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果:职场人的平凡世界》 序言 再谈平凡的世界 因工作关系,我常接触各色各样的人,大到一些人们所谓成功人士,他们或挥金如土,或资产过千万、上亿元;小到一些草根民众,而他们或人生征程和事业刚刚开始,或多年仍为生计而奔波着。前者往往过着物质充裕而精神空虚的生活,后者却常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观此二者,也让我发现:前者大多觉得自己活得很累,甚至想找到一种自我解脱的方式;而后者迫于生计,大多我行我素过着不知荣辱的生活。前者羡慕后者的脱俗悠闲,后者渴望前者的生活品质……大多人都是如此这般矛盾地生活在围城内外。 昔日,作家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曾触发了一代人,包括我,对人生的思考。追求精神生活,关注人生意义,这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体现。通过身边的一些朋友的崛起和成功,也让我深有感触地体会到:“人的一生重要的只要那么几步。尤其是在人年轻的时候”。 工作、生活、事业、爱情、婚姻、家庭,这些元素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构成了现代人生命活动的基本框架。对于生活中的每个人来说,想要过上什么样的生活,极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价值取向、奋斗状况和你的心态。而这其间则有人为理想而燃烧,有人为生活所迫而垂死劳作,有人快乐地活在虚幻世界里,有人贪婪地活在金钱和财富中……这都没有对错之分,人活的实为一种心态。只要积极面对生活和人生,活在理想与现实激情交融的希望世界里,哪怕再平凡,也会有所收获。 一切只因——岁月如歌! 有爱,冰川也会沸腾! —————————————————————————————————————— 感谢各位朋友的关注,本小说还有最后两卷没上传,本人一直在等待出版社的消息,敬请大家谅解。若能顺利出版,凡拍砖者、加我为好友者,获赠签名版书一本。 若需交流qq:895693461(注上“涩果”二字) 第一卷 雄鹰折翅 第一节 离校前夕 导读: 二十多年前,伴随着伟大经济设计师的一个“圈”,改革开放全面推行,巨大商机接踵而至,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财富神话。特殊年代的深圳,群雄着陆,俨然成为了淘金天堂,大学毕业生也神往这那片沃土。 这一年,也是国家推行大学毕业生“双轨制”(包分配和自主就业)的第三年,牛家辉正巧赶上趟…… ************************************ 199x年6月25日,离毕业证书颁发还有3天。“告应届毕业生离校通知”却已发出了近1个月。教学楼、行政楼、食堂、宿舍(只差厕所没有贴),所见之处都是 “7月1日学校将封闭宿舍楼,停水、停电”的“大字报”,弦外之音是告诉大家,无论找到工作的,还是没找到工作的,都必须离校。 像往常一样,一个男生六点半准时拿着他那“要饭”的“铁碗”,从寝室走出来。他一米七左右,远看近观都显得比较单薄,身上的衣服虽已失色但很干净,瘦长脸,脸色有些黑,似乎透出几分营养不良。但浓眉下的那双眼眸,却显得十分有神,露出几分锐气,这就是牛家辉!他那个碗从高一到大三,跟了他6年。据说是他爷爷留下的,上面印着“伟大的无产阶级万岁”,依稀可见这只碗当年的光辉岁月。 牛家辉径直走向食堂,买了二两稀饭和一个馒头,边走边 “扒”,哗啦啦的,一溜烟的工夫就见底了。昔日“三点一线”式的生活,不知不觉边生了:食堂宿舍两点一线。路过学工处的公告栏,想看看最近有没有单位来学校招聘,碰碰运气。 “他娘的”,牛家辉的口头禅脱口而出。不仅没看到招聘信息,这该死的通告书,像报纸的头版头条,用那“文革式”的粗黑字体,贴在那里特别抢眼。想当年自己和苏智勇几个难兄难弟的“光荣榜”,也是从这里雄鸡一唱天下白,进而传遍全校的。如今自己的工作还没着落,连最后能栖身的“窝”都快没了。真是屋漏又逢连夜雨啊,一种失落和悲伤之感油然而生。感伤之余又不免恐慌,再找不到工作该怎么办啊? “牛家辉”,正当他要转身离开的时候,一个声音把他叫住了。不是别人,是那个大伙称之为“还没生小孩不知道哪里痛”的毕业指导办刘主任。每次遇到她,总听她说“我奉劝你们这些至今还没找到工作的同学,要主动出击,不要心太高了,先就业再择业,骑着马找马嘛”之类的话。说的多了,连找到工作的阿猫班长都烦她。 牛家辉心里直嘀咕:你哪知道找工作难哪?那些个用人单位把咱当牲口使唤。不是实习期1年,就是像你们刚进单位每月只拿120元(在校读书时每月没有150元都过得紧巴巴的)。还让不让人活啊,宁愿饿死,也不愿进这样的单位。 没想到这次刘主任,少了往常的说教,只是轻轻拍了一下他,微笑地说:“小牛啊,找不到工作只是短暂的,不要灰心。”说完就走了。 望着她渐去的身影,牛家辉心里一阵酸楚,喉咙像被什么卡住似的,不知怎么的,有些哽咽。心想:这节骨眼还有个人关心,挺温暖的。 从大二上学期,受记过处分以来,学校已将他们定为“朽木不可雕之人”。学校的评优、提干、入党、奖学金,连勤工俭学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什么像打扫食堂垃圾,那关爱特困生的救助了。在这样的环境下,给他们的只有灰心、自暴自弃的念头。更让人心酸的是,来学校招人的那些“国”字号单位,有“优良”情结,绝不亚于男人的“处女情结”,眼睁睁的看着同班同学一个个的被签走,却轮不到他们。刘主任几句温暖的话,让他似乎重新拾起找工作的信心。 到校门口买了两份报纸,朝寝室径直奔去。虽然不到300米的距离,牛家辉却觉得特别漫长。一是怕遇到平常老见面的哥们、老乡、教过自己的老师,问起工作的事,尽管没人去笑他没找着工作,但一向好强的他,总觉得尴尬,丢面子。 二是想早点回去看看刚买的报纸上有没有适合自己的工作,也好早做面试的准备。就像他老娘常说的那句经典的唠叨:“是浪打来的东西,都要起个大早去捡,否则让起的更早的人给捡走了。”这句话打从自他记事起,他老娘每次教训他兄弟四人中任意一人时,大家就一起受用,相互沾光。 老娘是湖边长大的,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她们姐弟5人,每天就靠捡湖中浪漂来的死鱼死虾充饥,这可得大清早去捡。当然啦,和她们有着一样营生的人也有不少,空手而归挨饿是经常的事。这种生理上的直接体会,永远深于心理上的偶得。十多年了,尽管她没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那样——逢人就说,但他的耳朵却也快被磨起了茧。小时侯,他以为是让他们每天要早起,长大后才明白是叫他们勤奋。 上大学后,爱早起的习惯还保留着。刚到校那阵子,学校的早操广播还没响,寝室里的阿猫、阿猪们还在酣睡之际,上铺的牛家辉就起床了。上下铺式的破铁床,只要人一动,就嘎吱嘎吱地响个不停,又刺耳,下铺的“黄教授”(名叫黄百川,因爱看黄碟,大伙都叫他“黄教授”)准发飙:“牛家辉,你个狗日的,你是不是发情了,你能不能动作轻点。”随之,准会有人哄笑:“牛家辉,你把‘黄教授’的春梦给搅啦!” “没准,黄教授正在想着隔壁班的那个什么霞妹妹来着”,“对,对,对,就是那个蓄着长辫子的,皮肤有点白的”,“哎,哎,哎,你可要说清楚啊,是脸上皮肤,不是其它部位的”……就这你一嘴,他一舌的,像鸭舍里的一群公鸭,叽叽喳喳,嗻嗻喋喋。 这样的场景在牛家辉寝室早已习以为常,以至于有一天学工处一位老师来寝室检查工作时被当场抓获,还在全校的早操会后点名批评:“……有些寝室的同学,具体我就不说了,集体讲些不健康的话题。”好奇心害死猫,不知道哪个好事者“好心”,弄得全班的女生都知道是牛家辉他们那宿舍的,还集体贡献了个“雅号”:黄话连篇室。更可笑的是,一个从偏远山区来的女生,每次见到他们寝室的人,都躲得远远的。还有次上课她去晚了,宁可舍弃她那心爱的宝座——二排第三位(大家都知道,都不抢那座位),只因为旁边坐的是苏智勇!同学们都说,这叫划清界线…… “铃,铃……” 牛家辉的思绪被自习铃声拉了回来。沿路的风景,牛家辉早已没心思欣赏的。校门口那个镶着学校大名的牌坊前,这么早就有同学在留影了。标志性建筑物——喷泉广场,没喷水,也有人在那拍照留影。林阴大道上有学生拖着用编织袋装好的大包小包,往校门口走去。 “你什么时候走”,“我毕业证一拿到手就走”,“记得以后常常写信联系”,同学们打招呼都显得那么的激情和饱满。迎面而来的女同学们,昂首挺胸,又不失优雅和热情,介于女生与女人之间的韵味儿,让人不免感慨时间的流逝……所到之处,映入眼帘的都是一幕幕离别的景象。这一切似乎与牛家辉没有任何关系,然而,只是“似乎”,人非草木,牛家辉的心却不由的抹上了几许悲伤和惶恐。 回到了寝室,阿猫和阿狗还在睡。他们能睡的这么安稳,可以理解。因为他们就等毕业证下来了,一个要去银行,一个要去邮局。再看那个苏智勇也睡得安稳,这倒让人有些佩服了,这小子倒想得开,和牛家辉的“遭遇”半斤对八两,都是当年记大过的人。几个月下来,没找到合适的工作,灰心了,说什么这是一座伤城,不打算留在这座城市了,说是等毕业证发下来后就“南下”。“黄教授”大清早就出去陪女朋友了,女友分在下面一个县城银行当出纳,要分道扬镳了,以后世事难料,这小子八成想最后疯狂一把。 两份报纸,都快被他翻乱了,还是没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有些失望,只是他早就习惯了这种失望。此时,时间还早,8点不到,没有面试要准备的,又没事可做。出去转更不好,一是无聊,二是怕遇到熟人,再就是不想看到离别的光景。顺势躺在床上,想“眯一会”(当地人都指这为小睡),可眼睛闭上却睡不着,头里面嗡嗡乱响,不一会儿他就觉着头胀的厉害。没法“眯”了,牛家辉就到走廊里转了转,大家也无外乎打包收拾行李,收废品的老爹也来凑热闹,做起他的大宗买卖。书本卖了,衣服卖了,有人甚至连与他相濡以沫、有过肉欲之欢的棉被都卖了…… 转了一圈,牛家辉还是转回了寝室…… 第一卷 雄鹰折翅 第二节 悲壮的散伙饭 下午5点多钟,已是快到吃饭的时间了。阿猫对一旁的牛家辉提议:“你到其它的几个寝室里去看一看。还没有走的,我们聚个餐,算是告别宴吧。” 牛家辉说:“又吃散伙饭,一星期前我们班不是吃过了吗?你那一瓶啤酒就倒的量,还在这惹臊,小心又被灌倒,问你还暗恋谁?” 阿猫白了他一眼:“你们这帮臭小子,净会整些馊主意,上次把我灌倒后,挖出了我压抑了三年的爱情,搞得黄教授对我忒大的意见——” “你还说得出口,朋友妻不可欺,你可好,朋友妻随便欺。人家黄教授,千防万防,就你这家贼难防,再说黄教授对你——”牛家辉边说边打趣。 阿猫赶紧打断牛家辉的话,边拍他那瘦得像猴的肩:“行,行,行,又来了,比嘴劲,算你狠。哎,你说还聚不聚餐啊?” 牛家辉故作委屈状:“阿猫班长,我可说好了,我现在口袋里只有40多money,不知还要过几天呢?让我打平伙(aa制)我是吃不起的啊,不是我不支持你工作!” 阿猫几近苦笑,道:“行,我服了你,你的那份我帮你出了,行了吧,你小子以后发达了,可不要忘本啊?” 牛家辉忙接到:“行,阿猫班长,以后只要你阿猫还找得到我牛家辉,不管我混得怎么样,我都会还你一顿饭,这个你大可放心。” 牛家辉一溜烟儿的工夫跑出去。不到10分钟就回来,结果报告给阿猫:“三个寝室共有13人,另外有两个的老乡来了,就不参加了,算起来11人能去。地点就选我们上次聚餐的川妹餐馆,时间定在六点半,每人交10元。你看有没有问题?” “行,你办事,我放心。”阿猫笑着说,有点像个领导的派头。 “你还不得了啊,真把自己当回事了,马上一毕业不也就一光杆司令,你还高兴得起劲?”牛家辉又开始神侃了。说完,起身朝楼道前的厕所走去。 阿猫趁他不在,向对面铺上的阿猪道:“牛家辉。这斯,办事能力超强,特别是组织能力,嘴劲十足。要是赶上‘文革’那阵子,不得了啊,话说回来,以后他不做生意,真是太埋没人才了。”边说边摇头。 …… 6:30,牛家辉扯起他那破嗓门,用他那夹生的普通话(一半是普通话,一半是乡音)喊道:“喂,兄弟们出发了啊!”尽管只有几个字,声音却悠长,犹如川江号子般的声音,回荡在走廊里。一帮人闻声从寝室里窜了出来。你拍着我的背,我搭着他的肩,边说边笑地朝门口的川妹餐馆走去。 牛家辉还穿上了他那当家的咖啡色t恤衫,那可是为了找工作花了28元买的,平常不去应聘是不会穿的。他平时就注重行头,即使是一件旧衣服,在他身上也能穿出另一番风味出来,朴实、整洁,又不失体面。连那位山区来的女生都说,找男朋友要像牛家辉那样考究。 到了川妹餐馆,要了间包间。屁股还没坐稳,牛家辉又开始说话了:“哥几个今天喝点啥不?” 话音刚落,阿猫接过话:“我只能陪你们来杯啤(酒)的”。 “我根本就不会喝,你们不是不知道?就来饮料吧!”不知哪位仁兄说。 苏智勇急了:“我的心情正郁闷呢,不喝酒,我来个球”。 “就那点钱,喝你个球,不点菜啦?”,又有人发飙了。 …… 眼见这样吵下去无休止了,牛家辉忙站起来打断大家:“行,大家不要争了,从目前的经济状况来看,想满足每个人的要求是不现实的,从节约的角度来说,我们就喝白(酒)的吧,撑死就2瓶,才5块钱。” “行,我去买酒,不过要说清楚,是男人的都要喝啊。”苏智勇的话刚落音,立马有人接上了:“谁怕谁啊,喝就喝”。 “行,我就买4瓶黄鹤楼。我今天把三年下来的书当废品全卖了,换了18块钱,这酒钱算我的。牛家辉,既然提出喝白的,我喝多少,你就要喝多少。”苏智勇说完就欲往经销店冲去,牛家辉忙打断:“哎!哎!哎!我可没你能喝啊”,阿猫也急了,把他拉住“你买这么多,谁喝啊”,苏智勇那副牛脾气起来了,挣脱掉阿猫的手,丢下一句“我不管”就冲出去了。阿猫见状,对大家苦笑道:“这小子压抑狠了,疯了,你们看着办吧,今天你们不把他灌倒,他就把你们灌倒”,“拼了”,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说完却看着我,我看着你苦笑。 酒买回来了,苏智勇逐个倒上,牛家辉只记得第一轮给他倒了大半杯,约有2两吧,这可是苦求苏智勇老半天,给的天大恩惠,其他的人,除了阿猫几个假酒鬼外,都是倒的满杯,3两半,一轮下来3瓶完了。大家三口酒下肚,开始侃起来了,不自觉的聊到了工作。刚开始他还清醒,和分配到“铁饭碗”的阿猫们碰了碰杯,大致是祝他们步步高升、官运亨达、早日登上局长、行长什么之类,反正是他们单位里最高的官。也不自觉地谈到了受处分的事,牛家辉举起杯子对,苏智勇一伙说:“来我们四个难兄难弟们干一大口吧”。 苏智勇开始骂起来:“他娘的,上次打牌把我们害得可惨了,就我们几个没找到工作了,我多么想回老家的邮局去上班,人家不给机会啊!记得我们读过的一篇课文上不都是说了吗?一日是贼,不一定终身是贼嘛。我们一时是打牌,不一定终身都是赌徒啊?哎,人算不如天算啊!” 话刚落音,有人开始挑逗了:“那是假的,哄你开心的,让你好好‘改造’的。”说完引起一阵大笑。 一位难兄弟说:“有什么好笑的,我看我们档案里的那个污点,让我们永世翻不了身了,我们以后就只有到非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上班了,我想清楚了准备和苏智勇到南方去发展,那儿机会多,我就不信找不到个工作,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说牛家辉,要不你和我们一起去算了,还呆在这干嘛,再说马上连寝室都没得住了”。 听到这,牛家辉心里真不是滋味,特别难受。心想:没错,谁都想和他们结伴一到南方发展,可跟老家的老爹老娘去了两封信,他们只回了一封信。大概意思是说:现在家里正在农忙,连买农药和肥料的钱都没有,你要的那300元路费,家里拿不出来,你现在已经毕业,也要考虑为家里分担一点了,村里的那个秋生,算是同年的吧,人家现在都已分到县里的物质公司里了,为啥你还没着落呢?牛家辉看后几乎要崩溃。 接下来,不知苏智勇给他倒了多少酒,大家都不知说了些什么,他一概不知了。迷迷糊糊中,好像听到苏智勇说,今天在这一起喝酒的兄弟们,以后一定要多保持联系,谁腾达了,辉煌了,要是忘了兄弟们就是谁不仗义了,特别是我们几个一起上过‘光荣榜’的兄弟。哟,牛家辉这小子,3两酒不到,就成这个熊样了,牛家辉,牛家辉,你起来呀,你再不起来我们就把你抬到路边的臭水沟里…… 再后来,牛家辉只觉得头胀得很痛,心跳得比平常快得多,让人有些心慌、气短,浑身无力,口渴得厉害。他一翻身,压住了苏智勇的手臂,弄得苏智勇像母猪一样的咆哮,“啊”的一声尖叫后,又一阵破骂:“他娘的,谁把我压住了,快拿开,要不我就凑人了。”牛家辉还没反应过来,只见苏智勇一脚蹬在牛家辉骨头般屁股上,将他蹬开。牛家辉一个劲地叫,“谁踹我呀?”,“这在哪呀?”,不知是谁又冒了句,“这不是在操场的草地上吗?”接着又没声音了。 原来他们11人中,只有四人没怎么喝,所以没倒。正是他们4个把牛家辉他们那7位“伤员”,拖过来的。据说,跟餐馆的老板说了些好话,借的一辆人力三轮车,分三批把他们像运牲口一样拖过来的。听人说,放草地上摊一下,接一下地气,吸一下露水,可以醒得快些。这下倒好了蚊子,让他们美美地饱餐了一足顿,至少可以管三顿。半夜里牛家辉被蚊子叮醒了,全身都是大疙瘩。可早就过10点,寝室是进不了的。 …… 就这样,醒了的坐着,没醒的继续躺着发酒疯,说酒话。他们在草地上就这样过了一夜…… 第二天清早苏智勇最后一个醒来的时候,你望着我,我望着你,一个劲儿地傻笑。相互间揭短,什么谁在酒后说“等我以后有钱了一定要把周小慧娶回去”,谁说要在几年内坐到局长宝座,谁说以后做什么生意,要当个老板,谁说三年内要打算赚多少万元,谁说五年后我开一辆“大奔”(奔驰)来见大家,五年后办联谊会,只要我赚到钱费用我全包了……但对牛家辉来说,酒是一种奇妙的东西,它可让人暂时的忘乎所有,包括压抑、不快、烦恼、伤痛、工作、生活费等等,大可不必放在心上,也确实放不了心上,这就是快乐和解脱…… 或许,以上就是牛家辉们的憧憬与梦想。他们通过酒后的宣泄表达出来,有些张扬,但又不失激情。对于他们这些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人,或正在苦苦挣扎在求职途中的牛家辉们来说,这是一个为之奋斗的理想和原始目标。 有人为了爱情,有人为了金钱,有人为了荣誉和地位,这是人的本能。现实生活中,因人而异,有人看中的是某一点,有的人全都想要,只是排序不同,所占的比重不同而矣。这一切对牛家辉来说,似乎还有些遥远,他目前只想找份糊口的工作,再边走边瞧。可只有牛家辉心理知道,他想多赚点钱,不是他爱钱,只是因为他穷怕了。从读高中起,6年来,有生理上的直接体会,也有心灵深处的震撼、悲楚、哀怜,如有次戏剧性的狂跑。 牛家辉有个表哥住在学校附近,不远,就在学校附近约四站路,4公里多的路程。牛家辉每两个星期准时去表哥家蹭饭,一是打牙济,二是可节约一天的伙食费。有时为了省两块钱走来走去,若没时间就破费一下,花一块钱坐公汽。 一天晚上,离开饭还有一阵子,6岁的小侄拉着他下楼去玩玩。他怕小孩要买啥吃的,玩的,自己又囊中羞涩,仅有一块钱,是回学校的公汽费,可又没法拒绝可爱的侄子,不下去陪他玩玩,有失做叔叔的风范啊。心想:伢(方言:小孩)咧!不是叔叔不喜欢你,叔叔手上没钱给你买东西,多尴尬啊,你千万不要买啥啊? 就这样下楼了,不该发生的事还是发生了:小侄玩了不到5分钟的橡皮球,拉着他的手,径直往小区门口的商店走去。指着一支玩具枪说:“叔叔,我要这个。”牛家辉带着笑脸哄强强说:“你家里不是有吗?你爸爸不是给你买了吗?等玩坏了叔叔再给你买,行不行?”小侄望着他有些不解,又指了一个变形金刚的玩具,牛家辉一看比那枪还要贵——18块,更买不起,想了想,又蹲下来哄着说:“宝宝乖,听叔叔的话,叔叔下次来给你买,行吗?”“不,我现在就要。”看着小侄一脸委屈的样子,牛家辉不知所措。最后连哄带骗的,跟小侄“协商”成功,用他那仅有的1块钱,买了4个泡泡糖,上楼了。 好戏还没完。不凑巧,表哥家的煤气烧完了,晚饭时因等待人送煤气而做晚了。开饭的时候已过了八点半,他狼吞虎咽的,唰唰,不到五分钟把两碗饭吃完后,赶紧往学校赶。他们新生宿舍9点半钟关铁门,更要命的是不定期的查铺,查到没回来的人,周一要在全校的晨会上,点名通报批评。牛家辉刚来校时间不长,胆又小,怕撞在“枪口”上。不敢怠慢,赶快赶到寝室。坐公汽是可赶回去的,可那一块钱,给小侄买了泡泡糖。向表哥施舍一块钱,更不会,因为没法开口。没有选择——一路狂奔…… 时值冬天,穿得又多,毛衣毛裤加棉袄,还有从小巷子里买的那宝贝皮鞋,这套“装备”,让他狂跑起来,有点吃力了。但不影响他狂奔的架式,绝不亚于一条发情的疯狗。若有警察看见了,肯定会把他拦住,因为只有小偷和抢劫犯被人追赶时,才会这样亡命地跑。 几经狂奔,眼看快到门口了,突然听见“吱吱”的声音,特别刺耳,牛家辉知道这是宿舍的拉闸门关门时发出的声音。他跑得更快了,边跑边喊:“哎,等一下,等一下……”幸亏守门的师傅听见了,等他跑到门口时,只剩下一道缝儿让他勉强侧着身子进去。他的第二条腿跨进来的时候,他悬着的心突然觉得像一块石头落地。 人倒是进来了。身体好不容易“挪”到上楼的栏杆上扒着,边扒边喘气,张着口直哈气。据说狗在热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几分钟过去了,慢慢地走到寝室里,一屁股踏在板凳上,全身湿透了,连毛衣都浸透了,满头大汗,面红耳赤,全身发热,两腿发软,口干舌燥,扛不住了,在自来水管里接了两满碗喝了。那可是冬天的冰水啊,平常谁喝它几口,都觉得冰牙,又凉心,而且还是生水,弄不好,还要闹肚子的。 牛家辉没想到这一坐,竟然坐了近一个小时。挪一挪脚,发现皮鞋早已脱胶了,鞋尖都开口了。再想想刚才发生的事,心里真不是滋味。 一个星期后,更有戏剧性的事发生了。一节体育课,就是8000米的长跑,把操场的跑道跑20圈。20分钟内谁跑完,谁就及格,不及格下次还补考。牛家辉因有上次狂奔的基础,刚好跑及格。据说,有一多半人不及格,牛家辉又忍不住开始窃喜。 无独有偶,还有一次戏剧性的事,却让他差点饿了一宿。 大二下学期一个星期六的中午,牛家辉为了到图书馆里“抢”座位自习(去晚了就没座位坐了),匆匆忙忙地到食堂买了3两饭,要了一份青炒黄瓜,怕来回耽误时间,没回寝室就在食堂解决的。饭卡上只剩下2毛钱,一心想着抢座位的事,也没太在意,老家的汇款单还没来,心想晚餐一定向苏智勇借钱。 三天前手上就没有一分钱了,就开始撑起,每天早上的二个馒头,已减成一个馒头,每到早上的第二节课肚子就开始唱“空城计”。 午餐是正餐,可牛家辉也没“正”到哪去,没钱的时候常是3两饭加一个素菜(准确地说应是一小瓢),这份量若给“黄教授”那张大嘴,不出3口就可扒完。在这长身体的阶段,体能消耗又大,就连那么瘦小的女生,每餐都是1荤菜和1素菜,再来半斤米饭,还别谈一个长个的男生了。牛家辉有个习惯,每次吃完饭后,准会喝一大碗水。一次阿猫问他:刚吃完饭就喝这么多水,撑不撑肚子。牛家辉说,他吃饭都是吞进去的,在肚子里还没来得及消化,把水一喝,就开始发酵,像面粉发馒头一样,越发越大,特别耐饿。女生寝室都传开了,有个女生想节约点生活费,按照牛家辉的“秘方”也试了一下。没想到不到下午3点就饿了,又赶上体育课,800米的短跑,一半都没跑完,嘴里一个劲嘀咕:“牛家辉这厮,你可把我害惨了”。这个故事,可把一群男生捂着肚子笑得眼泪轱辘直转。其实到底耐不耐饿,只有牛家辉自己的肚子知道。 牛家辉的生活费家里经常供应不及时,寅粮卯供,偶尔手头紧张,甚至“断炊“(没钱吃饭),是很正常的。不过有苏智勇这个“私人钱庄”(只要牛家辉借钱他都会借),正常的情况下是不会挨饿的。牛家辉不到最后弹尽粮绝的时候,也从不轻易地去借,除苏智勇外,他也不愿找其他人借,他总觉得这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 下午5点多钟的时候,也是正常吃饭的时候,等他从图书馆上完自习回到寝室后,发现苏智勇不在寝室,牛家辉就边看书边等,大约过了近1小时,他怕饭卖完了,就到其它寝室去看了看了,看有没有人可暂时救济一下,发现门都锁着,一个人都没有,没办法,就开始等着。一般情况下,星期六和星期天是很难看到同学们的踪影,谈上了女朋友的,去狂街了,没谈上女朋友的,不是去上自习,就是去找外校的同学和老乡了,不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早出晚归。 牛家辉没想到,这一等,等过了7点,晚饭是没有了的。牛家辉的肚子反应越来越强烈,喝了几口水,想充充饥,根本就没用,躺在床上想一睡解百饿,更没用,手捂着肚皮在床上翻来覆去的,肚子一阵一阵地剧痛……没想到撑到了近9点钟,期间,每10分钟去“巡查”一下。也想过其它的“求生”方法,如找隔壁班的,女生宿舍的,老乡什么之类的熟人。尽管饿得前胸快贴上后背脊梁骨,不过最后还是自尊心“强奸”了饥饿,宁可饿死。 终于在半小时后,2号寝室有人回来了,牛家辉像找到了救命稻草似的,扑上前,第一句话竟然是:“兄弟,我终于把你盼来了,快借我2块钱,我还没吃晚饭呢?”,那位老兄在惊愕之际,掏出饭卡,说:“兄弟,我也没钱了,这饭卡上还有钱,快10点了,不知食堂还有消夜可吃,快去,全看你的运气了。” 牛家辉迅速接过饭卡,使出最后贮存的一点力气,拿着他那铁碗,向食堂飞奔过去。只见一群师傅有的敲打锅碗瓢盆,有的在扫地,有的在洗涮,开始收摊了,一个胖师傅笑眯眯地说:“只有这点炒粉,有点凉了,吃不吃?”牛家辉哪里顾得上什么叫“有点凉”,一个劲的点头,还生怕别人不卖给他。胖师傅把盆都给他清了,足足有半斤,只算3两……总算把肚子填饱了。 要不是夏天,学校有宵夜吃(冬天没有),或那位老兄还来晚点,铁门一关,牛家辉饿一宿都有可能,殊不知准能听到饿狼般的狂叫声…… 第一卷 雄鹰折翅 第三节 南下的火车,带不走的梦 28日那天早上,毕业证如期发了下来,牛家辉的工作依旧没有发生奇迹。大家都忙着离校。苏智勇的“半个女朋友”周小慧(因为苏智勇没完全搞定她,大家私下都这样称呼她),上午就走了,苏智勇晚上的火车。一个回老家,一个去“南方”。小慧说她之所以选择先走,是怕送别的时候,苏智勇走后,一个人走在归途上的那种感觉:很孤独,难免会触景生情而伤心。所以,自己先走,有苏智勇送,心情会好些。牛家辉听小慧这么一说,心里不禁一阵酸楚,心想:女人的感情是那么的细腻,在特殊的时候表现得更是那么的微妙…… 苏智勇走的时候,当然少不了牛家辉去送他。不谈别的,仅凭一直以来作为他的“私人钱庄”,无偿借钱,让他免受“断炊”之苦,就可断定他们的感情有多深了。另外,还有着相同的“光荣史”——一起受过处分,还做过两人至今惭愧的闹剧:苏智勇以牛家辉的名义给一位送玫瑰花,弄得人家情窦初开,最后才知道是一群“坏男生”在打赌,全班人都知道了,人家气得一连几天都没去上课,怕她一时想不开,害得阿猫动用班长的“绝对权力”——让一个女生陪了好几天。这个玩笑开大了,全班人都骂他俩太缺德。此外,牛家辉也曾“伤”过他那“半个女朋友”的心。还有现在找工作的辛酸经历,更让两人有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亲近感。 晚上7点多的火车,他们6点不到就到了候车厅。尽管时值“火城”的夏天,出门的人还是不少,不乏有些像苏智勇那样扛着大箱子的人,八成是些应届毕业生,和他都是“同道中人”。两人挤在前面,傻傻地在那等着检票…… 检票的时候,苏智勇出示了车票和边境证,牛家辉则只是一张“绿色通道票”(一元一张的站台票),两人飞奔一阵后挤上了座位,放好了行李箱。苏智勇回头对牛家辉说:“你……回去吧!”牛家辉笑着说:“没事,回去了也没的事,相见时难别亦难,还是多陪陪你,我就等着火车开动吧。”说完两人就相视着微微地傻笑,但再也没话可说了。 苏智勇仰着头,漫不经心地朝窗外、车厢内张望。时不时地冒出“天气真热”,“出门的人真多”等不着边际的话,牛家辉也不时地随声应和着“嗯”。 其实牛家辉早就体会出了苏智勇的心情,他那张充满稚气、青春、阳光、帅气的脸上,尽管挂满了笑容,却隐藏不了他内心的茫然。 时间一分一秒地飞逝着,火车启动的预备铃声已拉响,还有5分钟火车就要开了。苏智勇淡淡地说了句:“你走吧,火车就要开了,我们保持联系。”牛家辉拍着苏智勇的肩低沉地说:“多保重!”苏智勇回应着:“你也多保重!”两人挥一挥手,做了个“bye—bye”的手势,牛家辉走出车厢。 牛家辉没有急着出站,只是在窗外望着。不一会儿,火车开动了,苏智勇把头贴近窗户,两人一个劲的挥手。 顷刻间,火车渐渐远去,慢慢消失在牛家辉的视线之外,离别的火车承载了苏智勇的希冀与梦想,而留给了牛家辉的却是惆怅与酸楚。苏智勇像个远征战场的勇士,梦想着有朝一日王者归来,而牛家辉像根寒冬腊月的小草,期待着暖春来临的绝处逢生……望着火车远去的方向,牛家辉傻傻着站了许久,不知是哪根神经把他从现实中惊醒了过来,随后头仰着天长长地吸了一个口,双手亲亲捧着自己的脸,在间隙中闭了闭眼,回回神,从站台上慢慢地往出站口,心里的酸楚油然而生: 要是农村老家的老爹老娘能筹到300元的路费,这趟“南下”的火车,就多了自己一个,也可像苏智勇那样去实现王者归来的财富梦想,不至于像苏智勇说的“守住这座伤城”,苦苦地挣扎。 其实牛家辉也知道,苏智勇的“南下”,在迷茫中显得有些悲壮:他以前也没有去过那座城市,那座城市也没有他可以依靠,或可暂时寄宿的去处或人,而他唯一的资质和门票就是那张大专毕业证书,这对他来说纯粹就是一张“柏拉图式”的白纸,充满了激情和梦想。对于这座城市的了解,或许还不一定有牛家辉知晓的多,只是耳闻,及在书刊、杂志上了解到了一些花絮,当然更多的是正面的,积极的,充满传奇色彩的个人奋斗史和充满光辉远景的财富之路。“那儿外资企业多,那儿工资高,那儿机会多。”让苏智勇对那座城市趋之若鹜,心怡垂涎,就像美国当年盛行的赶着去西部淘金的牛仔们一样。至于火车到站后,他是先找到劳动力市场,还是沿着马路去边找工厂边打探,他也没多想。 苏智勇毅然“南下”,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政治目的”——为了心爱的小慧。小慧如愿地分到了老家县城的邮局工作,可算得上一个吃“皇粮”的,可他却工作没着落。小慧说等他三年,只给他三年的时间,等他赚到钱后把她娶回去。这种爱情的魔力往往让人忘乎所以,将人的情感和意志进行魔化,催化成一种坚不可摧的力量和一种超脱自我的意愿,并义无反顾,在所不惜地去奋斗,直至实现。当然,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但更是为了心爱的人。这种心情牛家辉最能体会,因为他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这一夜,牛家辉又失眠了,他又想到了这三年来的大学生活,及他那宁静的家乡,还有他的老爹老娘,爷爷奶奶…… 第一卷 雄鹰折翅 第四节 理想与酸楚同辉 从火车站回到寝室后,牛家辉望着昔日充满欢声笑语的寝室,如今空无一人,感觉自己就像一个风残烛年的老者,顿时间孤独、寂寞、伤感、失落、惶恐、悲凉等悄然来袭。昔日的同窗室友,睡在他下铺的兄弟,前天还请他白吃告别宴的阿猫班长,爱讲黄段子话的“黄教授”黄百川,爱起哄的阿猪……统统都离开了。 牛家辉看到了桌上有张条,上面写着:家辉,我们走了,你要多保重!署名有一窜熟悉的名字,是阿猫他们留下的,尽管只有一句话,但也足以令牛家辉感动了。不难想象,当一个人失落、失意、失败、挫折时,哪怕是一个安慰的眼神或一句鼓励的话,都会给人莫大的鼓舞和信心,犹如寒冬深夜里的一丝暖风拂过,总会让人找到一种心灵的慰籍。 此时,牛家辉不由得想起了丰子恺先生的那幅名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尽管没有画中的“夜凉,茶冷,四周一片空灵”,而他,也孤独于寝室的寂影里。而往事却历历在目…… 三年前,老爹和他提着帆布袋子,来学校报到。那是他第一次来省城,也是他第一次来到大城市。以前去过最大的城市是上高中的县城。他还没来得及感受这座现代化大都市的“高楼林立”、“车水马龙”、“霓虹闪烁”等真正气息,就一头扎进学校,开始了大学生涯。至今都还记得:学校马路中间那充满激情的欢迎幅“今天你以学校为荣,明天母校以你为荣”,和系里那激荡人生的欢迎展板“欢迎你:未来的商贾巨子!”,让他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不可置疑,这是他的人生目标所追求的境界。打那起也给自己定下学习目标:做个优秀的大学生,将来找个好工作。 听人说:学习成绩好,可拿奖学金;表现出众,可混个学生会干部当当;品学兼优,还可争个预备党员……这都是将来找份好工作的砝码。尽管没想过,也没想到:读书是为了上大学,上大学为了找份好工作,找份好工作赚更多的钱,赚更多的钱娶个漂亮的老婆,娶个漂亮的老婆生个可爱的儿子,让儿子受好教育,到上好大学……但那时的他,已像一个上足了发条的机器,浑身有股使不完的激情,对学习和集体活动,都是那么的投入。 他更像一个嗷嗷待哺的狼婴,不乏有些贪婪。除了日常的学习外,还积极参加一些社团活动,竞选学生会干部。不到一学期,他的演讲口才、硬笔书法、写作水平、交际能力、组织和协调能力等一系列“才能”,开始崭露头脚,一连参加了校通讯社团、书法协会、校刊编辑部等6个组织,头衔和职务达5个。还有两件引以自豪的事儿。 在替老师试讲《政治经济学》中的一课中,他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见解,及风趣幽默的举止和谈吐,颇获同学们好感,在那青春萌动的年龄段,也不乏引来一些女生的主动交往,如周小慧隔三岔五的不是找他借书,就是借故谈学习,连老家带来的花生也不忘给他捎一份,全寝室的人都知道周小慧“粘”上他了,隔壁班还有更主动的,请他看电影,他都推了几次了,这还不包括女生寝室晚上熄灯后讲的“谁谁谁,对牛家辉有意思”,那群女生一提到这,牛家辉心里总是美滋滋的。 还有一次是在那年的元旦晚会,他不仅协助阿猫班长把晚会办好了,如找宋老师借电视机,找李老师借音响,这些大件都是他操办的,用“黄教授”的话说:若没有这些器材,会影响他一代歌王水平的发挥的。更绝的是他把校长请到了晚会现场,第二天全校的同学们都知道了“校长昨晚与经管001班全体同学们欢度元旦晚会”,让全班的同学都有股蓬荜生辉的自豪感,更重要的是让经管001班借了一下校长的光,至少增强了那么一点知名度。若要打个比方说,就是相当于一个普通的企业,把市长请来企业参观考察一样。若当年能看上赵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策划”,大家肯定会夸他“太有才”的。 还有更玄乎的一件事。牛家辉看到系里有本期刊《经管风采》,称得上是系里的党刊,他觉得这期刊从命名到内容没有什么可读性,有点古板,现代气息感不强,不能更多面地反应他们系的风采和同学们的精神面貌。他与苏智勇一合计,想到了另创一本期刊,若系里的领导们不同意,打算自费出版,全校发行,走市场化的道路。印刷厂谈定,赞助商都找得“八”字有一撇了。周日跑到表哥家,跟表哥一讲,表哥当时惊呆了,跟他一权衡利弊,说这事不能做,才停下。现在想想,不是表哥劝住,这事不知怎么收场,没准还会落下一个“反系”的罪名。 此外,这学期他还成功竞选“系组织部副部长”,成为全系最年轻的副部长。期末考试,全班36人考了第五名,拿到了乙等奖学金300元。可谓恰逢同学少年,意气风发,前程一片光明。 可到大二发生了一件事,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那是一个星期六的晚上,他上完自习回来,苏智勇说明天又不上课,可晚点睡,不如玩玩“双升”(一种四人玩的扑克牌),两个同学随声应和,正好还差一个人,就硬把牛家辉拖上。不到半小时,第一轮打完了,大家都说太无聊了,有人喊:想睡觉,苏智勇提议:从下一轮开始谁输了,就用自己的饭碗喝一碗自来水。不一会儿,那两个同学输后各喝了一碗。看着他们喝完后最后几口,撑得难受的表情,那痛苦的样子,不亚于喝1605(老家稻田常用的除草剂,毒性特强),听老人说村里以前有人寻短见都喝这个,想到这就可怕。牛家辉想:下轮要是自己输了,他们的“刚才”就是他的“马上”。于是就提议:下一轮谁输了,明天请吃早,1块钱的标准,大家应许。一小时不到,胜负又出来了,又是他们输了。一位老兄给了牛家辉一块钱,另一位也应给苏智勇一块钱,而他却说没零的。苏智勇说他想耍赖,就硬要他给。于是,他就掏出一张“大团结”(10元),给苏智勇找零。可正在此时,系里的新任书记突然从天而降,率领着他的一群部下来突击查寝,看到桌上的扑克牌和那张“大团结”——人赃俱获,顿时“兴奋”得大叫起来:“你们还赌钱,你们的胆子可真大,把他们的名字记下来,明天来我办公室”……任凭他们怎么解释,程书记们就是不听,人走了,罪也定了,而他们的痛苦和折磨却还没开始。 随之而来的,系里的副主任代表组织与他们一一谈话,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让他们坦白从宽,争取宽大处理,谈了一个上午,最后,张副主任气急败坏的丢了句:“你们执迷不悟,让我们学校怎么帮你们重新做人?你们好好想想吧?”写经过、写检讨、写认识、写悔改书、写保证书……写了一遍又一遍,每次都以“认识不够深刻”打回——重写。别人在上课,他们在那“隔离室办公”(系里特意为他们批了个“办公室”,便于他们写材料),写了一遍又一遍,每次打回来,都让他们有种江郞才尽的感觉。后来,大家一合计,就你借鉴我的,我借鉴你的,总之,写得越长,就表示你反醒就深刻,就可通过。这工程量绝不亚于当老司(司马迁)写《史记》。其间,为了写对“赌博危害的认识”这一节,还特意让小慧到图书馆里查找了“从封建社会到现在有关‘黄、赌、毒’的危害”的文献和资料,牛家辉凭借他那犀利的笔锋,写得让书记们看后声泪俱下,才得以解放。现在牛家辉根本就无法想象,那一个星期是怎么活过来的。大有一股阅尽人间沧桑,饱尝人间冷暖之势。后来,他们都把这段经历称之为“文革”。 处理结果出来了:全系周一晨会上通报批评,学校公告栏上“红榜”(红头文件)通报批评,给予记大过处分,记入档案。此外,牛家辉的“官”全给撤了,贬为一芥“草民”,“政治”前途就此断送。牛家辉又一次成了系里的“名人”。据悉,受处分的人在校期间取消一切享受评优资格,这给牛家辉们的打击太大了。有传闻说:他们只是新任书记政治前途上的一粒垫脚石,以此树立他“从严治系”的业绩。 随后的日子里,牛家辉进入“冬眠期”,开始修身养性。尽管没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韬伟略,但他想“如何做一名成功的商人”,为此开始潜心学习商业知识。从美国和日本著名的成功企业家中,学经营管理哲学;从日本的丰田汽车成长史中,学市场战略;从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巅峰之战,学广告与促销;从中国的特区经济、“红色资本”荣氏家族等资讯中,了解国家的发展走势……此外,还苦练基本功,如商业礼仪、谈判技巧、商业应用文写作。 一年多的时间,平均3天看一本书,摘抄本换了一本又一本。但他有个怪癖:从不看老徐(徐志摩)等人的诗词和散文。他说像“我轻轻的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挥一挥手不带走身边的一片云彩”这类美句,让一个大男人变得优柔寡断,为儿女情长纠缠不清,甚至牵肠挂肚,成不了大气候,不适合浪迹商界。在此期间,系里组织的有关家电产品的入户问卷调查,某品牌产品的路演活动(让顾客先试用,感觉好就买)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又受到了组织老师和单位的好评,还获得过100元的巨额奖励,让他倍受欣喜。 可苏智勇那小子,自从那次受处分后,变得比以前更能神侃了,动不动就跟同学们说:“我跟你们不是一个年代的人,我是经历过‘文革’的人”, 牛家辉每次听到这,先是忍不住大笑,完后又是一阵酸痛。 临近大学毕业那阵子,因为他们所学的专业还较热门,又有对口的单位接收,班上的同学们陆陆续续都签订了工作单位。大多都分到了各县市的邮政和银行等“国”字号的铁饭碗,只有一个回到了北方老家,还有牛家辉四个难兄难弟“挂”着,没有理想的接受单位。记得不是什么乡镇油漆厂,就是什么流水线上的工人等单位和岗位,还不如不去,只好自己去找。据说,有几次用人单位看了他们的简历后,都退了回来。因为档案的卷宗里,“有无不良记录”那一栏中,显赫地写着:因聚众赌博,受记大过处分。后来,学校把他们的档案干脆就不推荐了,说是怕浪费了一个名额。 伤心之余,牛家辉托过一个初中同学,找他老爹在老家的一个大型乡镇企业找了一份工作,这家企业可是他们那的一家有名的大企业,正红火着,效益也不错。那同学的老爹是里面的“三把手”,好不容易给了个面子,工资还不错的。可牛家辉的奶奶死活不同意他回到老家的镇上来,说他的大学白读了,村里没读书的人都往外跑,他读完书后却往老家奔,再怎么说,在外面混也算得上是个城里人。先别说工资有多少钱,她可丢不起这张老脸。最后给他下了死命令:即使是在外讨饭,也得讨,可总比回来强丢人强……牛家辉又得找工作。 说起找工作这档事,就像找对像一样,你看上别人了,别人不一定看得上你;别人看上了你,你不一定看得上别人。当然心心相吸是最好不过的事,这样才能走到一起。时间一长,又没找到合适的,大家都灰心、伤心、烦倦了,但得继续再找,最后苏智勇和一个“难兄”想到了去“南方”,另一个“难兄”想回老家县城里去生意,而只有牛家辉留在这座城市孤军奋战。想想当年进校时充满激情的欢迎幅“今天你以学校为荣,明天母校以你为荣”,牛家辉心里不由得有几分悲凉和惭愧,不禁感叹:我现连工作都没着落,又怎能让你为荣? 第一卷 雄鹰折翅 第五节 宁静的家乡,多彩的梦 想想自己的工作至今没有着落,牛家辉难免有些忏悔,甚是自责,现在一切都晚了,可怨不了别人。正如电影《无间道》中的那句经典台词所说的:路是自己选的。 但又想到那300元的路费,不由得想到了老爹老娘,以及给了他生命许多滋养的村庄。牛家辉出生的那个芦花村,没有传说中“两个村长一起比穷”说的那样——a村长说:俺村穷!穿衣基本靠纺,吃饭基本靠党,致富基本靠抢,结婚基本靠想;b村长说:俺村更穷!通讯靠吼,交通靠走,治安靠狗,取暖靠抖,房事靠手!他认为也好不到哪里去。 记得上小学四年级时,村里发救济发了一条绿色的旧军裤,牛家辉的哥哥一穿就泛白了,再轮到牛家辉没穿三天,膝盖和屁股就破了,他老娘还没来得及补又穿上了,第二天被一群同学围住了,指着他的屁股大笑,八成是屁股露出来了。牛家辉穿后给了老三穿,最后,轮到老四穿的时候,老四不肯穿,细细一数,大大小小的足足11个补丁,其中有3个补丁是在补丁上搭的,早已找不出绿军裤的绿色影子了,补丁颜色花花绿绿的,老四说,穿出去,怕人家笑他穿女孩子的衣服。 此外,牛家辉的家里好像永远都只煮一个菜,一大脸盆(脸盆白天用来盛菜,晚上用来洗脸),不是冬瓜,就是南瓜、萝卜、白菜等类的季节菜,都是自家地里种的,都是今天城里人爱吃的,上好的绿色蔬菜,可把他们个个吃得面黄肌瘦,像是从非洲哪个难民营里跑出来的。家里不到过年的时候或是远方的舅舅来家做客,一年四季都看不到肉沫,隔壁的吴婶告诉他老娘说,煮菜时在里放一点酱油,就有肉的味道。从此,牛家辉家里开始“开荤”了。可有一年,南瓜苗让虫给吃了,南瓜减产,家里连南瓜都没得吃,一家人把全年的一大坛子辣椒酱都拌饭吃完了,好不容易让萝卜和白菜接上趟,可菜里又缺一个主作料——辣椒酱…… 起初对他对老爹老娘有些埋怨,回头又一想,老爹老娘是两个令自己怨不起来的人。老爹老娘在他们的那一亩三分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精耕细作,这就是他们“四季如歌”的生活。可惜那地里就长不出金疙瘩,唯有贫困,伴随他们走过了一春又一冬,或许这就农村和农民的缩影。 他的奶奶常说:要怪,只怪自己出生不好,可出生这东西,是你没法去挑的,这就是命…… 奶奶今年65岁,是从旧社会趟过来的。战乱、颠沛流离、食不果腹都经历过,好不容易熬到新中国解放,可又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一家上下9口人,连讨饭的地方都没有。没几年又遭遇了“四清运动”,接着又是“文化大革命”,自己的公公和丈夫相继被列为“右派分子”,每天的批斗会,让全家受尽精神折磨。牛家辉的老爹老叔们那时还是一群童稚未脱孩子,可出门都不敢抬着头走路,因为他们身后总有一群“家庭成分好”的孩子,追赶他们,还辱骂他们。一次他们哭着回来问她,什么叫“坏分子”。 牛家辉的奶奶无语,只是背地里以泪洗面。 “四清运动”的第二年,她的公公猝死在了公社里(现在从医学上看可能是脑淤血)。那时她的丈夫还在牢里,家里连个做主的人都没有,连买棺材的钱更是没有,还是她硬从娘家里东拼西借的。因为“成分”不好,连牛姓的同族人都跟她们划清了界线,是她和她的一帮小孩把他埋葬了。没能见到自己父亲最后的一面,也成了牛家辉的爷爷的终身遗憾。据说,牛家辉的叔叔考高中那年,成绩出来了,全公社第一名,因为他“成分”不好,没让他上,后来又去参军,政审又被打回来了。他在公社的门口哭了好几个小时,公社一位年长的大婶看不下去,劝了一阵子没劝回去,把牛家辉的奶奶叫了来,娘俩又哭了好一阵子。后来“文革”结束后,政策落实了,牛家辉的爷爷又做起了文教股长,成了县城里的人,可他的一群孩子因为耽误了读书,却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这里有牛家辉的老爹,还有他的叔叔、大姑、二姑…… “城里人,农村人。”也能了他的爷爷心里的一个结,老人为此饱受精神上的折磨,他觉得自己作为一个父亲,对不住这一群孩子。没几年,他在自责和内疚中,结束了他的余生。牛家辉的奶奶因此也成了孤家寡人,又回到了农村老家,和牛家辉一家人住在一起。夏天乘凉的时候,她边给牛家辉兄弟四人扇风驱蚊,一边讲述着当年“成分不好”时的遭遇,支言片语中提到一些人和事,如当时批斗他们的爷爷和曾祖父的是谁谁,那些人又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冬天的一缕阳光恩泽人间的时候,一群老人都在晒太阳,她却背向着太阳,眼睛凝神,面显悲伤,似乎有所思…… 很多年了,他的奶奶没能走出那个特殊年代的阴影,可她把希望却寄托在孙儿牛家辉这一代,希望他们能出人头地,让曾经批斗过她们的人仔细瞧瞧,牛家的人不是孬种,也算是告牛家辉的爷爷和曾祖父的在天之灵。 牛家辉的老爹是长子,当年13岁不到就开始在生产队里挣工分,支撑着整个大家庭的吃喝拉撒,还要照顾一群弟弟、妹妹,苦没少吃,正长身体时候,常年在生产队里挖河挑土。现在才40多岁,落了些后遗症,背开始有些弯了。自己被耽误了,牛家辉的老爹认准了一点:不想让下一代人走他的老路,砸锅卖铁都让他们读点书,学点文化。平常四个儿子连吃饭都成问题,每学期的学费又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学校免一点,把家里“清空”下,如老母鸡能卖一点钱,冬瓜又没有人要,还不够就欠着……就这样,穷读书,读穷书。 牛家辉的哥哥撑到初一就辍学了,开始在外面混,成了一个小混混,他说:“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我又能怎么办呢?”现在都二十好几了,整日游手好闲,一个劲的向家里要钱,要不到钱时,他连家里的口粮(稻谷)都卖。周围像他这么大的人,早就挣钱补贴家用了,小孩都好几岁了,他俨然地成了家里的一块心病。 …… 这样的家庭环境,牛家辉还是坚持读了下来,也还算争气,还考上了大学。但一提到生活费,牛家辉常说:家里能按时足额地汇生活费就不正常了。常常“拖欠”,寅粮卯供,牛家辉也因此常向人借生活费,也实属无奈。 牛家辉上高中时就和老爹老娘谈起,能不能做点其它的副业,增增收。可他们被“成分”整怕了,怕又来个什么“割资本主义的尾巴”的运动,觉得种田,尽管穷,可心里踏实。牛家辉继续劝导,他们却烦着:“你不懂,你没经历过那个年代。”就这样,他们家一直穷到了现在。让牛家辉觉得他们不仅有像鲁迅笔下的中年润土的麻木,还有几分固执。秀才遇到兵,有口说不清。这种麻木比贫困更可怕,也是他后来常说的“人之所以贫穷,就是思想贫穷”的原始素材。他开始对家庭有些绝望,更想早点毕业,早点去参加工作,早点去赚钱。 牛家辉上高三那年,有段苦涩的初恋,一个叫艳子姑娘喜欢上了他。除了在学习上给过他一些帮助,还每星期从家里带点荤菜给让他开开荤,送过他一本《现代汉语词典》,还在他生日那天给他买过一个大生日蛋糕。据说是他长这么大第一次过生日,更重要的是,她还送了他两张崭新的两角钱。现在他都还记得当时她那可爱的表情,以及和他说过的话:“家辉,以后作为男人,记得多赚点钱哦!这两张新钱留给你作个纪念吧。”牛家辉让她签了个名,收藏在了自己的相册里,也印在了自己的记忆里。 艳子的家里是县里的一个成功的个体户,手头有一笔钱。从小就受老爹老娘的生意经的熏陶,她想做个成功的商人,或是以后嫁给成功的商人。牛家辉为此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了现在的这所财经类的大学,也选的与钱和生意有关的专业——金融管理。可后来,艳子在大学里的一次外联活动中,认识了一位做服装生意的商人,快比她10大岁,没读完高中,可手里头有个上百万。 这与现在常说的“背叛”八杆子打不到边,因为这种学生时代的恋爱,是一种没有契约约束和物质保障的,全靠心理感知作为精神支撑,极少有人迎来瓜熟蒂落,牛家辉他们也没有。可这让他很受打击,为此他一心想以后做个成功的商人,有朝一日超过她现在的男友,让她去后悔。这更是让催化了牛家辉想早点上班赚钱的欲望,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 大学期间,有些女生对牛家辉有好感,可他有“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情结,总是一幅孤傲的样子,让人觉得与他之间有距离。加上经济上的拮据,让他更不敢奢望谈恋爱。其中不乏辜负了小慧的一片真心,最后才有让苏智勇趁虚而入。三年过去了,他坚守着没谈恋爱。 孤寂的时候常能沟起牛家辉对家乡的思念。像早春的鸟声,炎夏的鸣蝉,深秋的虫吟,雪地的兔印,它像化作一阵阵笑声,一缕缕乡愁,时刻萦绕在他的耳边和脑海里。他爱这个滋养过他的村庄,爱那里的风土和宁静的风物:没有山路崎岖的坎坷,没有身居崇山峻岭之中,而望不到红日东出的缺憾,一马平川的稻田,张家的小三子开拖拉机跑起了运输,范家的小六子到县城做起了贩鱼的生意……风土没变,可环境变了,人们都忙于怎么赚钱,划“成分”的那个年代已离远去,可它改变了牛家辉的家庭命运,也还留着他的奶奶烈士暮年般的记忆里。它像星火一样,传递着一个家庭新的希望。 有人说岁月催人老,可特殊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却将牛家辉催得早熟,他的人生早已溶入了奶奶的寄托,初恋的酸痕,他诠释着什么叫亲情,什么叫寄托,什么叫初恋般的热情,甚至觉得自己的奋斗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还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梦想。奶奶、老爹、老娘、弟弟……他们渴望的眼神,给了牛家辉一种无形的鞭策,催他奋进。 有人说,人是一种非常有灵性的动物。只要是共同吃过一棵树上的果实,共同饮过一条河里的水,或共同吃过一个锅里的饭,或是共同担受过某种的风雨,或共同领阅过某种心灵之旅的人,不管是时间或空间把他们隔离得有多么远,彼此都会感到几分亲切,甚至连生命都有些声息相通之处。如牛家辉和家乡,和奶奶,和艳子,和苏智勇…… 人生无常,人的命运往往就会在间隙中发生变化。奶奶的寄托,引导了牛家辉的人生观,初恋的酸痕,催生了他的价值观,“聚众赌博”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300元的路费破碎了他“南下”的梦想……每一个要素,都会或多或少,或潜移默化地,让人的命运发生微妙的变化。在校期间“聚众赌博”,让他深深地懂得“再小的疏忽也会让人付出沉痛的代价”,更让他领阅了什么叫原则性,人世间没有任何同情和怜悯可言。这也是所谓的森林法则。 人和人之间是有差距的。最原始的是起点是不同,当人赤身裸体地来到这个世上的时候,就决定了命运:有一些人是不用奋斗,更多的一部分人是需比常人付出的要更多,这是谁都没法选择和改变的现实,牛家辉就是其中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和有钱人家的孩子的生活层次是不一样的,一种求生存,一个求发展。而往往前者就像掉在粪坑里的蛤蟆,一种求生的欲望和本能,它会拼命地往上挣扎,这就是人性。 清晨醒来,当一轮红日破晓的时候,牛家辉又得起早,去买份报纸,搜一搜招聘广告……只因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第二卷 相信未来 第一节 我想我可以 相信未来 导读: 时值盛夏7月“火城”,“火”得让人隔着鞋底脚还烫,牛家辉除了心理上找工作的煎熬,身体上还有高温的炙烤……他真的“我想我可以:相信未来”吗? 我想我可以:相信未来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起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 ——牛家辉摘自《相信未来》 这是牛家辉为了增加求职简历的份量书写的。从字体的风格上看,应属“牛体”,也是他的几大强项之一;从物种起源上看,它透露出的是一种逆境中求生存的生命力,不乏有些顽强;从“曲风”上看,它正符合牛家辉当时的心境写照;从意境上看,它反应了一个求职者对人生和生活的态度,是那么的执着、向往、乐观。在美轮美奂之余,还是无法掩饰一种忧郁和伤感。但他只求有人认可、共鸣,甚至欣赏。 牛家辉学的是经融管理专业,对口单位应是金融领域,可当时这类企业基本不在社会上招人,再说也轮不上他。好在当时民营、三资企业发展迅猛,要不他就在“国”字号企业的这颗树上“吊”死。他想找份文秘、业务员、中小学教师、储备干部(当时很流行,是工厂里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生产管理等相关工作。 其实在大三的最后一学期,学校除了毕业会考和毕业论文外,基本上没有什么课了,牛家辉就开始找起工作。每次面试,都带着他那份含有“我想我可以:相信未来”,穿着阿猫班长的黑色西服,夹着苏智勇从地摊上买来的水货鳄鱼牌皮包。据说,牛家辉的这身行头,是从杂志上看到的所谓的“经典理论”:女人怕老,男人怕嫩。牛家辉觉得这样会显得“老”一点,可又没钱置行头,就只好向他们借。 没过几天,在一场大型的招聘会上,一家广告公司的老板看了他的简历,对他说:“你的简历是你自己设计的吗?” “是的。” “明天你来我们公司复试吧。” 牛家辉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第二天,他顺利地通过了复试。第三天就开始上班了,成为了全校第一个上班的。每天早上,走出寝室门的时候,“黄教授”一伙还在享受婴儿般的睡眠,或在做着成年人般的春梦。每天晚上,当他回寝室的时候,寝室里宛如“夕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尽管有些孤独,但牛家辉自诩道:毕竟自己是一个上班的人。 没几天就快过年了,老板给牛家辉发了50元的过节红包,牛家辉留下回老家12元的车费,将余下的钱“办”了些年货回老家:给奶妈买了包奶糖,给老娘买了双15元的保暖鞋,还买了些苹果和香蕉等“奢侈品”(以前过年家里从没吃过这样的水果)。这一年,牛家辉的家里算是过了一个温暖的春节:奶奶早没牙,吃起糖来嘴一抿一抿的,感觉稍不留神,糖就要掉出来似的,脸上高兴的,心里是甜的。老四说:二哥,我觉得香蕉和苹果都好吃,你能不能以后每年都买回家?……老四还小,或许这就是他人生美好的向往。 据说,这是牛家辉家里有史以来过得最幸福的春节,不到35元就可以实现的,可就让他家里等了这么多年。多年后,他每次想到这个春节心里酸酸的。 说起他上班的事,牛家辉刚进公司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学,从公司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都学,只能给主管打打下手,修改一下方案里的错别字,润润色之类的。刚来公司那阵子,还差点闹出了笑话。公司正在做一个保健品的广告创意,是一个治疗女性妇科炎症的,“治疗”范围有:附件炎、盆腔炎炎等一系列的炎症,可把牛家辉整“糊”(方言:糊涂)了。他一见盆腔、附件那几个敏感的词语,就脸红。不明白,得问啊?可那个女主管也比他大不了几岁,还是个姑娘,就更不好问了。回到寝室问“黄教授”,他却说:他又没真正接触过女人,哪懂这些啊,平常只是嘴上说说而矣。 好在这个创意,没几天就做完了,风波总算过去了。接下来,公司又没接到什么活,一群人又没事做了,整天就神侃,不是说哪个商场打折,就是今天谁出门的时候看到了什么,唯有牛家辉一个人在看主管给的资料。他把那些专业的资料看了一遍又一遍,既枯燥,又无味。不到一个星期,就把资料看完了,没事做了,开始找事做:擦完领导的桌子又擦自己的,把地拖了又拖,饮水机的水一空了就抢着打水……但总觉得每一天都很难盼到天黑——难熬。 没多久,连这种“自虐”的生活都被打碎了。一次,牛家辉把地用湿拖把拖完后,还没来得及用干拖把拖干,没想到老板娘穿着高跟鞋,“猫步”还没踱两步,脚底一滑,就把脚撇(扭伤)了,痛了好一阵子,他的心里别提有多难受。打那以后,连杂活他也不敢再做了。可觉得每天无事可做,又拿工资,对不起老板,天上不会掉馅饼的事不会长久。难免有种强烈的罪恶感。觉得这样耗下去,没前途,这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一腔热血的他,想到了辞职。辞职后,拿到了300元的工资。虽然不是一份正式的工作,但也毕竟是第一次拿工资。他给奶奶寄去了50元,还附了一封信,说自己毕业了,终于开始拿工资了,以后会孝敬她们的。把信封投到邮筒的那一瞬间,似乎可以遥想到奶奶拿到这钱,听到别人给她念这封信时的情景。在酸楚之余,他难免有一丝欣慰。 晚上,牛家辉又“宴请”全寝室的同学,猛吃了一顿烧烤,一元四串的肉,一元八块的臭干子,还有什么藕片、小馒头、脆骨之类的满上,吹着啤酒,侃着大山……这一吃,好几天的工资没了。可牛家辉很自豪,终于可以做了一回“东”了。 第二卷 相信未来 第二节 歪打正着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牛家辉可没那么幸运了,每次都能杀入复试阶段,最后石沉大海了。每次都是让他兴奋,再接受冰点。但有一点能肯定的是,每次人家都会问到他在广告公司的那份工作,听完他述说的考官,都有一张不可名状的表情:诧异、怀疑…… 现在时值“火城”的盛夏,是人们俗称的“淡季”,各行各业的用人需求又少,招人的信息又少,搜招聘信息,逛劳动力市场(现在称为人才市场),还沿着电子一条街的门面挨个去找,看有没有招人的信息……快一个月了,一无所获。 寄宿在表哥家,更是让牛家辉有些拘谨,又过意不去。表哥家是个不到70平方的,老式的小两室一厅的职工宿舍。一家五口人,本来就有点挤了。自古以来,儿媳跟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就不方便。夏天天又热,光胳膊,露腿的。现在硬塞进一个牛家辉,就更不方便了,最常见的是上厕所、洗澡都得排队。这种桑拿天,睡在客厅里又像蒸笼一样的蒸,睡在厂里的空地上蚊子又多。白天“窝”在一起,老人难免会唠叨,说他读书肯定没用功,要不早就找到工作了,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牛家辉难过又自责,千悔万悔当初不该“失足”。 一阵子折腾下来,工作没找到,表哥救济他的80块钱,也所剩无几了,这可是表哥攒了几个月的私房钱,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以前在校还有苏智勇可借借,现在再没了,借的地方都没有了。若不及时找到工作,连找工作的车马费都没了,更无法找了。此时牛家辉想:哪怕找份能糊口的工作也行啊! 正在叹息之余,一个电话打来,通知他第二天早上9点来复试。是他伯母接的电话,本想问想问公司名称和地址,可电话那头的男声说,“他知道的”。这可让他犯难了,最近投了四份简历,到底是哪家呢?也不能一家一家的去核实。牛家辉想了想,应是那家大公司。 第二天早上一去,看见一群人在那家公司的会议室门口等着,一问周围的都说是通知来参加培训的,看见别人在签到,他也签了。开场时,一个胖得连颈子都看不到的领导讲完话后,接着讲公司简介、产品简介、人事制度、业务流程等,这一培训培到了晚上7点多钟才结束,一群人围着人事科长问个不停,当然是工资待遇等实际问题。只有牛家辉一个静静的坐在一旁,等人都散了的时候,那个瓜子脸的女科长,见一个人还没走,就问: “你还有事吗?” “我想知道我分到哪个部门了,具体工作是干什么?” 当他一报自己的名字的时候,那个“瓜子脸”一脸的惊奇,连续把表格翻了好几遍说:“没有你的名字啊?” 牛家辉一脸的委屈,有些诧异:“不会吧,是你们通知我来的啊?” “哪肯定是你搞错了” “您看,现在谁错了都不重要了,我培训都参加了,也算是对你们的公司有一定了解了吧?”牛家辉的语速放得很平和,有些婉转,让人听后不会反感。 “可是我们的岗位都满了啊,对不起!” “您看,还可不可以想想其它的办法,我是非常想加入贵公司的!”牛家辉的态度非常诚肯,几乎接近于祈求了,“瓜子脸”看看牛家辉又不忍心拒绝。 “像你刚毕业,又没有什么工作经验,你愿不愿意从基层干起?” “我愿意。” “我这里还有一个销售部业务员的岗位,你愿不愿意?”牛家辉斩钉截铁地回答:“愿意”。他想业务员就是跑业务嘛。 “这个岗位有点辛苦,吃不起苦的人是干不长的,不知你有没有心理准备?” “我是农村老家来的,什么苦都吃过,你看我手上的茧皮就知道了,我想我应该还行,请你放心。” …… 就这样,牛家辉歪打正着的进了这家公司,这是一家刚进入大陆的台资食品厂。干起了零售终端送货员的工作,主要负责一个片区的零售摊点的铺货、送货、结款工作。公司还给他配了一辆车——人力三轮车,是送货用的,“司机”也是他。说起这次公司招人,是招全国各办事处的业务科长,他既不是当地户口,又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当然没选上。公司看在他那份执着的“赖”劲上,临时给他安排了一个跑腿的,带有体力活性质的工作,跟他预期的岗位差得太远了:一个算得上是半个领导,一个是苦役。当时也没有多想,也容不了他多想,就这样开始了第一份工作。 第二天,他清早就来到了预先约定的报到地点——江北货运仓库7号库,是红砖老瓦房,门口醒目地写着“‘民以食为天’公司江北仓库”。他在库区转了转:红砖瓦房一幢连着一幢,整整齐齐的,粗略一算有好几十幢。墙体的下半身是用白色石灰粉过的,仓库内的铁轨线,早已锈迹斑斑,墙角处还有零星的青草、麦芽之类。凭他的感觉,这里曾是计划经济时代国家物质储备库的。如今这个库区,像一个年长的老人,与这座繁华的都市显得有点代沟。这是市郊,是没有公汽可到。 快8点了,牛家辉进了7号库,说找张经理。不一会人,牛家辉就看见有一位穿着米白色的吊带连衣裙,披着浅蓝色披肩,露出凛冽的锁骨面带着微笑,胸部一耸一耸的女人地朝自己近处走来,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还有些性感。牛家辉的脸开始有些红了,他不敢再往下看了,尽管没接触过女人,但他明白:这是女人的成熟之美,与他们班的女同学也有区别的。 牛家辉先作了自我介绍,这位小姐也谈了一下片区的业务分布和产品结构。谈话间,牛家辉只是时而不时地,象征性“扫”了面前的这位漂亮的“上司”。他想眼睛一动不动地,时间停留长了,怕人家误解,说他的“品行”有问题,老是低着头不看别人,又怕别人说他对人不尊重。几分钟过去了,那漂亮的“上司”,突然说:“你等一下,还没到上班的时间,呆会让你见张经理。”原来,这位她是张经理的助理,也姓张,平常私下都叫她“二号”张经理,有时张经理不在,人家叫她张经理,她也笑纳。牛家辉开始有点尴尬了,觉得自己烧错香,拜错佛了,白白浪费了表情。 仓库墙上的挂钟指向了8点15分,一位前额有点荒凉——头发稍微有点秃,皮肤黝黑的男人走了过来,他就是张经理,这下不会错了。张经理先问了牛家辉的老家是哪里的,哪个大学毕业后,不一会儿像打开了话匣子。谈话间,张经理那荒凉的头上一个劲地淌着汗,豆大豆大,像雨水珠子,顺势从脸上流到脖子上。他不停地用那白得发黄的毛巾从头顶擦到脖子,不是他紧张,只是天气开始热起来了。8月天的“火城”,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牛家辉和他一样“不抗旱”(怕热)。张经理说: “……我的父母曾在你们那插过队,随父母我也在你们那生活了十多年,对你们那是有感情的。这一次,小牛你能进我们公司,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首先,你要有一个从基层做起的心态,市场一线是挺锻炼人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嘛!我当时只读了个中专,进公司四年来,我一直都是‘个人销售冠军’,现在坐到了片区主管的位子,公司也给我分了房子。期间,我也通过自己的努力,业余时间通过自修的方式拿到了大专文凭。我想只要你肯努力,你也会做得更好……” 这一番岗前训话,训得让牛家辉热血沸腾,心想:终于找到了事业天地,可大干一场了,张经理就是我的榜样,他的今天就是我的奋斗目标。时隔多年了,牛家辉想到张经理的这番话,才明白:这就是领导的“套路”,先给人描绘愿景,让人充满激情和梦想,因为人就是活在希望之中的。 这一天,一个老员工把牛家辉带到他的“辖区”,转了一下,熟悉了一下市场和周围环境,也算得上是岗前培训吧。 第二卷 相信未来 第三节 第一天第一次 说起这家“民以食为天”公司,产品有很多,有饼干、方便面、饮料和纯净水等10多个。在销售渠道上有专供大商场(那时超市还没兴起),有走流通的(批发市场),还有走零售摊点的。在销售模式上,主要是采取区域经销制,经销商把货拿回去,在进货价上加一点钱就卖给辖区内的零售摊点,利润主要是靠公司给他们的返利。像牛家辉这类的人,是公司用来帮助经销商卖货,行内人把他们称为:市场协销人员。 这个晚上,牛家辉想到白天张经理说的话,开始怎么也睡不着,后来刚睡着了,就开始做梦,没梦见别的,梦见自己坐上了张经理的职位了,公司奖的不是房子,而是一大笔钱,好像是有10万……梦又被惊醒了,是因为还是与艳子男朋友的上百万相差太远了……好不容易睡着,闹钟响了,早上6点了,该起床了。轻手轻脚的,洗涮完后,朝公汽站走去。 天刚蒙蒙亮,马路上穿着黄马甲的环卫工人正挥舞着扫把,零星的出租车像鸟儿在觅食般地转悠,街边的门面都还没开门,没准老板们正在做着发财梦呢,一些卖早点的摊点,刚把摊点摆出来,有的炉火都还没生,有的连下热干面的水都还没煮开……早餐是买不到的,好在早上的空气还算清凉,步子迈得稍勤一点,一种久违的清凉感,就可透过他的咖啡色t恤衫,直穿他的心坎:要是正午能赐点该多好啊! 一刻多钟后,牛家辉走到了公汽站,坐上了去7号库方向的公汽。是起点站的第二班车,大清早的,没几人,他选了车厢最后的一个角落,不为别的,只想找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再睡一会。一直可睡到终点,全程一个多小时。公汽一停一颠的,像是在回味婴儿时期的摇篮滋味,这可有助于睡眠。很快牛家辉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渐渐地耳边的嘈杂声越来越多:汽车鸣笛声,街边小商小贩的讨价还价声,马路上人群中的喧嚣声,车厢内人们的吵闹声……声音越来越大,把他吵醒了,睁开眼睛一看,天已大亮了,清晨太阳升起一道强光直射人,太刺眼了,不乏有些焦热。再看看车厢内,早已人“贴”人了,都是赶着上班的,还不时传来:“你挨到我了,你能不能稍微隔开点了?”,“你让我往哪里退呢?”这样的界于骚扰与反骚扰之间的常规对白。据说,“别挤了,再挤就把我的奶挤出来了”(一个女人拿着一瓶酸奶大叫),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诞生的。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公汽到了终点站,牛家辉像没睡醒似的,晕晕沉沉的,但绝对不影响他走路的速度,近20分钟的时间,到了7号库,不到10分钟就是8点上班时间了。 先是每日早会。江北片区的全体员工,包括牛家辉,共有30多人,整齐地站着3排,开始合唱起了企业之歌《同路人》,是谁领唱的,牛家辉也没留意,环顾四周一看,绝大多数的胸部都是平的,那是“和尚”,少有的二三个挺着胸的,那是女的。这首歌牛家辉会唱,张经理和那漂亮的“二号”张经理,就站在牛家辉的前面,他扯着破嗓门,大声地唱着,不为别的,要让张经理知道他阳光、朝气、激情的一面。歌毕,按照惯例,领唱者温馨提示大家:今天的温度39度,和昨天差不多,请大家在工作之中注意防暑。 散会后,漂亮的张经理笑着对牛家辉说:你的声音真响亮,就是把口水喷在了我的脸上了。牛家辉害羞地微微一笑,他真想开了个玩笑:“如果你不介意,我可以帮你擦一擦”,这不是个难事,可在这种环境下,怎么也没心情。 随后,每个人将自己昨天的业绩,在“二号”张经理那进行了汇报,销纯净水多少件,销方便面多少箱,销饮料多少件,结了多少钱……完后,又报自己今天的业务行走线路。若有特殊情况的,如业绩下滑,经销商需要补货等,张经理就会召见你,和你谈话。不到10分钟,就有人陆陆续续地从7号库走出来,三三两两的,有说有笑,大多是昨天遇到什么奇闻或新鲜事儿。牛家辉因为昨天没有跑,当然就没有汇报的,和“二号”张经理打了个招呼,径直朝库区东门的公汽站走去,坐趟公汽,到公司给他指定的经销商王老板那。 走着走着,牛家辉感觉肚子有些反应了,突然想起自己还没吃早餐,在路边买了二个馍,上了公汽,哽咽着啃完了。15分钟不到,下车了,头顶的太阳已颇具规模,牛家辉头上开始流汗了,身上有股焦灼感,隐约感觉有痱子在身上吱吱地炸,有股蚂蚁般的嘶咬感,口早就开始渴起来了。牛家辉心里有些犯嘀咕:这一天的工作还没开始呢? 到了王老板的小仓库,象征性地寒暄一阵子后,王老板指着三轮车说:“这段时间的(纯净)水和饮料卖得可以,其它的根本就卖不动,你就先只装14箱水和2箱软饮(茉莉花茶),注意!只有饮料能散卖。”咋一听,像是王老板是在关心牛家辉,让他少装点货,等他麻利地把货装上,正好一满车,看着王老板那一笑,眼睛就眯成一条缝,心想:“生意人,都是这副德性。” 纯净水好卖是有道理的。那年纯净水的概念刚从国外引进,国内刚兴起喝它,有的地方还称它为蒸馏水,需求量又多,生产企业又少,竞争企业当然少。加上他们公司的电视广告,天天轰它的“神奇牌纯净水”,当然就好卖。不过,真正对它构成威胁的,有一家叫“天上冰客牌纯净水”,它的广告也投了不少。两者一时间难分雌雄。 牛家辉一屁股踏上三轮车,用脚一蹬,“走了啊”,摇摇晃晃地远去。就像《乔家大院》剧情中的男主角乔致庸每次出远门,都会喊上那一声“走咧”一样。不同的是后者饱满激情,苍穹有力,喊出了情深意浓,而牛家辉只是形于礼节,喊出的却是对现实的无奈。这一车“水货”足足有300多斤,尽管从小没少做过体力活,但突然间,在这大热天,做起一个成年劳力所做的活,还是有些吃不消。此外,第一次“开”车,车技一般,还有不习惯用三轮车的刹车,在车龙头下,要弯腰才能刹住,不像自行车那样在车龙头上,用手一捏即可。 牛家辉业务所辖版图是一个长方形,由一个“口”字形的马路绕成,中间有许多小街小巷,里面的零售摊点特别多,因此,这被称之为“业务核心区”。以王老板的小仓库为中心,从东南西北四个不同的方向走去,公司把它分成四块,分别取名为a、b、c、d区,最远零售网点的距离不到45分钟。业务路线上,没有特殊情况下,原则上顺着跑。即:跑完a区,再跑b区,再跑c区,最后跑d区,再跑a区……如此循环。 10分钟后,好不容易到了a区的第一个零售摊点,光明巷路口的路边摊,一位花甲老太婆,坐在大遮阳伞下,不停地摇着扇子,眼睛注视着路边过往的人群。牛家辉看到她冰柜上有他们公司的产品神奇牌纯净水的海报,刹住车,擦了擦脸上的汗,朝冰柜前走来,挂着笑脸喊了声:“太婆,您好!”老太婆突然停住手中的扇子,站了起来,定了定神,看着牛家辉,有点喜出外望,有股生意终于来了的味道,还没等太婆开口,牛家辉接着又说:“我是‘神奇’(纯净水)厂家的业务员,您的水卖得怎么样了,今天要货吗?” 太婆立马坐了下来,把头一转,脸一变,有些不耐烦的说:“我前天进的一箱都还没卖完,每天让我搬进搬出,搬得累死人,你们公司定的什么狗屁规定,每次最少都要我进一箱,还有上次进的10盒茉莉花茶(软饮料),现在还剩6盒,卖不动,又占位子,你们跟我换成水算了……” 狐狸没逮着,却惹了一身臊。牛家辉一时不知所措,回了回神,赔着笑脸说:“太婆,您别急,您看,要不这样:您说的情况,我跟公司反应一下,您先卖着再说?”心想,公司是不让退货的,反应是也白反应,天气这么热,肯定会卖得了,先脱身再说。 末了,起身刚要走时,太婆又冒了句:“年轻人,你可要把信带到啊!” 这条巷子很窄且有点深,尽头是个菜市场,来往的人多,又杂,自己车技又一般,还担心后面的货被人偷,牛家辉干脆下来推车,时而不时地回头看一下车厢上的货,可推着比骑着更费力,需身子吃力往前倾斜,脚尖狠狠往地面蹬,几乎是在挪步。牛家辉的后背早已浸湿,衣服贴在了背上,头上汗直冒,顺势往下流,汗湿了胸口,脸上也热得通红通红的。 不到100米,就看见一家有冰柜的小商店,牛家辉把头凑过去问那老板娘:要不要进水? 老板娘说:“我昨天刚才进了‘天上冰客’3件,它们累计10箱送1箱,你们又不搞促销。” 牛家辉试图想说服那个老板娘:“我们的神奇和他们不是一个牌子,电视上也有我们的广告在打,难免有人指名要买‘神奇’。你若没有,别人就会到别的商店去买了,这样你不就是流失了一个顾客。”没想到,那个娘们把那个头一转,继续打理货物了。牛家辉只好悻悻而去。 刚推了几米远,又一家小商店。又是一个女的,三四十岁。她说还有几瓶没卖完。牛家辉说,这么热的天,很容易卖断货,以防万一,让她还是进一箱货备着,再说又不愁卖不出去。女老板觉得有道理,进了一箱水。28元,顺手从抽屉里拿了一张百元大钞,朝牛家辉一递,让他找零。牛家辉一想,浑身的家底也不到20元。牛家辉让她给零的,她说给他了,做生意没零的可找给别人了。没有办法,牛家辉灵机一动,顺手把那大钞给了那女老板,说来瓶“神奇”,女老板扣除了那瓶水钱,给他28元零的。牛家辉从左边裤子口袋里,掏出了2元钱,一连放进了肚皮上那个“收电费”的钱袋里,农村老家的电工们都用这种式样的包,装收来的电费。就这样,总算卖了一箱出去了,欣喜之余,心里暗自在骂那女老板:她娘的,我给她的是进货价一块二,她卖给我的是零售价二块。 穿过这条巷子,牛家辉共卖了5件水,30盒茶,也到了10点多钟。牛家辉感觉车子像轻了一截,可身上早已浸透了,又回到马路上,顾不上那么多了,把t恤往肚皮上一层层的卷了起来,露出干瘪的肚皮,透透气,散散热…… 又经过了两条街,穿了两个巷子,肚子早就饿得不行了,强撑着把最后的一件水卖完了,只剩下半箱茶了。快下午一点钟了,往回走,赶紧找个地方把温暖给解决了。想吃饱,又要花钱少,转了转,不知吃什么是好,不是超过自己的铁定标准——二块五,就是怕不耐饿,最终还是在路边的摊上,炒了个土豆丝。说起土豆丝,他心里有底,6年了,这东西没少吃,尽管吃腻了,每次吃得反味,但还得吃,特填肚子。还有他相信他的老娘那句“家训”:人在饿的时候,连猪食都会吃的。牛家辉用那盘土豆丝,下了二大碗饭,三碗稀饭,完后还用那“神奇”的空瓶,灌了一瓶粗茶。走时付钱时,老板指着邻桌的一群民工对他说:“你跟他们不是一起的吗?” 牛家辉苦笑着说:“我是新来的,请以后多多照顾!”说完,蹬着三轮哼着小调走了。 这人真是一种有灵性的怪物。没吃的时候,肚子饿得心慌慌,吃饱了的时候,开始犯困,想美美地睡它一觉。牛家辉当然也不例外,觉得有点大脑缺氧,头晕,四肢无力。好不容易强撑着,打起精神,七弯八拐地回到了王老板的小仓库。车还没停稳,王老板看见他回来了,像古时春楼里的老鸨看见客人来了一样,故作惊讶地大声叫了起来:“小牛啊,你可终于回来了,光明巷路口的苏太婆打电话来要一箱水,你快送去。”牛家辉还没来得及歇口气,透透汗,装上一箱水摇摇晃晃地走了,心想:死老太婆,刚才送的时候不要,现在人回了就要。 没多长时间牛家辉就回来了。还没等王老板开口,牛家辉自觉的装上一满车水往b区方向巅去了。心想:他一心想着多出些货,若在他那多歇一会,肯定要被他“嚼”(方言:形容人啰嗦)死,没准他会说,再晚一点,又哪个地方断货了之类的话。宁可被这火辣的太阳烤死,也不愿这狗日的“嚼”死。此外,牛家辉也清楚,是有任务量规定的,每月3万元的保底任务,平均每天1000元,折算成33箱水。可若遇上几个雨天不能跑,每天的任务就更重了。自己刚进公司,今天又是第一天,做不好会被人笑话。 马路上两旁的行人越来越少,偶尔能看见一两个人,可都是打着伞,且走路的步伐,似乎都比以前快了一大截,因为大家都怕被烤死。马路上依然还是车来车往,车的屁股都带着烟囱,呼啸而过,且都不忘给吐出一大口烟。烟里混着一股刺鼻的怪味,在晌午的高温催化下,让人头晕、胸闷,几乎窒息。隔着鞋底感受到地面的滚烫,好不容易进了一个街道的巷子,牛家辉再也扛不住了,找了一个通风的巷子里歇了下来。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汗干了,衣服也晒干了,牛家辉看了看衣服上的白色痕迹,又摸了摸肚皮,细细的颗粒感,这是汗蒸干后的结晶体。牛家辉怕失水过多后虚脱,赶紧喝了几大口水,又急忙蹬上了三轮。 巷子两边的商铺,门口大都搭起了遮阳帆布。男老板“文明”一点的,穿着背心、大短裤、拖着拖鞋,“不文明的”都光着上身,坦胸露乳。连趴在门前的小狗儿,也不忘把舌头伸得长长的,以便哈长气。还有那些女当家的们,一个比一个疯狂,上身就像裹着一层沙似的,一个比一个薄,连文胸的颜色都看得清清楚楚,更有甚者,还会露点,让牛家辉不可费解的是,有的连腋窝都不“修理”,有伤大雅。唯独只有牛家辉长裤、皮鞋、t恤,将自己裹得实实的,浑身水淋淋的。不知是他的敬业精神感动了这些文明的、不文明的、疯狂的店老板们,还是这个天气帮了他的大忙,没穿两条街,就把一车水卖完了,还不到4点,天又黑得晚,还可跑一趟。 诚然,太阳在烤牛家辉的同时,也烤了普天之下的人们。人热了,口渴得厉害,就得买水喝,这就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也是所谓的商机。牛家辉相信一点:只要人勤奋,还有身体吃后得消,就可以卖得多。遗憾的是,牛家辉口渴了,只能接自来水喝。犹如建房子的农民工,不一定有房子住一样。 去c区的途中,一辆洒水车经过,路上顿时冒起了一阵热气,地面立马复原,找不到一滴水珠。终于在快6点的时候,牛家辉卖完了最后一箱水。回到王老板那存放车,王老板又把牛家辉拖住,牛家辉忍着饥渴,听他把话说完了。大致意思是,让他跟公司反应一下:“天上冰客”投了很多广告,又搞10送1的促销,销得很好,公司要给个对策,要不然他就很难做了;现在正是旺季,一个人跑不过来,还最少要加一个人。还有明天还要来早一些…… 就这样,牛家辉凭着自己的毅力,总算把一天坚持下来了。 快7点了,牛家辉准备回表哥家,挤上了一辆过江南的公汽。可车上早已人朝涌动,当然只有站着,心想:不是别人把他的“奶”挤出来,就是他把别人的“奶”挤出来。没想到,他一上车,身边的人开始拼命地向两边挪动,牛家辉这时才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酸馊臭刺鼻难闻。更滑稽的是,下一站一到,一个衣着光鲜的时尚女子,下车了,只见她用手不停地扇着鼻子,边扇边走。牛家辉白白地捡了座位,他也知道:八成是给熏得提前下了车。公汽停停走走,时而急刹车,时而减速,时而堵车,车外刺鼻的汽车尾汽漂入车内,车内不通风,又闷热,还有除牛家辉以外的汗臭味,加上身体上的饥渴,他有些反味、胸闷、头晕,不停地吐着酸水。还不容易撑到了下车,到家一看表,快九点了。狼吞虎咽的,两大碗饭,一溜烟的工夫不见了,伯母看他意犹未尽的样子,赶紧又煮了一大碗面。吃完后,冲了个澡,就躺在了床上。 这一躺,牛家辉才明显感觉到:两只手膀上,白天裸露过的皮肤有点焦痛,两腿内侧有股火烧火燎的灼痛,起了红疹子,这是路走多了,两腿磨擦过多所致,大学里男生都把这种现象叫“烧裆”。 此外,还有四肢酸痛,腰都伸不直,连翻身的力气都没有了。心想,这才过了第一天,以后怎么办呢?想想自己的处境,又不敢打退堂鼓,咬咬牙,也要挺住。没一会就睡着了,这一夜睡得特别的沉,也特别的踏实,也没做梦了,因为天亮就要回到现实了。 第二卷 相信未来 第四节 用卫生巾的日子里 好不容易熬过了第一天,这一天可谓度日如年,令牛家辉有几分不堪回首。但是,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的早会上,张经理当着全体员工的面表扬了他,关键词是:新员工,52箱,当日销售冠军。顿时,全场沸腾起来,有些私下嘀咕着:这么热的天,不要命了,连我们的超人小胖都中暑了。一群异样的眼光看着牛家辉,当然不是敬佩。还有的不乏打趣的说:男人,关键要持久。 再次踩上那三轮车时,牛家辉才感觉到两腿发麻,小腿肌肉硬邦邦的,“裆”里更是火烧火燎的,心想刚才张经理都表扬了他,要经得起表扬,今天再怎么也不能比昨天销的少啊?靠着这意念,牛家辉也不知怎么销了53箱,有一点能肯定的是,他的车技能升了,气温没下降,要不,水不会卖得那么好的。 同时也发现了一个问题,d区的一个夜市口,那儿有个坡特堵,要不是一个善良的老人帮忙推一把,牛家辉差点连人带车滑了下来,缺胳膊少腿都难说,下次进入这个口之前,一定要把货销得差不多了才能进。与昨天不同的是,收工回家前,牛家辉花2毛钱,在路边买了个馍垫了一下肚。 后来,牛家辉认识了所谓的超人小胖,一米七几的个头,身上的肌肉挺发达的,有股健美男的体型,挺结实的,就是脸有些宽,看起来有点小胖,为此大伙叫他“小胖”。牛家辉和他差不多高,可他那排骨般的身材在小胖身边一站,“小胖”就变成“大胖”了。小胖进公司不到半年,曾创下日销量60箱的记录,现日平均销量48箱左右,仍居片区第一。小胖说,刚进公司那阵子,把人快累瘫了,一连两个星期和女朋友都没来亲热了,谈了三年的女朋友还向他兴师问罪的,说什么是不是看上别的女孩了?对她开始厌烦了?让他哭笑不得。还别说,那阵子就连“二号”张经理躺在他床边,他也没法享受。从那以后,他就变“贼”(方言:聪明)了,不拉那么多了,身体是自己的,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嘛,再说,自己不爱惜它,没有人会爱惜它的。现在每天只送三车,上午两车,下午一车,中午太阳正辣的时候,哪儿凉快,就往哪儿歇着。有时看到有人在下棋,没准还“杀”两把,像小周他们更绝了,中午还在小区的“晃晃室”(麻将馆)里来个两圈(麻将),有时手气好时,还能赢个几十块呢,事也做了,玩也玩了。他们同样每天也是两车水,再说提成那玩意,他最多的时候也只拿过200多块,上次一中暑,就花了30多块……小胖的这番话,不知是在发牢骚,还是在点醒牛家辉,不要为了工作拼命,但绝对没有为保住自己“标王”的地位,而不怀好意地扇阴风,点鬼火。 此外,小胖还告诉了治“烧裆”的秘方:用卫生巾,像女人一样的用。另外,在疹子上抹上点皮炎平软膏,超爽!从此,牛家辉像女人一样用上了卫生巾。起初,感觉特不自在,但比起灼痛来,还是舒服一截,慢慢地适应了。就是有一点:看着那儿鼓鼓的,怎么看都不顺眼。没想到,第二天早会一结束,小周就问牛家辉:你也用上了? 牛家辉还没回过神:“用什么啊?” 一群人异口同声地说:“当然是卫生巾啊,我们都用它。” 不知是谁又说了一句:“用柔之婷(一卫生巾的牌子),就是那么爽!” 在人群统计销量的“二号”张经理再也忍不住笑了,说:“你们别在这恶心了啊!谁有本事把电视上的巩小丽换下来,你们去做那卫生巾的广告代言人。” …… 再后来的日子里,张经理没少侧面地暗示和表扬牛家辉,不是拍拍他的肩,就是给他点“糖弹”吃吃:“不错,今天又是52箱”,“继续保持”,“再坚持坚持”等之类的话,但每次从张经理的嘴里都能翻新。牛家辉像刚入伍的新兵受到军区首长接见似的,首长只要拍一拍肩,都能让他受宠若惊。 每次想到张经理的这番话,就让牛家辉感到一种压力,甚至是一种心理负担。就像当年人们树立一个“人民公仆”一样,这个人的一言一行就会受到人民的监督。作为他本人,若要誓死捍卫这份殊荣,就会以“人民公仆”的标准去衡量、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其间,就会让这个人失去很多,如个人爱好、私欲、情感等。难怪,好公仆、好榜样、好标兵越来越少,因为这让人太累,且越来越难当。想想当年的焦书记、雷锋同志,就会知道好人为啥命不长了。一个字——累!然而对牛家辉而言,他已被推上了悬崖,没有退路可言,鞭策他克服人之本性的一面——惰性。他只有往前冲,已停不下来了,每天最少50箱水,一直坚持到月底。好在其间下了两天大雨,老天让他放了两天假,也给了他一个喘息的机会。 就这样,牛家辉好不容易地把一个月熬到了头,当然是冠军,领了400元的工资和190元的提成。对他而言,这可是一笔不小的钱。把表哥私房钱给还上了,置了个大件——买了双耐磨的球鞋,在7号库附近租了个单间,从群居转入独居,终于把表哥一家五口全解放了。 每天中餐不是土豆丝,就是一面热干面,当正餐交换着吃。想想那热干面,以前,闻着它都觉得反味,可它填肚子——耐饿,更重要的是省钱,一碗一块钱,吃得人贫血,还得吃,炒个青菜,再怎么也得花二块五。另外,牛家辉除每天早上可多睡会儿,免受挤公汽之苦,也不再担心被人把“奶”挤出来外,可又添了一个新疮——孤寂。 晚上,回到那个单人间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更是无聊至极。这是一幢五层楼的私房,专门用来出租的,每层有6个单间,每个单间仅有20个平米不到。在这鸟都不拉屎的地段,房租也便宜,当然在这租住的人,也有个共同的内心旁白——相逢何必曾相似,都外来务工的,有的还携家带口…… 牛家辉的单间在顶层,也是最能享受到强光炙烤的那一层,准确地讲,这是一个违章建筑,房东在原来的顶层上私自加的一层,只是用砖垒了一下,把墙刷白了,屋顶的横梁和瓦条,一根一根的,一片一片的,横跨他和邻居们的单间,这是老鼠们的星光大道,也是传递邻里的家常事、私房话的绿色通道,可它把牛家辉烦死了。老鼠常常把别人家的一些骨头带到他这来享用,听到它清脆的咀嚼声,可以想象它不知吃得有多香。隔壁小俩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鸡毛蒜皮的破事,深夜里的一些私房话,还有那怪怪的声音,让牛家辉更是心烦意乱。因为他也是一个正常的人。每每这个时候,牛家辉就想:难怪人会变态,不是压抑久了,就是环境对他的刺激超过了他的极限。 牛家辉的单间是只放了一张三条腿的床,还有一条腿是房东用一块块的砖垒起来的,一晃就垮,好在是他一个单身汉住。还有一个电器,就是表哥给他的一个不带壳的小电扇。周围高低不齐的私房,将这幢私房堵得水泄不通,牛家辉房间里的那扇窗户成了摆设。唯一的通风口是房门,可门一关,房间就成了个蒸笼。晚上八九点了,高温还凝聚在空气中,而牛家辉的单间本身就被太阳烤过,还没来得及散热,热!热上加热。白天有多热,牛家辉的房间晚上就有多热,任凭那不带壳的电扇“喀啦喀啦”地转个不停,浑身还是一个劲地淌着汗,豆大豆大的珠子,组成一个水帘,把他干瘪身躯上那仅挂着一条三叉都浸湿了,热啊!热得他想睡却热得睡不着。雨不住,而风却摇曳不止。此外,耳边还传来烂七八糟的嘈杂声:斜对面的小孩正在哭闹,听他那“分贝”,不是爹没了,就是妈跟人私奔了;左邻居的喜剧片放得正酣,时常发出阵阵笑声;对面的那个“男人婆”正和老公在耍泼,污言秽语的;右邻居刚从菜场里收摊回来,正在商量着明天贩些什么菜……牛家辉根本就没法睡了。没电视看,开灯看书蚊子又厚(多),附近也没地方可逛,也没有力气去逛。牛家辉用手漫无边际地剥着脚板上的茧皮,就像一条蛇在宁静的角落里蜕皮,期待重生一样。望着屋顶就发呆,不由得想到了工作,想到了现在的处境,牛家辉一个劲地问自己:这就是我的生活吗?可此时他比任何时候都清醒,都理性—— “这一份拼体力的工作,只要有一把‘苕’(大)力气,谁都可以去做,若让自己的老爹去做,他一定比我拉得还多,销得还多。以前冠军是超人小胖,现在是我。不是小胖不想当冠军,而是这个工作性质决定了人的爆发力,不会持久。长江后浪推前浪,花开花落时,在催人溅泪之余,总会让人心起涟漪。下次再来个‘小胖’,我也成了今天的‘小胖’了。 张经理的那番话,不是我不感兴趣。我也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就是要打败一个一个的‘小胖’,永保冠军擂主,才能被领导认可,才有机会升职。但这不知要撑多长时间,三个月,一年半载,谁也说不清。看看现在的身体状况:脚上的水泡都快连成片了,脚板的茧皮已是‘大器早成’,以前穿的裤子,也已松垮垮,那根草革皮带,快把那细腰围两圈了。这种拼体力的工作,没有任何技巧和科技含量可言,也没有增长空间,你不可能每月无休止的增长200箱、300箱,更没有给人自由发挥的空间。它将我十多年来的‘寒窗’抱负,统统都抛得一干二净,算是书白读了,‘寒窗苦’也是白受了。呆得时间长了,就会像小胖们那样,混混日子。 每天白天就是卖苦力,晚上回到这单间,四面徒壁。接触的人,不是小商小贩,就是社会最底层的人。这是就自己的‘圈子’。尽管当前收入还算可得去,但它让人看不到未来,也看不到希望。这只能算是一种营生和糊口的阶段性工具,若要安于现状,得过且过,还是可以过得挺自由的,大不了,谈个女朋友打发打发时间、或找小周那一群光棍合租,是可解决生活‘圈子’的问题……可想想艳子的离去,内心却无法平静。看看自己的处境,想赚更多的钱,那是句空话。唯一的途径是自己省吃俭用,老天借我八辈子,也不可能如我所愿。尽管工作难找,但一份工作若让人时间干长了,就会让人形成了一种习惯,难免让人有些割舍,长痛不如短痛,要改变现状,必须找份新的工作,重新一段新的生活,换个活法。” …… 一个月后,牛家辉谢绝了张经理的挽留,毅然辞职,结束了这段“用”卫生巾的岁月。 第二卷 相信未来 第五节 我用我的经历打动你 从“民以食为天”公司出来后,牛家辉再次搜起了招聘信息,逛起了劳动力市场,与以往不同的是,他有了610元的家底,还有那两个月“用”卫生巾的工作经历和心理感受…… 一天下午,牛家辉在回家的路上,正好路过大学同学“黄教授”的单位大楼,他们在顶楼——第25层。这是一幢25层的高档写字楼,在商业区的主干道上,据说,这里云集了市内的大公司。牛家辉一是见见老同学,二是想瞧瞧大公司到底是什么模样,算是见见世面吧。 在一楼大堂入口处,登完记后,获许上25楼。便捷的电梯到了25楼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偌大的渡金字标着公司名。到了大门口的前台又是一道关卡——一个漂亮、清纯的女孩,微笑着问他找谁。给他倒了一杯水,让他在接待室里稍等。不一会儿,“黄教授”风尘仆仆地过来,两人相见,都大吃了一惊。看着黑黑瘦瘦的牛家辉,“黄教授”先开口了,说他是不是在哪挖了几个月的煤。因为煤炭工人才那么黑。牛家辉看着他洁净的白衬衣、笔挺的天蓝色领带、光亮的黑色皮鞋,不知所措,一个劲的傻笑。 “黄教授”把牛家辉带着在公司转了转,宽敞明亮的办公区间,透过玻璃俯瞰,城市一隅尽收眼底,洁白的墙壁上,间隔有序地挂着一幅幅壁画,散发着一种人文气息:整齐统一的工作服,每个人都意气风发,中央空调吹出徐徐冷气,把人带到了一个清凉的世界。想着自己奔波中的倦怠,仿佛与他们有些格格不入,一种莫名的失落感由然而生。而“黄教授”像换了个人似的,言谈和举止间不经意地透着一种自信和爽朗,这就是环境可以改变人。 “黄教授”他们公司是一家事业单位的下属企业,专门从事轻工业纺织品的进出口贸易,目前是市里的龙头企业。而他现在只是国内贸易部一个小小的办事员,但对这份工作有一种自豪感和优越感。 就这么一次短暂的邂逅,让牛家辉很受鼓动,他也想找份像模像样的工作。没多久,看到一个名为东方雄狮集团公司招储备干部的招聘广告,还有那一句挑逗性的话:你牛,你就来!心想:大公司的广告里都冒着一股霸气。他抱着试一试心理,来到了广告上所指的地址。 整个公司大院被前来应聘的人,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了个水泄不通,绝对不下于200人,可这还不到上午10点,招聘时间要持续3天。填表的填表,面试的面试,5位考官齐上阵,还有保安在维持秩序,整个场面异常沸腾。 焦急地等了近1小时后,一位导引小姐,把他引进了2号面试室,考官是一位年近50的老爹,他刷刷地翻了牛家辉的简历后,让他在一分钟内作简短的自我介绍,接着问到了他两次简短的工作经历,含有一种老者对晚辈含沙射影般教诲的成分,让他听出了弦外之音:好好的工作为何每次都干不长,到底需要一份什么样的工作? 牛家辉突然想起了以前为什么没能聘上,就是把这个尖锐的问题回答得不令人满意。稍作停顿后,深情地说: “……抛开工作因素,您作为一个长辈,或许,您会觉得像我这样的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眼高手低,沉不下心来去安心工作。正如我从第一家公司出来的时候一样,很多人都不解,都说我傻。其实我只是想踏踏实实地做点实事,没事做的时候,我就有一种强烈的罪恶感。没错,第二份工作给了我这样的锻炼机会,可我发现这份工作没有任何增长空间,将我大学里所学的知识一点都没用上,只能作为一种谋生的工具,暂时的糊糊口。 若您还是认为我吃不起苦,沉不下心,你可以想象:在8月天里,一个人顶着近40度的高温,每天拉着300多斤的货物走街穿巷,一天下来一两百里路,连续坚持了60多天。或许您会说建筑工地上民工的劳动强度比这不得小,没错!可您再看看我这体型(说着说着,‘用’卫生巾的那段日子仿佛浮现眼前,牛家辉的声音不由得有些哽咽)。 我只想把我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为公司创造效益的同时,体现自己的价值,并能从工作中找到一丝成就感。我非常恳切地希望贵公司能给我这个平台,给我一次机会!” 不到十分钟,牛家辉就出来了,让等通知。牛家辉的心七上八下的,他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希望。自己说得声泪俱下的,得到的就是一句“你的情况我已大致了解了,你回头等我们的通知吧。”心想八成是没有希望了,可过了一星期后,突然接到了通知,让他去复试。 复试为笔试。除专业题外,还有几道基础题,如—— 写一篇短文(300字内):我的大学、我的家乡、父亲的背、母亲的手,任选一篇,体裁不限; 最难忘的事; 对你人生启发最大的一本书。 …… 牛家辉在“我的大学”中,谈的是人生和理想,希望和梦想,从侧面的角度,谈到了一个农村普通家庭对他寄予的厚望,大有一股雄心壮志,满腔热血和抱负之势。 说起“最难忘的事”,牛家辉不由得想起了大学时,一次戏剧性的狂跑,差点饿一宿,及“聚众赌博”记大过三件事。但他答的还是最后一件,因为他也知道,没有人会因为你辛酸的经历去同情你,怜悯你,甚至去录用你。“它让我付出沉重的代价,也可说改变了我的人生。这让我深深地懂得:再小的过失也会让人付出沉重的代价。同时,我也相信一个道理:任何发自肺腑千言万语的谆谆教诲,都不如一次惨痛经历的教训深刻。通过这件事,也让我增强了责任感和原则性,在今后的工作中,也会防微杜渐,引以告诫自己……” 牛家辉在“对你人生启发最大的一本书”中提到的是:路遥的《人生》。“正如书中所说的: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影响一生……” 扬扬洒洒的文字,答出了牛家辉的内心与独白。没过几天,牛家辉就接到最后的审查通知,据说是集团公司的一个大领导主持的。令牛家辉意想不到的是,这位领导没考别的,只是问了他一些有关见解性的问题,如:你是如何看待国有企业体制的,你所了解的汽车行业是什么样的等,很轻松。完后,这位领导说对他说:“从目前所有录取者的硬件来看,你的资历和阅历是最浅的,但你短暂的经历,及你对人生的态度和感悟来看,我相信:只要你好好的干,肯定是会有希望的。” 就这样,牛家辉如愿进了这家集团公司,成为此次20位成功者中的一位。后来,才知道这位大领导是总经理。 回想起求职过程中,那段炼狱般的经历,“我想我可以:相信未来!”仿佛就在牛家辉耳边萦绕。 没准,牛家辉当天晚上又美美地做了个好梦,谁也不知道,他究竟梦见了什么,只有他自己知道。就像几个月前,进“民以食为天”公司的第一天,想起张经理的那番话一样…… 一切才刚刚开始! 第三卷 大路朝天 第一节 光棍楼里的故事 导读: 过五关斩六将后,牛家辉获得了份心怡的工作:实习、老领导新领导,“车间三宝”,国有体制下的排资论辈,风花雪月的职场生活,集团内的权势之争…… 每件事都让初生牛犊的牛家辉,陷入两难的抉择:顺大流,还是唯我独傲? 牛家辉进东方雄狮集团后,按照公司储备人才和公司的人力资源要求:凡新进公司的初级员工,一律下基层车间见习半年,以了解公司和产品,当然,更重要的是为了磨练人。牛家辉分到了机床厂的模具车间做钳工。下车间后,公司还为他们每人指派了一位老师傅(一般是车间主任)作为指导师傅。可见公司对人才的培养可谓用心良苦。 据说,下车间见习是公司的硬性规定。无论你是哪个高等学府出来的高材生,还是哪个上级领导的公子哥或千金小姐,都得过这道关。有人说,这是公司的熔炉计划。只要你下车间,就会将你的锐气、傲气、锋茫、灵性,在那些看似零碎的体力活中,统统地熔进东方雄狮集团这个大火炉里。让你心态归零,忘掉那些你曾经认为所谓的光辉与自满,从新开始接受新的工作和生活,就这样“熔”入公司。 听老员工说:有人在此期间当了逃兵,有人说这段时间是最好玩的,最难忘的。 公司给牛家辉发了两套深蓝色工服和一顶印着“东方雄狮”的鸭舌帽。自那以后,牛家辉就过上了新的“两点一线”生活:从市邻的车间到市内的职工宿舍,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牛家辉常常突发奇想:有人说上高中时是“两点一线”,教室、寝室、食堂,怎么算也是三个点,怎么连都连不成一条线啊,除非人不吃饭了,或不睡觉了,还有上大学时的“三点一线”,就更没科学根据了。 东方雄狮集团是省、市两级政府重点扶持的大型国有企业。下属企业有八家,业务范围涉及汽车零部件模具的研制与零部件的生产,成品车的代理销售,房地产开发,室内装饰装潢,餐饮酒店等领域,牛家辉所在的机床厂主要负责汽车零部件模具的研制。除总部大楼在市中心的黄金大道上外,其它的厂房和办工场所,都分散在不同的地点。现有正式职工1800多人(不算零时职工),仅分门别类的职工楼就达30多栋,如干部楼、高工楼、职工楼等,还不包括澡堂和文艺室等小楼房。牛家辉住的是1号青年楼,里面都是单身青年,大家都把它叫“光棍楼”,“尼姑庵”,因为五楼还住了未婚女青年。 车间实习其实很简单,每天专车接送上下班。到车间里,师傅安排一点零碎的事做做,再转转,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有时给师傅打打下手,一般的大事和难度系数大一点的事,师傅是不会安排你做的。道理很简单:这些下车间的人,以后不会留在车间里,他们只需要了解一下生产流程和产品结构就行了。退一步说,师傅还担心你做不好,浪费材料。更重要的一点,师傅心里清楚:他们是公司未来的中坚力量,实习期一结束,都会走向领导岗位的,或多或少都会沾个“七品芝麻官”当当的。山不转,水转,说不定,有一天他们还会成为自己的直属领导,巴结都还来不及。就像清史里所描述的那样,当太子人选还未定时,满朝的文武百官开始押住各个皇子。这样一来,“师徒如父子”已子虚乌有了,一般情况下,师徒关系非常融洽了。有时学徒帮师傅做了一点实事,如钻孔时,把孔钻得准,没有挪位,师傅对你还很感谢。唯有喷漆车间的小李跟师傅合不来,每次用喷枪把偌大的一个铁框没喷到,反而把地面喷黄了,师傅说了他两句,他跟师傅顶了起来,老师傅火一下就上来了,自那以后,他连喷枪都懒得拿了。 牛家辉的熊师傅是位快退休的高工,也是车间主任,是从“运动”中趟过来的,下过乡,插过队,是靠实干一步步地“爬”上来的。一看到农村来的孩子,就有一种怜惜感,难免会散发一种慈爱。特别喜欢上进心强、勤学、吃得起苦的学徒。听车间的人说:他的性格有点怪。牛家辉怎么也感觉不出来,也从没想过如何去讨好师傅,只是一味的低头做事,不懂的地方就问,第一次拿电钻把一块好好的钢板钻废了,没想到第二天,还是主动要求帮忙钻孔。每天下班后,把工具收拾得整整齐齐的,从不像其它职工一样,随手乱扔。每次检修机器,他把袖子一卷,还有嗨哟嗨哟地擦起来,哪还顾什么机油糊在身上洗不掉。 熊师傅都一一地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知不觉中,这位熊师傅对牛家辉有些好感,挺喜欢这个年轻小伙的。一天下午快下班的时候,熊师傅把牛家辉叫到办公室里说:“按照惯例,大学生刚进公司,未转正之前(实习期间),是没有任何奖金的。我看你还挺上进的,再说你们刚毕业,工资又不高,肯定不够花,手头又紧,我从车间效益奖金里给你发一点补助,也算是奖金吧。希望你在车间好好做,尽早熟悉每一个流程和工序,以后就看你的实际表现了,争取尽早转正吧。”此后,牛家辉每月能有个一两百块的奖金拿。这可是在公司破了先例。另外,熊师傅还给他指明了另一条“脱贫”之路,积极的写些合理化建议,什么边角料的铁,可用来搭铁皮补丁,或给实习生练钻孔,不应当废铁卖,什么中午不要在车间吃饭等等,一篇偶尔也能得到几十上百块。 牛家辉对熊师傅心存感激,可又非常愧疚,一直以来,不知道该怎么答谢熊师傅。好不容易盼到,农村老家的老爹带来了一只老母鸡和几十斤红薯,牛家辉扛到熊师傅家门口,老两口死活不肯收,堵在家门口,那老母鸡像面临下刀山一样,一个劲地叫,那凄惨的尖叫声整个楼道都听得见。推拉中,把装红薯的袋子又拉破了,顿时红薯像皮球一样,从熊师傅家的5楼滚到1楼,这叫的叫,滚的滚,整个门栋楼里都知道新来的牛家辉给领导“行贿”。牛家辉为此郁闷了有一阵子。 旧伤未好,又添新疮。一天早上搭班车上班,牛家辉来晚了,座位都快坐满了,正好看见前排有个空座,没多想,就一屁股踏上去了。一溜烟的功夫,屁股都还没坐稳,一个戴着厚厚的深边眼睛的老头走过来了,不由分说地要他起来。牛家辉当时头就懵了,还没回过神,那老头又说:“你这年轻人懂不懂礼貌啊?” 牛家辉觉得莫名其妙,当时就顶了起来:“你凭什么说我不懂礼貌?就你懂礼貌?” …… 老头要给牛家辉两耳光,说是要教训他一下,还要向上面反应“把这没素质、没修养的人辞掉”,牛家辉觉得委屈,也不甘示弱,只差要骂人了。车上的人只好把牛家辉拉住了,争吵中,牛家辉才知道,这老头是一个高工,从有了这辆班车,这个座位他就开始坐起,慢慢地他把这个座位定为了自己的专座,也没人跟他去争。4年多了,全厂区的人都知道了,除非他哪一天不来了,才让别人可以坐。据说,仅这台车就还有5个类似这样的专座。 牛家辉越想越憋屈,心里一个劲地暗骂:什么狗屁规矩,不就是一群“臭老九”,当年没人把你们当人,现在在我们这群年轻人面前,摆什么老资格,自己把自己太当回事了。 自那以后,牛家辉再也不敢踫那几个“雷区”,即使空着,也让它闲着。 尽管有这些不快乐的小插曲,牛家辉想:再怎么比起那“用卫生巾”的日子,不知幸福多少倍。车间的日子就这么平淡无奇地过着。对牛家辉来说,最快乐的,最自由的时光,还是晚上下班后,回到那“光棍楼”的宿舍里。宿舍楼有五层,每层10个房间,每两人住一房间。五层住的全是女职工。这栋楼是老式的红砖房子,一个走廊通向每个房间,走廊东边是楼梯,西边是厕所。走廊里摆满了做饭用的锅、碗、瓢、盆、煤炉、汽坛。每当晚上“万家烟火”时,走廊里菜味飘香,更绝的是:谁做了什么菜,谁炒菜的辣椒放多了,谁的醋放多了,一闻就知道。有时西北风一吹,厕所的味道就揉进菜里了,搞得一群人像吃臭豆腐——“闻起来是臭的,吃起来是香的”。刚来公司那阵子,吃完饭后,就是“窜门”时间。 牛家辉的室友是杜志国,北方人,一著名高等学府毕业的高材生,他俩是同一批进公司的。杜志国有个校友,住在楼上,也是因刚来公司,两人都没什么熟人,爱来“窜门”。他叫熊强,他挺能侃大山,杜志国叫他“侃神”。他知道许多花边新闻和“民间”消息,如谁是厂长的独儿子,谁是总经办的主任介绍进来的等。他俩了解公司的侧面情况,都是在他得知的。“侃神”每次来,不是让他们笑得合不拢嘴,就是让他们听得入神。牛家辉业余时间,除了看书、练琴之外,就是听“侃神”讲“单口相声”。牛家辉从“侃神”那得知: 公司今年7月份招了一批,10月份又招了一批,两批都是20人,“侃神”是第一批来的,因此,他常说自己是“黄浦一期”的,这批现在还剩下16人。据说,能进这家公司的,大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本科生,或学的是热门专业,只有少数是靠关系进来的,牛家辉是另类,要学历没学历,要关系没关系。走的几人,不为别的,都是些怪人。有个人说大学生下车间,简直是对大学文凭的一种亵渎和污蔑,在车间也不好好干,没多久,就到南方去了。还有一个,他说整天听到那机器“轰隆轰隆的”,耳朵都是麻的,还别说拿着大扳手在机器上磨来磨去的,搞得身上油乎乎的,怎么也洗不掉,不到一个月就“闪”了。现在留下来的,还不是有人闲的闲死,玩的玩死,像分到机床那的一小子,根本下不了手,你说能帮个什么狗屁忙,一天到晚站在那傻乎乎的,东转转,西转转,一天难盼到黑啊:还有那个厂长公子,拿个电子游戏机,从早按到晚,还不因为他老爹是个领导,没有去说他,也没有管他:还有更聪明的人,早晨如果睡过了,给师傅打个电话就可以晚一两小时到,偶尔生病了只要打个电话,就可以请假,或者有事的时候也可以打个电话,直接说今天有事不能来就行了,第二天,给师傅上包烟就行了…… 此外,熊强的一句话:“只有你们这几个傻鸟,才把车间实习当回事。”差点让牛家辉血脉喷张。 熊强起先只有他们两个忠实的观众,讲的是“单口”,后来观众越来越多。你一嘴,他一舌的,像是当年在寝室里一样,成了“多口”。谈球,说事,聊天,下相棋,侃大山,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当然,男人在一起,还有一个永远聊不尽的话题——女人。现在都已毕业了,可更加肆无忌惮地讨论女同事,那些发育比较好的姑娘更是他们永不疲倦的话题,就像扑克牌中的王牌总是被捏得格外的旧。牛家辉只听,不聊,但还是不由得想起了艳子和小慧。一个是给了他酸楚的,一个是他给了酸楚的。 熊强说,焊接车间里有个“损人”。前不久,刮大风,他楼上一女同事的文胸刮落在了他的阳台上,他还真的送了上去,可没几天,那女同事袜子又掉下来了,又兴致勃勃地送了上去。 “你说,这小子说了句什么话?”熊强突然停了下来,故作深沉地卖关子——“你的罩子又掉了。” 那女同事,一头雾水,望了望阳台晾的衣服说:“没掉啊?” 只见他拿出那只袜子,说:“这是你的脚罩吧。” …… “现在倒好,整个五楼都把袜子叫脚罩。” 熊强的“冷幽默”讲完了,他自己没什么反应,这下可把牛家辉一群人,笑得一时半会接不气来。 完后,不知是谁谈到了现在的宿舍,熊强说,“光棍楼”叫起来不雅,该改改名。 “这楼是老式楼房,有的地方,管这种房子叫鸽子笼,也叫筒子楼。它的颜色是红色的,里面住的都是单身男女,也就是童男童女,可以叫它:红色筒子楼,取谐音,就叫——红色童子楼,也象征着我们的事业,犹如革命事业一样红红火火,也充满了童子般的朝气与活力。” 话刚落音,就有人抢着说:“我——呸!你还童子楼,别把”童子“这个爵位给玷污了,你敢说你是童子?” 熊强看似着急的样子说:“哎!你可不能冤枉好人啊?不怕你们笑话,到目前为止,我还没踫过女人的手,更不用说别的了” “拉倒吧,自己到底是不是,只有你自己心底清楚。这里除了牛家辉,我不敢肯定外,你们其他的几人,最起码从思想上,早就不是”童子“啦!” …… 每次大部队“辙退”后,地上一地“烟屁股”,宿舍里的烟雾不知要多长时间,才可散去。牛家辉不想学会抽烟,不为别的,只想节约点钱。当然,别人发烟,他死活都不接。 没几个月,大家都混熟了,“窜门”的范围也广了,有人窜到了五楼,像“司花”(投票表决时,大家一致通过的)的房间,每晚都有熊强那伙人“扎堆”:有人买了电视,可以看球了:平常周末,聚的聚餐,拼的拼酒,唱的唱卡拉ok……渐渐地人群开始“物以类聚”了。牛家辉除了不到五楼“窜门”外,其它的事,一般的情况下,只要有人邀,他都会参加的,但他从不组织活动。 第三卷 大路朝天 第二节车间三宝的背后 时光一天天的飞逝着,“光棍楼”里的故事,在进行着,通往车间的班车,也没间断过。“黄浦一期”的车间生活结束了,各自分到了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岗位,如技术处,厂长办公室,房地产公司,销售中心,财务中心等,熊强分到了销售中心。 有一天,一位“黄浦一期”的人,在直属领导家看到一个不锈钢做的晾衣架,回到宿舍就动员懂切割、电焊的两个实习生,偷偷做成晾衣服架,拿到宿舍用。一传时,十传百,整个“光棍楼”都知道了,随后,你托我,我托他,他托另一个他,全楼兴起做晾衣架,一时间,“光棍楼”晒衣服都兴起了不锈钢的晾衣架,而且都是自产的。 没多久,一个老职工看见了,对他们说,这玩意都是两年前的技术了,大多职工家里都有,现在流行不锈钢的撮箕(撮垃圾的簸箕)和桌面。随后,大家又陆陆续续地做起了这两件。恰巧,前不久厂里才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激光切割机,只要把尺寸画好,一块好好的钢板,不一会儿就被裁成一个个的半成品了,再焊接一下,八毫米厚的不锈钢撮箕就出来了,既美观,又实用,且丝毫不笨重。原来每个人的桌面是用玻璃铺的,自从厂里的不锈钢板被大家“开发”出来后,玻璃面都被“下岗”了。最绝的是,在没多长时间,大家做撮箕都定出了一个“国标”(国家法定的行业标准),如长是多少,宽是多少,切多少度角,这个标准做出来的,就是最好看,且好用的。大家私底下,把这三件东西叫为“车间三宝”。一时间车间加班的人特别多,大都是做这玩艺的。还有的人,做了一批衣架去送给亲戚和朋友。在那台切割机上实习的,还切出了茶几面,“骏马奔驰”,“一帆风顺”等艺术品。 按理说,牛家辉的条件最成熟,他们车间里就有台切割机,想做什么“宝”,不是什么难事。和他一起进车间的另三个,或多或少都沾上了一二“宝”,大家如火如荼的热闹劲,从头到尾都没有感染过牛家辉。看着别的宿舍都用上了“三宝”,自己的宿舍又一“宝”都不“宝”,又苦于自己没有便利条件,一次晚饭后,杜志国打趣着对牛家辉说: “你看别的宿舍,或多或少都有个一二‘宝’,我们宿舍一‘宝’都不‘宝’。” “我们宿舍有啊!” “什么宝?”杜志国一脸的惊讶工。 “我们俩个——活宝!”牛家辉郑重其事地说。 “哎!我说,你看我们那个塑料的撮箕,破得快不能用了,你弄个不锈钢的,再说,也不是我一个人用啊?”杜志国有些不耐烦了。“我给你十块钱,你到街上买个,够不够?”说着,牛家辉就掏出了十元钞票,向杜志国递去。 …… 杜志国没有接他的钱,心里一个劲地在嘀咕着:新时期的孔乙已——迂啊!为此,好一阵子没理牛家辉。牛家辉心里清楚:他也不是爱占小便宜的人,只觉得别人都做了,出于好奇,想做做。可牛家辉却有种说不出的滋味,那次也是好玩,最后被定为“聚众赌博”记大过,教训太深刻了。想着想着,那段“文革”经历又浮现在眼前。 正当他俩在闹别扭时,集团公司传来一个震惊的消息:公司一款产品,由于八毫米厚的不锈钢材料缺货,导致部分产品不能如期交货,面临赔偿违约金80万。事关重大,总经理派了专门的调查小组调查此事。从采购部门,到车间,各各环节一一追查。 原来,近几月来,该规格的材料就紧缺,采购部好不容易按订单把材料都采购足了,由于“车间三宝”用料量太大,把正常生产用的料都挤了,而短时间内手里捏着钱,也无法采购到。一位老职工说,厂里因为大家做这种私活,每年的材料耗损至少是100万元以上,这已成为公开的秘密了,这次不是因为材料紧缺,都不会发生这种事的。 采取主动交待和检举揭发的形式,一批新老职工浮出水面。处理意见出来了:罚的罚款,降的降职,停的停职反醒,开除的开除。像“司花”最冤,因为人长得漂亮,有三个男同事给送了几个衣架,被染上了,罚了100元。焊接工老唐他们,少刚三五百,机床厂厂长降职了,厂办、总办等行政部门的,记过处分,二年内不得提干,那个在切割机上实习的小伙,被“扫”出去了。事后,总经理还在集团的“喉舌”——《东方雄狮报》上做了个专访,主题是“勿以恶小而为之”,要求以部门、车间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反响很大。 “车间三宝”事件,就这么渐渐地远去了,牛家辉和杜志国成为“光棍楼”里少有的幸存者,打那后,两人成了无话不说的铁哥们。有人却因此会影响事业一阵子,更有甚至会重演牛家辉当年的故事。历史的教训,总让人深思。 第三卷 大路朝天 第三节 跑龙套的岁月里(上) 一晃,没多久就到了年关,翻完年后,实习就要结束了,面临着定职定岗,具体分到哪个部门。原则上是遵循每个人所学专业,可还是有那么一些不靠专业吃饭的,靠关系吃饭的。这种关系有硬关系,还有软关系。如厂长的儿子是硬关系,别人介绍进来的是软关系。有人说每个人的师傅就是软关系,曾在他们手下实习过的人,现在已是中层干部也有不少吧。关键时候,师傅的这张老脸,对他们来说,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总会给点颜面吧。况且,他们每吸纳一个“师弟”,日后都会成为他们的“嫡系部队”。 熊强说,托关系,不是为了想高攀到哪个效益好的分公司和部门,只是想遇个好领导,像他们销售中心业务二处的闸经理,谁在他的手下,谁算是倒了八辈子的霉,你看那小孙在他手下,不到三个月像个什么样了,人都快蔫了。 刚过完春节,有人早早地从老家赶来公司,当然是借春节,给领导拜年。听说和自己同批进来的一些同事,提上大包小包到领导家去,牛家辉心里干着急。看着杜志国把一条好烟、两瓶好酒,还有老家带来的稀有土特产,在夜幕刚垂帘的时候,向集团高总工程师家里奔去,心里更不是滋味。自己想去“孝敬”领导,可找不出可以“孝敬”的领导。 对于牛家辉来说,整个集团内,除了认识杜志国这群兄弟们外,还认识一个最大的官,就是他的熊师傅,官居车间主任。据说,效益最好的地产公司、装潢公司,职权要害的集团总部,里面有三分之一的领导是在他手上实习过的。可熊师傅是个古怪的人,让人摸不透。 牛家辉心想:上次送鸡和红薯,已够难堪的了。在这节骨眼上,我去给他拜年,若再出现上次那样的事,我跳进黄河里也洗不清了。退一步说,暂不说拉关系,套近乎,平时他老人家对我不薄,出于礼节,我应给他老人家拜拜年,不去怕他老人家有想法,说我不懂人间冷暖。思想上斗来争去,最终还是没去。 直到正月十五都过了,牛家辉才知道,和他同车间的三个都结伴而去了。老师娘很高兴,一个劲的说:“这群小伙子,有前途!老爹子,多关心关心他们。”牛家辉更是难受极了,每次见到熊师傅,像欠他几七几八似的,好在熊师傅还是一如既往地每月给他发“补助”。 岗位分配结果出来了:牛家辉分到了销售中心业务二处,成了闸经理的下属。杜志国成了高总工的“关门弟子”,进了集团技术中心。和他同师傅的三个师兄师弟,有的进了地产公司,最差的也进了销售中心三处。这样,“黄浦一期”和“黄浦二期”就汇合了,都是同一批进公司的,不乏有一批,可以称得上公司将来的栋梁,如杜志国、熊强等,他们大多是名牌大学毕业的,而且专业也不错。而牛家辉夹杂在里面,成为少有的点缀,这也决定了他“跑龙套”的角色。 整个销售中心有六个处。一处,是熊强他们,做零部件模具的销售,这是集团传统的支柱产业,在国内同行中的地位也算是数一数二的,一般情况下,都是厂家主动打电话来要求合作,对他们来说,谈起业务来扬眉吐气的。经常有人客户请吃请喝,还有免费旅游——客户请他们去厂里考察。这个部门不是谁都可以进的,像厂长的儿子和另外两个“太子党”就在里面。二处,主要是做常用零部件的销售,一半是按订单生产的,一半是生产出来后,靠牛家辉他们这帮人去找下家。据说,当时集团上这个项目,主要是总经理看到了各地都在建大大小小的汽车厂,他想用不到三五年,汽车行业肯定会火起来,好不容易说服上面的各级领导,才得以上马的,这个项目才上不到两年,同时像建汽车厂一样,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都在上这个项目,竞争的激烈程度是可想而知的。所以,他们在销售过程中难免处于弱势地位,闸经理说,他们是后娘养的,累死累活不说,业务起不来,效益更是没得说,和一处没法比。三处,是做成品车代理销售的,车子在展厅一摆,姜太工钓鱼——愿者上钩,风不吹,雨不淋,日不晒,而且手里还有几款紧俏车少量的计划指标,不知有多少人来求,退一步说,那些车“卖给”集团的上级主管部门都不够,但他们的“地盘”没有一处的广,因为他们的业务范围只在省内,业务量也不大,所以比起一处来稍逊一筹,像领导打过招呼的人,最多也只能分到这。 另外,像四处、五处、六处,做其它的辅业,尽管销售额不大,业务量不大,但也是集团较为赚钱的板块,都是一些四十岁左右的人在里面,他们都是等着早点退休的人,很少有像牛家辉这样的年轻人身影。因此,一、二、三处的人,从没把他们作为参照对像比较。集团内部私底下,都称他们为“四爹爹处、五爹爹处、六爹爹处”(这里把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当称“爹爹”)。 销售中心的办公地点,就在集团总部大楼的2楼和3楼,采购部就在4楼,董事长就在顶楼16楼,总经理就在15楼,14楼是一个大会议室,工会的人就在那办公,杜志国他们在10楼。整个办公环境,和大学同学“黄教授”的公司比较起来,算得上半斤对八两——差不多,车间和这儿更是天壤之别。 牛家辉刚进业务二处,业务不熟,闸经理让他先锻炼一下,熟悉环境,没给他具体的工作,理应也成了打杂的人。如到收发处拿拿报刊、信件,抄抄会议记录,订订火车票等,和在那广告公司上班时的清闲程度差不多。看着杜志国他们一到岗位就可“操刀”,混得人模人样的,牛家辉心里特不是滋味。为此,踫到他们时,牛家辉常自嘲:我是跑腿的,我姓牛,简称“牛腿”。 这种看似平淡的工作,但有两件事,让牛家辉烦不胜烦,一是帮闸经理买烟,二是写工作计划和总结。 说起闸经理,早就年过三十了,还没结婚,也没听说过他有什么女朋友。笑起来时,露出一口奇形怪状的黑牙,足以见他的烟龄不短。牛家辉不抽烟,辨别不了烟的真假,但他清楚若买到了假烟,依闸经理的臭脾气,不把他骂死,就会把他“嚼”死。有人说,有一次一个女同事给他买了假烟,一句话喷得人家哭了好一阵子,“连个烟都不会买,你还能做什么?” 闸经理每次都让买八毛钱的、五块的、十三块的,三种烟。附近又没有卖烟的店铺,牛家辉每次下楼后要走大几分钟,到一个公汽站牌那的小摊那才能买到,那儿流动性特别大。牛家辉特别小心,他也学会了一种“讹诈”人的方式,每次买烟时,面如青色,很严肃地对那小贩说:“如果是假烟,我回来扯皮,就不是蛮好了。”每次买那十三块的和那五块的,那小贩都是娓娓许诺:“你放心!”。可有一次,买那八毛的,小贩烦了:“你怎么这么敌哆(方言:较真,贬义),这几毛钱的烟,造假都要亏死,不信你现在拆开就抽?”牛家辉心里清楚这种老爹爹抽的劣质烟,这烟是真的,还是假的,没什么区别,可别人小贩认为他抽,年纪轻轻的抽这种烟,寒颤,太掉面子了…… 另外,就是工作计划和总结。每个月的一号,每个人要把上月的工作总结和下月的工作计划,交上来。这是给各级领导看的,如闸经理及他的领导。牛家辉由于每月没有具体的事做,没有什么好写的。他心里特清楚,总结写不出来,就表明自己上月没做什么事,计划写不出来,表明自己工作没有方向性,甚至是无事可做。每次把总结和计划交给闸经理,都被打回来了,要求返工。“把它丰满一下”,他也知道,主要是没什么内容,不饱满。交上去后,上级领导看后,要么觉得闸经理所带的队伍没什么事做,很清闲,要么觉得他领导无方。就这样把那些陈芝麻烂豆子的破事,本着把芝麻吹成西瓜的原理,总得扬扬洒洒地写上三四张纸。有时写不出实事,就写心得和体会。如,上次在会上听了哪个领导讲的什么话后,感觉甚是读了九年书啊!……每次写这“玩意”,牛家辉不由得想起了“文革”时写材料的感受:丰满就好! 这种日子持续了到大半年,后来又进来了一个新人,牛家辉终于解脱了,闸经理给他安排了具体的业务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