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 序 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它述说的是距今800多年前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以女真人为主的少数民族的最初成长经历。 *** 1956年夏。 一只三十几个人组成的的勘探队深入到绵延千里的小兴安岭,他们由地质、森林资源、政区设置等专家组成,沿着1941年日本人建成的绥佳铁路由南向北,逐渐进入广袤的小兴安岭原始森林。他们的任务是按照上级人民政府的指令,为了加快森林工业的发展,开发伊春林区撤县设市做前期准备。 这天,他们从南岔出发,踏上汤林铁路。临近中午,一条宽阔的大河——汤旺河出现在面前。 具有丰富经验的刘明队长、王友亮工程师并肩站在高坡。 刘明眼睛盯着波光粼粼的河水,说:“老王,看来我们又要过河了。” 王友亮看着地图,抬起头来眺望远山,回应道:“是啊。从地图和地形分析,河东可能有人居住。” 刘明问:“是吗?” 王友亮指着地图说:“你看这儿。从我们目前的位置一直向北,大约四十多公里,这条铁路夹在大河和大山中间。只有河东岸才有一些开阔地。设林场、建营地,这些开阔地是不可少的。” 刘明点点头,向后面的人招招手,大声说:“准备一下,我们马上过河。” 果然不出所料。不一会儿大伙就在河东岸的开阔地找到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勘探队沿着小道向北挺进,忽而淹没在草丛了,忽而跳跃在高岗上。大约走了三十多公里,始终没找到村落人家,天就黑了。 借月光勘探队涉过一条小溪,刘明安排大家卸下包裹工具,支起帐篷,就近寻些干柴点火做饭。四周黑漆漆的,大家又很疲劳,不一会儿就都钻进帐篷睡着了。 天色微亮。刘明和王友亮被一阵喊叫惊醒。 原来,队员小耿清晨解手,发现勘探队的帐篷四周蒿草中露出的大片低矮的残垣断壁。出于好奇,他向远处走去。穿过松树林,小耿看到一群石刻墓碑。于是,他急忙跑回营地。 勘探队的同志们陆续来到古墓群。 这是一个庞大的墓葬群。大家清点一遍,一共有56座古墓。在浓密苍翠的针叶、阔叶混杂林中有序地排列着,安详而静穆,神秘又阴森。大家发现古墓四周的蒿草和低矮灌木丛都被砍伐掉了,石幢、石桌、石椅,还有姿态各异石刻牲畜,光滑清洁,这表明这群墓葬一直有人守护祭奠。于是大家分别向四周搜寻。不一会儿,在西北角的山根发现有几户居民。通过交谈得知:这个地方叫横山;居民们在这里已经居住了好几代了;那些古墓是远古金代女真人的墓群;这些残垣断壁是金代女真人留下的遗址…… 勘探队的几个领导决定在这里扎营安寨。 勘探队给上级发电报:在距离南岔北40公里汤旺河东岸一个叫横山的地方发现一个很大的完整的古墓群。 上级来电指示:依据勘探队现有能力,可以挖掘古墓;考古专家近日即可到达现场;对古墓要实行全面的保护。等等 随着考古专家金教授的到来和一座座古墓的挖掘,这座庞大的古墓群一步一步被揭开了面纱。金教授认定,这的确是一座金代女真人的墓葬群。那么,这群古墓到底埋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一 公元1122年9月。 完颜阿骨打(金太祖,1068-1123)起兵伐辽已经整整9个年头了。9年的艰苦征战,使女真人不断强大起来。战火烽烟和艰苦环境锤炼了金兵的意志,反抗压迫的信念在他们的骨子里越来越顽强,在阿骨打引领下,战士们个个精神饱满,士气旺盛,与大辽展开了决死拚杀,战果连连,捷报频传。眼看着辽国的旌旗和铁戈狼狈地向西边的沙漠落荒而去,越来越远,征服者的自豪和胜利者的骄傲驱使着他们不断地向前、再向前,一路向西,所向披靡。 为了保证战争的胜利,阿骨打对后方的生产、生活和部队给养无时不牵挂在心上。这天,阿骨打整理完战报,把目光聚集在地图后方的一个点上。 这个点距阿骨打的帝都会宁(公元1115年建都)也就是今天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相距一千二百多里,我们知道它现在的名字叫“横山”。 横山是绵延千里的小兴安岭南麓的一块风水宝地,也是完颜阿骨打通往兴安岭各联盟部落的军事中转站和后方给养基地。他在横山设立了都统所,直接负责都城与边疆的联络。 完颜永康是这个都统所的首领。按照血统,永康是完颜家族的根系,属皇家血脉。正因为这一点,阿骨打把他派到横山建立都统所是十分放心的。看是小小的都统所的首领,实际上掌握着沟通南北政治、军事、经济的实权,阿骨打封其为忽鲁勃极烈。(勃极烈是女真语亦译作勃堇,即后来满族的贝勒。据《金史;百官志》所载:“其长官,皆称曰勃极烈。一般的勃极烈则以国论、乙室、忽鲁、移赉、阿买、阿舍、吴迭等名号为等第。) 永康管理着上百人亦农亦兵足以与外敌抗衡的队伍。作为后方基地,横山,为前线提供大量的战马、粮食、皮革,输送强壮的有生战斗力量。再加上女人和孩子,这里居住的人口足有四、五百人。正因如此,横山都统所对内可提供各种军事情报和物资保障;对外可随时参加征战,扩大军事力量。现在伐辽战事吃紧,永康看着阿骨打刚刚发来的金牌调兵令,感觉到前方战线的拉长,大金疆域的扩大,实在是高兴的事儿;转念一想,这几年送出去的兵士,没见过有回来的。横尸沙场,连个埋葬的地方都不知道,真叫人心里不是滋味。 金戈铁马烽烟滚,血肉横飞无人还。死人,对一个心怀慈悲的人来说是那样的痛苦。可是,皇命不可违。永康面对即将出征的队伍,与领兵副将关尔佳一起,为这些勇士们斟酒壮行。 妇女和儿童站在四周,泪眼朦胧,神色凄惨,眷恋依依。是啊,就要与儿子、丈夫、父亲告别了,或者说是永别了,尽管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内心的悲哀无论如何也无法控制。 永康重重地放下酒碗:“乡亲们,这壮行酒你们喝了下去,你们就是大金的勇士了。辽人欺辱我们女真人,我们女真人就要和他们拼命。现今辽国气数已尽;大金胜局在握。我们大金国的子民没有孬种,我们女真人的祖先和神灵会保佑你们胜利归来。” 百余名勇士回应呐喊,壮势声威。永康大手一挥:“我命令,副将关尔佳带队,按照皇上军令出发”。 这支由十六岁以上的男人组成的百人队伍从此一去不复返,他们不但伐辽,还攻打了大宋,最后一直打到了燕京(今北京,公元1153年建都)和南京(今开封,公元1214年建都),为大金基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二 自从百名壮劳力离开了横山都统所,永康身上的压力大了起来。毕竟留下来的都是女人和儿童,也好,大军的离去使得囤积的谷物吃上两年有余,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劳力缺乏给都统所带来的窘境,也让永康静下心来好好地梳理一下今后都统所的生存思路。 这天傍晚,永康在自己小院子里备好茶水,邀请都统所几位元老喝茶议事。院子外面的石头、木块上,静坐着一群女人。 永康望着落日余晖,举杯一饮而尽:“如今壮劳力都离开了家乡,都统所又到休养生息的时候了。今天请几位老少爷们坐一坐,商量商量过了年春耕和放牧的事儿。” 老都统所首领旺扎卜说道:“按惯例,皇上三年内是不会派给都统所重大任务的。这三年,又苦了女人了。” 这是规律。自从伐辽,都统所已经三次为前线补充兵源,老旺扎卜就输送了两次。 永康说:“南山坡的地不能撂荒了,这可是咱们的命根子啊。” 一位老人说:“能种苞谷的一定种上,实在没能力种苞谷,就养马,放牛养羊。”老人用拳头砸了砸老腿,无不感慨:“种地我怕是不行了,我们老哥几个放放马、看看羊还能跟得上。” 女真人的衣服被褥大部分来自于牛羊及兽皮,尽管每年从京城和过往客商那儿换回一些大宋生产的丝织布料,那可是相当贵重的奢侈品。马匹更是不能缺少,每年都有征用,是军需大事。 另一位老人应和说:“孩子太小,不能种田的放牧还可以,练一练他们的脚板,有用。” 老旺扎卜说:“多种点粮吧。剩余的去换点好牲畜,小马驹长成得两年呢。” 永康说:“明天我去一趟演武基。和那儿的人说说,平整一下,明年小娃子们长起来了还得训练。” 老猎户布萨对永康说:“赶明儿我陪你去西草洼子(指西部大草原)走趟帮,没有好马、好羊,小娃子们是练不成大气候的。” 一位老人插嘴说:“永康啊,主意你就拿吧。咱老哥几个鼎力相助就是了。” 老旺扎卜环视大家,笑着说:“要说永康咱们是有信心的。可老哥几个不能闲着,该扛的都得扛起来。谁也不能当缩头乌龟呀。” 大家一阵哄笑,院外的女人们脸上也舒展了很多。 永康起身给各位斟茶:“谢谢了。有你们老哥几个,都统所的天就塌不下来。” 这是横山都统所所剩的几个成年男人的一次决定前途和命运的聚会。而院外的女人,她们的男人虽然离去却没有丧失主心骨----这个小院就是她们的主心骨。她们明白:从明天开始,她们将抄起自己男人留下的农具和长矛,一边抚养未成年的孩子,一边展开一场生存大拼杀。 送走了客人,永康独自站在星光下。原本欢声笑语的村子,由于男人们的突然离去,变得空旷、沉寂起来,没有了往日的欢愉。永康知道:这只从军的队伍不会再回来了。他从内心感到一种凄凉,转身走进屋里,点燃香火,祈祷神灵和上天保佑这些人都有一个很好的归宿。 他突然思念起远在京都的妻子和儿子。和乌苏有半年没见面了,永康是在前一阵收到妻子的信才知道自己又要做父亲了,内心阵阵欣喜。 “该把她们接过来了。”永康自语。 天暖了,雪化了,燕子飞回来了。 永康接二连三地得到各式各样的消息,先是阿骨打死了(史称金太祖),而后是完颜吴乞买(1075-1135)继位(史称金太宗),不久又接到廷报,通知自己去上京会宁府述职。永康想:太祖皇帝是自己的知己,对自己信任宠爱有加。从1114年9月誓师来流水、1115年称帝建国伐辽到1123年,阿骨打作为大金皇太祖为女真人摆脱契丹的压迫、奴役,贡献了毕生的心血。这次去上京,一来可以拜谒阿骨打,了却一个心愿;二来把怀有身孕的妻子乌苏接到都统所,更方便自己照顾。 他恨不得马上就到会宁府。 山里有的是木料,地上有的是泥土。永康在村子东北角最高的向阳坡底给自己的女人垒了一座“拉和辨儿”泥土房。这种房子墙厚棚低窗小,冬暖夏凉向阳。屋内铺挂的兽皮隔凉健体,十分受用。房子四周用又粗又直的优质原木“戗”了起来,防止被大风、大雪弄倒。都统所的住屋都是这样的结构,远远望去,这一座座简易房子相互比邻,错落有致。每到傍晚,落日血红,绿树婆娑;炊烟袅袅,米谷芳香;人们围坐在小院石桌,吃饭喝茶,悠闲自得,一幅祥和宁静的田园凤光图画展现在面前,让人心舒气爽。 自从乌苏来到都统所,永康才知道自己这是实实在在有了个家。也就是在这个家里,乌苏为永康养大了三个儿子。 若说横山是块风水宝地,是因为人们居住的住房依山向阳而建。所依之山,山上长满了各种树木,层峦叠嶂,高大茂密,如盖般笼罩着山的每一寸泥土,每一块岩石,夏似遮阴、冬如御寒。从远处高山顶上俯瞰,东高西低,山形就像一支伸开四爪的乌龟,绵延几公里长,把头伸向西边的大河里悠然地喝水。人们传说这座山是上古时代一只神龟变化而成,寓意人丁兴旺、福寿绵长。尤其是神龟探头饮水,谓之吸天地精华,润泽子孙万代。而西大河河面宽阔,足有两百多米,河水清澈见底,大大小小的鱼儿或游或跳;河边蒿草和树木稠密,各种动物无论生猛温顺、天上飞的地上跑的不时光顾河边,互不干扰;间或听到水鸭“扑愣愣”地惊飞而起,那一定是黑熊在河里洗澡,顺势捞起一条大鱼美餐…… 人们的住所全部都建在这只“神龟”伸出脖子的拐弯儿处,依山向阳,享受着四季阳光无遮拦的照耀。站在门前望去,一条小河自东向西沿着南山坡底潺潺而过,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儿欢快地扑向母亲一样注入西大河;小河两岸是人们多年来开垦出的沃土耕地,肥沃得能攥出油来,黑黝黝的种啥得啥;村庄四周环绕的山冈沟地,针叶林、阔叶林混合生长,高耸挺拔,遮天蔽日;冈上冈下,沟里沟外,各种山花野果猴头鲜菇喷香吐蕊,即可观赏,又可食用药用;初春时节,满山遍野的“达子香”一排排,一簇簇,山阴坡的雪还没化净,就耐不住兴奋喷薄怒放,早早地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春夏秋冬,变换多端。鸟鸣兽吼,马嘶羊哞;云白风清,月明日暖。天应人愿,人随天意;天地人和,一派幸福吉祥。 三 大金国的铁蹄和狼牙棒把契丹大辽一直撵到大西北沙漠,结束了十多年的伐辽。凭借虎威,1127年,太宗皇帝挥师一举灭掉北宋,统治了黄河以北的大片疆域,迫使西夏臣附、南宋屈辱求和。 消息传来,都统所一片欢腾。永康长舒了一口气:“终于太平了。” 战争的硝烟沉寂了,百姓又回到了安居乐业的美好时光。大金国从此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人们远离战争,经济得到空前繁荣。 没有征战的天空永远是蔚蓝的,充满友爱的河水永远是清澈的。被蔚蓝和清澈包围的横山都统所的村民们终于迎来了新的快乐。永康心静如水,他深知无论胜败兴亡,都是征战的必然结果。“兴,民亦苦;亡,民更苦。”永康摇头叹息,深知百姓所付出的不仅是汗水,更多的是生命。 他有着皇家血统,骨子里的征服欲望和权利欲望不时地蠢蠢欲动,有时自己还抱憾没能上战场建功立业。可是,他仁厚、善良的心底还不时地安慰自己,庆幸没有过杀戮,他知道,征战的确能够给胜利的一方带来荣耀和辉煌,但这些辉煌都是建立在无数将士和百姓的白骨之上,这又是自己不愿意去做的事儿。如今,他祈求多年的和平终于到来了,可以全身心地为都统所的富裕去努力。久而久之,他的仁爱和宽厚受到了都统所人们的尊崇,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金之初年,诸部之民无它徭役,壮者皆兵,平居则听以佃渔射猎,习为劳事”。《金史;兵志》十几年过去了,都统所在永康的带领下,依旧保持着女真人传统的夏农冬兵的习惯。虽然参加训练的人和战马一批批地被淘汰,但那种威武不屈、英勇顽强的精神一直在人们的血脉中传承着。 都统所的村民在和平中繁衍生息,生活如雨后的禾苗节节拔高。好日子一天一天地过着,那些长得壮壮实实的后生和漂漂亮亮的姑娘每天在永康眼前晃来晃去,喜得永康脸上发光,心里发热。自己的三个儿子承辉、承荣、承业比赛似地长成了大小伙子,腰细肩宽,浓眉密发,身材高挑挺拔,卧如睡狮,动如猛虎,有文有武,成为都统所所有人羡慕的对象。 老布萨站在门口打一声长长的口哨,几条猎狗闻声跑到他旁边。他是都统所最有名的猎手,养了九条凶悍的猎狗,个个威武强壮。老布萨一辈子没娶妻生子,一个人过着独居生活,与狗相依为伴。那年,老布萨上山打猎,与一头三百多斤重的黑熊迎面相遇,一番搏斗,黑熊把他坐在地上,用尖利的爪子和带刺的舌头把他弄成了血葫芦,生死之际,九条狗冲上来,活生生把黑熊撕成碎片,救下了他。从此,九条狗就像他的孩子,和他形影不离。他对这九条狗也爱如掌上明珠。 此时的老布萨正对跑回来的狗儿发怒:“小兔崽子,我刚睡一会儿你们就出去跑骚。嘻,还不服老子管了。说,干啥去了?” 几条狗仿佛听懂他的话,乖乖地低下头,趴在地上一动不动。 老布萨骂够了狗,一抬头,看见承辉正在远处,一脸怪笑瞧着自己。脸色一沉,指着承辉对狗儿们喊:“起来,去,去把那个坏小子给我拽来。” 承辉闻声要跑,没几步,就让几条狗圈住,堵住了后路。老布萨对承辉说:“小子,快过来。要不,我让狗撕了你。” 承辉早就领教过了,知道自己是跑不掉的,只好乖乖地来到老布萨家门前。 老布萨笑得胡子都翘了起来:“你小子敢笑我。嘿嘿。”拍一下狗的脑门,往墙根一指,九条狗迅速撤离到墙根趴着去了。 老布萨从门后拿出一张硬弓。 近一年来,承辉在老布萨的指导下进行兵器训练。偶尔,老布萨也指导指导其他孩子,但对承辉却是独有情中,认定承辉是一个领兵打仗的料。所以就规定承辉每天都要来家里训练。今天这张弓,承辉一上手就知道拉开它肯定有难度。弓步挺腰扩臂,竟没有拉开。刚要转身,屁股上就重重地挨了一脚。 承辉内心大喜,故意面露难色对老布萨说:“布萨伯伯,这张弓太硬啊。” “硬?软的都让你小子给我拉碎了。今天不把这张弓拉开,你就别想走出院门。”老布萨用手一指门口,“去,给我看住。”九条狗应声蹲在门口,冲着承辉呜呜直叫。自己则坐在石椅上,端起茶杯。 承辉连拉几次,弓都没有完全拉开。内心激起了无名火,再一次深吸口气振臂用力。额头汗珠儿渐渐浸出,只拉了个半弓,已是气喘吁吁。 老布萨眼睛里流露出欢喜的神色,这是他计划在半年以后给承辉训练用的。今天看到承辉笑自己,就想治一治他,没想到承辉竟拉了个大半弓,真是出乎自己的预料。如果自己再调教一下,不出半月,这张硬弓就难不住他了。 老布萨走过来,递给承辉一碗茶水,“傻小子,今天不练拉弓。歇歇,给我耍耍那杆枪吧。” 此时的承荣正在家里认真看一本书。这本书是老旺扎卜亲手交给他的,书中记载着女真人几代人总结出的理政纲要和易德经史;他不知道,老旺扎卜将另一本兵法攻谋策略的书给了哥哥承辉。 老旺扎卜与永康为邻,是全村最年长的老人,也是都统所前任首领。他不是皇家血统,但对大金很是忠诚,妻子前年因病而去,留下一子一女,儿子就是上次参战的队伍中的一个。女儿齐格比承辉小一岁,年刚十五,出落得如深山里的梅花鹿,性子像男孩一样,经常与村里的男孩子打闹在一起。尤其与承辉感情日笃,这给老旺扎卜到来了无尽的自豪和欢乐。打算有机会和永康媳妇说说,行的话就让承辉娶了自己宝贝女儿。 就在两家大人即将商量承辉和齐格的婚事的时候,公元1135年冬天的脚步来到了。 四 劳作了一年的村民们欢天喜地地把收获的农作物堆放在用木架子搭成的粮食囤里。这种粮囤离地两米多高,主要是防止老鼠和山上野兽偷食。 收藏粮食主要是女人的事儿,男人在这样的季节里几乎是扎堆喝茶。女人们今天齐聚村头萨穆勒家,满脸丰收的喜悦,给玉米编辫,给谷子扎把;然后再把它们运送到木架子上。承业和珍答一大群十来岁的孩子围着场院疯闹,上蹿下跳,怪态百出,惹得大人不时地哄笑。 萨穆勒媳妇乐颠颠地屋里屋外跑来跑去,给老姐妹们端茶倒水。不小心一脚踩到地上的一个玉米棒,一个趔趄,差一点摔倒,就势夸张起来,哇哇大叫。 珍答妈说:“大妹子,别喊了。小心招来山里的黑瞎子。” 大家哄堂大笑。 “招来黑瞎子怕啥,正好和她作伴。”有人应和着。 “作伴到不怕,就怕这点粮食喂不饱,再上你家找宿(xiu)儿。”萨穆勒媳妇还是乐颠地来回跑。 大家一下子找到新话题。 “是呀,看天光,今年怕要下雪早些。” “萨穆勒媳妇,全村就数你家靠边,你真得防备点儿呢。” “是啊,还有野猪这玩意儿。也够恶(ne)的。” “光它们也好说。山上那些七兽八兽那年不来咱这儿收刮点儿。” “把你家的东西多撒点,省得祸害粮食。” “那年不撒呀。哎,别说,这些玩意儿还真不咬人。” “不咬人?你和它亲嘴试试,看它咬不咬你。” 又是一阵大笑。 若是大雪封山,各种动物找不到食物,就会大摇大摆地走进村子里。以前,每年都会有几户人家的谷物被扫劫一空。久而久之,人们养成了一个习惯,冬天降大雪,人们就主动把一些粮食、冻肉、冻鱼和冻菜洒在村边四周,给那些饥寒交迫的动物们充饥。无论天上飞的还是地下跑的,到时一定会来这里。也许是天人合一和谐共处的原因,这茫茫大山里不管多么野性的动物诸如虎豹熊狼之类从来不进村伤害人,有时走个对面,相互吼几声擦肩而过,也就相安无事了。 萨穆勒家紧挨村边,受到的袭击也就更多一些。所以大伙一再提醒她,和每年一样先帮她家把粮食坚壁好。 今年的冬天好像比往年来得更早。刚进冬月,漫天大雪就把大山和田野覆盖起来,齐腰深,厚厚的一层。向远望去,以往的叠嶂起伏消失得无踪无影,天地之间除了白还是白;来到近处,你看那些微微隆起的雪包和雪包顶上微微突起的烟筒,就知道是每家每户住房。每天早上天刚麻麻亮,男人们就起来,把自家的门前积雪清扫得干干净净,有空还把左右邻居给清扫了。 昨晚下雪,虽说不算大,还是厚厚地铺了一层。天还没亮,承辉早早起床。他想:早点起来,把旺扎卜家也给打扫了。自己和老旺扎卜的女儿齐格就快要结婚了。一想这事儿,承辉心里就美滋滋的。 推开家门,承辉被老旺扎卜家门前的一切吓坏了。他飞身退回屋里,叫喊着“爸爸,爸爸。” 永康知道一定有事儿发生。否则,承辉是不会惊慌失措的。他拉开窗缝悄悄向外面看:一大群狼围住隔壁老旺扎卜家,眼冒绿光,呜呜呜地低声叫着。 永康心想:这种事儿从来也没有发生过。什么原因呢?不知老旺扎卜和齐格咋样了?他连忙叫起承荣和承业,叫起乌苏,盘算着怎样冲出去去救老旺扎卜一家。 承辉麻利地把刀枪找出来,迅速守在门口。他要第一个冲出去,他不仅要救齐格,更要保护父亲和弟弟;承荣认真向外面张望,似乎在想着什么;承业一听有狼,一骨碌爬起来就要往外跑,被承辉一把抓住按在门里。 永康接过乌苏点燃的火把,向房门走去。 承荣大声说:“爸爸,等等。”走到门口伸手拽起承业,“昨天你拣的狼崽子呢?” 承业说:“啥狼崽子?” 承荣说:“就是昨晚上你捡回来的狗崽子。” 永康明白了,“狼崽子?承业,你把狼崽子放哪儿了?” 承业说:“昨晚上齐格姐来,我把它给齐格姐了。” 承辉指着狼群说:“这下坏了,母狼来了。”向外面齐格家张望,齐格家一片安静,狼群只是把房子围起来,“爸爸,它们就是想要回狼崽子。它们没整丈人和齐格。” 承业说:“不知羞。还丈人呢?” 承辉脸通红:“你再说,我揍你。” 永康举起火把说:“别闹了。咱们出去,听我的。”一家五口拿起刀叉突出门来。 狼群突然看到火把和人群,向后退了退。永康厉声对狼群说:“你们等着,我去还你们的孩子。” 狼群根本不知道永康父子的意图,见他们走到旺扎卜的房门前,头狼一声嚎叫,狼群们发起攻击。一家人刀枪并举,奋勇抵抗。刹那间,村子里的狗狂吠起来。 外面的动静惊醒了老旺扎卜父女。齐格飞快打开房门,吃惊的看门前的一切,高声催促永康一家快点进屋。 一进屋,承辉拉住齐格说:“快把狼崽子扔出去。” 齐格问:“啥狼崽子?” 承业说:“我给你的狗崽子。” 齐格大惊:“妈呀,我说它咋叫了半宿(xiu)。”说着弯腰从地上狍子皮筒里拽出狼崽儿,转身扔出门:“滚,和你妈快滚。”回手关上门冲院子喊:“快走吧,我把孩子给你了,别再来了。”抢上前拉住承业:“吓死我了。好啊,我把你也扔出去。”一连串,干净利落。承业一挣,躲在妈妈乌苏身后。 乌苏由惊变笑:“扔出去吧,省得给你拣狼崽子。怪吓人的” 承辉横眉一怒:“她敢。” 齐格柳眉微弯:“咋的。不信,连你一起扔出去。” 承荣嘻嘻怪笑:“别仍哥哥,嫂子。扔我吧,留着我哥和你过日子。” 齐格羞极了,挥拳欲打,却转身“吱溜”躲进乌苏身后,把承业撞了个趔趄。 大家笑成一团。 再看院子,狼群早已经没了,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冬天凿冰捉鱼是都统所男女老少最开心的事儿。西大河里有无数的鱼儿,最大的鱼得用爬犁装好两个小孩往家里拉,才能拿得动。今年开春时雨水大,入冬封冻又早,养肥养大的鱼儿耐不住水里氧气稀薄,吐着气泡,挤成一团,透过一米多厚的冰都能看到它们,黑乎乎、亮晶晶聚团扎堆。 几天来,老布萨就观察这里的一切。他来到大河甩弯子,把冰上厚厚的积雪清掉一大片。这里水深且稳,汇聚在河底的鱼儿发现这突如其来的光亮,躁动起来,透过冰面都能看清它们的白肚青背。 老布萨对跟随的年轻人说:“今年的鱼要比往年肥。” 年轻后生用尖利的冰穿子一点一点、一层一层把冰面穿一个两米见方的冰窟窿。老布萨坐在旁边和他的狗儿们观望凿冰进度,人们远远地围一圈,听这冰块“咔嚓、咔嚓”一点点破碎,看着碎冰一点点捞起,最后仅剩下薄薄的一层,只见老布萨站起来,大手一挥,警示围观的孩子们站得远一些,随后举起一块事先准备好的大石头,向冰窟窿扔了过去。 “轰”地一声,河水在石头破冰的刹那在封闭所形成的巨大压力的冲击下,喷薄而出。几米高的水柱携带着大大小小的鱼儿,呈放射状向人们事先准备好的雪窝散放出来。顿时,鱼儿跳,人儿笑,冰面上不一会儿就落满了活蹦乱跳的鱼虾,马哈凶猛倔强,鲤鱼青鳞红尾,鲫瓜宽厚银白,“川丁儿”、“草根儿”、 “白漂儿”、泥鳅、“哈什蟆”、“拉拉古”成群结队,接踵而至。最名贵的要数“三花五罗”,鳊花、鲫花、鰲花;丫罗、蜇罗、铜罗、胡罗、紫罗应有尽有。人们将鱼按照大大小小分开堆放,老布萨指挥每家每户装上几兽皮袋,拉的拉,扛的扛、拖的拖,从中午一直到晚上,一趟一趟的往家里搬运已经僵直了的鱼儿,欢天喜地。老布萨按照历年的规矩,把那条最大的足有三十多斤的红尾鲤鱼鳃系上红布绳儿,让两个小伙子抬着给老旺扎卜送去。 月明星稀,那些被人们遗弃在冰面上早已僵直的小鱼无奈地躺在雪地上。看来山上的“黑瞎子”今天晚上又有一顿美餐了。 夜晚,在明亮的松油灯下,那个大红尾鲤鱼头恭敬地供放在老旺扎卜家的神龛上。除了鱼头外,神龛上还摆放着各式各样的供果、装满美酒的杯子和烟火旺盛的香炉。 女真人相信天神。相信天神保佑他们平安。对能与天神沟通的萨满法师格外尊敬。每年的这个时节,他们都把最美味的食物拿出来,斟满酒,请来法师祭祀天神和祖先。 萨满法师仰天伏地,手舞足蹈。满身铜铃与手里法器随着他的扭动发出悦耳声响,口里不时吐出火焰,颂咏着对天神的赞美、祈盼;传达天神的旨意。 祭祀完毕。 雪白香嫩的鱼肉伴着村民们自制的野果酒,在古老深沉豪放的歌声中,进入老布萨、老旺扎卜、永康等人的肚子里。齐格和承辉桌上桌下屋里屋外伺候着客人。畅饮中,有人提议老旺扎卜和永康应该早点结成亲家,最好是在开春前就把喜事办了,乐得老旺扎卜和永康举起酒杯向大家致谢,喜得齐格一头扎进里屋再也不出来了。 五 承辉被岳父老旺扎卜的那本写满弯弯曲曲小字的羊皮书迷住了。这是一本女真族兵法攻谋专著。 永康发现承辉钻心看这本书,心里十分高兴;更让他高兴的是承荣也在看书,就是那本理政纲要。他知道:这两本书是老旺扎卜一生的珍爱,凝聚着老旺扎卜一生的心血。他本想传给自己的儿子,可儿子在十几年前就随队出征,到现在也没有消息。眼看着自己土埋半截了,他就把这两本书分别传给承辉和承荣。 永康更加从内心里敬重老旺扎卜了。 这天,承辉被书中的内容吸引,父亲站在身后已经多时了,自己却不知道。 永康看承辉始终在一段翻来覆去,知道这是遇到了难点,轻轻咳嗽一声。 承辉羞涩地看着父亲。 永康挨者儿子坐下来,问:“是这里不懂吗?” 承辉如实回答:“是。” “好吧。我讲给你听。”永康指点承辉说:“这一段是我们女真人结合大宋兵法总结而来的胜敌策略。用宋人兵法来说就是‘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此谋攻之法也。’这一段指的是作战要了解彼此的情况,尤其是了解对手的情况,否则很难做到胜利在握。用宋人兵法来说就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谢谢爸爸。那么,辽国比我们强大,我们打败辽国关键在哪里?” “在于我们团结,在于我们每个勇士不怕死。在于我们的太祖皇帝替天行道,‘令民与上同意’。我们的将士聪明,有信念。他们对民仁爱,对敌神勇,对己严格。我们的法纪森严,奖惩严明。最主要的还在于辽国皇帝昏庸,官吏贪婪,纲纪败坏,民不聊生。” “我懂了。再强大的东西一旦腐败了就不堪一击。”承辉补充道。“我和承荣都是这样看的。” “是吗?那很好。”永康满心欢喜,“好孩子,好好学吧。有不会的地方问我问老旺扎卜,啊。” 永康这从未有过的声调里透露出无限的慈爱,让承辉身体微微颤动,内心的温暖充斥所有细胞。他突然想起,这种感觉已经有好多年不曾体验过了,自己仿佛回到了童年,仰起脸看父亲:父亲的眼神是那样的温柔,一只大手轻轻地在自己的脑后摩挲几下,那关爱和期盼暴露无异。 永康还要说些什么,突然感觉到有一丝凉意,抬头看看西边的天空上有浓云飘过来,依稀听到西大河有呼喊声,他决定去看看有什么事儿。心想:儿子们长大了,也懂事儿了。今后有时间一定要和他们哥几个多聊一聊。 今天的西大河真的出事了。 原来副将关尔佳的儿子珍答这几天愁眉不展。多年来,母亲一直思念着父亲,繁重的劳动和无边的抑郁使母亲身体每况愈下。最近,母亲的病情越来越重,听说西大河对面的湿地里有一种草药能治好母亲的病,怎奈母亲说什么也不让自己过河去采药。他知道,以往人们只是在冬天去刨药根,还从没有人在夏天涉水渡过西大河。母亲是怕那条宽宽的深深的河呀。 上午,珍答找到好友承业诉说自己心中的想法。 承业一听珍答想渡河去给母亲采药,急忙摆手说:“不行,河太宽,我们过不去。” 珍答哭了,说:“没有药妈妈就会死的,妈妈要是死了,我咋办。” 承业说:“你妈妈不会死的。我们去找我爸爸,让爸爸过河采药。” 珍答哭着说:“我爸爸长得啥样我都忘记了。” 副将关尔佳出征时珍答才两岁。 十多年来,这个聪明貌美的孩子和妈妈相依为命,和其他失去父亲的孩子一样,珍答内心渴望父爱,痛苦深深地埋在心底。最好的朋友就是承业,无论欢喜和痛苦,他都愿意告诉承业。珍答妈妈有病,大家想了好多办法也不见好转,珍答痛苦万分。昨天,村里的妇女来到家里看望妈妈,说治这种病最好的药在河西岸。 珍答认识这种药,以前给妈妈熬过,是冬天刨回来的树根,效果很好。妈妈看出珍答的心思,叮嘱珍答千万不要去冒险,说:“珍答,没有你,妈妈真的活不成了。” 珍答说:“妈妈放心,我守着你。我不离开你。”内心却牢牢记住了河西岸有药能治妈妈的病。 两个人找了一圈也没见到永康。他们不知不觉来到河边,坐在卧牛石上望着河对面抹着眼泪。 面对宽阔的河面,两个男孩真的不知如何是好。他们试探着往河里走几步,河水就到了肩头,太深了。 珍答说:“我一定要给妈妈采回药,没有药,妈妈会死的。” 承业说:“好吧。” 于是,他们就在河边找到一颗枯树,两人抱着大树向对岸游去。 老旺扎卜在河边发现了两个孩子的衣服。他从衣服的装饰物上认得这是永康孩子的衣服。他想:孩子怎么了?仔细观看沙滩上有木头被拖进水里的痕迹,对岸沙滩依稀有人走过。太危险了,老人焦急地站在卧牛石上翘望着、等待着。 起风了。西边的天空渐渐堆起乌云。天色已晚,又有人来到河边洗涮灰尘。 银铃般的笑声从对岸的苇丛中传来。两个光着屁股的孩子抱着一大堆绿色枝叶扒开苇丛来到河边。那颗大树还静悄悄地躺在那里,他们把它往上游搬,感觉到能够顺流漂到预定的位置就把它推下河,一左一右,把草药用藤条绑在树上向东岸游来,根本没发现东岸还有人正在为他们担心,也没听到老旺扎卜已经沙哑了的喊声。 意外在孩子即将到岸边的时候发生了。 他们根本就没到预定的地点上岸。 风浪把他们一次一次从岸边推向河里,向下游飘去。他们开始害怕了,吃力地划水。岸边的人一阵惊呼,老旺扎卜顺着河边跟着他们往下游跑,边跑边指挥他们把大树顺过来向岸边推,就在两个孩子即将接近岸边的刹那,草药从他们中间滚落到河里。情急之下,珍答松开大树向草药游去,他吃力地把草药带到岸边甩向沙滩。由于用力过猛,他又掉进深水里,仅露出个小脑袋,还不断地呛水呼救。已经抓住岸边石头的承业转身向珍答游去,他先抓住珍答伸在水面的手,然后托起珍答奋力推向岸。与此同时,老旺扎卜也跳进水中。珍答得救了,转眼间,承业又落入险境,一沉一浮,眼看越来越远。 只见老旺扎卜飞快游到承业身边,把呛水的承业往岸边带。人们抓住了被老旺扎卜顶在头上的承业,却再也没见到老旺扎卜的身影。 六 三天后,人们在下游找到了老旺扎卜。老人安详地躺在河边草丛中,脸上看不到一丝恐惧,相反,老人的眼角和嘴角流露出的是微笑,笑容是那样地从容、镇定、慈祥;好像是刚刚做完一件令自己十分满意的事儿,疲惫地睡着了一样。 这笑容像一根无形的丝线猛地一下勒紧了人们的心,所有的人从他身边轻轻地走过,生怕谁一不小心弄出个动静惊醒他。直到齐格扑上去大声哭喊,人们才从梦中惊醒一般。这情景,让所有人的心激烈地震颤、流血,全村无论男女老少泪如泉涌,放声哭泣,用担架抬着老人回到村子里。 永康按照议事规则向上京递送廷报报告了老度统领的死讯,安排人们用最原始、最隆重的方式给老旺扎卜举行葬礼。 老旺扎卜的祭祀灵堂就设在他们家的院子里。 房前用木杆临时围起一片空地,木杆上挂满了土青色的粗布和细长的白幡。女儿齐格、女婿承辉以及珍答、承业披着孝服跪在桐油漆好的紫红色松木棺材前,他们后面是全村近百个青年男子齐刷刷跪倒一片。这是在为老人家守灵。按照风俗,谁家的老人故去,村里的年轻人每四个人为一组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地轮换着为老人守灵,直到入土下葬。今天,年轻人谁也不愿离去,都守在老人的灵前,为老人升天祈祷。 棺材的天、底和两帮是用四棵红松树破成四块厚厚的木板,用木卯凿制而成,没用一根铁钉。几十张上等的兽皮搭成一个宽大的灵棚,将棺材罩起来,棺材的四周铺着画满各种图腾的兽皮,几堆燃烧的大火把这里照得通红明亮。不同的时辰,人们用不同的声调,似泣似歌倾诉着对老旺扎卜的悼念。 这里的规矩是除了死者的亲人其他女人不能进灵堂。都统所的女人们只好排成长队围着灵堂且哭且舞,用女真人最传统古老的礼节为老人祈祷、守灵。珍答妈疯一般地跳着、哭着,拜天跪地,早已嘶哑的喉咙发出凄厉的尖叫,刺激着灵堂内外所有人的心。头插雉鸡翎,从头到脚挂满银玲、铜玲的萨满巫师肩披日月神牌,手握刀矛盾甲,浑身画满油彩,手舞足蹈,咏经念咒,祈天拜地,指挥灵堂内外的人们祭祀跪拜。 永康组织全村最好的工匠,刀琢斧刻,铲挖锹刨,为老人打墓。他想通过这种方式让人们记住天底下最美好的东西就是善和孝,他要把这些美好的东西通过这种极不寻常的方法深深地镌刻在百姓的心里,记住老旺扎卜这位善良的老人,让老人死得瞑目。 四个刻着经咒的浮雕乐舞石幢竖立在墓地前面,石幢后摆放好石桌、石凳,石桌上摆放石盅、石碗、石灯,各种石刻家畜马、牛、羊或站或卧连同它们的石槽规则地布置在墓地两旁,随同老人一起下葬的是老人一生珍爱的表明老人身份的一颗铜印和阿骨打赐给他的一块金符。铜镜、铜钱和各种日常用品应有尽有,塞满老人棺椁。起灵前,承辉郑重地把那本羊皮书放进棺材里老人手边,含泪给老人三叩九拜。棺盖慢慢地合上了。老铁匠过来,把一根系着红布的寿钉一锤子钉在棺材天上,与此同时,萨满巫师一声呐喊:起灵。只见十六个壮小伙咳地一声把棺材抬了起来,承辉扛幡撒钱,一步一步,稳稳地向准备好的墓地走去。霎那间,哭声一片…… 人们用七天的时间为老旺扎卜送葬,用都统所最高礼节结束了这场前所未有的葬礼。 月余,永康接到上京通令:熙宗完颜亶下旨对老旺扎卜去世表示慰问,赐赏老旺扎卜忠义仁爱牌匾一块。命老度统领旺扎卜的女婿女儿即刻进京领赐面谢。 七 老旺扎卜的死给永康带来很大的心灵震撼。这个从来不怕死、从来也没想过死的男人把自己关在房子里,足足三天没有出屋。 他想: 兴旺富庶的都统所十几年里一直是风调雨顺,以前村民的生生死死不过是按照礼数尽心安排就是了。尽管生老病死的事儿时有发生,但在女真人的眼里,死人比结婚生孩子还重要。过去,由于战争的原因,很多男人客死他乡,尸骨未还。现在,人们安居乐业,不时有人死去,也就是择地而葬。以后,没有一个妥善的办法恐怕有愧于祖先,也无法安慰活着的人,祭奠死去的人。 老旺扎卜以一种特殊方式与世界告别。他的死,让永康第一次认真思考“死”这个字儿的内涵;认真思考今后将如何应对“死”。这不仅自己和亲人,还包括都统所所有的人。 人在年轻时不知道怕死;等到了年老,死,对于老人来说就像儿童惧怕黑夜的到来,越怕越黑,越黑越怕。眼下都统所年长的人越来越多,如何处理好这个事儿,还真得费费脑筋。 事情就是这样:当你认真去想它时,你的脑海里会展现出从来也没有过的奇思妙想。把这些奇思妙想认真地梳理一下,觉得烦恼和苦闷一丁点都没有意义。人活着不仅是为自己着想,更要为别人着想,尤其是像自己这种身份的人,更应该把握好这一切。永康舒展了一下胳膊腿,端起座子上早已凉透了的茶,一口气喝了下去,顿时感觉到疲惫不见踪影,浑身上下轻松无比。自己为老旺扎卜的葬礼安排感到满意。再看大家,除了悲痛以外,年事稍高一点的人或多或少流露出羡慕之情。这是好事,说明村民懂得了人心必须向善,向善必有好报。这对于一个相信天神、天命的民族来说,老旺扎卜是已修成正果,进天堂享福去了。 乌苏端着饭走进来:“该吃饭了。” 永康说:“不忙。老伴,你坐下。咱们说说话。” 乌苏说:“边吃边说吧。” “我们都老了。想想这多年来跟我吃的苦,心里不得劲。”永康感慨万分。 “吃啥苦了。活得踏实安泰比啥都好。”乌苏转身去倒茶水。 “老旺扎卜对我们完颜家有恩啊。以后齐格更像闺女喽。” “我们娘俩一直投缘。” “以后我们要是不在了,这个家还真得承辉齐格担起来。承辉也不错。” “是呀。人早晚都得走那步。我早就看出来了,你是不是琢磨后山的事儿?” “是啊。眼下我们活个十年、二十年的没问题。可是村里眼瞅着年岁大的人越来越多了,再过几年,慢慢地都要到后山那块墓地看山去了。”永康接过汗巾,“好好侍弄侍弄,给子孙留个祭奠的地儿。” “你是头领。该做的事儿就做。我们女人家跟着就是了。” “明儿我找几个人规划规划。”永康慢慢拉过乌苏的手,“这些年真得谢谢你了!” 于是,永康把全村年长的人聚集起来,坐在自家院里商量此事儿,希望能得到一个统一的想法。 永康的想法得到人们的认可,大家集思广益,最后决定把村东头北山面向东南的那块马蹄形向阳地作为都统所人们身后的安葬地。以老旺扎卜墓为中心,如再有人故去,按照宗族地位,以家庭为单位有序安葬。至此,横山古墓的雏形基本上形成了。 顺着西大河逆流三十里,有一片宽阔的地域叫“卡巴奇”(现在是金山屯区所在地)。远古以前这儿就有人们生活的踪迹,是个适合上万人居住的地方,最北端有一处三十多米高的悬崖,临河而立,人称“大石砬子”。 作为都统所的演武基“卡巴奇”是再好不过的了,都统所每年冬季都在这儿跑马练兵。就连这太太平平的十几年也没间断。这儿居住几户村民,是都统所的哨卡。 无论春夏秋冬,永康每隔几天就骑马上那儿巡视一次,来回也就是三两个时辰的功夫。不巧的是这天永康腿受了伤,虽然不重但骑马却很困难。连续七天了,永康没去,派出去的人也没传回消息,这使永康焦急万分。而让乌苏焦急的是二儿子承荣两天没回家里来,今天大早,乌苏就让承业出去找二哥,叮嘱他顺便去演武基看看。 承辉、承荣、承业哥仨从小就喜欢骑马射箭,平时操练完毕,承辉和承业还闲不住,继续打打杀杀,而承荣喜欢骑在马上慢慢的散步,悠然自得的样子使人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在永康眼里这三个儿子承辉是侠肝义胆,勇猛强壮;承荣是行事缜密,宅心仁厚;承业是秉直刚烈,嫉恶如仇。他更喜欢承荣,不但马上功夫与哥哥、弟弟不相上下,最主要的是善于思考,有点自己年轻时的风范。 八 永康派出去的人是承荣。 多年来,永康一直默默地培养、引导承荣,传输自己统军治国,富民安邦的心得道理。只要有时间,永康就带着承荣巡视演武基,父子两个骑在马上无所不聊,互换心得。承荣也从中了解和掌握了许多知识,心里很是激动。今天,他奉父命独自去巡视演武基,行走在青山绿水之间,鸟语花香,暖风阵阵,心情格外爽朗。三十里路,信马由缰,不一会儿就到了。 远远地发现寨子门口有一群衣冠不整,困乏懒散的蒙古族人,他们靠在寨子外的篱笆墙上,疲惫不堪,困顿无比。此时的蒙古尚未成国,成吉思汗(1162~1227)(蒙古开国君主,著名军事统帅)尚未出生。蒙古族一直居住在大金的疆土领域内,可以算是大金的一个少数民族。 寨门紧闭。里面也看不到人影。承荣放马跑了过去。 这些人听到马蹄声,站起来聚集在一起。其中一个年长的男人一只手放在胸口,向承荣鞠躬问好,承荣回礼。 寨子里的人看见承荣到来,从里屋悄悄出来,惶恐地把承荣引领到院内角落。承荣问:“这是怎么回事儿?”护寨班长告诉承荣这些人是今天早上来的。他们十几天一路奔波到这里,可怕的是还有几个人生了很重的病。 承荣向蒙古人看去,十几个人,病病歪歪的。蒙古各部落向来是以团结著称的,这个游牧民族各部落之间互称“安答”,看来,眼前的事儿决不会是一件小事情,否则,这些人不会背井离乡,来到都统所乞求保护。 蒙古人从承荣的衣着和寨子里人对承荣的恭敬上看出这个年轻的金人绝非等闲,齐刷刷匍匐在地,请求帮助。 承荣招呼那年长的蒙古男人:“大伙儿进寨子来吧。” 蒙古男人说:“我叫巴特尔,谢谢好心人搭救。”这群人相互搀扶着往里走。 承荣让他们住进冬天士兵操练休息的空屋子里,安排哨所的人先给蒙古人弄点吃的。给这突如其来的十几个人烧饭,把哨所的几家忙坏了,直到日上中天,饭菜才做熟。 年长的男人看到逐渐安顿下来的族人,心里有了安慰,他找到承荣,把发生的一切都告诉他。 九 巴特尔的陈述使承荣大为吃惊。 巴特尔说,上个月,大漠草原最东边的几个部落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先是牛羊马匹死去,后来,人也被感染,许多人在忽冷忽热中死了。据老人讲这种病在蒙古好多年前发生一次,最好的办法就是避难他乡。这段时间巴特尔在外放牧,等到回到家里,整个部落老年人和孩子大都染上了病,自己的亲人除了女儿都未幸免。老父亲在最后一刻告诉他,快走吧,到东边深山老林里找一种药,或许还能有生路。巴特尔看到每天都有人死去,情况越来越严重,就领着还没染上病的人背井离乡,落荒而逃。他们一开始还骑着马赶着牛羊,可是没多久就发现有牲畜死了,尽管他们把这些牲畜丢弃掉,可是还是有几个人出现了症状,半道就死了几个,剩余的也是岌岌可危。 巴特尔说不下去了,这个刚毅的蒙古男子汉泪流满面,扑通一声匍匐在地上,说:“救救我们吧”。 此时的蒙古族还是一个没有定居、弱小松散的游牧民族。他们与女真人向来友好相处。自从女真人起兵反抗大辽契丹的压迫,直至把契丹人撵到现在的青海、甘肃一带以后,蒙古人也从契丹的奴役下解脱出来,这就使蒙古人对女真大金产生了依赖和敬畏。尤其是近十几年,相互之间感情不断加深,商贸往来很是密切,有不少人来到大金村屯用上好的羊皮子、奶制品交换谷物、布匹等生活必需品;女真人每年都收集皮货,把这些皮货集中运到会宁府,换回大宋的绫罗绸缎、陶瓷器皿等日常用品,然后再与蒙古人交换马牛羊、生活必需品,久而久之,这样的交换就成了规律,两个民族之间的情感不断加深。 就在承荣与蒙古人交谈时,外面传来一阵骚乱,仔细听还有人哭泣,来人报告说有一个人要死了。 承荣问巴特尔:“你刚才说以前也发生过这种病,是用什么药治疗的?” 巴特尔说:“在我们蒙古没有药,只是听阿爸说这边山里有种药熬成水喝下去,能够治好。” 承荣说:“请带路,我去看看那个病人。” 发病的人此时被同胞放在屋角的干草地上,他们躲得远远的,看来的确是被这个病吓坏了,谁也不敢近前。承荣来到病人身边,病人浑身发烫,呼吸急促,嘴唇干裂,身体不停地颤栗,眼睛里充满恐惧和求生的欲望。 承荣虽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病,但感觉到与疟疾很是相似。不管是不是疟疾,先治治再说,他让哨所的人带领能够行动的蒙古人马上去采几种草药,而且越多越好。一个时辰以后,采药的人陆续回来,承荣命人将这些草药熬成热水,用木澡盆盛好,把病人放进去连泡带蒸,让病人发汗。临近傍晚,病人恢复平静,救了过来。承荣见此方有效,命令所有蒙古人喝草药水,洗衣洗澡,防止传染,整整忙了一天两宿。第三天清晨,日出天明,看到脱离危险的蒙古人,承荣、巴特尔总算是长出了一口气。 巴特尔拿出所剩无几的奶酪、奶酒,用哈达捧起敬献给承荣;承荣命人煮好鹿肉、熊肉和狍子肉,分发给所有的人,嘱咐都多吃点,多休息会儿。之后,两个人推杯换盏,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大醉而眠。 承业将近中午时分来到了哨所。承荣和巴特尔由于疲劳又借着酒劲儿,鼾声大作,任怎么推叫还是不醒。肉香酒温,承业跑了一上午,肚子里“咕咕”作响,看到如此美味美酒,坐下来就开吃开喝。 弟弟的到来,承荣才想起自己已有两、三天没回家了。承荣把巴特尔介绍给弟弟,对巴特尔说你们暂时就住在这里,待回到都统所向父亲报告情况以后,再另行定夺。 两匹骏马在夕阳下疾驰而去。 十 承荣、承业回到都统所向父亲诉说了哨所发生的一切,永康对儿子的做法表示赞成,对承荣救人的义举大加赞赏;得知这些蒙古人没有回去的意思,永康凭借自己多年来对蒙古人的了解,这些人绝对不会给都统所带来危害,相反,由于承荣救了他们的命,他们一定会生死相报。蒙古人擅长放牧饲养牲畜,兴许会给都统所的畜牧养殖带来发展。永康决定亲自到哨所去一趟,看看这些人的具体情况。这几天在家里养伤,胳膊腿躺得酸痛酸痛的,正好出去活动活动筋骨。 第二天早上,父子三人扬鞭策马,沿着驿道向哨所而去。承荣走在前头,让承业殿后,父亲永康居中,哥俩大有保驾护航之意,弟弟不同意走在后面,争着在前面开路,于是哥俩马上争,马下抢,相互比试起来。好久没在父亲面前施展身手了,今天是个好机会,见父亲高兴,兄弟俩更高兴,不一会儿就打成一团,就连胯下的马儿,也不敢落败,长嘶扬蹄,抖鬃竖尾,在永康面前大显威风。本来很短的路程,经这样一折腾,多走了好一阵子才到。看到儿子们的骑术和功夫大有长进,永康内心高兴极了。 一见面,永康和巴特尔就拥抱在一起。 原来,都统所每年喂养的送往前线的马匹都是永康到蒙古部落去购买、交换的,而帮助永康挑选马匹的人就是巴特尔,一来二去,永康和巴特尔就成了异族好朋友。这次意外相见,实在是太高兴了。 巴特尔知道救自己的年轻人是好朋友的儿子,又一次向承荣鞠躬致谢,对永康大声说:“我的好安答,感谢你生了这么好的儿子。是他救了我们的命啊。” 永康还礼,说:“安答之间不用客气。孩子救你们是应该的啊。”然后指着承业说:“这是小儿子承业,我还有一个大儿子叫承辉,进京面圣两个多月了,快回来了。” 巴特尔由衷地说:“我们草原有句俗话:‘雄鹰高飞在蓝天,是因为它们的血统。’永康安答,按照你们的说法就是‘虎父无犬子’。兄弟我祝贺你啊。” 永康问:“你们下步怎么办?” 巴特尔说:“眼下草原病魔肆虐,怕是不能回去了。” 永康说:“我们是安答,有什么想法就痛快说。” 巴特尔说:“如果老哥哥不嫌弃,我们就投靠你了。” 永康重重地给巴特尔一拳,开怀大笑:“老兄弟,我就等你这句话呢。放心吧,老哥我一定会安排好老朋友的。”转身对承荣说:“你在这儿多陪巴特尔叔叔几天,我这就回都统所。”翻身上马,对巴特尔说:“兄弟,过几天我来接你。”承业向巴特尔躬身道别,随着父亲策马扬鞭而去。 几天来,承荣和这些蒙古人都熟了。承荣发现这些蒙古人身体素质真好,大病初愈,就开始练习骑马和摔跤。承荣和他们比赛赛马是胜多败少;可是一旦比赛摔跤,承荣就不是对手了,经常被摔得惨败;然而,承荣越败越勇,没几天就摸出点门道,败相比开始好看了许多。 这天,承荣和巴特尔坐在凳子上看一对蒙古青年摔跤。巴特尔一边观看一比指点承荣摔跤的要领。承荣牢牢记在心上。 摔跤手歇息了。承荣端起茶杯喝了口茶,心里正琢磨着巴特尔说的下盘稳、手臂狠、腰灵活、气要沉,看见一个蒙古青年站在场里冲自己招手,看样子要和自己比赛摔跤。承荣一想:好啊,正好试试巴特尔教的管不管用,起身走进场子。 承荣起身之际,四周观看的人群发出窃窃笑声;巴特尔仔细看去,刚要说话,场里的年轻人冲他摆摆手,巴特尔随即把话咽下去。 两个人站好,拉开架势开始交手。好一段时间谁也没摔倒谁,慢慢地承荣感觉到对手正在按照巴特尔说的要领引导自己,教自己摔跤;不一会儿,承荣顺过劲儿来,猛一出力,一个大背肩,要把对手摔出去。对手抓住他的肩头,一个跳跃,稳稳地落在地上。承荣又找准机会一下子把对手腿绊住,就势翻身把对手背起来;只见对手不慌不忙,飞快抱住承荣的腰,任凭承荣怎么甩也甩不掉。 场外众人一阵开怀大笑。有人对承荣喊:“蹲下,抓她的脚。” 承荣往下一蹲,对手顺势一按,承荣一个腚蹲坐在地上,好不狼狈。 场外众人笑得更欢了。 承荣站起来找刚才摔自己的人,可那人转眼间不知到哪儿去了。巴特尔招呼承荣快过来歇一歇。承荣气呼呼坐下来,心里想:这人真怪,摔完人,连个声都不吱就走了。巴特尔见承荣如此状况,在承荣耳边悄悄地说了一句话,承荣听了,满面羞涩,低头喝茶不止。 巴特尔在承荣耳边说的话是:“和你摔跤的是娜仁花。” 娜仁花是巴特尔的女儿。这些天来和承荣相敬如宾,情投意合。巴特尔暗想:难道这就是缘份。 一个月以后,永康在都统所为巴特尔等人盖好了住房,让承荣把他们接过来定居。 十一 公元1135年,金熙宗完颜亶(1119-1149)在上京会宁府继大位,成为大金第三个皇帝。 此时的大金国运昌生,经济繁荣,百姓生活安定。然而,熙宗骄奢淫逸,性情暴虐,稍有不顺就杀机四起,弄得满朝文武怨声载道。这日,承辉携妻子齐格来到京城,执父亲永康写给叔叔完颜亮的信,按地址找到叔叔完颜亮的府上。 这个完颜亮,也就是大金的第四个皇帝海陵王。他和完颜永康是同族兄弟,比永康小几岁。虽说不是近亲,可两个人从年轻相识时就志趣相投,感情甚笃。完颜亮的父亲是现皇帝完颜亶的继父,基于这层关系,完颜亮多次规劝完颜亶,要以国事为重,戒骄戒躁。完颜亶根本就没瞧得起这个弟弟,多次斥责完颜亮不要干预朝廷的事儿,因而两个人暗地结下不少恩怨。 行罢叔侄见面大礼,完颜亮和夫人暗叹自己眼前一对男女真是美艳无比,承辉的帅气和齐格的俊美在京城恐怕也难寻第二。 承辉向亮叔说明此番京城来意,完颜亮看罢永康的信,说:“既然来到京城,就好好玩几天。至于面圣么,你们就等我的消息吧。” 承辉夫妇感激无比:“那就麻烦叔叔了。” 完颜亮携夫人回到内室,夫人感觉到完颜亮眉宇间隐隐有一丝忧虑,就说:“有什么不妥的吗?” 完颜亮舒展一下双臂:“这两个孩子太漂亮了。” “漂亮?”夫人用手指指了指天空,“你是怕那儿?” 完颜亮明白夫人的意思:“是啊。” 夫人道:“那儿这会儿有啥旨意?” 完颜亮面色不悦,说:“下旨了,选美呢。” “这可来的不是时候。”夫人明显不安,“要不让他们等过了风头再进宫?” “恐怕不行。”完颜亮也用手指指天上,“他会杀人的。” 夫人焦急了:“那可提早做好准备。” 完颜亮说:“明天我去面圣。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你没事儿和他们聊聊,嘱咐嘱咐他们,但别太过了。” 夫人说:“这个我知道。循序渐进,一点一点知会儿。” 完颜亮长叹一口气,说:“得对得起永康啊。” 承辉与齐格上街游玩。 这时的京城比以前几次到来又繁华了不少,经过第二代皇帝太宗完颜吴乞买于1124年命汉人卢彦伦主持修建,上京都城的格局集辽、宋风格于一身,展现了帝都的宏伟和壮观。京城的建治,采取近似中轴线、近似均衡和近似对称的手法,规划街道里坊,营筑宫室官邸,使上京城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都城大邑。自公元 1127年北宋被大金灭掉之后,金政权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基本上没有大的战争。上京城鼓励支持开发商业区,街道两侧店铺林立,市井繁荣,人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此番情景让这两个从小生长在山里的孩子眼界大开,几个月前的悲伤和连续一个月的劳顿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完颜亮进宫面圣,报横山都统所忽鲁勃极烈完颜永康奉皇命进京谢恩之人已到京城,请皇上召见。熙宗见完颜亮,推开怀中美女,指着空座说:“皇弟快快坐下来,看新编舞乐如何。”命人赐美酒佳人左右奉陪完颜亮。 完颜亮一连几天如此几次进宫,想让承辉夫妇尽早面圣尽早回还。熙宗不是听歌赏舞,就是美人怀卧,根本就不理会。完颜亮心里十分不快,然想起熙宗性情,只好忍忍作罢。 这天,完颜亮在家中闲坐,与承辉聊着都统所的事儿,承辉如实对答。尤其是聊到军事方面的事情,承辉表现出非凡的见地,明显超出同龄人的智谋和胆略,这让完颜亮心里一亮:如此年纪轻轻,韬略可见,是个成大事的人才。完颜亮想,一定和永康说说,把承辉留在自己的帐下,培养成得力干将。找个机会试一试承辉,看他是什么态度? 一连几天,叔侄二人有事没事就凑到一起说话,谈天说地,无所不聊,甚是融洽。承辉也感觉到这个亮叔对自己很是疼爱,关键之处指导启发自己,自己收获很多,许多困惑让亮叔一指点,明白开朗了;与此同时,完颜亮也发觉这个承辉聪明好学,武功更胜学识,更加坚定留下承辉为自己所用的决心。 门外传来家人禀报:皇上宣完颜亮带承辉等人晋见。完颜亮命备车进宫。 十二 在熙宗眼里,领完赏赐抬头谢恩的承辉和齐格实在是人间绝配男女,尤其是齐格,不仅具备宫廷佳丽的丰腴美艳,那种潜藏着的内在原始野性的古朴美已经远远超过了宫里的所有美人。他的魂飞了。完全忘记今天的赐封,眼光停留在齐格身上呆滞了,慢慢向齐格走过来。 完颜亮发现了这一切,心里一阵惶恐,意料的事情就要出现了。 皇上的眼光吓坏承辉和齐格。承辉恨不得马上回边疆,跑到父母的身边。完颜亮想:绝不能让承辉离开自己,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一定要利用好。 想到这儿,完颜亮挺身上前:“臣代勃极烈完颜永康谢皇上恩典。勃极烈完颜永康近日给臣捎信一封,因突发病疾,急于见爱子。请皇上恩准护匾返乡。” 熙宗不理会完颜亮,甚至还有些恼怒。冷冷地说:“御膳房速备酒席一桌,赐承辉夫妇二人陪酒。其他人退下。” 完颜亮一听,脊背冷汗直流。 此时的承辉和齐格明白了即将发生的一切会给自己及亲人会带来极大的灾难。承辉手足无措,气急强忍,向完颜亮发出求救的目光;完颜亮仿佛没看到这一切,跪地向皇上谢恩,就在自己转身退出之际,向齐格使了一个眼色,慢步向宫门走去。 突然,齐格跌倒在地,口吐白沫,面色苍白,昏厥而去。所有人都被这突发情景惊呆:熙宗睁大双眼,惊疑不定;承辉惊慌失措,大声呼救;完颜亮急忙转回身来,顿足撮掌,不知所措……慌乱中,完颜亮和承辉抬起齐格向门外马车跑去,扔下了目瞪口呆的熙宗。 熙宗派人到完颜亮府上。完颜亮知道,这是熙宗探听虚实真假。完颜亮对来人如此如此耳语一番,来人回宫向熙宗禀报去了。 过几天,完颜亮领着承辉进宫谢恩,感谢皇上派人给齐格治病。熙宗问承辉齐格病因,承辉说,这是老病。经常发作,是让山里的山神给迷住了。熙宗深信不疑,因为他派去的人也是这样说的。由此打消了痴迷齐格的念头,一切归于平静。 完颜亮府上。 承辉、齐格双双跪地,感谢完颜亮救命之恩。到这时,承辉才知道,所有这一切,都是完颜亮事先预警安排好了的,包括齐格突然发病。因为,就在完颜亮第一眼看到承辉夫妇,看到他们的美貌惊艳,就预想着可能发生的一切。这下好了,在他们的密切配合下,一场灾难就这样躲过去了。 完颜亮绝对佩服齐格的表演,被蒙在鼓里的承辉加重了表演的真实成分,作为导演的完颜亮知道自己留下承辉的目标实现一半了。 十三 承辉和齐格回来了。 承辉向爸爸妈妈述说了此番进京经历,把完颜亮的信也交到了永康的手里。永康看完信征求承辉意见,如果愿意去京城为完颜亮效力,自己绝不反对。 乌苏撩起门帘进来:“我不同意。齐格怀有身孕,让他们上京城,我不放心。” 承辉说:“我们会照顾好自己的。” 乌苏说:“京城啥样我知道。二十多年前我领你住在京城,尽管很多年我没去京城了,可京城到底咋样我比你清楚。” 承辉不服气,历数着京城的前景规划。 乌苏打断他:“京城是好,可它有家安稳吗?你不用瞪眼。你还敢和我瞪眼?”乌苏被承辉的倔强激怒了,这么多年来,孩子们在母亲看来是温顺孝顺的;母亲在孩子的眼里是慈爱的,家里的事儿始终是父亲主事,母亲一直是跟随。今天,决定是否去京城,母亲一反常态,坚决反对,的确出乎承辉的意料之外。 永康始终是观望,母子的争吵把其他几个孩子都聚拢过来,承荣承业都赞成哥哥去;齐格默默不语。 乌苏把齐格叫到自己身边:“好孩子,你咋想的?告诉妈妈。” 齐格说:“承辉要去就去吧。我不去。” 孩子们都出去了。 乌苏气愤地对永康说:“老家伙,你咋么不知声?哑巴啦。你到底咋想的。” 永康望望炕梢锁着的木柜,木柜里放着完颜亮的信:“承辉想去就去吧。锻炼锻炼也好。” 乌苏吃惊地看着永康:“孩子小不懂事,你老糊涂了。” 永康眼睛一直没离开木柜:“我相信完颜亮。” 承辉去京城快有一年了。经常写信给父母,渐渐地乌苏平下心来。往来信中,京城的事情永康还是知道一些的。 上京发来军事催告:都统所三个月内上交马三百匹,牛三百头,羊五百只。军情紧急,不得延误。永康愁容满面。这样的催告今年就发来两次了,原本富庶的都统所现在也捉襟见肘。 边关战火未燃,大金、南宋、西夏和平相处,百姓安居乐业。这一切永康是知道的;熙宗之所以强征马匹牛羊,就是和大宋交换丝绸等物品供自己和无数后宫享乐。这一切永康也是知道的。大金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一个男人有正室一个,偏室不限。这就致使京城的所有达官显贵效仿熙宗,荒淫无度,奢侈无度,浪费无度。这一切永康更是知道的。他知道:皇上所要的这些东西,无非是供京城里的权贵们享乐。永康明知不可为而为止,他一面对皇上及权贵们的奢侈而内心恼怒,一面对皇上的旨意不折不扣地执行。他把烦恼和愤恨深深地压在心底,尽心尽力地去完成任务;同时他把都统所的情况上报给朝廷,寄希望朝廷和皇上能够理解都统所的难处。谁知他的廷报如黄鹤一去,杳无音信,而朝廷的催粮催马的信函不时地寄到都统所,让永康如热锅上的蚂蚁,坐卧不安。 巴特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去蒙古的。 好在现在是冬季,正是赶帮的时节,要是在夏天,谁也没办法渡过那一条条大江大河。他知道,自己应该帮助永康,为了报答永康收留他们的恩情;必须帮助永康,因为自己的女儿娜仁花已经是永康二儿子承荣的媳妇了。于情于理,巴特尔想都应该帮永康一把。 巴特尔赶着大群牲畜钻进了山谷,回头望去,就要消失在天边的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给自己留下无尽的眷恋,每次回来和离开,都让这个坚强的汉子流泪。也说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巴特尔对这曾给自己和族人留下幸福和灾难的家乡,即爱又恨。爱的是它哺养了自己,恨是因为这个哺育自己的地方对自己又有很深很大的伤害。长时间见不到就想它;见到它,心底的伤疤就被揭开,隐隐的伤痛让自己伤心流泪不止。 这是个难以忘怀的地方,巴特尔希望自己在梦中经常回来,回到这大草原上,像雄鹰一样飞翔,像骏马一样奔跑,像羔羊一样倚在母亲的怀里…… 跟在身后的两个年轻赶帮娃子桑昆、格日尔问:“巴特尔大叔,还有多远啊?” 巴特尔告诉他们:“沿着江边向东走,再有七天差不多就到了。” 这条江叫松花江。 桑昆和格日尔是两个孤儿。三年前灾难降临草原的时候,年少的桑昆和格日尔从死人堆里爬出来,逃过了劫难,一直在草原上流浪。巴特尔这次回到草原,回到家乡,唯一见到的熟人就是这两个孩子,决定收留他们小哥俩。 第六天头上,巴特尔把牲畜群赶进北向的一条山沟。沟底是封冻的大河,巴特尔大声说:“孩子们,沿着大河走吧,明天就到家了。” 桑昆和格日尔一听说快要到家了,昂起头放开喉咙“嗷嗷嗷”连声大喊;声音沿着河谷一直向远方飞去…… 遥远的山岗上,老布萨和他的狗站住了。他(它)们在分辨这是什么声音。 十四 来自草原的马牛羊对大雪和狼一点也不陌生,然而小兴安岭的老虎、黑熊它们可是头一次看到。深山虎啸,再凶猛的猎犬听到也缩成一团,屁滚尿流。何况这些家畜。 一只斑斓猛虎在山腰观察这群慢慢前行的家畜队伍,两只黑熊在河对岸趴着晒太阳,谁也没注意它们的存在。然而,牲畜们却嗅到了它们的气息。马竖长鬃,牛喘粗气,羊咩咩叫着挤成一团。尽管巴特尔三人没发现老虎和黑熊,凭经验还是感觉到危险就在眼前。 突然,领头白马打起响鼻,一声长嘶,奋力举起前蹄。它发现了半山腰上的老虎。虎吃单食。老虎感觉到这只庞大的队伍无从下口,正要离开,可突然被白马的嘶鸣惊起,几下就跳跃到河对岸;谁知对岸黑熊见老虎扑来,慌不择路,沿河就跑。这突如其来的情况让牲畜队炸了营,任巴特尔三人怎样吆喝,牲畜们就是不听指挥,乱作一团,纷纷向沟底滑去。 巴特尔和白马一起跌入冰河。 桑昆原本骑在头牛的背上,头牛在跌入河底的瞬间把他甩了下来,一开始他还拽着缰绳跑,不知让什么拌了一下,摔倒在河面上,在雪地上打滚。更不幸的是他让后面疯跑的牛踩伤了,鲜血在雪白的河面上画出一条红红的线,可他还是紧紧拽着头牛缰绳。 河沟不深却很陡,牲畜落下来却爬不上去,只能在河里跑。格日尔费好大大的劲儿才把马和羊圈住。 牛群继续沿河疯跑。 老猎手布萨很远就听到南边河谷有牲畜扎营的声音。老布萨止住脚步,侧耳凝听,那九只猎狗机警地蹲坐在他的前面等待主人指令。老布萨马上想起这一定是巴特尔赶帮回来了,也一定是出事儿了。他毫不犹豫,坐上狗扒犁飞快而去。 老布萨首先看到的是已经疲惫的牛群,一头头牛站在那里用力刨着蹄子,鼻孔喘着粗气;一个躺在冰面上的人浑身是血,缰绳系在手腕上,脸紧贴着冰面。老布萨指挥狗把牛圈起来,冲上前去,抱起这个血人,一探鼻息,这个年轻人已没了呼吸。 桑昆为了保护牛群死了。巴特尔也受了伤,他从白马背上直接跌入河底。 再看老虎和黑熊,早已跑得无影无踪。 飞扬在河谷的雪末在阳光下晶莹剔透,如轻纱薄雾,如蝶翼蝉羽,经历一场搏杀拼争后,它们疲倦了,轻轻地,轻轻地落下来,落在河谷里、雪地上,不一会儿就恢复了原貌。它们落在河谷里牛背上,落在桑昆身上,也落在巴特尔的心里。巴特尔看到从远处赶来的老布萨,知道自己有救了,牲畜队有救了。再看老布萨抱着的桑昆,两行泪水跌落冰河。 永康和巴特尔在马蹄形山坡顶上为桑昆选定了墓地。这片墓地头顶东山旭日,脚踏落霞西峰,呈东西走向,意欲想往西边的大草原,思念家乡。几百年后,有人发现,这片墓群东西走向,南北排列,很是规则,可随葬品不多,与马蹄形山坡底下的环形墓葬相比,有所区别。姑且就设想是这个缘故吧。 因为是大冬天,冻土层深厚,无法下葬。人们只好在桑昆的墓穴上面架起篝火,烤化冻土,利用这种办法逐渐把棺木安放地下。这是冬天下葬的最好办法,无论如何,活着的人一定要让死者入土为安。 十五 国论忽鲁勃极烈完颜亮巡视边防各地来到横山都统所。 这是完颜亮此次巡视的最后一站。官职为阿买勃极烈的承辉作为完颜亮的贴身卫队长一同回到都统所。几天前,永康就接到承辉的报告,告知完颜亮到横山都统所的准确时间。这给永康细心安排接待赢得了时间,使完颜亮一踏进都统所就感受到隆重和热烈。完颜亮心里很是舒坦:隆重的气氛彰显出自己作为皇帝弟弟、京城权胄身份的高贵;热烈的情感表示出永康和自己私人感情没有距离,还是情投意合的好朋友。如此得体的安排完颜亮十分满意,他知道,这里既有永康的努力,还包含着承辉的刻意。 这是永康一家对本王的忠心表示!完颜亮心里明镜似的。 每个人都是一样,当他的权利和地位远远高于身边所有人时,他内心的优越感、自豪感就会溢于言表。就算是城府较深的人面对亲人和朋友,尽量显示出恭让、谦逊,但他骨子里的威严和被周围人的推捧,也把他的与众不同表现的淋漓尽致。自古以来,在官场上混的人,没有不知道“官大一级压死人”、“伴君如伴虎”的道理的。尽管谁都知道为官艰难,可一旦有机会,谁都想做官。不管是好官坏官,更不管是结局如何,反正是辉煌过,光过宗、耀过祖。彰显过,风流过,也快活过。这些道理永康了然于心。然而今天,在都统所独霸江湖,一统天下的永康,无论如何也不敢公开与完颜亮称兄道弟,过去做朋友时还行,现在人家毕竟是王爷身份,卑恭礼让还是应该有的。更何况自己的儿子在人家手下做事,看现在的情形,儿子过得还算顺心顺意。只要一看他跟随完颜亮进村时趾高气扬狗仗人势的派头,就知道这小子已经趟进官宦这趟浑水。永康自语:“是苦还是甜,就看你的造化了。” 君臣礼节毕,完颜亮和永康相拥着走向散发肉香酒香的木桌,此时才真正体现朋友之间的真诚和友好。永康命人将三个儿子叫来站成一排,给完颜亮行礼问安,完颜亮以长辈身份从腰间摘下三件饰物分别送给哥仨做见面礼,气氛及其和谐融洽。酒过三巡,完颜亮见承辉还在自己身边,对他摆摆手:到家了,你去玩吧。俨然像一位父亲,使永康心头热乎乎的。 承辉拜见母亲回到自己屋里。久别胜新婚,他一把抱住齐格,两个人滚在兽皮上,疯狂地交合在一起…… 此次来到都统所,让完颜亮惊奇的是,永康的另外两个儿子不仅英俊挺拔,相貌出众,而且是文武兼备,博学敏捷。承辉经过自己几年的调教,武功长进,成熟稳重,在跟随自己的所有年轻人之中是一等一的佼佼者;没想到的是承荣和承业。承荣以文见长,言语不多,但治国安邦之才气眉宇间隐约可见;承业年轻豪壮,大气昂昂,大有雄霸天下的气概,只不过是年小稚嫩,十五岁的他行事中仍是少不了许多顽皮。昨天到卡巴奇演武基检阅士兵教练,二百精兵、二百壮士马上马下翻腾跳跃,刀弓剑戟,斧钺钩叉,足可见永康多年的心血没有白费。还有那个叫珍答的勇敢的年轻人,将勇猛和凶狠淋漓尽致地表现在手中挥舞的长枪上,给完颜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承荣、承业兄弟两个在操练演习中表现出来的勇气、智慧超群出众。对抗演练时,他们指挥自己的列队或分或合,进退有序,攻守相助,阵法严密,令完颜亮大为感叹。这兄弟两实在是可教人才。完颜亮是惜物爱才的。他不得不佩服永康治兵治家之道。当年太祖阿骨打亲选完颜永康为镇守都统所的首领是英明正确的。多年来,凡从这儿走出去的士兵,都成为大金千里征战的中坚力量,有许多人成为优秀将领,为大金立下了不朽的战功。这也就是大金自太祖以来历代皇帝对这个都统所十分重视、关注的原因。完颜亮打定主意:与永康商量一下,把承荣和承业也带到京城去。 永康仅仅答应完颜亮让承业到京城去历练。他对完颜亮说,自己和乌苏年岁越来越大了,身边需要有一个人来照顾。最主要的是承荣可以替自己管理一下都统所和演武基。完颜亮是何等聪明人物,马上就明白了永康的用意,想想也只好如此了。 承业向珍答告别,同样英俊潇洒的珍答抱住承业哭泣不已。承业说,我们去找王爷,求他带你去京城。这对生死兄弟真是难舍难割。 完颜亮看到两人感情深厚,就对珍答说,如果妈妈同意,珍答也可以去京城。承业和珍答请求妈妈,珍答妈妈含泪同意了。 一年后,完颜亮把自己的一对孪生女儿许配给承业和珍答。那条牵着京城与都统所的无形绳子系的越来越紧、越来越近了。 十六 岁月的弓把生命的箭发射出去以后,这箭就会一点一点向死亡靠近。有的箭中途遇到了靶子,它就和靶子一起消亡了,可以称他们为英雄或战士。尽管生命是那样的短暂,却是如此地壮烈;有的箭因跑偏了轨道,与不该相遇的遇到一起,破碎了,可以称之为冤屈;而大多数箭一直向前飞驰,最终疲惫了,低下头落入尘埃,结束了完美之旅。当他在最后的一刹那想要回头再看一看整个过程的时候,箭身上所带的一切——无论是荣耀和伤痛——发现自己再无回天之力。此时的永康就像一只疲惫的箭,端坐在自己的家里,与同样疲惫的老布萨、老巴特尔默默地喝酒。京城之变给他们的身心增添了无情的伤痛,对于这些年老体衰的人来说他们宁愿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回儿孙们的存在,但这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乌苏和珍答妈已经哭干了眼泪。齐格和三个孩子守在旁边。三天来,两个老女人任凭永康怎样咆哮就是一动不动,呆呆地坐着,望着南方,望着京城,望着在京城上空飘荡着的儿孙的灵魂。等到永康要再一次对她们发吼时,才发现她们原本花白的头发在这几天就全变白了,微风吹过,银光闪闪,如尖刀直刺永康的心。 三天前,都统所接到廷报:熙宗末年(1149 年),王爷完颜亮顺应民意,组织忠勇之士发动宫廷政变,联合亲信亲手杀死金熙宗完颜亶,自立为帝(海陵王完颜亮1122-1161)。政变中双方拼杀激烈,死伤无数。护卫长承辉身负重伤,生死未卜;完颜亶挟持完颜亮女儿孙子为人质未果,将他们统统杀死;承业、珍答救妻儿未成双双殉难。新皇完颜亮为表彰承辉等人忠勇,封侯若干……等等。 如今永康后悔极了。大儿子承辉三十岁,承业和珍答才二十六岁。他们还年轻啊。可那几个年幼的孩童呢?幼小的孩子们有什么错?“上天啊!我的孙子啊!”永康从心底里发出一声哀嚎。他不断嘟囔着:这是那只箭呢?这究竟是那支箭呢? 足足呆坐了三天的永康在东方天明的一刹那霍地一声站了起来。老布萨和老巴特尔知道,永康已经做出了决定。三天来永康从悲到怒,从怒道恨,从恨又渐渐恢复了平静。他要用自己的方式解决这个巨大的悲哀,他要亲自去京城接回自己的儿孙,他还有个生死未卜的儿子杳无音信,他要和他们永远在一起。 十七 京都会宁府通往北方的路上,一队人马车辆日夜兼程赶往横山都统所。永康来的时候道路两旁的树叶还是绿的,如今往回赶,凄凄秋风竟把金黄的树叶吹落得满地都是。马队里,老布萨走在最前头,承荣走在队伍中间,永康挚剑在手虎威凛凛压在队伍最后。二十几个卫兵护卫着十几辆大车,每辆大车都拉着一口棺材,棺材里分别躺着承业一家五口人、珍答一家五口人。最后那辆带有敞篷的大车里,面无血色的承辉微弱地喘着气,稍有颠簸,全身几十处刀剑伤口就往出渗血。永康每次叮嘱马队慢一点,车要稳一点,承辉都拼着力气咬牙喊快点啊,我要回家,我要回家之后就痛昏过去。永康心在流血,知道承辉用最后的力气坚持,只好在棚内拉起吊铺,用绳子捆住承辉,弃马上车守在承辉身边,策马扬鞭向北飞驰。 残阳如血。 离开京城已经三天了。傍晚时分,永康一行来到一个小镇。按照行程,由此到家还需七天的时间。永康决定在小镇里找个客栈休息一下,再找个郎中给承辉疗疗伤。永康知道:如果再继续跑下去,承辉恐怕就坚持不了几天,不能活者到家了。 一进小镇,永康发现早已有人接待。街道两旁挂着白幡,客栈门口的红灯撤下换成了白纱灯,人们肃穆站立,神色凝重悲哀。小镇首领是永康的老朋友,站在路口等待这只特殊的队伍。见永康下车,首领先对永康表示了哀悼,告诉永康是新皇完颜亮派快马传书安排这一切,然后请永康节哀顺变。可也是,毕竟棺材里的两个夫人是完颜亮的女儿,还有他的六个外孙外孙女,在这次争斗中都牺牲,完颜亮的内心也是悲痛不已。或许这样安排能使自己和永康好受一些,至少永康一行能够感受到安慰。 十口棺材停放在客栈的后院。院内摆放祭祀物品,一应俱全。几名兵士素衣素帽站在紧闭的门口,为这些死去的人守灵。永康看在眼里,强忍住泪水,转头走向里屋。 承辉躺在里屋土炕上,几名郎中围成一圈紧张地给他疗伤。他们从来也没有见到过受伤如此严重的人。一些小的伤口已经结痂,几处严重的伤口还往外渗血,人已经虚弱到极点。他们真的猜不出这个人是靠什么力量坚持活着,同时也不敢保证这个人还能活多久,只好尽全力救治。 天黑了,人们都散开休息。永康守在儿子身边,盼着儿子早点醒来。身边火炉上煨着热粥,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儿子睁开眼坐起来,吃点粥,喝点水。刚才郎中救治的效果还不错,半夜,承辉醒了。永康感觉到承辉很痛,承辉咬着牙紧锁双眉不发出呻吟。看到儿子醒了过来,赶紧给儿子喂水喂粥。承辉咬着牙强忍疼痛,一口接一口喝爸爸喂的粥。永康老泪横流。过了一会儿,承辉的眼睛里放出了光,精神头好了许多,对永康说爸爸,什么时候到家? 十八 爸爸,我会-死么? 不会,好好养伤,你能好的。 嗯。爸爸,死,可-怕么? 你害怕么? 不,我-不害怕。 人都要死的。死是早晚的事儿,怕也没什么用。 我知-道。 你别吱声。把手给爸爸,让爸爸握着。你知道爸爸为啥不打猎吗?我给你讲个故事。 嗯。 你们小的时候,我和老布萨去打猎,远远看见一只梅花鹿。我们拉弓要射,奇怪了,那鹿已经发现我们,不但不跑,还在原地乱蹦。我们俩慢慢向它靠过去,想看个究竟。原来,那头鹿是围着一个陷阱在蹦,它的小鹿不小心掉进去了。它看见我们要抓它,就跑进树林。我想,大鹿跑了,抓个小鹿也很好,带回去给你和弟弟养着玩。就在我们快到陷阱边的时候,那头大鹿飞快地跑过来,一头跳进陷阱,角都摔掉了,用头顶着小鹿,拼命往上顶,喉咙里发出那种声音,真是让人难受。它是想救出小鹿啊。 后来呢? 我们把它们救出来,放了。 哦,谁救我们呢? 我们自己。儿子,你一定要相信,爸爸把你从陷阱里救出来了。可是,爸爸来晚了,承业和珍答爸爸没能救出他们,我后悔呀。 爸爸,我没-保-护-好弟弟-他们。 哦 他们的人-太-多-了,我杀了好多人,承业和珍答也是。 哦 我和承业、珍答冲在前面,他们把承业和珍答的家人抓住了,他们说只要不杀他们,他们就放人。可是,亮-叔-不-同-意。他们就一个一个地-杀。我们-三个-冲-进去,我看到-好-几只-剑、好-几-只刀-扎-进-我的-身上,我就-不-知-道-了。 哦 后来听说-承业和珍答没-救-出媳妇和-孩子,自杀了。 阿? 亮叔给他们-报-仇-了,把皇上-杀-了。 嗯 亮叔杀皇上时,皇上-求-亮叔-不要-杀-他,愿意回-老-家去-种地,不-当皇上-了。可-亮-叔-还-是-把他杀了。 嗯,并非本意,为时已晚。 爸爸,那天-我-看-到-妈妈,看到-齐格和-儿-子-了。我-看-到-妈妈哭了,头发都-白-了,我想-她们,我说-我-不能死,要死-也得死在-她们-身边。等-我-醒-过-来,她们-都-不见了。爸爸,快走吧,我怕-见不到-她们。 好,坚持住,天亮就走。 爸-爸,我-累-了…… 十九 今天感觉怎么样? 爸-爸,就-是-累。 别急,再有三天就到家了。 爸-爸,我-知道,我-就-要-死了。 别怕,你不是说了吗,死,也要死在家里。 爸-爸,我现在-好后悔。我-不该-来-京城,更不该-让-弟弟-也-来。 孩子,这不是你的错。爸爸悔不该当初啊。 其-实,我-真-的-不-怕-死。真的,爸-爸。 我知道。儿子,你很勇敢。爸爸都知道。 那,世界-上,什-么-最-可怕? 死不可怕,可怕的是生不如死,比如你失去了自由;可怕的是诱惑,就像京城对于你;可怕的是贪婪,就像皇上;可怕的是残忍,就像亮叔。可怕的是力不从心,就像你救不了弟弟们。其实,要想避免这些可怕,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他们。 爸-爸,我-懂-了-。最可怕-的是-要死了-才-知道-可怕-是-什-么。唉!晚了----。 儿子,你一定要坚强起来。爸爸告诉你,我们家族是不怕死的。就算死了,也得像一条汉子。 呜---呜----,呜----呜----- 别哭,孩子。人这一辈子,谁都想建功立业博取功名,谁都想荣华富贵披金戴银,谁都想子孙绵延善始善终。谁不想好,谁都想。可是,有些事情你只能努力争取却无法改变,就像命运的安排;人这一辈子,没有谁敢说自己正正直直、坦坦荡荡,没有私心,没做过错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做人做事,能够对的起良心就算是个好人了。 难-道-世-上-就没有-好-人-了-吗? 十九、二十、二十一、尾声、后记 世上没有绝对的好坏。不同的时候人们对不同的事儿和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大多数人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判定对方的好坏,设定对方的生死。比如大宋的统兵大元帅岳鹏举(1103-1142),与我们大金对抗,杀我兵士无数,是我们的敌人;当然,一定是大宋的英雄。可是,逃跑到杭州的皇帝却杀死了他。为什么?岳元帅想把两个老皇帝从五国城(现黑龙江省依兰县)接回去,如果两个老皇帝真的回去了,祖孙三代还不打起来。还有咱们新皇帝完颜亮,为了皇位,不惜牺牲自己的骨肉。他们都是皇帝,他们有无数的子民,他们一定说是为了普天下子民,难道他们就一点私利也没有吗?没有?说死了我也不相信。再说我自己,我一生致力避免战争,不去杀人,可我还得训练兵勇,培养杀人的工具去杀人,或被人杀。每次出征,我都知道他们一去不复返,尽管我的心在流血,可我必须去做。再说你,你到京城后,没几年就手握兵权。这次争斗,你帮亮叔杀死那么多人,为什么?你是想要更大的兵权。儿子,其实你成功了。如果你不命在旦夕,亮叔一定会给你更大的权利,这是肯定的。所以,你说,刚才咱们说的这些人包括你自己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你说不清楚。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无论是皇帝还是乞丐,只要活着,就得索取,就得争斗,甚至杀个你死我活。我原以为大金三十多年了,灭北宋灭大辽,天下会太平几天,就让你们兄弟几个出去闯荡历练,也不枉你们所负的才华。谁知,祸起萧墙,自家兄弟刀兵相见,却枉送了我儿孙性命。上天为何如此对待我,如此待我啊。 爸-爸-,我-怕-死,是-因为-我怕-死-前-再-也-看不到-妈-妈,看-不-到-齐格-和-孩-子-了。这--十几-年,我-在--京-城-,虽-然-年-年-都--能-回家--,可-在-家--里-没-呆-几--天-。没-孝--敬-你-和-妈妈-,这-是--我-最-大的-憾-事--。现-在-看-,以-前-的--荣-华-富-贵--如-过--往--云--烟--,它-让-我-颓---废--;以-前---的-艰--辛--苦--难--却-让-我-今--天--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变-得-如-此-坚强--。爸-爸--,让-马-车-再-快一点-吧-,我-痛---啊-,我---要---回---家----,我-求---你----了-----,爸--爸--,我---要---回------家------…… 二十 被悲伤笼罩了一个多月的都统所在车队进村的一刹那炸营了。人们先是看到车队,心里的惦念放下许多。等车队走近,人们突然看到十副棺材,惊呆的惊呆,发愣的发愣,谁也没想到,眼前的一切来的太突然了。也不知道是谁猛的一声哀嚎,炸营了,都统所炸营了。 敞篷车飞快地向永康家跑去。车里,永康抱着承辉,承辉已经昏迷两天了。永康猛烈晃着承辉:“儿子,醒醒,快醒醒。咱们到家了,咱们到家了。” 乌苏在院子里看到一辆马车向自家跑来,知道是永康回来了。她迎着马车跑去。齐格和孩子跟在后面,乱成一团。 乌苏看到永康怀里的承辉,不顾一切地大声喊儿子,儿子。半晌,承辉微微睁开双眼,看到家乡,看到亲人,脸上露出笑容。他把手伸向妈妈的头发,说:“真---白---了----”。慢慢合上的双眼淌出两滴泪珠,泪珠轻轻地掉在这片养育他的土地上。 承辉到家了。他看到了妈妈,看到了妻子,看到了儿女;他看到了熟悉的山山水水,看到了他想看到的一切……他是笑着离开的。 这边,老巴特尔紧紧抱住老布萨。两个老人相拥而泣,指挥人们刚将棺材落地放好,就听到又有哭声传来。抬头看,永康抱着承辉缓缓向这里走来。人们搀扶乌苏和齐格,承辉的三个孩子哀天哀地的喊着。 又多了一副棺材。这棺材是永康留给自己的,谁想到先装了自己的儿子。 应承业妈、珍答妈的请求,打开棺盖,两个老女人逐个打量睡在棺材里的孩子,泪涌无声。她们细心地给每个孩子用清水擦脸。这些可爱的模样,自己是再也熟悉不过的了。每年这些娇娃都来和自己过上一阵子,顽皮可爱、乖巧伶俐让她们欢喜,逗她们高兴;每次离乡返回京城,他们都奶奶、奶奶地喊个不停,依依不舍;她们盼望孩子们能和自己多呆些日子,让自己乐享天伦……这回好了,这些孩子永远不会走了,可这不是她们想要的结果啊。 人们再也看不下去了。巴特尔和永康商量,把棺材盖上吧。 就在人们把珍答的棺盖盖上的时候,珍答妈突然向棺材跑去,边跑边喊:“珍答,等等妈妈------”一头撞在棺材上,血溅当场,含悲而去…… 再看乌苏,已经软软地瘫卧在地上,胸口插了一把尖刀,鲜血把泥土染红了一大片…… “再搬两口棺材来。”永康一声狂呼,两只老拳重重地砸在一起。 娜仁花紧紧抱住齐格,生怕再出现意外。 二十一 1153年上京会宁府海陵王发来公函:因上京会宁府偏于东北一隅、物质运输与公文传递时间间隔长,不利于国内沟通及与大宋等国交流,故将京都迁往燕京(今北京市,是金朝第二个都城,称金中都)。各村屯都统所务必随皇宫一同迁徙,不得有误。同时撤销现各都统所、演武基、驿站等编制,待统一规划后另行设置…云云。此令现在继任都统所首领承荣的手上,他拿着命令来见父亲。 永康知道:此次迁都是海陵王的借口。目的是为了缓和继弟杀兄、臣弑君的“同室操戈”这个矛盾,以此来抹平人们心里的印记,摆脱熙宗的政治影响,巩固自己的统治。王命不得违。尤其是这种情况下,海陵王的命令是任何人也不敢违抗的。 都统所自从发生那次灾难,好几年,人们就像生活在噩梦里,始终没能解脱出来。今天听说皇上要迁都,要全所的人都跟着走。很多人仿佛看到了希望,非常高兴。承荣妥善地把各家编成小组,以便路上相互照应。 这天,承荣看到所有要上路的准备工作全部安排好了,就回到家里看望父亲。他知道:父亲是不会走的。后山埋着妈妈、哥哥和弟弟的一家。父亲一定不会走的。父亲不走,如何向皇上交待呢? 永康告诉他:“你以都统所的名义向皇宫寄上一份报告:1、详细写清迁徙安排。2、请皇上准许体弱多病的年老之人缓迁。” 承荣说:“皇上能批准吗?” 永康说:“你就照我说的办吧。” 一个月后,廷寄到。准许老年人缓迁,横山都统所暂不撤销,迁移事宜可由首领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决定。云云。 永康告诉承荣,征求大家意见,愿意走的不留,不愿意走的尽量动员走。皇上并没说可以不走。承荣决定了:爸爸不走,自己也不走。他让副都统带领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开向远方。 不走的是少数,还有巴特尔和那些长期居住的蒙古人。 突然有一天黄昏,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发现,它们居住很久的村落,除了稀稀拉拉几家烟筒冒烟外,大片的房子都空着,好久没有烟火了。 几年过去了。 年迈的永康躺在土炕上。老布萨、老巴特尔等等老朋友都永远地离开他了。永康笑着,心里想起老朋友,嘴上不断骂:“这些老家伙,老东西,享清福去喽。” 尾声 随着考古开发工作的圆满完成,勘探队最后一批队员即将离去。“横山”,这个美丽的小山村被重重地标注在新开发的规划图上。 五十年代,这里被定为伊春建市以后的第一个林场经营所,一大批人来到这里安家落户,成为新林区开发建设的骨干。六十年代,“上山下乡”运动的高涨,那些热血青年用不悔的青春和燃烧的激情,把它改造成东北的“新曙光”农场,成为许许多多知识青年向往扎根干革命的好地方。 如今,这里的人们充分利用古墓这个旅游资源,把它与鹿苑、山庄、滑雪场、漂流等项目有效地结合起来,扩大地方影响,壮大经济实力,充实自己腰包,并改回了名字,仍叫作“横山”。 这天,一辆越野吉普悄悄地驶进横山经营所,靠近古墓群。从车上下来几个人,年近八十高龄的刘明、金教授和王友亮相约来到这已分别五十多年的地方。 随行的年轻人用数码相机拍照,问:“老先生,是这个地方吗?” 老人说:“是的,是这个地方。” 后记: 横山古墓群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金山屯区横山经营所的北山。距区址15千米,面积约3公倾,是一处向阳坡马蹄形谷地,分布有56座古代墓葬。据《金山屯区地方志》载:横山在辽代,为女真人领地,属五国部之盆努里国。金代属屯河猛安,金人在此屯军,设都统所。1956年,古墓群被发现后,出土了八面乐舞浮雕石幢、铜墙铁壁镜、缸胎釉陶桥状耳罐、轮制陶罐、金代木鞋、石桌、石凳、铁锹、铜钱、玉石岛等文物。另外,还出土了都统所铜印一枚和金质符牌一块。金质符牌外包金箔,上面阴刻有女真文字,是我国考古界出土的第一块金牌。1988年,横山古墓群遗址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正如本故事所描写的那样,横山经营所的确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历经历史变迁,从距今约三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开始,这块富庶祥和的土地,就养育了世世代代勤劳朴实的各族人民。虽然历尽沧桑变幻,这块土地始终保持着人类生活的踪迹 ,他们有着善良的本性,仁心宽厚,善待众生,一代又一代书写着感天动地的华章。 现在,横山经营所有常住居民三百多户,人口近两千人。因古墓的存在,成为伊春市著名的旅游景区。 祝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永远幸福、安康! 横山 世上没有绝对的好坏。不同的时候人们对不同的事儿和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大多数人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判定对方的好坏,设定对方的生死。比如大宋的统兵大元帅岳鹏举(1103-1142),与我们大金对抗,杀我兵士无数,是我们的敌人;当然,一定是大宋的英雄。可是,逃跑到杭州的皇帝却杀死了他。为什么?岳元帅想把两个老皇帝从五国城(现黑龙江省依兰县)接回去,如果两个老皇帝真的回去了,祖孙三代还不打起来。还有咱们新皇帝完颜亮,为了皇位,不惜牺牲自己的骨肉。他们都是皇帝,他们有无数的子民,他们一定说是为了普天下子民,难道他们就一点私利也没有吗?没有?说死了我也不相信。再说我自己,我一生致力避免战争,不去杀人,可我还得训练兵勇,培养杀人的工具去杀人,或被人杀。每次出征,我都知道他们一去不复返,尽管我的心在流血,可我必须去做。再说你,你到京城后,没几年就手握兵权。这次争斗,你帮亮叔杀死那么多人,为什么?你是想要更大的兵权。儿子,其实你成功了。如果你不命在旦夕,亮叔一定会给你更大的权利,这是肯定的。所以,你说,刚才咱们说的这些人包括你自己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你说不清楚。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无论是皇帝还是乞丐,只要活着,就得索取,就得争斗,甚至杀个你死我活。我原以为大金三十多年了,灭北宋灭大辽,天下会太平几天,就让你们兄弟几个出去闯荡历练,也不枉你们所负的才华。谁知,祸起萧墙,自家兄弟刀兵相见,却枉送了我儿孙性命。上天为何如此对待我,如此待我啊。 爸-爸-,我-怕-死,是-因为-我怕-死-前-再-也-看不到-妈-妈,看-不-到-齐格-和-孩-子-了。这--十几-年,我-在--京-城-,虽-然-年-年-都--能-回家--,可-在-家--里-没-呆-几--天-。没-孝--敬-你-和-妈妈-,这-是--我-最-大的-憾-事--。现-在-看-,以-前-的--荣-华-富-贵--如-过--往--云--烟--,它-让-我-颓---废--;以-前---的-艰--辛--苦--难--却-让-我-今--天--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变-得-如-此-坚强--。爸-爸--,让-马-车-再-快一点-吧-,我-痛---啊-,我---要---回---家----,我-求---你----了-----,爸--爸--,我---要---回------家------…… 二十 被悲伤笼罩了一个多月的都统所在车队进村的一刹那炸营了。人们先是看到车队,心里的惦念放下许多。等车队走近,人们突然看到十副棺材,惊呆的惊呆,发愣的发愣,谁也没想到,眼前的一切来的太突然了。也不知道是谁猛的一声哀嚎,炸营了,都统所炸营了。 敞篷车飞快地向永康家跑去。车里,永康抱着承辉,承辉已经昏迷两天了。永康猛烈晃着承辉:“儿子,醒醒,快醒醒。咱们到家了,咱们到家了。” 乌苏在院子里看到一辆马车向自家跑来,知道是永康回来了。她迎着马车跑去。齐格和孩子跟在后面,乱成一团。 乌苏看到永康怀里的承辉,不顾一切地大声喊儿子,儿子。半晌,承辉微微睁开双眼,看到家乡,看到亲人,脸上露出笑容。他把手伸向妈妈的头发,说:“真---白---了----”。慢慢合上的双眼淌出两滴泪珠,泪珠轻轻地掉在这片养育他的土地上。 承辉到家了。他看到了妈妈,看到了妻子,看到了儿女;他看到了熟悉的山山水水,看到了他想看到的一切……他是笑着离开的。 这边,老巴特尔紧紧抱住老布萨。两个老人相拥而泣,指挥人们刚将棺材落地放好,就听到又有哭声传来。抬头看,永康抱着承辉缓缓向这里走来。人们搀扶乌苏和齐格,承辉的三个孩子哀天哀地的喊着。 又多了一副棺材。这棺材是永康留给自己的,谁想到先装了自己的儿子。 应承业妈、珍答妈的请求,打开棺盖,两个老女人逐个打量睡在棺材里的孩子,泪涌无声。她们细心地给每个孩子用清水擦脸。这些可爱的模样,自己是再也熟悉不过的了。每年这些娇娃都来和自己过上一阵子,顽皮可爱、乖巧伶俐让她们欢喜,逗她们高兴;每次离乡返回京城,他们都奶奶、奶奶地喊个不停,依依不舍;她们盼望孩子们能和自己多呆些日子,让自己乐享天伦……这回好了,这些孩子永远不会走了,可这不是她们想要的结果啊。 人们再也看不下去了。巴特尔和永康商量,把棺材盖上吧。 就在人们把珍答的棺盖盖上的时候,珍答妈突然向棺材跑去,边跑边喊:“珍答,等等妈妈------”一头撞在棺材上,血溅当场,含悲而去…… 再看乌苏,已经软软地瘫卧在地上,胸口插了一把尖刀,鲜血把泥土染红了一大片…… “再搬两口棺材来。”永康一声狂呼,两只老拳重重地砸在一起。 娜仁花紧紧抱住齐格,生怕再出现意外。 二十一 1153年上京会宁府海陵王发来公函:因上京会宁府偏于东北一隅、物质运输与公文传递时间间隔长,不利于国内沟通及与大宋等国交流,故将京都迁往燕京(今北京市,是金朝第二个都城,称金中都)。各村屯都统所务必随皇宫一同迁徙,不得有误。同时撤销现各都统所、演武基、驿站等编制,待统一规划后另行设置…云云。此令现在继任都统所首领承荣的手上,他拿着命令来见父亲。 永康知道:此次迁都是海陵王的借口。目的是为了缓和继弟杀兄、臣弑君的“同室操戈”这个矛盾,以此来抹平人们心里的印记,摆脱熙宗的政治影响,巩固自己的统治。王命不得违。尤其是这种情况下,海陵王的命令是任何人也不敢违抗的。 都统所自从发生那次灾难,好几年,人们就像生活在噩梦里,始终没能解脱出来。今天听说皇上要迁都,要全所的人都跟着走。很多人仿佛看到了希望,非常高兴。承荣妥善地把各家编成小组,以便路上相互照应。 这天,承荣看到所有要上路的准备工作全部安排好了,就回到家里看望父亲。他知道:父亲是不会走的。后山埋着妈妈、哥哥和弟弟的一家。父亲一定不会走的。父亲不走,如何向皇上交待呢? 永康告诉他:“你以都统所的名义向皇宫寄上一份报告:1、详细写清迁徙安排。2、请皇上准许体弱多病的年老之人缓迁。” 承荣说:“皇上能批准吗?” 永康说:“你就照我说的办吧。” 一个月后,廷寄到。准许老年人缓迁,横山都统所暂不撤销,迁移事宜可由首领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决定。云云。 永康告诉承荣,征求大家意见,愿意走的不留,不愿意走的尽量动员走。皇上并没说可以不走。承荣决定了:爸爸不走,自己也不走。他让副都统带领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开向远方。 不走的是少数,还有巴特尔和那些长期居住的蒙古人。 突然有一天黄昏,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发现,它们居住很久的村落,除了稀稀拉拉几家烟筒冒烟外,大片的房子都空着,好久没有烟火了。 几年过去了。 年迈的永康躺在土炕上。老布萨、老巴特尔等等老朋友都永远地离开他了。永康笑着,心里想起老朋友,嘴上不断骂:“这些老家伙,老东西,享清福去喽。” 尾声 随着考古开发工作的圆满完成,勘探队最后一批队员即将离去。“横山”,这个美丽的小山村被重重地标注在新开发的规划图上。 五十年代,这里被定为伊春建市以后的第一个林场经营所,一大批人来到这里安家落户,成为新林区开发建设的骨干。六十年代,“上山下乡”运动的高涨,那些热血青年用不悔的青春和燃烧的激情,把它改造成东北的“新曙光”农场,成为许许多多知识青年向往扎根干革命的好地方。 如今,这里的人们充分利用古墓这个旅游资源,把它与鹿苑、山庄、滑雪场、漂流等项目有效地结合起来,扩大地方影响,壮大经济实力,充实自己腰包,并改回了名字,仍叫作“横山”。 这天,一辆越野吉普悄悄地驶进横山经营所,靠近古墓群。从车上下来几个人,年近八十高龄的刘明、金教授和王友亮相约来到这已分别五十多年的地方。 随行的年轻人用数码相机拍照,问:“老先生,是这个地方吗?” 老人说:“是的,是这个地方。” 后记: 横山古墓群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金山屯区横山经营所的北山。距区址15千米,面积约3公倾,是一处向阳坡马蹄形谷地,分布有56座古代墓葬。据《金山屯区地方志》载:横山在辽代,为女真人领地,属五国部之盆努里国。金代属屯河猛安,金人在此屯军,设都统所。1956年,古墓群被发现后,出土了八面乐舞浮雕石幢、铜墙铁壁镜、缸胎釉陶桥状耳罐、轮制陶罐、金代木鞋、石桌、石凳、铁锹、铜钱、玉石岛等文物。另外,还出土了都统所铜印一枚和金质符牌一块。金质符牌外包金箔,上面阴刻有女真文字,是我国考古界出土的第一块金牌。1988年,横山古墓群遗址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正如本故事所描写的那样,横山经营所的确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历经历史变迁,从距今约三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开始,这块富庶祥和的土地,就养育了世世代代勤劳朴实的各族人民。虽然历尽沧桑变幻,这块土地始终保持着人类生活的踪迹 ,他们有着善良的本性,仁心宽厚,善待众生,一代又一代书写着感天动地的华章。 现在,横山经营所有常住居民三百多户,人口近两千人。因古墓的存在,成为伊春市著名的旅游景区。 祝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永远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