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79年,身為南宋王朝的相國、齊王的蕭道成,已經不再滿足現有的榮華富貴,貪欲逾來逾大了。最後竟逼南宋王朝的最後一個傀儡,十五歲的小皇帝宋順帝劉準遜位並交出傳國玉璽。蕭道成接過了傳國玉璽,換上龍袍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改國號為齊,都城仍為南京,成為南齊朝第一任皇帝,史稱齊高帝。齊高帝和宋武帝劉裕對付晉恭帝的手法類似,他降宋順帝為汝陰王,不出一個月就秘密授意手下人將宋順帝劉準殺死了。
齊高帝蕭道成字紹伯,小名鬥將。江蘇常州人。是漢丞相蕭何二十四世孫。齊高帝在位期間提倡節儉,減輕人民負擔,與北方通好,維護邊境安定。國家政治穩定,社會比較安定,人民得以休息,南方經濟也有了一定的發展。齊高帝在帝位4年,享年五十六歲。諡號高皇帝,廟號太祖,葬泰安陵。
公元482年,齊高帝蕭道成病逝,齊高帝的長子蕭賾繼皇帝位,史稱齊武帝。齊武帝蕭賾字宣遠,是齊朝第二代第二位皇帝。齊武帝蕭賾為政寬紓,朝政較為嚴明,內亂較少,人民得到10多年休養生息的時機,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展。齊武帝蕭賾在位十一年後病死,享年五十四歲,諡號武皇帝,廟號世祖,葬景安陵。
公元493年,齊武帝蕭賾撒手西歸,這時,皇太子已先於齊武帝病死,由皇太孫蕭昭業繼位做了皇帝,史稱鬱林王。蕭昭業是齊高帝蕭道成四世孫,齊武帝蕭賾的長孫。是齊王朝第四代第三位皇帝。蕭昭業登基後,揮金如土,荒淫無道。繼位不到一年,被西昌侯蕭鸞派兵士一刀結果了這位荒唐天子,享年二十二歲。死後以太後的名義廢蕭昭業為鬱林王。
西昌侯蕭鸞殺死了蕭昭業後,又扶植蕭昭業的二弟蕭昭文繼位為皇帝,史稱海陵王。海陵王蕭昭文是齊高帝蕭道成四世孫,齊武帝蕭賾的次孫。是齊王朝第四代第四位皇帝。誰知蕭昭文繼位還不到四個月,西昌侯蕭鸞就帶人闖入宮中將其殺死,事後下一道旨,將皇帝蕭昭文降為海陵王,海陵王蕭昭文享年十五歲。
西昌侯蕭鸞殺死了蕭昭文後,自立為帝,史稱齊明帝。齊明帝蕭鸞是齊高帝蕭道成的侄子,蕭道成二哥始安貞王蕭道生的兒子。齊明帝蕭鸞是齊王朝第二代第五位皇帝。蕭鸞於494年即位後,壓製宗室力量,並設立典簽監視諸王;並且在任期間屠殺宗室,蕭道成與蕭賾的子孫都被蕭鸞誅滅。後病死。享年四十七歲,在帝位六年,諡號明皇帝,廟號高宗,葬興安陵。
齊明帝蕭鸞死後,蕭寶卷繼皇帝位,史稱東昏侯。東昏侯蕭寶卷是齊高帝蕭道成侄孫,齊明帝蕭鸞的二兒子。是齊王朝第三代第六位皇帝。南朝皇帝多奢侈腐靡,蕭寶卷尤甚。梁王蕭衍聯合齊將衝入皇宮,太監黃泰平舉刀砍傷了蕭寶卷的膝蓋,蕭寶卷摔倒在地,另一名太監張齊不由分說一刀砍下蕭寶卷的頭。梁王蕭衍逼太後發懿旨降蕭寶卷為東昏侯,東昏侯享年十八歲,在帝位三年。
公元501年,蕭衍擁立南康王蕭寶融為帝繼位,史稱齊和帝。齊和帝蕭寶融是齊高帝蕭道成侄孫,齊明帝蕭鸞的八兒子,也是齊王朝第三代第七位皇帝。齊和帝蕭寶融在帝位不到兩年,就被梁王蕭衍逼宮禪位,並死於梁王蕭衍的刀下。享年十五歲,諡號恭皇帝,葬恭安陵。
公元502年,梁王蕭衍登基稱帝,改國號為梁,南齊滅亡。南齊王朝自齊高帝蕭道成稱帝到齊和帝蕭寶融禪共存世二十三年,傳了四代共有七位皇帝,是南朝最短命的朝代。
話說南齊朝有個文學家叫張融,字思光。江蘇蘇州人氏。出身世族。南宋王朝時任封溪令、儀曹郎等。到了齊朝,官至司徒右長史。言行詭怪狂放,見者驚異。其文也如其人獨與眾異,其賦構思奇特。其詩情景交融,最具特色。就是有些其貌不揚,卻有一身傲骨,走起路來翹首挺胸,旁若無人。齊高帝蕭道成在沒有做皇帝時,就很欣賞張融的才學和品格,和張融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曾評價張融是一難得的人才,此人才必不可少,但又不可多得。後來,蕭道成做了皇帝,仍然常常把張融喚入後宮,一起探討文學藝術方麵的問題。有一次,齊高帝蕭道成與張融討論起書法,蕭道成認為張融的書法非常有骨力,但是缺少晉代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法度。張融聽後不服氣,他非常自負的說道:“我認為寫文章和搞書法要有獨創性,形成自己的風格。要像孔子刪編《詩》、《書》,製訂《禮》、《樂》那樣,發揚自已的文彩,萬萬不可因襲他人,像鳥雀一樣寄居在人家的籬笆下麵。說我缺少二王的法度,不如說二王缺乏為臣的法度更準一些。”齊高帝蕭道成聽後,十分佩服張融的這股傲氣。
話說另有一種文人就不是這個樣子了,他就是南齊的吏部尚書徐孝嗣。徐孝嗣是齊武帝蕭賾欽命的托孤大臣。齊武帝蕭賾臨死前,決定讓孫子蕭昭業繼承皇位,遺命徐孝嗣輔佐新主治理朝政。齊武帝蕭賾死後不到一年,西昌侯蕭鸞密謀奪取帝位。蕭鸞知道這件事情要想成功,必須要取得徐孝嗣的支持,於是就派人將徐孝嗣喚入家中進行密謀,而徐孝嗣懼怕西昌侯的淫威,竟然一口答應了下來。有個忠臣叫樂豫的知道了這件事,就勸說道:“你答應與蕭鸞一起謀反,將會成為千古罪人,不但有掉頭的危險,還會被世人唾棄,這可萬萬使不得啊!”徐孝嗣明知樂豫說的十分在理,但又害怕蕭鸞一但當上皇帝,自己的榮華富貴就會化為泡影。正在他左右不定之時,蕭鸞突然找上門來,徐孝嗣一聽蕭鸞來了,嚇的渾身哆嗦成一團。他結結巴巴的讓下人趕快將蕭鸞接入府中,並讓左右退下,蕭鸞把手一擺,用命令的口氣對徐孝嗣說道:“你現在跟我一起去皇宮,讓皇帝禪位!”徐孝嗣沒敢說一句說,跟在蕭鸞的後麵,前麵有大將蕭諶帶著一隊人馬,直接衝入了皇宮。蕭昭業見蕭鸞帶人殺氣騰騰的闖入宮來,嚇的是瑟瑟發抖,不知所措。蕭鸞不用兵士們動手,自己親自將一條素帛纏在蕭昭業的脖子上,把個堂堂的皇帝活活的勒死了。後來,大臣們都紛紛指責徐孝嗣助紂為孽,就像一條鼻子上穿上繩的牛一樣,聽憑人們牽引。
這正是:我行我素傲當先,卑躬屈膝恥留世。
欲知後事,請聽下迴分解。
齊高帝蕭道成字紹伯,小名鬥將。江蘇常州人。是漢丞相蕭何二十四世孫。齊高帝在位期間提倡節儉,減輕人民負擔,與北方通好,維護邊境安定。國家政治穩定,社會比較安定,人民得以休息,南方經濟也有了一定的發展。齊高帝在帝位4年,享年五十六歲。諡號高皇帝,廟號太祖,葬泰安陵。
公元482年,齊高帝蕭道成病逝,齊高帝的長子蕭賾繼皇帝位,史稱齊武帝。齊武帝蕭賾字宣遠,是齊朝第二代第二位皇帝。齊武帝蕭賾為政寬紓,朝政較為嚴明,內亂較少,人民得到10多年休養生息的時機,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展。齊武帝蕭賾在位十一年後病死,享年五十四歲,諡號武皇帝,廟號世祖,葬景安陵。
公元493年,齊武帝蕭賾撒手西歸,這時,皇太子已先於齊武帝病死,由皇太孫蕭昭業繼位做了皇帝,史稱鬱林王。蕭昭業是齊高帝蕭道成四世孫,齊武帝蕭賾的長孫。是齊王朝第四代第三位皇帝。蕭昭業登基後,揮金如土,荒淫無道。繼位不到一年,被西昌侯蕭鸞派兵士一刀結果了這位荒唐天子,享年二十二歲。死後以太後的名義廢蕭昭業為鬱林王。
西昌侯蕭鸞殺死了蕭昭業後,又扶植蕭昭業的二弟蕭昭文繼位為皇帝,史稱海陵王。海陵王蕭昭文是齊高帝蕭道成四世孫,齊武帝蕭賾的次孫。是齊王朝第四代第四位皇帝。誰知蕭昭文繼位還不到四個月,西昌侯蕭鸞就帶人闖入宮中將其殺死,事後下一道旨,將皇帝蕭昭文降為海陵王,海陵王蕭昭文享年十五歲。
西昌侯蕭鸞殺死了蕭昭文後,自立為帝,史稱齊明帝。齊明帝蕭鸞是齊高帝蕭道成的侄子,蕭道成二哥始安貞王蕭道生的兒子。齊明帝蕭鸞是齊王朝第二代第五位皇帝。蕭鸞於494年即位後,壓製宗室力量,並設立典簽監視諸王;並且在任期間屠殺宗室,蕭道成與蕭賾的子孫都被蕭鸞誅滅。後病死。享年四十七歲,在帝位六年,諡號明皇帝,廟號高宗,葬興安陵。
齊明帝蕭鸞死後,蕭寶卷繼皇帝位,史稱東昏侯。東昏侯蕭寶卷是齊高帝蕭道成侄孫,齊明帝蕭鸞的二兒子。是齊王朝第三代第六位皇帝。南朝皇帝多奢侈腐靡,蕭寶卷尤甚。梁王蕭衍聯合齊將衝入皇宮,太監黃泰平舉刀砍傷了蕭寶卷的膝蓋,蕭寶卷摔倒在地,另一名太監張齊不由分說一刀砍下蕭寶卷的頭。梁王蕭衍逼太後發懿旨降蕭寶卷為東昏侯,東昏侯享年十八歲,在帝位三年。
公元501年,蕭衍擁立南康王蕭寶融為帝繼位,史稱齊和帝。齊和帝蕭寶融是齊高帝蕭道成侄孫,齊明帝蕭鸞的八兒子,也是齊王朝第三代第七位皇帝。齊和帝蕭寶融在帝位不到兩年,就被梁王蕭衍逼宮禪位,並死於梁王蕭衍的刀下。享年十五歲,諡號恭皇帝,葬恭安陵。
公元502年,梁王蕭衍登基稱帝,改國號為梁,南齊滅亡。南齊王朝自齊高帝蕭道成稱帝到齊和帝蕭寶融禪共存世二十三年,傳了四代共有七位皇帝,是南朝最短命的朝代。
話說南齊朝有個文學家叫張融,字思光。江蘇蘇州人氏。出身世族。南宋王朝時任封溪令、儀曹郎等。到了齊朝,官至司徒右長史。言行詭怪狂放,見者驚異。其文也如其人獨與眾異,其賦構思奇特。其詩情景交融,最具特色。就是有些其貌不揚,卻有一身傲骨,走起路來翹首挺胸,旁若無人。齊高帝蕭道成在沒有做皇帝時,就很欣賞張融的才學和品格,和張融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曾評價張融是一難得的人才,此人才必不可少,但又不可多得。後來,蕭道成做了皇帝,仍然常常把張融喚入後宮,一起探討文學藝術方麵的問題。有一次,齊高帝蕭道成與張融討論起書法,蕭道成認為張融的書法非常有骨力,但是缺少晉代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法度。張融聽後不服氣,他非常自負的說道:“我認為寫文章和搞書法要有獨創性,形成自己的風格。要像孔子刪編《詩》、《書》,製訂《禮》、《樂》那樣,發揚自已的文彩,萬萬不可因襲他人,像鳥雀一樣寄居在人家的籬笆下麵。說我缺少二王的法度,不如說二王缺乏為臣的法度更準一些。”齊高帝蕭道成聽後,十分佩服張融的這股傲氣。
話說另有一種文人就不是這個樣子了,他就是南齊的吏部尚書徐孝嗣。徐孝嗣是齊武帝蕭賾欽命的托孤大臣。齊武帝蕭賾臨死前,決定讓孫子蕭昭業繼承皇位,遺命徐孝嗣輔佐新主治理朝政。齊武帝蕭賾死後不到一年,西昌侯蕭鸞密謀奪取帝位。蕭鸞知道這件事情要想成功,必須要取得徐孝嗣的支持,於是就派人將徐孝嗣喚入家中進行密謀,而徐孝嗣懼怕西昌侯的淫威,竟然一口答應了下來。有個忠臣叫樂豫的知道了這件事,就勸說道:“你答應與蕭鸞一起謀反,將會成為千古罪人,不但有掉頭的危險,還會被世人唾棄,這可萬萬使不得啊!”徐孝嗣明知樂豫說的十分在理,但又害怕蕭鸞一但當上皇帝,自己的榮華富貴就會化為泡影。正在他左右不定之時,蕭鸞突然找上門來,徐孝嗣一聽蕭鸞來了,嚇的渾身哆嗦成一團。他結結巴巴的讓下人趕快將蕭鸞接入府中,並讓左右退下,蕭鸞把手一擺,用命令的口氣對徐孝嗣說道:“你現在跟我一起去皇宮,讓皇帝禪位!”徐孝嗣沒敢說一句說,跟在蕭鸞的後麵,前麵有大將蕭諶帶著一隊人馬,直接衝入了皇宮。蕭昭業見蕭鸞帶人殺氣騰騰的闖入宮來,嚇的是瑟瑟發抖,不知所措。蕭鸞不用兵士們動手,自己親自將一條素帛纏在蕭昭業的脖子上,把個堂堂的皇帝活活的勒死了。後來,大臣們都紛紛指責徐孝嗣助紂為孽,就像一條鼻子上穿上繩的牛一樣,聽憑人們牽引。
這正是:我行我素傲當先,卑躬屈膝恥留世。
欲知後事,請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