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秦朝覆滅後,漢業初立,百廢待興,漢高祖為吸取滅亡的前車之鑒,要重整朝綱。他親自掛帥,由蕭何修改律令;韓信整肅軍紀;張蒼定章立製;孫叔通規範禮儀… … 從春至夏忙忙亂亂的好幾個月,看看大概都有個頭緒了,漢高祖這才有了個喘氣的功夫,他命人在皇宮中擺下了酒宴,要親自招待文武百官。大臣們見皇帝賜酒,都興高采烈的你推我讓好不痛快。待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漢高祖喝到高興之處,開口向各位大臣問道:“今天朕非常高興,就想聽點真心話,諸位說說我為什麽能當上皇帝,而項羽卻落了一個自刎烏江的下場呢?”大臣們都喝的正在興頭上,見皇帝問話,就七嘴八舌的開了腔。有說皇帝聖明的,有說皇帝肯納忠言的,也有說皇帝仁義寬厚的。漢高祖聽後搖了搖頭說:“你們說的都不全麵,我認為成功的關鍵是識人,選人和用人,這是最為重要的。比如說這出謀劃策,用周密的戰略部署,去決定千裏之外戰鬥的勝利,我就不如張良;治理國家,安撫百姓,為前方戰鬥保障供需,這一點,蕭何就比我強;說到帶兵打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這就得數韓信了。這三個人可以說都是當世的豪傑,我了解他們的長處,委派他們去做他們勝任的事,他們就能把自己特長發揮出來,並為我朝立下大功。這應該是我們勝利,項羽失敗的最重要的原因吧!”群臣聽完這番話,都不住點頭稱是。漢高祖說的高興,就又開口問道:“大家再說說,這漢朝基業,誰的功勞應排在第一位?”大家又是一番爭論,說誰的都有,爭論一時沒有個結果,又都把目光轉向了皇帝。漢高祖說:“你們要讓我說,我說蕭何的功勞應排第一。”大家一聽,就好像往熱油鍋倒入了一瓢涼水--炸了鍋。有一位膽子大點的大臣怯聲說道:“武將們血戰疆場,九死一生,他蕭何根本都沒上過戰場,未有漢馬功勞,隻會耍耍筆杆子,動動嘴皮子,這也算功勞?”漢高祖微微一笑說:“我再問你們一個問題,你們都打過獵吧!”大家齊聲答:“打過。”漢高祖不緊不慢的說:“打獵時追殺野獸的是獵狗,而操縱獵狗的是人。例位諸臣攻城拔寨,隻不過如同打獵時的獵狗,得到了幾隻野獸而已,而蕭何能知道野獸的去處並讓獵狗去追殺,這就好比是獵夫,獵夫的功勞那是遠遠大於獵狗的呀!而且,你們可以看看,你們多是單身隨我征殺天下,有同族兩三人就算難得了,再看看人家蕭何,全家族有幾十個男子都在和我們一起拚殺,跟大夥一同出力。他的大功勞我是怎麽也不應忘記的。我主意已定,一定要重賞蕭何。”大家見皇帝這麽一說,也就再不敢多說什麽了。到後來列侯封賞,二十二位侯爺,蕭何果然排在首位。
要說這蕭何之功,也確實難以用戰績來衡量。蕭何是江蘇沛縣人,自小和漢高祖一起長大。早年漢高祖當亭長時,蕭何是沛縣的一名獄吏。後幫漢高祖起兵。攻克鹹陽後,別的將領都去爭奪金銀財寶去了,隻有蕭何認真的去整理那些秦朝宮中的律令、圖書和各方麵的資料,使漢高祖得以掌握全國戶口、民情和地勢,對日後製定政策和取得楚漢之爭的勝利起了重要作用。漢高祖被封為漢王後,蕭何勸他以巴蜀為基地,與民休息,招納賢才,然後還定三秦,再與項羽爭奪天下,並推薦韓信為大將軍。楚漢戰爭時,蕭何座守關中,輔教太子,治理地方,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楚漢相持於滎陽、成皋時,漢高祖屢遭挫敗,軍中缺糧,蕭何及時調遣關中兵卒馳援,運糧以供給軍用,保證了前線兵員糧餉的供應,促使戰局發生了根本轉機。天下剛一平定,蕭何又馬不停蹄的整修律令,製定出漢律九章,穩定治安,安民穩市。為漢朝初期的穩定和繁榮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所以漢高祖對蕭何評價是正確的。到後來,蕭何助呂後定計收捕淮陰侯韓信,被拜為相國。高祖死後,蕭何輔佐惠帝。他臨死前,還為漢朝推薦了曹參繼任相國。由於蕭何功高,後代子孫世代封侯,這是後話。
話說漢高祖天下座的實在是不太容易,從起兵造反,用了三年的時間,推翻了秦朝,後又用五年打敗了項羽。八年人沒離開過馬鞍。漢朝剛剛建立沒到一年,燕王從北邊開始造反,漢高祖親自掛帥出征,擒得燕王,梟首示眾。人還未迴到京都,原來的楚國降將穎川侯忽生叛誌,漢高祖又舉兵東征,殺穎川侯平定了叛亂。第三年匈奴北犯,韓王投敵,又親自領兵攻打匈奴,結果在白登山被匈奴圍困了七天七夜,差點丟了性命。第六年是自稱代王的陳豨造反,漢高祖本意讓韓信帶隊出征,可韓信推說身體有病,不能出征,漢高祖隻好又一次親征。第七年是淮南王造反,漢高祖有意讓太子掛帥,呂後擔心太子上陣有生命危險,在漢高祖麵前又哭又鬧。漢高祖無著,又隻好自已拚著老命上吧。這時的漢高祖已是年過花甲,六十一歲了。淮南王大敗,漢高祖也在戰鬥中被流箭射中,最終死於這一箭傷。這是後話。
書寫到這裏看官們不免要問了,漢高祖打天下,靠的是知人善任。這半天書中隻是漢高祖親征了,他“知”的那些人哪?怎麽又不會“善任”了呢?曾被他稱為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大將軍韓信哪去啦!您先別急,說書人接下來要講,請列位慢慢讀來。話說韓信,江蘇淮陰人。天資聰明,性格內向,能屈能伸。從小愛讀兵書戰策。後來父母雙亡,自己也沒有什麽手藝或技能,隻有在淮陰城邊,靠釣賣錢度日。釣不到魚就要餓肚子。有一位靠為別人漂洗度日老母,經常給他一些飯吃。韓信有柄家傳寶劍,他是愛如生命,常佩腰間。別人都譏諷他整天都吃不飽肚子,挎著寶劍硬充將軍。一些市井無賴也拿他開心。這一日,有幾個潑皮攔住他說:“韓信,你的寶劍能殺人嗎?今天我就要試試你的寶劍,要麽你殺了我,要麽你從我的胯下鑽過去。”韓信也不和他爭辯,咽了口唾液,將身子匍伏下來,從胯下爬了過去。圍觀的人都大笑韓信窩囊廢,韓信也不去爭辯,頭也不迴的走了。當聽說項梁起兵,韓信就始投奔了項梁,跟隨項羽打仗,並常為項羽出些計策,而項羽一句也不聽,韓信就又投奔了漢高祖。經蕭何頂力推薦,漢高祖拜他為大將軍,韓信也沒辜負了漢高祖的希望,先是暗渡陳倉為漢高祖打開了入關的大門。接著又率兵數萬開辟北方戰場。破魏之戰,針對魏軍部署,佯作正麵渡河之勢,暗從側後偷渡,攻其不備,俘獲魏王豹。井陘之戰,背水為陣,使將士死地求生,人自為戰,大破趙軍。淮水之戰,借助河水,分割楚軍,將齊、楚聯軍各個擊滅。垓下決戰,徹底全殲了楚軍,逼項羽自殺於烏江。韓信熟諳兵法,戰功卓著,為漢王朝的創建作出了重要貢獻。其用兵之道,為後世兵家所推崇。劉邦雖用韓信,但卻心存疑忌,對韓信一百個不放心。漢朝剛剛平穩不到半年,有人向漢高祖告韓信要謀反,漢高祖就要殺掉他。陳平極力阻攔,為韓信說了許多好說,漢高祖最後沒殺韓信,但是把韓信的兵權全部收迴,由楚王降為淮陰侯。後來,韓信就以有病為由,不再參與朝政了。到陳豨造反,漢高祖想讓韓信出征,韓信還是以有病為由,沒有答應。漢高祖親自掛帥出征後,呂後就叫來蕭何,設計騙韓信入宮,將韓信殺了,為斬草除根,呂後還命人誅滅了韓信三族。不久。呂後又把屠刀指向了另一位大將彭越,彭越佐漢滅楚,戰功雖不如韓信,但也可說相差不遠,有人告彭越造反,被漢高祖貶為普通百姓,迴家養老。呂後忙派人在半路上截迴來殺了,又滅了三族。淮南王英布在漢初武將中,論戰功,論謀略,都緊隨韓信和彭越之後,他聽說呂後把韓信和彭越殺死了,料想到下一個就該輪到自己了,於是也反了。這才有漢高祖親自披掛出征,身中一箭,最後死於這致命箭傷的可悲結果。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病死,葬長陵。享年62歲,在帝位8年,後追尊諡號高皇帝,廟號太祖。
這正是:開國全憑知人善任,葬命皆因兔死狗烹。
欲知後事,請聽下迴分解。
要說這蕭何之功,也確實難以用戰績來衡量。蕭何是江蘇沛縣人,自小和漢高祖一起長大。早年漢高祖當亭長時,蕭何是沛縣的一名獄吏。後幫漢高祖起兵。攻克鹹陽後,別的將領都去爭奪金銀財寶去了,隻有蕭何認真的去整理那些秦朝宮中的律令、圖書和各方麵的資料,使漢高祖得以掌握全國戶口、民情和地勢,對日後製定政策和取得楚漢之爭的勝利起了重要作用。漢高祖被封為漢王後,蕭何勸他以巴蜀為基地,與民休息,招納賢才,然後還定三秦,再與項羽爭奪天下,並推薦韓信為大將軍。楚漢戰爭時,蕭何座守關中,輔教太子,治理地方,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楚漢相持於滎陽、成皋時,漢高祖屢遭挫敗,軍中缺糧,蕭何及時調遣關中兵卒馳援,運糧以供給軍用,保證了前線兵員糧餉的供應,促使戰局發生了根本轉機。天下剛一平定,蕭何又馬不停蹄的整修律令,製定出漢律九章,穩定治安,安民穩市。為漢朝初期的穩定和繁榮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所以漢高祖對蕭何評價是正確的。到後來,蕭何助呂後定計收捕淮陰侯韓信,被拜為相國。高祖死後,蕭何輔佐惠帝。他臨死前,還為漢朝推薦了曹參繼任相國。由於蕭何功高,後代子孫世代封侯,這是後話。
話說漢高祖天下座的實在是不太容易,從起兵造反,用了三年的時間,推翻了秦朝,後又用五年打敗了項羽。八年人沒離開過馬鞍。漢朝剛剛建立沒到一年,燕王從北邊開始造反,漢高祖親自掛帥出征,擒得燕王,梟首示眾。人還未迴到京都,原來的楚國降將穎川侯忽生叛誌,漢高祖又舉兵東征,殺穎川侯平定了叛亂。第三年匈奴北犯,韓王投敵,又親自領兵攻打匈奴,結果在白登山被匈奴圍困了七天七夜,差點丟了性命。第六年是自稱代王的陳豨造反,漢高祖本意讓韓信帶隊出征,可韓信推說身體有病,不能出征,漢高祖隻好又一次親征。第七年是淮南王造反,漢高祖有意讓太子掛帥,呂後擔心太子上陣有生命危險,在漢高祖麵前又哭又鬧。漢高祖無著,又隻好自已拚著老命上吧。這時的漢高祖已是年過花甲,六十一歲了。淮南王大敗,漢高祖也在戰鬥中被流箭射中,最終死於這一箭傷。這是後話。
書寫到這裏看官們不免要問了,漢高祖打天下,靠的是知人善任。這半天書中隻是漢高祖親征了,他“知”的那些人哪?怎麽又不會“善任”了呢?曾被他稱為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大將軍韓信哪去啦!您先別急,說書人接下來要講,請列位慢慢讀來。話說韓信,江蘇淮陰人。天資聰明,性格內向,能屈能伸。從小愛讀兵書戰策。後來父母雙亡,自己也沒有什麽手藝或技能,隻有在淮陰城邊,靠釣賣錢度日。釣不到魚就要餓肚子。有一位靠為別人漂洗度日老母,經常給他一些飯吃。韓信有柄家傳寶劍,他是愛如生命,常佩腰間。別人都譏諷他整天都吃不飽肚子,挎著寶劍硬充將軍。一些市井無賴也拿他開心。這一日,有幾個潑皮攔住他說:“韓信,你的寶劍能殺人嗎?今天我就要試試你的寶劍,要麽你殺了我,要麽你從我的胯下鑽過去。”韓信也不和他爭辯,咽了口唾液,將身子匍伏下來,從胯下爬了過去。圍觀的人都大笑韓信窩囊廢,韓信也不去爭辯,頭也不迴的走了。當聽說項梁起兵,韓信就始投奔了項梁,跟隨項羽打仗,並常為項羽出些計策,而項羽一句也不聽,韓信就又投奔了漢高祖。經蕭何頂力推薦,漢高祖拜他為大將軍,韓信也沒辜負了漢高祖的希望,先是暗渡陳倉為漢高祖打開了入關的大門。接著又率兵數萬開辟北方戰場。破魏之戰,針對魏軍部署,佯作正麵渡河之勢,暗從側後偷渡,攻其不備,俘獲魏王豹。井陘之戰,背水為陣,使將士死地求生,人自為戰,大破趙軍。淮水之戰,借助河水,分割楚軍,將齊、楚聯軍各個擊滅。垓下決戰,徹底全殲了楚軍,逼項羽自殺於烏江。韓信熟諳兵法,戰功卓著,為漢王朝的創建作出了重要貢獻。其用兵之道,為後世兵家所推崇。劉邦雖用韓信,但卻心存疑忌,對韓信一百個不放心。漢朝剛剛平穩不到半年,有人向漢高祖告韓信要謀反,漢高祖就要殺掉他。陳平極力阻攔,為韓信說了許多好說,漢高祖最後沒殺韓信,但是把韓信的兵權全部收迴,由楚王降為淮陰侯。後來,韓信就以有病為由,不再參與朝政了。到陳豨造反,漢高祖想讓韓信出征,韓信還是以有病為由,沒有答應。漢高祖親自掛帥出征後,呂後就叫來蕭何,設計騙韓信入宮,將韓信殺了,為斬草除根,呂後還命人誅滅了韓信三族。不久。呂後又把屠刀指向了另一位大將彭越,彭越佐漢滅楚,戰功雖不如韓信,但也可說相差不遠,有人告彭越造反,被漢高祖貶為普通百姓,迴家養老。呂後忙派人在半路上截迴來殺了,又滅了三族。淮南王英布在漢初武將中,論戰功,論謀略,都緊隨韓信和彭越之後,他聽說呂後把韓信和彭越殺死了,料想到下一個就該輪到自己了,於是也反了。這才有漢高祖親自披掛出征,身中一箭,最後死於這致命箭傷的可悲結果。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病死,葬長陵。享年62歲,在帝位8年,後追尊諡號高皇帝,廟號太祖。
這正是:開國全憑知人善任,葬命皆因兔死狗烹。
欲知後事,請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