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三十七章大決戰(中)


    唐軍當先的並不是騎兵,李光弼的騎兵也被集中起來擺放在右翼,正好就是安西軍陌刀兵的方向,意圖很明顯,那個方向是迴鶻騎兵最有可能出現的地方,兩邊的騎兵一匯合,就能夠形成十五萬左右的騎兵衝擊陣型,那種毀天滅地的騎兵衝鋒可是能夠橫掃一切的力量,唐軍當先行走的也是長槍兵。


    唐軍已經排好了一個個的五花陣,每個軍陣人數為五百,其中手持弩箭的弩兵一百名,弓箭手一百名,刀盾手一百名,長槍兵兩百人,刀盾兵和長槍兵在前,側麵和後麵布置了五十名長槍兵和刀盾兵,站了一排,這是防備側後被攻擊的,遠程兵被保護在中間,每五個五百人的軍陣又形成一個巨大的五花陣,依次而類,真個戰場的對麵幾乎全部是這樣盛開的花朵。


    稍後的是唐軍的後衛,後衛的素質比前麵的正規唐軍戰士就要差多了,他們手中的武器就是一把長矛,在大唐長槍和長矛可不是一個概念,長矛隻是木棍上麵套了一個鐵槍頭,而長槍卻是有講究的,不但槍頭更長,還分為好幾種,一種是沒有橫枝岔出的直槍,這是丈八槍,是專門對付騎兵的,一種是槍頭有一拐頭的槍,這是步兵之間對搏時使用的,也叫拐突槍,李佐國所使用的霸王拐突槍其實是這種槍的一種改進型。


    長槍都有槍櫻,一般是用皮毛製成,也有用布製成的,槍櫻係在槍頭和槍杆的結合處,主要的作用就是阻擋鮮血順著槍杆流下,造成士兵握槍的手打滑,槍尾也有鐵套,形成另外一個峰尖,同樣能夠用於搏殺,對於倒地的敵人不必倒轉槍頭,用槍尾往下一頓就能夠殺死倒在腳下的敵人,這就是唐軍主要使用的兩種長槍。


    唐軍和安西軍所在的這處戰場非常的廣大平整,正適合用來作為決戰的戰場,安西軍排列的陣形正麵已經夠寬了,幾乎達到了十裏,而唐軍的軍陣的寬度簡直是望不到頭,幾乎比安西軍還要寬一倍,不過不是誰擺出的軍陣寬誰就能夠獲勝,要看戰鬥的情況才能夠勝負。


    李佐國騎在高大的戰馬上麵在軍陣的後麵,現在這樣大規模的決戰可用不上戰前鼓舞士氣之類的,還要跑上去喊幾句話,這麽大的戰場上去喊話士兵根本聽不見,就算用傳令兵要想把所有的話傳給每個士兵聽也是不可能的,更不要說站到大軍之前了,邊上的士兵看大軍前麵的一人一騎就像是個小黑點,根本不是誰。


    安西軍的戰前動員已經差不多結束了,各種祭祀的神職人員紛紛的退出軍陣,安西軍因為來源複雜,所以信仰也是亂七八糟的,因為這場大戰,所以李佐國特意的準備了各族戰士所信仰的宗教的神職人員前來,一般在安西戰鬥沒有那麽麻煩,但是這一戰非同小可,勝了就是海闊天空,一旦失敗以安西的人口基數就很難翻身了,別看現在李佐國還握有兩個道,但是和安西一樣,都是地廣人稀的地方。


    不管是伊斯蘭教也好,部族的圖騰崇拜也好,還有吐蕃戰士信仰的佛教也好,一些打扮得怪模怪樣的巫師和阿訇們一起退場的形象讓李佐國有點好笑,神職人員中間有一群人身穿紅黑相間的長袍,頭帶棱角分明的高帽子,手中握的不是書籍一類的法器,卻是一把裝飾華貴的短劍,這群人是安西新興的教派戰神教的祭祀。


    對於宗教李佐國並不喜歡,但是安西也沒有幹涉士兵和百姓的信仰,隻不過這麽重要的事情李佐國是不可能放縱的,所以就暗地裏麵支持成立了這個戰神教,顧名思義,戰神教就是崇拜戰神,戰神並不是一個個體,而是由曆來戰死的安西軍戰士形成的英靈,由於李佐國給了戰神教好大的傳教便利,而且本身軍中的戰士就是希望戰死之後能夠得到祭祀,所以現在安西軍中戰神教的信徒越來越多,已經成為了士兵中信仰人員最多的的教派了。


    本來戰士在戰場上就是為了奮勇殺敵的,所以戰神教非常對這些士兵的胃口,至於其他的教派在民間的傳播李佐國采用的是旁觀政策,你傳教可以,但是官府不支持也不反對,百姓自由信仰可以,不能夠強製傳教,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一個字。殺,財物沒收充公,教徒出了問題也是一樣處理,這樣一來所有的教派在安西這個地方就陷入了傳教難的地步,百姓是現實的,不管信仰要有好處才會,所以戰神教有官方的支持首先在軍中盛行起來。


    安西又是一個軍人地位高的地方,所以信仰一旦在軍中傳播開,對於民間的影響也是巨大的,現在不光是安西四鎮都有了戰神教的宗教建築,連各個村裏麵也有,教義是李佐國動了一番腦筋鼓搗出來的,結合了在中國的一些神話傳說,宣揚的就是死後的各種情況,而且戰士士兵的墳地靈牌都是祭祀在戰神教各地的宗嗣裏麵,同時宣揚人死後也是需要戰士守護,英勇戰死的英靈是迴歸戰神的懷抱,安西軍的士兵有了精神寄托,爆發出來的戰鬥意誌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


    祭祀們全部退場了之後所有安西士兵都停止了祈禱,全部軍陣肅立不動,槍如林甲如海,殺氣升騰,士兵的眼神都望向李佐國帥旗所在,都在等待著出擊的命令,戰鼓之聲還沒響起,這種場麵的戰爭安西軍的許多老兵都從來沒有經曆過,許多人都覺得有點緊張,握住武器的手都禁不住有點潮熱。


    桑賈尼站起身,收起擺放在地上用來跪拜的白布,他是一個大食人,是一名穆斯林,桑賈尼將頭盔戴上,兩名仆從飛快的上前,幫助桑賈尼披甲,桑賈尼身上的戰甲是特製的,雖然看上去和普通陌刀兵的戰甲相同,但是關鍵部位的防護要強得多,加厚的鎧甲帶來了防護的加強,但是副作用就是重量也加大了很多,但是桑賈尼並不在意,強健的體魄令桑賈尼穿上這一身重量達到了四十斤的鎧甲就如同沒有感覺一般。


    巨大的陌刀擺放在身邊,兩個仆從仔細的檢查了鎧甲的搭扣,確認沒有任何鬆動,就轉身飛快的離開了,桑賈尼身後的陌刀兵也全部在仆從的幫助下穿好了戰甲,隨著身穿各色服裝的仆役離開,就如同潮水退去露出了漆黑的地麵一般,身穿黑甲的陌刀兵一個個的露了出來。


    桑賈尼左手握拳向下揮,這個手勢是準備的意思,所有的陌刀兵就從前排開始一個個的拿起了平頭的陌刀,寬大的刀身,兩麵開刃的鋒利的刀口,長長的刀杆由花梨木製成,有彈性的刀杆和騎兵的騎槊相同,主要用途就是利用刀杆的彈性緩解反彈力,以免手臂受傷。


    整個陌刀兵的軍陣是三軍中最突出的,超出了中軍和右軍軍陣約有半裏,桑賈尼抄起手中的陌刀刀口向下,狠狠的插入腳下的泥土,強大的臂力勃發,大半的刀刃插入了腳下草地的泥中,隨後桑賈尼雙手用力往上一翹,一塊泥土就被挖了出來,地上出現了一個深約有一尺,寬度和桑賈尼陌刀相當的土洞,桑賈尼身後的一萬陌刀兵都這樣來了一下,地上出現了一萬個土洞。


    桑賈尼往左方走出十步,同樣的來了一下,又是一萬個土洞出現,然後陌刀兵軍陣往後退出一百米左右,重複上麵的動作,如此弄了五次左右,整個陌刀軍陣退到了和其他軍陣平行的地方,而陌刀軍前麵的土地上密密麻麻的布滿了十萬個土洞。


    這種土洞剛好能夠讓馬蹄踏進去,狂奔中的戰馬隻要馬蹄踏中這種土洞,就隻有骨折一種結果,戰馬就隻能倒地,在開闊地上麵對大批騎兵的衝擊,光靠陌刀兵軍陣是完全無法抵擋住騎兵的正麵衝擊的,這種最簡單的陷阱就是一個作用,令騎兵的速度降下去,隻要騎兵失去了速度,在陌刀兵的陌刀麵前就是揮一下刀的事情。


    畢竟身上的鎧甲再厚重,加上陌刀兵的體重也不可能和狂奔起來的戰馬相抗衡的,巨大的動能麵前要想抵抗住那是根本不行的,戰馬五六百公斤的體重加上騎士的重量,迎麵撞的感覺就像是一輛奧拓車以每小時六十碼的速度迎麵撞來,單個的陌刀兵光是在這種衝擊下就能夠送命。


    挖好陷阱的陌刀兵在一聲令下後全部坐到了地上,在接戰之前因為鎧甲的重量陌刀兵要保持好體力,多休息一會就能夠保證等下麵對騎兵的時候能夠多揮出一刀,這也許就是生與死的距離。


    唐軍已經抵近了,在距離安西軍大陣前麵三裏左右停下了腳步,這是為了保證騎兵衝鋒時有足夠的加速距離,李佐國看著停下腳步的唐軍,雖說有一點點小小的混亂,但是還是基本齊整的停下了腳步,這在幾十萬大軍中能夠做到這一步就能夠說明對麵唐軍的精銳程度了,郭子儀名不虛傳啊,李佐國如此想著。


    隨著唐軍所有的方陣一個個的到位展開,唐軍中出來一小隊騎兵往戰場的中間馳來,打著的旗號左麵是一麵“唐”字旗,右麵是一麵“郭”字旗,李佐國也毫不猶豫一催坐下的黑雲,身後的親兵一隊五十人跟著李佐國就縱馬而出,李佐國的大旗兩麵都是隻有“李”字的旗幟。


    隨著兩隊騎士的接近,雙方的戰士都遠遠的注視著,兩邊在戰場的正中碰麵了,唐軍選擇的地形比較公平,戰場中間是一塊凹地,兩邊大軍所在出稍微高出中間,是非常適合大軍作戰的地形。


    李佐國一馬當先來到了對麵騎士的麵前,他的武器刀在背後槍在馬上,雙手握住韁繩顯得沒有戒備,但是李佐國自信在很短的內就能夠抽出身後的霸王拐突槍,加上對的武藝的信心,李佐國並不怕對方在相同的兵力下會想偷襲。


    對麵領頭的將領頂盔貫甲,坐下騎了一匹白色的雄壯戰馬,戰馬不停的用前蹄在地上刨坑,不時的甩下腦袋,顯得神駿非常,想必也是被大戰前的氣氛所感染了吧,目視李佐國到了麵前二十步左右停了下來。


    那將領開口說道吾乃大唐朔方節度使郭子儀,來者何人?”


    李佐國迴答李佐國,李嗣業之子。”李佐國沒有說的官職,已經反唐,再用大唐的官職稱唿不合適,強調是李嗣業之子的意思就是讓郭子儀興兵的目的。


    郭子儀仔細的打量李佐國,隻覺得李佐國身形魁梧,猿臂蜂腰,麵目冷峻,自信且透出殺氣,在這個節度使麵前不卑不亢神色自若,大戰即將開始仿佛一點也沒有影響李佐國的情緒,郭子儀暗自點頭,在李佐國這麽大的時候根本做不到這樣,真是好一員戰將。


    郭子儀對李佐國說道李將軍如此人才,吾李都護的事情朝廷對其不公,隻要李將軍懸崖勒馬歸降朝廷,郭子儀必定保你大都護官位,同時為李都護平反昭雪,想必李將軍也不願都護一片忠心最後的卻成為大唐的叛逆吧?”


    李佐國臉上露出怒色,說道郭節度使,我父為大唐征戰一生,拓土勝敵,千裏勤王,可有一點對不起大唐的地方?”


    郭子儀語塞,在馬上默默不語,李佐國又說我追隨父親尾暨戰突厥戰大食戰胡人聯軍,為大唐舍生忘死,可有對不起大唐?”


    李佐國這次沒有等郭子儀迴答接著說道卻不想這昏君居然逼死父親,自毀長城,李佐國為人子,起兵為父報仇,豈是求官位求富貴的?難道跟那安祿山是一路貨色嗎?郭節度使太小看李佐國了。”


    郭子儀聽到這裏開口說道聖人乃是被內宦讒言所欺,做了這等事,可求聖人處斬進讒言內宦為李都護報仇….”


    李佐國毫不客氣的打斷郭子儀的話說道內宦讒言,根本就是昏君的主意,要是昏君有一點記住父親的功勞,可能會做出此等無恥之事?節度使不用再說,今日就在戰場上見個高低,你勝則保住了昏君,一切皆休,要是我勝,那麽必定殺入長安,用昏君項上人頭祭祀父親英靈。”


    說罷李佐國不再等待郭子儀的迴話,拉轉馬頭就向本陣而去,身後的親兵等李佐國走出一段距離才迴馬跟上,郭子儀在原地站了一會,看著對麵整整齊齊散發無窮殺氣的安西大軍,長歎了一口氣,撥轉馬頭也會陣去了。


    雙方主將迴到了軍陣中,李佐國手一揮,軍中一千多麵戰鼓頓時敲擊起來,對麵唐軍的戰鼓也響了起來,整個戰場上全是戰鼓之聲,大戰一觸即發。


    “前軍兩萬向前,攻擊唐軍,五千弩手隨軍向前掩護,告訴郭北,他不能親自上陣,給我好好指揮。”李佐國傳令道。


    很快軍令傳到了前軍,以槍兵和刀盾兵為主的安西軍前軍形成了四個五千人一個的巨大方陣,隨著戰鼓聲一齊邁步向前,四個方陣的士兵腳步準確的踏在鼓點的節奏上麵,兩萬支腳幾乎同時抬起同時落下,整個地麵都似乎被這整齊的腳步踏的顫動了起來,披風如浪潮,翻滾著向前而去。


    兩萬前軍身後三排五千弩手正在集合,五千弩手可不是就五千人,每名弩手有一名輔兵配合,幫助弩兵將弩箭上弦,同時輔兵還背負著兩袋弩箭,每袋的數量都是三十隻,加上弩兵自帶的一袋箭,就是就是隻弩箭,可以形成連綿不絕的弩箭打擊,弩箭的射程又要超過弓箭,用的弩箭又是安西特有的三角破甲箭,五千弩兵相當於四倍以上的唐軍弓弩手的活力,畢竟安西巨爵弩無論射程還是箭隻都占有優勢。


    隨著安西軍的動作唐軍前軍也開始了移動,人數要超過安西軍,達到了四萬,是安西軍的一倍兵力,唐軍確實是比安西軍的兵力雄厚,唐軍排著五花陣,弩箭兵和槍兵刀盾兵一起前進,雙方都不約而同最先出動的是步兵,騎兵是決定性的力量,是在關鍵時候給對方致命打擊的拳頭,都沒有動。


    安西軍嚴酷的訓練這時候和唐軍分出了高下,安西前軍的前進幾乎沒有停頓,士兵邁出的步子幾乎相等,每名士兵都注意著隊正頭盔上那根黃色的長長的羽毛,每名士兵頭上的盔櫻配合披風翻動著血色,殺氣騰騰的往前前進。


    而唐軍每走出五十步就要一停,讓已經參差不齊的隊列調整,這就是差距所在,在這樣的大軍決戰中,更加有組織,訓練更充分的一方就會占有優勢。


    每名安西士兵都將身後的紅色披風往身前一甩,羊毛編成的披風能夠有效的抵禦弓箭射擊和敵人武器的砍劈,這相當於又多了一層護甲,同時將胸前要害遮掩在披風下麵,令敵人的攻擊要害會有視角的偏差,哪怕隻有一點偏差,戰場上的區別就是你死我活,刀盾兵是將披風斜披到了持盾的那一麵,握刀的手是需要靈活性的。


    雙方雖然走得不快,但是終究是要接近的,安西軍的弩手射程要高於唐軍,這時唐軍已經進入了射程,隨著巨爵弩弩弦發射的音爆,破甲箭飛向了天空,安西軍和唐軍在烏蘭的決戰開始了。


    第三十七章大決戰(中)


    第三十七章大決戰(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風萬裏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風萬裏行並收藏大唐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