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檄文

    明主圖危以製變,忠臣慮難以立權。

    強國弱主,齊王執權,專製朝政,威福由己;其身處高位,而行桀虜之態,汙國害民,毒施人鬼!加其細致慘苛,科防互設;罾繳充蹊,坑阱塞路;舉手掛網羅,動足觸機陷。滿朝文武,但敢言者,被以非罪;榜楚參並,五毒備至;觸情任忒,不顧憲綱。無道之臣,貪殘酷烈,曆觀載籍,於其為甚。

    今國已不國,士林憤痛,民怨彌重。於是勤王趙銳起兵奮怒,誅討叛亂,除佞臣,扶天子;一夫奮臂,諸州同聲,舉武揚威,並匡社稷;布告天下,興兵討逆。

    ……

    陸飛等人按照先前的約定於二更時分在河邊燃起三堆篝火,作為訊號,給大軍指明登岸的方位。由於唐州離新野太近,此次渡唐河長湖軍不敢派出過多的兵馬,唯恐被新野軍所察覺。所以盛斌與楊允僅帶領了五千騎兵作為先鋒,意欲先偷下唐州,然後再讓主力渡河。屆時即便魏泰想奪唐州,但也會擔心受到夾擊而不會妄動。

    眾人見到了楊允,心裏頓覺踏實了不少,便把唐州之事原原本本的給他說了一遍。楊允聽畢隻點了點頭,似乎並沒有太過意外,而是說道:“我先給你們看一樣東西吧。”說著他自懷裏掏出一張類似榜文的事物遞給了他們。幾人不明就裏,接過來湊上一瞧,隻見上麵寫道:明主圖危以製變,忠臣慮難以立權……

    “這是……趙銳起兵的檄文?”陸飛疑道。

    “正是。”楊允捋了一把胡須,道:“你們走後的第二天,風老派往洛州的探子便飛鴿傳迴了趙銳起兵的消息,並附帶了這張檄文。”

    林雪蹙眉道:“楊公是說趙銳提前起兵了?”

    “沒錯,隻是這其中的緣由尚不清楚。但我猜想應該與我們將消息傳迴京城有很大的關係。”楊允答道。

    秦楓在旁接道:“應是如此,也不能小看了韓大人在京活動的能力。很有可能是京中有所動作,而被趙銳察覺到計劃已漏,所以才會提早起兵。”

    “而且這也就能解釋通了為何魏泰會早早撤離新野了。”林雪一旁道。

    “嗯……你們可知道如今新野的統領是何人嗎?”楊允問道。

    秦楓搖頭道:“孔乾宗認為我們是趙鵬的人,是以便沒有問他有關新野的消息。”

    “嗯。”楊允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這時盛斌說道:“楊公,目前來看唐州在倉台有兩萬人馬,新野還有魏泰留下的三萬軍馬也是想奪唐州,我們的計劃已被打亂了,這該如何是好呢?”

    楊允搖頭不答,卻反是問道:“盛將軍可有何良策嗎?”

    “呃……唐州雖有兵馬但不在城內,我們若想取之仍是易如反掌。隻是取下之後卻該如何呢?一種可能是遭到祁善瘋狂反撲,此人對唐州極為熟悉,在主力到達之前我們能否守住乃是未知;另外一種可能是祁善放新野兵馬進來,讓我兩方相爭,他坐收漁翁之利。無論是哪種情況都對我軍極為不利。是以依我看來唐州尚不可取,應待我軍主力到後再計劃圖之。”盛斌徐徐說道。

    “將軍之策固然穩妥,隻是趙銳已然提早行事,現雙方戰況如何我等尚還不知。如今的時間已非常緊迫,我軍不能在唐州有過多的耽擱。”楊允沉聲說道。

    “那依楊公之意是……”

    楊允略一沉吟,緩聲說道:“依我看來新野兵馬東進必然就在這一兩日之內。隻是有祁善領兵在暗中窺伺,其必然慘敗於唐河。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我軍便在城西龍潭伏擊得勝迴兵的祁善,應可一舉滅之,給攻陷唐州掃清後患。而後馬不停蹄穿山路、奔許州。”

    “妙啊,楊公此計絕妙,祁善大勝而迴意氣洋洋,必想不到在自家門口會遭的埋伏。”盛斌讚道。

    楊允一笑道:“秦兄弟可知龍潭一帶又何處可以安置軍馬嗎?”

    “呃……在西側有一片密林,名曰‘上灘林’,藏我們這五千人馬那是綽綽有餘了。”秦楓答道。

    “好,我等就去此處。”楊允撫掌說道。

    楊允下令軍士鑿沉了戰船,大量的船隻靠在河岸難免不被唐州有所察覺,那伏擊祁善的計劃便會泄露。五千輕騎,將士銜枚,馬罩嘴套,馬蹄也都用厚步裹緊,盡可能的不出生息。大軍趁著茫茫夜色直撲“上灘林”而去,隻在河岸留下了一隊哨探以保持與襄州之間的聯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赤劍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馳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馳耘並收藏赤劍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