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書說道,楚懷王派劉邦帶一路人馬攻打鹹陽。這劉邦也不是個等閑之輩。他是江蘇沛縣人,出身農家。名邦,字季。在家中排行老三。為人大度,但好吃懶做,還有些無賴。長大後當上了亭長。鄰縣一位呂公會相麵,認準劉邦定會大富大貴,就把女兒呂雉許配給他為妻,呂雉就是後來的呂後。呂後為劉邦生有一男一女。兒子劉盈,也就是後來的孝惠帝,女兒就是魯元公主。
話說這一年,劉邦奉命押送一批囚徒到驪山修秦陵,由於看管不嚴,半路上今天跑一個,明天跑一個。還沒到一半的路程,囚徒們卻跑的差不多快一半了。劉邦知道無法交差,就借著酒勁,把被押送的囚徒召集到一起,全給他們鬆了綁繩,說道:“一路上跑了這麽多人,大家到了驪山,我也會因為失職被殺頭,不如放了大家,都各自找自己的生路去吧!”囚徒們一聽這話,就像決了口子的大水,“哄”的一聲四散而逃。其中有十幾個人不走,願跟著劉邦。劉邦也不敢迴家了,隻好領著這十幾個人在碭山裏遊蕩。這時,正逢陳勝吳廣舉事之時,沛縣縣衙裏有兩個小頭目一個叫蕭何,一個叫曹參,平日都和劉邦關係特好,見劉邦為送囚徒一事流浪在外,也很著急,就想借機約劉邦一起造反。他倆人找到縣令商量,縣令也正有此意,一拍即合。就派劉邦的連襟樊噲到碭山找劉邦。誰知劉邦帶人還未到縣城,就遇到從縣城慌忙跑出來的蕭何和曹參,劉邦忙問發生了什麽事。蕭何就把事情的原尾說了一遍。原來縣令派人給劉邦送信後,就反悔了。怕劉邦迴來後控製不住局麵,就一邊命令緊閉城門不放劉邦入城,一邊又派人捉拿蕭何和曹參,準備送到朝中領賞。蕭何二人得信後,急忙跳城牆這才逃了出來。劉邦一聽,微微一笑說:“沛縣裏都是咱們自己的父老鄉親,我自有辦法。”他讓人拿來紙筆,由他口述,蕭何代筆寫道:“守城的兄弟們,秦朝無道,苦害天下,我劉邦這次迴來,就是要領著大夥造反,一起過上好日子。希望你們殺了縣令,打開城門。我們一起造反,都是好兄弟,有福同享。如果不聽我的勸告,待我攻下城門,你等一個也別想活。”寫完後,劉邦讓人把信綁到箭上射向城樓。守城官兵都是本鄉本土的人,平時都知劉邦的為人。見了劉邦的信,都願意跟著劉邦幹,就打開了城門,把劉邦放進了城。劉邦一進城,馬上派人殺了縣令,打開監獄,放出全部囚犯,組織起了三千號人馬,劉邦自稱沛公,打起了造反的旗號。不久,帶著全部人馬投奔了項梁。項梁死後,懷王封沛公為武安侯,命他帶一路人馬攻打鹹陽。半路上張良又帶著一些人馬投入劉邦旗下。張良的到來,讓劉邦如虎添翼,劉邦的人馬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逼近鹹陽城。
這時的秦二世,天天接到的不是求援的的奏折,就是起義軍又攻破了某城的壞消息。急的他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亂轉。想找趙高商量辦法,趙高是推托有病死活不露麵。秦二世傳下禦旨,令趙高速定退敵之策,違者當斬。趙高哪有什麽退敵之法。但是趙高就是趙高,他雖無退敵之策,但搞陰謀耍手腕還是個高手。他一咬牙,決定先殺了秦二世,再投降義軍,也許還能換個王位座座。他馬上派人去殺秦二世。趙高的人衝到秦二世宮外,被秦二世的衛兵攔住後,雙方展開搏鬥。秦二世聽到宮外大亂,忙問身邊衛士:“發生什麽事了。”衛士迴答:“是趙丞相的人來殺皇帝了。”秦二世不解的問衛士:“你們怎麽知道?”衛士迴答:“丞相早有此心,我們都不敢說。要說了,我們恐怕早就不在人世了。”說著話,趙高派來的殺手已闖入宮中。左右衛士站在那裏誰也不動。秦二世這時一點辦法也沒了,隻好請殺手帶他去見趙高。殺手說:“趙丞相不見。”秦二世又哀求說;“你們轉告丞相,我讓位給丞相,我去做個王子也行。”來人不語,秦二世又讓步說:“不行就做個萬戶侯?做個百姓也行呀!”來人不耐煩的開口說道:“我們隻是奉命取你的人頭,跟我們說別的沒用。你還是早早自我了斷,免得我們動手。”說著話,把一把寶劍扔到秦二世腳下。秦二世雖然感到委屈可又無奈,隻好自殺了。秦二世死時僅二十四歲,當了三年的傀儡皇帝,死後卻按普通百姓的葬禮草草的埋葬了。
話說趙高殺了秦二世後,就派人向劉邦下求和書,希望給他封個王位。劉邦哪裏肯答應,把來使一殺,繼續向鹹陽城進兵。趙高一見起義軍不肯講和,皇帝又被殺死。自己本想稱帝,可他手下人都認為這樣決不行。沒辦法,趙高又抬出了秦二世的一個侄子叫子嬰的做擋箭牌。他召來大臣們議事說:“秦二世濫殺無辜,搞的是眾叛親離,無顏麵對眾臣,已自殺身亡。現在六國都已紛紛立王,秦國也不能再掛皇帝的空名了,也應該像原來一樣稱王。我看子嬰可以立為秦王,大家意下如何?”大臣都吃過趙高的苦頭,誰又敢說半個不字,都紛紛點頭稱是。子嬰心中如明鏡一般,他料到就是自己做了秦王,也難逃趙高的魔爪。他就把自己的兩個兒子召來,精心的進行了一番策劃。等到即位大典那天,子嬰假裝有病,不去上朝。趙高派人催了好幾次都叫不動。趙高認為子嬰不過是自己手中的一具玩偶,根本就沒把子嬰放在眼裏,見別人叫不動,自己就獨自一人前來催叫。這下正中子嬰之計。子嬰帶自己的兩個兒子,爺仨等趙高一進屋,就一齊動手殺死了趙高。
秦王子嬰殺了趙高,本來還企圖重整人馬與起義軍對抗。可起義軍兵臨城下,鹹陽城內的這點人馬已是杯水車薪,無力挽救失敗的命運了。這時候,子嬰做秦王才隻有46天。無奈天生沒有做王子的命,隻好趕著白馬白車,脖子上係一條白紗帶,手中捧著秦朝玉璽,向劉邦投降了。到此,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滅亡了。自秦始皇稱皇帝始到子嬰獻玉璽止,秦王朝隻存世15年,傳了兩世皇帝。子嬰的46天隻是一個秦王,不能算做皇帝。
話說子嬰手裏捧著的這個秦朝玉璽,是秦始皇稱帝後,由李斯親筆書寫,用和氏璧做成的大印,上寫有“昊天之命皇帝壽昌”八個字。此玉璽自劉邦得到之後,西漢王朝代代相傳,成為了傳國玉璽。後來曆朝又把擁有傳國玉璽者視為正統,王莽篡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逼王太後交出玉璽。王太後十分憤怒,但又沒辦法,最後隻好將玉璽拚命的摔到地上,結果將玉璽碰掉一角。王莽找人用黃金補好。劉秀光複東漢,奪了玉璽,傳到漢少帝,漢少帝在逃跑時,讓太監把玉璽投入了井裏,後來被人打撈出來獻給了孫堅。後被魏國奪去。魏主禪位,玉璽歸晉,劉聰滅晉玉璽歸前趙,石勒滅前趙得玉璽。石勒滅後玉璽又迴到晉。晉傳宋,宋傳南齊,南齊傳梁。侯景破梁得璽,侯景敗玉璽歸北齊。周打敗北齊,玉璽入周。周傳隋,隋傳唐。唐亡後,玉璽從此就消失的蹤影皆無了,這是後說。
話說劉邦接過了子嬰送的玉璽,率隊進入秦宮。劉邦本是窮人出身,哪見過如此場麵,進了皇宮頓時傻了眼。宮室華麗,到處是不計其數的寶物,數不清的美人。他越看越新奇,心中就像有無數隻小手撓著---奇癢無比。他傳令就在宮中住下。樊噲忙勸阻說:“請沛公以天下為重。”劉邦不以為然的說:“我已在皇宮之中,這不就是天下嗎?”樊噲見劉邦不聽自己的意見,就把張良叫來,一起勸說劉邦。張良見到劉邦,開門見山的說道:“沛公造反如果隻為自己享樂,那秦王朝的今天,就是沛公的明日了,俗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請沛公三思。”劉邦頓時悔悟。決定撒出了鹹陽城,並下令約法三章,一是殺人者要處死;二是傷人者要抵罪;三是盜竊者也要判罪。百姓得知,無不拍手稱好,鹹陽城的秩序立時穩定了下來,然後劉邦帶軍隊駐紮在了霸上。
再說拚命向鹹陽趕來的項羽,人還未到,就有人向他報告說,劉邦已占了鹹陽,並準備在鹹陽稱王。項羽一聽這話,氣的是火昌三丈。咬牙切齒的大罵:“我四十萬大軍能橫掃天下,你劉邦隻屈屈十萬人馬也敢稱王,待我殺將過去,定與你決一高下!”項羽馬上揮鞭,氣衝衝帶大隊人馬,向鹹陽殺來。這才引出一段劉邦智闖鴻門宴,刀劍叢中巧脫身的千古典故。
這正是:上陣全憑拚威猛,相爭還需鬥智謀。
欲知後事,請聽下迴分解。
話說這一年,劉邦奉命押送一批囚徒到驪山修秦陵,由於看管不嚴,半路上今天跑一個,明天跑一個。還沒到一半的路程,囚徒們卻跑的差不多快一半了。劉邦知道無法交差,就借著酒勁,把被押送的囚徒召集到一起,全給他們鬆了綁繩,說道:“一路上跑了這麽多人,大家到了驪山,我也會因為失職被殺頭,不如放了大家,都各自找自己的生路去吧!”囚徒們一聽這話,就像決了口子的大水,“哄”的一聲四散而逃。其中有十幾個人不走,願跟著劉邦。劉邦也不敢迴家了,隻好領著這十幾個人在碭山裏遊蕩。這時,正逢陳勝吳廣舉事之時,沛縣縣衙裏有兩個小頭目一個叫蕭何,一個叫曹參,平日都和劉邦關係特好,見劉邦為送囚徒一事流浪在外,也很著急,就想借機約劉邦一起造反。他倆人找到縣令商量,縣令也正有此意,一拍即合。就派劉邦的連襟樊噲到碭山找劉邦。誰知劉邦帶人還未到縣城,就遇到從縣城慌忙跑出來的蕭何和曹參,劉邦忙問發生了什麽事。蕭何就把事情的原尾說了一遍。原來縣令派人給劉邦送信後,就反悔了。怕劉邦迴來後控製不住局麵,就一邊命令緊閉城門不放劉邦入城,一邊又派人捉拿蕭何和曹參,準備送到朝中領賞。蕭何二人得信後,急忙跳城牆這才逃了出來。劉邦一聽,微微一笑說:“沛縣裏都是咱們自己的父老鄉親,我自有辦法。”他讓人拿來紙筆,由他口述,蕭何代筆寫道:“守城的兄弟們,秦朝無道,苦害天下,我劉邦這次迴來,就是要領著大夥造反,一起過上好日子。希望你們殺了縣令,打開城門。我們一起造反,都是好兄弟,有福同享。如果不聽我的勸告,待我攻下城門,你等一個也別想活。”寫完後,劉邦讓人把信綁到箭上射向城樓。守城官兵都是本鄉本土的人,平時都知劉邦的為人。見了劉邦的信,都願意跟著劉邦幹,就打開了城門,把劉邦放進了城。劉邦一進城,馬上派人殺了縣令,打開監獄,放出全部囚犯,組織起了三千號人馬,劉邦自稱沛公,打起了造反的旗號。不久,帶著全部人馬投奔了項梁。項梁死後,懷王封沛公為武安侯,命他帶一路人馬攻打鹹陽。半路上張良又帶著一些人馬投入劉邦旗下。張良的到來,讓劉邦如虎添翼,劉邦的人馬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逼近鹹陽城。
這時的秦二世,天天接到的不是求援的的奏折,就是起義軍又攻破了某城的壞消息。急的他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亂轉。想找趙高商量辦法,趙高是推托有病死活不露麵。秦二世傳下禦旨,令趙高速定退敵之策,違者當斬。趙高哪有什麽退敵之法。但是趙高就是趙高,他雖無退敵之策,但搞陰謀耍手腕還是個高手。他一咬牙,決定先殺了秦二世,再投降義軍,也許還能換個王位座座。他馬上派人去殺秦二世。趙高的人衝到秦二世宮外,被秦二世的衛兵攔住後,雙方展開搏鬥。秦二世聽到宮外大亂,忙問身邊衛士:“發生什麽事了。”衛士迴答:“是趙丞相的人來殺皇帝了。”秦二世不解的問衛士:“你們怎麽知道?”衛士迴答:“丞相早有此心,我們都不敢說。要說了,我們恐怕早就不在人世了。”說著話,趙高派來的殺手已闖入宮中。左右衛士站在那裏誰也不動。秦二世這時一點辦法也沒了,隻好請殺手帶他去見趙高。殺手說:“趙丞相不見。”秦二世又哀求說;“你們轉告丞相,我讓位給丞相,我去做個王子也行。”來人不語,秦二世又讓步說:“不行就做個萬戶侯?做個百姓也行呀!”來人不耐煩的開口說道:“我們隻是奉命取你的人頭,跟我們說別的沒用。你還是早早自我了斷,免得我們動手。”說著話,把一把寶劍扔到秦二世腳下。秦二世雖然感到委屈可又無奈,隻好自殺了。秦二世死時僅二十四歲,當了三年的傀儡皇帝,死後卻按普通百姓的葬禮草草的埋葬了。
話說趙高殺了秦二世後,就派人向劉邦下求和書,希望給他封個王位。劉邦哪裏肯答應,把來使一殺,繼續向鹹陽城進兵。趙高一見起義軍不肯講和,皇帝又被殺死。自己本想稱帝,可他手下人都認為這樣決不行。沒辦法,趙高又抬出了秦二世的一個侄子叫子嬰的做擋箭牌。他召來大臣們議事說:“秦二世濫殺無辜,搞的是眾叛親離,無顏麵對眾臣,已自殺身亡。現在六國都已紛紛立王,秦國也不能再掛皇帝的空名了,也應該像原來一樣稱王。我看子嬰可以立為秦王,大家意下如何?”大臣都吃過趙高的苦頭,誰又敢說半個不字,都紛紛點頭稱是。子嬰心中如明鏡一般,他料到就是自己做了秦王,也難逃趙高的魔爪。他就把自己的兩個兒子召來,精心的進行了一番策劃。等到即位大典那天,子嬰假裝有病,不去上朝。趙高派人催了好幾次都叫不動。趙高認為子嬰不過是自己手中的一具玩偶,根本就沒把子嬰放在眼裏,見別人叫不動,自己就獨自一人前來催叫。這下正中子嬰之計。子嬰帶自己的兩個兒子,爺仨等趙高一進屋,就一齊動手殺死了趙高。
秦王子嬰殺了趙高,本來還企圖重整人馬與起義軍對抗。可起義軍兵臨城下,鹹陽城內的這點人馬已是杯水車薪,無力挽救失敗的命運了。這時候,子嬰做秦王才隻有46天。無奈天生沒有做王子的命,隻好趕著白馬白車,脖子上係一條白紗帶,手中捧著秦朝玉璽,向劉邦投降了。到此,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滅亡了。自秦始皇稱皇帝始到子嬰獻玉璽止,秦王朝隻存世15年,傳了兩世皇帝。子嬰的46天隻是一個秦王,不能算做皇帝。
話說子嬰手裏捧著的這個秦朝玉璽,是秦始皇稱帝後,由李斯親筆書寫,用和氏璧做成的大印,上寫有“昊天之命皇帝壽昌”八個字。此玉璽自劉邦得到之後,西漢王朝代代相傳,成為了傳國玉璽。後來曆朝又把擁有傳國玉璽者視為正統,王莽篡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逼王太後交出玉璽。王太後十分憤怒,但又沒辦法,最後隻好將玉璽拚命的摔到地上,結果將玉璽碰掉一角。王莽找人用黃金補好。劉秀光複東漢,奪了玉璽,傳到漢少帝,漢少帝在逃跑時,讓太監把玉璽投入了井裏,後來被人打撈出來獻給了孫堅。後被魏國奪去。魏主禪位,玉璽歸晉,劉聰滅晉玉璽歸前趙,石勒滅前趙得玉璽。石勒滅後玉璽又迴到晉。晉傳宋,宋傳南齊,南齊傳梁。侯景破梁得璽,侯景敗玉璽歸北齊。周打敗北齊,玉璽入周。周傳隋,隋傳唐。唐亡後,玉璽從此就消失的蹤影皆無了,這是後說。
話說劉邦接過了子嬰送的玉璽,率隊進入秦宮。劉邦本是窮人出身,哪見過如此場麵,進了皇宮頓時傻了眼。宮室華麗,到處是不計其數的寶物,數不清的美人。他越看越新奇,心中就像有無數隻小手撓著---奇癢無比。他傳令就在宮中住下。樊噲忙勸阻說:“請沛公以天下為重。”劉邦不以為然的說:“我已在皇宮之中,這不就是天下嗎?”樊噲見劉邦不聽自己的意見,就把張良叫來,一起勸說劉邦。張良見到劉邦,開門見山的說道:“沛公造反如果隻為自己享樂,那秦王朝的今天,就是沛公的明日了,俗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請沛公三思。”劉邦頓時悔悟。決定撒出了鹹陽城,並下令約法三章,一是殺人者要處死;二是傷人者要抵罪;三是盜竊者也要判罪。百姓得知,無不拍手稱好,鹹陽城的秩序立時穩定了下來,然後劉邦帶軍隊駐紮在了霸上。
再說拚命向鹹陽趕來的項羽,人還未到,就有人向他報告說,劉邦已占了鹹陽,並準備在鹹陽稱王。項羽一聽這話,氣的是火昌三丈。咬牙切齒的大罵:“我四十萬大軍能橫掃天下,你劉邦隻屈屈十萬人馬也敢稱王,待我殺將過去,定與你決一高下!”項羽馬上揮鞭,氣衝衝帶大隊人馬,向鹹陽殺來。這才引出一段劉邦智闖鴻門宴,刀劍叢中巧脫身的千古典故。
這正是:上陣全憑拚威猛,相爭還需鬥智謀。
欲知後事,請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