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為@永遠的王哥大大盟加更4/5)


    發動機的裝配工作,確實是一個非常大的技術難題。


    不僅僅是航空發動機,其他的發動機同樣也是如此,飛機能夠飛起來,都是靠強勁有力的心髒來提供動力。導彈同樣也是需要強勁有力的發動機來。


    一區裏麵的動力車間,不僅僅生產直升機使用的渦軸發動機,也在生產導彈使用的發動機,後羿,黑箭係列的發動機,都是一區自己生產,而直-91的渦軸發動機,同樣也是他們生產。


    隨著後羿、黑箭在中東戰場上表現優異,獲得了龐大的訂單,讓一區的裝配能力提升到了一個非常的高度。


    然而,僅僅是這樣,裝配精度要求更高的渦扇發動機,還是有些不夠的。


    如同劉一九說的那樣,戰機的發動機,需要的是長期反複的使用,而導彈直接就是一錘子買賣,隻要輸出功率足夠強大就行了。甚至一些小型的火箭炮炮彈,根本就沒有裝上發動機!


    改進工藝之後的第一個發動機,劉一九從焊接開始就一直守著,質量要求幾乎到了一個苛刻的程度。


    質量保障方麵,即使有了七專技術協議,中國的工業基礎落後,而且質量意識並不是太高,比起蘇聯跟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還是要差很多,由劉一九帶著齊海等人組成的專家小組全麵跟蹤,質量全部都是達到了中國製造業水平最高的程度。


    必須給共和國藍天翱翔的雄鷹一顆絕對強悍的心髒,劉一九覺得,付出再大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為此,專門從九院一區調集了最為優秀的九級裝配鉗工,這些都是裝配直升機使用的渦軸發動機的頂級技術大拿,132廠同樣如此,七級裝配鉗工,也僅僅是現在的學徒,為了達到最高的裝配水平。甚至從航天002基地裏麵借調了3名技術最好的9級裝配鉗工。


    改進工藝之後的第一台渦扇-8裝配,聚集了中國最為頂級的裝配技術力量。


    “明天開始,就將會是我們的第一台渦扇-8的裝配,我們的戰機能否在天空中翱翔。就看我們的工作了……”在裝配之前的頭一天晚上,劉一九以及汪月山等人,611所的領導,渦扇研發團隊以及132廠的領導們,都是聚集在了一起。不為別的,就為開動員會。


    麵對下麵在座的人,十多名平均年輕超過52,來自九院、航天002基地、132廠三個單位最為頂級的裝配鉗工,坐在最前麵。


    他們的臉色複雜,激動的有之,擔憂的有之,更有不少眉頭緊皺。


    看著主席台上麵一眾大佬,再看看他們身後的一眾技術人員,沒有誰不感覺到緊張的。


    劉一九甚至以第一台渦扇-8發動機來稱唿他們明天即將開始裝配的這台發動機。


    而且。還是一次兩台,直接就上空中實驗平台,一旦發動機出現問題,飛機就飛不起來,一旦發動機的裝配無法達到要求,這就會讓整個戰機項目進展被阻滯。


    他們是全國最頂級的裝配鉗工沒錯,但是他們也是麵對著全國目前製造業最大的技術挑戰!


    “……我希望大家全力以赴,爭取短時間就能夠讓我們的戰機心髒裝配出來。說實在的,在座的很多人,都清楚。132廠製造的我們的新一代戰機的樣機,一直都是在等待著發動機……“


    劉一九並不在乎給了這些裝配鉗工壓力。


    在動員會之後,齊海卻一臉擔憂地問著劉一九,給了太大的壓力。這些裝配工人的發揮是否會無法達到他們想要的程度。


    “他們的抗壓能力,超出了我們的想象。人的潛力,隻能在讓他們即將崩潰的壓力下,才會迸發出來。蘇聯美國也是以人力裝配為主,為什麽他們能行,我們不能行?”劉一九解釋著說道。


    國內的九級鉗工。其實跟蘇聯美國相比,還是要差上不少。


    尤其是美國以及北約的頂級鉗工。


    當然,這不是因為國內的鉗工不努力,而是他們見識最為頂級的零部件,在裝配最為頂級的裝備的經驗方麵,沒法跟美國蘇聯相比。


    必須要給他們壓力,讓他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讓他們在裝配的過程中更加仔細謹慎,同時能夠讓他們想出更加行之有效的辦法。


    別的不說,單從當年國內搞原子彈的時候,就能夠清楚清楚。


    中國的原子能事業,是在蘇聯專家的幫助下開始發展的,然而,在基礎都沒有打好的時候,蘇聯就從共和國國內撤走了所有的援華專家。共和國的核工程人員,就連最為頂級的核物理學家錢三強等,對於如何造原子彈都是不清楚的。


    然而,在短短的4年時間,基本上還是一片空白的基礎情況下,中國於1964年10月16日下午3點在羅布泊升起了蘑菇雲!


    美國第一顆原子彈,有著深厚的工業基礎,龐大的科研人群以及世界上最頂級的核科學家,曆時6年,蘇聯同樣如此,也用了6年9個月,而中國,在沒有工業基礎,沒有完善的配套,沒有多少基礎,甚至連計算機都沒有,靠著算盤進行複雜的數學計算,同樣弄出了原子彈。


    當年中國製造原子彈的時候,條件有多差?


    沒有基礎,沒有實驗室,沒有經費!


    從周總理的一句話中,就能夠看出來:“中國人即使沒有褲子穿,也得造出原子彈!”


    現在條件好了,反而還沒有了昔日那樣的艱苦條件下的成績,這怎麽能行?


    共和國建立初期的時候,尤其是那一批老一輩的科學家還在的時候,共和國的基礎從一窮二白到了很是強悍的程度,然而,卻因為改革開放,技術引進等等的問題,使得國內在擁有了更多的人才,更好的條件,更加龐大的資金的情況下,反而沒有了以前的科研能力。


    這種狀況持續了很長的時間。


    就是因為人們的思想受到了影響,搞研究的磚家叫獸們,論文抄襲,學術報告作假等等的事情,科研經費用於個人的消費,甚至挪用這些經費去養女人……


    雖然說這隻是一部分的垃圾,但是他們卻對老一輩的科學家,所有為祖國發展奉獻終身的技術人員來說,是一個莫大的侮辱!


    比起現在的這一批老一輩的科技人員,他們完全就是一堆的垃圾。


    劉一九無法想象,如果他是在那個年代才出現,想要幹成事情,會是多麽的痛苦。


    眼前這些老技術人員們,絕對是任勞任怨的老黃牛。


    必須要讓他們發揮出最為頂級的水平來!


    有的話,劉一九沒有辦法向著別的管理人員解釋,隻能憋在肚子裏麵。


    到了第二天,所有的發動機需要的零部件全部被運輸到了裝配車間裏麵,十多名裝配鉗工,各自幹的工作都是不同的。有的是裝配風扇以及葉輪的,有的裝配外殼,有的裝配發動機外麵的管道以及電子設備……


    在一開始裝配的時候,問題並不是太大,尤其是這台發動機關係實在是太過重大,一大幫子的領導整天都守著,盯著他們進行工作,這些人的壓力更大。


    絕對不允許出現任何的問題。


    在眾多9級鉗工以及中年鉗工的工作下,發動機的裝配進度非常快速。


    原本散落的眾多零件,逐漸變成更加龐大,數量更少的部件。


    等到最後總裝的時候,全部都是這十多名的老鉗工自己親自動手了。


    “不行,偏了1導(0.01毫米,有的稱為1絲,機械行業專用叫法),拆了重新裝配……往這邊在來一點……過了,迴來一點……”很多的東西,是沒有檢測的專用工具的。


    尤其是裝配葉輪的時候。


    雖然發動機葉輪上麵采用了焊接的加工工藝,讓整個葉輪成為整體,精度也是能夠保證,在把葉輪裝配進發動機裏麵,組成一個整體的時候,確實整個發動機裝配中最為複雜,最為困難,最為耗費時間的工作。


    幾名頭發花白的老技術工人,親自出手。


    就是為了保證發動機內部的葉輪能夠達到設計的同心度,也就是發動機內部葉輪在進行轉動的時候,21級風扇葉輪,全部都是圍繞著中間的同一條直線進行旋轉。


    再強悍的裝配工,都不可能保證兩個不同的迴轉體(圓形)零件完全保證圓心在同一條直線上麵,最多能夠保證讓兩個零件在裝配的時候,圓心所在的直線無限靠近。


    在設計過程中,渦扇-8的發動機,21個葉輪,裝配在一根軸上麵,要求保證每一個的中心,都跟理論上的中心偏移不超過0.0015毫米!


    人的一根頭發,大約是0.06~~0.1毫米,也就是說,直徑近一米的21個葉輪,裝配後,每個都必須保證跟中間的理論中軸線偏差不超過四十分之一根頭發的偏差!


    這是一個讓內行都感覺到恐怖的公差。


    當然,外行其實根本就不會有太大的震撼,因為他們不懂得,四十分之一根頭發的裝配精度,究竟有多麽的恐怖!


    即使,他們知道這個數據非常小。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超級軍工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葫蘆村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葫蘆村人並收藏超級軍工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