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四百二十二章啟建夏朝世襲為王


    五帝之中,帝堯十六歲推翻了其同父異母兄長帝摯的統治,接受帝摯的“禪讓”,正式繼位為天子,在位共計九十八年。


    堯在位第七十年時發掘了舜,再過二十年後,將政事交給虞舜。


    此時虞舜攝天子政,尚無正式的天子名號,名義上的天子仍就是堯。


    當然了,也有人據此猜測,說是舜囚禁了堯,自己篡位執政的。隻不過,這些說法,大抵屬於主觀猜測,並無實據可考。


    而舜二十歲出名,三十歲時被堯啟用,到五十歲時開始執掌天子政事,執政八年後堯崩。


    堯死後,舜為堯服喪三年,後經曆了與堯的兒子丹朱的一番爭鬥後,終於正式登基稱帝,這一年舜六十一歲。


    其後舜又當了三十九年的皇帝,百歲之時,堯“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


    至於說,舜為什麽一百歲了還跑去那個時代貌似“尿都不拉屎”的地方去南巡,則有很多人是心存疑慮的,有人說是被人篡位、追殺,逃難過去的。當然了,這些都隻是傳聞,至少,史記裏,是沒說什麽原因的。


    五帝之中,舜的德行最深,也最得百姓愛戴,傳聞,凡是舜居住的地方,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而且,舜執政期間,還進一步明確了各官職的司職,並規定了三年一次的政績考核製度。


    此外,舜最重要的功績,便是其用了大禹,成功地治理了困擾人族近百年的洪水。


    而也正是因為禹有治水的天大功績,所以,舜老了以後,將帝位“禪讓”給了治水英雄,大禹。至於這個所謂的“禪讓”過程中,有沒有刀光劍影、人頭落地之事,便不得而知了。


    大禹繼位之後,一麵整頓兵戈,一麵恢複生產、大興政務。


    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大禹將國分為九州,即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每個州都設置相應的官職分別管理。


    同時,大禹還強令收集天下之銅,鑄成了象征九州的九鼎,以壓製自己大夏族的氣運,期望能夠千秋萬載、一統洪荒。而這九鼎,也因此成了大夏王朝王權的象征。


    事實上,大禹統治人族初期,其統治地位還是比較穩固的。


    由於剛剛經曆了水患,許多地方雖然洪水已退,可土地仍舊是一片沼澤,於是,大禹教人們在低窪的地方播種水稻。如此,不但恢複了耕作,還使農業獲得了一個更大的進步。


    自此,中原各部漸漸形成了以夏族為核心的部落聯盟統治集團。


    盡管中原各部盡皆衷心擁護大禹的統治,而一些先對偏遠的部落,仍舊時有不服甚至叛亂者。


    為此大禹命皋陶專門製定出了一係列的刑罰,各氏族部落但凡有不聽號令者,盡皆以刑罰處置,經過一係列征伐後,大禹的統治地位終於得以穩定了下來。


    這裏要專門提一下皋陶。


    皋陶,是顓頊的第七個兒子,是士師,也就是司法掌官,也是我國曆史上可考的第一任**官。


    傳說,皋陶青麵鳥嘴、鐵麵無私,皋陶被奉為我國司法界的鼻祖。


    此外,皋陶還被封為獄神,因為,皋陶“畫地為牢”,發明了最早的犯罪分子集中看押場所,監獄。


    而且,我過曆史上第一部刑法,也正是有皋陶主持製定的。


    雖然皋陶沒有當過皇帝,可卻被後世之人與堯、舜、禹一起,並尊為“上古四聖”,由此,皋陶的高尚品德可見一斑。


    傳聞,在帝堯之時,皋陶便主張,同時製定兩部法律,一部是旨在懲罰犯罪分子的刑法,另一部則是旨在保護百姓利益的民法。


    帝堯就說了,“製定刑法嘛,這個可以!但是,民法就不要製定了。有了刑法,百姓心存敬畏,這天下自然就安寧了。可你要是再製定一部民法,讓當官的不準侵犯百姓的利益、以百姓為重,那誰還肯當官了?你還真以為,當官的目的就隻是為民做主?況且,連百姓都動不了,那我們帝王的威嚴又如何體現?”


    領導不讓製定民法,皋陶心中鬱鬱。


    還好,沒幾年,那位聖君唐堯就死翹翹了,舜正式繼任帝位,於是皋陶再次向舜提出了製定民法的事情。


    自覺已經創造了太平盛世,舜自然不想有人膽敢質疑自己的統治地位,遂答道,“聖人不易俗而教,智者不變法而治。因民而教者,不勞而功成;據法而治者,吏習而民安。今若變法,恐人心混亂,民眾恃新法而上侵。”


    不用說,這位聖君,也怕老百姓有了依仗,就動輒來革自己的命!所以嘛,還是維護傳統比較好!


    雖然兩次申請立法都不成功,這皋陶也不氣餒,依舊全心全意地想著為人民服務的崇高事業。


    這皋陶也是命長,一直把兩代皇帝唐堯、虞舜都拖死了,仍就活蹦亂跳、上竄下跳。


    等到大禹治水的時候,皋陶領著自己的兒子伯益等人協助大禹治水,治水過程中,皋陶一家任勞任怨、兢兢業業,為平複水患立下了汗馬功勞,可以說,其功不在大禹之下。


    隻不過,大禹是治水的一把手領導,皋陶雖然年長功高,可身為副手,功勞再大,史書上也是要記載成“大禹童鞋領導有方”之類的雲雲。


    等到虞舜也死翹翹了,大禹正式繼位。


    繼位之初,為了彰顯自己一心為公的聖德,大禹似模似樣的著急手下眾大臣開會,宣布,自己死後,下任的帝位繼任者就是最德高望重的皋陶。


    可實際上,皋陶的的年齡比禹要大許多,不出意外的話,皋陶是沒有機會繼承帝位的。


    雖然眾人對禹的這點伎倆心知肚明,可依舊個個口中稱善,言道大禹一心為民,實是千古聖君、萬世楷模,實是我輩學習的典範,雲雲。


    饒是如此,大禹依舊不大放心,怕皋陶這老不死的當真能夠活得比自己命長。


    而大禹崇尚酷吏,意圖加重刑罰措施,遂強令皋陶按照自己的意願修改刑法,皋陶不從,結果被大禹借故加害。


    後來大禹另行挑選了刑官,為其帝位家傳提供法律依據,同時還製定摘心、割鼻、挖眼、剝皮、腰斬、刖足等一係列酷刑。


    雖然大禹為自己兒子繼承帝位做好了鋪墊,可按照慣例,共主是要得到大部分部落聯盟成員共同認可。


    而皋陶的兒子,伯益,同樣是在大禹治水過程中立下了不朽的功業,同時,在處理政務之上,伯益也是很有一手。因而,伯益在各部落中聲望頗高,部落聯盟大會上,各部落首領公推伯益當大禹的繼任者。


    伯益,皋陶的長子,又稱伯翳、柏翳。


    伯益原是舜時的畜馬官,因養馬有功,被賜姓“贏”。


    後來,伯益隨大禹治水,屢有大功,教會人們在低窪地帶種水稻,便是由伯益發明並推廣的。


    而伯益最出名、最俱有曆史意義,並且被沿用至今的的一項發明,那就算,鑿井技術。


    在學會鑿井之前,人們不得不傍水而居,即便時有洪水發生,人們也不得不苦苦忍受,不敢稍有遠離。


    鑿井技術發明之後,人們方才開始慢慢向著更為廣闊的平原、山地等地方擴張。


    而且,伯益擅長與鳥獸溝通,更兼與大禹治水過程中,幾乎走遍了全國,後來,伯益將各地山川地理、鳥獸物產、奇聞軼事,一一記錄了下來,這便成了最早的山海經的藍本。


    大禹平定天下後,伯益又協助大禹恢複農業生產,發展經濟。


    大禹崇尚武力,對於一切膽敢質疑自己統治權威的人或勢力,大禹一律采用暴力手段予以壓製。


    還是伯益提出了剛柔並濟、恩威並施的策略,方才使得大禹很快降服了那些偏遠地區的少數民族部落。


    到了大禹統治的後期,由於大禹一心想推自己兒子上位,便以卑鄙手段暗害了威望最高的皋陶。


    而後,大禹又名義上宣布伯益為自己的繼任者,可實際上卻罷去了伯益實權,將其遠遠封於當時還屬蠻荒之地的東夷秦地,使其遠離權力中樞。而真正的實權部門,尤其是軍隊的掌控,則被大禹盡數交給了兒子啟及其心腹手下。


    大禹在位二十七年去世,終年一百歲。


    其後,按照傳統的“民主選舉”方式,本該是由個部落共同推選認定的伯益繼位。


    不過,早已掌握了全國大部分兵權的啟,卻不待眾部落合議立伯益為帝,便立即發動了叛亂,引夏族大軍,開始對東夷秦地發動了雷霆攻勢。


    姒啟方麵籌謀已久,兵精將勇;伯益方麵素來講究德政,少修兵戈,加之沒有料到戰事會如此突然爆發,措不及防之下,被姒啟殺了個措手不及、潰不成軍。


    秉承了大禹的暴虐,姒啟在秦地大開殺戒,斬殺秦地精壯數十萬,其餘所獲的俘虜,也都被姒啟貶為奴仆。


    嬴伯益死後,其秦地族人不堪姒啟的暴殺害戮,一部分幸存者開始逃離東夷,一路西遷,一直遷徙到大西北今陝西一代。


    直到近兩千年後,嬴氏後人終於再次崛起,以鹹陽為中心,建立起曆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大秦帝國,那個人的名字叫嬴政,是為秦始皇。


    不過,此時,伯益所屬秦部嬴氏,卻是就此暫時退出了曆史的舞台。


    夏啟打敗了東夷秦部落後,卻引起了其它部落的恐慌。


    蓋因嬴伯益威望甚高,是各部落共同認可的大禹的繼任者,姒啟此番發兵斬殺嬴伯益,卻是有造反之嫌。而且,夏部落兵威如此之盛,下手又是的兇殘暴戾,幾乎將秦部精壯斬殺殆盡,婦孺也盡數被貶為奴仆,成了姒啟的私有財產,如此近乎殘暴的做法,讓其它部落都感到了深深的恐懼。


    以有扈氏為代表的一些部落對姒啟的暴力統治表示不滿,拒絕初期姒啟召開的部落首領會盟大會。於是,姒啟以有扈氏對天帝不敬為名,舉兵征伐有扈部,滅其族,俘虜同樣貶為奴仆。


    自此,夏族的統治地位得以進一步鞏固。而後,姒啟以法律的形式,明確了夏朝“家天下”的世襲製度,完全推翻先前那貌似存在於名義上的“禪讓”製度。


    實際上,“家天下”並非是自禹傳位給啟方才開始的。


    最早的家傳天下,乃是源自於軒轅黃帝。公孫軒轅死後,是將帝位“禪讓”給自己的孫子顓頊的。


    而顓頊死後,將帝位“禪讓”給了自己的侄子帝嚳。


    帝嚳死後,“禪讓”帝位給了自己的長子帝摯。


    帝摯執政九年,被自己剛剛長大成人的異母幼弟唐堯逼迫著“禪讓”出了帝位。


    唐堯老時,將帝位“禪讓”給了自己的女婿虞舜。


    舜一百歲的時候,因故將帝位“禪讓”給了治水有功的大禹,自己以百歲高齡之身,去當時還屬於蠻荒之地南方“巡狩”,結果客死異鄉,死後連屍體都沒能運迴故鄉,這對於素來有著鄉土情結的中國人來講,至少,從理論上而言,是頗有蹊蹺的。


    雖然後世史學家廣為稱頌的“禪讓”製度,究其細節仍有許多值得推敲的地方,可畢竟,還是名義上正統製度。


    及到大禹繼位為帝,方才篡改舊製,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提出了“家天下”的製度理念,並由其子姒啟將之完全付諸實踐。


    隨著私有製進一步發展,以及頻繁的戰爭的出現,再加上姒啟大力推動下,原本的原始社會製度終於宣告解體,人族開始邁入了奴仆社會統治階段,而第一個奴仆製國家,正是啟宣布建立的大夏王朝。


    姒啟在位三十九年,之後啟的兒子太康在奪嫡過程中勝出,繼承了帝位。


    啟在位晚年,縱情聲色、荒廢國事,內部階級鬥爭不斷、矛盾重重,外有四夷叛亂,兵禍連結。


    及到太康繼位,政事之上依舊沒有什麽改進。


    於是東夷部落再度趁勢崛起,有窮氏見有機可趁,便趁著太康出獵之際掌控都城夏邑(今河南禹州),這一年是太康四年。


    無奈之下,太康隻得出逃,將國都遷徙至斟鄩(今河南偃師),是為“太康失國”。


    太康出逃後,有窮氏族長後羿立太康的弟弟仲康為帝,國號依舊稱夏。


    仲康在位七年而終,其後,仲康之子姒相繼位,姒相在位二十八年。


    是時後羿的義子寒浞叛變,殺死後羿,奪取了有窮氏的統治權,並殺害了姒相,滅去夏國的國號,致使夏王朝的統治中斷了四十年整。


    直到寒浞八十歲時,姒相的遺腹子,仲康,方才率兵打迴夏邑斬殺了寒浞複國,是為“少康中興”。


    少康之後,包括少康在內,夏王朝又傳承了十二世,直到最後一任皇帝,姒履癸(諡號桀)。


    姒履癸是夏王朝地十六任君主,本是個文武雙全的人物,傳聞,姒履癸可以赤手把鐵鉤拉直。


    本身出身皇室,自覺受命於天,加之天賦異凜,漸漸養成了姒履癸狂妄自大的性格,每每自比於太陽。


    “天上有太陽,正像我有百姓。太陽會滅亡嗎?太陽滅亡,我才會滅亡?”


    而且,自恃勇武,這廝頗還有點窮兵黷武的意味,對內不體恤百姓反而憑著蠻力四處破壞,對外則敲詐勒索、動輒征伐。


    姒履癸在位的第三十三年,率兵攻打有施氏。


    有施氏抵擋不住姒履癸的大軍,於是想盡辦法收羅來了一個美女,進貢給了姒履癸。


    這美女有一個非常響亮的名字,叫做妹喜。


    自此姒履癸開始了荒淫無道的昏君生活。


    為了博得美人歡心,姒履癸廣建行宮,飾以瓊玉,而後又再全國範圍內廣泛收羅美女,充如行宮。


    此外姒履癸還造了個據說可以行船的酒池,每日與妹喜及眾宮女陰了其中,由於酒池造得太大,時有人喝醉了淹死其中。


    此時,夏朝的平民和奴仆已然食不果腹、朝不保夕,姒履癸卻依舊如此極盡奢華**之能事,自是民怨極大。


    百姓們甚至詛咒姒履癸道,“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


    這話大意就是說,“太陽啊,你什麽時候滅亡?我情願和你同歸於盡!”


    夏王朝國力日衰,而此時,夏王朝的一個諸侯國,商,卻是國力日漸強盛了起來。


    姒履癸雖然荒淫,卻並不是傻瓜,知道商侯子履素有野心,也一直都有防備著子履。


    子履推薦伊尹給姒履癸,實則是派伊尹充當間諜,來查探夏國的內部各項政治、經濟、軍事情報的。


    雖然伊尹也貌似忠良地給姒履癸提出了幾條忠告,奈何姒履癸對其早有戒備,因而,這貌似忠言的話,不單沒起到絲毫的效果,反而相反的,讓姒履癸愈發變本加厲的荒淫了起來。


    自覺掌握了夏朝的大致的情報,子履便急不可耐的開始挑逗起姒履癸的威嚴,具體行動就是,拒絕進貢。


    “膽敢不上繳保護費?這還了得?”黑道老大姒履癸一怒之下,召集了九夷為主的各路大軍,就要前來征討商侯子履。


    所謂九夷,實際上就是原本東夷部落的九個分支,具體就是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


    實際上,經過少康中興之後,意識到東夷的重要性與危險性後,夏王朝每任帝王都極力拉攏東夷各部,並在這四百餘年間,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果。如今東夷部落,已然向夏王朝俯首稱臣,基本沒再發生過類似於有窮部落造反之類的惡行事件。


    聽說九夷大軍要來,商侯子履立即就慌了神,連忙備足了貢品,親自進京向天子姒履癸請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洪荒世界教主通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天肉夾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天肉夾饃並收藏洪荒世界教主通天最新章節