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各方勢力達成盟約,大康遍地狼煙的景象,才稍微得到緩解。


    趙辰仍不敢鬆懈,把所有心思全放在軍事上。


    既然沒法依賴大乾龍騎,為他排憂解難,驅逐侵略大乾的外敵,他幹脆招募賢良,訓練精銳。


    假以時日,若他掌握一支精兵猛將,不光反擊秦軍,重創秦王,將其斬殺。


    趙辰還計劃揮師東征,報複大乾。


    當日,大乾如何侮辱他,諷刺他,必須連本帶利討迴來。


    今穆家兄弟派遣的精銳,正與趙辰的虎賁磨合。


    秦王迴秦,像蛟龍歸海,如猛虎入山,秦軍蠢蠢欲動。


    應秦王邀請,齊楚燕韓趙魏的精銳,正在向南推進,新增的援軍借道秦國,6續深入大康腹地。


    各路聯軍猶似弓弦上的利箭,箭鋒已指向大康北方。


    聯軍在等。


    等待合適的進攻機會。


    屆時,他們的騎兵,步兵,會像離弦的快箭,直刺進大康。


    秦軍未動,大康已麵臨危機。


    南方。


    趙拓在普陵城遭秦軍擒獲,送迴長川城後,趙拓舊傷複,暴斃而亡。


    次子趙盛,坐鎮襄州時,柳牧嶽為搭救父親,領軍公然嘩變,生擒趙盛。


    荊襄四州,趙家存在感銳減。


    最早時,趙興受父親趙拓的命令,提前領兵前往泉城整頓軍馬,為將來的戰事做準備。


    可惜,趙拓被秦軍俘虜,趙昌從普陵城逃亡時,所領的兵勇遭秦軍打殘。


    一時間,趙興盤踞南方,趁著自己坐擁南方獨大,便對外宣布繼承趙拓留下的鎮南王位置。


    趙昌,高懿,陶紀奚狼狽逃竄到泉城時,趙興拒絕他們入城,迫不得已中,趙昌領兵前往乾州,從前陶策的地盤。


    饒是如此,他們為爭權奪利,爭執不休。


    若非趙辰送來書信,拉攏趙昌幾人,建議他們擱置爭議,趙家兄弟怕依然在爭吵。


    後來,趙昌,趙興,分別領兵占領不同的地方,提防秦軍之餘,還在互相提防。


    按照趙辰要求,何人擊退秦軍,保住荊襄四州,便有資格繼承鎮南王的位置。


    趙昌勢弱,好在帳下悍將不少。


    為快彌補普陵城戰役後,精銳盡失的缺陷,趙昌采納戴陽朔的的建議,派陶紀奚走訪乾州各地,收攏乾州好幾支山匪。


    包括南逃的殘兵,趙昌從龍城歸來時,已坐擁近十萬精銳,包括兩支匪徒組建的水師。


    所控疆域,東麵與江南孫銘的地盤接壤,西麵與趙興互相提防,北方與秦國接壤。


    為強化自身的勢力,為爭取殘喘的時間,思前想後,趙昌幹脆與孫銘結盟。


    季玄陵迴秦前,趙昌,孫銘,在乾州舉行一場會盟。


    此前,他們去過龍城賀壽。


    可惜相較諸侯國王,他們身份地位太低。


    大乾禮部官吏接待時,把他們當做普通的郡王,在諸王匯聚的龍城裏,彼此沒有多少存在感。


    不過,龍城所生的事兒,他們基本上知曉。


    尤其後來得知季玄陵與大乾結成姻親,趙昌,孫銘越意識到局勢的嚴重性。


    不敢再為乾州彈丸之地針鋒相對,害怕彼此大打出手時,被秦軍趁機渾水摸魚。


    把他們逐個擊破,侵占他們的疆域。


    趙興爭取趙辰支持他為鎮南王,特意擁護趙辰的建議,支持大康各路諸侯聯合,抵抗入侵的外敵。


    然而,南方地界形勢變化之快,猶似沙漠的沙丘,在風中是千變萬化。


    孫銘才離開乾州,趙昌來不及整頓軍馬,北方有消息傳來:秦王正在調兵遣將,時刻啟程南征。


    得到消息的趙興,趙辰,感覺自己好像獵物被放在火爐上炙烤。


    隨時淪為秦軍的盤中餐。


    從數月來北方戰事的結果來看,即使他們的父王趙拓,在坐擁數州,麾下精銳極多時,荊襄四州的步兵,在抵抗裝備精良,被鐵甲包裹的秦軍時,仍舊好像以卵擊石。


    秦軍占領荊襄四州北部,重創荊襄軍,他們兄弟分道揚鑣,割據為王,各自為戰。


    麵臨北方猶似洪流滾滾而來的秦軍,取勝的把握非常小。


    趙興命探子帶著書信,前去向趙辰求救。


    畢竟,趙辰拉攏他時告訴他,大康各路諸侯榮辱與共。


    若與外敵侵略,該攻抗外敵。


    趙興相信了。


    可惜,趙辰卻故意敷衍他。


    收到求救書信後,沒有派遣援軍前來馳援,還命令西線的精銳全被警戒。


    僅僅安排使者前來告訴趙興,建議他先調兵遣將,就地布放,皇室驅逐齊楚燕韓趙魏的精銳後,馬不停蹄馳援他。


    “混蛋!


    趙興得知趙辰的建議,氣的怒語惡罵。


    對剛剛結成的盟約,產生深深的懷疑。


    趙辰不可信。


    此舉,趙辰分明把他當作槍使。


    可能秦軍已把他消滅,趙辰的援軍仍不會前來。


    對付秦軍,他唯有自救。


    危急時刻,趙興不得不聽取幕僚的建議,向兄長趙昌去信求救。


    若泉城淪陷,一衣帶水的乾州,也沒法獨處。


    趙昌得知秦軍備戰,塵埃落定的戰事死灰複燃,也驚慌害怕。


    他帶領精銳尚且不能抵抗秦軍,今麾下僅有殘兵敗將,焉能抗衡氣勢如虹的秦軍。


    接到趙興的書信,因為有前車之鑒,趙昌對趙興非常警惕,未選擇與趙興合作,相反派人向孫銘求救。


    常言道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奈何趙興仗著自己獨攬荊襄大權,不把趙昌這個兄長放在眼裏。


    趙昌有意教訓對方之餘,也害怕趙興恩將仇報。


    再者,為盡早組建盟軍,趙昌,孫銘在南方集結十一萬水師。


    戰船遮天蔽日,水師氣勢浩蕩,在乾州一帶形成強大的連環防線。


    他們的態度決絕,若受秦軍南征威脅,縱然全部馬革裹屍,戰死沙場,也要領兵拚死一戰。


    若不然,在他父親被秦軍擒獲後,過不了多久,他可能遭秦軍生擒,麵臨生死危機。


    何況,會盟時,孫銘告訴趙昌,經過他派密探數月探查,秦國經過多年耕耘,軍中力量非常強大,特別是鐵騎與步兵。


    大康的各處的步騎,很難與之匹敵,抗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附身做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兵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兵魂並收藏附身做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