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馬不停蹄東行,路上儒門延期追剿令已然傳遍南北,所見的江湖人士都有一絲謹慎。冥王便是禦留香,幾十年過去恩怨再起,人人想到的不是複仇,而是複仇所帶來的巨大傷亡。一些不利於禦留香的留言開始傳頌,今天一行人在這裏殺了幾人,明日在哪裏又殺了幾人,好似自己親眼所見一般。張少英明白,這正是山雨欲來的前兆。一行人趕了十一日路終於趕到仙俠山武林正宮,六宗駐事昭陽會澤,皇甫依,齊嫣然,宇文傑,徐德厚,曹九公等排陣迎接。張少英並未與眾人客氣,而是從隨行馬車上請下三人來,正是儒門惡儒顏無上,禪宗罪佛無垢和尚,無道徐祖陵。皇甫依等瞧得張少英如此陣仗無不暗暗心驚,這三人雖有冤屈終究非世俗所能接受。武林正宮乃俠義之樞紐,若讓這三人進宮,悼碑之前,所犧牲之英烈又將處於何地?禪宗罪佛之名,隻是江湖上在正與邪之間的一個稱唿,後來三人更合稱為三兇劊手。九年前靈雲寺四十八名僧人暗中私通強盜,奸淫擄掠,屢教不改,無垢和尚忍無可忍代佛行兇滅了靈雲寺滿門,成為禪宗一大公案。當年由於朝廷鼓勵,武林盟求情,江湖輿論以支持者多,禪宗又不願折了無垢向佛之心,但終究違反寺規,禪宗索性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糊弄過去。無垢事後自知罪孽深重,自此便隱居靈雲寺,從未下過山,不想今日竟然被張少英請了來。
至於無道徐祖陵,與無垢和尚際遇幾乎相同,登天觀道士以求仙之名招搖撞騙,愚弄百姓,暗殺無辜數百人之巨苦無沒有罪證,甚至殺了官軍,徐祖陵代天行道將登天觀六十七名道士誅殺,成為當年轟動一時的大案。由於後來官府的介入找到證據,因其懲處的是大兇之人朝廷沒有追究,亦無表彰。但因違反道家門規,其自此在登天觀足不出戶。近十年來不乏名家欲為三人正名,最後終因三人不願出戶而作罷。諸宗駐事不得不佩服張少英之手段,卻不知張少英請三人是何用意,三人又是如何被張少英請下山?現在麵臨的是這三人究竟入不入得宮門,花易玄外出不在,武林正宮以皇甫依為首,但張少英乃武林盟名譽副盟主,他竟歸來自當以其為主。張少英並未詢問眾人意見,眾人素知縱橫派識術之利害,均暗暗猜測張少英用意。
張少英將一行人請到俠公殿即開堂議事,並特意請了武林盟諸派駐事。張少英如此大動作反而讓諸宗有所保留,均欲一睹張少英如何作為。何況其為副盟主,眾人即便覺得不妥亦無法阻攔。待武林盟數百眾熙熙攘攘的行大禮之後,張少英落座應聲說道:“佛曰,放下屠刀亦能成佛,儒曰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道曰改過從善,功德無量。今日本尊請了三兇劊手來此,便欲以此為題讓諸位指點一二。”張少英此言一出,殿中各派諸事皆麵麵相覷,副盟主這冷不丁的開辯論會是何用意?大夥可一點準備也沒有,七宗定俠剛剛打下基礎,可亂不得。三兇劊手雖說有功,終究不容於禮法,世人褒貶不一,難以定論,否則三教禮法森嚴,怎容三人苟且至今?
靈山派諸事當先問道:“盟主今日所慮便是為這三人平反嗎?”張少英問道:“如此不妥是嗎?”靈山派駐事道:“正是,褒貶之下皆為不妥,不如不定義,讓天下人,讓本身尚有一處立足之地。”張少英沉聲說道:“三位肯隨我下山即為心中所定。不清不楚,乃是非公斷嗎?武林盟尚為武林至尊之公理便說不出對錯嗎?”靈山派駐事應道:“以理斷之,逆倫之惡當有天譴,替天行道雖人心所向,亦非法理能容。理法之辨由來已久,今日我等何須再起爭執。於理三人當赦,與法三人當償命。所謂明人不言暗語,朝武對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已是法外開恩,盟主何故多生事端?張副盟主,屬下失言了。”說罷,靈山派駐事躬身致歉。
張少英微微欠身迴應,說道:“是非法理自有公斷,三兇劊手當真為法外之地嗎?”靈山派駐事一時語塞,亦不願獨自一人與副盟主辯論,一為失禮,二為自身著想。見靈山派啞口,劍湖派駐事上前說道:“張副盟主所言不錯,三兇雖行兇殺人,終為除暴安良之善舉。朝武這麽多年都未曾提及一句確乃法外之地也。然武林盟俠義之下隨意殺戮,雖有稟報官府,又與三兇結果有何不同?事與人言,亦在知與不知,說與不說之間。”劍湖派駐事所言武林盟各派駐事均清楚,陳坦秋曾與各派議過此事結果是有理不揚,為惡不究,讓其自消於天地。以陳坦秋在江湖上的影響力,這便是結果,無可爭論。武道諸宗各派駐事並沒有參與發言,他們更想看看張少英謀劃為何,如今諸宗對其是滿滿的戒備不敢掉以輕心。
張少英道:“混沌是非天下亦可容,為何便不許殺手迷途知返,以今日計,明門聚集者近萬眾。難道武林盟要將這上萬人都抓來舉行一個砍頭競技儀式嗎?”張少英語一出,諸眾皆驚。這才多久才便愈萬人,如此處置起來怕是棘手。殺手一行自五代以來鼎盛不衰,泱泱數十萬眾,聚集萬把人張少英當所言非虛。但以實際論,若是三人百人尚可,這愈萬人的處置一個不好便是天大的麻煩。上萬眾的恩怨牽扯足以將這個天下撕碎。自古殺人者償命,黑榜雖是組織者,但受害家屬對殺手從不會有同情心。張少英逆勢行事勢必得罪天下人,雖說縱橫派有這樣的本錢。這一切事宜若非花易玄刻意調和,加之武林盟各大門派認知有識,俠義之風盛行,恐怕張少英這個武林盟副盟主虛位都難以掛上。
花易玄乃陳坦秋衣缽武林盟各大門派始終認可其為人,若論張少英武林盟包括諸宗都有異言,裙帶關係觀念甚深。各大門派皆乃一方梟雄,憑著各自的能力闖出一片天下,豈輪得到對張少英躬身請禮?所謂行情如此,也隻有諸宗從大局之下才發現他張少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縱橫派究竟想作甚麽。
皇甫依心思流轉,稍微挺動了一下唿吸,諸宗駐事便各自會意。諸宗一行人一年來參與武林盟事務,用心之下都成為知交好友,知皇甫依擔憂張少英拿禪宗駐事昭陽會澤開口。仙宗駐事齊嫣然即聲應道:“副盟主要為改過殺手正名,但武林盟秉承俠義至上,恩怨分明之國策。乃至於人言,三兇劊手當自盡以謝天下。”齊嫣然生性嚴肅,平日甚少歡笑,卻往往語出驚人切中要點。若以罪論,天理國法自有宋刑統,三人即便懲惡揚善,但屠戮甚重,判流放亦不為過,若如此與死又有何區別?三人各自受人倫這麽多年早已身心疲憊,一個不好三人自盡謝罪便是頃刻之事。以朝武大戰以來論之傷亡十萬計,又何曾有過國法?隻不過現實論之,這便是法理與現實之差距,不可作為台麵上的議題。張少英微微一笑,似是早已料到,應道:“三兇自盡便能結束善惡之行嗎?若能正得改過之行,逼死三兇之惡名張少英接下便是。”張少英此話一出,諸宗皆感無奈,這簡直就是無賴,清白蘭君的名頭當真名不符實。他終究是縱橫派培養起立的門戶,此時位高權重卻也可隨時廢掉,縱橫門,明門皆如此類教。
齊嫣然應道:“一個論透的議題再議亦是枉然。不錯,仙宗也行曾差遣過殺手組織行不法之事,恐怕諸宗亦不例外,如今,這一切均由諸宗筆錄計入藏書閣以正改過之心,從此與殺手組織一刀兩斷。五道七宗皆乃武林盟之部屬,尊上位居上司,如此,是否諸宗的陳年舊賬也要再議一番?”齊嫣然將這些秘密當場說出來,眾人雖知內情,終究不太光彩,若要追究起來,善惡之分,罪名之下不免又一番爭論。張少英識趣的並未接引這個話題,沉聲問道:“如此說來,諸位是不同意此舉了?”隱宗駐事曹九公歎道:“世事渾濁,當該虛章導流。武林盟清聖俠義之地豈能向罪惡低頭?若是幾人到罷了,這數以萬計的恩怨,張副盟主可問問那些受害者的家屬答不答應。”
張少英道:“如此說來,至極大道乃為不可鑒也之境地了?”張少英一語將口問死,齊嫣然縱使心性極強也不知該如何應對,一個不好禍從口出。忐忑間,昭陽會澤上前合十,應聲說道:“阿彌陀佛,張施主所為小僧感佩,萬惡始源皆在於心魔。佛言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黑榜盛及數十萬眾,這萬餘人不正應虛章導流之大勢,其造福大業?然以實論,是非善惡非我等能定,自有國法所依,民心所向。張施主若能應得天下人,武林盟又何足道哉!。”張少英應道:“這又有何難?二月之後塵埃落定,皇帝一道聖旨大赦天下,充以黑榜金庫撫恤家屬,當能告慰亡者生靈。”張少英一言竟出,諸眾再度震驚,以縱橫派的能力,朝廷應該不會拒絕。隻是如此一來,皇權免罪,公平何在?天下何平?這一刻各宗駐事對張少英有了抵觸情緒,武林盟行事光明磊落,張少英身上全是權謀算計,難以為伍。
至於無道徐祖陵,與無垢和尚際遇幾乎相同,登天觀道士以求仙之名招搖撞騙,愚弄百姓,暗殺無辜數百人之巨苦無沒有罪證,甚至殺了官軍,徐祖陵代天行道將登天觀六十七名道士誅殺,成為當年轟動一時的大案。由於後來官府的介入找到證據,因其懲處的是大兇之人朝廷沒有追究,亦無表彰。但因違反道家門規,其自此在登天觀足不出戶。近十年來不乏名家欲為三人正名,最後終因三人不願出戶而作罷。諸宗駐事不得不佩服張少英之手段,卻不知張少英請三人是何用意,三人又是如何被張少英請下山?現在麵臨的是這三人究竟入不入得宮門,花易玄外出不在,武林正宮以皇甫依為首,但張少英乃武林盟名譽副盟主,他竟歸來自當以其為主。張少英並未詢問眾人意見,眾人素知縱橫派識術之利害,均暗暗猜測張少英用意。
張少英將一行人請到俠公殿即開堂議事,並特意請了武林盟諸派駐事。張少英如此大動作反而讓諸宗有所保留,均欲一睹張少英如何作為。何況其為副盟主,眾人即便覺得不妥亦無法阻攔。待武林盟數百眾熙熙攘攘的行大禮之後,張少英落座應聲說道:“佛曰,放下屠刀亦能成佛,儒曰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道曰改過從善,功德無量。今日本尊請了三兇劊手來此,便欲以此為題讓諸位指點一二。”張少英此言一出,殿中各派諸事皆麵麵相覷,副盟主這冷不丁的開辯論會是何用意?大夥可一點準備也沒有,七宗定俠剛剛打下基礎,可亂不得。三兇劊手雖說有功,終究不容於禮法,世人褒貶不一,難以定論,否則三教禮法森嚴,怎容三人苟且至今?
靈山派諸事當先問道:“盟主今日所慮便是為這三人平反嗎?”張少英問道:“如此不妥是嗎?”靈山派駐事道:“正是,褒貶之下皆為不妥,不如不定義,讓天下人,讓本身尚有一處立足之地。”張少英沉聲說道:“三位肯隨我下山即為心中所定。不清不楚,乃是非公斷嗎?武林盟尚為武林至尊之公理便說不出對錯嗎?”靈山派駐事應道:“以理斷之,逆倫之惡當有天譴,替天行道雖人心所向,亦非法理能容。理法之辨由來已久,今日我等何須再起爭執。於理三人當赦,與法三人當償命。所謂明人不言暗語,朝武對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已是法外開恩,盟主何故多生事端?張副盟主,屬下失言了。”說罷,靈山派駐事躬身致歉。
張少英微微欠身迴應,說道:“是非法理自有公斷,三兇劊手當真為法外之地嗎?”靈山派駐事一時語塞,亦不願獨自一人與副盟主辯論,一為失禮,二為自身著想。見靈山派啞口,劍湖派駐事上前說道:“張副盟主所言不錯,三兇雖行兇殺人,終為除暴安良之善舉。朝武這麽多年都未曾提及一句確乃法外之地也。然武林盟俠義之下隨意殺戮,雖有稟報官府,又與三兇結果有何不同?事與人言,亦在知與不知,說與不說之間。”劍湖派駐事所言武林盟各派駐事均清楚,陳坦秋曾與各派議過此事結果是有理不揚,為惡不究,讓其自消於天地。以陳坦秋在江湖上的影響力,這便是結果,無可爭論。武道諸宗各派駐事並沒有參與發言,他們更想看看張少英謀劃為何,如今諸宗對其是滿滿的戒備不敢掉以輕心。
張少英道:“混沌是非天下亦可容,為何便不許殺手迷途知返,以今日計,明門聚集者近萬眾。難道武林盟要將這上萬人都抓來舉行一個砍頭競技儀式嗎?”張少英語一出,諸眾皆驚。這才多久才便愈萬人,如此處置起來怕是棘手。殺手一行自五代以來鼎盛不衰,泱泱數十萬眾,聚集萬把人張少英當所言非虛。但以實際論,若是三人百人尚可,這愈萬人的處置一個不好便是天大的麻煩。上萬眾的恩怨牽扯足以將這個天下撕碎。自古殺人者償命,黑榜雖是組織者,但受害家屬對殺手從不會有同情心。張少英逆勢行事勢必得罪天下人,雖說縱橫派有這樣的本錢。這一切事宜若非花易玄刻意調和,加之武林盟各大門派認知有識,俠義之風盛行,恐怕張少英這個武林盟副盟主虛位都難以掛上。
花易玄乃陳坦秋衣缽武林盟各大門派始終認可其為人,若論張少英武林盟包括諸宗都有異言,裙帶關係觀念甚深。各大門派皆乃一方梟雄,憑著各自的能力闖出一片天下,豈輪得到對張少英躬身請禮?所謂行情如此,也隻有諸宗從大局之下才發現他張少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縱橫派究竟想作甚麽。
皇甫依心思流轉,稍微挺動了一下唿吸,諸宗駐事便各自會意。諸宗一行人一年來參與武林盟事務,用心之下都成為知交好友,知皇甫依擔憂張少英拿禪宗駐事昭陽會澤開口。仙宗駐事齊嫣然即聲應道:“副盟主要為改過殺手正名,但武林盟秉承俠義至上,恩怨分明之國策。乃至於人言,三兇劊手當自盡以謝天下。”齊嫣然生性嚴肅,平日甚少歡笑,卻往往語出驚人切中要點。若以罪論,天理國法自有宋刑統,三人即便懲惡揚善,但屠戮甚重,判流放亦不為過,若如此與死又有何區別?三人各自受人倫這麽多年早已身心疲憊,一個不好三人自盡謝罪便是頃刻之事。以朝武大戰以來論之傷亡十萬計,又何曾有過國法?隻不過現實論之,這便是法理與現實之差距,不可作為台麵上的議題。張少英微微一笑,似是早已料到,應道:“三兇自盡便能結束善惡之行嗎?若能正得改過之行,逼死三兇之惡名張少英接下便是。”張少英此話一出,諸宗皆感無奈,這簡直就是無賴,清白蘭君的名頭當真名不符實。他終究是縱橫派培養起立的門戶,此時位高權重卻也可隨時廢掉,縱橫門,明門皆如此類教。
齊嫣然應道:“一個論透的議題再議亦是枉然。不錯,仙宗也行曾差遣過殺手組織行不法之事,恐怕諸宗亦不例外,如今,這一切均由諸宗筆錄計入藏書閣以正改過之心,從此與殺手組織一刀兩斷。五道七宗皆乃武林盟之部屬,尊上位居上司,如此,是否諸宗的陳年舊賬也要再議一番?”齊嫣然將這些秘密當場說出來,眾人雖知內情,終究不太光彩,若要追究起來,善惡之分,罪名之下不免又一番爭論。張少英識趣的並未接引這個話題,沉聲問道:“如此說來,諸位是不同意此舉了?”隱宗駐事曹九公歎道:“世事渾濁,當該虛章導流。武林盟清聖俠義之地豈能向罪惡低頭?若是幾人到罷了,這數以萬計的恩怨,張副盟主可問問那些受害者的家屬答不答應。”
張少英道:“如此說來,至極大道乃為不可鑒也之境地了?”張少英一語將口問死,齊嫣然縱使心性極強也不知該如何應對,一個不好禍從口出。忐忑間,昭陽會澤上前合十,應聲說道:“阿彌陀佛,張施主所為小僧感佩,萬惡始源皆在於心魔。佛言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黑榜盛及數十萬眾,這萬餘人不正應虛章導流之大勢,其造福大業?然以實論,是非善惡非我等能定,自有國法所依,民心所向。張施主若能應得天下人,武林盟又何足道哉!。”張少英應道:“這又有何難?二月之後塵埃落定,皇帝一道聖旨大赦天下,充以黑榜金庫撫恤家屬,當能告慰亡者生靈。”張少英一言竟出,諸眾再度震驚,以縱橫派的能力,朝廷應該不會拒絕。隻是如此一來,皇權免罪,公平何在?天下何平?這一刻各宗駐事對張少英有了抵觸情緒,武林盟行事光明磊落,張少英身上全是權謀算計,難以為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