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年,劉欣繼位做了皇帝,史稱漢哀帝。劉欣是漢成帝的侄子,定陶王劉康的兒子。前文書我們說過漢成原有三個兒子,一個夭亡,兩個被趙昭儀害死。漢成帝眼見都四十五六了,隻好將劉欣過繼到自己的名下立為太子。漢成帝一死,劉欣順理成章的成了漢哀帝。漢哀帝是劉氏的第十代孫,也是西漢王朝的第十個皇帝。
話說漢哀帝繼位時才剛二十一歲,正是血氣方剛之時,他繼位後首先是遏止王氏外戚的勢力,革去王根的大司馬票騎將軍之職,將他黜免為庶人,連王莽的大司馬一職也一同罷免了。本想要自己親自執掌朝政,可這漢哀帝偏偏又是個病秧子,整天因病不能上朝。這時,有人向他舉薦夏賀良,說夏賀良精通天文地理,能知過去未來,能祛除病魔妖孽。漢哀帝也是有病亂投醫,他就召夏賀良入宮講經。夏賀良一見皇上,開口說道:“漢朝的曆法已經衰落,應當重新接受天命。先帝漢成帝之時,因為沒有順應天命,所以他的三個親生皇子都沒有成人。而當今聖上又是病魔纏身,長期不祛。現在天下又多次發生各種變異,這些都是上天向皇上發出的警告。皇上隻有馬上改元易號,才可以祛除病魔,延年益壽,生養皇子,平息災禍。如果明白了這個道理而不照著去做,還會發生更大的災難,百姓們也要跟著遭受更大的災難。”漢哀帝信以為真,覺得為了自己的健康,也為了不讓老百姓跟著自己遭更大的災難,就發布詔書,大赦天下,改用新的年號,並自封尊號為“陳聖劉太平皇帝”。哪知詔書發布不久,丁氏皇太後病重,沒到十天就不治身亡了。漢哀帝拖著個病身子主辦喪事,忙碌數日後連累帶病也趴下啦。多虧年輕,經太醫多方調理,漸漸的康複了。這一來,漢哀帝有些懷疑夏賀良的說法了,派人對夏賀良進行調查。原來夏賀良本是個不學無術的大騙子,他的師傅甘忠可自稱天帝真人,曾被光祿大夫劉向以罔上惑民之罪逮捕定罪,死於獄中。漢哀帝繼位時,劉向已死,沒人再追甘忠可之事,夏賀良又借機開始迷惑民眾,還托人引薦入了皇宮,最後竟騙到了皇帝頭上。漢哀帝查明了實情,派人將夏賀良逮捕後判了死罪,並將舉薦夏賀良入宮之人也發配到敦煌去戍邊去了。然後又重新頒詔道:“百日前所頒詔令,是誤信夏賀良讒言,經查,他的所作所為,都違經背古,不合時宜。前所下詔書,除大赦天下一項之外,全部廢除。夏賀良因犯欺君之罪處於死刑。”
話說漢哀帝身邊有一個侍郎叫董賢,剛十八歲,長的是麵如桃花,美貌如仙,他在門前一站,就如同美貌宮女,扮成男兒一樣。漢哀帝每望一眼董賢,不由的心中就想入非非,在他心中,男人長成如此姿色,可以說絕無僅有。就是六宮粉黛,也應相形見穢,歎為不如。而這位董賢,也非常會討漢哀帝的歡心,每當和漢哀帝照麵之時,總是拿出一種女性的姿勢,除柔聲下氣,就是搔首弄姿,每每都能讓這位當今天子欲火中燒。惹的這皇帝非拉著董賢同床共枕不行。這一來二去,漢哀帝還非董賢伴著不能睡眠了。有一天,漢哀帝睡醒後,見董賢還睡著,不忍心驚動他,就想自己先起床,可是寬大的睡袍袖子卻被董賢壓在了身下,怎麽小心翼翼的也抽不出來。漢哀帝為不驚了這位愛人的夢,竟從床頭拔出佩刀,將睡袍的袖子割斷後,才悄悄的爬起來。後來人們把男人間的嬖寵叫做“斷袖癖”,就是從這裏來的。據《漢書》記載此時是漢哀帝建平3年,也就是說這件事情發生在公元前4年。嗚唿!漢哀帝——男性同性戀的鼻祖。從此以後,漢哀帝每次外出,總要與董賢同乘一輛車。在內宮,一刻也少不了他,簡直是與他形影不離。董賢得寵後,他的家人也跟著雞犬升天了。董賢有個妹妹,麵貌如同董賢,也是桃腮帶赤,杏眼留青。漢哀帝看她嬌態動人,留在宮中封為昭儀。董賢又把自己的妻子拉入宮中後也被漢哀帝相中。自此,董賢和自己的妻子、妹妹輪值夜伴天子,皇宮也變成了自己的家。不久,董賢又為自己的父親、嶽父和小舅子都討下了官奉。漢哀帝還為董賢造了一座富麗的住宅,宅內裝飾十分考究,屋柱和窗格都用綢緞包裹,各地向皇上進貢的寶物,漢哀帝寧願自己留下次一點的,也要把最貴重的賜給董賢。盡管如此,漢哀帝還覺的對他不夠好,總想封給董賢一個侯王。不久,漢哀帝終於找到了一次機會。東平王劉雲是漢宣帝的孫子,漢哀帝的堂叔,在劉氏嫡孫中,年齡和輩分最高,他和他的王後串通起來搞迷信活動,暗地裏詛咒讓漢哀帝早日死去。想篡位自己做皇帝。不料,這件大逆不道的事讓兩個朝臣知道了,他們聯名寫了一個奏折,通過太監宋弘向漢哀帝告發了。結果,東平王劉雲自殺,王後被處死。事後要論功行賞,漢哀帝就指使下臣上奏折,把通過太監宋弘送奏章改為通過董賢送奏章,這樣,董賢就是頭功,漢哀帝就有理由封董賢為侯了。下臣按漢哀帝的旨意報上奏章,漢哀帝親自起草了一道詔書,把董賢和那兩個朝臣一起封為侯。詔書下達後,丞相鄭崇竭力反對,他們建議讓朝官討論,這董賢在揭露這一陰謀中是否有功,該不該封侯。漢哀帝對鄭崇十分畏懼,鄭崇秉性耿直,敢作敢為。每當上朝時,鄭崇總是穿著帶皮革的硬底朝靴,走起路來哢哢有聲。隻要漢哀帝一聽到這哢哢聲,知道這是鄭崇上朝了,就笑著對左右群臣開玩笑說:“你們聽這朝靴聲多麽可怕,不知這迴老鄭又要奏誰啦!”話音一落,鄭崇準到,開口直陳,決不拖泥帶水。往往鄭崇奏畢,事實清楚,漢哀帝十有八九沒有駁迴過,都是“依臣所奏,詔準行事”。這迴漢哀帝更是心虛,不敢硬頂,隻好把這件事暫緩行事。後來,漢哀帝祖母傅太皇太後去世,漢哀帝以太皇太後有遺命為名,加封了董賢一個二千戶侯,鄭崇一聽,當堂反對,並義正辭言說道:“董賢仗著陛下的寵幸,驕奢放縱,毫不收斂,惡名遠揚,引起四方公憤,俗話說,千人所指,無病而死。臣為他今後的下場寒心。望陛下考慮到祖宗的大業來之不易,別再這樣做了。”漢哀帝想用太後的名意壓壓鄭崇,就開口說道:“這本是太皇太後遺詔,鄭愛卿不要再諫了吧!”誰知這鄭崇不識這個台階,還是硬耿著脖子說:“今董賢無功封侯,有背祖製,逆天違人,臣願拚上性命,誓死諫君!”鄭崇這一舉動,觸怒了皇威。漢哀帝火了,朝堂下有一人叫趙昌,早就想借機搬倒鄭崇,他一直在觀察著皇上的表情,這時他見皇上真急眼了,正好再加把火,就一定能讓鄭崇倒黴。隻見他站出來說道:“啟稟皇上,鄭崇之所以藐視皇上,是因為他早有反叛之心,我常見鄭家臣門若市,肯定是結黨營私,圖謀不軌”鄭崇見趙昌落井下石,不懷好意。大聲反駁道:“這也算罪狀嗎?鄭崇說:”我家裏來的人是很多,但我對朝庭的心像水一樣,明澈見底,一片忠心。請皇上明察。“漢哀帝一聽,更是火昌三丈:”你家中天天來來往往那麽多人,就像人們趕集一樣,為什麽不允許我有親近的人呢?真是豈有此理。“漢哀帝越說氣越大,最後一咬牙說了聲:”鄭崇答言不遜,係獄逮治。“有一大臣知趙昌小人嫉賢,鄭崇實屬天大的冤枉,就站出來說道:”鄭崇忠心,天日可見。趙昌素來與鄭崇不合,所奏之辭不足為憑,請皇上收迴成命。“漢哀帝竟把氣頭轉過來說道:”你竟敢與鄭崇通通一氣,附下罔上,實乃國之蠹蟲,革去官職,免為庶人。“這時滿朝大臣見皇帝已是惱羞成怒,誰來跟誰急,再也沒人敢說一句話。可憐這位為鄭崇求情者,一句話就毀了一世的功名。還有這位堂堂的丞相鄭崇,就為董賢這麽一個男不男,女不女的侍郎,含冤入獄,遭遇嚴刑拷打,落了個皮開肉爛,不肯屈服,不久就死在了獄中。而董賢卻被封為高安侯,不久又升任大司馬之職。
公元前1年漢哀帝病亡,享年二十六歲,在皇位隻有六年。葬義陵。後尊諡號孝哀皇帝。漢哀帝英年早逝,朝野上下沒有準備,宮內如一團亂麻,理不出頭緒來。王氏太皇太後走入皇帝寢室,先是撫屍舉哀,然後不慌不忙的從幾案之上將傳國玉璽取下,藏入袖中。再反迴朝堂,問大司馬董賢:“董愛卿,皇帝後事該如何辦是好呢?”董賢哪懂這些,支支吾吾半知說不出一句話來。太皇太後平靜的說道:“新都侯王莽,曾主持過先帝大喪,熟習此事,讓他來幫你吧!”董賢正不知如何是好,見太皇太後一說,急忙免冠跪在地上說:“太皇太後想得太周到了,下官在這裏替皇上謝太皇太後。”太皇太後立即派人傳王莽進宮。
這正是:嬖用非男亡無悔,錯引真狼喪家邦。
欲知後事,請聽下迴分解。
話說漢哀帝繼位時才剛二十一歲,正是血氣方剛之時,他繼位後首先是遏止王氏外戚的勢力,革去王根的大司馬票騎將軍之職,將他黜免為庶人,連王莽的大司馬一職也一同罷免了。本想要自己親自執掌朝政,可這漢哀帝偏偏又是個病秧子,整天因病不能上朝。這時,有人向他舉薦夏賀良,說夏賀良精通天文地理,能知過去未來,能祛除病魔妖孽。漢哀帝也是有病亂投醫,他就召夏賀良入宮講經。夏賀良一見皇上,開口說道:“漢朝的曆法已經衰落,應當重新接受天命。先帝漢成帝之時,因為沒有順應天命,所以他的三個親生皇子都沒有成人。而當今聖上又是病魔纏身,長期不祛。現在天下又多次發生各種變異,這些都是上天向皇上發出的警告。皇上隻有馬上改元易號,才可以祛除病魔,延年益壽,生養皇子,平息災禍。如果明白了這個道理而不照著去做,還會發生更大的災難,百姓們也要跟著遭受更大的災難。”漢哀帝信以為真,覺得為了自己的健康,也為了不讓老百姓跟著自己遭更大的災難,就發布詔書,大赦天下,改用新的年號,並自封尊號為“陳聖劉太平皇帝”。哪知詔書發布不久,丁氏皇太後病重,沒到十天就不治身亡了。漢哀帝拖著個病身子主辦喪事,忙碌數日後連累帶病也趴下啦。多虧年輕,經太醫多方調理,漸漸的康複了。這一來,漢哀帝有些懷疑夏賀良的說法了,派人對夏賀良進行調查。原來夏賀良本是個不學無術的大騙子,他的師傅甘忠可自稱天帝真人,曾被光祿大夫劉向以罔上惑民之罪逮捕定罪,死於獄中。漢哀帝繼位時,劉向已死,沒人再追甘忠可之事,夏賀良又借機開始迷惑民眾,還托人引薦入了皇宮,最後竟騙到了皇帝頭上。漢哀帝查明了實情,派人將夏賀良逮捕後判了死罪,並將舉薦夏賀良入宮之人也發配到敦煌去戍邊去了。然後又重新頒詔道:“百日前所頒詔令,是誤信夏賀良讒言,經查,他的所作所為,都違經背古,不合時宜。前所下詔書,除大赦天下一項之外,全部廢除。夏賀良因犯欺君之罪處於死刑。”
話說漢哀帝身邊有一個侍郎叫董賢,剛十八歲,長的是麵如桃花,美貌如仙,他在門前一站,就如同美貌宮女,扮成男兒一樣。漢哀帝每望一眼董賢,不由的心中就想入非非,在他心中,男人長成如此姿色,可以說絕無僅有。就是六宮粉黛,也應相形見穢,歎為不如。而這位董賢,也非常會討漢哀帝的歡心,每當和漢哀帝照麵之時,總是拿出一種女性的姿勢,除柔聲下氣,就是搔首弄姿,每每都能讓這位當今天子欲火中燒。惹的這皇帝非拉著董賢同床共枕不行。這一來二去,漢哀帝還非董賢伴著不能睡眠了。有一天,漢哀帝睡醒後,見董賢還睡著,不忍心驚動他,就想自己先起床,可是寬大的睡袍袖子卻被董賢壓在了身下,怎麽小心翼翼的也抽不出來。漢哀帝為不驚了這位愛人的夢,竟從床頭拔出佩刀,將睡袍的袖子割斷後,才悄悄的爬起來。後來人們把男人間的嬖寵叫做“斷袖癖”,就是從這裏來的。據《漢書》記載此時是漢哀帝建平3年,也就是說這件事情發生在公元前4年。嗚唿!漢哀帝——男性同性戀的鼻祖。從此以後,漢哀帝每次外出,總要與董賢同乘一輛車。在內宮,一刻也少不了他,簡直是與他形影不離。董賢得寵後,他的家人也跟著雞犬升天了。董賢有個妹妹,麵貌如同董賢,也是桃腮帶赤,杏眼留青。漢哀帝看她嬌態動人,留在宮中封為昭儀。董賢又把自己的妻子拉入宮中後也被漢哀帝相中。自此,董賢和自己的妻子、妹妹輪值夜伴天子,皇宮也變成了自己的家。不久,董賢又為自己的父親、嶽父和小舅子都討下了官奉。漢哀帝還為董賢造了一座富麗的住宅,宅內裝飾十分考究,屋柱和窗格都用綢緞包裹,各地向皇上進貢的寶物,漢哀帝寧願自己留下次一點的,也要把最貴重的賜給董賢。盡管如此,漢哀帝還覺的對他不夠好,總想封給董賢一個侯王。不久,漢哀帝終於找到了一次機會。東平王劉雲是漢宣帝的孫子,漢哀帝的堂叔,在劉氏嫡孫中,年齡和輩分最高,他和他的王後串通起來搞迷信活動,暗地裏詛咒讓漢哀帝早日死去。想篡位自己做皇帝。不料,這件大逆不道的事讓兩個朝臣知道了,他們聯名寫了一個奏折,通過太監宋弘向漢哀帝告發了。結果,東平王劉雲自殺,王後被處死。事後要論功行賞,漢哀帝就指使下臣上奏折,把通過太監宋弘送奏章改為通過董賢送奏章,這樣,董賢就是頭功,漢哀帝就有理由封董賢為侯了。下臣按漢哀帝的旨意報上奏章,漢哀帝親自起草了一道詔書,把董賢和那兩個朝臣一起封為侯。詔書下達後,丞相鄭崇竭力反對,他們建議讓朝官討論,這董賢在揭露這一陰謀中是否有功,該不該封侯。漢哀帝對鄭崇十分畏懼,鄭崇秉性耿直,敢作敢為。每當上朝時,鄭崇總是穿著帶皮革的硬底朝靴,走起路來哢哢有聲。隻要漢哀帝一聽到這哢哢聲,知道這是鄭崇上朝了,就笑著對左右群臣開玩笑說:“你們聽這朝靴聲多麽可怕,不知這迴老鄭又要奏誰啦!”話音一落,鄭崇準到,開口直陳,決不拖泥帶水。往往鄭崇奏畢,事實清楚,漢哀帝十有八九沒有駁迴過,都是“依臣所奏,詔準行事”。這迴漢哀帝更是心虛,不敢硬頂,隻好把這件事暫緩行事。後來,漢哀帝祖母傅太皇太後去世,漢哀帝以太皇太後有遺命為名,加封了董賢一個二千戶侯,鄭崇一聽,當堂反對,並義正辭言說道:“董賢仗著陛下的寵幸,驕奢放縱,毫不收斂,惡名遠揚,引起四方公憤,俗話說,千人所指,無病而死。臣為他今後的下場寒心。望陛下考慮到祖宗的大業來之不易,別再這樣做了。”漢哀帝想用太後的名意壓壓鄭崇,就開口說道:“這本是太皇太後遺詔,鄭愛卿不要再諫了吧!”誰知這鄭崇不識這個台階,還是硬耿著脖子說:“今董賢無功封侯,有背祖製,逆天違人,臣願拚上性命,誓死諫君!”鄭崇這一舉動,觸怒了皇威。漢哀帝火了,朝堂下有一人叫趙昌,早就想借機搬倒鄭崇,他一直在觀察著皇上的表情,這時他見皇上真急眼了,正好再加把火,就一定能讓鄭崇倒黴。隻見他站出來說道:“啟稟皇上,鄭崇之所以藐視皇上,是因為他早有反叛之心,我常見鄭家臣門若市,肯定是結黨營私,圖謀不軌”鄭崇見趙昌落井下石,不懷好意。大聲反駁道:“這也算罪狀嗎?鄭崇說:”我家裏來的人是很多,但我對朝庭的心像水一樣,明澈見底,一片忠心。請皇上明察。“漢哀帝一聽,更是火昌三丈:”你家中天天來來往往那麽多人,就像人們趕集一樣,為什麽不允許我有親近的人呢?真是豈有此理。“漢哀帝越說氣越大,最後一咬牙說了聲:”鄭崇答言不遜,係獄逮治。“有一大臣知趙昌小人嫉賢,鄭崇實屬天大的冤枉,就站出來說道:”鄭崇忠心,天日可見。趙昌素來與鄭崇不合,所奏之辭不足為憑,請皇上收迴成命。“漢哀帝竟把氣頭轉過來說道:”你竟敢與鄭崇通通一氣,附下罔上,實乃國之蠹蟲,革去官職,免為庶人。“這時滿朝大臣見皇帝已是惱羞成怒,誰來跟誰急,再也沒人敢說一句話。可憐這位為鄭崇求情者,一句話就毀了一世的功名。還有這位堂堂的丞相鄭崇,就為董賢這麽一個男不男,女不女的侍郎,含冤入獄,遭遇嚴刑拷打,落了個皮開肉爛,不肯屈服,不久就死在了獄中。而董賢卻被封為高安侯,不久又升任大司馬之職。
公元前1年漢哀帝病亡,享年二十六歲,在皇位隻有六年。葬義陵。後尊諡號孝哀皇帝。漢哀帝英年早逝,朝野上下沒有準備,宮內如一團亂麻,理不出頭緒來。王氏太皇太後走入皇帝寢室,先是撫屍舉哀,然後不慌不忙的從幾案之上將傳國玉璽取下,藏入袖中。再反迴朝堂,問大司馬董賢:“董愛卿,皇帝後事該如何辦是好呢?”董賢哪懂這些,支支吾吾半知說不出一句話來。太皇太後平靜的說道:“新都侯王莽,曾主持過先帝大喪,熟習此事,讓他來幫你吧!”董賢正不知如何是好,見太皇太後一說,急忙免冠跪在地上說:“太皇太後想得太周到了,下官在這裏替皇上謝太皇太後。”太皇太後立即派人傳王莽進宮。
這正是:嬖用非男亡無悔,錯引真狼喪家邦。
欲知後事,請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