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身行禮後,公子昂高聲道:“父王,西邊傳來好消息。秦軍,魏軍,正在積極備戰,也許,半月內,兩國將爆發戰爭。”
秦魏爭鋒?
簡直不敢想象。
他實施計劃時,一度懷疑不能引秦王上鉤。
誰知,秦王比他預料中,更沒有耐心。
聞聲,齊王捋著胡須,麵孔笑意越濃,凝眸盯向公子僚,非常滿意,誇讚道:“此事,你做得很好,穩中有序,又不露聲色,挑起秦魏之爭,既能消弱魏國,打擊魏王囂張氣焰,還能牽製秦軍在大康的步伐,為齊國爭取機會。”
他早年定公子僚為齊國繼承人,多年來悉心教導,如今,他做事越來越有自己當年的魄力。
當初,他挑撥秦魏之事交給公子僚,他還擔心對方手腕太嫩,不能引秦王上鉤。
豈料,事情如此順利。
自詡聰明的秦王,竟然輕而易舉上鉤了。
公子僚聞聲,收斂麵孔笑容,反焦慮的說:“父王,事情似乎沒有計劃中的簡單,秦國將領公孫昂在西涼取得大捷,擊潰趙少卿的虎狼騎,奪取了大康皇室多數的錢糧。
已領兵凱旋。
兒臣害怕,秦軍凱旋,獲得巨額金銀,秦國國庫儲藏的金銀,甚至比齊國還要多。
足夠秦王轟轟烈烈打一仗了。
再者,秦國上卿張懿已經出使趙國,欲遊說趙王打擊林胡,單憑魏國,怕不能阻擋秦之虎狼。
最關鍵,秦國朝堂傳出伐魏的消息,秦國百姓戰意濃濃,紛紛支持秦王伐魏。
目前,不但函穀守將邢步英備戰,駐守在鹹陽的禁軍也在備戰。
而秦王密令申屠秀領飛熊軍向河西進發,飛熊軍威名在外,魏武卒怕不能阻其鋒芒。
若領軍凱旋的公孫昂,再率領驍武軍參戰,將不是複仇了,秦王可能一舉滅了魏國。
一旦魏武卒在前線發生大潰敗,中原沒有強大諸侯阻擋秦軍步伐,韓處境兇險,甚至,齊國都可能麵臨兵禍。”
秦王善戰,秦軍驍悍。
這一點,毋庸置疑。
他最害怕,秦王複仇之心太盛,揮師滅了魏國。
如此,局勢將超出他的控製了。
“是嗎?”
齊王溫笑,似乎毫不在乎。
瞧著公子僚緊張的神情,輕歎道:對方像沒有經曆狂風暴雨的雛鷹,還是太嫩了。
遇事,做不到臨危不懼,處變不驚。
按計劃,隻需挑起秦魏兩國爭鋒,拖延秦軍南征的步伐。
今秦王若欲集結優勢精銳,速戰速決,畢其功於一役,雷霆之勢消滅魏國。
對齊國,的確非什麽好事。
特別是秦國勢力滲透到中原,將像根釘子,對趙齊楚皆構成威脅。
齊王頓了頓,笑語道:“僚兒,遇事無需緊張,先考慮是不是,再考慮為什麽。”
公子僚滿目迷茫,疑惑的說:“兒臣愚鈍,不知父王何意?”
“你來說說,秦王是否決定一舉滅魏?”齊王詢問。
公子僚一怔,猶豫少時,搖了搖頭道:“尚未有確切消息證明,秦王欲徹底滅魏國,不過,兒臣已經做好最壞的打算,免得事情發生後,自己猝不提防。”
“嗯!”
齊王非常滿意,追問道:“你且說說,有何打算?”
“聯趙韓伐秦!”公子僚斬釘截鐵的說,卻也有焦慮:“張懿入邯鄲,兒臣害怕趙王改弦易轍,親秦國,遠魏國,從而使計劃落空。”
“哈哈哈,無需懼怕,秦魏之戰越激烈,耗時越長,對齊國越有利。”齊王說,冷笑道:“趙王,比你更聰明,他最懂得審時度勢,左右逢源,絕不倒戈秦國,除非他想讓趙國滅亡。”
趙王,魏王,全是當世人傑,皆有非凡的雄心,豈會甘願寄人籬下,人人驅使。
公子僚垂首思索少時,似乎清楚了父親的深意,詢問道:“父王,接下來,該怎麽做?”
此次全盤計劃關乎齊國未來數載的強弱,更關乎齊國將來能否建立千秋霸業,任何地方都不能出現披露。
不然,稍之不慎,齊國打虎不成反被虎傷!
他沒有太好的計劃,唯有把希望寄托在父親身上。
齊王端起茶杯,輕允一口,朗聲道:“東線,催促諸將加快攻勢,盡快奪取宋國,占領楚國東部。在秦國挫敗魏軍前,提前結束戰鬥,再度與楚國重歸於好,聯合伐秦。
西線,坐山觀虎鬥,借助各方力量,平衡秦魏兩國勢力,收漁翁之利。”
他有自己的如意算盤,目前所有局勢,全在他掌控中,根本不需忌憚秦國。
反觀秦國,兵鋒越鋒芒畢露,越容易讓他采取平衡策略。
公子僚微微頷首,抱拳道:“兒臣懂了,即刻派人秘密監視秦魏兩軍動向,若開戰時,魏軍處理不利,即刻派人設法慫恿趙韓參戰,協同魏國組成聯盟,討伐秦國。
如父王所言,西線戰役,把秦國拖進戰爭中時間越長,消耗秦軍數量越多,對齊國越有利。
借助趙魏韓在中原形成屏障,既能保證齊國不受戰爭塗炭,還能讓他互相消耗,最終,形成齊國獨大的局麵。”
“哈哈哈,孺子可教也!”齊王仰頭郎笑,對公子僚非常滿意。
沒錯!
魏國不敵,再度設法讓趙魏韓抵抗秦國,在中原形成巨大屏障,對齊國而言,還是非常有利的。
秦國!
鹹陽城!
公孫昂,楊經略帶領,阮星河,帶領精兵,押送俘虜,押運錢糧,從西涼歸來。
朝廷得知消息,季玄陵帶領群臣,百姓,早早在鹹陽城西門迎接。
此戰,公孫昂打的漂亮,迫使趙少卿投降,如此,不僅減少秦軍傷亡,還彰顯了軍威,大量俘虜,錢糧運迴鹹陽,將大大增強秦國國力。
此時,鹹陽城西門,人山人海,熱鬧異常。
公孫昂,楊經略,等人,帶領精兵出現在西門外時,公孫昂注意到城門的熱鬧景象,發現王上身穿黑色蟒袍,帶領百官在城門迎接。
頃刻間,頗為感動。
畢竟,即使他在西涼大捷,相較從前幾場戰鬥,除多運迴來錢糧外,規模不遠不及從前的戰鬥。
(本章完)
秦魏爭鋒?
簡直不敢想象。
他實施計劃時,一度懷疑不能引秦王上鉤。
誰知,秦王比他預料中,更沒有耐心。
聞聲,齊王捋著胡須,麵孔笑意越濃,凝眸盯向公子僚,非常滿意,誇讚道:“此事,你做得很好,穩中有序,又不露聲色,挑起秦魏之爭,既能消弱魏國,打擊魏王囂張氣焰,還能牽製秦軍在大康的步伐,為齊國爭取機會。”
他早年定公子僚為齊國繼承人,多年來悉心教導,如今,他做事越來越有自己當年的魄力。
當初,他挑撥秦魏之事交給公子僚,他還擔心對方手腕太嫩,不能引秦王上鉤。
豈料,事情如此順利。
自詡聰明的秦王,竟然輕而易舉上鉤了。
公子僚聞聲,收斂麵孔笑容,反焦慮的說:“父王,事情似乎沒有計劃中的簡單,秦國將領公孫昂在西涼取得大捷,擊潰趙少卿的虎狼騎,奪取了大康皇室多數的錢糧。
已領兵凱旋。
兒臣害怕,秦軍凱旋,獲得巨額金銀,秦國國庫儲藏的金銀,甚至比齊國還要多。
足夠秦王轟轟烈烈打一仗了。
再者,秦國上卿張懿已經出使趙國,欲遊說趙王打擊林胡,單憑魏國,怕不能阻擋秦之虎狼。
最關鍵,秦國朝堂傳出伐魏的消息,秦國百姓戰意濃濃,紛紛支持秦王伐魏。
目前,不但函穀守將邢步英備戰,駐守在鹹陽的禁軍也在備戰。
而秦王密令申屠秀領飛熊軍向河西進發,飛熊軍威名在外,魏武卒怕不能阻其鋒芒。
若領軍凱旋的公孫昂,再率領驍武軍參戰,將不是複仇了,秦王可能一舉滅了魏國。
一旦魏武卒在前線發生大潰敗,中原沒有強大諸侯阻擋秦軍步伐,韓處境兇險,甚至,齊國都可能麵臨兵禍。”
秦王善戰,秦軍驍悍。
這一點,毋庸置疑。
他最害怕,秦王複仇之心太盛,揮師滅了魏國。
如此,局勢將超出他的控製了。
“是嗎?”
齊王溫笑,似乎毫不在乎。
瞧著公子僚緊張的神情,輕歎道:對方像沒有經曆狂風暴雨的雛鷹,還是太嫩了。
遇事,做不到臨危不懼,處變不驚。
按計劃,隻需挑起秦魏兩國爭鋒,拖延秦軍南征的步伐。
今秦王若欲集結優勢精銳,速戰速決,畢其功於一役,雷霆之勢消滅魏國。
對齊國,的確非什麽好事。
特別是秦國勢力滲透到中原,將像根釘子,對趙齊楚皆構成威脅。
齊王頓了頓,笑語道:“僚兒,遇事無需緊張,先考慮是不是,再考慮為什麽。”
公子僚滿目迷茫,疑惑的說:“兒臣愚鈍,不知父王何意?”
“你來說說,秦王是否決定一舉滅魏?”齊王詢問。
公子僚一怔,猶豫少時,搖了搖頭道:“尚未有確切消息證明,秦王欲徹底滅魏國,不過,兒臣已經做好最壞的打算,免得事情發生後,自己猝不提防。”
“嗯!”
齊王非常滿意,追問道:“你且說說,有何打算?”
“聯趙韓伐秦!”公子僚斬釘截鐵的說,卻也有焦慮:“張懿入邯鄲,兒臣害怕趙王改弦易轍,親秦國,遠魏國,從而使計劃落空。”
“哈哈哈,無需懼怕,秦魏之戰越激烈,耗時越長,對齊國越有利。”齊王說,冷笑道:“趙王,比你更聰明,他最懂得審時度勢,左右逢源,絕不倒戈秦國,除非他想讓趙國滅亡。”
趙王,魏王,全是當世人傑,皆有非凡的雄心,豈會甘願寄人籬下,人人驅使。
公子僚垂首思索少時,似乎清楚了父親的深意,詢問道:“父王,接下來,該怎麽做?”
此次全盤計劃關乎齊國未來數載的強弱,更關乎齊國將來能否建立千秋霸業,任何地方都不能出現披露。
不然,稍之不慎,齊國打虎不成反被虎傷!
他沒有太好的計劃,唯有把希望寄托在父親身上。
齊王端起茶杯,輕允一口,朗聲道:“東線,催促諸將加快攻勢,盡快奪取宋國,占領楚國東部。在秦國挫敗魏軍前,提前結束戰鬥,再度與楚國重歸於好,聯合伐秦。
西線,坐山觀虎鬥,借助各方力量,平衡秦魏兩國勢力,收漁翁之利。”
他有自己的如意算盤,目前所有局勢,全在他掌控中,根本不需忌憚秦國。
反觀秦國,兵鋒越鋒芒畢露,越容易讓他采取平衡策略。
公子僚微微頷首,抱拳道:“兒臣懂了,即刻派人秘密監視秦魏兩軍動向,若開戰時,魏軍處理不利,即刻派人設法慫恿趙韓參戰,協同魏國組成聯盟,討伐秦國。
如父王所言,西線戰役,把秦國拖進戰爭中時間越長,消耗秦軍數量越多,對齊國越有利。
借助趙魏韓在中原形成屏障,既能保證齊國不受戰爭塗炭,還能讓他互相消耗,最終,形成齊國獨大的局麵。”
“哈哈哈,孺子可教也!”齊王仰頭郎笑,對公子僚非常滿意。
沒錯!
魏國不敵,再度設法讓趙魏韓抵抗秦國,在中原形成巨大屏障,對齊國而言,還是非常有利的。
秦國!
鹹陽城!
公孫昂,楊經略帶領,阮星河,帶領精兵,押送俘虜,押運錢糧,從西涼歸來。
朝廷得知消息,季玄陵帶領群臣,百姓,早早在鹹陽城西門迎接。
此戰,公孫昂打的漂亮,迫使趙少卿投降,如此,不僅減少秦軍傷亡,還彰顯了軍威,大量俘虜,錢糧運迴鹹陽,將大大增強秦國國力。
此時,鹹陽城西門,人山人海,熱鬧異常。
公孫昂,楊經略,等人,帶領精兵出現在西門外時,公孫昂注意到城門的熱鬧景象,發現王上身穿黑色蟒袍,帶領百官在城門迎接。
頃刻間,頗為感動。
畢竟,即使他在西涼大捷,相較從前幾場戰鬥,除多運迴來錢糧外,規模不遠不及從前的戰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