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有一腔熱血,擰著眉頭興衝衝的苦幹,是成就不了大事的,要想最後取得成功,最起碼也要有一套方法才行。
而那些領袖們的方法,帶領所有人走出黑暗的方法,有到底是什麽呢?
沒有一個是相同的,他們每一個都不同,各有各的方法,也……,一定要必須不同才行!
每一個時代的情況都不相同,麵臨的問題也不相同,社會的情況、人們的思想、經濟狀況、國際局勢……,等等、等等,方方麵麵的情況,全部都是不一樣的。
因此,各個時代的領袖們,帶領人們走出黑暗的具體一套方法,當然也是全都不相同的,而這套走出黑暗,還天下萬民以太平的方法,就叫平天下之道。
也有一些喜好包裝的人,會把平天下之道改個名字,叫做——帝王之術。
其實兩者的本質完全相同,就是怎麽讓天下安定而已,之所以叫帝王之術,隻是顯得高級一點兒罷了。
以秦朝為界限,在秦朝以前的平天下之道,跟秦朝滅亡以後,一直到現在的平天下之道,是根本就並不一樣的!
沒錯,就是一直到現在為止,從東漢王朝建立之後,一直到現在這個時代,以及未來的不知道多少年時光,這一套極度強悍的平天下之道,雖然在各個曆史時期會略有不同,但是,本質上是不可能會有變化的。
而要想了解這一套方法,到底是怎麽迴事兒,就必須從根源說起。
大禹治水以前,天下絕對還出現過許多次黑暗時期,但是,具體的情況是怎麽一個樣子,由於時間太過的遙遠,史料極度的匱乏,當然也就說不清了。
因此,便以大禹治水的時代為起點,往後大概的略說一下。
大禹治水到底是不是真的,其實也不好說,畢竟沒有大禹時代的曆史資料存留,但是,全世界各國的傳說之中,卻都流傳著大洪水的傳說,因此,就姑且當它是真的好了。
在大禹生活的那個時代,人麵所麵臨的最大災難,當然也就是肆虐天下的洪水,因此,怎麽把洪水給搞定,也就是當時的平天下之道。
這可並非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一直到現在為止,抗洪搶險都是很頭痛的問題,因此,大禹能在遠古時代,將肆虐天下的洪水搞定,真心是很了不起的。
大禹治水以後,按照亞聖的說法,到了殷商末期的時候,天下便再次產生了問題,蹦出了一個恐怖暴君紂王。
但是,曆史乃是勝利者書寫的,因此,紂王到底是個怎麽樣的人,別說是現代了,就是放在兩千多年前,讓亞聖拿出確鑿的證據,說明紂王就是一個超級大暴君,恐怕……,他也是拿不出來的。
不過,兩千年前的亞聖時代,畢竟比現在距離殷商時代近些,說不定當時還真有這方麵的確鑿證據,因此,就姑且當殷紂王,就是一個超級大暴君好了。
既然是暴君,那就當然是很壞的,為了一己之私欲,便置天下萬民於不顧,搞的全天下百姓怨聲載道、民不聊生,因此,怎麽把這個暴君給搞死,建立一個更好的王朝,就是當時的平天下之道。
這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畢竟不管紂王到底有多壞,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而且他還是整個國家的統治者,因此,憑周國一個小小的諸侯國,直接將紂王給逼得自焚,也是非常牛嗶的。
周王朝分裂,進入了春秋時代,這就可以很確定的說一說了,畢竟有史料記載了嘛。
那麽,春秋時代的問題,又到底是什麽呢?
很簡單,就是八個字而已——人心不古、禽獸不如!
可以很確定的說,在春秋時代,百姓生活的其實還算不錯,極度尖銳的社會問題,也並沒有那麽的凸出,就連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也是完全就像笑話似的。
但是,縱觀兩千年的光陰,春秋時代出現的問題,論可怕程度,都是穩坐第一把交椅的!
在周王朝沒有滅亡的時候,人心都是很淳樸的,至少表麵上看起來是很淳樸的,各個諸侯國之間、諸侯國與王室之間,相處的還是很融洽的,根本就沒有過多的算計,更沒有背後捅刀的事件發生。
可是,等到周朝分裂,進入了春秋時代之後,各個家族之間,各個家族與諸侯國之間,諸侯國與王室之間,就不再是那麽淳樸了,也就說……,人心已經變了,開始慢慢的變黑了。
當家族為了上位取代諸侯國,而機關算盡搞死自己的國主;當諸侯國主的兒子,為了成為王國的一把手,取代自己父親的地位,而千方百計搞死自己父親的時候,從王室到諸侯國,再到各個家族,最後再到每一個平民百姓,上上下下的所有人……,全都變了。
麵對著自己周圍,舉目皆是為了利益,而像殘忍的野獸一般靜靜等待時機,然後突然之間就一撲而上,敢殺死所有擋路者的——人!
聖人終於是恐懼了,他到底恐懼的是什麽,是這些已經變成可怕怪獸的人嗎,是周王朝即將滅亡,所有人卻都非常滿意的可怕時代嗎,是天下百姓沉淪苦海,卻懵然不知的無奈現實嗎?
不是的,他所恐懼的,要比這些更加嚴重的多,那就是……,人會越來越壞。
欲壑是難以填平的,也不用去填平,因為這是人的天性,也是社會前進的動力,但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就去傷害自己的上司、朋友、親人……,乃至於陌生人,長此以往發展下去,時代隻會慢慢的向下沉淪,最終……,徹底崩潰。
這才是聖人所恐懼的,也是當時所有目光銳利的智者,全部都恐懼的趨勢,因此,這才出現了一個,空前豪邁卻又極度悲涼的所謂盛況——百家爭鳴!
天下如果沒有病,根本就出不了這種所謂的盛況,也根本就不用出!
正是因為天下病了,正是天下所有人全都病了,因此,才會出現這種,必然出現的所謂盛況。
因此,各個學派的智者,便紛紛開始站出來,拿出自己學派的思想,試圖改變這種極度危險的局麵,試圖把人心再一次扭轉迴來,試圖拖延整個天下不斷沉淪的速度。
所以,在百家爭鳴的時代,不論是聖人也好,還是其他各個學派的智者也罷,拿出來的所有智慧結晶,統統都隻是挽救人心的,並不是——平天下之道!
把整個天下治理太平,終究是要靠領袖、王者、統帥,這一類人去做的,而根本就無意天下的聖人,與他同一時代的那些智者們,也都根本就沒有一點兒責任,去理會天下萬民!
說白了,沒有任何人有資格,去教別人去怎麽做人,不管是變成野獸也好,還是繼續老老實實的做人也罷,跟聖人以及那些智者……,有一文錢的關係嗎?
隻要把自己的修行之道拿出來了,其實也就已經可以啦,已經很對得起天下的蒼生了,平天下之道……,那是領袖要去思考的事情!
可是……,領袖在哪兒呢,那些明王、賢臣……,又到底是躲在何處?
周天子、各個諸侯國的國主、各個世家的家主、全天下的老百姓,又全都在幹什麽!
等呀等、等呀等、找呀找、找呀找,等了一年又一年,找了一處又一處,眼見著整個天下都快要完蛋了,人心已經再也無法挽迴了,自己都他媽快要死了……,聖人也沒有等到,更沒有找到。
於是……,仰天長歎了一聲之後……,聖人終於是……,自己提起了筆來……,開始書寫這個時代,這個已經無可救藥的時代——春秋。
如果不是大慈悲,聖人是根本不會提筆的,他難道不知道像老子一樣,騎著個小牛去旅遊,是一種很瀟灑的生活方式嗎?
可是,已經預見到將來社會變化的聖人,終於是給後世之人留了個保險,將如何製定平天下之道的方法……,留在了自己的著作之中。
沒錯,不是簡簡單單的平天下之道,而是……,製定它的方法!
而那些領袖們的方法,帶領所有人走出黑暗的方法,有到底是什麽呢?
沒有一個是相同的,他們每一個都不同,各有各的方法,也……,一定要必須不同才行!
每一個時代的情況都不相同,麵臨的問題也不相同,社會的情況、人們的思想、經濟狀況、國際局勢……,等等、等等,方方麵麵的情況,全部都是不一樣的。
因此,各個時代的領袖們,帶領人們走出黑暗的具體一套方法,當然也是全都不相同的,而這套走出黑暗,還天下萬民以太平的方法,就叫平天下之道。
也有一些喜好包裝的人,會把平天下之道改個名字,叫做——帝王之術。
其實兩者的本質完全相同,就是怎麽讓天下安定而已,之所以叫帝王之術,隻是顯得高級一點兒罷了。
以秦朝為界限,在秦朝以前的平天下之道,跟秦朝滅亡以後,一直到現在的平天下之道,是根本就並不一樣的!
沒錯,就是一直到現在為止,從東漢王朝建立之後,一直到現在這個時代,以及未來的不知道多少年時光,這一套極度強悍的平天下之道,雖然在各個曆史時期會略有不同,但是,本質上是不可能會有變化的。
而要想了解這一套方法,到底是怎麽迴事兒,就必須從根源說起。
大禹治水以前,天下絕對還出現過許多次黑暗時期,但是,具體的情況是怎麽一個樣子,由於時間太過的遙遠,史料極度的匱乏,當然也就說不清了。
因此,便以大禹治水的時代為起點,往後大概的略說一下。
大禹治水到底是不是真的,其實也不好說,畢竟沒有大禹時代的曆史資料存留,但是,全世界各國的傳說之中,卻都流傳著大洪水的傳說,因此,就姑且當它是真的好了。
在大禹生活的那個時代,人麵所麵臨的最大災難,當然也就是肆虐天下的洪水,因此,怎麽把洪水給搞定,也就是當時的平天下之道。
這可並非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一直到現在為止,抗洪搶險都是很頭痛的問題,因此,大禹能在遠古時代,將肆虐天下的洪水搞定,真心是很了不起的。
大禹治水以後,按照亞聖的說法,到了殷商末期的時候,天下便再次產生了問題,蹦出了一個恐怖暴君紂王。
但是,曆史乃是勝利者書寫的,因此,紂王到底是個怎麽樣的人,別說是現代了,就是放在兩千多年前,讓亞聖拿出確鑿的證據,說明紂王就是一個超級大暴君,恐怕……,他也是拿不出來的。
不過,兩千年前的亞聖時代,畢竟比現在距離殷商時代近些,說不定當時還真有這方麵的確鑿證據,因此,就姑且當殷紂王,就是一個超級大暴君好了。
既然是暴君,那就當然是很壞的,為了一己之私欲,便置天下萬民於不顧,搞的全天下百姓怨聲載道、民不聊生,因此,怎麽把這個暴君給搞死,建立一個更好的王朝,就是當時的平天下之道。
這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畢竟不管紂王到底有多壞,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而且他還是整個國家的統治者,因此,憑周國一個小小的諸侯國,直接將紂王給逼得自焚,也是非常牛嗶的。
周王朝分裂,進入了春秋時代,這就可以很確定的說一說了,畢竟有史料記載了嘛。
那麽,春秋時代的問題,又到底是什麽呢?
很簡單,就是八個字而已——人心不古、禽獸不如!
可以很確定的說,在春秋時代,百姓生活的其實還算不錯,極度尖銳的社會問題,也並沒有那麽的凸出,就連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也是完全就像笑話似的。
但是,縱觀兩千年的光陰,春秋時代出現的問題,論可怕程度,都是穩坐第一把交椅的!
在周王朝沒有滅亡的時候,人心都是很淳樸的,至少表麵上看起來是很淳樸的,各個諸侯國之間、諸侯國與王室之間,相處的還是很融洽的,根本就沒有過多的算計,更沒有背後捅刀的事件發生。
可是,等到周朝分裂,進入了春秋時代之後,各個家族之間,各個家族與諸侯國之間,諸侯國與王室之間,就不再是那麽淳樸了,也就說……,人心已經變了,開始慢慢的變黑了。
當家族為了上位取代諸侯國,而機關算盡搞死自己的國主;當諸侯國主的兒子,為了成為王國的一把手,取代自己父親的地位,而千方百計搞死自己父親的時候,從王室到諸侯國,再到各個家族,最後再到每一個平民百姓,上上下下的所有人……,全都變了。
麵對著自己周圍,舉目皆是為了利益,而像殘忍的野獸一般靜靜等待時機,然後突然之間就一撲而上,敢殺死所有擋路者的——人!
聖人終於是恐懼了,他到底恐懼的是什麽,是這些已經變成可怕怪獸的人嗎,是周王朝即將滅亡,所有人卻都非常滿意的可怕時代嗎,是天下百姓沉淪苦海,卻懵然不知的無奈現實嗎?
不是的,他所恐懼的,要比這些更加嚴重的多,那就是……,人會越來越壞。
欲壑是難以填平的,也不用去填平,因為這是人的天性,也是社會前進的動力,但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就去傷害自己的上司、朋友、親人……,乃至於陌生人,長此以往發展下去,時代隻會慢慢的向下沉淪,最終……,徹底崩潰。
這才是聖人所恐懼的,也是當時所有目光銳利的智者,全部都恐懼的趨勢,因此,這才出現了一個,空前豪邁卻又極度悲涼的所謂盛況——百家爭鳴!
天下如果沒有病,根本就出不了這種所謂的盛況,也根本就不用出!
正是因為天下病了,正是天下所有人全都病了,因此,才會出現這種,必然出現的所謂盛況。
因此,各個學派的智者,便紛紛開始站出來,拿出自己學派的思想,試圖改變這種極度危險的局麵,試圖把人心再一次扭轉迴來,試圖拖延整個天下不斷沉淪的速度。
所以,在百家爭鳴的時代,不論是聖人也好,還是其他各個學派的智者也罷,拿出來的所有智慧結晶,統統都隻是挽救人心的,並不是——平天下之道!
把整個天下治理太平,終究是要靠領袖、王者、統帥,這一類人去做的,而根本就無意天下的聖人,與他同一時代的那些智者們,也都根本就沒有一點兒責任,去理會天下萬民!
說白了,沒有任何人有資格,去教別人去怎麽做人,不管是變成野獸也好,還是繼續老老實實的做人也罷,跟聖人以及那些智者……,有一文錢的關係嗎?
隻要把自己的修行之道拿出來了,其實也就已經可以啦,已經很對得起天下的蒼生了,平天下之道……,那是領袖要去思考的事情!
可是……,領袖在哪兒呢,那些明王、賢臣……,又到底是躲在何處?
周天子、各個諸侯國的國主、各個世家的家主、全天下的老百姓,又全都在幹什麽!
等呀等、等呀等、找呀找、找呀找,等了一年又一年,找了一處又一處,眼見著整個天下都快要完蛋了,人心已經再也無法挽迴了,自己都他媽快要死了……,聖人也沒有等到,更沒有找到。
於是……,仰天長歎了一聲之後……,聖人終於是……,自己提起了筆來……,開始書寫這個時代,這個已經無可救藥的時代——春秋。
如果不是大慈悲,聖人是根本不會提筆的,他難道不知道像老子一樣,騎著個小牛去旅遊,是一種很瀟灑的生活方式嗎?
可是,已經預見到將來社會變化的聖人,終於是給後世之人留了個保險,將如何製定平天下之道的方法……,留在了自己的著作之中。
沒錯,不是簡簡單單的平天下之道,而是……,製定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