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逆旅》 第一章:当傻姑娘遇上帅小伙 当我已然长大成人,免不了回忆一些过去的事情,而这些事情,悲痛中亦有诙谐,怅惘后颇有无奈,总有些许意味在里头。 时间回溯到1983年,在四川省简阳市施家乡一个叫环溪村的小地方,且说这环溪村这名字便是相当富有诗意,环绕青山溪水,这里的孩子们自然是过得十分惬意。此时,三个身着西装革履,头发弄的油光水亮的男人正在村里的戏台子上面大侃特侃,声称能够给村里的所有未找到婆家的姑娘觅一个好所在,保证以后都有白面馍馍吃,大瓦房住。 这样的许诺听起来让人难以置信,因为在八十年代的中国,在八十年代的四川农村,没落的经济和贫瘠的生活,使得他们对白面馍馍,大瓦房有种超乎寻常的向往和期待、、、似乎这些在大城市的人看来。。。荒唐的有些可笑。 有人许下如此承诺,自然机不可失,必当应者如云。 不一会儿,戏台子底下便聚满了人,其中尤以十八九岁的姑娘为主,各个生的模样俊俏,俩小马尾辫子在后边左摇右晃,实在可爱的紧,只是皮肤略显黝黑了些,,,倒是对整体形象无所大碍,或许是长期在外劳作的缘故,这样也好。。。吃苦耐劳,能干活是农村人择妻的首要条件。。。不然农村人他也没有养一个大明星的实力。。。 既然来的都差不多了,那就该正式的说两句了。为首的大高个理理已然中分的头发,清清嗓子便要说话,想必他是此行三人组的组长。 组长说,他有个表弟在山西,听说那里的人缺媳妇的不少,而且各个家境不错,谁要愿意可以跟他去,不愿意的他也绝不强求,,,反正去了算是掉到福窝里去了。。。因为这里面他没有拿一点好处费,他只是尽一个四川人的所能,为四川人做点事罢了,说完他就摊出一张纸来,让愿意去的姑娘在这儿签字。 姑娘们立刻就吵开了,她们哪里做的了这么打一个决定啊!个个四散开来回家找爹妈商量。不一分钟,这儿就只剩下了一个个子矮矮,皮肤更黑黑的小姑娘她低着头,慢腾腾的走过来,拿起笔就要签,组长拦下了她,问她你不回去找爹妈商量下吗? “不用。我已经决定了。他们让也得让,不让也得让!我要去外边,我不要一辈子呆在这破山沟沟里!”她讲话时非常激动,脸皮跟着以抖一抖的,而眼神中也充满了对这个地方的厌恶和对外面生活的期盼。 接下来的时间里,她一个人呆坐在戏台子底下抬头望着天,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过了大概有半个小时,前去找自个儿爹妈商量的姑娘们都回来了。“组长”问她们都还有没有什么事情要交代一下,没有的话,就一起坐车走了。姑娘们摇摇头,嬉笑着说就当是出去旅游,弄不好还回来。。。孰不知,她们这一走,竟是与故乡长达几十年的诀别。 说到这里,我忍不住想起自己当年离家去青岛求学的事情,与此际,遂提笔做首绝句,诗曰:汽笛声起杨花落,执袂洒泪相送客。柳风吹动鬓丝乱,千山过尽泪尤涩。 这首最初学诗时的习作,格律与韵或者有差茫然在以后却也不曾舍得改过,毕竟有份难以割舍的情怀。赋完诗,胸中郁结已然释怀,搁诗笔在侧,故事再展下来。 火车缓缓的驶出成都火车站,四川熟悉的土地在他们的视线中渐渐消失,驶入山西地界,取而代之的则是茫茫一片黄沙。刺骨的风吹在他们的的脸上生疼生疼的,他们第一次明显的感受到山西黄沙漫天的气候终不似四川那般温润宜人。 组长说目的地马上就要到了,让大家准备一下,别撂下什么东西。其实说真的,他们基本上原来什么都没有带,之所以出来找男人,就是因为老家实在穷的过不下去了,不然又有谁会愿意背井离乡?故土难离,实乃人之常情。 走完了十里八村,其他姑娘都找到了自己中意的男人。乐呵呵的通知爹妈,值班结婚事宜去了,偏偏又是那个个子矮矮,皮肤黑黑的小姑娘,怎么也不满意,眼看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大功未成,组长姿势万分焦急,此时身旁助手傻二附耳言语几句,组长这才眉开眼笑,点头道:“走,取下官院。” 下官院隶属山西代县阳明堡镇,这里所说的阳明堡那便是当年日军飞机场 所在地,后来被我军夜袭成功,从此也就灰飞烟灭了。而这却也无意间提高了阳明堡的知名度。 阎锡山说,山西的小米养人,山西的小伙自然也是十分的撩人,代州雁门关下十里八村的小伙,美男子一类尤以下官院居多居精,而这里边那个小个子黑姑娘却偏偏看准了长得帅却穷的叮当响的魏万喜。这让我看来很是不可思议,却也解决了我一直以来倍受疑惑的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女孩都喜欢帅小伙?原来,这样的事情是不以时代为界限的,任何时候都这样,追求与时俱进,况且爱情向来是不理智的,任何处于花季的少女都在幻想着一场浪漫如童话的爱情,白马王子必不可少,看来以后的我,在这场戏中,戏份不会太多,而这魏万喜与这黝黑有效的姑娘正是我的父亲母亲。 第二章:男儿当自强 “诚知此恨年年有,贫贱夫妻百事哀”一句道尽世间多少夫妻的悲酸,而聂绀弩老先生的一句“帘卷西风百事哀”更是巧妙结合李清照之句,化用出的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已然不足为奇,而这未成夫妻哀先至,让人奈何奈何又奈何!结婚娶妻,聘礼彩礼钱从何而来?父亲为此整夜睡不着觉愁得头发都掉光了。。。关于父亲谢顶一事,以后再说,至少父亲此时还是一个公认的帅小伙。 第二天,父亲去找爷爷,爷爷说:“我养活你这十几年就够不容易的了,娶媳妇的事情自己想办法,是个男人就别指着家里。” 父亲说:“爹的话,儿记住了。”说完双膝跪地,冲爷爷鞠了一躬,便离开了家。 第三天,父亲去找人借钱了,尽管世态炎凉,尽管人情淡漠,尽管他那帮穷酸的哥们都没有钱,可他还是借到了600块钱。要知道,600块钱在那时的农村也不是一笔小数字,这又无端的让我想起父亲教育我的几句话,尽管对于他的话,我在当时大部分是抵制的,但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难免会体味出,父亲说的是有道理的。。。他说,交朋友不是看在你成功的时候,谁来捧场,带多少钱,黄金万两?而是看在你饿肚子的时候,谁给你一碗粥吃,而不是踹你一脚,还有朋友兄弟之间平时的打闹不足为奇,不必因此记恨,多为玩耍对于此次借他钱最多的王二狗,他们俩打架也是最多的,王二狗的嘴都是父亲打歪的,,,而这些竟然影响不了他二人铁一样的关系。 这天父亲就要和母亲回四川了,女儿要出嫁,岳父看看女婿总是应该的,不想一出门,却在门口看到了爷爷叼着大烟袋站在那里。 “这是二百块钱,家里就这么点钱了。本来是留着给我和你妈看病的,现在暂时用不着,你用的话就拿去,记得有钱就回来还上,这钱算老子我借给你的,你这辈子记着还。 说完这话爷爷头也不会的走了,父亲却呆在哪里久久没有回过神来,我想这便是最让我喜欢的农村人的淳朴与率真,或是寥寥几句,或是根本没有那些冠冕堂皇,咬文嚼字的话,一切的一切溢于言表。无需言传,不可言传,情谊已在其中。 “愣着干什么!快收好,赶紧走,马上就要误火车了。”母亲催促着。 “哦!催——你就知道催。。。” 二人疾步赶往火车站,抬头看,车马上就要开了,父亲左右手各挎行李,留的母亲闲散的在那里东望西望,买点吃喝,可以理解,毕竟母亲还是花季少女。。。天真无邪。。。 二人经过一夜的舟车劳顿,途中所遇奇人异事自不必说,且说二人下车之后,便来宰了岳父岳母家,这是一个破烂的三合院,院子里杂乱不堪,窗户破破烂烂,蛛网。。。倒是不至于蛛网密布。。。反正是挺惨的。 父亲直奔主题,将聘礼和钱置于案上,二老眉笑颜开,而父亲此举,也确有先发制人之概,对农村人而言,若不先把彩礼敬上,难免挨一顿无谓的痛责,而一个好的开头过后,自然好说。 “那个。。。那个什么,,,万喜对吧!回去吧,行了,领结婚证和永春回去好好过日子去吧!” 父亲叩谢过岳父大恩转身就走,却又猛听得一声大喝“站住!”父亲顿时面色惨白。。。疑是今日之媳妇不可领走,问曰何意,答曰:吃过饭再走。 此间。。。二人婚姻之事水到渠成,一个看似美满的家庭也将组成。 就是这么简单,就是这么几句话,母亲就这么嫁过去了,这不能不说是父辈时代的悲哀。 第三章:屏风误点 话说爷爷和奶奶一共有五个孩子,大姑二姑还有二叔和三叔。自从父亲拿走爷爷给的那几百块钱,对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而家里也顿时炸开了锅,大姑说:“娘,你看那都是小喜子闹得,真不为家着想。二姑也附和着说:“对,对。属他平时不着调,平常没事就和几个二流子出去,打架斗殴,啥时候帮家干过点农活。”二叔打断他们的话:“姐姐们,你们这样说就不对了,正所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况且“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那个一笑,,,哦,这个似乎不太恰当。。。所以吧,,,也不能太怪哥哥。。。” 毕竟是念过书的人啊,不但会莫名整几句文的出来,而且他有个别人所不及的本事,就是,两件毫无关联的事情,他能同所以连接起来。。。这也就是后来我听说他的奇闻轶事后,对他无限崇拜的原因。 往后生活自是更加窘迫,如此下去实在不行,这时候爷爷不动声色的做出一个决定——张榜纳婿。 消息风也似得传遍了十里八村。因大姑美貌远近闻名,前来求得美人归的小伙自是不在少数,爷爷美得笑成了一朵花,一朵干煸的花。 角逐异常激烈,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淘汰赛,复活赛,才艺展示,终于有三名小伙子晋级了决赛。 这三名小伙子分别是:马寨村的王小虎,九龙村的牛小二和野庄村的福家乐。 经过一番比拼,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许是内定,福家乐中标,此为雀屏中选。原因是:爷爷已经使用一票否决权予以内定,原因是前三者名字毫无气势,而后者取其幸福百家快乐之意。你还别说,这农村人虽然缺少文化,然而在这些方面却讲究颇多,知道的似乎也多了。 这让我不禁想起一个笑话,古时有一个叫吴清的状元还有一个叫黄铜的榜眼同去殿试,对答如流的吴清却不知为何被拔去顶戴拖出五门,而这黄铜却破格钦点状元,原因在一,名字之妙也,皇帝说,吴清此人,比试无情无义之人,如此人间败类,录之何用?而这黄铜的谐音确实皇统,意味皇家一统之意,可佑我皇家一统百年。定是辅弼良才,实则此为后人附会,实际上是皇帝内厕缺少一个马桶。 扯远了,且说这福家乐,以一筐白萝卜作为最后聘礼击败所有对手,赢得了爷爷及众多大众评审的青睐,赢得大姑芳心,而这又让我很是不解,不为其他,实为聘礼之薄也。。。 纳闷之至,俗话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那么许是外地的媳妇比本地的贵吧。。。母亲的价位和大姑的价位真是天壤之别。迎娶母亲使我家几乎倾家荡产,而大姑的出嫁时对于扭转我家的经济形势,显然是杯水车薪。 第四章:我为庖厨 父亲是个有自己想法的人。他自始自终都没有真正看得起爷爷,也有一直在大户人家里当长工,养成了唯唯诺诺,低声下气的性格,所以我们整个家族在村子里的地位都很低,更有甚者,常有人欺负到头上来。 父亲眼看着这样的家庭,作为一个农村孩子而言,那个年头,上学是不可能的,家里连饭都出不开,哪有金钱供你上学?所以父亲整夜左思右想,后来终于决定去做一个小混混,混在本村,混到十里八村,这下总不会有人敢欺负了吧。。。 我一直以为父亲的行为是正确的,而这也确实如他所料想果然在此之后没人再敢小看,欺辱我们家了,然而混混总不是生存之道,父亲便琢磨着找了个厨师的差事。 村儿里的学校食堂缺一个 厨师,父亲常年累月在那儿干。练得一身好厨艺,见着父亲下厨的人无不叫绝,可谓是万菜丛中过,滴油不沾身。绝不是别人双唇一启一合就能办到的。 父亲的脑袋灵光,他果然也知道农村孩子想要出人头地,上大学是唯一的出路,可自家家境他是知道的,供弟弟和妹妹上学就够不容易的了,又怎么能奢谈自己? 那年代是饥饿与贫穷的年代,人世间最可怕的什么?是饥饿 ,饥饿的人可以为一口饭而手足相残,可以为一口饭而置亲戚眷属而不顾,可以将礼义廉耻抛于脑后。 父亲做菜确实是有些独到之处的,那个年头油水少,父亲弄来野菜,却可以做十几个花样,面食没有,窝头,糠,它可以做的很美观。 曾经有一次,上级领导前来视察,本来对学校周围环境不报什么希望与态度,眼看领导便要动怒, 校长自然十分着急,这时眼看已到正午时分,便传令大厨,也就是我爸,做几个拿手的好菜,父亲手艺一现,领导当下嬉笑眉开。 而父亲有过光辉岁月,也做过抹黑的事情。 山西既有山药蛋派作家,更有正宗山药蛋,一颗山药蛋与父亲的联系竟是那么紧密。甚至影响到父亲的前程。 那天父亲饿极了,就偷吃了学校给校长准备的山药蛋,东窗事发后父亲被叫到政治部接受了严厉的批评,那时候父亲才得知学校本来打算把他推荐到高中食堂去呢,这样一来父亲平步青云的梦想便破灭了。 第五章:一个家庭先进分子的没落 父亲的生活太苦,责任太重,既要在学校工作补贴家用,又要回家做饭,常常累的他昏厥于地。这天,他去地理挖一种叫做苦菜的野菜,这时山西农家的一种特色菜,可凉拌。加入醋或辣椒,味道更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苦菜却在边缘荆棘处,挖苦菜的艰辛非是不在此中的人所能知晓的。 虽然如此,得知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父亲挖了一筐子便回家了。烧火煮开水,倒进去,煮,三十分钟后便可以享用。父亲一口口吃了起来,不一会,父亲定睛一看,依然吃了一大半,,,如再不停嘴,全家其他人可要喝西北风了,于是住口。待到家人全数赶到,面面相觑,群起而共责之。奈何指责又能如何?苦菜不复来,只能饿着肚子,父亲的形象也因此大打折扣。 以火箭般的速度由自食其力的家庭顶梁柱沦为不顾爹妈死活,中饱私囊的败家子。父亲百口莫辩,只得暗自叹息,怨自己的肚子不争气。 父亲独自退出家门,路上行人见到便问:"子去哪里啊?"父亲没好气的回答道:“挖苦菜!” 第六章:书中自有颜如玉 宋真宗赵恒在《劝学文》里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他倒不是说真的你读书,每天在那里苦读,就能从书里蹦出一个美女来,长得和那织女似的。蒲松龄《聊斋志异》里边描写了一个书痴梁玉柱,当然异史氏先生是很搞笑的写了这么一个人,他就很所以然的认为,读书是真的能读出一个大美人的,有一天早上他走啊走,摔倒了,起身一看,脚下有那么一个大窟窿,他就在那儿刨啊刨,终于挖出一个罐子,里面装着些陈年旧粟,对此他对书中自有千钟粟,算是深信不疑了,后来读《汉书》还真就读出一个美人儿,美人儿自己说,她叫颜如玉,相公每日寒窗苦读,我若再不出来,岂不是欺了天下人,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吗?要说这害人不浅,还得说是这句话。 无论念书的成功与否,二叔的亲身经历便证明了这一点。 眼看二叔马上就要高考了,父亲亲自下厨为他做了高考快餐,况且是特别待遇,直馋的二姑和三叔口水连天,父亲一把推开二人,道:“此是秀才饭食,汝等平民安敢言吃?还不速速退下?”二姑三叔闻之,自觉学问不足,遂悻悻而退。一碗挂面两个鸡蛋下去,人也精神多了,二叔又拍拍胸脯信誓旦旦的对父亲说:“此行定能得中,以期广大门楣,报兄长厚恩。” 父亲忙说:“免礼吾弟,你我本是同根兄弟,何必如此多礼哉?快快收拾行李,赶考去吧!"二叔闻言,再拜,策马而走。 父亲拿出随身所带卜测工具,放五签于签筒,摇摇摆摆,突然,只听踉跄一声,一签落地,父亲赶忙拾起,阅罢,黯然失色。遂弃之于地,仰天长叹,奈何天绝我弟哉!书中暗表,此签乃下下之签,喻不得中之意。父亲蹲坐于地,百思不得其解,明明今早已然吃了状元大餐,一碗挂面两个鸡蛋。应当双双百分,高中而归啊,因何失利?正言想之际,时光已过三日,这一天父亲于房中踱步,突然闻听得一阵急促如鸟儿剥啄般的敲门声,父亲惊起,整罢衣衫,开门迎客,门一开,便见一人应声倒地,父亲大惊,端其正脸视之,正是二叔! 父亲忙将其扶至榻前,先用温水敷之,然后又用药水擦之,片刻,二叔稍缓,尚可开口说话。 二叔言道:“兄长,我想兄弟此命休矣,吾兄快去准备后事去罢!” 吾父大惊,忙问:“吾弟何出此言?” 二叔颤颤巍巍道:“奈何天意!今晨将鸡蛋吃鱼挂面之前,岂是吾等所能料哉!安能不败?” 父亲闻听,倍感自责,自此认定,二叔高考失利,实乃己之过也,于此常觉愧对二叔,每有美食,必分之于弟。 二人不能悲痛释怀,泪水滴于案前,久久未能散去。 第七章:喜得贵子 上回书说道,大姑出嫁并未给这个没有任何收入,势若危卵的家庭增添几分活力与生气,这般无济于事也实乃预料之中。却也有难料之事,便是大姑出嫁无久,便喜得身孕,方一载,便生得一女,此女生得眉清目秀,着实可爱,反因伙食不济,奶水不足,整日嗷嗷待哺,大姑苦闷难排,尝于饭饱酒不足之日,拉出姑父一顿狠批:“汝等无能之人,安敢有娶妻之心?娶妻眉毛若此,夫复何求?然则美貌若斯也落得饥一顿饱一顿,汝实甘心哉?” 姑父闻言,懊悔不已,自责难休,遂绝食一顿以示威,大姑寻之不得,苦等至夜半。姑父归,大姑嗫喏道:“你。。。今日去往哪里?” 姑父从容道:“寻死未成,明日复去。” 大姑大惊:“相公,若此,为妇赔罪,相公切不可有此想法,为妻也实为子孙着想,家中余粮无多。。。如之奈何?相公,家中顶梁柱,应当纵横捭阖,开垦天地,方可养活愚妇。“ 姑父听罢。大笑:“吾之戏言哉。安可信之。。。卿且高卧,以吾之能,必使卿及吾儿酒足饭饱。莫忧。” 第八章:我要嫁个好男人 亲眼见得,亲耳听得大姑出嫁之俊俏美貌,如此打扮,那个青春靓丽的女孩不会心动?二姑坐不住了,扬言自己也要出嫁。爷爷奈他不过,只能予以批准,奈何此女若此,如何出得去手?切不可似大姑般张榜纳婿,若不低价抛售,当如何处之?二姑当然不管这些,在她心中,只要嫁得出去,便是大功一件,以后到夫家以后,以这身子骨,身板,吃他几年是没问题的,正这般想,门外听得一阵阵鸡狗吵闹,爷爷寻门望去,真是人未至语先到。 "呦,魏老爷子,您早啊,今个儿天真好。。。” 说话的是本村媒婆李大嘴。 “真是想什么来什么,说曹操曹操到”爷爷这样想着,“可不。天真好,这不废话吗?”心里虽然这样想,可却也不能这样说,这是中国人的文化,幽默。 “您今儿个恐怕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吧?”爷爷开门见山。 “瞧瞧您老这话说得,没事就不能串串们啊,”李大嘴假装娇嗔的一指爷爷,“我呀,您还别说,真有这么点,,,小事。” “我知道就是,有话快说,呆会儿我还下地呢。” “我只是这么一说啊,您可别,您老可别急。。。”李大嘴先打好铺垫,万一出事,挨顿揍就不值了。 “你快说吧,哪来那么多废话。”爷爷怒道。 今早,隔壁牛三儿家又来催粮食了,去年借点粮食,今年却要翻三倍,你说爷爷能不着急吗? “咱这二闺女今年多大了” “十七” “岁数也不小了、、、该琢磨琢磨大事了吧。。。” “呃。。。这个,,,你容我再想想。” 之所以父亲对此媒婆如此反感,实则此人心肠太黑下手太狠,结婚双方通吃,瞧把他那肚子吃的。 “那您老的意思是”媒婆迫不及待的问。 “明早给你个答复,好吧?送客。” 媒婆灰头土脸的走了。 一夜无眠,爷爷拄着拐杖,抽着旱烟,对着郎朗月空,突然想吟出一首诗来,奈何感叹自己的身世命运与读书无缘,哪有那个意境,只得胡诌几句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念到这里,爷爷忽然像是想到了什么,急忙住嘴,喃喃自语道,这下两句可不能往下念了,我这不是在家吗?怎么能说思故乡这两句呢! 这一夜的漫长,暂且不说,且说雄鸡一叫天下白,提把扫帚扫窗台是爷爷每天必干的,扫扫门前尘土以待客,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这是一天的开始,这时又听得一阵脚步声,与昨日毫无异处。 父亲迎声赶去,知是媒婆张大嘴到了。 “您早啊。”张大嘴嬉皮笑脸,嘴龇的盆那么大。 “嗯,您先坐,我去给你沏杯茶。”爷爷说。 媒婆相当纳闷,开口便问。“哟,今儿个对我怎么这么客气?” 这些人一般口无遮拦,想到什么说什么,倒比现在一些伪君子强,想跟你讨支烟抽吧,他能跟你从文学,诗词谈起,,,到最后来这么一句“给咱来支烟行吗?” 你说这不是欠揍吗? 爷爷深谙此道,昨日未曾想着将二女儿嫁出,多少算个劳力,经过昨夜苦思冥想,对媒婆自是有用的着的地方,当即变了腔调。 “瞧你说的,我们魏家待人处事,不一直就这样吗?" 媒婆有些不耐烦了,毕竟昨天是有求于人,今日是别人有求于我,当然得摆谱了,于是大腿一撂,便搁到了桌子上。 爷爷一见,大惊。手拿茶杯的手不住颤栗:“你这是,,这是。。。" 媒婆正在兴头上,行为似乎有些粗鄙,没想到自己这么一放松对老头的影响如此之大。谁成想,她在家中,日日如此。 “您老可别往歪处想了啊。”媒婆整整衣襟。 “俺可是良家妇女。” “我知道你是良的。咱,,,什么,,,该说说二闺女的事情了吧。” “嗯,这二姑娘你老觉得他是个什么档次,需要陪一个什么样子的男人?” 爷爷回到:“岂是要求也没什么,凑合着能过就行。” “这可是您老说的,不能反悔!媒婆一拍桌子,打住话语。 “这,,,爷爷见此情景,想反驳几句,却不知道该反驳什么,毕竟这是他自己说的话,而他一个大老爷们绝对不能顺了这些女人的意,这就是他反驳的道理。 “好吧,就依你,给你佣金的事儿?”爷爷问。 “赶明再说。” 且说媒婆这一走,暂且不表,赶明儿吹吹打打,花椒已到门口。 父亲这一日起的也晚,往日去食堂做饭这时候早去了,今天礼拜天休息,三叔也探出头来,自从上次高考不中,二叔似乎也变傻了,爷爷正琢磨着给他找个放羊的羊倌差事呢,三叔呢,整日游手好闲,一觉睡到自然醒,再睡一会上一个回笼觉才算圆满,这一日听的稀奇,三人赶忙洗漱穿戴,个个精神百倍,人五人六的,且说二姑那头,已有本村出嫁女子负责发型装扮,有看官问了?因何这边应对如此积极?实乃。。。书中暗表,昨日爷爷已与媒婆达成共识。道是本镇尧子头村有一小伙齐某,方及成人,急欲求妻,长相还算过得去,遂令二人协商,成其好事。 至乎婚姻诸礼,一拜二拜还三拜及送入洞房,暂且不表,直说二姑嫁入齐家,自是好吃好喝,穿戴一新,俨然换了一个人。 第九章:生个孩子闹腾 且说秋去春来,光阴斗转,又是一年,这一天可是个不寻常的日子,树上的喜鹊唧唧歪歪,好像是在诉说些什么好事情似的。 突然,一声犀利的哭声惊破了这个宁静的黄昏,人们还没来得及辨别是何其原因之时,又一声犀利的哭声划破长空。 书中暗表,原来是大姑与二姑各自产下一女,大姑自然是不走运,在农村男还是要传承香火的。这样的重任担在身上,谁不恐慌?所以生一个男孩对一个女人来说,有着意不容辞的责任。如果生不出,就再生,接着生,知道生出来为止,听着似乎有些不人道,却也可以理解。 大姑产下此女,未有欢喜之色,二姑初为人母,自是十分欢喜,将此女传与众人视之,皆赞其妙。 此女初生之时尚无异象,然则因何落地之后痛哭不止,未究其因也,及稍长,尝于夜半痛苦,扰民搅内,众人痛不欲生,二姑言曰:生个孩子,闹腾! 书中暗笔交代,大姑再接再厉,最终残霞三女一子,圆了有子梦,二姑一女一子,自不必说。 第十章:哦!姐姐! 魔岩三杰之一的张楚以一首《姐姐》红遍大江南北,然而像我这样的90后,知道他的却不多,特别是那近于撕心裂肺的一喊:哦!姐姐。。。我想回家!牵着我的手,我有些困了。。。牵着我的手,你不要害怕。。。” 多少次击打着我的内心,而这一章我只是写一下姐姐的初生,至于姐姐儿时的一些事情,在后边我会写到。 1984年,也就是父亲和母亲结婚的第二年,母亲便生下了姐姐,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没有史书中描写大人物出生时的风雨交加,红光闪现,之时一声啼哭,之时这一声啼哭,似乎注定了姐姐一辈子受苦,大部分时间是在为我受苦的命运。 母亲刚刚产下姐姐,身子骨虚弱,不能下地干活,父亲呢,也整天不见人影,不知道在忙些什么。 门外张大婶来了,眼看着她提着一筐鸡蛋,母亲吃力的招呼着,报以感激的一笑,张大婶摇摇手:“好好歇息着吧,刚生完孩子,身子弱。” 母亲便在没人照料的状态下如此艰难的生活着,而父亲呢,也还是整日的不着家。 突然又想起了小时候的姐姐。。。 作为“书痴”似的我,看书几乎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怎奈现在,他已经在潜移默化中由当初的一种兴趣变成了现在每日必经的程序。这样,真的很难再有一本书令我怦然心动,废寝而读了。古人说,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孰不知,书读得多了,自然也就失去了“初恋”时那种一见倾心的感觉,读起来也就不那么有味了。 傍晚,空虚寂寞而披衣起坐,不经意间,手指处碰到了摆在书案上的《痞子蔡文集》,信手拈来,随意翻看,大为欣赏。 可是不知为什么,如此长时间,我竟对它的存在毫无察觉。它本是生日那天同窗好友所赠,想来至少也有三月之久了,我突然开始怀疑,自己刚开始所说的“每天”是不是真的有点言过其实,不负责任? 细细算来,竟然连自己也不敢相信,都已经有三个月未写一字,更不用说看书了!这期间,我到底在忙些什么? 我的脑袋象放电影一般,一件。。。两件。。。三件。。。 。。。。。。 好了!不愿去想也不值得去想!除了“钱”途“位”来还能有什么? 该死!在浓郁的书香中怎能有世俗铜臭的立足之地! 虽然我确定这辈子不可能彻底摆脱这令人生厌的铜臭,可是。。。 至少现在可以!哪怕是一会儿。。。 我面无表情,机械似的翻看着。。。 突然,手指停在一处,眼神也同样弥留与此。。。 片名为《小妹》 我不禁感叹:在这人情惨淡的社会,想要看一篇写纯真兄妹情的文章,真是很难。难到几近奢侈。。。我很兴奋,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完它,等到真的看完,刚开始时的兴奋却早已不再,取而代之的则是满脸的泪水和满腹的伤痛。。。 一种冲动莫名的袭上心头,一种想要杀死自己的冲动!我开始悔恨,开始羞愧,看是不敢面对自己的所作。。。 整天的怨天尤人,整天的忧国忧民,整天的消极颓废。。。 自杀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我还要苟延残喘来完成我未完成的任务,这是一种责任,我责无旁贷。而我也确实需要被惩罚。。。被狠狠的惩罚。。。 一个忽略了身边亲情,一个不懂感恩的人,一个因小失大,一个世俗可笑的傻瓜在此刻终于被唤醒。。。 蔡智恒说:“阿妹阿妹也者,not张惠妹是也,他只是我的妹妹。”而我说:“阿姐阿姐也者,并非汪明荃是也,她也只是我的姐姐。” 姐姐长得既黑且瘦,薄薄的嘴唇,尖尖的下巴,略小却清澈的眼睛。这些直到现在也并没有多大改变,唯一有所不同的就是现在生活好了,姐姐也因此而变的白胖了许多,这让我感到很是安慰,因为小的时候,姐姐实在为我吃了太多的苦。。。 姐姐比我大8岁,比二姐大4岁。因此在爸爸不在的那段日子里,姐姐就理所当然的成了妈妈最得力的助手,家里的事情基本上都是由她来管,因为只有这样,妈妈才能毫无后顾之忧的干活,赚钱要活我们姐弟三个。 直到现在回想起来,我都会愧疚不已。因为说白了,那时候我们两个就是整个家庭的累赘。。。 姐姐每天很辛苦,不但要照顾我们两个的吃喝拉撒睡,而且还要下地帮忙,而她也不过只是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本来还需要别人的照顾。。。 姐姐毕竟也还是个孩子,孩童爱玩爱闹的天性并不是什么外界原因所能控制住的。所以,姐姐有时会偷空去村里大队看电视,把我们两个反锁在家里。 有一次,姐姐又要出去看电视了,二姐却死活要跟着去,姐姐拗不过她,只能把她裹得严严实实的,背她去了。 那时候,全村只有一台电视机,还是黑白的。就这,全村老少几乎都汇聚在一起,安静的等待。除去这个时段,几乎很少有什么事情能吸引如此多的人。伴随着电视剧《西游记》的前奏音乐响起,大家立马会由刚才因苦等而招来的瞌睡转变为前所未有的精神,姐姐因看得入迷,便忘记了时间,直到晚上十二点才准备离去。 走到离家不远处,姐姐忽然发现家里亮着灯,有个人影上下晃动。姐姐很害怕,以为是贼。可是他还是壮着胆,意欲看个究竟,谁曾想,赶到家后,才发现,原来是妈妈! 妈妈见到姐姐便暴跳如雷,大吼起来:“你弟弟呢?” 姐姐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坏了,只是缩在墙角偷偷的哭,妈妈也并没有打姐姐,就是打了又有什么用呢? 一家人顿时陷入死一般的寂静之中,妈妈抱头痛哭,姐姐低声啜泣,二姐默默滴泪。。。 忽然,二姐大声叫起来:“鞋!弟弟的鞋!” 妈妈赶忙跑来,捡起。激动的说:“对。。。对!那他肯定没有被抱走,应该还在家里。。。” 这时,我试探性的叫了一声:“妈妈!”然后才从里面探出个小脑袋。 我分明看到她们的脸上不再是泪滴,还有那种说不出来的笑,嗬!真是一种奇怪的表情。 因为家里堆放着很多装着粮食和杂物的布袋,所以我藏到了里面,只因为姐姐们走后,我害怕自己被抱走,所以在简单的布阵(将鞋子放于门前,造成迷惑敌人的假象)之后,我才隐蔽了起来。直到确定是妈妈在叫我,才肯出来,而妈妈教训姐姐的时候,我却因为太困而睡着。。。 哈哈,是不是很崇拜我啊!竟然在那时候就会排兵布阵了! 慢慢的,我长大了而我的体重也理所当然的在增长,当姐姐再次背起我的时候,显然,她有些吃力。可是她却不会在我面前表现出来。只是冲我微微一笑:“呵呵,弟弟比以前更胖了,姐姐都背不动了。。。” 而这时候,姐姐却也还在上学,他成绩很好,人缘也好,同学和老师都喜欢她。因为家庭贫困,学校还特意为姐姐减免了学杂费,按理说,姐姐本该毫无悬念念完小学的,可是因为我的渐渐长大闯祸自然也就不可避免的多了起来,,妈妈怕我出什么事,便让姐姐辍学来照看我,姐姐是任劳任怨的,对自己的付出从不多说些什么。而这次,竟然也没有例外,他只是习惯性的默默钻进被窝,一个人承受着本不该她来承受的痛苦。 第二天,我睁眼起来,便看见了在厨房忙碌的姐姐。我才明白:姐姐的痛苦原来都只是给自己的,别人不会轻易体会到。因为她本不想让别人体会。她笑盈盈的看着我:“早饭做好了,请用。” 我低头“嗯嗯”半晌才挤出一句话:“一起。。。吃。” 姐姐看着我的傻样,笑了出来,我也跟着笑,可不一会儿,姐姐却又哭了。。。 我手足无措的呆在那里。 自此以后,我常常会无缘无故的感觉得到对姐姐的愧疚,而这种愧疚竟伴我走过了十八个春夏秋冬。 我上初三那年,姐姐外出打工去了,不用多说,当然是为了我的学费。 再次见到姐姐的时候是高一那年,就像路上遇见许多年未曾谋面的朋友一样,我和姐姐的对话简洁的近乎应酬。我打量着姐姐,她的头发变得好长,也涂上口红,穿起了高跟鞋。她说话很大声,而且笑声会贯穿整个谈话过程,虽然这让我感到很难亲近,可是我却出乎意料的很是满足。心中对她的愧疚也减轻了许多,毕竟她现在过得很好,不是吗? 姐姐的打扮虽然变了,可是他对我的关心却是永远不会变。 每回来一次,他都会将自己积攒下来的脂粉钱拿来给我买课外书,也会买很多好吃的给我。。。 而我看中的不过是这份情,其实这些物品本身? 姐姐要结婚了,当天晚上,爸爸妈妈和她谈了一个晚上,出来的时候,姐姐的脸上还挂着泪滴,我和二姐过去,双膝跪倒,冲她磕了个重重的响头。。。 现在,姐姐已经结婚两年多了,我也因此当上了舅舅,而我这个当舅舅的也确实不像个舅舅,有时竟会幼稚的嫉妒他,埋怨这小兔崽子,可恨自从有了他,姐姐就不怎么疼我了。 实则,一个人的爱当然是不容分割的,有了自己的孩子当然顾不上你喽! 连这都不懂,那才真是该死呢。。。 嘴上虽然这么说,可是现在回想才越来越明白,姐姐对我的爱是无私的,也是永恒的。我的姐姐。 第十一章:合久必分 话说爷爷年事渐高,便提出了将家产分开之议,起初众人群起而驳之,声称自己绝不是贪图夹菜之人,惟愿父母安康,过得舒坦,也有再三提议,众人才勉为其难地说:“那就分吧,不然说我们不孝,那可就冤枉我们了。” 爷爷环顾一下四周,破破烂烂的围墙,几件破房子,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三叔却首先发话了:"爹,我这么大的岁数了,还没娶媳妇呢,总得留间屋子吧!” 二叔也随声附和:“是啊,要不还有谁愿意嫁给咱,嫁入咱家这个穷窝啊。” 你别说二叔高考失利以后,虽然呆傻,却对利益二字从不含糊,每每听得有与金,钱二字相关,总是万分激动。爷爷沉思了一会儿,说:“二娃子和三娃子说的都有道理,可都怪爹无能,就这么点东西,,,真不知道怎么分,手心手背都是肉啊。。。小喜子你说呢。。。” 父亲不知道再想些什么,猛听得也有叫自己的名字,这才回过神来。 “啊!——爹你说什么?” “瞧瞧你这孩子,整天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我没什么,我都听着呢,这两间好点的屋子都留给弟弟们吧,我要北边那件小屋子就行了,我毕竟都已经去过媳妇了,小二和小三带回媳妇,总得让人家进门吧。” 爷爷听完,泪又忍不住掉了下来:“是爹对不起你啊,小喜子。。。”说罢,爷爷竟然跪了下来。。。 “爹!你这是干什么!”爸爸怒道,“您这是什么话!我自己有的是把子力气!我能养活自己。” 二叔和三叔也换了脸色,拍拍父亲的肩膀:“还是大哥关心我们,自家的兄弟还得是自己疼啊,我这厢替将来的弟妹们谢谢哥哥了。” 家就这样分开了,从此看似一家的人,也开始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第十二章:茅屋为秋风所破 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屋漏偏逢连阴雨,破船又遭打头风,旧屋,也就是分家时父亲所得的那间屋子,也许是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终于像人一样坚持不住,一样的散架了,坍塌了下来,它倒是清闲了,一摊下来什么都不用管了,父亲却因此而发愁,繁忙了起来。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你兵来我将当,你水来我土囤。房子塌了不要紧,我再盖,可没钱怎么盖?我借。活人还能给尿憋死?经过一番猛烈的思想斗争,父亲兵不血刃,孤身一人,独闯虎穴,经过一番唇枪舌箭,父亲以一招之优险胜好友王三,借得银钱八百,有时我问其中缘由,答曰一字:义。父亲的义气,自然有人帮他,有时候我真的感叹自己的生不逢时,没有投身水泊梁山的机会,隔着八九百年的历史长河,对他们我也只能远远的观望膜拜,可是谁又能知道我的心底,始终有一种对义气的渴望,虽然也因此傻傻地结交了一些狐朋狗友似的半成品。可是义气之心依然不减,这也许就是我,也许正因为这个,我才是我,我才是真正的我。像是别人评价晏小山的四痴说的“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 房子塌了要盖,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用每顿饭小馒头大白米饭以诱惑,大家自然干的起劲,活也干的很快,想着马上就要住进新房子了,父亲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可是谁又能想到,这个可怜的家庭,他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第十三章:千术 父亲游手好闲惯了,虽然曾学的一首厨艺在食堂工作,然而多少轻狂的年少世界,二十几岁的他还是免不了做一些出格的事情,和那些混混在一起,用他的话来说,是爷爷太软弱,使得整个家族抬不起头来,他要极力改变,挽回。 似乎也只有这样。。。 赌场无父子,赌场之惨烈之黑暗,非赌场之外之人所能体会,这也是我至今未敢涉足这个领域的一个原因,父亲的一世英明毁在了这里,对我也是时时刻刻的警醒,所以我在这里许下一诺,古语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至死不赌。”这是我立下的誓言,望朋友们监督。 十赌九输,也许有人会在私下偷偷的想,嘿嘿,那不是还有一个赢得机会那么,说不定这就是说我呢,如果有这样的想法请你立马打住。实不相瞒,我也曾经有过这样幼稚荒唐的想法,可是结果却总是不是那么理想。这是为什么呢?用小沈阳似的话语腔调来发问,我再用权威扑克魔术师,澳门赌王何鸿燊的话来回答:赌博,玩的就是千术。 赌博之千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有滴入眼睛,就能遍观正副扑克牌的,还有专门用来出千的扑克牌和麻将,而这些都是给那些别有用心之人准备赢得可能。 所以我现在以一个失足赌博失败者的儿子的身份敬告大家:赌博可以赌。可以不带任何彩头的玩,也可以做好输钱无所谓的打算去赌,可是千万别怀着碰运气瞿去赢心理去赌,这样你会死得很惨,因为运气针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均等的,要想赢就得学会出千,不然您是白往里头砸钱,而一般赌博的无非图的就是一个痛快,哪有心情去学那个,,,多烦心啊。。。与其去学那个,,,我都懒的赌博了。。。 各位看官不要说你小子懂什么之类的发牢骚的话,接下来就给您活生生的例证。 父亲迷上了打麻将,彻夜不归,也彻夜不眠,正当我回想起以前的这些陈年旧事,我便想去问问他,而他总是回答一个字:累。 使得,父亲背负着整个家庭的重担,他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而他却是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只能靠着打工赚钱,赚那么一点点微薄到可怜的小钱,这样他便受不了了,他不想接受命运的安排。。。他觉得人生其实过得太累,,,没有丝毫的乐趣在里面。 所有快乐在他离开麻将桌的那一刹那就会消散,而想让着快乐继续回归的唯一方法就是再上麻将桌。 父亲忙于赌博,地里的活根本不去,只有母亲一个人在操劳,如果只是这样,母亲也能忍受,可是还有两个孩子呢,累完地里累家里,我分明看到母亲的身影一天天消瘦下来、、、 想想如今的女生,,,唉。。。 而母亲做好了饭菜,还要跑去给父亲送,连在赌场上的伙计们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魏兄,,,你是用什么招把你老婆调教成这样的,其实父亲没有用什么招数,母亲从来到这个地方,,,性情一直就是这样,温文尔雅,不卑不狂,举案齐眉,为夫命是从,这当然是在姐姐出生两年后发生的事情。 母亲的这些行为有时候让我看来近似一种愚,古代有说“愚孝”这种说法的,就是说子女孝顺父母,有一种近乎愚昧的孝顺,而我将母亲对父亲的这种行为叫做“愚忠” 母亲是个很传统正派的女性,他没有读过多少书籍,他更不懂什么是三从四德,什么是三纲五常,,,他只知道一切听夫君的才是对的。。。但她的这些行为,却用实际行为,证明了一个现代女性是怎样身体力行将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做到尽善尽美的。 而在接下来遇到的事情中,他依然是坚定不移,如此这般,这让我很有敬仰和感动。母亲的形象这一刻,在我的心里又更加高大了起来。。。 第十四章:一口气没喘上 上回书说到,父亲迷恋赌桌,然则输钱以后,这个家还需要维持,他总不能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吧。 母亲是个女强人,只因学校食堂给父亲的工资太低,刚够父亲一个人吃个温饱,闻听得村里人说打工赚钱,所以父亲毅然决然地辞去了这个和驴粪蛋一样表面光鲜,实则没什么油水的工作,从此父亲踏上了外出打工的征程,而这样的家庭重担自然而然的落到了母亲的肩上。 姐姐此时虽已年逾四岁,可是终究需要别人照看,母亲得随时随地的带着姐姐。 地里插秧的时候,下地的时候,背着一个孩子始终不方便,母亲便把姐姐放下来,搁在地头,再把衣衫解下,搭起一个小小的帐篷。 这便是母亲为姐姐搭建的安乐小屋,用它来遮蔽风雨,遮蔽毒辣的阳光。 母亲的劳苦耕作依旧,烈日的无情烘烤依旧,母亲看着身边可爱的孩子,一天的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为了孩子,就算死也得坚持。”母亲这样想着。 母亲摇摇姐姐,再扮一个鬼脸,姐姐便嘿嘿地咧开嘴笑了。 而姐姐的脸依然是那么红润可人,不会有一丝阳光照进,不会有意思黝黑留在她的脸上。 这一天,奶奶来告知说:“小喜子家的,你表弟媳妇马上就要生了,可他们一家子一点都不懂这个,都是生手,你看,,,能不能去帮衬一下。” “没问题,妈。我收拾收拾这就去。” “那就好。” 母亲安顿好家里的一切,第二天就要去。 其中纷繁诸事且不必说。 直说这一耽搁便是两天,母亲办完事情便火急火燎的往家里赶,前脚刚跨进门槛,便听到姐姐的哭声,奶奶迎出来说:“回来了啊,可把你盼回来了,事情办的怎么样?这孩子闹啊!” “挺好的,母子都平安。”母亲说。 “瞧把你累成什么样子了,快睡会去。”奶奶顺势递来一个枕头。母亲如释重负的躺了下来。长吁了一口气。 谁知这一举动,竟惹恼了姐姐,姐姐一激动,一口气没喘上来,晕过去了,这下可吓坏了母亲,母亲赶紧跑过去,前拍拍,后拍拍,这才终于缓过来了。 奶奶叹一声道:“孩子盼你很久了,回来也不先看看孩子,她当然着急了。” 母亲嘿嘿一笑:“光顾着和您聊了,竟忘了这茬,这孩子气性大。” 第十五章:告别光棍时代 话说二叔自高考失利以后,便昏昏然不知其所为了,那时候父亲还未出去打工,爷爷说给他找个做羊倌的差事,到后来也杳无音信了,这样下来他便似乎变得精神有些许不正常,而他便对别人说”蛋“这个字更忌讳了,他讳说"蛋”以及一切近乎“蛋”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圆”也讳,“球”也讳。再后来,连“鸭”“鹅”这些会下单的家禽一并讳了去,一犯讳,不问有心无心,二叔便满脸通红的发起难来,估量了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然而不知怎么一回事,总还是二叔吃亏的时候多。于是渐渐的他便变换了方针,大抵改为怒目而视了,而这时候父亲便会出场劝阻,然而父亲总是没那么多闲散时间,最后父亲决计给二叔找个媳妇了,有了媳妇便可以管他有人管住他,二叔便少受,乃至不受别人的欺了,而二叔嘴拙,父亲必然不能给他找一个能说会道的,那样岂不是里外受气?父亲听说邻村有一结巴,于是父亲便做媒于他们二人。说来也不能误解我父,本来二叔好吃懒做。又是既痴且呆。体态姣好,品行端正,能说会道的女子又有谁会跟他? 这样也罢,二叔与二婶这对令人称羡慕的神仙眷侣便如此这般过起了不羡鸳鸯不羡仙的生活。 第十六章:拨浪鼓 常言说得好,兔子不吃窝边草,然而不知怎么地,我们一家这孤独无依的小草,却总是被二婶这只兔子吃来吃去,一口口的,咬的生疼。 当时我们和二婶住在一个院子里面,母亲很勤快,喜欢自己种些菜呀什么的,而二婶却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夫唱妇随般的沾惹了二叔好吃懒做的毛病,什么时候想吃了就进去拔,而且不仅仅是菜,看到什么没见过的她都想拿去玩玩。或者是觉得自己也许要为人母,拿些玩具给将来的孩子。 这一次她看到姐姐在玩拨浪鼓,便问:“婶子,这凤娃子玩的是什么呀?” 母亲说:“拨浪鼓。” “哦”二婶若有所悟“那,,,给,,我,,我,,,也也。。。弄一个。。。”因为二婶是结巴,所以说话比较费劲。 母亲说:“你还没孩子呢,你要它做甚!” 看,就这水平。二婶没拿到拨浪鼓,自然灰头土脸地走了。 二婶初战失利,岂肯善罢甘休?二婶朋党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一次她又增加了像二叔这类墙头草,奶奶这些优势兵力。可谓人才云集,智囊团的实力可是不容小视。此次意图,定要将母亲彻底感触老屋去,霸占新建之屋,书中暗表。新屋尚未修葺,不可容人。 二婶气焰嚣张,又有强大靠山,自然是趾高气扬,母亲一女流之辈,唯唯诺诺,寡不敌众,这便如何生存的下来、、、 第十七章: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二姑出嫁之日,虽未有惊天动地之事,却也有掷地有声之文。就在快要被二姑父娶走的一刹那,二姑手指对天,厉声喝到:“上学是农村孩子像出人头地的唯一出路,我弟弟不成,我一定要让我自己的孩子上学,就算是拼了老命。” 书中暗表,果不其然,其一子一女俱为大学本科,儿子被三峡大学录取,可谓是对得起二姑一片苦心。 二姑带着她培养下一代成才的梦想走了,风中却颤颤栗栗摇摆着两个年迈老人的身影。 要知道,家有五子,各有亲疏。 二姑便是爷爷奶奶最为疼爱的子女,一直是,将来是。 第十八章:羽化登仙 似乎从开始到现在都一句没提奶奶的为人,她的轶事,不提或许是对的,在我眼中,亲人永远都是神圣的,我并没有见过奶奶,于是我便不敢去写她,我害怕自己的一横一竖,一笔一划之间损害了奶奶这个形象。。。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晃,四年过去了,姐姐此时已然四岁,而二姐一饿了呵呵地来到了这个世界,人的寿命毕竟是有限的,也许我们会庸庸不知老之将至,也将会令我们依依不舍不愿离开,我们不会像帝王将相一样,到处求仙问药,我们也没有那个能力,用我以前做的奇诗来说:“推杯窗前坐,安然待命终。”这一句怕看似有些萧杀,但是对我们这些社会那么都没有的平常人,,,可怜的命贱黔娄来说,安然或许是等待命终最好的选择。 做出之际。我竟然也会感到害怕,如此之句,到底是不是自己做的?死气沉沉,,, 死神要带你走,结果往往是没有谁能抗拒,不如接受这一切,得其所哉。 奶奶撒手人寰,场面之大,无不动容,全村老幼,默哀三日,岂不痛哉! 父亲闻讯,三日不得进食,瘦的没有了人样。。。 第十九章:斯人又逝可奈何 此时,姐姐八岁,而二姐也已然四岁有余,若说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不如说是爷爷奶奶在天愿为比翼鸟,下地愿为连理枝。奶奶故去,爷爷整日茶饭不思,瘦骨嶙峋,随之也结束了自己风雨飘摇,为人为奴的一生,天下是非谁管得,彼皆人主咱其奴!奴才奴隶的卑微生命又有谁会足惜,也只有自己的亲人才会长歌当哭。 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说:“夫天地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既然人人都是台南地的过客,又何必计较眼前的聚散与生死离别呢? 好了,收拾起眼前的痛苦和悲伤。 前方,我们依然风雨兼程。 第二十章:夜梦 现在的我,因受小时候影响瘦骨如故,嶙峋依旧,因此,常有人取笑于我,说什么:“手不能提,肩不能扛,手无缚鸡之力,总之是没一句好话,甚至说我长大了连媳妇也讨不到,你说这不是击我软肋和死穴吗?” 我脑袋上的火“腾”的一下就窜起来了,揪住他的领口,说什么也得给我说出个三七二十一,说不上来定教他有来无回,说着命人通知其家人前来收尸,此人大骇,汗如珠下,颤颤巍巍,期期艾艾地说:“像您这样的身板,倘若今后行走于社会之上,将何以谋生?吾恐汝之力难敌一动物也。” 某听罢,大笑,问曰:“何以见得?” 他不加思索的说:"理所当然,不信您说,你能打倒什么?” 他又说:“您的身体状况,您的学历,您的家境,您的长相,可谓是人才,钱财俱无,秀才俊才皆非,以后您将何以供养您的爱人呢?” 我想了想:“鸡,狗。羊,猴,总可以吧。” 他也笑了:“您对自己的要求还真不高,要知道,猴子可是不许吃的哦。” 他又问:"那您的妻子吃腻了您打的所谓的鸡狗羊猴呢?” 如果她想吃老虎肉呢,假设吃老虎肉不犯法,您有能力给他想要的幸福吗" 他接着说:“您倒是愿意,您的妻子相比不会甘心和您过一辈子清清贫贫,庸庸碌碌,无所激情浪漫的小市民生活吧。” 我说:"那没什么,老虎肉,老鼠肉,想吃便得。” “只要本着猴子一般的聪明,鸡一般的珍惜时光,狗一样忠诚于自己理想,羊一样的善良。” 结语:此皆夜梦,现实中如有此类事情及回答出现,必是见鬼也。此文怪异。。。 结语2: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于道路,人无不按剑顾眄者。 第二十一章:恶妻 这一回且说说三叔,眼看兄弟姐妹俱已成家,自己却依然孤身一人,三叔愤愤不平,自觉相貌出众,可比潘安,陆小凤。至今未娶,问题只能是出在爷爷那里,谁让他置办不起家产呢?于是三叔找到了爷爷。 “爹!”三叔突然闪出,喊这么一嗓子。 爷爷吓一跳,没站稳,差点摔倒:“干。。。干什么你!咳,你小子,整天不着调,游手好闲,让我怎么说你才好。” “说我干什么啊爹,我这不是挺好的吗?”三叔理理已然中分的头发:“听说隔壁村子有一女子,长的如花似玉,您老看小三我,光棍这么长时间了,也该。。。那个什么了吧。。。” 爷爷扔下扫把,沏壶下等茶:“这么说,似乎有些道理,赶明儿给你问问总行了吧。”爷爷不耐烦道。 “谢谢爹。”三叔屁颠屁颠的走了。 就这样,三叔娶媳妇的事就这样自然而然的提上了议事日程。 三叔娶妻,说办就办,马到功成。二人结婚当晚,情谊缠绵,好生痛快!怎奈结婚日久,问题渐出。 此女蛮横生猛无以复加,俗不可耐,公然埋怨三叔没有钱,买不起花衣裳,买不起小汽车,出不起肉包子,三叔磨破嘴皮子也说不服她,再发展到后来,这家伙竟然做出了卷款出逃这等令人发指的行为,可谓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三叔闻听,一头栽倒,长病不起,饮酒辄醉,每于清醒之时,复饮数瓶,直弄得整个人不成个样子、、、 第二十二章:黄色的皮大衣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父亲的印象总是近乎空白,直到如今才有些许改变。姐姐也常常跟我讲起一些关于父亲的故事,但终究是模糊的。 每当我和父亲坐在一起闲聊的时候,他总会大谈特谈义气二字。父亲的确够义气,而他的为人处事观也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影响着我。 父亲所谓的好兄弟很多,这一点和我一样,他总是尽自己所能的,不遗余力的去帮助他们,这其中就有一位叫张三的朋友。 张三已过而立之年却依然没讨到媳妇,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眼看张三急的火急火燎的,父亲心里也是在不是滋味,而这时候恰巧有位先生从秦地蛮荒之处而来,况带着一位美貌少女,父亲就问他是什么人,为何事来此?那人指指身后女子,回答说:“她,我的表妹,父母双亡,极为凄惨,若能给找个婆家,有个好的归宿,我也心安。” 再看那女子,哭的梨花一枝春带雨,凄凄惨惨戚戚,也不吭一声,想必正陷入深深悲痛之中,父亲也不便于过问。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父亲恻隐之心大动,立马应下此事,再想张三此刻如今窘境,正为娶妻之事困扰踟蹰,真可谓一拍即合。一箭双雕。凉风有兴,秋月无边,张三思娇的情绪好比度日如年。此刻良辰美景,正是月圆之时,成婚之日,岂不美哉? 正当张三喜滋滋的欲抱得美人归的时候,法院的传票已在路上行进多日,直欲奔他而来。 中国人民警察的速度是不容置疑的,每当国有大难,总是他们一线感到,这也不例外。 次日警察便叩响了张三家的门,他们说张三是涉嫌拐卖妇女的人贩子,张三大呼冤枉,将实情道出,警察听后大笑,道:“那家伙是骗你们呢,他那熊样,能有那样子貌若天仙的表妹?” 张三又问:“又因何抓我?” 警察回道:“若不是你们这类人,他们的阴谋焉能得逞?” 张三这才如醍醐灌顶,大赞警察先生一语道破天机,悔悟之心顿生。发誓一定要揪出同伙,将其法办!不然何以见此女地下先祖? 张三不敢对警察有任何动怒,举起手来,示意让他们给自己戴上手铐。警察看看他,笑笑,摇摇手:“不急,听说此事还有一人牵线,事也非也?” “是。”张三说,过了一回又自觉口误,不可,便又说:“哦,不是。” “到底是还是不是?”警察不耐烦的问。 “没有,他只是我的朋友,为我好,他是在帮我“脱光”。” “谁在帮你,谁在害你,我们自会明察,不必你多费口舌。” 张三闭嘴。“走,前边带路,去他们家。”警察催道。 那是一个极为罕见的寒冷的冬天,警察到的时候,母亲和姐姐已然熟睡。 警察之所以晚上要来,想必也是图个保险,不想跑空,一个警察拿手电筒往里边照看,父亲有所察觉,赶忙起身,另外一个警察咣咣咣的敲门,父亲问:“什么人?” 警察回答说:“快开门,有事。” 父亲顾不上穿鞋,打开门,将二人请进屋子,两位警察公务繁忙根本没有闲暇喝茶品茗,粗鲁的把父亲拉到一边,嘀咕几句,就回头对母亲说:“兄弟我找大哥有些小事,嫂子您先睡。”母亲感觉到必是有什么事情要发生,具体是什么却说不出来,双手竟然在微微颤抖。姐姐机灵,赶紧上里屋拿出一件黄色的皮大衣,给父亲穿上,说:“爸爸外面冷,赶紧回来。” “嗯,爸爸马上就回来,你先跟妈妈先睡。”父亲挤出一个生硬的微笑。姐姐缠着非让父亲亲她一下。。。父亲俯下身子。。。 第二十三章:你拿了什么好处? 某某监狱,看守所。 父亲,张三,二警官。 “你们。。。你们两个说说,这次拐卖人口事件,究竟拿了多少好处?” “没有。”父亲头也不抬的说。 “嗯,没有,这个真的、、、请长官明察。”张三也结结巴巴的说。 “究竟是怎么回事情,这样问下去也不是回事情,犯罪分子狡猾无情,不如上硬的,你说呢小赵?” “先做个笔录,把他们关进去吧,供词与否也不见得有多重要。” “是。”旁边小伙一个立正,清脆的答道。 中国古代历史上冤案很多,近代也有,这些手执钢鞭将你打的掌握些许权利的人,又何谈你的冤屈,纵然是岳武穆般神勇盖世,也落得个惨不忍睹的下场,更何况。。。 他们不管事情的真想与否,他们一懒得问,他们站在历史的拐角处,冷笑着。 他们用不屑的眼神看着你:冤就冤了,你能怎样? 第二十四章:石破天惊逗春雨 至此母亲的背也驼了,头发也乱了很多,有人说,看起来她大概是五十岁开外的老女人,孰不知,现在的她,芳龄还未到三十,在此之前母亲已有身孕,只是父亲不知道。 开始时还好些,没什么影响,仍然可以下地干活,后来随着肚子慢慢大起来,下地便有些困难了,可是母亲她有着抚养两个孩子的重担,她又怎能停下。停下吃什么?停下喝什么?这些都是问题。直到临产以前几天,母亲依然这样,突然有一天,在地里劳作的母亲突然感到肚子胀痛,她知道这是快要生了,拖着似刀绞般疼痛的身体赶回了家。 二叔虽然呆傻,却也知道这是要出人命的事情,便赶紧驾着驴车往医院赶。 到医院门口的时候,母亲已经支撑不住了,医生护士们赶紧搭起一个帐篷,围成一个圈子,就这样,我才得以顺利降生。有时候我就想啊,这可真是了不得的大事,万一哪个环节出错,可就坏喽,就没我了。。。 古往今来,但凡大人物的出生,总是与众不同,比如冒香气了,打雷了,一片红光似火烧了,我也不例外,这将注定我将是一个不平凡的人。 医生接完生,长出一口气,差点没说出一句“我靠”来,毕竟太累太辛苦,太血腥了,因问道:“医院要登记一下,快给孩子起个名字吧。” 母亲已近虚脱,自然摆手道:“我妇道人家,没什么文化,大夫您随便给起个名字吧。。。” 医生说:“那行,,,那我可就取了,,,我看,,,他既然是在院子里出生的,冥冥中自有安排,不如就叫院生吧。” 就这样,我就叫了这么一个名字,至今都没有改,也没有过想改的想法,因为本来古人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况且是父母亲赐,虽然名字轰炸力不太强也有些老土、、、 于是乎,我便为自己取一个笔名:澍霖。 取及时雨之意,整个家庭的及时雨,整个古典诗坛的及时雨。 说这些,似乎有些自负了吧。。。不喜欢的人大可屏蔽此句。 就这样,名字已定,似乎有些个性,总比村子里的“伟”啊“强”啊要强的,伟的多吧。。。 我从小身体不好,也许是营养不良,没吃过好东西或者其他什么 ,总之到现在都是这样,瘦骨嶙峋的,不过我记得我还是有过几年胖的时候,现在家里还留着那么一张张相片,胖墩墩的,人见人爱,,,大家都会说,这孩子永远像小时候多好啊,,,张开了,,,唉,,,怎么,,,长成这样! 母亲常说我这条命是捡回来的,要说在生死线上已经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了,还记得有一年冬天高烧四十几度,况且还有肺炎,母亲怕我坚持不住,便匆忙抓了几件衣服给我穿上,被我去找医生,邻村的医生离我们村子有将近几十里的山路,那天晚上母亲就这样背着我,一步一步,有时候他还迫不及待的紧跑几步,我头脑昏昏,忍不住又想起那会有一段时间,我总是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坐车出门,无论是自行车还是其他,母亲看着看着,便伤心的掉下泪来,母亲只能揉揉眼泪,把我背起,对我说:“三毛咱坐妈妈的肉车”我便又欢呼着,摇旗呐喊着:“坐肉车喽。坐肉车喽!” 唉,扯远了,,,且说我头脑昏昏不觉睡去,醒来后,睁眼只见一身穿白衣的人紧盯着我,吓我一大跳,那个人摘下眼睛似乎很有学问,很懂这一行似的说:“再晚来半小时,这孩子小命就没有了” 母亲千恩万谢,竟然要跪下磕头才能一表己心,那人赶忙扶住,怎么也不让母亲磕,说他担待不起,恐怕会折寿。 当时我就感动的要哭了。不过哪个时候我倒是经常哭,想说些什么表达一下此时此刻的感激之情,张了几下子嘴,却终究没能说出来,毕竟我才刚刚一岁嘛!可以理解。。。母亲埋怨似的带着哭腔似的问:“这孩子才刚过一岁,怎么身体这么虚,这么多病?” 医生摇摇头,叹道:“贵人多磨难啊。” 这一刻,我将此人看作我的救命恩人兼知音,决定有朝一日定当要厚报于他,因为母亲当时抚养我们仨小孩已经实属不易,沉重的医债药债更是让她无力偿还,甚至想都不敢去想,而这些钱直到六年后父亲回来才得以还清,至于这些细节,现在且不必说。 俗话说,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可是钱这东西一朵的,人就得瑟了,犹如晚年汉武一样,此人后来竟然,,,也在行为上,,,或者其他。。。总是那么不尽人意。。。让我好生郁闷,姑且看在他以往之功暂不追究,毕竟他还是我的救命恩人,需我一生铭记的人。 正因如此,我对生活人事总是看的很惨淡,感觉自己好像会是要命不久矣似得,所以迫切想完成这本书,二十万字讲述家族三十年苦痛,个人二十年悲喜人生,作为对过往的总结,单单有那些诗词是不够的。。。此书完成,这便纵死也无憾了。。。 第二十五章:蛇斗 年华似流水,时光若白驹过隙,斗转星移,又过三载,此时的我已然可以自己玩耍,正所谓自得其乐,人生最快乐的时候也就这么几年,无忧无虑。 话说我从小胆大,天不怕地不怕。 且道这一日,柳条新发嫩芽,屋顶莺语正乱,好一个大千世界!好一派生机无限! 我和姐姐在屋檐底下玩,忽然从房檐顶掉下一条东西,我伸手一摸,软绵绵的热乎乎的,咱不知所以然,亦不知畏乎所以然。 姐姐却惊得说话都有些不利索了:“蛇。。。蛇。。。”母亲听到喊叫声,当机立断,使一木棍挑之,并将其梃击致死,母亲大骂我的鲁莽与愚蠢,我却在此刻不合时宜的想到曹子建的一句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看着倒在地上如烂泥一般的小蛇,我不禁簌簌的流下了眼泪,它毕竟没有伤害我啊。。。不是吗? 母亲也在一旁纳闷,三毛冥冥将其摆弄于股掌之间,肆意玩弄,因何未咬,是何其原因哉?管它呢,没咬着孩子就是好事。 收拾起我那悲哀的小悲伤,我拿出自己平日里积攒的为数不多的零用钱为它买一小木盒,厚葬于它。愿我佛慈悲,让这条小蛇不受任何阻挠,通往西方极乐世界去吧!阿弥陀佛。 第二十六章:窗口 父亲走后,留下母亲一人承担繁重的家庭琐事,自然是寸步难行,这一日有人捎信回来说父亲这几日表现甚好,特别厚待父亲有允许亲人来访,母亲便打点行李辞了家,带上三个孩子便赶火车去往某某监狱。 若说是父亲思念亲人及三个孩子,倒不若说,直白些,是想看看这个儿子。 农村人引以为传宗接代,不负先祖的根苗。 母亲到那儿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五点了,平一时心气,染半身风尘。母亲的倦态依稀,却掩饰不住想要看一眼心爱的丈夫的迫切的心情。 警官把父亲叫出来,端坐在母亲对面。 二人相视甚久,却终究不能言语。 母亲随即哭了起来,不知是所谓的喜极而泣还是痛定思痛,她哭得很凶,拦都拦不住。 母亲用力敲打着阻挡与父亲交流的玻璃窗,带着哭腔似的责骂着,父亲沉默着,骂了一会,空气似乎凝结了,沉寂下来。 父亲抬起头,对母亲说:“三毛呢,我想看看。。。” 母亲一怔,随即慌忙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嗯,三毛在这儿。” 母亲把我抱起,隔着无情冰冷的玻璃窗,父亲看到了还在酣睡中的我,一丝微笑流露在他的脸上,要知道这样的微笑,有好久,母亲都没有看到过了。 父亲看了一会,又低下了头,不语。 母亲问:“怎么了?” 父亲喃喃道:“我。。。想。。。抱抱他。。。行吗?” 母亲激动的搓搓手:“行。。。行。。。” 冰冷的玻璃窗,此时看起来却又有些温和了,因为玻璃窗口虽小,却可以将这个幼小的生命传递,从母亲到父亲,从母爱到父爱。。。 母亲把我慢慢地向窗口。。。 父亲轻声喊一声:“小心。。。” 抱着我,轻轻的拍着我。。。父亲笑了。。。 母亲看着父亲,这个曾经让他深爱,,,且一直深爱着的男人,他的脸上明显有了红润,他的眼眸里又重现了生机,对生活似乎。。。也有了新的企盼。。。 第二十七章:万里黔中一漏天 父亲走之前新房已经盖成,却未修葺,母亲妇道人家,且家里没有多少余钱,根本没有能力给新房架起一座保护伞。破屋颓垣,不堪久住,母亲只得带着三个孩子搬入所谓的“新家” 新房表面看似光鲜,实则环堵萧然,环堵萧然究竟是什么意思,我也不太懂,可新房四面墙壁皆有,说是环堵萧然,又似乎有些不当。 母亲虽是农村妇女,却也有着普通女人的爱美之心,他们总是喜欢把一个小屋装扮的漂亮温馨,她会想象着,一个充满爱的家庭该是多么幸福。 母亲将旧屋的相框,破残的画又重新贴在墙上,给玻璃上弄一些手剪的窗花,一张破落的桌子,几张凳子,几床被子,这里所说的被子,里面却不是现在所见到的棉花,说是黑心棉?不懂,又似乎不是。只是在我的记忆里,那棉花却是黑的,且是一小块一小块,并不联系在一起的。 晚上冷的时候,母亲和我们挤在一块,就是这样的被子,我们叠起来,像小山一样高,很沉重,却不是很热,这一切的一切,,,却只因有妈妈,我们便不会觉得冷。 每天晚上我们唱着歌慢慢睡去,一首接着一首,那时的我不似现在这般无病呻吟,也知道快乐,知道享受生活,唱的什么歌却真的记不清楚了,毕竟那已经是很久很久的事情了。 母亲虽然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年纪却并不大,只有二十五六岁,我常常惊叹,面对如此重的生活压力,如此的人情冷暖,她竟然可以坚持下来。。。可以。。。 家族没落,贫在闹市无人问。。。所谓的血缘之亲。。。也显得那么。。。二姑二叔三叔三婶之类。。。却早已不见了踪影。。。破屋颓垣鬼笑穷,谁还敢来? 也只有大姑心地善良,偶尔带些不用的破旧衣服来救急,虽然破旧,,,我们已然感激涕零了,母亲常对我们说,长大了一定要记得大姑的好,要厚报。。。 母亲不是古代女性,她不懂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却也无不规范的做到了,没有人规定她要坚贞守夫,立起贞节牌坊,可是六年时间,她一个人孤苦无依的。。。一个女人。。。她却始终不离不弃,当时的她完全可以将我扔掉,带着两个孩子,改嫁他乡,这样,显然她会好过一些,生活会宽裕些,宽松些,如果她这样做了,也便没有了这本书,便没有了这样一个可亲可敬的母亲形象。 在现今离婚事件蔚然成风的社会上,上一代的婚姻观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我们纵然是夸父,也追不到他们对待爱情婚姻如太阳般的光辉。 她们没有缱绻浪漫的爱情,他们没有直白绅士的告白,也没有奢华靓丽的西式婚礼。他们去可以真正做到《诗经》里边那八个动人心扉的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南宋的大诗人陆游说:万里黔中一漏天,终日屋居似乘船。 这一句如此贴切的形容,却好像是为千年后的我们所预备。。。 黔者,贵州也。黔中,贵州的中部是也。之所以标题如此,吾所居者,山西。 然则贫穷无国界,借用一下似也无可厚非。 终日屋居似乘船。。。每天独居家中,每逢阴雨,却像是在划船一般。 还记得一个梅雨来临的季节,母亲和我们堵在家中惟一一块没有漏雨的地方,母亲和她的三个孩子,蜷缩在一块,眼见屋顶中央。。。一泓海水杯中泻。。。直灌下来。。。犹如瀑布一般。。。后来。。。水慢慢流了过来。。。 我们都还小。姐姐便拉着我们打起了水仗,直弄得满身都是水。。。很是滑稽可笑。。。 再看母亲,却。。。在那里一个人偷偷抹起了眼泪。。。 第二十八章:欺 父亲入狱时日无多,便亲眼目睹了监狱中最大的一场浩劫。 监狱之地,向来是人性与血腥夹杂呈现的地方。 父亲初到贵宝地,人事不疏,自是如瞽伥伥,不明所以。 狱中两派的龙虎争斗,父亲不置可否,经过一番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惨败的一方无处宣泄,却将责怪之目对准了父亲,将行凶之器抵于吾父胸前。 第一回合,受差前来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此人臂膀壮硕,气势如虎,根本不把父亲年逾而立之人放在眼中,一作揖,倒手便来攻,父亲安然闭目,此人焉知父亲混迹村落十余年,已练得一身砍杀本领,身上刀伤不计其数,对此小小顽童焉有惧怕之理! 小童见父亲闭目安然,疑是父亲已有惧心,遂狂笑不止。 待将一个冲拳打来,父亲反手一搏,便将其放到于地,小童一个踉跄,惊讶万分,拜在一旁。 接连上阵三五人,皆无胜机可乘,此派头目大呼过瘾,遂引父亲为知己,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其余喽罗尽皆折服,将英雄出少年之语抛却,置之不理,大呼:姜还是老的辣,亦有惊呼:老将出马一个顶俩者。 且说头阵惨败之童,于日后对父亲颇为照顾敬畏,二人摈弃前嫌,直至出狱依然,真可谓是患难与共,不打不相识之流。 再说狱中,每有做工之日,众囚徒皆有恹恹不乐之色,吾父亦不能例外。 争奈狱长见父亲一呼百应,气宇不凡,辄命之掌管电力开阀,免受工场拖拉煤运之苦,父亲捞得省力活计,每于月末可领得银钱五十,纵然快哉,然则每思家中妻儿,不觉怅然流涕,难以自持。。。 第二十九章:弃女 且说母亲与我们兄妹三人相依为命,苦难度日,怎奈终究食不过饱,母亲整日愁眉紧锁,难有开展之日。眼见母亲行为举止日渐怪异,姐姐顿生疑心,却不知为何。 这一日,天黑云淡,青衫皂帽袭来一人,于门外辄呼母亲姓名,姐弟三人俱惊,畏之,不敢出。 倏尔,母亲闻言,迎出,面显愁色,二人嘀咕几句,引至正堂。 母亲因问道:“孩儿们,你们想吃糖吗?好久没闻到糖的香味了吧。。。” “嗯”姐姐点点头。顺势舔了舔嘴唇,一副垂涎欲滴的样子。 “妈妈你不是说这个月底我们就有糖吃了吗?”二姐迫不及待的问。 “是。。。是啊。。。”母亲说着,眼泪刷刷流了下来。 对于母亲的哭,不是已然看惯,便是已经麻木,她的心仿佛变得脆弱不堪,我知道,我原以为没有什么事情,就算是高卧草堂之日,她也能落下几滴泪来,对此我并不稀奇。 “快叫叔叔啊,”母亲转向后堂端来一杯热水。 “叔——叔” “嗯,乖,叔叔家里有好多好多糖吃,你们想不想吃?” “想。。。” 对于这样的问讯,显然我们已经失去了吸引力,看来糖是吃不到了。 “您看这孩子长得怎样?”母亲指一指在一旁玩耍的二姐。 而二姐呢,还在玩着自己的,在她的王国里,她俨然是个小公主。世上的纷纷扰扰,生活的苦痛与不堪似乎一点一点都感受不到,她也不知道今天对她来说是什么日子,两个大人的决定对她来说是什么意义。 “嗯,挺清秀的,我很满意。”那人又说:“您说的那个价钱、、、” 母亲接道:“多少钱您看着给吧。” “夫人爽快,我也不罗嗦,90就90 吧。我把孩子带回家后,一定当成自己的亲生女儿看待,您也知道,我们夫妻结婚这么些年,也没得子嗣,您这样做,也算帮我们夫妻一把,做个善事了。。。” “咳。。。”母亲谈到:“哪有您说的那么无私,,,我是一个不称职的母亲。。。实在是迫不得已,大毛是第一个孩子,农村人都说,第一个孩子是决计不能卖的,而三毛是个男孩,还得指着他传宗接代,,,您快带着二娃子吧。。。看着她我就伤心,,,” “我真恨自己。。。”母亲说完。。。瘫坐在地上。。。 “二毛以后。。。就交给您了,您家境宽裕,,,二毛跟了您,也不用吃这些苦了。。。、” “嗯,您说的对。。。这点您大可放心。。。” 二姐似乎玩到了尽兴。听到二人谈到自己名姓,便问道:“妈妈,刚才叫我做甚?” 母亲看着二姐:“让你跟这位叔叔走。。。好不好。。。到叔叔家后,你就可以每天吃大白馒头。。。糖。。。在不用跟妈妈饥一顿饱一顿了。。。好不好?” “那好呀!”二姐兴奋地跳起来:“真的吗?叔叔。” “嗯,是真的。'' "那走吧!“二姐竟然自己要求! 那人对母亲摆摆手:“夫人,那我就带孩子走了。。。” 母亲不语。 二姐便又喊道:“妈妈,我到叔叔家后,把他们家的大白馍馍还有糖吃完后,我就回来好不好?'' “哦,不!我吃完还要拿一小包,带一些回来,给三毛弟弟和姐姐吃!三毛弟弟那次还跟我说他好久没吃糖呢。。。” 听完这些,母亲突然站起,停伫。过了一会,母亲又哽咽着说:“不。。。不。。。我不卖了。。。不卖了。。。” 母亲一把把二姐拽回,抱在怀里,左亲右亲着说:“不卖了。。。不卖了。。。” 这一刻,母亲眼泪决堤,再也没能忍住,哭得如同泪人。。。 二姐至始至终不知所以,傻笑着问:“妈妈,你这是怎么了?” 后来,二姐常常对此耿耿于怀,每于母亲吵嘴时总说:“你当时怎么不卖了我!卖了我就好了!” 母亲只要听她说这句话,便又不语了,二姐自然能够得胜。而二姐还有一句口头禅就是:”我发现我不是亲生的,不然你不会狠心卖我。'' 直至后来这句话成为我们姐弟三人共同的口头禅,每当父母责难之时,总会用它来救命。。。” “我到底是不是亲生的!” 二姐还有一个可笑之处,因为当时将她送至那人家中做女儿时价位是90元,直到后来二姐每每听到90这个数字时,则面有不乐之色,更有甚者,触怒她灵魂的便是,买东西的时候,谁要敢跟她要价90块,你这桩生意就别想做成了,改口也没用。用二姐的话说:“这东西要价都竟然敢和我一样了!” 。。。。。。 第三十章:三好学生 提起姐姐,我总是会有种厚颜无耻,无地自容的感觉。 姐姐从小学习成绩都很好,老师同学都很喜欢她,用现在毕业证伤的评语来说便是:此生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学习刻苦,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学生。 家里虽然贫苦,农活却是出奇的多,累的母亲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姐姐每天早上四点钟起来,也许是星光漫天,也许是皓月当空,总之是没有天亮的迹象。姐姐揉揉惺忪的睡眼,很不情愿的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有时她也想再睡个回笼觉,但是每每看到正在院子里收拾的母亲,便又狠狠地鄙视起自己来。。。怎么会有这么可耻的想法呢。。。咬咬牙,狠狠心,便起来了。。。 就这样母女两个,在满天繁星的照耀下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到早上七点的时候,姐姐匆匆喝点玉米面汤,也许很多人不知道所谓的玉米面汤,所谓玉米面汤者,将玉米置于磨盘之下,所磨之面也。。。制作粗糙,磨完后开袋即食,无需冷藏。是贫苦农家居家度日,款待宾朋,必备之佳品。 现在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这些玉米面在寻常人家都已经是喂猪的饲料,但是想想以前,却是我们家珍贵的,为数不多的宝贝。 有时常常会想,以前的玉米面那么好喝,还想喝一碗,这是母亲便会怒道:“真不会过好日子,现在谁还喝这个!” 被母亲怒斥一番,自然断消了此念头,后来却又不合时宜的想到想到了刘宝瑞老先生的相声段子《珍珠翡翠白玉汤》刘宝瑞先生一直是我所敬仰和喜爱的相声名家,学问之广,为人之机智幽默,长相滑稽都让我欲罢不能。 回忆完《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故事,对玉米面的渴望也就渐渐打消了,这个故事是将洪武皇帝朱元璋在一场战争之后,落难逃到一个寺庙中,昏死过去,二乞丐怜惜其尚有气息,遂将平日所攒烂菜叶。烂瓜片,别人所施舍之半瓶酱油,半个馒头,混于碗中,烹得此粥一碗,朱元璋醒后问道此味、,此时朱元璋已然昏厥三天,只觉腹中饥饿难耐,二乞丐将此粥献于面前,说:“先生请用,勿辞。”元璋千恩万谢,因问道:“此粥何以为名,奈何如此美味?”二乞丐面面相觑,一时不知何以应对,若将实情道出,恐其不愿相食矣。一丐颇为灵巧答曰:“此汤名为珍珠翡翠白玉汤,以珍珠翡翠为主,佐以白玉为料,故而成之。” 元璋大喜,三下五除二,一碗粥下肚,顿觉神清气爽,元璋拜谢,二丐遂辞。 等到朱元璋做了皇帝,整日鸡鸭鱼肉,十菜八汤,吃得七荤八素,颇为不爽,胃口俱消,每每忆起珍珠翡翠白玉汤,莫不流露出憨态可掬,垂涎欲滴。遂下令悬赏找寻此二人。 长话短说,二人到京,见过皇上,动全国之力,弄百口大锅,千斤烂菜叶,剩馒头,直弄得全城乌烟瘴气,臭不可当。 大宴群臣之日,朱元璋将此粥放于桌前,亦觉尴尬,奈何二人俱为己之所招,不饮何以应对群臣?遂硬下头皮,喝了一碗,群臣见状,争先恐后,个个饮下,唯恐圣上不悦,饮罢,惨状难忍,个个前后跌倒,不可语之,竖指以应,洪武见状,会意曰:“列位臣公原是欲再来一碗,朕知之矣。”群臣皆吐! 之所以花如此长篇幅讲这么一个故事,只是想说明,玉米面汤问题。人在饥饿之时,吃什么都是香的,反之亦然。 再说姐姐语文成绩屡获全校第一,且其穷且益坚永不放弃的好孩子形象深入人心,众人无不夸赞者,于是学校颁发:三好学生奖状于姐姐,姐姐急忙回家拿给母亲一观。 母亲欣然。 似乎觉得自己所受的苦也是多么值得了。。。 第三十一章:辍学 且说家务日益繁重,有时能忙到上学的时间还忙不完,竟然脱不开身,姐姐便每日迟去上学,这样的话,学校老师和同学也以为姐姐偷懒而慢慢不喜欢她了。 后来学校了解到家中近况,便予以免除了姐姐学费,姐姐原以为自己可以完成自己的上学梦想,怎料世事总是这么不尽人意。 一切祸端都源自他的弟弟,我。 那时我也只有一两岁,每天总得有人照看,二姐五岁也刚刚能料理了自己,而照顾我的重担自然而然又得落在母亲身上。 母亲每日除了农活还有家务,再加上还要照顾我,根本忙不过来。实在无可奈何的时候,母亲便劝姐姐辍学回来照顾弟弟吧。。。 姐姐哭着不同意,但她终究是个懂事的好孩子,闹归闹,第二天便离开了那个她深爱着的学校。 这天她早早就去了学校,一个人呆呆的看着黑板,擦一擦玻璃窗户,顺便把同学们的书桌亲手擦拭,无论什么地方,都是慢慢的,深情的。。。似乎。。。永远不会在回来似的留恋。 等到把地拖完,上完这最后一堂课。。。这一节课。。。姐姐上的极为认真,不住的做着笔记。。。 第二节课姐姐走了,走的时候带走了她心爱的书包。。。因为她打算在家干完活之后,闲暇的时候也可以翻读。 而那些小朋友们却都不知道。 他们只知道,姐姐不上学了,究竟是是什么原因为什么,谁都不知道,他们也不愿没必要知道。 姐姐离了学校,回到家中看到正在啼哭中的我,轻轻抱起,摇啊摇,后来我便哭的更厉害了,姐姐背着我到处走,到处溜达。 莫言君瘦,全身都是肉。都说女大十八变,我发现我也是,小时候挺胖的一个孩子。。。把姐姐瘦小的身板都压成驼背了。。。 从此以后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后来不但背着,而且平日吃喝拉撒睡都不能离身。。。弄得姐姐脏兮兮。 腿一直盘着,困到不能动弹,麻木。 每天小便浸泡,身上的肉也有点化脓的痕迹。 就这样,我还是傻里傻气的折腾着姐姐。 姐姐依然, 毫无怨言。 第三十二章:窃 经过姐姐辍学之后的一番悉心照料,我已茁壮成长,这一年斗转星移,我已然7岁。 且说同村有民曰换文者,其子乖巧伶俐,因其父之名,故而吾等唤之小换文。 吾与其相交甚密。曾与之联合同村恶搞刁钻之顽徒,组社名曰:玩社。 此社平日所作无非偷东摸西,扰乱全村治安,抑或是高歌数曲,招摇过市,不论得到与否,俨然自得其乐。 这一日,社中大事具毕,小换文邀我同去其父所居之处,迫于好友薄面,全以应之。怎料此番一去,竟惹出一组桩大案来! 念吾今日之所做,抛却兄弟,道义于不顾,只图一时之快,足令祖上蒙羞矣。 吾自幼家贫,父母亦尝教导我辈,人虽贫,志不可更,鸡鸣狗盗之事断不可为,奈何于其时,吾尚年幼,多日未见荤腥,亦常有同窗玩伴于下课之时嬉戏玩乐吃喝者,引吾垂涎三尺,经济颇为拮据。 且道此行来在了小换文家,此居甚妙,乃同村第一大户,史书云:纨绔子弟者,必是家富之所。 吾方信之,小换文之所为皆因其父,其父腰缠万贯,吾父何之?吾有何面目?何以与其为伍?至此吾遂立志改矣,欲与其割袍断义。 且说家中灯光闪耀,漆木林立自不必说,橱窗电器一应俱全,真个是琳琅满目,其母应声而出,手持一物,原是茶杯,只见那茶叶清新宛然,绿似杨柳,闻之沁人心脾,不觉吾已心神荡漾。 其母谓吾曰:吾儿其夫诏之有事,汝先玩之,家中有电视者,汝可尽观矣。 吾乃对曰:“夫人且去。”自行方便。 其母离去,家中空无一人,吾方静心以观,此观更觉其富丽之处,不觉气愤,此谓之仇富心理。 待其母方归,谓吾曰:适才于此舒适矣?” 吾答曰:“尚可。” 其母恶吾之言,觉吾家贫,因以为鄙,我遂恹恹不乐。 其母于家中踱步,见其垃圾散漫立于地面,遂起拖地之意,使一拖把,蘸水以拖。 吾年纪虽小,亦留恋其臀,奈何于此间,不觉眼前一亮,只见一五角钱之末梢插于臀部之兜,吾遂起夺为己有之心。 吾方冥思苦想良久,排却诸多方案,皆不可施。倏尔灵光闪现,计上心来。 此计名曰:声东击西。 吾谓其母曰:“敢问夫人芳龄” “年方二八”其母未敢仰视于吾。 来回几番,其母已无戒心,谓吾曰:炉火渐熄,待吾增之以木炭。 吾乃颔首以应。 待其增添木炭之机,吾方瞄准机会,见其臀上翘,正是下手之机,吾必当不动犹豫之心,顺手挾了出来,幸乃其母未觉。 吾暗自窃笑,难掩心中狂喜,复想日思夜想之辣条与泡泡糖可得。。。又不禁哑然失笑。 其母异之,因以问曰:吾遂不言。 方后,辄念糖葫芦之事,经吾之初算,糖葫芦价位颇高,疑其物之贱者亦需五角,更何以言优? 吾遂黯然,得手之喜。复不见矣。 奈何此五角钱,难圆吾之糖葫芦大梦。。。不觉凄然。。。继而敲碎唾壶。。。 然则转念一思。。。辣条泡泡糖尚可满足。。渐乃稍安。 吾深知此役已获全胜,若滞之不去,必而泄漏,待得思一妙计,用以脱身,吾遂开言道:“家中有事,不便久留,择日再来拜访。” 其母对曰:“先生且去,莫要耽搁先生正事。” 吾乃策马而走,唯恐马之不快,耳边呼啸生风,依稀听得“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 不觉已至十里长亭,奈何见一妇人立于井旁,便欲投井,夺目而视,正是小换文之母。 其母言曰:相公好生心狠!吾于其后紧追,念汝之身而出,未带披风,恐汝受寒也。。。汝尽置之不理,岂有未闻行不得也哥哥耶?” “马滑霜浓,先生何不留宿一宿?” 吾乃大惊,疑其觉察之心,吾之计策已破,遂起杀心。 见亭旁有井,吾遂竭尽全力推之,奈何此女重约二百余斤,以吾之力,实难推之,吾方黯然,拔刀便刺鲜血喷涌而出,漫于剑柄,吾始骇然! 大呼数声! 呼至凄处,不觉手脚并用,睁目以视,见吾之身尚于柜床,始知此为一梦,汗流浃背,久洗不怯。 乃归,每于闲十尝死此梦,梦虽梦,然则偷窃之事我辈断不可为之,纵使五角小钱。不然便落得。。。可怜一片无瑕玉。。。落得白璧微斑。 吾之君子之名亦弃,使之惨矣,警之,戒之!悲夫! 第三十二章:九不像 昨天与朋友提起我刚写的这部书,朋友很无可奈何的说,我看你这部书的时候,很纳闷,竟然找不到一个文学体裁来命名它,我叫它四不像吧暂时。 我问为什么,他说,你说他是小说,无论是长短篇,人物似乎并不怎么联系,可以单独成篇,摘出来读。 说不是小说,它却也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下去的,说是现代文,言语间透露出古文,甚至整段都是,说是古文,又不尽是。说是小品不是,只是略带黑色幽默。我说实在不行,咱就叫随笔散文杂文总行吧,他说不行,随笔是指随随便便见什么写什么,你这明显是有组织有预谋的,散文旨在抒情,而你却还有叙事评论,说是杂文更不行,杂文具有抨击时弊的能力,你这似乎没有,政论,长篇短篇,戏剧,纪传体,笔记体统统不是,人物似断非断,似连非连,每章可以分开读,也可连着读,也可以读到任何一章,弃而不读。 我也一直纳闷,自己这部九不像的书。。。 之所以叫九不像,是因为“九”一直是个虚数,代表多少都可以。。。九至无极,,,九九重阳,,,无限循环,广阔无边,并不是说不像九种体裁,而是所有题材都不像。。。 我想谁若能给我写的东西下一个文学体裁的定义的话,我讲感激不尽,拜其为师。 第三十三章:五角冰棍 上回书说道夜梦偷窃五角钱之事情,而后则有购得辣条,泡泡糖之心,以后诸文都将陆续讲到这些小物与吾之情结。 这回且说一下五角冰棍,所谓五角冰棍者,五毛钱一根的冰棍也,五毛钱一根的冰棍,在当时看来,已然是了不得的圣物,平日里只能吃得一毛钱一个的冰水,略有甜味。涂以色素加香料,称之为冰蛋,一毛一个,外加两三根辣条,一个泡泡糖,五毛钱得此三物,岂不美哉? 奈何五毛钱不易得,一年光景也不到几次,偶尔得一二毛,便拿来买了冰蛋泡泡糖了。。。 且说这一回,吾于街上乱串,忽见一女,门倚超市门口,口中喃喃有词,近而观之,原是吃一五角冰棍,吾大感震惊,此非富家之女焉?好生羡慕。 驻足而立,继而观之,此女吮吸此物,一副陶醉模样,好生幸福,看不多时,吾已难以自持,遂罢而不看,郁郁寡欢而回。 母亲见得,方骇,问之以告,母亲莞尔一笑,此有何难哉?吾儿方歇,明日呈与汝五角冰棍,甜美可人不逊超市,以解汝之嘴馋,吾大喜。 到得正堂,吾取得味精一二,放于热水之中,继而略有甜味,饮之。 因买不起白糖,吾等只能以此代之,常年若此,累累不倦,许是不是味精,但此颗粒之物,吾实难忆其为何物,以致难以名之。 且说一晚上鼾声大作,吾方醒,及见母亲开门而来,这一日正是隆冬季节,外边方冷,母亲双手通红,发上落满雪花,立于院中扫雪,吾则埋头于被中缠绵,亦惭之。 母亲谓吾曰:吾儿一观,此为何物? 吾不明所以。 “五角冰棍?”吾猜到。 母亲打开玻璃罐。 此罐乃是玻璃罐头之罐,家中一年一吃,留此以作饮水器具。 “正是。”母亲对曰。 吾方信之,开罐以尝,经一夜于院中冻结,此物甜美非常,比之超市五角冰棍亦美味十倍。况纯天然无公害。 母亲见吾之憨相,得意笑之。。。 第三十五章:追你五里地 这一回且说一说糖葫芦之事。 糖葫芦者,冰糖葫芦是也。天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在众多小食品里独占鳌头,糖葫芦的历史算是非常悠久,我所知晓这,在宋朝的时候差不多就有了,街头小贩的声声叫卖更惹得小孩子口水汪汪。 而这糖葫芦在农村却也属于上品,不到逢年过节,宴请宾客的时候,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享用到的。 且说这一日,我又在街上溜达,突然打对面隐约奔来一人,定睛一看,快步走近,原来正式每日前来卖糖葫芦的老汉,吾与之相交甚厚,每日东侃西侃,目的不言而喻,吾迎上前去:“老伯,您来了,今天来的比那几天晚啊。。。” “是呀,今天在糖葫芦里面加入了一些香料和好的糖,今天这糖葫芦堪称世间一绝,绝无仅有啊。。。” 听他这话,我的哈喇子忍不住流了下来。。。 糖先生对我言道:搭把手,奶奶的,推车太累了,你小子帮我退几步。” 我当然不敢反驳:“得勒您老,瞧好吧您。” 吾辈殷勤,助人为乐乃人之本性,待一切完好,便与之攀谈起来,上至天文下到地理,中说三教九流,杂以古典文学,古典诗词,纪传体文学,此翁无不所通,侃侃而谈,吾乃骇之,大有世外之高人,不食人间烟火之意,急欲拜之为师,奈何此翁言之,且慢,今日糖葫芦未曾售完,不可收徒。 吾方知晓,对曰:吾可尽帮汝一扫而空矣。 奈何此翁言道:不可,祖师有言,必当有银钱进账,方可吃之。 吾深知祖师之言高深莫测,遂不敢驳,倏尔吾又言之,翁可赐否,小徒一支糖葫芦,小徒依然饥渴难耐。 此翁答曰:不可。 吾乃大怒:我帮你跑前跑后,推车许多,难道不值一直糖葫芦吗? 此翁对曰:汝混矣,义气是义气,糖葫芦是糖葫芦,不能混为一谈。 吾遂转念一想,也对。老伯这是在教导我哪,糖葫芦卖完之后,老伯对我言道:这几天生意惨淡,以后就不来了。 你所说的物质上的要求已经严重损害了我们之间纯洁的友谊,所以我觉定和你割袍断义。 吾大惊,疑是自己做的不够江湖义气,深感自责。 此翁驾车便回。 思考三分钟,吾乃心如明镜,原是此人玩我。以后不来,用不着我为其推车,自然与我恩断义绝。 我顿感冷气上逼。世间冷暖竟是如此惨淡,看着越发阴暗下来的天,我的心情与此不差毫厘。 当即一词涌上心头,他不仁,我自不义。此语吾深为赞同,好你个老小子!不给你吃点苦头,你不知我的厉害。 我遂快马扬鞭,紧追其后,眼看又逼上近前。此翁一个轻功转弯,犹如进入迷宫一般,再也寻不着踪影,吾遂发挥聪明才智,做出当机立断的判断,果然又找到此翁。 相距不过二十步,吾蹑手蹑脚,紧随其后,吾欲趁其不备,拔下一支,遁逃,以惩此不仁不义之贼。 时机已然成熟,吾遂以拔,奈何此翁似有察觉,吓得我等终未能果,也如此这般,三番五次,纵然未拔下一支,回头一看,却是尘土飞扬,切指一算,想是已然追出村外五里,吾遂大叫:算你小子走运,老子今朝且放你一条生路! 此翁闻言,大惊,加快步伐,疾驰而去,不一会便消失在了茫茫暮色中。。。 吾虽未得糖葫芦,然则转念一想,如此鸡鸣狗盗之事,岂是吾辈义士所欲为之,但为天下苍生惩此恶贼尔。 第三十六章:抽根挂面吃 且说不单我,姐姐二姐也一样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同样都是小孩子,又有那一个能不嘴馋呢! 花钱买零食吃是不可能了,我们便思考起其他的计策来。 这一日,眼见母亲从外边带回来一束挂面,我们三人不言而喻,原是英雄所见略同,便将眼光锁定于家中之挂面。 待将母亲把挂面买来,放于堂前,对我们言道:此物晚上才可言吃。 吾等遂颔首以待。 奈何许久未见零食,见此物如得至宝,喉间干涩许久,姐姐遂言道:弟,妹,尔等可先吃。吾于门外守候,母亲回归,门外放号以应。 吾与二姐遂许。吾与二姐垂涎许久,遂拔出挂面一根根咀嚼起来,传闻此间有物名曰方便面,未尝言吃,吾与二姐猜想,未知方便面者有此美味也哉? 未过半时,挂面已被吾与二姐吃得只剩下一半。 遂呼喊姐姐,换班。姐姐来到,又是一番吞云吐雾,风卷残云,直至挂面残兵败甲所剩三两根而已。 母亲方归,见之大惊。 痛哭言曰:晚间吾将何以为饭焉? 第三十七章:三谢不能食 零食之事将毕,转瞬而言泡泡糖之事,泡泡糖者种类繁多,其中尤以大大泡泡糖为著名,其后又以贴画之形式,深得小学生之喜爱。 其中贴画以流行电视剧为底本《春光灿烂猪八戒》《情深深雨蒙蒙》等皆可入之。 那个时候,跑跑糖乃全村之贵族子女方可享用,我等贫民望尘莫及,实在一日不爽,便辞了学,径直奔往小卖部去寻觅我那失落的美好。 于一个停电的夜晚,来到灯火昏黄的小卖部,老板一人独坐,我自上前闲扯,灯火本已昏黄,再加上老板转身向后去找些许东西。 瞅瞅时机,吾遂飞身而起,欲抓一泡泡糖以逃,因为吾多年对数学的研究,此时坐标最适合作案,奈何天不助我。 或是有神通相助此人,亦未可知。此人刚才还忙于正事,此刻便急转视我,吾大惊,觉今是而昨非,遂以逃,择日再来。 次日,不知于何处偶得金钱一毛,吾不知其中蹊跷,遂径直赶往小卖部,今日星期五是其儿子值班,一三五是儿子,二四六是老爸,吾遂大喜,此非天助我焉? 于一角够得辣条之机,顺手牵羊,夺得他物,岂非美哉? 吾遂性质匆匆以往,到得此处已是三更十分,对木门一阵狂敲。 儿子惊起,问曰何事?答曰:购辣条。 开门而迎,将一角钱置于前,儿子抽出一根拉条,狠丢给我,吾大喜,夺门而出,待得百步之外,闻听得后边有人喊叫,吾定睛一看,原是儿子,儿子吼道:此一角钱乃假币也,汝安敢欺我? 遂抢夺辣条而回。吾所怒甚。目瞪以视。 次日亦去,亦被识破。 次次日又去,均被识破。 吾遂心如死灰,将此一角封存于学校破壁之中,每隔时日,取之以观,怆然暗惊。 第三十八章:后街男孩 如此这般生活,颇为不爽,这便使我顿生投机取巧之心。 一日,本村后街其他三人正兴致勃勃赶往回家路上,可巧被我撞个正着,见他三人口中皆塞满食物,吃得油光嘴滑,因问道:汝等好生有钱哉! 此三人尽皆笑道:谬矣。并非吾等有钱,乃是吾等有致富之法耳。 不约而同,一以告知,也因这番改变,吾等四人由后街男孩之称改为四大天王。 原来此致富之法门名曰赊账,这让我不禁想起母亲,小时候母亲经常手一伸就能买来食物,吾尚惊讶,母亲谓吾曰:用手买。 此事吾尚记忆犹新,每当家中无食,我便对母亲说:妈妈,咱用手买啊,母亲这时便又会笑而不答。 明白此中道理,三人将我带至小卖部,此小卖部非是父子经营那一家,乃是新开之所。 到得此地,吾先够的一批食物,此人谓吾曰:给钱,后街其他男孩密语一二,老板便说:记下名字吧。我便将大名书于纸上,老板后加三字,欠五元。 如此这般,循环往复,每日够得一二,泡泡糖辣条之类也吃得厌烦,好生过了把有钱瘾。 奈何时日无多,矛盾渐渐出现,吾方知晓欠钱原来是需要还的。 这下可好,我哪有钱去还?每当路经他家,便像地狱阎罗殿一般火速通过,奈何终究躲不过,每当遇到此人路经我家于我母交谈之时,吾便大骇,爬于邻居墙头翘首以待,每每疑之于我母告知此事。 后来上得初中,才渐将此债还完。 也方能泰然路经此人之门。 第三十九章:改名换姓 且说三叔算得上是家族中的一号人物,他的故事只在街头巷尾流传,听人说他在万分激动的情况下动手上伤了人,而他自己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三叔留有一子,常年在我家居住,我叫他哥哥,以前我常常以他为自豪的资本,因为他玻璃球弹得好,每当想牛那么一下子的时候,我就会冲别人喊道:知道吗?这是我哥! 后来我上了初中,他也不怎么来我们家了,再后来听说他不姓魏了,改姓刘,我便对他失去了亲切感。 再到我上初三的时候偶然有一天于小学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妈妈告诉我,这就是你哥,现在上小学四年级。 我再看他,膀大腰圆,个子矮小,怎么也想不起他以前的样子,我便匆匆说了几句话就离开。 到如今,都没能再得知任何关于他的消息。。。 第四十章:打炮仗 且说屡次识破我一角假币的人物,果然非同凡响。 又到一年一度的春节,小孩子嘛!我也不例外,每到这个时候总是莫名的高兴,兴奋。 看春晚,点旺火,放鞭炮,吃年夜饭,况且村子里的路灯平时都不点亮,只有春节的时候例外。 全村路灯点亮,孩子们拿着鞭炮,呼喊着,见人就放,异常的热闹。 说起鞭炮,母亲也常常给我买一些,只是腊月的时候买了,平时就忍不住一根一根的拔下来玩,揣满满一兜,等到过年的时候便没有了,母亲只能拿着光秃秃的只剩下引线的鞭炮给我看,最后说,得,再买吧。 孩子们都不会互相认输,你说你的炮厉害他说他的。 识破一角假币此人凭借家族优势,经常从家里拿出大炮猛攻大伙,大伙招架不住,火力太猛,自然敌不过,不得不败下阵来,但是败虽败了,大家为了泄怒,给此人以绰号:二货二干头! 第四十一章:留取丹心照汗青 且说此时吾已六岁,上得小学一年级,听老师说隔壁升小儿有个孩子,没有这个勇气升级,我当然自告奋勇,要马上升入小二年级。 而纵为小一年级的我,也懂得许多诗词,比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句话就引发了全班同学以李小毛同学为首的狂热追捧,无论上刻下课,率领七八个兄弟,站在桌子上跳上跳下,口中念念有词,前边说,人生自古谁无死,后边便接道:留取丹心照汗青。一会又站上去,复如是。 同学们对古诗词的渴望兴趣之高,常常督促我再去找几个好句子,奈何后来又找了很多,终究不如这一句号召力强,经久不衰,一直传唱至今,导致现在外地打工的李小毛,每当见到我,都要像对暗号似的喊一声:人生自古谁无死?我便接道: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四十二章:我们都是人上人 还记得那个时候,我们姐弟三个最爱吃母亲做的焖面,焖面是代县农家很平常的一种食物,主要做法是将菜炒好后,加水,一会再把切好的面扔进去,一搅拌,再焖一会就可以了,菜主要是山药蛋,豆角,白菜,肉等等。不过在那个时候,我们并不敢奢望豆角和肉,吃的时候如果能准备点蒜和辣椒就更好了,其中我最欢吃的便是那一毛钱一根的辣条,那个香。。。现在想起来都直流口水。 家中过节的时候,母亲也会慷慨解囊,给一块钱去买四根火腿肠,那个时候买的双汇火腿肠都是粉面做的,也没肉味,传言说是由不好的肉做的,我当然不信,吃的有滋有味,拿一根火腿再来一个馒头,吃起来就别提了,全家人一人一根,在昏黄的烛光下。。。个个笑得很甜,现在就算是吃五块十块的火腿肠再也找不到那种感觉了。 三个人排队到母亲的锅前,小手拿着碗,母亲先给姐姐弄一碗,说:“大毛是大孩子了,多点。”姐姐便笑哈哈的走了。 “二毛再少点,你也吃不了多少”二姐就也乐呵呵的走了。 “三毛是男孩,和姐姐一样多” 二姐这时候就会埋怨了:“哼,你不是想把我卖了吗?你就充心饿我,那能卖个好价钱,瘦成这样。。。” 姐姐也附和着说:“妈,你就知道疼三毛。” 这姐妹俩一唱一和,母亲嘴拙,许是辩不过她们姐俩,姐妹两个便得意的风也似得跑开了,似打了一个胜仗般。 而我,直至如今受偏爱的传说也从此一直流传了开来。。。 姐弟三个领了焖面,便不约而同的奔向一个地点,破屋房顶。 传说破屋虽漏,却也可以用它来晒一些粮食,放一些干咸菜之类,而这也便成了我们三个人的乐园。 坐在破屋房顶上,唱着《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我们坐在高高的土堆上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前可看人,看屋子,后可看云看山,全村大小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我们便齐声高喊起来:我们都是人上人呀! 而这些,就像小沈阳说的,一转眼就过去了,这些美好的记忆,幸赖这支笔,它让时间在这一刻停驻。 当我们老了。。。我与两位姐姐还有她们的小孩一块回忆起来。。我不知道那是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