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文娱巨头》 第001章 不太爽的穿越 “啊!” “我怎会在这里?” 课间,趴在课桌上休息的陆清书猛然惊醒,满脸的不可置信。 “大呼小叫干什么,你真还没睡醒?你不在这里难道会在梦里。”同桌蔡和表情搞怪。 “去!”陆清书郁闷非常。 他现在哪里不知自己赫然穿越了,没错,根据原主的记忆,此方世界根本不是自己原来的世界,而是一个相似的平行世界。 “幸亏接受了所有记忆,否则鬼知道该如何面对,万一被当做精神病抓起来可不好玩了。居然跟我同名同姓,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猿粪?” 突然莫名其妙来到这里,陆清书老大不爽,尽管前世是个孤儿,但他生活的还不错,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可从没想过要像网络小说中主角一样穿越啊! 穿越有何好的,好歹重生,至少有着重生的记忆可利用,发家致富轻而易举,哪像现在,一脑子的记忆瞬间失去大半用处。 这就令他更加郁闷,更让他郁闷的是他似乎没有喜闻乐见的金手指,也没发现系统的存在,等等。 过往点点滴滴的记忆清清楚楚的呈现在眼前,哪怕惊鸿一瞥,他现在都能完完整整的回想起来,之前看过的人和事,看过的书,看过的电视,看过的电影,…… 总之凡是见过的都能分毫不差的记起来。 “莫非……我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陆清书忍不住轻笑出声,前面失望太大,意外的发现使他松口气,心里稍微平衡一些。 “再怎么说我也是主角之一,总不能太跌份,丢了穿越一族的脸面。” 旁边的蔡和丈二摸不着头脑,无缘无故的笑什么,奇怪。 “哎,想啥美事?” “别闹,正忙着正事。”陆清书没时间理会别的。 顺手翻看桌上的语文课本,打眼扫过,然后突然合上,默默回想,结果——,他脑子一片空白,什么都想不起来。 他心里咯噔一下,不死心的再次尝试,结果只记得第一句话,后面就没有了。再三几次,依旧同样的效果。 转而回想前世的记忆,从《西游记》第一集开始,人物,配乐,景色,一五一十的出现,简直跟坐在家里看电视一模一样。 他表情有点失落,长叹一声。 “原来一切都是我的错觉,过目不忘是不假,却只有一半。” 好在陆清书天生豁达,情绪来的快去的也快,好说有前世的记忆,并非一无所获。 望向窗外,天空灰蒙蒙一片。 陆清书不自觉心生感慨:“多么熟悉的天空,终于有点家的感觉了。” 叮铃铃铃…… 上课铃声响起,陆清书装模作样的听课,实则一直整理着脑海中另一个自己的记忆。 …… “接下来大家再看下一题。” “一个学生通过某英语听力测试的概率是1/2,他连续测试三次,其中恰有一次通过的概率是多少?” “陆清书,你来回答。” “陆清书。” “陆清书——” 感到自己的胳膊被狠狠地掐了一下,陆清书吃痛之下恍然惊醒,很是不满的看向同桌蔡和,低声抱怨。 “菜盒你掐我干啥?” “老师让你答题。”蔡和低声示意看向讲台。 陆清书豁然望去,就见数学老师王伟一脸生气的狠狠的盯着自己,双眸中透着前世记忆中的熟悉的杀气。 他连忙站起来,微微低头以示知错,记忆中的这个年代教育讲究的是棍棒之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那可是实打实的用打人来教育。自己打了也是被白打,家里父母只会拍手称快,打的越狠越对老师满意。 王伟自然不会是善茬,因为经常冷面示人,又下手快准狠,人送绰号枪手。 所以面对枪手,千万别找理由,也别找借口,更别抱有侥幸心理,乖乖低头认错方为上策,争取宽大处理,否则,后果只会更糟糕。 过往许多学生用自己明晃晃的证实着这个跌宕不破的真理。 “上课时间开小差,你不认真听讲在想什么?难怪你数学成绩成绩如此之差。” “蔡和,告诉你同桌是哪个题?” 蔡和点指练习册上,陆清书迅速看完,然后便抓瞎了,无论前世还是现在,他都没有学理科的细胞,哪怕再是努力刻苦,总之就是不开窍。 前世正是因为理科拖后腿的缘故没考上大学,如今还是一样,甚至比前世还差。 刚刚哪有心思认真听讲,结果就悲剧了。 “答案是——是1/8。”他凭着印象猜测。 “错了!”王伟语气生冷。 “蔡和你帮他答。” 蔡和一个哆嗦,苦着脸慢慢站起来,他原本想也1/8,可证明是错的,吭哧吭哧半天楞是没有说说出半个字来。 “怎么你也不会?” 蔡和表情沉重的点点头。 “我原想着答案也是1/8。” “你上课到底有没有听我讲?” “听了。” “听了就是这种效果?” 蔡和不吭声了。 “你们给我站着好好听课,我不信你们能站着还能满脑子跑火车。”王伟开始让其他人回答。 陆清书和蔡和低着头,彼此瞥向对方,都不由翻了翻白眼。 叮铃铃铃…… “下课!” “老师再见!”全体学生起立。 站了大半节课,陆清书早累的腿脚发酸,忙不迭地跺脚拍打放松大腿。 蔡合一屁股坐在凳子上,幽怨道:“都是被你害的。” 闻言,陆清书拍了拍他的肩膀。 “所以呀,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说不得以后我还得要你搭救我。” “去你的,我要数学能好,我能同你一样报文科。” 坐下来,陆清书嘿然一笑,这里有一句话非常流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文科比之理科,就仿佛没有多大用处似的,怎么说呢,有点不受大众的待见。最现实的一点是最后大学毕业出来找工作难。 因此,整个高三有15个班,理科就足足有12个班,文科紧紧占1/5。 十分钟之后又开始上课,这节课让陆清书感到格外难受,若说数学还能勉强及格的话,英语对他来说纯粹就是一门鸟语,他认得人家人家不认得他,整节课完全好像是在听天书。 …… 早上放学,绝大多数人都到学校食堂吃饭,教室里只有零星的几个人,陆清书便是其中之一。 啃着从家里带来的馒头,就着自家腌制的咸菜,此时的他是多么的渴望回到前世,这里虽然能够吃饱,但是比之前世的丰富的物质生活差的太离谱。 简直就是天与地的差距。 嚼了几口,他憋的实在难以下咽,不得不喝几口水冲下去。 “这样不行,我根本就受不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陆清书委实吃不下去。 可没办法,这家的情况只能如此,他上面还有一个姐姐在上大学,家里父母都是农民,供养两个学生,家里实属清贫的可以。 家里没法想办法,要改善生活只能靠自己。 下意识的,他想起几乎刻录在脑海中的那些东西,书、漫画、动画、电视、电影、歌曲、…… “知识就是财富,有这些东西,大富大贵不敢说,但我绝对能闯出一番天地。” “写书!” 陆清书立刻打定主意,写书赚稿费,很快就能改善伙食。 第002章 选择《悟空传》 写什么是个问题。 明朝以前的诗词文章作品就别想了。 在此方世界,明朝以前的历史和前世相同,明朝之后历史才出现分叉,一个汉家王朝——乾,取代清朝而崛起。 之后乾朝与前世的清朝十分类似,闭关锁国,被列强侵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成为列强公开的半殖民地。 接着革命志士推翻乾朝,混战后统一(包括港澳台)。 建国之后,中国发展的顺风顺水,没有经历大灾大难,今年是八零年,经济发展的很好,或许体量太大的缘故,比之韩国、新加坡差上一筹。 国外历史大致没有发生多大变化,还是沿着原来的轨迹在发展。只有跟乾朝之后相关的历史发生了细微的差别,但大势不改。 所以,虽然国外的作品他看过一些,但该有的作品和影视都有,他无从小手。 国内作品中他看过的东西不少,比如纯文学之类,比如脑海中课本中那些大家的作品,但他现在绝对不合适抄写。 一来作为新人稿费不见得有多高,二来最关键,他目前仅仅十七岁,一个半大的孩子,假如写出有丰富阅历和深度的作品。 争议太大,哪怕没有证据,别人也不会相信,连自己都欺骗不过去,他不奢望能让别人理解,总不能一个小孩闹出“老夫聊发少年狂”这样的笑话吧。 反正又没有人在后面拿着鞭子抽,又没有得了不写就会死的病,人生漫长,陆清书完全有理由压后再考虑,到时候自然水到渠成。 排除这一部分,适合他的年龄的作品可以有儿童文学,有青春文学,……,有网络小说,以及火遍大江南北的武侠小说。 因为小时候条件的限制,陆清书基本没看过什么儿童文学,倒是看过不少经典的动画片,青春文学很不感兴趣,因此没怎么看过。 他穿越之时二十世纪刚结束,当时正值网络泡沫危机,美国大量网络公司破产倒闭,中国三大门户网站之一的网易老总正四处兜售手中的烫手山芋,腾讯qq老总对网络完全失去信息,求人接盘都没人愿意。 作为最早的一代网民,陆清书看过最出名的两本,一本是《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另一本是《悟空传》,这两本先后出版后成为畅销书,销量纷纷突破百万,更有人预言《悟空传》必定突破千万册销量。 陆清书涉猎最广的无疑是武侠小说,金梁古温黄五位大师的作品都认真的翻阅过,各个版本的电视剧、电影也都看过,要说熟悉,对这类作品最熟悉。 如何选择? 网络小说和武侠小说最合适。 而《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背景在大学,而且涉及到网络,要写的话需要删改,可删改后能否大卖?对此,陆清书毫无信心。 只剩下一本《悟空传》了,而且这本书与电影《大话西游》息息相关,牵涉到后续的电影改编,又脱胎于《西游记》,想不火都难。 武侠小说大可同时进行,要他没记错,宫白羽十五岁即开始文学创作,梁羽生二十二岁写《龙虎斗京华》,古龙二十出头发表处女作,温瑞安出道时仅仅十六岁,凭借《追杀》(为“四大名捕”故事之一)一举成名。 这一世也有年少成名的武侠小说大家,年龄不足为奇。 在期刊上同时连载两篇则不是问题。 还珠楼主曾同时为8家报刊撰稿,倪匡每小时可写八千字,每天数万字,曾同时为12家报纸写连载,这类牛人多得是。 陆清书说动手就动手,拿过纸笔,从《悟空传》开始。 四个人走到这里,前边一片密林,又没有路了。 “悟空,我饿了,找些吃的来。”唐僧往石头上大模大样一坐,说道。 “我正忙着,你不会自己去找?……又不是没有腿。”孙悟空拄着棒子说。 “你忙?忙什么?” “你不觉得这晚霞很美吗?”孙悟空说,眼睛还望着天边,“我只有看看这个,才能每天坚持向西走下去啊。” “你可以一边看一边找啊,只要不撞到大树上就行。” “我看晚霞的时候不做任何事!” …… 有着记忆参照,说是写书,完全跟抄一样,就见他笔端不停,一口气写了下来。因为写的是出版的版本,根本用不着修改,他直接当正稿来写,所以,特意写的字迹工整,速度比平时慢上一些,一分钟二十来字,差不多半小时写下七百字。 蔡和吃完饭回到教室,看到同桌在奋笔疾书,自己走过来都没察觉,不禁心中一动想吓上一吓。 “哈!”他在陆清书耳边忽然一声大喊,立刻跳开哈哈大笑。 陆清书正专心致志的写书,着实被吓了一跳,揉着耳朵说道:“我耳朵都快聋了,你知不知道人吓人会吓死人。” “没那么严重。” 蔡和坐到陆清书对面,接着好奇问询。 “你那么专心在写什么?” “作文?日记?还是给谁的情书?”说道这里,他开始挤眉弄眼。 陆清书搁下笔。 “不知你一天脑子在想写什么,我才没你那么无聊。” “那你在干什么?”蔡和探头看了看。 “不是英语字母也不是数学公式,差不多满满一张。” 把本子向蔡和扬了扬,陆清书随口道:“我在写小说。” “啥?你在写小说?”蔡和充满惊讶,站起来嗓音高八度。 此时,绝大多数同学已经吃完饭,教室里差不多坐了一半的同学,一听到蔡和的大叫声,众人不约而同的望向陆清书。 文科有三班,分两个等级,一班为整个文科的前六十名,二班和三班混合分搭,陆清书所在的是二班。 班级有六十二人,分八排四列,外面两列靠两边墙壁,中间两列紧挨,不巧的是,陆清书和蔡和分在进门第二列的第四排。 可以说基本上在教室的中间。 被几十双或不可置信,或茫然,或轻蔑,或鼓励,……,种种眼神注视着,再怎么算,这些不过是一群学生而已,更大的场面他都经历过,作为过来人,陆清书完全能做到处之泰然, “没事,大家继续忙自己的。” “菜盒,别吵着大家学习。” 不少人颇为惊异的看了眼陆清书,在他们的印象里这人因为穷的关系,往往有点自卑,学习成绩不算多好,总老实巴交,沉默寡言。 今日竟然变得有点不一样。 沉稳,淡定,自信! 十月,高三早已进入紧张的第一轮复习当中,大家没时间去关心其他闲事,纷纷回过头去继续“奋战”。 蔡和回到自己坐位,啧啧有声。 “写小说的人精神面貌就是不一样。” “写的什么小说,让我参观参观。” 写小说又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陆清书顺手递给他。 拿着本子,蔡和赞叹:“你写的字怎的变得这么漂亮,一撇一捺孔武有力,很硬气。” 陆清书当然不能实话实说,笑道:“写好看点不好吗?我特意学者写的,老半天才写了这点字。” “好,这才好看,别像你以前的字软趴趴的。” 蔡和说着,看了一下本子。 “咦?前面还有。” 翻到前一页,他仔细看起来。 “《西游记》?” 面对愕然的蔡和,陆清书解释道:“我叫它《悟空传》,算是对《西游记》的另类解读。” 第003章 发表(上) “《西游记》的电视剧一点也不好看,我不喜欢。”蔡和嘟囔。 陆清书默然,这个世界的《西游记》确实很不讨广大青少年喜欢,不单单一个蔡和,记忆的另一个“自己”也不爱看,周围的小伙伴和同学绝大多数都不感兴趣。 原因出在何处? 原来,在这里,《西游记》电视剧比较忠实原著,而凡是看过《西游记》原著的人都知道,这本书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里面师徒间的关系并不怎么美好,四人的性格也有点……,孙悟空的本领也不怎么高,里面涉及到许多权谋斗争的黑暗面。 自然难以讨得青少年的欢心。 但并不意味着这个版本的电视剧就意味着失败,失去一部分年轻观众,它却与《三国演义》、《水浒传》一样,得到来自成年观众的青睐。 自今已经出过好几版不同的电视剧,年年都有电视台重映,是收视率的一大法宝。 只是苦了这个世界的年轻人。 前世则截然相反,每到寒暑假央视一套总会一次又一次的重播《西游记》的电视剧,电视机前总会有青少年眼睛不带眨的观看,但成年人却很少去看。 这又是为何? 还不是把《西游记》原著大幅度的更改,美化了取经的师徒四人,把故事情节塑造的低龄化,年轻人岂能不喜欢? 陆清书说不上这两个版本哪个更好,但日后定要把前世的这版电视剧搬过来,而且必定能够俘虏青少年的身心。 蔡和看着看着突然噗嗤乐了。 “你们是大爷,我去给你们找吃的,还不行吗?最好让妖怪吃了我,那时你们就哭吧。” “你写的唐僧太搞笑了。” “别以为我离了你们就不行!”唐僧回头冲他们挥挥拳头,拍拍身上的尘土,又整整长袍,开始向林中走去。刚迈一步,“嘶啦”长衫就挂破了。 一拍桌子,蔡和忍不住哈哈一笑。 “不行了,忍不住了,这唐僧也太倒霉了。” “居然迷路了,哈哈!” “清书,你怎么想到这么好笑的句子,简直太有才了。” 蔡和一个人像傻子一样自说自话,一会儿摇头一会儿大笑,惹得周围同学不住的观注。 “怎么没了?”他意犹未尽。 陆清书没好气道:“废话,我才写了多久。” “太好看了,那你赶紧写啊!”蔡和催促。 “真有那么好看?让我看看。”后面的周芬听到蔡和念出的几个句子,也感觉很可乐,按捺不住开口。 蔡和扭头得意道:“给,我保证很好看,不笑你打死我。” 周芬给了蔡和一个卫生眼,笑着接过本子。 “打死你犯罪,我可不敢。” 周芬看到本子上的字体不禁眼前一亮,暗道一声“好字”,对陆清书瞬间刮目相看。她一开始看,呼啦啦围过来一圈人,刚才众人可都没少被蔡和“骚扰”,被迫被灌进了那几句颇为好笑的句子。 咯咯咯,哈哈哈,…… 笑声此起彼伏,果然,一圈人都被逗笑了。 人都是有从众心理,结果陆清书的本子不一会儿被传遍整个班级,得到的都是欢声笑语。 “同桌,不愧你的名字中带个‘书’字,你不但作文写得好,写的小说也很好,很新奇,很厉害。” “我早就说过你将来一定大有出息,非池中之物,我的眼光不错吧!” 陆清书斜眼看他。 “你说过吗?我怎么没有印象。” 蔡和大手一挥。 “说过,我肯定说过,可能你记性不好忘了。别管这个了,你赶快继续写,我还想看下面的故事。” “不急不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陆清书慢条斯理。 “怎么不急?待会儿黄花菜都凉了。”蔡和心里犹如被猫爪子挠一般,心痒难耐。 “你写快点,只要能看清楚字就成。” “快不了,我写好后得寄到期刊发表,必须要写的工工整整,容不得半点马虎。”陆清书摇头。 若是写的字迹潦草,马马虎虎,纵算寄到期刊那里,编辑也不会认真去看,尤其大型报刊杂志社本来搞特别多,以己度人,自己要是编辑,会去费劲看一个创作不严谨的作品? 答案显而易见。 首先作者都不尊重自己的作品,别人岂会?类似客观性的失误,陆清书尽量做到万无一失。 “你还想着发表?” “要不然呢?”陆清书反问。 “我以为你只是写着玩儿,不过,说不定你的小说真能发表也不一定。” “肯定能发表。”陆清书煞是肯定。 “那就提前祝贺你。”蔡和拱手恭喜。 “好说好说。”陆清书回礼。 “你们两个一个比一个脸皮厚,说出来也不怕害臊。”周芬打击道。 “大男人有什么好害臊的?”陆清书回过头。 周芬盯着陆清书。 “要不是眼前的就是你,我还以为换了个人。” “我以前没自信,但我对我的小说有绝对的信心。“陆清书说的斩钉截铁。 “少吹大气,咱们学校多少年都没出过一个在杂志上发表的人,我不信。”周芬同桌韩娟插言。 “我同桌写的不好?”蔡和问。 “我承认挺有趣,但是发表……,马上要高考,千万别耽搁了学习。”韩娟说完低头继续看书。 对此,陆清书没什么好说的,只能拭目以待。 他的学校虽坐落在镇子上,以镇为名,唤作清泉高中,但在区里排名第二,尽管十几年没出过顶尖学府青华大学和京都大学的学生,可每年考上一本大学的人数过百,去年更达到史无前例的一百六十一人。 由于封闭式管理,学校的学习氛围比较浓烈。 但也仅仅是“学习”氛围,像其他文学期刊,经典国内外名著这类课外读物一向被认为杂书,偶尔看看还成,要是入迷或者胆大妄为的写作,万一耽搁了正经的学习,学校绝对会谆谆教诲,不行拉上家长轮番上阵,定要把长歪的学生搬正。 陆清书突然之间写小说,在一片莘莘学子中标新立异,变得与传统的环境氛围格格不入,就显得很扎眼了。 不被大众认同还算轻的,少不了背地里的白眼和风言风语。别以为他听不到不远处别人的窃窃私语,无非不看好,刻薄一点的嘲笑几句不自量力。 只要不是当面打脸,他也懒得理,总不能让自己一个一个的喷回去吧,好在学校的学生不像社会上的人,绝大多数没那么多的心眼。 下午有两节自习课,连带课间休息的时间,陆清书又写了将近三千字,放学后再接再厉,终于把《悟空传》第一章五千多字抄完。 呼—— 陆清书搁下笔,一边活动发酸的手指和手腕,一边揉着变得僵硬的脖子。 “才五千字还远远不够。” “《悟空传》十五万多字,算得上长篇小说,要没记错前世一般投稿长篇小说,至少要有开头3-5万字。” “不知这里如何?原来的自己没这方面的丝毫记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最好查看一下具体的要求。” 正好借此休息一番,陆清书起身走到班长鲁香凝跟前。 第004章 发表(中) “班长有事请你帮忙?” 鲁香凝正在做题,抬头看向陆清书。 “什么事?” “你的《成长》杂志在不在,借我用用?”陆清书说出自己的目的。 一般杂志后面都有详细的投稿须知,要是投稿,可以按照上面的要求来做。 “你真的想投稿?”鲁香凝问道。 有蔡和那个大嘴巴,全班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陆清书没说话,只是点点头。 “《成长》杂志可是大型期刊,听我妈说发行量超百万,在全国文学杂志中排名前几名,要在那上面发表很难的。” “没事,不试试怎么知道。”陆清书对《悟空传》信心十足。 鲁香凝从抽屉里抽出杂志递给陆清书。 “后面有投稿的地址、名称、邮编一些东西,你的小说特好玩,祝你好运!” “谢了!” 清泉高中鲜有区里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班里的武侠小说和武学杂志不少,但要文学类的就只有班长这里有。 听说她的母亲是初中老师,或许正因为如此,她家里才会为她订适合青少年的文学杂志。 巧合的是,《悟空传》这本书大多数的受众就是青少年人群。而成年人群很多都看不下去。 陆清书犹记得许多言辞激烈的批评之语,什么矫揉造作,什么无病呻吟,什么乱七八糟,什么空洞无物。 反正爱的能爱死,恨的能恨死,争议不小。 《悟空传》对《成长》恰好不过,若是班里搞不到这类杂志,他还就只能另想办法。 曾经有人说过,《悟空传》是最接近纯文学的小说。但终究只是接近,不是真正的纯文学作品。 但要归到通俗文学里面又有点不恰当,这本小说还是有点深度,有值得人们深思的地方。 因此,成熟的纯文学杂志陆清书压根儿不用考虑,以发掘新人作家的《青年文学》、《成长》、《朝阳》之类就是首选。 回到座位上,陆清书直接把杂志翻到后面,果然看到详尽的投稿要求。他目光直接停留在长篇投稿那里,看了看,跟前世的记忆差不多。 无非小说的内容简介(300字以上)和情节大纲(400字以上),以及正文的前3 — 5万字。 还有请自留底稿,稿件概不退还。 不得抄袭或一稿多投,否则扣发稿费,以后不再刊登其作品,也就是上了黑名单。 稿件回复周期:初审→7个工作日;终审→14个工作日(节假日除外),2个月未收到回复,可另行处理。 最后,在作品后面注明真实姓名、笔名、通讯地址、电话等信息,便于及时沟通联系。 …… 文科包括语、数、外、史、地、政,总共六门学科,也就意味着有六门作业要做,陆清书继承了原来的记忆,自也就继承了对现在的家庭的亲情。 他不想不管不顾的一心写书而耽搁学习,其实说真的,对他来说耽搁学习不算多重要,反正再怎么学似乎都一个样。 两世的学习成绩根本就是个渣,尤其这一世测验的成绩从没上过450,而去年的二本线是503,相差半百,别说一本,考上二本就谢天谢地了。 关键一点,不交作业会挨老师喷,搞不好还要挨打,严重的叫家长谈话。 而他最担忧的是被叫家长,没人清楚家里对自己学业的看重,没钱交报名费,借,没有生活费,借,为了自己能够上大学,将来能有个好未来,家里付出了太多太多。 因为多年劳累,母亲身体本来不好,受不得太大的刺激,万一因为自己被气出个好歹,那他真的不是个东西了。 所以,自己写小说的事情千万不能让家里人知道,起码没取得“一定成功”之前不能。 而对取得“一定成功”的时间,陆清书比较乐观,很快的。 晚上自习课,他突击完成作业,不会的抄,总之要尽快写完。 之后他继续奋斗写书,晚上有三节自习课,耽搁一节写作业,另两节加上教室十点半才关灯,总共又写下差不多三万二千多字。 回到宿舍。 “去哪儿了?都快熄灯了。”蔡和问道。 陆清书揉着右手。 “在教室。” “写到现在?”另一位舍友道。 “嗯,上课不敢写,只有这时候有闲时间。” 宿舍是十人宿舍,分两排,一排三个双层床,一排两个,靠门处有盛放碗筷的柜子。陆清书的床位在最里面靠窗的下铺,走过去咣当一下半躺在被子上。 “唉,真够累的,感觉手都不是自己的了。”一天写三万七千字,十五来万字不够瞧。 “该,谁叫你一直写的不撒手。” “话不能这么说,清书写书是为了造福我们大众,别听他的,清书啊,我给你打气加油,千万别停手,你停手我跟你急。” “清书的小说我看了,非常好看,前面的唐僧特搞笑,后面的八戒和悟空特感人,不怕被你们笑话,我一个大男子汉竟然看着看着留下马尿。” “你不丢人,我也看得感动的差点流水,我看了,班里的女生很多都抹眼泪,一些情感丰富的男生也偷偷的哭,你真的不丢人。” “简直笑着笑着就哭了,从没发现陆清书你有小说的本事,可惜你写的太晚,要是早写就好了。” “我也看过那些发表的文章,都没有你写的好,放心,以你的才能一定能发表,肯定能成为大作家。” 大家七嘴八舌的谈论开来,各种感慨、夸奖和笑声。 “我只看了第一章,你晚上写的没带过来?”蔡和突然问道。 陆清书摇摇头。 “都怪你,写了为何不叫我看?害得我浑身难受。”他抱怨。 陆清书横了他一眼。 “那是为你好,别不识好人心,自习课看小说不但耽误学习,被政教处的人抓到就糟了。” “那是,要是被人收了小说,第一个受牵连的就是清书,收小说不说,没准还要挨罚,你忍心吗?”一人说道。 另一人接口:“就是,你被抓住是小,连累清书不提,害得我们没小说看你的罪过可大了,你不想犯众怒吧。” 这人一说出口,宿舍全是哄笑声。 “是极是极!” “说的对。” “绝对赞成禁止菜盒。” “举双手双脚赞成。” 蔡和佯怒道:“去去去,你们这些嫉妒的家伙,清书的小说写在本子上,又不是成品书,我看看咋了,除非被举报,我绝不会被抓到。” 他转头对陆清书,眼神可怜巴巴。 “你说自习课不让我看书是为了我着想,那你为何却不为你自己想想而写书?太区别对待了。” 陆清书举起双手投降。 “好了好了,怕了你了,别像个怨妇一样,明天早上就让你看。” 蔡和瞬间转喜,给了陆清书一个算你识相的眼神。 “这还差不多。” 其他人纷纷“呕”,做出恶心吐了的模样。 蔡和洋洋自得。 “你们难道都怀上了不成?简直天下奇闻。” 哈哈哈,哈哈哈,…… 宿舍又是一阵笑闹声。 陆清书看着眼前熟悉的场景,既亲切又温馨。 “高中生涯,从前美好的回忆啊。” 第005章 发表(下) 高三已经进入紧张的复习当中,虽然早读只是从7:30开始,但一些刻苦的学生5:30就起床背书。 不是在楼道里借着昏暗的灯光,就是跑到宿舍楼外的路灯下。 原来的陆清书别看学习成绩不怎么样,但论刻苦程度绝对不输任何人。 也许长久的生物钟的缘故,陆清书自然而然地醒来,本想继续睡觉却怎么也睡不着,无奈只好起床洗漱。 等他磨磨蹭蹭收拾停当,看了看蔡和枕头边的手表,六点整,用了半个小时,比之原来的十分钟差了三倍。 男生宿舍楼共四层,高三在最顶层,陆清书轻轻关上宿舍门,临别时看了一眼门牌号421,叹口气。 “劳碌命!” 出来宿舍大门,对面同样是四层宿舍楼,不过是女生的。 男女两栋宿舍楼之间靠西墙的是一字排开的食堂,共有五家。因为现在时间尚早,虽然都亮着灯但都未开门营业,一般最早食堂开门也要到6:30。 不过去食堂买饭吃,对现在的陆清书而言还是件奢侈的事情。 摸了摸自己的口袋,只有2块3毛钱,就这些钱还是原来一直攒的。这些钱当然不算是伙食费,严格说来,他以前自带伙食,根本没有所谓的伙食费。 身上的这点钱而是用作日常学习的花销,如买作业本,买油笔。 他砸吧砸吧嘴吧,不断的在心里安慰自己。 “不用急,不用急,很快就能吃得起可口的喷香饭菜。” 10月的长安市天气慢慢转冷。 紧了紧身上的有些掉色的蓝色单衫,向东而行到明德大道。 说是大道不过是宽敞的水泥路,这样的主干道路学校总共有两条,另一条叫集贤道。 两条大道从学校正门分开,分东西两路一直向北通到最后面的操场。 像学生宿舍楼、学生食堂、锅炉、商店、教职员工公寓、教职员工住宅楼等建筑都在学校最西侧。最东侧则是实验楼、综合办公楼、体育馆之类。 教学楼在两条大道之间,从南到北依次为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 陆清书要到自己教室,顺着明德大道向北走,再向东转,很快来到楼下。一直上到四楼,第二个教室就是他的班级所在。 站在楼道向西看,差不多每个教室都亮着灯,说明早早已经有人来学习。进来教室前门,一眼望去有四五个人,还是往常那些人。 陆清书起这么早能干什么,当然是继续写书,不过得先吃点东西垫垫肚子,不吃早点太饿的慌。 伙食都放在课桌的抽屉里,书本什么的一部分在桌面上,一部分放在课桌一侧的地上。 今天星期二,馒头是星期天下午来校带的,没有多硬。 咬一口馒头吃一口咸菜,昨天水瓶还剩些凉开水,不时的喝一些。 陆清书以前“锦衣玉食”,突然间被迫换口味,变成“萝卜咸菜窝窝头”,精神上首先无法习惯,皱着眉总算吃完,水瓶最后一滴水也没了。 昨天写了三万七千多字,已然符合要求,今日不必再写。 他现在要写的是小说的简介和大纲。脑海中有资料心中不愁。 “当命运早已注定,而你却无法改变时,你会做些什么?是做一只望着月亮哭泣的猪?还是反抗到粉身碎骨的石猴?无论我们怎样努力,却终究得不到认可,世间的规则真是如此么?……” “三条线索展开叙述:—是猪八戒和阿月之间不离不弃的爱情,二是孙悟空与紫霞热烈却又压抑的感情,三是唐僧与小白龙之间哀婉的情意。……” 写好差不多千字的简介和大纲,早课已经开始好几分钟。 早课期间不允许干别的,无论在教室还是楼下,在大道或者操场,只许读书或背书,而且有老师经常监督。 匆匆收拾好纸笔,陆清书开始朗声背诵。 …… “总共3万8千字,一张大约400字,得有95页,加上一张封面,将近一百张了。” 教室里只有零星几个人,其他人都吃饭去了,陆清书捏着厚厚一叠纸,心里默默计算着。目光盯着封面,正中上方写着《悟空传》三个大字,下半部分写着一段话。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 我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 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 要那诸佛,全都烟消云散。 记忆中这段话在当时非常的出名,许多人多为之发自内心的震撼,各种各样的解读,陆清书把这话用在封面,不信“震”不住《成长》的编辑。 学校里就有邮寄点,带着稿子,他直奔而去。 “寄去哪里?”工作人员问。 “山城市。”陆清书手里拿着从《成长》杂志上抄录下来的信息。 “拿来我称重。” 陆清书把稿子递过去。 “19.4克,不足100克,按印刷品邮寄,你这是外埠,要6毛。” 颇为肉痛的交了钱,工资人员递过来一张表。 “按照上面的要求填。” 陆清书依言填写上邮寄地址、邮编、收件人等信息,而稿子后面早已写上了自己的真实姓名、笔名陆小凤、学校地址,以及三年级办公室的电话(公开信息,他很容易查到)。 “好了!” “麻烦问一下我的东西到山城市大概要多少天?”陆清书问道。 “差不多2天。” “谢谢!” “不客气!” 总算忙完一件事,陆清书心情格外舒畅,为今只等结果了。 可转念想到纸张的恐怖消耗量,他就有点无语,将近100页,用掉原来的一个新本子,再把其他本子剩余的纸张都补上,才勉强凑够所需。 一个大练习本5毛钱,不买的话只好先反过来将就用着。 这些都还好说,但后面要继续写小说怎么办?身上剩下二块七,只够买五个本子,单写《悟空传》就远远不够。 一边慢慢走着,他一边沉思,想着该如何解决眼前的问题,一直写长篇小说好像成本太大,他自己目前根本负担不起。 看来之前想的太乐观了,难道要先写些短篇文章解解燃眉之急?文学大家的作品他暂时不能动,但记忆中也有一些差不多的精品文章可利用,尽管数目不多。 只是,据他了解到的信息,一般杂志假如你的文章本月发表,到下个月初左右才会收到稿费,《成长》杂志就这样。 似乎也没什么卵用,还是要等! 陆清书之前多么的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展望未来,却在钱上卡壳了。 “一文钱难道英雄汉。”蓦然,他想起这么句话。 多亏脑子里有记录,到时候就算被要求修改也不怕,用不上存留底稿,要不然花费只会更加翻倍。 “无论如何,要想继续写下去得先买本子。” 最后,陆清书不得不屈从于现实,兜里立马少了五毛,换回来一个崭新的本子。 “在前世就有一些杂志和报纸结算稿费很快,在发表当日就会给钱,唉,还是知道的信息太少,不知道这里有没有?具体是哪几家?” 他真是双眼一抹黑,犹如无头的苍蝇一般。 他从来没有像此刻一样想念电脑和网络,要是有它们在该多好,直接电脑写书,邮寄时用电子邮件,不仅节约成本,更节约时间。 可惜,若是国外历史不变,现在1980年,个人电脑商业化还有一年才出现,1984年个人电脑才能通过图形界面和鼠标操作。 网路因为冷战诞生,直到1990年,苏联解体对美国的军事威胁随之大大降低,网络的发展才从军用转为民用。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网络。 回忆着有关的信息,陆清书轻轻摇头,这个世界中国虽然强盛不少,但国际环境没变,依然处在冷战当中,他如果想上网,等吧,也许十几年后可以。 “嗯?” 走着走着,他突然灵光一闪。 “鲁香凝时长接触文学期刊,或许她能帮上忙。” 第006章 发表(完) “班长,还你杂志。” “这么快用完了?”鲁香凝惊讶道。 “嗯,我把杂志后面的投稿须知都抄了下来。” 陆清书接着道:“你对文学期刊应当有些了解,你知道哪种期刊结算稿费最快?有没有不等一个月,发表即给钱的期刊?” 鲁香凝被问得愣住。 “你什么意思?你还想在其他杂志上发表?” “不错,我比较缺钱。”别人或许还会因为家里穷不好意思,陆清书完全没感觉,他不觉着穷有多丢人,大大方方的讲出来。 “你脸皮真够厚的,这种话都说的出来,文学创作是神圣的,但从你嘴里说出来却沾满铜臭味,低俗。” 这话不是鲁香凝说的,而是一个男生的嗓音。都是一个班级的,即便从没有说过话,但一听到声音很容易分辨出是谁。 何况还是记忆中的“熟人”。 说话之人叫马文博,是班里的英语课代表,学习成绩排在班内前十名,家里条件不错,老子马凯是学校的副校长。 所以,养成了此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说话有点盛气凌人,虽不至于在学校里如螃蟹一样横着走,但也算威风八面,一般的教师和职工都要给点面子。 陆清书和对方算“熟人”,完全是因为对方偶尔会捉弄或者戏弄一些同学,原来的自己这个老实孩子当然跑不掉,老实孩子平时沉默自卑,被欺负时忍气吞声,以至于成为对方长脸的垫脚石。 鲁香凝的座位在最靠里的第四列、第三排,马文博位置在第三列第五排,距离陆清书自己的座位不算远。 回头看去,马文博正看向这边,脸上带着戏谑的笑容。 陆清书可不会惯他毛病,当即还嘴反击。 “原来是你,难怪你只能当个鸟语课代表,我今天心情好,给你免费上一课帮你扫扫盲,免得以后不懂装懂出去丢人。” “文学有纯文学和通俗文学之分,而通俗文学又叫大众文学,旨在满足广大市民层为主的读者群的消遣娱乐消费的商品性文学,最常见的文类包括武侠、言情和历史。” “你刚刚鄙视的沾满铜臭味的低俗的正是通俗文学,别忘了,哪怕纯文学作者也要谈钱,没钱他们喝西北风吗?还是你给他们发稿酬?” 马文博被陆清书一连串的话驳的哑口无言,心道:“平时老实巴交的小子今天吃火药了,怎么变得这般爆裂?” 笑容早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涨红的脸色。 “你——歪理邪说,你这种人写小说就是对文学的侮辱。”他气急,更多的是被小人物说教后的屈辱,仿佛自己的尊严受到过千百遍的践踏一样。 陆清书扫视一圈,这里的争吵已经吸引了全班同学的关注,闻听他的话后不少人都恍然大悟,露出一副原来如此的模样。 事实上在这个年代,无论纯文学还是通俗文学,只要能发表出书之人,在底层都被认为作家,有非凡的“江湖声望”。 别说现在,前世也一样,广大群众才不在乎文学之分,在他们眼里都是作家,许多通俗小说作家比纯文学作家反倒更受大众欢迎。 直到网络兴起,全民写作开始,作家才逐渐被抹去身上的神秘面纱,慢慢变成凡人,一样的还有专家教授,慢慢演变成人们口中的“砖家叫兽”。 在没有网络的时代,作家、专家、教授、编辑这类人一直都是高大上的存在。 见陆清书没理自己,马文博更是怒火中烧,他居然被一个看不起的家伙给无视了,这比他被骂更令人难以忍受。 “就你的成绩,你的水平还写小说,还想发表?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 “你要是能发表小说,母猪都能上树。” “不自量力的跳梁小丑。” 陆清书冷笑道:“你这乌鸦还真不知道自己有多黑,是谁像小丑一样仗着自己家里经常欺负同学?又是谁像小丑一样经常贬低别人抬高自己?总不会是我吧。” 马文博此时简直恨透了陆清书,他大吼道:“别以为我不知你的阴谋诡计。” 陆清书满脑子问好。 “你写小说是假,借杂志是假,其实你喜欢鲁香凝,你的真实意图就是想办法接近她,你个卑鄙的无耻小人。” “告诉你,别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鲁香凝绝对不会喜欢你这等穷酸的差生。” 马文博忍了又忍,终于说出自己突然非常厌恶陆清书的真实原因。 “哦——” 陆清书恍然大悟,发出意味深长的怪叫之声。 “难怪你找我麻烦,原来是羡慕嫉妒恨。” 说完后不再看马文博,他转向鲁香凝。 这时候鲁香凝完全懵了,羞得耳根子通红,低着头谁也不敢看。 陆清书发现经过马文博一通搅和,现在的气氛已经不适合在谈正事。 只好先行提醒道:“班长,你好好想想哪种杂志适合我的要求,想不到可以问问你妈,你一定要帮这个忙。” 鲁香凝完全没有反应。 陆清书回过头怒视马文博。 “搅屎棍!走到哪里都讨人厌。” 马文博正后悔着一时冲动把自己给绕了进去,恐怕全班人都知道他也喜欢鲁香凝,而且心胸狭窄的羡慕嫉妒恨陆清书。 乍一听陆清书的话,他当场炸毛。 “你说你自己吗?看你能嚣张到几时。” “呵呵!”陆清书笑了两声。 叮铃铃铃…… 上课铃声响起。 一场争吵就此结束。 刚坐下,同桌蔡和就笑容满面的向陆清书伸出大拇指。 “佩服佩服,小生对陆大侠好生佩服,我早就看那鸟人不爽,你今天可谓为民除害,当浮一大白。” “哪里哪里!” “那鸟人对班长有意思我能看出来,话说,你以前隐藏的够深的,没发现你也喜欢班长,莫非你就是武侠小说中传闻的深藏不露的绝世高手?” “别胡说八道,我的情况你能不知道?” 蔡和了然的点点头。 “我就想嘛,那鸟人定是胡说八道,在我的认知里你一向有自知之明,怎么可能会对班长有非分之想呢。” “狗嘴吐不出象牙。” 不待蔡和说话,陆清书望向窗外。 “别说了,老师来了。” 学校的学生分布不住宿和住宿两类,偏远的住宿,近的便回家吃饭睡觉。 鲁香凝的家在隔壁初中。 陆清书当天下午就从她那里得到消息,结果不是很理想,有的期刊半年后才给稿费,通常都在发表一个月后,快的有20天,最快的至少半个月时间。 又看了班里其他杂志,都来钱比较慢。 至此,他打消了同时写武侠长篇小说的心思,一本《悟空传》他现在都开始写不起,其他的日后再说。 一连五日,转眼到了礼拜一。 在这期间,周日放一天假,陆清书回家拿了三块钱,又从蔡和、宿舍其他几位那里分别凑了些钱。 算上身上原来有的,总共达到6块6毛钱,听起来很吉利的一个数字。 活人总不能让尿憋死。 正常途径不行,他大可以另辟蹊径,总能找出解决的办法。 通过大举借外债,终于把整个《悟空传》完成,买了十个本子,共花五块钱。如今口袋只剩1块6,陆清书没敢再花,身上总要留点余钱以备不时之需。 “谁是陆清书,你的小说要发表了,老师让你赶紧到办公室接电话。”教室门口突然传来一道声音。 陆清书豁然抬头,这道声音在他听来简直是天外福音。 “终于等到了。” 脸上止不住的笑意,他起身大踏步向外走去。 第007章 新思维作文大赛 “报告!”办公室门外,陆清书敬礼。 “进!” 刚一进门,里面好几双眼睛齐刷刷的看过来。 “你是文科二班的陆清书?”一人问。 “是!” “小伙子不错,精神头十足。” “愣是要得,我看好你。” “赶快过来接电话。” 办公室的人陆清书基本上都认识,都是三年级的老师。 语文老师白萍然后说道:“好小子,不声不响就给我一个这么大的惊喜,赶快过去接电话,《成长》杂志的王编辑还在等着。” 陆清书赶忙拿起电话。 “喂,你好,我是陆清书。” “你好,陆清书同学,我是《成长》杂志的责任编辑,我姓王,你可以叫我王编辑。” “你的小说《悟空传》已经通过了我们的初审,我现在想询问一下,这本小说你写完了还是没写完?” “完了!” “太好了,我们复审就不用你详细的细纲了,直接可以用另一种方式,你这本书共有多少字?” “大约15万3千字。” “按照要求,我们需要你的三分之二稿件进行复审,你这次还需大概邮寄6万5千的正文。” “没问题,我今天可以发过去。” “越快越好,我们认为你这本书很有畅销书的潜力,主编非常看好,只要你通过复审,主编那里的终审完全没问题,快的话下个月就能发表。” “我这就去。” “好,再见!” “再见!” 挂断电话,陆清书难掩激动之色。 “别高兴傻了,王编辑电话里怎么说?”一老师好奇问。 “我的小说过了初审,他让我再邮寄一些搞子过去复审,还说主编非常看好,复审过后终审就过,快的话下个月就可能发表出来。”陆清书笑的合不拢嘴。 “你是叫陆——清书吧,居然能直接征服《成长》杂志的主编,有才华。” 白萍自豪道:“那是当然,我这学生语文成绩特别好,考试成绩从没下过130分。” “白萍有福气,教出这么个争气的好学生,咱们学校多少年来可从没有人在《成长》这等大型杂志上发表过作品,而且还是长篇小说。” “是啊,听说越是大型杂志越是要求严格,普通新人作者一般很难获得长篇连载的机会,除非作品特别出色。这陆清书了不起,我们学校要出个作家了。” 白萍谦虚道:“学生再好还不是学校培养的,陆清书这是为咱们学校争光了。” “老师,我先出去了。” “去吧去吧,赶紧把稿子寄过去,别耽搁。” 陆清书转身出门,离出门还能听到里面的谈论声。 快上课了,他打算下节课间再去,回去教室的路上感到脚步都轻快了很多,全身仿佛轻飘飘的浮在空中,分外的舒爽。 当然,他舒爽不可能是外人的赞誉,要真以为那就是自己的本事,引以为荣,那他就太搞笑了,骗得了别人能骗得了自己? 他自问还没能虚伪到连自己都欺骗的地步。 他舒爽是因为发表小说后带来的利益,可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用再委屈自己的肚子,不但能改善自己的生活,更重要的还能缓解家庭的经济负担。 这次虽然多达160多页,但重量不足100克,邮寄费仍然为6毛,唯今全身就可怜的一元钱。 幸好陆清书有先见之明,忍住没有写其他文章向别的杂志邮寄,否则身上的钱绝对不够这次的费用。 可话又说话来,如今的他已今非昔比,外人差不多都知道他快要发表小说,算是有了一定的资本,可不像之前那么难借钱,只能找关系好的朋友。 以他想来,就是找老师借钱都不算多离谱了。 …… “陆清书放学后先别走,到办公室去一趟。”白萍上完课后说道。 陆清书奇怪,语文老师找自己干什么?来到办公室,就白老师一个人在办公桌那里等候。 “快过来坐。” 坐在她的对面,陆清书看向她。 “老师找我何事?” “我从没想过你会写小说,而且还能够被选上。”白萍突然道。 陆清书笑道:“都是老师你教导有方。” 白萍扑哧笑道:“少拍马屁,看着你老实没想到内里油嘴滑舌,你素来语文学的好,有这方面的天赋和才能我能理解。” 陆清书这下真有点不好意思了,他或许有点天分,但写作一途尚差一些,不经苦功努力,肯定达不到《悟空传》的水平。 白萍面容一正。 “我这次找你来有件事告诉你,说来还是你写小说给了我灵感,不知你有没有听过新思维作文大赛?” 陆清书茫然的摇头,但他前世听过新概念作文大赛,穿越前正举办的红红火火,他心中蓦然一跳,想到某种可能。 “还是我上次去魔都那里探亲,偶然从我侄女那里得听过新思维作文大赛,我们这里比较偏远,许多人根本不知道。” “这新思维作文大赛由魔都的一家叫《少年》的杂志联合京都大学,震旦大学,金陵大学等几所全国重点大学举办,你们中学生,好像还有30岁以下的年轻人都可以报名参加。” “我看过奖励,很丰厚,其中一等奖获得者可以保送上这几所大学,以你的文采,相信绝对不会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 “报名时间似乎从七月到十一月,马上要结束了,你可一定不能错过。” 白萍最后说的自己都激动起来,特别的语重心长。 陆清书心里道了声“果然”,就知道这新思维作文大赛跟新概念作文大赛是孪生兄弟。 他有一脑子作品,对上大学并没有太深的执念,考得上就上,考不上就不上,抱着平常心对待而已。但家里的愿望是自己好好学习上大学,要能走捷径上大学,他也乐得让家里人高兴高兴。 “那老师你知道怎么报名吗?” “哎呀,我记得要报名先得买一本《少年》杂志,只有得到杂志后面的“报名表”才能参加大赛,这可怎么办?我们这里似乎没有《少年》杂志销售。” 白萍懊恼一声。 《少年》杂志如果和前世类似,陆清书完全不吃惊,他看过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