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危機
長湖幫棄了總舵,帶領人馬駐紮進入了荊山西北部的群山之中。突如其來的變化令白雙雙等人措手不及,事情的發展完全不是預想的那樣,他們再次被逼到了進退兩難的地步。事情到了這種地步,可以說完全出乎了楊允的意料,陸飛不敢在這裏耽擱太久,辭了白雙雙從山中沿小路晝夜返迴了當陽。
楊允等人也已得到了消息,待秦楓趕去長湖幫的總舵,卻已經人去舵空,隻好又返了迴來。楊允猜想陸飛還會再迴當陽,此時又別無他法,隻得在這裏繼續守候。
眾人擔心陸飛安危又擔憂荊州的局勢都是幾夜都未能睡好,此時見到他無恙歸來,這才稍稍鬆了口氣。
陸飛把長湖幫撤入荊山之事告訴了大家。
“長湖幫的做法是對的,現如今保存實力乃是首位。陸兄弟迴來時可有見到叛軍嗎?”楊允問道。
“這倒沒有,我不敢走大路,是繞了小路迴來的。荊州現在怎樣了?”陸飛問道。
“現在情況很複雜,襄州兵馬指揮使盛斌帶了三萬人已經過了荊門了。另外峽州、歸州合兵一處,由峽州知府丁效統領共有三萬人馬也已逼近荊州。”楊允沉聲說道。
“那菱州呢?菱州沒有反嗎?”陸飛疑道。
楊允歎了口氣,道:“菱州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他不出兵想必是要擋住來自西川兵馬。隻要掐住了咽喉要道,隻需幾千人馬便足以阻住西來的援兵。”
陸飛點了點,又問道:“楊公你認為杜顯峰守的住荊州嗎?”
楊允黯然搖了搖頭道:“難啊。荊州城中必然留有趙銳的內應,想保荊州不失談何容易啊。現在看來他們早已有武力奪迴荊州的計劃,閻海襲擊白雙雙並不單是為了報仇,更主要的是為了給襄州兵馬南下掃清障礙。趙銳遠在京城,往來消息緩慢。此事背後必還有一人在荊襄一帶暗中指揮,調動各州兵馬。隻是……這人到底是誰呢?趙銳怎會把如此大的權力交付於他。”
“會不會是劉威?”林雪問道。
楊允搖頭道:“應該不會,此人雖然武藝超群,但掌控大局、調兵遣將卻非其所常。”
“暫且先不管此人是誰,可是趙銳這麽做的目的是什麽呢?”陸飛疑道。
楊允沉聲答道:“在你迴來前,我也仔細想過這個問題。事情的發展已經出乎了我的意料。我曾斷言三州不敢妄為,必會交權辭官,現在看來是完全錯了。龐忠等人敢公然叛亂,也就是說他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趙銳必能保他們平安,甚至事成之後可以加官進爵。如果真是這樣那麽就意味著趙銳反擊的第一步已經開始了。”
“可是……棄了荊州然後再奪迴來?這種反擊有什麽意義呢?”秦楓疑道。
“趙銳一開始就打算棄荊州的,我曾說過趙銳是在等待時機。現在看來,他可能等的就是荊州的失陷。我一直想利用杜顯峰占領荊州,逼迫趙銳露出馬腳,摸清他的計劃,我完全錯了。其實趙鵬占領荊州之日,便是開始趙銳計劃啟動之時。趙銳用長湖幫阻擋杜顯峰可能是某些方麵還沒有完全做好準備,要長湖幫再給他爭取一些時間。我們的做法卻是逼的趙銳隻得提前了反擊的時間,而龐忠等人的造反應該隻是他計劃的第一步。”楊允分析道。
“那……那第二步是什麽呢?”林雪問道。
“杜顯峰官居高位而深陷險地,京城必然會迅速出兵平叛。原因有二,一是雖然各州都各有兵馬,但都是廂軍、鄉兵,通常隻負責防衛,並不是什麽正規軍。二則是即便要各州出兵,西川兵馬被阻,荊襄一帶又是趙銳的勢力範圍,也就根本指望不上。所以叛亂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能削弱京城的兵力。趙銳的下一步棋很有可能就是在這當中做什麽文章。”楊允神色凝重的說道。
“這樣看來趙銳最終還是意在京城,我們按原計劃返京嗎?”陸飛問道。
“這……恐怕迴不去了,叛軍已封鎖了江麵,水路已經不通了。若是西行走陸路還需避開叛軍兵馬,咱們就是一個月也到不了京城。”秦楓歎道。
楊允也是輕輕搖了搖頭,道:“秦兄弟已給韓大人傳出了書信,詳細稟報了此間的情況,京中之事隻能依靠韓大人了。而且趙銳行事出人意表,即使我們返迴京城也不見得會有什麽收獲,所以我們也要給他一個出其不意。朝廷大軍若想救援荊州,首先就需要收複襄州。如果說趙銳是想用荊州叛亂牽製朝廷的兵馬,那我們就想辦法助朝廷大軍一臂之力,使他們能夠迅速的占領襄州,如此便可直達荊州快速平亂。這樣或許就能打亂趙銳的計劃。”
“楊公的意思可是要去刺殺龐忠嗎?”林雪試探的問道。
“恐怕很難啊。現在襄州戒備及其森嚴,每日城門隻開兩個時辰,而且非襄州城中住民一律不準進城,咱們城門都不一定進得去呢。”秦楓皺眉說道。
楊允額首道:“嗯,刺殺龐忠難度太大,而且劉威現在也可能就在襄州,我們不能冒險。如此看來咱們是時候去拜會一下白雙雙了,我欲借‘長湖幫’的力量奪取襄州。”
……
叛軍兵臨城下,杜顯峰與孫武軍原想嚐試著帶兵突圍,但轉念一想即便殺出重圍,卻也無處可去,退路已經被叛軍封死了。並且荊州地方兵士根本不與他們同心,士氣極其低迷,毫無鬥誌。二人隻得棄了這個想法,死守城池。而叛軍似乎並不急於進攻,或許是因為各州兵馬都以防衛為主沒有什麽攻城器械,又或許是其他別的什麽原因,總之是沒有攻城,隻是把荊州四門給團團圍住了。杜顯峰眼見此等情形別無他法,隻得耐心等待朝廷的救兵了,好在荊州的糧草還夠他支撐一陣子。
長湖幫棄了總舵,帶領人馬駐紮進入了荊山西北部的群山之中。突如其來的變化令白雙雙等人措手不及,事情的發展完全不是預想的那樣,他們再次被逼到了進退兩難的地步。事情到了這種地步,可以說完全出乎了楊允的意料,陸飛不敢在這裏耽擱太久,辭了白雙雙從山中沿小路晝夜返迴了當陽。
楊允等人也已得到了消息,待秦楓趕去長湖幫的總舵,卻已經人去舵空,隻好又返了迴來。楊允猜想陸飛還會再迴當陽,此時又別無他法,隻得在這裏繼續守候。
眾人擔心陸飛安危又擔憂荊州的局勢都是幾夜都未能睡好,此時見到他無恙歸來,這才稍稍鬆了口氣。
陸飛把長湖幫撤入荊山之事告訴了大家。
“長湖幫的做法是對的,現如今保存實力乃是首位。陸兄弟迴來時可有見到叛軍嗎?”楊允問道。
“這倒沒有,我不敢走大路,是繞了小路迴來的。荊州現在怎樣了?”陸飛問道。
“現在情況很複雜,襄州兵馬指揮使盛斌帶了三萬人已經過了荊門了。另外峽州、歸州合兵一處,由峽州知府丁效統領共有三萬人馬也已逼近荊州。”楊允沉聲說道。
“那菱州呢?菱州沒有反嗎?”陸飛疑道。
楊允歎了口氣,道:“菱州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他不出兵想必是要擋住來自西川兵馬。隻要掐住了咽喉要道,隻需幾千人馬便足以阻住西來的援兵。”
陸飛點了點,又問道:“楊公你認為杜顯峰守的住荊州嗎?”
楊允黯然搖了搖頭道:“難啊。荊州城中必然留有趙銳的內應,想保荊州不失談何容易啊。現在看來他們早已有武力奪迴荊州的計劃,閻海襲擊白雙雙並不單是為了報仇,更主要的是為了給襄州兵馬南下掃清障礙。趙銳遠在京城,往來消息緩慢。此事背後必還有一人在荊襄一帶暗中指揮,調動各州兵馬。隻是……這人到底是誰呢?趙銳怎會把如此大的權力交付於他。”
“會不會是劉威?”林雪問道。
楊允搖頭道:“應該不會,此人雖然武藝超群,但掌控大局、調兵遣將卻非其所常。”
“暫且先不管此人是誰,可是趙銳這麽做的目的是什麽呢?”陸飛疑道。
楊允沉聲答道:“在你迴來前,我也仔細想過這個問題。事情的發展已經出乎了我的意料。我曾斷言三州不敢妄為,必會交權辭官,現在看來是完全錯了。龐忠等人敢公然叛亂,也就是說他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趙銳必能保他們平安,甚至事成之後可以加官進爵。如果真是這樣那麽就意味著趙銳反擊的第一步已經開始了。”
“可是……棄了荊州然後再奪迴來?這種反擊有什麽意義呢?”秦楓疑道。
“趙銳一開始就打算棄荊州的,我曾說過趙銳是在等待時機。現在看來,他可能等的就是荊州的失陷。我一直想利用杜顯峰占領荊州,逼迫趙銳露出馬腳,摸清他的計劃,我完全錯了。其實趙鵬占領荊州之日,便是開始趙銳計劃啟動之時。趙銳用長湖幫阻擋杜顯峰可能是某些方麵還沒有完全做好準備,要長湖幫再給他爭取一些時間。我們的做法卻是逼的趙銳隻得提前了反擊的時間,而龐忠等人的造反應該隻是他計劃的第一步。”楊允分析道。
“那……那第二步是什麽呢?”林雪問道。
“杜顯峰官居高位而深陷險地,京城必然會迅速出兵平叛。原因有二,一是雖然各州都各有兵馬,但都是廂軍、鄉兵,通常隻負責防衛,並不是什麽正規軍。二則是即便要各州出兵,西川兵馬被阻,荊襄一帶又是趙銳的勢力範圍,也就根本指望不上。所以叛亂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能削弱京城的兵力。趙銳的下一步棋很有可能就是在這當中做什麽文章。”楊允神色凝重的說道。
“這樣看來趙銳最終還是意在京城,我們按原計劃返京嗎?”陸飛問道。
“這……恐怕迴不去了,叛軍已封鎖了江麵,水路已經不通了。若是西行走陸路還需避開叛軍兵馬,咱們就是一個月也到不了京城。”秦楓歎道。
楊允也是輕輕搖了搖頭,道:“秦兄弟已給韓大人傳出了書信,詳細稟報了此間的情況,京中之事隻能依靠韓大人了。而且趙銳行事出人意表,即使我們返迴京城也不見得會有什麽收獲,所以我們也要給他一個出其不意。朝廷大軍若想救援荊州,首先就需要收複襄州。如果說趙銳是想用荊州叛亂牽製朝廷的兵馬,那我們就想辦法助朝廷大軍一臂之力,使他們能夠迅速的占領襄州,如此便可直達荊州快速平亂。這樣或許就能打亂趙銳的計劃。”
“楊公的意思可是要去刺殺龐忠嗎?”林雪試探的問道。
“恐怕很難啊。現在襄州戒備及其森嚴,每日城門隻開兩個時辰,而且非襄州城中住民一律不準進城,咱們城門都不一定進得去呢。”秦楓皺眉說道。
楊允額首道:“嗯,刺殺龐忠難度太大,而且劉威現在也可能就在襄州,我們不能冒險。如此看來咱們是時候去拜會一下白雙雙了,我欲借‘長湖幫’的力量奪取襄州。”
……
叛軍兵臨城下,杜顯峰與孫武軍原想嚐試著帶兵突圍,但轉念一想即便殺出重圍,卻也無處可去,退路已經被叛軍封死了。並且荊州地方兵士根本不與他們同心,士氣極其低迷,毫無鬥誌。二人隻得棄了這個想法,死守城池。而叛軍似乎並不急於進攻,或許是因為各州兵馬都以防衛為主沒有什麽攻城器械,又或許是其他別的什麽原因,總之是沒有攻城,隻是把荊州四門給團團圍住了。杜顯峰眼見此等情形別無他法,隻得耐心等待朝廷的救兵了,好在荊州的糧草還夠他支撐一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