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做了皇帝之後,繼續執行與民休息和輕徭薄賦政策。並逐步削弱諸侯王勢力,增強北方邊疆的防禦力量。而對少數民族則注意懷柔,不輕易動兵,盡力維護和睦相安的關係。他還提倡儉約,不允許貴族官僚濫事搜刮,從而減輕了人民的負擔,保證了政府的財政收入。使西漢王朝的統治逐步趨向穩定。

    這一日,漢文帝像往常一樣認真的批閱著手裏的奏章。有一篇替父伸冤的折子引起了漢文帝的注意,他反反複複的看了好幾遍,折子是這樣寫的:“我叫緹縈,是太倉縣令淳於意的小女兒。我父親做官的時候,齊國的人都說他是個清官。這迴他犯了罪,被判了肉刑。我不但為我的父親難過,也為所有被判肉刑的人傷心。一個人被砍去了腳就成了殘廢;割下來鼻子,就不可能再安上去。臉上刺了字,就無法去見自已的父母。一個人犯了法,改正了還可以重新做好人。可這些受過肉刑的人,以後就是想改過自新,也沒有辦法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如果有可能,我情願把我身體讓官府沒收為奴婢,替我父贖罪,好讓他有個改過自新的機會。”漢文帝越看越同情這位小姑娘,越看越覺得小姑娘說的有道理。他立刻提起筆來,在這篇折子上批複道:“一個人犯了罪必須給與懲罰,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懲罰的目的是讓他改過從善。毀壞人肢體的懲治手段,不一定能達到勸人為善的目的,在律令中應尋求出一個取代肉刑的辦法。”朱筆一批,負責律令的一幫大臣是雷厲風行,著手修改律條,咱暫且不表。

    話說這替父伸冤之人複姓淳於,名緹縈,山東臨淄人。她的父母生了五個女兒,沒有兒子。緹縈排行老五。緹縈的父親叫淳於意,喜歡醫術。拜師學醫三年,學成後迴到家中為人治病,且妙手迴春。在當地也是大有名氣。遠近病人都來問醫求藥,家中是門庭若市。淳於意雖醫術高明,但由於每日病人是絡繹不絕,多則幾百人,累的他真有些支持不住,就棄醫從政,做了齊國的太倉縣令。淳於意做官清正廉潔,公私分明。但淳於意有個性,不願與做官之人交往,更不會去奉承上司。當了幾年太倉縣令,覺的作官比為人看病還累,就辭官迴家,又當起了鄉村郎中。多年以後,有一病人吃了他的藥,不但不見好轉,反而過了一段時間死了。病人家屬就說他是借為人看病之機騙取錢財,不懂醫術使病人死亡的。就把他告到了衙門,被衙門判為肉刑。由於淳於意曾經當過縣令,按漢朝的法律,刑事處分已離任的朝廷官員必須上報朝廷。朝廷接到上報後,讓將淳於意送往京城再做肉刑。淳於意被押解離開臨淄之時,緹縈和她的母親及四個姐姐都去送行,一家人抱頭哭成一團。淳於意望著女兒歎著氣說道:“唉!可惜我身前無子,這老子有難連一個有用的人都沒有嗬。”幾個大女兒都望著父親,隻是傷心的哭泣。緹縈卻不服氣的說:女兒為什麽就不管用呢?我就不信這些。爹爹不要傷心,我隨你一起進京。看看他們到底能把你怎樣處置。”聽了緹縈的這些話,淳於意又是高興又是心酸。他勸說女兒說:“我女兒管用,是爹一著急說錯話了。女兒啊,京城路途太遠,你跟我去是要遭罪的,還是不要去了。”緹縈主意已定,誰也說服不了他。淳於意沒辦法,隻好同意緹縈同他一起進京。緹縈一路上服侍著父親來到京城。他按父親提示,找到了父親當縣令時的故友,托他寫了奏折並轉到皇帝手中,這才有了漢文帝看奏折親筆批複的上文。大臣們拿到皇帝的批複,進行了一番認真的研究,製定出一套修訂方案上報了皇帝。針對刑罰的苛酷而廢除肉刑,這是中國法製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將臉上刺字改為罰勞役;割鼻子改成責打三百大板;削去手足改成責打五百大板。漢文帝接到修改方案後,馬上準奏,並公布天下嚴格執行。隨即又下一道赦令:“緹縈為父盡孝,上書皇上,促使皇朝能以仁改律,功大於天,特免除淳於意之罪,當堂釋放,由緹縈服侍迴歸故裏。”

    話說漢文帝當政,跟匈奴貴族繼續采取和親政策,雙方沒有發生大規模戰爭。但是後來匈奴單於聽信了讒言,跟漢朝絕了交。匈奴開始進犯中原,殺人掠物,無惡不作。漢文帝派出兵馬前去剿殺。同時,為防不測,又調集了三路人馬駐紮在長安城四郊。駐紮在城西南軍隊的將軍是周亞夫。周亞夫是周勃的兒子。周勃自平定了呂氏迎立漢文帝後,是幾起幾落。先是王平上奏漢文帝,說周勃在滅呂興漢時功勞遠比自己的大,把右丞相讓給了周勃,自己退為左丞相。後來周勃在處理朝政時,往往不知如何行事,隻有向王平討教。這一來二去,自知不如王平,隻好以有病為由,辭去了右丞相一職。漢文帝就此也就把左右丞相取消,隻留王平任丞相。過了幾年,王平去世,漢文帝又重新任周勃為丞相。不久,漢文帝又免了周勃的丞相一職,讓其離開長安到自己的封地去了。周勃迴到封地後,總覺得有人要殺他,所以天天盔甲不離身,左右經常有幾人隨身護衛。有人向漢文帝告發說周勃要造反,被漢文帝捉拿到京城差一點就被砍了頭,後漢文帝查明確無其事,才放他迴國。又過了幾年,周勃病死後,長子周勝繼承侯位。周勝因犯罪被取消侯爵。漢文帝不忘周家之功,又重新封另一兒子周亞夫為條侯。周亞夫治軍有方,軍紀嚴明是眾所周知的。漢文帝也是早有耳聞。這一日,漢文帝以慰勞軍士為名,要親自到周亞夫的營地看看。漢文帝帶人還未到軍營,就遠遠看到軍營門前,士兵們是盔明甲亮,弓上弦,刀出鞘,一副隨時準備戰鬥的姿態。漢文帝就有些佩服了。漢文帝一行走到營門,侍衛上前傳旨說:“皇上駕到,要入營慰勞軍士,速開營門,讓周將軍迎駕。”守門軍士說道:“軍中隻聽將軍的命令,沒有將軍令,任何人不得出入。”漢文帝聽得一勁點頭,忙讓人拿出皇帝的符節,遞到門衛手中。門衛驗明符節,馬上列隊向皇帝行禮。然後,一麵派人到軍營裏向周亞夫傳報,一麵大開城門迎皇帝入營。皇帝的車馬一入營門,衛兵又上前告之:“軍營之內禁止車馬奔馳,請皇上緩行。”漢文帝隻好命令侍從們放鬆韁繩,緩緩的前進。將軍帳前,周亞夫披盔帶甲,手握佩劍,威風凜凜。見漢文帝過來,拱拱手作個揖,開口說道:“皇帝駕到,臣盔甲在身,不能下拜,請皇上恕罪。”說罷,向漢文帝規規矩矩行了個軍禮。漢文帝大為震動,不知所措的隻得欠了欠身,算是應了一下。漢文帝向周亞夫身後望去,見列隊士兵一個個精神飽滿,鬥誌昂揚,心中很是高興。他先是檢閱隊列,又為軍士們發放一些犒賞後,滿心歡喜的離開了軍營。

    在迴皇宮的路上,漢文帝的侍從們都七嘴八舌的指責周亞夫對皇帝的無理。漢文帝馬上製止他們說:“不要片麵的看待這個問題,軍隊就要有軍規。如軍營也像集市一樣亂亂哄哄,士兵都如同趕集的老百姓,那將軍即使發出了指令,也不會有人聽的。將軍的令沒人聽,那還怎麽打勝仗。出入軍營都不用拿什麽憑證,那敵人要偷襲,你就是掉了腦袋還不知是被誰砍的。我認為周亞夫治軍是對的,有了這樣的將軍,敵人就不敢輕舉妄動。” 漢文帝通過這一次實地考察,認準周亞夫是一軍事人才,就把他升為京都的衛戍將軍。漢文帝在臨死前對太子特別囑咐說:“如果將來國家發生了動亂。叫周亞夫統率軍隊,準錯不了。”到後來,太子劉啟即位,七王造反。周亞夫果然沒有辜負先帝的重托,跨馬挺槍率隊開始了平息叛亂。

    這正是:治國要以民為本,安邦應需識良才。

    欲知後事,且聽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成語話帝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嶂石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嶂石岩並收藏成語話帝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