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密詔
襄州對叛軍來說是至關重要,是遏製官軍南下的關鍵所在。正如楊允所料一般,叛軍在攻下荊州後稍做休整,立即便揮軍北上,要奪迴襄州。命前襄州兵馬指揮使盛斌為先鋒官統領兩萬人馬,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丁效領四萬兵馬總督中軍,奔襄州而來。
這盛斌三十多歲的年紀,從小便在襄州長大,為人正直,而且是襄州出名的孝子。這次他跟隨龐忠造反其實並不情願。而在攻下荊州後,又傳來了龐忠戰死的消息,這樣不但使他失去了後台支柱,而且還遭到丁效等人的排擠。這次派他領他的原部打先鋒,丁效就沒安什麽好心,是想借長湖幫之手消減他襄州兵的兵力。丁效的想法盛斌豈能不知,但又不得不從。最令他放心不下的還是襄州城裏的妻兒老小,如今襄州形勢不明,也不知他們是否無恙。
這一日,盛斌的兵馬已經到達了黃龍地界,見天色已晚,便在鎮外紮住了營寨。此時已是亥時,大帳之中卻仍是燈火通明。盛斌此刻是毫無睡意,明日大軍便可抵達襄州城下了,這一仗怎麽打他到現在還是心理沒底。龐忠死了,聽說張倫、紀文齊等人都已投降了,自己與他們相識多年,難道此刻便要兵戎相見嗎?張倫與紀文齊都不是貪生怕死之輩,若說投降了官兵或許還有情可原,但是為什麽會投靠一個小小的長湖幫呢?難道對方是用其親人作為人質相逼?如果真是那樣,他二人或可做我內應。
就在此時,突然帳外一小校報道:“啟稟將軍,營外有一人求見,自帶是張倫張將軍的屬下,有要事告知將軍。”
“哦?”盛斌聞言一喜,看來所猜不錯,張倫果真派人來了。他忙到:“快快有請。”
小校領命下去,不一會兒帶進來一人,頭戴方巾,青衣布袍,三縷長髯,楊允是也。楊允進了大賬先是深施一了禮,道:“在下楊允,見過將軍。”
盛斌見到楊允微微一怔,見此人相貌堂堂,氣度不凡,張倫何時有過這樣的屬下?而且此人口稱在下,看來不似軍中的人物,難道是長湖幫的不成?盛斌心下犯疑,麵上卻是不露聲色,說道:“先生不必多禮,一旁看座。”
“多謝將軍。”楊允謝坐道。
盛斌道:“不知張將軍深夜遣你前來所謂何事啊?”
楊允正色說道:“此事事關重大,還請將軍屏退左右。”
“嗯。”盛斌點了點頭,心道,我便聽一聽你想要說些什麽。他對帳前小校吩咐道:“你等先下去吧,沒有傳喚不要前來打擾。”
“是。”幾名小校躬身領命,退出了帳外。“先生有話就請說吧。”盛斌道。
楊允微微一笑,道:“在這之前,在下有句話想問將軍。此次將軍為何要領兵來攻襄州?”
盛斌聞言一怔,為何要打襄州?這還真把他給問住了,一時竟說不上來。“呃……本將軍乃是奉命而來。”
“卻不知將軍是奉何人之命?”楊允又問道。
“這……自然是丁知州之命了。”盛斌答道。
楊允聞言大笑,道:“將軍堂堂襄州的兵馬指揮使,而丁效乃是一叛臣賊子,在此之前他也不過是一小小峽州的知州,將軍居然要聽命於他?”
盛斌聞言上下仔細打量了一下楊允,冷聲說道:“先生恐怕不是張將軍的手下吧,如果你此次前來是要說降於我,我勸先生還是莫要多費唇舌了。”
楊允搖了搖頭,道:“將軍此言大謬,我不是來說降將軍的。我是來救將軍性命的。”
“哦?你來救我性命?我大軍明日便到襄州城下,到時誰取誰的性命還不好說吧?”盛斌冷笑道。
楊允道:“看來將軍有所不知啊。龐忠、丁效謀反作亂出師無名,一不為黎民百姓,二不是興兵討賊,已失天時;為一己私利將無辜百姓置於戰亂之中,以至於各方百姓怨聲載道,又失人和;如今襄州已丟,朝廷大軍可隨時南下,再失地利。天時、地利、人和具失如何打得贏此戰呢?”
“這……”盛斌遲疑道。
楊允又道:“襄州城高牆厚,兵精糧足。新野又有數萬人馬,隨時可來增援。我等奉旨討賊,馬臻將軍雖然不幸身死,但新任都督不日將到。屆時大軍南下,叛軍以何相抗?丁效此人心胸狹窄,難道將軍以為他此次派你來當先鋒是按得什麽好心不成?”
盛斌聽完這話,低頭不語,若有所思。
楊允見狀,繼續說道:“我之所以說是來救將軍性命,是深知以你等之力根本不可能攻下襄州。屆時不但將軍難逃兵敗,連將軍襄州家人都將受到牽連。素聞將軍智勇雙全,更是忠義之士,隻是一時被人迷惑才至如此。我實不願將軍這等人才被卻被賊人所誤,所以才深夜前來,還望將軍三思啊。”
盛斌聽完楊允這一席話,低頭沉思了良久,這才遲疑道:“方才先生所說是奉旨平叛,敢問先生究竟是什麽人?”
楊允看了看盛斌,低聲道:“我的身份尚不可說,不過有一物,給你看看倒也無妨。”楊允說著小心翼翼的自懷裏取出一張黃色的薄絹,上前遞給了盛斌。
盛斌不知這是何物,伸手接過,但見楊允拿此物甚是仔細,也是不敢大意。他將這薄絹鋪在桌案上,緩緩打開,凝神一看,不由驚得麵如土色。隻見上麵寫道:國有逆賊,連結黨伍,敗壞朝綱,敕賞封罰,皆非朕意。夙夜憂思,恐天下將危。卿乃國之棟梁,願能殄滅奸黨,複安社稷,除暴於未萌!書詔付卿,再四慎之,勿令有負!
“這……這是……”盛斌驚恐的說道。
“這正是當今皇上的親筆詔書。”楊允正色說道。
“可是這詔書之中的逆賊,莫非是……”話說到這裏,盛斌已經不敢再往下說了。
楊允點了點頭,卻沒言語。
盛斌深深地吸了口氣,大惑不解的問道。“如此機密之物,先生為何要給我看?”
楊允正色答道:“我深知將軍為人正直、忠義。我若要成事,將來必要有將軍這等人相助才行。但不知將軍可願助我一臂之力?”
盛斌聞得此言,猛一拍桌案站起身來,朗聲道:“承蒙先生如此看得起盛某,男子漢大丈夫應頂天立地,保家衛國。我盛斌自今日起便聽從先生驅策,無論將來能否成事,都將鞠躬盡瘁,絕無二心。
襄州對叛軍來說是至關重要,是遏製官軍南下的關鍵所在。正如楊允所料一般,叛軍在攻下荊州後稍做休整,立即便揮軍北上,要奪迴襄州。命前襄州兵馬指揮使盛斌為先鋒官統領兩萬人馬,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丁效領四萬兵馬總督中軍,奔襄州而來。
這盛斌三十多歲的年紀,從小便在襄州長大,為人正直,而且是襄州出名的孝子。這次他跟隨龐忠造反其實並不情願。而在攻下荊州後,又傳來了龐忠戰死的消息,這樣不但使他失去了後台支柱,而且還遭到丁效等人的排擠。這次派他領他的原部打先鋒,丁效就沒安什麽好心,是想借長湖幫之手消減他襄州兵的兵力。丁效的想法盛斌豈能不知,但又不得不從。最令他放心不下的還是襄州城裏的妻兒老小,如今襄州形勢不明,也不知他們是否無恙。
這一日,盛斌的兵馬已經到達了黃龍地界,見天色已晚,便在鎮外紮住了營寨。此時已是亥時,大帳之中卻仍是燈火通明。盛斌此刻是毫無睡意,明日大軍便可抵達襄州城下了,這一仗怎麽打他到現在還是心理沒底。龐忠死了,聽說張倫、紀文齊等人都已投降了,自己與他們相識多年,難道此刻便要兵戎相見嗎?張倫與紀文齊都不是貪生怕死之輩,若說投降了官兵或許還有情可原,但是為什麽會投靠一個小小的長湖幫呢?難道對方是用其親人作為人質相逼?如果真是那樣,他二人或可做我內應。
就在此時,突然帳外一小校報道:“啟稟將軍,營外有一人求見,自帶是張倫張將軍的屬下,有要事告知將軍。”
“哦?”盛斌聞言一喜,看來所猜不錯,張倫果真派人來了。他忙到:“快快有請。”
小校領命下去,不一會兒帶進來一人,頭戴方巾,青衣布袍,三縷長髯,楊允是也。楊允進了大賬先是深施一了禮,道:“在下楊允,見過將軍。”
盛斌見到楊允微微一怔,見此人相貌堂堂,氣度不凡,張倫何時有過這樣的屬下?而且此人口稱在下,看來不似軍中的人物,難道是長湖幫的不成?盛斌心下犯疑,麵上卻是不露聲色,說道:“先生不必多禮,一旁看座。”
“多謝將軍。”楊允謝坐道。
盛斌道:“不知張將軍深夜遣你前來所謂何事啊?”
楊允正色說道:“此事事關重大,還請將軍屏退左右。”
“嗯。”盛斌點了點頭,心道,我便聽一聽你想要說些什麽。他對帳前小校吩咐道:“你等先下去吧,沒有傳喚不要前來打擾。”
“是。”幾名小校躬身領命,退出了帳外。“先生有話就請說吧。”盛斌道。
楊允微微一笑,道:“在這之前,在下有句話想問將軍。此次將軍為何要領兵來攻襄州?”
盛斌聞言一怔,為何要打襄州?這還真把他給問住了,一時竟說不上來。“呃……本將軍乃是奉命而來。”
“卻不知將軍是奉何人之命?”楊允又問道。
“這……自然是丁知州之命了。”盛斌答道。
楊允聞言大笑,道:“將軍堂堂襄州的兵馬指揮使,而丁效乃是一叛臣賊子,在此之前他也不過是一小小峽州的知州,將軍居然要聽命於他?”
盛斌聞言上下仔細打量了一下楊允,冷聲說道:“先生恐怕不是張將軍的手下吧,如果你此次前來是要說降於我,我勸先生還是莫要多費唇舌了。”
楊允搖了搖頭,道:“將軍此言大謬,我不是來說降將軍的。我是來救將軍性命的。”
“哦?你來救我性命?我大軍明日便到襄州城下,到時誰取誰的性命還不好說吧?”盛斌冷笑道。
楊允道:“看來將軍有所不知啊。龐忠、丁效謀反作亂出師無名,一不為黎民百姓,二不是興兵討賊,已失天時;為一己私利將無辜百姓置於戰亂之中,以至於各方百姓怨聲載道,又失人和;如今襄州已丟,朝廷大軍可隨時南下,再失地利。天時、地利、人和具失如何打得贏此戰呢?”
“這……”盛斌遲疑道。
楊允又道:“襄州城高牆厚,兵精糧足。新野又有數萬人馬,隨時可來增援。我等奉旨討賊,馬臻將軍雖然不幸身死,但新任都督不日將到。屆時大軍南下,叛軍以何相抗?丁效此人心胸狹窄,難道將軍以為他此次派你來當先鋒是按得什麽好心不成?”
盛斌聽完這話,低頭不語,若有所思。
楊允見狀,繼續說道:“我之所以說是來救將軍性命,是深知以你等之力根本不可能攻下襄州。屆時不但將軍難逃兵敗,連將軍襄州家人都將受到牽連。素聞將軍智勇雙全,更是忠義之士,隻是一時被人迷惑才至如此。我實不願將軍這等人才被卻被賊人所誤,所以才深夜前來,還望將軍三思啊。”
盛斌聽完楊允這一席話,低頭沉思了良久,這才遲疑道:“方才先生所說是奉旨平叛,敢問先生究竟是什麽人?”
楊允看了看盛斌,低聲道:“我的身份尚不可說,不過有一物,給你看看倒也無妨。”楊允說著小心翼翼的自懷裏取出一張黃色的薄絹,上前遞給了盛斌。
盛斌不知這是何物,伸手接過,但見楊允拿此物甚是仔細,也是不敢大意。他將這薄絹鋪在桌案上,緩緩打開,凝神一看,不由驚得麵如土色。隻見上麵寫道:國有逆賊,連結黨伍,敗壞朝綱,敕賞封罰,皆非朕意。夙夜憂思,恐天下將危。卿乃國之棟梁,願能殄滅奸黨,複安社稷,除暴於未萌!書詔付卿,再四慎之,勿令有負!
“這……這是……”盛斌驚恐的說道。
“這正是當今皇上的親筆詔書。”楊允正色說道。
“可是這詔書之中的逆賊,莫非是……”話說到這裏,盛斌已經不敢再往下說了。
楊允點了點頭,卻沒言語。
盛斌深深地吸了口氣,大惑不解的問道。“如此機密之物,先生為何要給我看?”
楊允正色答道:“我深知將軍為人正直、忠義。我若要成事,將來必要有將軍這等人相助才行。但不知將軍可願助我一臂之力?”
盛斌聞得此言,猛一拍桌案站起身來,朗聲道:“承蒙先生如此看得起盛某,男子漢大丈夫應頂天立地,保家衛國。我盛斌自今日起便聽從先生驅策,無論將來能否成事,都將鞠躬盡瘁,絕無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