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四五九章一騎紅塵柔魚到
小王晟這麽小小年紀,就能得個文散官,雖然是最底層的散官,但也羨煞了許多人,人家十年寒窗苦讀或者夏練三伏,冬練三九的,顛顛的來參加常舉,還不定能中呢,就是中了,也不過是個流外官,幹滿三年了,才有資格入品,可小王晟倒好,才兩歲多點,竟然就入品了?
於是就有人叫屈,不過這叫屈的聲音很快就被人打壓了下去,怎麽地,你有意見?建安候當初搞個畝產翻番,光憑那一項的功勞如果是豪門子弟,早就夠封郡侯了,可人家才得了那麽點的封賞,現在是朝廷給建安侯補償了,你眼紅了?眼紅有能耐你現在也搞出個畝產翻番來?沒說的,某等一定聯名保舉你!
出手的不是王況,王況才不會閑得蛋疼去和人計較這些事情,用王況的說法就是,怎麽地,陛下願意賞,哪怕丁點功勞都沒,隻要陛下高興了,賞誰不賞誰的,關你鳥事!地球可不會因為你說一句不公就停下來不轉的。
出手的當然是那些巴不得王況衝鋒在前,為他們衝出一個金光大道的那些大佬,這些人的家人早就得了授意,閑著沒事就滿大街亂竄,若見有誰在那議論,就衝上前去搶白一頓,將那心有不忿之人好好的挖苦了一番,而邊上的人一聽,嗯,這話說的實在是太有道理了,於是便也附和著將那抱怨之人好好的數落一通。所以,時間不長,就不再有人亂嚼舌頭了,沒錯啊,人家說的是在理啊,你有能耐你真的也搞個畝產翻番?不然就再提高個二三成也行?
兩個郡王的府邸沒落成,兄弟倆又嫌住宮裏多有不便,而讓他們住到李恪的王府去,那還不若住到建安侯府裏自在多了,於是就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住在了王況的府上,本來麽,李道潛還想迴林府去住的,但是一個郡王,住到升平坊裏去,還是會給坊兵們帶來困擾的,坊兵要是別人統領倒也罷了,可那是盧國公的麾下,不看僧麵看佛麵,看在盧國公一向對王況和林家照顧有加的份上,最終還是住到了王況府上,不給坊兵營添麻煩了。
王況倒是沒什麽,他們倆愛住多久都是無所謂的,本來這兄弟倆就是從林家出來,和林家的關係那是明擺著的,再怎麽議論也撇不清他們和林家和自己的關係。
年廿九,王況正在和家中的廚子商量著年夜飯要準備什麽的時候,就聽得府外叮鈴鐺啷的好一陣鈴聲,還伴隨著馬蹄聲,王況聽了直皺眉頭,這過年過節的,不要又整出什麽妖蛾子出來,搞得連個年都過得不安生。
鈴聲是鈴報聲,也就是長安人俗稱的急鈴,急鈴和普通人家馬車的鈴不同,普通的馬車鈴或者牛鈴等等,隻能保證十丈內可聞,因在長安城內,你騎馬可以,坐車也可以,但不可以縱馬奔跑,所以十丈遠足夠給路人提個醒了,但急鈴不同,急鈴聲音更急促,更尖銳,傳得更遠,隔了兩三條街都能聽到,就是為的有緊急事件的時候,驛兵縱馬飛奔,同時警告前方的人,急鈴,閑人閃避!
頤政坊的南坊門還在朱雀門的北邊,按理,如果是往宮裏送的鈴報應該穿朱雀門而過,然後在朱雀門不遠出的栓馬樁下馬,一路飛奔著送進去才對。但是,王況聽到的鈴聲分明就是在自己的府外停了下來,鈴聲可以傳幾條街遠,但馬蹄聲可沒這麽遠,所以王況才可以肯定這急鈴就是送到自己這裏的。
送到自己這裏的急鈴,隻能是建州急鈴,也隻有建州才會給自己送急鈴,現在的建州,誰都可以看得出來,除了王況沒權任命官員外,其他的事情,基本都是王況說了算,所以有什麽不好決斷的事情送到長安來找王況,也是情理之中,而且,這個當初也是陛下默許了的,建州就是王況的一片試驗田,或者說,建州是朝廷的試驗田,這個試驗的操作者就是建安侯。
王況隻好把廚師打發了迴去,果然,不大工夫,高三就帶了個驛兵匆匆的走了進來,後麵還有三個家人,抬著兩個特製的用來放在馬背上的大木桶,這種木桶一邊是圓的,貼到馬腹的那一側則是略略的有一點弧度,以用來增加和馬腹的接觸麵,免得馬在奔跑過程中不舒服。瞧他們那模樣,木桶雖然不算太沉,但也不會太輕。
“小東家!”驛兵見到王況的第一句就是這麽稱唿,這是建州本地兵才會這麽稱唿的,各地驛站的驛兵都會選擇本地兵,這樣可以保證萬一官道有狀況被堵了後,本地兵熟悉當地的地理,可以另選其他路來保證信函的暢通,這路可以是羊腸小道,也可以是山民們砍柴采藥采山貨走出來的險道,而有的路線,甚至不能稱其為路,基本都是獵戶們獵取野物的路線,這些類的險道,不是本地人是不可能知道的。
“發生什麽事了?竟然動用到了急鈴?”王況很是納悶,建州如今按說已經是一切都都向正軌,如今的建州,就這麽走下去,王況都不用再插手,也將會在兩三年內穩當當的登上上州的位置,然後接著就是望州,王況甚至敢打包票說,十年後的建州,除了在政治上沒法和長安及洛陽相比之外,其他地方都不會差到哪裏去。
而建州有黃良這個老狐狸坐鎮,文有馬周幫著,武有王淩罩著,建安縣令又是自己一係幹將岑餘子,其餘各縣的縣令,又都是黃良知根知底的,跟著王況的步子跟得緊的人,建州鎮將又是和自己稱兄道弟的李業嗣,怎麽地也不可能會有什麽事情發生啊,就是有事情發生,也不可能急到要用急鈴來通知自己的地步。
那驛兵前後瞅了瞅,見隻有高三一人在門口侯著,其他的人都被高三轟走了,高三是小東家的心腹,這個建安人都知道,因此就嘿嘿一笑:“沒甚大事,不過是長溪那邊今年冬捕了些柔魚,黃家說冬天捕到柔魚實在難得,就送到建安來,孫博士說這柔魚不大好做,估計也隻有小東家您能烹出美味來,故,使君便動用了急鈴給送到長安來了,當然了,使君還有一封密函,因此,這送柔魚算是順帶的,順帶的。”
一口氣說完,那驛兵便咚的一下癱坐在地上,抱歉的笑笑:“小東家,小的失禮了,實在是這一路顛簸,換馬不換人,現在一雙腿有點不聽使喚了。”話音剛落,就響起了鼾聲,王況一看,這驛兵竟然就那麽坐在地上睡著了。
王況那個汗哪,聽這驛兵的意思,送柔魚是真正的目的,密函麽,不過是掩人耳目的物件,這黃良可真能做出來,不過想一想,黃老狐狸當年連李世民都敢算計,這用上急鈴卻也算不得什麽了。急鈴也是分了三個緊急級別的,最高級別就是三根雞毛的急鈴,而這次黃良隻動用了一根雞毛的,算是一州大事,卻也不是一國大事,所以,這私自動永急鈴,說大也大,說小也小,每個州都有自己認為緊急的事情,外人無權過問的,隻要朝廷不吭聲就行。
隻是這柔魚是個什麽東東?王況很是好奇,來了十多年了,他吃的海鮮是屈指可數,無他,因為從福州送到建安,快馬就要兩天,冬天還好,夏天的話,黃家可沒王況這麽奢侈有冰窖,再說了,就是有冰窖,閩縣全年無冰,長溪麽,也就那麽三兩天的時間有薄冰,又哪來的冰可存?
高三聽到鼾聲,早就叫了家人來把把那驛兵給抬了下去歇著。王況就起身到廳外,把那兩個木桶上的蓋掀開了,裏麵是一層保溫用的棉絮,再掀開,是一層的碎冰,這應該是送到建安後,孫銘前讓富來客棧的人使弄的,碎冰因為冰與冰之間有空隙,存有空氣,因此基本能保證上下的溫度差不會太大,是最好的冷藏辦法。
將上麵的一層碎冰撥開,王況喜形於色,天哪,竟然是魷魚!魷魚隻有一根薄薄的軟骨,難怪被稱為柔魚了。
魷魚在夏天常見,但到了冬天,基本都是跟著暖流跑的,難怪黃家會說冬天捕到柔魚很難得。而且與其他的海鮮比起來,魷魚更容易**,在沒有冷藏的情況下,夏天半天就臭了,就是在秋季捕到了,最多也隻能放一到兩天,要想送到建安,就是十萬火急的急鈴也不行。發臭是從捕獲時算起的,而漁船出海,基本都是天擦黑的出去,天擦黑的迴來,在船上已經有半天以上的時間,到了岸上,等準備送到建安,至少一天就過去了,如何來得及?
也隻有冬天捕到的,才有可能及時的送到建安用冰塊加以保鮮,然後快馬送到長安倆,王況哭笑不得,還要近百年後才出生的揚玉環還沒享受到急鈴送荔枝的待遇,自己就先享受到了急鈴送魷魚,你說送什麽不好,送魷魚,也不怪他們,這時候誰知道炒魷魚的意思?
不過魷魚的到來讓王況食指大動起來,他捏了捏魷魚,還行,肉質還是硬挺的,而且這些魷魚都先行處理過,將腸肚都掏空了,這樣一來就能更好的起到保險作用,任何的動物,要腐爛都是先從腸肚開始的,估計黃家人可能也想到了建安會給自己送過來吧。
“去,把徐吃貨他們幾個都請過來,要偷偷的請,不要伸張,這才兩桶,扣了冰也不過二十幾斤,要是風聲傳出去了,二十幾斤一人一口都不夠分的。”王況看著同樣在吞咽著口水的高三吩咐了一聲,突然醒悟過來,踹了高三一腳,“今次沒你的份,你在福州兩年,天天都有的吃,吃得也夠多的了,我還一次沒吃到呢。”
高三一聽這話,哀嚎了起來,苦著一張臉:“小東家,那能和您做的比麽?您不知道,福州那邊做這柔魚,都是切了段直接往水裏一丟,撒點鹽,頂多再來點薑絲,煮熟了就那麽吃,第一次吃麽,因為新奇,倒還覺得可口,可吃幾次之後,我見了這柔魚就怕了,哪裏有天天吃了?”
“就你會挑,我在建安就是想生吃都沒的吃,你還挑?快去,要是走漏了風聲,引得幾個老國公和其他不相幹的人來了,讓你一根須須也撈不著吃。”王況好氣又好笑,不過高三對他烹飪技藝的信心,卻是讓他心中一暖,仿佛又迴到了富來客棧裏,於是揚起手,做勢欲打,高三得了王況這話,早就出溜一下沒影了。
不讓幾個老頭子過來是一個保險,程處默和徐國緒他們還好,哪怕再是耍賴,王況也能硬著心腸不讓他們多拿了出來,但幾個老頭可不行,尤其是老魔王,如果被他發現,王況不把那兩桶全都做完,他會耍賴不走,六十多歲的老頭子耍起賴來比兩三歲的小孩子還賴皮,又是長輩,王況往往最後隻能屈服,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讓程處默他們吃完後帶點迴去。
這二十幾斤的魷魚,不光是自己要吃,還要給林老太爺送點過去,還有跟著自己來長安的那些老人們,至於說新買的用人,這次隻能先暫時沒份了,所以,無論如何,絕對不能讓幾個老頭子給全墨了去。
更何況,王況要送的還有李世民呢,雖然是隻有二十幾斤,但王況卻能通過這個讓李世民知道海洋的好處,知道交通便利的好處,如果交通便利了,從海州(今江蘇連雲港)到長安的馳道暢通無阻,那麽從東海到長安要運送漁獲到長安,也就兩千來裏路,如果是馳道,一路換馬換人的不停的趕,一天就是用馬車也能走上三百來裏路,大概七天左右就到了(蒙古馬的普通行走速度是一小時六十公裏),如果財力雄厚的,有冰冷藏,再沿途換馬一路狂奔,隻要路夠平坦,最多四天就可以到,當然這是指換馬也要換人輪流駕馭的情況下。
海魚普遍比淡水魚好吃,當然特殊品種除外,比如說鱖魚,那肯定是比絕大多數的海魚好吃的,就是在吃習慣了海鮮的鷺島市,鱖魚(即桂花魚)的價格可不便宜,而且幾乎會吃魚的都抗拒不了其誘*惑力,因此王況相信,如果讓長安這些大佬都嚐過了海鮮之後,那麽海客們及出海捕魚的漁民們的地位就有機會得到很大的提升,海客,到現在為止還是亡命徒的另一個代稱。
王況想了想,還是保險點的好,挑出了趕快的讓張三拎了兩桶的魷魚,另找個地方存放,不能放地窖裏,徐國緒他們的鼻子都是屬狗的,放地窖裏保證會被他們翻出來,沒的糟蹋了好東西,冬天長安的氣候冷,除了白天偶爾有幾天暖和點外,晚上都是在冰點之下的,再加上有冰鎮著,放上幾天應該沒問題,王況準備好好的將自己會的各種魷魚做法都嚐試一遍,十幾年了啊。
作為在鷺島市生活了十幾年的王況,再加上祖上也是福州人,所以他很愛吃海鮮,以前在建安是沒機會吃,也就沒想起來,現在長溪黃家送的魷魚可算是挑起了王況那心底裏的饞蟲來,不行,得迴建安去,還要抽時間去至少去福州住上一段時間,這個時代的海鮮可全是天然野生的,黃花魚啊,野生的黃花魚後世已經要幾千一斤,王況當時還是沾了一個客戶是海軍的光,才吃到過一次野生的,那味道,至今讓人想起來都直吞口水呢。
這個時候王況才想起黃良的所謂密函來,打開來看,卻都是些不痛不癢的話,不外是說說建州這半年多來的變化如何如何,好讓王況這個建州的設計師心中有個數而已,隻是末了提了一句,長溪黃家說,這些年沿海一帶的漁民的漁獲有越來越多的趨勢,問問王況有什麽法子讓長溪人能憑漁獲多獲利。
這倒好辦了,王況笑了笑,自己還真是和老狐狸想到一塊去了,老狐狸的意思分明就是讓自己想辦法幫長溪,幫長溪也就是給建州多拓寬了商路,就是建州人不從事海產品的貿易,那些往來的商人不還要大部分取道建州?既然到了建州,作為一個飲食聖地,肯定是會停留的,有停留就有消費,有消費就有需求,有需求就有動力,老狐狸如今也學會了撥經濟算盤了。
正尋思間,門外就嚷嚷開了:“二郎又得了什麽好物事?這麽神秘兮兮的?”未見其人先聞其聲,不是尉遲保琳還能有誰,長安三虎裏就他最會咋唿。王況暗道,好險,剛要是自己不提前讓張三把魷魚藏了起來,等過了今晚,自己隻有心疼的份了。
王況這才暗暗的抹一把汗呢,程處默和尉遲保琳就衝了進來,他們倆是住得離王況最近的,秦懷玉次之,而徐國緒呢,因為在宮裏,高三要去請還要費點周折。
!#(
第四五九章一騎紅塵柔魚到
小王晟這麽小小年紀,就能得個文散官,雖然是最底層的散官,但也羨煞了許多人,人家十年寒窗苦讀或者夏練三伏,冬練三九的,顛顛的來參加常舉,還不定能中呢,就是中了,也不過是個流外官,幹滿三年了,才有資格入品,可小王晟倒好,才兩歲多點,竟然就入品了?
於是就有人叫屈,不過這叫屈的聲音很快就被人打壓了下去,怎麽地,你有意見?建安候當初搞個畝產翻番,光憑那一項的功勞如果是豪門子弟,早就夠封郡侯了,可人家才得了那麽點的封賞,現在是朝廷給建安侯補償了,你眼紅了?眼紅有能耐你現在也搞出個畝產翻番來?沒說的,某等一定聯名保舉你!
出手的不是王況,王況才不會閑得蛋疼去和人計較這些事情,用王況的說法就是,怎麽地,陛下願意賞,哪怕丁點功勞都沒,隻要陛下高興了,賞誰不賞誰的,關你鳥事!地球可不會因為你說一句不公就停下來不轉的。
出手的當然是那些巴不得王況衝鋒在前,為他們衝出一個金光大道的那些大佬,這些人的家人早就得了授意,閑著沒事就滿大街亂竄,若見有誰在那議論,就衝上前去搶白一頓,將那心有不忿之人好好的挖苦了一番,而邊上的人一聽,嗯,這話說的實在是太有道理了,於是便也附和著將那抱怨之人好好的數落一通。所以,時間不長,就不再有人亂嚼舌頭了,沒錯啊,人家說的是在理啊,你有能耐你真的也搞個畝產翻番?不然就再提高個二三成也行?
兩個郡王的府邸沒落成,兄弟倆又嫌住宮裏多有不便,而讓他們住到李恪的王府去,那還不若住到建安侯府裏自在多了,於是就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住在了王況的府上,本來麽,李道潛還想迴林府去住的,但是一個郡王,住到升平坊裏去,還是會給坊兵們帶來困擾的,坊兵要是別人統領倒也罷了,可那是盧國公的麾下,不看僧麵看佛麵,看在盧國公一向對王況和林家照顧有加的份上,最終還是住到了王況府上,不給坊兵營添麻煩了。
王況倒是沒什麽,他們倆愛住多久都是無所謂的,本來這兄弟倆就是從林家出來,和林家的關係那是明擺著的,再怎麽議論也撇不清他們和林家和自己的關係。
年廿九,王況正在和家中的廚子商量著年夜飯要準備什麽的時候,就聽得府外叮鈴鐺啷的好一陣鈴聲,還伴隨著馬蹄聲,王況聽了直皺眉頭,這過年過節的,不要又整出什麽妖蛾子出來,搞得連個年都過得不安生。
鈴聲是鈴報聲,也就是長安人俗稱的急鈴,急鈴和普通人家馬車的鈴不同,普通的馬車鈴或者牛鈴等等,隻能保證十丈內可聞,因在長安城內,你騎馬可以,坐車也可以,但不可以縱馬奔跑,所以十丈遠足夠給路人提個醒了,但急鈴不同,急鈴聲音更急促,更尖銳,傳得更遠,隔了兩三條街都能聽到,就是為的有緊急事件的時候,驛兵縱馬飛奔,同時警告前方的人,急鈴,閑人閃避!
頤政坊的南坊門還在朱雀門的北邊,按理,如果是往宮裏送的鈴報應該穿朱雀門而過,然後在朱雀門不遠出的栓馬樁下馬,一路飛奔著送進去才對。但是,王況聽到的鈴聲分明就是在自己的府外停了下來,鈴聲可以傳幾條街遠,但馬蹄聲可沒這麽遠,所以王況才可以肯定這急鈴就是送到自己這裏的。
送到自己這裏的急鈴,隻能是建州急鈴,也隻有建州才會給自己送急鈴,現在的建州,誰都可以看得出來,除了王況沒權任命官員外,其他的事情,基本都是王況說了算,所以有什麽不好決斷的事情送到長安來找王況,也是情理之中,而且,這個當初也是陛下默許了的,建州就是王況的一片試驗田,或者說,建州是朝廷的試驗田,這個試驗的操作者就是建安侯。
王況隻好把廚師打發了迴去,果然,不大工夫,高三就帶了個驛兵匆匆的走了進來,後麵還有三個家人,抬著兩個特製的用來放在馬背上的大木桶,這種木桶一邊是圓的,貼到馬腹的那一側則是略略的有一點弧度,以用來增加和馬腹的接觸麵,免得馬在奔跑過程中不舒服。瞧他們那模樣,木桶雖然不算太沉,但也不會太輕。
“小東家!”驛兵見到王況的第一句就是這麽稱唿,這是建州本地兵才會這麽稱唿的,各地驛站的驛兵都會選擇本地兵,這樣可以保證萬一官道有狀況被堵了後,本地兵熟悉當地的地理,可以另選其他路來保證信函的暢通,這路可以是羊腸小道,也可以是山民們砍柴采藥采山貨走出來的險道,而有的路線,甚至不能稱其為路,基本都是獵戶們獵取野物的路線,這些類的險道,不是本地人是不可能知道的。
“發生什麽事了?竟然動用到了急鈴?”王況很是納悶,建州如今按說已經是一切都都向正軌,如今的建州,就這麽走下去,王況都不用再插手,也將會在兩三年內穩當當的登上上州的位置,然後接著就是望州,王況甚至敢打包票說,十年後的建州,除了在政治上沒法和長安及洛陽相比之外,其他地方都不會差到哪裏去。
而建州有黃良這個老狐狸坐鎮,文有馬周幫著,武有王淩罩著,建安縣令又是自己一係幹將岑餘子,其餘各縣的縣令,又都是黃良知根知底的,跟著王況的步子跟得緊的人,建州鎮將又是和自己稱兄道弟的李業嗣,怎麽地也不可能會有什麽事情發生啊,就是有事情發生,也不可能急到要用急鈴來通知自己的地步。
那驛兵前後瞅了瞅,見隻有高三一人在門口侯著,其他的人都被高三轟走了,高三是小東家的心腹,這個建安人都知道,因此就嘿嘿一笑:“沒甚大事,不過是長溪那邊今年冬捕了些柔魚,黃家說冬天捕到柔魚實在難得,就送到建安來,孫博士說這柔魚不大好做,估計也隻有小東家您能烹出美味來,故,使君便動用了急鈴給送到長安來了,當然了,使君還有一封密函,因此,這送柔魚算是順帶的,順帶的。”
一口氣說完,那驛兵便咚的一下癱坐在地上,抱歉的笑笑:“小東家,小的失禮了,實在是這一路顛簸,換馬不換人,現在一雙腿有點不聽使喚了。”話音剛落,就響起了鼾聲,王況一看,這驛兵竟然就那麽坐在地上睡著了。
王況那個汗哪,聽這驛兵的意思,送柔魚是真正的目的,密函麽,不過是掩人耳目的物件,這黃良可真能做出來,不過想一想,黃老狐狸當年連李世民都敢算計,這用上急鈴卻也算不得什麽了。急鈴也是分了三個緊急級別的,最高級別就是三根雞毛的急鈴,而這次黃良隻動用了一根雞毛的,算是一州大事,卻也不是一國大事,所以,這私自動永急鈴,說大也大,說小也小,每個州都有自己認為緊急的事情,外人無權過問的,隻要朝廷不吭聲就行。
隻是這柔魚是個什麽東東?王況很是好奇,來了十多年了,他吃的海鮮是屈指可數,無他,因為從福州送到建安,快馬就要兩天,冬天還好,夏天的話,黃家可沒王況這麽奢侈有冰窖,再說了,就是有冰窖,閩縣全年無冰,長溪麽,也就那麽三兩天的時間有薄冰,又哪來的冰可存?
高三聽到鼾聲,早就叫了家人來把把那驛兵給抬了下去歇著。王況就起身到廳外,把那兩個木桶上的蓋掀開了,裏麵是一層保溫用的棉絮,再掀開,是一層的碎冰,這應該是送到建安後,孫銘前讓富來客棧的人使弄的,碎冰因為冰與冰之間有空隙,存有空氣,因此基本能保證上下的溫度差不會太大,是最好的冷藏辦法。
將上麵的一層碎冰撥開,王況喜形於色,天哪,竟然是魷魚!魷魚隻有一根薄薄的軟骨,難怪被稱為柔魚了。
魷魚在夏天常見,但到了冬天,基本都是跟著暖流跑的,難怪黃家會說冬天捕到柔魚很難得。而且與其他的海鮮比起來,魷魚更容易**,在沒有冷藏的情況下,夏天半天就臭了,就是在秋季捕到了,最多也隻能放一到兩天,要想送到建安,就是十萬火急的急鈴也不行。發臭是從捕獲時算起的,而漁船出海,基本都是天擦黑的出去,天擦黑的迴來,在船上已經有半天以上的時間,到了岸上,等準備送到建安,至少一天就過去了,如何來得及?
也隻有冬天捕到的,才有可能及時的送到建安用冰塊加以保鮮,然後快馬送到長安倆,王況哭笑不得,還要近百年後才出生的揚玉環還沒享受到急鈴送荔枝的待遇,自己就先享受到了急鈴送魷魚,你說送什麽不好,送魷魚,也不怪他們,這時候誰知道炒魷魚的意思?
不過魷魚的到來讓王況食指大動起來,他捏了捏魷魚,還行,肉質還是硬挺的,而且這些魷魚都先行處理過,將腸肚都掏空了,這樣一來就能更好的起到保險作用,任何的動物,要腐爛都是先從腸肚開始的,估計黃家人可能也想到了建安會給自己送過來吧。
“去,把徐吃貨他們幾個都請過來,要偷偷的請,不要伸張,這才兩桶,扣了冰也不過二十幾斤,要是風聲傳出去了,二十幾斤一人一口都不夠分的。”王況看著同樣在吞咽著口水的高三吩咐了一聲,突然醒悟過來,踹了高三一腳,“今次沒你的份,你在福州兩年,天天都有的吃,吃得也夠多的了,我還一次沒吃到呢。”
高三一聽這話,哀嚎了起來,苦著一張臉:“小東家,那能和您做的比麽?您不知道,福州那邊做這柔魚,都是切了段直接往水裏一丟,撒點鹽,頂多再來點薑絲,煮熟了就那麽吃,第一次吃麽,因為新奇,倒還覺得可口,可吃幾次之後,我見了這柔魚就怕了,哪裏有天天吃了?”
“就你會挑,我在建安就是想生吃都沒的吃,你還挑?快去,要是走漏了風聲,引得幾個老國公和其他不相幹的人來了,讓你一根須須也撈不著吃。”王況好氣又好笑,不過高三對他烹飪技藝的信心,卻是讓他心中一暖,仿佛又迴到了富來客棧裏,於是揚起手,做勢欲打,高三得了王況這話,早就出溜一下沒影了。
不讓幾個老頭子過來是一個保險,程處默和徐國緒他們還好,哪怕再是耍賴,王況也能硬著心腸不讓他們多拿了出來,但幾個老頭可不行,尤其是老魔王,如果被他發現,王況不把那兩桶全都做完,他會耍賴不走,六十多歲的老頭子耍起賴來比兩三歲的小孩子還賴皮,又是長輩,王況往往最後隻能屈服,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讓程處默他們吃完後帶點迴去。
這二十幾斤的魷魚,不光是自己要吃,還要給林老太爺送點過去,還有跟著自己來長安的那些老人們,至於說新買的用人,這次隻能先暫時沒份了,所以,無論如何,絕對不能讓幾個老頭子給全墨了去。
更何況,王況要送的還有李世民呢,雖然是隻有二十幾斤,但王況卻能通過這個讓李世民知道海洋的好處,知道交通便利的好處,如果交通便利了,從海州(今江蘇連雲港)到長安的馳道暢通無阻,那麽從東海到長安要運送漁獲到長安,也就兩千來裏路,如果是馳道,一路換馬換人的不停的趕,一天就是用馬車也能走上三百來裏路,大概七天左右就到了(蒙古馬的普通行走速度是一小時六十公裏),如果財力雄厚的,有冰冷藏,再沿途換馬一路狂奔,隻要路夠平坦,最多四天就可以到,當然這是指換馬也要換人輪流駕馭的情況下。
海魚普遍比淡水魚好吃,當然特殊品種除外,比如說鱖魚,那肯定是比絕大多數的海魚好吃的,就是在吃習慣了海鮮的鷺島市,鱖魚(即桂花魚)的價格可不便宜,而且幾乎會吃魚的都抗拒不了其誘*惑力,因此王況相信,如果讓長安這些大佬都嚐過了海鮮之後,那麽海客們及出海捕魚的漁民們的地位就有機會得到很大的提升,海客,到現在為止還是亡命徒的另一個代稱。
王況想了想,還是保險點的好,挑出了趕快的讓張三拎了兩桶的魷魚,另找個地方存放,不能放地窖裏,徐國緒他們的鼻子都是屬狗的,放地窖裏保證會被他們翻出來,沒的糟蹋了好東西,冬天長安的氣候冷,除了白天偶爾有幾天暖和點外,晚上都是在冰點之下的,再加上有冰鎮著,放上幾天應該沒問題,王況準備好好的將自己會的各種魷魚做法都嚐試一遍,十幾年了啊。
作為在鷺島市生活了十幾年的王況,再加上祖上也是福州人,所以他很愛吃海鮮,以前在建安是沒機會吃,也就沒想起來,現在長溪黃家送的魷魚可算是挑起了王況那心底裏的饞蟲來,不行,得迴建安去,還要抽時間去至少去福州住上一段時間,這個時代的海鮮可全是天然野生的,黃花魚啊,野生的黃花魚後世已經要幾千一斤,王況當時還是沾了一個客戶是海軍的光,才吃到過一次野生的,那味道,至今讓人想起來都直吞口水呢。
這個時候王況才想起黃良的所謂密函來,打開來看,卻都是些不痛不癢的話,不外是說說建州這半年多來的變化如何如何,好讓王況這個建州的設計師心中有個數而已,隻是末了提了一句,長溪黃家說,這些年沿海一帶的漁民的漁獲有越來越多的趨勢,問問王況有什麽法子讓長溪人能憑漁獲多獲利。
這倒好辦了,王況笑了笑,自己還真是和老狐狸想到一塊去了,老狐狸的意思分明就是讓自己想辦法幫長溪,幫長溪也就是給建州多拓寬了商路,就是建州人不從事海產品的貿易,那些往來的商人不還要大部分取道建州?既然到了建州,作為一個飲食聖地,肯定是會停留的,有停留就有消費,有消費就有需求,有需求就有動力,老狐狸如今也學會了撥經濟算盤了。
正尋思間,門外就嚷嚷開了:“二郎又得了什麽好物事?這麽神秘兮兮的?”未見其人先聞其聲,不是尉遲保琳還能有誰,長安三虎裏就他最會咋唿。王況暗道,好險,剛要是自己不提前讓張三把魷魚藏了起來,等過了今晚,自己隻有心疼的份了。
王況這才暗暗的抹一把汗呢,程處默和尉遲保琳就衝了進來,他們倆是住得離王況最近的,秦懷玉次之,而徐國緒呢,因為在宮裏,高三要去請還要費點周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