔子,自然满村的人都夸赞孙渔。 鹊华楼的翻新工程已经完成,又下了雪,老孙和赵逄结清了工钱,傍晚刚回到村里,正好得知此事,赵逄惊得长大了嘴巴,好半天才对老孙说:“你家大郎这样年纪便晓得轻重,将来必不是一般人物。你老孙将来必是个享福的。” 老孙本就不贪财,反倒没太当做一回事儿,回家只问了几句,还夸奖孙渔小小年纪就能仗义疏财。这让孙渔感到非常庆幸遇到老孙、刘氏这样的父母。两人都是平平淡淡,与人为善,见孙渔已经决定把套兔子的办法与村里人分享便不再多说什么。这要是遇到小肚鸡肠的人,只怕会唧唧歪歪把孙渔烦死,说不得要破坏他的计划。 九 大宋很黑 第二日早上村里每家都有一个男人早早的来到村口等着跟孙渔学捉兔子。孙渔先跟他们说好,捉兔子的法子可以教给他们但是他们不能进苇塘捉兔子。这苇塘是孙渔他们的自留地。 孙渔教给村里人捉兔子这已经是大大的恩惠,这点儿要求大家都是没口子的答应。这时候的人很重承诺,他们既然答应了孙渔便不用担心他们再到苇塘里偷窥破坏了自己准备好的故事。于是孙渔带着大家田里、林边、河沿上转了三天,教他们如何辨别兽径,如何下套。三天以后孙渔就让他们自己去找地方捉兔子。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该讲的他都讲了,能否捉到兔子就看他们各人的领悟能力了,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大家都很好的遵守了承诺,远远的离开苇塘找兔子,苇塘很安静,孙渔不用再担心有人来打扰。孙渔带着三个小伙伴儿回到了他们的小草棚。二狗急不可耐地问:“小鱼儿,你不是说还有办法捉鸟吗?快说是什么法子?” 孙渔从把怀里抱的那堆东西往地上一放展开说:“就靠它了。我可是费了好几天功夫才弄好的。”憨哥儿他们一看却是一张麻线编成的网,都不知是用来干什么的。 孙渔指挥憨哥儿他们在远离草棚的地方清出一片空地出来,在周围插上短树枝,把网张开架在树枝上,还在网的边缘系上几块石头增加重量。最后孙渔往网下面和周围的地面上撒了一些秕谷和草籽对三人说:“好了,我们回棚子里等着,晌午之前应该就能捉到鸟了。” 大狗挠着脑袋怀疑地问:“这样如何捉到鸟儿?小鱼儿你不是说笑吧?” 孙渔说:“鸟会自己走到网里去。” 大狗以前倒是用箩筐捉过斑鸠,可那是人藏在旁边等斑鸠走到箩筐下把支撑箩筐的木棍拉倒。这网上可没有机关,他不由好奇,说:“那俺在这里看看鸟怎么会自己走进网里。”二狗说:“俺也看看。”憨哥儿憨憨一笑:“俺也看看这没有机关如何把鸟捉住的。” 这正合孙渔心意,他说:“那你们离远些,不要惊了鸟儿。我还要背书,便回草棚去了。” 估计那三个人一时半会儿不会回来,孙渔便用芦苇绑成的扫把在草棚周围扫出一块空地,就在空地上练起太祖长拳来。太祖长拳是跟着老孙学的,正适合小孩子强健筋骨。孙渔准备等过几年把穿越前就会的五行拳再练起来。这五行拳还是上大学的时候学的,工作以后一直练熟了,只是穿越后这具小孩子的身体还不适合习练内家拳,他只好先撂下。 打了两趟拳,孙渔出了微微的细汗,全身都热乎了,然后他便拿着一节芦苇在雪地上练字。先练颜体吧,瘦金体这种几十年后才会出现的字体提前出现在一个孩子手下又没有明确传承就太耸人听闻了。 写字写得有些冷了,听听憨哥儿他们还没有动静,孙渔又打了一趟小虎燕,当他第二趟练到一半时忽然听到憨哥儿的大嗓门在高声大叫:“快上!不要跑了鸟儿!” 孙渔动作停了一下,接着听到大狗二狗的欢呼声不由笑笑,继续把剩下的招式练完,然后回到草棚坐下来。不一会儿功夫听到脚踩在雪上的咯吱声,他从草棚里伸头出来看到憨哥儿双手举着几只扭断脖子的野鸡一马当先冲出芦苇棵子:“捉住了,捉住了!鱼哥儿,你看这么多!哈哈!” 孙渔一皱眉头:“只有野鸡?” 憨哥儿笑道:“还有斑鸠、鹌鹑,大狗拿着呢。” 话没说完,大狗拎着一串用草绳绑着的斑鸠和鹌鹑从芦苇里钻出来,二狗因为大狗不让他拿着这些鸟拽着大狗的衣服大声哭喊。大狗一脚把二狗锛到一边对孙渔伸出大拇哥:“小鱼儿,你真行。我们躲在苇子后面看见那些傻鸟在远处看了好半天,见没有人就过来啄地上的草籽,就这么低着头一直走到网底下。等它们草籽吃得差不多了,野鸡一抬头把脖子伸到网眼里吓到了,扑棱着翅膀要飞。可它整个都在网子里怎么飞得起来,倒是惊得别的野鸡站起来也把脖子伸到网眼里,带倒了网子,把斑鸠和鹌鹑也扣在了下边。这下又有肉吃了!小鱼儿你是怎么想出这个法子的?” 憨哥儿也说:“就是,鱼哥儿你怎么想出这个法子的?” 孙渔当然不能告诉他们这是自己穿越前在网上看到的法子,只说:“你们没有仔细看过鸡吃食吗?鸡吃食的时候都是低着头伸长脖颈,吃完食就会把头竖起来。多么简单的事情!” 憨哥儿呵呵憨笑起来,大狗摸索着后脑勺说:“恁的简单?我怎么想不到?” 憨哥儿笑道:“你怎生和鱼哥儿比,人都说鱼哥儿是白泽下凡呢。” 听了憨哥儿这句话孙渔嘴角不由得微微向上翘了翘。看来以前的铺垫起效果了啊。 不过他还是一如既往的说:“不要听人乱说。你们只要对周围的事用心,总能找到吃饭的门路。” 本来腊月正是村里人最闲忙年的时候,今年却不同,即使过年前后几天小清河两岸远远近近都会出现蒲湾村男人们寻寻觅觅的身影。暮色下归来的人们在村口相遇肯定要先问一句“今天有几只入账?”看着几乎家家都晾晒了兔皮,蒲湾村每个人都感念着孙渔的好处。 蒲湾村几乎人人都会捉兔子这件事很快就传出去了,也引得不少闲汉来瞧个究竟。只是刚过了年里正和乡间的书手就带着公差到村里征发劳役。说是因为大清河去年洪水期差点儿决口,齐州要大举修河堤,今年征发的民夫特别多。 大宋的赋役安排在理论上很人性化,官府将有财产田地的人划分为上三等户,轮流执役,象孙家这样只有一个院子而无田地的人家被划归下等户,不应派这种夫役,只可以当壮丁。而孙家只有一丁,更加不再征发劳役的范围,因此孙渔只记得五岁那年老孙服劳役却是接受别人的雇请去顶替的。 但是今年老孙虽然依然没有上出夫役的花名册,但是乡书手却告诉老孙他被和雇了。所谓和雇就是官府按照市价雇佣人做事,但是其实谁都明白这和雇能拿到市价一半的钱就谢天谢地了,而剩下的钱自然被衙门里的人贪墨。 十 天降小狗 乡书手说孙老实如果不同意和雇会得罪整个衙门。 这是赤裸裸的威胁啊。赵逄悄悄告诉老孙这事儿是县衙里的书办们受了应该服役的人的钱,然后出很少的钱找人顶替。如果老孙拒绝和雇就是断了小吏们的财路,小吏们会勾结起来找老孙的麻烦。这都是胥吏们作熟了的,全真才也说不上话。老孙本来就老实,听赵逄这么说只好认命。 这大宋还真是黑啊!孙渔又一次被吓到了,看来民间还真不是好混的。 那时候修河可不是闹着玩儿的,经常闹得人家破人亡。孙渔来到这个世界才几年时间就看到村里有四家人因为服役办了丧事。刘氏和老孙背地里愁得不行,在孙渔面前却都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不愿意吓到孙渔。他们只对孙渔说了一句话:“将来定要考个秀才回来,便没人敢欺负了。” 这时孙渔也知道了原来现在的里正已经不是张家人。张里正家在儿子当官之后便被划为官户,不再服役。只是人们已经习惯,将张里正的称呼保留下来。 老孙随着村里二十多个男人一起走了,孙渔的兔皮袄被刘氏改了褥子给老孙带上。看来孙渔在春天之前还是只能穿絮着芦花充数的夹袄和羊皮坎肩。不过周围村里的青壮、闲汉也基本被搜罗一空,少了人来村子周围闲逛,给孙渔留下了一片宁静。 有了第一天的成功,憨哥儿和狗儿兄弟还有大黑狗天天跟着孙渔钻到苇塘里捕鸟。当然捕鸟不能总在一个地方,他们在距离草棚远近不同的地方清出了好几块空地。这些事情都不需要孙渔动手,连放网、收获都不用孙渔。而三个小伙伴则在捕鸟的整个过程中都会待在网的附近,特别是一只企图偷袭野鸡的狐狸也撞进网被逮住之后他们就更是时刻提防自己的猎物被抢走。正月的时候大黑狗生了一窝小狗暂时不能跟着来苇塘,三个小伙伴就更加紧紧守着网。 日子就这样平静地一天天过去,孙渔每天总是有大把的时间独自待在草棚。除了每天练拳、习字,有时候他还在草棚里打坐一会儿。眼看二月就要到了,天气开始暖和起来,积雪开始融化,苇塘的地面也泛出水来,再过几天人就进不来了。王老先生让人捎话来,说马上这几日就要开学。苇塘里的鸟也少了,一天不一定能捉住一两只,因此孙渔已经决定结束这个捕鸟季。 因为鸟不但少而且越来越警惕,每次收网的时间长了不少,憨哥儿他们要很长时间才会回来,孙渔便趁着无人打扰再次打坐运行周天。这次打坐入静特别快,一开始还能听到远处的鸟鸣和风掠过苇丛的声音,很快孙渔的世界就万籁俱寂,同时他的身体开始发热。这时最好的状态是能够进入一种空灵虚无的境界,但是孙渔此时的脑海却和空灵无缘,穿越前的事情从开始记事一直到爆炸前一桩桩一件件象放电影一样不断涌现。那些事情有欢乐也有悲伤,让孙渔不由得心潮澎湃。 这种情况是打坐时最忌讳的,一个不好就会进入俗称的走火入魔状态。孙渔正想结束打坐,猛然觉得眼前金光万道,身体飞了起来。他连忙睁眼,发现自己仍然保持着盘腿坐姿,但是却是仰面朝天躺在地面上,已经滚到草棚门口。 “这是怎么了?”虽然觉得哪里出了问题可他仍然懒洋洋地原样躺在地上。刚才想起了穿越前小时候被妈妈抱着爬树的情景,他想要回味一下那时的温馨。但是从草棚外传来一阵轻轻的呜咽声,孙渔愣了一下只得爬起来钻出草棚,转到草棚后面顺着声音找过去,拨开杂乱的芦苇见那里竟然趴着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 草棚后面出现的通体乌黑的小狗。小狗刚睁眼没几天的样子,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可怜巴巴的用鼻子四处乱嗅。周围没有妈妈熟悉的气味,小狗委屈地呜呜咽咽地哼哼着,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 孙渔把小狗抱起来塞在羊皮袄里四下看看,不像是有人来过的样子。他还特意在周围的雪上看看,连野兽的足迹也没有。那么这只小狗是哪里来的呢? 他正在纳闷的时候就听到憨哥儿的大嗓门从苇塘伸出传来:“鱼哥儿,鱼哥儿!” 出事了?孙渔连忙喊:“憨哥儿,怎么了?” “鱼哥儿!你没事吧?”憨哥儿的喊声近了不少,听得出他在快速的奔跑。 孙渔连忙回答:“我很好!出了什么事?” 一会儿工夫憨哥儿气喘吁吁地从苇丛里钻出来,因为跑得太快喘不上来气,看到孙渔后弯下腰喘了好几口才说:“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刚才的雷好吓人啊!” 刚才打雷了?我怎么没听到?大概我正在入静状态吧。 大狗、二狗也气喘吁吁地从苇丛里钻出来。憨哥儿继续说:“刚才恁大的一个雷就落在这边,震得地皮颤动。俺怕吓着你可不好向婶子交代。幸好无事。” 大狗也说:“就是,谁见过正月里有过这样的响雷,六月下大雨的雷也响不过它。” 这时大狗看到小黑狗的头从孙渔怀里钻了出来,好奇地问:“小鱼儿,你却哪里弄了条狗来?以前俺家大黑生了小狗给你总是不要,这狗却比俺家的好么?” 孙渔忽然想到有了这条小黑狗儿自己的谎话就圆满了,不过他现在还没想好如何把涉及小狗儿的那部分编圆,生怕大狗再问东问西连忙岔开话题:“这狗是一个人送的,只是太小,还没断奶。要不让你家大黑给喂点奶可好?” 二狗立刻拍着胸脯说:“这有何难?娘说这次大黑奶水多得是,小狗吃不迭呢。” 正在说话,远远地就听见女人们焦急的喊声,四人连忙钻出苇塘见一帮女人孩子发了疯一样跑来,冲在最前边的正是刘氏,连鞋都跑掉了。 刘氏跑到跟前一把把孙渔搂在怀里,儿啊肉啊地乱叫,还把孙渔转过来转过去地查看。孙渔问:“娘怎的来了?出了什么事?” 一个村里的婆子答道:“刚刚的眼见一道闪电落在苇塘里,映红了半边天,接着又是震天动地的个焦雷,谁不害怕?知道你们几个总在苇塘里,生怕你们出了事情,众人便跑来看呢。” 狗儿妈搂着大狗二狗连声问:“可曾惊着了?” 二狗没心没肺地笑道:“那里就惊着了?俺们几个眼见那雷就落在草棚那里,鱼哥儿正在草棚里头,倒是没有听见。恁的作怪。” 这么一说大家都向孙渔看过来。孙渔尴尬地干咳两声,心里只怪二狗多嘴。现在把他刚编好的故事抛出来只怕会引来很多麻烦,他正在犹豫时,那条小狗有哼哼唧唧从他怀里钻出头来。他连忙转移话题:“娘,我在苇塘里捡了条小狗,我们养着它吧?” 十一 来福犬 乡村人家养条狗不是什么大事,刘氏心烦意乱地哪有心思在意这个,就随意点了点头。孙渔看小黑狗不安的用鼻子乱嗅连忙拉着二狗嚷:“小狗想是饿了,快去找大黑吃奶。” 二狗小孩儿心性,立刻转移了注意力,跟着嚷道:“那就快些,千万别饿死了。”说完,二狗拉着大狗和孙渔一溜烟跑走了,跟着来看热闹的孩子们也跟着一窝蜂跑回村去看新鲜,只留下一群女人还在苇塘便讨论这从未有过的怪事。此后又有那好事的闲人一遍一遍钻进苇塘四处查看,孩子们更是三天两头儿钻进去看看能不能也有什么奇遇,但却是什么异常也没有看到。生活平静的向下出了这么件怪事自然会被议论很长时间,但是此后那片苇塘又重归了安静仿佛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时间久了这件事情也就逐渐被人淡忘,只是偶尔被人们想起来提起一句。 孙渔把小黑狗抱到大黑的窝,把小黑狗放到大黑肚皮上。大黑很够意思,只是闻了闻小黑狗身上的气味就任由小黑狗钻到肚子底下吃奶。小黑狗也不客气,一路歪斜爬过去趴在大黑身上用力吸吮起来。 孙渔一直观察着这只不明来历的小黑狗希望能看出点儿什么不同来。 不是在穿越小说里有人带着系统穿越吗?自己可是两手空空来到这个世界的,难道这只小狗儿是给我送系统来的,就是一只狗形的叮当猫?可是小家伙一副专心致志吃奶的样子,怎么看都是一条普通的狗。 好一会儿,小黑狗才松开嘴,满足地打了个哈欠,拱在大黑身上那群小狗中闭了眼睛想要睡觉了。孙渔不死心,忍不住用手指戳了戳小黑狗鼓鼓的肚子,希望那里能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小黑狗不满地扭头看了孙渔一眼哼哼两声又往大黑身上使劲儿拱了拱。大黑发觉孙渔对小黑狗动手动脚,不满地发出呜呜的警告声。孙渔只好揉揉鼻子悻悻地离开大黑的窝。 回家后孙渔又把小黑狗出现前前后后的事情想了一遍:“憨哥儿他们说见到有闪电落在草棚附近,可是草棚附近根本没有任何痕迹,当然也没有人或兽出没的痕迹。难道这条小黑狗是随着闪电出现的?就像终结者一样?先养着看看吧。都说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也许能吐出个系统呢?一出现就惊天动地的狗总不会是普通的狗吧?” 小狗长得很快,到二月中旬的时候小黑狗已经跌跌撞撞满院子乱跑了。孙渔给它取名叫“来福”,小黑狗似乎对这个名字很满意,听到有人叫这个名字就会屁颠屁颠儿跑过来把小尾巴乱摇一阵。 天气暖和起来,孙渔也开始按部就班实施他的赚钱计划。老孙不在家,有些事情他只好自己动手。 现在小清河解冻,又开始通航,码头上又热闹起来。孙渔从席子下边拿出娘给他买糕饼的钱去码头上买了八根儿臂粗的竹竿,让憨哥儿给扛回家,又在憨哥儿的帮助下把老孙用细竹竿搭的葫芦架子拆了,用粗竹竿重新搭了一个。然后花了几天时间,他用一个小䦆头在架子地下挖了十个大坑,把去年积肥腐熟的肥料和上泥土拌匀填满这些大坑。刚过春分五天,他就在每一个坑中种下两颗去年挑选出来最饱满的葫芦籽。这个家明年脱贫就靠它们了。 清明前三天修河的人们回到了村里。还好,老孙除了瘦了些倒是没有什么变化。老孙说这都是得了全真才的照顾,还说多亏大郎有远见。看来孙渔在全真才身上的投资体现出了价值。 那些没有人照顾的人就不好了,就算全真才看在赵逄的面子上悄悄回护蒲湾村的人,还是有好些人因为活儿重又吃不好都瘦脱了相。村子西面的一个在堤上抬木头的时候被砸断了腿,幸亏他家还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年龄已经二十一,也娶了媳妇好几年,却为了逃避劳役还是保持总角的发型,对外愣说还是童子。他家老二马上也十五了,因此这一家人还能生活下去。 大宋的人们对劳役造成家破人亡都见多不怪了,因此出现了各种奇葩的逃避劳役的法子。有人为了不服劳役,胡子都白了还梳两个髽鬏冒充童子的。当然最普遍的方法是分家,分成小户,每一户都是单丁就可以不服劳役。但是人家衙门里的胥吏也有办法啊,人家不征发你服役,而是和雇。“公平买卖,你情我愿”,从律法上总没有问题吧? 无论什么年代胥吏们整治人的法子都多着呢,因此有了这次意外的和雇事件孙渔心里满满的紧迫感。这个世界没有医疗保险,服劳役也没有工伤赔偿,平民百姓什么保障也没有。孙家的收入现在主要就靠老孙,太不保险了,要是老孙出了什么岔子那么孙渔能靠谁去?所以加快赚钱那是必须的,有点儿钱傍身总是多一些保障吧。 为了早日改变现状孙渔起早贪黑的照顾他的二十棵葫芦苗和几棵果树。傍晚时他就用草苫子把葫芦苗盖上防冻,早上上学前他一定会嘱咐刘氏在太阳出来后把草苫子拿掉。二十棵葫芦苗没有辜负孙渔的期望开始伸出健壮的藤蔓展开肥大的叶片。 老孙认为这二十棵葫芦藤都很壮,今年能结很多葫芦。可是孙渔再一次让他惊讶了,孙渔每个坑里只留下比较强壮的一棵藤蔓,其他的被移栽到墙下随意生长。等葫芦藤长得再粗一些长一些后,孙渔把十根藤聚在一起用泥包住,一个月后十根藤竟然长在了一起。然后孙渔掐断了九根藤稍,只留下最粗壮的一根藤。 用几个根系供应一根藤,这个法子孙渔忘了是《齐民要术》还是哪本书里提到过,穿越前很小的时候在工厂图书馆里看过。那时候闲的蛋疼,他在工厂宿舍房后用丝瓜和葫芦作过尝试,祸害了不少丝瓜和葫芦,挨了爸爸不少巴掌。没有想到现在这个经验派上了用场。 留下的一根藤果然不负孙渔所望,在充足的养分供应下长得分外粗壮,很快藤蔓就爬满了新搭起的架子。 小黑狗来福自从断奶后就被孙渔抱回家,现在就爱粘着孙渔。每天孙渔放学它都会拱在门前眼巴巴的等着孙渔回来。当然那也是因为孙渔一般会带着它再出门玩耍一会儿。 随着来福的体型开始长大,不同于其他土狗的特点越来越明显。且不说它明显比土狗更加高大强壮,就是那方嘴大头、嘴角微吊颧骨突出的面相也与周围的狗明显不一样。孙渔倒是对来福的长相不大在意,只是希望小来福长大了也许哪天冷不丁吐出个系统啥的,让自己在这个世界过上穿越小说里那种左拥右抱娇妻美妾躺着数钱的日子。 ps:因为猪脚以后的很多行动都和在大宋的早年生活有关联,因此只能把一些事情交代细一些。等大葫芦种出来就进入正戏了。 十一 大葫芦成 要来福将来给自己吐出一个优秀的系统孙渔可从不敢亏待来福,为了给来福增加营养他又开始到处下套子逮野兔。但是现在逮野兔的人多了,收成不如过年前好,来福不得不三天两头的吃糠咽菜。但是谁让孙渔穿越前看的书多呢,他记得有一个著名的外国作家写过一条在阿拉斯加拉雪橇的狗的故事,故事里人们是用鱼干喂养雪橇犬的。 既然狗能吃鱼干那肯定也能吃鲜鱼。孙渔带着憨哥儿、狗儿兄弟砍了很多柳条,用柳条和竹篾扎成鱼笼放在小清河里。鱼笼里放上些用加了茴香和八角茴香的酒糟泡过的小米作的鱼饵,吸引鱼的效果很好,每天都能捉到几条一尺以上的鲜鱼,小一些的鱼就更多。鱼儿拿回家后孙渔就会片下几大块鱼肉切碎喂给来福。在来福吃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孙渔总爱摸摸来福的肚子,看看那里有没有长出一个叮当猫的口袋。 可来福显然没有这个觉悟,根本就不向这个方向努力,随着个子越来越大除了追野兔和捉老鼠就只会捣蛋,而且屡教不改。刘氏气得三天两头举着扫帚追打它,只是来福很聪明,一看到刘氏抄起扫帚就夹着尾巴跑到葫芦藤下躲起来。刘氏也知道这狗是儿子的心头肉没有下过狠手,来福才避免被打死吃肉的命运。 葫芦开出了白色的小花时来福已经有些雄赳赳的气质,有着宽阔的胸肌,粗壮的腿,直立的耳朵和军刀一样扫来扫去的尾巴,谁看到都会赞一声好。不过叮当猫的口袋一直没有出现,既然没希望吐个系统出来孙渔开始琢磨是否可以废物利用把来福训练成一条军犬。可没想到来福就是个懒汉,和它玩儿没问题,只要一训练它就不干了,逼得急了就躺在地上四脚朝天的装死,也不知道这是从哪儿学得,反正村里的狗没有这样的。 夏天蚊子多起来孙渔放学后开始和狗儿兄弟到码头的大路上摆摊卖蚊香。他选的地方是一个茶馆旁边。这里也算是要津之地,茶馆档次比较高,茶博士兼职说书。孙渔在那里摆摊儿不但因为那里人流量大,而且可以蹭书听。 现在来福安静了许多,每到孙渔摆摊儿的时候就会乖巧地蹲在一边。茶馆儿里南来北往的客人都没有见过和来福类似的品种,便总有人打问来福的来历,还有想把来福买回去的。这让孙渔更加确认了来福不是这个时代的品种,十有八九也是从哪个时代穿越来的。 葫芦花谢了,结出了小巧嫩绿的果实。孙渔把最初结的三个葫芦摘掉,让随后结的葫芦略微长大,从其中挑了三个形状最佳的保留,其他的一律摘掉。老孙虽然觉得被摘掉的葫芦可惜,但是既然孙渔信誓旦旦说这样才能结出大葫芦他便不再说什么。 十个根系只供应三个葫芦,让它们象气吹起来一样越长越大。老孙便用麻绳编成吊网兜住葫芦防止它们压断藤蔓掉下来。当秋风劲吹葫芦停止生长时,孙渔目测三个葫芦高度都超过一米。不过这时候葫芦还不能摘,要等到经了霜才好。 今年孙渔又收集了不少鸟毛,还用糖从别的孩子那里收购了一些,鸟毛玩具的生意还是要继续作。不过今年已经出现了竞争者,因此卖的货多了,赚得钱却和去年差不多。幸好这一年又是卖蚊香,又是卖鸟毛玩具,老孙还经常把捕的鱼拿到草市上售卖得几文钱,一家子三人一狗的生活总比以前好些。孙渔也终于穿上了一件兔皮缝制的袍子。 入冬之后蛇虫匿迹,四个小伙伴再次在苇塘里搭起草棚干起捉鸟的勾当。孙渔还是照样大部分时间留在草棚里。 去年能打雷送来一只来福,也许今年还能再打个雷送来什么意想不到的东西呢。 孙渔心里怀着隐隐的希望再次打坐入静盼望奇迹再次出现。每到这时来福总是忠诚地趴在周围为他放哨。但是一个冬天也没有听到雷声,更没有什么奇异的东西出现。 正月里县衙再次征发劳役,村里的男人又走了不少,幸好这次没有再和雇老孙,大概县里的胥吏也知道事情不能做绝。正月刚过老孙又急着把三个大葫芦拿到城里去卖掉,孙渔却说:“爹爹以为这些葫芦能卖多少钱?” 老孙捏着下巴说:“这么大的葫芦谁听说过?七八贯钱总是不能少的。” 孙渔说:“且不说孩儿以为能得的钱应该更多,爹爹可曾想过,我家平民小户,得了这七八贯钱却放在哪里。若放在家里,万一引来了贼人怎么办?眼下村里的人好多都被征发劳役,男人正少,来了贼人如何抵御?这是招祸啊。” 其实孙渔还有一点没有说,他担心一旦爆出孙家有大葫芦的消息引人窥伺,他的几棵嫁接的果树会被人发现。那东西想来比大葫芦更值钱。 老孙一想也是这个道理,便问:“那你说如何。” 孙渔说:“依我看便等村里人都回来有了照应时便放出风去引得人来竞买。来竞买的人多了说不得一二十贯也有人出。我那几棵五色花树也成了,便让人买去,怕不再得个百十贯?把这钱我们赶紧买些田声音来,盖一处院子,便衣食无忧。” 老孙想了半天才说:“咱家没有地便是下户,只当壮丁,象修河这种夫役本轮不到,更不要说里正衙前这种重役。有了地,便成了上户,将来再难逃脱差役。好在目下家里只有一丁,还可安稳几年。一亩好地不过两三贯钱,若有个百贯钱买个几十亩好田产出不少,便可供你读书。只是以后你须得用心读书,不可再分心其他,让咱家成为官户才好。不然纵有些家财一个不好也被差役弄得倾家荡产。” 为了安老孙的心,孙渔只得答道:“省得了。” 一旁的刘氏止不住又把孙渔搂在怀里哭起来:“小鱼我儿,多亏得你。没想到我上辈子还修了这样的福分……” 十二 遭算计 庆历二年清明前村里服劳役的青壮被放回来,孙渔让老孙放出得了两个大葫芦的消息。 “为何只说两个?不是有三个葫芦么?”老孙很是不解。 孙渔笑道:“爹爹,有话说物以稀为贵。你只说有两个葫芦。这两个只怕却比三个卖得的钱更多些。那个最大的底下有些残疾,你悄悄把它破开吧,种子便留下,结的葫芦也许会比平常大些。” 老孙现在对儿子是言听计从,便按照孙渔的嘱咐散布消息。这个消息从码头上一传开,立刻引爆了齐州的街头巷尾。 码头茶馆里的几位客人坐下后有人便问茶博士:“听人说近旁村里有人得了两个大葫芦,可有此事?” 茶博士一般都是消息灵通的,立刻笑道:“客人说得是,却是蒲湾村的孙老实家。” 一个穿着狐皮裘戴着方巾的客人便问茶博士:“说是葫芦恁的大,可是真的?” 茶博士一边上茶一边卖弄道:“哪里有假?俺店里后院烧火的王三郎便亲眼见了,每个足有三四尺高。难得的是一般高矮,一般模样。” “真有这般大?也是一等奇事。” 茶博士见喝茶的客人都看过来便继续卖弄,这也是一种招揽顾客的法子。“若说这等事在别处便是奇事,在孙家却也普通。” 有当地人听了这话便点头,路过的客人却问:“怎么普通?快与洒家说说。” 茶博士抱着手在中央站了说道:“诸位不知,孙家的事甚是离奇。那老孙年过三十却不曾得个一儿半女,那年冬日突然一天晴空里雷声滚滚,多少人都见到,好不吓人。那老孙的浑家却梦得一只异兽入怀,便产下一个男孩。这孩子从小就好发呆,有时竟自言自语,孙家以为竟生了个傻子。可谁想有高人路过见到这孩子竟说是白泽下凡。” “白泽啊!”茶馆里响起一阵惊呼,一个络腮胡须的锦衣胖子叫道:“博士,恁讲故事呢?” 茶博士笑到:“客人问问这几位乡邻,这可是真的?” 立刻有两个当地人连连点头。茶博士继续说:“这小儿稍长,最是懂事体贴的。小小年纪就知道读书,竟自己挣了束脩拜在王老先生门下,不要花爷娘一文钱,还贴补家里。那年他只六七岁。这种事谁听过?” 有客人叫道:“莫要欺我等外乡人,六七岁的孩童如何赚钱?” 茶博士再次被质疑也不恼,就把孙渔如何作鸟毛玩具,如何教村里人捉兔子,如何编鱼笼,如何卖蚊香,一桩桩说来。他口齿灵便,本是说故事说惯了的,这些事由他说来听得不少人张大了嘴巴。最后茶博士说:“因为这些事,孙家种得偌大的葫芦也不奇怪。都说孙家是福地呢,若是谁买得那大葫芦只怕也能沾一些福气。” 一个靠墙的当地人接口说:“就是他家的狗也不似别家狗,恁的威武,不是见过谁信?这孙家必是有福气的。” 一个穿直裰的客人对穿狐皮裘的客人说:“果真如此,大郎便往那家去一趟,出个几贯钱,伯父的寿礼便有了着落。” 狐皮裘大笑道:“正是,正是。” 茶博士却笑道:“客人不要怪我多嘴。几贯钱只怕不够,今日早上闻听已有人出到八贯钱,人家只是不买呢。” 孙家没想到坊间已经传出了这等神话,正在家里忙着接待来看稀罕的亲朋。现在他家已经可以用门庭若市来形容,周围村社凡是能瓜葛上关系的都来看看大葫芦到底什么样子。王老先生都停了课专门到他家来,一看到这两个半人高的葫芦就大叫“祥瑞啊!这是祥瑞啊!”说着还差点儿给葫芦跪下。 这叫什么事儿啊。孙渔只好一再向他保证这就是自己按照农书上的法子种出来的,才让老先生平静下来。 两个一米多高金灿灿的大葫芦就被孙渔摆在屋子中央刘氏用柳条编的底座上。每个来看的人都会在惊叹声中把眼睛凑在上面从上到下看一遍。有人想摸摸,孙渔还没说什么赵逄等人就会大叫:“小心些,千万别碰坏了!” 出现大葫芦的消息也引来了一些贼眉鼠眼的人。这些人不光来看葫芦,还在孙渔家前前后后的转悠。不过村里的人都算是受过孙渔的恩惠,这个时候都很上心的维护孙渔家周全,把村里紧紧看住。现在很多人相信孙渔能给这个小村子带来福气呢,可不能出了差错。 来福现在已然成了村里众狗的头领,此时也很懂事地领着几条狗在院子周围转悠,凡是见到不从前门接近院子的陌生人就呲着牙大声吼叫。 来福已经一岁了,身子长成了,目测肩高已经达到了七八十公分,绝对是在当地前所未见的大狗。更兼来福长着虎一样的头颅,粗壮的四肢,直立的双耳和军刀一样的尾巴,往那里一站威风凛凛,心存不轨之徒都要在心里掂量掂量。 更喜人的是来福还机警非常。从昨天开始有人扔肉馒头给来福,可是来福只是嗅嗅根本就不下嘴,反而把馒头叼到门口扔给孙渔。那些心里打歪主意的人没有料到来福这么通人性,偷鸡不成反而打草惊蛇,一时没了办法。 已经有好几拨人出价买葫芦,但是孙渔的打算是利用葫芦制造广告效应,目的还是把那几棵嫁接的果树卖个好价钱。所以孙渔只说三天后在码头的茶馆搞一个拍卖会,若是真心想要,尽可到时到场竞买。 张里正这天早上嫌他老婆礼佛花的钱太多刚刚把他老婆训斥一顿。可那婆子却口口声声说她敬佛是为了家族兴旺,保佑一家平安,丝毫不知改悔。婆子也是五十多岁的人,是一个孙子四个孙女的奶奶,张里正也不便苛责,只得气鼓鼓的离了家里的佛堂。刚走到前院正看到他大孙子也是气鼓鼓的进来。 张里正有两个儿子,却只有一个孙子,因此把这个孙子宝贝得不得了。见孙子这般模样忙问:“贵哥儿,这是怎得了?” 张里正的孙子张贵正是去年抢了孙渔一只野兔的孩子,见爷爷发问立刻说:“翁翁,那蒲湾村一家得了两个硕大的葫芦,孩儿本想出一贯钱买下给翁翁玩赏的,谁知那家竟然不卖。” 张里正捋着胡子笑起来:“你有这孝心便好。什么样的葫芦值一贯钱?你莫要给人骗了。” 张贵见祖父不相信自己有些急了,用手比量着说:“翁翁,真的有这么高!两个葫芦一般大小,一般模样!跟我去的人都见着了!有人还说那葫芦是祥瑞呢!” “真有这么大?”张里正这才认真起来。他对跟在一旁的心腹管事说:“你且到那孙家打探个究竟。” 他作了多年的里正养成了但凡有个风吹草动都要探听明白的习惯。 把张贵打发走后张里正站在院里陷入了沉思。他总觉得这事似乎是个机会,但是一下子想不清楚是个什么机会。他感觉自己真的有些老了,不像以前头脑清楚了。 他在脑子里把和孙子的对话重新过了一遍,突然明白了这是个什么样的机会:“祥瑞!对,就是祥瑞!这要是我家把这祥瑞献上去,是否会给二郎谋个更高的官职?” 他正在想着,看到他的大儿子穿着一件皮袍从后院出来便喊了一声:“大郎!” 他的大儿子张安连忙过来给老子行礼,问道:“爹爹可有事情?” 张里正哼了一声:“你这是又要到哪里鬼混?” 张安陪笑:“儿子约了县衙赵押司等人一起吃酒。” 张里正说:“你也不作些正经事?你可知蒲湾村有人得了一对大葫芦?” 十三 诬告 “儿子不知!”张安回答。这时那管事气喘吁吁跑进来嚷道:“大官人,果然是好大的葫芦,只怕比贵哥儿说得还大些呢。好多人在看。却是孙老实家得的。” 张里正仔细问了大葫芦的模样,张安听了立刻叫道:“这等好东西和不快去买来给娘供在佛堂里?” 管事学说:“孙家只是不卖呢。说是三天后便在码头的茶馆竞买。” 张里正把管事打发走,对张安一摆手示意他跟自己进屋。待张安关上门他说:“天下竟有如此大的葫芦,定是祥瑞了。前些年先皇往泰山封禅,进献祥瑞之人多有封赏。前些日听说当今官家子嗣不利,而葫芦正是寓意多子,若是咱家献上这大葫芦,只怕官家大喜,二郎的的官可再升一升。” 张安一拍大腿:“爹爹说得是,我这就去将葫芦买来。有你的面子,不怕他家不卖。” 张里正举手打断他:“买来的总不是自家出的。二郎的信里说若是祖上有什么福荫他升官便容易些。若是能让人以为这葫芦本该是我家的才好。” 张安别看不务正业但是鬼主意多,想了想说:“这却不难,只是听说那孙家大郎有些古怪,人说是白泽下凡呢。夺了他家葫芦岂不是得罪了他?” 话刚说完他就看出自己老子一脸不屑。他知道张里正年轻时也是没遮拦的汉子,也做过没本的买卖,手上有人命却挣下好大一份家业,儿子还考中进士,便再不信鬼神报应之说。 果然张里正说:“无稽之谈。二郎读的书里说子不语怪力乱神。什么白泽转世都是些村夫愚妇胡思乱想罢了。你有法子只管说来。” 张安便说:“儿子认得一个人拿着佛经做的旧了冒充前朝的古物卖给那等信佛的痴人。我便到孙家走一遭,亲眼见得那对葫芦,让那人造一本笔记。只说我家先祖积德行善,有异人传先祖葫芦异种,只是我家从没种过,却被那孙老实趁来我家做工之际窃走。他家的葫芦正与笔记上记的葫芦一般模样,我家才知葫芦种子是被孙家窃走,自然是要讨还的。” 张里正沉吟了一下说:“此法也许可行。” 张安忙说:“必定是可行的。听赵押司说,那新来的县尊却是个只会读书的,不通实务,只要有白纸黑字在那里他便再不会疑心。县衙里上上下下我都认得,只要许他们好处哪个不帮我说话?那孙老实却认得谁去?” 张里正点点头,对大儿子能把县里上下打点清楚很满意。但是他提醒张安:“首尾必要干净,万不可让人看出破绽。二郎当官是要官声的。” 张安信心满满:“爹爹只管放心便好。那人都是作得熟了的,万不会出纰漏。去年官家访求前朝宰相后人,你猜如何?便有人使作假书的那人作了一本家谱出来。就靠这家谱他便被封了官。” 张里正很满意,摆摆手:“那就速去办好此事。记着,三天内必要拿得那笔记来,便多花些钱又如何,值什么?” 张安忙领命带几个庄客去了。 —————————————————— 三天时间转眼就过了。这天早上日上三竿,老孙把两个大葫芦用担子挑了,在一众乡亲的簇拥下往码头的茶馆去。刚走出村子不远就见从码头方向过来一群公差,走得近了便看出为首挎着腰刀的正是全真才。 赵逄见是小舅子,紧走两步便打招呼,问:“二舅,却作什么来?”。 全真才喊:“我身上着落着公事,待办完公事再和你说话。”然后他只扭头和跟随的里正及乡书手说话。里正指着孙老实说:“他就是孙老实了。” 全真才本是认识孙老实的,此时却装作不认得,对手下一挥手:“拿了!” 两个公差立刻上前一抖锁链套到孙老实脖子上。这下不但孙老实傻了,所有人都傻了。赵逄觉得很没面子,抢先叫道:“这是做什么?” 全真才说:“孙老实,你的事发了!张大官人高你偷窃他家宝贝,你跟我们到县衙走一趟。正好,这两只大葫芦正是证物,便一起带着省得我们再跑一趟了。” 这下不但老孙和孙渔愣了,蒲湾村的人也莫名其妙。谁不知道孙老实是个老实人,不然这孙老实的诨号是怎么来的。赵逄揪住全真才问:“是哪个张大官人?却是偷了什么东西?” 全真才说:“便是大码头庄张安张大官人。他今日城门一开便到得县衙状告孙老实偷窃他家的大葫芦种子。这对葫芦便是用张大官人家的种子种出来的。” 好多人都是租种张家的地,听说是张安一下子村里人的气势弱了不少,但仍有几个人嚷道:“他家葫芦种子丢了怎得不早报官?”“他如何认得这葫芦便是他家的?” 全真才对村民的叫嚷只是哼了一声:“啰嗦什么!我兄弟只管拿人。有什么话到县衙向县尊说去。县尊自会明断。” 孙渔以为孙老实这个老实人这时候应该吓傻了,没想到孙老实却已经把脸涨得通红,一梗脖子:“这葫芦本是俺家大郎种出来的。谁去偷他家的?俺便跟你去县衙,怕他怎得?” 说完,孙老实对孙渔说:“你快回家去,告诉你娘不要担心。我到县衙说明白就回来。” 孙渔却觉得此事蹊跷,只怕不能善了,孙老实未必能应付,便说:“爹爹,我跟你去县衙吧。这葫芦本是我种出来的,有什么事问我便是。” 全真才上下打量孙渔几眼,说:“你小小年纪,只怕到时吓坏了。” 孙渔只叫过大狗吩咐他速速回村告诉刘氏原委,让她带着来福谨守门户万万不可随便出门。大狗去了,孙渔又叫过憨哥儿让他往茶馆去告诉茶博士出了事情,让有意买大葫芦的人都往历城县衙去,等断完案子便就地拍卖。 孙渔这番安排让全真才觉得眼前一亮。他觉得孙渔确实不一般,便有心帮帮孙家。只是张里正办差多年结交甚广,和州县胥吏都有交情,张安更是和那些胥吏打得火热,听说张家二郎又在京城审官院做官。这样的势力人家他全真才一个小小的捕头哪敢得罪?不过眼珠一转他便有了主意,俯下身子看了筐里的两个葫芦看似无意他对拉着老孙锁链的公差说:“真是好大的葫芦,哪个见过?只怕本县只有张大官人这样有福气的人家才有。” 那个公差平日就是多嘴多舌的,被全真才的话一引立刻打开了话匣子:“说得是呢。张大官人祖上必是行善积德修来的福分才得神仙赐下这等稀罕种子。这等宝贝岂是随便能种出来的?” 他回过头来对蒲湾村众人说:“你等以为葫芦没有名字就不知是谁家的?张大官人祖上就是读书人,早把那葫芦的形状记在书里。白纸黑字,哪个敢不信……” 他絮絮叨叨说了半天,孙渔大体听明白是张家拿着一本书到县衙告状,书上记载张家祖先从神仙那里得到了一粒可以结出巨大葫芦的种子,据此张家告孙老实偷了他家的葫芦种子。 “神仙?”孙渔呲之以鼻。这个说辞骗真正的宋人还行,孙渔听到“神仙”这两个字就确定张家是诬告,他心里反倒安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