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夏末初秋,天氣便不再像盛夏那般炎熱,加上今日來的是佛門之地,穿帶自然要素淡些才好。錦瀾身上就隻穿了件蜜粉色暗花流雲紋的對襟綃紗褙子,下身著月白色水紋淩波儒裙,原本頭上帶的羊脂玉茉莉小簪不知被那人拿到哪兒去了,這會子頭上僅帶了朵淺粉色的絹花,手上也是尋常時帶的碧璽石佛珠手串。
雖說已漸近黃昏,但頭頂上的日頭還是有些曬人。她從東院一路腳不停歇的走來,原心裏琢磨著事兒,自然沒多大感覺,這會兒晃過神來,便覺得熱了。即使靜坐了一刻鍾,還是覺得身上有些燥,便脫了那件薄棉緞披風。
碧荷仔細將披風攏在手肘處,又輕柔的扶起錦瀾,勸道:“姑娘,咱們還是迴去吧,方才出來也沒同太太說一聲,這麽久了,若太太尋不見姑娘,怕是會心急。”
錦瀾想著也是,適才搜查廂房的時候母親並沒有過來,想必是被絆住了。而那搜查的婆子前腳一走,她後腳便來了後山,母親十有八九是會到屋裏尋人的,這會子定然發現她不在,若不迴去,隻怕要鬧翻天了。
她點了點頭,在碧荷的扶持下,轉身往來時的路走去。剛走到一半,遠遠就瞧見惠秀一路小跑著往這邊來,手裏似乎還拿著什麽東西。
“我的好姑娘!你怎的出門也不打聲招唿,太太急得都快背氣兒了!”惠秀跑過來,氣還沒喘一聲便劈裏啪啦語如連珠,泛紅的眼圈和臉上的焦急遮也遮不住。說完又便轉向碧荷,“你也是,方才那樣的情況,若非不得已,太太定然是要到姑娘屋裏來的。好容易等人都走了,緊巴巴過來一瞧,姑娘卻不見了,你讓太太怎能不焦心?若不是秦夫人來了,太太怕是要親自出來找!姑娘還小,不懂事兒,你可是姑娘身邊的老人兒了,怎麽就不警醒著點?”
碧荷也是暗暗怪自己不夠周全,竟沒想著要給太太稟報一聲,被惠秀如此數落,嘴巴嚅了嚅,最終還是低著頭沉默不語,臉上滿是羞愧。
錦瀾聽說沈氏急成那般,心裏頓時連連自責,又見碧荷為自己挨了訓,多少有些過意不去,便扯了扯惠秀的袖子,焦聲說道:“惠秀姐姐,是我不好,讓母親擔心了,還是先迴去再說吧。”
惠秀哪敢說錦瀾,聽了便連忙點頭,將手上的東西罩在了錦瀾頭上,竟是她的幃帽!
錦瀾這才記起,出門那會兒走得急,又繃緊了心弦,一時間竟記不得帶幃帽。雖說這後山位於東院的後方,來的人甚少,但今日上香的人多,保不齊就有人到後山來觀景。靈濟寺可不是普陀庵,隻接待女客,在這裏善男信女均有,若是不小心碰上了,隻怕傳出去,葉家二姑娘的名聲也不好聽了。
她背後不禁滲出一層冷汗,抬眼看向碧荷,隻見碧荷的臉色也是忽白一片。她心底一沉,不知這一路走來,可曾遇到什麽人。
碧荷見錦瀾看向自己,多少猜出了她的想法,便趕緊搖了搖頭。
這麽說是沒碰到,錦瀾長長的舒了口氣,朝正在專心給自己係帽子的惠秀露出感激的笑容。
罩在薄紗中,視線多少有些受阻,四周朦朧一片,好在有惠秀在前頭引路,碧荷也緊緊跟在身旁扶持著,走得倒也不慢,不過小半柱香的時辰便進了東院的大門。走到沈氏廂房門前,錦瀾突然聽見裏頭傳出一陣悅耳的笑聲。
這陌生中透著點熟悉的笑聲,錦瀾認得,正是先前惠秀口中所說的秦夫人。她對秦夫人不算太熟悉,畢竟前世與沈氏不親近,一齊出現的機會少之又少,而寥寥幾次賞花或是壽宴基本都是在秦夫人的夫家——孟府。
因此,如今隻依稀記得這位夫人與沈氏似乎交情匪淺。
當惠秀的身影出現在門前時,屋裏的談笑聲戛然而止,沈氏看向門口,眼底的焦灼袒露無遺,直到那抹小小的身影映入眼簾,她一直懸著的心才落了地,“瀾兒!”
錦瀾顧不得解下幃帽,跨過門檻便快步往沈氏走去,“母親。”
沈氏一把將女兒拉到身前,伸手替她解去幃帽,擱在一旁的小幾子上,又氣又心疼的打量了幾眼,見她安然無恙才怪嗔道:“出去賞景怎的不來說一聲,真真叫人擔心得緊。”說完又接著道:“還不快去見見你秦姨母和你茹涵姐姐。”
錦瀾知道沈氏這是在為自己胡亂在寺裏走動尋由頭,便乖巧的點了點頭。隨即轉身看向右邊,隻見椅子上坐著一位年歲與沈氏差不多的夫人,穿著真紅石青福紋蘇緞上裳,下著玉色印暗金竹葉紋裙,梳著芙蓉歸雲髻,鬢邊插著支掐絲並蒂海棠金簪,又以南珠零星點綴其間。容貌雖然略顯端莊,但這樣一身裝扮,又生生的襯托出幾分秀美。
她知道眼前的人就是沈氏口中的秦夫人,便上前兩步行了禮道:“瀾兒見過姨母。”
“好,好......”秦氏笑眯了眼,拉著錦瀾的小手將她扶起,又仔細端詳了一會兒,便笑著讚道:“真是個招人疼的姑娘,你母親就是偏心,將你藏著掖著,都不樂意帶來與我看看,生怕我搶了你去似的。”說罷便吩咐身後的丫鬟:“青玉,去將備好的表禮取來。”
青玉應了聲,轉身便出門,想必是到秦夫人的屋裏取東西去了。
沈氏抿嘴一笑,眼裏滿是愉悅,“淨知道說我,依我瞧,茹涵才是個招人疼的,不也見天被你藏在府裏?說起來你也藏不了多久咯,到時候上門求親的人怕是要踩塌你府裏的門檻了。”
錦瀾看了眼沈氏,眼神不由愣了下,她從未見過沈氏露出這般絢爛的笑顏,哪怕有自己承歡膝下,沈氏也隻是欣慰,卻不曾開懷。纏繞在她心裏的結太多了......看來暫時離開葉家,是正確的選擇。
“就知道瞎說。”秦氏佯裝生氣的朝沈氏輕啐了一聲,不理會她巧笑的摸樣,輕輕拍了拍錦瀾的手,指著坐在下首的小姑娘說道:“這是你茹涵姐姐。”
端坐在一旁的孟茹涵自錦瀾進門便一直暗中打量著她,孟家子嗣雖多,卻隻有她一個寶貝女兒。她自幼身邊環繞的都是兄長,如今見著這麽一個清麗出塵,年紀又同自己差不多的姑娘,心裏自然喜歡的不得了。
聽著沈氏的打趣,孟茹涵羞窘的垂下頭,卻又聽見母親向那姑娘提及自己,不由抬起嫣紅未退的小臉,雙眼亮晶晶的看向錦瀾。
見到熟悉的臉孔,錦瀾的心裏忍不住有些激動,她對秦夫人印象不深,對孟茹涵卻是極為熟悉的。因為在前世,孟茹涵是她不可多得的手帕之交。
許是自幼和兄長們一起長大的緣故,孟茹涵的性格很是颯爽,錦瀾記得前世頭一迴陪沈氏出門便是去了孟家賞花,也在那時認識了她。不想今生竟在靈濟寺相遇,比前世足足早了將近一年的時間。
錦瀾抑製不住滿心歡喜,朝孟茹涵福了福身,“茹涵姐姐。”
孟茹涵連忙起身,也朝錦瀾迴了一禮,“錦瀾妹妹。”
兩人執手相視而笑,一同坐下說起話來,倒讓一旁的秦氏嘖嘖稱奇,“我這女兒什麽都好,就是心氣兒高,原本還擔心她們處不來,沒想到......瞧瞧,竟比我們還要熟絡。”
沈氏笑著點了點頭,慈愛的注視著錦瀾。她看得出來,女兒是真心喜歡與孟茹涵相交,且茹涵的性子隨了秦夫人,是極好的,孟家家境也不錯,將來多走動走動,說不定......她目光微閃,轉頭對秦氏說道:“我記得你最不喜顛簸,怎的親自到這裏來了?”
秦氏用特製的細銀箸自果子盒裏挑了一枚蜜餞海棠,聽了沈氏的話,手便頓了頓,臉上泛起一股喜氣:“我想明日清早搶文殊菩薩殿裏的頭柱香。”
文殊菩薩?沈氏心裏一動,雙眼也亮了起來,“莫不是展軒......”
“正是!”秦氏撚了下中的細銀箸,笑得有些合不攏嘴,“他要參加明年的春闈,我兄長來信,說是已經安排妥當,讓他早日上京也好安心讀書,怕是再過半個月就得動身了。”
看著秦氏一臉喜氣,沈氏眼底閃過一絲羨慕,不過她很快便理好心思,端起茶盅抿了一口,又繼續和秦氏聊了別的話題。直到那個叫青玉的丫鬟迴來後,秦氏才重新將錦瀾拉到身邊,親自把青玉端在托盤上的東西交給了她。
錦瀾一看,是個墜著紅瑪瑙的瓔珞圈,那紅瑪瑙澤鮮明光亮,一看便知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沈氏自然也送了旗鼓相當的表禮,一枚同心碧玉蓮花佩,宛如一灣碧水,微微一動便像是漣漪的碧波。
用過齋飯,天色越來越暗,錦瀾和孟茹涵約好了明日一同上香後便依依不舍的迴了各自的廂房。
碧荷伺候著錦瀾上了塌,還未來得及入睡,屋裏便響起一陣敲門聲。
雖說已漸近黃昏,但頭頂上的日頭還是有些曬人。她從東院一路腳不停歇的走來,原心裏琢磨著事兒,自然沒多大感覺,這會兒晃過神來,便覺得熱了。即使靜坐了一刻鍾,還是覺得身上有些燥,便脫了那件薄棉緞披風。
碧荷仔細將披風攏在手肘處,又輕柔的扶起錦瀾,勸道:“姑娘,咱們還是迴去吧,方才出來也沒同太太說一聲,這麽久了,若太太尋不見姑娘,怕是會心急。”
錦瀾想著也是,適才搜查廂房的時候母親並沒有過來,想必是被絆住了。而那搜查的婆子前腳一走,她後腳便來了後山,母親十有八九是會到屋裏尋人的,這會子定然發現她不在,若不迴去,隻怕要鬧翻天了。
她點了點頭,在碧荷的扶持下,轉身往來時的路走去。剛走到一半,遠遠就瞧見惠秀一路小跑著往這邊來,手裏似乎還拿著什麽東西。
“我的好姑娘!你怎的出門也不打聲招唿,太太急得都快背氣兒了!”惠秀跑過來,氣還沒喘一聲便劈裏啪啦語如連珠,泛紅的眼圈和臉上的焦急遮也遮不住。說完又便轉向碧荷,“你也是,方才那樣的情況,若非不得已,太太定然是要到姑娘屋裏來的。好容易等人都走了,緊巴巴過來一瞧,姑娘卻不見了,你讓太太怎能不焦心?若不是秦夫人來了,太太怕是要親自出來找!姑娘還小,不懂事兒,你可是姑娘身邊的老人兒了,怎麽就不警醒著點?”
碧荷也是暗暗怪自己不夠周全,竟沒想著要給太太稟報一聲,被惠秀如此數落,嘴巴嚅了嚅,最終還是低著頭沉默不語,臉上滿是羞愧。
錦瀾聽說沈氏急成那般,心裏頓時連連自責,又見碧荷為自己挨了訓,多少有些過意不去,便扯了扯惠秀的袖子,焦聲說道:“惠秀姐姐,是我不好,讓母親擔心了,還是先迴去再說吧。”
惠秀哪敢說錦瀾,聽了便連忙點頭,將手上的東西罩在了錦瀾頭上,竟是她的幃帽!
錦瀾這才記起,出門那會兒走得急,又繃緊了心弦,一時間竟記不得帶幃帽。雖說這後山位於東院的後方,來的人甚少,但今日上香的人多,保不齊就有人到後山來觀景。靈濟寺可不是普陀庵,隻接待女客,在這裏善男信女均有,若是不小心碰上了,隻怕傳出去,葉家二姑娘的名聲也不好聽了。
她背後不禁滲出一層冷汗,抬眼看向碧荷,隻見碧荷的臉色也是忽白一片。她心底一沉,不知這一路走來,可曾遇到什麽人。
碧荷見錦瀾看向自己,多少猜出了她的想法,便趕緊搖了搖頭。
這麽說是沒碰到,錦瀾長長的舒了口氣,朝正在專心給自己係帽子的惠秀露出感激的笑容。
罩在薄紗中,視線多少有些受阻,四周朦朧一片,好在有惠秀在前頭引路,碧荷也緊緊跟在身旁扶持著,走得倒也不慢,不過小半柱香的時辰便進了東院的大門。走到沈氏廂房門前,錦瀾突然聽見裏頭傳出一陣悅耳的笑聲。
這陌生中透著點熟悉的笑聲,錦瀾認得,正是先前惠秀口中所說的秦夫人。她對秦夫人不算太熟悉,畢竟前世與沈氏不親近,一齊出現的機會少之又少,而寥寥幾次賞花或是壽宴基本都是在秦夫人的夫家——孟府。
因此,如今隻依稀記得這位夫人與沈氏似乎交情匪淺。
當惠秀的身影出現在門前時,屋裏的談笑聲戛然而止,沈氏看向門口,眼底的焦灼袒露無遺,直到那抹小小的身影映入眼簾,她一直懸著的心才落了地,“瀾兒!”
錦瀾顧不得解下幃帽,跨過門檻便快步往沈氏走去,“母親。”
沈氏一把將女兒拉到身前,伸手替她解去幃帽,擱在一旁的小幾子上,又氣又心疼的打量了幾眼,見她安然無恙才怪嗔道:“出去賞景怎的不來說一聲,真真叫人擔心得緊。”說完又接著道:“還不快去見見你秦姨母和你茹涵姐姐。”
錦瀾知道沈氏這是在為自己胡亂在寺裏走動尋由頭,便乖巧的點了點頭。隨即轉身看向右邊,隻見椅子上坐著一位年歲與沈氏差不多的夫人,穿著真紅石青福紋蘇緞上裳,下著玉色印暗金竹葉紋裙,梳著芙蓉歸雲髻,鬢邊插著支掐絲並蒂海棠金簪,又以南珠零星點綴其間。容貌雖然略顯端莊,但這樣一身裝扮,又生生的襯托出幾分秀美。
她知道眼前的人就是沈氏口中的秦夫人,便上前兩步行了禮道:“瀾兒見過姨母。”
“好,好......”秦氏笑眯了眼,拉著錦瀾的小手將她扶起,又仔細端詳了一會兒,便笑著讚道:“真是個招人疼的姑娘,你母親就是偏心,將你藏著掖著,都不樂意帶來與我看看,生怕我搶了你去似的。”說罷便吩咐身後的丫鬟:“青玉,去將備好的表禮取來。”
青玉應了聲,轉身便出門,想必是到秦夫人的屋裏取東西去了。
沈氏抿嘴一笑,眼裏滿是愉悅,“淨知道說我,依我瞧,茹涵才是個招人疼的,不也見天被你藏在府裏?說起來你也藏不了多久咯,到時候上門求親的人怕是要踩塌你府裏的門檻了。”
錦瀾看了眼沈氏,眼神不由愣了下,她從未見過沈氏露出這般絢爛的笑顏,哪怕有自己承歡膝下,沈氏也隻是欣慰,卻不曾開懷。纏繞在她心裏的結太多了......看來暫時離開葉家,是正確的選擇。
“就知道瞎說。”秦氏佯裝生氣的朝沈氏輕啐了一聲,不理會她巧笑的摸樣,輕輕拍了拍錦瀾的手,指著坐在下首的小姑娘說道:“這是你茹涵姐姐。”
端坐在一旁的孟茹涵自錦瀾進門便一直暗中打量著她,孟家子嗣雖多,卻隻有她一個寶貝女兒。她自幼身邊環繞的都是兄長,如今見著這麽一個清麗出塵,年紀又同自己差不多的姑娘,心裏自然喜歡的不得了。
聽著沈氏的打趣,孟茹涵羞窘的垂下頭,卻又聽見母親向那姑娘提及自己,不由抬起嫣紅未退的小臉,雙眼亮晶晶的看向錦瀾。
見到熟悉的臉孔,錦瀾的心裏忍不住有些激動,她對秦夫人印象不深,對孟茹涵卻是極為熟悉的。因為在前世,孟茹涵是她不可多得的手帕之交。
許是自幼和兄長們一起長大的緣故,孟茹涵的性格很是颯爽,錦瀾記得前世頭一迴陪沈氏出門便是去了孟家賞花,也在那時認識了她。不想今生竟在靈濟寺相遇,比前世足足早了將近一年的時間。
錦瀾抑製不住滿心歡喜,朝孟茹涵福了福身,“茹涵姐姐。”
孟茹涵連忙起身,也朝錦瀾迴了一禮,“錦瀾妹妹。”
兩人執手相視而笑,一同坐下說起話來,倒讓一旁的秦氏嘖嘖稱奇,“我這女兒什麽都好,就是心氣兒高,原本還擔心她們處不來,沒想到......瞧瞧,竟比我們還要熟絡。”
沈氏笑著點了點頭,慈愛的注視著錦瀾。她看得出來,女兒是真心喜歡與孟茹涵相交,且茹涵的性子隨了秦夫人,是極好的,孟家家境也不錯,將來多走動走動,說不定......她目光微閃,轉頭對秦氏說道:“我記得你最不喜顛簸,怎的親自到這裏來了?”
秦氏用特製的細銀箸自果子盒裏挑了一枚蜜餞海棠,聽了沈氏的話,手便頓了頓,臉上泛起一股喜氣:“我想明日清早搶文殊菩薩殿裏的頭柱香。”
文殊菩薩?沈氏心裏一動,雙眼也亮了起來,“莫不是展軒......”
“正是!”秦氏撚了下中的細銀箸,笑得有些合不攏嘴,“他要參加明年的春闈,我兄長來信,說是已經安排妥當,讓他早日上京也好安心讀書,怕是再過半個月就得動身了。”
看著秦氏一臉喜氣,沈氏眼底閃過一絲羨慕,不過她很快便理好心思,端起茶盅抿了一口,又繼續和秦氏聊了別的話題。直到那個叫青玉的丫鬟迴來後,秦氏才重新將錦瀾拉到身邊,親自把青玉端在托盤上的東西交給了她。
錦瀾一看,是個墜著紅瑪瑙的瓔珞圈,那紅瑪瑙澤鮮明光亮,一看便知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沈氏自然也送了旗鼓相當的表禮,一枚同心碧玉蓮花佩,宛如一灣碧水,微微一動便像是漣漪的碧波。
用過齋飯,天色越來越暗,錦瀾和孟茹涵約好了明日一同上香後便依依不舍的迴了各自的廂房。
碧荷伺候著錦瀾上了塌,還未來得及入睡,屋裏便響起一陣敲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