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幾個正司皆跪了下來,哭泣道:"忠君報國不敢忘,隻不願如此默然以逝."何進似乎失去了耐心,說道:"死者都是一樣的,你們想死得轟轟烈烈,那些犧牲無數的隨屬,屬下又該如何?今日你們聚眾妄議,失望於本門,失禮於胡先生,失信於聖上,大犯門規,罪不可恕."能動的幾司聽著諸多的罪責,終究嚇破膽了.忽然跪著的幾人但覺頸間一熱,血腥味凝重,一人以為自己的脖子已被捏碎了,嚇暈了過去.剩下的幾人抬頭瞧去,卻隻見六正司的身體轟然倒下,整個頭顱已經不見了,殷虹的斷處鮮血噴灑,諸司已然嚇癱了.何進卻沒打算放過他們,將人頭遞到他們麵前一一瞧過,終於他們都嚇瘋了,口吐白沫,渾身抽搐,雙目渙散.
作為正司他們平日甚少做事,與監門同掌一司政務,是極為輕鬆的.做事永遠都是副司的事,這樣的血腥又豈是他們所能承受的,沒有嚇死已經足夠了.何進將六正司的頭顱提到了眼前,他死不瞑目,確實很嚇人,連胡道與諸副司都有些瞧不下去了.惋惜殘殺同事的同時,亦在感激何進的幫助.胡道撕下了自己的衣襟雙手遞上,何進本不想接,最終還是接了,擦了手,然後小心翼翼的將衣襟疊好收在懷中.胡道已是眼眶濕潤,本想行禮道謝,但對於一個不是朋友的朋友的尊重,他還是忍下了.許久何進向禦內班副使說道:"今日所見所聞,論禮不論事,論心不論政,你如實向皇上陳奏,並將這些人送迴大內,由皇上親自發落."副使點頭應了,取來隨行筆墨書寫密奏.
許久,諸人凝視著湖麵皆思緒萬千.倘若沒有血腥味兒,這一群儒者在這山水之間將是多麽的清雅.這時內侍來報,稱有人拜訪,並遞上拜帖.胡道取出內書一觀不禁神色大變.又是大喜,已是情緒激動,整頓衣襟,奪路前迎.諸眾何曾見過胡道如此深情,皆是好奇,隨後跟上.
山莊外一個白衣儒袍女子迎風而立,長發及膝,雲鬢高築,卻戴著帷帽,瞧不清麵目.身後一個三十來歲的白衣女子做侍婢打扮.雖隻是一個侍婢,但那典雅素樸的氣息讓人眼前一亮.倒是那個儒袍女子白衣嫋嫋,菊香四方,那份儒雅,那份端靜.那份出淤泥而不凡的氣息猶如仙女下凡,讓人奇心大起,意欲一睹帽後仙容.如此高貴之雅韻,任人見之都動心不已,不敢褻瀆佳人.當胡道迎出來時,女子盈盈一揖,嬌姿可人.令人心血沸騰,以此之氣韻必將是非同凡響.胡道一揖迴禮,淚水幾欲奪目而出.帽後女子亦是眼圈一紅,隨後胡道一言未語將女子請進了莊內.瞧著這個奇女子,諸眾都震驚不已,那般的儒雅隻有精修儒家大學的高士才有的端靜.呈現在一個女子身上,竟是這般的別致生動,令人沒覺得有絲毫不妥.
進得莊內,一路上女子對莊內的景色都不曾瞧上一眼,隻是在胡道的引導下.去了胡道的定心居.女子這才瞧了牌匾一眼駐足問道:"在此可有君乎?"悅耳仙音如沐春光,令人渾身酥麻,攝魂蝕骨.胡道搖頭說道:"非君即是君,此君非常君,常君非正君,不過為君而."女子道:"萬事為心即為君,師哥當真不曾醒悟?"胡道搖搖頭說道:"念之,見之,用之,當知,其所非常,物是人非罷了."女子點頭說道:"師妹此來即是為此."說罷,不等胡道請禮亦踏步入居.胡道深情雖勉勵鎮定,但師妹這一番話卻是另有深意,叫他如何能安定下來.
倒是諸宗,何進,各副司,從來不知道胡道的來曆,這時見女子以師妹自居,卻不知胡道出自哪個名門大派,竟有如此奇女子.然而思慮的背後,諸人也都在感歎,能有如此佳人相伴,那是何等樂事.白衣女子領著侍婢進了院中,即向胡道問道:"不知師哥將以何處與妻?"胡道渾身戰栗,這竟是托付終生之語.二人雖自小情篤,卻又哪裏三書六禮,明媒正娶了.師妹如此名言,便是告訴在座之人,他已是胡家之妻了.
白衣女子這一言自是語驚四座,但她鬢發未綰,衣著未婦,又何以嫁人?且與胡道甚是禮讓,全不似夫妻.但這樣的奇女子竟有此言,自不會是不堪之人,即便與胡道為合是假,自也關係匪淺.念罷,隨之而來的便是深深的惋惜,這樣的奇女子竟已名花有主了.當下何進一眾自也不好再討饒,紛紛告辭.人去居空,唯三人相聚.胡道不再客氣,將二女請到居室內,命侍婢奉茶,上的是碧螺春新茶.然而佳人卻無品茶之雅,卻屏退了她的侍婢,胡道心虛起伏,膽顫心驚,隻得將侍婢也屏退了.當居室內再無外人,女子取下了帷帽.
又見那絕世麵容,胡道已不能自製.這番不食人間煙火與其略顯塵埃混雜,卻是另一番韻味.雲鬢莪莪,修眉聯娟,延頸秀項,膚若凝脂,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如此完美之天仙女子,胡道已感今生足矣.見得胡道眼中的驚歎和感慰,女子露出一絲笑容,念道:"逍遙非儒,萬律不失,其心所成,何懼天威."胡道歎道:"本派教義,不敢有失."女子點點頭,走向了床榻,背向胡道,說道:"我心已真,師哥可教?"胡道應道:"君心不失,今生可慰."女子幽幽說道:"可好久未聽你喊我的名字了,如今爹爹不在,你可有心?"佳人如此傾心之語.[,!],胡道亦是感動,以前他或許不敢,如今曆經人事,已是精純熟道了.上前一禮,喚道:"依兒."這一聲唿喚,喚出了一個癡情女子已久的委屈,亦是美目含淚.本欲撲在心上人懷中哭泣一番,但熟究儒家教習,雖不受束縛,身為女兒家卻又何曾如此過.倘若不是分離已久,她亦不會有今日之失態了.
胡道從不敢對師妹如此失禮的,或許這裏再無外人,胡道上前握住了佳人的柔夷,問道:"依妹,可是你自己來的?"女子臉頰兒緋紅,垂首應也不是,不應也不是,隻得說道:"塵世險惡,爹爹說我竟然已許今生,便該與你同舟共濟,我便來了."胡道不禁熱淚盈眶,心中卻是揪心的痛,鬆開了佳人的玉手.女子不禁一怔,瞧著自己日思夜想的人兒,人也黑了,眼神都多了一絲惆悵,這一刻卻有了痛苦,說道:"塵世本是如此,爹爹說我此來一為幫你,二為閱曆,不至於坐井觀天,三為將你完好無損的帶迴去."胡道微微一笑,竟是如此苦澀,說道:"師父洞察秋毫,這裏的大局他早已料到了."想到此,胡道心中更痛,幾乎提不起一絲意念,甚是疲憊.
瞧著他那痛苦的神色,女子亦是感同身受,忽而上前拉住胡道的手.兩人飛奔出屋,躍出山莊,向後山的山頂疾奔.這處山莊建在群山之中,以綠瓦,綠牆建造,無論是遠處還是天上,若非相近,是極難發現的.女子拉著胡道奔上了山巒,驕陽愜愜,群山疊嶂,青山綠水之間,佳人相伴,將是何等的愜意.兩人靜靜的坐在石頭上,女子身下墊著胡道的外衣,兩人之間不過數寸距離.微風拂過,盡是伊人身上的菊花香氣,淡而不濃,卻是那般的令人陶醉.許久,女子問道:"還記得你剛出來深情嗎?"胡道歎道:"忘不了的."女子說道:"中不偏,庸不易,中其正,平其和,其所為用,中庸之道何在?"胡道歎了口氣,說道:"如此大的南門,在這風雨飄搖之中,壓得透不過氣啦,所謂信念,哼,也不過如此罷了."女子搖頭說道:"我知道你一個人太累了,如果現在你想退出,那才是我不願見到的.有所為便有所不為,半途而廢,本身未錯,你又何以放棄?"胡道點點頭,心中的憋悶亦有所緩解,應道:"依兒說的是,君受教了."聽得他竟未以此相稱,女子亦是暗喜,說道:"今後有我在你身邊,你便不再孤獨了."說罷,向心上人靠去.胡道卻站起了身,驚的佳人竟是尷尬又是失落.
隻聽胡道負手說道:"這是一條沒有迴頭的路,汝赤誠之心,君不敢受之."說罷,轉身長揖道歉.女子平了平心緒,深深吸了口氣,凝視著遠方,揪心之間歎道:"原來你都不曾真心待我."明知佳人此語並非自己心意,她定也知曉.但其誠心而來,自小到大未曾受過委屈,如今淚水已下,勉力神態的背後便是深深的刺痛之感.胡道何曾不是如此,連日來的心悶積壓,再以這時的忍痛割愛,其漸感一陣眩暈.
作為正司他們平日甚少做事,與監門同掌一司政務,是極為輕鬆的.做事永遠都是副司的事,這樣的血腥又豈是他們所能承受的,沒有嚇死已經足夠了.何進將六正司的頭顱提到了眼前,他死不瞑目,確實很嚇人,連胡道與諸副司都有些瞧不下去了.惋惜殘殺同事的同時,亦在感激何進的幫助.胡道撕下了自己的衣襟雙手遞上,何進本不想接,最終還是接了,擦了手,然後小心翼翼的將衣襟疊好收在懷中.胡道已是眼眶濕潤,本想行禮道謝,但對於一個不是朋友的朋友的尊重,他還是忍下了.許久何進向禦內班副使說道:"今日所見所聞,論禮不論事,論心不論政,你如實向皇上陳奏,並將這些人送迴大內,由皇上親自發落."副使點頭應了,取來隨行筆墨書寫密奏.
許久,諸人凝視著湖麵皆思緒萬千.倘若沒有血腥味兒,這一群儒者在這山水之間將是多麽的清雅.這時內侍來報,稱有人拜訪,並遞上拜帖.胡道取出內書一觀不禁神色大變.又是大喜,已是情緒激動,整頓衣襟,奪路前迎.諸眾何曾見過胡道如此深情,皆是好奇,隨後跟上.
山莊外一個白衣儒袍女子迎風而立,長發及膝,雲鬢高築,卻戴著帷帽,瞧不清麵目.身後一個三十來歲的白衣女子做侍婢打扮.雖隻是一個侍婢,但那典雅素樸的氣息讓人眼前一亮.倒是那個儒袍女子白衣嫋嫋,菊香四方,那份儒雅,那份端靜.那份出淤泥而不凡的氣息猶如仙女下凡,讓人奇心大起,意欲一睹帽後仙容.如此高貴之雅韻,任人見之都動心不已,不敢褻瀆佳人.當胡道迎出來時,女子盈盈一揖,嬌姿可人.令人心血沸騰,以此之氣韻必將是非同凡響.胡道一揖迴禮,淚水幾欲奪目而出.帽後女子亦是眼圈一紅,隨後胡道一言未語將女子請進了莊內.瞧著這個奇女子,諸眾都震驚不已,那般的儒雅隻有精修儒家大學的高士才有的端靜.呈現在一個女子身上,竟是這般的別致生動,令人沒覺得有絲毫不妥.
進得莊內,一路上女子對莊內的景色都不曾瞧上一眼,隻是在胡道的引導下.去了胡道的定心居.女子這才瞧了牌匾一眼駐足問道:"在此可有君乎?"悅耳仙音如沐春光,令人渾身酥麻,攝魂蝕骨.胡道搖頭說道:"非君即是君,此君非常君,常君非正君,不過為君而."女子道:"萬事為心即為君,師哥當真不曾醒悟?"胡道搖搖頭說道:"念之,見之,用之,當知,其所非常,物是人非罷了."女子點頭說道:"師妹此來即是為此."說罷,不等胡道請禮亦踏步入居.胡道深情雖勉勵鎮定,但師妹這一番話卻是另有深意,叫他如何能安定下來.
倒是諸宗,何進,各副司,從來不知道胡道的來曆,這時見女子以師妹自居,卻不知胡道出自哪個名門大派,竟有如此奇女子.然而思慮的背後,諸人也都在感歎,能有如此佳人相伴,那是何等樂事.白衣女子領著侍婢進了院中,即向胡道問道:"不知師哥將以何處與妻?"胡道渾身戰栗,這竟是托付終生之語.二人雖自小情篤,卻又哪裏三書六禮,明媒正娶了.師妹如此名言,便是告訴在座之人,他已是胡家之妻了.
白衣女子這一言自是語驚四座,但她鬢發未綰,衣著未婦,又何以嫁人?且與胡道甚是禮讓,全不似夫妻.但這樣的奇女子竟有此言,自不會是不堪之人,即便與胡道為合是假,自也關係匪淺.念罷,隨之而來的便是深深的惋惜,這樣的奇女子竟已名花有主了.當下何進一眾自也不好再討饒,紛紛告辭.人去居空,唯三人相聚.胡道不再客氣,將二女請到居室內,命侍婢奉茶,上的是碧螺春新茶.然而佳人卻無品茶之雅,卻屏退了她的侍婢,胡道心虛起伏,膽顫心驚,隻得將侍婢也屏退了.當居室內再無外人,女子取下了帷帽.
又見那絕世麵容,胡道已不能自製.這番不食人間煙火與其略顯塵埃混雜,卻是另一番韻味.雲鬢莪莪,修眉聯娟,延頸秀項,膚若凝脂,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如此完美之天仙女子,胡道已感今生足矣.見得胡道眼中的驚歎和感慰,女子露出一絲笑容,念道:"逍遙非儒,萬律不失,其心所成,何懼天威."胡道歎道:"本派教義,不敢有失."女子點點頭,走向了床榻,背向胡道,說道:"我心已真,師哥可教?"胡道應道:"君心不失,今生可慰."女子幽幽說道:"可好久未聽你喊我的名字了,如今爹爹不在,你可有心?"佳人如此傾心之語.[,!],胡道亦是感動,以前他或許不敢,如今曆經人事,已是精純熟道了.上前一禮,喚道:"依兒."這一聲唿喚,喚出了一個癡情女子已久的委屈,亦是美目含淚.本欲撲在心上人懷中哭泣一番,但熟究儒家教習,雖不受束縛,身為女兒家卻又何曾如此過.倘若不是分離已久,她亦不會有今日之失態了.
胡道從不敢對師妹如此失禮的,或許這裏再無外人,胡道上前握住了佳人的柔夷,問道:"依妹,可是你自己來的?"女子臉頰兒緋紅,垂首應也不是,不應也不是,隻得說道:"塵世險惡,爹爹說我竟然已許今生,便該與你同舟共濟,我便來了."胡道不禁熱淚盈眶,心中卻是揪心的痛,鬆開了佳人的玉手.女子不禁一怔,瞧著自己日思夜想的人兒,人也黑了,眼神都多了一絲惆悵,這一刻卻有了痛苦,說道:"塵世本是如此,爹爹說我此來一為幫你,二為閱曆,不至於坐井觀天,三為將你完好無損的帶迴去."胡道微微一笑,竟是如此苦澀,說道:"師父洞察秋毫,這裏的大局他早已料到了."想到此,胡道心中更痛,幾乎提不起一絲意念,甚是疲憊.
瞧著他那痛苦的神色,女子亦是感同身受,忽而上前拉住胡道的手.兩人飛奔出屋,躍出山莊,向後山的山頂疾奔.這處山莊建在群山之中,以綠瓦,綠牆建造,無論是遠處還是天上,若非相近,是極難發現的.女子拉著胡道奔上了山巒,驕陽愜愜,群山疊嶂,青山綠水之間,佳人相伴,將是何等的愜意.兩人靜靜的坐在石頭上,女子身下墊著胡道的外衣,兩人之間不過數寸距離.微風拂過,盡是伊人身上的菊花香氣,淡而不濃,卻是那般的令人陶醉.許久,女子問道:"還記得你剛出來深情嗎?"胡道歎道:"忘不了的."女子說道:"中不偏,庸不易,中其正,平其和,其所為用,中庸之道何在?"胡道歎了口氣,說道:"如此大的南門,在這風雨飄搖之中,壓得透不過氣啦,所謂信念,哼,也不過如此罷了."女子搖頭說道:"我知道你一個人太累了,如果現在你想退出,那才是我不願見到的.有所為便有所不為,半途而廢,本身未錯,你又何以放棄?"胡道點點頭,心中的憋悶亦有所緩解,應道:"依兒說的是,君受教了."聽得他竟未以此相稱,女子亦是暗喜,說道:"今後有我在你身邊,你便不再孤獨了."說罷,向心上人靠去.胡道卻站起了身,驚的佳人竟是尷尬又是失落.
隻聽胡道負手說道:"這是一條沒有迴頭的路,汝赤誠之心,君不敢受之."說罷,轉身長揖道歉.女子平了平心緒,深深吸了口氣,凝視著遠方,揪心之間歎道:"原來你都不曾真心待我."明知佳人此語並非自己心意,她定也知曉.但其誠心而來,自小到大未曾受過委屈,如今淚水已下,勉力神態的背後便是深深的刺痛之感.胡道何曾不是如此,連日來的心悶積壓,再以這時的忍痛割愛,其漸感一陣眩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