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一天,孫廣義對馬義長接連兩次改觀。
來廣德之前,馬義長給南京督捕司的人印象是謙和有禮,謹慎低調。昨夜馬義長來訪,孫廣義才發現馬義長有這麽雷厲風行敢作敢為的一麵——雖然動機是貪功。現在,孫廣義在心裏將馬義長罵了一千遍。
雖各為其主,孫廣義也不得不佩服馬天複的心黑手辣,但這人的腦瓜子卻實在不太好使,簡直是愚不可及。就算到南京時日不久,很多情況不了解,可單就這件事而言,得有多蠢才會這麽辦!
孫廣義隻是個辦差的,隻能大體猜測上麵的想法。遲百年沒有跟他細說,不過也沒有太多避諱。因為天門幫在靖難時期的不老實,朝廷對天門幫的監管本來就比其他府幫要嚴,明麵上在幫派高層的“監幫”雖隻有丘引和張桂二人,暗地裏安插的遠比這樣多。收到天門寨開始對綠林幫派動手的消息之後,在上麵的示意下督捕司立刻進行了一些扶植綠林勢力的行動,意在指使這些人通過與天門幫的對抗,消耗天門幫的實力。然而由於無法過於明顯的直接插手,並且沒有認識到天門幫勢力的強大,當地綠林沒支持多久就敗下陣來。
上至督捕司,下至綠林草莽都是同一個幫派把持,而這個幫派又有家族來維持其穩固,如果讓寧國維持這種現狀並以為常態,是絕對不可接受的。
靖難後,治安特別是直隸的治安是重中之重。廬州府知府因為治安問題三日之內罷官問罪,恐怕不是錯在處事失當,其主因還是廬州府出現了一種“亂世”的氛圍。治安並不僅僅是表麵上的穩定,“治安”更重要的還是長治久安。天門幫這種幫派在任何地方存在都是一種隱患,何況是在緊鄰南京的寧國府。
要動天門幫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
說簡單是因為隻需要某個權柄人物下個決心,從武力上來說滅掉天門幫是易如反掌,難就難在如何善後。這個難點也可以套用在其他所有幫派身上。
去南京勤王是動天門幫的重要原由,同樣也是不能動天門幫的重要原由。皇帝說過的話沒人敢不當迴事。為安撫北方武人,平安現在尚且在北平舒舒服服地做他的指揮使——那可是數次險些要了皇帝的命的人!天門幫的這點事絕不能成為明麵上的理由,甚至絕不能讓人看出與這件事有一點點關係。
雖然僅此一條便已足夠,但還有個更直接的原因。有人在出遠門之前放下一句狠話:江湖武人我不管,可但凡要動任何一個府幫,等我迴來再說,如果有人擅作主張,我不問是誰主使,我先找辦事的那個人。
這個人便是永樂二年下西洋的內官監掌印,鄭和。
雖然鄭和在永樂元年被姚廣孝收為菩薩戒弟子,但朝中沒人會認為他是姚廣孝的人。鄭和自燕王府始伴聖三十年,比姚廣孝資曆還要老。姚廣孝需要夜宿寺廟以明心誌,鄭和卻不用。所有人都知道,鄭和有佛家法號,但信的仍是迴教。最關鍵的一點,姚廣孝多次諫言“治武”,而鄭和的一貫主張卻是“武治”!
“先找辦事那個人”倒可以用馬義長來完美化解——畢竟馬義長是鄭和的族弟,但僅僅這樣便能過關麽?沒有一個充分的交待,連鄭和這一關都過不了。屈打成招或許事後在道理上可以講得通,但鄭和屬於那種不需要講道理的人。
算算日子,鄭和快要迴來了。到時候,恐怕連皇帝要動天門幫都要先問問鄭和的意見,“等我迴來再說”?找誰跟您誰說?
既然動天門幫這麽難,為何還有人要一意孤行?
孫廣義目前還不知道,也猜不出是誰。極有可能是姚廣孝,但禦馬監為何參與其中孫廣義也百思不得其解。又或是內閣那幫文官相互傾軋。一個府幫看上去不關朝中文官什麽事,可孫廣義也知道這些文官最擅長的事情就是在小事上作大文章。
其實,拋開所有背景因素不談,這次的計劃還是很周密的。先指使殘餘綠林勢力襲擊各商隊,把事情鬧大並栽贓給天門寨,接著咬出天門幫的首腦及骨幹,然後把一個極度虛弱的天門幫丟給綠林勢力對付,最後稍微平衡一下雙方的實力盡量讓二者同歸於盡……這其中最關鍵的步驟就是襲擊商隊和剿滅天門寨。
孫廣義大體上讚成這個計劃,但細節上他認為太麻煩了。例如襲擊商隊的人裏不能有一個官府的人,必須由綠林勢力獨力完成;例如在訊問天門寨的人之前要好好安撫天門幫。孫廣義也曾跟遲百年建議過,但遲百年毫不留情斥責他為“莽夫”。
督主大人,您還是來看看吧,真正的莽夫是這樣的!
要什麽天門寨人的供詞?直接從天門幫身上取就是了!
要做成什麽鐵案?把巡按禦史找來,這才是鐵的不能再鐵的鐵案!直接封住那幫禦史的嘴!
要什麽削弱天門幫?直接把天門幫連同梁家最上麵那幾百人全抓了!順便把梁家連根拔起是最好不過了!
這下好了,馬義長是死定了,就算鄭和是他親哥哥也不一定會放過他。那麽上上下下其他人呢?
對了,現在還真不一定來得及操這份心。錦衣衛在自從洪武二十年被太祖皇帝狠狠收拾了一頓之後一直夾著尾巴做人,在朝中猶如過街老鼠。近年來皇帝恢複錦衣衛並重用,已大為朝臣詬病,特別是督察院這幫人,視錦衣衛如洪水猛獸,隔三差有事沒事就參錦衣衛一本,二者水火不容。
現在,這幾個廬州府來的鄉下土包子,先讓錦衣衛嚴刑逼供屈打成招,再得意洋洋請來巡按禦史……
孫廣義此時此刻,看著李全友的一張笑臉,手不自覺抖了一下。練內功就是有好處,殺人之前多了一個步驟,就是要先提內力。如果孫廣義手上拿著把刀,早就一刀砍過去了。
“巡按大人是你們找來的嗎?到哪了?”
“不是。衙門的人說的,好像是路過,到哪了不清楚,反正今天到。”
“快!”孫廣義毫無征兆地大吼。“快去告訴令向飛!毒啞人犯!所有錦衣衛的人一個都別現身!”
來廣德之前,馬義長給南京督捕司的人印象是謙和有禮,謹慎低調。昨夜馬義長來訪,孫廣義才發現馬義長有這麽雷厲風行敢作敢為的一麵——雖然動機是貪功。現在,孫廣義在心裏將馬義長罵了一千遍。
雖各為其主,孫廣義也不得不佩服馬天複的心黑手辣,但這人的腦瓜子卻實在不太好使,簡直是愚不可及。就算到南京時日不久,很多情況不了解,可單就這件事而言,得有多蠢才會這麽辦!
孫廣義隻是個辦差的,隻能大體猜測上麵的想法。遲百年沒有跟他細說,不過也沒有太多避諱。因為天門幫在靖難時期的不老實,朝廷對天門幫的監管本來就比其他府幫要嚴,明麵上在幫派高層的“監幫”雖隻有丘引和張桂二人,暗地裏安插的遠比這樣多。收到天門寨開始對綠林幫派動手的消息之後,在上麵的示意下督捕司立刻進行了一些扶植綠林勢力的行動,意在指使這些人通過與天門幫的對抗,消耗天門幫的實力。然而由於無法過於明顯的直接插手,並且沒有認識到天門幫勢力的強大,當地綠林沒支持多久就敗下陣來。
上至督捕司,下至綠林草莽都是同一個幫派把持,而這個幫派又有家族來維持其穩固,如果讓寧國維持這種現狀並以為常態,是絕對不可接受的。
靖難後,治安特別是直隸的治安是重中之重。廬州府知府因為治安問題三日之內罷官問罪,恐怕不是錯在處事失當,其主因還是廬州府出現了一種“亂世”的氛圍。治安並不僅僅是表麵上的穩定,“治安”更重要的還是長治久安。天門幫這種幫派在任何地方存在都是一種隱患,何況是在緊鄰南京的寧國府。
要動天門幫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
說簡單是因為隻需要某個權柄人物下個決心,從武力上來說滅掉天門幫是易如反掌,難就難在如何善後。這個難點也可以套用在其他所有幫派身上。
去南京勤王是動天門幫的重要原由,同樣也是不能動天門幫的重要原由。皇帝說過的話沒人敢不當迴事。為安撫北方武人,平安現在尚且在北平舒舒服服地做他的指揮使——那可是數次險些要了皇帝的命的人!天門幫的這點事絕不能成為明麵上的理由,甚至絕不能讓人看出與這件事有一點點關係。
雖然僅此一條便已足夠,但還有個更直接的原因。有人在出遠門之前放下一句狠話:江湖武人我不管,可但凡要動任何一個府幫,等我迴來再說,如果有人擅作主張,我不問是誰主使,我先找辦事的那個人。
這個人便是永樂二年下西洋的內官監掌印,鄭和。
雖然鄭和在永樂元年被姚廣孝收為菩薩戒弟子,但朝中沒人會認為他是姚廣孝的人。鄭和自燕王府始伴聖三十年,比姚廣孝資曆還要老。姚廣孝需要夜宿寺廟以明心誌,鄭和卻不用。所有人都知道,鄭和有佛家法號,但信的仍是迴教。最關鍵的一點,姚廣孝多次諫言“治武”,而鄭和的一貫主張卻是“武治”!
“先找辦事那個人”倒可以用馬義長來完美化解——畢竟馬義長是鄭和的族弟,但僅僅這樣便能過關麽?沒有一個充分的交待,連鄭和這一關都過不了。屈打成招或許事後在道理上可以講得通,但鄭和屬於那種不需要講道理的人。
算算日子,鄭和快要迴來了。到時候,恐怕連皇帝要動天門幫都要先問問鄭和的意見,“等我迴來再說”?找誰跟您誰說?
既然動天門幫這麽難,為何還有人要一意孤行?
孫廣義目前還不知道,也猜不出是誰。極有可能是姚廣孝,但禦馬監為何參與其中孫廣義也百思不得其解。又或是內閣那幫文官相互傾軋。一個府幫看上去不關朝中文官什麽事,可孫廣義也知道這些文官最擅長的事情就是在小事上作大文章。
其實,拋開所有背景因素不談,這次的計劃還是很周密的。先指使殘餘綠林勢力襲擊各商隊,把事情鬧大並栽贓給天門寨,接著咬出天門幫的首腦及骨幹,然後把一個極度虛弱的天門幫丟給綠林勢力對付,最後稍微平衡一下雙方的實力盡量讓二者同歸於盡……這其中最關鍵的步驟就是襲擊商隊和剿滅天門寨。
孫廣義大體上讚成這個計劃,但細節上他認為太麻煩了。例如襲擊商隊的人裏不能有一個官府的人,必須由綠林勢力獨力完成;例如在訊問天門寨的人之前要好好安撫天門幫。孫廣義也曾跟遲百年建議過,但遲百年毫不留情斥責他為“莽夫”。
督主大人,您還是來看看吧,真正的莽夫是這樣的!
要什麽天門寨人的供詞?直接從天門幫身上取就是了!
要做成什麽鐵案?把巡按禦史找來,這才是鐵的不能再鐵的鐵案!直接封住那幫禦史的嘴!
要什麽削弱天門幫?直接把天門幫連同梁家最上麵那幾百人全抓了!順便把梁家連根拔起是最好不過了!
這下好了,馬義長是死定了,就算鄭和是他親哥哥也不一定會放過他。那麽上上下下其他人呢?
對了,現在還真不一定來得及操這份心。錦衣衛在自從洪武二十年被太祖皇帝狠狠收拾了一頓之後一直夾著尾巴做人,在朝中猶如過街老鼠。近年來皇帝恢複錦衣衛並重用,已大為朝臣詬病,特別是督察院這幫人,視錦衣衛如洪水猛獸,隔三差有事沒事就參錦衣衛一本,二者水火不容。
現在,這幾個廬州府來的鄉下土包子,先讓錦衣衛嚴刑逼供屈打成招,再得意洋洋請來巡按禦史……
孫廣義此時此刻,看著李全友的一張笑臉,手不自覺抖了一下。練內功就是有好處,殺人之前多了一個步驟,就是要先提內力。如果孫廣義手上拿著把刀,早就一刀砍過去了。
“巡按大人是你們找來的嗎?到哪了?”
“不是。衙門的人說的,好像是路過,到哪了不清楚,反正今天到。”
“快!”孫廣義毫無征兆地大吼。“快去告訴令向飛!毒啞人犯!所有錦衣衛的人一個都別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